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

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

时间:2023-06-28 17:44:07

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

第1篇

【关键词】农村 村镇银行 发展 问题 解决对策 分析研究

1.前言

村镇银行的设立对我国农村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当中发挥出了自身极大的生命活力,极大了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央为了加大农村的建设力度,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的促进了村镇银行的发展速度。为了使得村镇银行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必须及时发现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才能及时的提出解决对策。

2.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村镇银行自从实施以来,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的环境。人们也因此在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村镇银行近些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由于村镇银行发展的时间还不够长,经验方面还比较欠缺。这是因为这些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严重的阻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只有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清楚之后,我们才能具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本小节主要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2.1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国家为了大力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以及改善村民的生活,针对村镇银行出台了一些列的政策。这些政策自从实施之后也极大的促进了村镇银行的发展。但是,这些政策的主要特点是系统性。这些政策没有对村镇银行的管理制定细致的政策。因此,村镇银行的管理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国家在村镇银行的管理方面没有细致的规定,因此不同地区村镇银行的管理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

2.2村镇银行业务功能还不够健全

国家为了大力发展村镇银行,曾经公布村镇银行的功能可以按照国家的其他银行来进行。但是村镇银行与这些银行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由于村镇银行业务功能方面还不完善,村镇银行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2.3村镇银行缺乏人才

由于村镇银行的办公地点就是农村。因此,大部分人才为了自身获得更大的发展,而不愿意去农村工作。所以,村镇银行人才的缺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金融方面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主要在一些大中城市就业,而不愿意去投身到农村当中。因此,人才的缺乏严重的阻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除此之外,村镇银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比较低。村镇银行工作人员素质的低下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本小节主要对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我们只有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清楚,才能具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3.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通过第二小节的分析阐述,我们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了解。村镇银行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村的发展情况。因此为了解决村镇银行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更好的让村镇银行为农村所服务,本小节主要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对策。

3.1注重政策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

国家虽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政策。但是,国家有关部门对村镇银行所制定的政策还不够完善。国家有关部门在对相关政策制定之前一定要明确村镇银行支持政策的含义进行清楚的认识。由于村镇银行与其他银行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无法与其他银行相比拟。因此,国家要想使得村镇银行更有生机的发展下去,那么国家必须在税收以及农业贷款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村镇银行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是绝对离不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必须针对村镇银行的特点制定一些扶持政策。

3.2注重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

村镇银行发展的好坏与相应的监管体系是否完善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对村镇银行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监管体系。国家有关部门要想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准入制度应当严格的建立。村镇银行的一些比较高级的管理人员在任职之前,一定要对将要任职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第二,村镇银行的运营监管制度也要严格的建立。第三,信息披露制度也应该严格的建立起来。

3.3注重高级人才的引进

现阶段,我国村镇银行缺乏人才现象比较严重。人才缺乏是阻碍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使得我国村镇银行能够长期的稳定发展下去,国家必须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来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去投身到村镇银行的建设队伍当中。

3.4注重资金来源渠道的拓宽

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是村镇银行发展遭到阻碍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可以加大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以此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村镇银行。在宣传的过程当中,国家还可以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来鼓励人们到村镇银行存款。村镇银行对自身宣传力度的不断增大,将会大大的拓宽村镇银行资金的来源渠道。除此之外,村镇银行也可以在一些比较偏远的村落设置一些村镇银行的分行。村镇银行分行的设立也可以有效的拓宽村镇银行资金的来源渠道。

4.结束语

村镇银行对我国农村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的让村镇银行服务于农村建设,本文首先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点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村镇银行的设立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不管在现在还是在今后,村镇银行都将会对农村的建设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使得村镇银行获得更大的发展,我们必须及时的发现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孙雪梅,李鸿建.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个案研究[J].经济纵横,2009(7).

[2]王晓燕.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9(21).

第2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 经营发展 问题与建议

1.村镇银行成立背景及优势

长期以来,农业发展一直面临着有效投入不足、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改革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国家扶持“三农”政策也得不到有效落实。以忻州地区为例,当前,除农业银行外,各大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金融网点主要集中在市区,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户贷款方面现阶段只有农信社和邮储银行在经营,而邮储银行贷款又很少,与农民的需求相比有较大差距。这不仅导致全社会直接用于“三农”的金融资金份额占比小,甚至出现农村资金外流,用于城市工商业发展的不正常现象。因此,发展村镇银行是大势所趋。

2006年12月,国家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调整和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2007年1月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为村镇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截至2009年上半年,全国已先后设立了100家村镇银行,实收资本超过40亿元,存款余额130多亿元,贷款余额超过90亿元,累计发放农户贷款50多亿元,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70多亿元,多数村镇银行已经实现盈利分红。在这种形势下,阳泉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发起人,与各股东融资共计5千万元人民币作为注册资本,在忻州市成立了山西汇民村镇银行,位于原平市,是该辖区唯一一家坐落在市区内的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有其自身优势:一是拥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属于一级法人机构,决策链短,程序简洁,在贷款审核、发放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二是发起条件较宽松,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在乡(镇)设立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相对于商业银行最低要求的“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五千万元”,村镇银行设立的条件显然更为宽松。三是没有不良背景,村镇银行一般由优质的商业银行发起,产权明晰,无历史债务和遗留问题,运作灵活轻巧。

2.村镇银行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吸收公众存款困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第一,村镇银行作为新生事物,由于成立时间短、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社会公众对其缺乏了解和认可,认为将存款放在村镇银行有风险,不如其他银行安全,造成吸收社会公众存款困难。第二,村镇银行经营规模小、网点少、人员及经费有限,同时缺乏现代化金融服务手段,对储户的吸引力较小。第三,村镇银行面对的客户主要是乡镇小企业和农户,这些单位和个人本身收入水平不高,闲置资金较少,客观上制约了存款的增长。另外,由于目前村镇银行还不能直接进入银行间市场进行资金拆借,向其他银行进行场外拆借的成本又相对过高,因此,目前村镇银行资金来源主要依赖股东企业的存款,社会公众存款短缺现象相对严重,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及其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

2.2农村地区固有特性造成村镇银行经营风险增大

第一,农村生产经营存在高风险,农业历来属于弱质产业,基础设施落后,技术水平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供求影响大,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贷款的归还。第二,由于国家法律制度的约束,农村的土地和房屋不能作为抵押品,农户普遍缺乏有效的担保和抵押物品,单纯的信用贷款将使得客户违约后的强制执行没有保障。第三,涉农金融机构的农户信用资料不健全,缺乏科学统一的信用登记评定标准等。这些因素造成村镇银行对农户贷款的回收风险增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经营发展。

2.3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功能不完善

第一,金融产品较单一,村镇银行目前开办了存、贷款和结算三大类业务,受网络系统建设影响,如汇民村镇银行办理的结算业务量较小,中间业务诸如代销基金、债券,理财产品销售,保险等暂时没有开展。第二,在贷款风险识别上,由于缺乏有效的担保和抵押物品,村镇银行“筛掉”了许多有迫切贷款需求的农民。第三,担保和抵押手段创新不足,不能有效解决农民缺乏有效担保和抵押物的现状,从而不能满足农民的融资需要。

2.4政策支持不足,税负较重

第一,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针对存在银行的扶植政策,如提供一次性开办费和风险补助金、免收注册登记费等,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第二,村镇银行的税收负担与信用社相比较重,如汇民村镇银行营业税税率为5%,所得税税率为25%,而农村信用社营业税为3%,所得税税率为17%。第三,由于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一些指标如发放农户贷款的占比等,没有达到人民银行发放支农再贷款的要求,因此农村信用社享受的支农再贷款、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村镇银行并没有途径获得。政策支持力度不大及税负和优惠政策的不一致,使得村镇银行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严重缺少竞争优势。

2.5人才储备不足,专业能力较弱

受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和自身特点的制约,在现有条件下,并没有吸引大批优秀的人才加入。以千山金泉村镇银行为例,包括高管和普通员工在内共有员工37人,其中本科学历2人,有银行工作经历的8人,有专业技术职称的7人,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存在专业不对口、专业能力不强、经验欠缺等问题,在提供优质服务、开拓客户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3.村镇银行经营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一是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加强宣传,人民银行充分利用在社会公众的威信,对村镇银行进行扶持,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增强大家在村镇银行存款的信心。二是支持村镇银行在适当的条件下,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增设分支机构,扩大储蓄资金来源。三是适当放开“发起人”的制度限制,引导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本。四是明确村镇银行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资格,增加资金补充渠道。

3.2完善监管体系,防范风险

一是人民银行要指导村镇银行建立严格规范的贷款准入制度、资产分类制度和资本补充、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制度。二是建立审慎的运营监管制度,考虑到村镇银行经营的高风险性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的特点,在资本充足率标准、贷款流动标准和流动性比率等方面应采取更为审慎的原则。三是发展农业保险,实现风险分担,减少村镇银行贷款风险。四是建立统一标准的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机制。

3.3加强经营创新

一是加大产品创新,实现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差异化定位,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二是加强与其他银行机构的战略合作,达到资源共享,提高自身的服务范围和能力。三是采取更为灵活的担保方式和担保品,引导农户开展联保贷款,有效解决农民融资需要。

3.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方面人民银行应在支农再贷款、贴息贷款方面给予支持,允许村镇银行在利率定价方面有更大的自。另一方面在村镇银行发展初期,财政、税务部门应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在税负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

3.5加强人才培养

第3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运行;问题;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我国在农村中建立了很多村镇银行,这些村镇银行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农村的一大金融机构,在当前形势下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我们要仔细分析和探讨村镇银行在当前时期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积极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当前时期我国的村镇银行在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农村中建立村镇银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问题,是为了更好地为农村的金融发展提供便利的服务。但是村镇银行作为新时期的事物在其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镇银行存在的吸存难问题

一般而言,我国农村中的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都比较晚,而且在规模上也比较小,再加上很多农村中的人们对村镇银行的了解相对比较少,因此村镇银行的社会知名度和认知度并不是很高。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很多农村中的居民对村镇银行并不是很认同,反而会倾向于实力和知名度都比较高的农村信用社,而且只有很少的居民才会把钱存入村镇银行来支持其发展。另一方面,有部分居民选择把钱存入村镇银行也只是为了能够获得贷款优惠。尽管有些地方对村镇银行加强了宣传力度,但是仍然难以有大量居民将钱存入村镇银行。

此外,我国农村的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以及市场形势变化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我国农村的农业生产也是一个风险比较高的行业,并且农业生产的收益也相对较少且不稳定,因此农村中的存款数量也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村镇银行难以吸收大量的居民存款。另一方面,农村中的村镇银行并没有很多的营业网点,而且大部分村镇银行都没有加入银联,这就使得村民在取款以及存款的时候都比较麻烦,这也导致了村镇银行的吸存难问题。

(二)与村镇银行相关的政策法规并不是很完善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在农村中逐步建立了很多村镇银行,这些村镇银行的快速发展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就当前来看,我国对农村村镇银行的发展缺少相关的政策支持,而且政府也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村镇银行在市场运作以及多方参与等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尤其是在财政支持以及税收优惠等方面村镇银行依然没有有效的配套政策。

(三)村镇银行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

在农村当中设立村镇银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我国的三农问题服务,村镇银行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的贷款难问题,由于农村居民的特殊状况因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要比一般的商业银行程序简单,特别是一些村镇银行还推出了低于两万元贷款无需担保的相关优惠政策。尤其是近几年来,村镇银行的相关贷款程序不断得到简化,而且相关的优惠政策也随之出台,这就为农村居民的贷款提供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村镇银行的相关信用风险不断加大。假如农民的贷款出现了问题,那么农民的相关抵押品比如厂房设备或农产品等是很难折现的。

另一方面,村镇银行的主要经营者都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利润才对村镇银行进行投资的,并且每个村镇银行为了能够吸引银行股东都制定了短期的分红计划。他们认为村镇银行要想取得较大的发展必须要首先解决村镇银行的生存问题,然后才能考虑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他们认为只有村镇银行真正发展壮大了才能更好地为农村的三农问题提供服务。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村镇银行的经营者为了能够不断降低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以及获取更大的经济利润,逐渐把村镇银行的相关贷款转向了城市企业中的那些风险低、利润高的客户。如此做法就必然违背了村镇银行当初设置的初衷以及服务于三农的市场定位。这就使得村镇银行失去了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三农。

二、如何有效解决我国村镇银行运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政府要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

由于农村中的村镇银行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它的各项工作都尚且处于一个探索阶段。为了促进村镇银行的健康运行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村镇银行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呵护。为了更好地促进村镇银行的发展,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第一,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及时做好相关的政策宣传,从而可以使更多的农村居民了解有关村镇银行的相关内容和知识,能够促进更多的农村居民参与到建设和投资村镇银行的队伍中来,从而为村镇银行的迅速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第二,政府要在税收上给予村镇银行优惠政策,对村镇银行实行降低营业税以及免除所得税等政策,积极增加村镇银行的相关资本积累。第三,人民银行要在村镇银行的利率浮动、支付结算、金融统计、应对异常情况的预案以及现金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从而促进村镇银行取得更加稳定的发展。人民银行要视具体情况给一些村镇银行提供一部分贷款,从而不断充实村镇银行发展的资金来源。第四,要积极引导村镇银行努力发挥出自身具有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扬长避短,在更大程度上面向农村的广大居民,要牢牢抓住村镇银行发展的各种机遇,这样才能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

(二)银行的相关监管部门要及时做好监督和检查

银行的相关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村镇银行实施全面监管,对于村镇银行可能存在的风险要予以及时的提示,对于村镇银行运行中的违规行为要及时地予以依法处理,并要求相关银行做好整改工作。要在村镇银行中逐步完善内控制度、治理结构以及风险管理体制,对村镇银行中存在的风险及时进行控制和处理,避免其进一步扩大。同时还要不断健全监管体制,对于经营相当困难的村镇银行及时实施退出处理。

(三)村镇银行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

村镇银行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就要积极在银行中引入管理水平高、责任心强的高端管理人才,要逐步在企业中消除因为人为因素引发的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其次要不断加强村镇银行的文化建设,使村镇银行的员工在职业道德以及思想素养上都能获得极大的提高和改善。第三,要在村镇银行内部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逐渐在村镇银行中形成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这样可以对村镇银行中的员工进行良好地约束和管理。第四是要加强银行的诚信建设,这样才能够为村镇银行的快速发展吸引更多的资金。

结语: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村镇银行为农村经济的迅速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分析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采取全方位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这样才能使村镇银行真正推动三农问题的优化解决。

参考文献:

[1] 陶劲.新农村建设期待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05)

[2] 彭晓晴,陈宏,赵品华.村镇银行可持续性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02)

第4篇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从政策角度看村镇银行审计”,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为弥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银监会于2006 年公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并于当年开始村镇银行试点工作。近几年来村镇银行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6月30日,全国村镇银行数量达到1101家,剔除支行的数量为731家。村镇银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诸多问题,甚至制度本身的深层次问题也显现出来,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要透过现象看问题本质,以此来引导审计工作的实施,并提出恰当的政策建议。

一、村镇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村镇银行的设立和布局问题。《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要求:“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 10%”,这使得目前作为主发起人的银行在村镇银行的设立和管理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审计中应关注他们大规模设立村镇银行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服务“三农”,还是异地扩张,目前已有部分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很大一部分发起人是出于要实现跨区经营、占据市场、享受政策优惠、提高自身社会形象以及化解竞争等多重目的,村镇银行也有演变为发起人分支机构的趋势。从目前审计实践来看,部分村镇银行完全由发起人主导,其经营模式、经营理念、业务定位与发起行几乎一致,甚至将村镇银行作为开拓当地市场的平台,从而使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初衷落空。

(二)村镇银行的贷款的投向问题。村镇银行的基本政策定位是服务“三农”,其成立的初衷是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然而村镇银行的贷款投向却产生“投偏”现象,表现形式是贷款的脱农化、大额化和短期化,在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村镇银行的贷款脱农化、大额化和短期化程度的同时,应思考其背后的原因,由于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较为多元,大部分股东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如果按照政策要求把贷款投向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从短期看盈亏平衡都很难实现,主要原因是额度小、收益低、周期长、风险大的“三农”信用需求难以与按照现代统一商业金融模式设立的村镇银行相适应,此外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村镇银行大多会把信贷投放重点放在能够获利较多的领域。因此尽管银监会在《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写明“村镇银行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后,其可用资金应全部用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实际上较难执行。

(三)“三农”客户获取贷款的成本问题,该成本是指为获取贷款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贷款的实际利率、担保费用、隐形成本等等所有与贷款相关的费用,由于“三农”客户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物、质押物有限,要求的其他的担保方式如联保、担保公司担保无形中会增加贷款的难度和贷款的成本,另一方面“三农”客户的贷款季节性、时效性较强,不可能等很长时间审批,如果贷款审批速度慢必然会增加机会成本。在审计过程中要关注村镇银行是否存在客户的贷款成本较高的问题,跟当地同业比是否有优势,是否存在银行贷款经办人员“扣点”等潜规则问题,甚至以附加条件额外收取费用形成小金库等问题。

二、解决村镇银行发展困境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对村镇银行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村镇银行生存空间。村镇银行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实质上涉及村镇银行的定位,银监会已将村镇银行明确定位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但从其肩负的服务“三农”的使命和社会责任看,很大程度上是政策性银行应该发挥的作用,带有明显的政策目的,目前国家虽然降低了村镇银行的准入门槛,但没有出台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缺乏差别性政策支持,导致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动力不够。同农村信用社相比,村镇银行没有支农再贷款、贴息贷款、财政性存款、免征所得税和减免营业税等优惠政策,在不良贷款补偿机制政策方面,村镇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能否享受国有商业银行的剥离、核销呆账和农信社的中央银行票据置换等政策,仍没有明确规定。村镇银行在发展初期面临较大的困难,特别是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营尤为困难,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关于税收、准备金、再贷款、核销呆账等方面的支持或优惠措施,以不小于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力度扶持村镇银行。

(二)加强对村镇银行监管力度,敦促村镇银行履行职责。目前银监部门对村镇银行采取“低门槛、严监管”的模式,“低门槛”降低了村镇银行准入门槛,有利于社会各种资本积极投入,但是“准入挂钩”政策的强行规定降低了部分村镇银行的效能,表面上增加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覆盖面,相应的“严监管”却没有落实到位,导致部分村镇银行的投入不足、业务发展缓慢以及贷款的“脱农化”。首先,监管部门应制定标准清晰的指标体系,根据村镇银行的特点制定如资本金增加指标、业务发展指标、贷款投向指标等;其次,施行严格的惩罚机制和退出机制,对于长期满足不了监管指标的村镇银行施行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金融许可等多种措施敦促其履行职责,采取“宽进、宽出、严监管”模式。由于金融机构退出可能引发区域性的金融风波,退出机制必须考虑到客户、业务的后续承接问题。

(三)加大对村镇银行政策灵活性,促进村镇银行快速发展。一是逐步放宽主发起人资格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股权的多样必然增加经营的灵活性,有利于农村金融的充分竞争。二是积极探索村镇银行的营利模式,适度放宽对村镇银行的部分政策要求。由于部分“三农”客户普遍存在规模小、风险高、担保弱、融资时间长的特点,传统的银行营利模式很难与其适应,可以借鉴风险投资公司的营利方式,要求利润分成,不追求低的不良率和低水平的收益率,保证村镇银行整体上的持续发展,同时监管机构在不良率、收入方式上可以适当放宽。三是积极引导村镇银行创新金融手段。一方面村镇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推出与自身管理相适应、与“三农”融资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保险、代理、担保、个人理财、信息咨询等;另一方面尝试多种担保、抵押方式,使“三农”客户和村镇银行均达到相互可接受的程度,如林木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保单受益权抵押等。

从政策角度看村镇银行审计就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

第5篇

摘 要:为促进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服务新农村建设,我国放宽了农村地区村镇银行的准入政策。设立村镇银行是为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在农村金融领域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创新,同时也为农村单一的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有效地规范了农村非正规的金融市场,解决了农村农业资金短缺等问题。村镇银行作为新生事物,虽然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具有本土优势,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研究其对策,可以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026-02

一直以来,金融服务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想要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金融状况迫在眉睫。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农业大国,但是决策者往往以工业作为经济迅速增长的工具。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农业就成为了弱质产业,如果没有金融的支持,我国农业和农村就不能稳健发展。

发展村镇银行正是解决此问题的重大举措。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底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原则,积极培育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相对于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具有融资成本低、融资效率高等特点。自从2006年底银监会降低准入政策后,村镇银行的发展已有8年的光景。在这几年中,村镇银行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它的诞生不仅为农村单一的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同时还有效地规范了农村非正规的金融市场,解决了农村农业资金短缺等问题。村镇银行成立以后,以其决策链条短、工作效率高、经营机构活的优势服务客户,充盈了农村金融市场,增加了信贷资金供给,同时推动了当地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也加快了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可见村镇银行在农村发展中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目前,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地位稳步上升。首先,村镇银行业务品种创新较多,除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中长期贷款、结算、贴现等银行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外,各地村镇银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关业务。其次,村镇银行运营效率较高,由于村镇银行层级简单,决策链条短,使得村镇银行提供贷款程序便捷、时间短,这使得村镇银行在金融市场竞争中逐渐建立起坚实的客户基础。最后,村镇银行的设立在增加农村地区金融供给的同时,推动竞争有序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形成,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与农村社相比,大部分村镇银行贷款年利率都较低,且借款和还款时间更为自由。较低的贷款利率降低了农户的融资成本,扩大了农户的融资需求,同时有利于农村地区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服务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的构建。总之,村镇银行的设立标志着农村金融改革由存量进入到增量的阶段,为克服农村经济体系发展的艰难注入了新的血液,为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持,是农村金融改革重要的里程碑。

村镇银行虽然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经营环境受地域自然条件、开放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等限制,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由于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不高。虽然村镇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比较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而且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不足,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现阶段村镇银行经营的还是传统存贷款业务,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被广泛应用,而村镇银行电子银行功能欠缺、业务系统功能不全,无法满足信贷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需要。有些银行不能进行通存通兑,也不具备办理本票、支票等基本功能,不具备信贷业务流程控制功能。无论从贷款产品、中间业务产品还是银行卡业务产品来看,均过于单一独立,不能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以及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从而导致客源流失。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当地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它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在目前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特别是无抵押的保证贷款,其潜在风险更大,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将对其造成声誉毁灭性打击,使其吸收存款将更加困难。各地县级银监办普遍存在人员少、监管任务重的问题,对村镇银行的监管难以到位,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相对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内控和安防能力相对薄弱,应对农村市场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能力不够。同时,由于受农村的经济发达程度、工资水平等客观因素影响,不利于吸引专业金融人才。从业人员素质不齐、创新意识不强,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村镇银行创新的可能性,直接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创新。自从村镇银行设立以来一直面临人才短缺的状况,由于当前农村金融环境欠佳,生活环境、物质条件不如城市优越,交通不发达,金融资源也不如城市丰富,很多高素质人才会选择远离农村而在城市发展,这也直接导致了村镇银行人力资源的欠缺。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的市场竞争实力较弱,在原有的农村金融市场上,较富裕客户是大中型商业银行的稳定客户,大型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上本来就具有很多优势。中层客户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占有,农村信用合作社虽然在制度和经营上存在一些缺陷,但是因为其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时间较长,经营与农村相关的业务经验较为丰富。一些外资金融机构也参加到竞争的队伍当中,相对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对设立村镇银行的热情更高。村镇银行在这种环境下拓展业务、抢占市场,势必加剧竞争。

面对这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我们也应该重点去解决。在市场定位上,应该明确客户群体,重点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以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为己任,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媒体和平台向公众介绍建立村镇银行的意义以及相关业务,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塑造良好形象,要让公众充分认识并认可,赢取公众的信任以及支持。在贷款方向上,村镇银行应该努力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提高贷款覆盖面,防止贷款过度集中,来减少村镇银行的风险,合理分配贷款的去向。并且加强金融监管部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帮助村镇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增加村镇银行营业网点,尽快完善银行各项系统,增添多种结算业务,为公众提供更方便更丰富多样的金融业务。对于引进金融专业人才和人员素质问题,可以创建学习型组织,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新的金融理论来提高专业知识,并通过开展服务竞赛等活动来增强服务能力。同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吸收有经验的优秀员工来提升村镇银行管理水平,也可以到高等院校进行专业招聘补充人员。引导员工勤勉尽职,杜绝道德风险。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队伍,提高村镇银行的业务水平和经营能力。同样,政府也应该出台有关政策,来支持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进行适度的有序竞争,增强村镇银行的活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可见,新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相继出台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一系列补贴等措施,并加大了对农村社会体系和医保体系等的投资力度,坚固了农村经济增长强有力的后盾。“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农村将继续沿着农村城镇化、农村产业化的趋势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同时农村资金的巨大需求也为村镇银行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以及相关的政策放宽和有力的政策出台都将是村镇银行即将面对的机遇。

全球化是一地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持续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村镇银行也不例外。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在村镇银行与社区银行建设方面均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形成了不同的范式。村镇银行应该学习吸收外国社区银行经营小额贷款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但也要注意,因为中国农村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环境与国外差异较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研究符合自身特色的小额贷款经营方式,提高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推动村镇银行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村镇银行可坚持创新战略。在发展存款业务和管控贷款业务上,都要不断有所创新。不断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打实发展基础。在贷款产品上,要深度研究三农需求,锁定目标客户群,量身定做特色产品,集群化营销业务。通过创新,满足三农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要让客户想来存款、能贷上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银行。大力拓展存贷款业务之外的各项新业务,创造全新的盈利模式。利用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克服小的劣势,吸收先进生产力,做到商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日常业务拓展上加强与地方合作,在重大发展战略问题和一些关键性瓶颈问题上积极争取银行业监管部门和人民银行的支持。只要坚持这些,村镇银行就可能成功。

发展村镇银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的出现,解决了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突破,促进了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进而更好地改进和加强了农村金融服务,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标志着农村金融进入了增量改革的新阶段。在今后的发展中,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建设的发展力度。随着农村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村镇银行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必定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6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 存在的问题 对策

一、村镇银行产生的背景

村镇银行产生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首先,新农村建设需要村镇银行。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要达成该目标,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据初步测算,截止到2020年,我国的新农村建设,需要15万亿元至20万亿元的新增资金。这么大的资金需求,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投入根本无法不能满足。因此,引入村镇银行,缓解农村资金供求失衡局面,是大势所趋。其次,农村金融机构存在功能缺陷,使得村镇银行有建立的必要性。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上述金融机构均存在功能缺陷。农业银行,县域以下网点较少,放贷权限不高,业务范围也比较窄。农村信用社,其资金来源渠道狭窄, 不良贷款比率较高。邮政储蓄则不能发放贷款。因此, 大力发展和培育适合“三农”特点的村镇银行, 有利于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发展所必须的资金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村镇银行得以设立并得到了发展。

二、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目前,村镇银行尚属于新生事物,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如下方面:

(一)极易偏离办行宗旨

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本应以服务“三农” 和支持新农村建设为其根本宗旨。但是,由于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必然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农村经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影响巨大,风险很高。村镇银行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可能会逐渐偏离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宗旨。

(二)资金来源不足

村镇银行资金来源不足: 一是资本金不足。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最低注册资本仅为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最低注册资本金仅为100万元人民币。因此,村镇银行的资本金较低。二是存款吸储能力有限。新设立的村镇银行,由于网点少、成本高、品牌认知程度低等问题,吸收存款的能力远不能与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

(三)贷款受到诸多限制且贷款风险控制难度大

第一,村镇银行贷款业务受到如下三方面的限制:(1)资本限制: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2)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仅限于当地。(3)村镇银行必须首先服务农业经济。在农业经济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不得向其他产业发放贷款。

第二,贷款风险控制难度大。(1)贷款发放对象主要是当地农民。目前,农民主要以从事农业为主。该产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强,抵御灾害能力弱,很容易形成自然风险。(2) 农产品生产和需求的信息不对称,很容易形成市场风险。(3)很多农户认为村镇银行的贷款是国家对农民的一种扶助行为,借贷可以晚还甚至不还,容易形成道德风险。

(四)业务模式单一,服务不完善,导致盈利能力有限

目前,村镇银行的业务局限在小额信用贷款、储蓄存款、质押贷款以及票据转贴现。由于村镇银行业务模式比较单一、业务经营范围较小,加上服务尚不完善,导致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有限。

(五)村镇银行人才缺乏,导致自身经营管理经验不足

农村的经济环境与工资水平招不到合适的专业人才, 经验不足及业务素质不高的从业人员存在着很大的操作风险。由于业务量较大, 每笔业务金额较少, 村镇银行的人力、物力又有限, 贷款业务中的贷前调查、贷款审查、贷后跟踪管理等工作很不到位, 容易出现信贷风险。

(六)监管力量薄弱,金融监管难以到位

村镇银行成立后,县级银监办面临复杂的监管形势。由于各地县级银监办普遍存在人员少、监管任务重的问题,对村镇银行的监管难以到位,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七)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快

总体来看,村镇银行发展比较缓慢。如果与小额贷款公司做一个比较的话,差异就更加明显。截至2011年6月末,全国已有小额贷款公司3366多家,比去年年底时增加了752家;贷款余额2875亿元,较去年年底时增长了近900亿元。无论从已设立机构数量,还是业务发展规模上看,后者发展速度都快于前者。

三、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

针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一)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为使村镇银行更好地服务“三农”,有关部门应给予村镇银行必要的政策支持。一是人民银行应当积极研究办法, 帮助村镇银行加速完善结算渠道。二是放松利率管制以及经营区域的限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立贷款利率,并允许其跨区经营,以提高盈利能力;三是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实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支持其发展壮大;四是建立农村存款保险制度,为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切实保障;五是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

(二)多方开源,解决村镇银行的吸存问题

要解决村镇银行的吸存问题,可以考虑以下三个途径:

第一,对村镇银行发放国家政策性银行专项贷款或支农再贷款

我国通常是以直接发放扶贫贷款的形式进行扶贫的。许多贫困户在得到扶贫贷款后,不是将其投入到扩大生产和脱贫致富中,而是用于维持生活所需。如果将直接发放给贫困户的国家政策性银行专项款或者支农再贷款转变为向村镇银行提供的贴息贷款,就可以缓解村镇银行后续资金不足的困难。同时,该措施还可以为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一举两得。

第二,通过市场机制从邮政储蓄中拆借

邮政储蓄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由于邮政储蓄贷款手续繁琐、期限单一,其在信贷方面的经营能力及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差。村镇银行可以通过支付较低的拆借利息,向邮政储蓄拆借资金。

第三,鼓励村镇银行通过发行债券、票据等多种渠道融资

村镇银行的宗旨就是调动社会闲散资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村镇银行的股东通常是资金充裕的企业或自然人,因此,村镇银行可以考虑债券、票据融资,拓宽其融资渠道。

(三)适当放宽对村镇银行贷款的限制,同时加强对贷款的风险控制

为促进村镇银行的发展,银监部门应适当放宽村镇银行的存贷款比例限制,以及对其运用资本金发放贷款的定量控制,支持其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尽量发放贷款,以提高其盈利能力。

为控制村镇银行的贷款风险,村镇银行要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风险管理系统。尤其是要成立专业的资信评定机构,并建立一种科学高效的、简单的农村信用评估方法, 使得相关人员易于掌握并高效决策。

(四)提高业务创新,创造多样化产品

村镇银行应正视农村金融产品较少的问题,积极探索和发展农村金融产品。村镇银行还要不断地规范创新业务流程、缩短业务管理链条,积极探索并重点发展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小额贷款以及住房贷款等业务,以满足农村实际的金融需求。

(五)引进金融人才,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

村镇银行的发展刚处于起步阶段,要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建设,就必须大量引进金融人才,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

(六)加强监督管理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如下三种方式,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督管理:(1)在市场准入上严加控制,严格审查村镇银行的股东成分。(2)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指标体系,并按照体系内的各项监管指标,对村镇银行实施动态监管。(3)督促村镇银行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对偏离该市场定位的行为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七)加快发展步伐

国务院2010 年5 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应以该意见为指导,加强宣传力度,充实存贷能力,提高服务水平,逐步形成规模,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的新生事物, 其发展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具有广阔的发展背景。虽然发展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只要从政策扶持、经营、监管等方面支持其发展,必将增强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提高村镇银行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吴玉宇.村镇银行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1

第7篇

关键词: 村镇银行;农村金融;因素;对策建议

一、引言

村镇银行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是在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中必然出现的新型产物,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核心构成部分,建立村镇银行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满足当前农村资金供给不足、解决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和农民贷款难问题、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村镇银行的设立填补了现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空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村镇银行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不同程度的凸显出来。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促进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目前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延安市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自2010年3月延安市第一家村镇银行――安塞农银村镇银行成立至今,延安市村镇银行的规模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已发展到三家,占陕西省总规模的三分之一。延安市村镇银行从业人员57人,注册资本6500万元。截止2012年12月末,村镇银行资产总额29254万元,各项存款余额32125万元,较年初净增1.5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2329万元,较年初净增1.12亿元,存贷比,不良贷款余额0,利润总额为481.11万元,净利润429.37万元。

三、制约延安市村镇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

延安村镇银行在运行过程中,对农村资金供给不足、农民贷款难问题和农村金融机构竞争不充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其在发展中面对的难题。

1、资金筹措难。村镇银行虽然是农民的银行,但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储蓄存款的增长。最主要是由于延安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与当地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相比,社会认可度、知名度较低,农民缺乏了解和信任,再加上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不能通存通兑,没有电子产品业务,这些客观劣势条件使得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竞争力方面,远远落后于同业,加大了村镇银行资金筹措难度。

2、贷款投放难。“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但由于农村信用环境较差,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风险高、效益低的弱势经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而且农民信用度无法得到系统性监控和监督,造成“三农”贷款投放较难。

3、风险控制难。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是弱势产业――农业,弱势群体――农民,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由于农业固有的弱质性导致的系统性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给资产质量带来较大的危险。同时由于村镇银行在人才、技术、制度建设等方面与大型商业银行有较大差距,也导致识别、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受到削弱。

4、业务发展难。由于村镇银行IT系统支撑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通存通兑、银行卡、理财产品、电子银行等基本产品和服务功能,只能办理传统的存款、贷款、结算和贴现业务,加之竞争力弱,难以赢得客户,使得业务发展较为困难。

5、缺乏政府扶持。目前延安各级政府对村镇银行没有出台系统的扶持政策。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同是服务“三农”,但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相比,在税费减免、财政支持和农贷贴息上均缺乏优惠政策。

6、监管指标无偏重。监管部门在存贷比、不良贷款容忍度、母行负债依存度、单户贷款比例等监管指标方面没有对村镇银行实行差别化政策,人民银行也未对村镇银行在缴存准备金方面实行差别化政策,这将削弱村镇银行在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能力的发挥。

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1、信贷规模调控政策方面。人民银行、银监局对村镇银行的规模控制应从松控制。主要解决“三农”资金供需矛盾、新银行业务拓展和资本金保本增值等问题。建议对开业前五年的村镇银行给予适当“宽限期”不受存贷比和规模控制,即使控制则是宽松的政策,这样有利于村镇银行前期积极拓展县域市场、稳定客户和提高自身知名度。

2、银行业监管政策方面。银监局对村镇银行监管政策,应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符合村镇银行经营实际的监管办法,不宜完全参照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实行差别化监管。其主要原因是村镇银行虽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但其业务规模、业务产品、服务对象、风险程度等方面与其他商业银行还有所不同。因些,建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针对村镇银行的微型银行特色,应实施差别化监管,对其监管的框架应尽量

简洁,对其监管力度、要求、标准适当放低。

3、国家财税政策方面。建议对开办前三年的“三类”金融机构补贴政策和条件适当再放宽些。其原因是村镇银行虽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但同农信社相比,同是服务“三农”且服务的客户群体是农村中弱势群体,由全体股东承担社会责任,有点力不从心;同时,农信社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其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均优于目前的村镇银行。建议对村镇银行开业后一定时期内采取税收保护政策,让村镇银行前期有一个自身积累期,以便增强支农的实力、生存能力和未来潜在的纳税能力。

4、地方政府支持方面。要积极共建和谐的信贷支农、银政配合机制。一是帮助村镇银行落实贷款担保,包括自有房屋租赁的公证、农民直补资金质押担保的协调等。二是通过构建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三位一体”的农业融资平台,对“三农”贷款进行担保,由财政在村镇银行开立农户贷款保证金专户和小企业担保基金,一则落实贷款担保不足问题,二则解决村镇银行支农资金筹措难问题。三是在财政存款方面尽可能的给予支持。可以按对当地信贷资金投放额度的一定比例确定财政性资金存放额度,解决村镇银行开业前期信贷资金供给不足的困难。将财政涉农及新农村建设资金

第8篇

“围城”内外

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降低到15%……密集出台的政策,不断把村镇银行推向了金融综合改革的最前沿。与此同时,民间资金欲组建银行,监管部门“规劝”其先以村镇银行入手;小贷公司想做大,监管部门建议考虑转型为村镇银行。一时间,村镇银行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但事实上,村镇银行就像一座围城,城里的人和城外的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村镇银行的现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某业内人士就小贷公司的前景如此谈到:“从长远来看,小贷公司自有注册资本金和股东扩股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一些公司更是因为资金短缺呈现出半歇业状态,难以做到长期平稳可持续发展。若此问题不解决,将极大地影响小贷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积极性。”为此,他建议,在融资渠道上,政府应当允许小贷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并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适用范围扩展到小贷公司;在转型方面,政府应当降低小贷公司转型为村镇银行的门槛,逐步允许经营稳健、财务状况良好、业务发展前景较好、达到一定规模的小贷公司转型为村镇银行。

实际情况并非如该人士所设想,很多小贷公司对村镇银行并不“感冒”。其中,村镇银行利润远远低于小贷公司是重要原因。今年1月,某媒体记者在苏南某市采访时,发现2012年该市4家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在20亿元左右,实现净利润4000万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相当于当地一家2个亿规模的小贷公司的年利润。

“前几年,政策面上说小贷公司做得好可以转为村镇银行,现在利润倒挂这么严重,小贷公司都看不上村镇银行,那么点利润,谁想转?”一家小贷公司的法人代表说。

同时,部分“围城”内的人对村镇银行并不看好,大有逃离迹象。黎华(化名)是某村镇银行的股东,由于投资金融领域的机会并不多,所以起初听说可以入股村镇银行,黎华便毫不犹豫地投了300万元。然而入股近3年来却从未分到过一次红利。对于一个颇为成功的民企老板而言,这可能是他最为失败的一次投资。“从去年开始,我就打算卖出村镇银行的股份,但一直找不到买家。还有不少股东找我,希望将手上的股份转给我。”黎华说。如今,村镇银行“钱”景不佳,像黎华那样萌生退意的村镇银行股东并不在少数。

吸储困局

村镇银行资金来源受限、盈利能力差,吸储难已成为村镇银行面临的共同难题。存款为主的负债业务是银行经营的基础,常规来说,一家银行其个人储蓄存款的占比应在50%以上,才能有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而村镇银行作为新的银行形态,公众认同度不高,品牌效应一般,公众储蓄存款吸收难。一位村镇银行的大厅经理说,“有时一两天也没有一笔储蓄存款”。

村镇银行普遍存在的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双重“吸储难”的问题,使得其存款规模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量比率很低。由中国社科院曾刚执笔的《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2011年)显示,在192家选取的村镇银行样本中,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3.94%,最低仅为9.74%。总体来看,比不上商业银行90%以上的资产负债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村镇银行吸储困难。

村镇银行吸储难的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村镇银行作为新兴银行,成立时间短,居民了解度不够,认可度不高,吸收存储缺乏公信力;二、网点少,流失大量潜在客户;三、村镇银行的结算能力、科技支持、大小额支付系统等硬件不完善。

同时,村镇银行在业务上的单一,对增加储蓄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没有理财产品,没有其他中间业务,我们想通过这些业务来变相揽存都做不到。”一位村镇银行负责人说,在他看来,村镇银行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银行,它更像是20多年前的农村信用社,“拿这种最原始的银行服务模式,跟现代化的银行竞争,我们没有胜算”。况且,在农村,村镇银行并不是唯一的银行,一些老牌的涉农银行在农村市场早已根深蒂固。因此村镇银行服务的对象,其实并不是“金融盲区”,靠提高贷款利率来维持高利润也不现实。“盘子做不大,我们的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不好。”另一位村镇银行负责人说,要把盘子做大,就只有把存款做大,但是目前,把存款做大的难度无比之大。

“不务正业”

村镇银行是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旨在解决现有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问题。目前,村镇银行在机构数量、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均有了突破。但是,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冠以“村镇”之名的村镇银行即不进村也不入镇,机构和服务对象都停留在县城、甚至在地级市,村镇银行徒有虚名。

村镇银行定位主要体现在建立的地点,地点决定了服务对象。从已经成立的村镇银行来看,其总部大多设在各试点地区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周边的金融和经济环境比较理想,主要是集中在县城,这并不完全符合在金融服务空白地区布局的经营思路,村镇银行呈现“冠名村镇,身处县城”的格局。以辽宁省为例,建立的24家村镇银行,基本上都注册在县城。

除了村镇银行不进村落镇以外,相当部分村镇银行“不务正业”,并非真正支农支小,难以真正缓解县域金融供给不足的现状。村镇银行的基本政策定位是服务“三农”,其成立的初衷是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然而村镇银行的贷款投向却产生“投偏”现象,表现形式是贷款的脱农化、大额化和短期化。究其背后的原因,主要由于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较为多元,大部分股东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如果按照政策要求把贷款投向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从短期看盈亏平衡都很难实现。因为额度小、收益低、周期长、风险大的“三农”信用需求难以与按照现代统一商业金融模式设立的村镇银行相适应,此外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村镇银行大多会把信贷投放重点放在能够获利较多的领域。因此尽管银监会在《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写明“村镇银行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后,其可用资金应全部用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实际上较难执行。

任重道远

在中国,农村金融是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环节,而偏远贫困地区又是农村金融最为薄弱环节和发展难点,目前的金融体系并没有给社会所有人群提供同等有效的服务,特别是在偏远贫困地区,农民获得金融服务机会远远低于城镇人口。

建立村镇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组建村镇银行有一个最大的政策背景,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已经富裕起来的群体扶持弱势群体的指导思想适时组建村镇银行,让具有优势的金融机构把信贷支持延伸到村镇,并通过股份制吸收和引导民间资本,从而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更便利、更充分、更有效的金融服务,让贫困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让弱质产业尽快升级换代,让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并不是缺少钱,而是没有按政策要求和市场规律解决好投向问题。组建村镇银行,就是要再造“供血”机制,由强势的投资方扶持弱势群体和弱质产业,进行直接补位,补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未达之位。

村镇银行被寄予厚望,而现实发展却显得举步维艰,要将村镇银行由“鸡肋”重新变成“香饽饽”,需要对症下药。“需要一揽子的措施以及多方合作。”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说。他指出,当地政府应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比如加强对当地贷款户籍企业的把握和了解,帮助村镇银行掌握充分的信息状况;同时想办法改善、提高所在地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帮助他们经营好自身企业,提高经营业绩,从而提升其还贷能力,降低贷款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松原市中心支行孙旭艳撰文指出,村镇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率应有别于其他商业银行,特别是在缴存比率上应低于农信社比率,给予村镇银行更大的流动性,确保货币供给的能力,以实现赢利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还有专家建议,以“先征后返”形式对村镇银行实施税收优惠,享受与农村信用社同样的税率和扶持政策;适当降低村镇银行银联入网门槛,促进村镇银行卡业务发展;对村镇银行发放涉农贷款进行风险补偿或奖励,降低村镇银行提供涉农贷款的经营成本。

村镇银行是中国目前最小的银行。它的市场定位、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决定了其不可能与国有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甚至农村信用社比高下。针对目前村镇银行出现的问题,需要抓紧采取有效治理措施。

首先,从整体上优化村镇银行的布局和规划。在全面评估村镇银行现有规模、发展布局和政策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准入和监管政策,调整现有发展规划,适当放慢审批节奏,避免盲目求多、求快,原则上不鼓励跨省设立;严格控制村镇银行设立异地支行,防范村镇银行在短期内快速扩张带来的金融稳定风险。同时,加强引导,着重在后续规划布局上解决村镇银行存在的区域失衡、县乡失衡问题。

其次,建立村镇银行稳步发展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科学把握准入标准,确保村镇银行的组建质量。根据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管控能力给予不同指标,激发、促进大型银行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促进政策性银行、大型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参股或控股村镇银行,条件成熟时作为出资人直接设立村镇银行。把控中型银行大规模建立村镇银行的冲动性,约束小型银行盲目铺设,严控村镇银行设立子银行。鼓励发展好的村镇银行发行上市,将符合条件的小贷公司“转板”为村镇银行。

再次,加强前瞻性研究,准确评估法人和自然人等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可行性、条件和潜在风险,扶持符合条件的大型民营资本参股村镇银行,从制度层面解决村镇银行内生动力机制不足的问题。同时,构建全方位的综合配套支撑体系,对在乡镇设立和给予农户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村镇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给予一定比例的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村镇银行,比照农村信用社标准,由财税部门减免一定的营业税、所得税,地方政府给予贷款贴息和专项奖励支持。

第9篇

关键词:贵州省;村镇银行;贵州省村镇银行

为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银监会计划于2009-2011年三年内,在全国35个省、计划单列市共设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预计建设村镇银行1027家,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本文基于国内村镇银行相关研究,主要以贵州个案进行村镇银行的发展研究,贵州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内陆省份,分析贵州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调整我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对解决贵州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完善我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壮大县域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贵州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村镇银行是贵州省银行业新兴而活跃的群体。自2008年12月诞生首家村镇银行以来,经过短短的两年多时间,村镇银行有了蓬勃发展,业务规模不断壮大,有的甚至开始扩张,花溪建设等村镇银行就已在周边乡镇设立分支机构。村镇银行是在县域、乡镇及村镇设立的,为当地农户和企业提供服务的一级银行法人机构。目前,贵州省已设立六家村镇银行,分别是龙里国丰村镇银行、毕节发展村镇银行、花溪建设村镇银行、平坝鼎立村镇银行、织金惠民村镇银行、铜仁丰源村镇银行。与大中型银行相比,村镇银行在资金规模、客户数、市场定位、业务类型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村镇银行针对的是分散、小额、个性化的农村市场,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开展的多是“短、频、快”的业务,很好填补了贵州省农村金融服务的匮乏。本文从设立时间、注册资本、资金来源及股东构设立地区、经营业务共五个角度分析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1.1设立时间角度

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和下发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政策指导。从设立时间上来看,在六家已营运的村镇银行中,有两家村镇银行,即毕节发展村镇银行和龙里国丰村镇银行设立于2008年,贵阳花溪村镇建设银行设立于2009年,平坝鼎立村镇银行和织金惠民村镇银行成立于2010年,铜仁丰源村镇银行成立于2011年3月。

1.2注册资本角度

花溪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高达1亿元,其他五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均在千万元以上。这6家村镇银行的资本金都较为充足,远高于我国《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的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规定。

1.3资本金来源及股东构成

铜仁丰源村镇银行和平坝鼎立村镇银行为独资银行;毕节发展村镇银行由西部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包商银行等8家股东出资筹建;龙里国丰村镇银行由六盘水市商业银行、贵州柏强药业有限公司、贵州君之堂药业有限公司等12个股东出资共建;花溪村镇银行由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出资建立;织金惠民村镇银行由南充市商业银行发起,广东天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织金黔贵水泥厂等11家股东及村镇银行员工出资筹建。可见,资金来源较为分散,在村镇银行设立的注册资本金中,自然人持股目前只占很少的份额,银行机构的持股比例过大,可以近似的将现在的村镇银行看作是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

1.4设立地区

六家村镇银行集中在贵阳周围,毕节地区2家,铜仁丰源村镇银行,黔南布依苗族自治洲一家即龙里国丰村镇银行,安顺平坝鼎立村镇银行。从分布的范围看,分布依然分散,由于贵州地理条件的限制,村镇银行应遍及全省9个地州市,以便满足地区农村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需求。但遵义地区、六盘水地区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仍没有村镇银行设立。

1.5经营业务

信贷产品趋于多元化。贵州省成立的6家村镇银行为满足不同贷款对象的需求,开发了形式多样的信贷产品,主要有:农户贷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农村工商业贷款、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中小企业抵押担保贷款等。为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能享受到更多的优惠贷款政策。

审贷机制灵活。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的信贷审批具有管理链条短、审批机制灵活、决策高效等优势。“小而活”是村镇银行发展的最大优势,在贷款发放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担保方式,对信贷较好的农户无需担保,直接发放信用贷款。据调查:村镇银行对符合条件、手续齐全的贷款申请,从调查、审批到发放一般为5至10个工作日,其中龙里国丰村镇银行对农户小额信贷的审批发放期限一般在3个工作日以内。

截至2010年12月末,存款余额达到4.55亿元,贷款余额2.05亿元,业务经营呈现强劲增长势头。目前,我省已设立六家村镇银行,它们分别是龙里国丰村镇银行、毕节发展村镇银行、花溪建设村镇银行、平坝鼎立村镇银行、织金惠民村镇银行、铜仁丰源村镇银行。这六家村镇银行服务宗旨是面向农村,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以及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为服务对象。通过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中、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和贴现,从事同业拆借、银行卡服务,发行、兑付和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为地方人民提供优质、便捷、灵活、高效的特色金融服务。以花溪村镇建设银行为例,截至2010年6月末,资产总额66160.08万元(其中流动资产63080.93万元,长期资产3079.15万元);负债总额56896.51万元(其中流动负债55457.84万元,长期负债838.67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9863.56万元;各项存款余额8280.3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0239.6万元(其中涉农贷款1372.5万元)。

2、贵州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区域发展不均衡,分支金融机构少。贵州省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4个地级市、2个地区、3个自治州),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0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2个特区),贵阳GDP450.4亿元,分布一家花溪村镇建设银行;遵义地区和黔东南州(凯里地区)没有村镇银行分布;毕节地区已设立两家,即毕节发展村镇银行和织金惠民村镇银行;六盘水地区正在筹建水城蒙银村镇银行;黔南州一家龙里国丰村镇银行;黔西南州待建一家兴义万丰村镇银行;铜仁和安顺各一家,即铜仁丰源村镇银行和安顺鼎立村镇银行。各地区村镇银行网点分布少,不便于满足该地区农户融资需求。截至2011年3月贵州省仅开设有6家村镇银行,2家待建,遵义和黔西南地区村镇银行属空白区,网点覆盖严重不足,且这些机构仅有一家网点,远不能满足本地区的资金需求。

农户贷款难问题突出,担保体系尚不完善。截止2010年6月末,贵州省4家村镇银行(毕节发展、龙里国丰、花溪建设和平坝鼎立)按贷款对象划分,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0615.36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2.01%,其中毕节发展村镇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最高,为78.88%。而个人贷款中的农户贷款的比例却低很多,全省村镇银行对农户的贷款余额为1483.30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27%。

资金筹集困难,服务产品仍显单一。贵州村镇银行由于其成立时间段,规模较小,资金有限,其业务以传统信贷业务为主,服务产品相对单一,目前,贵州省成立的6家村镇银行均暂未开通大小额支付、支票影像交换、账户管理、居民身份证核查、征信管理及现金供应等与银行业业务有关的系统,结算、提现渠道不畅,服务功能和手段相对滞后,很多银行业务不能正常开展,成为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瓶颈。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现行法律法规对村镇银行的经营与监管存在空白,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法律位阶不足。银监会在《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以后,又相继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等,上述规定仅为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未上升为法律法规或条例。同时在现行的《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管法》及《商业银行法》“总则”或“附则”中,仅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予以明确适用相关条文,而对村镇银行是否适用并未作任何规定,也无相关兜底条文,无论是自身经营还是监管均存在法律风险。

3、贵州村镇银行发展前景分析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适当增加营业网点数,扩大覆盖面积。按照银监会的规划,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总体解决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问题。适当增加营业网点数,扩大辐射面积。将仅有的县城办公场所延伸到乡镇,吸引更多乡镇(村)的农民到村镇银行办理存、贷款业务。多渠道、多途径组织资金,做大做强信贷业务。同时要不断开发贷款新品种,按照“银行+保险公司”模式,开办由村镇银行放款、农户承贷、保险公司担保的贷款品种。

解决贷款难,完善担保体系。提供更多的、比农村信用社再贷款利率更低的支农再贷款。在风险可控、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凡村镇银行提出支农再贷款申请,可按照其在人民银行存款准备金账户上余额的3到5倍(约为其一般存款余额的30%至50%)发放支农再贷款,为其提供支农资金支持。

健全农村抵押担保体系。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涉农担保资金或成立涉农担保公司。完善涉农担保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健全涉农贷款担保财产的评估、管理、处置制度,不断创新基于多种信息获取方式上的贷款技术,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分散转移机制,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创新信用模式和扩大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加强涉农信贷风险管理。

加快系统建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村镇银行应加速完善支付结算渠道,尽快加入或开通大小额支付、支票影像交换、账户管理、居民身份证核查、征信管理等与银行业务有关的系统,切实解决严重制约业务发展的系统支撑瓶颈问题。不断优化村镇银行的经营环境。一是要大力改善当地信用环境,增加违约者的机会成本,培养和打造一批愿与村镇银行进行业务往来的客户群。二是要加快农村个人诚信系统的建设,在全面采集个人信息的基础上为农民建立信用档案。第三,针对“三农”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建议地方政府牵头建立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为村镇银行发放“三农”贷款提供担保,降低“三农”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

4、结论

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适当增加营业网点数,扩大辐射面;解决贷款难,完善担保体系和加快系统建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对解决贵州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内村镇银行相关研究,主要以贵州个案进行村镇银行的发展研究,贵州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内陆省份,系统性分析了贵州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并分析由于缺乏政策支持、网点分布不均、农户贷款难担保体系不健全以及资金筹集难等方面原因,提出相应调整我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以有利于完善我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壮大县域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郭俊.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独特性与阶段性[J].武汉金融,2008(04)

[2]吴玉宇.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1).

[3]孙雪梅,李鸿建.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个案研究[J].经济纵横,2009(7).

[4]谢卫星.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商业工贸,2009(11).

[5]刘津慧,唐青生.我国村镇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09(6).

[6]李京刚,沙中强,李长楼.关注村镇银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J].金融纵横,2009(4).

[7]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殷孟波,曹廷贵.《货币金融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第10篇

    关键词:新农村 村镇银行 发展对策

    一、村镇银行概念和兴起原因

    (一)村镇银行概念

    银监会发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对村镇银行概念作了界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村镇银行兴起原因

    现在国家正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计划。在此过程中,农村生产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都将发生重大转变,需要增加对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将获得较大发展。

    但是现有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流向农村的固定投资数额较少。2010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3966亿元,同比增长18.2%,只占了201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大部分固定投资都流向了城市。二是原有金融机构贷款审批要求高,一般农户很难借到款项。

    在此情况下,国家扶持发展村镇银行就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吸收农村区域存款,用于新农村建设投资;二是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户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方案,支持正常的农业生产。自2006年,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村镇银行发展势头不减,截至2010年底全国开设的村镇银行的数量达到了349家。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

    虽然村镇银行发展形势不错,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计划在2011年底全国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但计划和现实之间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缺乏政策扶持

    现在各级地方政府没有系统地出台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村镇银行相较于农村信用社在税费减免、财政支持和农贷贴息上都缺乏优惠政策。目前,村镇银行在资金规模、团队建设和产品创新能力上都与农村信用社有较大差距,而且农村信用社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优于村镇银行,显然不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这种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也将进一步削弱村镇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开办村镇银行的初衷。

    (二)团队建设不足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一批在金融方面拥有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的人才。《意见》中对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的要求并不高,但村镇银行在人员的薪酬待遇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导致招聘不到相应的人才。现阶段村镇银行并不能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吸引这些从业人员,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那些经验不足、业务水平较低的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产品缺乏创新

    目前,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业务的村镇银行数量还不多,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在仍采用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方式,导致农户在村镇银行贷款的意愿不高。虽然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为村镇银行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但有些村镇银行在风险防范上呈现出过度敏感的情况。个别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在已有住房抵押的情况下,还需要担保人担保,既增加了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又引起借款人的反感,导致优质客户流失,不利于信贷业务的开展。并且,村镇银行在信贷管理方式上也存在问题,审批模式陈旧,仍沿用过去的运作模式,审批权集中于贷审会,使得审批流程繁琐而无效率。

    (四)缺乏农户信任

    村镇银行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农户接受和认可村镇银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大部分农户比较信任传统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对村镇银行始终抱有观望和不信任的态度,对于到村镇银行存贷款还持有排斥的心态,导致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缓慢。村镇银行要想改变农户的看法,提高自己的美誉度,就必须做好正面宣传工作。虽然,媒体对村镇银行有过正面宣传,村镇银行也使用各种渠道宣传自己,但是农村地区主要的信息来源并不是报刊,这些宣传工作能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五)营业网点较少

    就现阶段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村镇银行只有1-2家营业网点,因为营业网点较少,所以村镇银行不能形成区域优势,无法发展和壮大自身力量,更不利于客户办理金融业务,导致客户满意度低。网点少,还会降低村镇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资金规模不大又会影响信贷业务的扩展,最后陷入无法扩张的怪圈。究其原因,也是由于村镇银行缺乏政策扶持、团队建设不足、产品缺乏创新和缺乏农户信任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的。

    三、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对策

    (一)寻求政府政策支持

    村镇银行应积极向政府呼吁相关政策的支持,同样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机构,也应该享有同农村信用社相同的优惠政策。不仅如此,地方政府应重视村镇银行的建设工作,根据自身区域的发展现状,为村镇银行争取各类优惠措施,例如鼓励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到村镇银行开设账户,提高村镇银行的存款规模和影响力。

    (二)加强团队建设工作

    为扭转人才匮乏的局势,村镇银行必须加强团队建设工作,努力做好人员的招聘和培养工作。一是提供相应的优厚条件,引进一批拥有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二是推行人才储备计划,与相关大专院校建立良好的关系,定向招聘会计、金融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三是加强员工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力争建立一支业务优良、品德优秀的复合型团队。

    (三)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村镇银行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必须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一是对农户开展市场调研活动。为明确农户的真实需求,信贷人员必须到农户家中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工作,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双方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信贷人员既能切实掌握农户的真实需求,根据农户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信贷营销方案,又能避免因为信贷扩张而带来的风险。二是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开发各类信贷产品。村镇银行必须根据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开发各类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解决农户因农业生产周期问题带来的资金短缺问题;根据农村抵押品少的特点,建立农户联保贷款模式,进一步降低经营风险。三是村镇银行也须尽量简化贷款的审批流程,下放贷款的审批权,减少各个环节上的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提高农户存贷款积极性。

    (四)提高自身的公信力

    村镇银行要提高自身的公信力,打消农户的忧虑,必须做好形象宣传工作。一是引导各类新闻媒体,为村镇银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特别是引导当地媒体,因为现阶段村镇银行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只是局限于特定区域,客户群也集中于此。村镇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地方报纸和电视台,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正面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了解和认可村镇银行。二是加强与各村委组织的联系,落实各村庄内部的宣传工作。村镇银行可以通过各村委组织学习村镇银行的相关材料,打消农户心中的焦虑;同时还可以运用村委的广播宣传村镇银行的各项业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村镇银行的社会公信力,增强公众的存贷款信心,通过扩大储蓄人群,壮大资金实力,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奠定资金基础。

    (五)提高网点拓展能力

    前文已述,现在村镇银行营业网点少,服务范围小,导致客户满意度低,村镇银行各方面竞争力都不足。而网点拓展能力的不足是由综合因素造成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村镇银行应该努力从寻求政府支持、加强团队建设、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提高自身公信力上下苦功。在运营好单个营业点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运营管理能力,加强银行信息化建设,往周边村镇延伸,扩大营业辐射半径,提高自身影响力。改变农户对村镇银行的原有观念,增强他们存贷款意愿,增强自身的生存空间,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现状。  参考文献:

    [1]卓武扬,黄小宁.再论村镇银行发展的法律保障与政策 支持[J].农业经济,2009(7).

    [2]田颖莉,贾泽啸.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对某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J].广东农业科学, 2009(8).

    [3]陈跃雪,孙塔章,赵生军.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税 收政策着力点[J].税制研究,2009(11).

    [4]单云霞,陈亭.村镇银行发展研究——以宜兴阳羡村镇 银行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4).

    [5]张海林.关于村镇银行发展的若干思考[J].浙江金融, 2010(4).

    [6]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2011-2-17.

第11篇

商业银行设立村镇银行的现状

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截至2012年5月,全国成立的村镇银行有1036家,相对半年前2011年10月末的552家将近增加了一倍。从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角度来看,城市商业银行在村镇银行的设立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其次为农信社及由农信社改制而成的农商行和农合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外资银行这些大型的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设立村镇银行的数量反倒不多,如图1所示。

对于一般的商业银行而言,在以往单点设立村镇银行的模式下,作为主发起行单点投资村镇银行的收益并不大,但其面临的风险可能不仅仅是村镇银行经营失败所导致的财务损失,还有可能带给整个银行集团的声誉损失。这也是商业银行设立村镇银行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商业银行组建村镇银行子银行

的合理性分析

必要性

按照《管理暂行办法》的定义,村镇银行子银行是指由银监会批准,由境内外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出资设立的,专司批量化投资、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村镇银行的持有有限牌照的商业银行。其核心就在于将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从原有的分散、小额状态,转变为集团化、规模化运作。《管理暂行办法》还规定,村镇银行子银行不仅能对外投资设立村镇银行,作为一个股权管理平台,其自身也能经营银行业务,再以同业合作的方式,为村镇银行提供放贷资金,提供后台服务。同时,为解决吸存难和汇兑难的问题,村镇银行子银行可发行金融债券、吸收同业存款来筹措资金,可村镇银行设立统一的电子银行渠道,集中加入银联网络,统一申请并管理银行卡品牌。总体而言,商业银行设立村镇银行子银行是对村镇银行进行规模化投资于专业化经营管理的理性选择。设立村镇银行子银行可以发挥以下优势:

村镇银行子银行的设立有利于突破目前村镇银行发展中的各种瓶颈。村镇银行子银行设立后,可利用自身较高的信用等级融入较低成本的资金,单向地为各村镇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这客观上也有利于把更多的城市资金引导到农村金融市场。村镇银行子银行在获准加入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和银联成员网络后,可通过集中清算的范式帮助各村镇银行建立高效率的汇兑功能,解决村镇银行业务“孤岛”问题,与此同时,村镇银行子银行也能解决村镇银行之间资金余缺不均的问题,更好满足各村镇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的需要。此外,村镇银行子银行可通过协议接受各单一村镇银行的委托,在产品规划与研发、IT系统构建、业务和管理流程设计、后台集中处理、风险控制,以及营销策划与品牌管理等方面提供集中化、专业化的支持和服务,将有效减少村镇银行间的管理差异,提高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升客户服务水平,降低营运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村镇银行子银行和单点设立的村镇银行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一是村镇银行子银行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地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可以引入其他投资方的资金与经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规模经济,充分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二是在村镇银行子银行模式下,村镇银行成为母银行的“孙公司”,与作为“子公司”由母银行直接发起设立相比能够更好地保持其法人身份和经营行为的独立性,发挥其决策流程短、经营机制灵活的先天优势,即使个别村镇银行经营不善,也可通过其他子公司的盈利来实现整体均衡,对母银行品牌的影响与伤害亦相对较小。三是从成长空间与发展远景来看,每家村镇银行开业后可择机增资扩股甚至发展分支行,机构及资产数量有望实现几何式膨胀,而旗下拥有几十上百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村镇银行子银行则完全可以剥离出来单独上市。村镇银行子银行形式只是战略发展的第一步,将来还可以演变成纯粹型农村金融控股公司,涉足银行、证券、保险以至其他更为广阔的领域,成为高效合理的农村产业整体服务平台。

设立村镇银行子银行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供给与服务。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慢、结构散、效率低等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农村金融服务仍然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但单点设立村镇银行由于起步时间还较短,以及存在营运成本较高、服务功能较少等不足之处,对尽快缓解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矛盾的作用较为有限。村镇银行子银行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按照规范化的发起设立流程,高质量、高效率地批量设立村镇银行,并整体性推进村镇银行的发展,为农村客户提供更加全面、适用的产品和更高标准的服务,缩小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差距。与此同时,相对于目前各村镇银行只能服务于当地的农户、多种经营户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县域内的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村镇银行子银行设立后,可从“三农”整条产业链的角度,联合村镇银行为上下游的企业和农户提供一体化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村镇银行子银行以较低价格的资金定向地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并单向地为村镇银行提供资金支持。以此为基础,村镇银行子银行协调村镇银行,以无息或低息贷款帮助农户购买涉农企业的农资产品,并牵头涉农企业与农资需求的农户建立直销关系,减少销售的和中间环节成本。在这种模式下,村镇银行、涉农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户形成了多赢的局面。

可行性

构建村镇银行子银行与相关法律不存在冲突。根据银监会的最新规定,村镇银行子银行必须要由主发起人发起成立,而且其所占的 股份不得低于51%,而主发起人必须是银监会所认可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同时,鉴于单点设立村镇银行存在种种瓶颈、集团化发展方案可行,从2009年的村镇银行管理总部、村镇银行控股公司方案出台开始,银监会就有意识地引导村镇银行管理模式向集团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控股公司的法律地位不明确,与银监会规定的村镇银行主发起人制度不太相符,一直没能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而村镇银行子银行的发展方案则克服了银监会的政策障碍。推出村镇银行子银行牌照后,银监会将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既满足了村镇银行批量化、集团化的发展要求,又与现存的法律不存在冲突。

商业银行批量、规模化发展村镇银行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逐渐成熟。首先,随着中央支持农村发展的力度加大,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无穷,农村金融的潜在需求逐渐成为现实。目前全国县级人口比例超过了70%以上,占国家的经济总量的50%,初步测算有待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容量超过10万亿元。但是县域农村金融竞争不充分,相比较城市而言,其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供应和需求差距甚大。这些为商业银行设立村镇银行子银行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其次,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加大工作力度,为支持商业银行设立村镇银行子银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银监会加强了发展村镇银行的力度,未来两年内是银监会支持发展村镇银行的黄金时期。二是因为所有的村镇银行贷款用于支持本地中小型企业和农民的发展,所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并给予政策支持,这对村镇银行的起始和后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不少商业银行通过之前的实践已经在设立村镇银行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如民生银行和上海浦发银行,通过之前单点村镇银行的管理方式和技术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多数村镇银行已开始实现盈利,这为它们设立村镇银行子银行打下了基础,做好了准备。

“软硬件”条件满足。根据《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子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的规定,设立村镇银行子银行的“硬件”条件包括,主发起人最近1年末总资产不少于1000亿元、监管评级连续3年达到二级以上;“软件”条件包括,有明确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已探索出可行有效的农村金融商业模式,具有到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内在意愿和具体计划等。按照这一准入门槛,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无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条件,都具备设立村镇银行子银行的可行性。

商业银行设立村镇银行子银行的风险控制

村镇银行子银行通过统一制定村镇银行基本规章制度、管理方案,统一业务范围、客户结构、业务流程等一系列制度安排,提高对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水平。

一是制订统一的村镇银行章程。子银行负责界定村镇银行经营范围,明确禁止从事的事项,减少经营风险点,如未经股东大会批准,不得设立分支机构和进行长期股权投资;不得进行重大资产收购;不得对外进行担保、与其他公司互保等。

二是制订统一的村镇银行风险管理、内控报告和审计制度。子银行制订村镇银行风险管理政策和审计制度,明确内控报告事项和报告内容;子银行有权通过村镇银行董事会指派内部或外部的审计机构对村镇银行进行审计监督;有权通过董事会对村镇银行董事长、监事长和经营管理层进行专项审计、离任审计。

三是严格实施对村镇银行的监督检查和问责制度。发现村镇银行经营管理问题,子银行通过提出董事会或股东大会议案或者质询予以纠正;子银行对村镇银行信贷风险、财务会计风险、安全保卫案件、重大突发事件等严格实施问责制度。

第12篇

关键词:吉林省 农村金融 村镇银行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240-01

吉林省2007年相继成立5家村镇银行、l家贷款公司和1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截止到2012年4月,吉林省由吉林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哈尔滨银行等11家银行作为发起行,设立的村镇银行约有22家,分布在吉林省的各个县市。众多村镇银行的设立和发展不仅给吉林省村镇银行的广泛设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经验借鉴,体现出吉林省农村金融的需求巨大,办村镇银行有着良好的盈利预期,同时也暴露出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1 吉林省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来源难以满足

试点中的村镇银行资金来源不足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资本金不足。目前,吉林省注册资本额比较大的村镇银行要数辽源市的东丰诚信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以及北京银行发起设立的农安北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3000万元。二是存款吸储能力有限。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居民收入水平,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等因素限制,再加上村镇银行刚刚成立,客观上面临网点少,汇兑、结算业务无法正常办理,征信系统无法开通,无法开展对公业务等难题,村镇银行资金来源只能寄希望于扩大对公业务的存款。

1.2 信用风险难以防范

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省与非农产业不同,农业生产风险较大,自然条件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有影响和制约。所以如果借贷者没有收入预期的钱款,将会使村镇银行存在贷款信用的风险。此时,我国关于信用风险防范方面只有一些暂行的规定和管理办法,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制定出并且进行有效监管的具体实施细则来规范村镇银行信贷。

1.3 村镇银行贷款利率不合理

理论上,村镇银行作为商业性银行,存贷利率差是其盈利主要来源,而村镇银行建立初期由于公信力不高以及结算系统不畅,必然要求制定较高的存款利率才能争取到个人与企业存款,在此情况下,为了保证村镇银行实现盈利,也就必须制定较高的贷款利率。目前虽然监管部门并没有设定贷款利率上限,但村镇银行和信用社(农商行)执行的是不同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村镇银行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比信用社小。如吉林东丰诚信村镇银行的贷款利率是基准利率上浮70%~75%,而当地的农村信用社是上浮130%。

1.4 相关扶持政策不足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破解农村金融瓶颈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突破口。虽然中国银监会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为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力度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村镇银行没有获得农村信用社已经享受到的支农再贷款、委托贷款、贴息贷款、财政性存款等优惠政策。相关政策的不一致,使村镇银行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也使其在与农信社的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同时,由于监管部门规定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必须是银行这就给大力发展村镇银行造成了主发起人瓶颈。

2 推进吉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

2.1 拓展资金来源以提升综合实力

当前吉林省村镇银行拓展资金来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全力向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让村镇银行为民所熟,为民所依;二是设立村镇银行分支机构,扩大服务范围;三是村镇银行职工应深入“三农”的各个区域,融入生活和生产,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四是加快村镇银行软硬件建设,以现代化的手段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的加盟。与此同时,应极大扩充村镇银行自有资本规模,说服股东增资扩股,壮大资本,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2.2 提升信用风险抵御能力

村镇银行需要借鉴国内国外经验,尽快建立符合吉林省实际情况的信用内部评级体系和信用风险预警系统,对风险进行准确地预测和防范;对村镇银行贷款客户的资信状况和信用额度实行按年考核、动态管理的原则,适时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彻底纠正授信管理机制僵化、客户信用等级管理滞后的问题;采用联保制度或其他担保制度控制对无实物抵押的信用贷款农户进行风险规避。例如融丰村镇银行就对无法提供抵押品的农户要求5联保;对于需要担保的企业贷款,要审核担保品和担保资格,做到操作规范化。

2.3 创新自身运行机制

村镇银行应利用吉林省农业大省的优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应结合当地实际,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出与自身管理相适应、与“三农”和微小企业融资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同时,应该加强人力资源创新,建立起适合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相对分散的实际的员工管理工作体制。

2.4 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

人民银行应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对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所得税和有关费用,对其发放的涉农贷款给与必要的风险补偿,支持其发展壮大。把财政资金、支农资金更多的地向村镇银行倾斜,在村镇银行申请建立财政账户,结合税收优惠、费用补贴等。同时,银监会应该科学合理的放低村镇银行准入门槛,为吉林省村镇银行广泛设立创造前提保障,从而实现村镇银行对“三农”的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孙爱琳,彭玉镏.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之策[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0(6).

[2] 王文静,辛立秋.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5)(下).

[3] 孙少岩.论吉林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J].东北亚论坛,2008,17(16).

[4] 孙雪梅,李鸿建.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个案研究[J].经济纵横,2009(7):58-60.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B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