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7:44: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银行发展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随着中国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地方银行发展现状及其风险状况受到各有关方面的关注。本文以地方银行财务报告为切入点,分析农村信用社与村镇银行的资金运用特点及其财务可持续性,进而阐释地方银行面临支付能力不足、经营低效和行业风险积聚的危险。
关键词:地方银行;风险;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海南省农信社逐步完成全省票据兑付工作以及村镇银行在各市县陆续开业运营,地方银行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伴随改革发展的步步深入,海南省地方银行发展现状及其风险状况受到各有关方面的关注。本文以地方银行财务报告为切入点,分析农村信用社与村镇银行的资金运用特点及其财务可持续性,进而阐释地方银行面临支付能力不足、经营低效和行业风险积聚的危险。
一、海南省地方银行发展现状及特点
海南省地方银行包括农信社和村镇银行两类机构。2011年末,地方银行资产规模667.9亿元,占全省银行的10.8%,负债618.3亿元,占10.2%。全年累计实现利润3.3亿元,占同业的4.3%。
(一)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和运用渠道差异明显
村镇银行资金来源主要依赖同业存放款,截至2011年末,琼海村镇银行和文昌村镇银行的同业存款占总负债比例分别为59.6%和82.4%,吸收存款仅占39.9%和15.9%。与之相较,农村信用社吸收存款占总负债的75.6%,同业存款占18.0%,且主要为市县联社上存省联社的资金。受制于社会认知度低、网点单一,村镇银行很难同其他商业银行一样以吸收存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其“同业”存款也主要是发起行的存放款。
从资金运用方式看,农信社生息资产种类包括发放贷款和垫款、货币市场营运资产、存放央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占总资产比重分别为40.7%、15.7%、12.1%和24.7%。村镇银行生息资产包括发放贷款和垫款、存放央行款项和存放同业款项,其中,琼海村镇银行和文昌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约占总资产的80.3%,文昌村镇银行发放贷款中来自发起行的转贴现占全部贷款82.7%。其它村镇银行均在去年9月后开始营运,由于还处在起步阶段,吸收的存款绝大多数存放同业,其存放同业款项占生息资产比重达82.4%。与村镇银行相比,农信社得益于存款和新募股金增加,除发放贷款外,通过货币市场运营的资产大幅增长,2011年末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同比分别增长265.8%和235.1%。
(二)村镇银行收入来源单一,农村信用社多元化经营趋势明显
村镇银行是其发起行以存放同业形式将资金存入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再以发起行资金发放贷款,且贷款中发起行给予的转贴现占绝对比重,可见村镇银行2011年度盈利绝大部分依赖发起行的支持。
农信社营业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和投资收益三部分,占比分别为84.2%、1.3%和14.3%。其中,利息收入除了贷款利息收入,还包括贴现、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且占比逐年提高,2011年对利息收入的贡献同比增长4个和11.7个百分点。农信社投资收益来自统筹运用市县联社上存资金,加大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规模,2011年该项目同比增长158.0%。
(三)地方银行利润增速大幅超过存贷款增速
2011年村镇银行存、贷款增长96.0%和392.1%,净利润增长了1217.5%;农信社存贷款增速分别为43.1%和57.5%,净利润增长2507.0%。与此相较,已步入稳健经营阶段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贷款平均增长17%,净利润增长15%。地方银行利润增速大幅超过存贷款增速,究其原因一是地方银行贷款议价能力较高,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对象主要集中国有企业,为维系大客户,议价能力相对受限,因此,地方银行能实现以价补量,使利息收入增速快于贷款增速;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倾向于总行集中运用资金的经营模式,其系统内往来利息收入占比明显高于贷款利息收入,而地方银行信贷资产运作经营灵活,不仅局限于存贷业务,如农信社可据货币市场情况买入返售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
(四)地方银行高议价能力难以抵补低成本控制能力,总体盈利能力偏低
2011年地方银行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8.68%,省内其他商业银行为7.30%,可见地方银行具有较高的议价能力。但从成本控制看,一是地方银行存款结构中低成本活期存款比例较低,致使利差水平低于同业;二是每一单位收入需要支出的成本较高,村镇银行、农信社成本收入比分别为84.2%和49.7%,大幅高于同业38.1%的平均水平。成本控制能力较低严重影响地方银行的盈利能力,2011年地方银行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资产回报率分别为5.2%和0.5%,大幅低于同业8.1%和1.6%的平均水平。
二、地方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风险隐患
(一)存贷比高位运行产生的流动性风险。从已稳步推开各项业务发展的文昌村镇银行和琼海村镇银行看,2011年末其存贷比分别为552.2%和225.6%,意即除存款全部用来发放贷款外,发起行存放在村镇的“同业存款”也用于放贷。尽管监管部门“允许村镇银行存贷比在开业5年内逐步达到75%的监管标准”,但存贷比过高一方面反映县域贷款需求旺盛,村镇银行就地媒介资金能力较强;另一面也反映村镇银行吸存困难,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资金来源于异地发起行,紧急情况下外部支援有限,一旦存款出现异动会出现流动性危机,进一步影响村镇银行声誉,使其吸收存款更加困难。
关键词:直销银行;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服务平台
本文为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邮储银行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4041417)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直销银行发展现状及邮储银行应对之策
收录日期:2015年1月15日
一、直销银行概况
(一)直销银行的概念。目前,国内关于直销银行(Direct Bank)的概念尚无统一的界定。直销银行也称为“直营银行”、“直通银行”,是指业务拓展不以柜台为基础,打破时间、地域覆盖范围、传统物理网点等限制,主要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和电子渠道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新型银行经营模式。具有机构少、人员精、成本小等显著特点。
目前,全球最大的直销银行机构为ING-DiBa,是与北京银行具有战略合作关系的ING集团的下属分支机构,它向客户提供包括活期账户、储蓄账户、个人房地产金融服务以及中间业务,并完全依靠直销银行模式跻身德国零售银行的前列。
(二)直销银行的特征
1、便捷的客户体验。利用互联网、手机、电话等多种便捷方式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交易客户端操作界面友好、简洁,尽可能地优化交易流程,使客户能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地获取金融服务,大大减少了客户的时间和精力。
2、组织架构扁平化。绝大部分直销银行极少或根本没有实体分支网点,其后台工作人员通过电子化工具直接与终端客户进行沟通和业务往来。直销银行的员工一般较少,有的甚至只靠二三十人就能维持运转,组织结构扁平化为其节约了大量的运营费用和成本。
3、充分依托虚拟网络。直销银行业务开展主要是基于互联网等网络平台,不以实体网点和物理柜台为基础,不发放实体银行卡,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等限制。有些直销银行也设立一些实体店,但其主要功能是品牌营销和金融顾问等辅质的服务,一般不办理具体业务,主要业务仍通过线上完成,如荷兰国际ING Direct银行。
4、产品少而精。直销银行摒弃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仅提供多数客户需要的标准化金融产品,而且产品种类较少,在每个产品种类中,客户可以选择的产品数量也不多,简单易懂是其为客户提品的主要选择标准。
5、以惠民作为经营宗旨。直销银行主要依靠网络完成,在投入和经营成本上较物理网点少,能够把节省下来的成本让利于客户,为客户提供价格更低、收益率更高的产品,还减免各种手续费,依靠低价高利来吸引客户。
二、我国直销银行实践情况
从目前我国已经上线的直销银行来看,总体上业务模式比较相近,都集中在货币基金、银行理财、转账汇款等基础金融功能。但各家直销银行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现以直销银行的业务模式、服务内容和客户定位为切入点,对我国现有的具有代表性的直销银行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一)北京银行直销银行
1、业务模式。北京银行与荷兰ING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推出直销银行,采取线上和线下融合、互通的服务模式。线上渠道由互联网综合营销平台(自建与合作模式兼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多种电子化服务渠道构成;线下渠道采用全新理念建设便民“直销门店”,其中布放VTM、ATM、CRS、自助缴费终端等各种自助设备以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自助操作渠道。目前,线下形式已经在北京、济南、西安、南京等城市部署直销银行“直销门店”。
2、服务内容。目前主要着力于线下“直销门店”的布局,线上产品正重点研发符合零售客户目标群体的储蓄、理财和小微企业投融资等产品和服务。
3、客户定位。重点服务大众零售客户和小微企业客户,集中关注没有闲暇时间前往银行柜台、具有储蓄、理财、融资方面需求、有应用互联网能力、愿意接受银行远程客户服务、有愿望由自己掌控业务办理时间的客户群体。
(二)民生银行直销银行
1、业务模式。民生银行直销银行定位“简单的银行”,所有业务都通过互联网线上办理,主要通过互联网渠道拓展客户。民生卡客户可直接在线注册开立民生直销银行的电子账户,非民生卡客户必须上传身份证且审核通过后才能注册开立,再向电子账户转账。民生银行直销银行先以事业部模式运营,但强调直销银行的独立发展,以后待政策允许后变成为独立的法人机构。
2、服务内容。民生银行直销银行遵循简单及价格优势原则,为客户提供简单优惠的存贷汇产品,目前主要有“如意宝”、“随心存”、“轻松汇”、“称心贷”、“民生金”五款以货币基金、一年期定存、汇款转账、小额信贷以及贵金属为特色的产品,基本涵盖了目前金融账户的基本功能,“随心存”能让客户在随时支取本金的条件下最大化结转利息;“轻松汇”则主打跨账户和跨行间的资金汇划;“如意宝”是一款民生版余额宝的余额增值产品,由民生银行联合民生加银基金、汇添富基金推出;“民生金”可实时购买或定期积存黄金,0.1克起投;“称心贷”主打小额在线消费信用贷款,额度区间为200~50,000元。
3、客户定位。民生直销银行的定位为“忙、潮、精”客户――“忙”客户,是收入高、生活节奏快,无暇到网点办理业务的群体;“潮”客户,是习惯使用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的群体;“精”客户,是容易被优惠和免费活动所吸引、有货比三家心态的群体。
(三)兴业银行直销银行
1、业务模式。兴业银行直销银行也以纯线上服务模式为主,定位是客户的理财渠道,更加注重理财渠道或理财平台建设,主打银行理财、基金代销、定期存款等,在技术方面注重用户的体验。目前已覆盖电脑、手机、iPad三大用户终端,支持多家银行卡直接在线购买,免转账手续费,免注册、免登录,简单操作“一键购买”。目前兴业银行直销银行是其电子银行部的一个分支,基本移植互联网理财平台“钱大掌柜”的优势与经验。
2、服务内容。兴业银行直销银行的产品服务扩展至七大系列,即提供权益类投资产品的服务频道“兴业红”、兼具投资理财与消费支付功能的T+0直销基金产品频道“兴业宝”、保本保固定收益理财产品频道“智盈宝”、银行承兑汇票质押投融资产品频道“兴业票”、“理财”、“定期”和“基金”。
3、客户定位。兴业银行直销银行没有明确指出其目标客户群,主张成为“开往千家万户的财富直通车”,客户目标群更为广泛。
(四)平安银行“橙子银行”
1、业务模式。平安直通银行“橙子银行”为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着力打造真正意义上“年轻人的银行”,属于轻资产的在线金融服务平台。同时平安银行计划将社区银行网点与橙子银行进行联动,构建一个社区O2O生态圈。
2、服务内容。在产品组合上,橙子银行坚持“少而精”策略,为客户优选配置了四款主打产品。即收益灵活的智能存款产品“定活通”,低门槛购买便利的货币基金产品“平安盈”,精选收益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及体现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优势的新型投资理财产品。还推出了信用卡的智能消费自动实时记账和理财规划的“梦想账户”两项特色功能。
3、客户定位。“橙子银行”着力打造年轻人的银行,目标客户是25~45岁之间的年轻群体,特点是习惯于数字化的生活,高度关注体验,崇尚简单,追求高效,并且重视个性化和智能化。橙子银行账户目前仅向“18岁≤年龄≤65岁”的客户开放开户。
三、我国直销银行存在的问题
(一)运营模式不完善。从目前我国直销银行的发展实践来看,受我国政策法规限制,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直销银行,还只是为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在产品创新和营销渠道上的一次转型探索。在产品设计上,我国直销银行产品存在同质化趋势,将线下产品搬到线上,部分直销银行业务与个人网银功能类似,形成内部竞争;在盈利模式上,直销银行为争取新客户,普遍给予更高的产品收益,可能压缩银行利润空间,与传统网点利益冲突;在利益分配上,直销银行与传统网点(支行)存在利益冲突,分支行可能不推荐客户使用直销银行,需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规避,如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
(二)金融体制不健全。直销银行对于信用系统建设依赖程度较高,国外直销银行都是建立在相对成熟的信用体系基础之上,但我国信用建设缺失,信用违约成本目前还比较低,信用风险较高。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尚未完成,尽管贷款利率已放开,但存款利率仍受管制,直销银行很难利用自身优势提供更加具有竞争力的存款业务,发展空间受到压制。存款保险制度也未建立,不能为直销银行存款提供保障。
(三)监管政策障碍多。我国直销银行在准入标准、运作方式的合法性、客户的身份认证、电子合同和电子签名的有效性确认等方面,目前监管部门还没做出明确的管理规定,银行在开展直销银行业务时面临较大法律和合规风险。我国直销银行进行理财产品销售、信贷资格审查仍需面签,尤其开立账户需要到柜面现场办理开户,无法完全实现零网点服务。
(四)科技研发欠经验。目前,我国直销银行是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创新模式,需要大量的科技研发投入。相比互联网企业,大部分商业银行的互联网开发经验、技术都相对不足,开发周期普遍要长,客户体验普遍要差。另外,互联网公司主导的民营银行已开始运营,注重去实体化,主打网络银行模式,凭其多年积累的互联网经验、客户的行为数据、搭建的业务渠道等,将会对商业银行发展直销银行形成较大压力。
(五)产品差异化不明显。从目前各家银行推出的直销银行产品来看,一般以满足客户理财、存款、转账的基本需求为核心,将基础的银行账户功能打包并且线上化,都坚持了“少而精”的原则。但各家银行都注意到差异化的方向,如民生银行的可实时购买或定期积存黄金的“民生金”,兴业银行的银行承兑汇票质押投融资产品频道“兴业票”,平安橙子银行的智能消费记账和“梦想账户”两项功能。
四、邮储银行应对策略
(一)发挥优势,把握直销银行发展先机。直销银行是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重要切入点,邮储银行要充分考虑互联网环境下的生存模式,以超前的战略思维把握发展先机,设立直销银行。在国际上,较为出色的直销银行均从属于大型银行集团,例如ING集团的ING Direct和汇丰控股的First Direct等,完全独立的直销银行并不多见。邮储银行开展直销银行比中小银行更具优势。一是声誉优势,由于没有实体网点,直销银行客户的安全感较低,邮储银行有邮政百年声誉,3.9万多个网点遍布城乡,客户在邮储银行“撑腰”的直销银行开户,安全性和可信任度显然更高;二是科技优势,直销银行对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在客户体验方面的要求很高,邮储银行在科技上的投入很大,也很重视,有专业的团队和丰富的经验;三是资源优势,作为邮储银行母公司的中国邮政集团融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为一体,客户存量多,营销队伍庞大,网络遍布城乡,有能力和条件集合全集团中后台系统资源,与直销银行实现共享。
(二)创新思维,通过直销银行践行普惠金融。从国际直销银行实践案例来看,由于受到当前监管环境的制约,我国现已开展的直销银行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直销银行,更多的是通过直销银行的形式去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至于将来是否转为独立的法人主体,还有待于监管政策的变化。邮储银行定位于零售银行,着力践行普惠金融,而直销银行本身属于新型零售银行经营模式,服务对象为大众客户和小微企业客户,符合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直接冲击了零售银行业务,为防止储蓄存款和客户流失,邮储银行应转变观念,创新思维,从战略发展角度看待直销银行,借鉴国内外直销银行发展经验,及时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差异化的直销银行业务,并坚持直销银行产品“精简”、交易“便捷”的特点,更好地服务大众客户和中小微企业。
(三)科技立行,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中国邮政集团在融合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中国邮政集团应加强顶层设计,整合集团内各方资源,搭建集电商、即时通讯、直销银行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作为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切入口,同时根据自己业务特色,在平台上融入金融、邮务和速递类业务。具体来讲,一是找准定位,把邮乐网打造成“网上商城+网络融资+平台创新”的综合型电商平台,把邮政储蓄银行的金融资源渗透进去;二是自建即时通信平台,实现客户经理服务客户、在线客服服务客户、金融信息推送、针对性的营销宣传以及专业的金融交流圈等多项服务,为客户搭建起统一的金融服务及社交沟通平台。通过自建即时通信平台,可以有效规避使用第三方通信平台带来的客户信息流失风险,把客户信息全部留在银行,增强客户黏性;三是建设直销银行,要明确客户定位,瞄准年轻、互联网客户群,重点营销非邮储银行卡客户,同时服务农村金融市场客户,开发的直销银行产品要简单易懂,购买便捷,收益率较传统银行储蓄高,以增强客户吸引力。
(四)优化渠道,线上和线下融合发展。国外成熟的直销银行是线上线下融合、互通的一种金融渠道服务。在互联网深入银行领域的今天,电子渠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物理网点,减轻了银行的经营成本压力。一是邮储银行应重新优化现有渠道,大力发展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互联网综合营销平台等多种线上服务渠道,线下要重新调整和定位现有物理网点,统筹规划银行自营网点和网点,合理布局,形成主网点围绕若干卫星网点的格局,摈弃片面追求大而全网点的传统思维,自营网点要打造服务功能齐全的综合化精品网点,网点建设在转型发展中要分层分级,根据实际业务量来设置规模,多建设小而精的网点,注重VTM、CRS、ATM等自助渠道的布放;二是要注意线上线下融合,通过技术改造,优化业务流程,打通线上线下互通渠道,实现让客户先在线上预约和预填单,再到线下网点完成实际交易,网点要注重引入智能填单台、智能叫号机,以节约客户等待时间,增强客户体验;三是在商业区、居民区、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等客户更为集中的地方采用全新理念建设便民“直销门店”,布放VTM、ATM、CRS、自助缴费终端等各种自助设备以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自助操作渠道,以“互联网平台+直销门店”构建立体化服务体系,满足客户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金融服务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智国,魏劭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直销银行发展现状[J].银行家,2014.10.
[2]张艳萍,贺根庆.直销银行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J].浙江金融,2014.3.
关键词:重庆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40-2
随着金融机构体系改革步伐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加大了机构撤并力度,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从绝大部分地方的县域经济中撤出,在农村保存的部分机构也失去了放贷等最基本的服务功能。目前中国的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种类少,网点覆盖率低,市场竞争不充分,部分乡镇甚至无机构网点,金融服务存在空白,从而使得“三农”发展得不到良好的金融支持,农民贷款难的情况十分突出。国家于2006年底做出了重要调整,银监会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其中开业440家、筹建96家。目前,已开业村镇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截至2011年5月末,村镇银行资产总额1492.6亿元,其中贷款余额870.5亿元。自2007年成立以来,村镇银行已累计发放农户贷款30.5万笔,金额568.6亿元。村镇银行是未来我国主要发展的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的出现就是要探索出一条路子,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改善农村资金外流和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困难等问题。
重庆作为西部的一个特大型城市,3000多万人口中农村居民占了约60%,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结构。村镇银行在重庆的发展中得出的经验对于中西部地区都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具有典型意义。
1 重庆村镇银行的有利影响
1.1 村镇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金融空白,缓解农村金融资源的流失
随着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实施“抓大促重”战略和贷款权限上收的管理,逐步从县及县以下退出,在农村金融中留下了巨大的真空。据统计,重庆市2001年以来,仅农业银行的网点就减少了146个,县以下机构仅有小额存单质押贷款发放权。邮政储蓄长期只存不贷的资金分流,大量的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从农村流向城市,减少了农村的金融资源,加剧了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失衡。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随着在香港上市,加快了向城市金融进军的步伐,在机构的设置上增加了城区的金融机构数量,撤并了一些县域支行,加大了对市区的信贷投放额度,农村地区的资金大量流入城市。在农村金融机构大量缩减,农村资金不断流失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适时进驻,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农村因金融机构缩减而产生的金融空白,加之其进驻农村产生的“汤水效应”,促使当地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保持或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从而缓解了农村资金的流失。
1.2 村镇银行有利于增加农村投资,打破农村金融恶性循环
从经济发展链条上看,农村金融长期的金融贫血和资金外流形成了真空,而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低消费和低投资也势必只能拉动经济的低增长,这些因素都使农村金融落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从2010年重庆市的情况来看,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34.80亿元,同比增长30.4%。按城乡投资分,城镇投资6342.9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91.5%,农村投资591.8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主投资比重为8.5%,比上年增加了1.7个百分点,虽然农村投资占比增幅较大,但其总量仍与城镇投资有着很大的差距,农村投资远远低于城镇投资水平。村镇银行的进入,吸收农村地区资金,同时各村镇银行的发起行也投入相当的资金以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村镇银行在农村地区发放的信贷直接增加了对农村地区的投资,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改善农村金融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3 村镇银行发挥自身优势而在农村地区产生的“汤水效应”,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缓解农村金融排斥
重庆的农村地区大多只有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农行、工行、邮政储蓄等少数几个金融机构存在,而在乡镇一级存在的金融机构则更少,通常只有一两个,农村的金融市场集中度相当高,从而导致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单一,金融产品缺乏创新,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广大的农户及农村企业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村镇银行作为一个专门服务于农村地区的特殊金融机构,组织结构简单,决策链短,贷款的审批流程少,在服务效率和金融创新上具有先天优势。村镇银行的进入,无疑会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其产生的“汤水效应”势必会起到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的作用,同时村镇银行的进入也为满足农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增加了途径。
1.4 村镇银行有利于吸收民间投资,规范非正规金融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着政策性壁垒,重庆也同样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的大规模撤出村镇,导致正规金融机构数量的不足;另一方面国家为了规范农村金融市场,又限制着民间金融的发展。从而使农村金融机构无法向多元化发展,并直接导致了农村金融体系竞争力不足,农户及农村企业仍然面临着贷款难的局面。由于信贷供给的不足,农户和农村企业则不可避免倾向于民间借贷,民间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国家金融政策的限制,民间借贷得不到国家的承认和支持,使得民间借贷游离于监管之外,其随意性可能会导致农村金融体系的紊乱。村镇银行允许民间资本参股,这就为一些优秀的民间资本进入信贷市场提供了一个规范、合法的渠道,对民间存在的非正规金融起到了疏导的作用,有利于集中民间资本支持农村经济建设。
2 重庆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村镇银行的分布不平衡
重庆金融发展是以城市金融为支撑的,在金融总量币口效益不断提高的背后,是农村金融的相对萎缩。直辖以来虽然城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都迅速扩大,但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特征十分突出。
城镇投资与农村投资之比2010年为10.72∶1,城乡差距还很大。从投资的区域分布看,一小时经济圈投资总量扩张趋势最大;渝东北翼次之;渝东南翼则由于基础设施偏弱,投资环境较差,投资最少。以二元金融为特征的非协调性金融发展最终强化了经济结构的二元性。从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效果来看,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差距进一步扩大。从村镇银行的分布可以看出,成立的村镇银行,其总部大多设在各试点地区的区、县府所在地,营业周遭有比较好的金融和经济环境,商贸较为发达,金融机构较多。客观来看,其并未完全满足在金融服务空白地区落脚的监管本意。
2.2 村镇银行的股权构成较为单一,对民间资本的吸收不够
从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来看,发起银行都是处于控股地位,由于根据村镇银行的设立要求,必须有一家商业银行发起设立且所占股份不得低于20%,而重庆已设立的村镇银行中,发起银行均是处于控制地位,村镇银行实际上就是发起银行的一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发起银行大量占股压缩了民间资本进入的空间,不利对民间资本的利用和规范。很容易使村镇银行成为发起行的一个分支机构,使这些村镇银行就不可避免的带上了其母公司的烙印,反映母公司的意图,从而大大降低村镇银行的独立性。
2.3 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不一,支持“三农”的主观意愿不强
对于发起行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有的银行是想在重庆设立分行,而根据银监局的相关政策,设立村镇银行实际上是在重庆设立分行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这是一个实现跨区域发展,布局全国的机会。2.在重庆城乡统筹的大势下,有些商业银行设立村镇银行确实是为了占领农村市场而提前试探,但因村镇银行这种新兴金融机构的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且受农村金融环境的制约,村镇银行想要生存下来,也不得不优先选择相对熟悉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企业等信贷对象。因此,发起行在村镇银行中的控制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村镇银行服务的对象就主要是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的龙头企业及一些规模较大的农户,对于一般的农户贷款需求并不是服务的重点。
2.4 村镇银行的人员素质还不能满足农村市场的要求
现有的村镇银行成立时,除主管人员是从其母行调入外,其余几乎都是从社会上招聘的人员,而且相当一部分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际从业经验。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受过支付结算业务的系统培训,对于客户服务、技术操作都产生较大制约。
2.5 村镇银行的结算方式还比较落后
村镇银行基本上都没有加入人行的大、小额支付系统、影像支付系统,而是通过母行收付款,这样大大降低了村镇银行的跨行收付能力。另外,由于加入银联需要支付的入网费和备付金近百万,而对于村镇银行这种小规模的金融机构来说,很难承受这样一笔费用,因此大多村镇银行没有发行借记卡,从而使其结算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村镇银行对存款的吸收。
参考文献
[1] 侯俊华,汤作华.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农村经济,2009,(7).
[2] 张笑尘.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分析.西部金融,2009,(6).
[3] 孙志,韦怀.对农村金融中村镇银行的定位研究.时代金融,2008,(2).
[4] 刘津慧,唐青生.我国村镇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时代金融,2009,(6).
[5] 李海艳,周孟亮,欧文静.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浙江金融,2009.09
关键词 村镇银行 融资渠道 信用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1村镇银行经营发展现状
村镇银行指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各项如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收付款等一系列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务主要覆盖在城市地区,村镇银行起步晚。2006年银监会创新性的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实现了我国农村金融政策的重大突破。紧接着,2007年银监会相关规定,为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和经营管理提供制度保障,这标志着我国村镇银行的正式起步。随后我国提出加速村镇银行建设的三年规划,制定开放性政策,给予一些政策扶持,加快村镇银行的发展步伐,2009年,村镇银行数量破百。至此,村镇银行进入迅速扩张阶段,据统计,包括分支机构,2013年村镇银行数量突破1500家。
2我国村镇银行经营存在的问题
2.1支付的便捷性有待提高
村镇银行没有加入银联的行列,异地、跨行取款都需要通过其他银行,与此同时,村镇银行的现金调拨也需要由农村信用合作社,手续上的繁琐降低了村镇银行的效率。
2.2业务的经营项目种类少
截至目前,我国村镇银行能够办理的业务种类远远少于城市银行,电子银行、投资理财等的发展更是远远落后于城市银行,业务种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发展,无法满足客户对业务的多样化需求。导致很多客户有需求但村镇银行无法办理。
2.3融资难,资金来源不足
农民的资金对于村镇银行来说数额小、很分散。相较于市民,农民的闲置资金少,存款能力有限,加之村镇银行网点少,往往离家远,因此难以吸引农民去村镇银行进行储蓄。从银行自身的角度讲,村镇银行业务种类少,效率低,融资渠道少。这些因素导致了村镇银行的融资难。
2.4存在信用风险
由于农产品的产量和销量受天气和市场的影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之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农民的收入难以保证。与此同时,农户由于缺少固定资产,因此在申请小额贷款时缺乏有效的抵押工具,而小额贷款又是村镇银行的主要业务。因此,这些因素导致村镇银行的收益存在很多潜在的信用风险。
2.5金融监管力度缺乏
对于村镇银行的金融监管,虽然相关部门制定了严格地政策和法规,但由于村镇银行发展时间短,没有形成区别于城市银行适合自身结构和经营范围的监管体系和运作机制,使得村镇银行监管存在机制不健全、农村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村镇银行缺乏监管力度。
3完善村镇银行经营的对策
3.1拓宽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
3.1.1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理财意识
(1)加快农业保险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通过建设与完善农业保险机制,有效规避风险,减少农业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出现重大损失,保证和提高农民的收入,从而有效保护村镇银行的利益,同时增加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
(2)丰富农民的文化知识,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理财意识。教育是发展经济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水平相对低,相关部门应重视农村的教育与再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丰富农民的文化知识,从而增强农民的资金运作能力,提升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另外,地方媒体应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理财意识,增强其对村镇银行的认识,了解村镇银行的相关业务,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从而拓展村镇银行的业务渠道。
3.1.2发行村镇银行金融债券
村镇银行可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的方式扩充本金,通过发行形式、期限各不相同的金融债券来吸收农村各类闲散资金,这种方式不仅能拓宽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渠道,同时也改善了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总量波动的问题,保证了村镇银行资金的稳定性。
3.2提升管理水平,防范信用风险
由于我国农村与城市呈现二元化趋势,其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大,并且,农村与农村之间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村镇银行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所在农村的现实条件,建立信用风险预警系统、信用内部评级体系等信用风险防范机制,重视员工的培养,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全面提升村镇银行的管理水平来防范信用风险。
3.3加强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部门应从政策上建立健全的村镇银行风险管理机制,为村镇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供指导方向和具体方法。如,规定对申请开办村镇银行的个人或企业要严格审核、规定村镇银行的准备金率高于一般水平等等。
4总结
2006年以来,村镇银行从起步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发展时间短、扩张速度快也使村镇银行的业务经营面临一些困难。本文描述了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出村镇银行经营存在支付便捷性差、业务经营范围小、融资渠道小、存在信用风险和监管不力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景浩.当前我国村镇银行经营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1(04).
关键词:商业银行;银行卡;信用卡
1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的银行卡最早出现是在1979年,当时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东美信用卡业务协议书,并开始办理此项业务。随后,中国银行于1986年10月又推出了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信用卡(准贷记卡),并统一命名为“长城卡”,到了1995年,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民币贷记卡和国际卡,开创了中国真正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先河。1996年8月中国银行首家发行具有国际标准的人民币借记卡——长城电子借记卡。到目前为止,国内很多商业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银行卡。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6年5月底,中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超过16亿张,其中信用卡累计发行量达1.1亿余张。此外,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其他各项指标也创下新高。银联数据还显示,2008年1至5月份,中国银行卡跨行交易额达到1.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5%。 随着银行卡受理终端的普及推广,截至2008年5月底,中国境内银行卡受理商户已达88万户、联网pos机139万台、联网ATM机14万台。截至2009年末,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约为20.7亿张,较2008年末增加2.7亿张。截至2009年末,借记卡发卡量为18.8亿张,信用卡发卡量为1.9亿张。各类银行结算账户共计28.1亿户,较2008年末增长17.2%;其中,个人银行结算账户27.9亿户,单位银行结算账户2191万户。
2我国银行卡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银行卡业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银行卡业务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不长,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归结如下。
2.1银行卡业务管理法规建设滞后
与银行卡业务相关的政策、法规明显滞后于市场和业务的发展,对银行卡业务出现的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对于不同监管主体在银行卡业务监管方面的职能划分、业务准入条件,对于发卡机构、发单机构、专业化服务机构、商户及特卡人等各当事人权利和责任以及义务的界定都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199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颁布了《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也正式出台了《银行卡管理办法》,后又几经修订,使银行卡业务管理法规不断完善。但与国际相关法规相比,明显滞后,许多做法与国际惯例相悖。
2.2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
造成我国银行卡业务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专业化服务水平比较低。商业银行作为银行卡业务发展主体还没有跳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传统思维模式,还不习惯“专业化外包”,各家商业银行自成体系,自我发展。统包独揽的发展格局还没有彻底改变。
2.3借记卡比重大影响业务后劲。
除了人们的刷卡消费意识有待提高。刷卡环境有待改善外,从银行卡业务发发展角度看,关键原因是银行卡的开发结构不大合理,可以透支消费并有较长免息期的贷记卡比重小,借记卡比重太大。目前我国还没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发卡机构和高效率的大型专业化服务机构,整个银行卡业务的总体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4缺乏相关政策推动
银行卡业务由于在我国还处于“幼稚期”,发展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没有推出相关支持的业务政策,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发展。而临近的韩国银行卡业务发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我国已经是WTO的成员国,随着过渡期结束,外资银行业已大举进入中国。众所周知,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远远不如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如果我国政府不及时采取相应业务政策加以扶持,银行卡业务面临的国际冲击将是非常巨大的。
3银行信用卡业务问题的对策分析
3.1充分发挥监管作用,给各商业银行充分的自主决策权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金融监管职能,避免以不合理价格竞争手段扰乱银行卡市场秩序的行为。同时,引导各商业银行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防范业务风险。积极推进各银行之间的联合,实现资源共享,才能达到规模的最大化,才能切实改善用卡环境。另一方面,必须给各商业银行充分的自主决策权,使各银行拥有足够的业务创新空间。
3.2加大业务创新力度,树立银行卡品牌形象
各商业银行自身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加大业务创新力度。必须培养既熟悉业务又精通银行卡市场营销理论的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开发、经营和推广,树立我国的银行卡品牌形象。
3.3应适时适度调整其客户结构,培养优质客户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后,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主体重点就是优质客户。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重视实际规模带来的高效率。从目前看,年轻人高知识阶层、高收入阶层更容易接受银行卡,而且有能力,有意识使用银行卡。在业务推广中有必要将服务重点向这部分群体倾斜。
3.4建立银行卡的个人,资信,机制
在目前个人存款,实名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包含全社会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建立银行卡的个人,资信,机制,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培养个人信用。尽快建立个人信用评级制度,使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得到区别待遇。对于信用状况良好的优质客户予以特殊的相应的优质服务。对于信用状况差,恶意透支的客户予以惩罚甚至追究其法律责任。
3.5加大银行卡知识的宣传,培养用卡意识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加大银行卡知识的宣传,培养用卡意识,使更多的人了解,熟悉银行卡。简化办卡手续,改善对持卡人的服务质量,使持卡人感到持卡安全、用卡方便。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银行,发展,改进
一、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必要性
相对于发达国家银行业,我国银行业在资金实力、管理水平、业务种类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银行业应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赶超发达国家。网络银行是主要发展趋势,银行业应以网络银行作为改革的切入点,使银行业走向国际市场,不断加强与外国银行的竞争力。在银行业务方面,传统的银行业务处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要,因此银行业务必须向自动化方向发展,而发展网络银行又是银行业务自动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网络银行促使银行传统的业务处理方式从单一的人机管理,发展成为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不需人工干预的网络化、自助化、自动化发展模式,使银行业经营走向综合化。
二、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交易中的安全问题
网络中的病毒、黑客很容易使系统丢失数据资料,使客户的密码丢失,账户内的资金被提走,而客户由于在公共场所上网或密码过于简单等原因都会造成账内资金的丢失。网络银行的服务器软件应不断升级,建立多层的安全保护系统,来保障银行系统的稳定性。保护客户的信息安全性是网络银行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二)第三方安全认购机构的适用性不强
目前,在客户端,绝大多数银行都采用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数字证书,进行客户的身份认证和数据传输加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虽然以第三方身份提供数字证书服务,保证了网上交易的真实性,但是,消费者上哪家的网络银行就要先取得哪家的电子安全证书,这不仅给客户造成麻烦,还在无形之中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我国目前各家银行都在发行自己的数字证书,只有国家出面建立统一公用的认证中心,才能起到认证中心中立、权威的作用。只有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才能提供方便的操作环境,才能让网络银行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1]
(三)基本法制环境的先天不足
我国的法律在网络银行业务管理上有很多的空白点,与网络银行相适应的《网络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不大,其分业管理不利于网络银行的发展。例如,金融电子化促使许多金融交易采用无纸化的电子合同方式,这与我国法律上的书面和口头形式根本不同,新《合同法》虽然承认了电子合同的法律效用,但对电子合同的描述还是粗线条的,缺乏可操作性。[2]而网络银行和其他电子商务多年的电子签名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终于的得到了解决,这是我国法律在网络银行业务中的新突破,为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美好的前景。在当今网络银行加速发展的情形下,我国应依照国情不断健全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四)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信息化水平偏低
现在网络银行的发展依赖于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而我国目前一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还处在滞后的状态,同时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了银行业务电子化、技术水平低,网络化程度低。地区间、各银行间、各行业间使用的软、硬件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难以快速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跨行业的联网清算体系,严重阻碍了网络银行模式的发展。
三、发展我国网络银行的对策
(一)不断加大新科技的应用,确保安全性
技术是网络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决定因素。就目前我国的实际应用情况看,网络银行的科技水平不高,难以对付高科技作案。例如一些不法分子在网上利用木马盗号程序盗用客户账户资料,然后进行非法网上交易,使客户遭受财产损失。面对不法分子的技术,我们的网络银行必须加大新科技的应用来保护投资者和银行的利益。比如对网络银行进行交易跟踪技术,对客户突然在非开户地进行超过设定金额的网络交易及时通过电话联系客户以确认交易,还可以通过确认短信方式完成交易。银行只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上交易安全体系,包括系统维护体系、数据备份体系、病毒防范体系,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才能保障网络银行安全正常运行。
(二)加快银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
我国银行基础设施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基础设施的改造应从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和软件的升级改造俩方面进行,统一操作平台,把各自独立分散的数据处理中心集中合并处理,实现数据集中、信息集中,目的是达到数据资源共享以供银行管理者科学决策,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三)完善健全相关网络银行的法律制度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出台,我们要根据相关要求,建立起与之配套的完善的网络银行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交易双方的权责。《电子签名法》扮演着交易双方身份的核实者、安全交易的保卫者、非法交易的打击者的三重身份。它的出台不仅为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对网络银行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诸如明确网络银行金融风险的技术控制法律要求,明确开办网络银行选择认证标准、资格要求和检查、监督等法律依据。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签名法》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在目前我国电子签名还未在个人领域普遍应用的情况下,在现行法律制度条件下,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制定共同打击网络诈骗、网络洗钱等网络犯罪行为的法规,为网络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充分展现其功能的空间。[3]
我们应抓住当前网络银行的发展机遇,以积极的态度研究准备。网络银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网络银行的研究也是无止境的。
参考文献:
[1]黄宗捷、杨羽:《网络金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2]杨青:《电子金融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赣州是面向珠三角的“前沿阵地”和对接海西经济区的“桥头堡”,且承担着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罗霄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重任。
村镇银行的设立和发展,给赣州金融市场加入了新的载体,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金融服务的空白,一些被忽视的信贷对象受到关注、得到扶持。截至2013年6月末,赣州市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5.60亿元,涉农贷款占比达到85.9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5.72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1.92亿元,同比增长19.58%。从实际用途分类上看,主要用于支持商贸流通及生产加工。以借贷利率为例,目前村镇银行贷款月利率普遍为10‰,民间借贷的利率则普遍在15‰~20‰左右。融资成本的降低,实实在在地降低了农民和中小企业的资金负担,满足了它们发展生活和扩大生产的金融需求,而且有助于农村地区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主体多元化、产品多样性、服务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截至2013年6月末,3家村镇银行吸引了社会资本1.50亿元,吸收社会存款29.79亿元,这客观上为民间资金进入金融业提供了正规渠道。
村镇银行层级简洁,机制灵活,能够根据农村金融实际需求,不断创新信贷担保、产品和流程,提供有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目前赣州已开业的村镇银行通过逐步探索,相继开办了公务员保证、农户联保、林权抵押等产品。针对农村地区、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不健全、抵押物不足难题,村镇银行大胆创新,采取自编报表等方式,主打保证信贷产品,全市村镇银行各项贷款90%以上为保证贷款。此外,村镇银行还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特点,大胆推进金融创新。如赣州银座村镇银行指导当地家具行业协会,设立互保基金,互相担保承担连带责任,之后对协会成员发放贷款。村镇银行在信贷服务时间上突出“活”字,在信贷服务环节上体现“快”字,从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到贷款发放,最慢5天,最快1天,有效缓解了贷款时间长、速度慢的问题。
二
赣州市村镇银行仍处在初创发展期,随着业务经营和管理的逐步深入,目前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资金筹措困难,流动性风险隐患大。村镇银行目前普遍面临资金筹集困难,存款稳定性较差,流动性风险隐患大的问题。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本就较短,加之采用的是独立法人的运作模式,缺乏足够的社会认知。此外,由于目前3家村镇银行都不能直接接入人民银行的大小额实时支付系统,导致支付环节增多、资金结算和周转速度缓慢,造成存款市场上的竞争力先天不足。截至2013年6月,赣州市村镇银行存款余额为29.79亿元,仅占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1.21%。目前,3家村镇银行平均存贷比超过100%,且多数村镇银行的存款主要来自结算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占比不足20%,财政性存款几乎没有,存款稳定性差。如2013年6月末,某村镇银行单月存款下降1.51亿元,占其各项存款比重达到5.07%。
服务方式单一,营利能力待提高。受准入过程烦琐、成本高、相关规定不明确以及规模小、管理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制约,目前赣州市村镇银行支付结算都是通过主发起行或选择其他银行接入。同时,部分村镇银行也未加入银联,导致结算渠道不畅,难以提供多品种、高效率的结算服务,许多新型业务无法开办。此外,目前村镇银行的业务都是以传统的存、贷、汇为主,而利润空间高的代收代付、代客理财、信用卡、投资咨询等中间业务几乎一片空白,部分村镇银行目前只开办了工资一项中间业务,而且是免费服务。据统计,2012年3家村镇银行实现利润4482.31万元,其中中间业务收入仅164.74万元。
定位不够清晰,风险控制需完善。目前赣州市村镇银行在信贷担保、产品、流程上都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也有部分村镇银行目前仍然沿袭的是传统的业务运作模式,在客户定位上不够清晰,存在“垒大户”现象,在业务品种、信贷调查、抵押担保、贷后管理、利率定价等方面也缺乏创新,与现有金融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质化竞争,而不是差异化竞争。此外,目前各村镇银行在贷款期限设置方面不够灵活,随着经营时间的积累,可能还会有一些周期性、行业性问题逐步显现。影响风险控制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村镇银行尚未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客户的道德风险约束具有一定影响。
优惠政策难到位,扶持政策待落实。村镇银行属商业银行,由于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固有的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特征,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了村镇银行较优惠的补贴和税收政策,但目前一些对村镇银行的优惠政策未有效落实。据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存在该优惠的没有优惠现象。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州市企业可比照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享受15%的所得税税率优惠,目前赣州市村镇银行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仍执行25%。二是存在该奖励的没有奖励现象。根据财政部《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和《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范围的通知》以及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相关文件,财政部门将对县域金融机构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按2%的比例给予奖励,其中,中央财政分担1%,省财政0.5%,县财政0.5%。但从实际执行来看,部分县对村镇银行的奖励资金没有发放到位,部分县对村镇银行提交的奖励申请,没有向省财政申报。此外,按照赣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村镇银行加快发展的通知》,对村镇银行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和营业税,由受益财政前三年全额奖励给村镇银行等相关优惠政策,但部分县并没有按照政策要求进行奖励。
1俄罗斯银行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2013年上半年,俄罗斯银行业在总资产和总资本增长方面呈现上升趋势。1-6月份,俄罗斯信用机构资产增长了65%,达到527万亿卢布。根据趋势推测,预计在2016年前期,银行总资产占GDP的比率将超过《2015年银行业发展战略》中的既定目标。这也预示着如果从资本积累角度考虑银行体系成熟度,俄罗斯将达到部分欧盟成员国以及部分中欧和西欧国家银行体系的成熟水平。
数据来源:俄罗斯中央银行网站
俄罗斯银行业的资产结构状况,截至2013年7月1日,在俄罗斯银行资产中,非金融企业和组织的贷款占57%,有价证券投资和贷款机构资金各占14%和13%,现金和账户存款占6%,剩下的10%为其他资产。俄罗斯银行业在总体结构上正在走向合理化,实体经济部门的贷款逐渐成为银行资产增长的源泉。
2银行业运行的动态和结构
近几年,俄罗斯银行业在债券市场上的投资呈现下降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前夕,银行业在债券市场上的资金投入比率平均为18%~20%,有些银行甚至达到30%~60%。目前,俄罗斯银行业利用能够维持资金流动性而非利润最大化的权益工具来降低市场风险。支撑银行资产上升的主体是贷款的增长,截至2013年7月,企业和组织贷款总额超过21万亿卢布,个人贷款总额接近9万亿卢布。国际金融危机后企业和个人的贷款数额都在逐年稳步增长(见图1)。2013年上半年,个人和企业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与2012年年底相比略有上升,同时长期贷款利率也有上升的趋势。一年期以上的卢布贷款的加权平均成本增加使个人贷款的年利率从197%增加到201%,非金融机构的年利率从111%增加到118%。在丧失机动利率的前提下,不管是中小银行还是主要的私有银行都采取修订的非价格贷款条款来保留客户,以保持自己的市场地位和利润。在国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下,他们在许多情况下都被迫向借款人降低要求,而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形势也要求他们这么做。
3银行资本和财务状况
倾向于次级贷款的银行活动和审慎监管的紧缩要求将持续影响信贷机构的资本。尽管2013年上半年银行业的总资本增长率有所增长为45%, 且绝对数额接近64万亿卢布,占GDP的比率基本保持不变,而资本充足率(H1)有持续下降的趋势。2012年年底整个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下降1%~137%,在2013年4-5月银行业额外损失02%。这主要是由于风险加权资产的增加和额外的贷款损失规定,以及对新的类型资产的会计调整。除此之外,针对市场风险评估的新规定生效也是原因之一。尽管在相当复杂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经济核心指标下降,资金来源成本过高,但由于政府和银行共同主动对抗衰减,2013年上半年大部分银行的财务状况呈现良好态势,只有132家银行破产倒闭。在2013年7月初,银行业的净利润为49140亿卢布,比上年同期略低(3%)。虽然贷款增长的速度放缓,但有利可图的破产银行资产的零售使它们获得了很大的利润。另外,银行业开始重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获取更高的利润。为了防范风险和规避危机,银行业进行调整和重组,优胜劣汰,使银行盈利水平逐渐提高。
图1企业和组织贷款及个人贷款情况
数据来源:俄罗斯中央银行网站4流动性
尽管银行投资向个人和企业积极转变,但银行业的流动性水平依然不能确定。持续的资本流失使俄罗斯银行业缺乏中长期流动性,就像2012年一样,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还将依赖于俄联邦基金和国家预算资金的注入。这种状态不乐观,一方面会占用大笔资金,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也会对企业和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发展。2013年初银行部门对中央银行的负债总额已从27万亿卢布降到23万亿卢布,但它仍然大大超过了2010年和2011年的水平。该负债在银行业总负债中的比率从54%下降到44%。关键性的业务仍然是隔夜回购交易和期限在一周内的交易,在近期,外汇掉期交易额也有所增加。此外,中央银行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来改善银行业的流动性状况。
5银行监管
目前,俄罗斯中央银行正在致力于引导监管当局向控制风险的方向发展,并逐步达到巴塞尔协议II和巴塞尔协议III中的基本要求。在加强监管的环境下,这项工作是银行业的首要任务。2013年9月1日,它成为俄罗斯综合金融监管机构的一个重要参考。这意味着俄罗斯金融机构将要进行一场大范围的制度改革,它在银行系统的发展和提高其经济绩效改进方面的影响只有1987年7月17日前苏共中央委员会和前苏联部长理事会通过的821号决议能够与其媲美。俄罗斯关于综合金融监管机构模型的探索已近17年。关于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项目在1998年8月被提出。在随后的几年中,关于建立综合金融监管体系的各种方法被讨论,2011年,当俄罗斯保险监管服务中心和俄罗斯联邦金融市场服务中心合并后,监管当局已经采取了一些实际措施。2013年,在财政部、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的联合推动下,关于建立综合金融监管机构的一揽子计划及法律法规都已被确定。
二、俄罗斯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银行资产增加受限,资金转化能力不足
2013年上半年俄罗斯银行业的资产总额增加速度略有上升,其绝对数额接近64万亿卢布,与2012年相比,它占GDP的比率基本保持不变,与2010年和2011年相比甚至有所下降。目前,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很大一部分俄罗斯信贷机构,在利润资本化的基础上增加资本以及增加法定资本都会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制。资本不足限制了俄罗斯银行业总资产的增长,也使其对实体经济部门的投资受到限制。银行作为一国经济运行的核心部门,其基本职能就是吸收国内外资金并将其转化为对本国的投资。对于正在稳步发展的俄罗斯实体经济来说,银行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本国银行业由于资本不足的原因,而不能给予其足够的支持。这也将会是制约俄罗斯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消费信贷;现状;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7日
要想对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现状有深层次的了解,首先要全面的了解消费信贷的意义。
一、消费信贷的定义及意义
消费信贷可以定义为面向消费者提供的信贷服务,这种信贷服务是计算利息的,可以是有担保的或无担保的,也可分为长期和短期的。广义的消费信贷包括住房贷款在内的所有面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贷款,狭义的消费信贷指除住房贷款以外的消费信贷。对消费信贷的提供者来说,消费信贷是一项服务性事业。
谁是消费信贷的提供者呢?各国的法律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规定。一般地说,消费信贷的主要提供者可分为三类:银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的企业机构。在银行中,大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和中小型的地方银行一般都从事面向消费者的信贷服务,例如各种信用卡透支服务、抵押贷款服务等等。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包括专门向消费者提供汽车购买分期付款的财务公司以及信用合作社等。非金融企业机构主要指一些向商品和服务的个人购买者提供赊欠便利的厂商。
二、消费信贷在我国的发展
消费信贷业务在中国起步晚,近年来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并会随着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国民经济增长和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八十年代以前,国内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定位主要是吸收居民储蓄资金,支持工商企业建设和发展。城乡信用合作社有一部分面向个人的金融服务,但是也主要限于为经营性个人经济活动服务。1987年,随着城市住房体制改革的开始,两家以住房贷款为专业业务的银行机构分别在山东省和安徽省建立,但这两家机构在随后的时间里转向了普通存贷款型的银行业务。
九十年代中期前后,银行卡业务在国内开始大量普及,促进了国内消费者对新型银行业务的需求。尽管迄今为止的许多银行卡在国内尚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很少涉及消费信贷,但不少国内银行机构因而建立和发展起来不同于传统储蓄账户的个人银行账户制度,为开展同样也基于个人银行账户的消费信贷奠定了账户管理基础。
1998年起,随着城市住房体制改革的加快进行和调节国内宏观经济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了若干重要文件,大力推动消费信贷在中国的开展和普及。各家商业银行陆续推出了各自的住房贷款、汽车贷款、银行卡借贷消费、教育贷款等等业务和经营管理办法。2000年底,国内银行发放的各种消费信贷余额增加了2,600亿元,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并且远远高于非消费信贷的贷款增长。消费信贷已经成为国内银行机构拓展业务、提高市场份额和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领域。
三、消费信贷发展中面临的风险
消费信贷近几年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由此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尤其是面临的各方面的市场风险:
1、信用风险。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整的个人信用制度,银行缺乏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方法,加上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和个人收入的不透明,所以银行无法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等状况做出的正确判断,经常发生各种恶意欺诈行为,信用风险因此造成。
2、流动性风险。消费信贷大多数属于中期或长期贷款,金额较大,但是商业银行的负债期限却相对较短,在允许银行参与的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健全的情况下,银行无法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建立融通长期资金的渠道,进而形成了“短存长贷”的局面,这使得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流动性风险显著上升。
3、抵押物风险。消费贷款大多数采用财产抵押的方式,在借款人不能归还贷款的情况下,银行只能按照合同规定处理抵押物品以抵偿贷款本息。但是,可能会因各种自然的、人为的灾害或者周围环境的变化造成抵押物价格下降或价值灭失。并且由于我国消费品二级市场尚处于起步初创阶段,很多原因将导致银行难以将抵押物变现。
4、经营风险。当前,消费信贷仍以住房按揭和汽车按揭为主,继续表现出高风险、高资本消耗的特征,短期内仍难以实现消费信贷的规模效应和规模经济。在以效益为中心的绩效约束和资本约束机制下,审慎经营机制不健全,造成重发展、轻管理,重规模、轻效益,甚至违规经营局面,主要表现为消费信贷失真,如当前银行领域出现的假按揭贷款、假委托贷款等,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潜在经营风险。
5、操作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水平不高,更缺乏消费信贷方面的成熟经验,同一个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资料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常依靠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材料进行决策,难以掌握借款人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信用记录等信息信,导致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微观层面,造成商业银行盲目追求市场份额、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导致贷款“三查”不尽职,形成了大量的信贷风险。如,未经批准擅自降低贷款条件,发放“零首付”住房信贷,发放无指定用途的消费贷款,尤其是个人消费贷款直接或间接提取现金,商业银行无法跟踪监控,导致部分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汇市等,扩大了潜在损失。
四、防范风险的建议
1、建立健全信贷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信贷经营管理体系。按照商业银行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银行应建立健全一整套完整科学的规章制度,实行风险监控和审慎经营,使消费信贷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严格贷款操作流程,规范贷款手续,使每笔贷款业务都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办理。各商业银行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建立、完善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系统;二是建立、完善信贷资产风险化解系统;三是加强贷款管理,把贷款的“三查”工作落到实处。
2、信贷资金市场化。为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和效益,银行贷款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坚决杜绝人情贷欲,遵免风险贷款,应以“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为原则,走市场化道路,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投向,把握行业生命周期。银行要把信贷资金投向确保能够按期还本付息的企业和项目,尤其要增加对科技含高、信誉优良、产品有市场、经营效益好、经营规范、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信贷投入。
3、大力提高银行信贷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综合素质。提高银行信贷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个极为紧迫的问题。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需要信贷人员具备多方面的品质,如:较强的工作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好的思想品质、较高的宏观政策水平和较精的微观分析能力。因此,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来提高信贷人员的素质,增强信贷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创造以人为本、积极上进的企业文化,激发信贷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
相对于国内消费者对消费信贷的需求来说,国内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今后,国内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在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做好成本效益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消费信贷业务,为自身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桂蟾.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J].特区经济,2009.4.
关键词:网络银行 风险 对策 发展趋势
一、网络银行的概念及运行特点
1.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帐、跨行转帐、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Internet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2.网络银行的运行特点
(1)业务智能化、虚拟化。网络银行没有建筑物、没有地址,只有网址,其分行是终端机和因特网带来的虚拟化的电子空间,主要借助智能资本,客户无须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可以自己在短时间内完成账户查询、资金转账、现金存取等银行业务,即可自助式地获得网络银行高质、快速、准确、方便的服务。
(2)服务个性化。因特网向银行服务提供了交互式的沟通渠道,客户可以在访问网络银行站点时提出具体的服务要求,网络银行与客户之间采用一对一金融解决方案,使金融机构在于客户的互动中,实行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主动服务赢得客户。
(3)金融业务创新的平台。网络银行侧重于利用其成本低廉的优势和因特网丰富的信息资源,对金融信息提供企业资信评估,公司个人理财顾问、专家投资分析等业务进行创新和完善,提高信息的附加价值,强化银行信息中介职能。
二、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弊端
1.网络建设方面:就目前发展形式看,中国的网络建设还不够完善,尽管近年来中国的网络发展神速,但就宽带、上网费用、覆盖地域等都是网络发展的重头戏,我国网络与业务的实践需求、人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偏差,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再者,上网速度和宽带也是阻碍中国网络发展的主要问题,随着上网人数的激增,上网速度慢、访问速度慢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从地域分布上看,地区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一些发达城市中,互联网设施水平国内领先,与国际间的差距相对较小,基本上实现了门到户的宽带连接,但一些偏远地区,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网络设施的不完善等等。
2.网络的支付问题:网络的支付问题是影响网络银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国的网络银行发展还不够成熟与完善,没办法保证在交易过程中的安全性,其突出方面就是支付问题,网络支付结算方式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银行都还没办法提供完全全国连网的网络支付服务,在传统和网络支付的变更过程中,银行间未能很好的合作,而且它的网络支付的覆盖面相对教小,在数据和处理过程中也未能达到统一的标准,这严重制约了网络银行的发展与应用。诚信也是影响网络银行发展的原因之一,就中国现在的信用制度来看,社会的整体信用制度还不完善,无论是商家还是普通的消费者在很多时候都是不讲信用的,所以人们对这种借助INTERNET的网络支付结算服务都是半信半疑。
3.网络的安全问题:安全性问题是网络银行在建设网上支付系统时,最为重视,也是花时间最多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犯罪分子侵入系统,干扰、破坏系统或盗用资金,给银行带来重大损失,给用户造成资金损失。在网络上存在的威胁有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泄露、非法使用、假冒、旁路控制和授权侵犯等等。某个实体假装成另外一个不同的实体,非法实体通过种种渠道便获取合法用户的权利和特权,在很多时候,黑客还会用木马控制用户的操作系统,其技术设计是先进的、超前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在网上交易可能会承担由于法律滞后而造成的风险。
综上所诉,网络银行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弊端和问题的,想要更好的发展它,还需要在各方面不断的完善。
4.网络的法律问题:网络银行的技术设计是先进的、超前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在网上交易可能会承担由于法律滞后而造成的风险,在中国,网络的法律问题还不完善,还存在很多漏洞,使消费者还不能很放心的使用网上交易,从而影响了网络银行的发展。
综上所诉,网络银行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弊端和问题的,想要更好的发展它,还需要在各方面不断的完善。
三、实现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对策分析
1.加强银行内部使用网上银行的管理
要想加强银行内部使用网上银行的管理是指对银行内部操作网上银行系统、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机构和人员建立逐级管理和分级授权的制度。
2.加强银行对网上银行客户的管理
银行对网上银行客户的管理是指银行对哪些客户可以使用网上银行,客户可以使用哪些网上银行服务,以及客户操作网上银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
3.加强网上银行业务的宣传和营销
网上业务创新应该从方方面面体现,而体现的是否完美就只能从实践入手,使网络银行可以提供更具价格竞争力的金融产品。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广大商家和消费者希望金融界能提供更丰富、更方便、更快捷、更安全、更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对使用新型的电子金融工具产生了强烈欲望和要求。
4.加快法律制度建设
我国需要加强网络银行的监管工作。根据网络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适用于网络银行操作运行的法律规范,严惩利用计算机在网络银行系统中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以完善对网络银行发展在法律制度上的安全保护。网络银行是无国界的,所以需要加强与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金融司法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合作,解决好对跨国、跨境金融数据流的监管问题,制定共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和调控网络金融业风险责任承担的国际条约,来确保网络金融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仁真 ,余素梅.巴塞尔委员会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 2002,(03).
[2]王镇强.香港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 2000,(02).
关键词:个人理财;投资;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居民理财观念的提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异军突起,在国内刮起了一股“理财”潮流。然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获得了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将针对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
1.总体获得较大发展
从2010年到2014年,我国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年增长率在30%左右,个人理财产品成为银行之间竞争的一个主要市场。2014年8月,市场上在售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有140多只,产品的投资金额、投资周期、收益率和风险种类繁多。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蔓延影响,投资者在投资热情和风险偏好程度都有一定成度的降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青睐投资期限短、低风险和保本型的银行理财产品。
2.还存在改进空间
虽然当前理财产品的数量繁多,但是其理财产品的质量不高。某一家银行推出一支理财产品,在短时间之内就会被其它银行跟风模仿,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力短缺,也表现出监管机制的不够开放。
金融危机爆发时,个人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的亏损,给理财产品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暴漏出银行理财制度的不完善、风险管理欠缺。在客户方面对理财产品不够了解,不知道自己的资金要投放于那个市场,盲目购买,最终无法承载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从而给自己造成损失;在银行方面操作不透明,私募性质强,介绍产品时内容不够全面,只介绍优点,销售产品时过度宣传收益,而对风险提示不足。
理财产品对于市场的划分缺乏多样化和层次化,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准入门槛为5万元,而基金产品已经做到了1元起投,这也是近年来余额宝的投资规模达到2500亿元,不是因为它具有高收益,而是余额宝理财门槛低,目前银行由于其准入门槛高,造成大量小额散户流失。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对策研究
1.加强自主创新
创新能力取决于人才,银行对人才的吸纳不到位,创新就无法落到实处,建立更好的激励制度,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出更好的产品。
理财产品的开发与银行的经营战略、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都有很大的关系,最重要的是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可以参照国外银行在开发理财产品上的先进经验,多做关于理财产品开发的市场调查,推出受投资者欢迎的产品。
可以开发出免费大众理财服务,在学校内普及财务管理教育,并在银行理财网站上专门的视频、文章对大众进行理财培训,从而提升其理财品牌知名度,发展大量潜在客户。
2.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是加强风险管理,理财产品的收益达不到预期甚至出现亏损,对投资者和银行都是不好的结果,投资者损失了钱,银行损失了信用。对于风险管理,不仅要做好市场风险调查,更要防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其它风险潜在隐患。
其次是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如今银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借助于理财产品的销售,有助于缓解银行的存款压力,通过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保持投资者对银行的信赖。根据客户的需求合理提供理财产品,并做好风险提示,建立客户投诉机制,对客户的投诉及时妥善的处理。
最后是加强制度的执行管理,加强对理财产品设计、资金投向和销售环节等环节的管理,加强品牌建设工作,提升银行理财业务员工的业务能力,做好突况应急预案等。理财产品由于涉及金额巨大,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精细化,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并实行首问责任制。
3.促进产品多元化
对于投资周期,当前理财产品的周期大多在三个月以上,这样就无法吸纳那些持有大额资金但是短时间内不打算投资的投资者。通过开发出超短期理财产品,增强投资的流动性,吸纳这部分资金。
对于投资金额,可以适当的降低投资门槛,并根据不同的投资金额设置不同的投资回报率,这样让更多的人体验到投资的乐趣和获得一定的回报,通过培养人们的理财意识,从而促进自身理财产品的销售。
我们通过余额宝的调查,可以发现,其成功因素无外乎流动性高、门槛小,还有借助于电商平台,而这些因素正是目前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所欠缺的地方,我觉得银行可以分别从以下几点来扭转其劣势:
(1)适当降低门槛,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在便捷性方便无法与余额宝相比,且银行在理财产品上的管理成本比余额宝大些,但是其投资门槛可以降到1000元。
(2)减少投资周期,余额宝类似于银行活期存款,当前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类似于定期,银行可以适当减少投资周期,在减少投资周期的同时,可以适当减少回报率。
(3)基金用处多,当前居民生活中的水费、电费、天然气费都是在银行办理,可以吸引居民投资基金,然后水费、电费、天然气费都可以在基金当中扣取。
(4)发挥网上银行线上平台,当前各家银行都已开发出手机app,手机app上可以嵌入基金理财板块,让人们感受到理财的便捷。
4.提升服务水平
首先是美化服务环境。银行内的物品、资料摆放有序,地面整洁,并且挑选适当的花木盆栽放置在银行内外,让投资者进入银行后,感觉舒适。
其次是加强培训,通过案例分析,让员工意识到提升服务的重要性,每日清晨进行早训,将服务理念贯彻于心。对于一线柜员,需要进行严格的培训与考核,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
最后是树立典型,通过参考员工的服务水平和业绩水平,评选和奖励先进人物,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结语
虽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存在产品同质化、理财风险加大、监管不足等问题,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处于一个健康发展的状态。在个人理财产品竞争方面,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做好自主创新、健全管理制度、产品多样化和提升服务水平,才能进一步繁荣我国的理财市场,保障投资者的权利和利益,推动金融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振达.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及趋势[J].经济导刊,2010(12):42-44.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市场开放之后,外资银行大量出现,对我国的金融业造成一定的冲击,由于自然法则的存在,国内金融机构的金融营销日益重要。我们一定要在充分了解金融环境以及自身营销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与当前环境相适应的营销策略,才能在市长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的现状分析
(一)人们的营销观念落后。
金融企业的部分相关工作人员头脑中还没有形成对金融营销的落后认识,他们认为营销就是推销,或者只有营销部门才负责金融产品的营销,与旁人无关;市场营销等同于广告促销。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金融企业之间不能做到有效配合,不利于营销工作的完成。
(二)金融产品缺乏以技术为支撑的品牌。
最近几年,商业银行的营销业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一些具有创新思想的金融产品被相继推出,这就使得商业银行的业务更加丰富,银行产品的种类增多,有利于满足客户的多种需要。可是,这些增加的产品种类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创新,以模仿为主,依靠技术为支撑的产品相对缺乏,品牌产品更少。这说明,商业银行等还没有形成对营销市场的准确研究,也没有将其转化为自觉的营销行为。
(三)没有充分发挥价格的真正作用。
在多种营销手段中,价格是最重要的一种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可是由于受我国具体国情的影响,价格因素没有真正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尽管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多次进行利率调整,并且已经开始把民众的储蓄意愿以及资金供求等因素考虑在内,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没有出现同时兼顾宏观调控以及适应市场经济具体要求的市场利率,这制约着商业银行能否制定出合理的价格营销策略。由于没有出现市场化的存贷款利率,以及某些服务项目部收取任何的费用,商业银行面临的价格营销范围很窄。
(四)现行的营销组合决策性不够。
纵观商业银行的广告促销手段,尽管形式多样,广告资金投入也不少,可是成效不大。广告缺乏说服力度,没有达到强化题型的效果。产品营销人员所做的营销内容单一,多属于存款类产品,面对的营销对象范围较窄。从营销推广的角度分析,营销人员的大部分营销行为属于无差异营销,不利于客户对金融产品树立起品牌意识。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的发展对策
(一)及时更新营销观念,把顾客需要放在第一位。
通过分析银行业营销状况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明显不及成立时间不久的股份制银行,尽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部分历史因素,但是最主要的因素是新成立的银行自开始就具有最新的营销观念。这种观念主要强调顾客需要,也就是说所推出的产品不仅要有良好的质量,而且要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注重金融创新,扩大市场竞争优势。
最近几年,人民银行连续执行降息政策,使传统业务中的利润非常有限,资产固定收益持续下降。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商业银行要想获得良好的市场营销,必须要注重金融创新。只有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才能扩大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从当前情况来看,中间业务是金融创新的最主要内容。所以,商业银行可以在遵循技术为先、服务对象差异、功能差异、兼顾多方利益等原则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开展能体现高收益、高科技的中间业务。这些中间业务要突破代收代付的限制,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要不断延伸,发展方向重点侧重于帮助客户理财、提供投资咨询服务等。
(三)科学制定产品价格,提高产品竞争力。
客户能够对某一银行产品感兴趣,很大程度依赖于该银行产品的服务收费标准。当前我国利率市场正处于改革发展变化的重点时期,因此银行产品在营销中的合理定价影响着产品能否获得客户的接受。银行除了要重视产品在市场中的上市期限和性质之外,还要注重其他营销策略的制定。银行在充分考虑产品的成本基础上,通过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可以扩大产品的影响力。银行在确定利率以及收费标准之前一定要综合考虑市场竞争、市场需求、生产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便及时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使产品的竞争力达到最大化。
(四)灵活运用各种促销手段,提高人们对金融产品的认识度。
促销从本质来看是一种说服沟通的手段,目的是使客户购买自己的产品。促销能否达到目的直接决定着营销目标的实现。所以,商业银行应该认真分析自己产品的特点,确定能够满足满足客户的需求,另外,银行的广告手段必须符合产品的实际,不能做虚假宣传,满足客户的品位。银行所使用的宣传媒介应该是人们经常关注的,比如,可以利用一些情感类的广告来提高银行在目标客户中的认识度,把银行的良好形象展示给人们。
三、小结
促销手段的确定要综合考虑促销目标因素、市场因素、产品类型因素等,此外,各种促销手段应该充分配合,协调使用。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秋3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