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17:09: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基本建设工程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财会人员要认真学习并熟悉相关的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和规章
近几年,财政部先后出台了许多与基本建设工程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这些法规和规章的出台,为环保建设工程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规范性的参照文本。笔者认为,加强环保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首先要认真地去学习有关的基本建设工程法规和规章,如《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基本建设工程资金管理办法》、《工程招投标法》等。通过相关法规、规章制度、办法的学习,弄懂弄通制度办法,增强和提高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水平,提高依法、依规办事的能力。
1.2财会人员还要努力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工程建设方面的业务知识
为使财务管理在基本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竣工验收等阶段充分发挥其监督、控制的职能作用,而不是仅限于会计管理、只是按基本建设计划被动地进行资金的支付及会计核算,财会人员要加强对概预算知识、工程管理知识、合同管理知识等的学习,全面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努力为环保工程建设服务。
2规范建设项目会计基础工作,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并强化财务会审制
环保工程基建财务管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是其中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2.1规范建设项目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根据建设项目实际情况,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抓好会计基础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等的规定和要求,按照既遵守会计核算制度,又有利于编制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的原则,合理设置账簿,正确使用会计科目,认真做好环保建设工程经济业务核算工作,为财务管理和经济决策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
2.2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依据国家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工程项目实际,健全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包括财会人员岗位职责、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工程价款结算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费用报销制度等,尤其要注意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对环保建设工程资金营运全过程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2.3建立并强化建设项目财务会审制
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组织实施财务会审制度,对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并将会审情况进行通报。通过集中财务会审,及时了解和发现建设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也为建设项目财会人员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以此来共同探索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思路和办法。
3加强环保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管理
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资金能否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因此项目资金管理是环保建设工程财务管理和监督的重点。根据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建设单位要合理安排和使用建设资金,建立有效的资金运行机制。
3.1依法依规加强计划、预算管理,规范资金安排
项目法人要根据工程项目可研、初设批复等文件,根据工程实施进度,按年度计划积极筹集资金,并组织落实资金的使用,不搞计划外项目,不将资金挪作他用,保证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3.2建立健全基建工程项目资金的申请与拨付制度
根据投资计划安排项目建设进度,制订用款计划,并对资金到位、投资完成、工程形象进度等情况及时了解,资金的拨付以用款计划为依据,按工作程序、工程进度、支出预算进行拨款。其基本程序为:施工方申请—监理工程师审核—现场管理部门核实—各职能部门复核(工程管理部门重点核实工程量、单价及有无合同外项目等;财务部门重点审核本期结算数、累计结算数、预付工程款扣回数、本期支付数是否准确)—项目领导小组研究—项目负责人审批—财务部门付款—反馈信息。
3.3加大内部监督的范围和力度
环保建设工程资金的运转有其特殊方式,它涉及基本建设项目的方方面面。因此,加强环保建设工程财务管理不仅要加强事后监督,更应该加强事前、事中监督。事后监督既可以是内部监督也可以是外部监督,但事前、事中监督则主要依靠内部监督。只有加强内部监督,才能切实保证重点建设工程资金规范有序地运行。
4严把环保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关
作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重要成果———竣工财务决算,是综合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的总结性文件,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财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联合编制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做到按规程、规定期限及时编报,数字准确,内容完整,实事求是。
4.1财务部门对工程决算应进行全面监管
由于竣工决算是在搞好日常财务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基建财务人员要参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从概预算的审查、项目招投标、商定施工合同、工程实施与价款结算、直至竣工决算编报完成。
4.2抓好工程竣工后的各项基础工作
工程竣工后,财务人员要全面清理各项财产物资,做到账实相符;清理债权债务,并落实最后余额数;要认真核实基本建设拨款额,核实各项支出,在此基础上,正确计算基本建设支出和各项交付使用资产的成本,对不应计入建设成本的项目要及时剔除,对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待摊费用应正确分摊,以保证竣工决算编制的正确性。
5结论
关键词:疏勒河 工程项目 财务管理
一、疏勒河项目工程概述
河西走廊(疏勒河)农业综合开发暨移民安置项目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集水利灌排、移民安置、农经开发、生态建设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国家重点开发建设项目,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兴河西之利、济中部之贫”的“九五”计划重点项目,项目区位于疏勒河中下游,由昌马、双塔、花海三个灌区组成。从1991年开始了对疏勒河流域开发的勘测、可研、设计等工作,一直到1996年,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农经[1996]980号《关于审批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的通知》批复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立项建设,审定疏勒河项目。1996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在工程建设中根据项目情况,就遇到的实际的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相关的适当的调整。经过长达10年建设,完成了该项工程建设,并取得了很好的评价。
二、疏勒河项目工程财务管理分析
财务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涉及建设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财务管理紧紧围绕项目建设的蓝图、规模、特点和业务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在局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成立了以计划财务处为主,其他业务处室为辅的财务管理主体,根据《水利基本建设单位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实行组织管理分工,明确财务职责,建立内部财务分工,协调财务关系,规范和加强疏勒河项目财务管理,建立了一个分级次、多层面、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管理体系。随着疏勒河流域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更加重视财务管理行为在项目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逐步健全了财务管理机构职能,建立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岗位责任制。
(一)投资计划管理
按照《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执行计划》编制年度投资计划,投资计划经省水利厅、省财政厅和省发改委联合会签下达。在每年9月开始,成立专门小组,着手准备和制订下一年的投资计划。项目计划编报的依据2002年之前为可研、世行评估报告等批准的概算文件,2002年之后以项目中期计划调整为基础,并结合项目总体进展情况,遵循兼顾各单项工程配套协调实施的同时,确保重点工程在一个或几个年度内完成的原则进行编制。中调概算涉及的建设内容和投资计划已全部批复,累计批复投资计划19.71亿元。
(二)资金管理
根据批复的年度投资计划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根据中调资金筹措方案,建设资金由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和世行贷款三部分构成。截至2007年12月底,累计到位资金196,816.89万元,占中调总投资197,064.88万元的99.87%。按资金来源分为:中央政府投资59,70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7,700万元,国债专项资金32,000万元;地方配套41,754万元,其中:预算内拨款23,945万元,水利建设基金17,809万元;累计利用世行贷款12,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95,362.89万元。项目实施几年来,虽然下达了年度投资计划,但是资金支出预算下达较晚,资金没有及时到位,世行贷款提款报账滞后,工程资金供应几度紧张,为了做好工程建设资金保障工作,我们采取措施:一是向银行贷款,二是向上级领导部门反映情况,争取调剂各种投资资金提前拨付到位,缓解了资金紧缺的情况,落实到位资金累计19.68亿元。在资金使用上,遵循兼顾各单项工程配套协调实施,保证了工程建设按期完工。对各项建设资金,严格管理,专款专用。费用支出以合同为依据,按进度向承包商付款。项目资金管理接受省级各主管部门的监督,省审计厅受国家审计署委托,每年进行一次利用外资审计。我们高度重视审计监督检查工作以及对审计检查发现问题及不足的落实整改。
(三)会计核算管理
1.集中管理,建立完善了会计核算体系。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暂行规定》,按工程项目分别建账,单独核算,分别设置了建设项目总分类账,建设单位管理费、投资待摊投资等明细分类账,银行存款、现金等日记账和辅助账等账薄,建全并规范了会计核算体系。
2.实行会计电算化,会计基础工作上台阶。疏勒河项目工期长、投资大,财务工作量大、人员少、情况复杂,鉴于此,我们考虑财务工作承担的重任,力争做到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对会计核算既要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又要与时俱进,尽快实行会计电算化,为此,我们及时购置了财务软件及其配备设备,全面实行了人工记账和计算机记账并行操作,操作运行效果良好后甩掉人工记账,彻底实行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工作水平和质量。
3.突出重点,加强指导,制定《移民安置补助经费会计核算办法》,规范了各项目办(站)会计核算工作,奠定了移民补助经费财务管理的良好基础。为加强对移民安置补助资金管理工作的指导,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根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水利移民管理单位会计制度》,结合我局移民任务重,投资大,战线长,11个移民迁出县具体情况不同,移民迁安工作各有千秋的特点,制定了《移民安置补助经费会计核算办法》、《移民安置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建立并完善了《移民安置补助经费明白卡制度》,该办法即符合国家政策、制度规定,又具有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的特点,并以正式文件形式已经下发至各县(市)项目办(移民工作站),对指导各县(市)管理好移民资金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从有关县(市)操作和运用效果看还是很好的。
(四)财务制度管理
1.规范管理,提高效益,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疏勒河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投资大。工程范围东西总长度约400公里,总投资19.71亿元。是我省“九五”计划工期最长、投资额度最大的工程。面对这种资金管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的局面,我们从介入工作起,就努力思索如何打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如何更全面的制定财务制度。根据工作特点并征求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几易初稿,多次修改,制订了《工程价款结算支付制度》、《建设管理经费管理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移民安置补助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计划合同管理制度》、《招标采购管理办法》等多项财务管理制度,分别从会计组织、工程价款结算、资金管理、成本核算、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控制。此外,还制定了《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职工借款办法》、《机关费用包干使用办法》等具体管理办法,做到用制度管理和约束一切经济行为,实现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从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来看,整体情况是良好的。
2.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探索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新模式
为了便于统一管理,严格支出预算,控制管理费用支出,节约成本,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创新,实行了备用金管理制度,各处(室)每月按照支出计划,经局长签字后,借出备用金,并指定一名同志作为兼职报账员,集中统一管理本处(室)的备用金和日常支出。这样用款方便,集中报销,统筹管理,避免了重复消费,节约开支,提高了资金效益。
3.规范了银行账户的管理
按照开立银行账户的有关规定,我局初建时期开设的个别账户不符合规定,审计检查提出应予以纠正。为此,我们多次与有关部门沟通、磋商,先后撤销了临时存款户和贷款户,经省财政和人行批准开立了专用存款账户和基本存款账户。
4.遵守基本建设资金拨付程序、严明财经纪律
为了正确使用资金,确保投资效果、资金使用均在设计批复概算的范围内,工程资金拨付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合同约定,完善手续后再支付建设资金。工程价款结算资金《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工程进度,由工程管理、施工计量、质量监理、计划合同等部门人员共同签字的工程价款支付凭证,分管副局长、局长签字同意后,财务方可付款。
5.日常开支实行首长负责、集体审批制度
我局所有建设资金的收支均实行行政首长负责、相关领导集体审批制度,共同把好资金“出口”关。大额支出和物品批量购置及会务预算都要做需求分析和市场调查,有计划和预算,做到质优价廉。最后经办人、验收人、分管负责人签字确认,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审批报销手续。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progress, Chines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in people life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as our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basic guarantee of safety and reliability has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herefore, reinforcing the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market, strengthening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market order and engineering quality, is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关键词: 通信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有效措施
Key words: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engineering quality;supervision;effec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185-01
0引言
通信建设作为通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至关重要。本文将对通信建设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改善通信建设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提高我国通信建设的质量。
1通信建设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通信建设市场的格局发生变化自我国通信建设引入政企分开及市场竞争等机制后,改变了原有的通过通信运行企业及其直属的通信建设企业为主要组成部分的通信建设市场格局。当前,形成了一个以三大运营公司作为通信建设单位主体、其他多家通信建设企业共同参与的通信建设市场新格局。对于传统的通信建设企业来说,随着通信建设的格局变化,原来的通信建设及施工单位被分割成两个部分。
1.2 通信建设市场无序竞争状况严重当前,通信建设市场的无序竞争主要表现为:一是建设单位随意压价或者迫使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以亏本的价格进行竞标,严重违反国家有关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的收费规定;二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违法分包、转包等现象严重,尤其是转包或分包给建设资质较低甚至没有建设资质的企业,无法保障通信建设工程的质量;三是以挂靠或卖图签等形式,造成越级、无证承接工程业务情况的出现;四是受到企业重组现状的影响,一些具有从属关系的建设企业与运营企业直接签订委托协议,违反了通信建设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
1.3 通信建设工程管理档案混乱目前,很多建设单位存在工程管理档案混乱的现象。在通信建设工程中,常出现工程资料不全、工程档案未及时归档而流散在个人手中;有些工程资料在竣工后丢失;有些工程项目与可研批复的项目不相符、可研批复的名字与设计名字不同;一些工程合同签订的不规范、不合法等现象。
1.4 通信建设工程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由于通信建设工程中的队伍管理者是时常更换的,因此有些刚涉及该工作的人员对国家基本建设及通信建设的各项管理规定、标准规范等尚不了解,造成在工程管理过程中,违法国家相关法律、政策,或者没有按照通信工程建设的规章制定来执行建设,还有一些工程管理者为了企业利益或者个人利益,故意违反国家规定,影响了通信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并造成通信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
2加强通信建设的有效措施探讨
2.1 适当调整通信建设市场的管理范围与方式首先,管理范围已由原本只负责邮电系统内部的管理变化为对整个通信建设行业的管理,也就是所有进入通信建设市场并参与通信建设活动的企业单位均在管辖范围内。其次,管理方式上,应以宏观管理替代传统的微观管理。改变以往对通信建设的投资、项目以及企业的人、物、财等均在具体管理的范围内,而是应加强引导通信建设的投资方向,对通信建设市场的秩序给予科学调控的宏观管理。在这个管理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存在这一个显著的差异,即过去对通信建设市场的管理是出于企业内部的扩大与再生产的需求,而现在对通信建设市场的管理,则是为了保障全国电信网络的完整、先进、统一,以进一步保障通信建设市场的有序发展。
2.2 加大通信建设市场的监督力度通信建设市场的监管工作在通信行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监督检查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实施通信建设的监管工作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施工现场进行实际情况抽查,主要抽查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及是否存在非法转包现象;二是对各参建单位的相关工程材料进行检查,查看工程是否存在无资质施工的情况,以及工程施工是否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的标准等。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经过核实后确定违法操作的,应该依法对其进行处理。同时,还可建立通报、举报及公告等制度,督促监管工作的进行。
2.3 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根据当前我国建设市场重组的混乱局面,应严格执行由信息产业部出台的有关通信建设参建企业的质量管理办法,才能保障我国通信建设市场的稳定发展,以及通信建设工程的质量。
可将已经取得从事通信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及用户管线等资格的单位在社会上公布名单,让各通信建设参建单位把握好有资格建设单位的情况,坚决杜绝建设单位选择没有资质从事通信工程建设工作的企业开展施工。同时,对于外省设计、施工、监理的参建单位,应按照单项工程进行备案,也就是在签订合同后,相关单位根据合同、资质证书等材料在通信管理局备案,通过审核后才能从事设计、施工及监理等相关工作,并保障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监察。
2.4 加强对管理者的专业培训要不断加强通信建设的法律法规宣传,并开展工程管理人员的强制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罪行的通信建设市场管理规范、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及规章制度等,经过培训考试合格的管理人员可发放通信建设培训合格证,以该证作为审查通信建设企业资格及通信工程建设管理者资格的重要标准。通过对工程管理者的培训,让更多参建通信建设的人员掌握通信建设的法律法规及工程标准,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另外,除了对管理者的培训,还应加强对通信建设参见人员的资格培训,包括预算人员、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质量监督工程师以及招投标专家等相关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通信建设参见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知识技能,保障通信建设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油气田地面工程大多数都是油气处理的相关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将来油气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安全和产品质量。尽管长庆油气田建设近年取得了丰硕成绩,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工程建设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科学分析主导因素,全面概括主要问题
油气地面建设工程管理措施,其实就是说工程的项目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首先,要清楚的是工程项目管理就是指施工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从事项目管理的相关单位根据合同的相关约定,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某一个阶段或全过程的管理与服务。
由于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是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项目内容也比较复杂、专业性也相对较强,涉及到的学科相对较多的工程,这些因素从多方面决定了施工阶段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看来,油气项目在进行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执行不力
在工程管理方面集中体现在基本建设程序执行不严格、管理缺位、规章制度不健全、招投标管理不规范、物资管理关键环节控制不严、合同管理工作薄弱、施工队伍管理不严等方面,《施工许可证》办理严重滞后,不能作为择优录取队伍和加强现场管理的手段,只作为结算的资料来完成。
1.2 监督不严
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中,存在有违反国家和公司规定的行为,埋下了工程质量隐患。有的不公开招标,或搞假招标,把工程包给本地的无资质或资质较低的施工单位,甚至是个体户;有的施工单位违规分包和层层转包,偷工减料。从近几年国家通报的工程质量问题看,如果没有资质合格的施工单位,再加上违规分包、层层转包,这个工程肯定是个“豆腐渣”工程。
1.3 队伍不好
施工队伍参差不齐,部分施工队伍管理人员不足,专业素质低下,施工机具不足,检测工具不全,无熟练的专业施工经验,进场材料报验不严肃,并且还在多个项目组承揽工程,从现场看就是小作坊做法,现场管理混乱,凑合应付了事,加上工程监理人员若责任心不强,致使工程建设质量水平很差。同时很多施工现场生活垃圾、污水胡乱排放,建筑垃圾胡乱倾倒等现象严重。
1.4 把关不严
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入场检验把关不严。现在好多工程的原材料、设备均由甲方供应,施工单位也就对进场材料、设备检查验收莫不关心,不按程序规定验收,认为产品质量是甲方的事,与己无关;有些土建工程所需钢筋、水泥、沙子、砌石等建筑材料由施工单位自购,这些也是最容易出质量问题的材料,再加上不去报检复验的话,就很可能出现质量问题。这也是建设单位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应该高度关注的问题。
1.5 审查不细
工程监理在施工现场的作用发挥的还不够。一方面公司各单位油田维护工程均比较分散,工作量小,聘用的工程监理人员也是产能建设项目组兼任的,经常是兼顾不了那么多工程,其监理覆盖面很小。另一方面有部分监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专业不全,再加上责任心不强的话,很难将工程质量监督好,将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隐蔽工程及时得到验收,造成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或埋下安全隐患。因此还需要建设单位要加强监理人员的监管,切实保证工程质量。
2 联系实际加强管理,健全体系确保质量
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须保证整个过程中每个主体、相关行为必须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与标准要求相符。为了保证工程建设创优质、保安全,首要问题是在源头把好施工队伍资质审查准入关,坚持高标准,选择一流的承建单位。长庆油田公司在地面施工队伍、监理队伍的管理上,历来严把资质审查准入关。在资质专业符合的前提下,更注重施工单位的业绩、信誉和服务,将施工单位质量和安全业绩作为施工队伍选择的双重标准。
2.1 采购管理要加强
在油田地面建设工程中,工程质量、投资成本均受到工程设备资料的直接影响,因此对于工程项目关键、重要的材料和设备,要由油田的物资协调办公室采取集中招标、统一采购的模式,杜绝不合格的、劣质的材料流入工程项目中,将工程质量、工程投资的事前控制有效落实;此外,实行物资采购透明制,防止在采购过程中出现等问题。
2.2 质量监督要严格
项目管理质量监督部门要根据相关规范标准、监督程序,设定质量监督的关键监检点及重点,编写工程质量监督计划书,及时对组织建设、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监督交底。严把质量关,特别是对原材料的采购和分配,要特别的狠下力气,对于地面工程所需的原材料,质量监督部门须经过专业实验室的复检后,合格优质才能使用。从而实现从根源进行工程质量的控制。
2.3 项目负责要长期
在油气田地面工程项目管理中,实行项目长期负责是其中一大特点。例如,长庆油田公司制定的地面建设队伍服务采购方式:按公司职能划分,基建工程部负责的施工队伍服务采购业务包括:公司所属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包括产能建设、系统建设、油气田维修、安全环保隐患治理、防洪防汛、矿区建设工程等。均应该根据自己对应的职责负起项目管理的领导责任,以确保工程管理职责落实到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此外,针对各项工程项目,要建立并完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知道工程完工,顺利投产,工程各个主体单位都要签订相应的工程质量责任书,提高建设责任人质量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专题研讨文集石油工业出版社[J]. 第1版 (2007年12月1日
[2] 高杰. 浅谈油田地面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5)
[3] 冯辉,崔兰德,李道德. 浅析气田产能项目质量管理――以英买力地面工程为例[J].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8(11)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基本建设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证,尤其是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对加速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提高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就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作一些粗浅的研究和探讨。
一、现状及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和完善,公共财政框架与模式的提出,政府投资基本建设的方向主要是满足公共需要。尤其是1998年以来,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增大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加上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的出台,更为基本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正抓住机遇,调整思路,大力发展经济和促进各项事业的建设。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也按照“公共财政”和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也大大地增强,基本建设程序进一步完善。但是,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目前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投融资体制改革进程缓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上引入市场机制,从宏观管理到微观运行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建筑市场有序化的格局。但是,仍然存在投资方向不准确,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这主要是投资的风险约束机制没有建立,宏观调控体系不顺,投资的市场体系不健全,法规建设跟不上所致。国家提出的“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资本金制度”、“重大项目稽查特派员制度”等等也进程缓慢,作为投融资体制改革重点之一的“非公有制经济”准入基本建设市场的制度保障不力。
2.项目决策审批不尽科学。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已对项目审批采取了下放权限、减少环节等措施,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行政性审批的模式。下放到地方的权限,由于局部利益和缺乏综合平衡,重复建设较多,往往又形成新的结构性失衡。实际工作中,项目单位或是急功近利,或是疲于应付,前期准备不充分;政府的项目库建设亟待充实和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基本建设、城市建设与开发、技术更新与改造还存在着多头审批的现象,也势必造成项目决策和审批的不尽科学。
3.政府投资预算机制有待完善。由于我国投融资体制的决策多层次、资金多渠道,政府投资实际只占到基本建设投资的一部分,而且政府投资资金中也还划分为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基金等等,导致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地位下降,预算管理机制不协调。加之长期以来,我国的管理现状是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为数不少,致使管项目的不一定管资金,管资金的不一定管项目的现象存在。随着国家预算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的预算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4.项目业主运作不规范。一是项目管理的组织方式有待商榷。是选择基建部门责任制,或是指挥部、管委会模式,还是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或是工程总承包责任制,需进一步明确。二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基本建设是专门的科学,有专门的工程知识,有专门的财务会计制度,有很高的管理要求,这些都需要项目管理人员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三是基本建设程序现欠缺,擅自变更设计方案、扩大建设规模、资金管理无序的现象屡有发生。
5.有形建筑市场运作欠佳。90年代以来,国家及地方先后出台“建筑法”、“建设工程管理条例”、“招、投标管理办活”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建立了建设工程交易市场,对发展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改善投资运作环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条块分割严重,地区封锁、行政干预、行业垄断未根本消除,制约着有效资源在部门、地区、企业间的优化配置。二是报建程序繁杂,尽管建筑有形市场已建立,但、程序、手续还不完善,涵盖范围还不广,如环保、消防等仍无法进入其中。三是资质结构和市场准入不合理。目前全国共有建筑企业90900家,从业人员3327万人,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45634家,“高、精、尖”且能总承包的企业却很少,企业结构不合理,呈圆桶形,平均规模偏大,离“金字塔”式的规模结构差距较大。
6.质量管理现状堪忧。一是质量、进度、投资三者关系不顺,资金不到位现象严重。二是建筑企业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偏低。三是社会监理还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是政府质量执法条块分割,技术规范标准缺乏重点和力度。
7.竣工验收的组织及竣工决算审查无有力保障。一是组织单位不明,2000年颁布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建筑工程应由建设单位组织验收,但许多政府投资的项目仍由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二是验收范围应包括质量、环保、消防、卫生、档案、及通水、通电、通邮、通路等一系列内容,但人们往往认为竣工验收只是质量验收,以质量验收证书代替了竣工验收报告。三是验收的层次阶段不规范。政府投资的项目往往需要指定分包商,但其工作内容完成后向业主、监理或总包报验时,往往不能如期进行。四是竣工决算审查不力。验收完毕后,迟迟不送审决算,或不知是送给财政、还是审计、还是建行或是其他社会中介机构。
二、对策的研究及分析
随着“入世”的临近和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传统的建筑业经营方式必然会有所改变,基本建设领域的国际化、规范化速度将加快。这样,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学习它们比较健全、稳定的项目决策审批办法、工程设计审核制度以及招标采购制度等等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做好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1.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首先要强化投资责任机制和投资鼓励机制,大力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责任制和投资风险机制,谁决策、谁负责、谁受益,出问题的,一定要追究其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其次要合理划分政府和社会的投资范围,凡是市场能够有效调节且不会导致长期资源配置失误的领域,应由企业来投资;政府应进入公益性、基础性、保障性等市场调节“失灵”以及企业不愿或难以进入的领域。最后是对不同的投资类型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竞争性投资推向市场;基础性投资政府积极支持,重点是帮助其拓宽投融资渠道;公益性投资由政府提供保障,同时也应鼓励个人捐赠、社会集资和企业投资兴办。
2.建立科学的项目决策审批制度。西方国家通常把项目投资决策审批分为国有投资项目决策和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两种。国有投资的重大项目,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制定的各行业的五年发展计划或专项专业开发的法律提出具体建设项目,并提交议会、内阁设置的由社会各界有名望、有权威的人士组成的各类专业审议会审定;一般项目则由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提出,由政府主管部门审查决策,决策以后再交项目法人具体组织项目的设计、征地、招标施工、投产运营、生产管理、债务偿还和滚动发展。资金筹措由项目法人提出,应由政府安排的投资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安排。而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主要由企业内部提出、评估并交董事会研究决定。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按照国家第十个五年规划,加快建立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投资项目储备库,执行严格的可行注审批制度,审批合格的储备项目上升为年度执行项目,列入预算,报全国或地方人大批准。并逐步取消非国家性投资项目的审批,实行报备案制度,把决策审批的重心转移到政府投资的项目上来。
3.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的预算管理机制。要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立足于非营利性、收支行为规范化这三个特征,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的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力,建立完整统一的公共支出预算。必须消除“越位”与“缺位”,改进现有基本建设投资管理模式,建立以资金引导项目确立投向的新型管理模式,增强财政对政府投资的决策权和主动权。财政必须要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前期论证,参与中长期投资计划的制定和工程招投标管理,要对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的财政财务管理和监督,以保证财政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制度、工程概、预、决(结)算审查制度、效益分析与反馈制度的贯彻与落实。
4.改革建筑业管理体制,理顺管理关系。目前的行业垄断及条块分割的建筑业管理体制,不仅阻碍了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而且制约着建筑业的优化配置。要提高我国建筑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营造公平、公正、有效的“软环境”,必须建立统一的建筑业管理体制,随着“入世”的临近及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这愈发显得迫切和现实。首先应强调属地管理,解决中央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管理的条块分割。其次是理清政府监管的范围及程度,在此基础上重新划定“三定”方案,重新确定监管机构及责权范围,多余机构该并就开,该转就转。
5.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机构,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有序的建筑市场。在新的形势下,当务之急是加速培育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社会中介机构,建立以工程咨询为核心的行业工作体系,使建筑各环节都有相应的组织进行对应的服务和管理,如立项及编制任务书阶段,有工程咨询公司;招投标阶段,有招标机构;施工管理全过程,有社会监理机构;资质审查和管理可委托行业协会;工程概、预、决(结)算审查,有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或建设银行、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而政府依法对它们进行规范、监督,进行宏观管理,不干预它们依法进行的各种管理和经营活动,在此基础上,推动和完善统一、有序的有形建筑市场,做到“统一工程报建”、“统一信息”、“统一交易规则”、“统一监督管理”、“统一收费标准”,并积极探索和完善新的科学有效的招标办法。
6.调控企业资质结构,改革市场准入制度。作为政府管理的市场导向,必须建立真正以总分包体系为基础的三级市场。目前,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企业均以工程承包企业的面目出现在市场上,没有在各自的层次上分别就位,而国际上流行的则是总分包体制,只有大型企业才在总承包的层次上竞争,并可跨地区和在国际上流动,中小型企业分别定位于专业化和劳务化型,区域固定分布,既层次分明,又避免了无序流动、过度和盲目竞争。由此看来,改革我国资质管理办法势在必行。首先,必须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开放本地市场,让真正有水平、有能力的企业能参与竞争。其次应重新制定管理办法,构筑起以少数特大型企业为核心,总量适度的工程承包企业为骨干,众多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企业配合运行的总分包队伍体系,严格控制比例,形成“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逐步形成分层次的适度竞争和有序流动的格局。第三,培育一批我国建筑业的支柱性企业,改革目前的若干多级独人法人的子公司横向联合体系,向国际化的纵向联合的总分包管理体制过渡。
7.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首先要科学地对待投资、质量和进度之间的关系,政府直接或间接实施资金、质量等全方位的监控,严格按合同筹措资金和控制进度,这样可以减少盲目压价、压资金、压工期的现象,工程质量得以间接保证。其次要规范和完善社会监理市场,成立监理工程师协会,加强对监理公司和监理工程师的考核管理力度,要求持证上岗并建立人才档案库,必要时向国外开放监理市场,促进我国监理工程师素质的提高和建筑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后是改革现行技术规范体系,强化政府监管力度,把监管重点放在结构安全、消防、环保等“国家强制性”内容上,并采用派遣现场监督组或特派员的做法,不仅管施工,还要管设计甚至财务等等。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新机制
自农村全面推行税费改革、取消“两工”以来,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投入不足。为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必须探讨建立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改革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方式、组织形式,促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调动受益农户积极性,引导农民自主投资投劳
1.1 完善“一事一议”政策
村内的农田水利建设主要通过一事一议筹劳筹资解决。对农民确实受益的跨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可将“一事一议”的范围由仅限于村内工程扩大到跨村的斗渠、小型水库等农田水利工程。跨村工程建设需要向农民筹资筹劳的,应按照“刑侦协调、分村议事、联合申报、统一施工”的程序和办法实施,由县乡政府组织受益乡村,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采用借工、换工或有偿用工等办法,在一事一议酬劳限额内统一安排用工。
1.2 政府对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给予适当补助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民主议事、组织协调和技术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在农民自愿和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把政府补助与农民自筹挂钩,多筹多补,先干后补,以鼓励农民跟多的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 深化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2.1 全面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
按照我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正确划分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经营性水管单位,进一步理顺工程管理体制,落实管理经费,实行惯养分离,实现高效运行。
2.2 稳步推进乡镇水利站改革
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合理核定水利站人员编制,明确工作任务,落实管理经费,认真履行公益职能。尽快理顺水利站的隶属关系,尽可能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
2.3 继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明晰产权,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和管理好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的的积极性。农户自建或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产权归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工程,可组建合作管理组织,国家补助形成的资金归合作组织所有。对经营性的工程,可组建法人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也可拍卖给个人经营。
2.4 大力推进水价改革
加大对《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执行力度。重点合理确定供水价格和水费计收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实行按方收费,推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采取有效的水费收取方式,减少收费环节,提高水费收取率。
3 增加政府投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3.1 增加各级财政性资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
各级财政新增财务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切实向农田水利健身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主要对重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进行补助,重点向粮食主产区、革命老区和列入省优势农产品(种植业)区域布局规划的地区倾斜。财政资金使用形式可以“民办公助”和“以奖代补”等给予补助。
3.2 落实土地出让金使用政策
各级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投入重点。农业土地开发资金省级留成部分,划分3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市、县两级土地出让金也要拿出8%以上用于农村水利建设。
3.3 管好用好各项水利建设资金
依法收足收好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开发补偿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等行政事业性规费,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要统一规划,合理安排,统筹使用,确保专款专用,严格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以县(市、区)为单位整合各项专项资金支持农田水利建设。
4 运用市场机制,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农田水利建设
4.1 大力支持发展民营水利
对社会团体、法人、个人投资农田水利建设的,可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给予适当补助后奖励。不断完善民营水里的市场准入规则,努力完善有关配套优惠政策,吸取社会资金投资水利,支持和鼓励公司、业主及其它社会力量对农村供水工程、荒山、荒坡、水库等进行经营性开发。
4.2 积极运用经济政策和市场机制
允许将河道疏浚与土地复垦结合起来,利用增加的土地置换建设资金。鼓励通过优化工程设计,合理开发水土资源,“一土多用、以土换资”。积极探索通过拍卖工程冠名权、“谁投资、谁受益”等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兴办农田水利建设。
4.3 严格执行损坏赔偿准则
因道路建设、开发区和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对农田水利建设设施造成损坏的,按照“谁损坏、谁赔偿”的原则,制定修复方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修复。
5 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领导
5.1 强化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
尽快开展县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规划试点,鼓励以县为单位,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编制规划,并报经同级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予以监督实施。市县两级政府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把农村水利建设计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认真制定农村水利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5.2 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管水
各级政府要加强法制宣传,依据水法律法规规定,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依法查处各种破坏水利工程的违法行为。
5.3 建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联席会议制度
各级水利、各级发改委、财政、水利、农业、国土资源部门要定期研究审议各部门年度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安排使用计划,落实项目资金。参加联席会议的个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积极支持农村水利建设。
我是属于国家重点水利水电项目工程----华能**水电工程筹建处,以下就是我对国家重点水利水电项目工程---华能**水电工程的关于加强管理、狠抓落实、群策群力做好档案工作的详细工作报告。
一、档案体制及管理制度的建立
华能**水电水利枢纽工程的档案工作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了相应的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建设初期,本着建设单位要对水利工程档案负全责的指导思想,公司在办公室设立了资料室,配备了专职人员,负责工程资料的管理工作。其它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也都明确了专职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各负其责。
二、要按照档案工作的要求,认真抓好档案改革。
水利工程档案部门应加强对改革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保存,有条件的地区可同时将一套原件移交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要做好档案的利用服务。县级水利工程改革档案除确需保密的之外,应当按照有关水利水电工程档案管理总则进行处理。详细制定的水利水电工程档案管理总则如下:
第一条为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档案管理,实现档案工作科学化、标准>标准化、规范化、积极保护和有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工程建设和管理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条例》、《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办法》及有关的规范和标准,结合工程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水利水电工程档案是在工程建设和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照片、磁性载体文件及计算机软件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各单位必须切实加强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工作列入单位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在工程建设与管理中要划出档案工作专项经费,以保障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三条档案工作要积极探索现代化管理方法,积极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努力实现“一流工程,一流档案”。
第四条档案工作要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第二章档案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要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政治条件好、业务能力强、能胜任工作的专(兼)职档案人员。其主要职责是: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文书、科技、照片、磁性载体等全部档案。制订有关的办法、制度,负责接收、保管、统计、鉴定、提供利用等工作,并对文件形成单位的档案工作及文件材料的形成、整理、归档等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保证档案的完整、系统、准确和案卷质量的标准化。
第六条档案工作在业务上受上级和同级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第七条档案工作人员要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具备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档案工作的资格和规定学历,身体健康,严守秘密,遵纪守法。要保持档案人员的相对稳定。
三、加强管理狠抓落实群策群力做好档案工作
**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和澜沧县交界处的澜沧江下游干流上,是澜沧江中下游河段八个梯级规划“两库八级”的第五级电站。是澜沧江梯级中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585万kW,是云南省继小湾电站之后又一巨型水电工程;是我国“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重点工程项目;建成后是云南省境内最大的水电站;在全国排名第四,装机容量仅次于三峡、奚落渡、向家坝水电站。
**水电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环节多、内外协作关系复杂的特点,因而形成的档案有多种载体、档案数量多、保存价值高。**水电工程档案既是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真实记录和全面鉴定工程质量、查明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也是全体建设者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所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工程项目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以下是我近两年来的档案培训的体会认识:
(一)、根据DA/T28-2002《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L/T5123-2000《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和《**水电站工程项目文件材料编制、归档要求及档案整理办法》对水利工程竣工资料编制内容及竣工图纸资料编制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水电站前期工程项目档案在归档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纸张不标准
原始资料用纸不符合归档要求,纸张不同大小不一,给整理和装订工作造成不便,致使竣工资料案卷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2、书写不规范
常见的毛病有:原始资料的文字书写有的是用稳定性差的圆珠笔和纯兰墨水笔写的,甚至还有复写的;原始资料字迹潦草,不清晰,有错别字;随意用涂改液涂改,修改后不加盖单位章或没有修改人的签字。
3、资料不齐全
有的差开工报告,有的差工程技术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计划;有的差竣工验收资料(竣工验收鉴定书,竣工验收报告等),有的差施工总结等等。各参建单位资料收集、整理跟工程进度不同步,很多单位都是工程全部完工才开始收集、整理资料,从而造成归档资料不齐全,不完整。
4、整理不规范
有的原始资料不按资料分类要求成册,成册的又无卷内目录,有的卷内目录不准确,卷内目录文件编号、责任者、日期填写不准确;案卷题名跟卷内文件内容不相符等。
5、资料内容不准确,甚至不完善
竣工图与实际不相符,无竣工图编制说明,有的无竣工章;工程名称与合同上不一致(无变更依据);竣工资料上的合同编号跟合同上的编号不一致;盖章签字不符合要求(单位工程验收应盖单位印章,有的盖部门印章,有的没有盖章),备考表上竣工文件章、检查人签名有的立卷人代签;设计变更审批签字不完善;有好几个标段出现重要的、该归档的资料未归,不该归档的资料归档了,没有掌握工程资料归档范围。
6、移交不及时
竣工档案没有按照竣工验收3个月内移交档案的规定执行,竣工档案管理控制措施在执行时间上滞后,导致工程竣工资料丢失,归档竣工资料出现大量复印件现象。
前期工程项目档案出现这么多问题,主要原因各参建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人员大多数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临时聘用人员,流动性大,没有参加过正规档案业务知识培训,专业知识欠缺,管理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差,工作往往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状态;筹建处档案管理人员对各参建单位工程项目档案工作的指导力度不够。建议公司以后在其它工程建设中档案人员在工程开工就介入到工程管理工作中,了解工程工作内容、特点、工作目标,及时对各参建单位归档工作进行指导,保证工程竣工档案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
(二)、**水电站主体工程又好又快推进的同时,搞好档案管理工作刻不容缓。加强**水电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加大对《档案法》及相关档案工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各参建单位领导干部的档案意识,促使领导干部和档案管理部门达成共识,切实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是抓好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和有力保证。
2、充分发挥监理作用
在抓工程质量同时,把好工程资料质量关,检查验收施工单位形成的归档文件材料是否齐全、完整、准确。协同档案管理部门对施工文件实行跟踪建档,参与工程档案检查验收。
3、建立切实可行的项目档案管理控制措施,由筹建处竣工办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及相关人员定期对各参建单位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4、加强培训,主动指导
针对各参建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流动性大的实际,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基本建设项目档案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为做好工程档案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档案质量打好基础。还可以在适当时候召开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座谈会,邀请有关领导、职能部门、各参建单位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就如何抓好工程项目档案工作进行探讨,增进相互间的经验交流,群策群力,共同做好**水电工程档案工作。与此同时,筹建处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各参建单位项目档案工作的指导力度,经常深入各工程现场进行实际指导,在档案收集、整理过程中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在业务指导中加以及时解决,以确保档案资料管理与工程施工进度同步进行,保证**水电工程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工程项目档案涉及工程方方面面的工作,贯穿于工程全过程,工程的管理、设计、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情况最了解,大量的档案产生于他们手中,他们也是今后利用档案的主体,一组完整、准确、系统的档案,必须发挥全体参战人员的档案意识,一起参与档案收集,确保归档资料的完整、准确、真实。使**水电工程项目档案工作呈现出新面貌。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1-0018-2
1.分析建筑工程质量的特征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各方面的工作,也有风险、投资、合同、进度、质量、人员等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建筑工程质量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1影响因素多
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投资成本、建设周期等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1.2隐蔽性大
在建筑工程中所有被后续分项封闭的施工项目均可称为隐蔽工程,比如基础工程、预埋件工程、地下室工程、防水工程等,对于隐蔽工程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单从建筑产品表面进行检验,是很难发现内部问题的,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对隐蔽工程进行质量控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
1.3波动性大
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决定了建筑施工的单件性,因此建筑产品的施工一般没有固定的模式,也就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波动性,即使同一类型的建筑物,选用标准设计、通用构配件,由于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施工条件下,对于建筑产品施工的准备工作、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多,交叉作业多,任何一道工序存在质量问题都会对后续工序产生不良的影响。
1.4终检局限性大
建筑产品在完工以后不可能像其他工业产品一样通过拆卸,分解进行质量检测,仅从建筑产品的表面进行检查,很难发现内部的质量问题,从而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终检的局限性。
1.5评价方法多样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2005年,建设部颁布并执行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本办法规定接受委托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对涉及结构安全项目的抽样检测和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的见证取样检测。在标准中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性能检测检查评价方法,质量记录检查评价方法,尺寸偏差及限值实测检查评价方法,观感质量检查评价方法。
2.分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2.1混淆基本的建设程序和标准化施工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施工效率, 标准化、规范化以及走基本的建设程序就十分必要。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 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 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有的工程未办理施工许可、质量监督手续即开工建设,严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规定;有的工程不严格执行施工图审查制度,存在图纸未经审查合格即用于施工,以及重大修改和变更不重新报审的情况;有的建设项目脱离正常监管,工程质量存在失控风险,有的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2.2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责任不明确
实际上, 现代工程管理在制度上存在很多问题, 如人身安全、设备管理以及工程的进度及现场的文明施工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同时也会有一些企业的相关人员责任不落实,如工程勘察野外记录,工程验收记录等无有效签字,不按施工技术方案对质量缺陷进行处理等;勘察设计深度不足,甚至违反强制性标准要求,如勘察钻孔数量少,钻孔深度达不到要求,设计计算书存在缺漏项,荷载及配筋取值不足等;施工质量通病仍比较普遍,不少工程混凝土有胀模、烂根、夹渣、裂缝现象;少数工程混凝土回弹强度不达标,甚至不按设计图纸施工,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2.3监理、施工图审查等单位的问题
监理工作力度较弱,把关不严,如现场监理人员配备不齐,旁站监理不到位,监理通知单和监理日志缺失,对出现的质量问题督促整改不力;施工图审查存在错审、漏审现象,特别是对勘察文件的审查深度不够。同时,一些施工图审查单位对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行为不记录、不上报,客观上纵容了勘察设计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
2.4从业人员技术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监理工程师等注册执业人员严重不足,超资格范围执业情况仍较普遍;部分技术人员水平偏低,对标准规范理解不准、掌握不深、经验不足;一线操作工人缺乏有效培训,缺乏基本的质量安全常识,职业素质较低。
2.5有关安全质量监管部门执法不严
不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面临经费不足、人员紧缺的问题,影响监管力度;部分监督人员技术能力不够,如有些明显的质量问题,当地质量监督机构多次巡查、抽查却未能发现;工作责任心不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不严,督促整改不到位,监督责任不落实。
3.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性措施
3.1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现场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突显了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庞杂的施工现场, 众多的工种和岗位, 越来越短的工期, 以及不断压缩的管理层,都会影响到施工过程当中的质量。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建立合理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将工程的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工程施工企业要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系统,树立质量方针,从而让其更加有指令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要将人、材料和机械各个要素有效结合起来。首先,人是质量控制的核心,要把人作为控制的推动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树立工程质量第一的观念。其次,施工材料作为建筑产品的主体,对材料质量的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最后,工程施工的机械是进行施工机械化的主要标志,对现代化项目施工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了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所以,选好用好工程机械设备非常重要。所以,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实施有效的施工现场控制,为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2加强成本控制,节约建筑工程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是一项重大工程项目的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只有节约好成本,才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项目成本管理是工程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工程管理本质特征可以由项目成本管理体现出来。首先,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责任,不同于工作责任,工作责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责任完成。在完成工作责任的同时,还应考虑成本责任的实施,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识,做到精打细算。其次,对施工队实行分包成本控制。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建立特定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有权对施工队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按合同支付劳务费用。再次,施工队成本的控制,由施工队自身管理,项目部不应该过多干预。
关键词:工程造价; 现状分析; 控制措施;
Abstract: Have a vital role in project cost reasonably accurate decision for the government and the owners of the.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determine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ontrol of project cost,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preparation of project cost, reflect the actual cost of construction, it is a major subject in front of our engineering cost personnel.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st; analysis;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23.3
引言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在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研究比较,把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投资目标的实现,力求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其过程是集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工作。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控制阶段是在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是把设计文件变成具有使用价值的实体的过程,也是实现工程造价有效控制、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提供原始依据的过程,虽然在这一阶段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很小,但额外增加投资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在项目实施阶段需要对投资控制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实现该阶段的投资控制目标,建设单位就必须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忽视前期工程的造价控制。
长期以来,建设单位普遍忽视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而是把重点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价款。企业对工程造价管理及其管理人员的作用重视不够,忽略了前期工作阶段作为投资控制基础的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的作用,因此,造成了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
1.2不重视成本控制管理。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成本控制管理不到位,不能切实地将经济问题与技术问题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没有尽早发现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待工程竣工时才发现经济问题,已无法弥补。在施工过程中只重视技术、生产,不重视成本的节约,不能将优化技术方案、改进施工工艺降低建设成本列入到生产管理过程中来。技术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互不通气,造成成本的人为不可控制状态。
1.3工程造价控制各环节相互脱节。
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工程结算价分别由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各自管理,互相脱节,没有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企业的报价管理人员与项目的经营管理人员工作沟通不够,大多数的企业报价管理人员和项目上的经营管理人员是分开的,管理环节上存在漏洞,投标人员的投标思想没有制度来保证准确无误地传递给施工现场的经营管理人员,迫使投标者与施工管理者只能依据社会平均水平这一标准来完成各自的工作。
1.4缺乏对已完工程在工程造价控制方面的评价体系。
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导致企业无法形成适合本企业的报价体系,这就是对企业资源的巨大浪费,珍贵的经济技术数据随着建筑物的完成而消失。由此,企业失去了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此方面的管理上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
二、深化建设造价管理改革的举措
2.1.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要依法管理,尤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更应加强法制建设,要健全法制、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一个以《建筑法》为核心的建筑法律体系,使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走向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法制轨道;要继续完善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办法、招投标法、施工合同法、质量管理法等法规制度;要明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法制建设要结合实际,便于操作,对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都要有相应的约束机制。
2.2.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建筑工程基本建设程序是建筑工程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所决定的。它不仅是优质、高速完成建设任务,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建设的科学管理方法,也是合理确定造价的科学依据。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由于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人财物消耗大,并考虑到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等因素,一旦决策失误,将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为了合理确定造价,必须在建设全过程进行多次性计价,即按基本建设程序合理确定不同阶段的造价,以充分体现造价的合理性。
2.3.建立约束机制,规范业主行为。在建设工程的全过程中,业主贯穿于建设全过程的始终,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离不开业主的参与。因此,业主的行为对工程建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政府各主管部门应对业主在建设阶段的行为依法加以规范和约束,要强化施工总承包职能。总承包单位有能力和资质的,严禁建设单位强行分包工程任务。
2.4.规范管理,建立有形工程造价咨询市场。成立有形市场后,由于工程结算审核要进入该市场,政府代表的监管力度和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监管机制;企业如不自律,政府可绳之以法 ,从而更充分的发挥政府对工程造价的宏观调控职能,真正起到维护造价咨询工作严肃、公平、公正性的作用,确保实现高质量的工程造价控制。有形市场的建立不仅能为所有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提供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
2.5.规范中介服务,提高竞争能力。第一,对中介机构进行清理、整顿,不合格的要清除。第二,应实行回避制度,咨询实体应与行业主管部门脱钩,避免利用行业特权承揽标底。标底编制实行市场竞争、信誉取胜的原则,对中介机构要实行资质年检、标底抽查,惩罚结合的制度。第三,积极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咨询服务单位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技术资质等级,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第四,制定咨询服务机构的行为规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工程造价咨询业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以优质的服务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共同搞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三、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形态的转变
为了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形态正在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并在以下两方面取得进展。
(1)定额由“量价合一”改为“量价为离”,作为工程消耗量标准是统一、固定的, 而工程实物消耗量的单价和物化劳动,在空间上各地是有区别的,在时间上不同时期是变化的。因此,最新编制的定额只体现工程消耗量标准,而将全省各市、地的人工、材料、机械价格按季度定期在造价信息刊物上予以,并实现了全省市范围的价格信息联网。
(2)取费标准的确定依据由按施工企业资质等级取费,改为按工程类别取费, 实行以取费证书和取费认证单相结合的取费管理办法 取费证书用以表明施工企业所具有的最高取费级别,取费认证单用以判定工程类别并确定工程项目的取费标准,这样既避免了业主编制标底时片面压价, 损害施工企业利益;又使达不到工程项目所要求的取费等级的施工企业被预先排除在招标范围之外.从而保证了公平竞争的实现,也保护了业主的利益。工程类别是按照工程项目的规模、结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难易程度等来划分。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 财政管理
1 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管理的实践与效果
1.1 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积极参与项目全过程管理
一是积极参与项目前期审批工作。财政部门主要是从项目资金来源角度把好审批关,对资金来源尚未落实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二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把好资金拨付关。建立严格的政府投资项目财政性资金拨付程序:每月由建设单位根据工程进度和用款计划填制《建设工程月度用款计划及拨款申请表》报财政局,财政部门按照监理月报的投资完成情况和合同付款比例等进行详细审核后拨付资金;三是对竣工项目把好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关。对竣工项目,督促建议单位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审价,并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市财政局审批。
1.2 以财务管理为重点,结合工程管理,规范建设单位财务行为
一是要求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二是加强对基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培养一支既懂财务又懂工程的基建会计队伍。财政部门以基建财务会计制度为主,结合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知识,通过集中培训和单独辅导等方式,提高基建会计业务水平。三是对基建单位财务工作进行考核评比,促进建设单位严格遵守有关基建财务制度及会计法律、法规,节约建设资金,控制建设成本,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3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项目管理行为
近几年来吉林市相继制定出台了一些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如《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投资项目财政监管暂行办法》、《关于加强政府性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价及竣工财政决算审计的有关规定》、《关于对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贷款资金的管理意见》、《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审批程序》等。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了建设项目管理手段,为政府投资项目有效管理提供了有力保证。
1.4 探索创新,对政府投资项目审价机构实行政府采购
通过政府采购以公开招标形式确定政府投资项目竣工结算审价机构,改变了过去建设单位直接委托造价咨询机构审价的做法,保证了中介机构的资质、信誉,规范了操作行为,增强了项目竣工结算审价的透明度,保证了审价质量。
2 管理中存在难点和问题
2.1 基本建设程序不规范,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
目前政府投资项目存在建设程序不规范问题,部分项目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行政审批替资决策,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充分或走过场,有的甚至缺少决策程序,违背基本建设规律,赶工期,搞献礼工程、应急工程,有的项目设计方案尚未确定就开始施工,成为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容易造成财政资金的极大浪费和损失。
2.2 项目超概算问题普遍,建设规模难以控制
目前政府投资项目普遍存在超概算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来源于财政投资,资金无偿拨付和使用,加上“建、管、用”三位一体的建设管理体制,导致自行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的现象非常普遍;二是部分工程是应急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容易被忽视或做得不深不细,导致实施阶段建设规模一再扩大;三是不严格履行合同,施工单位从设计变更作为突破口,将合同变为开口合同。超概算不仅影响了项目投资效益,而且容易滋生腐败,有损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并给财政带来很大压力。
2.3 缺乏有效的项目后评价体制
目前我国的项目后评价体制不够完善,从而使腐败现象不能很好的得到监督和审查,同时也使一些隐患工程不能及时给以清查。政府投资项目还没有后评价制度。开展项目后评价,对于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加强投资项目管理和制约项目参与各方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是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和项目监管的一项重要工具。
2.4 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执行的是财政部1995年印发的《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这套会计制度从1996年1月1日起施行的,至今已执行十几年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们感觉到这套会计制度与现行的基建投资体制、金融体制以及新的财务管理制度等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相对滞后,需要修改完善。
3 加强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3.1 坚持科学的项目决策程序,建立项目储备库制度
政府投资项目大多是非营利的社会公益项目,关系国计民生,应重视项目决策的科学民主。政府投资项目首先要经过工程咨询机构的评估论证,咨询评估要引入竞争机制,纳入政府采购,并出具详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重大项目应建立专家评议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应强化可行性研究,建立项目储备库制度,纳入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的项目,必须是通过可行性研究并列入项目储备库的项目。
3.2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概算管理,严格概算审批程序
项目概算是财政部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的依据,没有概算的项目财政应不予编制项目支出预算。项目概算中的每个分项工程和费用项目,就是财政部门所要监管和控制的目标。项目总概算应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正式提出,经市发改、财政、建设及项目主管部门等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经批准的项目投资概算是项目资金控制的最高上限,不得擅自变更,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应按原程序报市政府批准。重视项目概算的审批,从源头上给项目支出定下“框框”,为有效控制项目投资规模打下良好基础。
3.3 全面推行全过程跟踪审价
跟踪审价是指建设项目从招投标开始,造价咨询机构就开始介入实行全过程跟踪审价。跟踪审价改变了以往建设项目竣工后审价的办法,克服了事后审价的局限性,目前已有部分重点项目试行了全过程跟踪审价办法,执行效果良好。在此基础上,可全面推行全过程跟踪审价办法,特别是对一些政府重大工程和现场签证多的工程尽可能实行全过程跟踪审价。
3.4 推行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
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是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以绩效为导向,加强财政投资管理,科学配置资源,使财政资金有效地支持经济建设。通过项目绩效评价,深入分析财政资金的运行情况和使用效果,找出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总结管理经验,改进和加强预算管理,不断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5 进一步完善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
完善规范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法规是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首要条件。一是对部分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等应根据现行实际进行修改完善。二是随着财政各项制度的改革,项目代建制、项目资金的直接支付制度等已在各地陆续实施,相应的财务会计处理应在制度中进行统一的规定。
3.6 积极探索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
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是由政府选择有资质的项目管理公司,作为项目建设期法人,全权负责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组织管理,促使政府投资工程“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的职能分离,通过专业化项目管理最终达到控制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近几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实行了“代建制”,并初见成效。吉林市可借鉴这些省市的成功做法,结合吉林市实际试行代建制。具体做法可采用“政府专业管理机构模式”,即由政府设立专门的代建机构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竣工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使用单位。
参考文献
[1]周其明.政府投资项目施工前各阶段重点智能化审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关键词:高校基建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 o)09-111-02
扩招以来,随着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高较原有的校舍等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办学需要,扩建成为必然。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投资给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就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一、新形势下高校基本建设的特点
1.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为了扩大办学规模,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几乎所有高校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扩建,每年的投资额少则数千万元,多则上亿,有些高校异地建设新校区,建设周期长迭三五年,投资高达十多亿。据统计。有的高校仅一年的基建投资完成额就超过了90年代期间的全部基建投资完成额,基本建设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投资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基建财务的监督工作,提高基建财务管理水平,保障建设资金的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2.基本建设投资渠道多元化。随着高等学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化,高校基本建设的投资渠道逐渐趋于多元化,基建资金已由原来的国家财政拨款逐步发展为国家拨款、地方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学校自筹、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等多元方式。高校基建投资方式的转变,为高校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矛盾,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例如不经过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就盲目上马项目,不切实际地提高建筑标准,造成固定资产重复建设和闲置:财务管理制度相对滞后,基础管理比较薄弱,无视偿还能力与筹资成本,盲目贷款,造成贷款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甚至到期不能偿债等财务风险;项目建设中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较为普遍,投资成本高、效益差等。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的管理,才能保证基本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3.基本建设项目报批、报建手续规范化。随着国家对基建项目投资管理的加强,建设单位必须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提出项目建议书;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发改委备案或立项;初步设计报有关部门批复;建设用地规划批复;环境评价报告及批复;取得施工许可证后,进行招投标;组织施‘;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基建项目从报建到竣工交付使用。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系统工程,且环环相扣,只有做好全过程的管理控制,才能保证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二、当前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基建财务管理,是在国家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管理模式,重核算轻管理,随着高校基建投资体制的改革,其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1.会计核算制度方面。我国高校目前实行事业会计制度,基建会计独立出采,使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即一个会计主体使用两种会计制度,编制两套会计报表,并分别按不同口径上报,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学校的财务信息。长期以来,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基建会计制度的“存”与“废”争论不休,但直到现夸。理论上的争论,政策上的滞后,实践中的复杂,制度上的真空,使得基建会计制度改革面临着进退雏谷的局面,给基建财务管理,特别是会计核算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有些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是由财政拔款、学校自筹和银行贷款组成,银行贷款中又包含外国政府贷款、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贷款期限各不相同,有些项目使用的外国政府贷款(如日元贷款)期限长迭30年。在现行核算制度下。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在固定资产、固定基金和贷款债务的会计核算上不能很好地衔接,导致有些项目竣I后不能及时办理固定资产交付手续,使这部份固定资产的管理处于“真空”地带。
2.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脱节。一些基本建设单住在基建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前期工作中。主要以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为主,财会人员对项目具体建设内容和概算构成以度单位的中长期规划和项目储备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在加强项目投资控制和概算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基建财会人员往往只局限算账、报账,对工程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及合同执行情况不了解,不能确实起到监督、管理和控制作用,不利于建设成本的核算与控制。以及投资效益的评价。
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基建财务管理机构建设,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建设单位的组织目标是按投资计划完成工程投资建设,实行质量、进度和资金控制。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的监督和管理,投资控制是关键,合理的投资应力求做到建设项目平面布局合理,使用功能完备,造型美观,在满足教学、科研使用功能的条件下,成本最小化。由于有些高校实行财务支出分块审批管理,有的资金支出脱离了基建程序的监管。不利于建设程序的规范管理,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财务支出。例如,有的高校基建项目的前期规划、可行性研究由计划部门实施;报批、报建,工程质量和进度控制由基建部门完成:一些修缮和装饰工程由后勤物业部门进行;资金的筹措、使用和控制由财务部门进行管理。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资金的管理是控制的关键点之一,贯穿整个项目始终。为使基建投资项目管理更加完善,控制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高校应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对基建项目实施统一管理,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强协调。建立起一套高效的财务管理体制和机构。基建财务管理人员应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用现代化管理方法进行投资管理,探索基建项目集中支付的资金管理办法,减少采购过程中的不必要的环节,紧抓基本建设资金的归口管理,使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与新基建管理体制相协调。基建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高校基建财务人员必须精通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业务、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还应了解一些建筑学、工程造价学、工程预算学等与建设内容相关的知识:熟悉和掌握基本建设设计、预算定额、施工图纸、工程材料及进度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基建财务管理人员还应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熟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相关法规制度。提高对政策的执行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把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转向对投资全过程的决策、控制、核算、反映和监督。现代基建财务管理要求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工程管理,走出办公室,深入施工现场,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熟悉和掌握基建工作的各个环节,随
时了解和掌握工程的进度和存在的问题,真正成为管理性财务。例如财会人员可通过参与招标考察、合同谈判和签订、工程竣工验收等工作,改变传统财会工作的局限性,扩大基建财务工作的范围和内容,增强基建财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大大地提高投资效益。
2.以项目管理的理念进行基建财务管理。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在新形势下,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进行基建投资管理,这就要求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由单纯资金投入、配合基建项目进度支付,逐步转化为将基本建设财务工作作为高枝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全面纳入统筹管理范围,建立起从项目筹建到经营运作、从资金筹集使用到贷款偿还、从投入到产出全过程、完整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在此种情形下,运用财务的核算、监督手段以及项目目标规划理论知识,促进基建资金的有效运用,一方面可以在项目基建资金的频繁流转中加强资金的全过程管理,推动财务管理工作与基建投资活动的有机结合,促进高校基建I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基建财务监控的约束力,确保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始终处在最优控制状态。基建财务管理不再是单纯的财务核算,而应渗透到基建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基建财务管理人员要参与整个基建项目的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管理作用。
(1)项目规划及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管理。高校决策管理部门首先要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聘请专家对校园建设做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总体规划并进行公示。基建投资项目要符合校园总体规划,项目建设建议提出后。由基建管理部门牵头,聘请专家对相关技术、社会经济指标和环境效益指标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在诸多论证方面,基建财务主要是从财务角度对项目建设所带来的投入和收益进行可行性论证,对项目建议书中所涉及的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以及经济效益分析过程中的预测分析方法及结论的可靠性等进行分析。对财务成本进行预测,为决策提供参考建议。这要求基建财务人员必须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学校建设项目投资收回状况、财务收支、资金来源与分配等进行预测,开展论证,充分发挥基建财务在基建项目决策中的管理和控制作用。
(2)建设阶段的基建财务管理。建设阶段的基建财务管理主要是对计划与合同的控制。基建财务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编制年度基建投资计划,为预测和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和资料;基建财务人员应参与招标,分析评价参与竞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参与签订各种经济合同,审核合同中关于经济方面的条款是否符合财务制度及国家有关法规,提出合理建议。以免在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等方面出现漏洞,造成经济损失。在支付工程进度款时,基建财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实地了解工程进度,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执行,如预付款的比例,进度款的支付比例,尾款的支付方式,质量保证金的扣取,及合同中约定的优惠条款的执行等。特别是对工程量变更的补充合同。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审批程序办理,防止高估冒算。在工程建设阶段,通过计划与合同的控制,发挥基建财务管理的职能,实现缩短工期,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的目标。
(3)项目竣工后的监督管理。主要通过审核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及竣工结算,对基建项目计划完成情况和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基建投资过程,提高投资效益。项目竣工后,基建财务人员应会同工程管理人员根据工程签证和实地踏勘,对施工企业完成的工程造价决算书中的工程量和工程价款进行核实;聘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工程造价进行审核,对基建会计账目进行审计,基建财务人员根据审计结果鳊制竣工财务决算,确定项目合理的建设成本;并按合同核对、审查各类工程款的支付情况,处理债权、债务,提出支付意见:对待摊费用进行合理分摊,确保账面资产和实物资产相符,尽快办理固定资产的移交手续。
3.项目建设资金筹集的管理。计划经济下的基建项目投资是由财政全额拨款,随着国家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财政拨款在高校基建投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大部分基建项目需由高校自筹资金建设,筹资成为基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和其它一些融资方式的出现,使如何优化资金结构。降低筹资成本,控制贷款风险,提高投资效益,成为基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国省道公路;工程管理;质量管理
国省道公路作为我国公路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一直以来负担着地级市县公共交通运输的重要任务。随着国省道高速公路车辆荷载的快速增加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为了更好地满通需求,国家和省公路提高了建设标准。此外,在具体设计标准提高的同时,保证公路施工质量成为国省道公路施工企业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在国省道公路建设上,加强对其项目的建设质量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国省道公路的运输能力。
1国省道公路工程管理与质量管理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受公路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在工程管理与质量管理不断在各领域深化的大背景下,现代化的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已经成为了一种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态势,由于公路工程管理匮乏完备的规范标准,没有很好地把现代工程管理的一些原则运用到实际项目中,这种诟病的存在,不但大大添加了国省道公路运输的成本,也降低了公路运输的营运寿命[1]。从我国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的现状来看,传统粗放式管理是制约国省道公路建设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虽然道路建设主管部门已经重视并加强了对国省道公路建设的监管工作,但是国省道公路的施工质量问题仍然频繁发生。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省道公路的使用体验。国省道公路工程质量问题的频发不但对公路施工单位的声誉造成了非常消极的影响,也降低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从目前国内的道路施工情况来看,国省道公路建设企业对工程质量控制工作仍旧不够完善,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制约国内道路建设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省道公路施工企业要在道路质量管理工作中运用先进的质量控制理论,以减少道路质量问题出现的概率[2]。
2国省道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
2.1提升国省道公路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在国省道公路工程的推进过程中,施工管理者往往既扮演着工程管理者的角色又充当着项目问题的决策者。所以,国省道公路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优劣会对国省道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产生影响。国省道公路工程的建设企业必须要重视施工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工作。2.2确保国省道公路工程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国省道公路工程的主管部门要强化对公路建设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确保材料具备合格证书并符合使用条件。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对国省道公路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提升国省道公路工程的水平。2.3确保国省道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符合要求。国省道公路工程建设企业要确保公路建设所使用机械设备的质量与数量,这个因素对国省道公路施工速度以及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不做好此项工作,就会影响到公路建设的质量,甚至会对道路后续的使用体验造成不利影响[3]。
3国省道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3.1预防性工程质量控制。目前,预防性质量控制理论在我国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要借鉴吸纳国外发达国家的工程管理经验。随着交通部门对公路工程监管力度的不断强化,预防性的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重视。预防性质量控制理论的引入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国内国省道公路工程质量问题的频发。因此,国省道公路工程建设企业必须认识到预防性质量控制理论的价值,加快公路建设行业预防性质量控制机制的构建。3.2完善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体系。在全新的形势下,公路建设工程管理单位不但要转变自己对管理的认知观念,还应该创新创造更合理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基层质量管理工作者的能动性,使他们变被动消极工作为主动积极工作,以达到质量管控的预期效果。负责国省道公路质量监督检查的部门应该从整体上控制把握管理工作,通过抽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的基本情况进行把握,针对已有问题,及时制定新的策略,引导参建各方养成对质量问题重视的观念;对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可以开展专项整治,充分调动质量检查工作人员以及施工方的积极性。国省道公路工程质量管控部门应该打造实物监督和行为监督有机结合的机制系统,实行更加科学高效的工程质量检查体制。如今,国内的公路建设项目,质量管理部门过分重视行为监督,反而没有把实物监督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对实物监督重视程度的不足,可能会使得项目质量问题得不到适时处理。传统的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初验制度可能会导致管理项目质量问题的大量堆积。如果发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工程整体质量肯定得不到提升,最终甚至会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所以,应该改变传统管理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初验机制,使得公路建设企业始终重视施工全过程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3.3加强施工材料控制。长期以来国内公路工程的施工实践表明,公路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对国省道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符合道路设计需求的材料必定会影响国省道公路的工程质量。出于对建筑材料质量的考虑,国省道公路工程的施工企业在中标之后,必须重视对公路建筑材料的采购管理工作。建筑土木材料进入道路施工现场之前,必须要经过多人多级复核,严格控制进入施工现场材料的质量以及数量。此外,在对道路工程的材料管理中,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土木材料的不同以及具体的施工环境等因素。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公路工程施工建设材料符合道路施工要求,避免因为建筑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的公路质量问题[4]。
4结语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国务院相关部门对我国基本建设体制的大量改革措施,我国的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从国省道公路的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入手,提出国省道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些原则以及具体措施,以达到强化国省道公路工程质量的目的。国省道公路的运营情况直接关系到周边县市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在国省道公路的施工中,建设企业必须强化工程质量的控制管理,引进先进的工程质量管理理论,特别要重视对道路施工工程关键环节的质量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省道公路工程的质量,推动国省道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作者:夏云飞 单位:承德市公路管理处
参考文献:
[1]熊云飞.论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重视的问题[J].冶金丛刊,2017(1).
[2]潘少霞.公路工程监理对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对策[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6(1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