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学实践探索

教学实践探索

时间:2023-06-29 17:09: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实践探索,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实践探索

第1篇

关键词:Flash教学;任务驱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109-02

Flash学科在普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必修课程中只占一小部分,但我校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机专业感兴趣、能学会,在第一学期开设了计算机动画基础——Flash8课程,本课程开设一年,共144学时。从事该科教学三年有余,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也解决了一些问题,就此写些小记,与大家探讨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才更合理、更适合。

一、从简入深,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部分中职学生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更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保学苗,在一年级上学期千万不能开设一些无趣的专业理论课程,即便有趣的也不能太难,否则,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有例可循,在工具箱的使用中,钢笔工具有些难,尤其教材中的例题“画一个嘴型”,更让学生望而却步。现在的学生知难而退是常事,所以在讲到钢笔工具时,就不要按书上的例题去讲,第一年时,我按书上例题去讲,爱学的学生就能接受,对于那些本来就不爱学习、不想学习的学生来说,遇到难题就从此不学了。第二年我吸取教训,在讲到钢笔工具时,就讲如何画苹果,这个简单,只需两个点(一个尖点,一个曲点),而且还把钢笔的使用方法都讲得很全。我在这里详细说一下讲解过程:首先用鼠标单击画出一点,在第一点的下方再用鼠标单击并稍微拖动画第二点(这样会画出一个曲点),最后单击第一点闭合曲线。好了,基础画完了,钢笔工具就这么用,不难。关键在于Alt键与部分选取工具的配合,按住Alt键修改切线手柄,苹果的形状就这么画出来了。神奇,又简单,又将钢笔工具和部分选取工具的功能都介绍全了。等学生掌握了钢笔工具的使用之后,再画一些白菜、香蕉之类的水果,最后再画人物的脸和五官,就不觉得难了。

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帧这个概念在Flash中是比较难理解的,怎么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各种帧的概念?在讲到帧这部分知识时,我先拿出一卷照过的胶卷(当然要有电影胶片是更好的),告诉学生,电影的播放过程,形成影像的个体即照片,就是我们动画中的一帧。帧的概念由此问题解释清了。我会再让同学们在自己的书角上的每一页上画人脸的各种表情。画完之后,各自快速翻开,动画会展现在面前。由此关键帧和逐帧动画的概念就理解了。继续,我们还可以继续画下去吗(书没页了)?可以,我们可以加页,但未加页时这个就是空白帧,我们拿来一张空白纸贴在书后面,又可以在页角上画了,这时它就是空白关键帧了。回过头来,我们再讲时间轴上的各种帧,同学们就好理解多了。在这里,同学们动手又动脑,又观看,在玩的过程中又掌握了很难理解的概念,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可能会觉得有些太随性了,那实际上中职生就是这样,有些难度,他就会彻底放弃,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主动去学习,即便是这样有趣的专业课也是如此。所以只能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才能继续下去。

三、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即使是Flash课程也要不断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各种动画理论讲完之后,如果能综合利用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也是一个难题,如何把难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去创造、去想象、去实践,最后在自己完成的作品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完成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才是成功的。

课程讲到这里时,往往都快到了“感恩节”、“圣诞节”,这时,我就布置一项任务,用Flash制作一个动态的贺卡,其内容表达你内心深处那份感恩、那份爱、那份祝福,并送给“那个人”,同学们听到这里想的都是怎么送、能不能送到的问题,而不是怎么做,这个问题好解决呀,同学们的手机都很高级,播放及传送影音文件很方便的,同学们恍然大悟,心底那点小心思都流露出来了,有了目标,就有了劲头。同学们一个一个都开始做了起来,老师在这里就充当一个指导者,谁有什么问题如何去实现,怎么实现,老师就加以指导。几节课下来,作品就都出炉了,看看吧,每个同学的作品都是精益求精,近乎完美。有送给父母亲的、送给朋友的、送给老师的……

当课程快结束时,我们又有了新的任务,参加下一届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活动,以这个任务为教学目标,这是一个长期目标,即下一学期教学主要目标,完成一个动画小品,从寒假开始准备剧本,这个就得让学生多观察、多体验才能写出好的剧本,想象剧中的主人公形象,画出正侧面人物图像、各场景背景等一系列任务,新学期开始,同学们在一起讨论剧本,挑选剧本,修改人物,进行分组,细化任务,在老师的引领下,同学进行分组,整个过程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其中,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完成这项任务,虽然只有3分钟的动画,实际完成起来过程会很久,这个时期没有50个课时是完不成的,同学们经历手绘—动作设计—场景切换—交互设计—声音效果的加入,每一段同学们都会有放弃的想法,这时老师一定要多鼓励,多指导,多启发,对学生的创意要多加赞扬,在这个过程中,以分组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

这学期的教学关键在于老师布置的任务,光把大的任务布置下去是不行,那样学生们会感觉很难,无从下手。教学中主要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导,以“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线,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设计在一个个独立的场景中,即把“大任务”划分成几个小“任务”,即把整个动画分成几个模块:手绘、动画设计、场景切换、交互设计、最后的配音等,再把一个模块再细分,细分到每组中的每个学生身上。课堂上学生就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中体会制作、创作的成就感。

四、通过教学评价,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2篇

【关键词】少儿舞蹈教学 兴趣 因材施教

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有相同的规律,都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但与成人舞蹈相比,少儿舞蹈的动律更为欢快明朗,它包容少年儿童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舞蹈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她的动静结合,音形协调,感官刺激,身体反应的等要求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学校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作为舞蹈教师,我们应深入探讨少儿舞蹈课堂教学,充分认识少儿舞蹈教学的作用,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孩子们走进艺术的殿堂,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发展。

一、坚持学生兴趣培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一旦对某种学科或活动发生兴趣,就能长时间,主动、积极地从事这项活动。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教育是校外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培养少儿学习的兴趣,首先要端正学习动机。构成学习动机的成份主要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是指学生对学习是高兴的、主动的,积极的,只有愿意去学,才可能有好的学习效果。为此,在舞蹈教学中,应注意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从被动、盲目的学习中逐渐形成主动的,积极的学习意识,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即端正其学习动机、目的,并使之有持久、稳定的兴趣。

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实际动作发展和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科学地引导学生,组织课堂,调动和激发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兴趣,调节好课堂气氛及训练节奏。众所皆知,舞蹈课中的基训内容单调、枯燥、乏味,可它又是最基础的训练内容,必不可少。根据孩子们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骨骼软,易变形,好动,注意力易转移,大脑皮层发育未完善,容易疲劳……所以,我认为对孩子们的训练不应一味强调动作的准确性,规范性,不可要求过高或长时间的反复地重复着一种动作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唤起孩于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此外,为防止基训单一动作的训练而造成学生厌倦情绪,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穿插游戏活动进行,且利用孩子们熟悉的音乐编排些短小、形象、生动,鲜明,动作性强等特点的组合,或让学生自编、自排小组合,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又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

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启迪下,应将这种兴趣引向更高层次,既经过一个由兴趣――乐趣――志趣的发展过程。只有完成这一全过程,兴趣才能得到巩固和升华,孩子们才会对舞蹈从感兴的基础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从而更加明确学习且的,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矛盾运动过程”。在这对矛盾中,教师由于本身的知识水平,肩负的责任,掌握着教育的主动权,而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缺少知识经验,离不开教师的教导,指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其主导作用,这是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

首先,教师在业务上必须刻苦钻研,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自身业务素养。正如加里宁所概括的辨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献给学生。”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从而在教学中,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启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把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例如,教学的基训课上,如何将“静力性脚位站立”这一枯燥单调的动作教授给学生,我们在综合运用了示范、练习、观察,模仿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充分运用语言提示法,启发孩子进行想象:“你们站在高高的山巅上,像那傲然昂首的迎客松,任凭风吹雨打,也不能将你们吹倒。”老师的反复引导讲解,一丝不苟的准确示范,循循善诱地耐心纠正,使得孩子们兴趣盎然并很快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基训动作。

其次,在每个孩子得到良好发展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教师通过悉心观察,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态度,接受能力、舞蹈基础水平,意志性格等,从而分出档次,在教学的某些环节上,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分层教学。如我们对班上尖子学生进行难度较大。更严格的训练、要求:对基础较薄弱的孩子也不容忽视,要给予多表扬,多鼓励,让他们多接触舞蹈及舞蹈组合,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决心。总之,舞蹈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会使每个孩子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热情和不断追求的进取心,还能在他们中间形成一股互帮、互助、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美育教学,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对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少儿舞蹈启迪儿童的智慧,锻造优雅的体态,净化了他们的思想,提高了学生“审美”、“宣美”能力,这是少年儿童深爱的一种美育教育形式,是向他们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富有魅力的手段。

第3篇

关键词:金融英语教学;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426(2013)10-019-05

引 言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浓厚的今天,中国金融业与世界经济之间的交流日趋紧密。无论是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国际贸易、资本流动,还是诸如凯恩斯相机抉择理论、IPO绿鞋机制、创业板做市商制度、呼之欲出的国际板等这些进入国门的同时扬弃西方金融思想和制度的金融创新,都使金融英语成为当今时代广泛需要的一项人力技能,掌握金融英语的专业人士为时代所亟需。上海市通用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办公室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史志康教授认为:“上海如果继续在金融英语人才的培养上没有危机感,步履缓慢的话,那么,被抛离金融中心城市的第一集团就绝不是危言耸听。”目前,高校教育对金融英语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基本形成了共识,金融英语课程已普遍纳入了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中的金融学专业更是如此。但是,目前高校制度对金融英语课程在思想上的重视与在实践中真正落实这种重视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更为迫切的矛盾是,金融英语教学环节的效率和质量亟待提高。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必须对这门课程进行不断探索,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改进创新,发现和总结出这门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和症结,然后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这样就能够使这门课程真正走上服务于时代和社会的良性发展轨道之上。

一、金融学专业金融英语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分析

对于经济类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金融英语的作用和地位不同于英语专业,也不同于其他的经济类专业。在当今金融学专业的金融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困难,这些难点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对金融英语的课程定位不清晰,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有待加强

金融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应取决于这门课程最终的培养目标,即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怎样的技能,成为适应何种社会需要的人才,以此来决定这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个过程即为课程的定位。课程的定位是课程发展的战略方向,定位准确恰当,课程建设就能事半功倍。比如:如果金融英语课程定位为培养直接服务于必须掌握金融英语技能的岗位专业人才,那么课程内容的设计就一定要突出实务性,教学内容就必须与岗位业务实际紧密结合;如果这门课程定位为培养对金融领域专题问题做深入研究的科研人才,那么课程内容的设计就需要突出金融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金融专业词汇的扩展;如果这门课程定位为培养服务于国内金融领域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那么课程内容的设计就需要对金融业基础的词汇、术语、业务、制度和理论的英语表达和交流在听、说、读、写做全面的培养。然而,当今许多高校从上层的制度供给者、中层的管理者,再到下层直接接触学生的课程实践者对金融英语课程定位问题的认识是相当模糊混沌的,甚至有不少教师根本没有意识到还存在这个问题。这种状况是导致金融英语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改进高校金融英语课程定位不清的问题是有相当难度的。

(二)教师和学生对金融英语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当前金融学专业金融英语的教学实践中,传统单向讲授灌输式教学法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具有更好教学效果的启发问题式、专题讨论式、情景式等教学法使用的比重很小,许多任课教师的教学状态给人以敷衍之感。再从学生方面来看,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设计缺乏积极回应,使教师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这种现象的产生有许多原因,包括课程定位、教学环境设施、教学方法、教师的职业素养、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素质等。这些原因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浅层次原因,而深层次的根本原因在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金融英语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这是导致这门课程教与学的主体主观意愿都不强的根源所在。

从教师方面来看,金融英语的任课教师对这门课程的定位认识不清,于是难以形成本课程成熟有效的系统教学模式和授课风格,做不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同时,任课教师对这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也不足,于是自然出现教师授课时不够投入、敷衍塞责的现象。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对这门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当普遍,而这又缘于学生对金融英语许多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和误区。例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狭隘地理解金融英语乃至英语学习的意义,认为自己将来的职业接触不到英语,因而学习金融英语没有意义,于是这些学生就形成了仅以应付考试拿到学分作为学习这门课程目标的消极学习策略。

(三)学生对金融英语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

学生普遍的学习态度和愿望也会感染教师,学生对金融英语的学习缺乏兴趣使得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难以施展, 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会受到抑制。导致这种学生对这门课程兴趣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校方的课程定位问题,有来自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当然还有来自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及其自身素养、志向方面的原因。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兴趣问题是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而围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如研究性教学、发现式教学的改革,是金融英语课程建设的正确思路和有效途径。

二、应对金融英语教学实践中难点的对策

(一)管理者和任课教师共同正确定位金融学专业的金融英语课程

目前,高校的管理层已经普遍认识到了金融英语课程在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但落实这种重要性方面颇显不足。诸多经济院校的金融学专业中金融英语课程仍然是选修课,使得这门课程的一类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缺乏校方的政策和制度平台。因此,校方管理层作为这门课程的制度供给方需要切实推进金融英语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逐步确立金融英语课程在金融学专业中的核心必修课程地位,给予这门课程的基层教研工作以良好的政策、制度和经费支持。在这门课程定位的制度变迁中基层教研部门的重视和改革推动是管理层真正重视这门课程并提升这门课程地位的重要推动力量。

金融英语的任课教师需要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给予这门课程一个准确的定位。这门课程学生能力的培养应定位为既掌握基础的金融专业术语、理论的金融专业英语表达又熟悉基础金融实务中金融英语的应用。任课教师需结合这种人才培养要求设计这门课程的内容,将该课程教学模式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转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模式;将单调灌输讲授词汇、课文原文逐句翻译、课后习题讲解的教学模式改为活泼有趣的小组专题会话练习、小组情景对话、任务布置及测试等丰富多彩的发现式和研究性教学模式。通过这种制度的制定和教学环节教学方式的改革转变金融英语课程混沌的定位现象,使该课程逐渐成为服务于时代的金融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

(二)任课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端正对金融英语课程的认识和学习目的

学生对于金融英语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这门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十分重要。实际上,学生对这门课程在最初就存在片面乃至错误的认识是导致出现诸多不良教学现象的根源所在,而许多任课教师对此没有清晰的认识,也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任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端正对金融英语课程的认识和学习目的呢?具体做法是:任课教师在金融英语课程开课前首先根据学生的以往英语成绩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一个大致客观的了解,然后以课堂、课间和课下询问以及课堂问卷的方式调查了解学生究竟是怎样看待这门课程的。之后教师基于学生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在教案设计中留出30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学生阐释、和学生讨论“学习金融英语对我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尤其要重视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

在实践教学中会发现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很可能不会用到金融英语,所以学习该课程没什么意义,任课教师需要就此问题及其他问题从如下几个方面与学生讨论和交流:其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在最初阶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在最初择业时,个人意志往往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选择,认为自己将来的发展不会接触到金融英语不免武断。其二,金融英语为个人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金融英语对于高端金融人才是一项必备的技能。其三,在当今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金融英语日益广泛深入地渗入到涉及经济学金融学知识的各行各业中,诸如QFII进军中国A股、美国QE政策对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影响等等都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经济事件,而作为一位金融学专业的大学生更需要对这些经济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其四,金融英语的学习素材中有大量的金融学知识信息,它们能够为金融学专业知识的丰富和提高提供十分有益的帮助。最后,每一位同学都已为英语的学习付出了很多的汗水和时间,现在选择了金融学专业作为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金融英语是将这些前期在英语学习上的辛勤积累转化为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后关键的一步。

(三)改革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以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在金融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更能得到印证。掌握金融英语这项技能更多需要学习者勤奋认真地去记忆、总结,而较少需要逻辑推理、想象。因此,在繁琐的金融英语记忆背诵中如何变单调枯燥的学习为灵活有趣的学习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者都要面对和认真思考、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金融英语的教学实际,将传统灌输式教学法之外的多种教学法灵活运用于金融英语课程的教学中是提高这门课程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具体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将问题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讨论发现式教学广泛运用于金融英语每一节课的课程设计中,逐步降低乃至取代单向灌输式教学,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对于问题启发式教学,在课程进行到利率问题时,结合最近人民银行已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来设置这样的问题:中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说明中国的金融环境有什么变化?全面放开贷款利率对中国经济有何益处?对于情景式教学,将之运用于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market, foreign exchange章节;对于讨论式教学,将之运用于Euro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等知识点的介绍。

2.充分运用任务式教学法,给学生适度的压力和动力。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在金融英语的学习中计划性和方向性并不明确,而且学习的自觉性差,这种现象在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中更加凸显。运用任务式教学法可以有效缓解这种矛盾,具体方法是:教师在课程设计中为每一堂课设计布置学习任务,在课前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下达。这个任务包括:时事金融英语材料阅读,金融英语视频观看、听力材料学习,习题练习,PPT专题制作等。此外,任务的形式还包括在一个教学周期设置1-2次的随堂Test。任课教师尽量将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量化,并将之以一定权重纳入学生的最终课程成绩中,而且教师对每次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点评,表扬优秀者,肯定进步者,鼓励努力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当今的学生对荣誉和成绩仍然是十分看重的,因此,上述任务式教学法的运用会给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动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学习金融英语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以增强学生金融英语的学习兴趣。大学生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具有强烈的活力、创造力和潜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有一定组织能力和较强英语学习兴趣的同学去组织管理课外的英语沙龙、英语角、英语演讲等活动,使学生的这种活力、创造力和潜力得到释放,在释放的同时学生学习金融英语的兴趣也自然会被激发出来。实践中发现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学习的环境是在熟悉的同学之间,这样的环境十分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拘束和羞涩感,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敢于用英语交流和用心地倾听,这样的第二课堂对于金融英语课程的教学同样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4. 整合金融英语教材,给学生提供时代感浓郁的自学材料。目前,各种版本的金融英语教材林林总总不下十数种。这些教材的内容和风格有较强的同质性,都按照金融业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以英文原文难句解析词汇课后阅读习题这样的顺序来安排各章节的内容。这些教材的内容照顾到了对金融学基础知识点专业英语表达的介绍,但这些教材中的内容几乎都不同程度与时代最新的金融事件存在脱节,如果教学就囿于这些有限的材料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不利于学生成为面向时代的应用型人才。另外,教材中对银行柜台、外汇交易等实务的介绍十分单薄,要么不做涉及要么通篇如此。因此,金融英语的任课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大量整理汇总工作,整合金融英语的教材,使每一章节都有相配套的与时事紧密结合的教学资源,将这些资源上传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随时查阅,而且要在课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金融实务的介绍。

结束语

金融英语的教学内容决定了这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不同的难点,这些难点首先在于这门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课程,其定位仍然不够清晰,其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这门课程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影响这门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熟悉乃至掌握金融英语技能的专业人士日趋成为时代亟需的一类人才的今天,广大金融英语的教育工作者应针对这些难点,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克服这门课程教学中的困难,使金融英语的课程建设走上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赵惠娟. 改进金融英语教学的基本构想[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3).

[2] 巨 铭. 高职高专金融专业英语教材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2(18).

[3] 舒 娜. 高职金融英语分步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5(5).

[4] 李丽丽,谢建中,乔媛,任. 高职金融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5] 胥丽卿. 高职院校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6] 冯长甫. 关于强化金融英语课程建设的思考[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7] 王晓佳. 关于强化民办高校金融英语教学的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09(29).

[8] 郭 磊.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

[9] 孙 钰,潘天芹. 论应用能力培养导向的独立学院金融英语教学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

[10] 张 靖. 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改善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效果[J]. 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2(6).

第4篇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探索;体会

一、前言

《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和经济专业中最为基础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主修课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系的不断改革,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就给教师带来了更高的挑战,为应对挑战,教师必须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会计学本身的教学特点为根据,对课程的教学改进做出进一步思考,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并付诸实践。下面对此展开简要分析:

二、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缺乏实践性。长期以来,在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作为主体。让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主导者掌控课堂,而让学生作为接收者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整个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教师单方面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不注重学生学会了多少,学生也没有办法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目前的《会计学基础》教学正处于尚未脱离传统应试教育下的思维模式的情况,重点表现在教学过程偏向理论性而缺乏实践教学,这种完全以老师为中心的单方面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后的教学“成果”就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学生掌握了,考试也能过,但一旦遇到实际工作中的业务时却无从下手,甚至连最基础的会计分录制、会计报表编制都不会,更不用说解决更复杂的企业问题。

(2)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经济状况,仅靠黑板板书和老师口头讲解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起来也会相当吃力。尤其是会计账户、凭证、报表这类抽象知识,更是让学生感到生涩。这就要求教师在会计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来制作课件,把实际工作中的处理过程制作成动态的程序演示给学生看,易于学生吸收和理解,在加深学习印象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3)考核方式单调。在传统教学中考核的主要方式采用的是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这种开始方法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能力,考核局限在分数上。这就要求考核要从试卷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虽然之前实践考核也在进行但考核指标仍然不明确,考核也显得不够严谨。

三、教学改革措施

(1)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由于《会计学基础》是一门极其注重实践的课程,所以仅靠课堂上的知识讲解还不能够让学生充分认知和掌握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在每个教学阶段的开始或者结束时带领学生去周边的公司单位、财务部门去观摩和体会,真正了解产业的生产过程和会计机构的功能,对账户、凭证、报表等资料有一个感性认知。

(2)成立学习小组。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有利于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工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案例讨论和实践操作都将成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经验。小组间的交流也让学生在课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消化吸收,将知识从课上延伸到课后。

(3)调整课程体系。原有的授课体系体现的是以学习为主线,以教学为主体。这种体系很难适应现阶段的教学理念,所以必须建立以工作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授课体系。在新的授课体系中,“会计账户”和“会计凭证”课程要紧跟在“总论”和“会计学基础”之后,后面的课程学习也应该按会计工作中的流程来学习。

(4)注重双向沟通。在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往往难以形成互动性,双向的教学理念难以形成,学生难以作为主体,也就发挥不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不了主动性。因此,相关教师需要秉承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真正意义,注重和学生之间进行的双向交流,掌握学生的课堂上的反馈,引导学生和自己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交流,这样一方面可以掌握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课程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了解学生内心情感的变化,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其主动应用和学会新知识,激发学生内心对会计学学习的热爱,让学生感觉到会计学课程的学习是充满乐趣的,进而更愿意多参与到会计学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去。

四、教学方法实践探究

(1)关联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把两种相似的情况或案例放在一起讲解,通常能起到加深学生理解的作用,还能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不至于在将来的工作中过于死板不会变通。即使没有相似的案例,同一问题也能自发延伸,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情况。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关联旧知识,既利于学生复习加深印象,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2)图表教学法。会计学的学习不可避免的用到图表。图表能直观、具体、形象、系统地表现信息,利于拓宽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系统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在基础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和归纳将知识抽象为图表信息。

(3)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助于将理论和实际密切联系在一起。在具体实施案例教学时应注意的是要考虑所有学生的思维和理论知识水平以及综合实践能力,所选的案例一定要短而精并且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研究性。例如,本期销售产品一批价值3000元,货款已收存银行,这项经济业务不管采用会计基础或现金收付基础,3000元货款均应作为本期收入,因为一方面它是本期获得的收入,应当作本期收入,另一方面现款也已收到,亦应当作本期收入,这时就表现为两者的一致性。通过这种教学案例,有利于学生对于企业金融问题的深度理解,避免学生因理论知识过多对会计学课程产生疲劳感。

(4)情景教学法。所谓情景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设定一个特定的情境和相应的角色,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如采购核算员、销售结算员、生产核算员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五、结语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本意,是为所培养的学生们将来理解金融问题,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而设计的,因此,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实践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忽视孩子们心理特点的教学过程可以说是无用功。而教学实践的最优化,则应当是优秀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参考文献:

[1] 刘大卫.高等教育模式的质量控制及实现分析[J].中国教育产业报,2012,4(20):190191.

[2] 郑碧漪.试论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与应用[J].新视点教育探究,2011,2(45):147148.

第5篇

[关键词] 经济学 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与发展,既精通专业、又通晓汉语和外语的双语人才,必将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人才资源。改革传统的教学,探索新的能够高效优质地培养出双语人才的教育方法,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结果。为此,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教育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校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在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

二、双语教学发展概况及问题

国际上,最早的双语教学研讨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世界各国大规模的改革实践则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成功”改革后开始(张璐、赵若英,2007)。目前,理论方面,研究者们主要集中讨论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比如,加拿大的“双语双向浸没法”、美国的“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不同影响(Constant Leung,2005)。经验方面,James 1. Rodriguez等(1995)基于美国的一个大型问卷调查的研究表明,双语教学对学生的外语技能培养有促进作用,但母语方面的训练不足却又导致沟通技能受到削弱。Kjell I. Enge and Ray Chesterfield(1996)的调查则表明,双语教学对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这个效应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课程设计。Vincent J. Roscigno等(2001)的研究发现双语教学的效果受家庭背景的影响极大。最近,Tuula Merisuo-Storm(2007)对芬兰的研究发现,双语教学对小学生外语和母语的语言能力培养均有促进作用,但是,这种双语教学效应仅在较低年级才显著。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虽然国内外双语教学的研究文献已经很丰富,但是有关大学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不足。目前,在我国国内各大院校实施经济学的双语教学模式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对双语教学本身认识有误区,如对于“英语作为外语教学”(TEF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SL)以及“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认识不清,导致了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可能走进“为双语而双语”的误区;(2)师资的短缺或培训的不力是制约双语教学走得更好更远的一个主要因素;(3)学生的外语素质是实施双语教学的“瓶颈”;(4)如何根据教师、学生、专业、年级来选择适合自身发展情况的双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因地制宜的有效开展双语教学?(5)在双语教学与专业教学二者之间的目标是否有冲突?如何确实有效的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课程为例,作为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它起着为其它后续课程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的作用,如何在实施双语教学的同时,又不淡化它在学生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课程角色?

三、解决双语教学中的问题及措施

目前,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界进行教学改革和试验的热点。以上种种问题,不仅在经济学课程的双语教学中存在,而且具有共性特征,在与国内各大院校的同行们交流过程中发现,这些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刚刚起步的经济学双语教学所面临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得以澄清和解决,双语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门课程,目前在国内各大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已较多的开展了双语教学,本文正是希望通过对这门课程如何更好的实施双语教学进行初步的探讨,摸索出适合我校管理、营销专业的更佳教学模式。

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进程中,在吸收国内外先进双语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培养教师队伍,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突出课程特色,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树立跨文化的意识应用型双语人才。具体做法如下:

1.由渗透型双语教学模式向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的完全转换

渗透型双语教学,是在正常的学科教学中适当穿插使用英语。作为双语教学的过渡,教师在讲授中使用一些常规的英语课堂用语,或是用英语讲解一些名词术语,并辅以中文解说。穿插型双语教学,交替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在讲授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难易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较难的部分以中文讲授为主,在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适当用英文作为补充解释;在学生较易接受的部分,主要以英文讲授为主,适当加以汉语解释和说明。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双语教学的研究与交流

双语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不断地开展广泛的教学研究与交流是推进双语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基础与保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加强教师队伍的师资培训,强化与国内外同行的教学交流。加强科研力度,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这样才能使教师有能力跟踪本学科国际前沿发展,从而更好的引领学生拓展国际视野。

3.与其它教学改革措施并行,实施多元化、立体式的教学改革

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效果,加强教学条件的建设,完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境。双语教学的实施与网络教学等教学改革措施同步进行,对经济学进行多元化、立体式的教学改革,具体做法是开展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研究能力培训教学、试验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按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目标需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多层次的分班教学。与此同时,推行多媒体教学和平行科研课题以及实行多种考核方式等多元化教学培养模式。从发展创新的角度推进经济学这门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融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培养,以探索一条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学新途径。

4.理论结合实际,教学相长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全英文课件,同时结合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随时增加并更新课件内容。在注重基础理论的讲授效果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专业习惯,以课堂讨论、信息共享等方式帮助学生用专业理论知识对经济信息进行专业性的深层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保持多维信息沟通渠道,实现信息互通

多层次定期开展双语教学观摩交流活动,通过校园网、教学信息等建立通畅的信息交流和意见反馈渠道,加强教师、学生和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经常性地了解双语教学教与学两方面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建设中加强学习和交流,在学习交流中促进建设,不断探索双语教学的规律,完善双语教学。

四、教学中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课件”,实现双语教学

作为一名经济学教师,笔者在推进这门课程的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方面,也作了一些尝试性的努力。最早在2000年时,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限制,我们在本科生教学中采取“中文教材,中文讲述”。之后,我们开始将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述教授给学生,采用“中文教材、英文术语”。从2007年开始,我们又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就是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率先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课件”,力争尽快实现双语教学。我们使用了在美国、加拿大众多高校的本科生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的经济学教材,它吸收了经济学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将基本原理应用于对经济制度和政策的分析,极具知识性、启迪性和实用性。同时,我们全面采用英文课件。这样学生接触到的就不仅仅是零星的英文术语,而是全面而准确的原版英文教材,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经济理论原著和相关文献的能力,终极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切换,使他们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树立跨文化的意识。

五、结束语

经济学的双语教学得以顺利推进与展开,与充分的前期课程建设、稳定的课程实施环境与空间、必备的硬件储备和软件保障等诸方面条件密不可分。也正因此,实施双语教学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付出更大的努力,并在此教学模式的改进方面做更多的尝试。

第6篇

关键词:场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场地设计”一词最初来源于风景园林学的范畴。1994年中国开始实行的注册建筑师职业认证制度,推动了场地规划与设计课程在各高校的设立。2000年,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决定,将场地设计课程列为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如今,依托建筑学及城市规划教学体系的场地设计课程已经逐渐形成较为完整成熟的体系,其内容侧重于工程性和技术性。

一、场地设计的课程定位及培养目标

1.场地设计的课程定位及性质

本课程定位为建筑学专业必修课,是一门提升建筑学教育水平的特色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场地设计有一个初步及全面的认识,在掌握一般场地设计的基本原理的同时,具备进行一般场地设计的能力。其次,场地设计是注册建筑师和注册规划师的必考科目,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场地设计的课程设置也是与注册建筑师认证体系接轨的。

课程主要从设计操作的角度出发,对场地和场地设计的概念做了界定;对场地设计的阶段划分、场地设计的相关领域做了讨论和分析;对场地设计的制约因素进行归纳,分别讨论了它们与场地设计的关系;详细介绍了场地设计的工作要点和具体的设计方法等。场地设计对于建筑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着重提高室外空间思维能力,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小场地空间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竖向等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布局,为居住区规划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打下专业基础。

2.场地设计教学的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理论讲解,让学生了解场地设计的设计规范、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功能分区、交通分析等基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小空间设计。

(2)能力目标。通过设计高档售楼处示范区的作业,使学生熟练运用设计规范、设计步骤、空间布局等进行合理的场地设计,提高学生的空间布局能力和动手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精彩案例分析和现场参观,让学生逐步掌握售楼处示范区方案的立意构思、优化比较、修改深入以及最终表现与表达的方法与步骤,掌握基本的设计原则,尤其是建筑设计的空间组织原则。

二、场地设计课程中教学方法的设想与探讨

1.场地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

第一,理论讲授与学生分析的国内外经典案例报告相结合,教学中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难点,留给学生作业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在布置作业时注意与相应知识点的融会贯通。第二,理论课与设计课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运用,将理论讲解结合设计实例进行教学。分析与其他专业科目、注册建筑师的关系,做到内容上的接轨。第三,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PPT案例分析、场地调查,小组长的主导与组员的团队配合,每个成员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体现出小组整体的协调和统一。第四,实行大作业练习及考核,即教师布置实际案例进行模拟实践训练,提供给学生大周期的实践进行详细设计思考,指导学生完成设计,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问题逐一解决。第五,作业成果可通过SU或者3D的模型建造、路径动漫等进行展示,会更为直观,增加可实施性。

2.场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第一,场地设计课程的改革不仅是自身的改革,而且还影响到其他相关课程尤其是建筑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将场地设计的理念贯穿在建筑设计的各个课程中,这需要不断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建立完整和科学的学科教学体系。第二,场地设计课程最好选择实际的场地环境,更便于学生进行基地踏勘与分析,有利于全面观察真实复杂的场地因素,使学生了解场地设计的全过程及每一个细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进行地形三维可视化方案,应加入模型推敲分析,从场地出发寻找建筑的形式,直观地推敲建筑和场地的相互制约和决定关系。

总之,以场地作为建筑学设计学习的切入点,使学生建立场地和建筑有机相融的设计观,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场地特性的方法,寻求建筑与场地对话的途径,进而使建筑设计的基本问题进一步明晰,也更符合建筑学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专业特点,利于建筑学专业学习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参考文献:

[1]杨希文.《场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1-152.

第7篇

关键词:工程制图;生物医学工程;实践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160-02

正确规范的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是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工程制图》作为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课程之一,主要涵盖了制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理论,图样表达知识、零件图、装配图的读图与绘制能力。工程制图作为一门世界性的工程通用语言,同时结合我院作为医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并且理解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而且可以熟练运用初步这门工程技术语言,在以后的医院或者企业研发的工作中可以得到有效的运用。

在我校的课程设置中,该课程设为医学物理、X线机、CT[1]、MR等专业课程之前,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开课,作为学习专业课之前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学习。为此,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塑造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空间思维变成实际的图像和立体,同时培养学生使用仪器绘图、徒手绘图以及通过计算机软件绘图的能力。所以我校结合医学院校的特点[2],在工程制图中融入医疗仪器相关制图的内容和特点,贯穿学生的建模意识,加强学生的三维图形表达能力及其够形训练,扩宽传统的工程制图课程范围。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目标,本文中,我们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在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第二课堂、考试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希望能够提高当前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

一、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课程学科的设计要求是教学内容应当新颖翔实,知识结构相对合理,能够体现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应用方向,课程结构清楚,各知识点相互联系并且联系紧密,能放映体现学科的自身特点。在教学教材的选择上,工科教材版本和材料选择余地交大,但是专门针对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的兼具典型性与先进性的内容还不是很多。针对该问题,我院周凌宏教授、陈超敏教授在数十年对工程制图教学基础上,总结了以下五方面的课程主要教学内容:①投影的基础;②构型设计;③表达方法;④制图规范。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坚持以基础、概念、原理知识教学为主,同时以兼顾医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逐渐引入生物医学其他学科的需求和内容的表达。比如,除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在教学内容上适当补充当前生物医学工程中涉及工程制图学科内容的前沿应用及发展趋向,比如3D打印在医学中的应用以及和工程制图的联系,一则为了拓宽学生视野,二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索的欲望。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工程制图》的教学中,在讲解基础的理论知识需配合大量的图片和图画,如在讲解三视图的投影法概念时,要求在三维空间投影到二维平面的方法和原理。那么如何让学生直截了当理解的三视图构成、表现的形式,空口的语言表达似乎显得苍白无力。又比如在介绍组合体和零件图时,会有大量的空间图形。如果采用板书或者画图的方式,一是无法保证图像的准确性,二是浪费课堂的时间。所以,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而且必要的教学技术。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模拟和表达等手段将投影过程中比较复杂、枯燥的内容通过直观、形象、而且富有动感的方式和学生交流,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的主动能动性。同时,对于教学中知识和内容,可以让学生将复制,方便他们课后继续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通过多媒体技术,互动教学成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交流方式,突破了单纯课堂教学的限制,形成良好的补充和反馈作用。比如学生们除了课堂的学习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邮件,QQ或者微信的互动交流,实现答疑解惑的目的。

三、实践与理论课程紧密联系

《工程制图》课程作业内容的配置要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制图大作业是给出一组医疗仪器零件平面图.要求学生从一组平面图任选一个方案.结合前面所学的制图基本知识,查阅资料,确定设计方案.同时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零件完成工程制图大作业[3-4]。对此学生表现出极大兴趣,将所学知识直接在作业中得到体现[4]。在具体课程讲授过程中,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具体工程制图难题展开,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带着实践中的疑惑开展理论学习,从而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好奇心和欲望,创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生活中实际难题与课堂理论的相结合,增强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源动力。

四、坚持开放第二课堂

考虑到课堂的课时有限,针对学有余力,以及对工程制图感兴趣的学生。我校陈超敏教授在全校范围开设了工程制度CAD选修课[3-5]。该选修课可以作为常规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而且可以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相关工程制图问题,自身自主性探索的同时,通过选修课老师的帮助和引领,得到完美的解决。比如,在此选修课学习中,我校中西医的医学生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在其医学论文中通过AutoCAD软件的表达来展示其使用的设备结构和原理,其的医学课题研究提供极大帮助;也有医学生在临床业务中发现当前的手术剪存在可改进和提高的方面,通过工程制图和CAD的学习,帮助他很形象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和发明,并且使他的设计和思想变成实物。通过类似的良性循环,吸引对工程制图刚兴趣以及有需求的学生进一步对工程制图的基础概念和思想进行锻炼,同时深化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五、结语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涵盖了工程技术、图像处理和医疗仪器的众多方向,具有高度交叉综合的特性[2]。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具有特殊的复杂性且在我国的发展时问较短,如何将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我同的医疗研究现状相结合,培养出一批兼具工程技术研发和生物医学基础能力的专用及研究人员,是该学科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工程制图作为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在教学上必须结合专业特点,从基础知识到理论应用,环环结合,以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为基准,扩展思路,开发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中,我们介绍了我校在授课内容、教学方式及实践环节的实践与探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⒖嘉南祝

[1]张华,马建华.《CT原理与技术》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05,(6):160-161.

[2]刘平.工程制图课程创新教育的改革与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07):91-92.

[3]孟祥宾.构建科学的高师物理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9):159-161.

[4]丛文静,马晓霞,赵敏.工程制图自主式学习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2):197-199.

[5]刘平,刘楠.工程制图CAD考试的改革与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06):137-138.

[6]吴F.浅谈《机械基础》课考试考核方式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150+152.

第8篇

关键词:综合英语;实践;探索;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218-02

综合英语,也称之为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低年级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本门课程旨在培养英语专业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教材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开拓独立思维的空间,培养他们用外语来表达思想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自《综合英语》教程教学大纲)。如何让综合英语课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使学生的水平达到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对任课教师和学生都是巨大的挑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综合英语课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教会学生思考的能力、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能力。

一、对课堂教学的掌控力

由于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最多的场所,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传递给学生最有用的知识和信息,并安排相关的检查,布置学生课外的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自信,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把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上。学生在课堂上按照老师的要求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回答问题,良好互动,有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是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教师精心安排的活动,如果与学生的兴趣、需求不一致,也不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综合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策略的运用。怎样在有限的课堂中给学生最大信息量的输入,对教师是一个检验。那么,教师必须思考学生的实际,并和教学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方案,以免部分教材内容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兴趣,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是综合英语教师成功的教学要素(束定芳,2004)。同时,应该让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并赋予学生更大的责任。注重教学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学策略是教学前的思考,而课后的思考有助于完善下一步的教学过程,那就是反思。反思(reflection)在西方哲学中通常指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教师在课后反思课堂效果,如对今天的教学满意吗?整个教学过程是否按照我的预定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利用是否得当?如果换一种教法,会有什么效果?讲解是否清楚和准确,明白易懂?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同学,是否引起我足够的关注。优秀的教师往往是反思型的决策者,他们能够从学习以及对教与学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找到乐趣(Fosnot,C.T)。

二、教会学生思考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完成大量的课堂教学内容,所以课堂上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学生忙于接受、埋头做笔记,记住教学的要点,一堂课似乎井然有序的进行。但实际上我们忽略了启发学生的思维问题。而对学生有启发性、激励性和具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往往会帮助学生成为有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思考者。记得开始接触这门课时,我给学生的是“鱼”,而不是“渔”。从课文的文化背景知识,篇章结构,语言点的归纳和对练习的讲解都非常翔实,担心会有遗漏。可是,接下来的课堂提问却让我非常失望。大部分学生忘记了我讲的知识点,只有少数几个同学能够基本把握学习要点。给学生传递的知识和信息,由于是“满堂灌”,学生课后就还给了我们。我们把教学内容讲得太完整了,没有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的余地。我突然明白是我忽略了教学应遵循的规律。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两位教育家的著名言论正好印证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就个人经验来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应该从课堂教学入手。课堂上的辩论、对话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如果学生能把教材中语言点和分析、综合、判断等技能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参与度是判断课堂教学成功的要素之一。提问也是培养学生思考的一种形式,可分为: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教师提问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问题应具有逻辑性,按照设计的顺序进行,运用合适的表达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往往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去思考和讨论,倾听他人的见解。应该引起关注的是,提问时尽量给予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尤其是平时话语较少的同学,尽可能选择他们回答相对简单的问题,并给他们提前发言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勇气和自信,也避免在答案和其他同学相似时就不愿出声。研究发现,那些善于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学生往往比那些保持沉默的表现更好。要鼓励平时话语少和显得不是那么有自信的同学。尽管有的同学问题简单或者与所谈内容相差太远,教师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会挫败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到以后的提问。因此,在综合英语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提问,接受被问,告诉学生你们可以把我问倒,说明你们在思考,对我也是一种学习。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在进入一个新的教学环境后,他们对学校、老师甚至教学内容是有期待的。这些期待反映出学生渴望得到满足的学习需求,而课堂和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接触。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否符合学生的期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行为,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教师的看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在教师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在课堂的互动中,学生的问题是我们反思的主要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有多大难度?学生对这个问题会怎么想?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态度?自己在课堂中是否已关注到每一位同学?是否重视个体的差异?如何站在学生的立场,让学生尽快适应“学会大学课程的学习”,而教师也逐渐“学会教学”。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学生有什么样的心理需求。心理学家认为,凡是与人有关的事物,由于对人有着一定的意义,必然使人对其产生一定的态度,并以带有某种特殊享乐色调的主观体验或内心感受的形式表现出来。体验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都体现了人的需要,而这种需要正是产生兴趣的源泉。学生就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参与,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促使自身不断发展。只有学习者拥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兴趣,才能积极建构所学知识。对于大学生而言,内部动机的激励更为重要。因为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激发一个人的行为,让人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表现出积极的一面。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身心的健康。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而且有助于缓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焦虑感,而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因素之一。因此,在第一次给学生上课时,亲和力可以迅速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情境,教与学完整融合在一起。一个严肃的老师能够让学生产生敬畏,一个随和的教师更容易与人接近。对自己的职业感兴趣的教师,在教学中才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与学生的交往之中,才会有足够的情感投入。教师对学生表现出真实的情感和对教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同时用自己的真诚和热情感染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的关系。而教师课堂情感表现既影响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也影响课堂外的师生交往。积极的情感互动有利于积极师生关系的培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上的和谐,提升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是教师借助教科书的内容,以教学的形式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传递给学生。作为英语专业教师,应不断思索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专业素养,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瑶,王艳玲,李玲.教学反思途径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乔建中.知情交融教学模式新探[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3]束定方.外语教学与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3.

[5]魏芳.课堂教学的反思[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4):41.

[6]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2,(7):12-17.

第9篇

本文以英语师范生顶岗实习契机作为研究对象,对当代英语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进行阐述,对新时代英语教师专业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需求和实习学校领导认可等问题进行讨论。

一、目的

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是师范类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培训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师范类英语教师培养质量的好坏对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此次课题进行研究探讨。

(一)开发行之有效的见习平台,使师范类英语教师教育能够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建立实际的联系,有效提高师范类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与就业能力。

(二)为提高师范类英语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并提供就业机会创造条件。通过对中小学英语教育实际情况的了解,找到行之有效可以提高师范类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进而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

(三)引导师范生在语言知识与技能方面得到提升并且掌握相应的策略。通过此次研究培养学生提升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四)教育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能更有效地开创互惠互利的良好局面。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此次调查,针对教师的调查问卷为50份,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为200份。从调查看来,顶岗实习和在岗中学教师的互换培训是各大学校非常乐意做的一件事情。他们认为这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使资源共享,实现双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高度重视后勤保障和教学设施两方面,选择了一些教学质量较好的英语教师作为实习生的导师。在此期间,在岗教师有获得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

(一)调查问卷显示,大多学生在实习之前已经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50%的实习生认为两个月的实习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55%的实习生肯定了实习的意义并且认为中小学课堂教学能力提高了。50%的实习生在回答“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5%的学生表示喜欢实习指导老师。55%的学生对实习指导老师的语音语调颇感兴趣,30%的学生表示对实习指导老师的授课方法非常钟爱。仅仅20%的学生对实习指导老师的课堂表现力给予了强烈支持。26%的学生认可实习指导老师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35%的学生认为实习指导老师让他们收获了很多,20%的学生表示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三)通过对在岗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40%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较为扎实,可以很好地指导实习生;25%的教师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很好地指导实习生。3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口语比较好,55%的老师对自己的口语没有自信。15%的教师课堂以英语口语为主导。70%的教师热衷“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仅有25%的教师有勇气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讲授新课。

首先,针对此次调查反映的问题课题组展开了讨论,普遍认为问题出在师范类院校对教师培养没有给予及时的问题反馈,譬如新课程的要求等等。在课程设置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没有及时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学生很少。

其次,课程内容没有得到及时更新,缺少新课程中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专家认为,师范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实践新课程能力而且能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教师,同时指出学科教学、教学法课程和担任课程的教师的影响很关键。

第三,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没有很好地整合。师范类院校的教师和所在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和教研员之间联系不紧密,教研员很难深入到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

最后,各大师范类学院的英语教学在研究思路、目标和方法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研究人员及其文章数量虽然不少,但是大多文章都侧重于理论,对实践关注和指导不够。

三、结论和建议

(一)语言观、语言学习观和语言教学观的创新

除了作为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语言还是参与社会活动的首要条件,特别是英语语言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交流工具,它已经转变成为了一种思想[6]。因此,英语的学习应该为学生创造各种活动,包括思维训练活动、交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英语语言不能单纯地作为交际活动符号,而是应该放在活动中进行使用并且得以发展。《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课程中,要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的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1]

(二)英语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的创新

第一,提高理论水平,为指导教育实践能力夯实基础。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必修和选修课程之间的比例,课程设置应该遵循语言知识教学、语言技能训练、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的规律[3]。

第二,高度关注微型教学活动,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微型教学能够使得师范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是师范生培养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学校有责任对微型教学给予高度重视,准备充足的课时数和设备[2]。

(三)树立新的教学观

师范类学生身份特殊,既是学生也是准老师。在学科教学领域,培养教学技能和方法是职前教师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因此,学生树立主动建构知识的观念非常重要。

(四)重视对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

顶岗实习是提高师范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顶岗实习为职前和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创造了条件,它不仅对教育教学本身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同时也是利国利民的途径[4]。此外,顶岗实习是高校自身学科建设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途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感受到了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教师的角色转化。他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历了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一系列循环,对教师职业和理论学习的认识和自我评价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5]。

总而言之,英语师范生承担着未来学校英语教育的重大责任,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师资力量。因此,想要有效地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出优秀的英语教师,国家必须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8]。构建新时代教师教育体系,更新英语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的方法。此外,对顶岗实习的监控必须高度重视,因为这是培养出优秀英语教师的非常重要的有效的途径,它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海舟.培养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J].师范教育,2012,(2):7—9.

[2]靳延华.论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7—8.

[3]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3):199—205.

[4]袁贵仁.大力推进科研管理创新全面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2,(17):9—13.

[5]王蔷,田贵森,钱小芳,袁邦株外语师范教育:现状与建议,载吴一安等著,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囚]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6]朱新梅论我国部属师范大学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田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11,(1)

[7]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第10篇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 教学实践 探索

公共选修课是由教务处统一组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由学生自由选择后,学校组织集中讲授的课程。众所周知,公选课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于学生设计自己的成才目标,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论文将从公共选修课《物联网导论》的课程定位入手,简单探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教案的设计和课件的制作、课堂教学技艺的选用、考试考核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以使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1《物联网导论》课程定位

《物联网导论》作为我院公共选修课,其主要的面向对象是全院不分专业不分年级的在校大学生。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开设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爱好与特长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所以,课程内容不宜涉及过于专业的物联网知识,而应结合学院整体教学规划和选课学生的专业特点拟订合适的教学内容。

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要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适应选修学生的专业特点。《物联网导论》的总体目标: 让学生掌握物联网概念、市场运作、关键技术、应用介绍、标准化进程等诸方面的基本知识。这门课程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掌握涉及国内国际物联网的各方面知识的同时,增强当代大学生对新兴事物的了解; 以《物联网导论》为载体,结合物联网发展现状,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以《物联网导论》为载体,结合物联网科技的应用进程及展望,培养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开放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包括: 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层面。

由于该课程面向全院所有专业的专科学生开设,选课学生人数较多、专业各异,另外,学生背景参差不齐、选课目的各不相同,这就为教学内容的设计提高了难度。结合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注意拓宽知识面、反映学科前沿、保持完整性等原则,同时还应加强知识性与趣味性,具有科学普及的特点。简言之,课程内容由具有物联网技术的相关领域应用延伸到“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由日常生活中的物联网产品延伸到军事与国防领域中的高科技产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案例中汲取物联网世界相关知识。

3 教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

教案是备课内容简要而有序的记录,是教学过程中的参照系,可以提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标、思路,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每一次教学。

教案的设计,首先要打破传统教案的固定、僵化模式,允许教案因人、因课程、因教学内容而异。其次,教案要开放、灵活。具体来说就是教案的设计和书写体现出内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确定性,以便能够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扩散新思维,为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共振、互生新知、互建新情留有余地。再次,教案的设计要注意与问题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课堂采用的教学方式相得益彰,结合学生的特点、选修课开设的目的,选取经典案例体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生动性和科学性。

课件制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一个优秀的课件应该是好的内容与美的素材的完美结合体。除了课程内容本身的科学性,还应具备一定的技术性、艺术性。以“智能家居”的介绍为例,教学内容已经设定,即“智能家居”,然后根据“智能家居”课件脚本收集相关课件素材―――文本(智能家居的开发、性能、用途) 、图像、视频(智能家居的一些模拟应用以及所带来的便捷效果),然后进行课件的编辑制作和展示。

4 课堂教学技艺的选用

选修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的教学应有不同于必修课的特点。它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重视的是研究兴趣的激发、最新科研动态的传递和评价以及学习和科研方法的引导。物联网导论课程是针对全院学生开设的,教师主要采用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方法:

4.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为目的出发推出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锻炼能力的方法。

在讲解智能交通的特殊性能时,可以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比如以常州快速公交(BRT)设置案例,讨论智能交通的特殊性能。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密切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时效性。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改善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4.2 换位法教学法

所谓换位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对换位置,由学生主讲、教师听,之后教师加以补充和修正的一种教学方法。换位教学法中教师是一位导演,甚至是一部“辞海”,一个“资料索引”,指导学生表演,提供机会给学生翻阅、查询资料。教师不仅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猎取知识、研究问题,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在换位教学中,学生一般先要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实地观察了解并制作课件,在课堂上将自己对该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详细地讲给同学听。

比如,可以将“二维码技术在火车票中的应用”中的部分知识点作为换位教学的试点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资料收集、课件制作,最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帮助学生了解各种二维码技术的性能、特点和用途。

4.3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深刻体会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教师所营造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真正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

通过采取一定的选修课教学对策,选修课完全可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学生选课、上课的自主自由,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目的。

5 考试考核方式

课程总成绩按照平时成绩( 出勤、作业) 和期末成绩4:6 的比例严格执行。由于选课人数较多,平时的出勤可采取随机点名的方式,缺勤一次扣除相应的分数。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的互动、课后习题等。期末考试采取调研报告。最终成绩可按90~ 100分、80~ 89分、70~ 79分、60~ 69分、0~ 59分划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 一门课程考试成绩等级应控制一定比例,例如优秀约15%,良好约30%、中等约40%、及格和不及格共约15%。

6 结语

总之,积极的教、学意识及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保证《物联网导论》课程理论对实践的有效指导,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这门课程后,学习到实用的知识比较多。不过,该课程开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实验设备不齐全,需要进一步完善。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以使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可以结合课程目标,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制作精美的课件,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考核。通过教师主体、学生主体的共同努力,从而可以较好地实现选修课教学相长的良好态势。

参考文献:

[1]何,黄丽仪,黄树林.公共选修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 12(9): 903-905.

[2]黄保军,何琴.公选选修课《纳米世界漫游》教学实践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1,39(17):149-150.

第11篇

关键词 《营销策划》 项目教学 项目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高校的营销专业要全面贯彻以市场需求为指引,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现状,需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以及知识体系,将以理论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化为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是以行动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模式,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完成的全过程。项目教学以具体的项目为基础,将某一学科需要学习的知识融入到有意义的任务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项目教学以具体的项目为基础,将某一学科需要学习的知识融入到有意义的任务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建构,以实现学生知识生成和能力培养的最高成就目标。二、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可行性

能否开发项目教学法的课程,取决于两个前提,一是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二是以有过程的项目为教学单位和主要学习方式。那么《营销策划》是否具备上述的条件呢?

首先,营销策划是一门方法性的学科,主要内容不是一些抽象性的知识,而是一系列的具体操作方法,比如市场调查方法、营销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策划方法等等。它不同于一般的概论性的学科。概论性的学科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知道某一领域的知识,侧重于描述或阐述。而营销策划作为方法性的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如何综合运用营销知识和营销方法的课程。从教学指导思想和具体安排上应注重“如何做”的问题,而不是注重教授“什么是”的问题。《营销策划》的实践课程定位奠定了课程与具体工作任务相关性的基础,市场营销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比如市场营销员、策划师、经理、部门主管等等,无一不是与人在打交道的工作。这说明《营销策划》课程与这些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都有很强的相关性。其次,上述岗位工作任务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转化为有完整过程的项目,比如新产品的推广上市,一个营销策划方案的形成,一个产品的销售,一次产品新闻会的组织等等。这些实际情况使《营销策划》具备了充足的开发项目课程的可行性。

二、项目教学法在《营销策划》课程中的应用

对于每一个工作环节,教师可以分析能力目标,并设置相应的训练项目来指导学生完成。这些训练项目设置“知识要点、能力目标、任务导入、知识衔接、实践训练”这个基本环节,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掌握知识结构、把握知识脉络;同时培养学生在营销策划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对工作过程有具体的体验,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例如:市场调研是任何市场营销策划活动的首要工作环节,为了使学生掌握市场调研能力这一核心能力水平,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调研项目:请你对校园周边的某一店铺的经营现状进行调查,指出它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要求在调研过程中有调研计划,至少使用到两种以上的调研方法,写出调研报告并在全部进行汇报交流。通过完成这样一次实践作业,学生对市场调研的工作步骤、市场调研计划的撰写、市场调查的方法特别是问卷法中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统计方法、市场调研报告的撰写都有了实际的演练。在完成实践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形成了市场调研的工作能力。再比如,在各个分阶段的项目作业完成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创业策划项目的设计,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训练项目。创业策划书的设计过程包括市场环境考察、项目的寻找与筛选、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创业策划书的形成等工作步骤。创业策划书的内容要涉及创业项目介绍、拟成立企业的性质、资金的来源与用途、目标顾客及盈利模式、产品或项目竞争能力分析、主要的营销策略、销售收入与盈利能力预测、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风险预测与风险控制等主要内容,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这个项目作业的完成需要学生对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经济法规等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项目作业设计使学生明白了创业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和创业过程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并且激活了学生捕捉商机与主动寻找商机的商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未来的创业活动做好了心理准备。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有些学生还将自己的创业思想付诸实施。在这些创业项目的创立与经营过程中体现出了学生市场分析的能力、顾客导向的营销理念、优质服务的意识、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这些创业项目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使学生亲身体验了创业的艰辛过程、磨炼了学生的意志。

三、体会与思考

营销策划的项目教学适合具备一定专业基本知识的高年级学生,对学生营销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一般要求学生学过《市场营销学》以及《市场调查》《商品学》等课程,而且还需具备《广告原理与实务》、《推销学》、《公共关系》以及《财务管理》等知识,对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效果较好。营销策划的项目教学要与课堂讲授、案例教学结合起来使用,并且使策划的进程与课堂教学进程保持一致,两者有效结合,相得益彰。

《营销策划》项目教学尚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及教师的积极的配合下,《营销策划》项目教学会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成熟。

(作者单位:泰山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一、翻转课堂的含义与特征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Flipped Classroom),就是教师制作视频,布置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讲解,课堂上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该形式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顺序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进行重新安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在翻转课堂中,网络技术为学习者构建了个性化的学习平台,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帮助和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来完成,教学流程的颠倒使诸多环节发生了重大改变。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是通过观看视频,而且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是在已经对知识有一定程度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翻转课堂成功的前提是要有优秀的视频讲授资源,但视频又不是翻转课堂的唯一。富有成效的面对面互动学习活动才是翻转课堂最重要的价值和精髓之所在。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通常包括自主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自主学习、课堂知识内化、总结与反思等几个阶段。

二、翻转课堂的组成部分

创建教学视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是否合适应用翻转课堂,本人感觉语法教学和课文新授比较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确定课题后,首先要制定教学目标,其次,收集和创建视频。第三,应了解学情,以便适应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

三、“翻转课堂”对比传统课堂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课堂讲解加上课后作业,“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是课前自学加课堂研究。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管理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翻转课堂”上,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主动的研究者。

四、“翻转课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许多教师的观念难以实质性地转变。一些教师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任然定位在“传道和授业”上,这些教师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目前一些所谓的“翻转课堂”,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翻转”,在许多情况下,教师并没有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基本上不是传道和授业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同时教师自己也是终身学习和素质发展者。教师自己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课件开发能力和对学生的活动指导水平。要让教师形成这些新的观念,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

2.许多老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课件制作上,这是个误区,视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课堂上多出来的时间,课堂上的对话讨论和研究性学习,需要老师课前精心设计,课上细心观察,以便因材施教,切实发挥翻转课堂的高效作用。高效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互助合作才是翻转课堂更主要的环节。由于视频教学内容已经教授了,老师需要详细解释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答疑解难。

五、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首先,翻转课堂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愿意放弃传统的教学思维和习惯,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但是翻转课堂并不是否定教师的教,只是最大化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实质上是数字化学习和面对面学习优势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学习。它不是取代传统课堂,而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补充,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需要翻转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当教师准备翻转课堂之前,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是整个课程需要翻转,还是只翻转一部分?学生们需要的额外帮助是什么?学生们是否都可以有条件观看到视频?采用的课堂模式,是不是可以实现课堂中与学生面对面时间的最优化?

六、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