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绿色建筑预评估

绿色建筑预评估

时间:2023-06-29 17:09:52

绿色建筑预评估

第1篇

我国是2001年进入“绿色建筑”的研究阶段,随着我国对绿色节能建筑的逐步重视,近3、4年来,“绿色建筑”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词汇。从2004年开始,建设部每年一次在全国召开绿色建筑和智能化国际研讨会,直到2013年已经召开了九次会议。最近的2013年这次大会以“加强管理,全面提升绿色建筑质量”为主题,分为研讨会、博览会、互联网三大部分。而研讨会又设有1个综合论坛和31个分论坛,研讨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标准、政策措施、评价体系、检测标识,分享国际国内发展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新经验,以便促进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及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深入开展,更进一步使全国的绿色建筑走上了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其误读

似乎很多人士没有弄清楚绿色建筑的本质含义,认为绿色建筑只是将建筑物周围和内部进行绿化。其实绿色建筑的本质尽可能较少浪费能源、土地、水、生物等有限资源,同时提高使用效率;

绿色建筑当然要采用一定技术,但并不是一定非要采用高新技术。科学地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料、植被、土壤、砖石等材料,变废为宝,产生循环经济效益,力争做到“取于自然,回归自然”,这才是绿色建筑的本质含义。

尽管从2009年以来,中国能源消耗已经超过美国,排名世界第一,但从目前的建筑物能源消耗强度(EUI,即单位面积的能耗)上讲,中国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例如:发达国家暖通空调(HVAC) 采用“全时全空”模式下进行自动控温的,是在为一个非常巨大的系统提供服务。而在中国的建筑里,主要采用的是“分时分空”的模式,窗户可以自行开关,并采用分散式系统等控制方式。在中国,家庭大型电器(例如:烘衣机)的普及率很低、水电气的自行费用支付等因素,都是我国处于较低EUI的重要因素。

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环境破坏极其严重,

本文由东莞市2008年科技项目“移动WiMAX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的研究”、江西省教育厅2007年科技项目“应用于4G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研究”等资助!

每年都丧失大量的耕地面积。据建设部预测,未来10年我国建筑业发展速度仍会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其中住宅建设也将处于增长型发展时期。

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确定的指标体系

为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建设部于2006年6月1日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于2007年11月又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正式启动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等级划分比较详细,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寿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6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PKPM绿色建筑设计软件的两个只要用途

建筑节能的能耗模拟

PKPM绿色建筑系列软件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主要用于建筑节能设计的能耗模拟和分析,其主要包括空调、采暖、照明、设备等方面。该软件可以实现动态设计和分析过程,可对已建、改建或新建的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能耗模拟,判断其是否节能;另外,对于还没有制定节能标准的地区,可以作为标准的制定和能耗分析工具。

PKPM软件能以多种方式将建筑物的能耗指标、分析结果直观地显示出来,生成详尽的设计说明书和计算报告。该软件还提供了分析、审查、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功能,以便于直接对设计院节能设计的过程和数据进行监督和管理。

太阳能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分析

PKPM自主研发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分析软件,是国内首款综合考虑以吸收太阳辐射能为热源,将太阳能转为热能以达到加热水的目的的整套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装置、储热装置、循环管路装置,并考虑地区资源条件、建筑外观、集热类型等相关因素,设计的一体化系统的管路尽最大限度不影响建筑美观,此属一种创新理念,从而实现了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的真正一体化。此款分析软件是基于节能软件平台PKPM的二次开发,并兼容Auto CAD2002-2006。

除了PKPM软件之外,具有相似功能的应用于绿色建筑评估的软件还有:用于建筑环境噪声预测与评价的SoundPLAN软件、用于室外风环境模拟与室内自然通风模拟的Stream软件、用于建筑采光模拟分析的TAS-Daylighting软件、以及用于建筑信息模型设计的BIM软件,等等,本文不再叙述。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软件简介及其评分系统

1、简介

从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使用可再生性能源到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场馆及其配套设施,悉尼奥运会被认为最能展现高科技含量的是绿色奥运村。北京2008年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课题汇集了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9家单位历经1年时间深入研究,共同开发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软件GOBAS(Green Olympic Building Assessment System)平台,可以快速、准确、详细地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另外,该软件平台还提供了二次开发的接口,使得可以方便的建立其他各种根据用户需求不同的评估体系。该平台无论是菜单还是提示界面,都做了符合人的思考方式的界面设计,如图1所示:

图1绿色奥运评估体系软件界面

2、直观的绿色建筑Q 、L 打分体系

绿色建筑追求的是用最少的环境代价L 获取最好的建筑环境质量Q。简单的把二者的完善程度相加,并不能反映被评价项目绿色程度的实质。面对Q,L这对矛盾,采用图2所示的Q,L 两维坐标来评价建筑的绿色程度。当评价结果位于A 区时,表示只投入很少的环境代价,就获得很高的建筑环境质量和服务,属于出色的绿色建筑。同样,当处于B,C 区,也分别达到较好和及格的绿色建筑。而当处于D,或E 区时,则应该是坚决避免的。

除了提供一张二维Q几图表之外,评估软件还能根据用户提供的建筑信息,生成一系列直观图表,向用户生动地展示参评建筑在不同层次的条目评估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能优劣,如图2中所示。

图2奥运绿色建筑软件Q 、L 打分体系

参考文献:

[1] 《PKPM全模块破解版》(PKPM)2002新规范.

[2] 《建筑环境系统模拟分析方法:DeST》,江亿主编.

第2篇

【关键词】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对策方法

1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加强宏观管控

法律体系是推广绿色建筑的必要保障。完善的绿色建筑法律法规体系,可以有效规范制约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免受政府决策的过分影响,减少因职能管理部门人为干预而产生的不利因素。完善法律体系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工作着手:

(l)逐步完善法律体系

一是通过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市场行为,逐步理顺建筑主体各方责权利关系,不断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以及相关理赔制度;积极引导扶持咨询服务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研究制定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律,通过法规规范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市场准入等方面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制度,严格资质管理认定。

二是要抓紧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对《建筑法》和《城乡规划法》增加有关发展绿色建筑的内容并拟定有关条例;尽快实施《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建设部令第76号)的修订条例,并就建筑节地、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4号)和《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部令第78号)做出补充修改。

三是要建立节能与绿色建筑的评估、认证、标识等制度,开展建筑物分级评定。凡取得绿色建筑资格认定的,都被授予特定的绿色建筑标志。通过给建筑贴上绿色标签这一方式,来引导人们对市场的消费决策。

(2)坚决加大执法力度

执行是法律的生命力。当前,我国民众对建筑业的相关法律的了解不足,认识不够,普遍来讲,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建筑从业人员有的还知法犯法。一是要不断加大绿色建筑的法制宣传力度,各级政府要将绿色建筑法规的宣传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法律监督机制。由于绿色建筑涉及的主体较多,关系相对复杂,应当加强执法和监督力度,特别是重点加强建筑工程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二是要实施严格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建筑工程管理部门一定要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如果发现在建筑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要坚决按照法律程序依法办事,确保绿色建筑政策的有效落实。三是要推进强制性政策落实。通过提高相关节能技术标准来降低能耗指标;坚决控污制污,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逐步淘汰落后产品,加速新型绿色建材的推广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有力的推进绿色建筑的开展。四是制定和完善绿色建筑技术标准,提高标准化意识,实行量化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绿色建筑技术标准。继续加大对绿色建筑标准规范的研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快完善建筑节能设计、施工、验收、检测、运行标准等各方面标准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2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发挥行政监督作用

我们通过前面国外绿色建筑发展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到,有效的激励和优惠措施是绿色建筑推广的根本保证。通过经济激励政策调节市场,主动解决市场中存在的绿色建筑管理问题。经济激励政策与法律法规等强制性政策相比,有着低成本高效率的明显特征,更能有效地促进绿色建筑技术的创新及普遍推广。

由于绿色建筑的特殊性质,尽管经济激励的措施可以有效推进绿色建筑进程,但是我们也应该根据绿色建筑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并采取相应的经济激励措施,真正实现与时俱进。下面仅就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阶段应采取的经济激励措施制定相应的对策。

(1)政府财政补贴

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主要有:一是贴息补贴,企业因节能投资或用于节能研究与开发,发生的银行贷款利息,由政府用财政收入或发行债券的收入进行支付;二是直接补贴,即政府以公共财政部门预算的形式直接向节能项目提供财政援助。

(2)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包括国家在税收方面给予纳税人的各种优待,是政府按照预定目的,通过税收制度,减除或减轻纳税义务人税收负担的一种形式。税收优惠与国家预算的财政支出名称虽然不同,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它是通过税收体系进行的一种间接的财政支出,其最终结果,使得可供政府支配使用的财政收入减少。但是由于税收优惠发生在征税环节,相当于不需要额外的资金来源,因此这种激励措施得到普遍采用。一种是通过减免来进行税收优惠,一种是征收能源消费税,来激励建筑节能的深入开展。政府通过推行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来激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购房者投资和消费,支持鼓励绿色建筑产品建设和使用。

(3)设立绿色建筑专项资金

开发商出于利益最大化的正常考虑,在进行投资决策前,自然会考虑采用节能措施所带来的前期成本增加问题。考虑的结果多数是投资成本大,回收时间长,因而会最终放弃选择节能投资。从绿色建筑的特点可以看出,由于绿色建筑的收益主要体现在整个社会的效益和综合环境效益上,个体利益的收益并不明显,因此私人投资者的选择不无道理。作为经济宏观调控主导力量的政府管理部门,应通过合理分配公共财政来积极推进和支持绿色建筑工作的开展。

3构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严格绿色建筑认证审核

(l)严把准入关

建议对绿色建筑的评估实行准入制度,制定核心评估指标。从入口上把好关,对一些存在明显缺陷的建筑物,因为其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根本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直接取消下一步的评估,从根本上坚决杜绝不可持续的非绿色项目的混入。

(2)操作简单化

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绿色建筑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研究阶段,对于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还不是很清楚。现阶段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应当简单易懂,深扣主题,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反之,如果评估指标体系过于复杂,则会影响人们的理解和运用。当然,随着各方面条件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适时地对评估体系增添新的内容。

(3)加强过程管控

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的全过程。我国现阶段的开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阶段划分明显,职责细化到各单位,特别是建筑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互相独立,各负其责。

(4)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科学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一个由制定、试行、调整、修改、再修改等基本过程构成的体系。我们要看到,当前我国绿色建筑评估数据库所需要的数据严重缺乏,比如建筑过程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数据等,这就导致定量评价难以科学地进行。因此,在现阶段,我们可以定性的评价多一点,而定量评价稍微少一点。目前主要是依据待评估建筑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基本特征和概念,是否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各种绿色建筑技术等来进行评价。

结语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自己独有的特色。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城镇化高速发展同步实施,而发达国家绿色建筑的发展开始于城镇化高度发达的后工业时代。在中国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每年有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城镇,城市的住房、商业服务等需求不断增加,建筑量达到历史新高。因此,中国绿色建筑的推广必须因地制宜,根据我国国情,及时制定相关政策法律,并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以及管理模式,加快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全面科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俊鹏.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Z〕.2005.httP://t叩 .

第3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后评估;节能效果

中图分类号: TU201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严峻的发展态势要求当前在发展中必须做好环境保护与管理,以遏制换环境恶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普及,在工程建设中,绿色施工技术使用逐渐普遍,在节约能源、优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虽然现在我国绿色建筑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然而,我国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尚无验收环节、缺乏性能要求、存在技术选择不合理等问题。

1、绿色建筑节能施工要点分析

1.1、LED节能灯具应用

传统地下室临时照明多采用荧光灯、白炽灯等管线形成临时照明系统,由于目前工程地下室面积较大,地下室照明时间较氏,将耗费大量电能,同时传统灯具使用寿命短,需投入大量维护保养成本,所以项目部决定采用LED节能灯具作为临时照明。

1.2、楼梯间临时照明声光控技术

传统楼梯间布置临时照明管线,由于管线,施工现场极易造成管线损坏、触电等安全隐患,并且施工结束后需要投入人工进行拆除,造成大量管线建筑垃圾,不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1.3、临时水电安装

传统临时施工用水和消防用水需要敷设大量临时管道,并且由于管线,极易造成管线损坏,影响正常施工,耗费大量人上维护保养费用,同时施工结束后即拆除,造成大量建筑垃圾不符合绿色施工要求。采用临时施工用水和消火栓利用正式管道技术,管道设置在管井中,在剪力墙里预埋临时施工用水和临时消火栓钢套管,消火栓挂墙安置,与传统临时消防做法相比,不仅节约了临时水电安装材料的投入而且减少对后期施工的影响,而且加快了管道安装的施工进度。

1.4、超高层智能升降平台

传统爬架多为提升机位架体+钢管扣件脚手架组合搭设而成,安装速度慢,工序复杂,且脚手板多为本质,需要耗费人工进行维护保养,存在火灾等重大安全隐患。超高层智能升降平台是采用刚板封底、钢板网立面防护的一种纯金属制作的爬架体系,改体系组装速度快,由工厂定型化生产,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展开辅以固定后即可进行吊装搭设,搭设速度是传统爬架的2倍以上,且有多道防坠保险装置,安全等级较高,或高空采用塔吊解体后分片拆除,拆除速度快。

1.5、液压爬模系统

爬模施工是用于高层建筑或高耸构造物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施工工艺采用先进的SKE50系列液压爬模系统,模板采用木模板,模板背楞采用木质工字梁,整个模板系统可周转50多次,可满足酒店塔楼核心筒墙体施工要求,且混凝土浇筑成型效果较好,达到清水效果。经过分析可以看出,施工技术措施节约了模板支撑系统、脚手架等投入费用,同时减少了火灾隐患,且安全、实用。

1.6、钢筋数控加工技术

传统钢筋加工均采用人工料单计算,将下料单下发钢筋加上班组后,班组采用传统设备进行切断、弯曲加工。由于工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传统机械设备加工效率低下等原因,对于施工进度影响较大。为保证施工进度,需投入多台传统钢筋加工机械,但又会产生施工现场占地面积较大,对于施工场地狭小的施工现场难以实现。采用钢筋数控弯箍机与数控弯曲中心机械可大大提升加工效率。

2、绿色建筑节能效果后评估特征分析

2.1、真实性

不同于前评估,绿色建筑的后评估是对已投入使用的建筑水平的真实反应。如上图所示位于建筑运营管理之后,建筑后评估所用相关信息都是来自于绿色建筑节能工作中的相关真实数据,对于其具体的评估结果可以真实的说明绿色建筑节能工作中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以及具体的运行管理的实际情况。其建设的相应水平可以验证绿色建筑节能工作中前评估和决策的科学有效性。

2.2、信息反馈性

在绿色建筑节能后评估工作中可以生成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以此达到相关决策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实际效果。对其相关的反馈作用主要可以分为短期以及中期两个层次。其中绿色建筑节能后评估工作中的短期反馈是指解决既有同类建筑的现有问题,对已有的相关运营管理方式进行有效改进,而中期反馈主要是指为新建的相关建筑的立项决策、设计以及施工运营等提供相应可靠的参考价值。

2.3、信息输出性

在绿色建筑节能后评估工作中对于相关信息的输出,其实后评估的另一个不同于中期和短期反馈的较长期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相关的后评估工作得到的结论,以此为在实际工作中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提供真实可信的资料,将更加的有利于相关建筑设计规范、准则的完成。

2.4、发现和解决问题并重

在绿色建筑节能后评估工作中,其主要是是对现有建筑水平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评估,并做到及时的发现问题。在具体的评估过程中,根本目的是在绿色建筑节能后评估工作中发现问题,这主要包括已经形成后果而只能够接受检验教训的问题以及可以采取措施努力解决的问题。绿色建筑节能后评估工作就是发现这两类问题并解决能解决的问题并重的过程,并同时通过相关的反馈系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应用于同类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中。

3、绿色建筑节能效果后评估主要内容研究

3.1、室内热湿环境

室内热湿环境是一项直接给人带来舒适和不舒适较明显的一项内容,其主要包括有建筑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风速,其不适宜都会引起人体的热舒适程度,比如生活工作中的烦躁,焦虑等现象。

3.2、室内新风量

对于室内气流环境的不合理,其会让人产生很闷的感觉,也将因此直接的影响人的心情以及工作效率。其主要内容包括有对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即平时的开门、开窗等行为)以及机械通风(在空调房内主要表现为室内的新风量)情况。

3.3、室内空气污染物

对室内一系列引起人体健康的污染物的总称就是室内空气污染物,这些气体对人体健康均有较大的害处。其分为化学(主要为有机挥发性化合物和有害无机物引起的污染)、物理(主要指灰尘、重金属、和放射性氡等污染)、生物污染(指细菌、真菌和病菌引起的污染)。

3.4、室内声环境

室内的背景噪声也是一想能直接影响人心情的因素,而室内声环境更具有主观性,所以对于噪声的定义也是因人而异的。

3.5、室内光环境

室内的光照不适当会影响到人的视力、降低工作效率。室内光环境主要由室内自然采光以及人工照明两方面构成。其考核水平主要分为适当的照度水平、适当的亮度比、室内的色温和显色性以及避免室内眩光干扰。

3.6、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结露、发霉现象

在实际工作中对新建的或是投入使用不久的建筑均应保证其围护结构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因而本文此项指标也概括到宜居性评估内容中。

总而言之,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们在希望能有个舒适的环境的同时,节能成为建筑领域乃至社会共同的关注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充分重视能源环境的建筑,实现建筑环境和暖通空调设计的协调,共同完成的节能设计,更要种注重绿色建筑节能效果后评估方法有效性的研究应用,以此有效的促进现代建筑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裴桂君.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应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14:153.

[2]秦佑国,林波荣,朱颖心.中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研究[J].建筑学报,2007,03:68-71.

第4篇

关键词:奥运建筑环境负荷绿色奥运

一、绿色建筑的发展

2l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建筑来说亦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Soleri)把生态学(Eco1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了著名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新理念。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是难以为继的。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20世纪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同时,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不少办公楼存在严重的建筑病综合症(SBS),影响楼内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热点。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30多年来,绿色建筑的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形成了较成体系的设计方法、评估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GREENBUILDINGCHALLENGE)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德国在90年代开始推行适应生态环境的住区政策,以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法国在80年代进行了包括改善居住区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住区改造工作。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绿色建筑和奥运结合的时间不长,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依然迅速地实现了和谐与统一。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已开始尝试使用一些可再生性能源和高效交通措施;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中,绿色建筑的思想开始在奥运场馆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中有所体现。悉尼奥运会被认为是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夏季奥运会,而最能展现悉尼奥运会高科技含量的便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的绿色奥运村。这一项目的成功设计、施工与建设,现有绿色建筑技术评价体系(如澳大利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NABERS)亦功不可没,它是保证建造过程各环节充分体现可持续生态概念的重要措施。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有利地推进了绿色建筑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成熟与发展,而且为澳大利亚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口号,如何使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能够真正实现“绿色化”的内涵,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与园区,是能否真正实现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课题于2002年10月立项,为科技部“科技奥运十大专项”之一,课题汇集了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等9家单位近40名专家共同开展工作,历时14个月。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就是力图通过建立严格的、可操作的建设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落实到招标、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的每个环节,来实现奥运建筑的绿色化。其具体研究内容为:根据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奥运建筑的具体要求,制定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的“绿色化”标准,研究开发针对这一标准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法;研究能支持这一评估体系正常运行,可在奥运建筑从招标到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中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制与政策,从而确保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的“绿色化”能得到高水平实现,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评估体系内容简介

1.全程监控、阶段评估

针对园区规划、业主招标、建筑设计至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在各个建设阶段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评估手段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及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奥运园区建设达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预期目标。按照全过程监控、分阶段评估的指导思想,评估过程由4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规划阶段

第二部分:设计阶段

第三部分:施工阶段

第四部分: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

针对上述不同建设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分别从环境、能源、水资源、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只有在前一阶段达到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才能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施工工作。当按照这一体系在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达到绿色要求时,这个项目就可以认为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2.QL评分方法

绿色建筑追求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代价,而获取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这二者有时是彼此矛盾的。为清晰地对这二者的实际状况给出科学描述,本评估体系采用了Quality(质量)和Load(环境负荷)这两个指标。这种双指标方式与目前发达国家标准(如美国LEED)相比,解决了上述矛盾,更准确地刻划了被评估对象的绿色性。在具体评分时把评估条例分为Q和l两类:Q(Quality)指建筑环境质量和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水平;L(Load)指能源、资源和环境负荷的付出。二者综合起来即可对建筑物的“绿色”程度进行全面评价。

在考察建筑物的L(Load)品质时,没有直接采用L而是转化为LR(LoadReduction,建筑物环境负荷的减少)来评价,也就是说“建筑的环境负荷降低得越多,得分越高”,易于操作。然后,便可利用统一的5级评分制(此时L=5-LR)及与之配合的权重表,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的Q和LR进行评价。

根据评估项目在不同阶段的重要性,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权重系数。参评建筑实际的Q/LR得分=∑(5分制得分×权重系数)。对于包含多类型建筑的园区,需由建筑各类型建筑的面积比乘以其相应的Q、LR得分情况,才为整个园区的综合评价结果。

参评建筑的Q/L评估结果可通过如图2所示的两维图表进行科学的描绘。

其中:

A区:很少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和优秀的建筑服务品质,为最佳绿色建筑。

B区、C区:尚属于绿色建筑,但或资源与环境消耗太大,或建筑品质略低。

D区:高资源、能源消耗,但建筑品质不高。

E区:很多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却获得低劣的建筑品质,一定要避免的建筑。

除了提供一张二维Q几图表之外,评估软件还能根据用户提供的建筑信息,生成一系列直观图表,向用户生动地展示参评建筑在不同层次的条目评估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能优劣。

四、主要创新

本课题主要创新如下:

1.从“绿色建筑”理念出发,针对我国具体情况,系统地提出我国绿色建筑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这不仅符合国际先进理念,还有突出创新。例如,强调项目论证的必要性,强调总量、规模和容积率控制;强调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分析,注重建材的可再生、可回用性:提出多种能源结构和使用方式下的评价方法,注重能源品位,提出能源的优化利用和梯级利用,注重降低能量转换系统的能耗,提倡热回收;综合考虑并评价建筑的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重视水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与保护,强调分质供水与梯级利用、明确节水率与回用率的合理范围、强度用水安全性;对施工过程进行专门评价,提倡绿色施工和绿色管理;重视验收和运行管理,强调考核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考核实际运行效果和实测统计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实施“绿色建筑”的体系和框架。

2.得到一批绿色建筑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通过对近20个实际项目的调研和测算,提出了建材全生命周期评价的4个定量指标,即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环境影响、本地化;建立了科学、客观和全面的建筑能耗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用建筑物耗热量、耗冷量指标评价居住建筑节能状况:提出与参考建筑比较的方法评价办公建筑节能:直接对体育场馆的围扩结构部分的热工性能和做法评价节能效果;提出基于能质系数的ECC指标评价不同供热空调系统及方式:提出TDC指标评价风机水泵等输配系统能耗;提出热回收能效比CEP指标评价新风热回收;提出照明能耗系数并结合灯具、照度、控制等全方位评价人工照明;采用了单位建筑面积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体系(C02、可吸入颗粒物、N0x、S0x等)和建筑排热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大气(直接或间接)污染及温室效应;

3.提出全过程控制的观点与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实施指南。根据我国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特点,把评估体系分成四个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评估体系。通过对各个阶段的控制,保证最终绿色建筑的实施。这完全不同于国外(如美国的LEED体系)仅限于对最终项目的绿色评估。

4.提出用Q(Quality)—L(Load)双指标体系及权重体系对我国的绿色建筑进行评价。揭示了建筑建设过程在获取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和占用能源资源、影响环境之间的矛盾,指出绿色建筑的核心是追求此矛盾的协调。

5.开发了一批与评估体系匹配的、可进行定量模拟计算、优化指导设计的软件。

五、评估案例—某综合体育训练馆(设计阶段)

1.基本情况说明

某综合体育训练馆,位于北京市某体育训练局东院东南角。训练局院的北面、南面、西面为城市道路,东面为城市规划路。建设场址南向面对人工湖,东侧贴临某居住小区,北面与网球馆及体操训练房相邻,西侧是一小学。

该建筑风格追求现代化、地域化、本土化的契合,整体造型突出体育建筑的气势,以大面积的金属百叶和纯净的实体墙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充分利用阳光,以减少后期运营成本。建筑面积为10968m2,建筑层数2层,建筑高度23.9m,主要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首层为举重训练馆,二层为篮球训练馆,一层夹层和二层夹层为办公室等其他功能房间。建筑设计充分考虑无障碍要求。

该建筑北侧面临训练局体操馆一侧设有硬质铺面的广场,并与建设用地东侧城市道路相通:西侧设置有4米宽车道,其与建设用地南侧城市道路相通,同时在建设用地西北角与训练局院内原有南北向主路相连。所有人流及车流将由此进入综合训练馆。综合训练馆北侧设有主入口。东侧及西侧各设有一处次入口。南侧设有三处辅助疏散口。

该建筑采用外墙外保温做法达到墙体节能要求。钢筋混凝土屋面保温采用30mm厚挤塑板保温材料。外窗窗框为铝合金断桥体系,玻璃采用6mm+9mm+6mm中空低辐射玻璃。

该建筑物中举重和篮球训练馆均采用过渡季可送全新风的双风机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其它功能小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空调系统等采用直接数字式(DDC)监控方式,并纳入楼宇自动化监控系统,利于节能。

该建筑外玻璃均采用双层中空玻璃隔绝外部噪声干扰。通风管道送排风机进、出口设消声器,满足室内外环境对噪声的要求。

该建筑正常照明光源主要采用三基色节能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所有高效节能气体放电光源均须配备低谐波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器。

该建筑的生活给水由建筑物西侧院内给水管线引至室内,接至各配水点。生活热水采用地热水,由大院集中地热水供水管网供给,直接接入馆内用于淋浴热水。本工程雨污水分设系统,污水不含污染物,粪便污水经化粪池排入市政管道。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汇集后排入院内雨水管道,室外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接入室外雨水管道。所有卫生器具配件均采用节水型。运动员浴室采用红外线感应冲洗小便器、红外线感应龙头洗脸盆及淋浴器。总供水干管上均设置水表,便于计量用水量。

2.总结

本综合体育训练馆主要为运动员训练之用,采用了一定的节能、节水措施,但并无特别突出之处,各评估点得分均在3分左右,表现平平;其综合评估结果在QL二维图中处于C区。

六、展望

后续的推广工作包括:

1.继续扩大建筑项目试评估工作。通过与北京市相关部门配合,准备今后以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为基础,对北京市一批在建项目进行评估,并从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评估体系。

2.推广绿色建筑设计相关的辅助软件工具。

3.拓宽研究,并结合全国各地实际情况,把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从区域性研究向全国推广,以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绿色奥运建筑研究课题组著.《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8.

第5篇

2l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建筑来说亦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Soleri)把生态学(Eco1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了着名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新理念。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是难以为继的。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20世纪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同时,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不少办公楼存在严重的建筑病综合症(SBS),影响楼内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热点。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30多年来,绿色建筑的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形成了较成体系的设计方法、评估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GREENBUILDINGCHALLENGE)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德国在90年代开始推行适应生态环境的住区政策,以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法国在80年代进行了包括改善居住区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住区改造工作。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绿色建筑和奥运结合的时间不长,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依然迅速地实现了和谐与统一。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已开始尝试使用一些可再生性能源和高效交通措施;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中,绿色建筑的思想开始在奥运场馆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中有所体现。悉尼奥运会被认为是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夏季奥运会,而最能展现悉尼奥运会高科技含量的便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的绿色奥运村。这一项目的成功设计、施工与建设,现有绿色建筑技术评价体系(如澳大利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NABERS)亦功不可没,它是保证建造过程各环节充分体现可持续生态概念的重要措施。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有利地推进了绿色建筑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成熟与发展,而且为澳大利亚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口号,如何使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能够真正实现“绿色化”的内涵,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与园区,是能否真正实现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课题于2002年10月立项,为科技部“科技奥运十大专项”之一,课题汇集了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等9家单位近40名专家共同开展工作,历时14个月。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就是力图通过建立严格的、可操作的建设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落实到招标、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的每个环节,来实现奥运建筑的绿色化。其具体研究内容为:根据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奥运建筑的具体要求,制定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的“绿色化”标准,研究开发针对这一标准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法;研究能支持这一评估体系正常运行,可在奥运建筑从招标到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中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制与政策,从而确保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的“绿色化”能得到高水平实现,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评估体系内容简介

1.全程监控、阶段评估

针对园区规划、业主招标、建筑设计至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在各个建设阶段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评估手段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及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奥运园区建设达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预期目标。按照全过程监控、分阶段评估的指导思想,评估过程由4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规划阶段

第二部分 :设计阶段

第三部分:施工阶段

第四部分: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

针对上述不同建设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分别从环境、能源、水资源、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只有在前一阶段达到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才能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施工工作。当按照这一体系在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达到绿色要求时,这个项目就可以认为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2.QL评分方法

绿色建筑追求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代价,而获取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这二者有时是彼此矛盾的。为清晰地对这二者的实际状况给出科学描述,本评估体系采用了Quality(质量)和Load(环境负荷)这两个指标。这种双指标方式与目前发达国家标准(如美国LEED)相比,解决了上述矛盾,更准确地刻划了被评估对象的绿色性。在具体评分时把评估条例分为Q和l两类:Q(Quality)指建筑环境质量和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水平;L(Load)指能源、资源和环境负荷的付出。二者综合起来即可对建筑物的“绿色”程度进行全面评价。

在考察建筑物的L(Load)品质时,没有直接采用L而是转化为LR(LoadReduction,建筑物环境负荷的减少)来评价,也就是说“建筑的环境负荷降低得越多,得分越高”,易于操作。然后,便可利用统一的5级评分制(此时L=5-LR)及与之配合的权重表,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的Q和LR进行评价。

根据评估项目在不同阶段的重要性,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权重系数。参评建筑实际的Q/LR得分=∑(5分制得分×权重系数)。对于包含多类型建筑的园区,需由建筑各类型建筑的面积比乘以其相应的Q、LR得分情况,才为整个园区的综合评价结果。

参评建筑的Q/L评估结果可通过如图2所示的两维图表进行科学的描绘。

其中:

A区:很少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和优秀的建筑服务品质,为最佳绿色建筑。

B区、C区:尚属于绿色建筑,但或资源与环境消耗太大,或建筑品质略低。

D区:高资源、能源消耗,但建筑品质不高。

E区:很多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却获得低劣的建筑品质,一定要避免的建筑。

除了提供一张二维Q几图表之外,评估软件还能根据用户提供的建筑信息,生成一系列直观图表,向用户生动地展示参评建筑在不同层次的条目评估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能优劣。

四、主要创新

本课题主要创新如下:

1.从“绿色建筑”理念出发,针对我国具体情况,系统地提出我国绿色建筑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这不仅符合国际先进理念,还有突出创新。例如,强调项目论证的必要性,强调总量、规模和容积率控制;强调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分析,注重建材的可再生、可回用性:提出多种能源结构和使用方式下的评价方法,注重能源品位,提出能源的优化利用和梯级利用,注重降低能量转换系统的能耗,提倡热回收;综合考虑并评价建筑的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重视水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与保护,强调分质供水与梯级利用、明确节水率与回用率的合理范围、强度用水安全性;对施工过程进行专门评价,提倡绿色施工和绿色管理;重视验收和运行管理,强调考核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考核实际运行效果和实测统计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实施“绿色建筑”的体系和框架。

2.得到一批绿色建筑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通过对近20个实际项目的调研和测算,提出了建材全生命周期评价的4个定量指标,即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环境影响、本地化;建立了科学、客观和全面的建筑能耗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用建筑物耗热量、耗冷量指标评价居住建筑节能状况:提出与参考建筑比较的方法评价办公建筑节能:直接对体育场馆的围扩结构部分的热工性能和做法评价节能效果;提出基于能质系数的ECC指标评价不同供热空调系统及方式:提出TDC指标评价风机水泵等输配系统能耗;提出热回收能效比CEP指标评价新风热回收;提出照明能耗系数并结合灯具、照度、控制等全方位评价人工照明;采用了单位建筑面积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体系(C02、可吸入颗粒物、N0x、S0x等)和建筑排热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大气(直接或间接)污染及温室效应;

3.提出全过程控制的观点与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实施指南。根据我国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特点,把评估体系分成四个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评估体系。通过对各个阶段的控制,保证最终绿色建筑的实施。这完全不同于国外(如美国的LEED体系)仅限于对最终项目的绿色评估。

4.提出用Q(Quality)—L(Load)双指标体系及权重体系对我国的绿色建筑进行评价。揭示了建筑建设过程在获取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和占用能源资源、影响环境之间的矛盾,指出绿色建筑的核心是追求此矛盾的协调。

5.开发了一批与评估体系匹配的、可进行定量模拟计算、优化指导设计的软件。

五、评估案例—某综合体育训练馆(设计阶段)

1.基本情况说明

某综合体育训练馆,位于北京市某体育训练局东院东南角。训练局院的北面、南面、西面为城市道路,东面为城市规划路。建设场址南向面对人工湖,东侧贴临某居住小区,北面与网球馆及体操训练房相邻,西侧是一小学。

该建筑风格追求现代化、地域化、本土化的契合,整体造型突出体育建筑的气势,以大面积的金属百叶和纯净的实体墙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充分利用阳光,以减少后期运营成本。建筑面积为10968m2,建筑层数2层,建筑高度23.9m,主要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首层为举重训练馆,二层为篮球训练馆,一层夹层和二层夹层为办公室等其他功能房间。建筑设计充分考虑无障碍要求。

该建筑北侧面临训练局体操馆一侧设有硬质铺面的广场,并与建设用地东侧城市道路相通:西侧设置有4米宽车道,其与建设用地南侧城市道路相通,同时在建设用地西北角与训练局院内原有南北向主路相连。所有人流及车流将由此进入综合训练馆。综合训练馆北侧设有主入口。东侧及西侧各设有一处次入口。南侧设有三处辅助疏散口。

该建筑采用外墙外保温做法达到墙体节能要求。钢筋混凝土屋面保温采用30mm厚挤塑板保温材料。外窗窗框为铝合金断桥体系,玻璃采用6mm9mm6mm中空低辐射玻璃。

该建筑物中举重和篮球训练馆均采用过渡季可送全新风的双风机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其它功能小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空调系统等采用直接数字式(DDC)监控方式,并纳入楼宇自动化监控系统,利于节能。

该建筑外玻璃均采用双层中空玻璃隔绝外部噪声干扰。通风管道送排风机进、出口设消声器,满足室内外环境对噪声的要求。

该建筑正常照明光源主要采用三基色节能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所有高效节能气体放电光源均须配备低谐波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器。

该建筑的生活给水由建筑物西侧院内给水管线引至室内,接至各配水点。生活热水采用地热水,由大院集中地热水供水管网供给,直接接入馆内用于淋浴热水。本工程雨污水分设系统,污水不含污染物,粪便污水经化粪池排入市政管道。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汇集后排入院内雨水管道,室外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接入室外雨水管道。所有卫生器具配件均采 用节水型。运动员浴室采用红外线感应冲洗小便器、红外线感应龙头洗脸盆及淋浴器。总供水干管上均设置水表,便于计量用水量。

2.总结

本综合体育训练馆主要为运动员训练之用,采用了一定的节能、节水措施,但并无特别突出之处,各评估点得分均在3分左右,表现平平;其综合评估结果在QL二维图中处于C区。

六、展望

后续的推广工作包括:

1.继续扩大建筑项目试评估工作。通过与北京市相关部门配合,准备今后以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为基础,对北京市一批在建项目进行评估,并从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评估体系。

第6篇

建设部与科技部共同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重大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围绕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瞄准国际前沿,结合我国实际和潜在需求,重点研究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规划设计指南,开发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若干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实现建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我国绿色建筑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和自主创新体系。“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从八个方面开展研究:

课题一“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导则和评估体系研究”,结合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国情,研究确定绿色建筑的概念,界定绿色建筑的范畴,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制定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导则。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

研究内容包括:对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和技术指南进行比较研究;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与地域气候条件有关的建筑热工指标研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实践;完成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及技术指南;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开发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软件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开发用于定量评价建筑环境的模拟软件,包括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日照和采光软件等的进一步研发和完善。

课题二“绿色建筑的结构体系评价方法研究”,主要进行五方面的深入研究:建筑结构体系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建筑结构绿色评价体系研究;提高建筑结构体系绿色性能的技术手段研究;绿色建筑结构选型技术导则研究;钢结构(含公共建筑与住宅两类)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和成套关键技术的研究。

课题三“绿色建材技术与分析评价方法研究”,围绕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展开,主要研究工作分为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评价分析技术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新型环境协调产品的研究开发三部分。课题下设9个子课题,包括:绿色建材技术及分析评价方法的研究、绿色建材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建筑部品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基础数据库和评价软件的编制、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及其配制新混凝土的研究、建筑垃圾循环再生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新型建筑材料中应用研究中、室内湿度调节及抗菌防霉功能建筑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产生负离子功能建筑装饰品关键技术的研究、高效净化空气材料和技术的研究。

课题四“绿色建筑水的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围绕绿色建筑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开发水安全综合性保障技术与两种专项技术(包括湿地-水体复合生态水质净化技术和以降低冲厕用水为核心的节水技术与节水器具)。结合工程项目,通过对供排水系统的分析、工程性试验及跟踪研究,从水量、水质两方面提出不同地域生态、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水资源状况的绿色建筑水安全保障的综合控制策略与技术。

课题五“降低建筑能耗的综合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影响建筑能耗的三个关键环节——围护结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和建筑能源供应与转换系统,以及新建建筑能耗标识制度,瞄准国际前沿,从我国实际和潜在需求出发,联合科研机构、设计院、设备产品制造商等技术转化过程主体,集中力量于智能可调节型围护结构、独立控制型低能耗环境控制系统、以天然气为动力的建筑高效热电冷联供系统、以及新建住宅建筑单元能耗标识体系等关键问题,开展系统研究、瓶颈突破和产品开发,并在清华大学和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集成示范平台上安装、调试、测试和评价,形成降低建筑能耗的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加快技术产品化和产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课题六“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与改善技术研究”,针对已有建筑和新建建筑存在的室内环境问题,从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和室内综合环境等方面系统开展源分析、源传播途径、源作用机理研究,探索不同因素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规律,研发室内环境设计预测、检测评估和控制改善等实用技术体系,为绿色建筑的决策、设计、实施、管理提供有效、可靠的室内环境控制与改善技术手段,提高我国在绿色建筑室内环境领域的研究水平,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课题七“绿色建筑绿化配套技术研究”,致力于建立绿色建筑适生植物资源信息库,资源信息库中植物种类不少于500种;不同的绿色建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测试;编制绿色建筑绿化配置技术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课题八“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与平台建设”,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提供关键技术集成平台。结合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及评估体系的研究和绿色建筑关键技术,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建造绿色建筑关键技术集成平台,为绿色建筑关键技术提供测试、实验、技术改进和展示的平台,并成为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中心。“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针对我国当前形式下急待解决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其中结构体系的评价研究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通过对各种不同的结构体系进行分析评价,总结不同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条件及应用对象下最适宜的绿色建筑结构体系。绿色建材技术分析与评价则是在对我国各种建材的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情况和对环境的污染以及使用寿命,维护费用及可再生利用性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针对墙体、门窗、内外装饰、管材等各类建筑部件做全生命周期分析,总结指导性的选取原则与推荐作法。水的综合利用研究则是从节水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等方面给出建筑节水与综合利用的全面解决方案和具体技术措施。降低建筑能耗是从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降低环境控制系统能耗两方面研究系统的节能方案与相关的关键技术与产品。建筑室内环境控制与改善则着重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声、光、热环境,研究相应的解决途径与关键技术,营造健康、舒适、高效的室内环境。绿色建筑绿化配套技术主要研究与绿色建筑配套的各种绿化形式及其功能和适生植物种类,建筑外环境、建筑体以及室内绿化配置的生态环境效果评价,绿化与建筑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技术等。在充分利用植物的生态效应和景观功能的基础上,提出绿色建筑绿化配套技术和标准,为建设绿色建筑绿化示范区提供指南。

第7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设计存在问题质量控制

一、绿色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生态景观设计一一绿色设计”已经成为设计界的时髦口号,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管理层错误地认为“景观即绿化”“绿化即绿色”。至此出现许多问题,使实践中的“绿色设计”并不乐观。

1、概念区别不清楚

目前理论界和许多一线工作者对传统的“绿化”设计与绿色设计概念的区别认识不清,在许多场合将二者混为一谈,由此导致实践中的混乱。在一些标榜“绿色设计”的居住区的景观建设似乎只需搞好绿化就万事大吉,毋需在费心思琢磨其它的构景要素。因而不能在生态意义上起到积极的作用。而绿色设计含义远较“绿化”更广泛且深刻,它更多地与生态系统、大地景观、整体和谐、集约高效、生土技术等概念相联系。即便仅就住区中的开敞绿地而言,整体网络体系必须与动植物群体、景观连续性、城市风道、创造微观气候等诸多因素相吻合,才真正具有绿色设计的意义。

2、实际操作的矛盾

绿色设计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未来而言的,因此只有从大地环境整体上实现才能称是真正的实现,然而在现实中,宏观的绿色规划常常在微观开发中被肢解,反之一些局部地段或单项建筑对绿色设计的精心追求,却又被周围恶劣环境所消蚀。另外,图纸设计与实际操作也存在矛盾,一方面甲方出于造价的原因或是对图纸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的忽略和草率理解,蓄意削掉了这一部分而代之以随意的绿化。另一方面,也有些设计师为了美化图纸而在纸面上做了不符合实际的夸张的、难以实现的配景。总而言之,绿色设计在整体实现与局部操作间的矛盾难分难解。由此可以印证大力发展以建筑、城市规划与风景建筑学为主干,多学科交叉共融的人居环境,在混沌中创造整体的协调美,这是建筑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向。

3、利益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因一时的利益驱动一味地吸引投资,引起土地利用的无序化;重要的敏感项目缺乏环境影响论证,致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市场经济体系下,强制性的手段和道德上的约束在转换成市场价格信息方面总是功能极为脆弱,可以说,利益驱动的问题是阻碍绿色设计事业上的一个显在的制约因素。

4、理论与实际脱节

绿色城市、生态社区的研究需要横跨多个学科系统,其理论建构并非易事。而时下建筑界理论研究与实证操作的脱节则是另一个显在的问题。这将在客观上不利于理论的发表以及在实践中的探索和推广。

5、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问题

这是一个在规划及建筑领域内长期存在的问题,而由于绿色设计比以往任何理论和思潮都更为明显地与伦理道德相联系,就使得当代规划师和设计者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的问题变得更为重要。绝对的经营意识或者放弃责任的自我消解都不是事业所需,理想环境的现实将在我们描绘的蓝图上展开,这取决于设计者的思想、知识、判断和决策,也取决于我们的职业良知。

二、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1、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

2、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作为人类每曰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

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该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绿色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里建筑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崭新的生活,空气来自树林与花园而非风扇与风机盘管:光线来自天空的太阳而非从各种发光顶棚与荧光灯管中洒落;人们耳边萦绕不绝的是鸟儿的啼鸣与泉水的流淌.而不是镇流器与各种马达的轰鸣。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与工作,更加舒适,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对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是绿色建筑追求的另一个主要目标。

4、具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来满足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绿色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这就体现在对建筑的结构、设备等灵活性的要求上。(1)楼体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地板对承重的预考虑以及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2)预留的管道空间.包括给水、排水、强电、弱电、采暖、通风的发展空间。(3)依据上述绿色建筑在设计中所体现的四条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建筑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绿色建筑的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的构思:①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给自然环境予。②为建筑内工作的人员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建筑项层设计屋顶花园。其他工作层的共享空间集中设置阳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质的绿色工作环境以及立体多层次的绿化系统。③为了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与消耗,而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墙面在符合规范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窗面积,建立良好的建筑内外采光系统。④最大限度控制水资源的消耗,在建筑内部设置中水设施,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中水用于冲厕和绿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铺设透水性强的广场砖。同时对雨水进行有组织收集。⑤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设置地源热泵,在大片的绿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场地.为建筑夏季提供冷源。⑥建筑内部设置冰蓄冷系统,用电削峰填谷减少电网负荷和装机容量。⑦采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以及低辐射的玻璃进行外墙维护。

三、绿色建筑的质且控制

绿色建筑的发展和质量控制,需要政府的政策的支持和民众的支持,需要有标准来衡量和指导建筑。

(1)制度保障。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推动力,而政策法规正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驱动力。政策支撑最基本的是要建立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这是保证政策实施的先决条件,要防止不切实际的理想政策。而政策支撑最关键的是执法力度,目前中国的建筑节能法规的执行力度还不够,应该设立相应的执法监督机构,切实保障建筑法规的实施。因此,要真正实现绿色建筑政策支撑,就必须要严守“法”的观念。与此同时,激励政策有利于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出台相应的奖励措施可以激励和促进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建设。这样,绿色建筑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才能得到更有效地质量控制。

(2)标准完善。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发展较快,已经过了评估参数确定阶段,正步入完善标识阶段。相比而言,我国由于绿色建筑的起步较晚,因此相应的评估系统开发工作也进行较晚。应特别注意的是,由气候、地域、环境参数、资源状况、人文素质、技术水平、法规标准以及发展现状等的不同,国外体系的评估参数在很大程度_卜是不适应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的。因此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应建立在充分调研、科学立项、切实实践的基础之上,这将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一大重点。在研发新建建筑绿色评估体系的同时,应同时开发既有建筑绿色化的评估方法。

第8篇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38(2016)16-0211-02

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逐渐提升,建筑和房地产行业也取得了突出的进步,房地产行业逐渐成为支柱性产业,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高投入和高污染的发展形式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转变发展理念,倡导低碳环保的发展形式,将新型管理理念贯穿到建筑项目实践中去。

1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概述

全寿命周期成本含义: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范围比较广,先进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法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其原理、方法以及应用范围等都得到了高度的重视。由于整体的应用性比较强,在分析和研究过程中需要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形式为基础,适当对其进行扩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寿命周期管理形式引入我国。但是在具体应用阶段,由于整体影响因素比较多,因此忽视了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运用,在建筑区域施工中,考虑到结构形式的具体变化,计算方式和效益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要以现有的计算方式和效益评价格局为基础,形成规范化的执行标准。但是在实践阶段存在全寿命周期成本和建筑成本混淆的现象,忽视了建筑项目的动态管理的有效性。当前国内研究领域对建筑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缺乏有效的估算方式,因此在实践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整体管理工作[1]。

2绿色建筑的特征和全寿命周期成本结构

2.1绿色建筑的特征

(1)成本核算范围广。建筑产品的成本预算涉及范围比较广,包括:项目选址、项目规划设计以及建筑施工计划管理等。在整个过程中要对建筑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做好动态管理,满足现有管理标准的要求。动态过程的估算和评估起到重要的作用,涉及到建筑材料的开采、生产和建筑垃圾等,在绿色建筑理念的影响下,需要考虑建筑材料的来源,应对资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2)降低能耗。绿色建筑以节能环保设计理念为基础的,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我国建筑部门对节约和环保设计系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做好节约设计工作,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在城市化水平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对土地资源有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当前管理的关键所在。需要注重对水、电和煤的有效利用[2]。(3)倡导和谐发展理念。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是当前发展的关键所在,传统的建筑不仅能消耗大量的资源,同时也会产生建筑垃圾,直接对环境造成影响。绿色建筑需要转变这一趋势,对建筑设计形式引起重视,在为人们创造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的同时,需要将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而满足建设设计系统的整体要求。

2.2全寿命周期成本结构

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内容比较多,以下将对成本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1)项目策划要求高。项目策划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执行阶段,要做好方案的选择工作,考虑到市场调查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活动比例设计阶段必须对方案进行优化选择,考虑到绿色建筑决策和设计的属性要求,确定成本投入。由于项目经济设计指标比较特殊,经过全面细致的规划和设计后,要完善后续操作标准,达到理想的规划要求。(2)影响因素多。在建筑系统后续设计中,受到材料、技术和工艺形式的影响,对新材料、新基金属和新工艺等有比较高的要求,在设计阶段,需要合理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满足建筑设计指标的属性变化。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前提下,要对影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保证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在后期使用和维护阶段会降低成本,如果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则会影响后期的使用和维护。(3)使用维护阶段的成本。在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后续管理中,考虑到使用时间以及周期管理指标的具体要求。要根据全寿命周期属性要求,对周期进行界定。通常情况下,二级建筑的周期在50~100年左右,建筑的使用年限在全寿命周期中占据的时间比较长,因此越到后期维护成本越高[3]。(4)做好回收管理。当建筑达到使用寿命后,需要对报废方式和回收形式进行管理。因此在实践中如何操作,降低成本成为关键所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设者不会参与到以后建筑物的报废工作中,因此必须对各类成本进行评估,体现出建筑行业的社会责任,只有当成本最低时,才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和评价

绿色建筑的效益分为显性和隐形,在不同效益分析阶段,要重视环境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的评估和应用。显性的效益可以通过直接数据或者指标体系体现出,在指标分析阶段,需要做好评估和测量工作。以下将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和评价方式进行分析:

3.1绿色建筑增量经济效益

建筑系统经济效益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包括:土地、能源、水资源等。因此要重视节能量的设计,以计算结果为例,对建筑系统的能量值进行评估。通过有效的计算形式能在短时间内对经济效益指标进行分析,测量出建筑系统的效益指标。

3.2绿色建筑节水体系的经济效益

绿色建筑的节水技术流程比较特殊,可以充分利用水处理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资源多次利用的前提下,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处理阶段要及时对各类水资源进行处理。生活废水经过简单的处理后能用作景观用水,也可以进行循环利用。节水系统的合理化应用,能直接减少城市生活的压力,环境效益比较明显。

3.3绿色建筑资源节约效益

和传统的建筑系统相比,绿色建筑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材料以及能源等方面,在具体操作阶段,要对各个能源体系进行有效的评估,发挥不同系统的最大化作用。实践证明,绿色建筑的能耗比传统建筑的能耗低大约70%左右,绿色建筑的资源能耗量很容易被测量,测量的方式不同,但是可以将其纳入到统一的经济管理指标,进行统一性处理[4]。

3.4绿色建筑成本效益

根据现有方案设计指标的要求,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要采用差别对比的形式对效益进行比较。根据地下空间布控的特殊性,要最大化的提升土地利用率。采用高性能、高强度和生态化的材料能起到提升成本效益的目的。当前我国建筑和房地产企业对节能设计指标有一定的要求,必须制定量化平滑系统,满足成本管理要求。3.5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1)经济效益评价方式。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评价系统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入手,以财务评价和国名经济评价指标为基础。投资者要对财务评价体系进行了解,包括:项目投资费用、建筑成本和销售收入等,根据数据变化,做好综合评估。(2)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体系的确定需要以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指标,在选择指标的阶段,可以以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为基础,以现有评价案例为依据,对评价方式进行确定。此外数据资料的全面性和项目所处的条件差异比较大,要对数据测量体系进行评估。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实际应用中,指标提体系也是不确定的,可以做好资金的评估工作,按照经济系统的要求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可用节约资源的经济效益来补偿增量投资[5]。(3)经济效益评估结果。在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的阶段,要尽量降低能耗,最大程度提升居住环境和生活舒适度。在增量投资回收期测定的过程中,考虑到资金金额和敏感性的要求,要首先控制成本,其次是对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最终达到促进项目整体进步的目的[6]。

4结语

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的影响下,绿色建筑需要对成本量进行控制,以现有的经济指标为基础,做好各个项目的评价和测量工作。很多评估项目本身是需要重新进行设定的,因此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要推广合理化管理理念,减少局限性因素的影响。只有解决绿色建筑资金的匮乏问题,才能促进绿色建筑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帆.全寿命周期成本视角下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建筑经济,2014,12(12):102~104.

[2]孙鸣春.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下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5,09(01):25~28.

[3]陈偲勤.从经济学视角分析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与效益以及发展对策[J].建筑节能,2009,10(12):53~56.

[4]龚洁,关玲,马建斌.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8(20):142~143.

[5]张灵华.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绿色建筑成本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05(12):129.

第9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绿色建筑 工程管理 绿色工程管理

一、绿色工程管理相关概念

1、绿色工程

绿色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其最终目标是:通过更高效、更经济的技术,更好地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办公环境。

2、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3、绿色工程管理

绿色工程管理不仅仅包括绿色管理理论,还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将绿色管理渗透到建筑施工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当中,使得建筑施工更加的生态、环保、绿色。建筑工程中绿色工程管理不同于传统的施工管理,传统的施工管理往往更加重视经济效益,忽略生态环境,然而建筑工程中绿色工程管理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建筑工程中绿色工程管理理念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以及效益,是近几年在建筑行业中普遍流行的重要建筑理念。

二、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

1、缺乏健全的政策保障体系

在我国当前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政策方面,颁布于20世纪90年代的《节约能源法》以及《建筑法》中都有涉及到建筑节能以及绿色建筑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缺乏一定的操作性和强制性。《节约能源法》在建筑节能方面所作出的规定相对笼统和过于原则化,并且存在法律责任缺乏明确性的问题,这导致了《节约能源法》本身可操作性的欠缺。和《节约能源法》一样,《建筑法》也并没有在绿色建筑方面作出强制规定,只是提到了“提倡”、“支持”以及“鼓励”,强制性的欠缺直接影响了相关政策法规的贯彻性。

2、缺少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基础之上,我国也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有:《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等。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技术评价仅适用于住宅建筑、奥运建筑、公共建筑等单体,缺乏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的全面而又系统的综合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评价的主要内容也仅限于环境保护方面,缺乏对社会、经济、健康价值等系统的全面的评价。

3、开发商与建筑单位缺乏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积极性

开发商以及建筑单位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的积极性欠缺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绿色建筑相关节能标准的实现和推广。从我国地方性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法规来看,虽然强制性得到强调,但是大多数内容都比较滞后,同时激励性的经济政策相对缺乏。

三、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相关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加强宏观管控

法律体系是推广绿色建筑的必要保障。完善的绿色建筑法律法规体系,可以有效规范制约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免受政府决策的过分影响,减少因职能管理部门人为干预而产生的不利因素。完善法律体系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工作着手。

一是通过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市场行为,逐步理顺建筑主体各方责权利关系,不断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以及相关理赔制度;二是要抓紧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对《建筑法》和《城乡规划法》增加有关发展绿色建筑的内容并拟定有关条例;三是要建立节能与绿色建筑的评估、认证、标识等制度,开展建筑物分级评定;四是坚决加大执法力度,要实施严格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同时还要推进强制性政策落实,通过提高相关节能技术标准来降低能耗指标;坚决控污制污,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逐步淘汰落后产品,加速新型绿色建材的推广应用。

(二)构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严格绿色建筑认证审核

积极进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构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严守准入关。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准入制度的实行十分必要,在此过程中要重视评估指标的建立,如果一方面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则应当对下一步评估进行直接取消,从而从根本上杜绝非绿色建筑项目的进入;二是评价体系要确保操作的简单化,即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如果过于复杂则会直接影响评价体系的推行和应用。同时评价体系要具有时代性,即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建筑市场的需求对评估体系内容进行完善;三是根据地区实际制定相应标准。我国各个地区在社会习俗、居住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也有必要体现出地区差异性;四是加强对评价工作的监管。加强对评价工作的监管能够有效地规范评价工作行为,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所以我国可以通过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来建立具有独立性的监管机构并对管理行为作出评估以保证评估体系的专业、公平、公正和公开。

(三)增强统筹协调,建立以建筑工程管理部门为主的监管体系

为了综合管理,统一协调,我国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绿色建筑管理机构,来协调各个机关部门,形成强有力的监管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成立专门的绿色建筑组织,结合中国国情,成立隶属于建设委员会的绿色建筑管理组织。这个机构在行政上属于当地的建设委员会,可以由建筑工程管理局(处)负责;二是改革建设管理和运作模式,绿色建筑理念贯穿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使用乃至拆除的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三是建立绿色建筑交流平台,推进各国绿色建筑交流与合作,绿色建筑,为的是人类的发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实现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要求我们站在全人类健康发展的高度,超越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志兵,中国建筑推进绿色建筑最新进展[J],《施工技术》,2013.01

2、金晶,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2

3、张永峰,开展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热点问题探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6

4、刘鑫,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4

5、符敬慧.浅谈我国能源现状与建筑节能[J].建材发展导向,2006

6、王兴杰.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12)

7、郭丽娟.推进绿色建设工程管理关键问题研究[J].山东大学.2011(05)

第10篇

绿色建筑工程是一种满足生态保护要求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对于降低工程建筑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绿色建筑工程作为着手点,集中研究了价值工程理论在绿色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色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价值工程理论;应用

绿色建筑工程是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实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的新型建筑工程,旨在为使用者营造舒适健康的最佳使用环境,而价值工程的意义在于寻求到最合理的成本以实现扩大建造效益的一种经济技术方法,由此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含量。

1价值工程的内容

价值工程又称为价值分析,是在将经济目标与技术方法相结合的情况下,要求现代的管理技术必须注意经济效益的内容,其核心在于对功能系统的准确分析。该方法是以提高建筑工程价值为最终目的,以最低的建造维护费用实现建造功能的一项科学分析方法。实现价值工程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建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只有在实践过程中落实方法论,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数据内容。工程价值和费用往往具有固定的关系模式,经过专业人员长时间的研究,这种关系以公式方式表现出来即为:V=F/C(其中V表示价值,F表示建筑的功能,C表示使用费用)。这套公式为评价建筑产品的价值和成本、功能提供了较为科学的衡量标准,同时也为实现最低的建造花费提供了方法保障。

2价值工程理论运用到绿色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中的可行性

2.1绿色建筑工程与价值工程在本质上具有共通性

将价值工程理论运用到绿色建筑工程的投资决策中是具有可行性的。首先,绿色建筑工程与价值工程在本质和内涵上具有一定的共通性,这两者在核心要求上也是一致的。“绿色建筑工程”这一概念也带给人们一种新型的居住生活理念,绿色建造的过程顺带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相关工作,同时也成为价值工程的题中之义。价值工程的重要目的在于提高所研究建筑物的价值,而绿色建筑工程是经济价值与环保价值完美结合的产物,兼顾多种价值的绿色建筑工程自然成为经营开发者和投资者所追捧的对象。

2.2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把价值工程理论运用到绿色建筑工程中,更加利于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植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上的绿色建筑工程始终将其绿色理念作为根本立足点,这也是整个建筑行业现今大热的建设理念。完成绿色建筑工程对过去陈旧建筑物的替换,也更有利于填补过去建造活动对社会环境造成的缺失和减少各种资源的损耗及浪费。

2.3绿色建筑工程和价值过程能够共同发挥作用

在现实中,人们时常会面对买得起产品却用不起的情况,这是因为要维持产品的使用往往还要花费资金投入,建筑物行业也存在这一现象,一栋建筑物的花费不仅仅是在购买时候产生,之后维护运行也会花费大量的费用。绿色建筑工程不仅涉及到最初的建筑成本,还有后续不断投入的运营、维护成本,这些又统称为全寿命期的成本,具体包括了:初期设计、招投标投入、签订合同、施工至竣工的验收以及建筑报废需要翻新或者拆除所产生的费用。就目前来看,制约绿色建筑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绿色建造的成本造价过高,由此很多购买方会望而却步。但价值工程的介入则能够为产品的设计、研发提供更优的方案,设计费占到工程费用的1.5%到2%,其比重在一般情况下都是较小的,但对整个工程的最终造价影响率却高达75%以上,从而保障了绿色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价值工程理论在绿色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3.1估算目标成本的方法

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估算是实现投资决策准确化的重要参考标准,也是建筑项目在分析价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估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设计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能起到分析、控制和指导的作用。在估算时要进行模糊样本的收集,并在此基础上对统计的材料和估算目标认真分析,这种方法对于绿色建筑工程成本估算是具有现实适用意义的。模糊识别,具体是指模糊模型A1A2A3•••An作为估算域U中的子集,其中被识别的对象B也被预设为模糊,再计算对象B与模糊模型Ai的贴近程度(其中i等于1到n的任意值),经计算得出B与哪一个具体子集存在最小的贴进度,则认定其属于同一类。当对于绿色建筑工程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对以往出现的具有同样相似特点的建筑进行资料收集,对其外形特征、结构特征和性能特征按照上述模式方法和一定的科学原则进行分析评估。其次对各个因素对应的隶属函数进行确定,紧接着根据其贴近程度大小选择出与要估算的建筑项目最相似的三个子集,最后再将这三个子集所代表的工程单方造价采用取其加权平均值的方法,求出其平均值,所求的数值则为绿色建筑工程估算的项目成本值。

3.2确定功能要素权重的方法

在绿色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其功能指标还是较为繁多的,其中有些指标的权重还十分模糊。通过对设计阶段的各项指标进行的功能评价,往往能够帮助其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配。一个好的设计方法应该同时兼顾了购买者的要求与设计中各项指标的权重比例。价值工程功能评价内容的系数值也是各项指标的评价系数的平均值,评价功能与其权重是呈现正相关关系的。虽然这种将权重评价进行量化的方式比较困难,并且难以实现精确的估算,但同样模糊计算的方式能为其评价提供有效手段。模糊评价是具有综合性的,其方法是根据所要评价的对象,即绿色建筑工程的特征,列出评价的矩阵,通过对这些函数的评判,给对象评判的指标并按照最优顺序进行排列。

3.3模糊评价的实施步骤

概括说来,模糊评价步骤包括:第一,寻找到所要功能指标的合集,即因素集U,和各项指标内容U1,U2,U3•••Un。第二,设立一个权重集A,并且为其相对应的权数A1,A2,A3,A4•••Am,按照重要程度排列。第三,设立新的评价集V,以此包括对评判对象所作出的评价合集,V1,V2,V3•••Vm。第四,建立特殊的评判矩阵R,再根据V对于合集中的因素作出的评判内容通过R中各个子集同V中子集相比之和算出R集合的值。第五,根据各个因素模糊的评判集合B,单单对R进行运算是远远不够的,不足以反映出整个评价结果,所以对B的评判也是十分重要的。据此,对B的评判可以得出:B=A•R(其相乘包括子集中每一个要素的相乘,B作为评价的综合结果,也是n维的行向量,A作为评判因素的权重集合是一维的行向量,R是U到V的关系矩阵。第六,对所有模糊的综合评判进行归一。

3.4价值工程的决策模型方法

绿色建筑工程在设计阶段往往面临着许多种类的方案可供选择,价值工程的运用可以对绿色建筑工程的经济性和技术性等做出综合评价,通过控制造价和分析功能等具体方式实现选择最优方案的目的。概括来说,首先由专家、设计人员、购买方就各方的意见达成合意,并对对象进行评价,最直观的方式就是通过分数表现出来,接着再计算出所要评价的绿色建筑工程的集合平均值,并且选择最优的对象。其中平均值最大的就是最优。

4结束语

绿色建筑工程为国家建筑物行业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绿色建造的内容也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做好价值工程的工作和推广绿色建筑工程的使用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但是面对复杂的建筑环境和架构内涵,要更好的达到“绿色”目标,还需要专家们深入研究调查、全面认真分析,以此实现价值工程理论在绿色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中更加完善的运用,促进整个绿色社会的发展。

作者:张志静 单位:安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薛海锋.价值工程理论在绿色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建筑,2012(03):66-67+71.

第11篇

建筑评估系统对高性能建筑的基准确定及市场营销提供了支持。此外,它也为承认绿色建筑应该差异化评估提供了机会,尽管在实践中很少实施。理论上,贷款人基于绿色建筑较传统设施更低的风险应对其进行区别性评级;保险公司对财产及意外事故、人寿及员工健康等提供有差异性的保费。这些特别的评级更加全面地体现了绿色建筑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能源消耗、缩减市政供水及污水处理设施投入等方面的价值。

目前,美国政府、各地区及市政当局、联邦机构广泛采纳LEED建筑评估系统。加拿大联邦政府采用建筑研究机构环境评估方法(BREEAM),不过,一些地区也使用美国及新版的加拿大LEED系统。此外,美国联邦政府还签署了关于支持建筑能源星级的谅解备忘录。全球范围内包括英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普遍使用建筑物环境性能评价软件GBTool。

尽管人们认为新建高性能的楼宇将增加初始成本,设计团队在项目前期的整体性构思及相关经验将有助于减少额外增加的成本支出。另一个能够减少前期投资、并在推动绿色建筑市场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对创新科技的财政激励政策(体现在分布式能源管理及水的再利用中)。对于金融建筑市场,建筑业人士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即房地产估价师、承保人、贷款人及会计师这些金融从业人员对高性能楼宇及传统楼宇之间差异化价值的认知存在缺失。这些缺失部分是由于评价这些差异的金融工具尚待修正,更多的数据需要积累。而且,这个行业还将受惠于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专业人士的发展。

教育是促进或限定市场成长的主要因素。绿色建筑委员会持续地进行对LEED专业人士的培训;建筑物拥有者及经理人协会(the Building Owners and Managers Association)及其他相关的行业组织也致力于对专业人士的培养。美国建筑师学会(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承诺自2006年至2010年用于建设及运营楼宇的化石燃料消耗将降低50%,并将大力培训建筑师,以实现这个目标。

能源管理市场

尽管聚焦的重点在新建设施中,现存楼宇不容小觑的市场规模及减轻管理需求的新方法的出现,将加强现存楼宇绿色化的潜力。考虑到除照明以外的节能措施改进将新增楼宇翻新的资本投资,合同能源管理将为那些不能融到足够资金的企业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供机会。为了寻求进一步的节能目标,能源管理经理把目光放在了水管理市场上,因为降低的对水资源的需求将减轻水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设施管理市场

设施管理经理更关注于日常的事务,如被当作时间纪录设备的楼宇自控系统,而不是优化楼宇的整体功能。也许需要新增管理层来驱动能源消耗管理,最终提升居住质量及楼宇资产价值。开放式框架将能够包容不同协议及专有系统,为有效地进行跨地域的楼宇组合管理提供了可能。

作者简介:

第12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境节能;技术;质量控制;设计

近年来,建筑节能已经成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1986年起实行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来,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十年来较快速的发展。建筑环保与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紧迫的节能形势迫使我们需要找到另外能够促进建筑节能发展的途径。

1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两点:①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②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绿色建筑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件并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宜憩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确保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不但要反映在建筑设计和建造时所采用的合适方法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上。而且更为体现在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程度状态上。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全方位的关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2 绿色建筑的环保节能技术

2.1 设计阶段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绿色建筑在设计中,就要体现环保健康和节能的特点。一般采用整体设计,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为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5)应充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应地制宜确定设计原则和方案,切忌盲目。

例如,在南方地区绿色建筑成功设计最关键的因素:①通风;②遮阳;③建筑立面绿色和屋顶绿化。这三项非常简单的技术应用可大大降低空调的使用,可使建筑能耗降低50%以上。

而在北方,则需要在建筑墙体中加非常厚的聚乙烯泡沫保温材料,因为北方冬天的室内外温差可高达40℃以上,而南方室内外温差一般不超过10℃,这种气候条件下就不需要特别加强墙体构造来保温。

2.2 施工阶段

施工是建筑中能耗消耗最多的阶段,也是环保和节能技术中关键阶段。在施工中,使用健康和节能的材料和设备,强化绿色建筑的施土技术,是绿色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手段。

2.2.1 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

建筑构件和建筑设备的环保健康和节能,是绿色建筑中的关键技术。例如合理使用经济适用的节能技术可在满足舒适要求的同时使建筑节约1/3左右的能源费用。低能耗高效能的建材、先进的绝热技术、充分考虑遮阳和日光利用的高性能集成窗系统、建筑气密性的处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使用、高能效设备和用具的使用、区域热电冷联技术等在建筑的使用,将是绿色建筑中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

2.2.2 建筑施工方法

绿色施工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有较大区别。传统的施工方法以满足工程本身指标为目的,以工程质量、工期、成本等为根本目标,在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考虑很少,当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与工程质量、工期、成本等发生冲突时,总是采取保证后者,放弃前者,这样做的后果常常是工程本身的质量、工期、成本达到了要求,但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给社会留下了不可弥补的遗憾。建筑绿色施工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进行控制,强调施工全过程“四节一环保”,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现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效益、环保综合效益最大化,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

2.3 使用阶段

2.3.1 使用过程中加强环保节能控制

绿色建筑的最终功能是满足使用的功能。因此,要求环境品质能够满足环保健康和满足人们的舒适性。室内环境品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室内热环境问题,一个是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因此,室内环境要讲究通风和采光技术,还要采用地热,分户计暖等措施来进行节能。室外环境要能够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比如室外采用绿化措施时应采用节水、绿化等技术措施。

2.3.2 加强环保节能效益跟踪监控及分析

由于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节能环保技术在应用实例还不是非常普及,因此在绿色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除了在设计阶段应对环保节能效益进行预测外,还应该在使用过程中对建筑的环保节能效益进行跟踪和分析,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各方面,应将实际效果与预期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在设计、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为绿色建筑的各项参数提供更多参照指标,这样才能有利于建筑环保节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改善。

3 绿色建筑的质量控制

绿色建筑的发展和质量控制,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民众的支持,需要有标准来衡量和指导建筑。

3.1 制度保障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推动力,而政策法规正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驱动力。政策支撑最基本的是要建立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这是保证政策实施的先决条件,要防止不切实际的理想政策。而政策支撑最关键的是执法力度,目前中国的建筑节能法规的执行力度还不够,应该设立相应的执法监督机构,切实保障建筑法规的实施。因此,要真正实现绿色建筑政策支撑,就必须要严守“法”的观念。与此同时,激励政策有利于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出台相应的奖励措施可以激励和促进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建设。这样,绿色建筑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才能得到更有效地质量控制。

3.2 标准完善

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发展较快,已经过了评估参数确定阶段,正步入完善标识阶段。相比而言,我国由于绿色建筑的起步较晚,因此相应的评估系统开发工作也进行较晚。应特别注意的是,由气候、地域、环境参数、资源状况、人文素质、技术水平、法规标准以及发展现状等的不同,国外体系的评估参数在很大程度上是不适应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的。因此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应建立在充分调研、科学立项、切实实践的基础之上,这将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一大重点。在研发新建建筑绿色评估体系的同时,应同时开发既有建筑绿色化的评估方法。

4 结束语

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对环保、节能的要求,值得探索、研究和尝试,这一道路是漫长而又艰辛的。随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迈进,随着工业文明向绿色文明的转变,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绿色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学技术内容的极大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绿色建筑必将以自身的独特风格、千姿百态的建筑形态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姚闰民,李白站,丁咏,等.绿色建筑的发展概述[J].暖通空调HV&AC,2009,36(11):27~32,91.

[2]王宁.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绿色建筑打造健康和谐生活.城市与乡镇建设,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