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医基本常识

中医基本常识

时间:2023-06-29 17:10: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医基本常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医基本常识

第1篇

一、调查研究的内容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具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正常而有效沟通的能力。若没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失误、护患沟通不畅在所难免。为了解高职高专护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以为后期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笔者对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开展了针对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在护理专业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中展开,采用无记名的方式、随机发放调查表300份,回收200份,结果较为客观可靠。调查内容以有关英语国家护理相关内容为主,共有4个:(1)有关英语国家的基本常识(3项);(2)护理时间观及社交规则(3项);(3)护理会话原则及语言交际(2项);(4)护理非语言交际(2项)。本研究以参与调查的学生回答各个类别问题的(平均)失误率为后期分析的依据。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高职高专护生对于有关英语国家基本常识以及非语言交际这两方面掌握的不大理想,错误率达到了51%;错误率最低的是护理时间观及社交规则方面的内容,但也将近30%。

二、调查结果分析

总体来说,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笔者发现大部分护生对英语国家的基本常识知之不详,尤其是民俗禁忌,对于护理过程中的会话原则以及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的规则掌握的也不理想,存在跨文化交际意识缺失的现象,这将导致其在跨文化交际中遭遇严重的交流障碍。通过分析,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西方国家文化及交际原则缺乏了解影响护生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对不同文化知识进行长期的累积沉淀的过程。我国著名的英语文体学家王佐良教授指出:“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而在研究中发现,高职高专护生对西方社会的文化知识以及非语言交际的知识的掌握并不理想。例如,近75%的护生不知道伊斯兰教教徒不吃猪肉,伊斯兰教在我国新疆等地有不少信徒,但很多护生对此毫无了解,可见其对西方国家的饮食禁忌了解非常欠缺,不知道西方人不吃狗肉。高达66%的护生认为,护士在与病人聊天时不可以翘着二郎腿,究其原因,就是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这样做为让病人觉得护士不尊重自己、不严谨,殊不知在西方国家看来,这种方式会让人觉得轻松随意,有助于病人情绪放松。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强护生对主要英语国家的重要历史、风俗禁忌以及交际原则等方面的了解。

(二)中文的负迁移作用对高职高专护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巨大

母语对于外语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当母语对外语学习起到阻碍或干扰作用时,即为负迁移。在本次调查中发现,由于护生对西方国家的文化了解较少,又缺乏跨文化交际的实践经验,使得护生在实际交流中会不自觉地倾向于用本民族自身的文化习俗与交际原则去分析英语的语言现象,错误地将其套用到跨文化交际场景中去,从而导致了母语文化的负迁移现象的出现。例如,45%的护生选择称呼病人为“ManagerWang”“LaoWang”,57%的护生选择“告知病人家属或单位”病人的实际病情,这与西方国家主张告知病人本人实际病情是相违背的,同时还侵犯了病人的隐私权。这个两个问题护生之所以错误率高的原因,正是由于受到中国文化习惯的影响,在实际交流当中不自觉地将中国的文化习惯负迁移到了跨文化交际的实践当中去。

三、提升高职高专护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策略

笔者以本次调查为依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高职高专护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与现有教材有机融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

当前,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中有不少涉及西方国家文化背景以及交际原则相关知识的文章。教师在讲解这些文章时可将其具有的文化内涵穿来,使得护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其文化视野也得到进一步拓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护生进行文化熏陶,培养护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其今后的竞争力,为其今后在工作岗位能进行流畅的护患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文化移情”策略,有效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所谓文化移情,简而言之,就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将自己置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在主动的对话和平等的欣赏中达到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文化的目的,它是帮助护生在护患沟通中克服母语文化负迁移影响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其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的文化观对学生的文化意识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作为实现护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的具体执行者,是护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的关键所在。因此,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加大对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方面的培训力度,选派教师去有关英语国家进修学习;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获得实践机会。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护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对比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比较西方国家文化与中国文化,让学生对两者的差异有更为直观的认识。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词汇涵义、言语行为、非言语交际行为、风俗禁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文化差异比较,帮助护生克服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文化障碍,从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

(五)灵活运用多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创设跨文化语言环境

第2篇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问卷调查;课程

中医药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本质与精髓,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特点,包含着中医的医学理论体系与人文价值的固有特证。传播中医药文化对促进中医药事业,培养高素质医学生有着重大意义。为了研究当代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认知情况,及探讨符合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课程的构建,我们进行了中医药文化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旨在为医学类高校中医药文化的课程教学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一点参考。

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云南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大一大二各医药类专业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022份,回收1022份,剔除无效问卷140份,有效问卷达86.3%。

1.2 结果

1.2.1 对中医药文化认知调查

在调查对象中,对一些基础的中医文化常识非常了解的有16.10%,一般了解的有25.06%,知道一点的有43.99%,完全不了解的有14.85%。

对于听说过或者阅读过中医名著,有59.3%的同学听说过或者阅读《黄帝内经》,有59.53%的同学听说过或者阅读《伤寒杂病论》,有23.02%的同学听说过或者阅读《神农本草经》,而听说过或者阅读《难经》只有23.02%。

认为被誉为中医“医圣”的是张仲景的有54.20%;认为是扁鹊的有13.61%;认为是华佗的有18.37;还有8.39的不知道“医圣”是谁。

对于认知中医药文化的途径,61.22%的同学通过书籍杂志;34.24 %通过电视;18.03 %通过讲座;16.89%通过网络;12.24%通过中医大夫;10.43%听别人介绍 。

1.2.2对中医药文化的定位及发展调查

对于中医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在被调查中显示,有83.22%的同学认为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地位很高;有16.7%的认为一般和不重要。

对于中医药的发展,有73.24%的认为要发扬光大;有53.51%的觉得应该申遗;仍然有17%的同学认为中医药可以置之不理,让其渐渐消失。

1.2.3 对中医和中药的优势及弊端的调查

有17.23%的同学中医的优势是价格优惠;有21.09%的认为觉得治疗效果好,比西医西药好;有37.07%认为副作用少;有 26.87%觉得中医治本。

对中医中药总体印象中,有51.93的认为更注重治本;有34.92%的认为中医无副作用;有32.99%的认为适合治疗疑难杂症;有22%认为中医中药很神秘;仍然有9.41%的同学认为是伪科学,应该取缔。

在中医药发展的弊端的认识中,有27.21%的同学觉得中医药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有19.84%的同学认为过分讲五行阴阳;有32.09%的觉得只依据前人经验,没有创新;有35.83%的认为中医药知识不够普及大众;有40.59%认为中医药事业的涉及面太少,平时接触西药比较多;有12.02%觉得中医不够西医的医生技术好,无法推广到世界。

1.2.4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及传承教育

在对中医药文化感兴趣的内容中,中医美容减肥的占32.88%;中医养生保健占40.14 %;中医的四诊法的有25.17%;针灸推拿有35.15%;中药方剂和其他中医知识有35.83%。

在提高中医药在大众中的影响一项中,认为政府每年拨出足够的经费,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的有52.72%;积极开展中医义诊活动的有60.32%;多举行中医药相关的讲座的有47.17%;中医药传统技术演示的有39.42%;开放中医药图书馆的有40.82%;还有出版通俗易懂的中医药方面的图书、影视作品的有33.56%。

对于中医药文化讲座及课程,有29.82%的同学很想参加,但机会很少;有45.92%的均表示有时间会去参加;有 19.05%的可能会去;仍然有5.22%的同学不会参加。

当问及在什么阶段开设中医药文化课程的调查中, 26.87%选择中学; 47.28%选择大一;13.38%选择在大二;12.47%的回答为其他。

2 结果分析

2.1 对中医药文化认知程度一般,需要普遍性提高

当代大学生身处在中华文化教育的大背境及医学类学校的特有氛围中,对中医中药及中医文化肯定认知了一些基本知识,但从问卷上仍然看出对一些基本常识不甚了解。所以必须就整个医学生群体及完整的中医药文化知识进行不懈的教育学习提高。

2.2 认为中医药文化很重要,但缺乏传承途径

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很认同中医中药在健康领域的作用,但从社会及校园中找不到合适和的中医药文化学习途径,学校也没有完善的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体系和阵地。故构建一门中医药文化课程及系列的传承途径尤为迫切。

2.3 对中医药文化有一定的践行和保护意识,但需针对性引导和加强

大部分医学生都参加和体验过中医药文化的实践活动,中医老师在课内外就中医药文化也进行过只言片语的熏陶,加之新闻报道的呼吁,激发出学生对中医药文化强烈的认同和保护意识,但不系统不全面,没有针对性的的零散知识毕竟影响不大。

3 建议

3.1 建立完善系统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体系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1]。包括中医药文化源流、医学文化、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医道德精神、中医资源与器物多个方面。中医药文化教育应坚持灌输教育与渗透教育两种方法相结合,灌输是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延续系统的重要途径;渗透教育弥补中医药文化灌输教育的不足,潜移默化,易于接受,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3.2 构建一门有特色鲜活的中医药文化课程

结合中医药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特点,吸收当代医学人文学以及当代文化发展的最新动态与研究成果,构建一门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样,充满趣味性的一门中医药文化课程。课程集文字、图片、视频一体,强调师生互动,以轻松化、趣味化的形式将中医药文化知识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医学生心中。

4 结语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的灵魂和根基。在医学类院校构建开设以中医药文化为主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对树立坚强职业信念和对中医事业的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文苕. 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纪要[J].医古文知识,2005(4):46.

第3篇

【关键词】山西省;大学生;中医学;认知水平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33-02

中医学即中国传统医学,是以中国传统的社会历史文化为背景、以传统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为主体的,研究人体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的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诊疗、康复和健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而且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它仍在有效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中医学的发展却遭到严重危机。西医因其严谨的科学依据迅猛发展,中医学日益受到社会的忽视。因此本调查拟了解山西省三所高校大学生对中医学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对中医学的看法,一定程度反映山西省高校大学生对中医学的基本认知水平。比较医学专业以及非医学专业对中医学的不同认识,突出不同院校认知方面的缺陷。以便为进一步在高校普及中医学、弘扬中医文化提供可靠依据。

1 调查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山西医科大学(调查对象中无中医专业学生,调查覆盖率1.9%)、太原理工大学(国家“211工程”院校,调查覆盖率0.78%)、中北大学(国家“小211工程”院校,调查覆盖率0.64%)三所高校中各抽取大一、大二和大三三个年级中各两班,各班专业不定。将抽中班级中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抽取三所大学554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告知学生后填写。内容包括30道中医学基础知识问题及大学生对中医学的认知。调查员在调查过程中及时进行复查、补漏,不合格的调查表予以剔除。

1.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双人核对后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调查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54份,收回有效问卷514份,问卷有效回答率92.8%。其中大一学生32.1%、大二学生35.6%、大三学生32.3%;男生59.9%、女生40.1%;医科大学学生35.02%、中北大学学生35.02%、理工大学学生29.96%。均为非中医专业学生。

2.2 基本知识问题回答情况 514名被调查大学生中有118名及格,及格率为22.96%(以答对18道题以上为及格)。其中山西医科大学共44名,及格率为24.4%;中北大学共40名,及格率为22.2%;理工大学共34名,及格率为22.1%,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37,P>0.05)。各所大学学生得分情况分布,见表1,经检验,(Hc=1.208,P>0.05),学生的得分评价与所在哪所大学无关。

2.3 大学生对中医学的认知情况 调查显示:①有77.82%的大学生相信中医学的疗效,有17.91%的大学生半信半疑,有4.27%的大学生不相信。②有79.8%的大学生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医学具有好的发展前途,而仅有6.61%的大学生认为中医学没有前途。有13.6%的学生不知道。③74.3%的学生对中医学感兴趣,有25.7%的学生对中医学不感兴趣。学生对中医学优缺点的看法详,见表2。

2.4 大学生对中医学知识的需求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了解中医学知识的主要渠道有图书、杂志、报刊33.5%;网络、电视、媒体34.6%;亲人、朋友37.7%;中医学讲座21.0%;其他2.3%。大学生中医学知识的具体需求情况,见表3。

3 分析讨论

3.1 高校大学生中对中医学基本知识情况 三所高校学生完成30道测试题后,及格率为22.96%,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说明三所高校生对中医学知识掌握还有不足,尚存一些盲区与误区。提示还需加大中医学基础知识在高校的普及力度。根据卡方检验,三所高校之间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又根据检验,大学生的得分评价与所在哪所高校无关。以上表明各山西省高校学生对中医学知识掌握情况基本相同。即使在医科类大学,学生对中医知识的了解程度仍未有相对提高。究其原因,可能作为西医大学,因其医学理论与中医学有较大差别,教学中涉及中医学理论较少,故学生对中医学过于轻视,对中医学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可见医学类院校学生并非对中医学了解较其他院校深。因此在西医类大学学生亦应增加中医学知识的学习补充。尤其新时期在医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中医药文化相关内容,不仅有利于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综合专业知识和多维化、整体化的思考理念,更有利于形成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的学术氛围,使学生产生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医药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

3.2 提高与改善大学生对中医学的认知 调查显示,约有77.82%的学生相信中医学的疗效。同时有79.8%的学生认为未来中医学的发展很有前途,说明山西省大学生对中医学仍充满信心,认为中医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大多数人同意中医副作用小以及临床效果(尤其是对慢性疾病)较好的优点。但不可否认,中医也有一些缺点被大家认同,如见效慢、中药味道苦、中医学原理深奥难懂。但认为中医不科学的人偏少,可能说明近些年随着国家大力支持中医学发展,以及社会及学校对中医学日趋重视,大学生对中医学的认识提高到较高水平,对中医学原理有较好的了解。

虽然大学生了解到了中医学的良好使用价值且对中医学发展抱有较高信心,但大学生对中医学仍存在较多的盲区与偏见。所以各高校应更全面、具体、生动的将中医学知识呈现给学生,重点普及中医学基础知识,纠正易被错解的知识,具体介绍中医学在哪些方面是值得学取的,哪些方面应合理剔除。从而改善大学生对中医学的看法,使大学生更客观完整地看待中医学。

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中医学本身仍具有许多阻碍其未来发展的缺陷。其深奥的理论,以及与现代高速运转社会的格格不入,均使得大学生不愿主动学习中医学知识。这些缺陷亟待改善,还需要国家与社会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使中医学更适合社会的发展与大众的需要。

3.3 拓宽中医学认知在大学生间的传播渠道,有针对性地推广中医学 首先,可以拓宽中医学知识在大学生间的传播渠道,丰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传播中医学知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应采取不同的推广途径。大学生作为新生一代,其了解知识的渠道相较其他年龄段人群更为丰富,但对深奥乏味的知识缺乏持久的兴趣[2]。调查显示大多学生都是通过亲人、朋友、电视、网络以及图书、杂志了解中医学知识的,说明大学生了解中医学知识的途径大多是在课外或校外。也从侧面反映中医学知识在课内与校内的普及工作不够,仍需加大校内工作开展力度。可以适当增加中医学讲座次数或将中医学列为选修课甚至必修课。尤其应加大网络传播的力度,使学生更方便地接触中医知识。还可以开展一些中医学知识问答活动,推广中医学常识等,从而激起学生学习中医学知识的兴趣。

其次,有针对性地推广中医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医学知识最感兴趣的方面是养生保健知识。因此可根据这特点按照学生的意愿开展讲座。这样能使学生更主动地接受中医学,并且学习知识时更加轻松与快捷,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中医学实践性的认识。

当前,中医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形势。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预防保健意识的增强,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多元化,都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美好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科学发展突飞猛进,使得中医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显得日益紧迫与重要[3]。所以中医学的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时也只有有了社会的支持,大学生才能更好地肩负起这份责任。

参考文献

[1]马科,张丽,唐利龙.中医药文化在医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05).

第4篇

1 糖尿病病人易患抑郁症的原因

心理压力过大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血糖的波动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根治,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抑郁症。

1.2 5羟色胺水平下降 有部分糖尿病病人伴有慢性并发症,进一步带来身心痛苦和生活不便。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使脑内5羟色胺水平下降,可能与抑郁症有关。

1.3 生活范围缩小 糖尿病的治疗往往要打破原有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限制患者的生活自由。1.4 患糖尿病后对生活的影响,以及经济负担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均会导致抑郁症,而抑郁症又会加重糖尿病,形成恶性循环。

2 抑郁症的表现

2.1 主要表现①情绪低落,有晨重夕轻的特点;②思维迟缓,即记忆力降低,大脑反应慢等;③有自我封闭倾向,活动减少,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常个人独处;④伴有焦虑;⑤睡眠障碍,早醒为其典型表现;⑥减退;⑦有疲乏、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等躯体症状者。归纳起来是三少:思维缓慢、情绪低落、行为减少;六无:无趣、无助、无能、无眠、无望、无价值。

2.2 程度 从程度上可分为轻、中、重度,轻度抑郁症对工作、社交的影响较小,中度抑郁症则可能表现为做事力不从心,而重度抑郁症会使工作、社交受到明显影响,甚至日常工作都不能自理。

3 抑郁症的预防

糖尿病性抑郁是可以预防的。首先,患者要学会精神调摄,心境要放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

病。平时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及适量的运动锻炼,这有助于改善心情。同时,病人家属应多疏导、鼓励、安慰、理解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患者可参加一些糖尿病专题讲座,了解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基本常识及应对措施,纠正错误认识及不良行为。

4 抑郁症的治疗

4.1 治疗原发病

4.2 心理治疗 在不健康思维和抑郁症早期,一般采取心理治疗。重点是改善病人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反应,合理地安排生活和遵从医嘱,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必要时可去看心理医生。

4.2.1 支持性心理治疗 通过解释、说理、疏导、安慰等,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以帮助病人消除各种消极情绪反应;

4.2.2 认知疗法 帮助病人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了解,消除不适当的预测、误解和错误观念。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

4.2.3 行为疗法 某些行为疗法技术可帮助病人遵从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计划,包括血糖自我监测,行为强化,行为塑造疗法等。

4.3 药物治疗 当患者出现中重度抑郁时,可适当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如5-羟色胺抑制剂,百优解20mg/d等,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4.4 中西医结合 从中医角度看,抑郁症属于抑郁、不眠、心悸、癫病、百合病等范畴,可以用中医配合西医来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在用中医治疗抑郁症时要用二病同治的方法,这样既可以提高疗效,又可缓解西药的毒副作用。

5 讨论

第5篇

中医诊法讲得是望闻问切;西医诊病靠得是望触扣听,两者都离不开望诊。看病看病,病是可以看出来的。可不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出宝宝有没有生病呢?可以!

通过速成培训,妈咪们掌握了看病的基本常识,会看了宝宝体态、指甲、指纹、舌头、眼睛和二便等等,就可能早期发现宝宝异常,自我进行初步诊断,再同医生进行交流,对宝宝身体健康一定会大有益处的。您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

(天津市河西医院副主任医师,眼科主任,河西区眼科专家组和劳动鉴定委员会眼

科专家)

许多妈咪会看宝宝的眼睛,她们能清楚地说出自己宝宝眼睛的病症、原因和对策:

眼睑肿了――赶快查尿――可别得肾脏病;

白眼红了――又上火了――抓紧上点眼药;

视力差了――快去验光――要不要戴眼镜……

今天,我们要告诉妈咪们的是:学看宝宝眼睛病,五轮学说内容精;眼与脏腑有关联,还要综合来判断。

A.望眼睛,了解内脏

由于宝宝不能诉说或正确诉说病情,所以在中医眼科望、闻、问、切四诊中,望眼睛较为重要。

中医通过对眼睛的望诊,不单单可以诊断眼部疾病,甚至还可以了解一些全身性的疾病。妈咪们了解了这些常识,就可以在家中通过观察宝宝的眼睛,来洞察宝宝的健康状况。

B.五轮学说看眼睛

中医眼科将眼睛由外至内分为眼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孔五个部分,分别内应于脾、心、肺、肝、肾五脏,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总称五轮。

中医,借五轮来说明眼睛的解剖、生理、病理及与脏腑的关系,通过观察五轮的形色变化,可以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对眼科临床和内科病症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妈咪们在家里也可以观察宝宝的眼睛,初步了解宝宝的健康状况。

C.气轮――肺和大肠

气轮所指:气轮是指球结膜与巩膜,即白睛部分。其表层无色,薄而透明,里层白色,质地致密而坚韧,具有保护眼球内部组织的作用。

相关脏腑:肺和大肠。因为肺主气,所以称为气轮。又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相表里”是中医的脏腑学说),所以,气轮疾病常常与肺和大肠有关系。此外,白睛环绕黑睛周围,紧密相连,如有病变,会相互影响。

正常现象:肺气充沛调顺,邪不易入,则白睛色白而润泽。

病理现象:

1.球结膜充血,多为热邪犯肺。

2.球结膜水肿,多为风邪犯肺。

3.球结膜肿胀而混浊,为肺热亢盛。

4.眼分泌物深黄而干结,为肺有实热;淡黄而稀薄,为肺有虚热。

5.巩膜充血肿胀,多为肺热郁结或郁火上犯于肺。

药物选择:

清热利肺:贝母、瓜蒌(中药名天花粉)、前胡、杏仁。

滋阴补肺:生地、麦冬、沙参、百合。

D.风轮――肝和胆

风轮所指:风轮是指黑睛部分(包括角膜和虹膜)。角膜呈球面而透明;虹膜是黑睛后面的棕黄色膜,可以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

相关脏腑:肝和胆。肝主风,所以称为风轮。又因肝与胆相表里,所以,风轮疾病常与肝和胆有关系。此外,黑睛后方与瞳孔相邻,二者之间有一间隙,中间充满房水。所以,黑睛部分出现疾病时,会影响瞳孔和房水。

正常现象:肝气和顺,肝阴充足,则黑睛色青而有光泽。

病理现象:

1.角膜溃疡,表面白色为肝热,带黄色为肝脾湿热,此时舌根部常有黄腻苔。

2.角膜溃疡,表面较清洁或呈灰色,为气虚或肝阴不足,后者常伴有淡红色的角膜新生血管。

3.角膜或虹膜新生血管粗大,大多为肝火旺盛或气滞血瘀;血管细小,大多为肝阴不足。

4.瞳孔紧小、充血,多为肾热。

5.睫状压痛明显,多为肝热所致。

6.角膜葡萄肿或眼球突出,多为肝火旺盛。

药物选择:

清肝泻火:桑叶、、栀子、胆草。

补肝滋阴:当归、白芍、熟地、枸杞。

疏肝理气:柴胡、香附、郁金、元胡。

E.肉轮――脾和胃

肉轮所指:肉轮是指上下眼睑,包括眼睑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睑板、睑结膜等。具有保护眼球的作用。

相关脏腑:脾和胃。因为脾主肌肉,所以称为肉轮。又因脾与胃相表里,所以,肉轮上的疾病常与脾胃有关系。

正常现象:脾胃消化吸收与运化的功能正常,则眼睑色黄,丰润而有光泽。

病理现象:

1.眼睑下垂、眼睫无力,多中气不足。

2.眼睛困乏,多为脾虚夹风。

3.眼睑非炎性浮肿,多脾虚夹湿。

4.眼睑红肿,多脾胃积热。

5.眼睑湿烂、痒痛,多脾有风湿热。

6.睑结膜、滤泡增生,多脾胃湿热有瘀。

7.睑结膜颜色变淡,多脾虚血少。

药物选择:

补脾益气: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清热祛湿:石膏、知母、竹叶、栀子。

燥湿化浊:半夏、藿香、白蔻、茯苓。

摄血止血:三七、茜草、地榆、阿胶。

F.水轮――肾和膀胱

水轮所指:水轮是指瞳仁,也就是瞳孔部分,包括眼睛内的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相关脏腑:肾和膀胱。肾主水,所以称为水轮。又因肾与膀胱相表里,所以水轮上的疾病常与肾和膀胱有关系。但由于瞳孔结构复杂,经过古今不少医生的实践证明,其生理、病理不仅与肾和膀胱有关,与其他脏腑也有着同样密切的关系。

正常现象:肾阴肾阳充沛,则瞳孔色黑有神,目光炯炯。

病理现象:凡是外眼正常,而自己觉得视物模糊,眼前有黑花飞舞等,都归入瞳神疾患(即内障)的范围。包括现代医学的所有玻璃体病、眼底病、视神经病,多因肝气、肾气不足引起,但是往往这些病在初期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脏腑气血失调的症状。

药物选择:

温补肾阳:肉桂、续断(中药名)、狗脊(中药名)、胡桃。

滋补肾阴:熟地、首乌、枸杞、龟板。

G.血轮――心

水轮所指:血轮是指内外眦的血络,即内眼角和外眼角区域的血管,包括内眼角区域的泪阜和泪点。泪点也叫泪堂,是排泄泪液的通道。

相关脏腑:心主血,所以称为血轮。又因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血轮上的疾病常与心和小肠有关系。

正常现象:血脉流畅,则内外眦部血管红润而有光彩。

病理现象:

1.内外眦部充血、刺痛,多因心火而起。

2.内外眦部红肿流脓,多因心火炽盛,兼有瘀滞。

药物选择:

清解心火:黄连、栀子、竹叶、莲心等。

宣痹化瘀:瓜蒌、薤白、桃仁、红花等。

H.五轮学说巧运用

在临床上,会应用五轮理论,通过观察眼睛各轮外显症状,去推断相应脏腑内病变。

巧用1:宝宝出现睑弦红赤湿烂等现象,就说明病位是在肉轮,这是宝宝脾胃湿热的外显特征。

巧用2:若宝宝出现脸部肿硬,并发现白睛红赤,这是宝宝脾肺实热的表现。

巧用3:如果发现宝宝眼睛各部位都有显现,那就要考虑可能是宝宝多个脏腑功能失调。

巧用4:如果先发现白睛红赤,继而又出现黑睛成星点状,应去医院诊断是否肺部出现问题。

第6篇

【摘要】肛肠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系统疾病,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常规方法。而护理作为治疗的辅助方式,涉及肛肠疾病治疗的每一个环节,对于肛肠疾病患者的整体恢复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关键词】肛肠疾病;患者;护理;恢复

肛肠科常见的疾病,如内痔、外痔、混合痔、肛瘘、肛裂、肛周脓肿、直肠黏膜脱垂等,其主要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疼痛、排便困难、出血、尿潴留等症状是肛肠疾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往往引起患者躯体的不适及恐惧焦虑的心境,严重者甚至降低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随着现代医学理念的转变,医疗模式的重心已由传统的“关注疾病”逐渐转向“关怀病人”,而护理作为一种辅助医疗手段,能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对患者进行总体调节,解决患者的实际健康问题,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最终对患者的整体状态起到良性推动作用。因此,肛肠科疾病护理在肛肠疾病的治疗及恢复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

1. 治疗前护理

1.1 对患者的观察及整体了解——适应性护理

当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应与病人作良好的沟通,介绍肛肠科日常运作形式及关于肛肠疾病的基本常识。借助与病人交流的机会,进一步获取病人的饮食偏好、作息规律、工作环境、家庭背景、既往病史、过敏史、目前病情等个人信息,以便综合分析得出病人的身体及心理状态。对于即将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护理人员可依据病人的身心状态耐心向病人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麻醉的一般知识、手术方式和术后康复的基本程序,有利于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疑虑[1]。

1.2 手术前的准备

1.2.1 适当调整饮食结构

适度增加膳食纤维(如新鲜蔬菜与水果)的摄入量,多饮温白开水,尽量避免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忌烟酒。术前6~8h流质饮食,手术当日流质饮食。

1.2.2 完善术前检查、清洁及指导工作

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和体格检查),有利于医师全面了解和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以便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2],若采用鞍区麻醉,则应嘱病人手术前6~8h禁食水。对于伴有贫血、糖尿病、高血压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需依据术前检查的情况配合医师给予其必要的治疗措施(如纠正贫血,控制血糖、血压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作)以增加手术期的安全。为减少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的感染机会,手术前1~2h需进行常规手术野备皮和清洁灌肠。热水坐浴(包括排便后坐浴)频率为2~3次/d,每次持续20~30min。嘱病人备好洗漱用具、毛巾、卫生纸等生活必需品。指导病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练习床上排尿。进入手术室前,病人应穿着宽松并排空膀胱。

2. 治疗中护理

2.1 心理辅导

与患者亲切交谈,了解患者最担心的问题。引导患者深呼吸,使全身放松,并通过谈话分散其注意力,从而稳定患者的紧张情绪[3]。

2.2 指导设置

指导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或右侧卧位,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同时应注意保暖,减少不必要的躯体暴露,避免受凉。

2.3 实时监测患者的一般情况

在手术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患者的面容及精神状态,询问患者有无特殊不适,密切关注脉搏、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师反映并配合抢救[4]。

3. 治疗后护理

3.1 麻醉后护理

进行局部麻醉和骶管麻醉的病人,手术后尽量卧床休息4h;而鞍区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则需要去枕平卧,并禁食水6~8h。

3.2 一般情况护理

密切观察病人术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特别需要注意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或出血的情况。若病人出现以下症状或体征,则须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以防止大量出血:下腹胀痛或便意明显,而且血性液体浸透敷料;面色苍白、心悸、口渴、出虚汗、脉搏细数无力等。

3.3 止血护理

利用腹部丁字带对及其周围组织进行压迫止血,压迫力度以松紧适宜为准。

3.4 饮食护理

除鞍区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后不能立即予食水外,骶管麻醉和局部麻醉后即可予汤饭、稀饭、菜汤等半流质饮食。但是为避免食物产气所引起的腹胀,术后1h内不宜食用乳制品、豆制品和水果。手术结束2h后即可给予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尤其需要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以补充膳食纤维,同时可适量进食水果。由于术后排便可导致手术部位的疼痛不适,故某些患者选择逃避进食的方式以减轻疼痛,此时护理人员可依据病人的心理状态作耐心的解释,强调营养物质的摄入对于手术创面的愈合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另外通过细心的指导减轻心理负担[5]。

3.5 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是外科常见并发症之一,亦为影响患者生活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时间持续而剧烈的疼痛不仅引起患者的不适,影响睡眠质量,而且导致患者焦躁不安的负面情绪,不利于术后创面的恢复。所以,及时止痛护理对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术后整体恢复尤为关键。疼痛较轻且伴有伤口水肿者,可用温水坐浴15~20min,外用止痛栓剂或软膏;疼痛明显且难以忍受者,可加用哌替啶(肌肉注射)等镇静止痛剂缓解。有文献报道[6],以“针刺”、“点穴”、“耳穴”、“艾灸”为主的中医护理技术可用于缓解肛肠疾病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

3.6 换药护理

病人首次换药可于术后24h进行。解除丁字带后,涂擦消炎止痛软膏或放置栓剂,并更换填充物。换药时引导病人作深呼吸运动,放松情绪,同时注意手法轻柔,尽可能减少对创面的刺激[7]。

3.7 排尿护理

部分病人可因麻醉、部填塞物过多、情绪紧张等情况出现术后排尿障碍,严重者甚至出现尿潴留。护理人员可依据不同原因作相应处理,首先松解丁字带减轻压迫,并指导病人平稳心态,然后按摩或热敷下腹部,或用温水冲洗会,诱导排尿。同时可结合针刺和艾灸三阴交、中极、阳陵泉、曲骨等穴位辅助排尿。当病人下腹胀满、急迫难忍时,可遵医嘱执行新斯的明肌肉注射或足三里穴位注射。当以上方法均不能改善尿潴留时,需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

3.8 排便护理

通常患者于术后24~48h可正常排便,若术后48h仍未解大便,可嘱患者口服聚乙二醇、液体石蜡等以改善便秘症状;指导患者做腹部按摩,有利于肠道蠕动。尤其需要嘱咐患者在排便时勿过度用力和久蹲,以免引起或加重创面出血和疼痛。上述方法均不能起效时,可用开塞露塞肛治疗。

3.9 清洁护理

中药熏洗和坐浴是肛肠病人术后维持手术部位清洁的重要方法,亦为促进创面愈合、消肿止痛的重要辅助手段。在进行中药熏洗前需排空二便,先熏后洗,坐浴时水温宜控制在45~60℃范围内。用于熏洗和坐浴的常规中药有苦参、黄柏、芒硝、地榆、枯矾、冰片等[8]。

4. 小结

肛肠科疾病的护理工作贯穿于患者的整个住院治疗过程中,在辅助治疗疾病的同时,更多注意患者生理与心理的需求,行为指导与心理辅导并重,给予人文关怀,最终目的在于为患者的整体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善芬. 肛肠病人的护理体会[J]. 中外医疗, 2011, 26: 158.

[2] 孙宁, 毛宇丹, 石立文, 等. 肛肠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15): 300, 316.

[3] 毕凤霞. 肛肠常见三大疾病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25): 243.

[4] 黄瑞珍, 白玉臣. 肛肠局麻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J]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0, 9(4): 372.

[5] 程二桃. 肛肠疾病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5, 15(2): 46-47.

[6] 黄永琪. 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中医治疗与护理[J] 中医药导报, 2010, 16(7): 130-131, 137.

第7篇

的确,刺参是一种传奇的海洋动物。它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又名仿刺参,辽参,是海参纲中经济价值最高的种类。全球有1000余种海参,全部系海产。我国海参报道有近百种,可食用的约20余种。海参中以仿刺参最为珍贵,主要产于辽宁、山东等地。明代谢肇涮所著的《五杂俎》中称:“辽东海滨有之……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历数亿年的演变、进化,刺参聚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看似弱小却极其顽强,外形平凡而内蕴博大。亿万年来,它笑傲海洋霸主,趟过冰河世纪,续写着生命传奇的进化史。而刺参的神奇功效更让世人折服。

营养成分堪称完美

值得一提的是,刺参是世界上少有的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保健食品。几亿年的历史衍变,底栖礁丛,趋利避害的生活习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则,使海参体内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形成了近乎完美、均衡合理的营养结构,自古就被人们所认识。

这里有一组数据刺参干品中粗蛋白的含量为50.0%左右、粗脂肪1.1%、碳水化合物4.8%。如果单从上述营养指标还难以表现出海参的营养优势,那么海参体内各种营养元素结构与人体营养需求的一致性则是陆上珍品难以匹敌的。特别是刺参体内特有的海参黏多糖、海参素以及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尼克酸以及钙、磷,铁、镁、碘、硒等物质,决定了刺参足以让众多的食用珍品难以望其项背。我国历史中关于人们食用海参的记载,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本草纲目拾遗》称海参“补肾经、益精髓、消痿涎,摄小便,壮阳,生百脉”。

海参体内除了海参黏多糖已被确认营养滋补作用之外,人们还发现了珍贵的海参素。它的分子结构似皂苷,是羟甾烷衍生物的配糖体,科学研究证明,它的药用保健价值极高,对中风痉挛性麻痹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刺参适宜广泛的人群。刺参的吃法多种多样,且四季皆宜。煮食鲜刺参,可医治咯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水发刺参切成小块与粳米煮粥,有补肾,益精、养血的功能:刺参加蘑菇、玉兰片、虾皮煮汤,更是老年人理想的滋补品。总之,在药用价值方面,刺参全身都是宝,可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上等滋补品,长期食用,有壮阳补肾、促进伤口愈合、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延缓衰老等益处。

从食用价值方面看,刺参符合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以刺参为原料烹调的菜肴经常出现在高档宴席上。在我国,刺参一直是传统的保健滋补品。近些年来,随着科研的日益发展,人们已更多地认识到刺参在食疗保健方面的神奇功效。中医学认为,药食同源。食用海参已成为现代人养生调理、美容、延年益寿的首选。

古老而神奇的药用价值

我有一位朋友的母亲年老体弱,每年一到冬天就因感冒要住上一两个月医院,久而久之,几乎成了一种习惯。有一天,这位朋友来找我,说刺参既然那么神奇,你又是研究这个的,请你买一点好刺参,让老太太试一试。我帮这位朋友买了些刺参干品,并告诉他食用方法。刺参给这位老太太带来了福音,她已经连续几年不用住医院了。在民间,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当地一些老百姓有一个习俗:入冬以后81天,每天食用一个刺参,以滋阴补气。大连民间还有男吃刺参女吃鲍之说,肯定了它的壮阳补肾作用。清代《本草从新》云,海参“补肾益精,壮阳疗萎”,可见民间对这一食疗效果早已认同。

不同海域,不同科类的海参有不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从玉足海参体壁中提取的一种含岩藻糖的糖胺聚糖,即海参糖胺聚糖。研究发现其具有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及降低血脂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抗凝系统的活性,延缓血栓的形成。

刺参抗恶性疾病的功效

第8篇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32-01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之一,也是鉴别诊断较复杂的疾病,一经确诊,治疗相对简单,如延误治疗,发展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或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手术操作相对有一定难度,处理不当,易出现较多术后并发症。现将我院近年来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共收治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57例,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48岁。发病至诊断治疗时间最短2天,最长7天。均有阑尾炎病史及体征,辅助检查支持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9例,伴穿孔11例,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包裹7例。其中伴肠梗阻1例。

1.2 方法 护理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前应做好急症手术准备,术后鼓励早期活动,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引流管护理,防治内出血,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等术后并发症。

2 术后护理

2.1 根据不同麻醉方式,选择适当卧位,患者全身麻醉未清醒时,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分泌物流出,避免误吸引起窒息。如腰椎麻醉患者去枕平卧6h-12h防止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连硬膜外麻醉患者可低枕平卧。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后12h,或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如置有引流管,待血压平稳后应改为半卧位或低姿半卧位,可减轻伤口肿胀或疼痛,并有利于愈合,以利于引流和防止炎性渗出物流入腹腔。

2.2 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生命体征,每2小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连续测量4次直至平稳为止。如脉搏加快或血压下降,则考虑有出血,应及时观察伤口,及时报告医生,采取必要措施。

2.3 引流管的护理 对于炎症比较重的患者,术后一般都有腹腔引流管及导尿管。首先,因妥善固定引流管,低位引流,间歇由近端向远端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若腹腔引流管引流出尿液样液体,应警惕输尿管损伤,及时报告医生。留置导尿者,每日予以0.5%络合碘抹洗尿道口2次,每次抹洗应更换手套,预防交叉感染,并观察尿道口有无异常分泌物。每日更换引流袋,倾倒尿液时注意操作规范,并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因此,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尽早拔出导尿管是预防尿路感染的关键。

2.4 饮食护理 手术当日禁食,术后第一天可进半流质饮食,第二天可进软食,在正常情况下,胃肠功能逐渐恢复,第3-4天可进普食,并逐渐增加饮食。

2.5 心理护理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恐惧心理,甚至拒医拒护行为。因此,要做好患者的术后心理护理工作。应体贴、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

者耐心解释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基本常识及演变过程、治疗方法,使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1 切口感染 保持腹腔引流通畅,减轻伤口疼痛,若患者感觉切口周围皮肤红肿、触痛,应及时发现并报告医师处理。

3.2 肺部感染的护理 腹部手术后,由于腹痛及切口疼痛,不敢翻身及进行有效咳嗽,致使咽喉部分泌物不能排除,容易引起肺部感染。护理的关键:①翻身、拍背 ,协助并鼓

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同时行超生雾化,使痰液易于咳出;②严密观察体温的变化,每4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过高时,遵医嘱予以降温,并做好记录;③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整、舒适,随时更换汗湿衣被,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

3.3 肠梗阻的护理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采取的措施:①禁食、禁饮、胃肠减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引流通畅,取半坐卧位,减轻膈肌压迫。严密观察腹痛情况,警惕肠梗阻的发生,及时发现并处理;②协助并鼓励患者多活动促进排气;③腹部微波理疗,改善腹腔内血液循环,减轻腹腔炎症,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经上述处理,患者次日排气,术后肠道功能恢复。

3.4 腹腔出血的观察 患者反应有腹痛、腹胀,并伴有面色苍白、脉快、出虚汗、血压下降,应考虑腹腔内出血所致 ,必须立即平卧,吸氧,同时与医生联系,尽快对症处理。

4 讨论

目前急性阑尾炎手术成功率很高,但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的护理特别重要。近两年来我院通57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的护理,体会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手术护理除了常规护理外还应注意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社会因素。

参考文献

[1]马华丽,徐红.预防留置导尿并发尿路感染护理对策〔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2.

第9篇

【关健词】中医院校 辅导员 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048-02

“中医药教育是我国乃至世界典型的传统教育。”[1]特别是 在现代大学院校式的模式下,中医药的现代教育无论是过去还是 现在,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中医教育的紧迫性又要我 们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中医传统文化知识、医学理论及临床实践经 验,思维严谨细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德才兼备,拥有高尚 医德的中医药人才,这些不仅与学校的平时教学有关,还与学生 每天都亲密接触的辅导员有着特殊的关系。

辅导员作为学校与学生沟通的纽带,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 大的。要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医术高明的学生,与辅导员 平常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因此,中医院校的辅导员应具备一般 大学的辅导员所没有的素质。

一、作为中医院校的辅导员要具有坚定中医药事业的信念

“近百年来,要求废除中医的不乏其人,其目的各不同,但 他们的思想言论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他们的 政治指导思想有关。”[2]我们也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们有着 一定的市场,其中也有些知名人士表示附和。对此我们应该怎么 办,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特别是作为中医院校的辅导员来说,在 信息发达的时代,学生不可能不受社会一些舆论观念的影响而对 学习中医的立场产生动摇,提出质疑,甚至反对中医。

因此,作为中医教育事业的管理者,特别是对于和学生接触 紧密的辅导员来说,首先要坚定的是自己对中医学事业的信念, 要同各种各样的反对中医学的思想做坚决的斗争,排除干扰,激 励学生继承发展中医学事业,挖掘中医学这个伟大的宝藏,造福 于民众。除了具有坚定的中医信念,辅导员还要在学生中大力宣 传中医学,让学生们明确中医与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医疗体 系。让学生们明白,如果中医中药有许多未知的、不能解释的现 象和理论,那么只能够讲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没有 达到能够对中医学进行真正理解和解释,或者说我们还没一种哲 学思想、科学方法论来阐述中医学整个医疗体系,这正是要激发 有志于中医学事业的学生们在今后去进行不断的讨论和探索。并 且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去继承发展中医学,使中医中药这 个宝库的宝藏得到真正的挖掘。因为只有中医学的精髓得以真正 发扬光大,后继有人,中医中药才能够更好的造福于民众,中医 学的整个医疗体系才能够被更科学地加以阐述,才会使中医学这 门古老的医学焕发青春,才会让那些鼓吹取消中医学的人没有市 场,使学生们更加坚定献身于中医药事业的信念。否则,中医学 的继承和发展就会真正面临巨大的危机。

二、作为中医院校的辅导员必须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如果说文化素质是一切素质的基础,那么人文素质便是文化素质的核心。人文素质低下,不利于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的正确确立。特别是在医学类这样的单科院校,曾有调查显 示,学生在政治方面的热情不高、个别学生具体表现为理想不够 远大、思想不够积极、道德不够高尚、政治参与度低、对职业的 理解不深、办事的热情不高、人际关系缺乏和谐、与集体的融合 不深等。因此,中医院校的辅导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才 能带动学生的人文素质达到理想状态。

因此,作为中医院校的辅导员,首先,自身必须树立牢固的 爱国主义精神及远大的理想,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集体 荣誉感、爱岗敬业思想,寻求爱国方式,从而激发学生思考未来, 特别是思索中医药事业现在面临的困难和处境,认清中医药发展 的现状,树立为中医药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加深对医学职业、 劳动实践的认识。其次,身为思想政治辅导员要及时、完整地把 握政治理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还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 哲学名著,博取众长,恰到好处地把哲学思想付诸实践,带动学 生兴起学习理论的热情,让思想占领学生的思想阵 地。第三,辅导员还须具有较强的辨别能力,敏锐捕捉学生中的 不良思想,认真分析其根源。当今西方思潮对学生造成了极大的 影响,然而其中不乏积极、科学的元素,确实对学生综合素质的 培养起到促进的作用,如不少学生主张个性张扬、充分认识现实 社会、坦然面对失败、百折不挠以及讲究学习和办事的效率等。 思潮中负面的影响也不少,一些学生表现为功利主义、强调以自 我为中心、过于放大社会的阴暗面、无思想、追求感官刺激、厚 脸皮、黑心肠等。辅导员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慎重界定“不良思想”的范围,不要“一棍子打死”,不要把任 何被西方思潮影响的产物都看成不健康的事物,而且要特别注意 那些整天把马列挂在嘴边、行动却丝毫不沾边的马克思教条主义 的学生,辨别准确,才有可能准确引导学生。第四,在医学院校 的特定环境中,辅导员还要把握医学生“两课”(思想品德和马 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学习的情况,通过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巩 固“两课”学习的效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 生观的教育,为毕业生将来走向医务岗位建设良好的医德医风做 好准备。要重视带领学生正视现实问题、结合“两课”知识分析 现实问题,坚持下去,学生再碰到类似的现实问题时就不至于迷 惘,也不会偏离“两课”的要求。第五,“美”是人文素质的一 个重要表现形式。在医学院校,对美的引导是有特定内涵的,是 与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紧密相连的。外在美要求医务人员仪表端 庄、谈吐大方、文质彬彬、礼貌待人;内在美要求对患者细心、 耐心、关心和责任心。将外在美与内在美完美地结合起来,是高尚的人文素质的体现,是医学生努力的方向。辅导员也要努力达 到美的高尚境界,使人格魅力得以升华,通过人格魅力去感染和 教育学生。

三、中医院校的辅导员还应具备一定的中医传统文化知识

中医教育作为一门祖国传统的医学教育体系,具有其独特的教 育方式和思维方式,与现代的医学体系上有不尽相同的地方。“中国 传统文化是中医学发生、发育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中医作为一门 人文科学,兼有自然与人文双重属性,它的人文特征要求中医大学 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修养,才能掌握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方法,才 能掌握中医理论的精髓。”[3]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素质教育中具有不 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只有重视中医文化,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 道德素质、丰富的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高 素质的中医人才,才能真正提高中医教育的质量,促进中医药的继 承和发展。

而作为中医院校的辅导员,对祖国医学的传统文化必须有一 定的了解,这也是和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目前,许多中医 院校的辅导员并不是中医院校毕业的,而是来自其他专业,对于 中医的一些基本常识十分陌生,与学生沟通时不能理解其一些专 业的思维方式。因此,很难融入中医院校的氛围之内。只有掌握 一定的中医文化知识,才能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思想教育时达 到与学生的共鸣,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专业思想动态,增强自 身专业思想教育的工作能力,引导学生加强中医传统文化方面的 学习,培育良好的中医专业学习氛围,使学生能真正的在祖国传 统医学的氛围下成长。

四、中医院校的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

在医学院校中,医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其他高校的普遍,新生 心理问题突出表现为强迫、恐惧、偏执、人际关系异常等,这些 是面临适应学习、人际交往、个人生活的调整过程中产生的;高 年级学生对自己、对学习乃至整个人生观、价值观重新定位,上 述症状逐渐减弱,却转为忧郁、焦虑、敌对、强迫和躯体症状等。 所以,在医学院校里,辅导员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频度很高。

然而,医学院校学生的科目多、课时多,辅导员只有利用下 班和节假日时间进行咨询。这样,辅导员的工作量增加了,又因 工作中遇到的多是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固定的宣泄途径,将会产 生不同程度地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不管遇到自己多 么不愿意考虑的问题,也必须努力调整心态去为学生考虑问题, 而且不能流露出半点难色,否则会引起学生误解。②非工作时间,

当处理学生问题与私人问题出现冲突时,只能先处理学生问题,这种工作琐碎、不分白天黑夜,带来的苦处可能只有辅导员自己 品尝。接踵而来的是家庭问题,怎样处理好学生工作与家庭之间 的矛盾,也给辅导员增加了一定的心理压力。③辅导员管辖的学 生很多,有的学生一念之差就会出问题,而且处理问题时是否已 经妥当、是否已达到校规的要求、是否令学生和家长满意、问题 是否发生转化等,辅导员总有如履薄冰的感觉。④辅导员与学生 经常需要“比”智慧:想的要比学生完善、谨慎;记的要比学生 快;知道的要比学生多;活动能力要比学生强;语言文字能力要 使学生折服;向学生发问要比学生向老师问得多、问得快。虽然 医学生多给人“书呆子”的感觉,但思维是很活跃的,对现实问 题有独特的看法,有时很固执。怎样才能让他们把这类问题论述 清楚,通过讨论把学生不良的观点“比”下去,是辅导员智慧的 表现,需要一边对话,一边针对学生的状况作出应变。而要达到 完美的状态,需要一个漫长的“劳心”与积累的过程。⑤辅导员 的工作有时就是研究语言,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赞赏、责备、 怜惜、商量、暗示、愤怒等情感和意图,而且语言本身还要富有 哲学、充满文采、不乏幽默、顺应潮流。学生如果心理素质较弱, 往往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误解、反感、争执,那些自寻短见和将 院校告到法庭的事情在全国各地也时有发生。而且在对学生进行 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语言已成为档案的一部分,如果个案出了问 题,与个案的对话将成为证供。在大力提倡为学生服务的今天, 辅导员在工作中只好对学生察言观色,时刻关注学生微妙的心理 变化。辅导员常常为语言带来的后果担心。因此,辅导员只有善 于驾驭以上问题,才不至于使学生工作陷入困境。

中医院校的辅导员作为奋战在学生教育工作的第一线的管 理者,其身上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医术 精湛、医德优秀的中医药人才。辅导员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医 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只有不断加强中医院校辅导员自身队 伍的建设和素质的提高,才能为更好的培养祖国中医药事业的 继承人服务。

参考文献

1 罗 萤.构建“和谐”高等中医药教育的若干思考.福建中医学院 学报,2007.17(5):4

2 李越华.中医学危机下的思考与中医教育变革思路.中华医学教 育,2007.27(2):33

第10篇

【关键词】 亚健康;中医干预数据库;基础数据;数据结构

亚健康中医干预数据库的研制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亚健康基础数据库及其数据管理共性技术的研究”的内容之一,而数据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数据库的品质和数据管理技术的优劣。因此,我们对数据结构及数据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1 基础数据结构

1.1 个体情况基础数据

年龄、性别、职业、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家族病史、既往病史、过敏史、婚育情况、嗜好(抽烟、喝酒、其他嗜好)以及居住条件、工作条件、经济状况等。

1.2 症状数据

区分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并制定轻、中、重三级或多级程度评定标准。

1.2.1 躯体症状表现

疲乏无力、肌肉酸痛、关节酸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睡眠紊乱、食欲不振、脘腹不适、便溏、便秘、性功能减退、怕冷、怕热、易于感冒、眼部干涩等。

1.2.2 精神心理症状表现

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

1.2.3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表现

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频率降低、不能正常地处理好人际关系、不能正常地处理好家庭关系、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

1.3 体检数据

1.3.1 现代医学检查数据

重点是排除各类疾病,尤其是器质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

1.3.1.1 体检

身高、体重、血压、脉搏;眼、耳、鼻、咽喉、口腔五官科常规检查;发育及营养状况、精神状态、肺及呼吸道、心血管、腹部肝脾、神经系统等内科常规检查;皮肤、淋巴结、甲状腺、乳房、脊柱、四肢等外科常规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宫体、附件、涂片等妇科常规检查。

1.3.1.2 物理检查

心电图、X线胸透、B超、前列腺(男)、乳腺(女)等。

1.3.1.3 体液微观筛查

血、尿、便常规检查,蛋白代谢、糖代谢、脂代谢、血尿酸(UA)测定,水与电解质等血液代谢性指标检查;肝脏功能相关酶、胰腺功能相关酶等酶学及其他蛋白分析;肌酐、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二氧化碳结合率等为指标的肾功能检查。必要时进行心肌酶

谱及标志物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查。

1.3.2 中医“四诊”数据 可多个选项。

1.3.2.1 望诊

①望神:包括眼神(目光明亮还是晦暗、目珠运动是否灵活、视物清晰还是模糊)、神情(神志清楚还是模糊、思维有序还是混乱、反应灵敏还是迟钝、表情丰富还是淡漠)、气色、体态、有神、少神、失神(精神萎靡、面色无华、目无光彩、眼球呆滞)、神乱(神志不宁、精神抑郁、精神狂躁、意识障碍);②望形:包括强、弱、胖、瘦;③望态:包括动静姿态、异常动作;④望头面:包括头形、动态、头发、面肿、腮肿、面脱、口眼喎斜、面容、面部颜色(主色、客色、病色);⑤望五官:咽喉、颈项、躯体、肢体、皮肤、排出物;⑥望舌:包括舌神(荣、枯)、舌色(淡红、淡白、红、绛、紫、青)、舌形(老、嫩、胖大、肿胀、瘦薄、点刺、裂纹、齿痕)、舌态(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舌下络脉、苔质(厚苔、薄苔、润苔、燥苔、腻苔、腐苔、剥落苔、偏全苔、真假苔、有根苔、无根苔)、苔色(白苔、黄苔、灰黑苔)。

1.3.2.2 闻诊

听呼吸、语声和语言;嗅气味(口气、鼻气、体气、汗气、痰涕之气、呕吐物之气、排泄物之气)。

1.3.2.3 问诊

①问寒热:是否发烧、恶风、畏寒、恶寒、潮热、自觉发热体温。②问汗:是否无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黄汗、头汗、半身无汗、手足心汗、心胸汗多、及周围汗多等。③问疼痛:包括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窜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重痛、酸痛、掣痛、空痛;疼痛的部位:包括头痛(整个头部、前额连眉棱骨、后枕痛连项背、头颞或一侧头痛、巅顶痛)、胸痛(胸前“虚里”部憋痛或痛彻臂内、胸膺部位闷痛或伴咳喘)、胁痛、脘痛、腹痛(大腹痛、小腹痛、少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肌肉痛、筋脉痛、关节痛)、周身疼痛。④问头身胸腹不适:包括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疲劳。⑤问耳目与睡眠:是否耳鸣、听力减退、目痛、目眩、目昏、雀盲、歧视,是否失眠或嗜睡。⑥问饮食:是否口渴多饮、渴不多饮、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偏嗜食物。⑦问口味:包括口淡、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涩、口粘腻。⑧问二便:是否便秘、泄泻、便质异常(完谷不化、溏结不调、便血)、排便感异常(灼热、里急后重、排便不爽、滑泄失禁、气坠)、尿量增多、尿量减少、小便频数、癃闭、小便涩痛、余沥不尽、小便失禁。⑨问妇女: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崩漏、月经过少、闭经、经色或经质异常、痛经、带下色白、黄带、赤白带、五色带、带下量多、带下气味异常。问男子:包括阳痿、阳强、遗精、。⑩问情绪:包括抑郁、高涨、焦虑、恐惧、烦躁。

1.3.2.4 脉诊

平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洪脉、大脉、细脉、微脉、散脉、虚脉、实脉、滑脉、涩脉、长脉、短脉、弦脉、芤脉、紧脉、缓脉、革脉、牢脉、弱脉、濡脉、伏脉、动脉、促脉、结脉、代脉、疾脉、真脏脉。

转贴于

1.4 辨识数据

亚健康状态辨识的前提原则:任何一个症状持续发作3个月以上,同时排除可能导致该表现的疾病[1]。

1.4.1 症状程度评定数据

基于亚健康的常见临床表现,对其症状程度的客观评价。①疲劳状况评定:主要为疲劳评定量表(FAI)和疲劳问卷(FS)数据。②疼痛状况评定:通过“长海痛尺”测评获得的数据[2]。③焦虑状况评定:主要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数据。④抑郁状况评定:主要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数据。⑤睡眠质量状况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评获得的数据。⑥生活质量状况评定:通过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获得的数据。

1.4.2 体质类型判定数据

采用参考文献[3]研究成果,将人体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以及对各类体质相对应的解释[3]。

1.4.3 中医证候诊断数据

①肝气郁结证:胸胁满闷,喜太息,周身窜痛不适,时发时止,情绪低落和(或)急躁易怒,咽喉部异物感,月经不调,痛经,舌苔薄白,脉弦。②肝郁脾虚证:胸胁满闷,喜太息,周身窜痛不适,时发时止,情绪低落和(或)急躁易怒,咽喉部异物感,周身倦怠,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溏不爽,或大便秘结,舌淡红或黯,苔白或腻,脉弦细或弦缓。

③心脾两虚证: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自汗,头晕头昏,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或弱。④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疲乏无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烘热汗出,潮热盗汗,月经不调,遗精,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⑤肺脾气虚证:胸闷气短,疲乏无力,自汗畏风,易于感冒,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或弱。⑥脾虚湿阻证:神疲乏力,四肢困重,困倦多寐,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或白,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或缓。⑦肝郁化火证:头胀头痛,眩晕耳鸣,胸胁满闷,口苦咽干,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⑧痰热内扰证:心悸心烦,焦虑不安,失眠多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⑨其他证型。

1.5 干预数据

1.5.1 非药物干预法

健康教育、戒烟限酒、睡眠调理、心理调适(语言开导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法、宁神静志法、全德养性法、情趣易性法、交往活动法)、饮食调摄(饮食有节、全面均衡、饮食卫生)、娱乐保健(音乐疗法、放风筝、垂钓、对弈、书法、旅游等)、运动健身(耐力性项目、力量性项目、放松性项目)以及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等,包括干预机理、方法、效果、饮食配方、适用人群、注意事项等数据。

1.5.2 药物干预法

①纯中药:中成药、汤药、外用药,包括处方、剂量、用法、效果、适用人群、注意事项等数据。②药膳:膳食种类及用量、中药处方和剂量,包括用法、效果、适用人群、注意事项等数据。

1.5.3 其他

亚健康科普教育、预防知识以及研究动态等。

2 数据选择依据及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2.1 个体情况基础数据是探索亚健康状态引发原因的重要依据

亚健康的流行特点及不同人群亚健康发生因素是亚健康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人群亚健康预防及干预的基础。目前,对亚健康区域性发生率、年龄特点、性别特点、职业特征等方面的相关性研究尚待深入,但身心不适应所反映出来的种种亚健康症状则与婚育情况、嗜好、居住条件、工作条件、经济状况等密切相关。因此,个体情况基础数据是其他各项数据的前提数据。

2.2 症状数据是亚健康状态的基本构成要素

亚健康正是由于临床出现一系列的躯体或心理不适而被认识和定义的,亚健康人群反映出的症状数据是中医辨识与干预的基础。

2.3 体检数据是对症状数据性质的确认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既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也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现代医学检查数据是通过现代检测仪器或方法,用以排除器质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所获得的信息资料;中医“四诊”数据则来源于应用中医特有的思维与技术手段,所挖掘与提取到的有关潜病态和欲病态的信息,是亚健康辨识评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体检数据是中医辨识与干预的依据。

2.4 辨识数据是对上述各项数据定性、定量、定位的综合评估

量表的应用克服了主试和被试者主观因素的干扰,可有效控制和减少对亚健康定性、定量评估的误差。体质是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上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其在病理上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产生病变类型与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体质因素与亚健康具有明显相关性[4-5],体质辨识数据对形成亚健康准确的辨识结论、制定完整的中医干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证候诊断数据更是对个体情况基础数据、症状数据、体检数据的抽象与概括,是制定中医干预方案的前提与支撑。

2.5 干预数据是形成辨识结论后的应对措施

辨“证”与论治、诊断与治疗对应相关,辨识数据与干预数据同样如此,缺一不可。

3 按本数据结构设计建成的数据库具有的功能及应用预期

在研究基础数据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亚健康中医干预数据库,并进一步构建一体化亚健康中医干预基础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

3.1 服务功能

便于医院或体检中心记录亚健康中医干预的全过程;便于亚健康个体自我保健;便于科研人员了解亚健康中医干预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比较、评价亚健康各类型不同干预方法的效果。

3.2 管理功能

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数据管理平台,便捷地掌握国内各医院或某医院开展亚健康中医干预工作的全貌,并实现相关数据的动态监测与管理。

3.3 功能

可通过亚健康一体化服务平台,将亚健康基础数据库内容进行展示和,如进行亚健康基本常识、预防知识的普及与宣传。

3.4 实现数据的共建与共享

亚健康中医干预数据库推广应用后,医院或体检中心依据症状数据和体检数据进行辨识,依据统一的辨识标准形成辨识结论,并将所产生的电子档案(病历)包括干预措施储存于数据库中,不断充实数据;亚健康个体亦可按同样步骤进行自我辨识,形成辨识结论,并在数据库中查找到适合自己的保健方法。

4 讨论

4.1 关于数据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本数据结构系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6年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1]中有关亚健康的术语、定义、范畴、分类、常见临床表现、中医常见证候类型、判定标准、综合评定流程等规范,确定亚健康中医干预的基础数据范围;中医“四诊”数据、中医体质分类则分别采用了《中医诊断学》[6]和《中医体质学》[3]中相关标准与规范。因此,基础数据及数据结构规范化与标准化程度较高,按本数据结构建成的数据库易于推广应用,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由于亚健康基础数据种类较多,我们还将采用元数据规则定义的方法对不同类型基础数据加以管理,以适应基础数据类型变化,如对基础数据或其分类的增加、减少、删除、调整,达到亚健康基础数据整体系统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与可调性。

4.2 关于数据的关联性

本数据结构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亚健康中医干预指标体系,数据间相互关联。只有通过多数据的综合辨识,尤其是对个体情况基础数据、症状数据定性、定量、定位的准确评估,才可能避免误诊,采取或选用恰当的干预手段,取得最佳效果。就数据本身而言,如何实现对亚健康涵盖范围、症状、证候、干预方法、方药等相关内容进行数据统计与关联分析,同样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

[2] 陆小英,赵存凤,张婷婷,等.“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4):6-7.

[3] 王 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 孙 涛,王天芳,武留信,等.亚健康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60-64.

第11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基础化学 综合素质 主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b)-0182-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基础化学实验是整个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狭义的角度讲,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能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关系到能否为后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从广义的角度讲,实验教学效果更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并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并且实验教学内容如果合理安排,往往可以反过来加深对课堂内容的认识,或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1.目前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医药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验证性实验较多,实验所用器材都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教师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而很多学生都是比葫芦画瓢,匆匆而过,完成实验步骤。实验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包括仪器设备出现小故障或者实验结果不对都找老师解决,缺乏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导致的结果就是实验课结束后不久,学生就没有什么印象了,甚至根本不记得自己曾经做过哪些实验,用过哪些仪器。另外,由于实验多为对应理论课各章节的单项实验,学生在思想上不能将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这种被动盲目的教学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本身也忽略了对学生实验过程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造成学生在理论内容与实验内容上的脱节,达不到实验课应有的教学效果。

2.教师应科学地规划实验课堂,发挥其主导作用

为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实验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内容的规划者,一定要转变观念,实现教师由“辛苦型”、“经验型”向“创造型”、“科学型”转变,征对不同的实验内容要不同程度改革实验课的教学方式,尽量让学生更多参与到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

如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选择性地自己准备实验,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认识和使用,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全过程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采取的具体做法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过程。

2.1让学生参与准备仪器的全过程

如在实验“弱电解质电离常数的测定”中,主要要用到pHS 3C酸度计,酸度计主要用于测定水溶液的酸度(pH值)或测量电极电位(mV值)。

其测定原理一直是理论教学中学生不容易记忆和理解的概念,以往由于怕学生操作不当把pH计损坏,所以实验都是由实验老师把仪器调试好,学生使用的时候直接把电极插入待测溶液即可显示pH数值,这种方法虽然节省了学生的不少实验时间,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到仪器的准备工作,也不能深入理解酸度计的工作原理,甚至有的同学做完实验也没有弄明白到底什么是酸度计,所以我们在实验中要学生参与准备仪器,在亲自动手组装仪器时,学生会看到酸度计的主要工作中心在于复合电极。同时学生会看到电极下端的玻璃球泡,老师应强调玻璃球泡较薄,当心碰坏。

这样学生又会了解到玻璃电极是组成复合电极的必要组件。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酸度计工作原理的理解,也为后期氧化还原反应一章学习指示电极,参比电极,复合电极奠定了基础。

整个准备过程可以使学生理解以下几个概念:首先,理解标准溶液是怎么得到的;其次,理解了温度会影响酸度计的指示,为什么需要做温度补偿,有助于理解后期理论课教学中温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再次,理解二点法先后顺序会对测定结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什么情况应遵循怎样的校正顺序;最后,理解为什么长期不用的电极要进行活化,使用完毕还要泡在蒸馏水中。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才可以真正地达到实验与理论相统一的目的。

2.2让学生亲自准备试剂

如在“电解质溶液”实验中,需要用到多种指定浓度的试剂,如0.1mol・L-1HAc,0.1mol・L-1NH3・H2O,0.5mol・L-1Na2CO3,0.1mol・L-1AgNO3等试剂,合理地安排学生配制其中某些试剂,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不同浓度溶液配制方法的理解,也可以避免学生把一切化学试剂视为无毒无害,随意放置,随便处置。通过亲自参与准备过程,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化学试剂储存时应注意的安全事宜,如易燃易爆品、腐蚀品、强酸强碱的安全存放,禁水性物质、活性金属、易挥发性物质在使用和后处理时的基本常识。

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虽然会占用一些课堂学时,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其蒙混过关的观念,能使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还培养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要起到有力的监督、释疑、引导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和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注意启发学生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去推理和分析,找出问题和解决方法,对实验失败的学生,在帮助找出失败原因的基础上,要求其重做。在指导教师的鞭策下,可提高学生的实验自主性和实验质量。

第12篇

目前,很多医院普遍存在财务管理者并未全面认识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因为很多医院领导都属于医疗界的专家,并不熟悉财务管理工作,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真正意义,有的认为仅仅采用计算机操作进行办公就是信息化,而有的财务管理者对计算机技术比较陌生,缺乏相关的基本常识,管理理念相对较为落后。并没有完全跟上信息化时展的步伐,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滞后。同时随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人情费、漏收、私收等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很多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缺乏高素质的计算机管理人才,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相互独立,并没有实现院内信息资源共享,导致严重的资金浪费以及资源浪费。其次,很多医院都缺乏科学、有效、严谨的内部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不言,也没有建立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很多漏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

二、进一步加强医院信息化管理财务内部控制措施

1.应提高对信息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认识。

信息化管理环境下,医院应该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再继续教育,应该让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明确认识到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在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系统,从而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提升整体经济效益,树立“效益观念”、“资金成本观念”、“投入产出观念”等。同时,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自觉、主动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管理理念,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稳定性较高的卫生财务信息化人员队伍。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应适当增加一些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并且应选择一些道德素质较高、责任心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财务人员,提高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加强收费管理。

为了进一步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应该加强对收费管理工作,首先建议安装检查设备漏费控制系统,可以有机结合医疗设备、电子技术、电子病历等技术以及嵌入系统,有利于从彻底解决医疗收费管理难以及其他的一些收费管理漏洞。同时还应该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在领用门诊收据时,必须安排专人负责,一定要进行仔细核对,待核对无误后应立即销毁。一般在住院处收费人员都有缴款单,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进行仔细核销,检查张数是否正确,或者有没有漏交或者截留收入的情况。检查是否有涂改情况,并且仔细审核金额是否正确。这样有利于避免其他人截留多的退款或者虚列预交金。

3.应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领导者应该针对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系统、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医院内部各部门的经济核算,门诊收费处应该严格执行当日结算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制度性,尽可能做到医院内部的一切经济行为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医院内部各部门单位应严格根据照章办事,提高医院内部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程度。同时应该加强医院预算外投资管理工作,合理编制预算,应该引入“全方位预算管理模式”,扩大预算管理的覆盖范围,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信息化数据执行全面的监督、检查,严格控制医院内部各项经济活动的预算金额,确保所有的资金支出都在计划预算范围内,提高医院资金的利用率。其次,医院应建立一套完善、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将投资、设备购置、贷款等可能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全部考虑到财务管理风险预警中,有利于规避经验经营的财务风险。

4.应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建立在稳定、安全的网络系统基础之上的,想要顺利开展一切信息化管理工作,应该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提高网络通讯的屏蔽性能,以防其他任何人会接收到电磁泄露信号,避免由于病毒入侵而导致系统瘫痪,也有利于避免电子病历等重要资料丢失。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将门诊及住院收费系统和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建立有效的网络连接,便于实现信息的横向流通,便于医院财务管理者每天及时了解、掌握医院的经济动态,进一步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措施。

5.实现会计核算软件系统与HIS的衔接控制。

会计核算软件系统中数据核算与HIS系统的起止时间应一致,两者时间若出现出入,医院的收入、支出等多个账目就不能很好地核对,保证起止时间一致是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必须重视和认真对待。每一个月应将门诊收入与HIS门诊收入的统计数目进行核对。特殊情况下,个别医院由于没有及时缴纳当月所收款项,导致会计核算软件系统的门诊收入与HIS门诊收入出现不一致。此时,医院应派遣专人队HIS系统中没有结账款项进行核对,并及时追踪。同时重视长期未结账收入,避免收费员将医院收入截流入私囊。重点核查门诊病人退费手续情况,确保退回的发票联与存根联相一致,所退金额与HIS的退费金额相符,详查可疑的退费。每一个月对预交金总账科目金额和HIS系统预交金缴存额进行核对。针对医院频频发生的预交金犯罪,应该加强预交金的内部控制,一者可避免住院处人员贪污舞弊,两者能帮助他们及时找到录入错误。每一个月利用会计核算软件系统核对住院收入额与HIS住院收入总额。对应收在住院病人医疗款项、金额和HIS系统中总额进行核对,及时更正存在问题,安全汇缴住院收入。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