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教育管理

小学教育管理

时间:2022-09-02 11:07: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教育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教育管理

第1篇

 

随着小学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如何充分调动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学校教育,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小学教育来讲,不断创新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积极发挥教师的管理意识,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用教学质量衡量教学管理的水平。

 

1目前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①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未能从根本上转变。虽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如课程的理念、发展的理念、评价的理念、校本的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但由于多年的定式思维影响,新课程的理念没有被真正内化成为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使得前瞻的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抵达教学管理者和教师的心灵,使得“课堂生成”“师生平等对话”“课程整合”等只是教学管理者和教师笔下的一个名词。

 

②忽视课程评价的重要性,脱离课程评价的核心。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课程的评价往往只是结果的评价,忽视了过程评价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未对课程评价进行系统的规划,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其二过度关注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轻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锻炼;其三评价的主体限于同行、专家、领导等,忽略了教学本身最重要的角色——学生,其实学生对于教师的认同度和课堂知识的感受度才是课程评价的意义所在。

 

③缺乏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无疑是最为关键的角色。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历史重任。而目前我国小学教师的学历相对其他教育阶段较低,并且相互交流、培训的机会较少,部分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未更新,仍坚持“成绩决定一切”的错误观念,批评学生多、鼓励学生少,在学生面前树立的不是和蔼可亲而是敬畏的形象,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并容易造成孩子逆反和扭曲的心理。

 

2加强小学教育管理的对策

 

①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改变单一的评价制度。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单一的教学评价标准。以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是造成教师缺乏创新和人文关怀、学生缺乏学习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的直接原因。

 

②以实施课程评价为主要手段,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实施课程评价是实现课程质量监控和教师行为引导的有效手段。小学实施课程评价应至少体现如下理念:其一以学校为单位,系统规划课程评价机制,使课程评价贯穿于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以及教学反馈等各个主要环节。

 

其二在规划课程评价机制时,不以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应作为关注的重点;其三确立学生在课程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即以学生作为评价判断的主体,侧重检查教师是否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是否能被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否学习到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四评价不应完全标准化,而应在一定程度上尊重教师个性的发挥,支持教师课程创新,使“个性”与“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

 

③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力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力量,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学校教学管理的第一要策是重视教师的发展。学校只有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帮助教师成长,让教师理解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还要积极而又创造性地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动中,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首先学校应通过管理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增加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满意度和自豪感。在激励制度方面,体现按劳分配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把教职工的待遇与德、能、勤、绩挂钩,强化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鼓励教师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多作贡献。其次加强教师职后进修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学校应通过一系列措施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终身学习体系,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建立以校本培训为主的教师培训机制,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拓宽视野,强化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教育教学管理必须重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提倡的教学理念,在学校教育中必须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良好的教学管理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两方面:一是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即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完善的人格,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技能,成为人才。这样的人才能够利用手中的技能推动社会进步。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所以,学校必须要确立素质教育的大方向,从这个方面出发去进行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拥有先进的管理观念,深入分析学校所处的环境如何,拥有哪些资源,正确评价学校现在的发展水平,找到学校未来发展的准确定位,找到自己的价值取向、发展策略和基本目标。

 

有了这些管理思想,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一定能更上一个台阶,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奠定基础。其次先进的管理办法是素质教育顺利进行的保证。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要有先进的管理方法,这是素质教育顺利进行的保证。

 

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者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学管理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去进行管理。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管理出现的问题更加错综复杂,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在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的同时,将日常的管理活动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在管理中研究,在研究中管理,不断发现、研究问题,探寻解决之道。

第2篇

关键字:小学;教育理念;教育管理

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起点与基石,也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就成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协调组织教育队伍,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如何充分发挥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提高教学水平,成为每个教育教育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小学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浅析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改善小学教育管理现状的建议。

1.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不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这就要求学校要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在教育方面,目前好多学校都选用来了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然而在教育管理这方面却没有拿出足够的重视,首先表现在教育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综合素质不高;其次,存在个别小学,特别是中国西部地区的小学,将行政管理工作与教育管理工作混为一谈,遏制了管理层职工的主动意识;最后,部分学校的用人机制和淘汰机制不完善,甚至出现专业与岗位不符的现象。

(2)教育管理观念落后,过分的依赖既定制度,教师与学生均不能突出个性。教育管理观念对学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小学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行,教育管理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然而我国大部分小学却没有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仍然继续沿用陈旧的教育管理经验。例如,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其教学过程中航不能与这一原则出现一点的偏差,教师的独树一帜会被领导谴责和压力,学生的离经叛道会被教师制止,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都得不到发挥,更谈不上任何教学创新。这样就会造成很多有利改进工作无法进行。

(3)过分重视文化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尽管我国已经实现小学教学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仅仅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仍没有完全抛弃应试教育观念。小学教育时期作为一个小孩最为重要的成长阶段,完成了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蜕变,衡量一所小学提供的小学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保证每一个小孩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只是过分的重视文化课培养。

2. 改善目前小学教育管理现状的建议。

(1)重视对人的管理,完善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建立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是实现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必备条件。学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对人的管理,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要以客观的、长远的、发展的角度考虑学校的发展,不能将教师看做简单的教学工具和管理对象,而要将其看做有发展需求的人,所以应该定期对教师、学校教育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学校应该设法提高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效率,多招收一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不断完善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

(2)转变陈旧观念,开放管理模式,树立新型的教育管理意识。开放管理模式的理念在于将原本以管理为主的管理方法转化为不断解放和发展思想,尊重和鼓励老师,坚持以人为本的一种侧面促进型管理方式。改变单一的监督方式,将民主化、自主化的观念引入教育管理领域,改革相应制度,同时也要加强和改进教师的工作评价体系,促进校方和教师的沟通,协调学校和老师的关系,鼓励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不断促进教师的能力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果。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系。小学时期作为一个人科学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为课程教育的选择决定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内容,因此,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就必须科学合理的设置小学课程。因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创造性和多元性,所以学校应该抛弃传统过分重视文化课的观念,根据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管理要求,从儿童阶段的生理发展特点出发,积极构建适合小学生的新课程管理体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4)学校教育管理者要善于走进课堂。听课、评课是教育管理者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为通过亲自去教室听课,管理者通过听课、评课可以挖掘其背后潜在的管理问题,可以发现人才,优化教室队伍。例如,学校教育管理者只有通过走进课堂才能清楚的看到哪些教师适合哪些兴趣小组的活动、哪些教师适合哪些年级的教学、哪些教师适合哪些科目的教学,进而分析每位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个性特点,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做到知人善任调整工作岗位。因此,小学教育管理者必须坚持用主要的精力和时间去听课,并设立相应的听课评课制度,实现对课程改革的前沿领导。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管理关系到我国启蒙教育的最终成败,关乎到国家未来的发展。作为小学教育管理者必须积极探讨改革的新途径,摒弃原有错误的管理观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力争早日建立完成高效的教育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振国.探析新课程下的小学教育管理[J].教育与管理,2000(3).

[2]张延松.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考试周刊,2008.

第3篇

 

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小学教育可以说是基础,也是影响小学生一生的基础性环节。

 

因此,强化小学教育工作,促使其有效发展则成为基础教育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就必须在小学教育中加强教育管理工作。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点展开探究:

 

一、摒弃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冲击着每一所中小学校,它将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产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与发展,但是,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的最大弊端则是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育者都以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学生整体素质高低的标准,这样的教育方式既丧失了教学中的创新性,还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因素也都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不理想。

 

随着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不断推进,教育行政部门要改变对校长、小学管理教育模式的评价标准,要主动摒弃传统的以分数、升学率高低为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一所学校好坏、教师水平高低时,要把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全体师生的素质作为考察依据,把基础教育理念贯彻是否到位等划入到考核范围之内,以此为指导,开展教育,小学生才能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提升自身的德、智、体、美、劳等的发展。

 

二、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小学教学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管理好小学教育对发展基础教育事业至关重要。小学教育也是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小学教育将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家庭过于注重经济但是却忽视了对孩子的交流与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引导,这一疏忽也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有甚者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

 

基于此,这就需要小学教育管理部门必须把小学教育管理和其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加大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还要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小学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当中,为小学生的学习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

 

由于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各方面的发育尚未成熟,但是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发挥着重要影响,因此,正确的心理指导与教学能让学生们正确地对待学习,认识人生,将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与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激发出来。

 

三、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注重人文关怀,具有人情味的校园才能洋溢出更浓的人情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促使学校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需要管理者给予教育者们充足的关怀和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是生活方面与物质方面的帮助照顾,最重要的是要为教师的工作营造一个较为宽松、愉悦且关怀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让在校的教师都具备强烈的归属感,更加热爱自己的事业,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

 

比如,像《怎样激励员工》中所表达的意思:“经理们要认识到,自己员工的生活不只是由工作组成的,他们还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一旦给予认可,他们将会感到非常高兴。”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时刻提醒自己,真心诚意地去关注教师的生活,支持全体教师的发展。

 

此外,现代教育管理者也要注重提升全校教师的业务能力,也要意识到并关注到教师在校期间的身心健康以及精神状态。因为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大环境,要想教师都能真心实意地为学生付出,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出健康的成长环境,就需要管理者也同样要意识到自己是否也能为教师创造出一个幸福、快乐的精神家园。当教师们在校期间的心情是愉悦的,才能输出自己更多的教育热情与爱的体验,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师爱,为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四、增强家长与学校间的信息沟通

 

家校合育主要是学校加强与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掌握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各种表现。因为家长也是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开展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家长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密切相关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由此,学校也要充分重视家长的参与,要积极建立一个实时的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便于学校、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在家生活的各个方面。

 

只要教师用心,家长用爱,就能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桥梁也会更加畅通。结合学生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及时帮助、也要及时与之取得沟通,将学校的管理与家庭的潜意识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有很多的人都在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生活的,这样,孩子们也会更用心地学习,更热爱生活了。

 

总而言之,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抓好小学教育对发展基层教育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相关的教育者在保证优质的教学管理过程中,还要注意全体师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因为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主旋律。

 

此外,在提升学校教学整体成绩的同时,也要提高全校师生的整体素质。只有先进正确的管理方法作为引导,不断地去提高管理效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才能促进学校基础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4篇

中国中学生留学澳大利亚,比较合适的年龄是在中国读完高一,大体相当于澳洲的10年级,然后到澳洲读11年级。由于语言上的差距,中国学生很难直接进入澳洲主流课程,一般都需要先读语言课程。

留学澳洲中学,在申请操作上,中国学生有三点要注意,第一,申请的语言课程最好和主流课程在同一间学校,第二,语言课程不能超过6个月,一般以4-5个月为宜,语言课程如果超过6个月,往往被拒签,第三,澳大利亚签证申请时间很长,所以申请者必须留有足够的提前量,一般需要提前一年。例如,想报读澳洲11年级,那么应该在初中毕业就开始申请,高一读完后可以赴澳洲。

还有几点需要提醒中国学生和家长,澳洲学校不接受插读12年级的学生;澳洲学生签证,对留学11年级以前的学生,不需要TOFEL或IETLS成绩;高三学生申请留学澳洲,一般都被拒签;澳洲位于南半球,大中小学的学年一般从2月份开始,到11月结束。

在澳大利亚进修英语。

海外留学生英语专修课程(ELICOS)是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制度中的一环,专门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英语培训及有关服务。全澳总共有100多所注册认可的ELICOS学院。每年来自50多个国家的学生赴澳就读ELICOS课程。从签证角度出发,中国学生不能只在澳洲学英文,ELICOS课程必须作为一个正式课程的预备课程。

ELICOS学院设有多种不同形式的英语课程。全日制课程通常为期4至8周;全日制或兼读制的考察课程通常为期1至6周。课程分不同程度设置,以适应初学者乃至高等程度学生的需求。

ELICOS种类包括使用英语、学术英语(为准备升学而设计)、中学预备班、公开考试预备班(如剑桥公开测试、IELTS及托福测试等)、专业英语课程(如商业英语、计算机学应用英语等),以及考察学习课程。国家ELICOS评审计划署(NationalELICOSAc-creditationScheme,NEAS)为全国学院确定评核制度,NEAS评审学院的管理、员工、最低师资要求、设施、服务、校舍,以及课程等。

澳大利亚第一所大学于1850年创立。时至今日,全澳大利亚共有40多所大学,另外,还有提供职业培训的职业技术学院(TAFE)。修读高等教育的全日制,业余及海外学生达57万多人,其中有超过一半属走读性质的全日制课程学生。现在就读于高等教育学院的海外学生约有5万人。澳大利亚的大学在英国及美国的院校中享有盛名,而且在计算机及科技水平方面也遥遥领先。

很多大学现在正提倡学术研究国际化,积极鼓励员工及学生参与国际交流计划,并与其他海外学术机构合作,进行研究及发展新课程。

澳大利亚的42所大学中有36所是纳入国家育体系的公办大学。4所是联邦政府办的特种高等专业学校。两所为私立大学。

第5篇

一、构建融洽的校园文化,关怀教师的精神生活

构建融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点、师生素质和教育思想,是校园间文化差异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正确引导师生的价值观念,使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校园不仅是师生授教的地方,也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所以在构建融洽的校园文化时,学校应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如小学校长可组织师生创建具有观赏、教育、科学意义的校园文化站,展览学生的优秀作品、教师的科研结果。这不仅发挥了教师的潜力,也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这样,为师生提供人文关怀,给其一个健康和谐的、具有人情味的空间,才能使他们有意识地、更好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与此同时,处理好管理人、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也尤为重要,这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团结性和凝聚性。此外,教育系统的变革也应追随时代步伐,学校管理者在思想和理念上要与教育变革同步,力争达到创新发展的高峰。

二、在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应该有宽容心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在教育初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富有宽容心和爱心,师生的交流应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现在小学生的个性比较张扬,在课堂上比较难管,会经常出现不认真听讲的情况,以至于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进一步的学习。对此,教师应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但不应该疾言厉色,将学生逐出课堂,而应宽容对待学生,用师爱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这样,学生才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教育文化环境

学校在创办一个以人为本且具有开放特点、专业性、服务性的管理模式时,应把管理看作文化来展开。把校园中人的想法作为根本,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教育文化环境。在教师方面,学校经营者应加大教师在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方式上的力度,对其提出的看法慎重考虑,积极采纳,以打造一个可畅所欲言的校园氛围;在学生方面,教师应有宽厚的胸襟、和蔼的态度,能够接纳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并能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开发、拓宽他们的想象空间。

四、对学生展开人文教育管理

在小学初级阶段,学生的思想观念还不全面,对于人生、社会、价值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们具有很大的发展性。以在校学生为对象,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做好创新发展教育事业,学校经营者应对学生的特点、个性有深入的了解,结合学生实际,同时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求知性,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给予其人文关怀,从而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发展。

五、对教师展开人文教育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一个主要原则是参与。以学校教师和职工为对象,开展人文教育管理,其对象在管理中应占据主导地位。学校任务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和职工。学校管理者应鼓励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参与到学校人文教育管理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总体来说,为了达到小学管理的全面性、科学性,充分发挥其对小学生教育的意义,学校经营者应时刻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不断创新办学模式,以加快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苏为 单位: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第6篇

一、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提倡和指导下,目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基本比较乐观,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小学教育管理中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尽管教育的思想观念在不断更新中,但是,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仍然存在,应试教育思维导致教师仍然以成绩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队伍建设过程存在缺失

在目前的教师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综合素质无法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他们的教学观念有待更新,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需要丰富。

3.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教条性

目前的教学过程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但是,教师缺乏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分析和了解,教学的过程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改善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现状的措施

小学教育管理的意义重大,因此,针对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教育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几点改善的措施:

1.更新教学观念

观念影响行动,教师必须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指导自己的行动,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同时要更新教学评价标准,不能单纯“以成绩论英雄”。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管理的主导,要想改善目前状况,就需要培养一支业务精、品质高的教师队伍,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手段。

3.制订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制订具体可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科学进行课堂教学。

第7篇

【关键词】小学管理;策略

管理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学校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它是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所服务的。教学工作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由多个元素有机组成。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对教和学等多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教育工作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发挥其整体效能必须要依靠科学的管理。文章接下来就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进行探讨。

小学管理在教育教学的全部管理中,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教育改革中,如何与时俱进、全方位的实施对学校的管理,也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如今,在一些人的脑海里,“管理”一词既熟悉又神秘,虽然知其含义,却难抓住本质。有人说:管理是一门神奇的综合艺术,管理就是生产力,就是效益。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也有人说:管理就是预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沟通,就是激励,就是服务。还有人说: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发挥大家的能力和思想,创造价值,等等。那么,如何落实学校的管理?小学是否需要管理?怎样进行管理?对于广大学校管理者来说,似乎还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或理解存在于简单等的话题。本文就这一内容提出几点思考与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所面临的问题

1.教育管理观念跟不上时展

教育管理观念会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然而,我国的中小学管理者们在进行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时都缺乏先进的教育管理观念。陈旧的教育管理观念是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们不主动研究新情况,最后使得陈旧的管理理念保护了落后的管理方式。

2.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其研究的是管理者通过各种方法,引发被管理者的需要,让被管理者的行为能够按照管理者的期望发生。由于我国现在很多小学都是公立学校,很多的小学管理者都没有注意到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激励作用。在缺乏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很多小学教师都只是凭借自己的一腔热情与兴趣教学。教师拥有强烈的热情与兴趣无疑对教学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却不可能太长久。

3.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不完善

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缺乏完善的用人机制。在我国的小学教育管理活动中,没有一套完善的用人机制与淘汰机制来作为支撑,使得管理主体往往会存在能级不符的情况。其次是思维上存在着定式。很多学校的管理者都是把教育管理单纯地作为行政管理工作来抓,下面的教师们只需要按照“行政服从,执行照办”这样的工作方法来工作,从而遏制了学校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

二、实现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的方法

1.及时更新教育管理观念,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发展为了能够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的发展,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及时地更新管理观念。教育管理科学化是适应社会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需要树立起以下观念:(1)树立起教育管理民主化的观念,教育民主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化可以激发出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2)树立起教育管理自主化的观念,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十分注重管理者的自,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的权限,这样有助于将责任落到实处,从而做到责、权、利的统一;(3)树立起教育管理开放化的观念,现代教育管理应该建立起一个开放的系统,而非封闭的系统,如今社会开放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没有开放化的管理,就很难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

2.实施合理的激励机制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如何能够激励广大的教师努力地工作,是保障学校各方面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实施、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学校的任务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是教师在学校的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培养学生的活动。学校必须要树立起以人为本、求大发展的思想观念,实施班级绩效管理措施。在工作过程中分工不分班,促进教育管理工作发展。

3.完善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要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就必须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要想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要建立起完善的评估系统。学校必须对管理层以及其他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道德情操等进行经常性评估,评估系统要能够反映出教师的管理效果与教学效果。(2)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小学的教师都不可能是管理专业毕业的,即使是学校的管理层。因此,在管理方面他们必然会存在许多的缺陷,而学校应该积极地组织教师接受相关的教育管理培训。

4.协调好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其中一部分,而教学管理的目标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否配合、响应就要看师生关系的优劣了。师生关系良好,教学管理就能

顺利进行,师生之间相互理解,达到教学相长。反之,师生之间互相抵触,学生不信任教师,教学管理过程就难免出现阻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教学质量的低效。教师无论在知识、能力和品德上都应该高于学生,教师之所以为“师”,总有高于学生之处,而学生之所以为“生”,总有不如教师的地方。从学问和道德上来讲,教师一般比学生知之在先和知之较多,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被指导者,学生应该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现代教育理念把教师和学生放在了平等的地位,教师要用民主、理解的心态对待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情绪、性格、兴趣、能力、意志等多方面的心理特征。其次,教师要用一颗爱心来对待学生。小学生还处于孩童阶段,在我们眼里仍是懵懂无知的孩子,不能用强制的说教去要求他们要怎么做,批评、体罚更不可取,那样会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

第8篇

关键词:人文关怀;现代;小学教育;管理

人文关怀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而为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发展的基石,对他们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尤为必要,而要想对学生进行三观的培养,就需要教师做到在良好的氛围中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实际上,传统的教育管理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成分,教师通常是管理的主体,而学生是被管理者,这一地位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挫伤,所以,要想实现有效的教育管理工作,就要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小学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含义出发,并就其中如何实现有效的教育管理做出来具体的探究,希望能够为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一、小学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含义

人文关怀正如它的直接意义一样,更多的是从人的本真需求出发,将人所具有的特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进而在促成学生学生成绩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更好地实现学生三观的有效树立,为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埋下伏笔。所以,将人文关怀应用到小学教育管理中,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键,实际上,人文关怀这一模式的运用是完全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爱与需要的时期,在他们眼中得到他人的认同十分重要,而人文关怀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这一价值进行满足,进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也逐渐增加,尤其是国家还特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用于扶持教育的发展,在多方的关注之下,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不断增强。因此,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教师要能够充分的运用人文内涵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进而促成学生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

二、人文关怀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探究

人文关怀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形式之一,进行有效的利用十分关键,在小学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理念正散发着独特的价值,并受到了众多管理者的应用,经过不断的探究发现,这一管理模式真正有效地促成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以下将从两点对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如何实现人文关怀做出了具体的探究。

1.注重人文关怀,实现协调发展

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和教育管理是相互成全,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他们在彼此融合中散发着独特的价值,并积极的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不得不提的是二者之间虽然能够进行有效的融合,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造成了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必然会出现,如何进行有效的规避,则成为了众多教育者共同探讨的话题。要想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首先,要能够做到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将二者的关系进行充分的考量,进而在应用的过程中,实现富有针对性、科学性的高效管理,有效的管理是要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进行充分认识,并根据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而实现学生的有效管理;其次,小学教育管理不仅是教育者个人的责任,更需要学生能够做到从自身出发,将个人所具有的价值进行充分的发挥,实现对自身的准确认知,进而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帮助,进行自身的内部调和,实现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为自身的全面发展贡献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人文关怀正是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开展的教育管理活动,充分地将学生看成了是自我发展的决定力量,将发展学生的内生动力作为管理的重要依托,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战略要求。因此,要想实现有效的教育管理,将人文关怀和教育管理的关系进行有效协调十分关键。

2.构建柔性管理,促成师生共同成长

真正有效的教育管理是能够做到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构建柔性化管理模式,教育管理的涉及面较为广泛,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则是考验每一个从教者的责任和义务,要想实现高效的管理,就要做到学生和教师管理二者之间的并行,只有教师在对学生管理时,做到从学生角度出发,才能够根据需求进行针对性管理,进而及时有效的将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同时,学生在对教师进行管理时,也要做到对教师进行尊重,进而实现教育工作者满意度的提升。可以说,人文关怀的作用巨大,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也能够帮助教师在不断地被管理中,规范自我,完善自我,进而为实现更好的自己而不断努力。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认知形成的初期,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和三观的培养尤为重要,这就使得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纯理性管理方法,实现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模式,真正做到刚柔相济,进而保证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方向不断行进,而人文关怀真正实现了这一教育管理目标,教师在运用这一教学目的进行管理时,要能够和学生保持一个平等友好的关系,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帮助学生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人文关怀对教育管理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如何构建柔性化的管理则成为了促成师生共同成长的关键,因此,教师要能够做到从学生角度出发,将人文关怀贯穿于自己教学的始终,最终为实现个人和学生的成长做足准备工作。

三、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小学教育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就要充分的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人文关怀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不断实现教育管理方式的新突破,因此,要想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将人文关怀充分融入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并积极促成二者之间实现协调发展。相信在人文关怀的不断应用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将会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银生.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现代小学敎育管理探索 [J].甘肃教育,2019(02):22.

第9篇

一、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在传统小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主要以讲课为主,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是按照教学计划讲述教材内容,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的。教师的教学完全与规范化教学计划相一致,在学校的统一安排管理下进行。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都有学校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就会出现教学管理模式过度集中单一化,学生的自身特点得不到有效的显现。这样也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教师也会缺少鼓励以及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最终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率。

(二)缺少丰富的教学管理资源

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规模空前庞大,但是教学管理资源与教学规模的发展不相适应。相对来说,教学管理资源缺失严重,直接影响到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同时,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每年招生数量都在迅速增加,这样也就会导致教学管理资源短缺的问题更加凸显。区域教育发展状况不一致,生源向有优势的区域集中,这样更是加剧了教育管理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学校针对教育管理的专项培训管理工作有效性缺乏,难以在短期内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三)教学管理理念比较落后

由于许多学校从而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年龄都比较大,所以很难快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样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有效整合传统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导致教学管理出现冲突。教育管理工作者不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难以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教学,直接会影响到教学管理的效率。思维受限直接影响到了教学管理行动的受限,正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教学管理理念,直接导致教学管理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四)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导致许多新型教学理念难以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于新的教学理论和知识接受能力比较差,所以难以经过研究后应用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因为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够高,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难以进行有效的研究。所以许多时候教学管理过程都存在着一定的教条性和盲目性,管理措施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构建新型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方法

(一)创新改革精神,优化教育管理模式

创新改革精神,优化教育管理模式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重要保障。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小学实际工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认真研究新课改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在优化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敢于通过吸收精华来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周总拓展思维,避免以往应试为主的教学管理模式,在保证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教师应该争取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能够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

(二)完善管理机制,引进教育管理资源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人们对于小学教育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这就使得人们对于教师的素质以及学校的教育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具有教学经验的同时,还需要有很好的管理能力,这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计划,保证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学校应该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拓展教学资源。根据社会和教学的实际发展,以需求为导向寻求一些具有较强能力的管理者,使其能够对于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有更强的统筹规划的能力。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家长的作用,增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及时反馈教育信息,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小学教学管理。

(三)结合实际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于学生心智发展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步骤的时候才能够有很好的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教学方案。对于教学效果应该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节。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愿意接受,还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学管理理念

在新型教学管理模式下,教师的素质是良好的教学模式得以实现的基础。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为高水平的教师能够更加有效地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摒弃陈旧的教学思路。这样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管理创新会有重要的帮助作用。教师的道德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这样能够实现高水平的教学和教育管理,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

根据新课程改革和完善工作的不断深化,关于新课程的改革和小学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小学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要紧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教育工作内容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潮流。本文结合了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有效的建议进行改进,由此来增强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让每堂课有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全能人才做出小小的贡献。

1关于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

以前的传统教育的模式已经对于很多学校来说已经是根深蒂固了,这样无意识阻碍了小学教育的发展和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管理中,很多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思想都在阻碍着新的模式的生成,对此很多的小学教师也还在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授知识,二小学生则是被动的接收,和做好这节课的课堂笔记,而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多的需要的是教学外在的东西,而教师忽略了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忽略了小学生内心对学习的需求,这样的教学必然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学习兴趣和方法。此外,对这种模式的形成和无法摆脱,还有一点非常典型的表现,就是老师对学生学习的好坏的评定还是以成绩的形式在评定,同时这种方向也映射到了学校对教师教学内容好坏的评定,这样导致了一种意识就是,学生学习成绩好,则其他一切都好,学生成绩差,则其他方面也会存问题,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是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最严重的空缺之一,另外,小学教育对小学生艺术等体育方面的教育则是少之又少,这样,无疑不是导致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式1.1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与水平普遍较低: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在专业领域内的业务能力较低,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相关的职业道德水平,总而言之,当前专业素质与专业水平都不是很高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庞大队伍普遍存在着不达标的现象。比如,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很多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及教育教学理念由于小学教师的自身专业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的普遍不达标而不能被很好地应用,这不仅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掌握与学习积极性的原因之一是相关的各种先进技术都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与计算机或者互联网等。此外由于很多小学教师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水平也存在一定的欠缺性,当前的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敬业态度也大不如前,这对于小学教师的整体师资力量得提高非常不利。1.2教师的教学与管理都存在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可用性:一般,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管理时,都是根据学校的规定和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来进行教育教学,这个的死板的教学枯燥、无味。教师很少用心的去观察、去分析当前的学生个性特点及对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更不会仔细的对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生活习惯进行分析,这对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也很难在学生的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自主,自由的学习环境和气氛。这样的教学质量和对于学生的听课效果都会大打折扣的。

2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如何提升的建议与分析

我们身为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积极地转变自己现有的教学与管理管理,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明白国家当前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要力争按现行的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来时时刻刻要求自己,摒弃之前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思想,挣脱传统教育思维和观念的束缚,保证学生从小就能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均衡发展,切实营造好小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优良品德,激发学生的穿新思维。不仅如此,我们身为教学工作者,在现行的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制定出一个符合自己教学模式,又符合当前学生个性的教学体系,我们的目光不能仅仅局限在学会少年宫目前的成绩,要全面的了解和发现每一位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并去鼓励他们,树立学生的信心,制定出一个以学生全面发展的多指标衡量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从小的全面发展。随着现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老师和学校一定要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建设一支道德高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切实神话教师的教学四位和教学水平,这样才能有效的保障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能够积极有效的实施。身为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反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改进,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对自己学生做一个全面了解,结合每一位同学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并根据以学定教的指导思想加以有效实施。2.1创建学习型组织:新课程下,我们应加紧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掌握教育教学法规。在日常工作中,教育管理人员应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地区的建设发展,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实践工作效率。实践管理工作中,领导阶层、骨干教师应带领其他教师一同实践,更新知识结构储备,提升人格魅力,真正的感染其他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应降低决策误差,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新时期,学校应提倡敬业精神,引导教师形成团队意识,优化工作作风建设。教师优良的群体作风虽然并不是具体的某项纪律以及规章体制,然而却可使教师人员的行为更加规范。因此教师优良的群体作风成为一条不具强迫性的无形准则,在教师优良群体作风的引领下,可在学校之中形成优质的舆论氛围,对教师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及规范作用。为此,小学教育管理中,应注重对教师群体作风的科学引导,可积极创办各类丰富的文体活动,使教师业余生活更加丰富,进而有效提升学校凝聚力,积极引领教师形成开放心态,与他人融洽相处。再者,学校应强调终生学习理念,可积极开展读书学习实践活动,引领教师发展形成学习型人才,积极打造培养出一支持续完成知识积累的师资团队,使教师不断完善、自我超越以及快速发展。通过学习,教师精神家园将更为充实,并将生活乐趣转移至工作之中,教师将在精神层面更有寄托,体会学校教育的美好。2.2实施民主化管理:小学教育管理中,教师并非单纯的被管对象。还是管理主体,因此具备双重身份。为真正实施民主化管理,学校应以教师为本,创建较为宽松愉快的管理环境,激发小学教师主人翁意识,使他们积极参加学校发展管理决策,发挥核心潜能,进而真正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实现高效益的教育管理,还需要大家的互相配合与尊重,通过共同协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管理人员不应采用传统的家长式管理模式,进行封闭的管控,应勇敢的走出金字塔,提升民主、团队意识,应用柔性化、开放式的策略,将教师视为合作伙伴,展开更深的交往以及共同探讨,有效实现教师民主化的参政议政,实现创新发展。对于教师的意见以及建议应悉心倾听,优化工作任务及目标,进而获取全面理解与认同,使教育管理途径更加畅通,确保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3结束语

综上所诉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老师需要做的工作便是对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深入的探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及应对之策,增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性,为全校师生营造一种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波.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建议[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05).

[2]石良柱.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措施探析[J].雪莲,2015(05).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育管理;策略

21世纪,科教兴国战略已进入崭新的阶段,基础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注入了新的活力。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管理者的共识。因此,怎样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规范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管理者应思考的问题。

以下是关于笔者自己的一点浅显的认识。

一、小学教育质量的现状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只是教书匠,他们只是把教书当做谋生的手段。有些有了一定教龄的教师平时备课就开始不认真起来。现在的教学,给每位老师都配有一套教参,于是有些教师就综合几本教参,东抄一段西抄一段,拼作一块,自己并不做太多的思考。若是能抄得完整有序,涵盖内容全面那也不错,可是现在的人越来越学会偷懒,他们抄的时候,东丢一段,西省一节,便少抄了许多东西,当然这也省了许多该交给学生的东西。有些教师甚至备课连教参都懒得去整合,直接拿以前的备课本讲课,逢着要检查时便借了同事的备课本"挑灯夜抄"。在小学教育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是某些老师师德不高,不爱岗敬业,只把此职业当做捧稳饭碗的一个手段,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有其社会根源。今天是市场经济时代,就从我们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来说,对名利和物质享受的追求愈益狂热,而对学识的忽视非常严重。再者,教师的工资待遇及其他福利也并不高,这也使一些教师产生了付出与回报不均等的认识,从而认为认真地为教育事业献身不值。

二、强化小学教育管理的建议

1、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小学教育质量的优劣不仅仅是由领导班组的领导能力所决定的,一个学校整体育人实力的高低关系到身在校园内任职的每一位教师,教师不仅是育人的主体,更在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管理者的重任。教师承担着学生、教学设备等一系列教学所需内容的管理工作,可以说是直接投身于教学的管理当中。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在讲课、测验等教学活动中,真正的提高自身的管理者、引导者的管理意识,这也是提高整体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方向标。目前学校管理现状中,仍然存在着权威式、统一式的教育模式,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发展的人的个性,让人能动性地去发展自我,不要被奴化。人本管理可以细化为: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发展以学生为本。

首先,最大化的民主管理是要提供给教师一个公平、自由的发展舞台。基于此点,教师的成长及其专业化发展应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展了多少人。要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必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本的主体思想,营造一个宽松的管理和心理环境,唤醒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根本保证。

其次,"育人先育己",这是教师培养学生之前要达到的优秀状态。教师提升了自我,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最根本体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秉持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施教育管理,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知、 情、 意、 行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分析教师队伍的特点

在管理上力争做到因人而异管理者要真正深入到教学管理中,就要先研究自己学校教师的特点,让管理思想去适应教师,在管理上力争做到因人而异,而不是让你的教师硬着头皮来适应你的管理思想。例如我们在教师量化考评中关于能力的恒定,走访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结合了全校老教师数量多的特点,把通讯报道一项变为只物质奖励不加量化分数,顺应了全体教师的心愿,老教师不会网上操作,打字慢确实是个缺陷,若把这一项加进去,对他们来说无疑显得不公平。

4、构建和谐美好的育人环境

和谐健康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要想将教学环境中包括的多种因素和谐的保持最佳状态,要从多方面入手调整,从国际国内成功的教育经验来看,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要集中精力,动员全社会的强大力量,吸纳建设资金,为学生与教师构建一个不受外界干扰并且舒适、 健康的教学环境,从而保障学生的听课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效率。其次,学校方面要紧跟课程的变化,及时的添置教学设备,这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物质基础,要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点,尽量满足教学中的设备需求,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最后,要注意班级环境的布置,通常学生们都会对班级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室的布置, 重视班纪、 班风的树立,为学生和教师构建和谐美好的共处环境。

5、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系

课程教育的选择决定了学生的接受知识的内容。小学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想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就必须要对小学的课程安排做到合理科学。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要求多元化和创造性。这就要求当代的小学生不仅要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而且要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挖掘多种才能的潜力。目前我国小学课程的设置基本统一,不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因此,我国的小学教育管理机构需要从儿童心理阶段和生理发展特点出发,根据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管理要求,积极构建适合小学生的新课程管理体系。

三、 结语

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但是社会和家长关心的问题,还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问题。只有从教育管理上入手,改变传统教育管理模式,运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完善管理团队, 才能够让小学教育跟上时代的脚步,顺应时代潮流,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近年来小学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推进,学校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完整高效的教育管理体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延松.农村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考试周刊.2008,(52).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功在于生;家庭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322-01

一、引言

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也是增强我国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始端,而其中的小学教育更是最为基础的一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小学教育的城乡差距问题也愈加显露,如何解决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问题和困境成为实现社会公平,主要是教育公平的一个最为基础的着力点。

二、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现状

尽管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小学教育的投入,取得了整体性的提升。但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城乡教育投入和教育资源的分配也相应地不平衡,这一方面体现的尤为突出的便是农村的小学教育。

首先,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资源投入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城乡教育现状的情况不同,使得农村小学在国家资源配比、社会援助中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体制和管理上的不足导致基础教育经费不能具体落实到实处,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发展,具体表现在校舍和教学设备的落后、图书馆、运动场等的缺失、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教育)难以有效开展等方面。

其次,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中,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生所占比重偏低;教师年龄普遍老龄化;青年教师、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缺乏晋升渠道和激励机制。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农村小学整体教育水平的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新需要。

再次,农村小学生源的减少。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进城务工的农民逐渐增多,一部分农民工孩子也转移到城市。一些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父母教育意识较强的农村孩子转入城市就读。再加上农村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导致这一情况与上面谈到的两点互为因果,恶性循环,也是农村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最后,家庭教育的匮乏与缺失。农村家长受自身教育水平、文化素质、思想意识方面的限制,无法在学校教育以外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形成家庭教育方面的有效支撑。因此,在家庭教育缺失的前提下,学校几乎承担了全部的教育重任,这也导致了学校和教师的不堪重负。

三、针对目前困境的思考和建议

1、合理布局,寻求特色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要发展,除了依赖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上的扶持和倾斜,加大财政投入以外,积极寻找自身发展出路势在必行。在贯彻国家基础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和条件,合理布局,制定战略发展目标。

充分分析内因素,明确自身在当地教育体系中的定位,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环境、人文、生源等因素,寻求可以深入发展的切入点,逐步做强,形成竞争优势。

锐意创新,引入社会资源。受教育现状和体系的影响,目前农村小学的发展主要处于“食物链”的末端,是大格局资源下的“挤出”式教育。鉴于此种情况,需要农村小学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风物长宜放眼量”,主动出击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形成长效的支援机制,避免被动消极等待,为学校发展提供财力物力保障。在保证教育质量,符合本校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可灵活配置资源,大胆创新,不必拘泥于陈规和形式。

2 、加强校际合作、形成教育资源良性互动

农村环境相对封闭,信息流通性较差,因此农村小学在获得各种教学资源、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意识方面存在着滞后性。在寻求地方政府政策扶持的基础上,与县城小学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形成合作机制,促进教育资源的良性互动。如利用农村自然风景和民风民俗,农村小学可建立“实践教育基地”,为县城小学提供实践方面的平台;通过互派教师、双向交流、对口帮扶、挂职任教、走教等多种方式展开合作,有利于农村小学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自身的不断提升,尽量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3、建立切实有效的家庭联系

著名教学家陶行知说过:“学校教育的功效,一部分要靠着学校和家庭的联络。”这一点,恰恰是农村小学教育中所缺乏的。

定期召开家长会是沟通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通过家长会加深交流,共同制定学生的教育计划,合理分配责任。

农村小学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定期开展家长培训会。在充分尊重家长的基础上,就更新教育观念、如何科学开展家庭教育、学习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如何有效沟通等方面对家长进行基本的培训,努力强化农村家庭教育这一薄弱环节。

提高参与意识,成立家长委员会。农村小学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素质较好、积极性较高、责任感强的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中来,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纽带关系,也利于提升学校、家庭、学生三者之间的凝聚力。

四、结论

农村小学教育的困难现实是客观存在的,此种状况的改善是一个勉力攻坚的过程。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也是教育改革深入所必须直面的,因此机遇与挑战并存,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必定会大有所为,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 燕 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基点与归宿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4(2)。

[2] 李 威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研究报告[J]现代教育科学,2014(2)。

[3] 张 硕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3)。

[4] 胡亦军 梁燎原/农村小学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