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17:10: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劳动教育含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有哪些好处呢?
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事实上,孩子出生一岁后,就会表现出一种独立的意向,走路会推开你的手,有“我自己来”的要求。这种可贵的自发独立意识如果得到健康发展,长大后能独立思考,办事果断。从小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使孩子学会做点事,减少对成人依赖的心理,将会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帮助”的独立意识形成,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将起着巨大的作用。
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
动手是儿童发展思维的体操。俗话说:“心灵手巧”,而对儿童来说,则是手巧心灵。 体力劳动,是通过手脚的活动来实现的,而孩子劳动和成人劳动在意义和内涵上有所不同。对孩子的要求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通过这些基本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发展。 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更有利于开发脑细胞的作用。
劳动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
劳动,可以培养孩子动手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营养良好的情况下,劳动能促进大肌肉、小肌肉的发育。劳动在培养完美体魄上所起的作用,同运动一样重要。许多劳动能显示体力与技能技巧多种多样的结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不仅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
劳动能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能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体会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含义,从而促进良好个性、道德品质的发展。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如果您期望你的孩子有一个聪明好学的头脑,有自强不息的性格,有健壮的体格,切勿剥夺了孩子早期劳动训练的机会。
一、转变观念,培养劳动意识
人类进化史证明:“劳动创造了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数十个国家的教育进行考察后郑重提出的“生存教育”,表明了一个人如果没有较高的劳动素质,一定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将会被社会无情的淘汰。劳动不仅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因此,要重视提高孩子的劳动素质,重视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改变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漠视劳动,四体不勤”的生命状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向往劳动、享受劳动的高尚品德。
1、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使人身心健康
劳动,是通过四肢的活动来实现的,孩子的劳动要求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通过一些基本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发展。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更有利于开发脑细胞的作用。
2、劳动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
劳动,能培养孩子动手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能促进大肌肉、小肌肉的发育。劳动在培养完美体魄上所起的作用,与运动一样重要。许多劳动能显示体力与技能技巧多种多样的结合。
3、劳动有利于培养自立
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世界著名的美国大财团董事长洛克菲勒家族,尽管其家庭在经济上是无与伦比的富裕,但是对孩子的劳动却十分重视。在孩子进入少年期后,就规定在家中要从事一定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如为花园浇水,修剪树枝、草坪,为厨房洗碗等等。富豪这样要求孩子,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有独立性,有劳动能力,能吃苦,使他们日后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成为强者,而不要成为依赖父母,坐享其成的无能之辈。
4、劳动能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能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体会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含义,从而促进良好个性、道德品质的发展。家长期望孩子有一个聪明好学的头脑,有自强不息的性格,有健壮的体格,切勿剥夺了他们早期劳动训练的机会。
二、适宜+游戏,激发劳动兴趣
学习是一种劳动,劳动也是一种学习。在劳动中可以锻炼孩子思维的条理性、灵活性、创造性。瓦特在烧开水时,由水蒸气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劳动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用生活中的小事情解决大问题的能力。因此充分利用幼儿的一日生活,教育、培养幼儿爱劳动是十分必要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学会自我服务劳动是所有劳动中最首要的任务。
三、家园协作,夯实劳动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劳动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学习与劳动是不分离的。而家庭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地方。几乎所有的家务都可帮助孩子学习双手和大脑的协调发展,懂得勤奋、毅力和工作成就的意义,并发展责任、独立、自信等很多的品格。
(1)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好家务,并让孩子觉得做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和必要。“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有些孩子常常埋怨父母这个菜烧得不好吃,那个汤调得不鲜美,有时饭菜备得晚了还生气。可是当孩子参加了家务劳动后,他们会更多地谅解父母,感到父母挑起这个“家”不易。孩子参加了家务劳动,对家的感情就不一样。
(2)制订适当的家规。家规作为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生活规范和行为准则,常常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是潜在的强大教育力量。制订明确、合理、可行的家规,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它可以约束、帮助和教育子女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劳动是家规的内容之一。家规的条理应一清二楚,写得明明白白。引导孩子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如每天起床后必须自己叠好被子、清理房间、打扫卫生、收拾书包、买日用品、洗菜洗碗等,家规也应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作改变。聪明的父母总是让孩子从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担当责任,履行职责,让他们在与困难的搏斗中日益成熟起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
(3)家长做一半留一半,放手让孩子参加劳动。孩子想干就给干,少一点指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说教,多一些指导;少一些包办代替,多一些动手锻炼,让他们了解劳动的辛苦、快乐和价值,从而自觉地投身于平凡而伟大的劳动中,去创造,去奉献,自愿地承担起劳动义务。
―、转变观念,做创新型教师
实现劳动技术教学的创新,应从劳动技术教师抓起,只有教师先有了追求发展与创新的思想,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创新意识才有可能被激发,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必须要彻底摒弃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培养创造教育的途径之一就是:“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师生观,在民主条件下师生共同创造。”所以,劳动技术教育要创新,必须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笔者在进行《剪蝴蝶(一)》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先让敢于实践、勇于创新且剪纸技术高的两名学生做“老师”,讲述他们是怎样构思设计剪出形式美妙的蝴蝶的。而到了《剪蝴蝶(二)》的教学设计中,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创意过程,然后推荐一个优秀成员参与到班内的创意交流活动中,最后四个小组再各自推选出一份创意最好的作品在班内进行交流。接下来,是师生互动环节,当学生们进入了紧张有序的创作阶段,笔者就深入到各小组中指导创作。本节教学内容,由于我打破了常规,改变过去“填鸭式”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灵活的教学情景,把课堂教学活动交给学生去“主宰”,不仅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展示了他们的才能。
二、激发兴趣,做引领型伙伴
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笔者经常利用各种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神聚课堂,从而更加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如:在教七年级第一节剪纸课时,我先将自己用彩色纸精心剪制的式样美观、品种繁多的四瓣花、八瓣花以及美丽的蝴蝶、可爱的小燕子、吃着萝卜的小白兔、银光闪闪的大鲤鱼等作品用实物投影放大在幕布上展示,学生们立刻被那些精美的作品吸引了,对剪纸的兴趣大增,纷纷嚷着让我赶快教他们。
三、因势利导,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学生素质的发展全面提高,最终要落实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在劳动技术课堂教学中,笔者在实施创新教育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让劳动技术课成为实施德育的载体。
如:在教学生剪五角星时,笔者先不讲五角星的折法和剪法,而是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五角星作为一种艺术图形,在什么地方被采用?你知道多少?红色五角星跟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又有哪些联系?学生们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和讨论后,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国旗、国徽上有五角星;团旗、团徽、少先队旗上也有五角星;帽子上是红五角星;好多国家的国旗上都有五角星,等等。听了学生们的回答,我又进一步向学生提出,谁知道国旗和国徽的图案?它们各有几颗五角星?五角星的大小是否一样?这些五角星的含义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设置很自然地跟德育接上了轨,听着学生们准确的回答,我满意地微笑,不停地点头,并及时对学生的正确答案给予鼓励。一堂关于了解国旗和国徽知识的思想教育,就这样在学生急于动手剪纸前渗透到他们的脑海中了。
四、创设情景,加强学生劳动教育
有研究表明,现代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家长只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教育,而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使得现在的孩子劳动意识薄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生活自理方面能力很差,事事都依靠父母。有资料显示,各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差距很大: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参与劳动的时间只有12分钟。这种局面如不及时改变,后果将十分严重。为此,作为一名劳动技术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严格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行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加强对青少年吃苦耐劳、不怕困难、艰苦朴素、敬爱长辈、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锻炼,在劳动中成长。
一、游戏中掌握技能———懂得感恩
游戏是儿童定向发展心理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使孩子们通过模拟活动,发展想象能力,认识周围世界。动用游戏的技能训练设计方法,就是在强制与基本强制性的训练中,引入儿童在游戏时所能体验到的那种轻松活泼、自由选择的情感,实现在训练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全面合作。我们可将劳动内容编成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掌握技能。
我先用漂亮的花布缝制了一个沙包,在体育活动时和孩子们一起玩丢沙包的游戏。很多孩子对沙包很感兴趣,拿在手里左看右看,有的还仔细地琢磨怎么缝的。顺其自然地便开始教孩子们如何使用针线,同时还教了一些基本的针法。要求有创意地设计自己的沙包。孩子们乐在其中,沙包形态各异:有娃娃脸,并缝上了漂亮的扣子做装饰,有糖果形……玩耍着自己亲手缝制的沙包,内心的喜悦不可言喻。很多孩子还利用课余时间,缝制了很多有趣的小玩意儿作为礼物送给辛苦工作的父母,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我想爸爸、妈妈收到孩子用心制作的礼物,心里一定比吃了蜜还甜!
二、比赛中巩固技能———回报感恩
儿童好胜心、进取心特别强烈。组织合理的小型比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方法。如低年级安排刷牙、穿衣、洗手、洗手帕等比赛,高年级可进行钉钮扣、做垫子、做蝇拍等比赛。比赛时学生十分投入,收效甚好。
前不久班上开展了“水果拼盘显身手”的活动,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来回报父母。活动提前安排孩子们收集资料、准备材料,并特别邀请了家长来当嘉宾评委。孩子们很是认真,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分工:削皮、切形、摆盘、收拾垃圾……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最后,小组代表详细介绍了自己作品的含义,经评委商定后评选出:最佳造型金奖、银奖、铜奖,以及最佳创意奖、最佳协作奖和最佳纪律奖。在一片欢呼声中,孩子们和家长共同分享着劳动的快乐,品尝着劳动的甜蜜,交流着成功的喜悦!后来,在与家长交流时,家长都在感叹孩子真的长大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
我想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孩子们还会收获更多!
三、表演中展示技能———交流感恩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国茨基曾讲到表演教学的好处:一是由孩子自己进行,有直接生活感受;二是能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表演完全符合小学生爱动好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因而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
一次家长会后,小佳的妈妈告诉我,小佳在家从来不收拾自己的书桌,什么东西用了就乱扔,用时找不到。在班上针对这样的情况做了调查,有1/3 的孩子有这样的习惯。于是,我设计了“我是整理小能手”的表演活动。事先挑选几个比较会整理内务的孩子,先让他们把教室里电视柜里的东西整理一下,并教给他们一些技巧、方法。训练比较娴熟之后,让他们分工整理卫生角、图书角、电视柜、书桌……在小能手一边整理一边介绍的过程中,其他孩子也受益匪浅。整洁干净的卫生角、整齐有序的图书角、分类明晰的电视柜一一展现在眼前时,孩子们意识到学会整理、收拾自己的东西,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
四、实践中发展技能———享受感恩
2014年,县司法局各项工作进展有力,成绩良好,社区矫正工作也不例外。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重点工作,社区矫正工作一直是司法局的主抓点和主攻点,今年作为社区矫正执法规范的一年,其要求更高、任务更重,司法局为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下定了攻坚克难、绝不退让、舍我其谁的决心,亮出了乘势而上、奋力创优、谁与争锋的信心,切实做好以下工作,向规范执法要成绩,向严格执法要质量。
考评重点化
社区矫正工作作为司法行政工作中唯一有执法性质的工作,得到了司法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在总分为一百分的月末司法所重点工作考评中其独占50分,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为合理考评、细化任务,月末司法所重点工作考评将社区矫正工作分解为信息录入(5分)、安置帮教档案(10)分、监管定位(15分)、劳动教育(20分)。任务的合理化、考评的重点化,使得各基层司法所形成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上班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是登录监管平台查看监管对象的情况”这种状况基本成了各司法所干警的“规定动作”,正是这种思想上重视、业务上落实的干劲,没有出现一起脱管、漏管的现象。
管理规范化
作为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年,规范一词分量十足,规范执法是现在也是未来社矫工作的引领和目标,只有向规范要成绩,才能促进公平、合法,只有向规范要成绩,才能保证严格、合理。司法局始终以规范执法为要求,狠抓落实三规范。
一、规范审前调查格式。五花八门的书写格式、花样繁多的书写语言,这就是以往各司法所审前调查的状况,为彻底改变这种差强人意的情况,加强规范执法、提升工作效率,司法局统一规范了社区矫正审前调查报告格式,规范格式的审前调查报告为整个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走出了第一步,为后期工作的规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社矫劳动着装。社区矫正的目的是对罪犯进行社会化的教育,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义务劳动则是改造罪犯,使其获得社会认同、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手段。为了用好这一手段,切实提升义务劳动效果,司法局党组身先士卒、做出表率,于5月20日与县市政局联合组织100名社区矫正人员参加大型公益劳动,社矫人员统一着装,参与整治县重点、难点卫生区域,清理路段合计5公里,劳动整整3小时。义务劳动不但使环境卫生得到改善,得到群众的欢迎和赞赏,更重要的是使得社矫人员得到了社会尊重,加强了社会责任感和纪律意识。各司法所严格执行规范,在局机关示范效应的带动下,积极组织社矫人员每周统一着装参加义务劳动,并拍照存档,使义务劳动这一改造良方真正落到实处。
三、规范村级工作站。整合有利资源、利用社会力量,是司法局创新工作的重要体现。社区矫正,社区为修饰、矫正为重点,离开社区谈矫或离开矫正谈社区都不能真正诠释社区矫正。在我县,各村委会实为社区的真实含义,社矫人员大部对家乡充满感情且群众对其知根知底,监管起来自然便捷有力,争取各村委的支持,社区矫正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促进社矫工作更上一层楼,2013年,县司法局在全县各村委会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站,并于今年3月统一规范了社区矫正工作站站牌,做到有人员配置、有工作牌子,并要求各司法所干警在辖区村两委召开座谈会,宣传司法局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拉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矫工作,这一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今,每到一村委会皆能看到醒目的社矫工作联络站站牌,如道道风景,在乡村绽放。
执法严格化
规范出台先行,严格执法保证。规范只有得到严格的执行,才能凸显立法者的本意,才能保证法律规范不走样,才能从程序上最大限度保证公平、公正。县司法局为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程序公正严把执法关,执法铁面无私、杜绝,严格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细则)》。“守好进口”:积极与相关法院、监狱联系,了解罪犯情况,深入罪犯家庭所在乡镇,详细做好审前调查报告,对不适用社区矫正的坚决不予适用,正是遵循“守好进口”的原则,今年3月,司法干警对县镇一个盗窃犯做审前调查,经过向村委及其邻居了解,不宜适用缓刑,该调查结论得到了局社区矫正中心的支持。“管好出口”:“进来了”不一定平安无事,司法局出重拳整治在矫人员,对于表现良好的予以表扬,对不遵守规章制度、态度恶劣的在矫人员采取毫不留情的手段处理,截止目前已有6名在矫人员受到警告处分,其中梅港一在矫人员屡教不改,即将面临收监的惩罚。司法局正是用“守好进口”“管好出口”两大措施,狠抓落实社矫工作,一“进”一“出”间确保不走样,不变形。
《孟母三迁》的故事,讲的是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班级是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活动、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场所,而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措施,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在接班之初就着手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一、班级文化的含义
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自下而上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如班级的学风、班风、班级言论、观念文化(人生观、价值观)、人际关系等;二是物质层面:如教师的墙画、标语、学生书画作品展示等;三是制度层面:班级的班规、行为规范等。
二、班级文化的建设
1.整洁的环境文化环境育人,一切的教育归根结底在于自我教育,而环境的熏陶和影响更能促进自我教育。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受到教育和影响。但在当前,有些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视,而对于环境卫生工作认识不够,甚至认为其可有可无。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都说班级是我家,怎样让自己的家舒适干净,这样得让每个学生都养成打扫卫生、保持卫生的好习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往往十分重视班级的卫生工作,并把卫生工作和劳动教育密切结合,把它作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行为习惯、吃苦耐劳
精神的重要手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卫生意识、创造出一个窗明几净的优雅整洁的学习环境,就是教育的一种成功。2.丰富的板报文化及时组织学生出好黑板报,黑板报可在学期初按周来计划,也可结合各种传统的节日和活动来出黑板报;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手抄报竞赛活动,可以以个人为单位组织,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来组织;还可以组织人人参与的班级写字绘画比赛并加以集中的板报展示,教室的一角还可以设计成“小荷才露尖尖角”之类的学生作品展示区域(作文、书法、绘画、作业等皆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3.激励的墙面文化在教室的前后墙(黑板上方)可以拟写好诸如“自尊、自觉、自信、自强”等之类的激励人心的班训,如北京市光明小学的口号:“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争取明天行!”教室两边的墙上可以悬挂名人名言,也可以悬挂学生自己拟写的励志话语。班级的奖状可以集中张贴在“班级荣誉”墙上,这样就发挥出良好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
4.规范的制度文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级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有比较规范的制度文化。作为班主任,在接班之初,就要有自己的班级建设计划,逐步地建立起班级制度体系。譬如:班级班规,班干部的选举和工作制度,班级卫生制度,班级活动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可以通过班会讨论来制订,也可以通过小组承包、班会投票等方法来确定。制度一经制订就要按章办事,有奖有罚,对于表现好的给予一些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表现不好的实施扣分,并加以惩罚,这样下来,“奖”的那一块越来越满了,而“罚”的那一块越来越少了。发挥出了良好班级文化的约束功能。
5.多彩的活动文化优秀的班级,应该是全班同学的精神家园,应该是丰富多彩、具有魅力的,应该充满关爱、友谊、热情和活力。而这些都必须通过班级活动来实现。班级活动,可以在学校的大框架下进行,比如运动会、艺术节、学科竞赛;也可以结合传统的各种节日来安排,比如端午节、国庆节、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还可以在征求全班同学意见的基础上自己来设计和规划,比如班级的组内篮球赛、春游、野炊、读书会、文艺晚会,等等。通过这些,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内生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升班级的自信心,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共同的价值观念、心理意识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学生把班级看作一个命运共同体,“班兴我荣、班衰我耻”成为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并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发挥着良好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和导向功能。
总之,班级是学生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是心灵的归宿地。而良好的班级文化,将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更为人文的生命关怀,引领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过程中,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温暖其心灵,充盈其精神,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
作者:阳熙 单位:湖南省隆回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认真分析当前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社会认同度的下降和教育难度的上升。社会一直以来存在着“高考热”,随着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的建立,给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甚至使有些学校到了“饥不择食”的境地:很多学校只要学生愿意就读,基本就可以入学,导致了中职生源普遍较差。在学生心中,也往往认为进入中职学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加上本身学习基础较差,缺乏成就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产生自卑心理,导致中职学生普遍产生厌学现象。所以教育、管理他们比起普高生来说,难度要大得多,班主任为此付出的精力和心血也要多得多。
二、结合中职教育特点来定位班主任的角色
首先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对于中职学校班主任,人们还赋予了一些角色期望,如人生引路人、职业生涯指导者、就业或创业咨询师,所以作为职校班主任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来定位自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学校要生存、发展,必然走向市场、面向社会,同时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与学校保持高度的一致,站在学校全局的高度立场来思考和完成学校赋予的各项工作,做到执行有力,贯彻有效。面对中职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变化,作为班主任要多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勤工俭学、义务劳动、社会服务、社会调查、教学实践和专业实习等,同时注重强化道德养成的训练,并进行严格考核,记入学生档案。
三、根据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本质要求。所以在新时代的进程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应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设计,认清自己,并在开发自身内在潜能上不断探索和发展,正确掌握人生方向,创造成功的人生。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对自我和现实条件的分析,确立自身职业生涯理想。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知识、能力、性格、爱好等,明确其职业生涯发展的潜能;培养设计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并通过教育与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设计基础知识、形成设计自我职业生涯的能力以及职业抉择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最终让学生认清自我并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创新班级德育工作理念
德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助推着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基于德育这种特殊的作用,中职学校要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是多方面的,要做到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首先,德育应“以人为本”。在德育过程中,我们要把德育从社会发展意义上的德育转变为人的发展意义上的德育。因为新时期的德育有其新的具体含义,它的出发点是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去投入学习。
其次,德育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代名词。从理论上讲,德育涵盖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集合。因此,我们必须还德育以本来面目,要使德育担负起全面育人的重任。
一、《爱弥儿》与生存教育
《爱弥儿》一书集中代表了卢梭的生存教育思想。全书主要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至20岁成人的全部受教育过程,并详细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生存教育主张。
什么是生存教育呢?武汉大学的彭国平在其论文《生存教育的价值研究》中阐释道:“生存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的生存意识、生存知识、生存能力、生存价值等方面进行的教育,以保证受教育者不仅在学习生活中能做到独立、自主、自理,也能在以后工作中自强、自立、创造,特别是在险峻的环境下也能生存和发展,成为生存好、发展好的社会个体。”卢梭认为理应对孩子进行这样的生存教育:“应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了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问题不在于防止他死去,而在于教育他如何生活。”
二、教育指导思想:尊重个体、尊重生命
卢梭倡导儿童本位的教育观,认为教育要遵从儿童发展的自然法则。儿童发展是个自然的进程,每个年龄时期有其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教育要顺应这种自然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卢梭还提出教师处于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可见,卢梭是从人道主义出发,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这一点直接影响了以后的人本主义的发展。而生存教育理念也秉承着尊重个体、尊重生命的基本思想。生存教育就是以受教育者为主体,培养其独立生存意识、珍爱生命意识,培养其生存技能,发挥其主体性与创造性,从而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未来社会的主人。
三、教育目的:自然人和适应力
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卢梭认为自然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生长、身心协调发展、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具体地说,卢梭所培养的自然人具有如下四点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级、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不难发现,卢梭笔下的“自然人”处处洋溢着可贵的独立精神和极强的适应性。无论是在体能、心智还是心态上,自然人都能将自己的身心与周围环境协调到一种和谐状态。正如皮亚杰所强调的:“智力的本质是适应力。”自然人之所以能够相对摆脱传统、他人的束缚,呈现出其独特个性,而又具有充分的社会适应性,究其根本,就是其所遵循的自然发展规律。“给儿童最大的自由,让他尽可能地充分活动。”这一教育准则无疑对当下的生存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儿童的生存力、适应力、创造力不是教师教育出来的,而是个体在各种活动中自主探索,拓展知识、能力,并且在参与中不断生成的。生存教育要时时处处为其创造开放式的教育,在开放式的活动中不断挖掘其生存潜力、适应潜力。
四、教育内容:生存理念
1.生存意识教育的养成
生存意识教育主要包括对生命、生活含义的重新解读,自主意识教育和忍受痛苦的意识的培养。
(1)对生命、生活含义的重新解读。卢梭对生活一词的解读有其独到之处:“生活的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生活的最久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在我们中间,谁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忧患,我认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卢梭强调的生命,不仅仅是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的适应价值,更是一种指向内心的对生命虔诚的信仰。这一生存教育理念也包括了现代教育所倡导的生命教育、自爱意识。“自爱”始终是很好的,始终是符合自然秩序的。由于每个人对保持自己负有特殊的责任,因此,我们第一个最重要的责任应当是不断地关心我们的生命。
(2)自主意识教育。尊重儿童天性,给儿童充分的自由的表现之一即是尽可能让儿童发挥其自主能力,培养其自主意识。因此,在对教师的职责定位上,卢梭说:“他的职责并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的准绳,他的责任是促使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为此,卢梭强调指出了教育的三个准则:“①必须让他们使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一切力量。这些力量,他们是不至于随便滥用的。②一切身体的需要,不论是在智慧方面还是体力方面,都必须对他们进行帮助,弥补他们的不足。③在给他们帮助的时候,应当只限制他们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帮助他们,不能依从他们胡乱的想法和没有道理的欲望,因为胡乱的想法是不自然的。遵从这三条原则,就能在儿童心中萌发出独立的种子,培养出自由个性。”
(3)忍受痛苦的意识。卢梭对痛苦于生命的意义的见解也有其独到之处。他认为,我们的痛苦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的不相称。“一个有感觉的人在他的能力夸大了他的愿望的时候,就将成为一个绝对痛苦的人了。人幸福的道路不再于减少其欲望也不在于扩大其能力,而在于减少那些超过我们能力的欲望,在于使能力和意志两者之间得到充分的平衡。”因此,卢梭认为在儿童身心柔弱的童年时期不仅要保持其能力和欲望的相对和谐,还要具备忍受痛苦的能力。忍受痛苦是儿童应当学习的头一件事情,也是儿童最需要知道的事情。这种在逆境中勇敢生存,忍受痛苦的意识的培养,对于今天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来说,无疑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
2.生存知识教育的合理启蒙
卢梭认为,在少年期,由于少年已经受到良好的体育和感觉教育,因此已经具备了对其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条件。在这两方面,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也折射着其生存教育理念的光辉。
(1)智育方面。卢梭认为,智育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而在于发展他们在获取知识方面的能力,在于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在智育的内容上,卢梭是一个坚定的实用主义者。他在文中多次提到学习内容的标准是其对个体是否有用。因此,他主张根据儿童的生活环境教之以一些天文,地理方面的常识。关于智育方法,卢梭认为,应首先培养孩子的探索学习兴趣,在这种兴趣激发起来之后,教之以学习的方法。
(2)重视手工劳动。在卢梭看来,所有一切有身份的人当中,最不受命运和他人影响的,是手工业者。他认为,手工业者可以依靠自己的手艺谋得生存,是自由的。他对爱弥儿讲到:“你要记着的是,我要求你的不是才能,而是一种手艺,一种真正的手艺,纯粹的机械的技术,做的时候是动手而不是动脑,这种收益虽不能使你发财致富,但有了它,你可以不需要财富。”他认为,每个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应为社会劳动,否则无异于偷盗流氓。这种观点在当时是具有相当的民主意义的。
3.生存能力的突出强化
生存能力包括身体锻炼,动手能力教育和个体与他人、社会和谐相处能力的教育。
(1)身体锻炼。一方面,卢梭非常重视强健体魄的教育,认为要经常给孩子洗澡,把它当作一个增强体质的办法,使肌肉的纤维更加柔和。另一方面,他教育孩子打破法则,开发身体潜力;尽早开发儿童的潜能,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2)动手能力教育。卢梭主张给儿童以自主空间,在活动和实践中学习。他反对儿童静坐学习,认为儿童的天赋本能促使其参与活动,活动是其释放生命活力的一种表现。他反对人屈从于千百种技术的支配,主张“利用我们的天才来增进我们的技巧,只制造可以随身携带的工具。如果他看见人家做弹簧,他就想知道钢铁是怎样从矿石中练出来的,如果他看见别人把木板钉成箱子,他就想知道木筏是怎样砍的”。总之,爱弥儿通过大自然的教育有足够的知识利用环境为自己的生存创造机会。
(3)个体与他人、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卢梭要培养的自然人并非完全脱离其社会性一面的人。他要培养的自然人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社会适应性,能承担社会责任。基于其性善论思想,卢梭特别强调儿童要真诚与人相处,拒绝傲慢和虚假,要热心帮助他人。个体的同情心和对他人的关爱,在卢梭看来,也是一种由自爱而生发出来的自然情感的表达,儿童由自爱而学会爱别人、爱社会、爱自然。个体是社会关系网中的一个点,只有与他人、社会和谐相处,真诚关爱,个体的生存才有保障,自己的生命才会得到升华和净化。
总之,《爱弥儿》这部在教育史上引起划时代革命的小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念。生存教育虽是在20世纪才提出的,但实际上卢梭的这本书中已经蕴含了生存意识教育、生存知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这些可贵的思想必将引领年轻一代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可以说,《爱弥儿》是一部常读常新的教育百科全书。
参考文献
为迎接“五一劳动节”的到来,让幼儿对“五一劳动节”有深刻的认识,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的劳动人民,萌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懂得珍惜劳动人民的成果。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
1.让幼儿进一步知道劳动节的真正意义,知道劳动节的由来。
2.让孩子们在“劳动真快乐”主题中亲身体验到“以辛勤劳动为荣”,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3.培养幼儿从小懂得关心他人,关心身边的事,提高幼儿的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萌发热爱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4.培养幼儿同伴间的合作精神,体验师幼、互动带来的快乐。
5.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6.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歌曲磁带、抹布、塑料盆、喷壶、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使幼儿了解有关“五一劳动节”的基本知识。
“五一劳动节”是谁的节日?(所有劳动人民,如我们的爸爸妈妈、医生、教师、警察、营业员、工人、农民......)那它是怎么来的呢?
二、学唱歌曲及看教育片
教师教孩子们学唱歌曲《劳动最光荣》,并观看全国优秀劳动者宣传教育片,让幼儿深知劳动是最光荣的事情,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三、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带领幼儿把自己的小衣服叠好,给班级内自己的小花浇水,帮助老师擦干净桌子,午睡时帮助老师搬床,两个小朋友之间互相穿衣服、系扣子,互相帮助系鞋带,洗抹布等一些简单的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劳动比赛
在活动的最后,在班级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比赛,看看谁叠衣服叠的最整齐,哪位小朋友穿袜子最快,谁能迅速的把自己的小衣服叠整齐。经过层层选拔,分别推选出了两位“小劳动之星”,并给他们戴上了小红花。
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2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以“我劳动,我光荣;
我创造,我幸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劳动节”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风采。
2、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类活动,从宣传“我劳动,我光荣;
我创造,我幸福”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3、通过在学校、家庭两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爱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争做“劳动小能手”。
4、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5、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活动主题:
我劳动,我光荣,我自理,我能干。
活动内容:
(一)绘画比赛
1、绘画主题:劳动最光荣。
2、绘画形式:绘画表现形式不限,儿童画、国画、版画等均可。
每个班上交5件作品,可适当增加。
3、上交时间:4月30日前上交,逾期做自动放弃。
(二)我是劳动小能手
1、在“五一”放假期间与爸爸妈妈一起对自己的家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2、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洗碗、扫地、拖地等。
3、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并能做到我的饭碗里没有一粒剩饭(菜)。
(三)学唱劳动歌曲
1、各班音乐老师负责在本周学习有关“劳动光荣”的歌曲。
2、周五班队活动课,以班级为单位,举行“我爱唱歌更爱劳动”的个人演唱比赛。
活动要求:
1、各校要组织好绘画比赛活动?将好的作品上交中小进行展览。
2、各校要切实布置好三个阶段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
3、要制订好活动方案案和安排,按时开展活动,要有详细的活动记录。
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知道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是所有劳动人民的节日。
2、了解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并体验劳动是件辛苦又快乐的事。
3、激发幼儿爱劳动的愿望。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假日里,布置幼儿去附近的理发店理发,到超市购物等,了解人民的劳动。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知道是所有劳动人民的节日。
2.请幼儿回忆参观理发店、超市的情景,进一步了解这些地方的工作人员劳动的辛苦。
教师提问:你在这些地方看到了些什么?他们是怎样劳动的?
3.幼儿讨论,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劳动是件辛苦而又快乐的事。
提问:理发店的叔叔阿姨都干些什么事?没有他们会怎样?超市里叔叔阿姨每天站着累吗?既然累为什么还要干?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4.带领幼儿参加幼儿园公益劳动(捡石子、捡树叶、扫地),并观察劳动后场地的整洁,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4活动目的:
1.知道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
2.知道身边的人都是劳动者,他们用劳动为大家服务,有尊敬和热爱他们情感。
3.在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生活。
活动准备:
1、结合活动谈话:让幼儿懂得劳动的辛苦,尊重他人的劳动。
2、读报和收集关于社会新闻,关心身边的事。
3、大班幼儿积极参与制作宣传小旗。
4、创设环境:老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材料,布置成人劳动成果展览会(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预备一些成人劳动的照片和图片。
5、预备一些小水桶、抹布、小刷子等工具,供幼儿劳动之用。
选择人物(如商店售货员,汽车的司机,厨房的厨师,马路上的警察),带领幼儿观察成人的劳动。
活动教案:
小班活动:《环保小卫士》
1、通过晨间谈话、集体活动进行有关:“我会自己洗手”、“我会自己服”、“我会自己吃饭”等系列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的劳动中学会生活的自理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2、通过我是环保小卫士的主题活动,为我们周围的环境进行检垃圾的活动:
中班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形式:
1、通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主题开展"我会自己叠被子”、“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叠衣服”、“我能自己擦椅子”“我会扫地等活动,以促进幼儿的自理能力,以及热爱劳动的快乐;
2、通过班级的各项活动后,进行年级组的自理能力竞赛活动,具体项目就是班级已经进行了的各项活动如:“叠被子""穿衣服"""叠衣服""擦椅子""扫地"
大班活动:《我是劳动小明星》
1、进行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教学活动备选课程见后
2、各班级充分利用“五一”劳动节的节日教育资源,进一步挖掘了潜在资源,开展“从小做个勤劳人”的德育活动,尊重并感谢劳动者,尝试体验成人的劳动。
3、以班级为单位包干院内、院外的不同区域进行灌溉花草树木、拔拔杂草等活动
特别说明:
1、此活动为下周的任一天或几天以班级为单位进行;
2、此活动需要挖土和浇水的工具,请教师们提前做好收集的准备;
友情提醒:
1、活动切实对儿童的成长有帮助、有提升;
2、所有幼儿经历过的活动,都请第一时间与我们的同伴、同行、家长共同分享;
注重安全和卫生。
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5活动目的: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生活,幼儿园将结合每月一事,根据体验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以劳动最光荣为题,开展系列劳动教育活动。
活动对象:全园幼儿。
活动时间:
5月1日--5月31日。
活动主要负责:各班正、副班主任、保育员。
活动口号:
十个手指动动动,什么活儿都会干!
活动过程:
一、且歌且吟——故事讲述篇
1、各班搜集各种有关劳动的图片在主题墙上张贴,进行宣传。
2、各班搜集适合本班幼儿的关于劳动为主题的儿歌、故事、歌曲,在活动中让幼儿念一念、听一听、讲一讲、唱一唱。
3、各班在家园栏里进行有关劳动内容的宣传,达到家园共育的教育目的。
二、小鬼当家——劳动实践篇(一)
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各班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围绕“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洗手”、“我会自己吃饭”等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并开展活动。
2、每个人选自己认为做得好的一种劳动,参加班级组织的比赛,各班根据比赛结果,评选各种“劳动之星”。
中班——我是快乐小帮手
1、各班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活动并开展。
2、各班利用晨间谈话,给孩子讲解几种劳动技能。
(擦桌子、扫地、叠被子、分餐点、分饭菜)
3、各班每天选出班级小值日,帮助老师、阿姨做好班级各项日常工作。
(擦桌子、扫地、叠被子、分餐点、分饭菜、收发本子等)4、各班每周评选出本周的“值日之星”。
大班——劳动最光荣
1、开展“爸爸妈妈真辛苦”调查活动。
让幼儿调查自己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回家后所做的事情,利用晨间谈话进行交流,谈谈感受,让大家体会父母的辛苦,激发幼儿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的激情。
2、通过调查,了解父母艰辛之后,想一想,如何去做,并与家长共同商量,定好家务劳动计划。
3、让幼儿根据自己订制的家务劳动计划,开展“家务劳动小能手!”的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每天在家做一些家务劳动,家长把孩子当天所做的家务记录下来。(发记录表)
4、周末让家长对孩子在家的劳动进行评价。
(在记录表上进行评价)
5、每周一各班评选出班级“家务劳动之星”,实现家园共育。
三、我能行——活动展示篇“我能行”
劳动技能大比武:(分年级组进行比赛、每班男女各10人)
小班:穿衣服比赛。
中班:剥毛豆比赛。
大班:上学准备。(整理书包)
关键词:民间舞蹈,社会文化功能,文化传承
一、民间舞蹈的特征
每逢佳节,人民群众便欢歌载舞以此庆祝节日的到来。虽然有些民间舞蹈动作粗俗简单难登大雅之堂,但却饱含人民群众丰富的感情,极富感染力。民间舞蹈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及最真实的理想和愿望。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劳动方式,自然生活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更加形成了各种极富地方特色的不同种类的民间舞蹈。万变不离其中,不同形式的民间舞蹈都有相同的特征。
(一)源于生活,寓意丰富
《乐记·乐象篇》中说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无论是诗、歌、舞,都是由人的内心出发,内心所指,然后才表露于外。我国的民间舞蹈大都来源于人们群众的生活,其动作也都是表现日常劳作,生活习俗等,寓意丰富,耐人寻味。舞蹈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在最初的远古便蕴涵多重寓意。男女之间的相互吸引,童真时代的向往,人类内心深处的隐秘,舞蹈将这一切现象都外化并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它自劳动中繁育而出又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断升华。多元的文化价值便从这富含丰富寓意的民间舞蹈中体现而来。
(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悠悠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源远流长,饱经沧桑。民间舞蹈这一历史悠久的舞蹈也在这沧桑岁月里不断发展升华。最古老的舞蹈记载出自于原始社会的岩画和彩陶,表达了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对土地的浓浓眷恋,对农耕的赞美之情不言而喻。随着时展,当神的观念被打破以及人的觉醒,舞蹈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的游戏和文明开化的载体。汉代盛行"百戏",将歌舞杂技和幻术武艺一起演出从而使其融会贯通;魏晋时期,南歌北舞,各放异彩;唐朝之盛,世风开明,歌舞兴旺;宋代虽理学倡行,但乡井之舞繁盛;明清时代,民间舞蹈只盛不衰。民间舞蹈之所以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其深深扎根于一个民族的心中,担负着传承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重任。
(三)大众活动,广泛流传
汉代《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作为一种比较简便快捷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能够较快的被普通大众所接受,所以自舞蹈出现时起,便是一种广泛流传的大众活动。原始的舞蹈是将歌舞结合于一起,用以表达打猎后或粮食丰收的喜悦欢乐之情,人人都可参与其中。因原始人对神秘宗教的意识,所以这时的舞蹈或多或少加入了祭神的因素。民间舞蹈具有大众性质,并且得到很好的张扬,体现出了生活的本质。无论什么年代,民间舞蹈都遍布于城市或乡村山野间,抒发着群众最直接的感情。它与真实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更是走上了国际性的大舞台绽放光彩。
二、民间舞蹈的社会文化功能
民间舞蹈的社会文化功能在岁月变迁中对人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社交功能
通过民间舞蹈,人们能够形象的了解各地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也可以进行劳动知识,的传授,人与人的相互交流,甚至是求偶。"狩猎舞"、"绣花舞"、"纺织舞"等舞蹈使人们既欣赏到了优美的舞蹈,也受到了劳动教育。苗族的"赶花坡"、"尝新节"、"叫谷魂"等民俗和舞蹈就体现了他们的民俗风情。布依族的"糠包舞"正是青年男女在交往中选择情侣的一种方式。
(二)健身功能
舞蹈不仅能够陶冶情操和品性,也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特别是一些武术动作甚至加入了舞蹈的成分,而一些舞蹈中又蕴含武术的要诀。例如汉末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态发明的五禽戏,用以强身健体,颇有成效。
(三)娱乐功能
优美的民间舞蹈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和美的享受,每逢佳节,人们便载歌载舞来表演庆祝。在安徽淮河两岸怀远、风台、淮南当地农村盛行的"花鼓灯"便是一种具有娱乐性质的广场舞蹈。民间舞蹈大都能流传下来正是因为它极具现实意义的社会文化功能。
三、结语
民间舞蹈作为舞蹈之母当之无愧,它虽不似宫廷舞蹈那般极尽奢华,也不如西洋舞蹈那样引领潮流,但正是它在悠久历史下沉淀积累的朴实无华、丰富多彩和真挚的情感最打动人心。我们在民间舞蹈的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学习其背后相应蕴藏的精神文化,才能完全体会民间舞蹈的深刻含义,与舞蹈动作融会贯通,使其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通过赋予其文化内涵,舞蹈也不再是单一的舞蹈,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对文化的传承。民间舞蹈将用它极其顽强的生命力,运载着人们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在历史的画卷里继续书写自己伟大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方丽萍.论磐安民间舞蹈传统文化的特征[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11).
[2]沈健.关于民间舞蹈继承与发展的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4).
[3]段会林.略论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即兴性特征[J].云南电大学报,2008(02).
关键词:英语;德育;渗透;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9-0162-0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教育中,以德育为重,重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及思想素质的培养,并强调在其他学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英语教学也应为学校总的教学目标服务。英语教师应善于充分挖掘小学英语教材中蕴藏着的丰富的德育素材,抓住教学过程中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利用英语课堂活动的延伸,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爱国主义教育
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才会为之而努力奋斗。在学习国籍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绘制不同国家的国旗,并让他们解释五星红旗的含义,介绍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斗史,告诫他们不能忘记过去。同时,又结合政治动态,让学生知道台湾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台湾,香港,澳门。最后组织一次简短的升旗仪式,当雄壮的国歌响起,学生手中的一面面国旗也慢慢升起,此时所有的学生被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所震撼而饱含热情地喊出:We are Chinese. We love China.
在学到体育运动时,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了解北京奥运相关知识,了解中国著名的体育运动员,了解中国在世界各项体育比赛上的辉煌成绩。课堂上,利用录像资料,让学生们欣赏女排的三连冠,中国乒乓的威力,女足的飒爽英姿。最后,回顾历届奥运会的金牌榜。 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已在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激起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为祖国再创辉煌的雄心壮志。
二、世界观的教育
新课程要求学生要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走向世界,善于吸收不同的异国文化习俗,与世界各国人民增进交流,友好相处。在英语教学中,不失时机地介绍一些不同的文化习俗。如称呼姓名不同,英美国家是名字在前,姓在后;问候语不同,英美国家一般喜欢以天气为话题开始交谈,他们比较忌讳别人问一些个人隐私的问题。
学到节日时,让学生课外去了解外国的一些节日,在课堂上交流介绍。如开展一个Christmas Party,了解圣诞节的来历,圣诞节的庆祝方式,特色食物,学唱圣诞歌等。学习Where Are You From?时,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让他们懂得,对于别国的文化传统,我们要尊重,但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有选择性地学习。如瑞士人的守时习惯,法国人的绅士风度,美国人的创新精神,新加坡人的卫生习惯等。
在学到英文书信时,向学生介绍中英文书信格式以及地址书写的不同,鼓励学生大胆地与外国小朋友通信交流,鼓励学生多渠道了解英美国家文化,从而启迪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及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文明礼貌,道德风尚教育
教礼貌用语时,一首朗朗上口的小诗作用真不小:早上见面Good morning;问候你好How are you;下午问好Good afternoon;晚上招呼Good evening;认识新朋友How do you do ;晚安说声Good night;熟人见面Nice to meet you ;打扰别人不用慌,Excuse me 帮你忙;若是真的犯了错,I’m sorry 可别忘;Thank you 常在口上挂;You are welcome 表示不用谢;分手说声Goodbye……时刻提醒他们讲究文明礼貌。
通过编排小品,进行讨论评价,在分析判断中展现并学习良好的待人接物的礼仪。教Asking The Way 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表演书上的对话,然后问他们:小男孩的做法对不对?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别人遇到困难,幸灾乐祸故意不指路的行为是不对的,我们应该热心帮助每个需要帮助的人,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在情境表演中,让学生懂得After you is good manners. Don’t play at the bus stop. It’s dangerous. Don’t sit on the desk. It’s impolite.教育学生要遵守社会公德,做个文明的小公民。
四、讲卫生,爱劳动教育
在学习Where Is My …?时,利用电脑展示一个乱糟糟的卧室,通过帮Tom找东西,整理房间,让学生明白要学会整理自己的东西,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在学习了Do Housework之后,进行一个调查,了解学生在家做家务的情况,并在课后进行一个比赛“学做小家务,做父母的好帮手”,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父母的艰辛,培养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在课堂上组织一次短时间的大扫除,学生一边说英语,一边选择劳动内容,比赛谁做得认真,做得好,掀起了一股争当劳动小能手的热潮。
在学习了一些动词词组后,结合否定祈使句的教学,利用复合投影片,学习Don’t read in bed. Don’t eat now.并及时问Why?让学生明白It’s bad for eyes. Wash your hands first,以此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珍惜生活,关爱他人的教育
当学习How old …句型时,笔者设计了一个猜年龄的游戏。在电脑上出现一个小男孩,又瘦又小,学生会猜是六或七岁,然后笔者点鼠标,他自己回答:I’m ten,接着再猜另一个又高又结实的男孩,很多学生会认为他的年龄很大,电脑中的答案又是一个意外。笔者问他们为什么他们的差别这么大?看了两段录像后,谜底出现了,第一个小孩挑食,不爱运动,不喜欢与别人一起玩,只是在家玩电脑游戏,由父母一手包办所有的事,还动辄发火,生闷气。而第二个小孩每天早睡早起,参加体育锻炼,不挑吃穿,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尊师爱友。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明白了,我们要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的作息安排,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在学习Colour 一课时,在学生们欣赏了那么多绚烂的颜色之后,笔者让他们闭上眼睛,体会盲人的感受。在电脑上出现一个眼睛失明的小姑娘,她渴望知道世界上每样事物的颜色。学生们在用英语回答她的问题时,眼中流露出了无限同情。然后笔者又播放了一个记录片片段,介绍的是一些身残志坚的人们的动人事迹。最后,让他们说说这节课的感受,他们感慨地说:“我们作为正常人,能看到这么美丽的世界是多么幸福啊。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也要向那些残疾人伸出友爱之手。”
在学了Shopping之后,笔者组织了一次义卖活动。当问他们所得收入如何处理时,他们进行了讨论,最后一致认为要把所有的收入寄给贫困山区失学的儿童。笔者为他们的爱心感到高兴。最后在“手拉手,献爱心”的义卖活动上,学生们带来了许多的玩具、学习用品甚至是衣服,兴高采烈地用英语进行推销和购物。在活动中,学生们的交际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他们也开始懂得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同时感受到了付出爱心的快乐。
六、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一、校企合作中的瓶颈因素
目前,在校企合作中,尚存在着一些瓶颈因素制约着校企间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关系,这些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目的
目前,学校和企业在合作目的上存在分歧。由于政府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缺乏鼓励和支持的相关政策,学校又限于自身条件不能提供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也无法解决企业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难题,致使很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目光比较短浅,利益需求大于服务需求,追逐短期利润成为其根本目的,企业对产品生产的关注度要远远大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学校参加校企合作的初衷,是助推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提高就业能力。
2.合作方式
校企间技术共研、服务共促、信息共享、文化共建,应该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校企合作方式比较单一,生产合作成了校企合作的一种主要方式。不管是“进校设厂”还是“招生进企”,为了提高产量,企业在生产中给学生的岗位设置基本是固定的,技能训练片面而不完整,有的岗位能力和专业匹配度不高,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重复单调的劳动,使得教学的连续性和层次性不强。学生专业成长出现了模糊化现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有时学校对企业的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也只能采取默认的态度。
3.管理方法
对学生管理简单,是很多校企合作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学生的特性和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教育时要注意因人而异,还要肯定“成功始于错误”。但企业在培养教育学生时主动性不高,缺乏差异性和纠偏性。学生管理视同员工管理,体现更多的是一种劳动教育,思想教育相对滞后,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学校和企业双方相互沟通联系还存在着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
4.考核评价
考核不完备、评价不科学也是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校企间考核内容不够明确,不利于学生考核的顺利对接;校企间考核职责不均衡,学校考核责任相对偏重;很多企业有考核但不细化、量化,对学生激励度不够;等等。在评价方面,考核缺乏动态的评价机制,很多企业实行一刀切的结果评价,学生工作任务未完成会被简单地认定为不合格甚至要求离职。企业培训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也直接影响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二、校企合作中学校发挥主导作用的内涵和必要性
1.学校发挥主导作用的内涵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发挥主导作用是指在重大问题上,如要不要合作、与谁合作、在哪些方面合作以及通过什么方式合作等,学校应有自己的原则和主张,并有较大的话语权。学校的这种原则和主张是基于学生的根本利益的。
2.学校发挥主导作用的必要性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大多数的职业学校在科研优势、技术服务优势和人才培养质量优势方面并不明显,与企业合作的能力不高,因而难以吸引行业企业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出于利益考虑,很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目的只停留在单纯选择人才的层面,认为培养人才是职业学校的责任和义务,不参与或很少参与学校人才的培养。职业学校与企业间无论是沟通的深度还是合作的紧密度,都还在初级阶段,学校在合作中的地位也比较尴尬甚至比较被动,这对于学校专业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高水平职业学校的创建都有着极大地影响。所以,学校应建立大实习基地来增强自身的实力和优势,吸引企业与其合作,发挥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办学水平和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厂中校”的培训教育模式只能作为一种过渡。
三、建立大实习基地,学校实现自有、自立、自强
1.大实习基地的含义
大实习基地是在认真分析学校现有资源与规模的基础上,主要由地方政府出资在学校内建立的,集实训、培训、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场所,其涉及的专业行业广,项目丰富。大实习基地的显著特点是投资大、规模大、实力强和服务范围广。
2.建立大实习基地的必要性
一方面,很多企业不愿意甚至也没能力为学生提供时间久、要求高、环节性强的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基地,有些项目要求学生达到的技能,只有在大实习基地内才容易实现。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有资源优势的学校提供技能型人才输送,员工培训,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等各方面的支持。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校企合作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阶段,都不应该忽视学校的主导作用。
有实力才有能力,有能力才有影响力。学校只有建立大实习基地,提高自身实力,在科研、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了明显的优势,才能建立起品牌吸引力,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3.大实习基地的职能
建立大实习基地,就是要发挥出职业学校在当地的科研引领、技术引领、人才引领和服务引领职能,使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占有主导地位,最终推动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使校企互惠双赢,提升职业教育综合实力,培养出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4.建立大实习基地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学校要想通过建立大实习基地来发挥自身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必须要有高标准,具体来说,就是要站在高起点建设学校,达到高水平管理学校。根据这一原则,建立大实习基地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引入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生产流水线和经营管理模式。
(2)吸收企业文化的优点和长处,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
(3)设置完整的岗位群,保证学生能进行轮岗操作,全面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并实行流程和实物的双重考核。
(4)强化升级发展的能力,制定各个项目的教育质量标准,加强质量意识,提高校内、校外的服务水平。
(5)加快培养大实习基地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团队和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大师。
(6)提供各种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企业技术支持与服务,显著提高学校的区域服务能力,积极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的作用。
(7)避免出现校企间低层次的生产合作,设“校中厂”不应该是企业对学校资源的占用,而应是企业技术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