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营项目计划书

经营项目计划书

时间:2023-06-29 17:10: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营项目计划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营项目计划书

第1篇

——在坚持农户自愿基础上,探索创建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方式的土地流转机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为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打下基础。

作为农民,喻政礼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

闲来无事时,57岁的他常常带着两岁的小外孙,去枇杷林里走走。

“看看我们家的土地。”2012年12月20日这天中午,喻政礼又带着外孙来到枇杷林。

这片1000多亩的枇杷林地,是大足区棠香街道五星村的土地。

如今,喻政礼一家七口人的六亩多地,以每年近60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重庆长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换作前几年,我不会把自家的地流转出去。”喻政礼说,“那时候,土地流转太乱了。”

大足区推出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让喻政礼的忧虑烟消云散。

搭建管理平台

2009年底,大足商人梁本万、黎红、唐遂良不期而遇。

“现在国家支持农业发展,农业大有可为呀!”

“那我们也去种菜?”

“好!”

“只搞无公害蔬菜,太单一了。”

“那再搞开心农场。”

“还可以发展生态农业观光。”

…………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这个农业项目计划越来越详尽。

“不过,土地怎么办?”黎红的一个提问,让两个大男人忽然安静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三人跑遍了大足,最终看中了土地较平坦的智凤镇新店村。

“土地流转是个大问题。”三人都没有搞蔬菜种植的经验。

“要形成规模经济,至少得两千亩吧,农民那么分散,光是租地就够呛。”

“要是发生扯皮的事,就更恼火了。”

忐忑之际,他们联系上了大足县(现大足区)农委农经科科长张常远和智凤镇副镇长胡健。

梁本万向两人提出了自己的土地流转疑惑。

“如今,大足早已建立了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张常远向梁本万介绍。

原来,大足在2007年就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领导小组,同时在县、街(镇、乡)分别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心,负责土地储备、经营和管理,指导签订、督促兑现土地流转协议,调解土地流转引发的纠纷。

在农村,政府鼓励村民成立了独立民间组织——农村土地流转协会。

“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将为你们协调土地流转事宜。”张常远说。

梁本万等人坚定了创业想法。

审查“防火墙”

对于梁本万等人的进村,新店村土地流转协会负责人许建心存疑虑。

“他们有经营能力吗?”

“他们讲信用吗?”

“他们以前是干什么的?”

…………

近年来,到农村“淘金”的业主日益增多,不少经营能力不强甚至没有经营能力的人,也混了进来。

“不少业主抗风险能力差,一旦出事,苦的还是我们农民。”许建说。

不过,许建并不着急,因为他上面有一道审查“防火墙”。

原来,镇农村土地流转中心是规模经营业主农业经营能力的审查机构。“凡是接到20亩以上的农村土地流转申请后,我们就会对业主的经营能力进行审查。”张常远说。

梁本万等人要流转的土地达2003亩,智凤镇自然要慎重。

智凤镇农村土地流转中心开始对梁本万等人的经营能力展开审查——核实梁本万等人的身份证、工商营业执照、投资项目计划书、资信证明等材料。

随后,镇农村土地流转中心又针对投资项目计划书中的拟经营项目,对照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政策等进行考察评估。

2010年初,许建接到了镇土地流转中心的审查报告——梁本万、黎红、唐遂良经营能力、资信情况良好。

“这下子我们就放心了。”许建说。

规范化合同

“我不同意!”智凤镇新店村二组村民唐洪珍态度坚决。

2010年初的一天,上门洽谈土地流转事宜的村干部碰了一鼻子灰。

唐洪珍家有六亩地,一直荒着,却不愿拿出来流转。

是何原因让唐洪珍态度如此坚决?“这些大户不讲信用。”唐洪珍说。

原来,上世纪90年代,一种植大户租了新店村原四组的地。后来,该大户反悔,跑了。

“钱没拿到,春耕又过了,这一年没收成,亏大了!”虽时隔多年,每每想起此事,唐洪珍就一肚子气。

“我们会签订合同。”

“‘土合同’,没用!”唐洪珍说。

村民与承包户私下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很容易造成纠纷。

对此,张常远深有体会。

2011年7月14日,来自国梁镇全力村的邢光禄找到张常远“告状”。

“我的地没了!”邢光禄说。

2003年2月,邢光禄把自家土地转包给了村民郑世良,没有签订规范的合同。于是,在后来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中,邢光禄的土地被登记到郑世良名下。

“我的地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没了!”邢光禄怒吼着。

后经过张常远的深入调查,有关部门为他重新进行了土地确权颁证。

为了解决“土合同”问题,大足县(现大足区)农委随即在全县统一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合同格式。

“土地流转各方的权利义务都写得清清楚楚。”张常远说,“集中流转十亩以上的,转包合同要报区土地流转中心备案。”

有了统一规范的流转合同后,唐洪珍吃了一颗“定心丸”,将自家的六亩地流转了出去。

保证金制度

万事俱备后,梁本万等三人准备大展拳脚——建一个“猪—沼—菜”循环农业系统。

不过,修建水泥道路、猪舍、沼气池等基础设施,会改变部分流转土地的用途。

56岁的何汉秀有点不乐意了。

“你在地里修路建沼气池,哪天你们跑了,我们怎么种庄稼?”何汉秀瞪眼问。

同样的问题,也曾困扰着张常远,他想起一宗五年前的土地流转案件。

2003年,铜梁正邦苗木有限公司到大足雍溪镇石堡村施家坝流转了260亩土地,发展苗木。

正邦公司对土地进行了部分改造。可2005年,正邦公司突然不辞而别。“复垦费怎么办?”村民们欲哭无泪。

最后,镇政府筹措了25万余元,代正邦公司支付了老百姓的土地流转费,并为其复垦。

此事,在大足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防微杜渐,2008年后,大足建立了土地流转保证金制度。

最终,梁本万等人与新店村土地流转协会、流出方农户达成了协议,梁本万等人缴纳了一万元土地流转保证金,存入指定的银行账户。

“猪—沼—菜”循环农业系统最终建成。

“如今,我们每年的营业额有500多万元。”梁本万扶了一下眼镜说。

唐洪珍和何汉秀的日子,也过得美滋滋的。

“每年土地流转费能得5000元,在基地务工能得两万多元,还能照顾孙子,真好!”唐洪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