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质量考核机制

质量考核机制

时间:2023-06-29 17:10: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质量考核机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质量考核机制

第1篇

【关键词】 绩效考核; 服务质量; 服务效率; 急诊; 急救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87

绩效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员工的能力,激发员工的潜能。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是企业为实现发展的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员工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其核心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准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实质是使员工个人的能力得以提升,并确保人尽其才,使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明确了这个概念,可以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及重点。企业制定了发展规划、战略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把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人员身上,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任务。绩效考核就是对企业人员完成目标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

有新的观点认为,绩效考核是计算企业的合力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手段衡量出哪些因素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哪些因素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从而找到平衡点,以达到企业和谐发展的目的。

绩效考核的应用重点在新酬和绩效的结合上,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一般将新酬分解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正是通过绩效予以体现,而对应的进行绩效考核也必须要表现在新酬上,否则绩效和新酬都将失去应有的激励作用。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及个人品德等进行评价,并用之判断员工与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称。绩效考核要坚持一致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公开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等。笔者就近5年来所在的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急救站)通过完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急诊急救医疗需求的做法做一介绍。

1 急诊科(急救站)的基本情况决定了推进绩效考核管理的必要性

2003年洛阳市政府、洛阳市卫生局顺应形势的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急救医疗需求,建立了洛阳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下设急救中心(市中心医院急诊科)1个和9个急救站(和本院一样均是依托各个医院的急诊科设立),后又陆续加入8个急救站,形成现在的以洛阳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急救网络下的18家急救站。18家急救站各自工作业务相对独立但接受洛阳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指挥来协调完成全市(主要是市区和近郊)居民日常的急救服务保障,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本市重要节会、活动、会议等的现场医疗保障,重症急救患者转诊服务,部分社区、部门急救知识培训、宣传、普及以及目前与洛阳市110指挥体系联动处置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等职能。以上的诸多属公益性质的活动对于各个急救站没有财政资金的支持,加之各自原有的工作,就存在着人员少、任务重、积极性不高等众多问题。

就目前的医疗体制本院属于公立医院事业单位财政差补,市财政每年给医院拨款280万元,医院员工1000名左右(包括退离休人员),这些拨款仅够医院1个多月的运营,因此医院要生存、要发展、要适应社会、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就不得不走企业的管理模式,在保障社会公益性的基础上追求经济利益。笔者所在医院的急诊科(急救站)共有员工32人(医生10人,护理13人,司机9人,急救车3辆)。2006年以前,笔者所在医院的急诊科(急救站)由于分配制度落后,沿袭着当时普遍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平均分配方法,这就造成了许多员工干多干少一个样、能少干的不多干、能休息的决不加班的工作态度;日常工作中互相推诿,接到出车调度不愿出车不按时出车;无论是日常的患者就诊,还是现场的急救,无论是医疗质量,还是服务态度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患者的投诉层出不穷,正常工作不能有效衔接而漏洞百出,以及领导的批评、社会的抱怨、员工之间的矛盾和不满情绪等等,内外交困,使急诊科(急救站)的工作、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完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以满足各种突发事件及急诊患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越发显得迫在眉睫。为了解决当时科室存在的无考核、无激励、员工无干劲,社会和患者以及领导、科室员工不满意的现状,医院于2005年下半年调整了科室的领导集体,通过认真分析结合具体情况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完善急诊科(急救站)各种规章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有效可行的岗位绩效评估体系,科室绩效考核管理由科主任直接领导,科室由专人专门负责绩效考核工作。完善薪酬分配的激励作用,使医院急诊科(急救站)的薪酬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用制度约束人的行为,用经济杠杆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一位员工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同步提高。高度重视“领导与职工和谐,职工与职工和谐,科室与科室和谐以及医患之间的和谐”,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做到医院要以患者为本,也要以医护人员为本,医护人员为患者服务,后勤行政管理人员为医护人员服务的理念,为医院的发展,为员工创造一个开放、舒适、温馨和愉快的工作环境。

2 坚持绩效考核的管理机制是改善服务质量和提升效率的有效手段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单位,而急诊科(急救站)又是这个服务单位的前沿科室、窗口科室,面对形形的急诊患者所开展的医疗工作又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政府卫生事业的社会服务“福民”保障功能。多年来,科室始终坚持解决科室集体、每一位员工“行易知难”的认识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一直把提升全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放在管理的首位,必须要建立一支工作作风硬朗、医疗技术全面、服务质量一流、拉得出、打得赢的急救队伍。工作是医疗急救、社会应急保障,整个环节包括就诊患者的就诊救治、接警、处警、出警、现场救治、途中救治监护和到达院内进一步处理的过程。按照洛阳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就近医疗区域划分西关九龙鼎以东、道北路以南、洛河以北本市东城区(包括李楼乡大部分和白马寺镇)域范围内(约40万居民)都是本院急诊科(急救站)的工作场所,不确定性、移动性大、周围环境的复杂性尤其是市郊农村的特殊性等等都是难以预料、难于管理的,这就要求对这支急救医疗队伍不仅要全员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求救患者服务的信念,通过业务学习、急救医疗技术的培训、岗位练兵、横向交流等不断提高科室员工的政治思想觉悟、整体素质、业务技术水平,而且要有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来激发科室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来有效地约束员工的不当行为,奖罚分明,保证急诊急救工作的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3 绩效考核管理充分体现劳有所获、多劳多得、兼顾公平的原则

6年多来,通过探索并逐步完善了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基本工资在保障出勤的前提下原则上固定发放,效益工资和奖金、备班补贴均按绩效考核的方式发放,取消平均主义,劳有所获,多劳多得,充分地激发调动每一个员工在医疗服务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院急诊科(急救站)管理工作始终坚持绩效考核,具体的方法是基本工资由医院按每个人的职称、工龄等固定发放,效益工资和奖金、备班补贴等均按统一的绩效考核结果二次发放,前提是打破职称、工龄界限,所有人员同工同酬。备班按白班10元、夜班20元补贴,治疗费收入按个人医生(内科或外科)8%、护理4%发放,接警应答时间(120通过网络发来出诊警令到回复接受警令时间)大于6 s,扣罚当班接警人员(相当于调度)20元,接警出车反应速度(回复接受警令到急救车出动时间)超过3 min扣罚医护各20元,医生急诊收住患者诊断符合率低于98%,每低1个点扣罚50元,患者合理投诉每次扣罚50~100元,收住患者按医院考核分配医生20%、护理10%发放。其余考核指标有患者满意度、接出诊登记、门诊日志登记、抢救记录、各班急救药品物品配备、各班卫生整洁情况以及乱收费不收费(扣罚相同数额)等等均有相应的系数。

4 绩效考核管理机制促进了本院急诊科(急救站)各项工作的有序发展

急诊科(急救站)的工作是以抢救人的生命为主的医疗服务,时间就是生命。绩效考核的目的也是突出在“急救”二字上。完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接警应答时间有原来平均8~12 s提高到现在的3~4 s,接警出车反应速度有原来的3 min左右降至现在的1 min以内,车载状态反馈达99%,抢救成功率95%左右,急诊诊断符合率达98%以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年治疗费收入(不包括检查费、药费等)由6年前的40余万元逐年增长到2011年达125万元。

急诊科(急救站)在实行绩效考核后,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改变了原来工作推诿、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出车、服务质量差的现象,科室把争分夺秒、抢救生命、提升服务质量当作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作为服务宗旨,始终以患者的康复是最大追求、患者的满意是最高目标。绩效考核体系综合考虑了急救质量和服务质量等因素,推动了科室员工爱岗敬业、自觉钻研业务知识、转变工作作风、提升了急救服务质量、杜绝了服务投诉现象的发生,6年来未发生任何医疗纠纷,科室多次获得医院授予的“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奖”、“完成预算目标先进集体奖”、“团结协作奖”等荣誉,在历年的“洛阳市急救操作技术专项比武”中成绩优异。本科派出人员先后获得“单人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静脉置管术”各单项操作二等奖,“三人心肺恼复苏术”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在河南省历年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检查活动中,急诊科各项工作多次受到专家组的表扬。

通过实施绩效考核前后科室概况的鲜明对比,有力的证实了开展绩效考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证实了绩效考核对急诊科(急救站)工作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是急诊急救工作迈向科学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第2篇

创新质量监管体系,是建立质量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质量工作机制创新的核心内容,也是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从根本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宏观管理体制,就必须不断创新质量监管体系,建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长效机制。

1.强化棉花加工企业质量监督管理。强化棉花加工企业质量监管,提高棉花的质量,引导企业增强质量意识,是建立质量长效机制的主要途径,对企业的监管,一要严格对企业资质的审核,对已获得加工资格的企业,严格审核,对已取得加工资格而没有能力收购和加工的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退出机制,坚决取缔“两小一土”的加工企业,严厉打击无证经营的违法行为。二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三要加大加工企业设备改造和技改的投入。四是在质量管理方面要积极推进棉花检验体制改革逐步与国际接轨。五是加快棉花加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切实建立和创新质量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

2.加大执法打假力度。一是加大质量监督管理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投入。要合理配置资源,强化质量监督工作的基础建设。加强对棉花收购、加工、销售、仓储、流通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加大力度治理货证不同行等违法行为,提高棉花公检证书有效性。二是要继续保持棉花打假高压态势。重点查处企业收购加工中存在的异性纤维、混等混级、收购加工超水棉等质量问题,严厉打击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质量违法行为。

3.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工作质量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棉花仪器化公检实验室检验质量工作考核体系,完善仪器化公检实验室工作质量的考核制度和评价指标,将实验室检验质量和质量考核管理纳入考核评价内容。加强考核结果的反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实验室考核结果作为各实验室年底考核评价评优的内容。

4.创新实验室质量发展奖励机制。探索建立各实验室质量奖励制度,对质量管理先进、成绩显著的实验室应予以表彰,树立先进,鼓励各实验室积极开展争创质量管理先进实验室的活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实验室工作质量。

5.要充分发挥棉花加工企业的质量主体作用。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充分认识质量保证能力的重要性,自觉抓好质保能力工作的落实。建立企业质量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棉花加工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二是提高棉花加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棉花加工企业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方法,积极开展技术革新。三是加快棉花加工企业质量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作为加工企业提高质量的抓手,切实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棉花质量。四是发挥优势企业引领作用,带动提升棉花加工企业整体质量水平,增强质量竞争力。五是推动棉花加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强化质量安全、践行质量承诺。

(作者单位:新疆纤维检验局)

第3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 绩资工资 绩效考核机制 探析

中图分类号:F240;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204-02

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实行了岗位绩效工资制,这是我国高校收入分配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和调整。大多数高校顺应改革大潮,结合国家文件精神和自身实际陆续制定了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与办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探索。但在实施过程中总体上说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的进展,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当前高校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着思想认识不足、指标体系不科学、考核重量不重质、缺乏考核结果反馈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效果,为此,必须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本文将根据对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基本内涵的理解,结合当前高校绩效工资实施的具体情况,针对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绩资工资实施背景下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进行探析,以期提升高校教师岗位绩效工资制实施成效。

一、绩效工资实施背景下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是做好绩效工资分配的前提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对教师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把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有效地结合起来,是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取得成功的关键。很多高校虽然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但对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却重视不够,有些高校甚至依然沿用原有的教师考核办法,未能对教师的工作作出科学的评价,导致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无法发挥。

(二)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是调动高校教师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教师是高校的主体,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关键是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绩效考核是高校考核体系的核心,其考核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到能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关系到能否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1}。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不仅为教师的薪酬、职称聘任、培训、奖惩提供依据,也有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二、当前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明确,考核指标设计不合理

目前,随着绩效工资的实施,各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工作都日益重视,出台了教师绩效考核方面的办法,但这些考核办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考核目的不明确,为了考核而考核,使考核流于形式的问题。各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主要以教学、科研工作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有的高校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对所有教师都采用统一的标准,未能体现不同类型教师之间的差异性;有的绩效考核指标过于复杂,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点;有的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主要以教学科研工作的数量为重点,不重视质量;有的高校不重视对师德的考核。

(二)绩效考核的方法不科学,只重数量不重质量

大部分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主要采用定量考核的方法,只重视教学工作量的多少以及科研项目、成果、数量的多寡,而忽视了对师德、教学、科研质量的考核评价。这种采用简单定量考核的方法,必然会将教师的精力导向那些可以在短期内就能见到收益的工作中,虽然提高了教师任课的积极性,但增加了教学质量下降的风险;虽然科研成果和发表的论文多了,但高质量的成果和论文却很少。近几年来,高校教师一些学术不端的负面新闻,极大地损坏了教师的形象,与师德考核的不重视有很大的关系。这种“重定量轻定性”的考核方法,长此以往,将影响教师教书育人基本功能的发挥,使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功能被弱化{2}。

(三)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重视不够

绩效考核的结果必须与教师的薪酬和职业发展等激励机制相挂钩才能体现其价值。如何根据教师的绩效考核结果确定合理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和职业发展计划,是保证绩效考核激励作用发挥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存在着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不紧,与职称聘任关联性不强等不重视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的问题。

(四)缺乏绩效考核结果反馈与工作改进机制

绩效反馈是将绩效考评的结果反馈给教师,使教师了解自身的绩效水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与教师共同制订绩效改进的计划,以期在未来的绩效期内发扬成绩、改进工作和提高能力。绩效反馈是绩效考核的关键一环,而这一环恰恰是很多高校做得比较薄弱的,有的高校只是简单地把考核结果告诉教师,没有任何的改进意见,而教师对绩效考核的结果也不够重视,绩效改进更无从谈起。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的若干策略

针对以上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的若干策略:

(一)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绩效考核的直接目的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主动地改善工作表现从而提高个人和集体的绩效;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3}。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既是实现高校绩效考核工作的内化、实现教师个人绩效管理的关键,又是高校更好、更快地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1.确定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原则。关键绩效指标(KPI),是反映个体/组织关键绩效贡献的评价依据和指标,是用于衡量职工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高校教师的关键绩效指标来自于对学校战略目标的分解,是对学校战略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关键绩效指标是真正驱动学校战略目标实现的具体因素的发掘,是学校战略对教师工作绩效要求的具体表现。关键绩效指标为绩效管理提供了相对透明、客观、可衡量的基础。因此,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在教师绩效考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绩效考核的前提。

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可采用SMART五原则,即S(Specific)――具体原则,绩效指标必须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M(Measurable)――可衡量原则,指标必须是可衡量的,必须有明确的评估标准;A(Attainable)――可达成原则,绩效指标不高也不低,并在适度的期限内可实现;R(Relevant)――相关性原则,绩效指标要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T(Time-bound)――时效性原则,绩效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2.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关键绩效指标。根据高校组织性质与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遵循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的SMART五原则,将师德素养、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职业发展作为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四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确定后必须要有更具体、可衡量的二级甚至三级指标。具体如下表:

(二)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合理确定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

绩效考核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师德素养、教学质量、科研质量等采用定性的评价办法,对教学工作量、科研成果等采用定量的考核方法。对不同岗位的教师实行差异化考核,可将教师按照研究型、教学型、教学研究型进行分类考核,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侧重点和权重应该有所不同,使之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三种类型教师的岗位职责。研究型的教师绩效考核中科研工作的权重占大一些,教学型的教师教学工作的权重相对高一点。对绩效指标的评估采用一票否决制和打分制相结合的形式。一票否决制主要用于师德素养的评估,出现师德师风败坏、学术腐败、造假等,绩效考核直接确定为不合格;打分制用于指标能够细化和量化的项目。

(三)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做好绩效的反馈、提升和改进

绩效考核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结果的运用。应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奖惩、岗位聘用、人员调配、职务晋升等的主要依据,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改进、激励作用。

完成绩效考核之后,还需要对绩效考核进行反馈。绩效反馈,是绩效持续改进的重要动力。绩效反馈是使教师了解自身绩效水平,使教师维持并进一步改善现有绩效的重要措施。绩效反馈可采用绩效反馈面谈、自我反馈、360度反馈的方式进行。绩效反馈面谈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通过绩效反馈面谈,使教师了解学校对自己的期望,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保持优点,改进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绩效水平;自我反馈是一种单渠道的反馈方式,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将自己的行为与绩效标准相对照的机制,使教师对自己的绩效始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绩效提升的内在动力;360度反馈,是教师从自身、上级、同事、学生中获得关于本人绩效信息反馈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师对绩效反馈信息的认同程度,通过反馈知晓各方面的意见,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绩效改进是绩效考核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绩效改进是通过找出教师工作绩效中的不足和差距,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和策略来不断提升教师绩效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对绩资工资实施背景下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进行探析。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种角度加以研究、探索。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对调动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作用,解决动力问题;其次,要从实施实践中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解决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的针对性问题;最后,提出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具体的策略措施,解决可操作性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使实施高校岗位绩效工资制取得根本性进展,达到预期效果。

注释:

{1}吕志霞,陈伟.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3(8):78

{2}蔡慧峰.高校教师绩效考核量化体系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0(6):108

{3}林利.我国医学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7

第4篇

1.1管理理念陈旧

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将会对医院的整体管理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而就现阶段医院发展的情况来分析,依旧存在一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观念陈旧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人力资源的整体管理质量,不利于医院长期稳定的发展。

1.2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人才培养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内容,人才培养机制是否完善也将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就现阶段一些医院人才培养机制来分析,重视个人、轻视团队,重视人才引进、轻视内部人才培养等问题频繁发生,这样势必会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不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

1.3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完善

绩效考核制度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人才效能发挥的一种评价,通过绩效考核来了解人才的长处,并对其岗位进行合理安排,将其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然而,从当前医院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制度实施的情况来看,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反馈机制、考核体系等。

2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分析

2.1更新管理理念

传统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人力资源工作存在一定的误区,经常将人力资源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却未能结合医院员工的切身利益去考虑,员工并不认同管理规范制度,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不高的现象。对此,作者建议应更新管理理念,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准确的定位。从微观角度上来讲,人力资源管理并不只是对员工工作状态的管理,更应注重员工切实利益,了解员工需求,并不断地将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切身利益建立有效的联系,这样才能让员工认同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积极的去配合,从而有效地提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另外,作为一名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还应注重人力资源优势的开发,将人力资源的优势最大化,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2.2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完善是影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主要原因,对此,作者建议应不断完善人力培养机制。首先,要结合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员工队伍制订业务素质长期培养计划,确保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内部员工的业务素质不断提升,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力资源管理也应将内部员工素质培养工作重视起来。其次,应把好人才引进的质量关,确保引进的人才业务水平都能满足岗位要求,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人才引进标准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医院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不断的提升,并建立有效的人才评价系统,将人才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出来。再次,应建立健全的人才晋升体制,将其与人才的切实利益挂钩,同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自我能力提升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医院员工的整体素质。

2.3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对于绩效考核来说,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势必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此,应积极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首先,要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作用,绩效考核的作用不仅仅是表现在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上,同时对人事岗位的合理分配也有着极大的作用。其次,结合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完善,打破传统岗位用人重资历、轻能力的现象,要以人员的能力为主,将其能效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要确保人员的收入与付出是对等的,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另外,在医院发展的过程中,应结合医院发展需求以及市场的发展形势,不断对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完善,确保绩效考核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3总结

第5篇

Abstract With the enlargement of enrollment scale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teachers group has been put forward. At present, the overall trend of "heavy research and light teaching", the lack of teaching power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he teachers to be qualified for the new teaching requirem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t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potential and improv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college teachers. Therefore, to crack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lack of enthusiasm for teaching, should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motivation mechanism, make it better adapt to and guide teachers, fundamentally improve the teachers' teaching initiative and eventual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Key words college; dynamic mechanism; performance appraisal

教学是高校教师重要和基本的职责,其关涉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因而在教师角色的职责体系中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参与教学的数量和质量是教师工作水平的重要体现。然而,由于高校考核、技术职务晋升、聘岗中科研导向的影响,教师都会逐渐缺乏教学上的动力,无法有效发挥积极参与教学的作用,甚至对本科教学质量造成了影响。

为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教育部在2012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把本科教学做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教学质量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效乃至教师素质的重要尺度。目前我国高校由于鼓励教师教学的政策尚不完善,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若要破除制约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的障碍,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必须完善教师教学动力机制。

从当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多数研究者在探究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涉及教师教学动力机制,并将其作为改善教师教学现有状况的重要因素加以分析。如有研究者提出用外部机制刺激教师内部动力,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关注教师外部动力的基础上与专业发展相结合。这不仅可以消除高校教师的孤独感,也能支持其终身学习和发展,从而有效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①有的研究提出要调整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要向实践推进,更加注重教师的教学可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使教学工作得到的认同和学术工作相平衡。②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涉及了教师外部的动力机制与促进教师教学动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动力机制对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高校教师普遍缺乏教学兴趣和动机的情况下,需要构建和完善要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师教学动力机制。本文通过分析N大学与教师教学相关的考核等制度,访谈教师了解教师有关教学的动机和态度,提出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的具体化建议,为进一步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 概念与意义

1.1 动力机制的概念

“动力机制”是内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一种方式从而推动整个系统的运动和变化,是系统各部分通过互动过程形成的一个良性的运行体系和结构。动力机制是一个可以激发和协调系统各部分力量并产生推动力的机制,促进整个系统的运行体系从被动走向主动。

教师的教学动力机制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定义,从管理学的角度讲,需要有稳定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相互作用,才能保证机制的正常运行。与教师教学相关的外部推动力即制度和政策,而内部驱动力即教师的态度和责任心。两者必须相互作用,外部的制度和政策会对教师的产生内在影响,教师自身也需要外部的制度和政策对其产生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内外部动力共同参与、协调作用构成了教师的教学动力机制。

1.2 完善教师教学动力机制的意义

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意义。高等教育质量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大学教师成为影响高校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学校的管理者而言,若要提升教师整体的教学积极性,促进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就要从教师教学动力机制入手,从实质上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目前,针对教师群体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各高校都逐渐开始关注教师教学这个环节。要提升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水平,就必须要对教师教学有一个合理的定位,认可教师的教学工作在整个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地位。

现在高校教师大多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基本上只能根据学校和学院的教学计划从事教学活动,缺乏了教学活动的创新性,也抑制了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的积极性。强化教师教学的动力机制是改善教师教学的重要举措。针对这一机制,要深入分析与教师相关的规章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完善政策,使教师产生更多的动力,真正调动起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2 N大学教师教学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

2.1 调查概述

高校中与教师发展相关的制度主要有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聘岗制度等,本文主要从教师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展开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首先采用结构式访谈法,进行访谈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有关教师教学内外部动力状况,调查教师对于规章制度,也就是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的满意度,把教师访谈的结果与绩效考核制度研究结果相结合,找出高校教师教学动力缺乏的根本原因,再根据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完善教师教学的动力机制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参考。为此,笔者访谈了N大学不同学院的13名教师,了解教师对于绩效考核制度的满意程度。访谈显示,学校和学院有关考核的规章制度对教师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制约作用,教师自身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投入往往受到这些制度的影响。本文收集了N大学16个专业学院和2个公共教学部的考核细则。通过研究,发现各单位所列考核项目涉及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奖优惩劣、师德师风和学术活动等几个方面,但在具体内容和衡量标准方面存有差异。

2.2 制度展示

所有学院都把教育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列进了教师考核体系;95%的学院设立了奖励与惩罚的考核指标,注重奖惩性评价;89%的学院把教师的社会服务与教师兼职纳入了考核体系,60%的学院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占考核的比重设为7:2:1;32%的学院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部分;只有10%的学院把学术活动、召开会议等从社会服务与教师兼职中单独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评价指标。除此之外,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对教师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分类,分为教学为主型和科研为主型以及科研教学平衡型三种类型,其中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考核比重也有所不同。

研读各个学院的绩效考核细则,可以发现所有学院都重视本科生的课程教学和本科生的论文、项目、竞赛等的指导,也都涉及研究生、博士生的课程讲授及其论文的指导;12%的学院把教师开设新课程纳入到教育教学的考评中;41%的学院把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习工作加入到教育教学方面的考核中;31%的理科学院把指导、辅导实验和与教学有关的获奖情况、研究成果也放入了教学绩效考核中;有六个学院把新开课程计入到教学考核的指标中,并提出如果新开设课程可以为教师增加20%~25%的教学工作量。

2.3 制度分析

教师考核是对教师一段时间内工作业绩的检验。设立考核制度旨在引导和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督促教师按照要求进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项工作。所有学院都把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纳入到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中,将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置于考核的首位。各学院教师的教学考核主要包括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量以及指导其论文和项目竞赛的工作量,只有少部分学院把教师开设新课程以及指导学生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纳入到教师教学的考核中。由此可以发现,相当的学院忽略了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更新问题,没有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专业发展,引导教师开设更具有时代气息的新的课程。此外,只有29%的学院把教师的教学质量考评加入到教学考核中,这就可以看出大部分学院除了对教学的工作量有所要求之外,对本科教学的质量、教学成果等都缺乏相应的考核指标,相对来说各学院更看重教学的结果性考核,而缺乏过程性的考核。虽然有的学院把学生的评教环节纳入到绩效考核指标中,但是比重较小,而且学生评教结果对于教师的影响有限,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完成了学院规定的基本工作量之后,很难再有动力将其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更难去关注其教学本身的质量。另外,只有6个学院将师德师风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但教师在访谈中普遍反映师德是很重要的一个考评因素,教师教学的责任心和工作态度是教师教学的动力之一。如果在考核体系中缺乏师德师风的约束和引导,将难以激发起教师更优异的教学行为。

访谈中教师反映教学与科研的奖励机制失衡问题。对此虽然各学院都有奖优惩劣的机制,但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两者的奖励设置和力度来看,科研奖励明显重于教学奖励。从国家层面上看,科研奖项有很多,而教学奖项相对较少;从奖励力度上看,教学也远小于科研的奖励。从两者的工作量的计算来看,科研的工作量与科研课题的级别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教学工作量是按照课时量来计算。同样的课时,教学效果好与不好在工作量上区别不大。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之余,都把精力放在了科研项目上。在奖惩制度方面还不够完善,只有对特别优秀的教师有奖励、对出现严重教学事故的教师有惩罚,缺少了对中间层次教师的奖励。此外,只有三个学院对教师进行了分类,按照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比重考核;对于未进行教师分类的学院,有些教师的科研负荷重、工作量大,难以很好地兼顾科研和教学,更没有动力去关注教学质量。还有整个教师考核制度缺乏考核的核心内容,想调动起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就要从实质出发,实现科学合理的考核,真正从源头完善教师教学的动力机制。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目前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在师德考评指标、教学质量衡量指标、教师分类考核、教师教学和科研奖励平衡、教师奖优惩劣等方面尚存在一定问题。发现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善,可以使外部动力更好地引导教师自身,形成完善的教师教学动力机制。

3 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

通过制度文本分析和访谈,可以发现,高校现有的教师考核制度尽管经过多年实践得到了系统建设,但还存在着未完善之处。为提升教师整体的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应进一步对教师考核制度予以健全。

3.1 增加师德的考评指标

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师德师风状况直接反映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衡量教师责任心、教学态度以及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在国外,许多大学都把师德指标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而在我国还应加强对其足够的重视。师德的内容较为丰富,其涉及师品、师智、师能、师技等诸方面。在高校教师的考核体系中,应当选择师德中的关键内容作为考核的要素,并提升其考核的权重,以切实引导教师端正教学态度,树立起高度责任心,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自觉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3.2 提高教学质量的考核比重

目前高校在具体实施教学工作的考评时,都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进行考核,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考核比重所占很小,使得考核的触角没有真正深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对教学质量进行考评,可以督促教师注重教学工作,深入思考教学内容、教课方式等方面,有效提高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师教学考核中应该提高教学质量的考核比重,经由学生评教的问卷调查和征求相关教师意见,明确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并使之体现在学生评教和教师考核中去,从而形成对教师教学质量监督的合力,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教师教学方面的考核中加入过程性评价的环节,对教师在教学工作之前的备课情况、教学工作展开之后的调整情况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负责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标准的细化,从源头上确保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体系的完整。

3.3 实现教师的分类考核

把教师进行分类,有利于减少和减轻教师工作量和压力,也为教师明确了工作的重点。国外的高校,例如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的高校在很早就已经开始实行教师的分类。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师分类考核的标准。而在我国高校教师分类及其考核方面做得还比较欠缺。因此,高校应当在学校的主导下实施各学院教师的分类工作,可以将教师分为教学型、科研型以及教学科研兼顾型三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教师采取分类考核的方式,制定三种类型的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比例不同的考核标准,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的工作重点,使教师可以有效协调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在注重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3.4 明确奖优惩劣的规定

目前,各高校虽然都制定了奖励和惩罚教师的相关规定,但没有得到教师整体的足够认可,其相关规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深化教育改革,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是建立在肯定教学工作、明确奖励制度的基础上,因此必须完善奖优惩劣的规定。一方面,要平衡科研和教学的奖励力度,充分肯定教师在教学研究上的成果,不能只停留在精神奖励的层面,要给予教师相应的物质奖励,按照科研成果一样对教学成果进行奖励,消除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意识,使教师们乐于开展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扩大奖励和惩罚的范围,不能只对特别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也不能只对出现严重教学事故的教师进行惩罚,应该扩大奖惩的范围,对中间层次的教师有所关注并实施精神和物质激励,使教师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努力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

注释

第6篇

关键词:创新;教师绩效与薪酬管理机制;提升教学管理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如何通过创新教师绩效与薪酬管理机制提升教学管理效率

收录日期:2012年6月25日

一、传统的教师绩效与薪酬管理机制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管理的需要

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教师教学质量是检验教学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教学管理的效率。

要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及保证教学质量,必须有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来保障,而在教学管理机制中,其中教师绩效与薪酬管理机制是核心机制,但传统的教师绩效与薪酬管理机制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管理的需要,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管理者只局限在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进行检查,充当的是教学警察角色,教学管理者实施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绩效管理,而只是教学管理循环中的其中一个环节。

2、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够科学,或缺乏战略导向,导致教学管理难以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目的,或因指标设立过多,操作起来十分复杂,部分教学管理者最终不得不放弃所谓全面的考核,使教师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3、教师薪酬设计时缺乏对教师岗位价值的科学评价,教师岗位工资未能有效体现岗位价值差异,有失内部公平性,尚未真正形成科学而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薪酬激励机制。

二、创新教师绩效与薪酬管理机制,提升教学管理效率

(一)树立系统管理思维,实现教学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的转变。如上所述,部分教学管理者只局限在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进行考核,充当的是教学警察角色,教学管理者实施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绩效管理,而只是教学绩效管理循环中的其中一个环节。

笔者认为,要真正提升教师教学绩效,教学管理者应该树立系统管理思维,不能误认为教学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而要认识到教师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闭路系统,在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做好:(1)与教师共同制定教学绩效计划,这是提升教师教学绩效的前提;(2)辅导教师实现教学绩效目标,做教师的良师益友,帮助教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等,使教师不断成长,进而提高教学绩效,最终实现教学绩效目标,促进教学管理效率的提升;(3)对教师绩效进行公正公平考核,肯定工作成绩,发现存在问题,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指明方向;(4)对教师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反馈,让教师明白自身绩效的优劣之处,并将教师教学绩效与其报酬挂钩,做到绩优酬高、绩差酬低,激发教师提高教学绩效的动机,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管理效率。

(二)在教师教学绩效管理中引入KPI。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机制下,还存在两个问题尚需解决:一是虽然在教学管理者的监督下,教师已尽力工作,教学管理整体绩效却并不高,离预期的目标甚远,这实际上主要是因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缺乏教学管理战略目标导向;二是不少教学管理者觉得,教师的教学绩效考核一级指标有教师的学历、职称、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案设计、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部分一级指标还需分解为二级指标来考核,需要考核的因素繁多,操作起来十分复杂,面对这种情况,部分教学管理者最终不得不放弃所谓全面的考核,使教师绩效考核流于形式,这自然不利于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

事实上,教师绩效的80%是由教师绩效行为之中20%的关键行为所决定的,如果教学管理者在教师教学绩效考核中引入KPI,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两个问题。KPI(Key Performance Index)就是管理者在考核员工时,根据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关键行为而设立的关键绩效指标,具有战略导向性。

教学管理者应结合自身的管理实际设计具体的教师考核目标与指标,将教学管理总体目标逐层细化,建立教师KPI体系并据此对教师进行考核,促使教师朝着教学管理战略目标努力,并使教师绩效考核走出流于形式的阴影,真正发挥教师绩效考核机制的激励效应。

(三)引入要素计点法,实施教师岗位工资变革。目前,我国教学管理者在确定教师的岗位工资时最大的不足之处是缺乏对教师岗位价值进行科学评价,有的按学历高低定岗位工资,有的按职称高低定岗位工资,也有一刀切,教师岗位工资一碗端平的现象存在,导致教师岗位工资未能有效体现教师岗位价值差异,有失内部公平性,对教师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教师的岗位工资必须体现教师岗位价值,如果引入要素计点法,综合考虑教师的学历、职称与实际教学质量等级等因素,对教师岗位价值进行科学评价,上述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要素计点法属于岗位评价中的定量评估方法,其优点是可避免一定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的负面影响,精确度较高。

教学管理者在运用要素计点法进行教师岗位工资设计时,先要迈好关键的第一步,即确定影响教师岗位价值的关键要素。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我们可以把培养成才的学生看成教师的教育产品,教育产品是否达标及其质量等级是衡量教师岗位价值大小的主要外在标志,而学生是否成才,也即教师是否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学质量是影响教师岗位价值的关键要素。另外,教师的学历和职称也是影响教师岗位价值的关键要素,因为正常情况下,学历或职称越高,教师的知识与教学经验也越丰富,教学技能也相应更高,其教学质量也会越高。但有些教学管理者片面地根据学历与职称确定教师的教学质量,这有失公正,因为也有高学历高职称但因教学态度差而导致教学质量低的现象。因此,教学管理者还需通过教案检查、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区分不同教师的教学质量差异,确定教师实际教学质量等级,以便在对教师岗位评价时更准确地体现教师岗位价值的差异。鉴于此,我们可以把教师的实际教学质量等级、职称、学历确定为影响教师岗位价值的关键要素。

在确定了教师岗位关键要素之后,再对各个关键要素进行配点,如表1所示。(表1)学历、职称及实际教学质量的等级越高,给予的配点也应越高,在表1中,笔者对学历、职称及实际教学质量等级分配的权重分别为30%、30%、40%,设定的最高薪点为1000,对应于A学历、A职称且实际教学质量为一级(最高级)的教师,其中权重的分配、最高薪点的设置、不同学历、职称及实际教学质量之间的配点级差的控制,教学管理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作适当的调整,灵活应用。

教师岗位工资标准取决于薪点数与薪点值,其中各个关键要素配点总和为薪点数,薪点值则为每薪点对应的货币量,最后,依据公式(薪酬=薪点数×薪点值)便可以算出每位教师的岗位工资标准。

综上所述,通过在教师岗位工资设计中引入要素记点法,使教师岗位工资充分体现教师岗位价值差异,教学管理者就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提升教学管理效率。

三、结语

本文针对传统的教师绩效与薪酬管理机制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方案偏重于创新思路的阐述,教学管理者在应用时尚需结合自身的教学管理实际,在此思路下拟定具体的操作方案,以切实实现提升教学管理效率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篇

xx县法院制定完善《审判流程管理制度》、《执行流程管理制度》、《立案规则》、《信息输录管理办法》、《审判公开、执行公开实施意见》等制度,完善审判流程管理体系。

一是发挥立案庭、审监庭的职能作用,做到“卡两头、抓中间、重协调”,确保案件质量和效率。立案庭就案件的审限、程序等进行审核,强化审判人员的审限意识、程序意识。审监庭建立健全法官审判质量档案和书记员技能考核档案,做好案件评查工作和法律文书评比工作,强化审判人员质量意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考核,把“八率”作为考核重点“抓中间”。即将依法公开开庭率、人民陪审员参与庭审率、调撤率、结案率、执结率、服判率、上诉率、案件改判和发回重审率,做为各庭半年、年终考核依据,实行了月统计、月分析、月通报,以促进审判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重协调”,坚持全院工作一盘棋的原则,建立了各庭之间协调配合机制,充分发挥整体合力。

二是通过将审判流程管理的实施与法院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通过电脑网络对立案、送达、开庭、结案等审判、执行流程环节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规范了审判、执行程序;庭审记录实行了计算机录入,庭审中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同步阅读书记员的记录,保证了书记员记录的准确性。

三是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审判公开、执行公开的若干规定》,从立案到执行全面实行阳光审判、阳光执行,给当事人免费发放诉讼指南、风险告知书,公开法院办事程序及本院相关制度,切实做到依法公开、及时公开、全面公开,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增加审判、执行工作的透明度,以公开促公正。

四是强化了审判监督庭的职能作用,完善申诉、申请再审监督机制,实行申诉、申请再审案件登记制,及时调卷复查,对确有错误的裁判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的原则依法纠正,对申诉无理的依法驳回。对重大疑难案件实行听证制度,促使当事人息诉服判。**年以来共受理各类申诉、申请再审案件7件,进入再审程序的有6件,占85.7%,现已审结6件,结案率为100%。

五是建立健全执行工作监督机制。成立执行局,实行监督权、裁决权、执行权相分离的工作机制,针对执行人员执行不力、执行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制定《执行合议制度》、《委托评估拍卖制度》、《构建执行大格局制度》等制度,采取内部交叉执行、提级执行、指定执行、更换承办人、严格执行款物管理等措施,加强对执行人员的监督,规范了执行行为。

二、案件质量监督体系。

1、案件质量评查监督。xx法院制定《案件质量评比办法》,对案件实行“三评查”原则(即审监庭评查、专职审委会委员复查、审判委员会抽查)。设置包括调阅卷宗、填写评查表、责任认定、案件通报以及异议、反馈在内的一系列程序,使案件评查工作由抽象变具体,由概念变数字,保证评查工作的客观公正和可操作性。

一是立案庭、审监庭常规评查。各业务庭当月审执结的案件必须于当月的25日前交立案庭报评,由立案庭对案件程序性事项进行审核,无超期报评及超审执限等情况的,转交审监庭参评,审判监督庭每月对全院审结、执结的案件逐案进行评查。经审监庭评查后,对照本院《案件质量评比办法》的评查标准打分确定等级,常规评查材料包括评查标准、案件质量百分考核登记表、补正通知书、案件评查归档表四种。

常规评查的标准是对存在的问题按百分制采用累积扣分制,不计上限,根据问题的程度,分别扣2分至10分,得分为85分以上的为一类案件,70分至84分的为二类案件,70分以下的为三类案件。另外规定了直接确定为三类案件的18种情形。在评查中,如案件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改判或存在质量问题,由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类别。

案件质量百分考核登记表记录的是评查中发现的审判质量及不规范的问题,比照本院制定的评查标准逐项列举并扣分。补正通知书是对列举出的问题以通知的形式下发各业务庭,限期对存在的不规范的问题予以补正,但对于案件存在的质量问题则严格按照评查标准予以扣分确定类别。案件评查归档表是将评查完毕的案件登记并归档,未经审监庭参评的案件不得归档。

二是专职审委会委员复查。xx县法院为进一步加强审判质量监督管理力度,每月由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对审监庭参评的案件进行复查,发现问题报审判委员会集体讨论,并对承办人处罚,对审监庭双倍处罚的评查方式。2007年以来,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对1672件案件进行复查,切实增强了案件承办人的办案规范,强化了审监庭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三是审判委员会抽查。审判委员会针对审监庭每月评查卷宗,对已参评归档的案件按照10%的比例进行抽查,确保案件质量。对抽查出现问题的卷宗,不仅对案件承办人进行处罚,还要按照规定双倍处罚审监庭,通过严格案件评查制度,杜绝了案件“带病”归档。同时为确保案件质量,对发回、改判、再审案件实行审委会复查制。主要针对发回重审、改判、再审等案件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进行的评查。为确保遗漏,各业务庭发回重审、改判、再审案件由立案庭登记。所有发回、改判、再审案件先由庭室、承办人自查,再由审判监督庭核查,最后由案件承办人提交审判委员会复查讨论决定,追究责任。2007年以来共有发回、改判案件件,经过复查共有件发回、改判案件被审委会确定为三类案件,并对名审判人员进行了经济处罚,有效地避免了定类的随意性。

2、审判质量跟踪监督。xx县法院以《审判流程管理办法》、《裁判文书评比办法》及《庭审考核实施办法》为标准,在案件流程中设多个监督点进行跟踪,形成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动态监控机制。

一是定期开展法律文书评比。每月由审委会委员对当月参评案件的法律文书进行评查,评查出合格法律文书、优秀法律文书或最差法律文书,对评选结果进行通报,对优秀法律文书予以展示并奖励,对最差法律文书进行处罚,杜绝裁判文书带“病”出门。

二是开展庭审评议活动。成立由全体审判委员会委员组成的庭审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庭审考核工作,开展形式分为现场观摩、网上查看和对庭审过程全程录像,由审委会委员及中层领导干部定期观看。评议的内容主要是对庭审礼仪、庭审内容、庭审效果等进行考核,看审判人员和书记员是否按照到庭,着装是否规范,语言是否简炼,庭审是否清晰等,对庭审不规范行为提出指正,规范庭审活动,增强司法透明度。

三是开展查案件讲评活动。由审委会委员定期结合本院发回、改判、再审案件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讲评,提出整改意见。由审判监督庭总结案件评查中发现的问题,带着问题组织法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分别学习,从而使暴露的问题及时得到处理,发现的错误随时得以纠正,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四是制定《案件质量责任倒查办法》,认真落实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制度。对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改判、经本院评查发现有瑕疵等十类案件列入倒查范围,实行案件责任终身制,坚持围绕案件查问题,围绕问题找原因,围绕原因追责任。对出现问题的案件追究承办人、庭长、审委会委员、执行人员、主管院长的相应责任,并成立案件质量考评委员会,负责案件责任倒查工作。今年结合队伍警示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历年旧存积案逐庭进行了清理,对查出的14件积案,严格督办,已全部清结,对存在拖案、压案的审判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交相关部门进行责任倒查。

五是注重总结、利用案件监督管理成果,每月编发通报,包括案件审限情况通报、案件质量评查情况通报、裁判文书评查情况通报、庭审考核情况通报、案件质量倒查情况通报等六种。案件审限情况通报是案件报送立案庭后,由立案庭对案件送达、开庭审理、宣判等是否超期或超审限进行审核,对超期限或超审限的予以通报并处罚。案件质量评查情况通报是审监庭每次常规评查后,根据评查情况,将各种审判质量问题向全院予以通报,供全院干警查阅补正,并引起重视。裁判文书评查情况通报和庭审考核情况通报是审判委员会根据对裁判文书的抽查情况和对庭审考核的情况,对法官裁判文书和庭审存在的问题予以通报,提出需规范和整改的意见。案件质量倒查情况通报,

对出现问题的裁判文书,追究撰稿人、签发人的责任,并连带处罚;对被上级法院发回改判的案件实行复查,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兑现奖惩,促进案件质量的提高。实行审判管理通报制度,每月对全院收结案情况,审判人员个人办案数、调撤率、服判率、实际执行率等指标进行动态分析,审判委员会委员将裁判文书考评情况和不定期抽查庭审情况向全院干警通报,便于领导、庭室和法官了解审判工作动态,加强监督管理。

三、效能考核体系。

制定了《岗位管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实施意见》、《优化司法环境实施意见》、《禁酒令及执行办法》、《考勤制度》等制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效能考核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三个档案”。建立干警业绩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干警业绩评价办法,建立审判人员案件质量和书记员技能、机关效能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三个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做为对干警考核、晋升的依据。

二是层层签定责任书。将工作要求、目标任务、职责要求和制度要求等内容分解量化到《岗位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层层签定责任书。庭室考核主要内容包括队伍建设、司法为民、内务管理和审判业务四项,其中队伍建设、司法为民、内务管理占30%,审判业务占70%,审判庭和综合部门分别考核。实行季度检查、半年督查、年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责任书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有任务的责任网络体系。

三是实行末位整改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制。法院依据三个档案记载数据,客观公正地评价干警工作业绩,真正把考核结果作为对法官立功受奖、评先选优、提职晋级、经济奖惩的主要依据,激励大家勇于争先。无论是案件审理、执行,还是宣传、调研工作,干警在完成基本任务后,超额完成部分都可以得到奖励。同时结合相关制度,定期考核、定期通报。

四、廉政建设管理体系。

xx县法院把廉政监督机制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查处利用审判权、执行权贪赃枉法的人和事,维护司法廉洁,逐步健全完善“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不必为”的保障机制。

一是年初与干警、干警家属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家庭助廉责任书》,召开家庭助廉会议,加大落实力度,将党风廉政工作的各项要求量化细化分解,层层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规范对干警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公布举报电话,严厉查处接受当事人邀请出入娱乐场所、接受吃请等不廉洁行为。

二是落实“一岗双责”制。召开庭室负责人会议讨论制定了院长、副院长、专职审委会委员、庭长工作职责,明确了院长、庭长抓工作、管队伍的双重职责,强化了审判管理、行政管理和队伍管理。制定《审委会议事规则》强化了审委会对案件监督,明确了审委会、主管院长、合议庭、独任审判员职责,理顺案件审判监督关系。

三是通过聘请执法监督员、设置监督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等方式,实现社会监督,形成了纪检部门、监督员、当事人三位一体的党风廉政监督联动机制。完善对当事人投诉审判人员的处理工作机制。对当事人的投诉要求纪检组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对投诉属实的,坚决追究责任;不属实的,及时向当事人告知结果,并尽快还被投诉人一个清白。

四是率先在全区法院系统建立《勤廉自律保证金制度》,从勤政、廉洁、自律方面进行对干警考核,每月通过干警自己交一部分,院内配一部分,为每位干警建立保证金帐户,加强了对干警的监督。制度实行以来,共对5名干警进行了处罚,扣发保证金2150元。

xx县法院“四位一体”的审判监督机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监管工作体系,审判质量管理实现了“四个转变”:即从监督向制度管理的转变,从单一主体管理向复合主体管理的转变,从事后监督向全程监督的转变,从分散管理向系统管理的转变。“四位一体”的审判监督机制的有效运行,进一步强化了各审判部门和办案法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呈现出审判质量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年1至10月案件服判息诉率为93.65%,调解率为73.1%,同比分别上升了3.5个百分点和4.2个百分点,上诉率为6.35%,发回、改判率为12.87%,同比分别下降了1.8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无超审限和超执行期限案件。

三、效能考核体系。

制定了《岗位管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实施意见》、《优化司法环境实施意见》、《禁酒令及执行办法》、《考勤制度》等制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效能考核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三个档案”。建立干警业绩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干警业绩评价办法,建立审判人员案件质量和书记员技能、机关效能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三个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做为对干警考核、晋升的依据。

二是层层签定责任书。将工作要求、目标任务、职责要求和制度要求等内容分解量化到《岗位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层层签定责任书。庭室考核主要内容包括队伍建设、司法为民、内务管理和审判业务四项,其中队伍建设、司法为民、内务管理占30%,审判业务占70%,审判庭和综合部门分别考核。实行季度检查、半年督查、年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责任书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有任务的责任网络体系。

三是实行末位整改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制。法院依据三个档案记载数据,客观公正地评价干警工作业绩,真正把考核结果作为对法官立功受奖、评先选优、提职晋级、经济奖惩的主要依据,激励大家勇于争先。无论是案件审理、执行,还是宣传、调研工作,干警在完成基本任务后,超额完成部分都可以得到奖励。同时结合相关制度,定期考核、定期通报。

四、廉政建设管理体系。

xx县法院把廉政监督机制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查处利用审判权、执行权贪赃枉法的人和事,维护司法廉洁,逐步健全完善“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不必为”的保障机制。

一是年初与干警、干警家属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家庭助廉责任书》,召开家庭助廉会议,加大落实力度,将党风廉政工作的各项要求量化细化分解,层层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规范对干警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公布举报电话,严厉查处接受当事人邀请出入娱乐场所、接受吃请等不廉洁行为。

二是落实“一岗双责”制。召开庭室负责人会议讨论制定了院长、副院长、专职审委会委员、庭长工作职责,明确了院长、庭长抓工作、管队伍的双重职责,强化了审判管理、行政管理和队伍管理。制定《审委会议事规则》强化了审委会对案件监督,明确了审委会、主管院长、合议庭、独任审判员职责,理顺案件审判监督关系。

三是通过聘请执法监督员、设置监督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等方式,实现社会监督,形成了纪检部门、监督员、当事人三位一体的党风廉政监督联动机制。完善对当事人投诉审判人员的处理工作机制。对当事人的投诉要求纪检组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对投诉属实的,坚决追究责任;不属实的,及时向当事人告知结果,并尽快还被投诉人一个清白。

第8篇

【关键词】承包经营;测绘产品;质量管理

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测绘事业受此影响有很大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其中大部分城市测绘单位所运用的技术经济责任已经逐步转化为承包经营机制的形式,使测绘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中更好运行,不断的发展。尽管如此,测绘事业中依旧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承包经营机制下测绘产品质量管理实施效果不佳就是其中之一,未能有效的做好承包经营机制下测绘产品的规划、监督、控制,促使承包经营机制下测绘产品存在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针对此种情况,以下笔者深入探讨承包经营机制下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切实有效的办法。

1.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测绘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是以保证和提高测绘产品质量为目的构建的,起能够对承包经营机制下测绘产品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管和约束,使承包经营机制下测绘产品实现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在承包经营机制下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测绘产品质量管理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为提高承包经营机制下测绘产品质量创造条件。如何才能真正意义上落实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笔者认为应当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情况,加强教育,充分利用教育的手段来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尤其是第一生产者的质量意识,促使生产者能够时刻注重产品质量;实行责任制,也就是将测绘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交由具体的工作人员来负责,实现责任明确,促使工作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2.充分利用科学技术

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充分的、合理的运用科学技术来创新和优化测绘产品能够真正实现产品质量的提高。以承包经营机制为前提的测绘产品质量管理过程中合理的运用科学技术能够辅助管理工作更好的执行。目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测绘产品质量的外延和内涵发生较大的变化,其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科技含量,而合理有效的将科学技术应用到测绘产品生产中,能够大大提高测绘产品的质量。所以说,充分的、合理的、有效的利用科学技术是承包经营机制下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对于提高测绘产品质量起到很大的作用。

3.构建质量监控考核制度

保证承包经营机制下测绘产品质量达标,当然是需要通过规范的、严格的监测考核,通过考核后才能够确定测绘产品质量真正符合要求。为了能够保证承包经营机制下测绘产品质量,真正做到符合标准,构建健全的质量监控考核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此制度能够对具体的测绘产品质量检查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约束,促使测绘产品质量检查工作能够规范的、全面的、深入的、详细的进行,保证检查结果真实有效。而要想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考核制度一定要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和承包经营机制的特点,全面的考虑测绘产品质量检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具有使用价值的质量监控考核制度,为提高测绘产品质量而服务。

4.施行质量效益型发展路线

施行质量效益型的发展路线是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此发展路线完全符合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注重质量和效益,对于承包经营机制下测绘产品的应用更有帮助,间接的促进测绘事业发展。而如何才能够施行质量效益型发展路线?就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实际情况来看,加强测绘产品的优化和创新、加强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质量监管部门工作水平、加强相关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等与承包经营机制下测绘产品相关的各个方面,并在此过程中一直秉持着“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观念,相信承包经营机制下测绘产品将逐渐走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路线。

结束语

在现代化的今天,承包经营机制形式的测绘产品越来越广泛,这不仅符合我国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还能够促进测绘事业发展。可以说,承包经营机制下测绘产品的推出是非常必要的。而要想承包经营机制下测绘产品能够有效的应用,保证其质量是非常基本的工作,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对承包经营机制下测绘产品质量管理进行强化,充分发挥质量管理的作用,合理而有效的规划、监督、控制测绘产品,促使承包经营机制下测绘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庆俊,高奇峰.对莆田市基础测绘质量控制和管理的几点建议[J].东北测绘,2001(04).

[2]虞南.关于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的几个问题[J].测绘通报,2002(03).

[3]韩维,高翔,张红文.重庆市测绘产品质量检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4]陈均.浅谈测绘产品的检查检验方法与技术手段[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第9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

随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国有公立医院都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绩效考核工作一直是推进和影响医院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医院发展的保障,也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公立医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制订分层次全方位的量化绩效考核体系并组织实施,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和管理效能的全覆盖,在医院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对绩效考核管理的宣传、建立、实施及成效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一、广泛宣传动员,统一认识,提高对绩效考核管理的重视和认知

对于公立医院来说,绩效管理是连接群众健康利益与医院人员的纽带,是激励医护人员最重要和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针对性的对不同考核对象,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细化考核项目和内容,使医院考核工作系统化,将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紧密结合,以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薪酬管理的依据,起到激励员工发展的作用,从而促进医院管理效能的提高,实现医院的发展战略。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不断上涨,人力资源成本费用快速上升,导致医院绩效分配的空间越来越小,激励作用减弱,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加强对绩效管理的认识,提高广大职工对绩效管理的认可程度,就显得的尤为重要。

医院通过召开职代会,组织职工及职工代表认真学习讨论修改绩效考核的相关规定。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后,医院可以通过召开专门工作会议、下发具体实施制度等形式,组织各科室部门带领职工学习文件,深入了解相关政策,让职工真正参与到绩效考核管理中来。

二、根据医院实际需求,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医院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绩效考核评估指标的筛选,通过制订专业的绩效评价指标,针对医院的运营管理状况,采用多角度、多层次、多类型的考核方式,实行以科室核算为基础,以工作量评价为手段,以质量控制为依据的分配模式,包括工作量绩效、质量控制和重点工作三部分内容,建立以工作岗位性质、技术含量、风险程度和服务数量与质量等要素为主要依据,以医疗安全、医疗质量、满意度、医疗效率、成本控制、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建设和新技术引进等方面为主要绩效考核指标的绩效分配方案。重点落实细化工作数量、质量及效率三个层次的完成指标,并根据医院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进行动态管理。

根据临床、医技与行政后勤科室岗位特点,结合实际分类细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合理设置量化赋分。对于临床科室,考核指标侧重于工作数量、医疗质量、服务满意度、医保指标、科研教学和成本核算等方面。对于医技科室,考核指标侧重于技术质量、服务满意度和成本核算等方面。对于行政后勤科室,考核指标侧重于目标完成情况、科室管理、制度落实、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满意度等方面。对于特殊人才根据其在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确定年度考核目标,建立考核细则。要完善定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实行月、季考核和年终目标考核相结合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加强科室管理医务人员管理,提供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将绩效考核的结果汇总,作为全年奖励和科室评先推优的依据,真正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管理结合起来。

三、强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绩效考核的实施

1.建立有效的绩效沟通和反馈机制。

绩效考核不同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人事考核,医院中存在的一些旧的观念和传统做法未完全破除,要想建立一种新的制度,更要注重沟通和反馈。

通过会议、通知、公示栏、OA办公系统、微信公众号等不同的渠道,宣传公示绩效考核相关内容,以提高职工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在绩效考核中,要不断沟通,及时化解矛盾,使职工能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身努力的方向。及时准确的反馈机制,确保职工的各项绩效持续的改进,这也将成为绩效管理成功的基础。

2.将绩效考核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

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人事管理、薪酬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的依据,对职工的发展有很好的激励作用,也促进了医院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通过质控部门对考核的各方面结果进行准确有效的分析管理,为下一步工作提出整改方案和指导性意见,使医院的各项工作指标不断提高,医院服务满意度得到持续的提升。

3.整个绩效考核管理,按照PDCA循环进行实施。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所谓PDCA,即是计划、实施、检查和行动。无论哪一项工作都需要经过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和对计划进行调整并不断改善这样四个阶段。医院各部门通过对各方面结果的科学分析,制定管理措施,对绩效考核管理不断进行及时准确的整改,使医院的整个绩效管理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四、将绩效考核结果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活动,充分发挥结果运用

绩效考核结果,首先满足医院薪酬管理的需要,对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发挥基础性作用;其次,绩效考核结果也是加强部门管理的重要“抓手”。目前,医院部门工作考核内容很多,但大多是单纯的业务或经济收入考核,不能全面地反映部门综合管理情况,特别是不同性质和职能的部门之间不能进行横向比较。根据建立综合的或共同性绩效指标的考核,可以克服这些问题,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内部管理;最后,绩效考核结果也是对职工个人工作的结果的直接反映。在绩效考核管理过程中,不断沟通,化解矛盾,使职工能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确定努力的方向。通过及时、准确的反馈机制,使职工绩效持续改进。

第10篇

关键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薪酬管理;考核

公共部门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人、社会改革的领导者、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它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对公共部门自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影响到整个地区、乃至国家的发展质量以及公众的社会生活质量。因此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公共部门是指拥有公共权力、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以谋取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体系,以及由政府投资开办、以国有制形式运作的公营企业、公利学校、公立医院与得到行政授权的机构等。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使用,是建立在全新的理论与管理思维之上的,它带来的是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理论和实践观念的全面更新。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人事行政管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由成本到资本、由工具到主体、由使用到使用、开发。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般人力资源管理的共性,但由于公共部门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利益取向的公共性、管理行为的公开性、管理层级的复杂性、管理模式的稳定性。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公共部门为了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实现公共利益,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的规定,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进行的规划、获取、维持、开发、激励、评估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和过程。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问题

1、选人用人机制缺乏民主

由于选拔任用机制缺乏民主和透明度,在公务员的录用、调配等工作中,存在着“内部输血”、“近亲繁殖”等不正常现象,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由于监督不力和暗箱操作,我国公职人员的选拔和录用,存在任人唯亲、拉关系、走后门的不良现象。这极大地损害了公共部门的形象,激起公众的不满和不信任。(2)在公职人员的考核和晋升上,过分注重资历长短,论资排辈,导致有资历无实力的人成为部门领导,而真正有才华的人却被冷落。(3)由于长期缺乏竞争,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从而出现“铁交椅”和“铁饭碗”。这些情况必然造成机构臃肿和。

2、培训机制有待改善

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严格执行公务员培训制度,认真开展公务员培训工作,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公务员制度建立时间较迟,公务员培训工作开展的时间较短,体制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流于形式、走过场现象。(2)培训内容结构不合理,造成学非所用现象。(3)培训方式手段单一,培训质量不高。(4)培训效果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培训效果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5)培训机构不够完善,培训基地建设落后。

3、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随着我国机构改革的深入,各级政府机关行政部门及其公务员肩负的职责非常重大,人民群众对公务员的期望也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这些都涉及到激励的问题,我国目前在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考核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忽视平时考核、考核指标缺乏量化、考核反馈缺乏有效的沟通。(2)在薪酬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同经济区域和部门间薪酬差异较大、缺乏内部公平和自我公平,薪酬的激励作用难以正常发挥。(3)在晋升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4)激励手段方面存在缺陷。

4、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其目标是充分开发和整合组织中每个成员的资源,并以此提高该组织的整体绩效。公务员绩效考核强调公共性,即考核目标注重社会效益,考核主体强调公众参与,考核程序凸显公开透明。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特性决定了考核实践的难度。在许多实践困境和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考核目的不明确,考核流于形式。(2)考核指标过于笼统,针对性不强(3)考核方法较为单一,结果有失客观(4)考核结果缺乏反馈,激励作用弱化。

三、增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1、建立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

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有利于激发公职人员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必须严把三道关口。1、要严把“入口”,按德才兼备的标准和人的能力的大小,选拔任用公职人员,摒弃传统的任人唯亲和裙带作风,以贤能为准则,对符合德才兼备条件者给予择优录用。2、要严把“楼梯口”,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把公职人员的工作实绩与奖惩、晋升、培训、工资福利等方面相挂钩。对于表现优秀者,给予晋升和奖励。对于不合格者,给予相应的惩戒。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用非所长、人员结构不合理、各类专业人才比例失调的矛盾/。3、要严把“出口”,体现优胜劣汰。要,打破“铁饭碗”、“铁交椅”,使广大公职人员增强竞争意识,自觉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实绩。

2、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

我国公务员培训要以提高行政能力为宗旨。培训是公务员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造政府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丰富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2、要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如脱产培训、面授培训、挂职锻炼培训、学历培训等。3、要建立完善培训机构体系,以满足公务员培训工作发展的需要。一是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学院机构。二是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优势,。三是发展壮大各级干部管理学校。4、健全机制,完善措施,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培训质量评估制度。

3、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建立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在部门内部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合理的分配机制制和公平的竞争机制。1、在考核方面,要注重平时考核,加强考核指标的量化。2、在薪酬方面,要把握公平原则,提高公务员的满意度。3、在晋升方面,要遵循公开原则,推行末位淘汰制。4、在激励方面,要体现灵活性,采用多种激励手段。如物质激励手段、目标激励、参与激励、工作激励。照要求完成任务。下属可以灵活的安排工作进度,使下属可以较好地发挥创造力。

第11篇

1.缺乏对科研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种种因素,民办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仅仅是学校的一个行政机构,其仅仅是将科研管理作为学校的管理职能之一,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僵化严重,科研人员缺乏对其重要性的认识。部分民办高校还存在严重的“轻管理、重科研”的观念,并且从科研项目申报、组织实施以及成果鉴定等方面,科研管理仅仅发挥出形式上的作用,高校科研管理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这些都制约了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的问题。

2.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

由于科研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工作人员的管理经验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实践,因此要全面建设科研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然而在当前科研管理工作中,由于科研管理人员薪资待遇较低以及流动性较大等问题,使得其与专业的科研人员素质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科研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不强,影响民办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部分民办高校在科研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国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从而造成管理队伍建设层次不齐、工作人员积极叉。一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多数都是在职教师兼职,由于他们还要承担日常繁重的的教学任务,一旦有机会进入生活待遇好、工作环境好的单位,就会脱离科研管理部门,这也影响到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的稳定性。

3.高校科研成果考核模式僵化

当前高校制定的科研评价机制几乎都是针对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价制定的,并不是针对科研活动而开展评价。因此,对于科研质量与成果的处理上没有形成一套完善而有效的方法,每个高校都有不同的规定与制定。此外,对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来说,与其工资挂钩的显著标志就是职称,所以就导致很多教师为了评职称而写论文、,而忽视了论文的质量与产生的学术价值。这也就是部分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功利主义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考核机制存在弊端。

二、新时期环境下提升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对策分析

1.科研人员应当意识到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强化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不仅可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设,还能够进一步提高人才的质量。民办高等院校可以将自身具备的科研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以市场发展作为向导,主动开展技术支持与科研咨询等服务,推动地方经济的大力发展,从而为地方及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所以必须提高对科研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改变传统的科研管理,树立科研带动教学、科研促进管理的全理念,同时建立健全权责统一的科研管理体制与部门管理体制,实现机构健全、责任明确、管理集中的科研模式。

2.强化培训力度,提升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

民办高校各级领导应当在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建设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依据相关保准进行优秀科研人才的选拔与管理,并使其尽量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依据业务学习与政治理论的学习,努力提升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政治素质水平,从而打造出一支业务过硬、品德高尚的科研管理团队。此外,科研管理人员之间还应当重视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升管理的效益与服务的质量。

3.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与考核机制

高校应当依据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加强科研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与考核机制。高校科研部门应当依据基础研究、科技产业化以及应用研究等不同类型的科技活动制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与内容,同时确立与评价工作相关的职责。不能以数量作为职称评价标准,而是要看科研项目在国家的影响力等。此外,还要尽量使奖惩机制与考核机制的实行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对政府组织的坚定进行逐步弱化,从而提升鉴定工作的可信度。

三、结语

第12篇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仅要关注外在的检验机构业务流程,也需要关注检验机构内部质量控制机制的建设。为此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徐勤瑜工程师从四个角度深入探讨了这方面的问题。即建立内部质量监督网的监督评价机制、控制计划的评价考核机制、检验报告抽查考核机制、检验报告更改审核登记考核机制。

在检测工作中如何保证连续出具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降低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一直是检验机构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很多人从检验机构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和检测活动涉及的各要素等角度探讨过如何进行内部质量控制,但就内部质量控制中的机制建设探讨的却很少。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在内部质量控制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机制建设。

建立内部质量监督网的监督评价机制

内部质量监督网是由检验机构质量负责人、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质量管理员、专业检测中心的质量负责人和兼职质量监督人员组成。在质量保证部门设立的专职质量监督员和各检测中心设立兼职质量监督员由所长任命,并对所质量负责人负责;同时明确质量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专职质量监督员负责质量监督网的运行,指导质量监督员开展质量监督活动,组织开展质量保证活动。各检测中心的兼职质量监督员不定期对本中心开展的检验工作实施监督。监督内容包括检验过程中质量是否得到控制;技术文件和制度是否执行;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是否得到保证。比方,对本中心检测人员的一次完整检测活动进行不定期的记录;对检测项目、检测所依据的标准代号、起止时间、操作过程、仪器设备、设施及环境条件、检验依据及方法、样品管理等几方面做好详细记录,并做出符合或不符合的评价。如果这次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则需责令工作报告中心负责人停止该检测活动,并进行处理,以书面形式及时上交质量保证部门。质量保证部门汇总监督记录,将情况报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根据所反映的问题,采取必要的纠正或预防措施。质量保证部门每年年终对监督人员的工作和监督网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建立内部质量控制计划的评价考核机制

通过制定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可以使检验机构的人员、仪器设备、标准物质、试验方法、试验环境受控,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每年年初由各检测中心的质量负责人制订本中心的全年内部质量控制计划,通过质量负责人审核后,由所长批准组织实施。计划中要详细列出全年对比试验的产品参数、比对类型、比对人员、评价标准、实施时间等。其中产品参数是取得资质的重要项目;比对类型主要采用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方法比对、留样比对、标准物质、测量审核等多种形式;比对人员要覆盖重要检测人员,尤其新上岗检测人员要纳入计划。质量保证部门的质量管理员按月或季度组织实施计划,相关检测中心质量负责人需进行督促落实。每次比对实验都要出具比对实验报告,由质量管理员做出比对质量分析报告,必要时(出现不符合标准时)提出纠正措施及建议,交质量负责人。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定期由所长主持计划实施效果的评审会,做出分析评价和得出评审结论。最后将对比试验的原始记录、实验报告、质量分析报告、定期评审结果等资料进行归档。在按计划实施中还要积极参加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不仅是监管部门判断和监控检验机构的有效手段,也是检验机构通过外部措施补充内部质量控制计划的方法手段。检验机构应按规定积极参加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等管理部门组织的外部能力验证计划及实验室间比对。对于获得实验室认可的检验机构,CNAS每年对参加的领域和频次都做出了规定。质量保证部门还可以自行开展各检测中心与相关国家、院校等检测中心开展实验室间比对。比对结果如出现疑问和离群,质量保证部门应尽快组织查找和分析出现疑问和离群的原因,开展有效的整改活动,并将详细的整改报告及核查结果以书面形式提交质量负责人,按内部质量控制计划的评价考核机制进行。

建立检验报告抽查考核机制

检验报告是检验机构的最终产品,也是出现质量事故调查和追究责任的起点,因此检验报告的质量控制工作致关重要。由质量保证部门的质量管理员对各检测中心每月签发的检验报告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对相关的检验协议书、抽样单、检验记录、检验报告中存在的缺陷内容和类别做好详细的抽查记录。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影响检验报告的质量因素除了样品的采集、处理、检测外,主要还包括业务受理时委托协议书上的信息是否和委托方提供的信息一致,选用的标准是否准确;指令性检验抽样单上信息和录入系统中的是否一致;检验人员选用的检测方法是否符合产品标准、使用的仪器是否可靠(在检定周期、精度符合需要等);主检对检验项目进行单项评定选用的产品标准是否准确等因素。因对这些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所以对于制定各环节的允错比例,进行量化考核来增强人的责任意识尤为重要。但前提必须明确各环节的责任。比方,报告的三级审核制度在程序文件中要明确检验人员对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原始记录的完整规范负责;主检审查检验记录,编制检验报告,对其真实性,对结论的正确性和数据结果的可靠性负责;审核人对依据和结论的正确性及检验报告编写质量负责;批准人对检验报告依据的正确性、结论的准确性负责等。明确了责任才能使相关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到位。

建立检验报告更改审核登记考核机制

对已批准的检验报告进行更改必须由相关人提出申请,经业务部门进行情况调查,做出处理建议后,质量保证部门、质量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提出处理意见方可打回源头进行更改。最终流转回质量保证部门对申请相关资料归档,才能发放新报告。对于未发出的原报告,在新报告发出前收回原报告,保留一份随申请单存档,其他销毁以防误用;已发出的报告,在新报告发出同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客户并回收原报告。质量保证部门要对每次检验报告更改情况进行详细登记。比如,更改报告的编号、主检、审核人、批准人、申请人、更改的原因、错误类别等,便于质量控制工作中统计需要。通过建立检验报告更改审核登记考核机制,质量保证部门可以判断全年报告最终审核差错率是否达到质量目标;为质量负责人找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挖掘深层次原因做出质控决策提供了依据;与之相结合的人员量化考核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降低了检验报告出错率。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还可以从日常工作中的客户投诉、抱怨和复检、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评审等多方面来探讨检验机构内部质量控制的机制建设,以保证内部质量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推动检验机构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