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17:10: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施工管理信息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信息化;施工项目管理;问题;对策
1 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用的必然性
所谓信息技术,是指企业依靠科学方法对其经营管理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处理,为企业各种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项目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其中涉及的部门和工序繁多,需要它们之间有序且密切的配合,因此必须对项目施工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科学的管理。具体说来,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用的必然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技术有助于项目施工中相关人员的协调配合;其次,信息技术有助于对多部门实行用材和施工安全的综合监督;最后,信息技术有助于对大量的施工经验和技术成果进行总结,从而以便于优秀经验和技术成果在企业的传承。
2 信息技术在我国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一些地方的施工中被推广运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高层建筑垂直度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建筑物沉降的观测、建筑材料检测数据的采集等;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推广运用,不仅改善了整个行业的形象,提升了工作效率、安全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了行业的竞争力,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使得工程质量得以保证。
虽然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项目施工管理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而言,信息技术在我国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用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加以改善。
2.1 企业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不够充分
虽然国家制定并出台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实施办法》、《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企业对它们的认识不够充分,不能在这些法律法规的有效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
2.2 信息技术在我国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范围较窄
目前我国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以管理人员的个人经验和能力为主,缺乏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部分施工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将信息技术的运用简单地等同于会上网,会利用电脑制定标书等,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和成本的控制。
2.3 信息技术在我国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效率较低
目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仍然沿用单机版应用软件的操作模式,不能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由于施工现场没有实行规范化管理,操作随意性较大,导致管理人员无法对进度和质量进行严格地把关和控制。同时现场的宝贵数据和技术成果也无法及时地得以采集、存储和处理,导致优秀经验和技术成果在企业无法得以传承。
2.4 信息技术在我国项目施工管理中的运用缺乏互动性
纵观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无论是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多是以信息为主,缺乏工具类网络软件,不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不能够满足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需求。
2.5 信息技术在我国项目施工管理中的运用缺乏创新性
我国很多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人员,在运用信息技术时缺乏创新精神,只是简单的凭借自己的个人经验和能力做决策,没有充分应用施工现场采集到的各种数据,使得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导致网上招投标、材料的采购、项目信息的交换、网上电子商务的实行等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
3 提高信息技术在我国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用水平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项目施工管理信息技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对策:(1)企业要根据自身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战略。对于建筑业而言,在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必然趋势。信息化施工的特征是:依靠传感技术和IC卡技术实现信息收集的自动化;依靠光盘存储和DBMS技术实现信息存储的自动化;依靠局域网和万维网技术实现信息交换的网络化;依靠搜索引擎和DBMS技术实现信息检索的工具化;依靠多媒体和专家系统技术实现信息技术的集成化;依靠管理信息系统和主管支持系统等实现信息管理的系统化。因此建筑企业应该根据信息化施工的特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战略,构建完善的施工管理信息系统;(2)在项目施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企业要依靠局域网和因特网来实现信息共享和网上办公。现代施工项目涉及的部门和人员众多,涵盖的信息量非常大。传统的项目管理是以纸为载体,通过不同层级的人员来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错误,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这就要求在项目施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企业要依靠局域网和因特网来实现信息共享和网上办公,从而确保信息得以及时、准确的传输和共享;(3)企业要加大对各种基于因特网的应用系统的开发。项目施工管理的信息化必须以各种应用系统为载体,这样能够实现网上投标、网上查询、网上会议和网上材料的采购等,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4)企业要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管理和工艺控制软件的运用水平。企业必须大力推进施工管理的进度、质量和成本过程相关软件的应用,进一步优化应用较为广泛的深基坑设计与计算、建筑施工模板设计、工程测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大型构件吊装自动化控制、管线设备安装的三维效果设计等应用软件。
参考文献
[1]刘辉,柳红卫.论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科园月刊,2010(15)
吉林东煤建筑基础工程公司 徐志超
摘 要:全文以工程实例,阐述了深基坑的施工及基坑监测,及时准确的将监测数据信息反馈给设计,及时跟进调整设计方案,确保基坑施工安全。
关键词:深基坑 动态设计 信息化施工
前 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空间迅速缩小,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把目标投向了建筑地下空间的发展,深基坑开挖的工程也必然随之而大增,深基坑的开挖均面临着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管线、环境和地层复杂等原因存在很多风险,由于影响因素众多,现有计算理论尚不能全面反映工程的各种复杂变化,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时虽然进行了尽可能详尽的计算,但设计与施工的脱节扔不可避免。一方面由于设计理论所限,其计算工况模型还不能完全切实地反映施工时的具体状况;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往往只是就常规假设工况进行计算,而工程进行中由于情况的复杂多变,也会使实际施工工况与原设计并不相符。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综合的现场监测来判断前一步施工是否符合预期要求,并确定和优化下一步工程的施工参数,实现动态数据与信息化施工。下面以工程实例加以阐述。
一、 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为吉林省某医院医疗综合楼,本项目为医疗综合楼一期,地上17层,地下3层,框剪结构;基坑周长约355米,拟建工程±0.00=231.92m,3层地下室净高16.20m,开挖深度约17.40m,开挖深度内岩土层分别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粘土。
本工程周围有市区道路、相邻楼房(地上16层、地下1层)、地下管线,周围情况非常复杂,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二、 基坑设计方案
由于拟建基坑工程边界附近需要施工场地,并且场地狭小,基坑需要垂直开挖,采用排桩加锚杆支护结构对边坡进行支护。
本工程的工作量统计为:排桩Φ800钻孔灌注桩:326根,桩长19-27.7m;锚索Φ150mm,1206根,长度为:17米-26米 ,总量为20000多延米;土方量十万方左右。
三、 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管理
动态设计是指利用现场监测资料的相关信息,借助反分析等研究手段,尽量真实的、动态的模拟岩土体和基坑结构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反馈于设计和施工,以逐步调整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从而保证基坑的安全,降低工程造价的这一过程。动态设计通过施工信息反馈这一重要环节,将设计与施工过程密切结合起来,从而扩展了设计范畴,充实了设计内容,完善和提高了设计质量。
信息化施工是指充分利用前期基坑开挖监测到的岩土及机构体变为、行为等大量信息,通过与勘察、设计的比较与分析,在判断前期设计与施工合理性的基础上,反馈分析与修正岩土力学参数,预测后续工程可能出现新行为与新动态,进行施工设计与施工组织再优化,以指导后续施工方案、方法和过程。
(一)、施工信息反馈
1、基坑周边管线埋深情况与勘查报告不详,施工过程中信息反馈与设计调整。
基坑南侧有非开挖穿越施工的煤气管道,管道深度施工前未知,施工单位采用了坑探的方法进行查明,但是煤气管道轴线方向并不是水平的,两端高中间低的一条曲线,该侧第一排锚杆为-3.0m,锚杆施工时,钻孔机械的钻具正好与部分管线交差,容易破坏煤气管道,施工单位马上将此情况以书面形式向监理公司进行汇报,监理公司立即联系业主和设计代表,进行了情况说明,之后组织了现场勘察,设计院给出如下建议:首先在基坑南侧加密坑探数量,查明管道埋深情况;然后在原设计锚杆孔位用人工洛阳铲进行成孔作业,探查清楚管道具置后,再采用机械施工,锚杆孔与管道交差的采用调整钻孔角度的办法避让煤气管道。
2、排桩中心距较小,施工中地层情况发生变化,导致无法按原设计施工时的信息反馈与设计调整。
该基坑围护桩直径为0.8m,桩中心设计距离为1.1m,这样相邻两个桩的净距离只有0.3m,施工难度大,质量较难保证,施工前设计未针对此项进行相应优化,施工中采取间隔2-4根桩跳打的顺序,进行排桩施工,第一层土的工程地质情况较复杂,有大量回填土,地下构筑物、管线、人防通道等,从地面到-4.5m的第一层范围内,成孔和灌注过程中跑浆和跑混凝土的情况非常多,排桩的上部形状非常不规则,扩径情况非常严重,排桩施工越到后来越困难,桩位偏差很难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最后的几根中间桩用冲击钻机都难以成孔,施工单位为保证施工质量及进度,提出三根桩中心向基坑外侧偏移50cm-80cm的请求,设计方经仔细核算后同意将申请的3根桩向基坑外侧偏移70cm,并对后序的锚喷混凝土和锚索张拉施工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对工程的顺利进行给予了技术支持。
(二)基坑监测数据及周边建筑物变化信息的反馈
深基坑开挖和支护过程中,基坑周边各种监测数据的变化将直接反映为基坑的变形情况,其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对基坑安全施工起着重要作用。本基坑工程西侧紧邻的16层建筑物,在降水及开挖过程中的沉降变化出现过几次异常,监测负责人及时反馈监测信息,然后经设计分析监测数据,及时调整了设计,确保基坑安全。
1、监测基坑降水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十分重要,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会给工程带来很大的帮助。
基坑排桩、冠梁全部施工完成之后,土方开挖之前,环形布置降水井已经闭合,按设计要求进行降排水,从降水井开始工作时,监测作业就开始按照监理批准的监测方案每天进行监测,
2、桩锚支护结构监测项目的选择,维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变形速率监测和分项对保障基坑安全的重要作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基坑位于扬名广场一侧主楼区域虽然坑顶位移比较大,且存在变化不稳定,存在加大的趋势,而锚索应力及支护桩内钢筋应力都趋于稳定,且有下降的趋势,深层位移变化也不大,且较稳定,与坑顶位移加大均不匹配,经设计人员仔细分析研究并查找扬名广场主楼桩基础类型等资料核对认定该主楼桩基础周边摩阻力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土压力附加,为确保基坑和建筑物安全,消除隐患,设计果断地采取增补锚索设计。增补锚索施工后基坑继续向下开挖支护,最后该区域基坑挖至-19.0米时位移均变化很小,趋于稳定。杜绝了事故发生。
四、 结束语
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技术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将两者紧密结合形成的具体流程如下:在设计方案的优化后,通过动态计算模型,按施工过程对围护结构进行逐次分析,预测围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性状,例如位移、沉降、土压力、孔隙水压力、结构内力等,在施工过程中注意采集相应的信息,经处理后与预测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做出决策,修改原设计中不符合实际的部分。将所采集的信息作为已知量,通过反分析推求较符合实际的参数,并利用所推求的较符合实际的参数再次预测下一施工阶段围护结构及土体的性状,将设计置于动态过程中。通过分析预测指导施工,通过施工信息反馈修改设计,使设计及施工逐渐逼近实际,才能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摘 要】本文在冻结壁温度场模型基础上,运用单元网格划分法,通过Visual C++编译器,开发并设计了深厚表土冻结法凿井信息化施工管理系统软件。本软件通过实际施工的状况和监测到的数据,探索和研究施工参数有效性以及冻结壁的稳定,对工程施工进行优化和必要的修改,确保冻结法凿井安全、有效、经济、优质的实施。
关键词 冻结壁温度场;信息可视化;软件开发;模型
0 引言
近几年许多新建矿井均采用冻结法凿井施工[1-3],冻结法凿井是一种深厚表土中开凿井筒的有效方法。在施工过程中信息化的完善和建立,能够有效的满足现场施工人员随时掌握冻结温度、冻结壁、井壁的安全状况等信息,为采用冻结法凿井的实际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计算机信息化施工是计算机技术、可视化技术与现场实际施工相互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6-8],它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状况进行不断的监测,监测的结果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对下一步的施工进行预测,如果预测结果是安全的,则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否则就要采取必要措施对施工参数进行调整,必要时给予警报,直至下一步施工是安全的。如此循下进行下去,直至工程施工结束。在岩土工程的领域中,如:隧道施工、大坝工程监测及自动化管理、高层建筑深基坑开挖等方面,计算机信息化施工系统正在普及和使用,为施工安全。
1 需求分析
(1)考虑不同层面冻结管实际凿孔偏斜,准确得出冻结壁温度场的分布规律;
(2)通过冻土变形条件和强度分析冻结温度场是否达到指定的厚度与强度要求,是否满足变形条件等;
(3)根据测温孔的实际温度对冻结壁温度场、有效厚度、平均温度等进行分析;
(4)通过测温孔的温度下降趋势,判断冻结壁温度场的变化;
(5)在满足井筒掘进速度的同时对井帮温度作合理预测,指导安全高效施工。
2 系统的总体架构
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基础上,在Windows XP下开发冻结计算机信息化施工系统的应用软件。本系统的开发语言选择的是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C++ 6.0编译器,经过充分的分析和比较,本系统采用的数据库类型为Microsoft Acess2003。最终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3 深厚表土冻结法凿井信息化施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3.1 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分析,深厚表土冻结法凿井信息化施工管理系统的数据库E-R图,如图2所示。以此为基础,用Access2003建立了2个数据表,分别来记录频率数据和压力、应力计算结果。
3.2 系统主要类的层次
在计划和需求分析阶段完成之后,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出软件的类层次结构是关系到软件成败和好坏的关键,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和比较之后,确定本系统的基本类层次结构,如图3所示。
在系统的类层次结构图中,最有特色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冻结井筒类、冻结井可视化窗口类和数据库管理类,它们构成了冻结井计算机信息化施工系统的核心,下面将简要介绍这几个类的整体设计:
1)井筒类
井筒类只是定义了井筒的一些基本信息(属性),它本身并无具体的方法,其声明如下:
class Shaft{
// 属性:
CString Name;//井筒的名称
float fThickness;//井壁厚度
SHAFTTYPE Type;//井筒的类型
float fDepth;//井筒的设计深度
float fDiameter;//井筒的直径
float fAltitude;//井口标高
int iStratumCount;//穿过地层总数
CObArray* pStratums;//地层数组指针
};
2)冻结井筒类
冻结井筒类从井筒类派生出来,它继承了井筒类的属性,此外它还有本身的属性和方法,其声明如下:
class FrozenShaft : public Shaft{
//属性:
float fBrineT; //盐水温度
float fDugDiameter; //冻土掘进直径
float fMaxPressure; //最大地压值
Stratum* pControlStratum; //控制层位指针
float fHoleDepth; //冻结孔深度
float fHoleArrangeDiameter; //冻结孔布置圈径
int iHoleCount; //冻结孔数目
float fHoleDistance; //冻结孔开孔间距
float fAntiCollapseHoleDepth; //防片帮孔深度
float fAntiCollapseHoleArrangeDiameter;//防片帮孔布置圈径
int iAntiCollapseHoleCount; //防片帮孔数目
float fAntiCollapseHoleDistance;//防片帮孔开孔间距
FreezingPipe* pFreezingPipe; //冻结管指针
int iDeflexionLevel; //测斜水平
float **ppfDeflexionInfo; //测斜成果表
//方法:
virtual void CalcFreezingHolePosition(); //计算冻结管的位置
virtual int CalcTemperatureField(CDC* pDC);//计算温度场
virtual int CalcWholeT(CDC* pDC); //计算整体温度场
virtual int DoCalcThickness(CQdSet* pSet,double& av,double& avIn,double& avOut, double& min,double& max,double& tpmin, double& tpav,double& tpmax); //计算冻结壁厚度
virtual int DJBHD(int iLayer); //冻结壁厚度校核
virtual int DJBCZL(int iLayer); //冻结壁承载力校核
virtual int JBHD(int iLayer); //井壁厚度校核
virtual int JBCZL(int iLayer); //井壁承载力校核
};
4 结论
冻结壁温度场信息可视化技术确定了温度场计算模型,根据实测数据模拟了深井冻结施工的冻结壁温度场,使工程设计和管理人员随时掌握冻结温度场状况、井壁安全状况、冻结壁安全状况等施工信息,结合监测数据对冻结壁强度、稳定性进行分析,对合理地设计冻结壁厚度和施工参数,制定合理的冻结方案和施工工艺,正确地解决冻结与掘砌的关系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系统通过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玉超.立井井筒超深冻结钻孔施工工艺[J].建井技术,2007,28(1):28.
[2]贾翱翔.冻结法凿井井壁结构的探讨[J].煤炭工程,2006,3:63-65.
[3]王建平,李长忠,许舒荣,等.地层冻结新进展[J].建井技术,2011,32(1/2):39-41.
[4]陈飞敏.白垩系地层冻结壁温度场特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
[5]张红亚.冻结深立井钢筋混凝土井壁温度场与温度应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6]楼正文.信息化施工与施工安全[J].建筑安全,1998,13(8):27-29.
[7]陈向东.信息化施工及其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27(1):57-60.
关键词:信息技术 建筑 施工 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8-093-02
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信息技术开始向各行各业的运营管理中渗透,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被逐渐重视。建筑施工部门对信息技术这种先进管理手段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的减低建筑工程的成本,进度的合理安排及施工质量的保证,并且能够避免施工中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能否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施工管理,一定程度的影响着企业的成败。
1 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概况
1.1 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计算机应用于建筑业,开始于人力无法完成的庞大、复杂工程结构的计算分析。自上世纪70年开始,信息技术进入了迅速发展时代,建设施工管理中应用也相应的快速发展。上世纪70年代,单项程序开始应用,到80年代,建筑CAD、区域规划、钢筋计算、工程计划的网络制定、工程造价及经营管理中程序系统应用。逐步发展到90年代的工程量的计算、深基坑的支护、建筑物的垂直测量等应用,直到程序系统集成的出现,信息技术随工程管理集成趋势发展。
1.2 国内外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成功经验
国内某地区信息技术在建筑管理中应用为例,主要包括,进行有效获取及交换工程资料;设定通用标准及发展通用数据的基础设施,利于电子方式的通信;使用数码技术进行现场施工动态管理;进行电子方式的资料管理、工程图纸及图纸的审查管理。
国外某国家信息技术在建筑管理中应用为例,以推进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为核心。具有特点:以建设全生命的周期做为对象,信息全面电子化的实现;使用因特网的信息提交、接收;电子信息的数据库储存、利于和共享。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及增强建筑的竞争力为目标。
2 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2.1 建筑施工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关系
建筑工程的承包、施工内容繁杂,涉及面广,建设的周期长,且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导致工程建设相关企业面临潜在的风险较大。信息技术,指进行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加工及辅助决策技术总称。
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整合企业具有知识、资源和技能,进而提高行业的竞争优势。管理信息系统属于集成系统或一体化系统,具体的信息管理自总体出发,进行全面考虑,进而保证各职能部门的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度,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兼容性。信息需要依靠管理系统进行收集、分析、共享及应用,需要信息管理集中一体化,才能够成为企业可用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完成企业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和流程化。
2.2 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信息系统应用于建筑行业时期较早,较早的使用计算机的信息技术,进行工程的计算分析和管理,例如:办公信息的管理系统、项目招投标的分析系统、设计计算的分析系统、工程动态的管理系统等。利于信息技术核心的工程管理系统,能够将整个建筑的工程项目工作,当做整体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并与相关施工管理相结合,依据计算机的程序,按照一定的规范程序,对整个工程管理是实现合理安排及动态的分析控制。
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除基本办公的自动化、网络计划、运算分析及设计等功能外,还能够需要进行反馈信息的智能分析及决策,为工作人员进行施工中管理内容的及时改进和调整提供技术支持。从而进行工程的全面化、多层次的全局优化,满足节省、快速、优质等管理要求,进而达到提高运营的经济效益的目标。
3 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和范围
3.1 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方式
现代社会中的信息价值非常大,信息属于资源,需要进行合理的储存、传递和处理,处理不当就是资源浪费。信息技术在现代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快速、自动的进行信息的储存、查找、修改和处理,而且能进行施工中的实时控制和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推广,不仅提高了建筑行业技术水平、安全和工作效率,节省了成本,提升了企业整体的竞争力,而且改善了建筑行业整体形象。
建筑施工中,使用信息技术完成项目计算及辅助管理,提升了工作效率。例如,工程的招投标中,关于施工的预决算、平面图的设计、投标报价、造价计算等方面,设计计算系统中有深基坑支护设计、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施工详图设计。项目管理中应用,包括日常信息的管理,项目成本、进度、质量管理等。施工管理中,进行信息技术核心的自动化的控制技术的应用推广,效果显著。包括大体积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管理控制,采用同步的提升技术完成大型设备和构件整体安装和工程测量等。
3.2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范围
建筑工程管理投标中,工程量的计算、平面图的设计和分析等方面,相关决策和统计都需要信息技术的应用,且网络占有丰富及准确信息,是进行分析、决策及计划基础。建筑施工的办公室的日常管理中,需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统计、财务、文字处理、报表、档案管理,办公信息的人事管理、资料管理等,电子邮件、信息传递、工作的日程安排、公文流转、工作流程的自动化等。
建筑施工的企业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信息的处理及网络的数据传输,处理企业管中,造价、工程、物资、成本、统计、计划、质量、技术、安全等信息,并进行信息集成和综合处理。加工成管理使用的有效信息,例如:物资供应、成本核算、施工进度等,便于实现企业降低成本、质量保证、实时管理、竞争力的增强。需要各系统间的密切协作,才能达到建筑管理的信息化、简单化、及时化、科学化目标。
4 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在系统自动化和辅助设计中应用比较早,但是,在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方面,仍存在明显问题。
4.1 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
建筑施工的工作人员素质呈现参差不齐状态,大部分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思想,并且管理人员的相关专业技能差异明显,这些都阻碍了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全面推行。
4.2 对信息技术的重视不足
部分建筑企业完成了局域网建立,实现了内部资源共享。但是,因技术开发及应用不够重视,造成信息化的应用范围比较窄,仅将信息技术作建筑施工管理工具,主要应用于项目招投标、图样设计、造价预算等前期的工作中,对于施工中质量、成本和控制等方面的应用较少,使得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仍然停留于报表打印和信息检索等阶段。
4.3 整体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
部分建筑企业的信息技术,主要应用单机版的应用软件,虽然,建筑施工管理中成本核算、图样设计等方面进行部分专业软件的使用,但只是利用计算速度较快优势,没有形成共享网络,各单元信息仍然孤立、非集成,不能完成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系统间自动传递和数据共享,无法为企业管理中的分析决策,提供集成、全面信息支持。
4.4 管理信息化的标准缺乏
因缺乏建筑管理信息化的标准,不同软件于企业部门中无法共享,建筑的施工各环节及各阶段数据,不能进行有效及时的交流,导致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资源不能实现全面的整合优化。
5 提高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水平策略
5.1 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因建筑施工自身特点,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差异较大。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水平,首先需要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前,依据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具体素质和知识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定期开展专业讲座或培训,并建立专门的网络交流平台等,提升建筑行业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
5.2 加强信息化工程建设正确认识
部分建筑行业仍然存在片面的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认识,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领导、决策管理者思想的正确,直接决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顺利实现,因此,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的认识培训非常重要,通过相关培训,改变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信息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利用信息做出正确决策,进而加快信息化的建设发展。信息化工程建设关系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因此,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3 加大施工中信息化程度全面实施
建筑施工的相关企业需要加大信息化程度的全面实施,包括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应用。工程进度控制中,利用信息技术,显示关键工作、机动时间及制约关系特性,运用网络实现进度管理的合理安排,并进行及时资源调整,实现时间的优化;工程质量控制中,工程质量管理是重要的施工管理环节,信息量大,综合性能强且技术难度较高,使用相关软件管理,时间短,且可靠性高。可用于施工各环节质量控制与评定,包括评定曲线的绘制、报表评定,及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评定,进而实现质量管理动态控制。
5.4 制定统一并合理的信息化模式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建筑行业运行模式,建筑行业信息化程度,主要体现于施工的信息化管理中。建筑行业需要依据具体的信息化特征,并结合施工的管理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战略计划。制定统一合理的信息化模式,建立各部门及单位的统一施工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及时交流和有效,如信息收集的自动化、信息检索的工具化等。只有共享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6 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前景
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应用和推广,已经日益成熟。国内建筑的施工企业计算机的应用起步比较晚,技术应用的水平差别较大,施工项目的管理和施工技术应用,也比工程的造价分析应用落后。信息技术的应用改造已经成为自然趋势。目前,国内的施工单位十几万个,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景广阔,市场潜力非常大。
现今,部分先进企业开始重视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在控制及辅助施工管理等,建筑工程中概预算、材料及人工管理应用等。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工作效率及安全水平。尤其部分专业的施工中,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及自动化的控制等一些先进技术,不仅能够降低成本,减轻工作强度,而且能够解决传统施工不能处理的复杂问题。
综上所述,随着商务交流信息化及全球化的普及,建筑行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主要产业,需要进行适时合理的管理模式的调整,尤其需要重视建筑施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建设施工部门和单位,需要重视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建筑施工各环节的全面推广,并且需要建立统一合理的信息化模式,对于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怀超.浅谈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12,23(17):46-47.
[2] 桂先保.论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6(15):97-98.
[3] 朱汝成.谈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2,32(8):79-80.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质量 管理水平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124-02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创新策略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提升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计划实施中的整体管理水平,优化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实现工程施工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确保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为了增强不同管理创新策略的适用性,需要明确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要求,促使这些创新策略使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1 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分析
1.1 各种设备老化现象严重
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计划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机械设备长期使用中的有效维护,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工程的施工成本,为建筑工程施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结合现阶段建筑施工设备的实际应用现状,可知其中存在着设备老化的问题,间接地降低了设备后期使用中的服务功能,给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了潜在威胁。同时,某些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减少设备维修成本,实现对工程预算成本的严格把控,往往会出现设备检修工作落实不到位,损耗严重的零件更换不及时,影响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建筑工程施工中各种设备老化问题的客观存在,客观地说明了注重工程施工创新管理的必要性。
1.2 信息化技术利用效率低,施工全过程缺乏严格的把控
受到施工成本及技术水平的制约,某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化技术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实施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中难以实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效构建,逐渐地降低了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影响着未来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这种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信息化意识,对于各种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认识不足,管理工作中无法通过这种技术的作用解决实际的问题,降低了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效率;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对于信息化技术缺乏足够的重视,影响了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构建,间接地降低了施工全过程的监督水平,影响着工程施工质量的安全可靠性。当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无法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严格把控时,将会加大工程的施工风险,给工程的施工进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1.3 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充分地发挥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促使施工中存在的各N管理问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快速处理,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为工程后期施工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一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依然缺乏专业性的管理人才,既有的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对于施工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间接地降低了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同时,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理念的落后、施工管理方式的单一,客观地影响了具体管理制度制定的有效性,致使工程的施工管理措施使用中难以达到具体施工计划的实际要求。
2 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创新策略
2.1 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合理运用,加强工程施工的严格把控
各种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为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因此,为了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有效管理,提高不同施工阶段各种问题的处理效率,需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合理运用,增强工程施工管理的可靠性,促使施工计划实施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得以及时排除,减少工程的施工风险。同时,在可靠的信息化技术支持下,有利于实现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促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的作用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实时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基础上逐渐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
2.2 注重管理机制及管理手段的创新
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的影响,导致传统管理手段已不适应当前的施工管理,故需要通过构建合理的施工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当前建设需求和施工现场的情况,打造自身建设组织管理体系,并分项进行,施工中注重质量管理和工程施工流程监督,保证施工现场严密的监督,利用科学的计划管理方案,创新施工方法和施工管理手段,开展施工培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同时,也需要注重工程施工管理手段的创新,具体表现在:管理机制制定时需要从根本问题出发,人性化管理,实行奖惩罚恶制度,加强绩效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落实责任制,降低各种管理问题产生的几率。
2.3 灵活使用创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的创新管理,需要施工企业在施工计划中加强对创新管理理念的深入理解,灵活运用这些管理理念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具体表现在:(1)注重专业性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2)优化各种管理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3)加强对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合理运用。同时,需要开展各种专业性的培训活动,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全面提高这些人员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内容的深入探讨,可知注重施工管理创新策略的合理运用,关系着工程施工效益,对于未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在不同规模大小建筑工程施工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应制定出符合工程管理要求的各种创新策略,确保工程的施工管理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志军.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J].四川水泥,2015(6):139.
[关键词]施工管理 信息化 项目管理 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110-02
建筑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时展的潮流中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兴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代工程建设也由简单、单一化建设向着规模化、复杂化演变,工程建设投资不断的增大,施工周期相应的变长,施工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和技术也在日益更新,因此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使得管理难度骤增。建设工程施工管理过程其实就是信息的管理,如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组织结构、项目所需材料及设备、工期计划、质量控制体系等管理的本质都是对信息的管理。过去由于工程项目结构简单、规模比较小,使得施工项目采用人工管理即可轻松实现,然而现在规模化、复杂化的工程建设使得完全依赖人工管理显露出许多缺点,主要表现在工作效率低,对施工现场的控制力变弱。信息化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运用就是通过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和网络数据资源的丰富性来提高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加强对施工现场和过程的动态控制,使整个工程的施工提高运行效率,为企业提升经济效益。
一、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信息化技术最早比较广泛的应用于通信领域,后才尝试引入建筑施工管理过程当中,因此在我国信息化技术在建设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比较晚。早期的信息技术主要用于自动化办公、标书信息及相关的档案管理,由于这些环节采用信息化技术使得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主要管理项目得以有效控制,大大的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效率。然而近年来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建设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间,通过网络技术可以更多的利用信息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换和利用,同时也可以对相关的数据采用数字化软件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为施工管理提供便捷的数据信息,特别是可以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及精细化操作有效的进行控制。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就在于实现相关数据的实时记录和存储,为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提供进度、质量、成本等关乎工程项目建设的所有数据资源,不仅减轻了基层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负担,也提升了项目建设的效率。而且网络化的普及使得管理的时效性进一步得到提升,决策层和管理层的人员可以轻松借助互联网实现跨地域工程项目的管理,缩小了地域性的差异,因此施工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建筑企业未业立足于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扩大企业规模打造强盛企业所必不可少的管理研究项目。
二、可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管理的项目
1、项目信息资源汇总及共享管理
信息化管理可以对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进行汇总,并且对涉及项目建设的所有人员开放数据接口,每个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身处的岗位筛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而且每个人可以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对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在下载和上传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央数据库,实现了资源的信息化处理,不仅缩短了人工处理的时间,而且提高了资源的充分利用。
2、建筑工程工期进度信息化管理
进度是工程施工过程中较难控制的一个项目,因为受到气候条件、材料供货周期、工序交接等不确定因素的制约使得项目建设的进度管理较为复杂。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先行编制工程总进度计划,然后对主要项目进行分解,并由分包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反馈,由信息系统根据相关的设定进行分析从而对总进度计划进行修正,同时针对存在的相关问题可以通过云计算和分析,并结合互联网资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得进度计划更贴切实际,而且进度管理信息可以与质量、材料控制等项目数据进行共享进行综合利用。
3、工程材料采购及车设备运维信息化管理
一项目工程的顺利施工最为关键的就是项目所需的材料供应及时与否。而且由于工程所需的材料种类、型号繁多,若完全依赖于人工报单无论从时效还是从供货周期上都会使得工期计划落慢。因此信息化管理对于工程材料的采购和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工程管理部联合材料员根据工序施工顺序及工期进度计划制定材料供应计划图,然后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和ERP平台对所需的材料进行网上申报,并且还可根据进度信息数据的反馈及时调整供货的时间,在保证了资金正常流转的同时,不仅保证了工期进度节点的顺利实现,也使得材料入场时间尽可能的合理,不致于使材料积压或短缺对工程项目的施工产生影响。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信息化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的立足之本是工程项目的质量和人员的安全。质量和安全对于工程建设而言是永不过时的理念,现如今工程建设的复杂化和规模化使得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也向着信息管理方向发展。对于施工质量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工程质量的验收规范、工程项目的工序安排以及常态化质量控制等三个环节,利用信息化数据平台,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及施工方法及时的给予指导。
三、未来施工管理信息化的趋势
在各行各业信息化进程中,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是最复杂也是变量不确定因素最多的行业,相比较于机械制造、生活服务等行业难度要远远高出。但是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脚步和其具备的优势使得建筑企业不得不重视自身的信息化程度,为了解决建筑工程领域的诸多问题近年来科研机构和信息化人才队伍也不断的推出新的信息化技术试图能有效的对工程进行动态化管理和控制。
1、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最早是由乔治亚理工大学的Chuck Eastman教授所提出的,经过不断的实践发展后现如今在国外已经运用的比较成熟,在引入国内建筑后有人也曾豪言说“BIM技术对于建筑企来而言,不论多重视都不为过”,该技术之所以被重视是由于该信息技术可以为建筑项目提供一个可以随时、快速、普遍的访问到最准确、最新、最完整的4D信息数据平台,简言之管理人员和相关的人员只要为其提入接入口,就可以立体化、可视化的对项目的信息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但是由于现阶段在国内控扰BIM技术发展的最大困扰在于平台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对时间、位置及WBS的对应与实际有出入使得普及率比较低,但是在未来的发展阶段BIM技术必然会突破这一瓶颈。
2、BNS电子商务技术
阿里巴巴的淘宝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便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购物习惯由实体转向了虚拟,而且每年的客户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对于建筑行业而言,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必然的。现阶段由于建筑行业的性质和以往市场规范不规范使得建筑所需材料的性能和价格信息无法全面了解,同时由于厂商信息的规模比较大,对于材料的质量控制也就变得比较棘手。BNS商务平台的产生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筛选、汇集出有价值的信息数据,施工企业和材料生产、供应商也可以实际远程沟通,通过数据的动态管理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材料采购的成本精准控制。
3、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和移动技术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智能手机也越来越普及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4G网络技术使得人们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享受到畅通的网络,体验到飞快的网速。建筑工程施工的最大特点就是人员移动性比较强,但是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使得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成为可能。再加上目前兴起的大数据平台建设,使得未来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可以实时通过云计算分析对现场质量安全等实现精细化、流程化、规范化管理。
四、实现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和导向,而且信息化管理日趋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技术,所谓的“管理出效益”在各行各业已经深入人心,而如何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质量成为每个企业必须的研究课题。
1、提高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现阶段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信息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提高各项工作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如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材料采购计划、工程车辆设备调用计划等可以分别采用独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项目内部的信息化,广泛的利用网络技术不断的收集信息资源,为后续大数据平台的建立提供验验和数据库。与此同时可以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需求,大力的创新发展相关的应用软件,尽可能定制或编制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辅助管理软件,通过对人员信息化的培训,不断的转变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为后期建立综合信息平台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2、培养既懂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又懂软件开发的综合性人才
一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员的努力,建筑工程施工全面信息化管理虽然在未来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却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数据库的建设,信息平台的建立都需要既懂施工项目管理又精通软件编程的复合性技术人才。现阶段建筑工程行业的信息水平较慢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软件研发公司对工程项管理不甚了解,只是依靠客户整理的相关资料和管理经验机械的进行软件开发,这就导致软件开发出来以后在应用的过程当中有诸多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如此反复的对软件进行修必仍然不能与施工管理相完美的结合。正是由于软件编程人员对施工管理没有自己的理解,面对未来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软件编程培训,在内部打造一批施工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专业人员。
3、完善信息化管理与控制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管理制度,对于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也如此,需要企业将信息化作为一项战略规划,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信息化进程的顺利实施。目前由于企业内各部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不尽相同,由此存在的关系链和利益链也比较隐讳,这就使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所共享的资源有限,资源的公开度和透明化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实根本原因在于相关的管理制不完善,使得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式、管理思维、管理技术、管理素质等都处于无序状态,统筹规划也不能落到实处。因引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是施工管理全面信息化实现的必要条件。
信息时代是一个资源集合汇总与共享的时代,在未来建筑行业将越来越依赖信息化技术,面对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现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激烈竞争的严竣形式,紧跟时代脚步大力发展信息化技术,既是时代召唤,也是管理方式改革的迫切需要,作为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应该更加清淅的认识到信息管理技术未来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性,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科学实践三方面不断推进管理的信息化改革,更加有力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俊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河北煤炭,2008(03).
[2] 旷春阳.施工质量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2004(04).
[3] 马智亮,陈娟.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J].施工技术,1998(4):4-5.
关键词:建筑施工信息技术管理系统
Abstract: this pap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pplication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how to use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article elaborate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blem in applica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TN94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和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增强施工组织和管理力度的重要性,由此应加强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传统的建筑业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继续取得发展,如何继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管理信息系统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1.1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管理科学理论,使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人机系统。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以解决组织所面临的问题为目的;2)以数据库和数据处理为基础;3)能够向组织的各层次、各部门提供所需的信息。建筑施工管理系统通过收集、存储和分析有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帮助管理人员规划控制目标,检查工程实际状态,并提供决策参考,其目的是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它的研究运用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建筑工程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知识。
1.2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管理系统,目的就是在互联网上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的方便,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的系统化,自动化和规范化。实现数据库的集中统一,并且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给建筑施工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四种主要的信息服务:确定信息需要、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为其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以及日常的作业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
1.3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投资量大,必须有一个总体的工作思路,首先要做好总体规划,根据企业发展和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一定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分出阶段性目标,从而根据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做到综合考虑工程成本、品质等因素确定工程最优工,根据工期目标、资源配置、劳动定额等条件自动生成详细的施工优化的网络计划,用以指导施工,根据工期、劳动定额等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对施工进度开展动态控制。管理系统要满足企业管理层的需要,实现管理层对信息的交换与共享,然后逐步向下延伸,最终保证内部信息流的通畅,管理信息系统要归为一个懂技术、能管理、会规划三者合一的综合部门来管理,保证其顺利开展工作。为了简化管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相应的信息管理也就采用与企业贯标体系一致的系统。根据部门和管理要素的划分,确定管理信息的传输和控制模式;以计算机中心为核心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处理、储存和查询;各部门按照业务内容和管理职责收集、汇总、分析数据,为数据中心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2 如何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好信息技术
2.1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多建筑企业、单位的负责人、管理者,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仍存在着误解性,也就是没有正确的去认识这个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决策者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再利用互联网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相应的给予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信息化,这样的认识自然是表面的,也是不深刻、不正确的。领导、决策者的思想是否正确,可以说是决定企业、单位是否能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正是因为这样,加强对企业、单位领导对信息化认识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样的培训,使他们转变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认识到,信息是创造附加值以及财富的源泉,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单位信息化的目的,可以说是决定企业信息化是为管理而服务的,所以企业、单位实行信息化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企业、单位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以及管理制度的,是必须不断应用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资源。
2.2制定战略计划并实施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建筑业的运行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可以说建筑企业、单位的信息化程度,主要就体现在施工管理过程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而建筑施工企业、单位应该根据信息化的特征,并且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战略计划,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逐渐的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比如说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检索工具化等等特征。
2.3大力推进计算机建筑施工企业、单位必须大力的推进施工管理的三个控制过程的相关软件应用,也就是工程的进度、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的成本。比如说,在工程的进度控制方面,可以利用网络计划技术,显示出关键的工作、机动时间以及相互之间制约关系的特性,利用网络的进度管理软件控制好工程的进度,并根据施工的进度及时的进行资源调整,从而使时间得到优化,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了;在质量的控制方面,可以说工程的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拥有信息量比较大,综合性能比较强而且技术难度也比较高的特点,如果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管理,处理的时间就会缩短,结果的可靠性也更高。质量的管理软件系统还可以运用在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以及评定上,包括各种的质量评定报表,各种的质量评定曲线绘制,以及根据各种实测数据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从而为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实施动态控制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3 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项目招投标、造价预算、施工组织设计等阶段,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处理能力,在一定成度上对项目管理不够科学。
其次,施工企业未能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共享的平台,大多施工企业在信息管理方面还是以纸为载体,其传输方式是与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经向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层次多,效率低,费用高,极易因信息交流沟通失误造成损失。同时没有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4 结语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迫切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科学化,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是十分必要并且是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整合施工企业拥有的技能、知识和资源,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发展优势。总之,我们只有在强化施工企业熟练应用信息化技术实施日常施工管理的同时,更注重开展特色化、人性化的信息技术决策辅助管理,自动化、智能化施工控制管理,才能切实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陆毅.建筑施工管理中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工业学院学报,2004(2).
Abstract: At present,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one of the pillar industries in China andit's also a traditional industry. Due to the constraint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level 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industry itself, the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slow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still at a low level. According to WTO agreements, our construction industries will be fully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n th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will be fiercer. It has proposed a higher and newer demand for nationa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s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关键词:信息系统;MIS;施工管理;信息化
Key words: information system; MI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软硬件水平、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来采集、存储、分析、管理、处理和查询施工项目管理中所涉及的大量数据、表格、指令和图形信息已成为当今施工建设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建筑业持续的、跨越式的发展,国家建设部制定并颁发了《2003-2010全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筑业属于传统产业,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改革创造传统产业,是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1施工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
信息技术革命及其对施工生产的影响,很早就引起了相关研究人员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并为此做了当多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或从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施工生产中的计算机运用、软件开发与应用、网络建设以及数字化机械设备等方面入手;或从信息技术应用对施工项目组织、管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这些研究工作促进了数字化施工的进步与发展。
管理信息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从层次上看,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其中不少施工管理技术文献的研究成果停留在单项方面,甚至单一过程的研究中,重点关注的是技术过程和技术体现,因而各种研究是独立的,没有形成一种全面综合的研究体系,从而不能从深度、广度上全面把握施工生产的信息化。[1]
2MIS的基本特性
2.1 信息管理概述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不但对业务管理和业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具有决策价值。信息的主要特征是来源分散、数量庞大。信息一般由生产部门、社会环境、市场行政管理等部门产生,具有时间性。信息的加工方式也有多种形式。
信息管理由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储存、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维护和信息的使用六个方面组成。任何地方只要有管理就必然有信息,管理信息的有效集合形成MIS。
2.2 MIS的特性完善的MIS具有以下四个标准:确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可采集与可加工、可以通过程序为管理人员提供有用的再生信息、可以对信息进行方便有效的管理。
MIS是随着企业管理机制和环境的变革而不断发展变化的,MIS有生命周期。MIS的开发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工作基础。原则上,只有在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生产秩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可采集所需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才能进行MIS的开发。因此,为适应MIS的开发需求,企业管理工作必须逐步完善以下工作:[2]①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各部门都有相应的作业流程。②管理业务的标准化,各部门都有相应的作业规范。③报表文件的规范化,固定的内容、周期、格式。④数据资料的完善化和代码化。
3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组成
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手段,以系统思想为依据,收集、传递、处理、分发、存储施工管理各类数据,产生信息的一个信息系统。其目标是实现信息的系统管理并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施工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工程管理人员提供标准化的、合理的数据来源,提供满足一定时间要求的、结构化的数据,提供预测、决策所需的信息。系统有多个子系统组成,子系统的划分和管理机构设置密切相关,辅助相应的管理部门完成管理工作,施工管理系统分为: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合同管理五个子系统。[3]
4SIM在施工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是数据库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基于Web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将数据库技术和web技术相结合,通过浏览器访问数据库,并实现动态的Internet/Intranet信息服务系统。数据库连接到Web上之后,在Internet/Intranet上可以通过浏览器在任何一台计算机上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计算机网络按照区域可以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广域网由于涉及到的区域广大,可以将施工数据从建设现场传送到管理部门;局域网可以实现在整个管理机构内部的数据共享。[4]
广域网可以用作加强施工现场和管理机构之间联系的手段。利用广域网可以迅速的传递施工中产生的数据库信息,将施工情况迅速上报管理机构。局域网络一般用来实现在整个管理机构内部的数据共享。局域网的应用一般由两种形式:传统的Client/Server模式和基于Web的Intranet/Web模式。传统的Client/Server模式是最先发展起来的。理论成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Web的Intranet/Web模式是随着Intranet的发展,特别是WWW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距今的历史很短。由于传统的Client/Server模式发展较早,理论成熟,开发工具也较为丰富,被大量用来实现对施工数据的共享。因此,一般较少用来进行数据维护和报表输出,一般用来作为施工数据在网络内部的工具。充分发挥Client/Server和Intranet/Web两种模式的特点,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实现施工数据在局域网内部的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虎.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12-15.
[2]刘红.由企业MIS向Intranet发展[J].电子与信息化,2009(11):34-35.
关键词:现代建筑智能化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一、现代建筑智能信息化施工概述
自1946年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作为科技的先导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对于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起了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目前,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相互渗透,计算机成为更加得心应手、更加方便的工具,几乎渗透到人类生产、科研乃至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观察世界的方式,并成为人类离不开的助手。
随着计算机技术深人到生产和生活的一切领域,人类文明已进入到信息时代,土木工程中的信息化施工管理也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铁道施工企业能否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管理模式和施工方式,迎接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现代建筑智能施工具有流动性,量大面广和劳动密集型的特点,这些特点都不同程度地限制了信息技术在现代建筑智能中的应用。现代建筑智能信息化施工是信息技术在现代建筑智能施工中应用的总称。它是利用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以建筑工程项目为中心,将建筑施工工程所发生的主要信息有序的、及时的、成批的存储,以施工各部门间信息交流为中心,以业务工作标准为切入点,采用工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技术,解决现代建筑智能施工项目从数据采集、信息处理与共享到项目管理目标形成等环节的信息化,及时准确地以量化指标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和施工技术提供依据。
现代建筑智能信息化施工的标志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施工企业各职能部门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信息应用;(2)施工管理和施工技术所需的专业软件的应用。
二、现代建筑智能信息化施工主要内容
现代建筑智能信息化施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工具进行现代建筑智能施工的信息化管理;二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传统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的现代化改造。
1、利用计算机通讯网络工具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信息化管理
现代建筑项目管理是现代建筑企业的核心,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包括项目投标申请、投标总结、合同管理、开工管理、施工方案备案或审批、施工进度管理、月报表、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工程款拨付管理、项目新技术管理、项目回访管理等。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现代建筑智能施工管理有机结合可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局域网、Lotus Domino软件将网络技术引入现代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中,是提升一个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网络信息系统应当是一个局域网与广域网相结合的网络信息系统,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相适应。施工企业内部网络为建立企业信息系统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它方便灵活,易于非专业人员学习掌握,为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打下基础。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网的建立和运行,将使传统的施工管理和施工技术发生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给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国际互联网为传递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使电子商务、网上采购交易、网上招标投标和对施工项目的远程管理成为可能。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信息来源,必须建立一套适合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的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记录材料消耗及现金收支情况,为控制项目成本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随着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招投标工作的规范化成为各级政府加强法制建设,调整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减轻招投标相关各方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招投标工作的规范性,有利于“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落实。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进行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的控制和施工资料的管理。
现代建筑智能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应当通过应用成熟的商业软件和自我开发相结合的途径来实现。计算机软件设计是一项内容广泛的软件生产过程,必须应用软件工程学的思想来组织和管理其开发工作。软件工程学是一门研究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所使用的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以达到用较少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高质量软件的目标。现代建筑智能施工企业选择管理型软件必须考虑企业自身的现状、发展方向及相关的外部环境。软件提供方应具备现代建筑施工行业的专业背景,所提供的软件要具有可塑性,必须在用户化的基础上可以二次开发,在二次开发中尽可能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
现代建筑智能施工信息化管理是一个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都会对信息化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因此,现代建筑智能施工信息化管理也会不断发展。
2、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建筑传统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的现代化改造
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改造施工方法和生产方式,提高生产能力,保证施工质量。利用计算机自动测温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进行监控,保证施工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现今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对传统混凝土搅拌技术进行改造,实现配料、搅拌、检测等生产工程的自动控制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运用尖端的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仿真施工全过程,事前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达到优化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的目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现代建筑智能的高边坡治理进行监测,建立地质和测试的信息化系统,提高高边坡治理的安全性。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对传统路基压实质量检测仪器进行改造,实现路基压实质量的测试数据储存、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打印的自动化,提高路基压实质量检测的效率和可靠性。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建筑智能施工管理和施工技术的传统改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现代建筑智能信息化施工现状
现代建筑智能施工应用计算机是从复杂计算分析开始的,80年代开始逐步应用到现代建筑智能施工管理,90年代扩展到现代建筑智能施工技术方面。1990年信息高速公路技术出现,现代建筑智能施工企业开始利用计算机做信息服务工作。开始开发利用施工工程中综合信息。现在许多现代建筑智能施工企业已建立了企业内部网,并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和电子商务等活动,但还没有达到信息化施工的阶段。
施工所需的专业软件应用有直接的事务处理和深层次推理系统应用两个层次。直接的事务处理归类于事务表层问题,任何人不加分析就可提出的要求,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
现代建筑智能施工项目管理系统综合施工过程中诸多因素,设计最佳的施工方案,而现在的单项专业软件往往只考虑一种因素和要求。因此现代建筑智能施工信息化水平总体处于直接的事务处理阶段,远没有达到深层次推理系统应用阶段。
与其他行业相比,现代建筑业推行信息化施工的力度小;投人的人力财力较少,应用信息化施工的水平较低;铁道行业管理部门和学术团体缺乏制定技术规程的能动性,因此现代建筑信息化发展缺乏指导;目前的机制,使现代建筑智能施工企业的领导缺乏采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现代建筑业专业软件产品市场刚刚形成,需要大大提倡和引导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风尚。
四、现代建筑施工企业推行信息化施工主要措施
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要实现现代建筑智能信息化施工决
非易事,需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对现代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在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实行计算机岗位培训合格证制度,并与评定各种技术资格相联系,以确保计算机培训的效果和贯彻执行,造就一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力培养在职管理人员使用信息系统,使他们懂得按照现代化的信息工具要求,改造传统的管理工作。
2、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组织专业软件公司,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和大专院校联合攻关,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产品,在铁道重大的技术项目只能依靠民族化产品,不能完全依靠外国。
3、制定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数据管理、信息加工、技术要求、信息的更新与维护、工作的进度安排、检查验收等作具体规定和要求,保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有序发展的轨道。
4、在国内现代建筑信息化施工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开发现代建筑企业自动化管理系统,将带动现代建筑施工管理的重大变革。开发现代建筑企业自动化管理系统必须紧密配合现代建筑施工队伍,分别从网络平台、施工企业业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施工企业数据库和管理决策等方面人手,逐步开发应用,最终使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信息,提高效率,正确决策,降低成本,获取效益。
5、现代建筑信息化施工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有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制定相关技术政策,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
结语:
计算机技术普遍应用于现代建筑智能施工中是必然的发展的趋势。随着现代建筑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通过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发挥其经济增长倍增剂的作用,现代建筑智能施工企业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J]. 中国建材资讯,2007,06:55-57.
[2]马智亮,莫方彬,陈娟. 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J]. 土木工程学报,2001,02:105-110.
[3]梁博. 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与实践应用[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9.
作者简介:
【关键词】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应用
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建筑施工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众所周知,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工程量高居世界之首,在建筑施工管理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是可观。所以,共享设计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组织管理技术文档,使工作流程自动化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当务之急。为了和国际接轨,建筑施工迫切需要强化信息化管理。
1.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利用信息设备替代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作业处理,高度信息化的系统具有许多传统手工操作无法比拟的优势,突出表现在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交换网络化、信息检索工具化、信息利用科学化等方面。信息化的发展,通过增加可利用信息的数量提高信息利用的质量,促进信息资源在施工生产中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对于施工行业的发展具有加速器与倍增器的作用。而且由于施工信息种类多、数量大,采用电子媒体可用较低的价格与极小的空间保存大量的信息,使得工程的施工成本大大降低。施工过程中信息交换总是客观存在的,在这方面,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使工程施工的各协作部门间的高效信息传递成为可能,可提供工期、质量和成本分析,排定下一阶段生产计划,还可以及时汇总成本,找出节支或浪费发生的主要环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2.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建筑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多、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对建筑施工过程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且大量的信息交流也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信息的检索更是依靠对纸质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也就是说,在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从它的产生到利用,整个过程都在以一种较为原始的方式运作,这明显地降低了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施工技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之间需要交流的信息量不断加大,交流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些都导致了建筑施工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管理正是基于信息技术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传递和适时共享,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管理还可以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工程的计划经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有效提高了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建筑施工的全部信息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方式存储起来,便于施工后的分析和数据复用。因此,对建筑施工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用尽可能少的费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来保证优良的工程质量,获取项目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由于在初始阶段,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经济效益往往不仅不能直接显现,并且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在现阶段,传统管理模式还有效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将信息化管理视作一项单纯技术工作,应用深度不够,只停留在肤浅的日常工作文件数字化处理的层面上,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集成优势进行信息交流,忽略了信息技术互动性带来的管理效应。从总体上看,由于缺乏整体观念和系统规划,实施中只是关注某一项具体业务或者局部管理功能,注重单元技术和眼前利益,所用的软件之间缺乏集成和沟通,信息的一致性无法保证,造成数据失真。而且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管理层看到的永远是业务流程中不完整的部分,使得远程管理和决策支持成为空谈。
要成功的完成建筑施工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在建设的初始阶段,信息化的经济效益往往不仅不能直接显现,并且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和各业务部门的配合。而这些投入和配合往往是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对此,企业的领导层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坚定的信念,要能够统一思想,要能够持续不断的给予支持,要带头使用信息系统。建筑施工企业要真正想通过信息化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进行系统实施时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包括企业的规模、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因素。信息化规划应该采用自顶向下的策略,从规划企业经营与投资等战略决策的信息系统开始,向下发展到各个专业职能管理子系统,发展基层生产管理子系统,并使所有子系统服务于战略决策的需要,最终形成上下融会贯通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
4.BIM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一组来自美国的统计数字显示,37%的材料浪费是来自于建筑行业;38%的碳排放来自建筑行业; 2%的业主对设计师的图纸精准程度表示怀疑;30%的项目缺乏计划和预算评估;9项目中10%的成本耗费在建设期间因沟通不畅而造成的返工上面。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大规模基础建设的历史阶段,在建筑行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当前大家都在探求借助建筑行业信息化来解决上述问题,建筑信息模型(BIM)在此得到了应用,其技术核心是一个由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不仅包含了建筑师的设计信息,而且可以容纳从设计到建成使用,甚至是使用周期终结的全过程信息,并且各种信息始终是建立在一个三维模型数据库中。建筑信息模型(BIM)可以持续即时地提供项目设计范围、进度以及成本信息。建筑信息模型(BIM)能够实现三维设计,能够在综合数字环境中保持信息不断更新并可提供访问,使建筑师、工程师、施工人员以及业主可以清楚全面地了解项目。这些信息在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加快决策进度、提高决策质量,从而使质量提高,收益增加。
5.结语
在我国,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为更好地深入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制,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为施工生产服务,我们应该遵循以下的步骤来进行:首先是做好前期周密的准备工作,从深入的文献调研开始对已有信息管理系统的优缺点做一次认真详实的调查及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工地进行调研,采用科学的系统分析方法结合我国国情系统地建立起适合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多角度的信息管理模型。接下来再对这些信息管理模型进行全面的系统设计,主要是系统配置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以及系统的总体设计等。最后通过具体的编程、测试等环节,应用一定的开发方略来开发一个科学实用的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并通过初步的工程试用,来证明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由于信息传递障碍和交流不畅造成的管理和决策失误,这是提高施工项目的整体效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钱建春等.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施工技术,1999.
【关键词】信息;施工;管理
1 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施工管理的关系
信息技术是企业利用科学方法对经营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的技术总称,而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中主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显然,前者包含后者。在施工管理中推广信息技术,不仅要解决在某方面是否利用了计算机技术,还要解决在施工管理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说,即使企业各部门都应用了计算机,而企业的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换仍需要纸介质来进行,这样,就不能说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化。使用计算机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不仅可以快速、有效、自动而有系统地储存、修改、查找及处理大量的施工管理信息,而且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因受各种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进行跟踪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整体水平。
2 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
2.1 质量控制方面的计算机应用。
2.1.1 利用计算机建立原材料、设备台账,系统地加以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对原材料进行把关;
2.1.2 应用计算机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监理公司运用相关软件将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数据输入计算机,其验评结果就会准确无误的自动输出,减少人为误差;
2.1.3 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质量信息数据库,方便查阅和调用。
2.2 信息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应用计算机使管理业务规范化。按工程、施工单位、材料、设备、索赔原因、质量等进行统一编码,并利用这些具有规律性、通用性的编码进行核算、统计和编制报表。可将建设监理工作中使用规范化的表格输入计算机中,如:每周例会纪要、月报等文件。这样,查询与调档十分方便。可定期报送业主,内容全面,使业主及时了解工程进度情况,增强业主对监理工作的信任。
2.3 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审计中的应用为规范和完善建筑市场,提高投资利用率,加强工程审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而审计工作现代化又是提高其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前提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设计、办公自动化、自动控制、会计电算化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由于工程审计要核查落实建筑工程的工程量、投资等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大并且繁琐。因此,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审计中是很有必要的。 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审计中主要功能是对已建工程进行审查和监督,它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已建工程的施工第一手资料,根据上述资料,建筑工程审计系统可对已建工程进行工程量、投资、工期等指标进行审核。此外,计算机技术应用建筑工程项目审计中,必须建立工程数据库,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待审计工程进行评估,系统所需基本数据如下: 1、基础数据。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国家、地方和企业内部定额,材料等常用数据代码。费率等有关规定以及其它相关数据。 2、待审计工程数据.待审计工程数据主要包括根据建筑施工图纸分解的工程量、施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人工、机械,材料、物资、补充定额等数据信息。 3、已建工程数据.主要包括已建工程的建筑面积、结构形式、总用工、总投资、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各种材料用量及其它技术经济指标。
2.4 施工管理三个控制过程(进度、质量、成本)相关软件的应用
在进度控制方面,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显示关键工作、机动时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特性,使用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来控制进度,并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资源调整和时间优化,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目前这类软件已较为成熟;在质量控制方面,工程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具有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技术难度高的特点,利用质量管理软件与人手操作相比,其优越性非常突出:处理时间短,结果的可靠性高。质量管理软件系统可用于施工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和评定,包括各种质量评定报表的生成,各种质量评定曲线的绘制以及根据各种实测数据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从而为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实施动态控制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在工艺控制软件方面,应进一步优化应用较为广泛的深基坑设计与计算、建筑施工模板设计、工程测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大型构件吊装自动化控制、管线设备安装的三维效果设计等应用软件。
3 提高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应用水平的建议
总理指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由此可见,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进建安业的工作,是迫在眉睫的紧要问题,特别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建安业已是大势所趋。那么,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呢?
第一,企业应根据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制定战略规划,予以有效地实施。
信息化施工管理的特征是:信息收集自动化(传感技术、IC卡技术)、信息存储自动化(光盘存储、DBMS)、信息交换网络化(局域网、万维网)、信息检索工具化(DBMS、搜索引擎)、信息技术集成化(多媒体技术、专家系统)、信息利用科学化(基于数据的各种分析)、信息管理系统化(管理信息系统MIS等)。所以,企业应根据以上信息化的特征,结合施工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规划,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在施工管理全过程广泛应用基于局域网、因特网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网上办公系统。
现代化建设项目规模大,参与单位人员多,而且往往涉及国内外,建设工程文件多(如信函、通知、图纸、合同、进度报告、采购定单、检查申请和批准、设计变更记录等),信息量大。传统的施工管理是以纸介质为载体,其传输方式是与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经向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层次多,效率低,费用高,极易因信息交流失误而造成损失。正如美国BRICSNET公司的调查显示,项目成本中的3%~5%是由于信息失误导致的,其中使用错误或过期图纸造成的占30%。在美国,每年为了传递项目管理的文件和图纸而花在特快专递上的费用约5亿美元,项目成本中的1%~2%都用于日常的印刷、复印和传真等。调查还显示,建设项目参与任何一方在竣工时所掌握的有用记录文件都不到总量的65%。所以,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建安业管理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与之相应,计算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这将是建筑业的一次革命。本文初步探讨计算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问题,对整个建筑行业来说,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尚有待于进一步深人研究,可喜的是我国目前有大量的人员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相信这必将为实现建筑工程现代化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1996~2010年建筑技术政策—建筑业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政策[M].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建筑业司,1996.
关键词: 信息 施工 管理
1 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与施工管理的关系
信息技术是企业利用科学方法对经营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的技术的总称,而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主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显然,前者包含后者。为免混淆它们的概念,我们必须对两者有正确的认识。就施工管理中推广信息技术而言,不仅仅是解决是否利用计算机技术的问题,还要解决如何利用的问题。比如说,即使企业各部门都应用了计算机,而企业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换仍需要纸介质来进行,这样,就不能说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化。同时,使用计算机的现代化施工管理,不仅可以快速、有效、自动而有系统地储存、修改、查找及处理大量的信息,而且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因受各种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进行跟踪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水平。
2 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
首先,在一定范围内应用了计算机和工具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建筑施工中,较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工程量计算、投标报价、标书制作、施工平面图设计、造价计算、编制工程进度网络),设计计算系统(深基坑支护设计、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施工详图设计),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质量、进度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
第二,在施工中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一些地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和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幕墙的生产与加工、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
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改善了建筑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了建筑业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有所下降,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但是,总的来讲,目前建筑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a) 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项目施工的前期,如招投标、造价预算、施工组织设计,而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处理能力,很不科学;
b) 主要以应用单机版应用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效率较低;
c) 企业未能充分利用Internet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d) 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e) 软件开发选题雷同,缺乏统筹规划,开发资金不足,而且多属低水平重复开发。
3 国外同行信息技术应用的成功经验
国外建筑业同行信息技术应用较早,成功的经验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下面列举一些实例。
a) 在日本,近年来大力推进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即CALS/EC。其特点是,以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的提交、接收;所有电子化信息均储存在数据库实现共享、再利用。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增强建筑业竞争力的目的。
b) 在香港,主要应用有:设定通用的标准和发展通用的数据基础设施,便于参与建设业务者能以电子方式通信;采用因特网和 电脑技术进行有效地获取和交换工程项目资料;利用电子方式进行工程图纸、资料管理及图纸审查管理;利用数码相机技术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适时动态管理;在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中采用“绿卡认证”(绿卡中包含有职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就业、技能等信息)等。
4 提高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对策
4.1 企业应根据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制定战略计划,予以有效实施。
建设部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列为目前的重要任务。部长俞正声强调,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建设领域的工作,不是赶时髦,更不是点缀,而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紧要问题,特别应加强在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信息化建设。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建筑业成为大势所趋。而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其核心主要体现在施工管理过程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信息化施工的特征是:信息收集自动化(传感技术、IC卡技术)、信息存储自动化(光盘存储、 DBMS)、信息交换网络化(局域网、万维网)、信息检索工具化(DBMS、搜索引擎)、信息技术集成化(多媒体技术、专家系统)、信息利用科学化(基于数据的各种分析)、信息管理系统化(管理信息系统MIS、主管支持系统ESS等)。企业应根据以上信息化的特征,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计划,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4.2 在施工管理全过程广泛应用基于局域网、因特网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网上办公系统。
现代建设项目规模大,参与单位人员多,而且往往涉及国内国外,建设工程文件多(如信函、通知、图纸、合同、进度报告、采购定单、检查申请和批准、设计变更记录等),信息量大。传统的项目信息管理是以纸为载体,其传输方式是与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经向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层次多,效率低,费用高,极易因信息交流沟通失误造成损失。正如美国BRICSNET公司的调查显示,项目成本中的3%~5%是由于信息失误导致的,其中使用错误或过期图纸造成的占30%。在美国,每年为了传递项目管理的文件和图纸而花在特快专递上的费用约5亿美元,项目成本中的1%~2%都用于日常的印刷、复印和传真等。调查还显示,建设项目参与任何一方在竣工时所掌握的有用记录文件都不到总量的65%。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建筑企业管理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4.3 开发基于因特网(Internet)的各种应用系统,如电子商务,网上项目管理等。
以互联网技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建筑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重点是开发应用以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和网络联结,实现网上投标、网上查询、网上会议、网上材料采购等。通过建立网上虚拟组织这一概念,变纵向信息交流方式为平行交流方式,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改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在施工阶段,利用以 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项技术软件实现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例如:项目经理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召开虚拟的工作会议,
项目组成员何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与相关的工程师交换资料信息,审阅施工质量,会签图纸和文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掌上电脑将施工质量检测信息直接上网到公司本部进行评定;在竣工验收阶段,各类竣工资料根据质量记录自动生成的信息管理;
4.4 继续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管理和工艺控制软件的应用水平。
当前,要大力推进施工管理三个控制过程(进度、质量、成本)相关软件的应用。如,在进度控制方面,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显示关键工作、机动时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特性,使用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控制进度,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资源调整和时间优化,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目前这类软件已较为成熟;在质量控制方面,工程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具有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技术难度高的特点,利用质量管理软件与人手操作相比,其优越性非常突出:处理时间短,结果的可靠性高。质量管理软件系统可用于施工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和评定,包括各种质量评定报表的生成,各种质量评定曲线的绘制以及根据各种实测数据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从而为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实施动态控制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