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17:14: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劳动教育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职业技能 导游业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Guide Servic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HUANG Guoq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This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guide vocational skills concept and constitute , mainly discussed the problems exist in college "guide service"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and further proposed specific measures of "business guide"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vocational skill; guide service; teaching reform
1 导游服务技能的概念及构成
1.1 导游服务技能的概念
在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写的导游业务教材中界定的导游服务技能是指,“导游人员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为游客服务的方式和能力”。①姚雪莹认为,导游服务技能是导游在已有旅游理论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导游工作服务的特点,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的导游服务方式。②综合上述作者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导游服务技能的概念主要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1)导游人员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是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前提。(2)导游人员自身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服务技能提升的基础。(3)根据导游工作的不同特点,提供专项是导游业务能力增强的关键。结合导游业界实践,笔者认为,导游服务职业技能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2 导游服务技能的构成
1.2.1 带团技能
带团技能是导游职业技能的核心,是指导游在带团期间为了满足游客需要、保证旅游活动顺利完成,所熟练运用的各种带团方式、方法的能力。掌握不同团队的基本服务程序和操作技能,是带好旅游团的前提。
1.2.2 讲解技能
讲解技能是衡量一位导游职业技能的重要指标,它具体包含口头讲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态势语言能力三方面的内容。要求导游人员在为游客提供沿途风光讲解、景点导游讲解、平时应变沟通中能综合运用语言技巧,传播目的地文化和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是导游的立身之本。
1.2.3 应变技能
应变技能是导游职业技能的关键,是指在旅游途中,面对不可控因素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导游能够运用自身丰富经验,灵活、理智地处理后续事宜,尽量减少游客利益的损失。导游员在突发事件处理上的得体、机智与灵活,是游客满意度的评价的重要参考因素,也是维护旅行社声誉的有效途径。
1.2.4 专项技能
专项技能是指服务于各种旅游形式所需的专门能力。随着游客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会议旅游、休学旅游、工业旅游、新婚蜜月旅游等形式丰富、类型多样的旅游产品对导游服务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导游人员在熟练掌握常规服务技能的同时,还要补充专项旅游服务所需的专业技能,提升旅游服务的层次。
2 高校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理论化偏重
高校导游业务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于概念、程序、原则、方法的内容阐述多,而质量高、代表性强的经典案例和实训项目训练较少,对于行业的前沿信息、新知识和新理念的介绍缺乏,导致课程内容陈旧、滞后行业的发展,实践指导性差,因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2 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单一,局限于导游讲解
导游业务实践技能训练的项目应该包括服务准备、迎接服务、入住酒店、核对游览项目、参观游览服务、送客服务等六个实训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偏重于导游讲解,将讲解服务作为导游业务教学中的重点,而忽略了导游带团是流程式操作。
2.3 “双证”师资缺乏,教学效果欠佳
实践性教学是上好导游业务课程的基础和支撑,需要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和导游证的“双证”教师充实教学队伍。而现实情况是,现在很多高校从事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的老师尽管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素养,但是缺乏必要的业界实践经验的积累,在教学中只能就理论深挖知识点,照本宣科,不能通过鲜活的案例和亲身经历,情景再现式地与学生(下转第96页)(上接第92页)分享带团过程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因而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教学效果欠佳。
2.4 教学评价单一
对于实践技能性操作课程的考核,不能仅仅通过课程考试这唯一的手段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会导致学生为了获得高分而应付考试,知识不能内化为技能,转化为一种职业素养,这是在导游业务教学评价中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3 基于职业技能培养视角的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3.1 以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导游学的相关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导游服务程序,灵活运用专业职业技能处理旅游接待中的一些主要问题,为培养专业导游奠定基础。为实现上述目标,导游业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打破常规套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模块化教学,将全书分为导游概述模块,导游必修技能模块和导游专项技能模块三个部分。其中导游概述部分重点讲述导游学基础知识,必修技能和专项技能模块注重实践技能的强化和训练,培养学生的上团操作、导游讲解、突发事件处理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3.2 丰富实践技能训练的项目
按照上述构想,在实践技能两个模块的教学中,每一模块在教学内容的编排形式设计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案例导入、正文、课堂小结、案例延伸讨论、课后思考题七个项目。在了解本章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的基础上,以案例导入的方式进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讨的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正文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在课堂小结部分将新课内容和案例导入有机结合,再次强调学习的重难点。案例的延伸讨论可以结合业界经典案例,尝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思考则进一步促使学生的反思和能力提升,有利于学生导游职业技能的进一步形成。
3.3 完善教学师资结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为了弥补教师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照本宣科的弊端,强化师资建设,兼顾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均衡发展,是提高导游业务教学效果的基础。具体而言,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教学师资结构:(1)提高“双证”教师的持证比例。鼓励教师报考导游资格证,从事导游业界实践,积累带团操作经验,丰富一手教学素材。(2)聘请旅行社优秀的海外领队、星级导游到学校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直接与业界进行接触。(3)鼓励一线教师深入到旅游企业顶岗锻炼,参与经营管理,增强教师的业务实战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
3.4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技能性课程的考核应制定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针对导游业务而言,学生的考核应分为基础理论考核、实践教学考核、平时课堂提问三部分,分别按照30%、50%、2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其中实践教学考核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打破传统的试卷考核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4 结语
本文从职业技能培养的视角探讨导游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导游服务水平、导游讲解技能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为业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本文系西南大学教改项目(2012JY036):《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视角研究的阶段成果
注释
[关键词]以赛促教;教学能力;工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19-0126-02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各地各校都高度重视教师职业能力提高,按照“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思路,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師资保障。
一、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教师教学能力决定了教学水平,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中青年教师是教学一线的重要力量,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授课中青年教师大多是博士或硕士,作为高素质人才,大多数青年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工作热情度较高,有奋斗的进取心,渴望在教师职业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为参加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教学能力比赛为老师提供了展现教学能力的舞台,中青年教师能够通过大赛锤炼自己,提高业务水平,成为参赛的主力军。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虽然在学历上已经达到较高层次,但是,大部分人缺乏师范院校正规的训练,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都相对匮乏。中青年教师需要通过课堂实战锻炼提高教学能力,而教学竞赛搭建了“教学相长的双赢平台”“教学方法的交流平台”和“以赛促教的示范平台”,开展教学竞赛是提升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青年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很多高校积极推行教学质量保障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的课堂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都进入了大学课堂。新时代的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对教师的要求更加高,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还要有运用和处理信息化的能力[2]。教学能力大赛特别提倡和鼓励合理运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考核和评价。中青年教师学习能力强,积极性高,对新事物接受快,比较乐于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善教学条件。参赛促使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化手段参与和辅助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和丰富考核评价方法。
二、“以赛促教”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一)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内涵
教师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监控能力四个方面。教学认知能力:主要包括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学情分析能力、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主要包括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多媒体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研促教学的能力;师生交流互动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包括教学反思及课堂掌控能力[3]。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
(二)“以赛促教”思路在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
工业设计是一门侧重于应用型的学科,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侧重于应用型以及满足地方经济发展,教学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的整体素质决定的,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素质。我专业教学团队全部由中青年教师构成,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将直接决定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团队通过参加教学能力比赛,基于“以赛促教”的思路,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提升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主要体现在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四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1.强化培训,提高教学认知能力
因为我专业老师都不是师范专业毕业,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经验,在教学认知能力上不够系统全面,因此教师的任务除了教学和科研以外,还应该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积累,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著作,补齐自己的短板。针对教师需求和竞赛,学校各类学会不定期举办各种师资培训、教师技能培训、竞赛培训,并纳入培训学时考核体系。通过参加培训,教师能在最短时间内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最新的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之适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能尽快了解和研判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除了参加普适的培训外,还可以参加一些个性化培训,针对个人需求,选择参加适合自己的线上线下课程,利用集中统一或碎片化时间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并与时俱进,将前沿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以及最新的信息化技术合理应用于课堂教学。
2.项目教学,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高职院校的每门课程都需要做出详细的整体和单元设计,我专业3名专任教师均通过了学校执教能力测评和有效课堂认证,教师具备一定的、系统的课程设计能力。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重点工作就是教学设计,因此要对所授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做系统梳理,构思设计详实生动的教学方案。要对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修订课程标准,明确课程对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具体指向。依据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建设完善的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工业设计专业由于专业特点,一直坚持项目化教学,项目教学以任务导向为原则,引入企业的实际产品设计项目作为课程的载体,通过下达产品设计任务,模拟企业设计师真实工作情境,让学生体会、参与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工作,在项目和工作任务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达到“做中学”的目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中,并同时参与体会,提出问题和尝试解决方案,进而达到知识迁移,举一反三,掌握设计方法,参与设计劳动,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企业设计任务。
3.做中教,提高教学实施能力
一堂好课,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组织、设计、实施。一个完整的课程单元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充分利用在线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学生自学或教师集中在线指导教学,利用在线课程资源平台,可调研、资料收集、观看视频、章节测验、阅读相应文献资料、讨论等课前预习任务,将学生能够尝试完成的学习任务前置,提高课堂效率。课中着重解答学生疑问、教授课程重难点、强化实际操作演示体验、提倡互动评价,同时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学生心理疏导、劳动精神培养,教学过程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全面的良性的互动。课后教师应该及时布置作业、讨论,在线为学生答疑辅导,完成作业批改、在线考核评价以及过程性学习数据统计分析等。教学予教师来说是根本,通过做中教,教师不断转变角色,从知识的施与者变为能力的帮促者,让学生养成讨论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强调过程性知识,培养学生全局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诊改,提高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再认知、再加工的过程,教师在授课结束后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重新进行审视。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教学竞赛不仅提高了教师个人的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师的不断反思和持续发展。参赛教师在课程实践后需要撰写教学反思与诊改,这就要求教师反复回想教学情境,结合课堂实际,总结出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经验以及亮点所在,找出存在的关键问题和不足,并制订整改措施,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进而不断完善教学策略[5]。因此,提高教学反思水平必将会大大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中专三年正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三年中,学生的思想,包括社会价值的认识、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学生的人际交往、行为习惯都趋于成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班会上,便把学校门厅上方的三句话作为切入点来展开。“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这三句话引领除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教育。我先分析学生的现状:来中等职业学校念中专的目的有很多种,但最终是要在里完成学业,然后走向社会,在社会中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相应的报酬,于此同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取得认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你们将来都要进行求职,求职过程中技能是核心,但用人单位更看重每一个员工的品行。技能可以在工作中去学习、获得,品行却需要在长时间的养成。只有良好的品行才能有可能安心工作;只有很好的品行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只有良好的品行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在这里,让学生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学生对自己的人格、追求有了新的定位。他们作为国家的希望,勇敢的担负起社会、历史赋予的使命,积极、乐观、有追求、有理想、懂得回报社会、懂得感恩。
由于学生刚进学校,把理想变为现实,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他们在家是习惯了被别人照顾,而没有为别人做事的习惯,尤其是在班级这个集体中,班级的凝聚力尚待形成,他们大多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对班级的集体荣誉感淡漠,在这种情况下,及时进行了礼貌教育(见到老师要问好,遇见高人要礼让,右侧通行等),劳动教育(布置值日生每天的工作及每周大扫除分工合作),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
在劳动中,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以及与团队意识;在礼仪教育中,他们懂得了感恩父母,懂得了自己应该逐渐担起家的责任,让父母不再为自己操心;在各项集体活动中,他们懂得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集体的荣誉,自己应该多么珍惜。
二、鼓励为主,信任第一
中职学生开始新学习开始,他们希望能得到新班主任的赏识,渴望得到关心和信任。班主任要善于捕捉时机,寻找走进学生心里世界的突破口,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以鼓励。
中职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方;他们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乡村;他们有的是家里宠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来自单亲家庭,甚至有的家境贫寒。因此,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要想做学生思想工作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就要先了解学生的背景,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为了尽快了解学生,在每天工作之余,都在班级和他们一起聊天,谈心,直接得到同学间的相互评价。班主任要用心去和学生交往,用心灵和同学们沟通,正面强化,用关心唤起他们的自尊,用信任和鼓励点燃学生的理想。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叫张辉,入学前在服装厂做了两年缝纫工,文化课知识早已生疏,专业知识学起来很吃力,我通过鼓励她求学做法的正确性,进而帮助她学习专业课程。很快她有了自信,也能把专业知识学懂,后来担任了班长,班级工作尽心尽力,学习成绩也很快提高,还在省级“中职平面设计大赛”中获铜奖。
对于班内纪律懒散、成绩很差的同学,也不要轻言放弃。用强制的手段将其“管住”,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了解他们内心,分析原因是最重要的。
学生的成长历程对学生影响至关重要,因此要先了解他们的中学三年中对他们影响重要的一些人和事。平时多注意和留心他们的言谈举止、学习习惯、交往密切的朋友和同学,这些点滴细节都折射着他们内心的真实世界。在适当的机会和他们谈心。主要攻其心,对他们进行不同形式的引导,让我们从内心真正认识到老师的关心,找差距,并能真正改正。其实,他们以前被老师冷惯了,这时一声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使他们兴奋好几天,甚至铭记一生。“孩子是在表扬和鼓励声中长大的”,这句话一点都不错。但这样的学生必须时时关注,经常找谈心,敲敲边鼓防止他们再到老路上去。当他们有了提高受到表扬时,他们会很高兴,我也忽然间体会到了教育的伟大,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会带着他们走向更高的一个台阶。
三、用真爱,关心每一个学生
在交流会上,专家们反复强调:要真心关爱每个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亲到什么程度呢?就象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
如果说老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老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许匡迪)
作为一名老教师,送做了多少学生,发生了多少感人事例,有多少学生已成为国家建设某个行业的骨干,我都记不清了,只是在每年的年节的问候短信中,感到欣慰。细细回想,能支持我战胜挫折和失败的惟有对学生的责任心与无尽的爱。
生活中,哪个同学有困难我总是全力相助。天冷时,提醒学生多加衣服。97届初中专有一个学生因家境困难,利用课余时间在外面给奶站送奶,赚钱贴补生活费。由于天冷没有棉衣服穿,便把自己的棉衣送给他,虽然旧了点,但是很暖和,更暖他的心;学生生病,尤其是家是外地的学生,他们也许是第一离开家,独自在外学习和生活,在生病期间,最需要的就是老师的出现,从心理上给学生有安全感,病重的要带学生去医院,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亲人的关怀。学生都没什么太多的钱在身边,因此更多的时候需要老师去垫付医药费,家境困难的学生,老师往往替学生交付医药费。大爱无疆,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得到老师无私的爱,因此也就产生了对老师依赖和信任。
一次,学生们在周末休息时,自发组织出去游玩。我是不能跟随的,于是每隔一个小时去一次电话,让他们报个平安,直至他们每个人都安全回来。学生非常感动,我也同时感受到了爱不仅给予被施者,同样给予施与者,深深的感受到与人玫瑰,手留余香。
四、灵活疏导,激发能动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力量,在班级中班干部团队建设的好与不好,决定着班级建设的成功与失败。我班的王言同学是班级的生活委员,该生心细、稳当,和气,善良,但管理中却不能对班级中做事不细的值日生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个工作是由班长提出的。遇到卫生不合格时都自己亲自去做,这样本不该她做的事,由她做了,而当日的值日生却在旁边看着。我利用这一件事,以“值日任务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义务”为主题组织了一次班会。把班干部的职责在班级公示,把每个值日生的任务细化,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既强调了班干部作用,又给班级中的懒惰者以提醒,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学习委员要把每天中课业的内容进行总结、复习。当天把知识点总结出来,在早自习或晚自习上进行练习,遇到实在不明白的知识再去请教老师。体育委员就是把“两操”和学校的大型体育活动搞好。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实践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基本框架以及在构建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仍有很多。近年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结合北京科技、资源、区位的独特性以及农业的多功能性定位,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领创新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强化普职融通、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京津冀协同培养人才、搭建职教发展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使职业教育内涵更加丰富,职业教育链条不断延长。
把握都市农业发展方向,培养都市型现代农业技术技能人才
北京具有“大城市、小郊区,小农业、大功能”的显著特征。2015年,北京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68.2亿元,直接价值在北京GDP中仅占0.67%,但是北京的农业是深度融合的产业,不仅体现在生产功能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生活和生态功能方面。据测算,北京农业的生态价值可以达到1万亿元,与北京的总GDP大致相同。北京的特殊区位优势,对北京的农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这一农业背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进行了人才培养的战略调整。
1.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布局调整专业设置
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学校紧紧围绕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实际,聚焦专业建设方向,明确专业建设思路,主动调整了专业设置。一是根据北京农业重点产业发展的籽种农业和旅游休闲农业设置专业;二是瞄准北京市重点建设的休闲体验农业、籽种业、绿色安全食品、物流配送、农村生态、节水灌溉、生物防治等农业生产项目建设专业。新增了食品营养与检测、物联网技术、都市农业装备应用技术、宠物养护和环境艺术设计、农业会展、葡萄与葡萄酒等都市型农业特征明显的专业,撤消了8个与都市农业发展和学校办学方向联系不够紧密的专业,现有的39个高职专业中有22个专业与北京都市农业发展紧密对接。
2.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主导产业调整专业课程结构
学校先后围绕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个方面功能,重构涉农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北京市重点发展的生态粮经种植、高效设施蔬菜、有机特色果品、健康畜禽养殖、特色名品花卉、生态垂钓、观赏渔业和旅游农业、籽种农业、加工农业九大优势主导产业,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丰富专业内涵。课程的调整,不仅使涉农专业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更加鲜明,而且也有效带动了食品工程专业向食品安全、机械工程类专业向都市农业机械装备、信息技术专业向现代农业物联网应用等方面的转型,实现了人才培养与都市农业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2014年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评审上,学校申报的“都市型现代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和“食品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实践”两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延伸职业教育链条,探索构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学校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特点,尝试开展系列教学改革,将受教育对象从17岁~18岁的高中起c的高职专科教育向两头延伸。下至13岁~15岁的初中生,上至50多岁的农村两委干部,有效延长了职业教育链条
1.普职融通,开展中学生学农教育,将职业教育对象前移至13岁~15岁中学生
为让学生通过适当的劳动体验“出出力、流流汗”,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借助农业专业办学资源及优势,积极开展北京市中学生学农教育活动。按照北京市教委要求,学校对准13岁~15岁这一中学生群体,推进职业教育向前延伸,并成立了“北京市中学生劳动教育基地”。此基地面向北京市城八区的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开展农事教育和体验活动,自2016年开始,每年有1.3万名初中生到学校接受为期一周的学农教育。在课程开发上,按照农业与生产、农业与生活、农业与创意、农业与生态、农业与文化五大板块,共计开设90余门课程。不仅使中学生的课表升级,而且还在普职知识点对接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2.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面向15岁~22岁教育对象开展七年贯通培养
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于2015年开始启动,是支持部分职业院校与优质高中、本科高校、国内外企业协作,选择对接产业发展的优势专业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专业教育的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是北京市教委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探索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新模式。
2016年,学校作为第二批贯通培养试验项目单位,面向应届初中毕业生招生。在培养方式上,前两年接受基础文化课教育,与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合作;中间三年接受专业基础课程及职业技术教育;本科教育阶段两年,联合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农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进行本科阶段培养,使学生接受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的教育。学生从15岁初中毕业后入学到22岁本科毕业将享受七年贯通培养模式,从而使学校的专科职业教育向本科职业教育延伸。
此项目尝试在教育领域探索供给侧改革,不仅在设计上更加人性化,为中考分数居中流水平的学生提供很好的选择,而且也实现了北京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在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方面进行了较好尝试。
3.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工程,面向45岁以下农民敞开学历教育大门
为响应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提出的“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2016年,学校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工程,面向北京农广校45岁以下优秀毕业生自主招生113人。结合这一群体的从业需求,学校开设了休闲农庄经营管理、家庭农场经营与管理、农民合作社运营与管理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
在教学内容选定上,进行大胆的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主要是根据北京农村、农业的实际和特点选定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和普通高职学历教育相同,既有普通高等职业教育规定的基本内容,又有农业、农村的特色。在教学安排上做到“四个结合,建立一个银行”:一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占总学时的30%左右,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70%。二是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农闲季节到学校集中,一个学年分成6个教学段,每次集中学习2周~3周。农忙季节学员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并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到下一次集中教学中,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安排教师到各区县教学点定期指导答疑。三是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来满足学员学习的需要,学员可利用线上网络课程、多媒体教材、教学包等在线自主学习。四是共性考核和个性考核相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和实践成果考核。五是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教育全面实行学分制,建立学员学分银行,通过学分转换的形式承认既往学习经历、生产实践的成果。“半读半农,农学结合”的学习方式真正向农民敞开大专学历的大门。随着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一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将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农民致富的“领头雁”,科技兴农的“接力棒”,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助推器”。
4.开展农村基层人才培养工程,将职业教育链条延伸至50多岁村干部
当前,北京迫切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工委于2016年拟实施“北京市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工程”,为农村培养和储备一批扎根乡土的农村公共管理服务人才,设计了村务管理方向学历教育方案。一是从农村基层人才后备干部中选送一批优秀青年接受高职学历教育,通过区县组织部门推荐,学校组织的自主招生考试,使得农村40岁以下的具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青年接受高职学历教育。二是通过在校生选拔、跨校遴选、农村青年自主招生等方式,实行统一编班,进行专项培养。三是结合组织部门对农村基层干部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以及北京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不同岗位的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分层分类培训。
5.开展京津冀职业人才协同培养工程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批合作院校之一,学校积极推进区域合作。主动瞄准北京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部分农业企业外迁到河北省保定、张家口、承德等地区以及北京市“菜篮子”工程等对农业类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率先在中国都市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中选择人才培养合作院校,开展人才协同培养工作。2016年,开始面向河北北方学校和河北旅游职业学校两所院校,承担每年120人的人才培养任务。有效地利用了学校的国家级示范校的办学资源优势,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
走集团化办学之路,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1. 组建两个职教集团,创新校企联盟机制
学校先后于2014年、2015年牵头成立了北京都市农业职教集团、中国都市农业职教集团。集团以突出都市农业内涵研究和都市农业发展人才培养为主线,确立了以首农集团、北京农业职业学校为主导的管理体制,在理事会下面设立了都市农业研究中心和休闲农业专业工作委员会、宠物专业工作委员会、都市农产品供应专业工作委员会、“互联网+农业”专业工作委员会、食品安全专业工作委员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业工作委员会等七个专业工作委员会,成立了奶牛健康养殖大师工作室、奶牛疫病防治大师工作室、园林景观大师工作室和经营管理大师工作室四个大师工作室开展工作,进一步促进了校企深度融合对接。
2.搭建平台,丰富校企融合的形式和内容
首先,学校发挥理事长单位职能,集合集团力量,以课题形式加强集团的顶层设计。不仅围绕都市农业内涵,确立了“中国都市农业职教集团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探索”课题,与中国现代渔业职教集团合作开展“岭南休闲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建议书”课题研究,还围绕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理论和实际问题立项一批研究课题。同时,学校发挥集团优势,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订单培养”工作,与首农集团举办的“奶牛养殖人才定向培养班”和与北京海联力通经贸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海联力通大众定向班”先后开班,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任职要求的有效对接。
近几年,学校充分利用北京区位优势,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试图既在纵向建构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又在横向架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的桥梁,逐步形成了以高职学历教育为主,并向上下逐步延伸的人才培养链条,将13岁~15岁中学生和45岁以下新型职业农民以及58岁以下农村两委干部、农村后继人才逐步纳入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的视野逐步放远,布局更广,更加关注在终身教育框架下尝试构建新型F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徐涵.关于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几点建议[J].职教论坛,2003(1).
[2]黄达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急需厘清三组关系[N].中国青年报,2016-04-25(11).
[3]雷丽平.韩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亚论坛,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