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贷款经营分析

贷款经营分析

时间:2023-06-29 17:14: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贷款经营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贷款经营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农村小贷公司 特殊性 局限性 非兼容性 对策研究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主要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信贷机构。它的产生与发展,引导和鼓励了一部分民间资本从地下活动走向阳光操作,参与和支持了地方经济的运行与建设,并为我国的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迈出了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的新路子,同时为缓解一部分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个体经营者、农户以及自然人客户的融资难问题,助推经济增长,促进劳动就业,普惠中小企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作用。然而小额贷款公司由于其自身性质的特殊性、业务范围局限性和客观环境的非兼容性,加之银行业与之合作尚有一定的条件约束,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文中的有关数据以江苏省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为例)

1.近几年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行成效

1.1引导民间资本规范经营,业务运作规模不断扩大

自2005年我国的第一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在山西省兴办以来,经过了近7年时间的发展,全国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总数量持续上升,业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的影响力逐步增强。仅以江苏省为例,该省2008年7月份成立了第一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截止2012年2月份,该省的小额贷款公司已经发展到420家,其中农村小额贷款公司390多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20多家,覆盖了全省近300个乡镇和部分城市郊区的涉农街道,3年多累计发放贷款2600多亿元,贷款余额已近1000亿元,业务总量已占到了全国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总规模的四分之一。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不仅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大胆地普及推广和尝试,而且有效地引导了一部分民间资本通过规范经营走向阳光操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民间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有效地缓解了一部分中小微型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难问题。目前,该省有56家民营企业排居在全国的民营企业500强之中,其中有27家企业作为发起人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个体、分散的民间资本通过这种有效方式的集聚,较好地发挥了服务社会、众人共享的催化作用。

1.2贷款发放的灵活分散,发挥了信贷盲区的补充作用

从小额贷款公司已经发放的贷款情况看,其主要对象是面向“三农”和中小型、微型企业,以及广大的个体生产经营者,而这正是各家银行都说给予支持但又力度不大,或是一时难以落实到位的信贷盲区的贷款客户。由此看出,小额贷款公司的产生,有效地弥补了这一金融服务的真空层面。目前该省已先后支持了10万多农户和相当数量的中小型、微型企业,充分体现了小额贷款公司“贴近小客户,服务千万家”的正规金融信贷业务补充和助推地方经济有效运行的职能作用,其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业务定位的差异化、客户服务的便利化、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特点,正在顺应着众多的中小微型企业、个体经营者以及广大农户的业务需要,较好地发挥了“小额、分散、快捷”的业务特色优势,走出了一条小额贷款公司“江苏模式”的新路子。

1.3遍及城乡的机构布局,形成了普及民众的服务体系

根据该省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的发展规划,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机构设置,要分布到全省的每一个乡镇,要惠及到广大中小型、微型企业和城乡居民。其业务触角要延伸到金融机构没有覆盖的广大乡村和边远社区,就是要把有效的资金服务到急需帮助的中小企业和农户、居民手中。为此,该省金融办提出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要到经济欠发达、不发达地区设置小额贷款公司,江南地区经营效益好、运行规范的小额贷款公司要到苏北欠发达地区去增设分支机构,发挥好资金的跨区域“输血、造血”功能,成为当地农村金融体系中一支很有生命力和深受中小、微型企业和广大农户欢迎的信贷补充力量。

1.4简明快捷的业务处理,有效释放了助推经济的能量

相比于银行而言,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流程较为简洁明了。在业务流程的设计上,每笔贷款的处理也划分了前台调查和后台审查,但在具体操作上却采用后台前移的方法,前、后台信贷人员一起到客户单位去进行贷前调查。如遇特殊客户和特殊业务时,公司的决策岗人员也会一起到客户单位去进行现场调查,现场议定贷款的可行性,具体分析实际情况,以最短的时间给客户一个贷与不贷的明确答复,极大的方便了广大客户的业务需求,创出了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特色,深受广大贷款客户的欢迎,较好地发挥了小额贷款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第2篇

关键词: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土地规模;收入水平;贷款需求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7)07-0118-06

一、问题的提出

农业资金投入对于新常态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供给总量不足、供求错位与结构不合理、服务效率低下,农民融资面临较大供给约束,资金的匮乏已成为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然而农户缺乏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物而难以获得抵押担保资金,农户“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的矛盾日益加剧,严重制约新常态下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2014年11月、2015年8月,国务院相继出台《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文件,明确指出,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允许“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

随着以承包地经营权抵押为特征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国内学者围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曹|等[1]、兰庆高等[2]、林乐芬和沈一妮[3]分别对宁夏同心、陕西高陵、辽宁法库、江海等地金融机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试验效果进行分析测算,认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能够激活土地的资产功能,而农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赋予其融资功能,将农地经营权作为有效抵押担保品进行融资,可以缓解供给双方信息不对称与信贷风险,破解农户抵押难、担保难、贷款难的难题,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曲福田和陈海秋[4]、叶剑平等[5]也指出通过建立健全的土地产权流转机制以及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发放,能够促使土地产权有序流转,产生规模化经营。在农户的资金借贷需求及影响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因素方面,明道江[6]、田代臣和王骄阳[7]的研究表明,农户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资金有很大的需求,尽管农户的收入水平差异很大,但农户的资金需求均无法得到满足。惠献波[8]通过实地调查,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较好地契合了农民正规信贷需求,农户普遍具有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于丽红等[9]利用辽宁省的数据实证分析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土地面积、家庭年收入、贷款利率和对政策的认知、家庭人口数是影响农户农地抵押贷款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马鹏举和罗剑朝[10]则运用宁夏同心农户的调研数据,分析发现户主性别、家庭人口数、土地经营面积、人均收入、社会关系等是影响农户参与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需求的主要因素。

通过梳理文献可见,学界普遍认同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验作为我国当前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担保制度的一种突破和尝试,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农户“贷款难、难贷款”的问题,而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和家庭消费中也普遍面临资金借贷需求,并实证证实了影响农户资金需求的决定因素。其中,土地规模和农户收入水平是多位学者共同关注的决定性因素。然而已有的文献均针对土地规模、收入水平的单向作用研究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意愿的影响,而并未将土地规模与收入水平结合来研究两者在影响农户贷款需求时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因此,本文试图从农户层面考察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并分析二者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交互作用是如何影响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从而深入探讨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验情况,以期完善和进一步推广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提高农村金融支农效率。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大量的文献认为,经营更大规模的土地、拥有更高的收入往往更容易获取金融机构贷款,而经营更大规模的土地也更容易获得高额收入,高收入农户也往往相对更能进行规模化经营。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土地规模、收入水平是同时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产生作用的。当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均处于高水平时,二者具有促进作用,能提高农户贷款需求;当农户收入水平与经营的土地规模不对等时,二者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从而影响农户的贷款需求。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作为充分利用农户持有的农地经营权作为抵押品的支农贷款业务,农地规模的大小对农户的贷款需求具有重要影响。肖轶等[11]指出,随着农地规模的扩大,规模化生产带来各项生产资料和设备的投入也随之增加,农户的融资需求也随着土地面积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黄惠春[12]也认为在缺少抵押物的情况下,农户更愿意通过农地抵押获得资金,农户参与农地抵押的意愿也就越为强烈。同时,关于收入影响r户借贷行为方面,诸多学者普遍认为农户家庭收入是影响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对于借贷的需求明显不同。刘松林和杜辉[13]则特别强调,高收入农户往往较低收入农户表现出更强的农业投资积极性,借贷需求也更强烈。因此,当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均表现为高水平时,农户对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越强。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当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均表现为高水平时,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更加强烈。

农户拥有的土地是农户最基本的生存保障资产,对于大部分小规模经营农户而言,土地的生存保障功能远大于其融资功能。惠献波[8]证实了小规模农户依靠自有积累就能够解决资金缺口,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较小。金媛和林乐芬[14]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小规模经营以非农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小农户没有农业投资方面的资金需求。曹|等[15]通过测度不同土地经营规模农户的贷款意愿得出,土地规模较小时,高收入农户比低收入农户贷款意愿强。周小斌等[16]对影响中国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农户经营规模对农户借贷需求具有正向影响,而农户自有资金支付能力对农户借贷需求有负向影响。因此,当土地规模表现为低水平时,我们预测只有低收入农户可能将农地经营权进行抵押贷款,且随着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对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越弱。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当土地规模表现为较小规模时,农户收入水平越高,其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越弱。

对于大多数低收入农户而言,其自有资金规模较小,用以维持家庭消费及大规模生产经营面临的资金缺口较大,其以农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获取贷款的意愿往往更为强烈。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当农户收入水平较低时,经营的土地规模越大,其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越强。

2.研究样本和数据获取

本文数据来源于笔者所在团队2014―2015年对宁夏同心县、平罗县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区农户的入户调查,选取的样本均是西部地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区。调查在当地人民银行、农商行及村委的共同协助下采用四阶段分层抽样方法(省―县(区)―镇―村)进行实地入户调研。样本数据基本代表了西北地区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农业类型农户的总体分布特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调查累计共获得有效问卷1 272份,问卷内容涉及农户基本信息、贷款经历与评价、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政策落实情况、未来融资需要与打算、意见和建议五个模块。

调研的数据中,农户年龄集中在30―59岁范围内,占样本总数的83.20%;户主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占比66.30%。总体来说,农户家庭的经营类型主要以兼业经营为主,占比74.20%;土地经营规模较小,20亩以下占比71.10%;农户收入以低收入为主,8万元以下年收入农户占比51.00%。样本农户基本特征情况如表1所示。

三、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本文的一个研究目的是分析土地规模、农户收入及其交互作用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因此本文拟采用包含一个交互项的Logit模型式(1)进行测度,式(2)是估计土地规模、农户收入及其交互作用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效应。

本文拟采用包含交互项的Logit回归对影响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因素进行测度。模型(1)包含主效应变量与控制变量,估计土地规模、农户收入与控制变量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模型(2)包含主效应变量、交互项变量与控制变量,估计土地规模、农户收入及其交互项变量与控制变量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模型(3)包含土地规模、交互项变量与控制变量,估计土地规模、交互项变量与控制变量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模型(4)包含收入水平、交互项变量与控制变量,估计收入水平、交互项变量与控制变量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具体公式如下:

p(y1=1)=Φ(α+β1x1+β2x2+βiother+u)(1)

p(y1=1)=Φ(α+β1x1+β2x2+β3x1x2+βiother+u)(2)

p(y1=1)=Φ(α+β1x1+β3x1x2+βiother+u)(3)

p(y1=1)=Φ(α+β2x2+β3x1x2+βiother+u)(4)

其中,当农户具有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时,y1当农户具有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时,y1取1,否则取0;x1表示土地规模;x2表示农户收入水平;x1x2表示土地规模及收入水平的交互项;other表示其他变量;β1和β2分别表示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影响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系数;β3表示土地规模及收入水平的交互作用交互项变量影响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系数;βi表示其他变量的影响系数;u为标准误差项。

从理论上来说,除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外,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一般受户主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农户对贷款的认知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选取这些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分析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判断农户家庭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各变量说明及统计性描述如表2所示。

四、实证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农户家庭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及其交互项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具体运用Stata12.0统计软件对实地调研的农户数据进行Logit回归。模型(1)为控制变量及主效应变量,不含土地规模与收入水平的交互项;模型(2)为控制变量、主效应变量及交互项变量;模型(3)为控制变量、土地规模及交互项变量;模型(4)为控制变量、收入水平及交互项变量。通过对模型(1)―模型(4)进行对数似然比检验,显著性水平均为0.00,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

从模型(1)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不含土地规模与收入水平的交互项变量时,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可以说在不考虑土地规模及收入水平的交互效应时,随着农户土地规模的扩大和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随之增强,证明了本文的H1。

从模型(2)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考虑土地规模和收入水平的交互项变量时,农户土地规模、收入水平依然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均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两者的交互项变量则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在农户土地规模和收入水平的主效应影响下,农户土地规模和收入水平的交叉项并不能显著影响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即农户土地规模与收入水平同时上升,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并不具有显著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从模型(2)交互项的结果来看,尽管其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系数为负,我们有理由猜测土地规模和收入水平的交互项对模型结果存在一定影响。

从模型(3)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农户土地规模的主效应变量及土地规模与收入水平的交互项变量均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产生正向显著性影响,并均通过了1%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当农户收入较低时,农户家庭土地规模的扩大能增强农户参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积极性,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随之提高,证明了本文的H3。可见,大规模土地经营农户对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较为强烈,尤其是对于规模化经营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缓解农户资金困难的有力方式。

从模型(4)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农户土地规模和收入水平的交互项变量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户收入水平则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一结果表明,当农户家庭土地规模处于较小规模时,随着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的贷款积极性并不会增强,其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也并不会提高,证明了本文的H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较多小规模农户而言,其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较小,这项业务较难吸引该部分农户的参与。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影响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其他主要因素。从上述四个模型结果来看,户主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营类型、村干部、银行职员、贷款经历、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了解度是影响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重要因素,且均通过了1%或5%的显著性检验。其中,户主性别、文化程度,村干部、银行职员、贷款经历、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了解度均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表明,男性户主、户主文化程度越高、有贷款经历的家庭以及有成员担任村干部或银行职员、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越了解的家庭,对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也越强烈。而户主年龄、经营类型均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可见随着户主年龄的增长,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随之降低;农户非农经营较纯农业经营收入较高,对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较低。

五、结论与启示

1.结论

本文运用包含交互项的Logit模型测算了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及其交互项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农户收入水平较低时,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随土地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当农户家庭土地规模处于较小规模时,随着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并不会提高。第二,户主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营类型、村干部、银行职员、贷款经历和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了解度是影响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重要因素。

2.启示

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得出以下启示:第一,未来各地政府及金融机构仍需不断加大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宣传力度,扩大农户对贷款业务的知晓度,深化客户管理模式,引导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有效需求。第二,针对不同农户需求的差异性特点,依据不同贷款对象和用途划分贷款额度和还款期限,扩大业务惠及面。适当结合当地农户有效融资需求划分差异性贷款额度,充分发挥抵押贷款对较高收入农民的有效性;对大规模经营农户依据其经营能力、还款能力适当实施农业生产专项抵押贷款,适当放宽还款时限,满足农户多样化的借贷需求。第三,加大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补贴力度,从而降低贷款农民的还贷风险。一方面逐步消除中低收入农户的抵押贷款顾虑;另一方面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让更多的中低收入农户参与到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中。

参考文献:

[1] 曹|,罗剑朝,房启明.农户产权抵押借贷行为对家庭福利的影响――来自陕西、宁夏1 479户农户的微观数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5):150-156.

[2] 兰庆高,惠献波,于丽红,等.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农村信贷员的调查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3,(7):78-84.

[3] 林乐芬,沈一妮. 异质性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响应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东海试验区2 640户农户的调查[J]. 财经科学,2015,(4):34-48.

[4] 曲福田,陈海秋. 土地产权安排与土地可持续利用[J]. 中国软科学,2000,(9):12-17.

[5] 叶剑平,蒋妍,丰雷.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调查研究――基于2005年17省调查的分析和建议[J]. 中国农村观察,2006,(4):48-55.

[6] 明道江.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供需调查――以贵州省三穗县为例[J]. 经济与管理,2015,(6):91-94.

[7] 田代臣,王阳. 农户贷款需求与供给的调查分析――以百色右江、田阳等五县(区)为例[J]. 区域金融研究,2009,(9):44-45.

[8] 惠献波. 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潜在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河南省四个试点县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3,(2):9-15.

[9] 于丽红,陈晋丽,兰庆高. 农户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意愿分析――基于辽宁省385个农户的调查[J]. 农业经济问题,2014,(3):25-31.

[10] 马鹏举,罗剑朝. 西部地区农户对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融资意愿研究――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164个农户调查的分析[J]. 经济经纬,2013,(3):20-25.

[11] 肖轶,魏朝富,尹珂. 农户农村“三权”抵押贷款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市22个县(区)1 14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J]. 中国农村经济,2012,(9):88-96.

[12] 黄惠春.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分析――基于江苏试点地区的经验证据[J]. 中国农村经济,2014,(3):48-57.

[13] 何军,宁满秀,史清华. 农户民间借贷需求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390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0-24.

[14] 颜志杰,张林秀,张兵. 中国农户信贷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5,(4):2-8.

[15] 韩俊,罗丹,程郁. 信贷约束下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实证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7,(2):44-52+111.

[16] 秦建群,吕忠伟,秦建国. 中国农户信贷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实证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2011,(5):27-33.

[17] 曾学文,张帅. 我国农户借贷需求影响因素及差异性的实证分析[J]. 统计研究,2009,(11):82-86.

[13] 刘松林,杜辉. 基于农户收入水平的借贷需求特征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0,(8):90-92.

[14] 金媛,林乐芬. 规模经营、农地抵押与产权变革催生:598个农户样本[J]. 改革,2012,(9):71-76.

第3篇

摘 要:

农民融资难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而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民一项基本的财产权利,具有独立交换

>> 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的完善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行性分析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的思考及其完善的必要性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初探 浅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权抵押融资工作的意义 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可继承性 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 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思考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研究 浅析如何有效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研究综述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几点思考 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思考和建议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供需调查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制度问题的思考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行性研究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规则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9-12-24/2013-08-04.

[11]宁夏同心县.释放沉睡的土地融资功能[EB/OL].http:///newscenter/2009-05/03/content_11304357.htm,2009-05-03/2013-08-04.

[12]范晓光.关于沈阳市法库县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调查报告[N].辽宁党校报,2011-1-6.

[13]惠玉,柳颖君.湖州市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业务探索[N].上海金融时报,2010-10-22.

[14]李体锋, 高歌,赵锋,张赤旗.吉林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N].金融时报,2010-8-12.

[15]王利明,周友军.论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完善[J].中国法学,2002,(1).

[16]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37.

[17]丁关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法律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3).

[18]孙婷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的可行性[J].政法论丛,2010,(3).

第4篇

关键词:小额信贷;农户福利;福利对比

Abstract:Using survey data of 184 rural households in X city,the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micro-credit on rural household welfare. Results show that,in the same income level,the welfare of the farmer’s participating in micro-credit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lso,among the participants,their income level has positive impact;it also shows that the amount of borrowing,the proportion of debts into production and repayment period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ffect of credit on rural household welfa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elfare results,the micro-credit institutions should expand the coverage of microfinance and considers both efficiency and fair; farm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skills and take full advantage of funds.

Key Words:micro-credit,farmers’welfare,welfare comparison

中图分类号:F830.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3-0020-04

一、引言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方式,在我国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该信贷方式解决了农户生产生活中筹资难的问题,提高了农户规避家庭财务风险的能力。目前,尽管学术界对小额信贷的政策效果已给予了广泛的关注,认为贷款对低收入家庭资产积累和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已有研究中对于小额信贷的实施效果尚存在一定分歧。此外,小额信贷对农户福利影响的测度主要停留在收入、消费等变量上,未考虑农户的其他福利。

国内外研究小额信贷与农户福利的文献大致包括三类:小额信贷对收入增加的影响研究;信贷改善福利和脆弱性的研究;不同区域和项目的小额信贷影响的实证研究(孙若梅,2006、2008)。典型的文献如:桑德菲尔(Sandefur,2010)对参贷群体所获福利的实证研究表明:小额贷款提高了农户收入水平,但收入的增长并未引起食物支出或儿童受教育年限的增加。施鲁德(Schroede,2009)通过测量越南不同信贷机构小额贷款的经济效果,发现贷款额的增加会提高家庭消费支出水平,且影响系数在0.193―0.212之间变动。内尔吉兹(Nargis,2008)将孟加拉国2700个随机样本分为三组(从未参贷、偶然性参贷、经常性参贷),并采用1998―200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三组人群的总福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群体的福利水平都呈上升趋势,但经常参与小额信贷的群体增长最慢,从未参贷群体反而增长最快。因此,他认为应将小额贷款用于帮助最贫困人群,使其福利达到社会平均水平,以发挥其最大作用。阿萨德和迈特拉(Islam和Maitra,2008)通过比较参贷农户与未参贷农户在遇到生产生活中的冲击时的反应,发现参贷农户应对冲击能力更强,即小额贷款有利于降低农户面对冲击的脆弱性。

从国内来看,孙若梅(2006,2008)对中国扶贫经济合作社的经验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小额贷款对农户收入的贡献程度与使用贷款次数及决定收入的其他因素有关,小额贷款主要通过非农经营投入影响收入水平。李锐、李宁辉(2004)则利用孔达卡尔(Khandker,1995)提出的福利模型分析了农户借贷行为对其福利状况的影响,细化了小额信贷对农户福利影响的途径,即农户受教育年限、土地规模等因素通过影响农户借款数额进而影响其收入和福利水平,发现借款对农户纯收入和福利状况在统计上有显著影响。朱熹(2006)分别建立收入和消费模型对农户借贷的福利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正式借贷和非正式借贷对农户收入和消费的增长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刘燕丽(2008)进行案例分析得出小额信贷通过有效缓和农户脆弱性来防止农户陷入贫困的结论。王春蕊(2010)利用河北省幸福工程小额信贷项目10年评估调查数据,对小额信贷参与农村扶贫的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小额信贷额度、项目类型和项目经营状况等指标对小额信贷政策的效果有显著影响。

本文以某市为例,对福利指标进行拓展,研究小额信贷对农户福利的影响程度和方式。

二、数据来源及样本情况

调查地市是全国率先推行农户小额信贷的地市之一,小额信贷覆盖面广、实施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分两步进行抽样:第一步,采取典型抽样法,选取该市小额信贷政策推广最好的甲镇和乙镇为主要调查区域;第二步,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两镇中的A村、B村、C村、D村、E村5个村庄,共发放问卷220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84份,其中,参与贷款的76份,未参与贷款的108份。具体情况如表1。

从农户获得小额信贷的渠道来看,样本农户中82%通过当地农村信用社获得小额贷款,11%通过商业银行,只有极少数农户通过民间信贷机构或其他方式获得小额贷款。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村信用社与农户联系较多,手续相对方便简单;另一方面,其他金融机构宣传力度不够大,信息的不对称使农户无法做出新的选择。

从农户的理想借贷金额来看,36%的农户选择1万元以下,21%的农户选择2万―4万元之间,34%的农户选择4万―10万元之间,9%为10万元以上。现实中放款额多为1万以内,但很大部分农户期望更高额度的贷款(2万元以上的达64%),当前的放贷金额难以满足农户较高的贷款需求。

从农户的理想还款期限来看,39%的农户觉得1―3年较合适,34%的农户认为6个月到1年较合适。我们发现,农户是根据其生产周期和资金流动状况做出选择的。

从农户贷款的用途看,67%的农户将全部或绝大部分(占贷款金额的80%以上)的金额用于生产性支出,这与当地的产业特征是密不可分的,当地多数贷款农户从事养殖、种植等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连续的资金投入和周转。

三、变量选取与模型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说明

本文将农户的福利定义为农户通过小额贷款在生产、生活中所获的好处。在国内外关于小额信贷与农户福利的研究中,大多以收入或消费近似替代福利,忽略了其他福利因素,如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生产经营规模、生产经营模式、教育、医疗等因素。为了全面考察小额信贷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本文选取收入、消费、生产经营规模、生产经营模式为因变量,并选取贷款金额、户主受教育程度等为自变量。具体指标及释义见表2。

注:本文将男性人口数作为一个自变量,与国内外文献关注女性人口有出入,主要是考虑到调查区域内男性仍是家庭的主要决策者,且小额信贷并未只瞄准女性群体。

(二)模型设定及结论分析

1. 影响农户福利因素的模型分析。农户收入、消费、经营规模、经营模式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影响,且上述4个变量分别受自变量X的影响,各个自变量Xi之间相互独立。针对福利的4项内容,构建模型如下:

(1)

其中,X1表示农户贷款额, 表示样本农户特征,包括户主受教育程度(X2)、土地规模(X3)、性别结构(X4)、理想还款期限(X5)、贷款资金用途(X6)、男性人口(X7)、劳动力人口(X8)、户主年龄(X9)。 、 、 、 分别表示各式的随机干扰项,描述各个自变量以外的因素对模型的影响。

根据以上回归模型,通过Eview 5.0软件处理,消除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并剔除不符合经济意义的因素后,得出如下分析结果:

以上结果表明:贷款金额(X1)、还款期限(X5)、生产性用途(X6-2)对农户收入、消费、经营规模、经营模式均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影响,即贷款金额越多、还款期限越长、生产性投入越大,农户的收入、消费增加越明显,经营规模、经营模式变化越明显,而农户受教育程度(X2)对农户收入、消费、经营规模、经营模式均具有较显著的负影响,说明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收入、消费反而越低,经营规模、经营模式变化越不明显,这与一般经验不符,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经营环境和机遇等因素的差异,使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福利反而不如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户。

2. 福利的测算与对比。本文在同一福利指标下建立总福利模型,分别量化参贷与未参贷农户福利,再将同一收入水平的两类农户的福利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得出小额信贷对农户福利的影响程度。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 、 、 、 分别为福利因素Y1、Y2、Y3、Y4的权重,并且 。

为确定4个福利因素所占的比重,本文设计了有关农户福利因素的评分表,该表涉及福利的4个因素,每个福利因素设置0―5分。在调研中,农户对每个因素评分,若所评分为5,则表明该福利因素所占比重最大,为0则最小。将农户评分表中所附分值进行加总平均,得出收入、消费、经营规模、经营模式的权重分别为30.16%、19.05%、25.40%、25.40%。由此得出福利模型:

Y=0.3016Y1+0.1905Y2+0.2540Y3+0.2540Y4

以上结果表明,当收入、消费、经营规模、经营模式各增加1个单位时,福利分别增加0.3016、0.1905、0.2540、0.2540个单位。由此可见,大多数农户认为与收入或与收入相关的因素能较大改善其福利水平,而消费对福利的影响则较小。

将样本各特征值代入模型,加权求和得出所有参贷农户福利变化量的平均值为19037.80,所有未参贷农户福利变化量的平均值为4552.62,参贷农户福利变化量明显高于未参贷农户福利变化量,即小额信贷对农户福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同时,为了进一步比较小额信贷对不同收入农户的影响,本文将农户按还款后年平均收入进行分组,分为低收入、较低收入、中等收入、较高收入和高收入5个收入层次,计算出各收入层次的福利变化(见表3)。

从上表可得,两类农户的福利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即收入越高,小额信贷对农户福利的改善越明显。这一方面是由于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追求更高收益,往往将政策倾向于较高收入群体,更充分地满足他们的贷款需求。另一方面,小额信贷对农户福利的影响与农户原有的经济基础及农户使用资金的方式有关。即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往往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较强的应对能力,能更有效地使用资金创造效益,因此福利改善也相对明显。鉴于此,小额信贷机构和政府部门应对低收入农户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技能培训,优化其资金使用方式,增强政策的实施效果。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运用横向对比和多元回归的计量模型分析了小额信贷对农户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额信贷对农户收入、消费、生产经营规模等福利因素具有促进作用;而贷款金额、贷款投入到生产活动中的比例及参贷农户的还款期限则是影响农户福利的关键因素。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扩大小额信贷的覆盖面,使其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贷款需求

一方面,加大贷款在生活性或应急性消费上的投入,如教育、医疗、住房等。另一方面,将小额信贷的投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加大对养殖业、种植业等产业的投资力度,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二)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优化小额信贷政策

根据农户不同的生产周期,将其还款期限差异化;研发新的金融产品,推出小额贷款套餐服务,使其满足不同的贷款需求,如对部分从事养殖的专业户实施一定额度的联保。

(三)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应兼顾公平和协调发展

一方面,不同农户由于原有经济条件、文化水平等的差异,参贷后获得的福利效果大不相同,这又大大加剧了贫富差距。因此,贷款机构和政府部门应对弱势农户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技能培训,优化其资金使用方式,改善其福利水平。另一方面,由于自然禀赋、政策推广力度及社会风气的不同,不同区域小额信贷的参与率及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这加剧了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对此,政府部门应予以重视并加强交流、互帮互扶,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四)重视技能培训,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研究表明,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并不是提高农户福利的决定因素,这与农户自身的技能和经营环境、机遇等相关。因此,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应注重培养农户的生产技能,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和机遇,提高其实践能力,促进收入和福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若梅.小额贷款与农民收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Nigar Nargis.2008.A Welfare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Microfinance in Bangladesh[J].Workingpaper.

[3]李锐,李宁辉.农户借贷行为及其福利效果分析[J].经济研究,2004,(12).

第5篇

关键词:不良资产;经营成本;正常资产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192-02

1 不良资产与不良资产经营成本

在认识不良资产经营成本之前,应当明确什么是不良资产。

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在现实条件下,银行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资产。那么,不良资产经营成本是指因为正常资产因不确定性因素形成不良,使不良资产在回收时而增加的费用支出。

1.1 不良资产经营成本的构成

在这里,我们将不良资产的经营成本划分为两类,即直接经营成本和机会成本。

(1)银行不良资产的直接经营成本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即在经营货币筹集资金活动中支付的利息支出,包括吸收存款的利息支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拆借,调拨资金和结算占用等往来利息支出(即资金成本);在经营货币活动中的各种耗费,包括业务费支出、固定资产折旧支出、管理费用支出、公用费用支出等;银行经营货币活动中所耗费的活劳动支出,即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教育经费、养老统筹保险金、工会经费等;在经营货币活动中支付的相关税费(由于相关税费支出减少税前利润,我们将此列入成本来分析),包括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2)不良资产的机会成本主要是指在经营管理不良资产时,因选择某种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丧失的潜在利益。由于对一项不良资产的处置有多种方案,如依法、以物抵贷、资产置换、资产重组等。在决策分析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资产的损失,必定有其他次优方案被放弃,同时,被放弃的方案所获得的利益可以在最优方案中得到补偿。机会成本随着所选择的决策方案不同而变化。如果对这些不良资产不采取有效措施,抓住时机进行处置,将可能导致更大的资产损失。

1.2 不良资产的经营成本与正常资产经营成本的区别

(1)正常的成本项目由于不良资产的出现而增加,如贷款不能到期收回本息,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和筹资难度加大,银行为保证正常运营不得不改变融资方式,因此增加了资金成本;为加大不良贷款的管理和清收力度,增加业务人员而增加了人力费用支出等。

(2)正常资产不发生的一些成本由于不良因素而发生,如实施以物抵贷或者依法收贷等方式收回资产,支付的诉讼费用、资产评估费、财产保全费、过户费、契税、房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和营业税等相关税费支出;为保证贷款合同和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而支付的公证费、交通费、邮电费等;为处置、管理抵贷资产而支付的保管维护费、公告广告费、拍卖委托费等支出;为保证货款抵押物登记有效而不得不支付的抵押登记费等。据调查,全国建设银行至2002年2月未收回的抵贷资产已有150多亿元,大量的不良贷款借款合同和担保面临着严重的失效问题。全国建设银行每年仅为收回、保管、处置抵贷物和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不得不支付大量的各种税费,从而加大了经营成本。

(3)由于不良贷款产生而造成银行不得不垫付相关的税费和进行超前利润分配,增加了经营成本。如应收利息出现后,按照财务制度必须上交相关的税费,税后利润要进行分配,银行为此不得不用信贷资金垫付相关税费,一旦资产出现损失,垫付的资金将白白损失。某行19年末可疑、损失类贷款产生的应收利息4亿多元,按计算垫付税费达到3500万元以上,由于这些不良贷款已出现了巨大潜在损失或现实损失,垫付的税费将无法从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并且垫付资金的利息还要由银行从成本中支出。

(4)大量的贷款合同失效和不得已的以物抵贷,使得现实的损失出现,降低了经营效益。据调查,某分行可疑类贷款合同或担保合同按户数计算失效率达到56%,损失类合同失效率达到80%,形成了大量的事实呆账,债权债务已经无法落实,无论采取呆账核销还是坏账核销,都将最终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益。

(5)处置不良资产会带来一定的资产损失,不同的处置方式所产生的机会成本也是不同的,而正常贷款在这方面不会对成本产生影响。从上述产生的几项非正常支出情况可以看出,导致它们产生的直接因素就是不良资产的出现。

2 不良资产的经营成本对效益的影响

2.1 不良资产的筹资成本与经营效益的关系

银行的营运资金80%―90%来源与社会公众存款和企事业单位的结算资金,它们具有一定的存储期限和支付的不确定性。不良贷款出现后,信贷资金到期无法收回,客户到期支取存款和不良贷款对资金的非正常占用,使得营运资金减少。为保证正常支付能力和各种资金需求,银行不得不多种渠道进行融资,这就对银行的筹资成本产生了巨大影响,会降低银行的盈利水平。例如,某银行资产总额4仅削万元,其中一年期流动资金被贷款1创削万元,贷款利率为5.85%,1年后到期。因其全部资金来源为吸收公众存款,其中活期存款占30%,利率0.99%;定期存款占70%,一年期利率才2.25%;央行再贷款一年期利率3.78%,上级行周转资金借款利率4.05%,贷款逾期执行罚息利率6.3%。如果该项贷款到期不能收回本息,形成了不良贷款,由于向客户支付到期存款和其他因素导致资金缺口5则万费元,存款结构由定活比7:3变成了8.5:1.5,为保证正常T支付,该银行不得不从央行再贷款2500万元,申请上级银行周转借款2500万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来分析一下该行因为不良贷款导致的筹资成本提高而对E效益的影响。

(1)如果到期后能够正常收回本息,筹资成本对效益的影响:贷款利息收放=附则万元×5.85%=585万元筹集资金的成本=1仪削万元×30%×0.99%+呈阳则万元×70%×2.25%=187.2万元。收支差额=585万元-187.2万元=397.8万元。

(2)如果到期不能收回贷款本息,形成了不良贷款,当则:贷款利息收入=1仅削万元×5.85%=585万元(形成的是应收利息)共筹集资金的成本=1仅朋万元×50%×15%×0.99%+附则万元×50%×85%×2.25%+2500万元×3.78%+2500万元×4.05%=298.8万元

收支差额=585万元-298.8万元=286.2万元。

(3)由于到期不能收回贷款本息,形成了不良贷款,占压了信贷资金。为了保证客户到期存款的支付和各种用款的需求,银行不得不改变筹资结构,增加营运资金来应付正常经营需要,使得每年多支付资金利息111.6万元(298.8万元-187.2万元),从而减少利润111.6万元。以上计算方法剔除了由于银行大量不良贷款存在,导致融资条件恶化及其他风险带来的筹资费用增加等因素对成本效益的影响。

2.2 不良资产在经营活动中各种耗费对经营效益的影响

尽管正常信贷资产的经营成本与不良资产具有基本相同的成本项目,但是如果贷款能够按期收回,许多成本项目支出会相应减少或不会发生,仍然以上例来分析说明,假如该行每年正常的经营耗费支出240万元,其中折旧费支出40万元,由于贷款逾期形成的应收利息630万元(本年形成的应收利息不计算复利)。下面从财务成本项目分析不良贷款对经营成本产生的影响,在这里,我们按管理会计中资产与费用配比原则来划分责任成本中心,即以资产来确认所承担的相关收益和成本。

(1)折旧费支出=40万元×1/4=10万元(如果该项资产在上年收回,该项资产则不承担该项费用)。

(2)催收贷款发生的车船费、律师费、诉讼费、公证费、差旅费、公杂费及相关的费用支出,由于贷款人信用下降,银行重新办理财产抵押而支出的登记费。尽管银行采取的清收方法不同,发生的费用项目有所不同,但这项费用在不良贷款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必定会发生,而且按照国家的有关收费标准,像诉讼费、登记费等项目费用支出是相当高的。从上面费用支出的不完全统计来看,该行2年至少多支出费用10万元,即减少利润10万元。

2.3 管理不良资产而支付的活劳动耗费对经营效益的影响

信贷资产的规模和质量与管理人员多少是有一定关系的。如果上述的1仪削万元贷款逾期后,被银行定为风险贷款,预计将有不少于5%左右的损失,也就是说将有500万元的资产面临着潜在损失。银行为减少损失,必须加大催收和管理力度,增加信贷人员。假如为此增加三名专职信贷人员的话,按工资费用人均2万元来计算,那么每年多支付的人力费用为:

工人工资费用=2万元×3=6万元

职工福利费=6万元×14%=0.84万元

工会经费=6万元×2%=0.12万元

职工教育费=6万元×1.5%=0.09万元

仅上述四项费用支出每年达到7.05万元,以上为此而支付的职工待业保险费、养老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各项费用,累计支出在8万元左右,为管理这些不良资产每年将减少利润8万左右。

2.4 不良资产经营中所发生的税费支出对效益的影响

按照现行财务制度规定的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利息到期不能收回,发生的应收利息记入营业收入照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应该交纳相关税费,利润行汇总后按339毛的比例上交企业所得税,银行因不得不垫付相关税费,同时也导致了对利润的超前分配,银行垫付的税费和超前分配的利润,在银行不能收回本息而形成呆坏账的情况下,则所有垫付的税费本金利息将全部损失。仍以上例来分析垫付相关税费支出对效益的影响。

应交营业税=630万元×8%=50.4万元

应交城建税=630万元×5%×7%=2.205万元

应交教育费附加=630万元×5%×3.5%=1.1025万元

因此,该行本年度垫付税费53.7075万元,即利润总额相应减少53.7075万元,这里还不包括形成的增利润上交垫付的资金以及垫付的所有税费资金的利息支出。

另外,税后利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要进行分配即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对这些超前分配的虚盈利润,将导致营运资金的减少,相应增加了经营成本,降低了利润水平。

2.5 不良资产经营的机会成本对效益的影响

仍以上例来分析假如采取一种最有效的措施收回不良资产与采取正常催收办法经营管理不良资产,其机会成本对效益的影响。假如上述银行的4仅削万元不良贷款经确认为次级类,如果2001年初对其进行处置,预计资产损失率5%,正常催收无法收回本息,我们来分析一下机会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1)如果不处置该项资产在正常催收本息不能收回的情况下,五年后看一下这附则万元的不良贷款经营总成本对效益的影响:

①2000年多支付的成本=筹资成本+管理费用+税费支出+人力费用=111.6万元+10万元+8万元+53.7075万元=183.3075万元;

②2000年以后,按照现行财务核算办法,应收利息不再纳入应收利息科目核算而是将其记入催收利息,相关税费不再支出(该年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数较小,忽略不计),则第二年多支付的成本支出为129.6万元(111.6万元+10万元+8万元)

③到第五年止,累计多支付成本701.7075万元,营业总成本1937.7075万元(187.2万元×5+240万元×1/4×5+701.7075万元),营业总收入630万元,收支相抵后累计亏损1307.7075万元。

(2)假如上项资产在2001年年初进行处置,资产损失率预计5%,将收回的资金全部运营于优质贷款客户,在信贷资金来源结构同上的情况下,分析五年后累计经营成本和收入情况:

①五年累计筹资费用支出=187.2万元×5+111.6万元×5=1494万元(这里没有考虑存款增加使得筹资成本减少因素);

②五年累计营业收入总额=585万元+阳则万元×(1-5%)×5.85%×4=2808万元;

③累计税费支出=53.7075万元+(555.75万元×8%+555.75万元×5%×7%+555.75万元×5%×3.5%)×4=243.22万元;

④五年累计耗费支出=组0万元×1/4×5=立即万7E;

第6篇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金融服务支持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又由于国家在土地政策上的限制,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深入,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民在担保、抵押和融资方面的问题,还可以充分发挥土地的融资功能,且具有一定约束能力,以推动农村完善信用体系的建设。但是,在土地经营权进行抵押贷款的初步探索中,仍然存在多种风险。因此,针对各种风险构建有效风险分担机制是该项制度在探索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安徽省宿州市??桥区的试点为例,通过文献回顾、实地调研等方式全面了解目前宿州市??桥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情况,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的运行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并从风险分担的角度提出相关参考建议。

1 ??桥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运行机制

1.1 参与主体分析 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在其运行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4个主体,分别是金融机构、农业经营主体或农户、政府和第三方机构。在该项机制的整体运作过程中,每一个主体都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供给主体即金融机构,目前??桥区主要有农业、邮储、徽商和市农4家银行提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主要需求主体就是农村的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和农业企业,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普通的农户家庭。与此同时,由于土地经营权是一项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特殊抵押物,政府的参与自然必不可少。在该过程中政府起到服务、引导、监督并分散部分风险的作用。同时,为更大程度地分散相关风险,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还会有第三方机构即担保公司作为担保介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过程中。其中,金融机构作为贷款的供给方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积极性不高,有较高的慎贷情绪,贷款额度和数量有限。而贷款的需求方大多数都是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其违约成本较高,因此在贷款时也需要进行慎重考虑。其次,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的推进需要各部门联动合作,共同探索,但在实际工作中政府部门的参与度稍显不足,在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担保机构作为分散风险的一个重要主体,其经营范围和资金实力会影响着整个机制的运行效果。再次,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整体工作进程,就目前来看,??桥区的土地流转服务机制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基础,使得抵押物的变现存在一定问题。

1.2 运行机制分析 ??桥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主要运作模式是由农业企业或农户将其土地经营权抵押给担保公司,作为反担保物,在这种情况之下,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对应的则是担保公司的担保,这种抵押贷款属于农户和银行之间的间接贷款。具体操作流程大致为:农民首先提出贷款申请,之后由政府部门进行推荐,银行和第三方机构对其进行相关资质审核和受理,随后开始入户调查以及进行产值评估,并对贷款的金额进行协商,然后办理相关手续,银行一般在发放贷款之后,会对贷款人员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相关的贷后检查,农业经营主体需要按时进行还款,农业的生产收益作为第一还款来源。当发生违约风险的时候,担保公司优先代为赔偿贷款,此后,担保公司可将抵押物通过流转的方式优先受偿。

??桥区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中表现出一下几个特点:其一:以土地经营权产权明晰为前提,减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法律纠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开展的前提就是土地确权和颁证工作,??桥区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进行了土地流转经营权的确权登记,目前,该区已经全部完成确权颁证工作。其二,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整体运行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保证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程序的正当性和合法性。随着试点的不断进行,??桥区陆续出台了实施意见和暂行办法,使抵押贷款有据可依。其三,构建了三级平台,以服务土地流转,方便抵押物的处置。最后,在配套设施的完善方面,??桥区完成了从县区到乡镇直至村的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并建立土地评估专家库,并成立了土地托管服务中心,以完成抵押物处置措施。

2 存在的风险

2.1 缺少法律依据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涉及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担保法等多项法律法规。因此,在法律上,对于土地流转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无疑会受到限制,呈现出政策先行,立法缺失的状况。

2.2 缺乏评估标准 目前,??桥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对土地经营权的抵押价值进行评估,即借贷双方直接协商确定资产价值或是通过农业委员会组织测算和评估。总体来说,在对抵押价值评估时,多数采取双方直接协商确定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同时评估人员也不够专业,农民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

2.3 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 就目前来看,我国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和健全,这会使金融机构在对贷款对象进行筛选的过程中造成较大的难度。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时常会遭遇自然风险,比如干旱、洪灾、地震等,因此农户对于自然风险的抵抗能力以及个人信用程度都是金融机构在选择贷款对象时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比如在全国的其他地方曾经出现农户联合骗保的情况,从而造成较大的风险。

2.4 抵押物存在难以处置的风险 对抵押物的处置问题也是试点推进过程中的一大难题,首先是因为现行法律的冲突。其次是当前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流转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流转市场不够畅通,供求信息不对称,大大降低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再次,提高了交易成本,且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

2.5 农民面临破产的风险 由于当前农村还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农地本身又是一项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特殊资产,所以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实施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一旦经营失败无法及时还款,按照规定金融机构可以对抵押的土地经营权进行转让、变更、仲裁以及诉讼,失去土地的农民,其生存保障将面临严重的威胁。

3 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分担机制

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风险诸多,且由于抵押物的特殊性,使得试点工作需要更加稳妥推进。因此,对于各种风险的防范和缓释是这项工作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风险的处置的关键环节,就是建立一项切实可行的风险分担机制,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金融机构的积极性,还可以适当地减轻各种违约风险。

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农业经营主体直接将其土地经营权抵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都集中在借贷双方,如果农民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及时还款,银行可对抵押物进行转让、变更、仲裁以及诉讼,但因农地的经营方式等始终不能改变,处置变现也是一项很大的难题。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转移分散部分风险:

3.1 由政府出资设立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桥区政府出资500万元,由政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贷款利息补贴,同时又设立了风险补偿的专项基金,并制定一系列基金管理办法,以支持试点的推动。

3.2 由第三方为抵押贷款提供担保 第三方的具体确定在各地出现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桥区实行银行―担保―政府4∶4∶2的比例分担风险。当经营主体遭遇自然灾害无法按时还款时,可按上述比例承担相应风险。此外,??桥区还创新地开展“农地经营权+劝耕贷”“农地经营权+保证金”“农地经营权+风险保证金”等组合担保贷款产品。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风险损失,但是金融机构方面仍然对补偿基金的到位和抵押物的变现问题仍持保守的态度。

3.3 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和抵押贷款保险等措施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有较高的市场以及自然风险,这些风险会直接影响到农户能否及时还款,因此引入农业保险能够对此类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缓释。目前,??桥区和国元保险公司虽然合作密切,但是近2a来,多数农业经营主体都放弃了该项政策保险:一是因为保险公司的赔付计算不够合理,标准不够清晰。在进行赔付询价的时候,只有保险公司一家到场,定价过于主观随意,且赔付过低。比如在实地调研时我们通过与??桥区灰古镇的农场主的交流了解到,2013年??桥区玉米因受到高温高热的影响,造成30%~70%的大面积减产,而保险公司给予的赔付却只有每亩地10元钱;二是手续过于繁琐。农业经营主体投交保费之后,农户自身仍然进行投保,因此经营主体在向乡镇财政提交材料的时候,本应把原来的农户保费去掉,但是农户因保险起见不愿意去除,造成重复投保的问题,给农业经营主体带来很大麻烦。

4 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对策建议

4.1 清除法律障碍 在已出台的政策方案中,存在着彼此冲突的问题,法律的滞后性使该项制度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阻碍,加大抵押物处置困难。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紧对我国现行的一些法律政策的及时修订,使法律和实践做到有效衔接,从根本上解决法律层面的风险。

4.2 完善价值评估体系 目前全国各地包括??桥区的价值评估体系不够健全,首先各地都应有一套合理完善的评估标准,另外现在大多地方对抵押物价值的评估都是由政府或是银行单方面进行评估,农户通常缺乏参与,且评估人员不够专业,因此可以通过公开招标以引入更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4.3 规范保险标准,加大保险力度 农业政策保险在整个风险分散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没有预想中的大,因此建议加大对保险机构的调整,比如在对农作物进行赔付定价时应该由保险公司、农业部门技术人员、政府和投保农户4方到场,公正定价。同时,还应适当加强保险力度。

第7篇

关键词:企业现金流量表  分析 银行信贷 审批

一、现金流量表概述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以及可以用于随时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在购买之日起3个月到期的、流动性较强的,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较小风险变动价值的投资。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在于为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一个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信息,方便企业的管理者了解企业获取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能力,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在填列的时候要分为以下三部分填列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要按照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的总额填列。在对现金流量分类的时候,对于未特别指明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原则和分类方法,判断出交易事项产生的现金流量应该归属于哪类,对于重要的现金流入或者流出应该单独列出。

二、现金流量表分析在银行信贷审批中的意义

企业按照收付实现制反映出来的,通过经济活动在一个会计期间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总称叫做现金流量。它考核的对象是现金,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与权责发生制相比它克服了会计收益信息的缺陷,既可以计量明确,又可以客观、真实、准确的评价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可以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得出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指标。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分析企业现金流量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于外部企业来说是做出评价判断的依据,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结构等方面的信息,评价企业在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情况下对现金收支进行调节的能力,判断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未来发展能力。

银行作为一个以安全为经营前提的企业,它的经营目的在于获取最大的收益。银行在向企业提供贷款的目的在于企业可以在按期偿还贷款的同时,通过收取相关的费用的方式获取收益,因此银行最关心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贷款企业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银行也比较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表中的信息可以客观准确的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变现能力,因此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让银行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保证贷款安全,降低贷款风险。

一方面,企业现金流量表是能够直接的反映出企业的偿债能力,为债权人提供真实的财务状况,对于银行的实用性更强,便于银行做出信贷审批的决策。在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代表着企业即期偿债能力,是可以随时用来偿还债务的,银行可以对该项的分析来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

另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认识企业财务机动性。现金流量表中的信息不仅可以反映出企业的资金来源、数量以及结构,也可以反映出当期企业现金和非现金投资与理财交易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因此银行可以通过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了解当企业面对财务困难的时候的融资能力、适应能力,为银行信贷审批提供依据。

三、企业现金流量表分析在银行信贷中的应用

(一)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在日常的经营中,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企业就要拥有一定的现金来偿还债务,企业实际的现金与负债的比例体现了企业现金流量的偿还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比例来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现金流量对负债的保证水平,如果在生产经营中企业拥有足够的现金流量,就有较强的偿债能力,企业的信贷风险就会很低,相反到期没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来偿还债务,那么面对的信贷风险就会很高。在日常的经营中,企业的现金流量在流动负债的比例是受到行业因素影响的,因此银行可以将该指标与同行业对比,分析企业的发展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得出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比率等来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其中现金比率等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除以流动负债,该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出企业的偿债能力,能够准确的评价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一般情况下比率越高代表着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但是过高的现金比率虽然能够保证银行贷款到期偿还,但是也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较低;经营现金流量比率等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除以负债总额,该指标可以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是一项最直接的指标,重点在于强调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偿还负债总额的能力,一般来讲该指标比率越高代表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银行信贷就越安全。

(二)通过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判断是否追加贷款

虽然说一些企业在短时间内的偿债能力并不是很高,但是银行通过对该企业的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得出了该企业未来的经营是有很大的发展能力的,也可以选择追加贷款,来缓解企业的偿债压力。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经营现金增长率指标来评价企业的发展能力,它等于本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增加额除以上年经营现金流量,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大于1,反映出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处于上升的阶段,代表企业发展前景较好,如果该指标为1,代表企业发展能力一般,如果小于1,代表企业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银行不应该再追加贷款。

同时,银行也可以通过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了解到企业的主要投资方向,如果发现企业盲目投资,导致了营运资金的减少,这样银行为了保证按期收回贷款,就可以不再追加贷款。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对于银行信贷审批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降低银行信贷的风险,在银行信贷审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作为向企业贷款的客观依据,进一步保障银行信贷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鲍伟珍;浅谈现金流量表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J];时代金融;2011年17期

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贷款难 原因 对策

一、背景介绍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众多的中小企业不仅繁荣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地区财政收入的增加,而且在解决地区就业问题促进就地就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在经营方面也有着很强的活力和弹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等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资金有着重要的作用,像是中小企业发展和成长的血脉,但是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银行的信贷融资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着普遍的困难,我国的主要金融机构的贷款等投向中小企业的比例极小。因此,极有必要研究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的问题,找出其中面临的问题,并找出对策。

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所在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原因是基于多个方面的,造成的结果是银行有信贷资产,中小企业有融资需求,但是仍然两者无法实现供需的有效对接。中小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的比例和份额极小。原因是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等各方面的信用问题,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望而却步。同时,中小企业贷款难还有银行方面的原因,另外作为环境因素,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的不成熟,相关制度和市场不完善也是制约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的重要因素。最直接的一方面是担保机构以及担保行业的发展不成熟有关系,以下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中小企业虽然有着很强的活力和经营的自主性,但也有先天的不足: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差,企业经营的效益很难保持一直的高收益。虽然从总量上来分析我国的中小企业的整个收益占比在增加,收入占比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多数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是门坎低,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企业的管理现代化和规范化水平差,经营者在人员任用、财务管理等方面缺乏长远和客观、科学的眼光,经营者更多的关注短期的营利性和收益性等,不肯从长远上来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进行从长计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寿命都很短,难以像大企业一样,实现长期有续的稳定发展。

这样的后果是企业的效益出现下降,这样的后果是企业自身后续发展的资金资本变少,企业的自身性的内源性融资潜力不足;另外,在抵押和信用担保至上的原则下,我国的中小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不断下降,不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往往让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望而却步。

另外一个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其在申请信贷方面存在着致命的问题。很多的中小企业都是老板当家,老板的亲信做财务负责人,财务信息不透明,而且管理不规范,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信息上报流程等,甚至企业都没有完善的财务报表,更不用去提认真通过报表去解读企业各方面的经营信息,很好地对企业的经营进行诊断,从而更快地发现问题,调整经营管理决策。中小企业管理者在思想上存在的局限性,这多根源于其个人素质和教育经历等各方面的问题带来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在经营思想和经营战略方面的高度不足。一些民营的中小企业的老板很多是白手起家,凭着某门收益致富,当真正成立企业的时候,经营者的个人素质赶不上经营管理的需要。

三、银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也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方面。我国的商业银行需要在这方面不断地改革,更新经营理念、多元化经营方式、升级经营手段。目前的商业银行管理中的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此目标的引导下,银行的管理者会以控制经营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为经营目标。有研究表明,我国的银行规模越大,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会越少,即规模与对中小企业贷款额度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原因是因为银行的成本中有一大部分是银行授信的调查分析成本,比如由信贷的工作人员对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的财务经营情况、企业的项目可行性分析等,这些前期的授信调查的投入是银行的固定成本,而相对这些成本,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相对不大,给银行带来的收益是不足以抵消这些成本的,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与大企业相对,金额少,而且交易成本比较高,程序比较复杂,所以从成本付出与收益获得的角度来分析,中小企业贷款成了商业银行不愿意去触及的领域。

其次,我国银行信用贷款的审批权相对集中在较高一级的银行部门,对于县一级的中小企业而言,他们要贷款,必须去区级城市的银行去贷款,这种空间和权利上的不对应也增加了银行的授信调查的成本。现在的中小企业贷款决策基本是都是由市一级的银行的分支机构来决定。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审批权则集中在联社,同时抵押贷款的审批权限要远远大于担保贷款。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常常是贷款无门,或者是被敬而远之,又或者是因为审批过程漫长,成本高,而导致远水解不了近渴。

第三,客户评级授信体系及现有风险管理体系难以适应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而在我国的企业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多是所有者与经营人和法定代表人为一个人或者是一家人。而信用评级中并没有对个人或者法定代表人的信用状况的评定,科学性不够强。

第四,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方面,缺乏国外先进的客户信用评级和债项评级双维体系。以担保和抵押为核心,兼顾客户经营状况的风险管理体系难以适应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

四、对策分析

现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银行的融资仍然是其要主动依靠的融资渠道,因此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商业银行贷款难的问题,仍要引起充分的重要并加以解决。

首先,中小企业要练好内功,加强自身建设,种好梧桐树,方有凤来栖。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改变自身的弱势地位,增强实力来能增加话语权。首先要做的是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我国的中小企业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企业的老板就是负责一线的生产经营的管理者。而这与现代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相悖的。企业的经营者对企业的个人财产意识很强,不愿意向外界透露企业的财务情况。在不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下,公司的财务制度、财务流程和财务管理控制就很难真正实现。

其次,作应当营造一个更好地环境,更加利于双方的贷款授信行为的促成。而制约银行和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信用担保无法实现。而这些是二者均无法左右的,作为政府,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增强宏观调控的作用,营造更好的环境。而一个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无疑是促进双方贷款形成的重要有利条件。而信用担保环境的营造,主要要从以下方面:首先是完善我国的信用担保行业的相关监管,对于相关的风险,要适当的补偿。在全国范围内以及在各省的级别水平上,成立相关的针对信用担保的再担保机构,这样就能更好地减少担保机构的后顾之忧,更好地帮他们再分担风险。再担保机构将相关的风险从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进行调剂,这样也会增强担保机构的积极性。另外也可以从保险方面入手,通过保险业务,再分担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在此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将再保险业务与担保行业相结合,担保机构在承担保险责任的同时,将已承担的风险按照一定的比例再保险,由再保险机构分担部分风险。这样既可以创新保险公司业务,又可以规避担保公司风险,控制其损失。

再次,大力发展中小融资机构。市场定位正确与否,是中小金融机构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受自身实力的约束,中小金融机构应改变与国有商业银行争市场、抢客户的经营策略,继续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积极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完善快捷的金融服务。坚持“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制定信贷资产结构的合理规划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中小金融机构的规模仍然偏小,加之现行监管政策对其有关单户贷款、行业集中度等方面的规定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都要求中小金融机构应把服务于中小企业作为其市场定位,努力打造服务中小企业的战略品牌。

参考文献:

[1]李东卫.我国创业板面临的风险及对策建议[J].金融财会,2009 .

[2]李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因素分析[J].系统工程,2007.

第9篇

[关键词]银行风险;不良贷款;指标体系;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一、对我国银行风险分析

资料显示,高不良贷款比率、低资本充足率使得中国的银行体系异常脆弱,风险很大。而银行业的低资本充足率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要尽快降低银行风险,只有努力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合理发放贷款,提高银行管理层和信贷员的业务素质,特别是要提高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能力,较准确地把握贷款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而为银行是否发放贷款提供决策服务,减少不良贷款所造成的损失。

二、站在银行角度构建对现金流量表分析的指标体系

(一)从理论上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以现金流量表为主,适当考虑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形成三张报表相结合的综合指标体系

银行分析贷款企业会计报表,特别是现金流量表的主要目的是考核该企业的获现能力和偿债能力。从国际会计准则及我国会计准则对现金流量表编制目的的说明来看,现金流量表分析评价的首要目标应该是获现能力评价。只有偿债能力而获现能力较差的企业有可能是拆东墙补西墙来骗取银行的信任。因此获现能力应是第一位。我们可以构建由获现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质量分析、财务弹性分析、成长能力分析所组成的现金流量表分析目标体

(二)分析指标

1.获取现金能力分析指标

(1)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

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净现金流入÷主营业务收入

注:净现金流入主要指经营活动产生的。该指标越高越好,一般不会大于1。

(2)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所表达的实质是作为每股盈利的支付保障的现金流量,因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指标越高越为股东们所乐意接受。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

目前同业平均全部资产回收率为6%,越高于这一比率说明该企业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越好,若低于6%,应对资产的营运指标和账款的回收情况作进一步关注。

2.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包括现金比率(也叫即付比率)、现金流量比率、流动资产现金比率、全部债务现金流量比率等。

(1)现金比率(也叫即付比率或超速动比率)

现金比率=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对于债权人银行来说,现金比率总是越高越好,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而对企业来讲现金比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资产的流动性和其盈利成反比,企业不应保持长时间的高现金比率,一般应在0.5—1为好。

(2)经营现金流量比率。这一比率是反映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负债的比率,根据负债的构成,该比率可以具体演化为下列3个: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①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长期负债②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负债总额⑧

这3个比率分别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偿还短期、长期和全部债务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偿债能力越强。

(3)强制性现金支付比率

强制性现金支付比率=现金流入总额÷(经营现金流出量+偿还债务本息付现)

这一比率反映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支付经营费用等。在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中,公司的现金流入量至少应满足强制性目的支付,即用于经营活动支出和偿还债务。这一比率至少要等于1才能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及偿还债务。当然比率越大,其现金支付能力就越强,偿债能力也就越强。

(4)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

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这一比率用来衡量企业到期债务本金及利息可由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支付的程度。比率越大,说明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就越强,如果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不足以偿付到期债务本息,企业必须对外筹资或出售资产才能偿还债务,比如借新债还旧债。(5)资产负债率

用来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表明负债在整个筹集过程中所占的比重,用以衡量企业的债务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

对一个企业来讲,资产负债率一般以33%为安全点,以50%为临界点,如果达到了70%左右就不正常了,因为负债比率越高,企业的资产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就越低,风险就越大。根据经验,资产负债率一般以100%为警戒线,超之意味着企业资不抵债,将面临破产。企业不是债务越少越好,也不是越多越佳,资产负债率为多少是合理的,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不同的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较大差异。一般而言,处于高速成长的企业,其负债比率可能会高一些,这样债权人会得到更多的杠杆利益。但是,作为银行负责人在确定企业的负债比率时,一定要审时度势,充分考虑企业内部各种因素和企业外部的市场环境,在收益和风险之间权衡利弊得失,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3.盈利质量分析

盈利质量分析是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盈利能力分析的补充。是指根据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资本支出等之间的关系,揭示企业保持现有经营水平,创造未来盈利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对银行来讲,能否给申请企业发放长期贷款,眼光要放远。既要分析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又要分析其盈利质量。盈利质量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指标:

(1)盈利现金比率

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这一比率反映企业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比率越大,企业盈利质量就越高。如果比率小于1,说明本期净利中存在尚未实现现金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盈利,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在分析时,还应结合企业的折旧政策,分析其对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影响。

(2)营运指数

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经营所得现金(营运资金)

它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与经营所得现金的比值。经营所得现金是指经营活动净收益与非付现费用之和。

经营所得现金=净收益一非经营收益+非付现费用

营运指数反映企业营运管理的水平和收益的质量。营运指数等于1,说明经营所得现金全部实现;营运指数小于1,说明经营所得现金被营运资金占用:营运指数大于1,说明一部分营运资金被收回,返回现金状态。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营运资金周转良好。4.发展潜力(财务弹性)分析指标

(1)现金再投资比率

该指标可以评估上市公司成长的潜力。该指标越高,表示企业可用于再投资在各项资产的现金越多。一般而言,该指标达到8%一10%,即被认为比较理想。应该注意的是,要分析上市公司的成长潜力,还要结合其他情况综合考虑,该指标仅仅说明企业成长的现金流量保障程度。

(2)现金股利支付率

现金股利支付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总额

第10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贷款担;风险防范;协作银行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做好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是现今乃至今后一段时间贷款工作的重点.做好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关键是需要做好对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管控,尤其是需要做好对于担保单位对于小微企业担保风险的管控。

一、小微企业贷款担保过程中风险原因分析

1.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

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生产的产品工艺、资金链、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以及自身缺乏足够的研发能力和市场定位能力,从而使得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同时由于小微企业规模较小,其主要业务仅仅局限在本地区,没有市场战略空间,同时由于小微企业对于核心技术的缺乏,在面临大企业的竞争是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市场形势十分严峻,同时由于小微企业所处行业的门槛进入较低,会不断涌入大量的竞争对手,从而使得小微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面对不断涌入的竞争对手,小微企业很难提高用户的忠诚度。

2.小微企业生命周期较短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但是小微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不足将会使得其发展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其风险管控与控制能力不强,其总体表现为生命周期不强,呈现出“高出生、高死亡”的特点,这一生命周期使得小微企业的贷款及贷款担保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3.小微企业有效资产不足缺乏合适的贷款抵押品

抵押是小微企业贷款过程中银行所需要的主要的担保方式,同时也是担保公式防范贷款风险的主要途径,但是,小微企业之所以被称为小微企业就是由于其规模小、有效资产较少,其生产厂房、设备等也大多是租来的或是借来的,不具备成为有效抵押品的条件,即使小微企业有也多变现为价值不高或是价值不足的物品。小微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具有大量的流动资金,但是小微企业在贷款的过程中又无法提供足够的抵押品来进行担保,从而使得小微企业贷款较为困难。

4.小微企业缺乏足够的诚信意识信用风险较高

小微企业由于资金较为简单,为降低成本,大多数的小微企业未能建立起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大多是雇佣临时会计来对企业的财务进行代账等,从而使得财务信息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其表现为常常将企业的财务记录和经营者的财务记录混为一谈,账目混乱不堪,从而为银行的贷款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做好对于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风险的控制

在担保公司对小微企业办理担保业务的过程中,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规范、从而使得传统的财务分析法无法全面、准确的对小微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和风险水平进行把控,同时由于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不规范,虽然较为容易取得财税报表,但是财税报表上除纳税收入及纳税额外的数据其真实性都有待商酌,使用纳税报表等的数据作为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衡量具有较大的风险。

1.做好对于小微企业贷款担保中的财务指标的衡量

企业的风险的计量模型早期其主要基于财务数据分析,并在各大银行及租保机构中广为应用,但是由于这些评级模型需要较长时间的数据收集、分析,同时这一模型建立在被贷款企业财务健全、规范的基础上,从而使得其在应用于小微企业时适用性较差。因此,为做好对于小微企业担保业务的风险管控,应当在小微企业财务数据分析中选用适合小微企业实际情况的主要数据指标:(1)小微企业的净资产与年末贷款余额比率要高于100%,其中小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小于70%,贷款余额要小于上年纳税收入和经营现金流两者较小金额的35%。(2)在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上应当确保小微企业年收入的增长率为8%以上,净利润连续两年为正,其呈现增长趋势。通过规范、健全的财务数据可以对小微企业的运行及未来发展状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从而为小微企业的贷款担保提供一个明确的参考。

2.做好对于小微企业贷款担保的非财务指标的测量

现今存在与小微企业的普遍问题是财务制度普遍不规范,各项财务数据缺乏真实性,所以,在小微企业贷款担保中仅仅依靠财务分析来判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及风险状况是不合理也是不科学的。因此,在注重小微企业财务数据的同时还需要对小微企业的非财务因素做好分析。小微企业的非财务指标为:企业从业人数(企业上社保员工应在10人以上),小微企业经营者的企业信用良好,其法人或是实际控制人的个人征信记录中无逾期现象,公司及个人的信用良好。小微企业中的下游客户集中度是否合理,当最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超过65%时则认为下游客户较为集中。全行业经营风险分析,不同的行业在经营环境、盈利水平以及竞争等的条件不同,应当做好小微企业所处行业的风险分析并以此指导贷款担保。

在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后应当做好保后监管,这一保后监管应当建立在对企业进行后续增值服务、财务核算规范以及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监督好小微企业的后续经营,从而合理的做好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风险防范。

三、结语

做好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风险防范是财务担保公司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分析小微企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做好对于小微企业的财务及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并做好对于保后小微企业经营的监管是提高做微企业贷款担保风险防范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魏皓.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初探.浙江金融,2011,3.

第11篇

经营游离主业,热衷于挣“快钱”

主要表现为:经营趋于多元化,对外投资额与其规模实力明显不相称。企业经营基本游离主业,经营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或投资性行业,或外流外迁,甚至转向国外,在高息利益驱使下,热衷于挣“快钱”,将利用实业平台谋得的银行贷款,挪用作诸如资源、房地产开发以及股票、贵金属、艺术品等跨界领域投资,或直接转手用于民间借贷等。

业主行为不端,负面信息多

主要表现为:涉及民间借贷的企业或业主经常以各种名义诱导员工办理个人贷款或集资,与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财务公司等过从甚密,上下游企业反映其行为反常,媒体报道、征信系统显示企业或业主涉及民间借贷的相关负面信息,甚至有些经营者其直系亲属已移民国外,本人也玩起“失踪”、“跑路”。

经营不善,管理失范

主要表现为:法人代表经常更换,生产经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向银行借款后不能提供有效的证明真实贸易背景的支付凭证,申请的贷款金额明显超出实际有效需求,拖欠员工工资或货款,遭债权人上门逼债、财产遭哄抢等。

账户往来异常,财务信息失真

主要表现为:与已确定存在较大民间借贷风险的企业、个人或民间借贷高发区域较多账务往来,自主支付的贷款资金流入与生产经营无关账户,还款资金来自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财务公司等不合理账户,与关联企业账户来往甚密;现金流量与生产经营规模明显不符,资产负债表中的银行借款规模与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明显不符等。

民间借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为缓解资金压力,涉足民间借贷,导致信用风险过度膨胀

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集团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后,为获取高额经营利润或投资收益,不顾投资风险涉足陌生领域,盲目扩大经营和业务规模,不仅无法获取正常收益,反而陷入资金困境。为缓解资金压力,在无法获取更多银行信贷资金情况下,企业则通过高利贷性质的担保公司或者典当行,以高出银行几倍的利率,借入民间资金,导致企业的资金负担加大。另外,在资金周转紧张的情况下,如果银行大笔贷款到期,企业为能够一次性还清银行贷款后续贷,往往涉足民间借贷借入大笔资金先把银行的贷款还掉,再等银行的续贷手续完成后,把民间借贷的资金还掉。如果银行续贷无法及时落实,企业的资金负担也会增加。一旦企业涉足民间融资,无论金额大小,企业的信用风险都将因此而急剧膨胀,资金链十分脆弱。

为牟取高额利润,涉足民间借贷,导致信用风险快速蔓延

目前专门从事民间借贷业务的融资机构主要是典当行、投资担保公司、物资调剂商行、中小企业行会等,尽管名称各有不同,但其主要的法人股东一般都是创业成功的大集团和知名企业。这些企业为牟取民间融资丰厚的收益而涉足其中,利用各种途径和多种手段进行非法集资,专营民间融资业务,获取高额民间借贷利息。有的集团公司甚至通过实际控制的多家关联企业进行民间融资,成立资金结算中心,操纵地下钱庄资金链,形成民间融资业务独立运作的经营体系。这些民间融资运作体系结构复杂、规模庞大,资金规模少则几千万,多则数十亿。如果其中一家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信用风险将迅速蔓延到其他关联企业,并波及对其有授信的银行。

商业银行防范民间借贷风险的对策

针对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引发的风险,商业银行应提高警惕,规范员工执业行为,切实按照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要求做好各项尽职调查工作,认真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将风险意识贯穿整个信贷流程,严加防范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体系蔓延。

切实做好贷前调查,提高尽职调查的深度和广度

1 定期收集行业、市场信息,跟踪经济周期波动对当地企业、行业的影响,分析了解当地资金市场动态及企业融资习惯,关注企业资金需求的融资主渠道。必须了解授信客户是否存在通过民间高息融资满足到期贷款归还、投资高收益项目、解决临时资金周转或长期资金需求等现象。

2 充分利用工商企业资信网、央行征信系统等公共信息渠道,切实了解授信客户的外部信息。关注工商、法院、海关、税务等部门对企业的信息披露,了解授信客户是否涉及民间借贷、涉讼、涉税等相关负面信息。

3 依托账户分析,审核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通过到企业生产经营场所实地考察、实地查账、抽调原始凭证、核查库存商品等方式,查验企业账表、账实是否相符,必要时应要求企业提供对账单、纳税凭证、购销合同等相关资料及资产权属证明。还可通过跟踪分析企业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短期借款等科目、财务费用支出明细等情况来分析掌握企业有无民间借贷、借贷金额大小等信息。同时还应关注企业是否存在第二账本。

4 实地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对外投资情况,通过核实水费、电费、税费缴付、员工薪酬支付等情况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通过核实投资收益、长期投资及直接或间接向企业职工、上下游企业、企业主的亲戚朋友等了解企业的多元投资情况,尤其了解企业是否与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存在资金往来,有无拖欠工资和货款,是否存在民间借贷包括债权人上门逼债、财产遭哄抢等情况。

5 实施企业主行为调查,高度关注企业法人代表本人的品行素质,加强对法人代表日常行为的监控和信息搜集工作,了解掌握企业实际控制人是否存在赌博等不良嗜好,本人及直系亲属是否持有国外绿卡等。

通过上述尽职调查工作所掌握的情况,商业银行要真实、全面反映经营者素质、企业有效资产、现金流和资金链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经营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分析评价。对于参与高利贷等非法金融活动、企业经营者素质低下、经营财务信息严重失真、资料弄虚作假的企业授信申请不予受理。

审慎进行授信审查,有效识别和防范民间借贷向银行体系传导

结合当前涉及民间借贷企业的风险特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1 企业资信状况的审查。对有不良信用记录、外部信息披露涉及民间借贷或刻意隐瞒实际控制人等要素信息、串通中介机构伪造财务报表等恶意行为的企业不予介入。

2 实际控制人及主要经营者个人综合素质的审查。包括但不限于文化程度、道德品质、经营管理能力等,关注是否存在“跑路”、“失踪”及参与赌博等现象,对有违授信准入底线的不予介入。

3 多元化经营或股权关系复杂、关联关系隐秘的民营性质客户的审查。要在理清关系树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资产分布、资金来源和资金链状况等,避免过度授信、授信偏离主业、授信用途不明、授信用于归还民间高息借贷等现象发生。

4 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查。对银行借款规模与财务费用明显不匹配;主业经营状况急剧下滑、银行授信趋紧、现金流紧张;其他应收、应付对象异常等现象,应进一步调查分析、了解原因与情况核实,有效识别和防范民间借贷风险传导。

严格落实贷款新规,提升贷后管理水平

1 认真执行“实贷实付”制度,防止信贷资金挪用。贷款支付优先采用受托方式,贷款支付前,首先确认借款人是否符合贷款发放条件、支付对象是否符合借款合同约定用途、支付事项是否与提交的交易合同资料一致;贷款支付后,要加强客户账户大额资金划转的监控分析、信贷资金流向跟踪,做好交易合同、发票、单据等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资金支付凭证资料的收集工作,确保信贷资金需求测算与实际有效资金需求的一致性。防范对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相关联的企业的贷款,严防信贷资金通过各种途径流入民间借贷市场。

2 加强贷后管理,动态掌握企业经营情况。要提高实地查访频率,关注企业开工情况,关注其销售渠道和销售数量的变化情况,分析掌握客户经营、财务变化情况和行业风险情况,了解客户的负债相关情况,分析和掌握客户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和担保能力的变化,评价授信风险严重程度,及时掌握异常情况。

3 加大排查力度,提高对民间借贷风险的识别和管理能力。一旦发现客户现金流入持续减少或现金流与经营情况不匹配等风险预警信号,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及时调整授信策略,采取冻结额度、降低敞口、加固担保、减持退出等措施,及时防范和化解民间借贷风险的传导。

加强员工合规教育、规范员工执业行为

针对部分银行员工直接或间接参与民间借贷,充当资金掮客,给银行资产造成重大风险和损失的情况,商业银行应加强日常教育,采取措施,严防违纪违规及各类案件的发生。

第12篇

关键词:小型企业;融资;经济环境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致使我国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困难,而这种困难已经延续很久。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小企业只有很好的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将在分析中小企融资难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从小企业自身建设、金融体系完善、国家扶持等方面进一步提出有关解决方案,以更好的推动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我国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自身因素:经营规模小,市场前景不大

我国小企业有着一个显著的经营特征,即经营规模小、经营水平较低。这种模式的经营,直接导致其资产结构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分析这种特征影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较低的管理水平。由于大多数小企业属于家族企业,因此企业的管理深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家族企业经营还存在着较严重的财务信息造假现象,财务管理制度极不完善。由于财务信息的虚假,因而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二是,较短的生命周期。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4年。短的生命周期,致使其财务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而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可回收性,一般不会选择如此高风险的贷款。

2.金融层面:金融体系不完善,融资设限

我国的银行信贷业务,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尽管各项制度已有所改善,然而大部分大型商业银行依然尚未实现商业化。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深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致使不少银行不断的合并分支机构,收缩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方面,由于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较急,尽管金额不多。然而银行并未有特殊的贷款服务,依然采用大型企业形式的贷款程序,无法满足小企业高时效性的贷款需求;另一方面,银行大多愿意选择大型国有企业作为贷款对象,对小企业不贷或者少贷,贷款服务的主要对象依然是大型国有企业,致使小企业贷款有限。

3.政府层面: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市场风险较大

我国政府实施集中资金办大事的财政体制,因而,有关政策扶持以及投资的方案,大多选择大型企业,很少顾及小企业。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为止,我国有关财政优惠政策很少涉及小企业。站在国家财政的角度而言,小企业仅仅是国家资金运作的细枝末节。此外,我国目前的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有待健全,全国仅有20000家左右的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这很难满足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总而言之,大量的小企业贷款需求,国家财政较少的投入以及有待健全的担保基金制度,最终导致我国基金担保能力不足,因而小企业担保基金很难克服市场风险。

二、解决我国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1.完善小企业内部机制建设

首先,应逐步建立健全小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体制,以改变以往家族经营的现象。同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树立长远发展的经营目标。其次,小企业应强化自身的融资能力,具体而言,应逐步改善自身的资本结构,采取内部融资等新的融资渠道,以降低自身的融资成本。最后,小企业应不断转变自身的经营发展战略。比如选择避开大型企业热点的经营项目,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经营“小而精”的产品。此外,可以采取依附大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相联合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大型企业的技术和资金优势。

2.加快金融体系改革

首先,金融机构应坚持平等、公平的原则。这主要是针对我国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应为小企业的贷款提供便捷的服务,放弃偏见,营造大小企业公平的贷款环境。同时,应结合小企业的经营发展特征,制定一些专门的信贷业务,确保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其次,金融机构应进一步优化小企业贷款程序。小企业的贷款,有着需求量少、需求实效性强的特征。针对此,金融机构应简化有关程序,以方便小企业的贷款。比如,引入保险公司,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为其向小企业贷款提供保障。最后,应进一步改善当前的信用评定方法。银行评定企业信用,不能仅仅依靠其规模的大小,应该更多的强调企业经营效益。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隐含贷款效率,降低贷款成本,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降低贷款风险。

3.政府要加强对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应从引导民间投资机构的成立,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集中民间闲散资金,同时也能够强化小企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其次,应依据小企业的经营发展特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制定一些税收减免政策,减少或者延长减免小企业税收的年限。再比如,可以为一些由下岗工人开班的小企业提供贷款优惠政策。这些对于小企业的发展而言都有着不小的积极作用。最后,政府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一方面中央财政可以从财政预算中规划一部分资金,以扶持小型担保机构的建立;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应密切关注本区域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帮助其解决。

三、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小企业的不断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应进一步改变社会对小企业的认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同时还应不断创新多种渠道,及时有效的解决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以促进小企业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傅昌銮.金融危机下优化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

[2]孙艳平.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研究现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9(08).

[3]余文建.辅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改善:台湾地区的经验与借鉴[J].上海金融,2008(08).

[4]谈雪刚.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解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