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态旅游前景

生态旅游前景

时间:2023-06-29 17:14: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态旅游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态旅游前景

第1篇

关键词:生态旅游;产业现状;发展前景

前言

生态旅游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本文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经验、总结条件、最后解决问题为基本线索和逻辑关系。通过对生态旅游的一些旅游观光园区进行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手段,来研究生态旅游的发展情况及其发展前景,对目前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生态旅游的发展

1.发展概况

(1).发展背景

生态旅游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我国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生态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

生态旅游是通过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通过保持旅游区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来实现代际间的利益共享和公平,是实现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途径,全球绿色浪潮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生态旅游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它实际上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形式之一。

(2).发展现状

我国的生态旅游主要是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由于不健全的生态旅游相关法律法规和落后的管理体制以及盲目过度开发而造成生态旅游区资源环境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有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在缺乏深入调研和全面科学论证的情况下,便急功近利地进行探索式、租放式的开发,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珍贵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二. 存在的问题

1.由于游客的随意采摘,为建造房屋等基础设施而进行的大面积生态资源移除,森林火灾等造成的森林和草地的退化等原因,植物资源被破坏的情况较为严峻。

2.破坏自然环境;

3.生态旅游被标签化。

三.发展对策

1.加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

认真调查旅游区的生态资源和可能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旌来解决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负面问题,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规模,提倡以生态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体现生态之美、自然之美。坚决制止以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费等刺激旅游经济增长的项目。

2.维护自然生态稳定

生态旅游是在自然景观受人类干扰较小,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展开。这些经过漫长历史时期形成的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国土生态,经济的最后安全防线。所以维护生态安全性是生态旅游管理的核心目标。

3.加强游客教育管理

目前我国旅游者的环保意识还不强,很容易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要加强游客管理。加强游客管理可以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 要根据景区内环境承载力的状况,利用门票、线路设计和分区规划等技术手段对游客进行引导,使其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布局 以达到不破坏景区内生态系统的目的。第二 借助景区的宣传栏、宣传画、演播厅、书籍、手册指南以及导游解说系统对旅游者进行环境教育。旅游之前就应明确告诉旅游者应遵守的规范,特别是通过生态旅游企业服务人员的身体力行和生态旅游区周围社区的环保氛围,使旅游者受到教育和感染。第三 生态旅游景区建立一定的法律、法规、制度对旅游者的行为进行约束,避免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如有的景区实行旅游者携带物品的检查制度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但塑造了负责任的旅游者,也是在进行我国的生态旅游市场培育,必将加速我国生态旅游市场的兴起和成熟。

4.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依法规范生态旅游活动,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完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必须加强生态旅游环境立法和制度建设,通过规章制度建设,通过法律的手段对旅游者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规范,避免游客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不断完善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法规体系,推进生态旅游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进程。

四.结论

在我国,生态旅游正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生态旅游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只要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战略高度出发,更新观念、改革不足,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学技术在生态旅游发展的科技含量,就可以逐步解决其中的问题和矛盾,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资源效益的长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生态伦理学一从理论走向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田里,李常林.生态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3]田里.旅游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雷默特.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第2篇

关键词:农业生态旅游;鄂州蒲团;SWOT分析

一、农业生态旅游的内涵

农业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是以自然风光与独特地域的农业特色、乡土民情和优美的环境吸引游客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1988年,贝洛斯给出生态旅游定义为:“生态旅游是一种常规的旅游形式,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乐旖旎的风光和野生动物”,可以看出这一概念更强调其自然性;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福利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即生态旅游要对生物多样性、当地经济和社会效益做出某种贡献”。

二、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概述

农业生态旅游是迎合城市居民摆脱城市喧嚣和污染的环境、紧张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而希望到农村放松精神、舒展身心的要求产生的。一方面它可以满足进入工业时期特别是后工业时期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的需求,另一方面为乡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现实而有效的途径。

三、湖北鄂州蒲团农业生态旅游项目设计分析

蒲团位于鄂州北部华容区,北接华容区中心,东北接临江乡,西北由武黄高速公路连接武汉洪山关山地区,西连庙岭镇,东接杜山乡,南达梁子湖风景区,东南达鄂州市中心。庙岭镇开发了红莲湖旅游区,目前主要开发了乡村高尔夫俱乐部,成为湖北省唯一乡村高尔夫球场。以三国吴文化为主要吸引力,优美的湖光山色和吴文化底蕴使之成为鄂州旅游业的传统景点。

四、湖北鄂州蒲团农业生态旅游SWOT分析

(一)SWOT分析理论

所谓SWOT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二)蒲团农业生态旅游SWOT分析

1.优势

地理优越:蒲团乡所在的鄂州市位于鄂东南咸宁、黄冈、黄石等旅游城市的中心,鄂州市位于“长江旅游线”和“三国旅游线”的交叉口。蒲团乡位于鄂州市的腹地,位于红莲湖、五四湖、长港之间,属于丘陵地带的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2.劣势

差异性不够强:各地在开发建设“农家乐”旅游项目时,要结合实际,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用“特色”这块招牌树立起本地“农家乐”旅游的良好形象。如在一些湖泊较多、水域较广的地区,可开展“水乡农家乐”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欣赏水生植物、野营、野餐和四季垂钓等。

3.机遇

“农家乐”旅游前景:“农家乐”旅游的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1)“农家乐”旅游顺应了现代旅游业发展潮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环境旅游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市人已开始逐渐厌倦城市中的生活氛围,渴望去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寻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受,能有更多新奇的见闻和感受,能了解到当地特色民俗风土人情。而“农家乐”旅游则正好能满足游客的这些需求。

4.挑战

周边几大景区取得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已经发展得很成熟。如梁子岛生态旅游区,它距蒲团乡的距离很短,它推出了湖光山色“渔家乐”旅游,举行湖上泛舟,环岛游,野营以及“农家乐”、“大家乐”等旅游项目。还有西山风景区、红莲湖度假区、莲花山旅游区、杜山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

五、总结

运用 SWOT系统分析法,来分析蒲团农业生态旅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使蒲团农业生态旅游在其发展中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因素,克服劣势因素,利用在其发展中所拥有的机会,化解威胁因素, 进而分析出蒲团农业生态旅游今后发展的战略选择。把蒲团农业生态旅游SWOT分析图划分为四个象限,根据其所有的不同位置,应采取不同的旅游战略。

参考文献:

[0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02]Edward Inskeep 著.张凌云译.旅游规划—— 一种综合性的可持续的开发方法[M].2004.

[03]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3.

[04]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05]王建军.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研究—景观与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D]: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2006.

[06]谢雨萍.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的研究进展[J] .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第3篇

参考文献的写作是体现作者对科学的严肃态度,参考文献也是有法律效益的,文中引用内容的要做上标注,在论文的末尾依次列出参考文献。关注学术参考网,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态旅游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鉴赏。

生态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1]吴章文.森林旅游区环境资源评价研究[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孟宪宇.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卢云亭,王建军等.生态旅游学[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7.

[4]邹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经典案例[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5.

[5]文军.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生态风险及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3.

[6]DavidA.Fennell.生态旅游[M].张凌云译.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11

生态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1]周笑源.生态旅游内涵再论,旅游学刊

[2]杨志平,潘文焰,赖玺婷.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法制与经济,

[3]步雪琳.禁建重污染项目治理酸雨污染开展生态监测张家界环境治理为旅游添后劲.中国环境报

[4]万绪才,朱应皋,丁敏.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旅游学刊

[5]张晓,郑玉歆.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6]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

[7]王怀宇.生态旅游价值观的兴起与教育的使命---对教育价值观的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

生态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河池词条

[2]关于河池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措施,,更新时间:2012-9-16作者不详

[3]广西年鉴编委会,广西年鉴2004[M].南宁:广西年鉴社,2005。

[4]河池市生态旅游魅力,百度文库,更新于2011-11-29

[5]河池市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河池论坛牛头马面于2011-9-8更新

[6]郝新娣,刘淑芹。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浅析--以定州黄家营葡萄酒庄为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6):58-62

[7]郭彩玲。陕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对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4):135-140

[8]陈学清。基于绿色营销观的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生态经济,2007,(6):97-99

[9]李锦宏,周蓓蓓。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以共生理论为视角[J].当代经济,2009,(11):54-55

[10]张金安,张吉立。大庆市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前景探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5):42-45

[11]张芝敏,陈颖。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农业经济,2012,(2):56-57

第4篇

关键词:麻咪泽;生态旅游;SWOT分析法;开发模式

收稿日期:2009-02-17

作者简介:刘世宽(1955―),男,汉族,四川雷波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与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2-0021-04

1 自然、人文地理概况及定位

1.1 自然地理概况

麻咪泽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03°10′―103°22′,北纬28°10′―28°31′之间,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凉山山系黄毛埂山脉东坡,地势西高东低,最低海拔1 130 m,主峰最高海拔3 961 m,气候垂直分带,植被垂直分量明显,是当今世界上同纬度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大熊猫在地球上最南端的栖息地,属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25个热点地区中的“中国西南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人文地理概况

凉山州雷波县是中国传统的彝族聚居地,麻咪泽自然保护区正座落于拥有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谷堆、拉咪、长河境内。在保护区周围,散布着彝族向天坟、k人岩墓群、三国古战场遗址等历史文化景观。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区拥有发展生态旅游的独特优势。

1.3 定 位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定义,保护区即是“运用合法或有效手段进行管理,用以保护和

维护其生物多样性及相关文化和自然资源的一片陆地和(或)海洋[1]。”

麻咪泽保护区是2003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保护区。根据麻咪泽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文化地理概况,再结合IUCN对保护区的定义及保护区管理目标矩阵,从发展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角度,可以对麻咪泽保护区做如下定位:麻咪泽自然保护区具有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保护、特定自然文化的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的资源平台,是拥有广阔生态旅游开发前景的原生态自然保护区。

2 生态旅游的定义及意义

2.1 定 义

生态旅游是旅游市场不断发展、不断细分的产物,是以生态学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的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新型旅游活动。发展生态旅游,需要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文化底蕴做支撑。当今的旅游者更注重求新、求异、求刺激,觅寻新的旅游目的地。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未来的五大时尚旅游产品是海洋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沙漠旅游和探险旅游[2]。

2.2 意 义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大众的物质消费方式和精神消费方式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些旅游者渴望到相对没有被影响或污染的地区,对其景观、野生动植物和任何尚存的文明痕迹进行专门的欣赏、享受和研究。因此,发展保护区生态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经济发展。发展保护区生态旅游能刺激新旅游公司的诞生,促进市场细分;能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旅游地居民的收入;拥有扩大市场和外汇创收的可能性,增加当地税收,有利于争取到更多自然保护基金的支持。

(2)有利于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既能对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有效地保护,又能通过宣传和教育向当地居民和游客传达保护理念,更为有效地保护、评估和健全自然和文化资源。

(3)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适时适度的进行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公共设施、通讯、交通的落后状况,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融合,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和对当地文化与环境的鉴赏能力。

3 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

3.1 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竞争情报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SWOT分别代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它不仅能对组织的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还能评估组织是否有机会进一步利用自身已有的独特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是分析企业和产业环境的基本方法。使用SWOT分析方法对麻咪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保护区了解自身情况,根据自身因素及周边环境,分析现有的优势和劣势,对可能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了然于胸,从而加重取得成功的筹码。

3.1.1 优势分析

麻咪泽自然保护区地处凉山彝族聚居地,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素有“亚热带动植物基因库”的称誉,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物种多样性。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31目97科221属409种,高等植物175科710属1825种。

(2)物种稀有性。根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齐敦武、胡义波两位博士对麻咪泽保护区内大熊猫数量进行的最新科学考察,保护区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的数量至少在8只以上。此外,保护区还有四川山鹧鸪、黑颈鹤、金雕、云豹、豹、牛羚、林麝等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珙桐、桫椤、红豆杉等4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6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国特有种44种(其中:鸟类11种,两爬类7种,哺乳类26种)。

(3)多彩的原生态自然景观。保护区自然景观雄奇壮丽,可进行开发的景点有40多处,云海、日出、晚霞、瀑布、雪景、原始森林等生态自然景观。

(4)区位优势。雷波县位于凉山州最东部,东南西北分别可达西昌、昆明、宜宾、成都,交通较为便捷,是凉山州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5)独特的民族资源。雷波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民风民俗古朴奇特、民族文化积淀深厚、古迹遗存神奇珍稀、人文景观异彩纷呈,被誉为“中国彝族民歌之乡”。在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中,彝族民歌大赛、彝族选美大赛、彝族古典式摔跤大赛等大型民俗活动,都会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客前往雷波观光、旅游,依托强有力的民族文化资源,将生态旅游与民俗旅游结合,麻咪泽发展生态旅游具有相对稳定的客源。

3.1.2 劣势分析

(1)保护区成立时间短,总体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

(2)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不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接待能力有限,县域道路状况较差,交通条件仍待改善。

(3)当地居民保护意识相对淡薄,一旦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可能会存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

(4)保护区资金匮乏,缺乏足够的经费进行旅游产品开发。

3.1.3 机遇分析

设计装机容量1260万kw,年发电640亿kWh,规模仅次于三峡工程的国家巨型水电工程――溪洛渡水电站正在雷波境内开工建设,雷波县域交通、通讯条件及公共旅游设施将不断完善。麻咪泽保护区毗邻溪洛渡水电站,信托其巨大影响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知名度。携手发展麻咪泽生态旅游和溪洛渡科技旅游,具有独特的区位互补性,市场前景广阔。

3.1.4 挑战分析

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挑战,主要来自市场和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挑战。生态市场观念使企业市场营销观发生重大变革,它的基本内容是:企业提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而且要符合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要关心和增进社会福利,强调企业利润、消费需要、社会利益三方面有机统一[3]。

(1)生态旅游开发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拥有市场。在麻咪泽保护区周围,有美姑大风顶、马边大风顶、越西申果庄、峨边黑竹沟、甘洛马鞍山等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必然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怎样正确且有效地处理与周边风景区的关系,争取到更多的游客到麻咪泽观光、旅游,是摆在麻咪泽保护区面前的一个严峻的挑战。

(2)发展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是基础,效益是核心。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三个成本:能否维护当地居民的既得利益和潜在收益,不冲击当地社会文化,是为社会成本;能否建立起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如住宿、道路、游客中心等服务机构),是为经济成本;能否防止水土流失、野外水资源破坏、防止动物栖息地扰、植物遭到破坏、保证火灾风险处于正常水平,是为环境成本。为了使生态旅游持续发展下去,维护环境安全是首要任务,任何区域必须从年收入中确定相应比例的资金,用于研究、监测、培训、和示范管理工作[4]。

此外,保护区还面临一些具体的挑战,比如能否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能否重视旅游人才,培训或引进一批具有先进旅游理念和旅游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能否加

大宣传促销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氛围。

4 开发模式

根据保护区的资源状况及发展潜力,可以运用多种开发方式对其进行开发,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保护区的优化升级,即由省级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其成为在西南民族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4.1 大熊猫文化游

麻咪泽保护区内,有中国最为珍贵的动物资源大熊猫,只要保护区管理部门能够设计出科学而周密的观光路线,既不破坏大熊猫的栖息地环境,也不妨碍游客观光,大熊猫文化游的开发模式就会被市场接受。

4.2 珍稀动植物科普游

研究保护区内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对探索人类生命起源,揭示大自然相关的进化谜题,普及生命科学文化知识具有重要意义。这类旅游开发模式对于生命科学研究者、自然发烧友、动植物保护基金会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4.3 原生态自然景观观光游

无论路程有多遥远,只要一个地方具有迷人且独特的自然景观,就会有人慕名前往观光。以参观保护区内原始森林生态景观、杜鹃林海、高山草地、云海景观等自然风光为主,让旅游者领略大自然秀美风光,享受朴素的自然美景,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圣,放松身心。

4.4 彝族民俗文化游

麻咪泽旅游区周围正是彝族文化传统保存较为完好的地带,游客可以品尝到彝族的特色食物,感受彝族舞蹈、服饰、语言、宗教文化。开发彝族民俗文化对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4.5 观鸟旅游

在保护区这个生态系统中,鸟类是最有生机、观赏价值高、最易于接触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内有种类繁多、数量丰富的各种鸟类,包括四川山鹧鸪、黑颈鹤、绿尾虹雉、白腹锦鸡、红腹角雉、血雉、白鹇等多达293种。一些鸟类周期性迁徙和聚集为听鸟和观鸟提供了固定的时空,可规划出远地和近地各类观鸟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斯(英).保护区可持续旅游――规划与管理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5.

[2] 张河清.区域民族旅游开发导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6.

[3] 余建辉.生态林业论:现代林业的基本经营模式[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2.

[4] 五献溥,崔国发.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

Analysis o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MaMiZe Nature

Reserve of Sichuan Province

Liu shikuan1, Zhang Mianyue2,Yang Ahong2, lu Shande3

(1. Forestry Burean of leibo Country of Sichuan Province,Sichuan Leibo 616550,China;

2.MaMiZe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Administration,Sichuan Leibo 616550,China;

3. Forestry Burean of Meigu Country of Sichuan Province,Sichuan Meigu 616450;china)

第5篇

旅游业作为新兴第三产业,正在蓬勃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神层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正是由于游客的多种需求,逐渐衍生出各种形式的旅游业。生态旅游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旅游形式之一,受到了广大游客的欢迎。游客通过生态旅游,能够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生态资源保护是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落实完善该项工作,对于生态旅游的发展以及生态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生态旅游是对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游客提供参观服务的一种特色旅游形式。通过优美的风景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来吸引游客,加强了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将生态资源独特的魅力展现出来。目前,生态旅游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的认可和欢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也逐渐形成了多种生态旅游形式。

为了更好地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良性发展,需要加大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力度。但是,大幅度的生态资源开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前,我国对于生态资源保护在法律制度方面缺乏实效规定,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对生态资源开发的约束,容易对生态资源造成破坏,严重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资源受到破坏,会使生态环境的价值大打折扣,从而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良好发展的前提就是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因此,在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机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现状

生态资源的保护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保证,相应的保护机制能够为生态资源的保护提供有利条件。当前,我国对于生态旅游的生态资源保护也进行了相关制度的规定,以约束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这些制度还不够完善,实施的实效性不强,监督管理力度不够,使生态旅游在资源保护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一)缺乏系统性的法律规范

虽然我国制定了关于生态旅游的资源开发规划制度、管理制度以及相关保护法律监督制度等法律制度,但在生态旅游中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其中,大多数的法律制度内容都是以保障游客权益为基本内容的法律制度,对于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没有具体的要求。因此,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一直都缺乏系统性的法律规范,不利于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 。

(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

旅游部门在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为追求最大的经济价值,而忽略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事实上,为了拓展生态旅游,促进多元化旅游经济发展,部分开发商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大幅度的开发,甚至是过度开发。同时,由于缺乏相关法律制度的约束,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对资源保护未能予以重视,造成生态资源的破坏以及生态环境的污染,严重违背生态旅游发展的理念。

三、多元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机制的建设

(一)完善立法制度

具有实效性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法律制度,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保障。因此,需要对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建立相应的立法制度,规范生态旅游。针对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现状,应该将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正式纳入国家和地方的立法中,对生态旅游的资源开发进行强有力的约束,从而规范生态旅游活动,为生态旅游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法律依据,不断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毋庸置疑,这对多元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机制的法律支持和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建立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机制

在弥补立法缺陷的同时,需要建立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机制,由旅游部门进行管理。通过立法约束,规范原有的管理办法。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严格参照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机制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只有在生态环境资源保持良好的状态下,才能开展生态旅游。同时,明确旅游管理部门的各项职责,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生态资源保护的实际效果。在生态旅游的多元化发展形势下,为其提供良好保障,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可见,这对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论

第6篇

【关键词】满洲里 生态旅游

一、满洲里东湖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一)东湖区生态旅游

满洲里东湖区向人们展示大自然的魅力,显示出纯天然的资源优势,旅游业围绕绿色,休闲,体育等主题。“红色”、“绿色”和“白色”旅游产品做得很好,使特色旅游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东湖区的生态旅游包括了“红色、绿色和白色”等旅游产品,生态旅游的发展使其成为品牌,成为该区旅游业的名片。“红”是满洲里红色秘密交通线,包含红色文化为核心内容(包括中东铁路事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文化)的红色旅游产品;“绿”即东湖区二卡国际湿地公园,作为绿色生态旅游产品的核心内容,农业观光园;“白”是冰雪为主题的休闲旅游产品,有达永山四季滑雪场、雪雕、冰雕、冰雪节等内容。

在观光园的基础,达永山风景区和二子湖风景区更好的利用,积极做好自治区旅游服务产业集群的识别相关的工作,与两卡国家湿地公园申报工作,创建项目建设的载体,拓宽融资渠道,同时,加强对于东湖区的营销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的整体形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来完成电影的拍摄,促进旅游产品的推广,举办滑雪大赛,庆祝丰收的节日,钓鱼大赛,摄影大赛等活动,营造旅游发展的氛围,打造旅游地人气的聚集,使东湖区已变成一个旅游胜地,绿色公园。

(二)东湖区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错误认知的生态旅游对象。目前实际中,我国旅游业仅把自然资源当作生态旅游的对象,从而忽略了人文资源,这有悖于生态旅游的内涵及达到的目的。第一,旅游文化当作生态旅游的一种资源,也应该受到人们的关注;第二,大批人文古迹的修缮要有庞大的资金投入。以上两点,是发展生态旅游必须要做到的事情;第三,生态旅游活动中的所有参与者(旅游管理者、旅游经营者、旅游者)必须通过培养其文化资源的认识。因此应将所有的旅游资源归类到生态旅游中来。

2.政府职能发挥不到位,生态旅游无序发展。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已超过20年,关联部门多,但式政府没有发挥出引导其积极发展的作用,由于缺乏规划的完整方案,生态旅游产品有严重的重复,遍地开花,特征不明显,在满洲里的许多景点都参与生态旅游宣传,但生态效应并没有明显的体现,同时,旅游景区的道路、通讯、医疗、旅游水电等旅游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对满足游客需求有力未逮,在服务质量方面有所欠缺,东湖区显然落后的旅游业严重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3.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发展生态旅游的根本是使旅游体系内的功能得到良性循环。但就现在来看,东湖区的旅游只是单纯的以赚钱为目的,过多的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设重复,景区环境日趋恶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这与生态旅游所提倡的在开发的过程中保护是南辕北辙的。生态旅游应该定位旅游的基础上,使旅游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在开发时应优先考虑生态发展道路,确保经济、社会和自然三种效益的有效结合。

二、满洲里东湖区生态旅游问题的原因

(一)不合理的规划建设造成资源破坏

破坏生态旅游的主要原因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合理规划,很多景区由于缺乏正确的规划和科学论证,一些景区在修建旅游服务设施时,如道路,饭店等,破坏了植被,而且把景区生态环境改变的破烂不堪,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些景区的开发商,盲目开发,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规划的重要性,仅通过自己的喜好来规划,没有向专家请教规划方案,并没有按照规划文本,而使之成为一种装饰,达到向国家要钱、展示政绩的方式的目的,而且实际中根本不与实现承诺。

(二)粗放的管理模式使环境遭到破坏

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期盼通过增加旅游收入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经营和管理人才的不足的情况下,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认识不足,只通过掠夺性开发,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管理变得十分粗放。这种单纯追求眼前经济利益的发展模式,导致许多不可再生的原生态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降低了旅游景观的观赏质量,导致资源的衰退,很难开展开发与保护并存的生态旅游模式。

(三)低参与度致使经济发展潜力有限

许多国内外学者认为,开展生态旅游的目的是为当地居民实现利益最大化,帮助当地人民解决就业问题。但是现在来看满洲里东湖区做的并不好,旅游也迅速发展的同时,居民的参与度相对较低,没有发挥旅游业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一方面,在生态旅游的起步阶段,由于当地相对经济落后,资金不足,直接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三、对于东湖区生态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制定开发与保护的政策法规、加强环境管理和规划

如果东湖区发展生态旅游务必要建立一定的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完整的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相关的政策和规则,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保护法律和法规如:《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旅游法》、《文物保护法》等必须严格执行。如果违反规定对原生态的自然资源的开发造成破坏,导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加强执法,让破坏者依法承担应有的民事责任。

(二)旅游企业加强生态科学研究,丰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的推广,必须建立和维护企业的生态环境,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和企业转型的概念。做好生态知识培训是企业实现生态旅游的重中之重,要将生态教育融入到生态旅游的各个环节之重,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质包括基本的环境、生态、生态的知识文化理论和审美知识,作为一个生态旅游者,应该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保持良好的生态道德,提倡生态文明出行。

(三)居民应爱“满”如家,增强生态旅游和环保意识

满洲里有许多环境优美的地方很少的人知道。为了做到让更多的人知道满洲里,就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开拓市场。要加大宣传力度需要当地居民的有效参与,使当地居民融入到旅游活动中来,宣传当地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知识,使游客看到一个全新的满洲里。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解决当地居民就业问题,让当地人更多地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四、结论

发展生态旅游是满洲里旅游业的必经之路不二选择,但许多关于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仍然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赖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精密配合。满洲里生态旅游发展是一个很长的路要走,但前景不可限量,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满洲里旅游业才能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满洲里的生态旅游前途无限光明,随着满洲里旅游的迅速发展,在以后的发展中一定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莉.云南生态旅游产品营销[D].云南师范大学,2005.

[2]刘颖.南江县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牟阳古城景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

第7篇

关键词:茶叶;生态;旅游;开发

景德镇开展茶叶生态旅游开发可利用的资源可谓得天独厚,随着景德镇茶叶生态旅游开发从无到有,也日益得到重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浮梁茶文化旅游节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但针对景德镇茶叶生态旅游开发途径,并非没有进一步完善的余地,笔者提出几点浅陋的建议。

1 完善生态旅游整体规划

第一,规划中需协调个主题的利益。在生态旅游的实践中,景德镇茶文化生态旅游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开发,各利益主题的声音都要在生态旅游规划过程中体现出来。

第二,生态旅游规划应该服从于旅游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在生态旅游规划前应进行可行性调查,对旅游资源价值和市场潜力以及旅游开发将会造成的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专项研究,制定符合生态旅游目标的规划。

第三,加强生态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和生态旅游研究机构的联系。建立合作机制,充分吸收生态旅游研究的成果,把大量的专家和学者纳入生态旅游发展的辅助系统,推动生态旅游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第四,生态旅游规划要与企业扶持政策相结合。当前,为切实推动可持续发展,部分企业尝试将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目标。对此,政府可以采取有效的政策鼓励、扶持生态旅游企业开发项目。同时政府还可以为企业争取国际机构援助提供便利、这样,降低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成本,形成开发和保护的良好循环。

2 加强茶文化生态旅游研究

2.1 挖掘景德镇浮梁茶文化的深刻内涵

浮梁有着悠久的制茶历史,开发景德镇浮梁茶叶生态旅游,必须先要解决如何挖掘景德镇浮梁茶文化的深刻内涵,恢复这一优质品牌的历史地位这个问题。景德镇地方学者从多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做了有益的探索。

第一,茶史。从茶史角度来研究茶文化的,如黄崇焘《“浮红”史考略》《漫话浮梁茶文化》对浮梁悠久的茶史、名茶以及有特色的茶俗作了论述,《严台茶叶历史与文化调查》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论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严台的茶叶历史与文化并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通过茶具演变来谈茶文化的,如黄崇焘《景德镇瓷茶具》和《景德镇瓷茶具初考》分析和探讨了景德镇古今茶具品种,也提到“一瓷二茶”的特征。

第三,从研究地方志入手,程关森著《浮梁四绝》,所谓浮梁四绝,古县经典、瓷都摇篮、名茶王国、陶源仙境,就有对浮梁茶的论述。

第四,茶俗浮梁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编《浮梁民俗》探讨了浮梁民俗,对采茶歌、采茶戏等茶文化表现形式进行研究的。

第五,茶叶生态角度来研究,如蔡定益《景德镇・浮梁茶文化旅游开发论析》就景德镇浮梁二十多年来茶文化之建设及茶文化旅游之发展作了梳理论述。

但景德镇浮梁茶叶生态文化还有其深刻内涵需挖掘,用独特的文化内涵引领旅游,才能使旅游的发展充满活力,经济社会效益才更加明显。[1]将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和鲜明的地域文化作为景德镇茶叶生态旅游特色,将成为景德镇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打造景德镇“瓷都”和“茶乡”的品牌形象,带动茶、瓷业的发展方面,前景也必定十分广阔。

2.2 打造名茶和文化生态旅游品牌

景德镇把握机遇,抓住陶瓷茶具和茶叶文化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品牌。“浮梁茶文化”和“浮梁茶”品牌给浮梁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浮梁茶”品牌市场估值和市场影响力得以明显提升。

但是,人们一提起景德镇必提陶瓷,而有着悠久历史的茶叶文化完全被屏蔽了,今后还需旅游主管部门加强宣传,抓住江西省“十三五”规划中打造“四绿一红”茶叶品牌的机遇,在城市形象的对外宣传中也充分注意茶文化元素的运用,[2]提高其在全国茶叶市场上地位和知名度。

2.3 提高旅游参与性,提升茶文化生态旅游内涵

第一,茶叶生态旅游的核心是茶园生态景观,但规模还没形成,旅游者仅是象征性的接触。形成稳定开放的茶园文化景观,对于浮梁茶叶生态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3]

第二,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文化特征,目前多是文人茶,如富人茶、农人茶等部分文化现象已经消失。恢复部分传统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提升旅游者的参与度以及浮梁茶叶文化的推介和宣传。

第三,茶叶生态旅游的开发是不可能把当地人排除在外的。生态旅游者的到来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环境压力,影响当地人的生活,需为他们提供替代经济来源,以尽可能的消除不利影响,这也是决定生态旅游开发成败的关键。

3 宣传与教育相结合,培育景德镇浮梁茶文化生态旅游大环境

一方面,由于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有关开发和生态旅游监管的宣传与教育,以塑造负责任的旅游者,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大环境。

第一,根据景区总体规划和环境承载力情况,对景区进行分区,设计合理路线以引导游客分流,结合门票等经济手段,以维护景区内生态系统平衡。

第二,充分发挥景区全媒体加强旅游者环境教育,如宣传栏、演播室、旅游手册、解说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系统。让旅游者明确景区生态旅游的规范。

第三,建立生态旅游景区制度,约束旅游者的行为,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培育生态旅游大环境,还需要更多的当地人真正参与到生态旅游中来。但由于生态旅游专业化程度较高,从业人员接受必要的培训就显得特别重要,对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当地群众广泛开展环保知识教育,努力让当地人接受并形成当地新文化、风俗。这是保证当地人真正参与到改善生态旅游大环境中的重要环节。

景德镇浮梁茶叶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需以茶为媒,通过茶艺、瓷韵把旅游和地方特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打造融瓷、茶叶文化、自然山水、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文化大环境,进一步通过环境教育,开发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茶叶生态旅游的新途径,以促进景德镇浮梁茶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黄丽萍,王余强.景德镇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探究[J].价格月刊,2013(8):87-90.

[2] 蔡定益.论景德镇・浮梁茶文化之建设及茶文化旅游之发展[J].农业考古,2011(5):40-45.

第8篇

生态旅游是以欣赏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以及独具特色的文化为目标,通过为保护区增加收入、给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条件、对公众能够进行环境教育,从而有助于环境保护和社会、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1]。生态旅游收入在旅游业总收入中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根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目前生态旅游收入已占世界旅游业总收入的15%—20%[2]。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功能是生态旅游的特殊功能,也是生态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的最大不同点。从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至今,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生态旅游的核心所在。

一、广州市开发生态旅游的优劣

1.广州市开发生态旅游的长处广州市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濒临南中国海,珠江入海口,毗邻港澳,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广东省省会,华南地区经济、金融、贸易、文化、科技和交通枢纽,教育中心。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是中国最主要的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据2012年广州旅游工作会议获悉:2011年广州市旅游业总收入1630.80亿元,同比增长29.98%,旅游业增加值693.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98%,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63%,初步确立了支柱产业的地位。而在旅游业当中,生态旅游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地理上来说,广州属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区穿流而过。因此,广州的北部和东北部应是生态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广州市的生态旅游主要是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其资源主要集中在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区、旅游度假区等地方。而这些资源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广州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广州比较出名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帽峰山森林公园、芙蓉嶂旅游度假区、九龙潭旅游度假区、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旅游度假区、从化温泉旅游度假区、高滩温泉旅游度假区等。同时,广州还充分开发了以“珠江夜游”为代表的珠江游旅游资源。这些都收到了很多不错的效果。统计数字表明,作为华南的中心城市广州市,2011年,广州市接待游客总人数为1.33亿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2.广州市开发生态旅游的不足之处首先,广州的景观资源开发力度不足。目前,广州北部山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相当优越,但山高、林密、泉多的自然景观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当地旅游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有的甚至尚未开发[2]。其次,缺乏生态旅游的品牌连锁效应。如很少有将几个生态旅游区连在一起供旅客旅游选择,大部分都是单独经营,缺乏整体意识。再次,生态旅游人才不足。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需要跨学科的人才,广州市相关部门尚未对这一问题引起足够重视。现在,游客在整个旅行过程中感到最担心、最不满意的,是除住宿、景区等旅游设施之外与旅游相关的交通、信息咨询、沿途休息、公共卫生间、社区环境,以及紧急情况下的救援、投诉等。这些问题是近年来游客投诉比较集中的问题,也被公认为我国在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与旅游发达国家差距[3]。这是广州在开发生态旅游时要正视的难题。

二、广州市生态旅游的开发策略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生态旅游区的建设规模都很大。在旅游区内世代居住的农民,将土地和森林等资源作为其主要的谋生手段,但开发为旅游区后,这些资源被严格限制使用,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因发展旅游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或破坏,甚至几乎阻断了他们所有的经济来源,当地居民因此会有不满或抱怨,若不及时调解,则会有可能激化矛盾,甚至出现偷伐木材、偷卖珍稀动植物等行为,致使旅游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4]。

2.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关系到生态旅游的长远大局。对于生态资源的开发一定要控制,不可以开发殆尽,不利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永久性破坏,无法修复。建立起的旅游区有一定的旅客环境容量,为避免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要严格控制超容量吸引游客。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遵守一定科学原则,永续利用原则、保护开发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等都是开发规划时必要考虑方面,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统一规划[5]。同时,处理好旅游区内宾馆、酒店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旅游区的生活垃圾必须统一集中处理;区内汽车应减少到最低最有效限度的数量内,尽量使用或改用电瓶车、马车等绿色交通工具。

3.加快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生态旅游专业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包括:旅游、园林设计、生态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市场营销等。目前生态旅游市场的从业人员大都不具备这些综合素质,为了有效地推广生态旅游项目,我们可以采取与大专院校的旅游系联合培养相关人才,并鼓励设立譬如观光农业专业之类的院系,鼓励他们掌握森林生态学、导游业务、旅游法规、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经营、旅游地理等专业知识,能够从事带团导游、旅游策划、森林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市场拓展、会展旅游、旅行社经营等活动,并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及沟通应变能力,使他们成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与服务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可以用短训班、学术会议等形式加快培养这一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在具体培养方面,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模式。把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旅游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校内教学以理论为主,并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专业选修课设置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确定体现职业岗位能力的配套课程。这样,可以加速培养生态旅游市场急需的人才。当前广州市已经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的称号,并已入选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旅游城市,正为树立生态文明、绿化文化的城市新形象而努力当中,这为广州开发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以及打造山水之都、文化名城奠定了基础,为最终实现把广州建成最适宜创业和最适宜居住城市的目标提供强大的支撑。我们有理由相信:广州市开发生态旅游的未来将拥有美好的前景。

第9篇

[关键词]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2-0067-02

作者简介:肖亚军(1965-),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薛双(1979-),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

旅游业是许多地区发展社会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产业。然而,旅游业赖以发展的旅游资源是有限的,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对资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超载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向人类亮出了黄牌,生态保护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由此,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以其独有的资源优势、良好的环境效益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哈尔滨市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是黑龙江省内最热的生态旅游线路之一,它独特的原始森林风光和优越的地缘优势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省内外游客来此休闲度假,分析评估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竞争力对提升园区的综合实力和推动区域生态旅游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特殊的人文地理地貌和气候条件构成了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丰富、古朴、原始、神奇的生态旅游资源。园区具有“资源、环境、地域”三大优势及“金源、森林、养生”三大文化;以森林景观为主,以苍山岩壁为骨架,以清泉溪流为脉络,古迹人文点缀其间,形成了“奇山、怪石、古树、林海、文物、山泉、动植物”荟萃的独特秀丽风景。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张广才岭西麓,距离哈尔滨市主城区56公里,公园总面积10万亩,是距离哈尔滨市主城区最近的国家森林公园。

(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据统计,横头山地区有分属60种基本类型的1631种资源实体,包括地质地貌景观、水体景观、气象景观、生物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类型多样、异彩纷呈。

1.地文生态旅游资源

横头山地区主要地质遗迹面积达114平方公里,省地矿专家认为横头山地质地貌形成于2亿~3亿年前的火山喷发,属于“喷出岩”和“侵入岩”二者兼而有之的山体,有别于其他地质公园。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地貌以连绵起伏的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变化流畅有致,山体峻秀,山道蜿蜒,山形各具特色,惟妙惟肖。园内风光绮丽的地文景观不仅数量丰富,而且相对集中,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教学科研价值。

2.生物生态旅游资源

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始生态保存完好。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鉴定,公园内原始森林处于中温带针阔混交林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带,是东北地区温带针阔混交林的典型代表,这在国内极为罕见,非常珍贵,其林相填补了我国森林分布图谱中的空白。园区内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和多样类型的植被,珍贵乔灌木树种有几十个品种,野生药材几十种,山产品、动物种类十分丰富。既有原始林,又有天然次生林,还有人工针叶树纯林。据现场测定公园内单位体积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为市区的10倍,是天然的大氧吧和理想的休憩保健场所。

3.气候天象生态旅游资源

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横头山公园丰富的气候天象景观资源,公园主峰海拔826米,可以观日出、日落,云、雾、雨、雪,四季气候分明,各具特色。

二、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的,适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SWOT分析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本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1.区位优势

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张广才岭西麓,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境内,距离哈尔滨市主城区56公里,是距离哈尔滨市最近的国家森林公园,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2.优良的自然条件

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有21公里水泥路面纵横,有山路十八弯木栈道和探险八里川便路。这里有丰富的野生药材、花、灌木等植物资源。公园内环境清新优雅,自然景观别致,朝暮变化多姿。春季山清水秀;夏天绿荫掩映;中秋五花山色;严冬银装素裹。

3.客源充足,前景广阔

哈尔滨市是拥有近500万常住人口的大型省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2010年旅游总收入达381.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相当于全市GDP的10.41%。近年来随着轿车进入普通家庭,哈尔滨城市周边短线游、休闲游、自驾游逐渐火爆,这些都为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提供了充足的旅游客源,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二)势劣分析(Weaknesses)

尽管横头山旅游资源丰富,但景观不典型,知名度不高,同时旅游资源分布零散,地域组合不强。旅游资源潜力挖掘与产品整合不够,旅游开发中关注了自然景观的开发,却忽视了人文景观的开发,没有把本地的历史传说、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很好结合起来,致使园区缺乏文化内涵。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1.地方政府重视,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阿城区委区政府以“工业强区,旅游名区,生态新区”为发展战略,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建设。政府已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修建水泥路面近20公里,拓宽10公里硬化路面,改造5公里双侧游步道,修建木栈道6000延长米,建成4个大型停车场,修建休闲广场3万平方米、10处景观亭。随着哈尔滨市长江路的打通,到横头山更为便捷。

2.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生态旅游受到青睐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连年较快增长,人民的休闲娱乐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绿色和环保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生态旅游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一种可持续的旅游,更是低碳、环保产业,人们在享受生态旅游给予乐趣的同时,也极其关注园区的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向山野林间,这一观念转变为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四)威胁分析(Threats)

生态旅游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开发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一旦开发不当,很容易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以及对自然生态景观的破坏。

1.周边地区恶性竞争

由于在哈尔滨周边各区县纷纷上马了很多森林游、生态游等项目,可能导致地区旅游产品供需失衡,各旅游地又缺乏合作与交流,产生恶意竞争或盲目竞争,并导致生态旅游项目难以完成预定目标,从而影响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发展。

2.后续投资不足

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归属于阿城区林业局吉兴林场,层级较低,缺乏有效的资金筹措渠道。而生态旅游项目建设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长期建设,如果引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将成为横头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瓶颈。

3.对环境可能构成威胁

开展生态旅游必然面对游客的进入,这对公园内部的生物资源和自然环境必然造成干扰,进而影响到生物活动和资源的保护,对环境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三、结论

由于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自然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生态旅游竞争优势明显。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需处理好两方面关系:一是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只有坚持自然资源破坏最小化为原则才能避免将生态旅游变为大众旅游。二是处理好园区、当地政府、社区村民三方面利益分配关系。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社区村民的支持,只有做到三方共赢,生态旅游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萍.生态旅游[M]北京:中国国际旅游出版社,2008.

[2]刘静艳.从系统学角度透视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结构关系[J]旅游学刊,2006(5)

第10篇

    1生态旅游本土化

    1.1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替代性旅游”萌生于20世纪60年代,生态旅游一词于1983年由美国学者赫克在替代性旅游理念的启发下提出,同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也在文献中使用“生态旅游”一词并将其定义为“前往相对没有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专门为了学习、赞美、欣赏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动植物与存在的文化表现的旅游”,并强调生态旅游的区域是自然区域[6].Roberto指出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形式,旨在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同时对生态旅游系统保护有积极价值和贡献,也 为 当 地 居 民 创 造 收 人[7].世 界 旅 游 组 织(WTO)特别推崇“绿色环球21”(GreenGlobe21)之《国际生态旅游标准》成为全球旅游业的核心规范体系,并着重通过体验大自然来培养人们对环境和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保护,从而实现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联合国曾将2002年命名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同年生态旅游专业研究期刊JournalofEco-tourism创建,生态旅游研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日益提升.目前生态旅游研究仍得到西方旅游学界的重视,如DavidB.Weaver和LauraJ.Lawton对JournalofEcotourism、JournalofTravelRe-search、JournalofSustainableTourism等期刊相关生态旅游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指出目前生态旅游研究的重点是市场细分,野生动物观赏的生态影响,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但对一些重要领域,如旅游质量控制,旅游外部环境、旅游组织和生态旅游整合的研究匮乏,生态旅游研究目前仍处于发展期[8],并从供给、市场需求、旅游组织、旅游影响、外部环境等角度综合阐述生态旅游的特征.Weaver等认为需要规划一个全球性的生态旅游保护地网络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当地社区积极变化,维持和提高保护地的生态健康,关键主题是通过学术研究和教育,生态健康,社区参与和发展,构建合作关系来使生态旅游的观念深入人心[9].我国旅游学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生态旅游的概念、发展模式和经营管理等.在生态旅游者特征方面,朱璇指出中国的生态旅游当前仍处在市场培养阶段,只有依靠严格自律的真正生态旅游者,才能避免生态脆弱地区的环境恶化[10].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不断有学者从生态旅游主体、属性、生态旅游与社区关系等方面发表对生态旅游发展的质疑并提出新的见解,刘德谦曾指出,由于“大众旅游不利于生态保护,大众旅游承担不了生态旅游的责任,生态旅游的消费标准与我国大众游客的消费水平不合”,因此,在我国尚不具备大面积开展 生 态 旅 游 的 条 件[11].叶 文、薛 熙 明 等 引 用Clark观点,认为大众旅游由于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实际上比小规模旅游更能保证资源循环利用和共生措施的实施,替代性旅游也可能不是可持续性的,大众旅游也并非就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只要满足了生态旅游的衡量标准,某些生态旅游活动也可以归于大众或者大规模旅游之列[12].叶文等对比中西方生态旅游发展,提出生态旅游本土化的概念,指出西方生态旅游市场呈现出一元特征,而中国则必须同时考虑市场的消费和培育双重功能,构造高端和大众二元结构的市场.大众生态旅游是现阶 段 朝 向 西 方 式 严 格 生 态 旅 游 的 一 个 有 益 过渡[13].1.2生态旅游本土化本土化是指将某一事物转换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过程.生态旅游本土化是在中国社会、经济、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是一种能够较好地满足当前国内多元化市场对生态旅游产品需求,使大众旅游者能够获得自然体验、接受环境教育、认识和体验旅游地原生文化、增强其环境保护意识并逐渐成为真正的生态旅游者,同时也能够为高端生态旅游市场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和服务的本土化旅游发展方式.由于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富集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生态环境敏感地区,本土化生态旅游作为重要的替代产业,在升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社区受益及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补偿的重要渠道.文中将以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地陕西南部(陕南)为例,辨析陕南生态旅游本土化发展的基础及可行性,探讨陕南生态旅游本土化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2实证研究

    2.1陕南生态旅游资源特征陕南面积69950km2,占陕西省土地面积的34.01%,人口占全省的23%,包括汉中、安康和商洛3市31个区(县),北靠秦岭,南依巴山,秦巴山地是陕西生态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单元,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保护点富集,高质量生态旅游资源区域集中连片[14],陕南拥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如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珙桐、红豆杉、银杏、水杉等,既是全国最丰富的生物资源库,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敏感地区.陕南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也集中在这一区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关注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创造经济发展机会,使当地居民受益,加深旅游者对自然环境和生态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保护,因而可成为陕南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最佳选择之一.2.2陕南生态旅游市场特征通过考察陕南生态旅游者的收入、年龄、教育背景、产品偏好、市场行为特征、环境保护意识与支付意愿、及其对环境的理解、要求及市场规模等指标,并将其与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进行对比,可发现两类生态旅游市场的显着差异(表略)2.3陕南生态旅游本土化发展可行性陕西南部拥有雄奇壮丽的秦巴山地和汉江流域自然风光,因为受人为干预较少、保存相对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所以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和潜力.但受地理环境、交通以及产业分布等因素制约,陕南经济社会发展与关中、陕北差距显着,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为加快陕南的经济社会发展,陕西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陕南要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美、生物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建设绿色产业基地为重点,突破发展”、“旅游产业是陕南最有条件、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发展的产业之一”,并进行配套政策扶持.随着西汉、西康、十天等高速公路相继开通,川陕、西武等高速公路、农村公路基本建设的加快发展,汉中、安康机场的改迁建工程动工,陕南结构合理、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网格局逐步形成,并实现与关中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武汉经济区的通畅连接,陕南区位条件和可进入性进一步提升.同时,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家庭收入普遍增长,居民消费理念转变、消费结构升级,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呈稳步增长态势,为陕南突破发展和生态旅游发展带来契机,生态旅游本土化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资源优势、市场条件、潜力和发展前景.

    3陕南生态旅游本土化发展策略

    3.1建设陕南国家级生态旅游改革示范区秦巴山地和汉水、丹江、嘉陵江独有的地貌、水文、植被等造就了陕南独特的亚热带生态景观,秦、陇、荆、楚、巴等文化形态在此融汇并形成浓郁多彩的移民文化风情,近年来陕南开放式交通格局的形成,为陕南生态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以西安为代表的关中城市群、成都、重庆、武汉、天水、兰州、郑州等周边城市的风光风土人情迥异的陕北地区、沪、京、粤等经济发达地区,则为陕南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客源市场或潜在客源市场.陕南三市应通过旅游合作制定高水平的生态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和分区开发详细规划,打造国家级生态旅游改革示范区,建设和提升精品生态旅游景区.根据陕南生态旅游资源的珍稀性、稀缺性及旅游开发价值,对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及红豆杉、珙桐等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生长生活地实行核心区严格保护措施,严禁旅游开发和其他商业活动.针对不同旅游市场开发多层级旅游产品,在秦岭南坡留坝、佛坪、宁陕和柞水等地的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巴山山地原生森林及地质遗迹带等,限制性开发珍稀动植物观赏、生态环境认知和教育、科普、徒步、野营、观鸟等低容量、小规模的生态旅游活动;在秦巴山地和汉江谷底盆地以金丝峡、南宫山、长青-华阳、天华山、紫柏山、瀛湖、柞水溶洞等以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见长的自然景观带,开发适合大众旅游市场的自然观光体验、休闲度假、探险健身、娱乐、会议等旅游产品;依托陕南独特地域文化和山水田园风光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利用陕南高速公路网,建设一批具有陕南地域特色的旅游小城镇,如宁陕、岚皋、洋县、佛坪、留坝、柞水、商南、镇安、紫阳、石泉等,发展县域经济,使之成为陕南突破发展重要的增长极.通过“绿色陕南,生态家园”树立陕南统一的旅游形象和营销品牌,使陕南成为具有集自然风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探险猎奇等为一体的国家级生态旅游改革示范区,形成一个国内有影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陕南国家级生态旅游改革示范区,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可得到国家优惠政策及资金的扶持,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建设.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资金等方面也可获得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可进一步将陕南打造成为在城乡统筹、融资、土地管理、资源要素市场化、生态补偿等综合改革示范区,加快实现陕南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3.2依照产业生态化和循环经济目标构建陕南旅游产业生态集群产业集群使得旅游供应链组织起来开展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实现旅游目的地所有单位协同作用,从而提高目的地的竞争力[15],并通过产业集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但旅游集群也会因为在有限的空间内,因旅游企业如饭店、餐厅、交通公司、旅游商店等密集而造成环境污染、资源和生态破坏、旅游服务质量降低等问题.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原则,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方式.陕南生态旅游改革示范区要按照循环经济目标实现和布置旅游产业,如餐饮、住宿、娱乐、旅游设施和装备制造、交通企业的生态集群,加快企业环保设施建设和改造,运用生态经济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通过旅游产业生态集群,使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的利用,降低旅游活动产生的不良影响.旅游企业及所有旅游生产、服务活动的参与者要按照产业生态化目标来优化能源结构,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抵制使用“一次性”物品,提倡物资和能源的循环使用和再利用,创造条件降低旅游者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生态旅游真正成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最佳旅游方式.3.3构建本土化生态解说系统旅游解说系统是由导游讲解、解说牌及标识、游客中心、旅游手册及其他出版物等解说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向旅游者传播环境知识、传授环保技能,帮助旅游者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和价值观,从而实现环境教育的目的[16].国外生态旅游解说系统的设计注重体现环境教育和科普教育,由于审美观念的差异,国内生态旅游解说系统多注重向旅游者传递旅游区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传说

第11篇

一、 探析建设森林公园的意义

1.满足人们多样性的需求

科技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物质文化水平,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越来越富足的生活环境激发了人们对文化需求和旅游需求的高度热情,不仅仅关注温饱消费,而是更加重视享受消费。 原有的生活环境不足以适应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多样的需求符合了社会发展轨迹,因此,森林公园的大规模建设正是人类多样性需求的选择之一。

2.提供经济和岗位输入

近年来,节假日各地森林公园旅游人流量逐年增多,旅游业成为拉动整个国家GDP的重要马车。在整个经济圈中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旅游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内五.一黄金周,国庆小长假的旅游人数火爆程度加深,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国内外旅游互通已不再是新鲜事。森林公园经济价值无限制增大,继而推动森林公?@的进一步建设,建设规模大,提供岗位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保护森林资源

建设森林公园、开发旅游资源的另一目的是能够尽可能保护原始自然生态,维护生物链,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推动人类社会在经济、生态、健康中良性循环发展。森林公园有大量生物资源,无论是原始资源还是次生林都是重点保护对象。森林公园的建设将保护对象走向了多样化的保护,以合理合法的方式将社会保护力量聚集,将点状保护变为系统保护,在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

4.提供森林科考价值

随着文化世界化的发展,森林价值的考察与研究已经成为一大趋势。森林公园显然已经成为一项具有世界性和人类性的自然文化保护对象。全球各地的不同地质森林景观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为科研提供的价值巨大。因此,森林资源的考察价值和研究前景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各地历史、地质地理、生态学家等对森林公园进行了有力的考察,进一步提高了森林公园的价值。

二、发展森林公园对生态旅游管理的作用

1.保证生态系统完整

可持续问题近年来被多次提出,旅游业的发展恰好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管理。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最大栖息地。发展森林公园,高强度的建设生态健康旅游管理模式,保证了生态系统完整,实现生物链的良性循环。

2.建立绿色文明旅游区

随着时代的发展,绿色健康旅游成为新宠儿,森林公园拥有大量纯天然的物质,旅游业的发展趋向越来越无害化。发展森林公园,以道德约束为暗线,法律限制为明线,使得人们在旅游时自觉倾向绿色文明。方便旅游局管理,使其逐渐形成一种自然、文明、绿色的管理模式,打造新型的生态管理制度。进一步贯彻生态可持续观。推动人地和谐发展。

3.创新旅游经济的输入口

在科技社会不断深入下,旅游经济作为一种老本行经济模式,也在努力创新中,建设森林公园,把经济来源看向大自然,不局限于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增加了旅游业经济来源的输出口,将旅游收入无限制扩大,为国家GDP提供更大贡献。

三、建设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注意事项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走向呈上升趋势,做好森林公园的建设是实现我国向现代化社会进一步过渡的重要环节,对我国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吸收国外经验教训下,结合我国的国情,实力探讨建设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注意事项,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栽培丰富植被

保护好森林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关键。顾名思义,森林公园应以植被为主。植物枝叶和树林中含有森林生态系统里的精华营养。植物的种类、形态、颜色、数量自然地构造出安静、和谐、健康、舒适的气氛,人们才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熏陶。建设森林公园时要以栽培绿色植物为主要任务。

2.做好环境保护措施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展后,应以保护为主。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森林公园原有的自然环境或多或少会受到人们影响, 乃至破坏。据调查,我国的一些自然风景区,游客素质不高,管理制度不当,导致垃圾成山,严重破坏了森林公园的美观度。因此,在发展森林公园旅游的同时,要提前考察、登记各类地质情况和资源状况,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例如设置绿化围栏、标语提醒等并通过媒体报道告知广大游客,做好宣传措施。

3.避免过度利用

森林公园的承载量是有限度的,过多过少的旅游人数对旅游地都是不妥的。太少无法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太多则对环境造成破坏。对此,旅游管理局应该提前做好预估和考察,提供合理的游客量,并通过一些合法商业手段对森林公园旅游进行季节性开放。避免对森林的过度利用和频繁活动。

4.适度开发,保证质量

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是在不破坏自然体系的基础之上的,所有的旅游项目都不应该凌驾于保护之上,在发展时,注意保持自然的原始性,尊重大自然的创造,倡导自然景观欣赏,享受大自然纯天然的美。在公园设置一些娱乐休闲景点时必须结合森林公园的地质开发程度, 无论是色调还是形态都必须与自然景观相匹配,严禁大肆开发利用森林土地资源。保证旅游质量最优化。

5.宣传生态旅游

在开展生态旅游时,向游客倡导生态知识,使生态观念深入人心。让人们发自内心的喜欢生态旅游,由内而外地自觉发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提高游客素质,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健康发展,对生态资源加以保护。

6.完善管理制度

生态旅游必须做好管理工作,认真谨慎制定管理景点的各项规章制定,管理人员在加强自身职业素质培养和理论知识培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态旅游管理能力,并逐步健全生态旅游管理制度,确保生态旅游的安全进行。有序合理地开展森林公园的建设工作,提倡可持续发展精神。

7.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

在生态旅游?l展过程中,各地森林公园带有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对当地产生重要的影响。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生态旅游必须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了解并宣传其文化内涵和品味。

8.研究森林资源价值

生态旅游作为一个新生目标,是当前的一大交叉科技领域,研究价值极大。对生态旅游资源的深入研究并对森林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进行时效性、先进性评价并对森林资源进行记录是当前必不可少的环节,为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考察研究森林生态的可容性,研究生态平衡度,向社会大众提出合理的旅游方向,对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进行科学划分。提高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价值。

第12篇

[论文摘要]山地城市旅游是现代都市人重要的休闲旅游方式,而生态旅游也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旅游类型。论文以重庆北碚山地花园城的旅游开发为例,对山地城市的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北碚区旅游资源特色的分析,并引入国外先进的规划理念,提出了对北碚山地旅游的开发构想。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环境、生态类型和生态资源为主要旅游对象,以欣赏大自然风光、接受生态知识的科普教育或探索、研究生态科学为主要内容及目的的一种新型的综合性旅游类型。它与文化旅游一起是当今旅游的两大热点。城市生态旅游是城市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新形式,是指以城市地域内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风情为基础,满足城市和外来游客旅游的需要,同时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平衡和促进环保观念的一种大众化旅游活动体系。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回归大自然的愿望也更加强烈,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根据估算,近年来全世界生态旅游的产值超过5000亿美元,每年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资金更是多达500亿美元。而且生态旅游正以20%-25%的年增长率在增长,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在旅游业中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大。而山地城市特殊的旅游资源与环境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最佳区域,旅游开发对带动山区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到山地度假休闲,一方面可以避开喧嚣城市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可以达到在优美的山地自然环境中保健、放松的目的。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山地城市生态旅游的核心内容是以山地城市体系这一地域范围为载体,以山地资源和生态资源为旅游吸引力,突出山地特色与保持旅游开发过程的生态性为目的的旅游模式。

北碚处于重庆山城大的地域范围内,有山地城市所拥有的地理环境,同时兼具优良的生态条件,为当地的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因素。在对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适当梳理的前提下,从生态角度提出了北碚区山地花园城旅游的开发构想。

一、北碚区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北碚的旅游旅游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而其中以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以及温泉资源这三大类为核心。根据系统研究和分析,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1.北碚区作为全国山地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前景非常诱人。“山地观光、山地度假、山地运动、山地体验”是山地休闲旅游的重要内容,而北碚区的资源优势正适合发展这些旅游活动。山地休闲旅游作为世界新兴的旅游发展形式,其市场前景令人看好。北碚区可以把握住这次难得的旅游发展时机,充分利用自己的山地旅游优势,将自己作为中国(重庆)山地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名号打出去,以期带动北碚区旅游业的创新性发展。

2.北碚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冠绝巴渝地区,可谓是生态旅游圣地。北碚区的生态资源宝库保护良好,在巴渝地区其“生态基因库”的地位无可动摇。北碚区的旅游发展最赖以生存的土壤就是生态。“青山、绿水、白云、珍惜动植物”是最能够体现北碚区生态资源体系的完整性和丰富性的。“生态”二字是北碚区旅游发展最为深刻的印记。

3.北碚区的温泉资源独步于西南,其富含的温泉资源得天独厚。北碚区的温泉资源早已是名声在外了。北温泉的历史可以追述到南宋时期,如此历史悠久的温泉资源造就了北碚区“生态温泉城”的美名。而如今,北碚区又开始整合区内的温泉资源,在北温泉公园的基础上开发了十里温泉城、博雅居温泉旅游生态园等等以温泉为主题的项目。北碚区的温泉之水随着旅游开发脚步的加快,愈发涌得顺畅了。

二、引入国内外先进规划设计理念

北碚旅游中远期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就是要在“高瞻远瞩”的同时兼顾“与时俱进”。吸收国内外先进规划理念和成功经验并结合实际加以论证,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地应用到实践中,北碚旅游的发展才会永葆青春、焕发无穷的活力。

1.设计试验室。设立“设计试验室”。在北碚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情况瞬息万变,为适应市场变化的不可预知性、旅游规划理论的更新性和开发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必须适时地调整规划设计理念。要根据市场反馈情况和国内外类似经验,在“设计试验室”内对适宜于北碚旅游发展的新型规划理念进行反复实验和论证,这样北碚区的旅游事业才会在先进设计思想的引领下走在发展潮流的最前沿。

2.艺术试验室。北碚旅游的创新性发展和各种旅游项目的独创性设计都离不开大胆的艺术创造。建议设立“艺术试验室”,邀请国内知名的艺术家到北碚原生态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中挖掘艺术灵感的源泉,采集艺术创造的素材。利用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各种艺术化的形式来装饰区内的旅游景观,使北碚的旅游景观网络永葆艺术生命力的旺盛春天。

3.建筑试验室。以保护北碚生态环境为前提,融建筑景观于自然环境之中的建筑类型还有很多种。在“建筑试验室”中,建筑设计师根据世界范围内建筑业发展的最新情况,从中选择能适应北碚生态环境的建筑类型进行模拟性实验,而后选取合适者运用到北碚的景观网络中以丰富区内的建筑景观体系。

三、关于山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构想

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绿色景观体系。北碚的生态旅游的发展总体态势自然也离不开完备的景观网络为之支撑。要使北碚的绿色景观体系初显端倪,就必须利用各式各样现有的和规划中待建的功能性旅游景观来编织景观网络。

1.仿生建筑。仿生建筑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不过建筑界目前基本上采用两种定义。一种是模仿生物某些形态和功能的建筑,称为仿生建筑。另外一种比较狭隘,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建筑称为仿生建筑。

仿生建筑的修筑有利于城市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它的应用范围很广,从城市总体到单体建筑,从居住环境到材料都可涵盖。未来的城市将是仿生与生态的城市。

北碚旅游立足于生态、还原于自然,非常符合仿生建筑的设计理念,具备仿生建筑发展最适合的土壤。建议邀请国内外知名建筑设计师在规划区内设计建造与北碚整体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的仿生建筑。

2.山地建筑。传统山地建筑是人们在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下发展起来的一类建筑形式。这类建筑巧妙地利用山地地形,依照坡度差异进行建筑布局,得到错落有致的效果,使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协调,在视觉造型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从旅游景观学上来讲,将建筑的力与美有机地融合到自然山体中去无疑为旅游景观开辟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是加深游客视觉感受的一个高招。

3.乡间别墅/庄园。在西方发达国家,汽车+房子=郊区化生活,由此导致的是城市人在城里上班,在小镇或乡间居住的“逆城市化”潮流。

重庆的高速发展势必会引起“逆城市化”的到来,从许多房产开发商在重庆近郊各区争相修建楼盘的情况来看,这种趋势已渐显明朗化。北碚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具备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其将成为城市人选择周末举家度假的上佳之地。

在北碚旅游发展的中长期过程中应重视对乡间别墅/庄园的开发和利用。别墅/庄园的具体建筑风格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代的,甚至可以是概念性的未来的;可以仿造世界的著名庄园,如托尔斯泰庄园、普希金庄园、丘吉尔庄园、普罗旺斯庄园等等。

4.景观道路。景观廊道的修建是基于区内现有道路线网上的。这些廊道的设计创意点在于考虑到游客深入到区内各个景区(点)的旅途中虽可观赏到北碚迷人的乡村田园风光,在以上两条景观廊道的基础上,提出“诗径、词道、食路”的景观道路设计构想。该构想的思路在于打造以‘诗碑词林’点缀其间的旅游道路与小径和以风味美食餐馆矗立两旁的公路,从而丰富游客在旅途中的游览活动,增添旅游路途的趣味性和文化性,无形中将过去游客在前往景区(点)中由于旅途较长而产生的旅游厌倦情绪降低到最低点。

5.景观房产。北碚三溪口地区现有的房产楼盘主要是三个:水天花园、中安翡翠湖和香溪美林,另有“博雅居”温泉度假中心和红鼎高尔夫这两个景观房产。

在现有房产基础上,加强附属旅游景观建设和设置,大力追加它的旅游功能,做大、做强本区的旅游景观房地产。构想以“田园仙居”或“三溪山涧”的旅游形象打造来本区的景观房产。在各房产区域中和间隔地区通过设置湖泊、山涧溪流、荷花池、林荫小道、大片花卉和树木,放养白鹭、鸳鸯等方式来营造自然天成的人居环境。相信这样的居住环境不仅能刺激人们的购置欲望,也能促使人们产生游览观光的强烈想法。房产与旅游在一体式发展的总体格局下相得益彰,各取所需,实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柏智勇:生态旅游区规划中的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问题研究,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06

[2]刘锋刘惠:国际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3]李健郑国全:山地休闲旅游时尚产品开发与旅游活动创新,旅游学刊.2006,12

[4]北碚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