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保险行业健康管理

保险行业健康管理

时间:2023-06-30 17:21: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保险行业健康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保险行业健康管理

第1篇

【摘要】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保险行业也得与快速发展。尤其是自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保险行业面临了许多问题,对我国加快完善保险会计相关的条例及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保险会计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我国保险会计发展对保险行业的影响,最后对完善我国保险会计发展的对策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保险会计 保险业 影响

众所周知,经济危机的爆发让更多的保险公司或企业都认识到保险行业存在的风险,它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成本的未来性。为了避免保险企业的风险,建立统一的高质量保险会计制度是企业共同最求的目标。目前,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的保险市场也不断走向成熟、不断走向开放状态。为了更快地融入国际化行列,加快我国保险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我们要努力健全并完善我国保险会计相关规则制度,提高我国保险行业的监管力度,高效地反映我国保险行业的成果,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保险业的飞快发展。

一、我国保险会计发展对保险行业带来的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险行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是我国保险会计的发展也不断走向正轨。然而,对于许多中小保险公司而言,快速发展的保险会计不仅增加了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成本,增大保险行业间的竞争力。因此,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保险会计的发展给保险业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具体表现为两方面。第一,保险会计的发展增加了保险行业会计信息处理的成本。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其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识别内含衍生金融工具模块、保险合同储蓄模块以及其他金融资金管理模块等。这些模块要满足保险会计准则的要求,需要对企业保险的各项模块配套相应的测算模型以及相应匹配的系统,这无疑会增加了企业会计信息处理的成本。第二,保险财务数据的不稳定性。自新的保险会计制度出台后,我国保险企业不能像往年一样,仅仅依靠准备金来调整公司历年的经营成果。特别是对于保险公司盈利的会计信息被泄露过程,会无形提高企业融资成本。而保险企业的财务数据会在企业融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波动,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因此,保险公司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杜绝和防止财务数据的波动。

二、保险会计发展对保险行业经营和监管的正面影响分析

近年来,在我国健康稳定的经济体系下,保险业得于持续快速的发展,保险会计的工作平台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会计准则、财务监管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保险会计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保险行业结构的调整。对于《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条例的出台,为保险企业公平、公正地展示了我国保险企业所遇上的种种潜在风险和金融危机,真实反映了风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我国保险行业抗风险的能力,促进了我国保险行业机构和产业的有效调整。第二,保险会计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保险行业经营的国际化发展。对于我国保险业而言,要实现与国际保险企业比肩竞争,首要任务就是走出国门。因此,我们在实现企业的国际化的路途中,就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相应的保险会计准则,努力推动我国保险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消除国内与国际的财务沟通和管理的障碍,不断提高我国保险企业的国际地位,最终被国际所接受。第三,保险会计的发展有助于我国保险监管与会计分离的实现。为了高效地完成我国保险行业不同的任务,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需要将保险会计规定和保险监管规定进行有效的分离,执行部门根据两种独立的规定执行相应的职责,从而保障了保险公司财务的透明度与公止度,使得我国保险监管与会计规定有效分离开,对我国保险企业和保险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完善我国保险会计发展的对策建议

众所周知,保险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它具有独特的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行业成本的未来性,导致保险企业的发展的不稳定性。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合理高效的保险会计制度的建设,完善保险会计管理方法和监督制度,确保我国保险会计的健康稳定发展。第一,提高保险会计的监管能力,完善保险会计监管方法。保险监管是保险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最根本保障,因此,在加强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加大保险会计的不同监管部门的协调能力,积极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局、证监局等部门的协调,建立企业间的协调机制,形成相应的行业监管指标,保障监管信息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最终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从而提高保险会计的监管效率,提高监管效果。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在监管过程中不断完善监管方法,建立多元化的保险企业考核标准,完善保险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要彻底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第二,注重我国保险会计人才的培养。人才是21世纪最宝贵的财富,保险行业在推动保险会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应将保险会计人才的培养视为首要任务,特别是对保险会计理论性研究人才、保险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过硬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保险行业的持续发展。第三,加强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自从我国出台新的保险会计准则,许多管理标准和制度都发生变化,特别是对于保险公司的管理者而言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了缩小与国际保险会计发展的距离,我国保险公司应提出更高的管理要求,在公司的各项业务和信息系统方面提出更好的标准。只有这样,我国保险会计才能拥有更好地发展空间,为我国保险行业提供扎实、全面的服务。

第2篇

(一)市场垄断性强

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是以国有资本为基础起步,国有保险公司市场开拓较早,加之群众普遍对国有企业认可度更高,因而国有保险公司在保险市场占据的份额常年处于优势,以财险为例,排名前八的公司中,除去中国平安,常年占据财险市场份额的60%以上,其中人保、国寿财、太平、出口信用为央企,其余均是国企。而人身险市场则是中国人寿独家长时间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行业排名靠前的国寿、太保等,除去中国平安,市场份额占比也长时间徘徊在50%。可以看出,四大央企保险公司除去进出口保险行业业务特殊性涉及中国保险市场较少外,其他家在各自领域都是中国龙头位置,而平安保险尽管不是国企,但是也有国有资本参股。国有资本在保险行业中的垄断地位难以动摇其他保险公司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在过去都无法撼动这几家保险公司的行业地位。

(二)产品同质化严重

中国保险企业目前有170多家,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基本上是国寿、人保、太保和平安四大保险公司,而除此之外的保险公司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攫取市场份额,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保险行业之间的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客户在此背景下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高、资本力量雄厚的企业,从而使得四大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常年居高不下。保险企业的趋同不仅体现在产品上,从经营理念到营销模式,都是如此,而经营理念又是营销模式和产品同质化的根源,许多保险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就是获得保险牌照上市圈钱。除此之外,当前中国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尚未完全发掘,即使是同质化的产品也能够获取不错的销售收益,因而许多企业没有创新产品的动力,盲目跟风、代工式产品成为当前保险行业发展的痼疾。但是随着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更高的外资保险行业涌入中国市场,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少,可以预见保险行业的市场竞争将会在未来呈现白热化,缺乏产品创新能力的企业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淘汰。

(三)行业发展不平衡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保险行业也非常明显。一是行业布局在地域上的不平衡,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普遍投保率较高,一方面是经济发达地区风险意识普遍较强,对商业保险的认知较为全面,另一方面也是有保险中介在这些地区较为集中,而欠发达地区如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受到认知不足、风险意识较弱,中介服务较少,以各家主体公司自有队伍展业为主等原因,保单持有率普遍不高。二是产业结构不平衡,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车险在财险中占据主要的产业资源,一些保险公司在财险业务人力资源和资本配置中都主要集中在车险领域,忽视了其他的市场需求。三是供需总量不平衡,我国保险行业保险深度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背景下,保险行业发展的这一成绩远远算不上合格,如何深挖并满足市场需求,是保险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四)人力资源质量不高

保险行业在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高素质和专业化的保险人才配置较少,导致整体保险行业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保险行业人力资源规划中,对职工的招聘门槛不高,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和欠发达地区体现更加明显,这些地区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本身吸引力就不强,这些地区的从业人员在产品推广过程中主要是依靠社会关系,限制了行业市场需求挖潜。在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保险行业也主要是对重点领域进行大量的人力资源配置,如财险的车险领域,许多保险公司除去在企业网点有大量车险从业人员外,在4S店、维修点都有大量人员驻点,而实际的工作量并不需要这么多的从业人员。与此同时,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也相对滞后,缺乏可执行的培训计划,一些业务人员在推广产品时,对产品的基本情况了解不深,甚至是一边查资料一边与客户交流,严重影响了业务开展质量。此外,保险行业对职工的工作评价和工资福利主要依据业务量,也导致许多人不愿意从事保险行业产品研发岗位,营销岗位反而更受青睐,这一短视行为必然会危害到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放宽外资准入对中国保险行业的影响

(一)推动行业发展

随着我国对外资保险企业准入条件的放宽,外资企业的一些优势很显然将得到充分的发挥,尽管短时间内会给行业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国家通过商业保险来转嫁政府保障职能的趋势愈加明显,支持民生保障的力度逐步加大,供不应求的状况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跨国保险行业多是资本实力雄厚的老牌企业,这些外资保险企业进入后首先必然是行业资本供应更加充足,提高保险行业的理赔总体能力,降低保险行业理赔风险。与此同时,外资企业由于其历史悠久,往往也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组织架构体系,在公司治理方面也必然会给保险行业带来先进的经验,从而有助于行业总体业务能力的提升。而且,外资保险企业往往产品丰富,具备良好的商业信誉,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综合保险服务。此外,外资保险行业的进入,必然会带来高素质、高层次的优质的人力资源,极大地提升保险行业人才库,中国保险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也能够获取到更大的支持。

(二)行业风险增强

我国对保险行业风险防控一直十分严格,但是在放宽外资准入、外资不断涌入的背景下,中国保险行业的风险防控形式必然会更加严峻。外资进入保险行业门槛降低,必然会促进中国保险行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国际金融业发展状况对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影响增大,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不景气必然会对中国保险行业带来冲击,甚至可能出现些国际资本利用中国市场转嫁自身金融风险,跨领域、跨行业、跨市场的风险传递值得警惕。当前中国一些保险公司因早起业务存量余额较大,在外资进入导致市场份额摊薄的情况下,未来必然会面临资金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中国保险公司由于数据发掘能力不强,在业务转型、产品研发上的劣势也会影响中国保险公司的稳定,带来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此外,外资进入的背景下,保险资金投资债券也会较以往面对更大的信用风险。正是由于行业风险的增强,相关机构对保险行业需要监控的内容也会更多,监管难度也随之增大,加强行业监管、有效防控市场风险将是保险行业放宽外资准入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市场竞争加剧

外资进入中国保险行业,本质上还是更多的保险产品提供商来分割中国保险行业市场,对中国保险行业的市场竞争必然是刺激作用。在此背景下,如果在保险供应增加而市场容量不变的情况下,保险市场必然会呈现激烈的竞争态势,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业务趋于饱和的东部地区,保险市场供需结构逐渐向买方市场倾斜,在一些区域甚至很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而外资保险公司借助其现金的管理经验和营销理念,在放开准入、资本充足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力必然会大幅提升,必然会改变国内保险行业的竞争格局,给国内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实现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推动中国保险行业转型升级。

(四)人才需求增加

随着外资扩大在华保险行业投资规模,业务范围和覆盖地域也必然会较以往更加广泛,尤其是在过去不热门的细分市场和中西部地区。在此背景下,为了实现业务发展需要,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必然会增加,中国保险行业人才培养必然会得到各大高校和培训机构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才就业机会也将会随之增加,外资准入门槛的降低必然会带来更多的工作岗位,对保险学科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都有着积极的帮助。

放宽外资准入后中国保险行业应对措施

(一)完善健全政策体系

中国的商业保险行业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商业保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但是由于其公共服务属性,也担负着社会职能。在外资进入保险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未来必须从顶层设计方面多对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予以正确指导,实现中国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待外资保险公司,在政策上要落实外资保险公司的国民待遇原则。例如在税收等方面推出国内外资本共享的政策优惠,从国家和群众需求出发,进一步加大保险行业税收减免力度,扩大税收减免的险种范围,提高国内外保险公司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外资保险公司为中国保险行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二)加强行业风险监控

要加强外资保险公司监控,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平台,让行业运行更加公开透明。外资进入规模的扩大,会使得国内外保险市场、金融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建立以监控国内外行业运行为主要目的的大数据平台,能够及时发现风险点和风险传播路径,有助于监管部门及时阻断风险,例如外资保险公司所在国保险行业发生不利变化,就可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发现,从而加强对该外资公司资本监控,避免引发中国保险行业动荡。在企业内部,也要不断完善内部治理,做好不良资产的阶段性处置,避免风险集中爆发。

(三)深层挖掘市场需求

要逐步打破以某些地区、某些险种为主的保险行业业务体系,建立集市场调研、产品研发、人力资源配置、业务推广为一体的保险行业产销模式,外资由于其兼具国内外资本市场背景,其产品必然会更加丰富,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也必须在要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因地制宜。例如:法国作为欧洲的粮仓,法国目前有3000多个专为基层农牧民服务的保险机构,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服务,法国全国超过65%的农牧民都购买了农业保险,作为中国来说,外资保险进入后必然会面对广大农村地区拓展业务,中国保险公司有必要在这方面加以跟进,做好产品研发和农业险人力资源储备,深入发掘农村保险市场需求,尤其是保险中介业务要积极拓展,加速向县以下延伸。此外,国家要积极出台政策鼓励中国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要积极探索合作机制,通过合作开发产品、共享市场等方式,有效应对外资涌入,维护中国保险行业的稳定发展,避免出现外资垄断等危害中国经济社会稳定的问题。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保险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必要向培养复合型保险人才的方向发展,可以预见放宽外资准入后的保险行业人才既需要懂保险专业,还要针对特定的险种具备相应领域的专业知识。例如财险领域,车险从业人才要对汽车结构、工作原理有一定了解,有效避免车主和维修方盘剥保险公司利润,在人才招录过程中可以考虑机械类专业人才;农业险领域,从业人员要对所在地气候、产量等有全面了解,便于核算财产损失,因而在人力资源配置中要增加农业背景人才配置。再如在寿险领域,健康险领域从业人员要对险种内涉及的疾病的病因、病程、病理等有基本认识,在开展业务过程中能够让客户更加深刻认识到购买健康险的重要性,从而利于业务推广。而在金融业发达地区,保险公司则需要重点面向高水平院校招录财经专业人才,实现保险公司治理和融投资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3篇

商业保险医管会是加强自身管理、加强与医院合作的自发性行业组织。医管会不代表某一家公司,代表的是整个保险行业,是联系患者、医院和保险公司的重要桥梁与纽带,也是保险行业内部加强风险管控的必要手段[1]。

一、医管会成立的背景和职能

(一)背景

1.商业保险公司方面(1)商业保险公司健康险业务赔付率高,亏损严重,多家寿险公司对这块业务采取了限制措施,有的甚至全面取消。(2)在理赔时保险公司一般都会到医院调查住院的原始记录,有的还要到多个科室调记录。医院为此耗费人力接待,加上各家保险公司采取的标准不一,导致医院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统一的准则,往往感觉千头万绪,在合作中产生抵触情绪。(3)医管会可以为商业保险行业建立医务管理数据库,包括客户信息库、疾病信息库、医疗机构信息库甚至是医疗专家信息库等,这些数据库对各家公司经营健康险、交强险、商业车险都有好处。

2.医院方面“看病难、看病贵”使医院形象受损,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和服务压力,希望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红包、回扣、商业贿赂使医院被广泛指责,出现社会对医院的信任危机。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医院盈利水平的下降。医管会的宗旨是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将自发的、分散的联系整合为系统的合作,实现医、保、患三赢。短期目的是减少成本支出,扭转保险公司经营亏损,提高理赔质量,提升行业形象;中期目标是给医院提供更多病源,给客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监督保险主体诚实守信地理赔,协助医院及医院管理部门加强对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的管理;从长远看,顺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是实现保险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途径。

(二)职能

1.为有效化解投保患者、医院、保险公司三方的矛盾,医管会从各级医院中评定出商业保险定点医院,由成员公司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从中选择签约。同时,医管会对医保双方合作情况定期进行评估,每年调整商业保险定点医院名单。

2.制定和维护商业医疗保险合作医院考评标准,公布合作医院考核情况,指导会员单位选择合作医疗机构;研究和协调会员单位与医疗合作机构协作事宜;交流和传递保险业医务管理信息。

3.建立商业保险医疗数据库模型,为会员单位提供相关数据,提供医务管理咨询和相关知识培训;研究和探索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卫生部门的合作模式,促进健康险业务健康发展。医管会的成立,搭建了保险行业与医院沟通平台,定期与定点医院针对医保合作当中取得的成绩和问题进行交流,避免因缺乏沟通而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各家保险公司虽是竞争对手,在专业上却是共同成长的伙伴,利用定期沟通的契机,不但提高了专业技能,而且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被保险人的应得利益,提升了服务水平,提高了保险公司信誉。另外,医管会统一了与医院的合作协议,经过与医院大量的接触、沟通和谈判,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医院认可这些标准,并按这些要求申请加入医管会,共同促进商业保险事业的发展。

二、医管会组织架构及模式

(一)组织架构

医管会由行业协会牵头,各家保险公司各派一名代表组成,设主任委员一名,常务委员五名,委员若干名。常务委员及委员由各家公司核保核赔部门经理担任,主任委员由民主选举产生。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处理医管会日常事务。医管会制作专员工作证,在协调医务工作时出示。各家保险公司医务专员协调解决不了的,由医管会出面解决。

(二)运作方式

1.以定期会议和重大事项专题会议制度运作日常事务。定期召开的内部会议有年初的全年工作计划会、年中工作小结、年底工作总结及每季度一次的联席会议;外部会议有年初的医保合作情况评估、表彰会,年中的工作交流会。

2.协调各家保险公司共同签署《保险行业关于处理与定点医院关系的自律公约》,编写《商业保险与商保合作》的培训辅导教材,便于医院了解商保医务工作[2]。

3.与社保部门、伤残鉴定中心等机构进行初步的联系接触,争取与之联网,分享其信息资源。

4.设立“医保医疗费用评议小组”,检查保险住院患者有无违规行为,如伪造病历、虚开证明、挂床治疗、小病大养、搭车开药、不合理用药、违规收费、超标准收费等。

5.利用司法鉴定帮助解决保险业无法解决的专业技术问题,为理赔提供科学依据。

三、医管会工作成效

医管会最早在湖北省实行,现已向地市延伸,解决了省医管会远程管理的困难。湖北省医管会对各家定点医院实行“医疗市场寿险部主任”驻院检查医方的治疗及开具处方行为是否合理;组建了“医疗医保费用评议小组”对合作医院费用进行评估,同时建立了“医务管理数据库”,为各家保险公司的健康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撑。随后,福建、江西、河北、郑州、西安等地的保险行业协会也逐渐开始组建医管会;天津、山东等地的医管会已初具规模;青岛的医管会选出了合作定点医院,各个寿险公司同合作医院之间签署了《定点医院合作合同》及《医保合作自律公约》。医管会的有效运作,促进了医疗观念和医疗行为的转变,改善了投保人员的就医环境,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提高了理赔客户服务满意度,同时降低了成员单位的经营成本,在与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中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1.医管会的建立提升了当地保险行业的形象,为保险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2.成员单位的健康险经营风险得到控制,参保客户得到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3.通过对定点医院实行百分制考核,要求定点医院从各个方面规范医疗行为,医护人员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有所减少。

4.吸引了一批产险公司加入医管会,业务范围几乎涵盖产险、寿险的所有医务工作。

5.提高了保险公司对医院的管控能力,病人一入院就介入专线管理,医疗过程得到全程监控,由此解决了健康险风险难控的问题,探索出一套控制医疗服务供方风险的管理模式。

四、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

1.由于产险与寿险经营特点不同,随着产险公司逐步加入,如何更好地为产险公司服务,是医管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可以成立各家保险公司班子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加大对医管会的投入,加强各项工作的执行力度;建立随访客户名单库,实现行业资源共享,预防核保核赔风险;研究产险工作的特点,为产险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p#分页标题#e#

第4篇

【关键词】监管;借鉴;改革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可以归溯到清朝,但中间经历了20年的停滞,其真正的发展时间并没有欧美等发达国家长,在2005年之前我国保险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然而近年来其发展速度却慢了下来,从中也凸显出了许多影响保险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研究国外保险行业的运营特点,吸取欧美、日本,以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最新发展成果,可以使我们在保险发展探索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使我国的保险行业尽快的步入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1.国外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1.1 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消费者的利益只有在健全的法治下才能得到保障,相关法律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基础。同时也应起到防范、打击保险欺诈行为的作用。国外已有较完善的保险相关法律,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在国外,日本在2008年5月30日颁布了第一步保险法,其中对追溯做了明确的规定,已经认可“追溯保险”的合法化。美国也已有《评估后财产和意外保险保证协会示范法规》、《人寿和健康保险保证协会示范法规》、《1992年联邦偿付能力保障法》等,对保险相关的各项细节做出了细致的规定。我国台湾也非常重视保险的法制建设,1963年台湾地区的《保险法》问世继而又公布了《保险法实施细则》,顺着保险市场的开放趋势,台湾又对相关的开放方面的法律进行了修改,并制定了《保险公司设立标准》对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2 对保险的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在整个保险行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为协调各州对跨州保险公司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对于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的监督管理。专门建立了数据库系统,通过提供投诉数据,执行情况数据等来监督各家保险公司。在澳大利亚证劵和投资委员会依据公司和金融服务法律对保险公司进行监督。具体负责保险公司中参与者的合规性,监管和执照,同时还负责争议处理保险业务守则和保险业的协调。在欧盟各国都实行严格的监管,重点不仅放在审慎监管问题上,而且对于保单条件,价格等市场行为进行了细致的监督。香港保险业的稳定发展依赖于保监处的他律和保险业联会的自律监管架构和监管制度的配合。

1.3 偿付能力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对所承担的保险责任的经济补偿能力,倘若保险公司丧失补偿能力甚至破产,被保险人将丧失保险保障,蒙受经济损失。因此,偿付能力的监管已经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共识和行为标准,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偿付能力作为其监管的目标和理念。

对于如何监管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的认识,各个国家也仍在不断地探索。美国将偿付能力作为保险业监管的主要任务,通过综合的实际评估来判断保险机构实际偿付债务的能力,从根本上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欧盟有统一的偿付能力框架欧II,其目标是在欧盟内部建立一套协调一致的,以风险度量为基础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以经济资本作为评估基础,凸显风险管理的核心理念,全面评估保险公司风险。

1.4 经营模式

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市场资金流动变得更加频繁,在金融创新的不断驱动下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之间不断的相互渗透融合。美国已经将保险监督与其他金融监督结合起来考虑了,也更加注重多元化的经营。香港的保险业采取国际通行的混业经营模式,而且混业经营普遍存在于大型经营集团,为了更好地应对混业经营的环境,香港保监处与各个层面的金融监管机构开展了合作。

1.5 信息技术

进入21世纪,几乎任何行业的快速发展都要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保险行业既是一个各保险公司激烈竞争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协调,互通信息紧密联系的行业。在日本,为了各保险公司间的数据传输利用速度和效率,并进一步减少其运营的成本,日本保险协会和其他各保险公司共同开发了保险信息系统。美国、加拿大保险监管的信息化程度很高,通过市场信息系统和监管信息系统,将整个保险市场的运行情况快速的反映在监管信息系统平台上,这些系统及时将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的信用状况公布出来,从而提高了保险信息的透明度和和偿付能力。

2.我国保险业的启示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国家和地区保险业的发展经验,对加快我国保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以下几点启示:

(1)完善保险法。制定修改出一部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保险法是促进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然而在我国仅有一部《保险法》既包括保险合同法又包括保险业方面的法律,尽管已经对旧法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但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投资方面的保险,共同保险,保险招投标等许多保险领域没有涉及到。因此,应该对我国的保险法规进行细化,使在建立保险关系和义务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

(2)提高偿付能力。我国建立偿付能力监管机制也应遵循国际原则,适应世界潮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始终重视资产和负债的关联性,只有资产和负债的匹配管理才能实现风险承受范围内的利益最大化。二、提高资本的充实能力和配置能力,保险公司应更加重视应用风险工具,确保将剩余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三、要考虑我国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因素,可以采取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监管安排,对中西部地区的保险业较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有所倾斜。总体来说,要确保偿付能力监管的新理念,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以进一步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3)转变经营模式。保险业的混合经营模式是时代的趋势,我国应着手研究如何更快更好地将保险相混合经营的模式转变,但由于保险业混合经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保险监管部门可以由分项监管向混业监管转变。混业经营涉及到不同特点的行业和业务,因此对企业各方面的综合管理水平要求较高,所以我国保险行业应更加注重风险的规避和公司人才的培训等,以促进公司良性发展。

(4)加强信息化。目前,中国保险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保险数据的传输和分析的通用平台,也没有统一的保险行业承保理赔信息数据库,因此保险信息度较低,缺乏保险信用体系。建议应加快保险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完善保险行业的信息披露,开发出一种可以识别可疑和高风险人群的识别功能,健全保险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从各国保险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涉及到保险行业的方方面面,要想实现我国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许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些改变,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因为任何一个机构、法律等的改变都会牵涉到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只有为改革营造了好的环境,才能为完善保险行业的各种体制,实现与国际接轨,保障保险公司稳健经营和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唐效国.香港保险业监管经验值得借鉴[N].中国保险报,2007-7-2.

[2]沙银华.编译.日本保险法规[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3]石兴.试析我国银保合作及其发展取向[J].国际金融研究,2007(11).

[4]陈文辉.结构调整: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保险业应对之策[J].中国金融,2009.

[5]徐文虎,方贤明.金融危机下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契机[J].保险研究,2009(4).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合规经营;保险公司;发展

在保险公司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合规”主要是指公司以及相关的员工行为与国家相关标准、法律法规、监督规定、公司内部制度以及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等相符合,并且,公司在运营发展的时候还要对一些与相关规范相违背的行为进行纠正,从而对声誉损失、法律责任、行政处罚以及财产损失处罚进行有效避免。在我国金融保险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合规经营的重要性一直无法正确的认识,对它的建设力度也达不到相关的标准,因此,在我国保险行业实际运行发展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合规风险问题。作为一个与风险时常相伴的行业,保险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对合规经营的建设力度进行强化。

一、合规经营在保险公司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保险公司实际运行发展的时候,对其进行合规经营的构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内部的合规管理中存在的滞后性进行改善,对合规意识进行有效的增强。

(一)推动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展

在保险公司运行的时候,对合规经营的合理构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保险公司健康持续的发展。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保险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其相关的合规经营机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一些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不仅导致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经营风险的增加,还在一定程度上对保险行业的经营形象造成了损害,导致保险行业在发展的时候公信力普遍较低,从而使保险公司的长期发展受到了阻碍。因此,想要促使保险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就必须对公司的合规经营建设力度进行加强,促使一些经营风险得到有效地避免和化解,为保险行业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从而使保险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

(二)培养工作人员的合规意识

保险公司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合规经营机制进行强有力的构建。另外,还要注意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促使他们对内控要求以及监管规定进行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对工作人员的合规自觉性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以及增强,促使他们能够对公司中的合规责任进行自觉主动的承担,在相关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对违规过失等情况进行有效避免,促使主动违规的事件的发生频率得到一定的下降,从而做到对公司从业人员合规意识的培养。

(三)促使监管政策的落实

在保险公司实际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对合规经营机制进行合理构建,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相关的监管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相关的政策宣传进行开展,重点关注监督检查工作的实行力度,对相关的监管标准、要求以及内容进行有效地提高。另外,在保险公司经营开展的时候,还要注意对监管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促使公司在对合规经营机制进行建立的时候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

(四)促使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保险公司实际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对合规经营机制进行合理构建,还可以促使公司内部高层管理者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保险公司内部对合规经营机制进行实际开展的时候,在公司内部出现的一些违规事项需要公司的合规部门直接上报到公司的董事会以及高层管理者。但是,他没有直接否决的权利,从而使一些相关的逃避责任现象得到有效避免。

二、合规经营在保险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前进,我国保险行业得到了飞速的进步和发展,其中,合规经营中潜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许多保险公司为了促使自身快速良好的发展,在经营的过程中对国外一些成功的经验进行引进,在公司内部对合规部门进行设立,由此可知,合规经营机制在保险公司的发展中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度。另外,在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出台后,保险公司在建设合规经营机制的时候得到了一定的指导,但是,在其实际建设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一)问题的表现

在我国保险公司经营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违规事件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其在经营过程中的经营风险也相对较高。近几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相关的保险投诉、保险诉讼案件以及保险行政处罚一直处在上升的状态,因为违法违规而被处罚的保险公司较多,因而被吊销资格证以及行业许可证的人员更是大有人在。这一系列事情的发展大多是由保险公司的违规经营以及不规范操作而引起的,在其实际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合规经营机制中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因此,对保险公司进行合规经营机制的建设成为目前我国保险行业的重要任务。

(二)对相关职能没有明确划分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在对合规管理制度的建设依旧处在初级阶段,在职能方面没有相对较为明确的划分。在保险公司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将保费作为公司上下最为重要的,而且还在业务的基础上对公司内部组织机构的主线进行设置,这种行为就在一定情况下造成了公司业务的发展和合规制度的建设出现严重失衡的情况。其中,还有少数的保险公司将公司的经营效益放到了合规经营机制建设的对立面。

另外,在一部分保险公司中,其在对合规管理职能进行建立的时候大多将其分散在了公司内的各个部门职能中,还不足形成体系,从而导致公司在合规经营机制方面没有较好的合力以及协调力。除此之外,保险公司在合规管理资源方面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司内部相关的合规风险管理人员在专业素质以及数量上都不能对其体系进行良好的支持,无法满足公司合规风险管理在实际建设运转过程中的需要。

三、合规经营在保险公司中有效构建的措施

在保险公司实际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其相关的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是其合规经营机制在实际建立过程中的载体以及基础,其中,在保险公司中对合规经营机制进行建立的时候,主要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在保险公司实际经营发展的时候,在其公司内部进行独立的合规部门的设立。其中,公司的合规部门在保险公司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具有合规管理职能的部门,还可以将它称为是内部合规部门或是法律合规部门等,它是公司在合规经营机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规部门在实际运转的时候,其主要负责的是对公司内部合规制度的制定以及实施,还有相关的检查监督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公司的经营风险进行防范,对其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和沟通以及公司监管部门进行相应的加强等。

另外,因为合规部门在公司内部具有特殊的职责以及职能,所以,为了促使其在实际运转的时候自身的有效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将公司内部的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以及合规等相关的部门进行分离,确保合规部门在工作过程中的独立性。

二是,在保险公司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加强对其内部合规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在保险公司对合规经营机制进行合理构建的时候,要对内部工作人员中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在工作的过程中拥有相对较高的实践工作经验、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反驳专家,敢于质疑,拥有直言勇气的工作人员进行重用和提拔,将其合规人员,保证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能够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一些问题的应对方案及时提出。

三是,在保险公司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对相关的合规经营体系进行建立以及健全,促使公司中的合规文化得到有效培养。在保险公司对合规经营体系进行建立以及完善的时候,还要注意对公司内所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讲师队伍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在这个基础之上,还可以对外部法律专家以及监管专家进行聘请,让他们为公司的工作人员开展的合规意识的教育以及培训,促使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合规意识的不断提高,并将其表现在日常的生活和管理中。

另外,还要注意促使公司内部合规培训教育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在公司全体工作人员的日常自觉行为中融入合规意识,促使他们对合规制度自觉严格遵守,从而使合规机制的作用的得到充分地发挥。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对保险公司中合规文化的培养,促使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得到持续良好的发展。

第6篇

关键词:保险行业 品牌营销

品牌营销代表了企业发展比较高的阶段和水平,用品牌来引领企业营销,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一直贯穿始终,这样,企业的营销才不会只是停留在产品的营销,停留在比较低级的营销阶段,一味的知道销售产品而不注重品牌的成长,将品牌管理贯彻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客户的忠诚度,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我们能看到一些能够称霸市场的优秀企业不仅是因为它们能够生产优于其他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它们具有先进科学的市场开发和品牌营销策略,比如我们熟悉的麦当劳食品,它所提供的食品具有很高超的技术吗,当然并不是,它独特的成功之处就是成功的品牌营销,让你在世界各地都能吃到同样味道的汉堡包,它的成功在于不变的味道、不变的服务、不变的文化让所有的消费者所熟知并且接受,形成了强有力的市场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除了在产品和技术上竞争激烈,企业所采用的营销策略也决定了企业能否继续成长的重要因素。随着近年来保险市场的不断扩大,外来企业的增多,保险行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保险企业加强品牌营销,实施品牌战略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保险行业该怎么加强品牌营销,实施品牌战略呢?

1、科学地进行品牌定位

任何一种模式,无论它多先进多科学多先进,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有用的,对于企业来说,明确自身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保险企业自然也是如此,定位决定了品牌,定位决定了企业能够卖什么样的产品,如何卖自己的产品,卖出的产品能够产生怎样的效益,没有一个合理清晰的定位企业也不能做好品牌营销。

企业如何做好品牌的定位,品牌定位必须是站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然后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的有利位置上的,所以,要达到这一目的,企业首先要考虑目标消费者的需要,考虑什么产品是最适合他们的,他们最需要什么功能的产品,在科学的市场调查下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情况,这一切的工作,都是为了找到切中消费者需要的品牌利益点。消费者有不同类型,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习惯和偏好,企业的品牌定位要从主客观条件和因素出发,寻找适合竞争目标要求的目标消费者。要根据市场细分中的特定细分市场,满足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要,找准市场空隙,细化品牌定位,保险企业必须从细分市场中找到目标消费群体最需要的保险产品,定位怎样的品牌最容易让消费者满足并且产生信赖,最终获得市场竞争力。

2、学会利用服务打造保险品牌

目前我国保险企业的服务水平同国外保险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保险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不够高,在服务的过程中动机和态度也有问题,企业在同客户之间的服务联系也做的不够,客户交完钱之后就不闻不问,这一切的服务水平都影响保险企业的品牌建设,企业在实施品牌营销的过程中,做好服务标准是成功的关键一步。

保险企业应该通过有针对性的客户服务意识的训练,建立客户服务指标考核体系,对企业从业人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和提供服务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控制,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等措施,最终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从而在客户心目中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应将企业发展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提高自己的品牌形象。优质的服务是保险产品市场营销的最好载体,它可以提升保险产品的附加值,强化服务对客户的形象感受,提高保险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必选认识到,优质服务将是保险市场营销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3、保险行业营销策略不断进行创新

在当今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大背景之下,不会创新的企业就没有生命力,只能等着被淘汰,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活力和竞争力,才能位于不败之地。我国保险行业也必须立足实际情况,在科学合理的分析市场和消费者的情况下,不断的进行营销策略的创新,满足消费者市场变化的需求。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保险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和个性化,保险企业就必须合理地把各种保险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开发出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同一人群不同需求,适应不同地区发展水平,有市场前景,性能趋向多元化的保险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渠道创新也是非常必要,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在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直销都是保险行业主要的保险产品销售方式,这种方式在之前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但是随着人民素质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选择更加谨慎和理智,他们需要而且能够理解的东西更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保险企业就必须要开辟更多的销售渠道,比如网络销售渠道,而且这些渠道的建设必须要全面,需要让客户可以了解到保险产品等各方面的更全的信息。随着保险行业的日益发达,保险市场不断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嘉庚,2011:《基于品牌管理的市场市场营销策略探析》,《中国商贸》,第二期,P33~P36。

[2]郭洪,2011:《品牌营销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P5~P17。

[3]黄建明,2003:《保险行业的市场营销创新》,《甘肃农业》,第十期,P45~P46。

[4]刘欢,2009:《保险公司品牌营销问题研究》,《保险研究》,第六期,P100~P103。

第7篇

【关键词】保险 营销改革 行业形象

在过去几十年,我国保险业虽然有了迅速的发展,但保险密度、保险深度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不匹配,目前保险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由于过去销售误导、理赔难以及营销体制等种种原因,保险业在公众中的形象不高,保险没有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行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保险行业形象不高的现象与保险业在发挥风险保障、经济保驾护航的巨大功用严重不匹配。保险行业形象已成为制约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2014年8月,国家提出保险业新“国十条”,把保险业发展提高到国家意志的高度,显示了国家对发展保险业的重视,大大提高了保险业的社会地位,为保险业营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是保险业的巨大福音。但是要想提高保险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形象要靠广大保险从业者不懈的努力。

影响保险行业形象的因素有很多,广大保险营销队伍是最关键的因素。从现有的营销体制上看,保险营销员注重片面追求保费,“只要能拿到保费,就是好员工”的想法长期存在,导致营销员不顾公司利益,不顾客户利益的短期行为时有发生;从文拟从财险营销的角度,分析行业形象差的原因。通过分析现有营销体系的不足,提出营销改革方面的建议,重塑保险行业形象,提高保险在公众心中的地位,促进保险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一、营销队伍是影响行业形象的最关键因素

国家出台新“国十条”,把保险业的地位提高到战略高度,而目前的保险行业形象与国家的定位、期望不匹配。同为金融业,银行、证券的行业形象较保险业高出许多。保险行业形象保险业影响保险行业形象的因素有很多,而广大保险营销队伍是最关键的因素。

谈到保险,社会公众首先想到的便是保险营销员。保险营销员是保险服务的活窗口,是与客户接触最多的群体,他们的服务是社会公众对保险业最直观的感受。销售误导和理赔难是目前保险行业的两个顽固问题,深受公众诟病,而这两个问题都与营销相关。宽进严出,在销售环节的误导,夸大责任、隐瞒除外责任,导致在理赔环节出现纠纷,得给客户留下不良印象,严重影响行业形象。

二、营销队伍形象差的原因分析

(一)非理性竞争与规模导向是首要原因

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竞争主体的增加,带来激烈的竞争压力,保险企业纷纷采取规模导向的竞争策略,基层机构及营销员为了完成业绩采取种种短期投机行为,例如误导消费者、以高额手续费揽保等,严重损害了保险业的形象和市场长远发展的根基。

站在保险公司角度,保险公司对基层营销员的考核主要也是以保费量来衡量,这就造成营销员中“只要能拿到保费,就是好员工”的想法长期存在,导致营销员不顾公司利益,不顾客户利益的短期行为时有发生。因此,非理性竞争与规模导向是首要原因。

(二)现有营销模式的不足导致营销队伍的短期行为,而不能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1.客户靠营销队伍维护,保险公司主要以销售为中心,而不能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传统模式下客户主要靠营销队伍个人行为来维护,营销队伍是主要的保费来源。营销员主要靠个人关系,拓展零散业务;客户由于对保险公司不了解,需要通过营销员了解相关信息,并帮忙办理承保、理赔等相关手续。保险公司主要通过多增员的方式,扩张市场,谁能壮大营销队伍,谁就能抢占市场。这种方式虽能给公司迅速带来保费,但是不能带来客户。快速扩张,增员太快只要数量不要质量,也导致整体人员素质较低。客户跟着营销员个人走,保险公司陷入有保费无客户的怪圈,客户对公司忠诚度不高。若承保政策发生变化,部分业务限制承保,营销员为了保住客户,往往会跳槽,而一旦营销员离职,往往带走个人的大部分客户,导致业务大量下滑,公司处于被动地位。保险公司的发展受制于营销队伍,但是为了发展又不得不以销售队伍中心,而不能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2.以高费用争夺市场,而不是以提高服务来长期赢得客户,社会影响较差。为了完成业绩,保险公司往往以高费用争夺市场。由于投入大量财力拼市场,保险公司往往没有足够的费用和精力完善客户的服务。高费用投入见效快,而服务投入见效慢,还会增加短期成本,导致利润减少。高费用投入带来的后果是导致中介市场混乱,买单卖单现象严重,出现一批游离于各家保险公司的投机取巧的“保险游击队”和“二哥”。这批“保险游击队”,往往综合素质较低,只关注短期利益,社会影响较差。

三、新常态下,客户需求的转变,要求营销队伍转型

在新常态下,客户需求的转变,要求营销队伍向服务型转变,主要体现在:

(一)客户的需求已经从“要不要I保险”向“跟谁买保险”转变

“要不要买保险”是大众对保险行业的认识问题,是行业共性问题。保险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实践、宣传,买保险已成为大众的普遍认识,保险需求潜力巨大,“要不要买保险”已经不是主要问题。而客户“跟谁买保险”决定于哪家公司推出的服务更能满足客户群的需求,是保险公司通过自身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二)随着社会收入水平的提高及交通成本的提高,客户更看重的是图方便图快捷,而不是图省钱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加上生活节奏快,城市交通拥挤,交通成本高。时间对客户来说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客户出门办事,隐形成本很高。市区交通拥挤,堵车是家常便饭,要花费较多时间,停车位不好找,停车费、燃油费、通行费等交通成本高,面临较大隐形支出。如果保险公司能在方便客户方面做更多服务,客户往往不会在意多交几百保险费或少赔一些款。客户更看重的是图方便图快捷,而不是图省钱。

(三)互联网发展推动销售渠道调整,要求营销队伍更加注重服务

随着“互联网+保险”业务量的增长,互联网销售渠道抢占了市场份额,主要是险种简单通俗易懂的险种。对于公众认识度较高、产品同质性较大的产品,如车险,已经不太依赖营销员等中间环节与保险公司获得信息,网上承保、理赔客户直接可以线上操作,承保价格、理赔政策公开透明,无需通过营销员了解信息,公司与客户的缩小了距离。客户的忠诚度主要靠公司行为、日常的服务来维护,一旦客户对公司品牌认知度加深,便能提高与客户的粘性,提高忠诚度。而营销员的中间纽带职能在承保环节被弱化,营销队伍有可能遭到洗牌风险,营销员若想从事保险,职能要发生转变,从售中销售技巧转为售前咨询及售后服务方面。

四、为重塑行业良好形象,提出营销改革的建议

(一)从业者要充分认识保险的意义,始终保持对保险的无限热爱,自尊自爱,这是保险营销的第一步

从业者对保险的认同与热爱来源于对保险意义的理解。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担负着为国民经济保驾护航的使命,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风险保障。在大灾大难面前,保险总是冲在最前方,与人民患难与共,休戚相关。每个保险从业者都应深深认识到保险是利国利民的行业,保险不是骗人的,保险是雪中送炭,保险不能改变生活,但能防止生活被改变,保险让生活更美好。

行业尊严是每个从业者自己挣回来的。从业者首先要自尊自爱才能赢得他人尊重。自加入保险业后,你的一言一行便代表着行业形象。你怎样保险便怎样,你有自尊保险便有尊严,你有光芒万丈,保险便因你增添光彩。只有每个从业者共同努力,注意一言一行,处处表现出专业、敬业、服务、高效、奉献,才能赢得普遍认同,获得尊重。

(二)转换理念,全面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

保险营销的目的应该是“满足客户需求获取利润”。在传统的保险经营中有一句话是“保险是卖出去的,而不是买出去的。”其中强调的是销售保险的技巧。其实,保险作为化解和防范风险的手段,真正站在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利益的角度才是行业发展的价值所在。由于保险行业的特殊性,所有社会公众都有保险需求或潜在保险需求,都是保险业的客户或潜在客户,所以保险业在社会公众中的行业形象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保险业在客户心中的印象。保险营销满足客户需求主要体现在保险责任担担、信誉、服务质量上。

在新常态下,保险行业要重塑行业形象,要立足长远考虑,实现从粗放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而要实现内涵式发展,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从关注销售队伍到重视客户需求,从“以销售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转变。只有满足了广大客户的需求,赢得了认可,才能提高行业形象。

全面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从营销角度,需要在客户分类、营销队伍建设、薪酬考核、社会评价体系等各方面进行改革。

(三)财险行业的客户分类

按照以“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首先要对客户进行细分,才能对客户进行有效管理。笔者认为财险公司的客户主要可分为个人客户和法人客户(也称团体客户)。个人客户再细分为分散型个人客户和定向群个人客户。分散型个人客户是指,客户保险需求相近,客户地点分散,不便于集中管理的客户,最典型的就是网销车险客户、个人意外险客户。定向群个人客户是指所处行业相近、或生活习惯大致相同,且一定区域内客户密集度较高,便于定向集中管理的客户。法人客户(也称团体客户),可根据公司战略需要、客户规模不同,分为战略客户和一般团体客户;也可按照客户所处行业进一步细分。

(四)根据客户分类,构建营销队伍,实行差异化服务营销

财险公司应当重建保险营销员队伍,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准,更加注重服务,最终使保险营销员成为令人尊敬的职业。营销队伍建设要围绕客户分类进行,主要发展以下类型的营销团队:

1.对于网销分散型个人客户,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型营销团队,实行客户经理制。网销的分散型个人客户,需要一支强大的服务队伍提供线下服务来维持与客户的关系,以确保客户的粘性,提高来年续保率。网销业务主要是简单的普遍的同质性的业务,例如车险、意外险个人客户业务等,服务要求相近,对于这种业务保险公司可以建立服务标准化,通过培养服务型营销团队来维持。服务型营销团队要以团队作战,重点在于服务,纳入员工制管理,实行客户经理制,每个营销员负责一定的客户维护工作。这支队伍的主要职能是为广大的未出险客户及出险客户的非理赔事故提供增值服务,例如事故救援、短信提醒、生日祝福、风险提示、收集材料等。对于理赔队人员短缺、配备不健全的地区,营销队伍还须作为延伸的理赔队伍,承担起对出险客户提供理赔服务的职责。服务型营销队伍主要以服务的客户数及服务质量来评价,与薪酬挂钩的,主要以续保率、客户满意度、客户数等指标来考核,而非保费量。这支队伍不是单独作战,而是服从团队整体安排,划区域管理。

2.面向定向群个人客户,实行精准营销,逐步建立专业化营销团队。以客户细分为基础,成立不同专业化团队。首先,应准确掌握客户的基本信息,利用客户管理系统的大数据对客户进行分析,根所在行业、地区、年龄等不同特点,对客户特性进行细分,针对客户群体的共同特性,挖掘客户的潜在保险需求点,为客户量身定做产品及服务。根据不同的定向群,成立多支不同的专业化营销团队。专业团队管理,要走精英化、高端化路线。

基于客户精准营销模式的专业团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具备产品销售能力,还要具备发现和开发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具备售后主动提供附加值服务的能力。专业团队实行团体作战,每个营销员有不同的分工,形成团队,缺一不可。成员组成有专业型、销售型、策划型、内务型、市场调研型、心理分析型、数据分析型、售后服务型等。专业团队要走精英化、高端化路线,应纳入员工制管理,重点培养。

3.为拓展重要的团体客户,建立战略客户营销团队。对于保险需求较大的集团性客户,或在行业有影响力的团体客户,对公司发展有战略意义的团体客户可作为战略客户,对于战略客户,保险公司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自上而下协同拓展维护。战略客户是精准营销的重中之重。

战略客户营销团队主要职责是寻找符合公司业务方向的团体客户单位,收集信息。站在客户角度考虑,挖掘客户潜在保险需求,给客户量身定做产品组合,制定承保方案,提供特色服务。时时关注招投标,在招投标方面做到专业致胜。

战略客户业务的拓展需要较长时间,前期投入大,见效慢,但是一旦见效,将会对公司业务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战略客户团队是公司营销队伍中综合素质最高的团队,所有团队人员应纳入员工制重点培养,且在公司的地位及薪酬要比其他团队高得多。

(五)重视营销,提高营销员的地位和收入,让保险成为人人想往的行业,营销员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保险公司不重视营销,营销员便不重视客户,客户便不认可保险公司,如此恶性循环。要通过提高营销员社会地位、收入留优秀的营销员,吸引潜在高素质的营销员加盟。我们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强求营销员提高服务质量与提高个人修养。保险业之所以有今天不良形象的现状,主要原因还是保险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重视短期利益,业务导向,缺乏长远考虑有关。一个行业能否吸引高素质人才,取决于这个行业能否给从业者想要的地位和收入,能否收到社会尊重。一旦这种需求被满足,自然会吸引许多高素质的人才加盟,行业形象自然提升。例如同为金融业的银行业、证券业,选拨人才采用高标准,提供高待遇,深受高素质人才青睐,行业自然深受尊重,行业形象大大高于保险业。一旦能吸引许多高素质的人才加盟,营销员准入门槛自然随之提高。

(六)建立评价体系,完善社会监督

建议行业建立营销人员档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用、服务监测系统,加强对保险营销员的诚信水平、服务质量的监测,客户可对营销员信誉、服务质量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定期公布评级。对于评级差的营销员可拉入黑名单,不准从事保险业。保险公司可参照评级结果,对于评级越高的营销员,给予越高的绩效比例、佣金比例。逐渐形成珍爱个人信誉的良好市场氛围。

五、树立全员营销意识,共同维护行业形象

从根本上说,所有保险从业者,都是保险营销员,要逐步树立起全员营销意识。把与客户的每次接触,都当做营销,每个客户接触点的员工都是营销员。从大的方面来说,当你面对社会公众时,你就代表保险业。你的言谈举止,就是对保险行业形象最好的营销。重塑良好的保险行业形象,是每个保险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让我们大家都为从事保险业而自豪,当保险业最好的营销员,自觉成为行业形象的维护者、践行者,促进保险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纯锴.中国保险业形象亟待重塑.银行家,2013(10).

[2]王小韦,马丽娟.保险营销体制改革要适应保险经营体制改革.中国保险报,20150908.

[3]蔡夏.保险合同中的合理期待原则研究.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0401.

[4]李炼红.长沙邮储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1101.

[5]张海青.论保险营销员在新常态下的机遇与挑战.当代经,2015(20).

[6]牛增亮.精准营销与保险行业营销模式转型.金融电子化,2014(2).

[7]王妲.基于保险营销过程视觉论保险服务创新.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2(3).

第8篇

随着保险行业的迅速发展和保险行业间竞争的加剧,保险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保险实务专业毕业生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保险产品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核保核赔技术能力、查勘理赔工作能力、保险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公关沟通能力等是保险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高校扩招、生源锐减和保险行业发展困境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高职生源特别是保险实务专业生源的质量急剧下降,高考200多分就可录取,是高考录取的最后批次最低分数档次,学生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较差,使保险实务专业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目的。保险实务专业毕业生就业发展困境当前,我国保险人才市场遭遇到一种企业人才需求巨大但保险专业毕业生却难以就业和更难发展的奇特困境:一方面,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机构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供需缺口不断增加,预计至2020年,中国保险从业人员将从2010年的390万人递增至1200万人,保险专业人才需求缺口达800万;[4]另一方面,大量保险实务专业的毕业生又面临着就业难发展难的问题。笔者认为,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主要有:(1)许多保险公司在招聘中只招聘有一定保险工作经验的人员和本科以上学历者,对于高职院校保险实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则往往拒之门外。据课题组对一些保险公司的招聘广告资料统计,保险公司在招聘中对工作经验提出明确要求的有95.6%,对学历提出明确要求的有95.2%,而其中要求本科(含)以上学历的占到全部学历要求的79.5%。这种招聘要求使高职保险实务专业毕业生望而却步;(2)高职保险实务专业毕业生到保险公司就业的岗位基本都是保险营销员,职业地位低且基本没有底薪或底薪很低,使刚刚毕业的学生在保险公司就业后很难立足,因此许多保险专业的学生不愿意到保险行业就业;(3)保费英雄的用人方式和环境使没有人脉资源的大学毕业生在保险公司就业后其业绩往往不如下岗再就业人员和其他没有受过保险高等教育的人员,他们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很大且很难得到升迁和发展,因此许多学生就业后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4)保险行业社会形象差、保险员工地位不高、不受社会尊重等因素也使得许多保险实务专业毕业生不愿到保险机构就业。

保险行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是保险实务专业生存发展的前提。我国保险业要摆脱目前发展困境走上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国家有关部门和保险行业应加强全民风险和保险意识的宣传教育,倡导科学理性的保险消费观念,提高全民风险和保险意识;(2)保险公司在经营中应牢固树立服务与效益并重的经营理念,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领域来寻找长期效益与短期利润的结合点,并以此指导公司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和有效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性地建立人聘用、管理及考核机制,提高人素质,改变人手续费与业务质量好坏、服务水平高低不挂钩的状况,扭转以高手续费率换取业务规模的现状;(3)保险公司应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目前我国保险行业处于加速发展时期,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异常激烈,因此保险公司应制定保险业人才建设的整体规划,积极主动与高校等专业教育机构合作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保险人才,加强职工培训,多角度地增加人才供给,从源头上解决保险人才供求不平衡的问题;(4)加强保险业的诚信制度和道德建设,提升企业形象,对于保险行业来说,诚信缺失已成为保险业可持续发展不容回避的严峻挑战。因而加强保险业的诚信制度和道德建设,完善诚信制度,健全保险监管及失信惩戒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对于促进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开展保险公众教育,普及保险知识是保险实务专业发展的基础保险作为一种通过社会互助机制进行专业化风险管理的经营形式,发挥着社会“稳定器”和“助动器”的作用,担负着“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的重任。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和个人应对客观风险、提高生存质量和发展能力的积极举措。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晚,再加上正面宣传不足,社会大众的保险意识、保险观念缺乏。在现实生活中,诸如因没买保险而“一病致贫”的,买了保险但没出事就认为是“白买”的种种现象,正是缺乏风险和保险意识的表现。因此,国发[2006]2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引导作用,普及保险知识,提高全民风险和保险意识。普及公众的保险教育,有利于帮助社会公众树立现代风险管理理念,促进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开启我国保险市场,培育理性和成熟的保险消费者,实现我国保险的可持续性消费;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保险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好地发挥保险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提高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保险实务专业发展的关键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生存之本。高职院校要提高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高职保险实务专业应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确定“通才”培养目标。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业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必备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知识面宽、综合素质较高、富于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能适应21世纪我国金融保险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需要的面向各类保险机构所需要的高端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企业需要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通才”,因此,高职保险实务专业必须根据企业需求确定“通才”培养目标。(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和人才培养能力。教师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由于有着面向“就业导向和服务宗旨”的特征,因此,在师资培养上必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出一批具有职业教育特征且能够胜任职业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

目前,保险实务专业教师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保险从业经历,对保险业务上岗流程与规范、保险产品与事务处理、保险企业经营管理流程与岗位任务、保险产品营销技巧的运用等不了解、不熟悉,不能胜任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因此必须注重在企业实践中培养教师,组织专业教师到保险公司长期兼职或挂职锻炼,实现教师的教学与企业的实训深入“对接”。教师只有对保险企业有所了解,对保险岗位较为熟悉,对岗位技能了如指掌,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学校要从多行业聘请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使专兼职教师团队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真正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个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最真实的职教情景,最有效的职业教育资源不是在学校,而是在企业”。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双主体”办学、专业共建、资源共享、人员互派,扎实开展工学结合,有效推进订单培养,达到校企利益共享,促进校企合作稳定健康发展。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保险行业尽管是一个“朝阳行业”,但也是一个“需要坚守的行业”,高职毕业生要想在该行业生存发展下去,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如心理抗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诚信服务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运用第一、第二课堂,将职场培训模式引入保险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式、活动式、晨会式、案例式、情景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强化挫折教育、诚信教育、服务意识教育,强化人际沟通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吃苦耐劳的品质。[6]加强就业服务和就业基地建设是保险实务专业发展的保障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要实现保险实务专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重要保障。为此高职院校必须:(1)加强就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工作。通过就业政策、就业观念和就业技巧等教育,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采取多种服务形式为学生就业服务,如举办就业知识讲座、订阅就业指导刊物、模拟招聘会、组织成立大学生职业规划发展协会、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联系企业举行专场招聘会、充分利用网络就业信息资源开办就业网站、联系定点单位接纳学生实习等。(2)加强“保校”合作,特别是与保险企业建立稳定的订单培养和就业基地,建构学校教育与就业之间的“绿色通道”,确保保险实务专业毕业生高效高质量地就业。

作者:喻靖文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第9篇

论文摘要:保险行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保险行业的发展强烈依靠保险营销的环境,在连续且变化的保险营销环境中采取正确的保险销售策略对于保险企业和保险业工作者、管理者意义非常重大。本文在分析我国保险营现状的基础上,对保险营销环境进行了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提高保险营销效果的策略,希望可以提高保险营销的决策水平,优化保险营销环境,进一步壮大和发展保险企业,推进社会的资金流动和稳定。

前言

保险行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对特定伤害和事故的赔偿,对整个经济社会起到: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作用。保险行业的经营活动,是在一定的连续和变化环境中进行的,也可以说保险行业的市场营销过程,就是一种动态地对变化环境进行反应、预期和决策的过程。在保险营销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各种环境因素和条件的变化,可以带来保险行业发展的机遇,也可以形成影响保险行业发展的阻力。因此,作为保险行业的从业者应该有效认知保险营销环境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出保险营销环境影响力的作用和动力原理,正确对待保险市场营销环境的发展和变化,提供出正确、细致和有效的保险营销策略,为保险企业的壮大、保险行业的发展、经济生活的有序以及社会整体的稳定服务。

一、保险业市场营销的概述

(一)我国保险市场现状

进入新世纪,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我国保险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是应该看到目前的保险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保险业发展的水平还很低,保险企业的经营方式粗放,消费者的风险、保险意识薄弱。目前保险公司市场主要的不足表现为:保险营销理念落后、部分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市场营销环境恶劣、相关服务欠缺,这些负面的因素影响了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对保险营销环境的认识

保险营销环境是指影响保险企业的营销管理能力,使其能否成功的发展和维持与其目标客户交易所涉及到的一系列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的总和。保险营销环境系统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从环境层次的角度来划分,保险营销环境可以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从环境广义与狭义的角度来划分,又可以把保险营销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保险企业应该对保险营销环境进行调查、分析、预判,采用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对保险企业经营行为进行控制与调节,使营销环境在发展和变化中其始终与保险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保证保险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展望

我国长期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我国保险业在未来的一大段时间内将呈现飞速、持续的发展趋向,有专家预测我国在“十二五”期间保险业将维持年平均15%以上的增长率。在与国际接轨、民营经济发展和经济形式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保险业将呈现在不同层次、经营理念、逐步成熟的态势,保险业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提高保险市场营销水平的策略

(一)转变保险企业营销的观念

首先,树立新的保险营销概念,保险营销概念在现代保险企业经营战略中是中心环节和核心部分,这一观念应该通过在营销渠道及对象的选择与营销活动的开展中来树立企业形象,发展业务,拓展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其次,挖掘新的保险客户资源,应着重发展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保险市场的营销;应该大力发展进城务工人员保险市场的市场;扩展农村的广大群众对保险的认知;加大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力度;推进城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保险范围的扩大。其三,拓展保险行业营销的新渠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保险行业营销必须积极拓展新的渠道,通过社区、银行和网络等方式进行营销,有效扩大和覆盖保险营销的范围。

(二)创造保险营销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应该提高保险营销自身水平,针对经营目标、经营水平和营销渠道进行有效整合,促进保险营销环境的良性渐变。其次,要完善保险行业的立法工作,加强对保险事业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和管理的力度。最后,加强保险队伍的质量建设,改革保险营销员制度,完善行业教育和继续培训制度,提高保险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打造保险营销良好的内部环境

首先,制定出适合实际的经营目标,为保险企业经营决策和活动提供行动指南。其次,制定出适合的保险经营策略,针对经营环境的每一重大变化,制定出一个或多个应变方案和对策,确保保险经营的稳定性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最后,根据变化了的形势,随时修正和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保险经营活动的需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保险业的从业人员应该善于发现影响保险企业发展的营销环境因素,通过大量研究、认真分析和科学决策,制定出适合连续且不断变化环境的营销策略,整合各种影响保险市场的因素,取得保险企业在复杂的条件下振兴,在连续的环境中壮大,在动态的市场中发展等效果,为社会的稳定、资金的流通、保险企业的效益等各项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实现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宇.我国保险营销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0(11).

[2] 蒋才芳.基于竞争优势的保险营销渠道创新研究[J].市场论坛,2009(05).

第10篇

关键词: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重要意义;思路

0 引言

伴随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保险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我国保险行业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力量。虽然我国保险行业在近些年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但是其身处金融领域,同时资本运行具有独特性的保险行业,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一直不尽人意。世界经济受到美国次债危机的严重影响,尽管在我国政府的百般努力下,这场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不算太大,但保险行业依然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努力转变其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化财务管理,进而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更充分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实现保险公司效益目标的同时,保障保险行业持续稳定的

发展。

1 我国保险公司中的财务管理现状与重要意义

最初我国保险公司是在政府监督下开展业务和进行财务管理的。伴随金融领域的进一步改革以及金融的混业发展,对保险公司国家开始逐步放松监管其财务管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保险行业逐渐走向国际化,就财务管理而言,我国保险行业开始学习借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并且政府也随之加大了监管保险公司财务的力度。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保险公司的人才队伍素质及专业化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虽然在财务管理的有些方面我国保险公司获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与比较成熟的西方保险行业、财务管理体系相比,我国依然存在不少差距。此外,伴随我国迅猛发展的经济及金融开展混业经营,财务风险在我国保险公司中正在逐渐增大,这对于保险公司如何化解财务管理存在的各种风险,使其不能衍生出新的问题,为保险公司保持财务管理的连续性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使得保险公司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不断完善财务管理视为重中

之重。

我国大型保险公司一般都是国有独资公司,在这些公司中国有企业粗放式的管理通病也表现的比较突出,从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来看,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电子商务系统,不但难以借助银行发达的电子支付系统来更好的开拓业务,甚至有的保险公司对各营业网点都无法实现网络化管理。并且许多基层公司也存在着财务工作缺乏标准化的现象,导致各项业务需要通过人为操作去完成,这必然使操作风险增加,从而容易产生数据失真、弄虚作假及信息传递慢等情况。正因为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整个市场中我国保险行业的竞争力偏低,在面对拥有先进管理和运营模式的外资企业的冲击下江河日下,如果我们不及时对当前的财务管理与经营模式进行积极的改革,我国保险公司唯一的多网点优势将沦为效益低、耗资多的沉重负担。所以我国保险行业必须加快建设信息化,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对其财务处理和业务进行改造,把各个营业网点尽快连接起来,进而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促进我国保险行业最终迈向国际先进水平。

2 我国保险公司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

2.1 保险公司相关财务制度的不健全

首先,对保险公司中的财务管理相关部门缺乏系统性的规定,缺少针对性,覆盖面不够。缺乏系统性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当前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遵守的规定主要是《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明细准则,而一些补充规定则集中在保监会和财政部下发的通知、意见和规定中。缺乏针对性只要表现在《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对象是各类金融机构,因此,针对保险公司的限制性和规范性条款一般比较宽泛、模糊。覆盖面不够则表现在相关规定予以明确,民营和外资金融企业可参照执行,进而使民营和外资保险公司与国有保险公司相比,在财务规则上没有统一起来。其次,保险公司制定出的部分内部规章条款与国家相关规定存在一定冲突。有的保险公司因第一款的局限性制定了自身内部的会计制度、会计规范及会计实务等规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中有些内容与保监会、财政部的相关规定存在抵触现象。例如有些保险公司按照自己制定的规章将为展业支出的客户旅游及招待费用计入佣金科目进行核算。再次,缺乏严格明细的操作流程。有些保险公司报销的发票开具单位与发票领用单位不一致,主要原因是在审核报销时没有对所提供的发票通过税务热线与税务网站进行验证。最后,违反《劳动法》相关规定,存在五险一金漏缴的现象。因保险公司对员工劳动保障权的相关规定比较笼统,有些保险公司下设分支机构制定出的考核办法、操作办法等文件不符合劳动法相关规定,将员工人为的分成经理层与管理层、营销员与正式员工,对于经理层与管理层来说,五险一金都会缴纳,为了激发营销员和普通正式员工的积极性,通常不会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甚至底薪都没有。

2.2 现金管理存在缺陷

保险公司的大量现金流转是一个特色,所以保险公司的现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依据现金管理的相关规定,现金开支超过规定的数额就需要运用转账结算。然而当前保险公司的实际现金流通量已经大大超过了现金管理相关规定。在购置办公用品、支付赔款等方面使用大量现金,有些基层公司甚至每个月发放的工资、福利费等也不通过银行支付,而是直接坐支现收的保费,进而避免银行等部门来有效监管现金。有些公司对现金日记账也没有做到日清月结,导致无法有效控制现金库存量,使经营管理产生不少漏洞。现金收付的手续缺乏规范化,混淆了现讫、转讫,思想上开始有怠慢的情绪,认为不管是转账还是现金,只要钱已经到了保险公司账户就行,导致了业务的真实情况难以通过账面准确反映,某些数据在会计上产生了偏差。故意将财务印章弄得模糊不清,方便以后合并记账,使得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不相符。在付款时,有的付完款后再盖章;在收款时,有的盖完章后再收款;有的会计人员甚至对收款人不要求必须亲自签章;对于外部的原始凭证,只要领导有签字就会一路绿灯,对其审查不严,导致会计失去监督效用。

2.3 会计人员主观操作乱象

保险公司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需要以会计人员整理的财务信息为前提。因保险行业具有较大的特征:保费收取在前而赔付支出费用在后,这两者有时存在较大的时间差,造成了各会计期间不合理的收益费用分配。除此以外,保险行业要求会计人员对未来要具有较高的预期性,以自身工作经验开展操作等因素,造成了会计人员主观操作乱象,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误差。另外,尽管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但是没有明确规定具体业务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遇到具体业务时,会计准则只是要求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方法。这说明我国的会计准则由原则性导向代替了规则性导向,尽管让保险公司在会计信息上表现出一定质量,但由于我国会计人员存在参差不齐的业务水平,造成会计处理的随意性大,容易出现判断失误。这些都会严重冲击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使保险公司中的财务管理决策受到严重影响。

3 我国保险公司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路

3.1 加强建设财务制度,完善制度体系

其一,从监管层面来说需要对保险公司统一规范财务制度,可以依据《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重新设计《保险公司财务规则》与《保险公司会计准则》,将以往零散的关于财务会计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统一归纳到《保险公司财务规则》与《保险公司会计准则》中,在财务会计制度方面使各个保险公司都处于同一水平,防止以劣币取代良币的现象出现。其二,各个保险公司内部的规章不仅要与国家法规保持一致,还要努力做到明确化、细分化、可操作化及规范化。

3.2 强化现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

保险公司生存发展依赖的血液就是资金,在公司各个环节的经营活动中都贯穿着资金管理,保障保险公司持续健康运行的基础就是资金的安全性。首先,对银行账户加强管理,实施报批与备案制,没有经过上级公司的批准,不能擅自对银行账户进行变更与撤销。并且要分类管理账户,基层公司不能互相划转混用各种账户;通过网上银行进行动态化监控,监控的范围包括所有账户。其次,切实贯彻执行现金收支管理办法。由于当前实行的是现收保费即出保单的制度,极大降低了应收保费的额度,使保费资金大大缩短了回收期限。对资金收入实施限额限时上缴制度,使得资金在基层公司减少沉淀时间与沉淀量。需要严格依据项目的预算来拨付费用资金,一旦项目费用支出超过了预算,财务部可暂停拨付资金。就理赔资金而言,对客户的信息财务部要认真做好核对工作,把好理赔支付这道关,保障理赔款能够直接汇到客户账户上。最后,对银行账户实施严格的对账制度,强化未达资金管理。必须将余额调节表与银行对账单在规定的时间内报请上级公司审核。防止出现超过规定时间和非正常的未达账项,如果存在这类情况,必须向上级公司汇报引发的具体原因及限时予以处理。

3.3 提高保险公司财务人员素质

在一切因素中人是最积极的因素,要想解决一切问题其本质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对基层公司的员工需要加强教育培训,激发员工的最大积极性,使员工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为公司的发展进步提供人力保障。首先,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对委派的相关人员要实行基层公司与上级公司相辅相成的双重管理考核机制。其次,委派的相关人员为基层公司与上级公司搭建起了沟通桥梁,不但需要掌握大量的财务知识,还要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而是沟通的时间成本极大降低。最后,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座谈会,逐步提高财务工作执行力和服务质量,使保险公司财务人员提高责任意识。

4 结论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我国的保险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当然在其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诸如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拓思路,使保险公司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汉民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9

第11篇

关键词:安全责任保险;市场机制;监管机制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行业文化之于行业正如公司文化之于公司,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演变出凝聚力和竞争力。只有以先进的文化为基础,才能实现科学管理,规范行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我国保险业只有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新环境,坚持培育先进的行业文化,打造行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行业合作的文化基础

保险行业的特点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加强行业合作,建设和谐行业,需要各保险公司具有共同的利益基础和思想基础。保险行业有共同的利益基础,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而共同的思想基础就需要通过长期的行业文化建设去积淀。每个企业都有其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保险行业的文化建设是以行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体现。行业价值观最主要的是要解决这个行业为什么存在、怎样存在的问题。保险行业文化建设应该以此展开,逐步建立统一的行业价值观。

首先,保险行业应最有社会责任感。金融业是现代经济重要的命脉,保险业作为金融服务业的一种,在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从前几年的交强险到近两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业已经悄然走人寻常百姓中,赢得了公众巨大的关注。因此,保险业应该以此为契机,更加深刻的进行这次变革。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加强合作,共同发展,让保险业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提升保险业的社会形象。

其次,增强行业沟通,建立互信合作的氛围。在我国,保险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可以说是个年轻的行业。每个企业在成立初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无论是从管理上,还是从业务上,行业中一定有先进的公司治理经验与业务发展经验。加强沟通,可以使整个行业发展增速。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是发展了若干年后的结晶,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互相沟通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共同出谋划策,设定规章制度。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出现相同问题时也有参考依据。在问题的第一次出现时甚至还未发生时就能够建立良好的防御体系,防患于未然,才是真正解决行业普遍问题的最好方法。

再次,要做到。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追求的是结果上的和谐而在过程中是不同的;而小人是在过程的表面上相同,实际上可能是不和谐的。行业合作要在主要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不必要求完全一致。有差别的管理和服务才会让这个行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人才创造价值的文化理念

行业的一切目标的制定与实现都是靠人完成的,人才永远是价值的创造者。从公司的建立之初,领导者的才能便决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如果领导者是一个仅以保费收入达成指标为导向的领导,那么在他制定考核机制时,就会只看重业务资源,谁能拿到保费,谁就是王道。这样造成的逆向选择结果就是无论业务质量好坏,只靠保费收入说话。造成的问题必然是业务质量参差不齐,公司的利润无法保证。如果领导者是利润导向型,那么在考虑收入的同时,还会继续注意成本。那么在业务质量选择上就会选择质优的客户而不是盲目追求收入,以及业务部门绩效考核上用利润说话,避免了粗放式的经营。如果领导者能同时考虑到员工利益,那么当员工利益最大化时,就会吸引更高素质的员工到队伍中来,结果是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升,无论在管理上还是业务上都是创新的,具有竞争力的。前些年,保险公司的门槛很低,人们经常把“卖保险的”作为一种调侃。近年来,随着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行业准入门槛已经较前些年有了提高,但相对于银行业以及证券业等其他金融行业,员工素质还有待于提高。

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仍然需要有竞争力的领头羊带队。领导者素质比员工素质更加重要。领导者要善于学习,善于倾听,不耻下问,多听一些并且听得进去意见和建议。领导者经常出现在员工中远比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面点击OA文件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领导者的鼓励会让员工更有奋进的决心与工作的热情。和谐的办公环境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新助力文化建设

不断推陈出新的行业才是生机勃勃的行业。我们保险行业的文化要随着环境、时代形势、战略调整的变化进行变化,不断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力所在。要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的作用,重视对创新资源的投入,使企业长期保持旺盛的生长劲头。创新的含义极其丰富,既包括新产品的开发、市场营销渠道创新、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也包括组织机构设计、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

(一)新产品的开发

苹果公司的前CEO乔布斯自身就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人,他本人也参与了苹果产品的设计。前些年,一直是NOKIA这个品牌占领移动通信设备市场的举足轻重的位置,它依靠着自己抗摔打的品质而著名。在苹果公司最开始出现的时候,NOKIA的员工嘲笑说:仅就IPHONE手机不抗摔这个缺点就足以打败他,于是NOKIA并没有在意这位潜在的竞争者。自己没有创新,并且也没有吸收行业中其他公司先进的设计以及各种独立应用的思想。当苹果创造出奇迹的时候,他们已经解决了抗摔的问题。此时NOKIA已经望尘莫及了。可见,成功的产品创新带来的效益足以成就一个神话。

(二)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网络产品层出不穷,网络已经成为每个公民生活中了解世界重要的途径,现在的地铁里所有人都拿着手机激烈的划来划去,嘴角上偶尔还露出惬意的笑容,这就是变化。十上提出要利用新媒体,例如微博、博客、微信来了解民生。我们要细细捕捉当今网络的发展方向,我们保险行业也要与时俱进。网销电销的发展就是保险行业的创新产品,但是我们要坚持持续创新,才能保持我们行业的活力。

(三)行业与行业的交集地带创新

国务院今年的《农业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国家对农业保险给予财税政策倾斜,鼓励地方政府采取保费补贴,经营费用补贴以及再保险费用补贴等多种形式支持农业保险发展。这也是保险业与农业两个行业的合作。可以这样讲,保险行业是一个可以与其他行业广泛合作的行业,如果处理得妥当,保险行业会成为社会中个体或企业在危难时刻的保障,保险公司在盈利的同时为降低自身风险,会严格控制质量把关,行驶了部分政府职能,是政府用市场机制逐渐代替监管机制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屡屡爆出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很多人认为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已经迫在眉睫。其实,早就已经有食品安全责任险投放于市场之上,只是投保率很低。今年4月,国内首家在A股成功上市的民营餐饮企业湘鄂情率先作出表率,一举揽下了食品安全责任险国内的最大一单,为食物上了亿元“责任险”。这也引发了业界的关注。推行食品安全责任险,可以补充食品监管的漏洞。经验表明,用市场机制逐渐取代政策机制,不但节约政府开支,而且更加有效。食品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在发生事故的时候,未必能够承担所有的赔偿。

第12篇

关键词:

1.保险行业人才状况

我国保险行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拥有了庞大的从业人员,但目前保险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人才不足是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加之保险行业迅猛的发展形势,对人才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与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保险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从近年来保险行业新招人员情况,以及保险行业的具体情况来看,保险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2.1保险公司希望招进高学历人员

首先,在当前国内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外国保险公司不断进入的新形势下,人才资源已成为保险业最稀缺最主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匮乏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当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接受世界保险业新信息、新知识。

2.2保险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呈多样化

一个团队通常是由多种人才共同组成的,保险行业也不例外,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其中对保险、金融、经济等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更加强烈。只有具有各方面水平的人才和不同素质的人才才能构建良好的业务发展团队。

2.3保险行业更加注重有工作经验的人才

保险行业为了缩短员工的适应期、磨合期,更喜欢招到就能上岗,就能适应岗位需要的新员工,即有过工作经历、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这让当今在校的大学生很矛盾,甚至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认为大学四年还不如在社会上混四年,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大学生不认真读书,而到处去找兼职,从而影响了学业。殊不知学习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知识的积累,到社会上去打拼也会是困难多多。

2.4保险行业更加注重人才的交往、沟通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石,随着人们交往范围的扩大,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大为扩展,这就对我们的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事保险更是需要有好的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交往与沟通不论对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学校、学生社团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作为个人,人际交往也是一个人能力的另一方面体现。一个保险公司是一个组织,需要管理,需要沟通,一个具备交往、沟通能力的领导才能很好地把组织运作好、管理好,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

2.5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人才成为新宠

计算机应用于办公领域,首先它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不用拿着各种文件、申请、单据在各部门跑来跑去,等候审批、签字、盖章。这些都可在网络上进行;其次是节省运营成本:包括时间和纸张;第三是规范单位管理:把一些弹性太大不够规范的工作流程变得井然有序,比如:公文会签、计划日志、用款报销等工作流程审批都可在网上进行;第四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凝聚力:员工与上级沟通很方便,信息反馈畅通,为发挥员工的智慧和积极性提供了舞台;第五是使决策变得迅速科学:高层决策不再是在不了解情况,缺乏数据的环境下拍脑袋了事,而是以数据和材料为依据做出相对科学的决策。

2.6外语专业人才也被保险公司看重

之所以保险行业喜欢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人才,尤其是英语和日语专业人才,是因为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在世界各国都广泛受到热捧,尤其在中国,大有全民学英语的气势;而日语作为世界第一大普及的小语种受到各国保险行业的高度重视。保险行业的发展逐步会涉及到世界的诸多领域,而且面对保险业的竞争,只有熟悉外语的人才才能了解和掌握国外保险行业的信息,更有能力参与竞争。

2.7资格证书越来越得到重视

在保险业的发展过程中,也特别重视员工的资格证书,鼓励员工参加社会学习和考试,以获得更多、更高级别的证书和职称。在当前,保险业最喜欢的职称有:

会计类; 更多要求具有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资格证书。

精算类:更多南非要高级产品技术员及运营分析人员。

法律类,要求具有通过国家律师资格考试的专业人才。

保险类,各种保险公司都对相应的资格证书作了要求。如:上海盛大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北京联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都要求其员工具有“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书”,另外,所有保险从业人员都须具备人资格证书

另外,保险公司对年龄、健康状况、分析判断能力、策划能力、书面表达、形象、仪表、个人品德、团队精神、事业进取心、责任心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3.解决保险行业人才供求矛盾的思考和建议

保险公司需要的不仅是哪一方面的人才,而是复合型的人才,是全方位的人才,这是由保险公司的经营性质决定的。如何满足保险行业的需求,为保险行业供应更多的专业人才,主要任务靠高等学校来完成。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加大培育力度,按保险行业的实际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作为在校大学生,更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把握好保险行业的人才缺口,努力学习,选好专业,使自己能适应保险业发展的需要。

3.1学好理论知识, 把自己培养成具有扎实的保险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业务技能的人才。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学习,学好知识一方面是完成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也是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的需要, 扎实的保险理论知识是做一切研究以及进行理论创新的出发点,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保险理论知识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结合实践,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3.2培养积极向上的自动、自发意识。自动、自发是一种人生态度和责任,是一个集智慧、技能、心态、性格等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工作、学习、生活,为企业、为家庭、为社会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的概括和凝练。自动、自发意识和能力对一个人的性格培养、素质提升、潜力挖掘有决定性的影响,具备了这种意识将会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石。

3.3适当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目前,人才市场上被企业一致看好的抢手人才,近90%都是既有学历又有工作经验的人,而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而出现令人尴尬的"疲软"状态。这不仅反映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也反映了一种新型的人才观。为此,大学生要充分利用每年的寒、暑假进行社会学习和锻炼,把自己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实践检验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从实践中总结问题,带着问题来学习,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

3.4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当代大学生应当给自己定好位,不能要求一出校门就进入管理层, 而应从基层做起,只有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才能有更大、更好的发展。只要恰当地给自己定位,树立一个坚定的目标,并坚持下去,才会迅速跨入保险行业,迅速找到理想工作。

3.5加强课外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公司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学习,学会怎么去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以确保将来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一方面我们要学好课本知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不断地去汲取各方面的知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复合型人才。不断加强英语、计算机基本技能等的学习,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虽然保险人才战打得激烈,但保险公司对保险从业人员的要求并没有因此而降下来,因此该考的证书还是要考,通过证书的获取不断提高自己在专业方面上的素质。

3.6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及从业品德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对公民的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爱岗敬业再一次被提到了重要地位。新华人寿成都分公司培训部吴先生说:“保险业现在的现状是人员的流动性高、留存率低,特别是大学学历的人员难以留住,这对公司和员工的发展都不利”公司与员工建立长远的合作关系更为可取。另外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业经营的重要原则,因此它要求保险从业人员要以诚信为本,树立良好的形象。

4.结语

保险人才已经成为社会问题,保险公司也在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坚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使自己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姜官刚:人才是保险业发展的血液[N].中国保险报. 2004年11月30日

[2]段庆文:成都保险业打响人才保卫战[N].中国保险报. 2005年1月17日

[3]云杉:“反挖角”的短期与长期策略[N].中国保险报. 2005年3月30日

[4]白彬:培育积极向上的自动自发意识[J].保险研究. 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