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经营的本质

企业经营的本质

时间:2023-06-30 17:21: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经营的本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经营的本质

第1篇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形式特征

资产负债表是从一大堆表面上杂乱无章的原始数据提炼出来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报表。这些原始数据来自于企业过去发生的事项或交易。这些事项或交易被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记录下来,并组织成对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恰当描述,构成一幅企业过去商业交易结果的财务图像,是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静态状况的一张重要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在编制过程中必须按某些形式进行编制,以方便投资者、所有者、债权人、政府相关部门及其他机构使用资产负债表。

一、恒等式特征

资产负债表包括三个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它们都是静态的、具有存量性质的会计要素,并且资产总额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用会计等式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种形式特征实质上体现了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责任与债权人和所有者之间的权益关系。资产是企业运营必不可少的物资条件,资产的状态反映了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果,反映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能力,体现了经营者履行经营管理责任的效率和效果,是受托责任观的具体体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表示企业资产的资金来源,债权人和投资人因向企业出资而对企业资产享有要求权。因此,资产负债表通过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要素将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责任与债权人和投资人的权益紧密结合,体现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每一个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债权人、投资人、中介机构及政府都应该能够阅读和理解资产负债表,是决策有用观的具体体现。

二、流动性特征

资产负债表的另一个形式特征表现在表内项目的排列顺序上。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资产负债表基本是按照流动性,或者说资产占用期限架构、循环周期来编排的。

在资产项目中,库存现金排在最上面,然后是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能够很快转化成现金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被消耗掉的资产。在这些相对流动较快的资产下面是可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长期发挥效用的资产,如固定资产,包括厂房建筑、机器设备等等。这种排列顺序强调资产的流动性,资产只有循环利用才可能增值,所以说流动资产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负债与所有者权益项目中,负债排在所有者权益的前面,这是因为,负债代表债权人的权益,是第一要求权,所有者权益是剩余要求权,负债的偿还应优先于所有者权益。在负债项目中,按照偿还期限的长短进行排列,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等偿还期限较短的负债排在前面,偿还期限较长的负债排在靠后的位置,然后是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益项目按永久性顺序排列,越具永久性越靠前。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表示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规模,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展示了企业潜在的发展能力。这种排列顺序本质上隐含着企业对股东投入资本的保全负有重要责任。

三、结构性特征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性特征是指资产负债表项目之间存有内在联系,表现为一定的比率关系。这些结构性性特征对投资者、所有者、债权人、政府相关部门及其他机构进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种结构特征是负债占资产的比例即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表明企业的资产有多少来源于企业对外的举债,有多少来源于企业所有者的投入,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企业制度提倡负债经营,但企业负债多少、各种负债的期限匹配问题成为企业筹资决策的重要内容。

第二种结构特征是资产的内部结构,即货币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及固定资产之间的结构关系。资产的内部结构表明企业资产的存在状态,是衡量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及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其本质特征企业生成经营的能力和生产经营的安全。

第三种结构特征是负债的内部结构,即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结构关系。如果企业的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结构不合理,会给企业造成非常大的财务负担和筹资困难。如有的企业进行短债长投,就会发生短期负债和长期资产的错配,支付大量的利息,造成企业经营困难。因此,短期负债必须由流动资产加以保护,长期负债由长期资产保护,使企业资产和负债期限搭配合理,保证负债的内部结构合理,企业经营才有保障。

第四种结构特征是所有者权益的内部结构,即实收资本、资本公积与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之间的结构关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代表着投资者的投资力度和投资规模,表明投资者的经营决心;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代表企业的积累能力,表明企业未来发展能力。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特征的本质是企业经营既要兼顾投入与积累,又要兼顾发展与分配。

总之,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既要符合一定的形式要求,如衡等式特征、流动性特征和结构性特征,又要方便投资者、所有者、债权人、政府相关部门及其他机构使用,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反映企业经营的本质。

参考文献:

[1]陈金龙,李四能.财务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江勋.三大财务家审视资产负债表内在逻辑和九大方法[N].理财周报:2008-03-31

[3]张华伦.财务会计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第2篇

一、资本经营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基础

资本经营决策是对企业未来业务所做的决策,其各项选择、评价、安排都将是后续的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前提,从基础上制约了其运作的空间。

(一)兼并收购不可避免的关键决策之一就是定价。价值评估所确定的并购资产价值高低,从根本上制约了企业经营的利润率水平。如果估价偏高,在股权融资条件下,会摊薄利润水平;在债权融资条件下,会加重利息负担,从而加大财务风险、降低获利水平。

(二)根据税务专家分析,兼并收购完成后,企业开始正式运营的时候,公司与税务相关的结构都已经确定,税务筹划的空间只剩下约20%。在资本经营过程中,对受资企业地点、股权结构、融资结构、资产结构、合作方式、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等的选择和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续税务工作的空间和基础。在后续的管理与经营过程中,当然也可对这些结构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对公司正常经营影响较大,甚至可能得不偿失。因此,最好的策略是在资本经营决策前先做好全面、长远的税务安排。

(三)受资企业所在地的融资环境、信用状况,制约了企业后续日常经营的资金流动。对处于资金充足、金融体系发达地区的企业,如果企业经营业绩良好,资金筹集不难,且可能作为一个融资的平台;而对处于经济不发达、信用体系不完善国家的企业,因为资金匮乏、信用记录不良,资金可能成为瓶颈,需要股东公司提供直接资金支持或提供担保。

(四)财务杠杆的利用方式影响后续经营管理。完全依靠自有资金进行资本经营很少,常常需要利用债务的杠杆作用或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融资方式的选择,如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或可转债、公开募集还是定向融资、各种融资比例的安排,以及项目合作的方式,都会影响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权限划分、政策方向和成果分配。

(五)受资企业所在地的市场体系的健全程度、原材料供应状况、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劳动力供应状况、信息体系建设情况等环境,是企业经营的外部基础,制约着企业经营运作的效率。

(六)受资企业所在地法律体系的健全程度与执法的力度,对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有重大影响。

鉴于前期的资本经营对后续经营管理的基础性影响,要求在资本经营过程中,相关部门、人员需要全方位、全面的介入,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并购过程结束之前。在保证工作纪律和商业秘密的前提下,让相关人员对项目的进展保持实时跟踪,保证信息的及时沟通和共享,以选取最有利的时机、以最好的方式来完成并购。

二、经营管理是对资本经营目的的实现,且其结果影响后续的资本经营

每一个投资企业都有在资金投入前预先设定的参数和目标,都承担着落实公司整体战略的使命;其经营管理结果,既关系到前期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又对后续资本经营产生制约。

(一)资本投入过程中的盈利预测、资金预测等都要通过目前的经营管理状况来予以落实;只有切实贯彻各项战略举措和经营计划,严密控制相关风险,才能实现资本投入的目的,保证债务的偿还和股权的收益。

(二)经营结果的好坏,关系到能否为后续的兼并收购、投资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特别是一些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项目的投资,金额都比较大,回收期比较长,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如果已经并购的各个受资企业都能产生很好的效益,实现利润和现金流的快速增长,则可以一方面通过分红或直接参与新项目向企业提供资金,另一方面受资企业净资产的增加也会扩大其融资能力;如此,则可实现资本经营和企业经营现金流的良性循环。

(三)受资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特别是经营业绩的好坏,影响到市场对企业管理能力的评价,对后续的并购活动有重大影响。特别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收购,退出的股东关心股权现在能否卖个好价格,而继续持有的股东则关心新控制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如果我们对现有的实业企业都能做到经营顺利、发展迅速、管理科学,无疑会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四)受资企业经营过程中与合作方、当地政府、银行等的关系,影响到公司整体的形象、声誉,从根本上对后续的兼并收购产生制约。比如,给职工的待遇和清退人员的安置、与当地银行的双赢关系的建立,对政府承诺的兑现、对合作方的尊重与配合、对当地发展的支持等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后续项目开发中社会各界对出资企业的信任和期望。

(五)在受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够发现其先天不足和新生问题,对行业、产业的规律有更深刻更细致的认识;而这些经验和认识会让企业后续的资本投入更为理智、更为科学。

三、实现资本经营和企业经营的良性循环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资本经营和后续的经营管理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一方面,我们在项目开发时,要考虑到长远的经营管理需要,建立完备的团队,对项目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评估;另一方面,我们对已经并购的企业,需要利用公司整体的优势,扩大其经营规模,通过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实现协同效应,树立好市场形象,维护好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最终实现“用较低成本找到合适的项目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科学高效充足的资金、良好的信誉和专业经验的储备用更低成本找到更多的项目”的良性循环,实现公司高速持续增长的螺旋式上升。

第3篇

[关键词]企业;多元化战略;

1 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动因

多元化最早由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海格•安索夫在“产品市场战略组合”中首先提出来,实行多元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市场等资源优势,合理进行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开拓新的成长机会。企业可将资源分散到不同产品或行业经营中,分散并降低单一业务的经营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减少风险损失。

(1)范围经济。范围经济则是指由于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引起单位成本的降低。通常,两个产品或两项服务由一个厂家来生产或提供比分别由两个厂家生产的总成本要低,因为新增业务可以:①充分发挥企业现有的技术装备能力;②充分利用企业的原材料或副产品;③与原有业务共享某种技术,节约研发费用;④利用企业已建立的品牌形象和销售网络,从而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的费用;⑤充分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开拓新的市场。随着经营业务范围的扩大,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生产多种产品的总成本,比分离成两个或更多的公司生产相同产品的总成本相对会低,从而加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2)协同效应。所谓协同,是指将若干因素有效组合,可以比各个因素单独作用产生更大的效果。实行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如果不同产品和业务之间在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人才技术等各个领域存在一定内在联系,通过相互协作,各业务单元之间就能发挥协同效应,带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改进工艺及合理避税等效果,使企业整体的价值大于各独立组成部分价值的简单总和。“1+1>2”是对协同效应最通俗的解释。协同效应的实质是共享企业资源,包括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

(3)提高企业市场地位。企业的市场地位可以用市场占有率作为主要指标,力求获取更高市场地位、更大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常常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因为混业经营的集团公司比单一经营的公司更具优势。

(4)规避风险。许多企业采取多元化战略是为了分散经营风险,从而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如果公司只经营一种产品,当产品进入生命周期的衰退期,或顾客群的消费偏好转向时,公司极可能面临失败的结局。

2 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条件

(1)企业主营业务优势明显,企业资源充足。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足够资源的基础之上,只有企业具备了相关的资源或者获取资源的能力,才能扩展自身的业务。企业要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首先必须具备经营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来自于企业经营的积累,也可以只是一种获取足够资源的能力。企业经营资源在数量、种类上有相当的剩余,才能保证多元化经营在适合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规模起点上进行。

(2)企业核心能力明确,能够帮助企业迅速建立多元化业务的竞争优势。核心能力在企业多元化经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进入多元化领域取得持续成功的重要内因,成功的多元化经营是企业核心能力与市场机会的良好结合。核心能力是企业以不变应万变,加强对知识经济条件下外部环境适应能力的关键手段,它既能保证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稳定性,又可以通过调整外部因素,增强企业经营的灵活性。

(3)能够把握开展多元化经营的正确时机。对时局的正确分析和把握对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能否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在正确的时机实施多元化经营不但能够减少战略实施的阻力,而且能够为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产生推动作用;相反,企业在缺乏时机的条件下实施多元化经营不但会遇到重重阻力,而且有可能由于时机本质上的不成熟导致企业经营转变的必然失败。

3 多元化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1)系统风险。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多种多样的产品和各种各样的市场,企业的管理、技术、营销、生产人员必须熟悉新的工作领域和新的业务知识。另外,由于企业采用多元化经营,规模逐渐扩大,机构逐渐增加,企业内部原有的分工、协作、职责、利益平衡机制可能会被打破,导致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大增加,在资源重新配置和保证企业竞争优势方面会遇到较大的挑战。企业若向新领域进军,有可能决策失误,并且有面对失败的风险,造成新的经营项目的失败。

(2)成本风险及代价风险。通过多元化来降低经营风险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对于互不相关的多元化或跨行业经营发展方式,人们不能片面夸大“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最安全”这一理论。因为,从更深层次考虑,放鸡蛋的篮子也是用钱买的,是有成本的。如果把造篮子或买篮子的成本考虑进去,可能许多企业还是选择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企业采用多元化战略要进行综合比较。

4 我国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途径

(1)利用母合优势创造公司价值。母合优势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古尔德和坎贝尔等人于1994年提出的。他们将多元化公司凭借母体组织对各项业务的影响而创造价值,或者比竞争者创造更多价值的优势称为母合优势。母公司是企业集团战略决策的核心,企业集团母合优势的创造主要取决于母公司的技能和资源同业务单位的需求是否符合,二者相符母公司才可以支持业务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特定的业务要与适应的母合风格相匹配。因此,企业首先是决定通过何种方式向哪些行业投入资源,其次是决定集团母公司如何对业务单位进行控制。

(2)企业以市场为依据,依照经济规律制定公司发展经营战略。企业应当自主地面对市场,以市场为依据,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和客观经济规律制定公司发展和经营的战略。这是企业多元化发展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3)循序渐进进行多元化发展。过度地多元化会给企业带来更大成本和代价,增加企业的负担。正确的多元化发展的进程,应是按单一产品经营、主导产品经营、横向发展、纵向联合、非限制性相关多元化的顺序循序渐进的。这种循序渐进的多元化进程,是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提倡的多元化发展的正确方法。

第4篇

从本质上来讲,企业的经营活动其实具有金融活动的特征。企业作为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主要阵地,其主要的职能就是负责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其经营的过程就是对商品价值生产的过程和对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而在商品生产或实现价值之前,企业需要提前垫付商品的价值作为启动资金。在现代商品经济中,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几乎只有货币这一种形式,而企业只有在拥有了一定的货币资金的时候才能通过各种支付的方式获取商品所需的材料、设备等,也才能够支付企业员工的报酬,这是整个企业经验的流程,最终实现了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与劳动对象的结合。决定企业经营成败或者运营效果好坏的主要标志就是要看企业最终是否能够让其所生产的商品实现它的价值,而商品价值实现的标志就是能够将商品转化为一定的货币资金,这种货币资金应该超过企业之前垫付的启动资金,原因就是商品的价值增长是商品生产的本质和内在的要求。因此,整个企业的生产过程就可以表现为企业垫付、定量的货币资金、支付企业员工的工资和购货款、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获得超过垫付资金的货币资金。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货币资金的流通和筹集等展开的,这一点正好是金融活动的本质特点。综上所述,企业经营管理者在管理企业的同时其实是企业的金融管理,因为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方方面面涉及到了资金问题,金融活动既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提,又是企业顺利发展的保障。

1.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提条件是进行相当数量的资金筹集,一般有三种形式的筹集方式:首先是企业经营者自有的资金、其次为银行贷款所得的资金、再次是通过向金融市场以负债的形式进行融资。首先,企业自有资金融集的主要方式就是发行股票,因此必须要了解股票的性质和作用,了解股票发行的时机和价格,以及遵守股票发行的法规等。其次,企业向银行贷款的资金,企业必须要了解银行信贷的方针和政策,以及贷款的原则、期限、利率等问题。最后,企业以负债的形式融资,企业需要懂得股票发行与买卖的方式。如果以上的资金筹集不能顺利进行,那么企业的金融管理也就无法顺利进行。

2.在企业进行投资的过程中有很多方式可以选择,比如扩大企业的再生产的方式进行投资,或者通过购买股票债券的方式投资,再或者以信托的方式进行投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金融市场的变化情况,尤其是各种有价证券的收益及利率变化,适时买卖,避免因为决策的失误而造成资金的损失。

3.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想要顺利的生产和经营,就需要通过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来维护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该严格遵照我国国民经济有关金融管理的规定进行,做好现金管理以及结算管理等金融管理工作,协调好企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4.由于当前经济环境的错综复杂,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使企业经营不顺畅,产品滞销、物资积压,或者证券投资失利等,甚至出现企业亏损或者倒闭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要增强企业应对各种天灾人祸的能力,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企业通过购买保险,按照保险要求的方式进行管理,当然保险管理又是金融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提高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运用的主要措施

1.企业的金融管理应该设置专门的管理岗位和专业的管理人员。由于企业的收款工作任务比较艰巨,因此企业的贷款回收应该设置专门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比如在一些食品类的企业应该设置专业的金融管理科,并招聘专业的人员进行负责,明确责权利务,观察其资金的债务比率以及资金周转的比例,检查其流通自己的运转是否正常运行。针对以上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出分析表,将企业负债超过信用期的原因以及将要采用的回收方式都写清楚,坚持稳健的原则。

2.规范企业的预算以及编制的工作。预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企业未来的一切活动,是企业绩效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对预算编制问题重视。一是要加强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比如调查取证,预算编制的基础必须要有客观的依据,要真实有效。二是一旦预算编制做好就不能随意的更改调整,如果有特殊原因需要调整修改,也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遵照科学的程序进行调整,加强预算对资产管理的约束能力。三是对于一些虚报或者谎报预算的应该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绝不姑息。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公平公正、透明以及中立的立场进行,不能被外界的环境所影响。四是预算要尽可能详细地记述,这样不仅有利于对企业各部门的考核,还有利于对企业各部门工作的指导,形成对下属部门的约束,从而调高企业资金管理使用的有效性。

3.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的建设,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水平。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进行统一集中管理财务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积极推广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管理建设不仅是企业探索资金集中统一管理的有效措施,而且是目前加强企业管理、深化企业的改革并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不仅有利于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还可以提高企业对资金使用的效率、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风险,更重要的是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将精细化的管理引入企业的管理中,摆脱传统企业管理中复杂的工作量,将财务人员你的主要工作重心转向对财务数据的分析中,为企业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做好准备工作。

4.为企业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企业的财务部门通过对市场经济的深入调查与研究,确定将要购货单位的产品质量、品牌效应以及资金运行状况、社会担保能力和单位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等,并对这些企业或者单位进行等级的划分,作为下次经济往来的参考,防止盲目的信任与赊销,杜绝贷款的流失。

三、结语

第5篇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现状下,金融是全球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现代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的贸易,通过金融贸易,全球经济可以得到增长,经济可以得到循环发展。但是,就国内而言,我国许多企业面临着金融管理水平较低的情况,成为我国大多数企业快速发展的障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和竞争力绝大部分是依靠金融管理关系的,所以,国内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竞争力、健康快速的发展的话,就必须重视起金融管理工作。所以当前的国内企业要认识到金融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并且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自身发展状况,摸索出适应自身企业的金融管理体系,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企业金融管理体系,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足发展。

一、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具有金融活动的本质特征的。企业是一个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职能部门,它是一个创造商品价值的过程。然而,企业要想创造商品价值,就必须先要支付一定的价值。在当前的经济活动下,商品自身的唯一表达形式便是货币,所以企业要想获得创造商品所需的原材料、生产设备、和制造商品的劳动力,前提是必须要拥有相当数量的货币资金,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人力、财力、物力相互搭配,产生效益,创造出商品的价值。

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所进行的经营活动实际上就是货币资金的筹集和运用活动,这也就是金融活动的本质特征。

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的同时,其实也在进行着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步骤中,其实都能看到金融问题的身影。金融活动不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还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动力。

第一,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时,必须要先克服所有困难,筹集进行经营生产的资金,通常情况下,企业经营资金的获得渠道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渠道是企业固有资金,第二条渠道是向银行进行贷款,第三条渠道是向金融市场进行欠债借款。其中,企业的固有资金筹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股票进行的,所以企业必须要了解股票的性质、价格、走势、法律法规等一系列股票相关问题。企业向银行进行贷款也要了解当前的贷款政策、贷款期限、利率等细节问题。企业以负债形式筹集资金时,就必须要了解相关股票发行等方面的问题。综上所述,金融管理对于企业经营至关重要。

第二,当企业进行投资时,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企业可以在当前的基础上,对自身企业进行投资,也可以购买股票、债券进行投资,不管怎样,这都要求企业必须要掌握金融市场的变化和现状,尤其是一些重要股票的收益水平和利率问题,确保自身的经济利益,合理的进行股票买卖,防止因为不懂金融行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第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企业要想维持自身的正常运作和经营,就要确保发挥自身特点,保证整体经济顺利发展,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当按照国家金融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好现金管理、工资基金管理、结算管理以及金银管理等工作。

第四,在变幻莫测的商品经济社会中,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阻碍,致使企业经营受到阻力,产品销售不利,又或者说企业的股票状况不好,或者是劳动力因为工资问题进行罢工等等。企业要想尽可能的避免这方面的问题,保障自身的健康快速发展,就要建立合理的金融管理制度,以此促进企业经营的顺利进行。

二、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弊端

1.企业的资金很难回收。在企业进行运作的过程中,企业的资金一旦出现难以回收时,企业将面临着财产赤字的窘境。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必定会骤然下降,严重的话会导致企业破产。企业的金融管理中的资金难以回收问题主要是因为企业对金融风险的低估,这就导致了企业在回收资金时可能会发现与其合作的企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能及时地归还资金,从而导致企业产生财产赤字的现象,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必须加大对于在金融管理中的资金回收问题。

2.企业缺乏合理的融资结构。从当前来看,许多企业的金融管理当中存在着融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则会非常容易出现坏账现象。所以,企业融资结构的合理性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银行的信贷减少。由于当前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的固定资产比较少,企业在金融管理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正常运行也受到了阻碍。所以,首先要解决好企业金融管理问题。

三、解决金融管理在在企业经营管理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有效方法

第一,企业要专门的设立金融管理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企业非常有必要建立相应的金融管理部门。要想建立金融管理部门,就必须先要召集金融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金融管理部门的专业水平能够解决相关问题。所以,相关的金融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并且有过硬的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

第二,要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企业在筹集资金时不但可以向银行贷款,还可以吸引其他的投资商进行有效的融资。

第三,必须要对企业的财务预算进行科学的管理。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结合市场情况,制定一套适合自身的财务预算表,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

第6篇

关键词: 围棋;企业决策;经济学

1.引言

企业战略是当今经济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其本质是一种尚未看见目标的策略博弈。而围棋作为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蕴含丰富战略思想与哲学内涵,寓复杂之变化于简单之规则,很好地诠释了博弈精神之精髓。从本质上来看,两者的相通性在于,均是在有成本投入和环境制约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围棋通过消耗“手数”占据地盘,从而积累更多的“目数”,但在这个过程中时常伴有死棋的发生;经济生活中的成本即经营活动的投入资本,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和基础,但投入与产出未必能成正比。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以及现代人思维模式的升级,围棋思想运用于经济生活的可行性与优势性日益凸显,在企业战略竞争方面更可视为一个较好的参考媒介,对培养企业家执行力、决策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文化软实力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很多实际的企业案例中,尝试用围棋理论解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既是对原有经济学概念的深化,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视角。基于此,本文将从围棋中的死活、先后手、大规模、收官等四个要义入手,结合企业发展中相应体现的经济学原理并辅以围棋模型实战解析而展开论述。

2.从围棋战略看企业经营

2.1 棋之死活――企业之基

死活问题一直是围棋中最为基本的内容。无活棋,无发展,存活的最低条件是保留两个眼位,留两口“气”。“两头在外”的企业遇风险时往往更能独善其身就是因为它把生产经营的“两头”(即原材料和销售市场)放在国际市场,避免了与本土企业的矛盾冲突,从而为自己创造更大的生产发展空间。做活还要讲求子力效率,因此布局往往是由角及边,再逐步发展到中腹之地。就成本而言,相同的棋在角上成活的成本最低,在边上次之,在中腹最高。一般地,大部分企业在初创时期会选择成本相对较低、成活几率相对较大的边角地区作为目标市场。但考虑到边角在空间上发展的局限性,从长远需求出发,多数企业在经营稳定后会逐渐将重心向“中腹”市场转移。

图1 马晓春(黑)对唐奕(白)棋局节选

活棋之道在打入作战中尤为重要。以图1实战为例,面对右下角黑棋的厚势,白棋率先打入,双方开始交战。首先白1选点精到,上左右三处均可腾挪,黑棋唯有强行封锁。白11争到先手扳,黑棋初露破绽。随后白棋妙手连发,避过黑22的诱敌陷阱,行至白45时连破空带做眼,白47又做一眼,顺利在黑模样里围到7目棋,可谓完胜。这一对局中,白棋处处保持着先手,充分展示了借用行棋的威力,堪称大型活棋之典范。企业在打入市场中也不妨采取“借用”的战术,主动出击,借对手的漏洞为自己谋求胜算。

图2 曹薰铉(黑)对李昌镐(白)棋局节选

2.2 先与后――机会成本

在围棋中,实地是有限的,每步棋所能发挥的圈地效率却是大相径庭的。为了把握主动权,下棋时便要尽量争取先手、少落后手。后手虽在己方看来是在固本,却让对手率先获得了开拓别处势力的机会。这个原则对企业同样适用:市场这块“蛋糕”是有限的,企业所能投入的资源和财富也是有限的,但不同的“切法”会产生不同的可能性。于是围棋和经济的共同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如何将每步棋或每项经济行为在当下发挥出最大的效率。当然,每做出一次对先手保留或利用的判断,或多或少都会错过一些利益的潜在价值,即机会成本。这是无可避免的,只能最大化地发挥资源效用,把机会成本尽可能降到最低。以图2这局棋为例,实战中黑1下扳,白2退,黑3接,左上黑棋由形薄转厚。若黑棋选择虎,白棋挡,黑棋再打,各自相接,则也不失为整形成功,但白棋也在黑棋“配合”下得以整形,黑棋效率不高。故严格意义上说,前种下法黑少走一步先手,机会成本比后者少。对白棋而言,黑1这一手导致白形状中留了A、B、C几处“破绽”,在将来适当时机或被黑先手走到。所以说,利用得当的先手可以直接或间接起到谋利的效果。

企业在战略选择上享受争先之利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防“先中之后不补棋”的错误――误将市场中的先中后看成单纯的先手或双先,贸然他投,却忘了回过头来补上经营漏洞,终落入市场陷阱。这样的案例很多,像曾盛极一时的巨人、八佰伴等企业,在上升时期盲目出击,四处投放巨资,表面上看是事事先手,但这些风光都是建立在贷款、抵押等筹资手段上的,其背后潜藏着太多资金漏洞。企业决策者也不可能对各类风险预测做到面面俱到,一旦某一环节出现纰漏,整个经营系统就会受到影响,出现资金链的断裂。所以说,先中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补”。

图3 武宫正树(黑)对赵治勋(白)棋局节选

2.3 大模样――规模效益

受武宫棋风影响,“大模样”能产生规模效益逐渐受到广泛认可,其特点可归纳为快速性、立体性、攻击性和增递性。快速性,从企业层面讲,是指受资源的有限性和销售网络的排他性影响,企业在制定战略时需抓住时机,争取用最快的速度占领制高点。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快的、滴滴、优步率先开拓打车软件行业并成为龙头之后,其他随之效仿的新商家都陆续经营失利。这种现象在O2O餐饮等行业同样存在。立体性,是指在布点时要尽量使棋子呈现立体的架构,这样构筑出的模样比平面型的更具厚势,在搏杀时更能充分发挥子力效率,产生规模效益。企业在开拓市场时也要注意到立体性的发展,重视那些制约规模发展和递增的“短板”问题,合理配置资源,避免不平衡发展。攻击性,就是要寻找合适时机先发制人,达到对市场和其他竞争者持续性施加压力的效果。如今许多大企业都是不断通过价格战逐渐稳固了在市场中的地位。在前面三点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则自然而然可以得到效益增递的良性结果,实现大模样建设最本质目的。

当然,企业在构筑大模样时也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包括资金、网络布局、市场空间与巩固、资产重整等。图3是典型的五连星布局,黑棋从黑17开始欲构筑大模样,这是其合理选择,否则无法充分发挥五连星优势。随后双方开始扩张地盘。黑25至黑35黑棋落后手,可以类推到现实中表现为企业在初始阶段收购战的暂时失利。此时,企业应做的就是在现有模样的基础上合理选点顺势扩张,及时通过整合将先前的投入变为利润。

图4 藤泽秀行(黑)对坂田荣男(白)棋局节选

2.4 收官――边际效用

当一局棋进入收官阶段,双方棋形基本稳定,每更多一份的获利都只能在原先活棋的基础上争分夺秒精打细算,因此越到后来收的官子价值越小而成本越高。这一现象在经济学中称为边际效用递减,即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越到后期的投入,产出越小。以低价抢占市场就可以认为是一种收官,既要拼速度,也要拼对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同时还要抵御环境干扰以保持自身的主动。

收官的先后顺序极有讲究,有时甚至能影响到一局棋的最终局势。在图4所示棋局中,白1抢占了后手最大 的官子,而忽视了白方A位逆收的大官子,实在可惜。虽然白方7、9、11、11等都是先手便宜,但由于白1的失误,让黑棋反超其优势而领先。许多企业为了趁市场还没完全饱和的时候占到一席之地,不惜砸钱大打广告宣传或掀起价格战,但若不能准确做到市场定位,反而可能白白浪费了资本这个先手的作用。

3.围棋战略思想对企业经营的借鉴意义

围棋博弈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拼杀存在很多共通性。企业之于市场,就如棋子之于偌大棋盘,如何选点布子,如何争先防后,如何构形造势等等,皆有章法可言。将围棋的理论和思想运用于企业,既可作为策略思考的依据,也能不同程度地提升企业内外多方面的发展空间。结合上文的对比分析,围棋战略思想对企业经营的借鉴意义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站稳脚跟,厚积薄发。企业在初期宜以适当范围的利基市场为主,综合利用环境因素和有限的资源巩固实力,形成竞争优势;再伺机向外投入大市场,有策略地稳定前进并全线展开竞争。

掌握先机,及时补短。在市场竞争中要以企业实际能力为衡,尽量保持全局主动性,先入为主抢占先机,但不可盲目贪多。同时,要对企业经营过程中资金周转、资源配置、经营决策等可能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保持高度警惕,及时补短,从而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战略布局,构筑模样。面向市场构筑大模样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各种利弊得失,做好风险分析。在网络布局方面,选点要果断有气魄,布点要合理有序,做到快速、立体、攻击、增递,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占领市场,回笼资金,提高规模效益。

精打细算,应势而谋。选择当下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盈利模式是应对市场机遇与挑战的有力武器。当企业发展趋于成熟、所处市场格局趋于稳定之后,则可尝试逐步向中高端市场过渡甚至选择转型,应势而谋,突破发展困境,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4 结语

对围棋来说,局部有定式、千古无同局。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瞬息万变,各自内部条件也不尽相同,虽不存在一个“万能”的经营模式,但仍有一些最基本的规律性的“章法”是可循的。总理在谈新常态经济发展问题时也曾多次借用围棋术语、视角比喻现实问题。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他指出:既要“落好眼前的每个子,有针对性地出招”,又要“留出后手,谋势蓄势”。这一原则对当今企业发展同样适用。面对市场这盘大棋,企业决策者可从围棋思想中有所借鉴和学习,既要谋势,也要做活,在竞争中学会思变,把握先与后、势与地、虚与实、取与舍、进与退的辩证关系,不断去实现企业发展中的无限可能性。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指导老师:顾振宇

通讯作者:俞安琪

基金项目:受上海市教委“2014年度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建设经费资助

参考文献:

[1] 杨纬隆.基于博弈论的企业战略管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36-139.

[2] 梁媛.以围棋思想指导企业经营管理[J],创造,2013(4):59

[3] 王策之.围棋技法与企业经营[J],经营与管理,2010(2):75-76

[4] 季博青.棋道――围棋构建的经济学模型[M],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60-62.

第7篇

创新成为企业运营的核心竞争力

美国商务部的《美国竞争力和创新能力(2012)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是美国过去经济增长的关键,也将是美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竞争力的引擎。同时该报告还剖析了美国保持竞争力与创新能力的领先地位所面临的挑战。这份报告在总结已取得的辉煌成就基础上,对未来促进创新的路线展开全面深入的剖析,形成了美国未来发展的“创新路线图”,在此基础上颁布了《美国竞争力重授权法案》《美国创新战略:确保经济增长与繁荣》等法规和文件。

欧洲确立精明型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三大重点,着力打造“数字欧洲”和“资源效率型欧洲”。日本则力图打破“产业链内循h、技术中心主义”思维,促进产业结构从“器物制造型”向“价值创造型”转换。

中国已进入创新驱动阶段。依据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中国正处于从要素、投资阶段转向创新驱动阶段。主要依靠知识创造和应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而驱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IT、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主席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政府机构已经迅速行动起来,在产业结构、人才激励、融资渠道、资源分配、工商注册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为企业创新经营营造良好的环境。

中小企业引领中国创新经营方向。中国拥有7000多万家各类中小企业,注册中小企业也有1100多万家,是中国创新经营的主要动力和主要阵地。

他们转变经营观念,迎难而上。一些企业动力不足,克服不愿创新的懒惰情绪;一些企业能力相对较弱,克服不会创新的先天不足;一些企业担心风险过大,克服不敢创新的保守思想。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在创新经营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各类传统行业、传统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网络平台。扩大视野、拓展渠道、迭代产品,挖掘企业内生动力。现代农业、智慧能源、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社交网络、大数据应用等新兴领域也方兴未艾。

以《经济》杂志社中国创新经营研究院为龙头的创新经营研究机构,布局创新方位,探索创新方向,实践创新方法。致力于用创新思维解决中小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仅2016年就发表各类学术理论文章将近40篇,引领着中国创新经营理论研究方向。在互联网价值观认识、创新城市建设、企业创新经营、商业价值变现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移动互联网经营价值观逐渐成型

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四大经营假象。一是大数据、大收益的假象,大数据不能带来大收益,一些创新企业在先有流量再变现的理论指导下,一败涂地。二是粉丝经济的假象,其和大数据带来大收益的理论如出一辙。三是互联网思维的假象,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不是一种模式,不能改变所有行业,也不能改变所有企业,不是“互联网+”,而是“+互联网”。四是鱼塘理论、社群经济的假象,单纯的无机的聚合,没有任何意义。

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的价值观已经成型。中国的互联网为何领先美国?在于西方国家政界和经济界对互联网价值的判断,即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而不是产出。互联网的作用是基于连接的物联,而不是生产出新的产品和价值。

而互联网的连接能产生价值。一切互联网的性质、活动和功能都是基于两点之间连接形成的关系属性。关系属性以节点为载体,是一种节点与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即点对点的连接关系。

没有传统行业,只有传统行业思维。以网络电影对所谓传统电影的影响为例,曾几何时,网络视频呼风唤雨,一夕之间,似乎电影业的末日到了,赔钱的比比皆是。可是,电影业运用互联网工具,改变传统运营思路,短短几年时间里便又迎来了新的辉煌。这表明,合理地运用互联网工具,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转型与自救的道路上探索

现代商业企业,必须要认识到“最后一公里”不是简单的物理长度,而是蕴含着消费者情感、情绪、体验等人文需求的社区生态。

创新经营开启中小微企业自救引擎。目前中小微企业经营存在三个误区:想法太多,方法太少;重资产、资本,轻创意、文化产业;错误的人才架构匹配观。中国中小微企业最大的发展壁垒是如何解决创新经营的难题,最大的发展瓶颈在于经营思路老化、陈旧、保守,归其根本是没有认识到创新经营的重要性,没有把创新经营提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议题上来,没有看清商业的本质规律。

中国企业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创新经营难题。而“味精理论”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帮助中小微企业在无法立即改变企业资源、转行经营的情况下,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改变企业的自救之路。

中大型企业转型有三部曲。其核心是战略而非战术,中大型企业的转型升级不能仅仅停留在战术层面,而是应该进行战略调整,以达到资本裂变、品牌价值叠加、经济效益倍增的效果。战术是纵向布“点”,战略则是横向铺“面”。

转型重点不是投资而是投“智”。商业智慧的影响力、生命力不容小觑。引申到企业经营领域,中大型企业转型升级要将重点转移到企业经营智慧上,要将企业经营智慧放在战略层面,从而转换成经济价值。

转型关键不是造船出海,而是借船出海。借船出海经营的重点在于改变过去产业链一条龙的企业经营业态,改变以往商业生态圈断层的局面,实现智慧的多方输出和资金的多方引入,在增加企业经营的灵活性、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性的同时,规避行业的恶性竞争,化竞争为合作,集众人之力、聚众人之智,打造新型的利益共赢商业体。

与此相应的是,咨询培训行业尝试拓展新路径。我国咨询培训公司主要咨询对象是数以千万计、遇到企业经营难题的中小企业。这数以百万计的咨询培训企业如何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无论是在知识、思维体系,还是在帮扶模式与合作方式上,长期有效并有益地对接数以千万的中小企业,是咨询培训行业集体所要面临的时代问题。可以说,新一轮的行业大洗牌已然来临。

无论是咨询培训机构、公司或团体,还是个人,与其被革新、被迫升级,倒不如主动出击,谁领先创新,打破固有模式,谁就能率先掌握时代话语权,跻身咨询培训界之巅,或在原有的知识领域有所创新与突破。

跨界混搭或为解决方案。“跨界融合,混搭发展”是指咨询业与培训业的跨界融合、优化升级,咨询业与培训业的知识混搭发展,以一种全国性、时效性的商业运作模式,开启中国咨询培训业创新发展的新的商业动力引擎。

第8篇

ERP的简介:ERP是由美国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nerGroupInc提出的一种供应链的管理思想。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支持离散型、流程型等混合制造环境,应用范围从制造业扩散到了零售业、服务业、银行业、电信业、政府机关和学校等事业部门,通过融合数据库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查询语言、客户服务器结构、计算机辅助开发工具、可移植的开放系统等对企业资源进行了有效的集成。它汇合了离散型生产和流程型生产的特点,面向全球市场,包罗了供应链上所有的主导和支持能力,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更加灵活或“柔性”地开展业务活动,实时地响应市场需求。为此,重新定义供应商、分销商和制造商相互之间的业务关系,重新构建企业的业务和信息流程及组织结构,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大的能动性。

当下我大经管人才济济,师资资源雄厚。老师大多是年轻研究生,还有部分老教授,这是我们当下有利的大环境,这些人才就是唾手可得的有利条件。

当下创建erp实验室主要问题有1:资金不足,没有足够的建设资金,项目难以启动。解决方案:通过社会集资和拉赞助两种形式。问题2:没有场地,学校没事适当的场地用来建设这样一个实验室,而且需要的场地很大,还有其他基础设施问题。解决方案:学校解决场地问题,基础设施还是以拉赞助的方式向社会寻求帮助解决。

为了更好地满足和适应本专业教学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制定我系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

ERP实验室教学计划及目标,感受管理信息对称状况下的企业运作;体验统一信息平台下的企业运作管理;学习依靠客观数字评测与决策的意识与技能;感悟准确及时集成的信息对于科学决策的重要作用;训练信息化时代的基本管理技能,全面阐述一个制造型企业的概貌。制造型企业经营所涉及的因素,企业物流运作的规则、企业财务管理、资金流控制运作的规则、企业生产、采购、销售和库存管理的动作规则,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对手、未末发展趋分析、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等。

了解企业经营的本质、 资本、资产、损益的流程、企来资产与负债和权益的结构,企业经营的本质--利润和成本的关系、增加企业利润的关键因素。 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成本控制需要考虑的因素,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扩大销售需要考虑的因素,脑力激荡--如何增加企业的利润?

确定您的市场战略和产品、市场的定位、 产品需求的数量趋分析 产品销售价位、销售毛分析、 市场开拓与品牌建设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市场投入的效益分析,产品盈亏平衡点预测 脑力激荡--如何才能拿到大的市场份额。

掌握生产管理与成本控制, 采购定单的控制--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管理思想, 库存控制 --ROA与减少库存的关系 JIT --准时生产的管理思想, 生产成本控制 --生产线改造和建设的意义, 产销排程管理 --根据销售定单的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 脑力激荡 --如何合理的安排采购和生产?

全面计划预算管理,企业如何制定财务预算--现金流控制策略 ,如何制定销售计划和市场投入 ,如何根据市场分析和销售计划,制定安排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 如何进行高效益的融资管理脑力激荡--如何理解“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管理思想。

科学统筹人力资源管理, 如何安排各个管理岗位的职能 如何对各个岗位进行业绩衡量及评估, 理解“岗位胜任符合度”的度量思想 脑力激荡--如何更有效地监控各个岗位的绩效。

第9篇

关键词:绿色经营 竞争优势 可持续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把环境作为经营的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绿色经营能力和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或竞争力。一个没有绿色经营能力的企业,或者不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不可能立足或取胜的。因此,绿色经营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创新的必然选择,是企业竞争优势新的重要来源。

一、企业绿色经营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绿色世纪”。人们越来越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经济活动中保护环境日渐成为时尚。与之相伴的“绿色经营”成为新世纪企业经营的一大趋势,也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绿色经营就是根据绿色经济的要求,把环境保护观念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注重对资源、环境的管理,通过节约资源和控制污染,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经营本质上是企业对外部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所进行的重新定位,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人与环境的角度来审视,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企业经营方式不断调整的过程,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掠夺性的开采与生产阶段。传统的企业生产经营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环境容量无限基础上的。它以尽可能多地利用资源,甚至通过掠夺性的开采,以获取最大利润,不考虑或极少考虑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正是这种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导致今天全球大多数可认识资源都成为短缺资源,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局面。

2.被动性的污染治理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受制于环境保护的压力和环境法规的制约,企业开始被动地开发和采用一些末端治理技术以控制污染。但是,被动的污染治理只能暂时控制污染,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不能保持较高的运作效率和最佳效果,在运行中往往又出现新的污染问题。

3.主动性的预防阶段。受国家和国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企业越来越意识到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虽然通过采取“末端治理”式的污染控制措施,可能符合政府的要求,但这种“分期付款”的方式成本太高。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产生,一些企业开始寻求成本更低、适用性更强的解决办法,大力开发和设计符合甚至优于环境标准的产品和工艺。污染控制开始从末端治理走向全过程控制,企业开始从被动污染治理转向主动的污染预防。

4.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营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不断的深入人心,一些企业开始以超前的眼光关注环境因素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经营的目标,把生态环境治理作为经营的内容,把环境因素作为建立企业市场竞争优势、获取更大利润的战略要素之一,通过谋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统一的绿色经营战略或方式,达到企业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绿色经营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所谓“竞争优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或统一的定义。长期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竞争优势”作出了不同的解释。霍弗和申德尔认为,竞争优势就是“一个组织通过其资源的调配而获得的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的独特性市场优势。”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即消费者)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价值是客户愿意支付的价钱,而超额价值产生于以低于对手的价格提供同等的效益,或者所提供的独特的效益补偿高价而有余。”

尽管这些定义或概念在表述上不尽相同,但是其基本内涵却是一致的,即企业在“可竞争性市场”上的实际业绩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最终标准,企业的竞争优势最终来自于企业为顾客提供的超越或胜过其他竞争对手的价值的能力。而企业为顾客所提供的价值,与社会价值观的取向、市场需求变化密切相关。按照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企业的经营战略或方式是在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共同面向顾客时,如何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这一竞争优势主要是通过四要素[Q(质量)、C(成本)、T(时效)、S(服务)]来实现的。

这种传统的经营战略或方式是以顾客为导向,以赢得顾客、获取最大利润为最终目的。它忽视了企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淡化了其经济的外部负效应——企业活动对环境的破坏。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社会公众不仅关心企业产品本身,而且关心企业产品的环境影响。社会公众开始以一种整体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的经营行为,尤其考虑企业是否关心社会问题和担负社会责任。而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方面是企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程度,即实施绿色经营。因为,绿色经营的核心是要改变传统的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同时又破坏环境的生产经营方式,建立新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资源节约型的生产经营方式。在环保浪潮——绿色浪潮的冲击之下,产品的环境指标、环境标志、生命周期等已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因此,改进之后的企业竞争优势包括五个要素,即Q(质量)、C(成本)、T(时效)、S(服务)和E(环境)。

绿色经营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战略或方式不仅考虑企业自身、竞争对手和顾客三个要素,而且考虑企业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它把环境价值考虑在经营活动之中,在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环境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最合理的利润,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必须采取一系列符合自然界发展规律的、更加亲和环境的、有社会责任感的措施,使企业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企业可以通过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废气、废水、废物的治理;制定积极的回收利用计划;购买用部分回收材料制成的产品;放弃过时的产品管理框架,以适应环境变化;采用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和服务等措施来形成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三、企业实施绿色经营提升竞争优势的对策措施

既然企业绿色经营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企业创新的必然选择,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那么如何实施绿色经营以提升竞争优势呢?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制定绿色经营规划、积极推行绿色生产、不断加强绿色管理和大力开展绿色营销是实施绿色经营的五个主要措施。

1.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实施绿色经营是一项战略决策,因此,观念的转变是第一位的。实施绿色经营的最大挑战在于转变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思想。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率先树立把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立足点,在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条件下确立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经营战略的指导思想,并通过宣传教育、制定规则、贯彻实施等具体措施,把这一指导思想落实到每一个员工,使全体员工都认识到,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环境保护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2.制定绿色经营规划。绿色经营的关键在于制定实施绿色经营的具体规划,包括确立实施绿色经营的战略目标、实施步骤和对策措施。企业首先要对绿色经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绿色经营战略目标的差距以及企业现有的各种要素和企业目前的薄弱环节,以及企业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水平,确定所要实现的绿色经营战略目标。然后,企业要把绿色经营战略目标具体化为规划期间所要完成的总任务和将要达到的总水平,并在任务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以保证绿色经营的顺利实施。

3.推行绿色生产。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生产终端的问题,在整个生产过程及其前后的各个环节都有产生环境问题的可能。因此,实施绿色经营必须重视污染物的全程控制和预防,而绿色生产亦即清洁生产是其最佳方式之一。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两方面的内容。实现清洁的生产过程要贯彻两个全过程控制:一是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即从原材料加工、提炼到产出产品,产品使用,直至报废处置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以实施物质生产、人类消费污染的预防控制。二是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即从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建设到物质生产过程中污染发生的控制。实现清洁的产品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材料的选择,要选用无毒、无害材料,以降低产品对健康的危害和安全风险;选用轻质、节能的新材料,以减少产品的重量和资源能源的消耗;选用可再生、可循环的新材料,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便于报废处理、生物降解和循环利用;选用生产过程中的废料作为产品原材料的一部分,以实现废料再循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二是产品的设计,要有利于减少加工工序和生产装配,以便于生产制造、降低能耗;可循环设计,其中包括可拆卸设计和模块化设计,以减少报废处理的难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降低环境污染;三是产品的包装,要坚持5R原则:即包装材料减量(Reduce);包装材料再利用(Reuse);包装材料循环再生(Recycle);包装材料流入回收体系(Recovery);包装材料技术和方法研究(Research)。

4.加强绿色管理。加强绿色管理,一是要建立企业绿色管理新体系。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继ISO9000之后推出的第二个管理性系列标准。实施ISO14000,首先要把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企业战略体系,制定环境方针,成立绿色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绿色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其次要将绿色管理纳入组织管理活动的整体,与质量管理体系等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协同运作,作到资源共享。再次要按ISO14000标准的思想和要求,对产品或过程生命周期进行环境规划,使企业的绿色管理和具体行动直接渗透到产品生命过程中,以推动污染预防的实施和环境业绩的改善。二是要实施绿色会计制度。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以有关环保法规为依据,研究企业经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企业污染、环境防治和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以评估企业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本的影响,它是企业实施绿色经营的重要条件。它要求会计人员在企业进行经营活动时,正确、及时、合理地对企业耗用环境资源的程度进行核算。

5.开展绿色营销。绿色营销是指以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作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手段,或以环境问题作为推进点而展开的营销实践。它涉及到企业、环境、消费者与市场四个要素,比传统营销多了环境要素。企业开展绿色营销,一要收集绿色信息。企业应该从市场出发,建立一个搜集整理、储存、检索和分析绿色信息的绿色营销系统,对绿色需求、绿色占有率、绿色价格、绿色产品寿命周期、绿色营销效果等作出预测,调整策略,以使绿色营销目标符合市场需要,保持竞争优势。二要开发绿色产品。产品在生产、使用、废弃时应该具有安全、无污染性,企业使用的原材料和包装要有利于环境保护。三要制定绿色价格。企业应该考虑环境资源成本内部化,即产品价格中应反映企业在原料、使用技术、三废处理等注重环保、有益健康和安全等方面的绿色成本,以保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在利用过程中得到合理补偿,促进经济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四要选择绿色渠道。企业应该选用有信誉的批发商、零售商,设立绿色专柜、绿色专卖商店或绿色连锁店,配以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装饰为标识,广招天下顾客。还可以开展绿色产品直销活动,缩短渠道,减少污染。五要实施绿色促销。企业应该利用绿色广告、宣传报道、人员推销、营业推广等各种促销形式,在市场上广泛宣传自己的绿色产品,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和熟悉企业的产品,树立企业良好的绿色形象。

参考文献:

[1]陈玉祥,周国权.可持续发展与企业未来[N].管理科学学报,1999(3).

[2]蒋学伟.动荡环境中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J].经济管理,2002(2).

[3]吴晓玲.企业绿色竞争力的理论思考[J].理论学看,2004(2).

[4]郭雪峰.构建企业绿色营销策略研究[J].北方经济,2008(16).

[5]雷德荣.实施绿色营销、提升企业竞争力[J].北方经济,2009(8).

第10篇

关键词:企业经营模拟;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会计学属于应用型的经济管理学科,它不仅有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有科学严格的操作规范。如何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更多地进行专业实验,不断地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方法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在毕业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具有基本的处理日常经济业务的能力,这是多年来普通高校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难题。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又开始在国内流行,这就是企业经营模拟。该课程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在欧美等国家流行,9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但由于受经济利益的制约,加之传统观念束缚,在国内高校发展极其缓慢。目前这种在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通过建立模拟企业和市场环境,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一、企业经营模拟的发展背景

计算机模拟教学方式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初,在大连理工学院举办的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上,美国教授使用了计算机模拟软件,使参加培训的企业管理人员和大学教师打开眼界。此后,计算机模拟教学在国内一些学校逐步开展起来。在大连的工商管理培训之后,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张国有、王其文两位教授便开始模拟软件的研制工作。

自1990年Gardner Group 咨询公司在MRP的基础上吸收了物流后勤学、价值链、敏捷制造、JIT以及BPR、TQM等理论的精华后提出了ERP(Enterprise Recourse Planning),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很快风靡世界。目前国内的企业经营模拟类的课程有很多。北京大学王其文教授开发的“企业竞争模拟”;上海东华大学旭日管理学院宋福根教授开发的“企业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英国STRATHCLYDE大学5名运筹学专业的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发的EDIT515,现已发展成一项大型国际比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lobal Management Challenge,简称GMC);法国L’OREAL公司主办的“欧莱雅全球在线商业策略竞赛”;台湾特波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模拟企业经营(Business Operrations Simulation Systems,简称BOSS)等。

二 企业经营模拟的主要内容

  为了更加直观的介绍该项内容,本文将以王其文教授的企业竞争模拟为范例。

1、情景角色

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大缺憾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表现在巨量的理性信息流与微乎其微的感性信息流的强烈反差。由于学生缺乏对企业运作的感性认识,在消化吸收课堂理性知识时就会有障碍。企业经营模拟为每位参与者安排具体角色,参与者通过市场环境设定进入场景亲身体验一个企业经营的完整流程,有利于参与者实现从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认识循环。除了强化感性认识以外,让参与者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互相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增强团队意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企业经营模拟课程安排流程图

2、综合应用

  企业经营模拟的优势在于锻炼参与者综合各单科知识并运用于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评价角度看,强调综合运用能力。对参与者的评价不局限于单科学习成绩,更要充分考虑综合评价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综合运用能力偏低,即时单科成绩很好,在企业经营模拟中也得不到较高的评价。

  作为会计学的同学来说,尽管主要的专业知识在于财务内容上,但企业发展运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与财务息息相关的运作知识,也是必不可少。

    图2 企业经营模拟虚拟企业运营流程

对于在企业经营模拟中,整个企业价值流动如上图所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同学根据所分配的情景角色,在流程中各司其职,同学也统筹兼顾,将会在综合运用能力上得到极大的锻炼。

3、寓教于乐

    这是一种具有对抗性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说含有游戏的成分。因此,非常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欢迎。据说,全世界计算机使用量的半数以上是玩游戏,其中不乏成人甚至老人。课件游戏对人的吸引力之大。虽然没有一位教育家或教师声称要让学生“痛苦”地学习。但扪心自问,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实际上是把“痛苦”和“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古以来,“苦读”、“悬梁锥股”等,皆是这种观念的表达。不可否认的是,几千年来,灌输式教育模式为我们民族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今天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主流教学模式。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变化日益加快,竞争日益加剧,人性化、个性化、主体意识日益加强,探索和发展多样化的适应形势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企业经营模拟的具体应用(以北大王其文教授软件为例)

1、团队组建

要完成一个公司的组建,首先需要首席执行官(CEO)放入财务总监(CFO)等才能开始经营。但是,要保证经营得好,还需要充分条件,市场和营销总监(CMO)、生产和研发总监(COO)、人力资源总监(CHO)的共同运作。

虚拟公司的经营和现实公司的经营基本是一致的。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CFO是首选。会计和财务总监(CFO)在现代企业中已经处于核心地位,但是很多人还不知道会计和财务的差异。这里,我们认为会计是描述企业的过去,是企业的语言;而财务管理是描述企业的未来,是管理者的语言。同样是企业的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在会计和财务管理上却有很大的差别。

通过团队组建的过程,可以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在企业运营中的管理团队的合理组建,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生会逐步认识到在团队协作中往往涉及到的两个问题:分工与合作,这也是团队合作的两个基本因素。在企业经营模拟比赛中,由于比赛模拟系统的复杂性,工程量也是较大的,一个人难以承担起所有的研究任务,往往需要多人分工,各司其职,共同努力。分工的原则应该是合理的、明确的。合理的分工使得团队内的各成员得到真正的“物尽其用”,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而明确的分工使得团队内各成员拥有明确的责任意识,他们无法逃避自己所犯的过错,因此,他们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这种在具体工作上的细致分工也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劳动,由于各成员具体工作的明确,也可以大幅提高相互协 调合作的效率。

2、数理模型

在企业经营模拟过程中,企业内部所有资源必须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利益。企业经营模拟并非只是软件,它是一种策略性解决方案,是企业流程的思维与行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合理运用已经改变了企业运作的面貌。通过运用最佳业务制度规划以及继承企业关键业务历程来发展和提高企业利润,市场需求反应速度和企业竞争力。

在此举例应用LINDO建立生产模型:

任何一个企业首要考虑的是利润最大化,可是对手企业内部的生产安排来说,不同的生产安排造成的生产成本有着本质的差别,那么如何在若干生产安排可行解中选择生产成本最小而且产量最大是学生通过运筹的线性规划模型得到解决的问题。利用LINDO软件进行计算得出最优解。基本是一个多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的个数小于未知数的个数,这就会得到非唯一解,在限制条件的作用下,经过程序的运算得出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图3 生产线性规划示意图

具体模型:

!《企业经营模拟》生产安排优化模型

!考虑产量最大化,同时考虑工资最省

!目标函数里A前的系数是售价减运费,后面再减工资、原材料,机器成本看作是沉淀成本

!变量名:A、B、C代表产品A、B、C的产量

!R-可用的总人数(去掉辞退的,加上新聘用的四分之一)

! J-可用机器总数

! L-使用的原材料

! W-工资总量

! 角标:11代表第一班正班  12代表第一班加班

!      21代表第二班正班  22代表第二班加班

说明:该模型称为“生产安排优化模型”,主要基于产量最大化,即在现有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机器和人员满负荷运转的最大生产规模,同时考虑到工资最省。具体的变量名称已经作了明确的说明。

MAX 2100A+5100B+6600C+8000+D-65W-L

ST

R=204  J=100

A>=390  B>=194  C>=0  D=0

A-A11-A12-A21-A22=0

B-B11-B12-B21-B22=0

C-C11-C12-C21-C22=0

D-D11-D12-D21-D22=0

120A11+180B11+380C11+450D11-520J11=0

120A12+180B12+380C12+450D12-520J12=0

120A21+180B21+380C21+450D21-520J21=0

120A22+180B22+380C22+450D22-520J22=0

180A11+240B11+280C11+200D11-520R11=0

180A12+240B12+280C12+200D12-520R12=0

180A21+240B21+280C21+200D21-520R21=0

180A22+240B22+280C22+200D22-520R22=0

L-500A-1000B-1500C-2500D=0

W-24R0-24R11-18R12-32R21-24R22=0

R-R11-R21-R0=0  R11-R21>=0  R21-R22>=0

J-J11>=0  J-J12-J21>=0  J-J22>=0

END

通过以上这样的数理模型的建立和设计,学生的运筹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企业经营模拟过程中,学生的逐步认识到“是人创造了模型,去约束人的行为;流程花的操作好过拍脑袋式的决定”。管理本身并不会因为具有艺术性而过多地增加随意性,模型可以通过固化某些重复劳动而提高效率。正所谓“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数量化,量化问题专业化,专业问题模块化”。这样,规划管理行为必须通过模型来实现。

3、财务战略

企业财务战略,是指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为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与其他企业战略的本质区别在于财务战略关注的核心是企业的资金运动,与其它企业战略的关系:其他战略的实施都需要财务资源的支持,并且都应该创造财务资源。包括三项基本战略:筹资、投资、分配。

企业经营模拟的本质就是一个以财务资源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规划过程,在有限的经营期内,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实施将模拟企业做到最强最大才是模拟经营对学生考核的本意所在。因此在企业模拟经营中,财务战略应作为企业核心战略而备受关注。这也是企业经营模拟对于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具体价值体现。

3.1现金流管理

企业最主要最根本的现金收入来源只有一项:销售收入,债务融资终需偿还,销售收入能否正常实现,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期末现金,也就是下期企业生产经营的自有资金。因此各期预计销售收入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战略是否得以继续贯彻下去,这是由决策者的判断与市场实际结果的误差程度决定。这里所强调的误差是实际收入比预计收入减少的百分比,不包括计划库存而实际出售更多 。一般而言误差1%是良性的,小于1%的误差都可谓之精确;误差5%左右是可承受的,只要微调下期的综合决策即可,误差到10%左右就要对下期的综合决策作出重大调整,如果误差程度达到20%(即收入减少20%)那么企业的正常运营就会受到严重挑战,特别是对那些各期预算均贴零,极速扩张的企业。当然控制误差不是财务部门所能做到的事,需要市场部门加强预测的准确性。

这里举例在企业经营模拟中市场意外滞销导致现金不足的调整情况,说明企业经营模拟对于现实企业的真实反映,以及学生能够从中得到的巨大启示:

一般是通过调整当期基本生产经营预算予以解决。具体调整手段按企业的损失大小依次为:

1. 缩减营销费用。

2. 压缩生产,也就是减产。

3. 调整生产结构。

4. 降低工资系数。

5. 增加非系统要求的工厂库存。

3.2  融、投资规划

根据银行贷款及债券的各自特点,坚持融、投资相匹配的原则,应将债券作为主要融资渠道,在长期的战略性投资项目所需资金时应考虑发行债券,如购买机器、研发等,故在竭力扩张且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的中期坚持债券发行规模最大化也就理所当然,而银行贷款则是作为每期现金调节的手段,主要是用来补足短期的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如原材料采购、支付工人工资等。对于发多少债,贷多少款的一般原则是:要多少就发多少贷多少;

从纯财务角度看,为了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应该尽可能的利用财务杠杆,将财务资源发挥到最大。只要资产增值率(资本利润率)大于负债筹集成本(债券利息率),负债比例越高,股东权益增长就越快。企业经营模拟中中明确规定“在计算标准分时,会考虑上期综合评分的影响,也会根据企业的发展潜力进行调整。如果企业所留现金小于本期期初现金或本期费用,这意味着经营的连续性不佳,其标准分将适当下调”,因此学生在充分利用财务资源的同时还需权衡经营连续性。这也是与现实意义中的管理团队对于企业运作的理 念相符的。

3.3  成本核算及分析

准确的计算成本并加以控制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对一名合格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企业经营模拟中的成本核算及分析都是极其简单的一项工作,不论采用何种核算方法,在投资分析中都要把系统核算的折旧与工资分摊正确处理。

在企业经营模拟中进行产品成本核算及投资分析时建议使用变动成本法,通过边际分析指导生产经营决策,从理论上讲,当十六个市场的单位机时边际贡献均相等时实现利润最大(即最优产品结构组合)。该分析方法是很容易掌握的,或许各学生团队在此问题上的理解均略有差异。

此处举例其中一种具体分析方法:

不细分到16个市场而是归结到四种产品的盈利边际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

单位产品边际贡献=加权平均的单价-加权平均的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机时边际贡献=单位产品边际贡献/单位产品所耗机时

单位产品边际贡献率=单位产品边际贡献/加权平均的单价

单位产品利润=单位产品边际贡献-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

单位产品成本利润率=单位产品利润/(加权平均的单位变动成本+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

某产品盈亏平衡产量=该产品固定成本总额/该单位产品边际贡献

四 企业经营模拟应用的实际意义

1、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锻炼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企业经营模拟要求学生能全面、灵活地运用管理学的知识,如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等知识和预测、决策等方法,这些知识并不是每个专业都开设的,没有学过的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借书看,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去请教相关任课教师,明显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大部分同学为了建立模型,对平时很头疼的运筹学课程,现在竟然主动找书看,请教老师问题,可见竞争模拟所具有的竞争性、趣味性、实用性是其它课堂教学形式难以比拟的。

2 、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积累商战经验,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零过渡

这种方式对所有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本科生都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为“没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闯出一条新路。模拟过程中让学生们明白了企业组织结构,并根据各自的个性有所发挥,可以让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明白社会的需求,并尽早地确定个人发展规划,将其理论与实践融合到一起,使学生立即进入“实战角色”,积累商战经验,从而最终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毕业能够很快适应社会,实现了从毕业到就业的零过渡。

3、培养了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挫折容忍力

通过实践证明,企业竞争模拟能训练同学们在变化多端的经营环境里,面对多个竞争对手,正确制定企业的决策,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由于竞争环境的千变万化,往往自己团队经营的公司状况跌宕起伏,让人从中体会到决策经营带来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沮丧,能够很好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 樊世清. 论企业竞争模拟在经济管理类本科教学中的成功探索[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21)

[2] 张宏梅,谭竹钧,唐国军. 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05)

[3] 赵曦,刘耀林,刘艳芳,林爱文,张根寿. 综合性大学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初探——以武汉大学庐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为例[J]. 高等理科教育 ,2008,(03)

[4] 舒松龄. 创新能力培育的途径[J]. 科学中国人 ,2000,(07) 

[5] 周萍华. 会计学实践教学的思考[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30)

第11篇

    一、经济体制转变——企业经营方式转变——理财观念转变:资本经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两次转变,即由计划经济体制向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转变,再由有商品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企业经营方式也发生了两次转变,即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再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转变。因此,资本经营已成为现代企业理财的基本理念与方式,资产经营、商品经营和产品经营理念下的企业理财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在产品经营方式下,企业的基本特点是只管生产,不管供应与销售,更不管筹资、投资等。此时的企业严格讲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企业,由于它不重视价值管理,企业理财也不是真正意义的理财。

    在商品经营方式下,企业的基本特点是围绕产品生产进行经营管理,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各环节的管理及相应的筹资与投资管理。商品经营是产品经营的发展和进步,它不仅重视产品实物经营,而且强调价值经营;不仅强调生产,而且重视销的衔接。但商品经营方式下,企业对筹资、投资等环节重视不够,理财观念淡薄。

    在资产经营方式下,其基本特点是把资产作为企业资源投入,并围绕资产的配置、重组、使用等进行管理。在资产经营情况下,产品经营或商品经营要以资产经营为基础,即围绕资产经营进行商品经营和产品经营。资产经营是对商品经营的进步,它不仅考虑商品本身的消耗与收益,而且将资产的投入与产出及周转速度做为经营的核心。资产经营方式下企业理财观念增强,特别是讲求资产使用效率与效益,重视与加强了投资管理。但由于产权不清、忽视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尽管企业理财观念增强了,但没抓住理财的精髓和本质。

    在资本经营方式下,企业经营特点是围绕资本保值增值进行经营管理,把资本收益做为管理的核心,资产经营。商品经营和产品经营都服从于资本经营目标。资本经营是以资本为基础,通过优化配置来提高资本营运效益的经营活动,包括资本流动、收购、重组、参股和控股等能实现资本增值的领域,从而使企业以一定的资本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资本收益。资本经营是企业经营的最综合方式。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企业经营目标转变——理财目标转变:资本增值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经历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或从外延型向内涵型的转变。随着这一转变,企业经营目标从追求规模向追求效益转变,企业理财目标也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从追求商品经济效益向追求资产经济效益到资本经济效益转变。资本增值成为现代企业理财的根本目标。

    (一)资本经营目标与资产经营目标

    资本增值目标是与资本经营紧密相关的。资本增值的核心在于资本收益率的提高。而要提高资本收益率一方面要搞好资产经营,提高总资产报酬率或资产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要搞好资本运作,优化资本结构。

    (二)资产经营目标与商品经营目标

    资本经营不能离开资产经营孤立进行,同样资产经营也离不开商品经营。前面谈到,反映资产经营核心目标的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要明确资产经营目标与商品经营目标的关系,还应明确反映商品经营核心目标的指标。反映商品经营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是销售利润率,包括销售成本利润率和销售收入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与销售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可以反映出产品经营目标与商品经营目标之间的关系,即:

    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

    式中:销售利润率中的利润是指息税前利润。

    上式说明,企业要搞好资产经营,提高总资产报酬率,一方面要搞好商品经营,提高销售利润率或商品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要搞好资产配置与重组,提高资产的周转速度。

    (三)商品经营目标与产品经营目标

    产品经营是商品经营的重要环节。商品经营不能脱离产品经营而存在。商品经营目标与产品经营目标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销售收入×销售利润率=Σ[产量×产品销售率×(销售价格一销售成本)]

    等式左边说明,企业从商品经营角度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直接目标,一要提高销售利润率,二要扩大销售规模与水平。等式右边说明,要实现商品经营的利润最大化,产品经营是基础,即通过产品经营增加产量;同时,要注重产销平衡及投入品与产出品的价格。

    三、理财观念转变——理财目标转变——理财内容转变:存量、增量、配置、分配

    现代企业理财观是资本经营,理财目标是资本增值,因此,盘活存量资本,用好增量资本,优化资本配置,搞好资本收益分配就成为公司理财的基本内容。

    (一)资本存量管理

    资本存量管理的目的,是使现有资本得以充分利用,潜在经济效益得以充分挖掘。所谓潜在经济效益是指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企业实际经济效益与最大可能经济效益之间的差异,在资源(或生产要素)投入(存量)一定条件下,主要表现为实际产出与最大可能产出之间的差异。潜在经济效益的存在主要是企业资源存量没有充分利用造成的。从资本存量角度看,潜在经济效益存在主要是资本闲置和资本利用率低造成的。

    从这一角度进行企业理财,核心是要解决资本的闲置和资本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企业资本闲置,从基建、生产和销售各环节看,主要表现是:在投资建设环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低;在生产环节存在封存、末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积压材料,废品等;在销售环节产品积压。资本利用率低的直接表现是: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开工不足、原材料利用率低等。资本存量管理就是要针对资本闲置和利用率低的原因,盘活存量资本,包括在基建投资管理方面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基建成本;在生产经营领域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搞好资源重新配置,降低废品率,提高产品质量,压缩库存产品等。现阶段伴随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改造,企业理财要在国家宏观战略性调整与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基础上,进行企业内部资产重组与财务重组。

    (二)资本增量管理

    一个持续经营发展的企业,仅有资本存量管理是不够的,资本增量管理也是重要问题。资本增量管理的目的,一是优化企业经济规模,取得最大规模经济效益;二是加快技术创新与改造,提高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资本增量管理关键在于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

    资本增量管理要实现上述目标,从企业理财角度,必须搞好以下几方面管理:第一,企业规模管理,即处理好资本投入与企业经济规模的关系,确定合理的企业规模。在现阶段特别要注意搞好企业扩张和组建集团的财务管理。第二,技术进步管理,搞好技术选择、技术创新、技术推广、技术引进、技术改造。从财务角度搞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正确处理收益与风险的关系。第三,企业筹资管理,选择筹资渠道、筹资方式,优化筹资结构,降低筹资成本。第四,企业投资管理,摘好财务预测,选择的财务决策程序与方法,提高投资收益率。

    (三)资本配置管理

    资本配置问题是资本经营的核心问题。其实,无论资本存量管理还是资本增量管理,实质上都存在资本配置问题,即存量资本配置与增量资本配置。资本配置管理的目的是要提高资源配置经济效益。所谓资源配置经济效益,是指由于资源配置结构变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资源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如何配置资源使产出最大;二是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如何配置资源使投入最小。从资本资源配置看,提高资本配置经济效益就是要解决:一是一定量的资本如何在不同产品或不同用途之间进行配置,使投资收益率最大,如多项目组合投资决策等;二是生产一种产品如何优化配置各种资本资源的结构,使成本最低,如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结构优化,固定资产内部结构优化,流动资产或原材料内部结构优化等。另外,从企业权益角度看,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结构的优化,也属于资本配置管理的范畴。

第12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一、概述

对现代化企业来说,管理是决定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在企业众多管理内容中,财务管理属于核心部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结构与组成形态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企业财务管理结果如何,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企业运营状况。企业要想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就需要保证财务管理方面不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能够维持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保证企业资金流合理运作。但是,在大环境多变的情况下,财务管理风险无处不在。因此,现代企业在正常运作的情况下有必要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可以度量的可能性,如果不能对风险进行准确的度量和认识,就很难进行风险的转移和分散,也就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和转移可能多的损失。财务风险与收益有着一定的联系,报酬越高相应的风险也就越大,高风险高收益也是基本的风险收益平衡理论。企业经营过程的所有收益,都有一定的风险成本,财务风险也就是预期与实际之间的差异程度,这也是财务风险加强科学防范措施的关键问题。

二、现代财务风险的特点与识别

要想对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良好的管理,首先必须要了解财务风险的特点。了解了财务风险的特点,才能够根据其特点进行良好的管理。经过系统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客观性。客观性指的是财务风险的出现与存在并不会受到人的意志影响而发生改变。人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的目的就是要减少财务的损失,但是在此过程中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要彻底的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在企业经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受到经济环境影响的同时,还会受到政治、文化等环境的影响。想彻底的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是不确定性。即使在财务风险产生之前可以进行估计与控制,但是影响财务活动结果的各因素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很难在事前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

财务风险的识别主要是对尚未造成损失的潜在风险进行归类,分析风险可能的成因以及危害程度,为采取措施提供相应的资料。财务风险的识别是科学防范的关键,从本质上判断企业所承担的风险,然后才能确定处理方法,并尽可能的降低损害。从根源上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是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决策,缺少科学远离的指导,对于经营和投资缺少相关的系统研究,导致投资无法满足预期收益,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失。

三、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经济市场发展形势来看,财务风险至关重要。但是从目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某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首先,财务风险意识不强。对现代企业来说,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并且在现代企业经营的整个环节中,财务风险可能贯穿于其中。充分了解到财务风险的特点,要想规避财务风险,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与决策人员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关心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不放过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但是,从实际中了解到,财务管理人员与决策人员并不具备这样的意识,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其次,缺乏具有针对性地财务风险管理。资金回收风险、投资风险与收益风险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比较常见的风险。现代企业在经营的时候重视产生利润的经营活动,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管理则采用的是概括式的方式,并没有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导致在风险出现的时候企业难以应付,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最后,不具备财务管理体制。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当属于一项比艰巨的任务。在企业经营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要想将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要求现代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该体制就应当包含信息传递、预警、决策控制等等,这样才能够完成财务风险管理。但是就目前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务管理体制并不具备,很难将财务风险管理应用到实处。

四、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企业经营者面对财务风险,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对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适时地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防范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防范就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预见、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把财务风险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方法。

1.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环境市场也在发生着变化,竞争、复杂表现的非常明显。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与决策人员就应当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且还应当了解到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并不仅仅在财务部门,而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努力,才能够规避风险的出现。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就与决策人员应当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并且需要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向企业职工展开相应的培训,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有助于促使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始终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

2.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由专门的组织机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详细规划财务风险管理。实行有效的控制与监督,制定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分别从财务风险监督、信息传递、预警,直至风险的反馈、控制,形成一体化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切实做到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与岗位相匹配,明确不同岗位职责,并且将相应的权力赋予他们,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监督本部门的工作,检查各项风险管理措施实施的具体情况,并将本部门工作汇报上级,根据相关部门及时做出调整,以此形成反馈及时,自上而下的动态管理机制。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设置一些敏感性和可靠性高的财务指标,并构建指标体系,通过观察这些财务指标的变化,企业可以对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和预报。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预警系统依赖于对企业信息全面而精确的搜集,包括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相关财务资料,利用财会、企业管理、金融等理论,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

4.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

(1)建立健全客户信用制度

应收账款能否收回,能收回多少和企业的客户信用制度息息相关。要想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就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客户信用制度。农垦企业可以参照国际和行业信用等级标准,结合自身的情况,把客户的信用条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建立一个不同层次不同账龄不同信用额度的客户信用制度,以达到尽可能提前收回账款的目的。

(2)建立坏账准备制度

无论企业制定怎样健全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坏账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农垦企业要和大多数企业一样,建立坏账准备制度,提前对坏账损失进行估计,并提取相应的坏账准备金,以尽可能的弥补企业自身的坏账损失,降低企业自身的应收账款。

5.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由于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要求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教育,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其次要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性,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合理的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再次要求掌握金融、证券、投资等相关知识,在企业决策中发挥参谋作用,同时要与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部门广泛联系,把企业的资金合理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使资金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减少风险。

参考文献:

[1]卢燕.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与防范策略.现代商业,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