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院节能减排措施和建议

医院节能减排措施和建议

时间:2023-06-30 17:21: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院节能减排措施和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院节能减排措施和建议

第1篇

医院缺乏绿色IT意识的原因

目前,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落实与推进已经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各行各业在保障业务正常开展的同时,节能和环保也逐步成为企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对于医院来说,与IT设备相关的能耗占医院总能耗的比例很高。践行绿色IT理念,把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落实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从长远来看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但是,很多医院的CIO并没有注意到这种发展趋势,更谈不上实践绿色IT的理念。薛万国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能耗成本和环保效果缺乏考核手段,长期以来只关注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对节能和环保等缺少约束;第二,医院在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制度制定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使CIO在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节能、环保等绿色IT理念缺乏统筹考虑。

一个原则与四个策略

薛万国认为,医院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要保证医院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此基础上尽可能考虑节能和环保问题。

301医院在实践绿色IT的理念与技术的过程中关注四个层面的节能与环保问题:

第一,在IT设备的采购方面,要根据业务的需要选择适当的产品。这样,就可以在保障IT设备稳定、安全运行的基础上,避免采用高于业务需求的高配置产造成的能源浪费。

第二,在机房散热方面,把风路设计成自下而上的。这种风路能够在减少能耗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机房温度,保证设备稳定、安全运行所需要的适宜温度和湿度。

第三,在终端设备方面,把人走机器关定成制度。比如,工作人员长时间不在座位时,要把电脑屏幕设置为自动休眠等。

第四,采用大容量墨盒,及时更新喷墨打印机,采用再生硒鼓,尽量自己装配色带。

落实绿色IT的建议

第2篇

《****省20****年下半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及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省20****年下半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

为贯彻落实20****年7月1日总理主持召开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20****〕80号)精神,确保顺利完成今年全省节能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按照省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下半年全省节能减排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如下:

一、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通报20****年度节能减排评价考核结果,对去年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地区、部门和企业进行通报批评,并促其按照要求作出说明,提出整改措施。20****年度全省和各地区单位GDP能耗、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指标以及20****年和20****年上半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对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上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上升以及污染减排项目进展迟缓的州市进行督促检查,要求州市在查找和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加强节能季度形势分析,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结合第二次经济普查,开展全省能耗普查。进一步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制定我省实施方案和办法,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加强节能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建设节能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指标动态监测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网上直报。

二、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执行新开工项目管理规定,强化用地审查、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实行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淘汰落后产能情况与项目审批挂钩。将焦炭、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项目由备案改为核准。提高水泥、黄磷、铁合金、焦化、电石等行业准入标准,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依法对生产过程中高耗能、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严格生产条件审查,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发放生产许可证。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制度,做好《****省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条例》的立法准备工作。对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要坚决停、缓建,加大环评“区域限批”力度。严格实施差别电价政策,试行能耗限额管理、能效标准管理等措施。在汛期放开用电期间,加强黄磷、铁合金、烧碱、电石等行业生产用能监管。切实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有选择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杜绝落后工艺搬迁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

三、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按照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和进度计划,下半年要完成淘汰水泥熟料291万吨、炼铁101.85万吨、焦炭54万吨、黄磷2.77万吨、酒精0.2万吨。继续加大小煤矿关闭力度。实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报告和检查制度。加强对工作进展较慢地区和企业的监督检查,重点督查炼铁行业,确保全年淘汰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节能50万吨标准煤。加强节能发电调度,汛期水电多发、多用、多送,力争水电发电量超过火电,电力调度实现节能120万吨标准煤。

四、加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力度。在钢铁、化工、水泥、煤炭、有色、电力等重点行业组织实施“6大节能工程”,全年争取完成100项节能示范工程,实现节能100万吨标准煤。推广应用300万只节能灯,在5个重点州市建设4个绿色照明示范县、4户示范企业、4个示范社区,在学校、医院、商业场所建设一批示范点,实现节能6万吨标准煤。落实中央财政对已申报的节能技改重点项目和绿色照明的奖励资金,用好我省节能专项资金,安排下达省级首批节能专项资金计划,组织申报本年度省级财政节能奖励项目,对获得国家和省支持的重点节能项目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奖励资金及时到位并高效使用。重点加强对火电脱硫项目、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糖厂化学需氧量(COD)削减项目的建设及运行监管,今年内燃煤电厂新增烟气脱硫能力160万千瓦以上,组织实施重点钢铁企业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建设。逐步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开征或调高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项目融资服务。

五、抓好重点领域节能。继续推进企业节能行动,25户千家节能行动企业和11户集团公司下半年再实现节能60万吨标准煤。借鉴其他省市做法,推进建立我省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制度。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在我省建立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和耗能岗位负责人制度,指导、监督有关企业按时补报和上报2006年、20****年、20****年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对企业耗能岗位负责人进行登记备案。加强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审查和运行管理,定期开展节能监测。组织开展主要耗油耗电设备和工艺系统的检测,启动年用电1000万千瓦时以上重点用电单位电平衡测试。在年综合能耗5万吨标准煤以上的140余家企业开展节能对标管理活动,培育一批对标先进典型。落实能源审计补助资金,督促“双百”企业和11户集团公司年底完成能源审计,组织专家对能源审计报告进行评审验收,《****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20****)》。制定我省主要工业产品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积极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实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和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制度,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节能强制性标准。推进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确保全年新增太阳能热利用面积7万平方米。加强车辆、船舶等交通运输工具的监督管理,加强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燃料消耗统计工作,完善单耗指标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运输单耗。加快推进商业场所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全年推广应用40万只节能灯,建设一批商业节能示范单位。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节能,加大农村节能投入,全年新增沼气池20万口,完成农村改灶10万户,新增农村小水电装机154万千瓦。在各地畜牧业中的大型养殖场进行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示范,使沼液、沼渣变废为宝;开发太阳能技术在核桃等农产品烘烤加工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加大对城市生活垃圾(废弃物)进行处理、综合开发利用的力度。对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开展能源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并启动节能改造示范。检查政府机关办公场所节能灯更换使用情况,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批评。推行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推动政府绿色采购。支持驻滇军队开展重点用能设施设备节能改造。

六、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落实《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方案》,实施“建设创新型****行动计划”,继续支持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装备的自主、合作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开展企业、社区和村镇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与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高耗能、高污染重点行业信息化改造,以信息化手段减少生产、流通等环节的能耗和排污。在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广应用10项节能技术。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褐煤洁净化等先进清洁能源技术。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培育节能服务市场,重点支持我省10户节能服务机构和公司开展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示范,引进国内外节能减排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为我省企业、公共机构提供更多更好的节能服务。制定并实施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在全省推广永德糖业酒精废醪液综合处理技术等污染减排先进技术。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省际合作,引进国外、省外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七、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全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7%,其中粉煤灰、煤矸石等综合利用率达到3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为127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52%。重点抓好煤矸石、粉煤灰、磷石膏等废渣和高硫铁矿、高磷铁矿的综合利用,鼓励和支持对共伴生矿、低品位矿、尾矿、废石以及余热、余压和废气中有效成份再利用。总结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经验,20****年安排30户企业、10个工业园区全面展开试点工作,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推进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鼓励和支持研发、推广、运用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和设备,加大对水循环利用、重复利用、再生利用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强原材料消耗管理,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冶金、有色、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筑)、轻工等重点行业原材料利用率。围绕省政府关于到2010年1/3以上的工业企业和50%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实现清洁生产的要求,加快清洁生产步伐,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规范,开展九湖流域企业、工业园区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完成全省第3批34户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的审核工作。推动全省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点。

八、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管。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切实搞好第1次全省污染源普查,今年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公布今年需开工建设和完成的烟气脱硫电厂名单,年终公布建设情况。对脱硫设施运行情况实施实时监控,公告燃煤机组脱硫设施投运率、脱硫效率及排污费征收情况。对未按要求运行的脱硫机组扣减脱硫电价。加强对重点减排项目的督促检查并建立信息调度工作制度。重点督促未完工和未开工项目,加大对这部分项目调度和检查的力度,督促这些项目按期完成。全面推进全省已建和在建的在线监测系统改造工作,加快符合国家规范的省级监控平台的建设工作,加快脱硫机组与环保部门在线自动监控系统联网,20****年完成国控重点源自动在线监测装置安装,并与省及各州市监控中心联网。建立并完善城镇污水处理信息报告、核查督查和评估通报制度。尽快建立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系统,保证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切实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对未按照规定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所在地区,暂缓审批该地区涉水新建项目的环评审批。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实行严格的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加大主要河流重要河段水体水质状况的监测,实时公布水质状况,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实施城乡饮水安全保障规划,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全面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和调整工作,昆明、曲靖、玉溪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率达到100%(城市自来水厂现有工艺可以去除的指标除外),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九、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组织1次全省范围的节能减排专项督查,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节能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着手修订《****省节约能源条例》,配套完善相关政策。加大节能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重点检查存在问题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加强各级能源统计机构队伍建设,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继续开展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专项检查,确保能源统计数据准确、真实、完整;开展建设、交通等领域节能执法专项检查。组建省节能监察总队,支持重点州市组建节能监察大队,为开展节能监督检查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加强对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及年度重点减排项目的现场执法检查,对各重点企业及年度重点减排项目要制定专项监察计划,定期组织现场执法检查,强化治污设施的运行监管,确保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管理措施全面落实,年度减排项目按期完成。对年度减排项目不能如期完成的,暂缓受理所在州市和有关企业的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对重点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严格依法处理。

第3篇

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等相关要求,积极宣传节能文化、普及节能知识、提升全民意识,培养广大民众勤俭节约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节能公益广告征集评选展播活动,推动优秀节能公益广告在电台、电视台、地铁及公交移动电视网络集中播出。要组织开展企业节能自愿承诺活动,组织新闻媒体进企业系列报道活动,深入报道企业先进技术及典型案例,推广节能新技术和高效节能产品。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展具有特色的节能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新资源观。

各级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要贯彻落实《“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积极宣传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意识,选择优秀案例展示工业低碳发展成果和成功经验,推动工业企业和相关单位开展低碳行动。各低碳试点省市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全国低碳日前后开展宣传和交流活动。

各级教育部门要以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为重点,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贴近学生、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实践活动,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及科学知识,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形成勤俭节约人人尽责、节能减排人人担当、绿色环保人人作为、生态文明人人践行的校园新风尚。

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广泛地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科技示范活动,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与低碳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相关产业的低碳升级改造,引导全社会把使用节能减排创新产品作为一种自觉行动。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 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 - 2020 年)》,大力宣传并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以多种形式在工业企业、园区宣传一批绿色制造企业的重大技术、典型模式以及标志性产品。要重点宣传普及工业领域节能低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知识,引导企业职工自觉参与节能低碳行动,形成良好的绿色发展氛围。要组织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从自身推动工业低碳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全国低碳日前后开展各具特色的工业低碳发展经验宣传和交流活动。

各级环保部门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新《环境保护法》,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活动引导全民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积极弘扬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理念,通过创新开展全社会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促使公众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当中来。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抓住建筑领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宣传,引导绿色生活方式及消费。积极宣传更高水平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节能性能要求。重点宣传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特点,引领节能建筑新标杆。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力度,推广绿色建筑使用技术、产品和高效运行管理措施。结合旧城更新及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及危房改造等工作,宣传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宣传力度,提高运行效率。积极鼓励公共建筑建筑业主及使用人开展能效对标,引导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单位设置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专业人员,实施专业化用能管理。鼓励农村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按《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 50824)、《绿色农房建设导则》(试行)等进行设计和建设。加强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提高农房节能设计和建造能力。积极研究适应农村资源条件、建筑特点的用能体系,引导农村建筑用能清洁化、无煤化进程。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大力宣传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充分利用视频、微信、海报等多种方式,在车、船、路、港领域宣传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一批绿色交通项目,推动节能低碳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制定交通运输重点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推广目录,推进港口电能替代和公路绿色拌和站。积极鼓励支持共享单车,倡导公众绿色出行文明出行,《中国绿色交通发展年度报告》,营造绿色交通氛围。

各级农业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清洁炉灶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大力推进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强化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为主的农业清洁生产示范,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加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示范市和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技术咨询和宣传培训,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节能意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各级商务部门要以“创建绿色商场,推广绿色技术,促进绿色回收”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流通领域宣传活动。加大绿色商场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鼓励流通企业按照《绿色商场》标准促进绿色供应链建设,采购绿色商品,开展节能产品促销,在营业场所布置节能环保宣传标识标语,引导绿色消费行为。鼓励流通企业使用节能技术、产品、设备开展节能改造,组织节能技术产品设备供应商与流通企业对接,举办节能技术交流会、改造案例分享会等,促进流通企业发现节能机会,挖掘节能潜力。举办社区绿色兑换活动,采取散发宣传册、图板展示和技术人员现场专题讲座等方式,增强社区居民对再生资源回收的认识。

各级国资委要督促国有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工艺与装备,发展低碳、清洁、高效能源,推广节能减排降碳新技术、新工艺,持续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带头履行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社会责任。指导中央企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节能、节水、节地及减碳等活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推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中央企业建设。

各级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要组织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以新闻、专题、访谈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节能低碳理念和知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开设专栏,宣传接地气、贴近性强的节能低碳技术。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组织中央和地方电视台,在重要时段循环播放一定数量节能公益广告,在全国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积极发挥公共机构在节约能源资源中的表率作用,深入宣传贯彻《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 规划》,组织各级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宣传活动,带头普及节能常识,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践行垃圾分类,倡导低碳出行,共享绿色环境,推进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医院、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培育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厚植绿色生态文化,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深入、持久、自觉行动,以高效的能源资源使用效率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各级工会要组织开展“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将生态文明作为职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组织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针对长江沿岸环境污染隐患日趋增多等突出问题,大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活动,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深入开展以“三比一降”(比创新、比技能、比管理、降能耗和排放)为主要内容的对标竞赛活动,促进完成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发挥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理念,普及节能低碳知识。在青年中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创新创效活动,组织发动优秀青年走近青年志愿者、青年环保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宣传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青年之声”互动平台、微博、微信和短视频、动漫等新媒体手段,倡导低碳生活理念,营造节能环保氛围。

各级妇联组织要在城乡妇女和广大家庭中持续倡导节俭养德、低碳环保理念,引导妇女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身体力行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影响他人、奉献社会,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充分发挥妇联系统所属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作用,开展节能低碳、绿色生活、节俭养德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从而增强妇女和家庭保护生态、节俭节能、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军队各级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军,强化财力资源集中统管,珍惜和用好宝贵的军费资源,持续深入开展“八节一压”、“红管家、好当家、小行家”、“红旗车分队、红旗车驾驶员”、“红旗船队、红旗船员”评定等活动。研究制订适合军队特点的新能源研发和推广应用政策,组织驻高原、海岛、边防部队新型能源综合利用试点建设。积极推行综合运输,科学统筹运输计划和运力使用,抓好“清煤工程”、既有设施抗震节能综合改造,搞好既有房地产资源调余补缺。积极倡导和建设军营节约文化,着力推进军民融合,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增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提高服务保障部队战斗力的贡献率。

第4篇

围绕这两个任务,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出台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性文件,为有效推动全区节能减碳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把节能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评价考核制度,强化部门联动,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设备及工艺;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商贸和民用以及公共机构领域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减碳,推进节能减碳项目建设,强化重点企业监管;抓好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狠抓宣传教育,强化监管服务职能,全区节能减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截至2012年底,我区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7.7%,超出“十二五”节能进度目标9.4个百分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下降8.867%,超出进度目标13个百分点。在2012年度节能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试评价中,被国务院考核组初步确定“超额完成”和“优秀”等级,两项均达到考核最高等级。今年,我区结合实际,提出了“单位GDP能耗下降3.2%、温室气体下降3.43%”的年度目标任务。

今年,我区GDP预计增长9%,全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速预计为5.5%,按照统计局能源消费与用电量增速指标核算要求,我区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必须控制在10.5%以内。据统计,一季度,我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9.83%,单位GDP能耗下降4.87%,而1-6月份,用电量为921.68亿千瓦时,增速为6.9%,比一季度下降2.93个百分点,全年用电量增速继续控制在预警线内。

从能源消费结构看,工业能耗增速和比重比一季度略有上升。上半年,从全区情况看,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39%,超过单位GDP能耗下降3.2%的年度节能目标,总体形势较为乐观,节能降耗进展顺利。但是,从各盟市情况看,进展不平衡。通辽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能耗分别下降1.21%、1.38%、2.11%,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和进度目标,节能形势不容乐观。

一、节能减碳面临的形势

(一)从经济社会发展和节能减碳形势看

国家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经济增长是按照年均7%的速度确定节能约束性指标的,而去年以来,我区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1.7%,给节能减碳带来了巨大压力。三月份,国家下达了“十二五”能源消费总量与用电量控制目标,将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的新机制。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还要全力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另外,国家今年已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任务列入省级政府的责任评价考核体系,完成节能减碳任务的压力很大。

(二)从我区的产业结构看

我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已由2005年的5.67吨标准煤/万元降到目前的2.8吨标准煤/万元,效率提高了近一倍,但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消费总量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57%左右;而六大高耗能产业能源消费总量约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82%左右,工业重型化结构仍然突出。经过前几年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节能监管,常规的节能手段早已付诸实施,节能挖潜的空间越来越小,要在短时间内实现结构性节能非常困难。

(三)从社会发展进程看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大型公共设施条件和标准进一步提高,汽车和家用电器等耗能设备大量进入家庭,公共建筑耗能、生活用能将大幅度上升。我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加工基地,能源消耗强度较大,粗放的发展方式仍未改变,这些都将推动能源消耗刚性增长,完成节能减碳任务更加艰巨。

(四)从目前国内环保形势看

我区被列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环保部与自治区政府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主要目标是:到2017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左右。大气污染治理已成为当前节能减排的最大着力点,也将是环保攻坚战的最大阵地。

二、节能减碳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尚未完全到位

自治区一些地方和企业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认识还不到位,不能正确处理节能减碳和发展的关系,对节能减碳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节能减碳工作未能全部落实到位。

(二)基础能力建设薄弱

我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课题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健全、不到位、不深入等问题。大部分盟市还没有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配置专门工作人员,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工作要求。同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基础性研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低碳试点还缺少相应的经费支撑。在国家节能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组对自治区政府的考核中,我区因未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专职管理机构和未安排专项资金,而扣减了较多分数。

(三)国家节能考核统计方法问题

按现行的能源统计法,除煤制油项目将原料煤扣除外,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等煤化工项目的原料煤消耗均纳入能源消耗统计范围,将由此产生的能耗和排放大部分计入我区能源消费总量内,使我区能源统计数据中的能耗总量不断上升,不利于能源输出地和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建设。

三、节能减碳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坚持能耗强度约束,更加注重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在继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能源消耗的同时,探索实施能源总量控制制度,对于用能量大、增长快、单位能耗产出效益低的高耗能行业和重点项目,以及能耗总量大、增长快的盟市要加大能耗总量控制力度。

(二)坚持以结构调整为根本,更加注重技术进步和强化节能监管

继续把结构节能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治本之策,通过控制高耗能产业进入和淘汰落后产能,减少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压力;充分发挥总量控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中的作用,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碳技术改造力度,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强化用能单位管理,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坚持以政府引领,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和法律手段推动工作开展

加强和改善各级政府对节能减碳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和目标分解考核等;发展节能减碳服务产业,为企业节能减碳开辟新的途径;注重运用价格手段,引导企业自觉节能减碳;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约束企业主动节能减碳。

(四)坚持以工业领域为重点,更加注重多领域、全社会节能减碳

在继续做好工业领域节能减碳工作的同时,强化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减排工作。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建设。要在居民生活、中小企业等相对薄弱领域也有所突破,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节能减碳。

四、节能减碳五项重点工作

(一)实施能耗总量增量“双控制”,强化二氧化碳目标责任考核

按照国家要求,根据各主要用能行业、各盟市的发展规划和节能减碳潜力,把总量控制和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等指标均作为考核约束性指标。加强节能减碳工作进展情况的监控,定期公布各盟市节能减碳指标完成情况。切实落实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组织好对各盟市、重点企业的评价考核,强化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同时要加强研究在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国家对省级政府进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考核的形势下,我区如何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确保节能与控制温室气体工作深入开展。

(二)严控能源消费强度,挖掘节能减碳潜力

一方面,在存量上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力度。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实行严格的差别电价;对能耗超过限额标准的行业,坚决实施惩罚性电价,促使高耗能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效水平。另一方面,在增量上坚持从源头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过快增长。通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格项目准入条件,新建项目主要产品能耗不得超过全区能耗平均水平,重点建设项目能耗要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同时在项目选择上,更加注重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效益项目的引进。第三是深入推进能源审计,根据能源审计中发现的节能潜力,推出一批技改项目,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途径,实施节能改造。

(三)提升重点行业能效水平,实现节能减碳新突破

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情况的跟踪、指导和监督,定期公布重点企业能源利用情况,帮助企业建立和推行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好预警机制的作用。选择能源消耗多、节能潜力大的主要产品制定出台地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研究制定政府机关、学校、医院、星级饭店、商业设施等合理用能指南。发挥标准的引领和倒逼作用,推动用能单位向先进性标准迈进。对中小企业提供节能减碳专项指导和服务。

(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利用资源

围绕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和《“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环境承载核心,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统筹协调,抓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继续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建设,搞好自治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加快实施10项重点工程,打造7个工业循环经济基地,力争到2015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主要资源产出率比“十一五”末提高15%的目标任务。积极推进低碳园区、低碳社区建设。制定出台《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0-2020年)》,提出目标任务、明确部门分工。

第5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电气节能;节能设计

1 设计原则

建筑节能中电气节能是核心内容,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电气部分进行设计时,应当多方面考量,对建筑电气系统的可靠、安全以及适用、经济性予以考虑,将能源消耗通过合理的运行、设计方案最大程度降低。

2 设计内容

2.1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

合理的供电配电系统需要以用户的实际状况、用电容量、系统负荷以及规模、工程地点等作为依据,保证系统时刻处在最优的运行状态下。

2.1.1 将变电所以及配电所设置在负荷中心附近,依照用电的实际分布状况,对低压供电范围进行缩小,减少线路的损耗,保证电压损失在规定范围内,从而保证系统的供电质量。实际的应用中应当将供电配电线路控制在250米内。

2.1.2 尽量简化供配电系统,并提高系统可靠性,减少配电级数,在同一用户内,高压配电的技术应当控制在两级以内;变压器到用电设备的低压配电技术应当控制在三级以下,从而降低系统损耗的电能量。两路电源共同运行的方式在两路供电系统中较为适用,并且可以通过该种方式减少系统的运行损耗。

2.1.3 供电电压的选择。在条件同等的环境中,损耗会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减小。但是电压等级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例如,供电公司规定以及电力系统技术、成本以及合理性、可行性等。若变压器的容量超过160kVA且用电设备容量超过250Kw时,供电电压的合理数值为10kV/16kV。

2.1.4 变压器的选用。变压器应当选择非晶体合金的10型以上变压器,由于该类型设备损耗低、节能性好,且噪声低。保证变压器在使用时不会长期处在高于0.85以上的高负荷环境中,并且应当根据系统负荷状况灵活的选择变压器数量以及容量,对年运行费用以及投资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分配系统负荷,选择能够适应电力负荷的变压器容量,从而实现运行的经济合理,减少由于设备轻载运行所造成的损耗。另外通过对变压器进行灵活投切以适应由于外界变化引起的负荷变化也是有效降低能耗的重要手段,这里提高的外界环境变化主要指温度变化,变压器接线方式的选择、季节变化以及平衡三相负荷影响等因素。

2.1.5 对线路中的能量损耗进行降低。按照经济电流密度在满足相关技术指标的基础上对线路进行合理校验,对导线截面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使得线路系统能够在供电过程中耗费最低的电能,达到节约投资、减少线路材料使用的目的。

2.2 对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的损耗予以降低,从而提高使用效率

2.2.1 在电动机的选择上通过综合分析负荷特性,从而选择出最合理的设备,从而使得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得以提升,运行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2.2.2 除消防设备外,对电动机轻载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使用变频调速器的方式,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系统运行能耗。

2.2.3 通过软启动器的应用平衡电机的启动状态,保证每个电压的波动范围负荷电网的规范要求。

2.3 功率因数的合理提高

在电气的设计中英当对线路的感抗予以有效降低,通过选择合理的变压器、电动机以及启动器等设备,正确合理的铺设电缆电线,从而对用电单位的功率因数进行提高。若功率因数相对较低,那么电网的运行便无法得到保障,此时可以通过在系统中并联电容器的方式对系统进行务工补偿。

2.4 谐波的治理

非线性负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网中会因为该种技术的应用注入大量的谐波电流,扭曲了电压的正常波形。针对谐波可以采用滤波设备或者隔离装置予以去除,并对中性线界面进行合理的选择也可以降低谐波的影响,此外通过串联电抗器的方式进行功率因数的补偿也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中电能的质量。

2.5 照明节能

以不降低生产、不影响视觉感受为前提是照明节能的基础条件,在最大程度降低照明系统中能量损耗的基础上保证照明质量,是有效利用照明用电的本质目标。照明节能设计需要予以注意的是:

2.5.1 照明标准的确定应当以视觉作业要求为前提,不同的场所在视觉感受上的要求不同,因此应当依照实际的环境要求有目的的调整照明效果。我国地大物博,地区习俗具有较大差异,并且经济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因此照明状况还要考虑区域的综合状态,合理的标准应当在规范要求中予以确定,应当湿度掌握标准确定,并对局部照明进行合理利用。

2.5.2 自然光的利用。阳光是最好的照明光源,并且阳光是可再生资源,无需电力,没有成本,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在现代大楼中,若能够就爱那个自然光线引入建筑,能够使得人们的活动更加顺利,心情更加的愉悦。医院建筑中,若病人在窗户附近,则能够更快的恢复健康。并且现代的窗户能够自主的选择光谱,保证了阳光射入室内的舒适度。在建筑电气设计中,通过照明电气同窗户的位置设置,可以使得照明设备依据外界的光线强弱进行照明调节,从而节约了照明能源的消耗。

2.5.3 采用合理的照明控制方式是实现舒适照明的有效手段,也是节能的有效措施。照明控制系统分两大类: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手动控制是指按照使用者的个人意愿来控制所属区域的照度水平。在照明开关应用中,我们应注意:(1)居住建筑有天然采光的楼梯间、走道的照明,除应急照明外,宜采用节能自熄开关。(2)每个照明开关所控光源数不宜太多。每个房间灯的开关数不宜少于2个(只设置一只光源的除外)。但手动控制最不利的一点是:当人们意识到自然光线不足时会开灯,但当天然光又恢复充足时没有什么因素促使他们把灯关掉。而且工作结束后如果灯还开着,这将浪费大量的电能。与传统的照明控制方式相比,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体现出了强大的优越性。目前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多数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借助各种不同的“预设置”控制方式和控制元件,对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光照度进行精确设置和合理管理,实现节能。只有当必需时才把灯点亮或点到要求的亮度,利用最少的能源保证所要求的照度水平,节电效果十分明显。

2.6 可再生能源利用

在条件允许的场所,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

2.7 采用建筑设备自动化管理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监视和测量是自动化管理控制系统的三大要素。通过应用信息通信、计算机网络、自动化控制等智能化技术,对建筑物内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给排水及热水供应系统、照明和其他各类用电设备系统的运行实施能效管理,确保各类设备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从而达到提高能效、降低能耗的目的。

3 结束语

在电气设计中,节能已经成为了发展的主流方向,作为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的电气设计工作中,应当以工程自身提点为出发点,通过设计、比较,在设计中融入合理的节能思想、措施、手段,将电气节能贯穿于设计工作的始终,真正落实电气节能,为节约型社会的建立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低碳城市;建设;国际经验;借鉴

加快低碳城市建设,是顺应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正确战略选择,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大连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低碳城市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所谓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技术为核心,低碳产业和低碳消费为重点,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低碳城市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能源资源多样化。低碳城市是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其重点要开发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替代新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确保能源稳定供应和能源资源多样化,不断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和消费结构。

2.生产消费低碳化。低碳城市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载体,通过加快低碳技术产业化和商业化,引导广大市民树立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消费模式,培育和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鼓励和推行低碳消费,实现城市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化。

3.温室气体减量化。低碳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开发低碳技术,改造高碳产业,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构建低碳产业体系,推广低碳消费模式,进而全面控制和逐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断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大连低碳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和紧迫性

(一)面临的问题

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处于全国前列,先后获得”全国环保模范城”、”全球500佳”和”中国人居环境奖”等称号。但是,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相比,我市低碳城市建设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重化工业比重较大。大连市是我国重化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快速发展虽然对大连地区经济增长产生强劲拉动作用,同时也增大了能源消耗强度和温室气体排放量。

2.城市化进程加快。大连城市化速度在全国处于前列。在现有技术和能源消费结构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必然增大化石能源消耗强度和环境承载压力。

3.能源消费结构单一。大连市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有研究资料表明,每燃烧一吨煤会产生4.12吨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

4.机动车保有量剧增。大连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70多万辆,近年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势必增大燃油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

5.城市建筑增速加快。大连市城市建筑增速加快。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一份报告透露,全球能源使用以及与此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有三分之一与建筑物耗能有关。

(二)建设低碳大连的紧迫性

1.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迫切要求。大连市是化石能源(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等)极为匮乏、对外依赖度较高的城市。要实现能源可持续供给,不断增强我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迫切要求加快低碳城市建设,大力开发能源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替代新能源等低碳技术,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

2.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大连市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比例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向外排放的温室气体量远远超出大气本身的自净能力。要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迫切要求加快低碳城市建设,逐步提高我市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切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进社会的和谐、文明和进步。

3.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大连市未来城市地位、产业发展空间、企业竞争和盈利能力,越来越取决于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低碳产业产值占比、低碳产品出口与对外服务总额等。要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也迫切要求加快低碳城市建设,夯实低碳城市发展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变低碳技术优势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不断提高我市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国外低碳城市的探索与借鉴

(一)国外低碳城市的探索

1.伦敦

英国是最早提出“低碳”概念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国家。2007年2月发表《今天行动,守候明天》,宣布到2025年将二氧化碳减排降至1990年的60%。

伦敦市低碳城市建设采取主要的措施有:

帮助企业减少碳排放。帮助企业提高减碳的意识,并提供改变措施的信息。鼓励所有企业的新投资都要向低碳一体化过渡。

绿色交通。通过引进碳价格制度,征收二氧化碳税,根据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向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征收费用等激励机制,降低地面交通运输的碳排放,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将伦敦打造成为欧洲电动汽车的首都。

绿色建筑。改善现有和新建建筑的能源效益。推行“绿色家居计划”,向伦敦市民提供家庭节能咨询服务;要求新发展计划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

2.纽约

为了让纽约可持续发展,在2007年公布了《策划纽约》计划详情,并确定全球气候变化是纽约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挑战,目标是到2030年,在2005年水平的基础上减少30%的温室气体排放。《策划纽约》针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的措施主要有:

成立“能源规划部”。该部门掌管本来分散于不同政策部门的能源工作,如能源需求管理、扩大清洁能源供应、推广节约能源等。

提高建筑物能效。制定更严格的建筑物能耗标准,如提出更严格的通风标准,推广水泥成分减少30%~40%的混凝土,以减少生产水泥时排放的二氧化碳。

增加清洁能源的供应。给予太阳能发电装置以税收优惠,培育可再生能源市场。

3.东京

低碳东京的基本政策包括以下方面:

资助私人企业减排。协助私人企业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推行限额贸易系统为企业提供多种减排工具,成立基金资助中小企业采用节能技术。

家庭减排。在家庭部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以低碳生活方式减少照明及燃料开支,大力提倡使用节能灯照明,要求居民放弃浪费电力的钨丝灯泡,与家装公司合作,提醒客户在翻新住房时采取节能措施,加装隔热窗户。

建筑减排。减少由城市发展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新建设施需符合节能规定,要求新建建筑物的节能表现必须高于目前的法定标准。

(二)国际经验与借鉴

1.明确的纲领和行动计划

城市要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其中最关键是要有明确的纲领和行动计划,制定严格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和标准。伦敦发表《今天行动,守候明天》,宣布了《市长气候变化行动计划》;纽约公布了《策划纽约》的计划详情,宣布《纽约规划应对气候变化》;东京宣布《气候变化策略》,东京则坚决推行“世界最高水平的应对战略

2.全方位的规划设计

低碳城市有两层含义:第一,城市本身是低碳的,城市的规划、交通、建筑尽量朝低碳的方向发展,城市居民有很深的低碳理念;第二就是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因此,构建低碳城市,必须制定全方位的政策,重视产业结构的低碳化改造;倡导绿色建筑,设定节能标准,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通过定量分析,合理设计遮阳、建筑朝向、绿化带分布,控制热岛效应,实现最佳的自然通风效果;重视交通规划,降低交通过程的碳排放需要,在城市规划阶段采取预留公交、自行车空间,限制私家车的使用等措施;合理设计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减少碳排放。植树造林、增加碳汇更是城市实现低碳的有利条件。

3.量化的减排目标

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战略,需要清晰的目标作为前提。世界很多城市都制定了明确的减排目标,哥本哈根宣布到202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性城市;东京的目标是以2000年为基准,到2020年减少25%的温室气体排放;伦敦决心到2025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60%的排放;纽约计划于2030年,在2005年的水平上减少30%的温室气体。只有制定了具体的可量化的减排目标,才能让公众有明确的预期和监督的措施是否有效。

4.三位一体的治理结构

低碳城市的启动和发展依赖于制度层面的变革,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安排,没有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没有主要领域标杆性项目的示范,城市要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度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是不可能的。 建设低碳城市应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类主体的作用,政府要承担统筹低碳经济发展的领导与管理功能,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以及搭建碳交易平台,营造有利于低碳发展的外部环境;企业应该成为低碳产业和低碳产品的开发主体;社会、居民应该成为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的主体。

四、建设低碳大连的思考

(一)要研究制定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大连”的具体规划???????

低碳城市建设涉及经济、科技、规划、交通、建筑、消费等多个领域,政府应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增强低碳城市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尽快建立政府低碳经济的领导机构,组织发改委、规划、财政、统计、建委、环保、科技、交通、城建等部门的力量开展专题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和低碳城市建设路线图,明确低碳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具体步骤和政策措施,并将其纳入“十二五”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低碳经济的具体目标融入到各项指标中去。

(二)要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

要适应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逐步调整产业重型化趋势,大力发展核电及装备、风电、电子信息、风力发电机组、半导体照明、光伏产业、新材料、清洁能源、燃料电池、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新能源产业和低碳经济,培育壮大低碳经济集群,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要积极打造“低碳示范产业园”,以推动我市低碳经济的集聚,进一步带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如可依托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打造IT产业低碳示范产业园;可在瓦房店现有风电发展的基础上,打造风电产业示范园;利用先进节能技术,把产业园建设成集研发、试验、教育、示范、展示、生产、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低碳经济产业园。

(三)要强化金融理念,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低碳经济作为全球发展趋势,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潜力巨大,设立“碳交易所”,就占领了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目前北京、上海已成立碳交易所,天津、成都也正在积极打造碳交易所。我市作为东北亚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也应积极谋划,争取建立东北地区的碳交易所。

建议应积极争取政策,将我市列入低碳金融城市试点,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绿色信贷,并通过创建碳交易所,开展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业务,开展与低碳排放有关的国际间合作,刺激公司客户开发低碳产品和技术的积极性,促进大连市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低碳转型。

(四)要降低建筑使用能耗,大力发展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是低碳发展的突破口,推广低碳建筑是我市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举措。要积极推进建筑节能设计,尽可能实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排水等设计理念;推行建筑能耗标识制度,推广低碳建筑的分级认证制度;要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改进建筑业生产组织方式,提高低碳建筑的生产能力;要鼓励商场、写字楼、工厂等现有商业建筑有计划开展节能、保温技术改造,政府办公楼、医院、学校等公营机构要制定和实施强制性节能措施。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应公开其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能源审计,推动大型建筑节能减排等。

(五)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打造居民的低碳生活

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进城市轻轨和地铁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发展电动和混合动力公共交通工具,率先大规模使用清洁的低碳燃料及新型环保车辆,限制和减少小汽车的使用率。

要积极组织开展低碳经济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形成低碳、环保、循环利用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创建低碳社会。 要健全行政管理制度,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优先采购低碳、节能、环保办公设备和用品,制定办公资源使用定额标准,进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使我市尽快跻身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的前列。

(六)要设立碳基金,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政府应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科技发展规划,要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碳基金,把低碳科技支出作为财政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中超收分配的重点,确保财政低碳科技创新投入的稳定增长。要完善鼓励低碳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将研发成果转化作为考核研发人员绩效的重要依据,进而调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低碳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并要密切跟踪国际低碳技术研发的前沿,加强国际间低碳技术的合作和交流。

参考文献:

[1]陈达.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研究述评[J].河北学刊,2011,03.

[2]仇保兴.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9,08.

[3]夏堃堡.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03.

[4]刘怡君,付允,汪云林.国家低碳城市发展的战略问题[J].建设科技,2009,15.

第7篇

1、项目背景

在全球能源形势紧张、气候变暖严重威胁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健康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新的能源替代战略,以求得可持续发展和在日后的发展中获取优势地位。太阳能以其清洁、源源不断、安全等显著优势,成为关注重点。在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中,太阳能热水器的热利用转换技术无疑是最为成熟的,其产业化进程也较光伏电池、太阳能发电等产业领先一步。发展替代能源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十一五期间,在现有的能源和资源边界的约束下,能源替代这一有助于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的产业,孕育着重大投资机会。在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格局中,决定不同形式能源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的决定因素有两点,一是能源使用过程中的内外部成本,二是后继储量以及是否可再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6%。太阳能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形式,是所有化石能源及多种可再生能源的源头。我国必将步入更为多元化、清洁、高效的能源消费新时代。据测算,使用1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相当于每年节约120公斤煤。因此,许多专家建议,我国应当大力倡导发展太阳能这样的可再生能源。

2008年国家出台了太阳能热水器鼓励支持发展的政策,全国40多个省、市建委出台了对12层以下房屋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政策配套文件,极大地释放了城市市场。

2009年上半年又出台了太阳能热水器下乡补贴政策,再次加速释放农村市场,国内迎来了太阳能热水器消费的井喷时代,全国每年有几百亿元的市场销售额。现有品牌企业中10个亿以上销售规模的已有十几个,5000万元以上销售规模企业超过50家,每年平均以50%左右的速度在发展,国内外巨大潜在的市场培育壮大了一大批规模品牌企业。

2、可行性研究结论

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的年生产量是欧洲的2倍,北美的4倍,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并仍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高增长的速度、较大的市场空间和较为丰厚的利润,吸引了众多资本聚焦太阳能行业。有专家预计,到2015年仅全国住宅用太阳热水器将达到2.32亿平方米的拥有量,普及率将达到20-30%,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前景和“钱”景都被双重看好。

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005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已突破1500万平方米,保有量超过6200万平方米,行业总产值已逾150亿元。2005年中国热水器市场销售量达到1283.4万台,销售额达到101.6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0%与33.7%。

2006年,中国燃气、太阳能及类似能源的器具制造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4,125,852千元;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2,071,02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32%;实现累计利润总额为759,64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07%。

2007年1-5月,中国燃气、太阳能及类似能源的器具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0,591,29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69%;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9,756,35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81%;实现累计利润总额299,118千元。

4、存在问题与建议

目前国内太阳能热水器存在问题: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规模较小,生产厂家虽多,但实现的总产值却持续上不去;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整体水平不高,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水平参差不齐,行业中规模骨干企业市场占有率低;太阳能产业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非常严重;国家对太阳能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对太阳能热水器的标准制定相对滞后,不利于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对国内太阳能热水器存在问题的建议:在国内培养一批产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服务上水平的大型行业骨干企业,加强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产业集聚;增强科学技术研发,加强技术竞争优势;去除地方保护政策,加强自身产品质量;政府扶持投入有前景的企业,出台有利于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发展的有效政策,给予政府财政补贴,振兴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发展。

二、太阳能热水器建设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

在全球能源形势紧张、气候变暖严重威胁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健康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新的能源替代战略,以求得可持续发展和在日后的发展中获取优势地位。太阳能以其清洁、源源不断、安全等显著优势,成为关注重点。在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中,太阳能热水器的热利用转换技术无疑是最为成熟的,其产业化进程也较光伏电池、太阳能发电等产业领先一步。但是目前市场还有待规范,消费群体还有待培育,技术还有尚须改进,因而对于企业来说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2、项目发展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包括相关企业,如玻璃生产、真空镀膜设备生产、焊接设备、聚氨酯发泡设备及自动控制仪表零配件的生产等)已超过千家,但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据2000年不完全统计,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较大型和大型企业约100家,从事生产的企业职工约6万~7万人,包括营销人员、研发人员总行业人数超过50万人。

近几年来太阳热水器年产销量的增长速度很快,平均年增长速度约15%~30%。据不完全统计,家庭太阳热水器全部平均的普及率不超过10%。

太阳热水器市场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比较成熟的市场。大中型生产企业比较集中,全国超亿元产值的企业几乎全部几种在第一类地区。市场销售势头也很好;第二类是准市场。即中小型企业纷纷建厂,市场销售已开始启动。比较成熟的市场可分为华北市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华东市场(包括山东、上海、江苏、安徽、浙江);西南市场(包括云南及周边地区);华南市场(广东及周边地区)。准市场可分为东北市场(黑龙江、辽宁、吉林);西北市场(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和新疆)、中原市场(河南、湖南、湖北、江西)。

3、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政府三令五申要把节能减排,现在又提出“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推动农村太阳能热水器发展”,实施太阳能热水器建设项目是为农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要将太阳能热水器建设项目纳入各级党风廉政建设的考核内容。

三、太阳能热水器项目市场预测与建设规模

1、市场概况

2003-2005年中国国内市场热水器销量是1500万台/年,其中电热水器占市场份额的约54%;燃气热水器占市场份额的约43%;太阳能热水器占市场份额的约1%(以上数据来源于国务院经济情报战略研究办公室)。因为本产品兼具太阳能热水器和电热水器两者的优点,使用成本大大低于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如果有足够的产量,保守估计可使太阳能热水器在热水器行业中的比重提高到35%。

2、市场预测

3、营销战略

公司产品的国内销售主要是通过行业展会、媒体广告、网络及针对性宣传等有效推销方式来实现公司的销售。公司销售主题为商、行业关联销售商(OEM客户),同时公司和建筑商合作,承揽太阳能安装工程,为大型工厂设计改造中水(工业用30—60度热水)工程。国外市场销售主要是通过参加国外的行业展会和国际互联网络等推销方式来实现销售。

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四、资源条件评价

1、资源调查

山东是太阳能热利用大省,10年来太阳能热利用行业总产值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2006年达到45亿元,占全国的20%左右,发展非常迅速。截至2006年,山东省累计推广太阳能热利用产品1500万平方米,相当于欧盟15年、北美30多年的推广总量。

2、资源开发战略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有阳光,太阳能热水器就可进行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一年四季均可运行。太阳能热水器经济效益显著。一次投资而长期受益是太阳能热水器的显著特点。太阳能热水器的回收期同与之比较的常规能源的价格有关,一般情况下,可在1~4年内全部收回投资。太阳能热水器与其它能源配套使用,可实现全天候运行。太阳能热水器绿色环保。太阳能作为一种洁净的可再生能源,无环境污染,无安全隐患。太阳能热水器使用寿命长,太阳能热水器主要部件使用寿命可达十五年以上。

3、资源条件评价

山东省太阳能企业重视科技创新,围绕科技创新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注重加强科研队伍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山东省从事太阳能研究的科研机构共10多家,建成了5个重点实验室,中高级以上的科研人员约500多人,其中皇明与中科院电工所联合组建的太阳能实验室,是国内一流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研究中心。二是加快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步伐。如皇明自主开发的世界首条太阳能专业化生产线,力诺瑞特“年产50万台CPC、U型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项目”均列入了国家级产业化项目,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三是形成了一批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成果,如太阳能真空分体技术、太阳能高温发电技术、自清洁镀膜、太阳能海水蒸馏淡化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温屏节能玻璃、太阳能空调等技术均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

五、建设条件与场地选择

1、建设条件

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高新区,规划面积190.1平方公里,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实行全方位封闭式管理,行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高新区地处山东省东南部,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2℃,降水量850毫米,无霜期250天以上,相对湿度68%。

高新区拥有完备的基础实施。园区已实现“七通一平”,区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水、电、汽供应充足,能完全满足进园项目的各种需要;区内供排水设施完善,区内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15个,全区已通过ISO14000区域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变电站、热电厂、标准厂房等设施配套齐全,通讯设施、物流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居住小区、医院、学校、星级宾馆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可向进园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产业化项目和孵化项目的转化提供完善的生产条件,能完全满足进园项目的各种需要。

高新区拥有优质高效的服务。高新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体制,享有市级经济管理和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推行“全天候办公、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大力倡导“重商、亲商、便商、富商”的观念,高新区本着“超前、周到、融通、高效”的服务理念,为进区企业创造低成本、高效率的经营环境,并以较高的投资成功率和回报率回馈外来投资者。高新区坚持招商与项目建设并重、招商与服务并重,成立了专门的安商机构---安商服务办公室,促进项目服务的专业化。成立了督查办公室,对项目服务情况随时跟踪督导,每月召开2次项目建设现场会,当场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力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建设。

高新区拥有优惠的政策。在临沂高新区投资兴业,投资者除全面享受国家、省、市给予的各项政策外,高新区还在行政收费、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高新区对投资数额较大、科技含量较高、对高新区建设贡献较大、具有较强辅助带动作用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最大限度的支持投资者。对入驻、孵化的企业除给予国家、省、市及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外,还给予房租减免、财政扶持、基金扶持和科技经费扶持,以无偿补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企业的发展,对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临沂高新区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已经成为临沂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招商引资的大平台、科技创新的新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2、场地选择

临沂高新技术开发区双月湖路西段东侧(原临沂天华信诚新能源有限公司)完成公司厂房增建,办公环境改造,产品生产设备改造,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发。

六、太阳能热水器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1、项目组成

太阳能热水器厂的增建和阀类组件产品的投放。

2、生产技术方案

本项目核心技术已经达到目前同类产品最好水平,但尚需要在中试过程中完善生产工艺、选用新材料和进行连接件的选配,主要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与国内配套厂家合作来完成。

生产设备及原辅材料主要通过与厂家直接建立供应渠道,便于控制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本项目现在已经有一定的生产场地和生产设备,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为能达到大批量生产需要购进一部分生产设备和测量仪器,同时生产场地也要扩大。

3、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建造自己的仓库和全国运输渠道,打造自己的车队,建立全国的运输网络。

4、土建工程

七、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

1、节能及节水

国务院印发的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了2010年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方案》指出,到2010年,中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2005年的1.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间,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2、环境保护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八、劳动保护、安全卫生、消防

1、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的立法和监察。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属于生产行政管理的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班加点审批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劳保用品发放制度及特殊保护制度;二是属于生产技术管理的制度,如设备维修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劳动保护的管理与宣传。企业劳动保护工作由安全技术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安全技术。为了消除生产中引起伤亡事故的潜在因素,保证工人在生产中的安全,在技术上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解决防止和消除突然事故对于职工安全的威胁问题。工业卫生。为了改善劳动条件,避免有毒有害物质危害职工健康,防止职业中毒和职业病,在生产中所采取的技术组织措施的总和。它主要解决威胁职工健康的问题,实现文明生产。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不包括劳动权利和劳动报酬等方面内容。

2、安全卫生

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用人单位由于生产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3、消防

注意安全出口和消防栓的选位。注意安全出口和消防栓所处位置不要堆放物品,保持通风口畅通。注意易燃物品的堆放和处理。

九、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1、企业组织

一个组织要有成效,必须使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直到各个人的活动同步与和谐;组织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备也同样要同步、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均衡地达到多元的组织目标。

2、劳动定员

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为目标;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

3、员工培训

业务员培训主要注重仪表、着装、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和谈吐。实行制度考核。

十、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工程项目管理

2、项目实施进度

2008年1月完成公司注册。

2-3月完成增建厂房建设和改善办公环境。

2-3月完成原有生产设备改造和新的生产流水线设计、制造和安装。

4月开始批量生产

一、太阳能热水器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略

2、资金筹措

资金由新加坡天华新能源有限公司分批投入,预计在5月份全部到位。

3、投资使用计划

公司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新产品开发费用300万元,新技术研发260万元,新市场开发380万元,设备改造和更新1800万元,厂房等基建投入1200万元,流动资金2060万元。

二、太阳能热水器项目财务分析与敏感性分析

1、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根据产品的成本和市场需求预计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的平均零售价格在6000元左右,客户主要面向国内在中等以上收入的人群和发达国家及地区。

三、社会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分析

此项目是绿色环保高效节能产品,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别在我国能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该项目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既能省煤省电,还能减少环境污染,是世界人民公任的绿色能源之一。

2、项目与所在地区互适性分析

山东省太阳能企业重视科技创新,围绕科技创新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注重加强科研队伍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山东省从事太阳能研究的科研机构共10多家,建成了5个重点实验室,中高级以上的科研人员约500多人,其中皇明与中科院电工所联合组建的太阳能实验室,是国内一流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研究中心。二是加快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步伐。如皇明自主开发的世界首条太阳能专业化生产线,力诺瑞特“年产50万台CPC、U型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项目”均列入了国家级产业化项目,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三是形成了一批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成果,如太阳能真空分体技术、太阳能高温发电技术、自清洁镀膜、太阳能海水蒸馏淡化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温屏节能玻璃、太阳能空调等技术均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

四、风险分析

1、风险类别

2、风险应对措施

五、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根据项目投放发挥的综合效益和存在的问题,探索还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最后作出风险评估。本项目产品目前国内只有本公司研制成功,在有关部门和太阳能业界得到普遍认可,是建设部推荐产品。

第8篇

关键词:大型商业建筑,热回收,节能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commercial building, combined with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energy consumption, made to large commercial building energy saving design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o reduce load, and the use of hot and cold heat recovery device, reduce power consumption has remarkable energy saving and fan effect of specific technical measures, and want to cause social especially hvac specialized technical personnel's attention.

Keywords: large commercial building, heat recovery,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S21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中国商业建筑能耗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商业建筑的面积日趋增大,据统计目前已经建成大约2000多幢高级宾馆和写字楼,800多家大型商场,设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建筑面积约1.5亿平方米。根据商业建筑的能耗调查统计,设有空调系统的商业建筑每年的能源消耗费用接近150元/平方米,现有商业建筑每年的能耗费用就高达225亿元人民币。针对国内大型商业建筑特别是大型商场相比发达国家同等条件下的商业建筑,是否存在高能耗、能源浪费情况。早在1998年,清华大学对北京市的十家大型商场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统计,这些商场的全年运行能耗平均大约是188 kwh/m2.a,而气候条件大致相当的日本的同类建筑的平均全年能耗大约是135 kwh/m2.a,也就是说北京市的商场的能耗要比日本高出将近40%。商业建筑能耗主要用于空调、照明、热水供应以及其它动力设备,根据国内研究数据统计一般中央空调能耗约占整个建筑总能耗的50%左右,对于大型商业综合大楼甚至高达60%以上,因此减少商业建筑空调能耗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2、节能设计的几点建议

2.1减少系统冷热负荷

冷热负荷是空调系统最基础的数据,制冷机、循环泵以及包括风机盘管在内的空调末端设备其型号规格的选择都是以冷负荷为依据。如果能减少建筑的冷热负荷,不仅可以减少空调末端设备的装机容量,降低空调系统的初投资,而且降低了系统的运行费用。所以减少冷负荷是空调节能最根本的措施。减少空调负荷有以下一些具体措施:

①改善建筑的隔热性能

房间内冷量的损失一部分是通过房间的墙体、门窗等传递出去的。改善建筑的隔热性能可以直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冷负荷。近些年,由于一些开发商片面追求建筑外形新颖美观,特别是大型的商业建筑,过多地使用玻璃幕墙、玻璃顶棚等保温性较差的建筑材料,而对建筑节能考虑较少。只有当项目成功实施并投入运行后,才发现空调运行费用特别高,迫使许多用户不得不减少空调系统的使用。笔者建议在建筑方案阶段,暖通设计人员应参于建筑方案设计,并对建筑方案在节能方面的可行性提出本专业的建议及合理要求,在不对建筑方案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出现过多地使用玻璃幕墙、玻璃顶棚等高耗能围护结构。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采用隔热性能好的节能型玻璃实施,或建议采取其他措施满足节能要求。例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建筑玻璃贴膜技术,由于建筑玻璃贴膜具有隔紫外线、防爆、隔热节能、保护隐私等优点,美国在建筑应用方面已经有超过20年的历史,至今在很多大型项目中成功实施。从五角大楼、白宫、悉尼歌剧院再到众多民用、商用、政府机构建筑群都能看到玻璃贴膜的身影。这种成熟的技术为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提供更好技术保障。

②选择合理的室内计算参数

商业建筑空调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空气环境,满足人们办公、学习、娱乐等的舒适及卫生要求。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设计手册(ASHRAE Handbook)的基础篇里,给出了人体感觉舒适的室内空气参数区域,大约是空气温度13℃~23℃,空气相对湿度20%~80%。

如果室内夏季设计温度太低或冬季设计温度太高,都会增加建筑的冷热负荷。很多资料给出了室内计算温度与能耗量的关系,如《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供暖时,每降低1℃,可节能约10%~15%;供冷时,每提高1℃,可节能约10%左右”。大型商业建筑由于人员密度大、围护结构受商业建筑立面影响较大,导致本身空调负荷大,因此在设计中选择合理的室内设计参数显得更为重要。在满足舒适要求及国家相关规范的前提下,要尽量提高夏季的室内设计温度和相对湿度,尽量降低冬季的室内设计温度和相对湿度,不要盲目追求夏季室内温度过低,冬季室内设计温度过高。

③局部热源就地排除

商业建筑中的有些房间,由于使用功能的需要,会在房间的局部产生较大的散热量,例如厨房的灶台、电话机房的交换机等。在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在发热量比较大的局部热源附近设置局部排风,将设备散热量直接排出室外,防止热量散发到室内,以减少夏季的冷负荷。

2.2采用热回收装置

①制冷主机的余热回收

大家都知道,中央空调机在制冷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废热,热量等于空调系统从空间吸收的总热量加压缩机电机的发热量。目前的空调机组大多是将热量通过冷却塔排放到空气中,从而浪费了大量热能。如果将这部分热能加以利用,代替燃煤、燃油锅炉加热生活用水,不仅可节省大量能源,并且可减少很大程度的环境污染。 大型商业建筑中既需空调又需用热水的场所非常多,如宾馆、医院、带桑拉浴池休闲娱乐场所等。空调的余热回收技术就是针对这种需求开发的。该技术是在用户制冷机组上安装余热回收装置,回收制冷机组冷凝热量,使空调机在制冷的同时制取50~65℃的生活用热水(也可用于空气处理过程中再热处理)。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年平均气温很高,一年中使用空调的时间很长,空调余热回收技术实现废热利用,节能环保效果尤其显著。

根据了解深圳的东华假日酒店自2002年进行中央空调余热回收技术改造,至今已有4年时间,经过实践证明,该技术稳定可靠,经济效益显著。2005 年,该酒店通过空调余热回收设备制热水量为18000吨,约占酒店总热水需要量的60%以上。其中,可供应客房(350间)的热水为5400吨,其余12600吨供洗衣房,健身中心,厨房,员工更衣室、宿舍及桑拿用热水。此项技术改造不仅降低了酒店的能耗,改善了环境,而且节约了成本。 此外,空调余热回收装置在制热水的同时又降低了制冷机组的冷凝温度,提高制冷机组制冷量,可节省制冷系统耗电5%~10%。

②排风系统的余热回收

排风系统的余热回收是指为了保证室内空气足够新鲜,满足人们的舒适要求,空调系统需要从室外抽取一定量新鲜空气送入室内,同时将室内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空气排至室外。而这部分排风的温度、湿度参数是室内的空调设计参数,冬季比室外空气热,夏季比室外空气冷。通常采用全热交换器,将排风的冷热量传递给新风,可以回收排风冷热量的70~80%左右[5],具有明显的节能作用。为推进余热回收技术的应用,深圳市印发了《深圳市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维护管理暂行规定》指导性的文件,文件第四十六条明确指出满足下列条件的空调系统,宜设置全热或显热回收装置: (一)设有集中排风系统,风量大于或等于3000m3/h直流式空调系统,且新风空气与排风空气设计计算温差大于或等于8℃时; (二)设有集中排风系统、风量大于或等于10000m3/h,新风比大于或等于40%的系统,且新风空气与排风空气设计计算温差大于或等于8℃; (三)设有独立新风、排风的系统。

根据大型商业建筑的特点,采用全空气系统机组比较多,且风量一般较大;为满足该类建筑人员密集场所的卫生及舒适度要求,设计总新风量也比较大;同时为保证良好的气流组织及新风能有效的送入到室内,一般大型商业建筑中都应设置独立排风系统。介于商业建筑有诸多可设置余热回收的有利条件, 笔者强烈建议在大型商业建筑的全空气系统中,新风应利用全热交换器回收排风中的能量,再进行冷热处理送入室内.在过度季节直接引入室外新鲜空气带走室内热量,达到节能的目的.

2.3减少风机耗电量

大型商业建筑中,风机使用是十分广泛的。其中包括常见的全空气系统中的空调循环风机、通风送排风机,这些设备的电耗占空调系统耗电量的比例是很大的,由于商业建筑使用时间长(一般长达12小时以上) ,风机为商业建筑的长期运行设备,因此风机节能的潜力也很大。如何选用优质、高效风机在商业建筑节能设计中显得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风机的风量与风机电机的转速成正比,风机的风压与风机电机的转速的平方成正比,风机的轴功率等于风量与风压的乘积,即风机的轴功率与转速的3次方成正比。当电动机的转速减少10%,轴功率将减少27%。转速减少20%时,轴功率将减少49%。与改变风机出口阀门开度的方法相比,变频调速方法的节能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在系统设计上有效的节能措施就是采用变频调速器来调节风量,可根据空调负荷的变化及室内要求参数的改变,自动调节空调送风量(达到最小送风量时调节送风温度),最大限度的减少风机动力以节约能量。

3、结束语

大型商业建筑跟其他建筑一样,还可以通过提高空调主机及水泵效率、优化气流组织、改善空调系统控制等方式实现节能目的,在此就不再做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商业建筑具有高能耗的特点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而空调系统能耗又是商业建筑的能耗的主要部分,如何降低空调能耗是我们暖通专业工作者的难题,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上述几点具体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该类建筑的空调能耗,有利于商业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陆耀庆主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5月第二版

[2]彦启森主编,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三版。

[3]周谟仁主编,流体力学泵与风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12月第三版。

[4]何雪冰,刘宪英,中央空调节能有关问题的研讨,99年。

第9篇

关键词:大气污染;雾霾;冬季采暖

1 雾霾的危害

2013年1月,北京地区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而且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因此,大家对雾霾的讨论进一步升温。

雾霾具有很强的吸附力,能吸收大量的有毒物质和病原微生物,可直接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最直接的表现是呼吸系统疾病。据北京市卫生局统计,每当进入采暖期后,城市居民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病例呈爆发式增长,市属各大医院的呼吸科就诊的患者就增加2~5成。

2 廊坊市雾霾的现状

下表是根据“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的2015年内廊坊市大气污染指数等资料中总结的廊坊市空气质量天数: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采暖期内重污染的天数为16天,其中13天发生在采暖季内;重度污染以上天数总共35天,其中30天发生在采暖期内。

从上图中也可以看出,进入非取暖期间(4月到10月),廊坊“优良”空气所占比重较大,一般在50%以上;而进入采暖期后,“优良”天数所占比例立刻下降,一般维持在30%左右。说明进入采暖期后,空气质量质量明显变差。

3 冬季雾霾成因

通过上述的调研及分析,雾霾天气在采暖期为多发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这三项是雾霾的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和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的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而北方冬季天气寒冷,由于燃煤采暖导致内部排放源增多,且大气对流引起悬浮颗粒,这导致空气污染是不易传播但易积聚,最终恶化了空气质量。

通过各地对雾霾现象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城市的燃煤、机动车尾气及扬尘加剧了雾霾的产生。甚至有的科研机构认为冬季燃煤采暖对雾霾的贡献度甚至达到了50%,这也解释了冬季为雾霾多发的原因。

4 建议解决方法

据调研整个河北省每年消耗的煤炭约为三亿吨,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为中小锅炉散烧煤消耗。廊坊市大型的燃煤锅炉都经过了燃煤脱硝、除尘、脱硫改造,排放已经达到了国家标准,对大气的污染很小。但是小型的燃煤锅炉及农村居民取暖炉很少安装排烟净化装置,所以小锅炉的直接烧煤是雾霾重要来源。

4.1 采暖方式调研

基于廊坊市的具体情况,走访调研了采用清洁能源采暖的用户,走访地点为:新奥科技园、建设路锅炉房、廊坊师范学院换热站和都市花园小区。

4.1.1 新奥科技园。该区域采用地源热泵取暖,地源热泵技术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作为采暖热源。地源热泵属经济有效的节能技术,消耗1kWh的能量,可得到4kWh以上的热量。地源热泵环境效益显著,其装置的运行没有任何污染,生产过程中只耗费电能,并不另外消耗其他化石能源,所以在设备使用地并不对空气造成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

4.1.2 热力三处。热力三处于2014年完成燃煤锅炉的“煤改气”改造工作。改造后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为用户提供采暖,由于天然气是燃烧后污染物少、对大气的影响小等因素,所以很多集中供热站进行了锅炉“煤改气”的工程。但是由于天然气气源、价格、设备投资等因素,煤改气的示范工程也仅仅是在小范围内进行。

4.1.3 都市花园小区。都市花园小区位于市区中心的居民生活小区,该小区的居民主要采用“燃气壁挂炉”作为冬季采暖及洗浴热水的热源。中燃气锅炉不同的是该设备分散的分布于燃气壁挂炉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与大型的集在各个用户家中,没有集中锅炉房的管线传输造成的热量损失。

4.1.4 廊坊市师范学院。师范学院锅炉房内,已经加装了节能型的空气源热泵机组,为学生浴池提供洗浴的热水,该项技术利用电能驱动热泵机生产洗浴热水,与原有的燃煤锅炉相比降低了排放,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形式之一。师范学院冬季采暖采用小型的燃煤锅炉,污染较大;在2005年前后,学院取缔了燃煤锅炉采暖,取而代之的采用市政集中供热,市政锅炉房的设备先进、燃烧效率高,设备具有完善的脱硫脱硝除尘等工序。

4.2 解决方案建议

通过上述调研,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措施改善京津冀地区冬季燃煤取暖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4.2.1 加快中小型燃煤锅炉淘汰治理,在市区大力推广集中供热形式,逐步取缔中小型燃煤锅炉房。在具备并网条件的区块,尽快实施集中供热并网改造。

4.2.2 对于集中供热无法覆盖的区域提倡利用清洁能源采暖的措施。如:锅炉“煤改气”、燃气壁挂炉等“气代煤”采暖手段。在天然气管网无法覆盖的偏远地区,应大力推广“超低温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采暖手段。

4.2.3 市区周边的农村大力推广“清洁型煤炭”及“节能环保灶具”,最大限度减少原煤散烧造成的污染。制定煤炭质量管理办法,从源头上杜绝高污染煤炭进入廊坊市区,禁止市区内销售及燃烧高灰分、高硫份劣质煤炭。

4.2.4 建议政府划拨专项资金,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采暖补贴。尤其是针对经济困难的散烧煤采暖用户,政府除了给予优惠的电价、气价外,也应酌情给予初次购置设备的投资补贴。

参考文献

[1]朱成章.我国防止雾霾污染的对策与建议[J].中外能源,2013(6).

[2]王玉明,刘湘云.美国环境治理中的政府协作及其借鉴[J].经济论坛,2010(5).

[3]徐飞鹏.京津签协议应对重污染天气探索建应急联动预案[N].北京晨报,2013-3-25.

第10篇

一、加强机关队伍建设,弘扬埋头苦干精神。

努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为在奥运年做好各项工作打好基础;打造“阳光政务”,加强机关审批服务窗口建设,公开服务承诺,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经过努力,机关作风明显好转,机关效能和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二、加强宏观经济调研和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今年以来,我局完成了《关于*c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制定出了*年*经济指标,编制上报、下达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通过对经济运行形势进行分析,完成了《**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经济运行分析》。积极作好调研,撰写出《*生态县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沧港工业走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等文章。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做好参谋。

三、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和服务、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纲,大力加强全县项目的谋划、协调与服务。每月通过沧州市项目信息网按时向市发改委重点办上报我县超1000万元重点项目,汇报全县项目建设动态信息,及时掌握我县项目在全市项目建设上的排名情况。做好全县重点项目库信息工作,每月按时入统全县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情况,及时向县委、政府反馈。*年1—12月份,全县竣工及在建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335个,总投资83亿元,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55亿元,其中投资超千万元项目达到169个,同比增加27个,总投资73亿元,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年内完成投资27.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1-12月份,全县竣工及在建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16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0个,总投资30.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5.5亿元,其中,今年新开工6个,总投资9.8亿元,已完成投资3.3亿元。16个亿元项目中投资超3亿元的3个,省重点项目3个。

为保持县域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积蓄了活力。我局经常组织人员积极下乡到园区和项目建设现场调研,了解我县重点项目建设的最新进展。积极跑办省重点,向上申请用地指标。*年我县有三个项目被列为*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分别为大褚村乡亚能石油管件、纸房头乡渤海工程机械、仵龙堂乡渤海重工管道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高压锅炉管三个项目。

四、发挥本部门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今年先后呈报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申报资金60万元;申报捷地乡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申请支持资金64万元;上报市发改委生猪标准化养殖规模厂5个,农村道路改造工程申请资金1016万元。杜生镇供水项目申请资金,河北力通联无缝钢管公司环型炉技术改造项目,申报资金150万元。*八所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申请中央资金96万元。*职教中心实训楼项目。申请中央资金250万元。*农产品质检站建设项目,申请中央资金200万元。崔尔庄镇纪晓岚供水站工程项目,申请国债补助建设资金200万元。上报杜生镇供水项目。

经过多方努力,今年共争取国家、省扶持资金1644万元。其中农村道路改造工程657万元;*中医院综合楼项目100万元;*乡卫生院项目15万元;汪家铺乡卫生院项目15万元;仵龙堂乡综合文化站项目12万元;崔尔庄镇计生站项目15万元;捷地乡计生站项目15万元;仵龙堂乡计生站项目15万元;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70万元;河北绿奥乳业有限公司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50万元;*康达种猪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建设项目20万元;*秀生种猪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小区建设项目20万元;*标准良田建设项目300万元;退耕还林工程50万元;中国枣专家智能惠农平台项目60万元;公安局刑警三中队建设项目10万元,张官屯陈静庄道路10万元;*小学建设项目10万元。

五、攻坚克难,加快企业改制进程,做好稳定工作

截止目前,县属52家改制企业中,已完成改制任务的企业17家,35家企业的改制正全面铺开,等待筹措资金安置职工,其中20家企业实施了破产。我县企业改制工作正处于攻坚阶段,在积极稳妥的推进县属企业改制的同时,我们通过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以确保企业及社会的稳定,由于企业改制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由此引发的上访事件接连不断,*年上半年共处理职工上访20余次,其中集体上访10余次,我们耐心细致的讲解政策,化解矛盾,为职工解决难题,并多次到企业和职工中下访,保障了我系统职工队伍的稳定。

六、积极推进节能工作

今年以来,我县作为省节能减排“双三十”重点县,按照省、市节能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民动员,强化措施,全县节能工作有了一定进展。

注重搞好节能培训工作。发改局会同统计局、工促局组织召开了重点企业节能统计工作和乡镇节能工作两次培训会,并邀请了市发改委领导作了节能工作辅导。

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我县电视台就节能有关知识对发改局赵局长做了电视专题采访,大力宣传了节能基本常识。之后又分别对我县四家节能重点企业做了电视采访,宣传他们的节能措施、做法、效果,为各企业互相学习、借鉴经验提供了方便。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年节能降耗工作总结》、《*对省人大视察双三十县节能的汇报》;《**年节能降耗自查报告》并顺利通过上级考核。和县委、政府一起研究制定了《*人民政府关于节能工作目标责任分解》、《*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完成了*19个乡镇及18家节能重点企业与政府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的工作;上报三家节能企业。

第11篇

关键词:节能;环保;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一 引言

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而我国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400多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近年来,加之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房地产业也迎来了繁荣时期。节能环保问题,已经成了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而对我们给排水工作者来说,节约国家的能源,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更是责无旁贷。建筑给水排水设备作为建筑内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除了要满足人们可居住性和舒适性的要求外,更应该从节能环保角度予以考虑。

二 建筑给排水中的用水节约

建筑给排水中节水的重点是卫生器具及其给水配件、屋顶水箱浮球阀、建筑中水等方面。

2.1 采用新型卫生器具及配件

老的卫生器具特别是大便器冲洗水箱耗水量大.给水配件密封性和耐用性差,经常出现“跑、冒、滴、漏”等现象,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而新型的卫生设备.如JS型虹吸式高效节水型坐便器每次冲洗水量仅为5 L,可节水50%;公共浴室采用单管恒温供水配合脚踏阀淋浴器、光电淋浴器、手拉延时自闭淋浴器等比一般双管淋浴器可节水20%一50%;而陶瓷芯水龙头密封性能好.开关数万次无滴漏,节水效果十分显著。

2.2生活水箱的安置与合理应用

如果家里的水压很大,那么不用水箱可能会节水一些,因为压力大冲力也大,费水少一些,但是如果水压不大的话,建议还是设置水箱, 水箱在家庭停水时能救急,不至于影响厕所的冲洗。平时可存积些稍微干净的生活用水,比如洗菜和洗完衣服最后一遍的水,另外每次用的时候最好按冲小便的那个按钮,这样水箱里的水可以留一半,免得浪费。如果觉得厕所的水箱过大,可以在水箱里竖放一块砖头或一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以减少每一次的冲水量。还应注意,垃圾不论大小、粗细,都应从垃圾通道清除,而不要从厕所用水来冲。

2.3建筑中水

既要“节流”也要“开源”,建筑中水使污水、废水处理后回用.既可节约用水。又使污水无害化、资源化,起到保护环境、防治水污染、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重要作用,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建筑中水设计规范》中,对中水水源、水质标准、中水系统、处理工艺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要求,对中水利用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目前,中水处理设备已有定型产品供设计选用。

三 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环保措施

1充分利用外网的水压进行建筑内部给水系统设计。外网水压、水量能经常满足用水要求时,尽量利用外部给水管网水压直接进行供水。在外部管网水压不能满足整个建筑的要求时,则建筑物下几层应利用外网水压直接供水,上层可设置加压和流量调节装置供水。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不能忽略外网能够提供的水压,不能因为设有水池,而放弃使用外网的可资用水头,这将造成能源的浪费,不可取。

2竖向分区要合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规定,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应根据使用要求、设备材料性能、维护管理条件、建筑层数合理确定。一般最低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处的静水压力宜控制在以下范围内,旅馆、饭店、公寓、住宅、医院和功能类似的其他建筑:300~350 kPa;其他建筑:350~450 kPa。进行设计时,严格控制系统的超压出流,否则,流出水头太大,一是使水流喷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二是易产生水锤,引起噪声,这些噪声对人虽没有直接生理危害,但能干扰人们交谈、工作、学习和休息;三是对用水设施的冲刷,使用水设施易被磨损,使用寿命短,将造成资源的浪费。

3积极推广新型管材、新技术在工程的应用 。由于镀锌钢管容易生锈,会造成水质污染,长时间闲置后再使用时会有锈水放出导致浪费。同时接头处如果锈蚀也会漏水渗水。如果采用新型管材如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铜管、PP-R 管、PE 管、PVC-U 管等就能很好的解决此类浪费问题。阀门也是建筑给排水中最常用的配件之一,其类型和质量的好坏也能影响用水的质量。一般的,截止阀比闸阀关的严,闸阀比蝶阀关得严。当同等条件时,我们就应当选用更能够节水的阀门。

4变频调速供水。变频调速供水装置是采用离心式水泵配以变频调速控制装置,通过改变电机定子的供电频率来改变电机的转速,从而使水泵的转速发生变化。调节水泵的转速,可以改变水泵的流量、扬程和功率,使出水量适应用水量的变化,实现变负荷供水。变频调速供水的最大优点是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避免了水箱水质二次污染,高层建筑给水设计时,优先选用变频调速给水方案,采用变频调速装置比一般供水设备节电10%~40%。

5合理确定用水定额。进行建筑内部给水系统计算,确定最高日用水量、最大小时用水量时,用水定额选取要合理,如果选择过大,通过用水量估算水池(水箱)体积将过大,生活用水在水池中停留时间过长。当水中余氯耗尽后,随着有害生物的生长繁殖,会使水腐败变质,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

6控制给水系统流速。《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生活给水管道的水流速度不宜大于2.5 m/s,干管水流速度一般采用1.2~2.0 m/s,支管水流流速一般采用0.8~1.2 m/s。流速过大易产生水锤,引起噪声,损坏管道或附件,并将增加管道的水头损失,使管道内给水系统所需压力增大,选定泵的型号时将选择大型号的水泵,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增加电耗。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应根据规范要求,合理确定管径,合理选择流速。

7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减少供水量 。

1)减少马桶冲洗水量:若全部使用冲水量≤6L 的马桶,则住宅可节水14%,宾馆、饭店可节水4%,办公楼可节水27%。

2)厨房、沐浴、盥洗的节水:厨房的洗涤盆、沐浴水嘴和盥洗室的面盆龙头若采用充气水嘴,可节水且不减小水柱的直径。瓷芯节水龙头节水效果也比较明显。

3)中水回用。中水回用是再生利用的主要形式,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是开源节流的重要措施。建筑中水系统是典型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装置,是介于建筑物内上水和下水之间的水处理和供给系统,将建筑物内的污水、废水加以收集、处理,实现生活污水、废水的重复利用,既节省水资源,又保护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内部卫生间及厨房的洗脸用水、淋浴用水、洗菜用水经过适当处理用于冲洗便器,将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同时还能减少废水的排放量,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天津、北京、深圳等大城市中水回用的成功经验,也将对未来我国中小城市中水回用提供了模范作用。

8尽可能利用太阳能作住宅热水加热。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节能的重要途径。我国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总面积2/3以上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辐射总量高于5000MJ/(m2•a),均适合推广太阳能热水器。

1)在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技术上,按集热器类型可分为平板型、全玻璃真空管型和金属―玻璃真空管型。

2)按安装方式可分集中安装方式和单独安装。太阳能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节能明显,据有关方面统计:用电热水器洗澡的费用约为0.62元/次,而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的费用仅0.31元/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在节约电能的同时,也减少了燃煤发电废气的排放量。

三 结语

节能环保工作是未来社会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它涉及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各个环节。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潜能很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工作者,设计时要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若我们每一位给排水设计者能结合实际工程,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节水、节能的方案,可节约建筑给排水方面所需能量的40%左右,节约用水约30%左右,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参考文献:

[1]李玉华,苏德俭.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计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李柯,张立娜.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节能措施的探讨[J].建筑技术,2009(10):154.

第12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 政府主导建议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气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使雾霾天的祸首PM2.5从一个陌生的专业术语迅速广为人知。雾霾天气的背后是日益恶化的空气质量,绿色环保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已于2013年4月1-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主要交流国内外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前沿成果及其发展经验,旨在推动世界范围内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科技创新及深入开展。紧扣当前新兴建筑型材市场需求的第27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将于2013年5月20日在广州开幕,该会展将聚焦绿色建筑,为建筑行业的节能环保做贡献的同时,也为低碳建筑开创更为开阔的前景。由此可见,对于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已由量的增多向质的深度发展,“绿色建筑”概涵早已发展为当前世界建筑界的主流,绿色建筑是世界建筑的未来。

何为“绿色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不是泛指传统意义上的立体绿化,也不是单纯的视觉感官上的印象或是触碰,“绿色”更多地是指一种理念,一种象征。

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开始引入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明确指出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确切地讲,也就是在建筑的物料生成﹑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营运维护﹑拆除过程,这样一个建筑全生命周期内,能够最低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能实现对能源﹑光能﹑风能﹑水资源﹑土地﹑建材等资源的高效利用,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绿色建筑的营造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使建筑与周边环境有机协调,以期为建筑使用者提供一个环境俱佳的居住空间,同时对周遭环境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

同时也应该意识到,绿色建筑所追求地应该是全方面多层次的绿色目标,全面考虑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绿色的理念包涵了生态﹑增长和经济的全部关系,涉及的主体众多,其营建不是绿色技术的简单堆砌与应用,也不是开发商的个体行为,而是一个相当庞大繁琐的工作,势必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的协同努力。

我国的绿色建筑采取逐步渐进的发展模式。国内学者将其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浅绿﹑深绿﹑泛绿。浅绿阶段的特点是,对绿色技术的经济型及效果的重视度不足,过度注重绿色技术的单纯叠加,实质上只是对绿色建筑理念的狭义诠释,缺乏实质性的内涵。深绿阶段逐渐开始研究绿色技术应用的适用性,试图通过相关设计施工部门了解﹑掌握和应用绿色技术,突显出整个建筑体系的“绿色”。泛绿阶段主要是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融入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内涵应始终贯穿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管理﹑使用﹑维护直到消亡的全过程。

从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发展状况来看,尚处于由浅绿阶段向深绿阶段的过渡时期,相关发展还不太成熟,政策制度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政府作主导,缺乏广泛的社会参与

绿色建筑的理念是抽象的,其运营实施需要一个实用性﹑操作性和强制性的媒介。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无疑要充当重要角色,政府大力宣传绿色建筑,但是普及的深度并不理想,整个社会还未深入了解绿色建筑,仅有肤浅粗俗的表面理解。这对推广绿色建筑的发展相当不利,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绿色建筑的实施更多地要靠公众的自发性,问题的重点是如何将绿色建筑的理念根植于公众的意识中。当然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的形式传播,还可组织节能减排的公益活动,发放绿色建筑的知识手册,增设绿色建筑培训机构,开展关于绿色建筑的竞技赛,将绿色建筑的理念容纳到课程教材中等等手段,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加强绿色建筑的宣传。

不完善的市场体制

相关研究人士认为,由于绿色建筑自身存在的特性,使得市场调节失效,所以适当的政府干预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如若超过市场失效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制约绿色建筑的发展。市场经济在我国已初具规模,政府关于绿色建筑的推行工作,更多地采用强制性手段,严重限制了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这就要求适度的行政干涉和灵活的市场机制,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促进绿色建筑事业的健康开展。

不完善的管理体制

由于绿色建筑自身的独特性—准公共品性质,所谓“准公共品性质”,就是介于公共品与私人品之间的,兼具部分私人品和部分公共品的性质,例如非义务教育和某些需要付费的基础公共设施。绿色建筑隶属于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种现象间接导致市场灵活性失效,直接需要国家激励性的经济政策进行指引。

我国相关的绿色建筑法律法规很大程度上带有绝对的强制性,而配套的激励性制度还不完善,以致绿色建筑的推广工作举步维艰。英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均处于世界前端,其发展的共性就是有良好的经济激励性政策做辅佐,诸如无息贷款﹑税费优惠﹑补贴等措施,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包括消费者﹑零售商﹑建材商﹑材料商等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为绿色建筑的进展提供了潜在空间。

不完善的评估体系

虽然我国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已卓有成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民用住宅节能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以及其他涉及水﹑电﹑暖的评价标准,考虑到绿色建筑涉及诸多方面,如地域气候习俗等自然因素,还有开发商﹑建设者﹑使用者﹑居住者等非自然因素,现行的评估体系还不成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此外,我国的评价标准侧重定性评估,在标准制定方面也比较笼统。过度的定性评估,使得评估结果带有很大程度上的客观性,模糊了绿色建筑的内涵。研究表明,定量分析已取得更为客观公平的评估结果,逐步在国际上推广。国内已有学者建议,量与性的适当结合,才会更好的引导绿色建筑发展。

落后的绿色建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