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劳动教育开展的建议

劳动教育开展的建议

时间:2023-06-30 17:21:07

劳动教育开展的建议

第1篇

一、围绕中心,把握机遇

各级教育工会要充分认识到学习好十七大精神是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需要,不断增强学习十七大精神的自觉性。认真组织工会干部和广大会员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广大教职工和工会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努力把十七大精神落实到工会各项工作中。各基层教育工会要紧紧把握十七大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树立和落实“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结合贯彻省、市教育工会的部署,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积极引导广大教职工以主人翁姿态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通过开展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和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在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抓住重点,依法维权。

按照十七大精神和要求,要进一步完善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中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和《*市中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重点抓好教代会提案落实、审议通过票决制、民主评议监督权、代表的参与面以及校务公开工作向教代会报告,从制度上推动落实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1.加强维权机制建设,逐步完善教代会制度。

(1)各基层教育工会要组织广大教职工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中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和《*市中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规范教代会制度。区教育工会将加强对《规程》实施的指导和培训,督促学校认真贯彻落实《规程》,通过调研,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建设。

(2)高度重视源头参与机制,树立大维护意识,注意包括教职工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精神文化需求等多方面的整体维护。

(3)落实评议监督权。根据教育局党委的部署,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并对被评议者的年度考核等第提出建议意见。

(4)学校党组织要加强对教代会工作的领导。保障教代会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职权;教育各级干部增强民主意识;定期研究教代会工作,协调、解决教代会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教职工参加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创造良好的条件。

2、深化校务公开。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教职工普遍关注的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大事及热点、难点问题,就校务公开的内容提出建议,并积极参与公开的全过程,把教代会作为校务公开的主要载体和基本途径,加强对校务公开工作的监督。

3、抓好《劳动合同法》实施有关方面工作。

《劳动合同法》是工会履行维权职责的重要武器,各校工会要抓住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为契机,积极推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一要加强《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帮助教职工准确理解其内涵,正确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要建立健全学校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督促用人单位依法规范用工。

三、破解难题,融洽关系

新形势下加强非公有制学校工会建设是广大教职工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非公学校工会直接面对外来教职工,处在促进学校发展、协调劳动关系的第一线,担负着教职工合法权益表达者和维护者的职责,区教育工会将切实加强非公学校工会建设。

1.加强宣传、指导。区教育工会和各结对学校工会要加强对《工会法》、《工会章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教师法》和《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充分发挥《教工网》、《校园网》、校园广播、电视、宣传窗、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工会各类阵地、载体的作用,教育广大党员和工会干部,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学校工会组建和规范工作的重要意义,使非公学校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得到党政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努力形成“党政重视,各方配合,工会运作,举办者支持,教职工参与”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2.加强沟通与交流,融洽劳动关系。

党的十七大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融洽劳动关系,既是新时期非公学校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又是工会工作必须攻克的难题。要推动建立“教职工关心学校,举办者关爱教职工”的新型劳资关系,主动帮助他们协调,排忧解难。要引导教职工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在依法维权过程中,理解举办者办学的困难,将自己的根本利益寄希望于学校的长期发展之上,从而缓解劳资矛盾,实现“双赢”。

3.要做好党政参谋,加强源头参与力度。使当地政府在实施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出台和实施地方法规,制订出规范的、切实可行的融洽劳动关系的规章制度和社会保障机制,提供更多的政策保障。工会组织要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加大对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和《劳动合同法》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从根本上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4.要进一步加强非公学校制度建设,加快劳动关系规范化、法制化进程。要建立和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工会参加有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方案讨论制订的会议制度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等制度,努力发挥工会在维护、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和社会稳定的作用。

5.要加大非公学校工会经费的收缴力度。应采取多种渠道:一是督促举办者逐步做到依法向工会拨缴经费,提供工会办公和开展活动的必要设施、场所及工作所需费用;二是上级行政(工会)予以支持,下拨工会活动经费;三是通过个人缴纳会费,以保障工会经费的落实。

6.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工会活力。为鼓励和调动不同现状的工会实施《规划》,提升工会工作水平的积极性,区教育工会根据非公学校工会的实际,组织开展实施规划的达标创优竞赛活动。

四、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1.优化师德建设。深入推进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要广泛开展“三育人”、“三满意”、“八荣八耻”和“群体师德创优”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特别要充分发挥劳模教师、优秀教师、师德楷模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2.要进一步开展“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努力为教师成长发展创造平台。特别是要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新理念,积极创造更加有利于他们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今年区教育工会将组织“无线电测向辅导教师现场比武”、各类技能比赛和业务交流等活动。各校要积极参与和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围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而开展的教学竞赛、岗位练兵、教学科研成果评比和开展“我为教育创新献一计”活动,充分发挥教职工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努力搞好教工艺术团。教工艺术团(特别是合唱团)自20*年建立以来,在局党政工领导和各校的重视、支持下,在鲁明华、吴文艳、贺勇等同志的组织指导下,已在市、省内有较大的知名度,今年要进一步提高艺术团的层次,积极参与市、省级以上的交流活动,在增强团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提高艺术教育的水平,从而有力推进*的艺术教育。

4.注重教职工的身心健康,积极实施健康工程。一是要从立足增强教职工整体素质的高度动员教职工积极参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我为奥运作贡献”系列健身活动(全区将举行教职工男女乒乓球比赛、男女混合排球比赛、幼儿园教职工健身比赛和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职工跳长绳比赛等,各校要根据教职工的特点设定活动项目和内容),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成为教职工共同的理念;二是配合区体育局实施教职工体能测试和健康促进计划;三是关心教职工的心理健康,充分利用校园网和工会宣传阵地,开展心理保健知识讲座和咨询活动,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发展。

五、提升水平,履行职责

加强基层工会建设。按照市教育工会关于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要求,扎实开展“基层基础年”活动。

1.各基层工会对照《*区基层教育工会工作量化考核表》要求,认真进行自查自评,并对当前基层教育工会发挥作用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难点进行调研,提出对策,落实整改。

2.抓建家,促进组织建设。一是结合教育实际,修订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实施方案;二是全面复查,摸清情况,重点申报,分批验收(今年可申报市级“教工之家”3家,申报区级基层示范工会8-10家)。

3.抓培训,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素质。一是联系实际抓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二是以提高工会履职能力为重点,加强对工会干部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综合能力,努力提升工会工作整体水平。

4.开展活动,维护教职工精神文化权益。一是组织教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二是开展评选学习型、奉献型、技能型、自强型女职工活动;三是配合市教育工会开展教师“新五项教师基本功比赛”;四是继续开展评选工会工作创新奖活动。

5.充分发挥工会服务教职工的职能,坚持把为教职工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群众组织,进一步增强工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6.各校要进一步抓好女教职工工作,加强对新时期女职工工作特点、规律、方法的研究与探索,继续在女教职工中开展“一帮一”结对助学活动;要关心女教职工的保健工作(包括心理保健),切实维护女教职工特殊权益。

7.建立和完善工会工作保障机制。各工会组织要收好经费,用好经费,管好经费;要加强工会经审工作,各级工会经审组织必须认真履行监督职责,要充分发挥经审委员的作用(区总工会经审委将对部分工会台帐进行抽查)。

第2篇

关键词:技术技能、现状、问题、原因、建议

2013年8月10日调研组在旗党委、政府、人劳局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基本摸清了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的现状。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现汇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的现状

近年来,全市上下把提高农民素质、优化劳动力结构作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点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劳务工作。旗政府高度重视劳务工作,建立了劳务管理机构,市、县(区)、乡(镇)三级劳务组织体系基本建立。把劳务输出建成我市的一大产业,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的共识正在形成。

(二)、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明显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工作取得实效。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劳动力对农业技术、就业技能和知识更新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通过正规培训、普及培训和其它培训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与农村劳动力总量比,仍然只占很小的比例。以上情况说明,我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工作严重滞后,如不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将极大地制约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

(三)、农村劳动力生产生活情况,劳动力由体力和智力构成。体力有先天的体力(优生的结果)和后天的体力(优育和锻炼的结果);智力有传统的经验和现代科技知识(包括文化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从我区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生产实践看,在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劳动力智力因素的作用在逐渐提高,体力因素的作用在不断下降,智力因素中,现代科技知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传统经验成规的作用不断下降。通过调查分析,在我区专业户、小康户等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长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的占绝大多数,贫困户(困难户)中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占绝大多数,说明,农民文化素质高同农民收入程度显着正相关,也同农业生产水平显着正相关。

1、从每亩耕地提供的产品产量看,经济作物的收益大于粮食生产收益。文化程度高、生产技能强的农户生产收益比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农户生产收益强。这是由于各种经济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要求比较高,文化程度高的农户敢于大胆试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实行科学管理,因而经营效果好。

2、在发展多种经营方面,文化程度高、生产技术能强的农户致富门路广,这是因为他们有经济头脑,会经营,敢于扩大生产规模。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农户经营项目少,经营规模也较小,因此,收入很低或较低。

通过对这两种农户的比较,可以看出:前者靠科学种田,后者凭经验办事;前者勇于探索,后者墨守成规;前者讲究效益算着干,后者不计成本懵得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不仅仅是农村教育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农民技术技能事关农村人才建设,当前,我区农村劳动力仍占全区劳动力的大多数。这说明,在加快我区全面小康建设的过程中,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我区的现代化,而农村全面小康的核心就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因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对整个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素质,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2、全区没有一个统一的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基地。现有的培训是通过社会办学机构,如农校、农广校等,而这两校目前规模小,师资、设备等培训资源很薄弱,无法完成大批量的培训工作,而现有的专业学校在培训经费价格上农民自己难以自行解决。

3、师资队伍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根据我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需要大量的经费,如两校从建校至今,资金不足,无法满足基本的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转,因而,严重制约了两校作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主阵地的作用。

4、镇、村两级在农民技术技能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镇、村两级是农民技能培训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否,事关镇、村两级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原因分析

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1、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技能素质较低,经济收入普遍不足,加之认识不足,有一技之长的不多,影响和制约了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

2、信息服务渠道不畅。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与市场、岗位信息需求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对接,造成培训内容单一、过时,从而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影响了我区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形成。

3、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据统计,培训一项实用技术需25学时,培训一项就业技能需50学时,分别需要500元和800元。由于多数农民收入不高,无力支付培训费用,造成培训人数减少,就业面变窄,同时政府也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来促进农民技术技能的培训。

4、目标责任体系不健全,缺乏一整套象九年制义务教育那样的教育培训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有关部门、领导的目标责任还不够健全。

四、对十一五期间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的建议

农民技术技能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性问题,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先决条件,也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性工程。按照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南的实际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现状,吸收业务管部门的意见,现就十一五期间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民教育的良好环境。

科技兴农,核心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既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健康水平,增强他们的体力,更要开发智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随着我区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愈来愈需要更多的农业科学人才、管理人才和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其中包括农艺师、园艺师、工程师、会计师、农经师,具有现代管理经验的企业家以及掌握一定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知识的劳动者。因此,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努力开发农村劳动者的智力,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部门要以对民族振兴的高度责任感,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农民教育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对农民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农民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利用乡镇逢集日、节日集会进行集中宣传,结合实施2131电影下乡工程,现场开展专题宣传和劳务信息。二是围绕三下乡活动进行重点辐射宣传,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科技下乡进村入户活动,发放《外出务工人员手册》、《农民科普知识读本》、《农村十项实用技术》等资料。三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板报等宣传媒体,通过多种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众多劳动力参与培训,扩大培训的深度和广度。

(二)、完善工作思路,把握基本原则。

建议培训工作应抢抓国家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扶持机遇,坚持内抓培训,提高素质;外抓输转,提高收入;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的工作思路。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上注意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择业为目标,突出实用、实际、短、平、快技能培训,形成培训、择业的良性互动局面。

2、坚持科学规划,抓点带面,分层推进,分步实施。注意避免培训基地建设和工作上的盲目性和平均使用力量,选择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农民接受能力强的县乡重点进行技能性和创业性培训,对劳务处于萌芽状态的县乡实施引导性培训。

3、坚持因县制宜,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基地建设。根据各县(区)培训工作的发育程度、财政状况、人力资源,安排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对开设的学科门类要综合考虑,做到各县之间的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

4、坚持虚实结合,规范运作,着眼于理论传授和具体操作相结合,创造条件,加大实训力度。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方法和措施

(三)、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加大投入,确保培训质量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农民培训教育工程涉及面广、人员多、任务重,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我区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都市农业进程。为此,建议区上成立农民培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农民培训教育工作统一领导。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向,设立若干个培训办公室,由各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切实制定好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确定培训机构(网点),统一编制培训大纲,统一制定教学计划,统一目标考核。

2、落实责任,实行目标管理

将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奖惩挂钩,责任到人。

3、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组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转变人们的观念,为我区农民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加大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

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经费应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目前我区农广校、农校每年区财政拨款仅3.5万元,对于培训工作显得杯水车薪,建议区委、区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增加投入,主要用于村、社干部学历培训补贴,农民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各类培训的教材、资料补贴,教师授课补贴和参加培训的农民补贴或奖励等工作经费。

5、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培训效益

在充分发挥我区农广校、农校、党校、职业中学作用的基础上,充实和完善一批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组织领导,提供组织保证。应把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议市上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劳动、扶贫、教育、农牧、团委、妇联等部门、团体以及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源、场地资源、信息资源。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内容,层层签定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特别是乡镇一级随着国家农业税费政策的落实和计划生育工作逐走上法制化轨道,应逐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抓劳务输转和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工作上来,实实在在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四)、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为培训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在培训工作的起步阶段,应加大政府投入。建议建立全市农村职业教育和科教兴农专项基金;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按全市GDP增长速度同比例增加;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扶贫资金时,应安排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时,应考虑安排农业职业学校、农广校、成人学校和农业职业培训机构的建设经费。积极探索多元化培训经费投入体制,按照国务院为农民提供的劳动技能性培训服务,应坚持自愿原则,由农民工自行选择并承担费用,政府给予适当补贴的要求,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由政府、学校、用人单位、个人共同承担,政府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面上的引导性培训;鼓励集体、企业投资开展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支持民间资本按照个人申请,相关部门考实,政府贴息的办法投资开展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活动。

(五)、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接受技术的能力。

一是继续巩固普初成果,加快普九步伐,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从源头上堵住新文盲的产生;二是加大扫盲力度,50岁以下的劳动力应全部接受扫盲教育,降低返盲率;三是要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相互衔接、渗透,对完成普通教育学业有困难初高中生可以及时转型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毕业时发给职业技术培训证和普通中学毕业证书。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培训力量。制定和实施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落实现有执教人员待遇,稳定队伍。同时,每年从未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选派一批专业对口的人员充实到职业学校任教。采取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设岗和用人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校教师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保证培训力量。

(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培训网

积极探索以骨干职业院校为龙头,带动其他职业学校的培训机制,走集团化、连锁式发展的模式。十一五期间,以地区农校为依托,外联部分高等院校,内联各培训机构,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利用现有设备、人员、一校两牌、一师两任,建成一所门类学科突出、特色鲜明、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术学院。县一级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办法,每年两个县、每县建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到十一五末,达到县县有职业技校的目标。对乡村两级的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业推广培训机构进行一次清理整改,充实人员,添置设备,增加经费,使其能承担初级的培训需要。对教育、农业、科技、扶贫、劳务移民等部门的业务培训机构进行统筹安排,划分培训任务,确定培训人员,避免重复培训或培训资源的闲置浪费。

第3篇

一、研究的背景

1、国际上:国际劳工组织全体大会于1983年发布的《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将主题确定为“充分参与和平等”,其中强调了如下内容:一项关于残疾人的综合性世界行动计划在国际和国家级别上为实现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以及“平等”的目标而提供有效措施,并考虑到这些发展已使得宜于就此主题通过新的国际标准,这些新标准特别考虑到保障城市和农村地区各类残疾人在就业和与社会结合方面对机会和待遇均等的需要,并经决定采纳本届会议议程第四项关于职业康复的某些提议,并经确定这些提议应采取国际公约的形式,于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日通过以下公约,引用时得称之为一九八三年(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 第七条主管当局应采取措施提供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安置、就业和其他有关服务项目并对之进行评估,以便使残疾人获得和保持职业并得以提升;现有为一般工人的服务项目,只要可能并且合适,均应经必要调整后加以利用。第八条应采取措施促进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建立及发展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服务。

第九条各会员国应致力于保证提供培训和康复顾问以及负责残疾人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安置和就业的其他适当的合格工作人员。

2、国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十五条 政府和有关部门有计划地在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室),举办必要的专门康复机构,开展康复医疗与训练、科学研究、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指导城乡社区服务网、医疗预防保健网、残疾人组织、残疾人家庭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康复工作。 残疾人教育机构、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应当创造条件,开展康复训练活动。 残疾人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有关工作人员、志愿工作者及亲属的帮助下,应当努力进行功能、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的训练。

第二十条 残疾人教育,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3、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在社区建立支持性、保护性的“手拉手”职业康复站,妥善安排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和中、重度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和职业康复劳动。”

4、研究的基本现状

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分别于xx年6月13日在深圳市、xx年年6月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召开了“全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研讨会”。针对残障学生开展的就业岗位培训和职业康复教育在全国各省的特殊教育学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起来。平谷区特教中心做为北京市18个郊区县中的其中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自1976年开展聋人教育到xx年接纳智力障碍学生入学,成为一所集聋、弱于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始终以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为己任,但是随着听力障碍学生和轻度智力障碍学生的逐年减少,曾经有过的一些优势培训项目如:剪纸、工艺品制作、钩织、修理、理发等课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寻找新的突破点,摆在了我们特教人的面前。

xx年年,我校重新调整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思路。在校内,以低年级的“玩中学”、“美工制作”为基础;中高年级开展独具特色的“绢花制作”。在校外,我们根据平谷不但是北京,乃至全国的“桃乡”这一便利条件;其独特的水系、土壤还让我们的蔬菜养殖业得到了发展。为此,我们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于2010年3月建立了我们自己的劳动康复训练基地,让我们的聋、弱高年级学生能够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前接受较为系统的劳动教育和培训。另外,我们还于xx年年9月,与平谷区残疾人联合会合作,成立了平谷区第一家针对成年智力残疾人的职业康复劳动站,这所劳动站吸收了我校曾经毕业的但一直不能找到工作岗位且无一技之长的孩子,他们的年龄均在16周岁以上。正是因为我们有了自己的劳动康复训练实习基地,有了我们不同的来自社会、学校的研究对象,才使得我们能够确定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我们的教育对象-智力上有残缺的人们,他们作为社会上的一员,和我们一样渴望着自己幸福的生活,同时他们也有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权利,他们也有和我们一样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的期盼。享有和正常人同样的权利和尊严,唯有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进入21世纪,我们同样面临着紧张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这一自然法则,无情的摆在这些需要人们扶持的特殊的群体。为他们提供可行的教育,进行针对性的职业康复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以使他们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是我们这些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因此,本课题的意义就在于:1、丰富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的新思路,完善我们的特殊教育体系。2、有助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前的岗位培训。3、把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内容扩充到全社会的需要扶助的成年障碍人的培养和教育,走与社会相结合之路。4、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运用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对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智力障碍者的生存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理论依据

(1)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开展对青年智力残疾人进行职业康复训练的研究符合马列主义的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在农村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技能教育和职业康复培训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的这一科学论断,指出了劳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4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xx同志在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

(2)农村培智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的研究是落实党的教育法规的一项主要内容

1985年3月中共中央在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实践环节不被重视,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一大弊端”。“教育必须克服脱离实际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进而进一步指明了,开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解决这一弊病的方法之一。1993年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强调,“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

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决策,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新的奋斗目标,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xx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在农村培智学校中开展职业教育的研究是新形势下特殊教育发展的新的需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生活智力丰富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能不能把智力活动与体力劳动紧密结合起来。”“劳动中的创造是发展学生智力最强有力的刺激之一。”这些都说明,智力是在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劳动教育对智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我国的教育实践家陶行知先生早在20年代就十分重视劳动教育,注重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把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他认为“唯独贯彻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才能造就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才能征服自然势力,创造大同社会。”因而提出了伟大的“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由此可见,通过实践活动,才是加强劳动教育的有效手段,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更应该有目的、有内容、有方法、有阵地。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规定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易的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由此可见,加强学生劳动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第4篇

我县的职业技术教育已有20余年的历史,近年来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领导下,以县教育局、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等单位为实施主体,面向全县干部、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和学生,开展了以提高素质、培养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技术教育。现将我县的职业技术教育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县职业技术教育现状:版权所有

我县现有职业技术学校1所,乡镇成校8所,村级成校150所。其中××职业技术学校1995年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职业学校,1999年成为省二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创办于1984年,占地面积41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有200米环形田径场,设有电子电工、财会模拟、计算机、烹饪、宾服、制图、服装、金工、舞蹈等13个实验室,计算机房2间,计算机百余台,图书资料3万余册,报刊杂志350多种。学校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70人。开设了电子信息与技术、财会电算化、烹饪、饭店服务与管理、综合教育、幼儿教育、机械加工技术、韩语等十余个专业,其中财会、电子电工、烹饪为市重点专业。有教职工71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中高级职称教师40人,专任教师8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专任教师50%以上为“双师型”教师。

××县职业技术教育自84年开办职业技术学校以来,共开设了财会、电子、烹饪、宾馆服务、机械、幼儿教育、外贸经济、综合教育等22个专业,共培养学生3000余人,直接参与当地经济建设的共有1540人,占总毕业生总数的52%。其中分布在第一产业的有130人,从事第二产业的有310人,从事第三产业的有1100人,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约为2:5:17,符合目前××从业人员分布现状。培养渔农村学生199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7%,其中90以上已转为从事第二、三产业。历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有278名学生升入高一级院校深造,在全市职业学校名列前茅。

该校也是××县职成教中心,担负着全县各行各类的职业培训任务,至2002年底,共举办计算机培训34期,培训人员达1434人;会计电算化培训26期,培训人员达1179人;会计资格证书培训3期,培训人员达109人,获证率达96%以上;计算机维修培训人员达43人;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8期,培训人员484人。

8所乡镇成校中,有省级示范性成校1所,省一级成校2所,省二级成校2所,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4104平方米,专职教师27人,兼职教师118人,办学经费投入58.25万元(其中乡财政拨款22.03万元,教育附加费投入0.5万元,自筹资金33.72万元,其它2万元)。历年来,乡镇成校积极开展农民教育、职工教育、干部教育、职业培训及面向社会开展的各类非学历培训,年各类培训总人数为3.691万人,占劳动力人口比例的33.9%。在“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中,合计培训总人数1.22万人,其中实用技术培训1.093万人,致富带头人培训0.04万人,转移劳动力培训0.087万人,共推广项目20个,推广面积11825亩,建立示范基地19385亩(其中省级示范基地4个,市级示范基地5个),综合效益达3544万元。

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举办了面向全县1964年1月1日后出生的机关干部的9期普通话培训班,共计483人参加,其中434人经测试取得合格证书;举办了12期美容美发、家政服务、市场营销、计算机、管道工、电焊工、维修电工等各类技能培训班,有918人参加,经县职能技能鉴定中心应知应会考试和鉴定,全部取得了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县目前形势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

我县地处海岛,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共享性差,经济总量偏小。人口结构中渔农民比重较大,整体素质偏低;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离日臻成熟的市场经济和日益加快的社会进步尚有不少差距;全县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不健全,培训工作针对性及效益均存在一定问题;劳动力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能力不强。我县现有11.4万劳动力资源中有9.5万人为渔农村劳动力,渔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9万人,未充分就业人员达2.6万人,无职业技能人员高达8.1万人。干部职工中整体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也列全省全市较低位次。全县近20万人口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为3700人。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结构已逐渐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制约因素。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长江三角洲经济快速腾飞,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建设热火朝天,杭州湾经济圈扩张触手可及,上海又成功取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县里又明确了大办工业、振兴旅游、拓展养殖、启动港口、推进航运等发展目标。为此,积极推进我县职业技术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能使我县的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素质精良,从而具备较强的自主创业能力,引导广大渔民转产转业,主动适应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我县的辐射带动,使劳动力素质由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转为强有力的促进和推动力量,以人力资源的优势化解产业结构的单一和就业的沉重压力。

三、××县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思路及做法

1、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推动职业技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多年来,尽管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几经换届,但始终把职业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全县上下更是明确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战略思路。2002年9月,县委书记在职校主持召开会议,研讨我县职业教育工作。县政府教育分管副县长及教育、经贸、财政、海洋与渔业、水产养殖、旅游、人劳保障、××镇政府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总结和研讨我县事业教育的工作设想,极大地调动了各部门办好职业教育的热情。县政府拨款10万元,用于职业学校的家庭工业培训,落实了30万元资金,征用职校南面约3亩土地;与××镇政府协商解决××小学校舍腾空给县职校作为培训用房,同时明确了职业学校可以参加县里召开的各类经济工作会议,并以县委办会议纪要的形式加以明确和落实,大大提高了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营造了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氛围。2003年县“两代会”更是把职业教育列入了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职业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抓紧抓好,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加大统筹力度。为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管理和统筹,早在96年已成立了县职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常务副县长任组长,教育分管副县长、教育局长任副组长,县府办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各局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直接领导县职教中心工作,领导小组以董事会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职教工作会议,共同商讨职教工作发展大计。办公室配备精干人员,安排必要的活动经费,由政府领导牵头,把工作重点放在部门结合形式合力上,围绕主要目标使各部门分工负责,各尽其力,密切配合,提高效益。目前,县教育局又成立了职成教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长任组长,专设职成教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具体工作,统筹各类教育资源。现我县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了以“市场引导方向,主体积极参与、政府资助学习、企业按质定薪、社会享受果实”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使职教中心建成集职业需求预测、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咨询与指导,并兼有职业介绍功能的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3、加大支持力度,全面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劳动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推动了全县职业教育事业步入依法治教轨道,扩大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充分展示了县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果和知名度。坚持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大大提高了资金投入的总量,近五年,共投入400多万元用于职业学校的软硬件建设,近三年县财政拨款逐年增长,2000年为128万元,2001年为208万元,2002年为220万元,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和上级补助共93万元。现已建立了以财政拨款为主,联办部门、行业、企业单位合理负担,办学单位自筹、学生交费上学、校办产业用于学校发展等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体系。

4、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县职教中心统筹协调各行业、各部门的职业教育培训,形成了上挂省市有关院校,横联县内各部门,下贯各乡镇教育点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职教中心以“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根据当地资源和经济特色,加强生产实习基地,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为当地培养培训人才服务,同时职业技校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努力为毕业生就业服务,增加了学校的吸引力,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招生工作,出现了良性循环的局面。

四、××县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困境1:认识尚不够到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足,重普教、版权所有轻职教,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我县职业教育生源数量和质量大大下降,影响了职业学校高质量人才的培训。一些企业和部门对普遍提高劳动者劳动技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发展职业教育,执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摆上议事日程,企业短期行为严重,没有建立培训、考核与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用工不按国家有关规定,特别是民营企业大量招聘录用没有经过技术技能培训的员工,劳动力市场混乱,很大程度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困境2:经费投入尚不足。由于我县财政拮据,虽对职业教育予以一定的投入,但总量较少,融资渠道也欠畅通,经济来源不充足,导致职业教育资金匮乏,软硬件设施设备跟不上技术更新的步伐,跟不上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实践操作技能的要求。

困境3:人才储备尚缺乏条件。因地域关系和经济待遇问题,职业教育骨干专业教师外流,高层次专业教师引进比较困难,“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举步维艰。职业学校培训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大量外流,现在本地工作的毕业生1540人,只占××从业人员的1.35%。这些职业教育为本地经济各行各业培训的一线技术劳动者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五、××县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建议与对策

1、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建立“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联办、学校实施”的体制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通过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组织动员企业、行业和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职业教育;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优化职业学校教育资源,创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2、重新组建和明确县职教中心领导机构组成人员。由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或县教育局主管,进一步明确职成教中心职责。同时成立县职成教中心咨询委员会,由政府牵头,吸纳各行业协会、企业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人员参加,宏观调控职业教育与培训规划,及时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可借鉴法国“企业培训之家”之做法,根据劳动力市场提供的种种数据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前瞻性研究。创建职业教育培训信息网络,建立覆盖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劳动力市场以及劳动人事局、发展规划局、就业管理中心、职介中心、一二三产业经济主管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提供劳动力市场需求动向和××企事业单位用人信息,使职业教育更贴近地方经济建设。

3、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严格执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制度。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必须取得相应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或优先录用;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也必须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在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工作中的作用,切实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拓宽毕业就业渠道。

第5篇

二、代表和组织全场职工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代会或其他形式,参加渔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会委员会是职代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代会的日常工作,检查、督促职代会决议的执行;

三、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调节劳动争议,与场领导班子建立协商制度,协商解决涉及场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帮助和指导全场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代表场职工与渔场签订集体合同或其他协议,并监督执行;

四、组织渔场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技术协作活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协助做好全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

五、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励支持职工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办好工会文化、教育、体育事业;

六、监督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协助和督促企业做好劳动保险、劳动保护工作,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改善职工生活;

七、积极了解和关心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各项政策和法律的贯彻落实;

八、维护女职工的特殊利益,同歧视、虐待、摧残、迫害女职工的现象作斗争;

九、搞好工会组织建设,健全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建立和发展工会积极分子队伍。做好新会员的接收、教育工作;

十、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管理好工会财产和工会的企业、事业,接受上级工会和场工会经审委员会的审查监督;

十一、完成渔场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查干湖渔场工会委员会工作制度 为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维权、参与、建设、教育等方面的职能,达到共谋企业发展的目的,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 查干湖渔场工会委员会(以下简称场工会)实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

二、 认真贯彻执行场工会会员大会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及上级工会的决定,负责主持场工会的日常工作。

三、 制定场工会的各项工作计划,各种会议的组织实施及各类学习的安排,并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

四、 负责与场领导班子就劳动关系等问题进行协调,并代表职工就有关职工的工资分配、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劳动争议等事项与场领导班子进行平等协商、签定集体合同、工资协议。

五、 围绕全场的经济建设,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技术协作活动。

六、 深入开展“双爱双评”活动,努力在全场中营造“职工爱企业,企业爱职工”的良好氛围,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七、 积极开展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文艺、体育活动。

八、 督促渔场按规定拨交工会经费,协助管好、用好和上解经费。

九、 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做好按期换届选举工作和日常会员发展工作。

十、 做好工会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管理工作。查干湖渔场工会委员会会议制度 为确保工会活动的正常开展,使工会的权利和义务落到实处,更好地带领和组织职工投身于全场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去,结合目前实际,特制定本会议制度。

一、工会委员会会议:一般半年召开一次,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参加,会议主要针对涉及企业发展、自身建设、维权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经民主讨论作出决定。

二、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特殊情况除外),需作出重大决议时,要半数以上会员或会员代表到会才能召开,如要对某项决议进行表决,赞成数应超过应到人数半数以上才能通过,会议主要对工会工作报告、经费收支情况及换届选举进行表决。

三、职工代表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特殊情况例外),工会委员会是职代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代会的日常工作,检查、督促职代会决议的执行,职代会主要针对涉及渔场的民主管理、经营决策、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表决。

查干湖渔场工会委员会学习制度 为提高工会干部、会员、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结合场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习时间:工会委员学习每季度安排一次。

二、学习方式:除特殊情况占用生产、工作时间外,一般情况下,主要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进行,可采取会同渔场党委共同组织、工会独立组织、以会代训和班前、班后会议及业务培训等形式。

三、学习内容主要包括:1、有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方面的内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方面的内容;2、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方面的内容;3、有关科学、文化、技术方面的内容;4、有关工会自身业务方面的内容;5、促进职工身心健康的文艺、体育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在学习中要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企业生产经营作出贡献。

四、学习时必须严格遵守时间,每次学习做有计划、有要求、有记录。

查干湖渔场场务公开实施细则 为加强企业民主政治建设,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推动企业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特制定场务公开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工会法》,通过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行场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共谋企业发展。

二、组织领导

渔场成立由党、政、工三方负责人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场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由渔场法人代表担任,副组长分别由场党委书记和工会主席担任。场工会为场务公开的工作机构。

三、场务公开的基本形式

1、全体职工大会。每季度召开一次,①由场工会向职工大会报告场务公开工作情况;②场职工大会对应公开的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并形成决议。

2、设置定点公开栏、版报、意见箱。对应公开的内容定期或不定期的公开,并收集职工对公开工作的意见反应。

3、党、政、工联系会。每月召开一次。①场工会向联系会报告场务公开执行情况;②企业三方需协商解决的有关问题;③场工会代表职工反映意见和要求。

四、场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根据本全场实际,对企业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辞退和处分职工的情况和理由;对职工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的缴纳情况、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情况;对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协议的签订、修订、续订、履行情况,以及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其他事项等内容进行公开。

五、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

1、场工会是场务公开的工作机构,主要负责日常场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职工提出的合理要求进行收集、整理、并向党政工联系会反映以求问题的协调和解决。

2、设置意见箱。通过意见箱收集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反映,并收集整理和向联系会报告。

第6篇

关键词:教育方针;历史源流;存在问题;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40-01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0-0070-02

一、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源流

教育方针是一个动态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国情在变化,教育方针相应要作更新。回顾历史,在新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育方针有着不同的表述。早在1950年5月,中央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人民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当前教育建设的方针》一了最完整的表述:“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1951年3月,教育部长马叙伦在全国中等教育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成员。”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试行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中规定:“中学应对学生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一规程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全面发展教育”的重大命题,显示出新中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雏形。两年后,即1954年2月,总理在政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进,每个人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这一论述,将教育部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的提法更改为“德、智、体、美等方面”,为如今教育方针的表述在培养目标的规格方面奠定了基础。1955年9月,教育部又规定:“小学中不但要进行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同时还必须有步骤地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的由来。1957年2月,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后来又概括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即通常所说的“两个必须”)。1961年,在《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高教六十条”)中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此后,人们一般都将后者的表述与前者的表述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冠以“教育方针”字样的关于我国教育方针的完整表述。这是我国基本的教育方针,有人称之为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教育方针。

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教育方针,是以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及其教育活动为实践依据,以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时代的基本路线为政策依据而制定的。它准确地反映了教育方针作为国家政权关于教育发展的总纲领以及体现国家教育意志的本质特征,融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等于一体,具有高度的简括性和凝练性。就其性质而言,又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总方针的优良传统,而且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为中国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发展的方向。因而其后数十年一直沿用这个教育方针,并于1978年将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影响之大、执行时间之长,在共和国历史上是唯一的[1]。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历史性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检讨和反思建国以来各项方针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尽管在表述上沿用了不少过去的提法,但作为党的决议已经公开放弃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针。这是我党在总结32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第一次对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方针的重新表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据上述精神不再提20世纪50年代的方针,而改提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的指导思想已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不仅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成为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1990年12月,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正式提出总共41个字的新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它作了修改和补充,在“现代化”后面加了“建设”二字,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另外,把“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改为“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其余照旧,总共43个字。1995年3月,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又对它作了进一步的充实,在“德智体”后面加了“等方面”三个字,在“建设者和接班人”前面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七个字,即“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余照旧。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至此,新中国历史上第二块里程碑式的教育方针,已完成法律程序,载入教育的根本大法。 新中国第二代教育方针针对在新的历史时期还要不要制定一个新的教育方针,教育为什么服务,以前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是否适用于新时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不要写入教育方针,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对受教育者进行“三育”(德智体)“四育”(德智体美)还是“五育”(德智体美劳)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和认真的反思。新中国第二代教育方针结束了“”前后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政治化偏差,实现了新中国教育史上教育方针理论和实践的历史性转变,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大解放,开创了教育方针理论和实践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新时代。但我国第二代教育方针也存在着试图通过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以纠正政治化偏差、片面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结果使教育的政治性合理要求、教育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等功能被弱化甚至忽视等主要失误和问题[2]。

二、新世纪教育方针的新发展

1999年6月,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首次提出了教育“为人民服务”和“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方针。2000年1月,同志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对教育方针又进行了重大修改和补充,一方面继续强调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将“美育”写进了教育方针,这体现了对教育规律的科学把握。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第一次将“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方针以文本的方式在国家的正式文件中确立下来,揭开了教育方针史上新的一页。2002年11月,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又进一步阐述了党的教育方针,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世纪党的教育方针的这几次论述,一次比一次更丰富、更完善、更精练、更准确。

三、我国新世纪教育方针的反思性解读与未来发展

新世纪教育方针的新表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赋予教育方针以崭新的内涵。但我们认为当前的教育方针仍有值得探讨和完善的地方。

1.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将其作为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民族、不同的群体个体,甚至在同一个体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对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无论是“两育”(智体)、“三育”(德智体)、“四育”(德智体美),还是“五育”(德智体美劳)、“六育”(德智体美劳技),思想上左右摇摆;诸育之中是“有主有次”还是“诸育并重”,也各自引经据典,莫衷一是[3]。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人的全面发展仅是一种理想,作为操作性更强的教育方针,现阶段强调人的自由和谐的发展更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因此,我们认为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改为“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可能更为恰当。

2.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问题

新世纪的教育方针提出了“两个结合”,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有利于使受教育者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与用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文化理论教养、科学实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更科学和更准确地得到体现与实现。但我们认为,这种提法值得商榷。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进一步拓展,实践具有多样性的特征,社会实践的内涵也更为丰富,它不仅包含生产劳动、政治活动、科学实验等实践,还包括人们的生产实践、生活实践、教育实践等,其中“生产劳动”是最重要的“社会实践”,也就是说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是一种包容关系。而新世纪的教育方针将“两个结合”并列,在逻辑上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的包容关系是矛盾的,因此,建议将生产劳动从教育方针中去掉。

3.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系问题

新世纪的教育方针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至于“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提法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人才培养的规格,先后有多种表述,且不论这些提法看不出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异,这里要讨论的是接班人是什么意思?标准是什么?建设者与接班人有何区别?接班人是否比建设者的层次更高些?接班人难道不是建设者吗?这些问题都很难说清。“建设者”与“接班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是并列关系,还是相容交叉关系,或者是同一关系?如果是并列关系,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有一部分要成为接班人,而另一部分则要充当建设者?如果是相容交叉关系,那就存在不当并列的逻辑性问题。如果是同一关系,提一个足以涵括或替代另一个,那也就无须在“建设者”后面再加上“接班人”,或者在“接班人”前面再加上“建设者”[4]。此外,“接班人”的提法更强调的是教育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这是“左”倾意识形态在教育中的体现,人们更易于将它与应试教育相连接,也是与当前素质教育的精神相悖的。因此,最好将“和接班人”从教育方针中去掉。

总之,教育方针是教育规律的概括性体现,体现了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体现了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性,体现了科学性与完整性。教育方针只有尊重教育规律,理论科学、规范完善、表述准确、实践有效、利于操作,体现对受教育者的人本关怀,体现与时俱进的创新性,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天平.共和国教育方针史略[J].师资培训研究,2002(4):33-35.

[2]何光全,廖其发.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方针变革的成就与失误[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

第7篇

职教体系建设被列为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

入选理由?在“十二五”开局之际,职业教育现代体系建设被纳入国家专项规划,成为支撑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95个专项规划之一,进一步凸显出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表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加快体系建设的新阶段。

事件回放?为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和落实,2011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95个专项规划,并启动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职业教育现代体系建设被列为专项规划,将以国家发改委为主体,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工信部等部门共同开展规划的编制工作。2011年10月13日,教育部在南京召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讲话。鲁昕指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支撑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国家专项规划之一,是“十二五”时期我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实施“三步走”战略,即2011年以人才培养目标等10个衔接为纽带,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2012年初步形成体系架构,2020年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鲁昕指出,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国家其他专项规划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设计中国特色、世界水准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区域分工,服务产业分工,服务区域布局,服务产业升级,服务产业调整。鲁昕强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宽、协调工作量大,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统筹规划、系统思考、整体设计、分层落实、科学部署、尽快实施,加快建立健全规划编制的工作制度。

九部委联合推动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入选理由?中央九部委联合行动,共同推进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体现了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极端重要性,也表明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职教强农、职教兴农,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无限期待。

事件回放 2010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农业农村工作 “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按照中央要求,教育部与涉农行业部门共同起草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征求意见稿)》。2011年初,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1年中央l号文件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有关部门再次对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增加了适应新时期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以及加强水利、林业和粮食等行业职业教育的内容。2011年11月6日至7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等9部门在陕西共同召开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会议提出,要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一是尽快将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及以上职业教育。二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优质特色校和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等建设项目中要向农村、农业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点倾斜。三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步伐,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能力。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改善农村就业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任教,吸引更多的毕业生和社会各界人士投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五是继续组织实施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组织好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活动,积极动员农村职业学校、乡村成人学校、农村中小学开展新型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六是推进中等和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国务院部署职业培训工作

入选理由?以国务院名义召开专门会议,对职业培训工作进行部署,在新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表明党和国家对职业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要求,表达了一个大国政府对提高全体劳动者技能素质的殷殷期待。

事件回放?为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文件强调,加强职业培训对解决就业难题、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意义重大,并对我国今后一个时期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明确的意见。2011年2月2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培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全面部署职业培训工作。由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部署职业培训工作,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会议并讲话。张德江指出,我国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建立,政策制度逐步完善,培训规模不断扩大,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劳动者就业能力不断提高,职业培训在促进就业和保障民生,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增强国家竞争力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强调,职业培训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精神和要求,坚持以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为宗旨,按照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加快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提升培训质量,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全面提高全体劳动者技能素质,努力开创职业培训事业新局面。

推进职教改革创新国家试点

入选理由?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国家试点,是国家主导的职业教育改革实验,担负着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攻坚克难、开启山林的责任,主导者的思路如何、进展怎样、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值得高度关注。

第8篇

一、组织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的改革,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为学校献计献策,共谋学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按照《工会法》、《劳动法》、《教育法》、《教师法》等法规要求,指导帮助教职工签订聘用协议或劳动合同,代表教职工与学校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学校工会应参加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为教职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三、组织教职工依照法律、法规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学校要通过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及其他民主管理形式组织教职工群众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学校违反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主制度,工会有权协调学校的举办者、办学者进行纠正。

四、学校要以加强师德建设为中心,努力提高教职工素质,建设“四有”教职工队伍。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教职工自我教育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树立忠于职守、勤奋努力的敬业精神。组织教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陶冶教职工情操,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第9篇

本文结合新矿集团孙村煤矿改革发展实际,就企业工会组织如何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积极作用,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发展,是工会的首要任务。

一是要正确把握工作的落脚点,即目的性问题。工会抓每项工作,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意义和重点,而不能简单地办成“上面布置,照搬完事”。只有目标明确了,工会工作才会有声有色。如近几年来,新矿集团孙村煤矿始终坚持开展的职工民主管理、民主评议、厂务公开等工作,群众性技术比武创新活动等,把公司市场开拓、经营管理、项目建设、资源整合、职工福利等重大事项,全部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审议,并将修改完善后的意见以文件的形式予以进行下发,营造了政通人和、共享发展的良好局面。矿井也被山东省总工会评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要重视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引导职工正确认识维权与奉献的关系。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组织抓维权,都要积极配合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通过工会的工作及其活动,认清职工权益与义务的关系,企业经济效益与职工利益的因果关系,从而自觉地履行好工作职责和劳动义务,形成职工与企业共谋发展,共建和谐企业的局面。在这方面,新矿集团孙村煤矿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增强员工的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为落脚点,以实施企业文化推进年活动为抓手,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标识、服务理念、安全理念的征集,提高了广大员工干事创业、服务企业科学发展的活力和热情。

三是要找准工会工作贴近生产经营活动的切入点。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建功立业,是工会组织抓好活动载体、找准切入点。近几年,新矿集团孙村煤矿工会都在积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取得明显成绩。如:实施的办公自动化、网络收费系统、电子监控系统,在方便业主缴费、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建立工会群众安全监督委员会,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职工岗前培训进行监督指导,推动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了青工“五小”创新、“安全示范岗”、“工人先锋号”创建等活动,都是公司工会在创建和谐企业中,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例子。

二、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合法权益。

在企业内部诸多关系中,劳动关系是最复杂、最敏感、与职工具体利益最直接的关系。劳动关系包涵了企业用工制度、劳动条件、岗位职责、工资待遇、奖惩制度等。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劳动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按照国家《劳动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建立新型的劳动关系。任何一个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管理科学的企业,其劳动制度与运行机制必然是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这也是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乃至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根据《劳动法》、《工会法》的规定,工会组织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企业内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工会应发挥重要作用。从新矿集团孙村煤矿的特点及各单位的实际出发,工会着力抓好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平等协商机制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集体合同是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的起整体维护作用的合同,在抓集体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企业工会组织始终坚持共同目标、共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有效约束了职工的行为规范。

二是帮助、指导职工签订好劳动合同。职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应符合有关劳动法规及集体合同的要求,既能体现职工的劳动权利与合法权益,也应该对职工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避免因劳动合同本身的缺陷引起劳动纠纷。

三是建立健全工会劳动法规监督机制和劳动争议协调机构。新矿集团孙村煤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劳动法规,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机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部门)发生的违反劳动法规的行为,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并向公司工会报告。同时,善于发现并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苗头,化解矛盾,维护企业与社区的稳定。

三、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营造一个团结协作、文明健康、充满活力的生产生活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下转14页)(上接9页)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促进人与企业的全面发展。创建和谐企业,与培育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分不开的。工会的教育职能,就是紧紧抓住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或参与配合有关工作。近几年来,新矿集团孙村煤矿充分发挥工会作为群众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多,群众工作基础牢固的优势,对职工深入进行党的群众路线、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以及社会公德、企业主义荣辱观教育,并结合公司当前发展形势,组织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寓教于乐,引导职工提高生活品味,及时掌握、分析职工思想状况,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强化发展、机遇、创新、忧患、大局意识,提高政治理论、道德修养、文明礼貌,以及文化技术、专业水平各个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矿井外拓市场的过程中,广大员工踊跃报名,奔赴异地投入外出创业中,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10篇

**集团公司2006年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报告,把大力弘扬“**精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推动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广泛开展创建和谐活动。因此,努力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发展大局,管理机制规范有序,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企业内外融洽和谐,诚信友爱,职工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激发,政通气和,职工安居乐业,股东利益与职工利益高度统一,互利双赢”的和谐企业,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以人为本是创建和谐企业的基本特征,这与工会组织的性质、任务、职能是一致的,也是工会工作的方向。无论从工会工作的对象、服务领域,工作目标和职能,还是从工会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看,工会都应当在创建和谐企业的活动中大有作为,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以及近几年公司系统工会工作的基本情况,就工会如何在创建和谐企业中发挥积极作用,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发展,是工会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创建和谐企业,发展和效益是前提、是基础,是职工利益的根本。工会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心就是经济建设,大局就是企业发展。因此,牢牢抓住促进企业发展这一主线,去思考、策划、布置,推进工会工作与开展各项活动,就是抓住了第一要务,抓住了工会在创建和谐企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

在围绕发展大局开展工会工作的实践中,要认真解决好几个问题:

一是要正确把握工作的落脚点,即目的性问题。工会抓每项工作,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意义和重点,而不能简单地办成“上面布置,我照搬完事”。如职代会工作,职工民主管理、民主评议、厂务公开工作,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等等,工会在抓这些工作,开展这些活动中,一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始终把落脚点放在进一步振奋精神、激发职工凝聚力与创造力,努力完成生产任务,为企业发展作贡献上。目标明确了,工作才会有声有色。

二是要重视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引导职工正确认识维权与奉献的关系。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力度逐渐加大,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抓维权,以及开展相关的工作,都要积极配合进行宣传教育,要使广大职工通过工会的工作及其活动,认识职工权益与义务的关系,企业经济效益与职工利益的因果关系,从而自觉地履行好工作职责和劳动义务,岗位作贡献。形成职工与企业共谋发展,共建和谐企业的局面。

三是要找准工会工作贴近生产经营活动的切入点。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建功立业,要抓好活动载体、找准切入点。近几年,公司系统各基层工会都在积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取得明显成绩。如:习水电厂工会把安全生产“五个一”活动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结合起来,取得实效的经验;纳雍电厂工会规范合理化建议成果,纳入班组建设工作的做法;黔北电厂六年来坚持班组建设分类考核评议,建立工会安全劳动保护监督网,设备大修期间组织开展机组大修劳动竞赛等等,都是工会在创建和谐企业中,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例子。但从全局看,这方面的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二、建立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合法权益。

在企业内部诸多关系中,劳动关系是最复杂、最敏感、与职工具体利益最直接的关系。劳动关系包涵了企业用工制度、劳动条件、岗位职责、工资待遇、奖惩制度等等。在计划经济时期,绝大多数职工都是以国有固定职工或全民职工的身份从事劳动,因此,勿需签订劳动合同,有关劳动、工资方面的制度各个企业之间也大同小异。出现劳动争议一般都由政府制订统一的政策去协调解决。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劳动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要求各个企业必须按照国家《劳动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建立新型的劳动关系。任何一个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管理科学的企业,其劳动制度与运行机制必然是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这也是创建和谐企业乃至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

根据《劳动法》、《工会法》的规定,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企业内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工会应发挥重要作用。从**集团公司股份制企业的特点及各单位的实际出发,工会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⑴建立健全平等协商机制和签订集团合同制度。集体合同是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的起整体维护作用的合同,工会在抓集体合同签订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共同目标、共谋发展的工作思路;⑵帮助、指导职工签订好劳动合同。职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应符合有关劳动法规及集体合同的要求,既能体现职工的劳动权利与合法权益,也应该对职工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因劳动合同本身的缺陷引起劳动纠纷;⑶建立健全工会劳动法规监督机制和劳动争议协调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规,对本单位发生的违反劳动法规的行为,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并向上级工会和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同时,善于发现并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苗头,化解矛盾,维护企业与社会的稳定。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合法权益,让广大职工共享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体现,是创建和谐企业活动的一项硬指标。我们不仅要努力实现好、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还要不断发展、扩大职工各项利益,这就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职工的政治待遇、劳动条件、劳动安全与身体健康、利益分配,精神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权益都需要不断发展和提高。工会对于涉及职工权益的各个方面的工作也要相应加强和深化。如,落实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工会安全生产监督岗的建立,对劳动制度及职工社会保障机制的检查监督,实施“送温暖工程”,为职工分忧解难、抓好职工业余文化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创建和谐企业必不可少的工作,都需要各级工会组织共同努力,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做出成绩。

三、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造就一个政通人和、团结友爱、文明健康、充满活力的生产生活环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建和谐企业,与培育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分不开的。工会的教育职能,就是紧紧抓住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或参与配合有关工作。要充分利用工会作为群众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多,群众工作基础牢固的优势,对职工深入进行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形势政策和民主法制教育,工人阶级优良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结合集团公司当前的形势,对职工强化发展、机遇、创新、忧患、大局意识。要掌握、分析职工思想状况,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树立一批企业的先进模范典型,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使**职工无论在政治理论、道德修养、文明礼貌,还是文化技术、专业水平各个方面显著提高。

人类的劳动与生活环境,是人类智慧与劳动成果的结晶。环境是人创造的,反之它又会对人们的劳动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社会和谐、企业和谐,需要造就一个政通人和、团结友爱、文明健康、充满活力的生产生活环境,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它是伴随着职工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不断的追求而逐渐造就形成的。为职工造就一个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工会担负着重要职责。工会的创建职工之家与建小家活动,以及组织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要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寓教于乐,引导职工提高生活品味,培育良好的道德情操。要让职工深深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相互尊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中,从而拼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为创建“和谐**”作贡献。

四、工会在创建和谐企业中应注意把握几个问题。

1.工会工作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集团公司及集团公司工会组建不到两年时间,有的基层工会组建时间稍长。从整体看,工会工作的基础好,专、兼职工会干部精干、工作能力也较强,尤其是抓传统的工会活动方面,得心应手、有声有色。但是,工会工作如何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和股份制企业特点,抓工作创新方面,大家研究不够深,工作亮点不多,下一步应当在创建和谐企业的工作中认真研讨和实践。

第11篇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一五”期间,兵团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兵团有3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分别是:中国彩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天彩”牌细绒棉,新疆塔里木河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塔里木河”牌棉种,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天业”牌聚氯乙烯;“伊力”、“天彩”、“银力”、“天业”、前海5件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66个产品被评为新疆名牌产品,69件商标被认定为新疆著名商标。

(建言)

兵团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十一五”期间,兵团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到2010年年末,全兵团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9.4%。据了解,近5年来,兵团稳步实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取得积极进展,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不断扩大,基本构建起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兵建)

领导限时讲话好

■陈发德 刘玉英

最近,笔者参加了团场召开的一个干部工作会议,由于会议实行领导限时讲话,这个会议仅用了1个小时就结束了。笔者认为,领导限时讲话,值得肯定,应该广为发扬。

回顾以往,多少单位和部门在开会时,领导讲话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的领导讲话东拉西扯,离题万里。由于废话太多,不得要领,台下的与会者往往昏昏欲睡,不胜其烦。这种马拉松式的长会既浪费了与会人员的时间,又耽误了与会人员的工作,开会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不言而喻,只有少开会,开短会,人们才能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实际工作之中。窃以为开会就是磨刀,工作就好比是砍柴,磨刀肯定是需要的,但是磨刀是为了砍柴,不能耽误砍柴。

农二师发放职工读本加强兵团精神教育

近期,农二师在全师开展兵团精神宣传教育活动。农二师工会等5个部门联合编印了职工读本《六个为什么――团场职工关注问题面对面》发放给职工。该读本从“为什么兵团团场和地方农村不一样?”、“为什么团场职工和农村农民不一样?”、“为什么职工承包土地要实行生产费用自理?”、“为什么职工承包土地要向团场缴纳费用?”、“为什么职_T承包土地要实行重大技术统一?”、“为什么承包职工的农产品要交售给团场?”等六个方面对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的回答。

(王新国)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落户农九师

不久前,农九师农科所工作人员将应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培育的4000株番茄苗移栽到大棚内。

2010年年底,农九师农科所从甘肃酒泉引进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育苗技术。近两个月的试验证明,与传统方式培育的秧苗相比,采用这一技术培育的番茄苗苗齐苗壮。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运用河沙、煤渣、作物秸秆等材料作为栽培基质,操作管理简单。

(柯萍 丁燕)

农十二师与建行签订金融战略合作协议

2月17日,农十二师与中国建设银行新疆分行签订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十二五”期间,建行新疆分行将向农十二师所属企事业单位、各团场提供综合授信额度人民币200亿元,在账户开立、资金结算、贷款融资、工程造价、国际业务、银行卡、工资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李曼)

农十四师多举措强化维稳戍边能力建设

农十四师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宗教事务依法管理、民兵队伍建设人手,不断强化维稳戍边能力建设,使维稳戍边能力不断提升。在创建平安团场、建设平安农十四师活动中,该师平安团场、平安连队(社区)、平安学校、平安医院达标率100%,平安清真寺达标率97.6%,平安家庭达标率为99.4%,确保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lO年,农十四师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以巴扎文化活动、演唱会、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屯垦戍边教育、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再教育、“爱祖国、爱新疆、爱兵团”教育、“三个离不开”教育,使民族团结的观念深入职工群众心中。

(龚德文)

■农一师4团党委要求党员干部在春节期间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难、解万家惑、办万家事、暖万家心”活动,广泛收集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每人为职工办1至2件实事。

(罗青玲)

■近年来,农一师幸福城农场把关心离退休职工生活作为农场党委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从多方面人手,保证离退休职工能够安享晚年。

(杜东贵)

■今年,农二师24团计划种植酱用西红柿2200亩、辣椒8200余亩。为及早作好准备,确保春耕春播时辣椒、西红柿苗的供应,这个团要求各连队统一进行苗盘点种,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刘淑芳)

■据悉,农二师34团社区建立通道,请职工群众揭短。这是该团社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举措。

(张希莲)

■通过推出有效利用耕地、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鼓励发展庭院经济、引导劳务输出等发展措施,农四师73团近年帮助200多名富余劳动力从事养殖业、发展特色林果业、从事服务业、进厂工作,从而实现就业。(张敏)

■日前,农五师81团1000名职工在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专业知识培训后,通过了农艺工和技师考试。

(杨磊岳光好)

■据悉,从去年12月初以来,农五师88团电影放映队已在16个基层单位放映数字电影147场,观众达4000人次。

(周勇)

■近年,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激励下,农六师芳草湖农场职工的生活越来越好,如今开着轿车种地在芳草湖农场已成为一种新时尚。

(李树楷)

■近年,农六师奇台农场充分发挥辖区内无污染企业的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促进职工增收。目前,该场已建成钢架式大棚85座,年产各种蔬菜60余吨。

(陈天军)

■“你做生意,我种地;你搞运输,我养殖。”据统计,目前,农七师130团有近5000对夫妻共同谱写家庭增收致富曲。(张妍)

■农八师150团320多名职工参加了汽车驾驶培训,全团现有私家车近500辆。

(杨世文)

■“三八”妇女节前夕,农九师举办了一场以“弘扬兵团精神、展示巾帼风采”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教育引导广大妇女发扬成绩,建功“十二五”。

(高艳丽)

■农九师朝阳新区管委会军垦路社区党支部通过开展“从点滴小事做起”活动,以居民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人手,努力在提高服务质量上创先争优。

(宋云娇)

■农九师团结农场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行为,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截至目前,该场已建立3.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农田保护率达95%,基本形成耕地保护网。

(梅现毓 刘润慧)

■2月4日,农十师181团组织机力在克木齐河河道开挖冰槽,疏通河道。

(谢国庆)

■日前,兵团建工集团被评为全国《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专项检查优秀企业,全国有35家公司被评为优秀企业,兵团建工集团位列其中。

(张新斌)

第12篇

年,佳市局工会主要按照围绕企业经营工作重点、履行工会职能、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和文体活动、扶贫帮困、强化爱岗敬业教育、提高自身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方针开展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工会工作任务,为推进全局工作的快步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一,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了企业民主管理及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工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的水平

一、支持、参与、配合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今年局工会努力引导职工转变观念,帮助职工深刻认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维护企业利益和维护职工利益出发,积极参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的制定,并提交职代会讨论,使干部人事改革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二、健全了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运行机制。今年局工会在完善制度、落实职权、讲求实效上大下功夫,完善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工作程序,拓宽了职代会的审议内容。坚持了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工作制度,坚持业务招待费使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集体合同草案履行等情况的报告制度。

三、在局党委统一领导下,认真落实局务公开工作。在已有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民主研讨、议事会、公开通告等形式,使局务公开更加贴近实际。同时注意深入搞好调查研究,正确处理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向党政和上级工会反映职工群众的合理要求,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在源头参与上提出工会的主张和建议。

四、做好职工代表的培训工作。局工会始终坚持把提高职工代表的自身素质做为重要工作抓好落实。今年利用各种形式组织职工代表学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邮政业务等方面的知识,以此提高职工代表队伍的整体水平。

第二,采取切实有效的保证措施,认真扎实地做好维护职工利益的具体工作

一、继续深入实施了“送温暖”工程,建立健全了职工生活补充保障机制,加大维护职工利益的工作力度,以此提高职工抵御风险能力,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不断提升“送温暖”工作的水平。

二、切实做好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今年我们认真宣传贯彻《劳动法》和《工会法》的有关精神,以此增强广大职工自我保护意识,自觉地依法维护自身的利益和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三、加强劳务工的入会工作管理。劳务工已经成为邮政生产经营工作中的主力军,因此,对劳务工入会、政治待遇、民力、工资待遇等问题都已经纳入工会工作的重点,在与党委和行政沟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把劳务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今年经工会与行政积极协商,我局在业务发展、成本费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积极压缩其他开支,多方筹措资金,为在我局参加工作满一年的余名劳务工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同时也办理了工伤保险。目前,市局范围内的劳务工,全部按照省局解决劳务工“两险”的要求,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并且办理了工伤保险,彻底解决了职工,主要是劳务工的后顾之忧。

第三,带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经营服务工作之中,为全面完成各项经营任务争做贡献

一、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拓宽竞赛领域,使劳动竞赛适应邮政发展的需要。今年以来,工会与业务部门配合,充分发挥劳动竞赛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激励作用,结合企业经营发展和各项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了以“重点业务和竞争业务”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为了加快金融类业务的发展,上半年市局工会在全区开展了“奉献杯”竞赛和保险业务竞赛活动。在保险业务竞赛期间,全区所有参赛单位的干部职工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充分发扬了邮政干部职工团结向上、拼搏进取、勇于争先的优良传统,表现出了极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也涌现出了一批业务营销能手和成绩突出的单位,同江局、桦川局、汤原局分别获得了超计划奖励,并有个网点和名优秀保险能手受到了奖励。在全区邮政职工及家属中开展了“轻轻松松刷绿卡,快快乐乐把奖拿”活动,扩大了邮政绿卡的影响,提高了邮政绿卡的使用率。为了促进邮递类业务的发展,积极组织参加了省局举行的物流、速递、帐单、包裹等项业务竞赛活动。我工会与市总工会联合在我局举行了“邮政分拣封发、转押运工种岗位技能比赛”,对比赛获胜的选手,由市总工会下发文件进行奖励并颁发技术登记证书。在省局开展的“全省城市模范投递员”评选活动中,市局姚海龙同志被评为全省十佳优秀城市投递员。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提高职工素质,改善邮政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经营发展,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劳动竞赛,增强了企业新业务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在组织领导上,形成了党政领导挂帅,工会牵头组织,各部门密切配合,广大职工积极参加,齐抓(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共管的竞赛参与管理体制。

二、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认真围绕解决经营、管理、服务等深层次问题。以企业在业务发展、科技进步、经营管理、改善服务等方面的难点问题为重点切入点,组织发动职工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开展献计献策活动。并将合理化建议的采纳率、实施率作为考核的重点,加强对合理化建议项目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合理化建议的评审和激励机制。制定和完善了合理化建议奖励办法和措施,激励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三、积极配合党委抓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内容之一。市局工会今年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中工会组织的优势,对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作用进行探索。始终坚持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和竞技比赛,满足职工的精神需求,营造乐观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市局工会在春节、三八、五一、五四等节日举办了形式多样的联欢会、联谊会等活动,活跃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使职工通过参加文体比赛、演出和作品创作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鼓舞了士气。市局工会还组织了拔河和长跑、保龄球、台球、书法、摄影比赛。从工会的教育职能出发,将职工思想教育、文化体育活动任务担负起来,积极组织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第四,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建设“四有”职工队伍

一、按照局党委的要求,在职工中广泛开展“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的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开展了“热爱邮政、奉献邮政、发展邮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演讲、局情报告等多种形式,使职工了解世界邮政、中国邮政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形势,明确中国邮政的改革目标和任务,增强职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引导职工把职业道德规范变为自觉的行动。

二、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的文化、业务和技术素质。我们配合局人事教育部门,积极参与和促进职业技能培训,引导职工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向建设高素质的劳动者迈进。坚持组织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岗位练功活动,提倡“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的工作精神。广泛开展了职工读书自学活动,鼓励和引导职工立足岗位、自学成才、岗位成才,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三、广泛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以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班组、文明窗口、巾帼文明示范岗和争当“服务明星”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评选先进典型,向劳模人物学习活动,在全局内形成学习先进、争先创优的氛围。各基层工会都积极参与和配合做好本单位的评比、选树工作。

第五,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积极应对挑战

坚持把工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放在首位,在基础工作建设上很下功夫,不断提高工会组织自身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几年来,市局工会无论是围绕全局的经营大局,还是在强化自身建设上都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认真学习宣传《工会法》。全局专兼职工会干部都能较为准确的把握《工会法》的基本内容,增强依法履职意识。在学习中都能紧密联系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着眼解决工会履行职能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深入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依法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不断规范工会组织的自身行为。各级工会组织都充分利用宣传栏、知识竞赛等宣传教育形式,在职工中掀起学习宣传《工会法》的热潮。

二、围绕工会工作重点,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今年我们继续加强工会信息和综合统计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会信息质量,增强综合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加强了工会的财务管理工作,认真执行工会财务制度和工会经费管理办法,及时、足额收缴会费,加强工会固定资产管理。发挥工会经审会的审查监督作用,加强工会内部审计。完善了工会档案的整理、保管和应用工作。

三、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今年我们一直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倾听职工的呼声,真心诚意、扎扎实实地为职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牢固树立了为基层服务、为经营一线服务、为职工服务的思想,按照新形势的要求,改进工作方法和方式,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工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更贴近邮政发展的实际,更能满足职工群众的需要,达到企业和职工的要求。

(二)年工作安排

一、要加强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

首先要加强各级工会组织建设,从基础入手,对全局邮政工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普查,掌握各级工会组织的基本情况,建立电子文档。重点对企业劳务工入会进行规范和管理,要求各单位凡是与企业签定了劳动合同的,采取自愿原则,全部入会,建立会员档案。通过抓劳务工入会,壮大工会会员队伍,增强工会组织的活力,加深劳务工对企业的感情,激发劳务工的工作热情,稳定职工队伍。

其次要加强对各级工会干部的培训,强化对工会工作职责和职工维权工作的认识,明确、规范工作程序和职责,保证工会工作有序、合法进行,保证有效维护职工利益。尤其是当前面临邮政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在改革中应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邮政工会组织怎样在改革后开展工作,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对我们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我们各级工会干部都更应该加强学习,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

二、要认真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

要加强和改进工会作风建设,突出履行好维权这一基本职责的第一要务,以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团结和组织职工群众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为基本任务,通过理论、制度、机制、方法和工作创新,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改进工会工作作风,就是要树立为基层服务思想,深入调查研究,总结推广经验。各基层工会就是要探索和研究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无论是开展教育还是组织活动等都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要着重探索依靠会员办会的做法。明年,各级工会组织要围绕工会工作的重点、难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研究对策,通过调查研究,为参与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三、要继续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为邮政企业的长足高效发展献计献策

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职工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一个很重要的具体体现就是要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为办好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明年我们要把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工作重视起来,一是要突出重点,围绕企业的经营策略、管理方式、服务手段、体制改革、利益分配等重大工作事项进行征集;二是抓好制度建设,真正把合理化建议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征集、实施、监督、效益等运行有序、高效的管理机制;三是抓好建议的落实,凡是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就要指定专门部门负责监督实施;四是建立奖励机制,对于被采纳的并创造出效益的合理化建议给予奖励。真正做到有征集、有答复、有落实、有效果。

四、要努力做好工会的维权工作。

一是依法维护职工的劳动权利。继续抓好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维护职工的劳动权利。同时,抓好集体合同签订期满后的修订续签和履约工作,进一步规范完善合同。二是依法维护好职工的民利。强化职代会制度,坚持企业领导向职代会述职以及职代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的制度。三是依法维护好职工的经济权利。首先是协助行政抓好职工养老保险金、女职工生育基金的监督落实;其次做好对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困难职工家庭的排查,积极与上级工会和民政部门沟通,争取将这部分职工纳入保障线之内。再次是加大“送温暖工程”的力度,突出抓好困难和特困职工救助解困工作,进一步做好生活困难、特困职工档案,搞好资金和物资的援助工作。

五、要创新开展劳动竞赛和企业文化建设

开展劳动竞赛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以企业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需要求,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不断改进劳动竞赛的运行方式、工作方法,逐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劳动竞赛的新路子。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以促进全局经营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