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17:21: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劳动教育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劳动教育;项目管理;专业思维
项目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工作与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作为从事一线教育的老师,本人尝试把项目管理理论与大学生教育管理实践现结合,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成文,希望对其他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及特点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良好习惯的培养及优秀思维习惯的养成。优秀思维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可能源于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对我们以后的成长却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无论对于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养成教育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教育”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拥有正确的劳动态度,有热爱劳动之心、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养成良好劳动习惯与思维习惯的教育。这也是传统劳动教育的真正目的。
“劳动教育”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它是通过劳动这一具体的体验过程来达到教育的目的。“体验”几乎是所有人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它来自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多种感觉。所以,体验式学习的信息冗余量很大,这对学习知识本身来说好像不利,但如果我们充分地挖掘、利用了这些所谓的信息冗余,在三本院校、职业院校中劳动教育自身的价值就不仅仅是劳动了。如果我们能将劳动与学习过程中的试错、观察、思考、专业教学相结合,劳动教育将产生比劳动教育本身更大的教育价值。
二、项目管理相关理论
项目管理是把各种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来达到项目要求。为达到项目管理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目标,应关注以下理念:
同时关注结果和过程。有好的过程才能产生好的结果,如果只有好的结果,没有好的过程,那么好的结果将是不可持续的。
预防胜于检查的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的代价总是小于纠正错误的代价。应提前制定好计划来预防这些问题。
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项目经理要积极主动的面对问题与冲突,主动和发生问题的当事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解决问题。
在上劳动课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提前设计好每一个阶段要体验的项目管理知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体验式学习中信息冗余的特点,使劳动课的开展更有意义。
三、项目管理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培养专业思维
一个好的可持续的结果背后一定有一个好的系统设计。项目管理思维之所以能在郑州成功财学院这一个三本院校的劳动教育中得以应用,并得到好的成效,得益于本校有一个好的系统的劳动教育体系设计。下面结合工程管理的专业特点,从文化、制度、管理和实施等四个层面系统地分析项目管理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方法。
第一 劳动教育文化建设。劳动教育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文化就是这个学校的传统,就如习惯一样影响着学院各项工作开展的主旋律,影响着学生每天的学习与生活,影响着劳动教育开展的成效。虽然我所实践的郑州成功财学院(以下简称“成功学院”)建校仅10年,但是却有着深厚的校园文化,因为创办人王广亚先生有着70多年的办学经验,而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的校园文化正是在70多年的实践中不断沉淀下来。“成功”精神是:“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其“礼让整洁”的“成功”精神正是本校劳动教育开展的文化背景。“成功”校园的每一处地方都一尘不染,这不是一般学校所能比的。成功学院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展开的。从“礼让整洁”的办学精神,到校园整洁文化、宿舍整洁文化、教室整洁文化、办公区整洁文化,整洁文化覆盖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校园整洁文化通过劳动教育与保洁管理系统得到落实,从而形成优秀的劳动教育文化。而劳动教育文化最终内化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其他管理人员的日常行为习惯,再一波一波向下传,最终形成校园文化传统,深入到每一个“成功”人心中。
第二 劳动教育制度建设。没有一个好的制度设计好的传统文化是很难得到继承与发扬的。成功学院的劳动教育建设也是如此。在劳动教育制度建设上,成功学院有一个闭环管理制度设计。成功学院的行事准则是“计划创新、执行彻底、考核严谨、赏罚分明”。 所以,学院的整个管理制度的建设无不体现着这16个字。劳动教育制度建设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也充分体现了这一行事准则。成功学院的劳动教育形成了学院的一个特色,教师的一项考核,学生的一门课程,院领导、系领导、教师定期深入劳动教育场地进行劳动教育示范的人人参于的制度。正是有了这种基础制度的建设,劳动教育才有可能在实施的过程不断创新,沉淀,积累。
第三 劳动教育组织管理。从管理的部门设置来看,成功学院设有“劳卫科”专门从事劳动课的组织管理工作。“劳卫科”下面设有劳动小组,组员称为“劳动小组长”,主要由大二学生组成,专门负责每一个班级劳动课的开展。“劳动小组长”每月都可以领取一份勤工俭学的工资,以此作为物质上的激励。“劳卫科”下面还设有督查组,按照结构化的要求对每一个班级的劳动区域进行打分,每周汇总评比,评比结果是辅导员的一项重要考核,各系评比的一项指标。
第四 劳动教育实施管理。有了文化的影响,制度的保障,组织管理考核的闭环管理,成功学院的劳动教育才有可能顺利开展,进而做出特色。首先,是项目管理专业术语的应用。因打扫不到位,且组长查出来再打扫的,一律称为返工。学生因打扫不到位扣分,我一律称为质量不达标。因质量不达标扣的分,每扣一分就折算成10万元的工程款。对于不易打扫的地方要重视的,一律称为做好风险控制。其次,是将项目管理理念的深入到劳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同时关注结果与过程。有好的过程才能产生好的结果,如果光有好的结果,没有好的过程,那么好的结果将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让学生重视打扫过程中的态度问题。预防胜于检查的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的代价总是小于纠正错误的代价。所以,让学生一次就打扫彻底,尽可能的不进行第二次检查。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所以,“劳动小组长”与劳动班长在班级人员管理上要学会积极主动的面对问题与冲突,主动和发生问题的当事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解决问题。没有简单的事情,只有简单的头脑等等一些好的项目管理理念。最后,是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学生学开设了工程制图课,我就让学生用工程绘图的方式来绘制我们的劳动区域。除了上述的一些专业特色,劳动教育所要求的耐心教育、整洁教育、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教育等根据劳动的不同阶段也逐步开展。
项目管理与劳动教育的结合,只是个人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的一个小尝试、小收获、小创新。如果高校辅导员都能够把自己的岗位实践与自己的专业知识、视野结合起来,我相信,会有更多乐于为学生接受的活动项目被开发出来,辅导员所学专业知识的价值也会得以体现,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也将大大提高。唯有不断地进行实践创新,我们才可能在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王广亚,成功与我[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2]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五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六年级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总结如下: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们还将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加强劳动课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劳动课新路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组织劳动课教师认真研究教育大纲和教材,理清劳动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思想观念目标,大力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以及劳动态度观念的培养,努力探索劳动课教学新路子。积极探讨课程删减整和,并结合教学实践编制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点的劳动课教材,以不断丰富劳动课程的内容和形成。贯彻兴趣贯课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兴趣是小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内部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重视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
三、继续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
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以广阔的舞台,金色的童年为主题,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继续搞好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建设,以点带面,拓宽教育范围。
2、有劳动基地,各班主任要继续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基地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3、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我做爸妈的小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成绩记录反馈到学校,学生在校的劳动情况也由此表反映给家长,以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将学校劳动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4、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本学期学校开设了一块开心农场,各班有一块种植地,开展劳动竞赛。
二、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本学期学生的纸工作品有二幅被选为大运会纪念作品。
(2)、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班级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班级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们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如每天包干区清洁和保洁进行被评比。
(3) 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一、建立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1.打造优质劳动实践基地,提高劳动实践技能
市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是我市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法制教育、生存体验、国防教育和素质拓展等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一直坚持“体验、创新、感悟、成长”办学理念,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基地采取“从学校走入社会,从课堂走进生活,从书本走向实践”教学形式,坚持多样性、灵活性、系统性原则,开设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有手工制作、素质拓展、科学实践、生存体验、专题教育、地方课程六大类60多个项目,组织市区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等劳动实践体验及工艺学习等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几年来,劳动实践基地始终保持有序、有效、安全的运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2.拓展劳动教育渠道,做实研学实践活动
我市各类学校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定期带领学生走出学校,拓展劳动体验空间。特别是市中小学劳动基地立足教育性、突出实践性、加强融合性、确保安全性。充分挖掘美丽地环境资源与特色文化,确定了红色记忆、绿色生态、传统文化、白茶文化、安全体验、职业规划等六大研学旅行课程,并按照课程主题逐步开发了“成就梦想,精彩飞扬”、“我自护我平安”、“祖国在我心中”、“白茶故里可爱家乡”、“以孝扬善以爱抒情”、“手拉手共成长”、“我体验我健康”、“公益手工制作”、“特色文化”等九条线路,这些线路集观光体验、求知习艺、民俗风情为一体,研学目标明确,主题特色鲜明,富有教育实践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在行走的课堂中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构建劳动教育推进网络
(一)突出学校教育主阵地 保障劳动教育开展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我市各校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地渗透劳动教育,形成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将劳动课排进课表,并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白琳中心小学组织教师编写并推广使用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劳动教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数学、科学、综合实践、美术、体育及班队会课进行有机整合。
2.将劳动教育融入活动课程。全市各校充分利用学校特点,开展“劳动节”“科技节”活动。如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把地方传统文化引进校园,让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生根发芽,使校园成为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阵地,开发百人鼓号、茶艺表演、鱼灯表演、书画、舞蹈、剪纸等30多个深受学生喜爱的特色项目,促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形成了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劳动教育氛围。
3.打造“开心农场”,增长基本技能。学校因地制宜,开辟校内种植园、地理园等劳动实践阵地,为劳动教育提供触手可及的平台。如:白琳小学利用闲置的完小校园开辟“红领巾农场”,学校的菜地由学生自主种植、自主管理、自主收获,课余时间可邀请家长入校一同参与劳动实践,增进亲子交流与互动。充分利用边角音旯地块,开辟校内红领巾种植园,成为城里孩子现实版的“开心农场”。畲族学校本学期开始办起了“畲药种植园”……学校努力通过种植园的建设与管理,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与基地作物的田间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基地的育人功能,使其成为学生劳动锻炼与生产实践基地,成为师生交流劳动经验的实验基地。
4.建立劳动志愿服务队,增进实践体验。积极为学生提供劳动体验机会,培育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成立志愿服务队。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二)创建多样化劳动教育平台,丰富学生劳动技能体验
活动是数育的载体,学校积极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好“五结合”,使学生们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1.结合“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开展“自我服务”。例如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开展红领中走进社区环境保洁活动;结合植树节开展校园苗圃养护活动及“我为校园增添一抹新绿”植树活动,组织开展“拥抱春天播种绿色”主题活动,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在重阳节组织学生们走进福利院为老人们打扫房间等。
2.结合“三好”厚基教育活动。制定适切得评价标准,把学生的劳动教育的考核结果纳入“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活动综合评价,并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范畴,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
曾有人说,“吃苦耐劳是一笔财富”。对于青少年而言,则更是如此。
美国斯坦福大学名人胡佛,自幼家境贫寒,靠打零工勉强维持学业。后来他艰苦创业,成为百万富翁,并当选美国第31届总统。“脚板上的茧有铜钱厚,穿烂的草鞋有一大堆,中午经常靠红薯充饥”的苦难生活磨砺出顽强的意志,成就了他的事业。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代培养了一大批不屈不挠、意志坚强的时代精英。笔者大学时的班主任就经历过“上山下乡”,他经常很有感触地对我们说:“尽管那时我们把最好的上学时光献给了黑土地,失去了许多宝贵东西。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时常可以感悟到,艰难困苦培养了我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吃苦耐劳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品质。”他深信不疑地认为,若没有这些,也就不会有他们今天的事业上的辉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教育孩子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美国的学校,重视孩子独立性教育,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鼓励他们劳动,认识劳动价值,学会帮大人做些家务事。瑞士也有一句教育名言:“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瑞士有不少父母把自己十六七岁的女儿,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户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高中。
国外教育孩子的理念,是我们教育所要弥补的。受此启发,我们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重视家庭教育。双休日和寒暑假,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自带领孩子进工厂、下田地,学习工农伯伯勤劳、俭朴、勇敢、顽强的品质。我每年寒假或暑假都要带孩子回农村的老家,向他农民爷爷、农民伯伯学种田,砍柴除草。虽然他脸皮晒黑了,难看了,但培养了他的承受挫折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对孩子,父母该放手时须放手。放手就是让孩子有独立面对世事人情的机会,能够在风雨砥砺中成长,而这正是一种比溺爱更为深沉的爱。
加强学校的劳动(劳技)教育。当今学校虽不提倡上世纪70年代的“半工半读”教育,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劳动(劳技)教育。劳动(劳技)教育能以劳积善,以劳促智,以劳健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承受挫折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更有利于形成对集体、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劳动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实践性,真正抓好劳动教育,就要让劳动教育从理论回归到实践。从国家宏观角度看,应该将劳动教育纳入国家法定课程和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增加“尊重劳动、歌颂劳动、劳动光荣”等内容在语文、思想品德等课程教材中的分量,并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步推进。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保障劳动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保质保量完成。学校要恢复和加强劳动课,建设劳动基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除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外,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把学生从“笼子”里放出来,课堂不能局限于教室,社区、工厂、田野、运动场、博物馆、动植物园等都应成为课堂。把课堂延伸到与之联系的现实生活,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则不仅能使课堂丰富博大,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愿学、会学、学活、学好,效益倍增,学生承受挫折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等良好素质自然就会形成。
规范社区教育。社区教育要努力做到“四有”,即有活动场所、有辅导员、有规章制度和活动计划、有实践教育基地,使社区教育与学校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社区有责任承担或邀请专业教师向学生传授劳动﹙劳技﹚教育或其他相关方面的专业技能知识,要采取多种多样的社区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丰县实验中学)
劳动教育工作总结(学校)
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劳动教育必不可少,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动实践意义重大。为此,我校在县教体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把劳动课程纳入校本科研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场地建设为载体,认真实施劳动教育,具体做法是:
一、多招并举,建立劳动实践场所
1、以校园土地资源为依托,搭建学生劳动平台。
近年来,我们对全镇各校的校园空地进行调查丈量并有效地整合,组织师生开垦利用,有的种起了蔬菜,有的种起了花生。有的栽种了果树,各个学校利用劳动课及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学校创收增收,为学校办学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2、以校外农业企业相联系,建立劳动合作关系。
为更好地拓展户外劳动场所,让广大学生有更好的劳动实践机会,我们通过镇政府搭桥牵线,与学校周边两大农业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让企业生产基地成为我校师生劳动实践的场所。一是与张公镇生态葡萄园进行合作,定期组织学生为他们剪枝、打叶、扫地块、摘葡萄、打包包装。二是与红壤研究所的农业场进行合作,我们派师生学习他们企业的劳动技术,然后按照企业的要求和布置,为他们的茶场摘茶叶,洗茶叶;为桔场培土、摘桔、过秤、包装,为杨梅场除草、摘梅。
3、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开辟新型劳动场所。
近日里,我们通过努力争取,得到了镇党委及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镇领导为发展学生劳动实践场所,从张庙学校围墙外划拨了三亩土地供我校师生建设蔬菜基地,指派了附近农民为我们作技术指导并帮助我们翻耕土地,这一项目的实施对增进我校师生的劳动实践,改善我校师生生活将有着重大意义。
二、以劳辅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为更好地增进学生的劳动实践效果,有效地发挥劳动实践的教育作用,使这一工作常态化,持续化,我校一方面成立了学校劳动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下设劳动教研组和学科组,分班级依场地划出劳动片区,各片区指定责任人和指导老师。另一方面设立了劳动实践评价机制和实践经费保障机制,制订了《劳动奖惩办法》、《劳动安全制度》、《劳动课程岗位职责》,要求做到工作有计划,阶段有总结,过程有记载,活动有安排。
2、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劳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课程的设计与管理,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力求达到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取乐,以劳益美的综合教育效果。为此,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对每一次实践要精心设制,认真安排,严格实施。一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在劳动中欣赏劳动的成果,感悟劳动的伟大,认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义,在劳动中培养勤奋,陶冶情操,感受光荣。二是要从教育为
农的高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实用技术,同时要结合其他课程的教学实践,启迪学生的灵感和智慧,增长学生的知识;三是要充分发挥劳动课的运动功能,把握劳逸结合,劳思结合的规律,达到让学生强身健体的效果;四是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快乐情趣,让学生在劳动的成功中享受快乐,在劳动的果实里品尝喜悦;五是要在劳动实践中设计曲线美、形象美、节奏美、成功美的动态情形,从而增进学生美的认识。
只有把劳动实践活动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乐有有机地结合,劳动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巨大教育功能。
建设劳动实践场所,有效地发挥劳动教育的功能作用,是一项意义巨大,任重道远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校的工作还刚刚起步,但我们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有当地群众的大力帮助,有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劳动实践教育工作一定能稳步推进、持续发展。
劳动教育工作总结(学校)
在全校师生的参与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校的劳动实践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一年的情况作个小结。
一、劳动实践基地建立的缘起。
今天的小学生承载着明天的希望,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家长对孩子的宠爱之风日益盛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学生比比皆是,甚至在我们农村也屡见不鲜。如此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警惕。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达,我们的下一代肯定不是每天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旧式农民的翻版了,但是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却是我们生活的精髓,不能随意丢弃。xx是著名的银杏之乡,银杏是xx的名片,是学生最熟悉的树种。为了抓好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培养,真正将新课程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让延续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历史得以发扬光大。我校建立了以银杏园为劳动实践基地,以银杏的栽培为校本课程的劳动实践活动。
二、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最终让学生热爱劳动,感受劳动的快乐。是我校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学生的素质不仅是基础文化素质,而且还应包括各种体力、能力和知识面,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只有全面地进行教育教学行为,才会让学生形成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乐观向上、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风貌,才会形成客观看世界主观去努力的良好人格。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相互沟联,缺一不可。知识与技能是骨架表皮,方法与过程是血脉筋络,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灵魂思想,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除了认真学习书面教材以外,更需要课外的社会资源的大量补充,才能有机地结合社会理解课文,理解社会,形成能力,造就人才。
三、组织管理及实施。
为了更好地领导开展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学校组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劳动实践基地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实可行的计划,并选派沈军、常勇、刘国兵三位老师担任劳动实践指导老师。老师学生一起干,全员参与,分工合作,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互帮互学,教学相长,营造劳动实践氛围,让大家在劳动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四、收获和成果。
Abstract: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re battle position of cultivating middle-level professional laborers. However, the attitude to labor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goes from bad to worse at present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his paper, taking this as a research, unfolds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weak attitude to labor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s of trying to solve to be conducive to transforma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attitude to labor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关键词: 中职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教育;劳动意识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attitude to labor; labor education; labor awareness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企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培养初中级劳动者的主阵地,中等职业学校自然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学校过分注重对学生技能和智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劳动方面的教育。中职学生在校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意识不强,顶岗实习期间不愿吃苦,怕累怕脏,由此可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劳动观念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1 中职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的主要表现
1.1 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班内任务有大有小,有轻有重,安排值日表时不可能真正做到“人人平等”。那么那些承担繁重、扫尾任务的学生,自然要在最后才能忙活起来。而那些只要完成细琐任务的学生在做完自己份内的事情之后,就会站在一旁等组内其他学生,没有主动上来帮忙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集体荣誉感一点都得不到体现。
1.2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有些学生在值日时会将自己负责的区域范围打扫之后,就丢下劳动工具走了。至于自己负责的区域到底干不干净,干净程度如何,劳动委员有没有检查,需不需要重新打扫;即便打扫完了,劳动工具放在哪,要不要摆放整齐,都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还有些学生虽然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自己又懒得动手,又不愿意去做;又找不到别人帮忙,就装作忘记了。等到班干部或者班主任问起的时候,他就装作一脸无辜的样子,表明自己不知道抑或忘记了。
1.3 以己度人,推己及物 有的学生在轮到自己值日的时候,将属于自己份内的事情不做,而强行摊派给其他的学生;更有甚者,竟然拿着父母的血汗钱,雇自己的同学帮自己打扫卫生。有的学生临时任务安排时,直接就是“我不愿意”。
以上种种表现只是中职学生平时劳动表现中的一个个缩影,由此可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劳动观念的教育势在必行。
2 加强中职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2.1 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中国几千年来就有的“学而优则仕”的封建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地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使得社会各个层面对职业教育有着错误的认识: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培养一线操作工的,伴随着他们的只“苦、累、脏、差”,就是在厂里干活的。正是社会的普遍看法具有片面性,使得大部分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自卑心理,觉得来职业学校念书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情,在亲朋面前甚至都不敢或不愿谈及自己的学校,专业。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疏于管理自己,放纵自己,就会更不利于职业教育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2.2 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要适应未来的职业活动,固然需要足够的知识和较为完善的技能,但是一个人的主观意识直接决定着人的能力的发挥和行为的结果[1]。而且现代社会特别提倡劳动者的素质,没有高尚的劳动品质和极强的劳动能力,员工的技术优势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工作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在高的技术水平也无济于事。职业教育作为就业性教育,其培养学生毕业之后将直接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能否健康发展,能否成功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与自身的劳动素质紧密相关。
因此,中职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与未来职业的关系,才能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3 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表现为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2],而劳动教育总是具有一定的政治和道德意义,是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劳动教育,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劳动美德,养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改变懒惰的劳动习惯,塑造自己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强健体魄,在劳动的过程中养成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 中职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的主要原因
3.1 学生娇生惯养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是培养学生的天然学校。现在的中职学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并且许多家庭都是合二为一,孩子作为两个家庭的独苗,自然是家里的宝贝,这些长辈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哪怕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让学生动手去做。正是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与纵容,使许多学生眼里看不到具体的“劳动”。再加上家长的片面教育,养成了学生不爱、不肯劳动的坏习惯。
3.2 学校教育缺失 学校在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工作计划时,劳动教育会被写入计划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即使是在劳动礼仪周,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打扫之后,保证校园的干净整洁,再利用中间的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有的学校将学校的卫生工作外包给保洁公司,学生就更没有机会在学校参加劳动了,让劳动教育成了一句空话。
3.3 教育方式错误 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在教育学生时,经常采用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学生迟到,罚值日;损坏公物,罚扫地;打架斗殴,罚打扫厕所。这种惩罚性的劳动往往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对劳动产生一种厌恶。这样,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而且还让学生对“劳动最光荣”的传统美德产生质疑。
4 转变和强化中职学生劳动意识的措施
职业教育其实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因此,要转变和强化中职学生的劳动意识,校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多渠道展开劳动认识教育
4.1.1 学校层面 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除了在时间上要给以充分的保障外,还需要给学生积极营造一个具有劳动氛围的环境: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做专题宣传,班会课上做专题教育;另一方面利用职业院校的优势,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邀请相关企业负责人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同时,还需要在实训车间张贴有关“劳动最光荣”的宣传标语,悬挂“劳动模范”的光辉画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些时候,无声的教育才是深入人心的教育。
4.1.2 学生层面 劳动过程是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擅长到擅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积累与运用的过程,是改造社会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活动。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手脑并举,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性要求,学生在自身层面应当树立正确的劳动认识:劳动是个人在社会上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其次,应积极配合好学校做好相应的教育工作。第三,要不定期展开评价,及时对自身的言行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自己尽快全面清楚地认识自己和改正自己。 4.1.3 社会层面 首先,应该让学生正确了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而诞生的教育,是为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服务的,是为了将来顺利就业而服务的。其次,帮助学生搞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联系与区别。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都属于国民教育体系当中,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经济。只不过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实践操作能力,普通教育强调的是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4.2 多载体深化劳动教育
4.2.1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从个人角度来讲,通过对个人所处的环境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是核心,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尤其是新生中有87%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有可无[2]。学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还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作出调整,以适应个人的发展需要。
4.2.2 礼仪周活动塑造学生 劳动礼仪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定时间量的劳动,让学生明白劳动的目的和意义:劳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强身健体,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学生的文明水平,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实施学生劳动礼仪周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人主人翁意识、自立意识、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和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现代职业素养。因此,深入开展劳动礼仪周活动,落实并做好劳动礼仪周活动,使得劳动观念深入学生内心。
4.2.3 榜样带动学生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对劳动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之后,老师必要的引导示范则起着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更强调:“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3]。”中国自古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所以,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积极参与其中并没有降低老师的身份,反而给学生以无言的鼓励与鞭策,同时,还增强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4.2.4 竞赛提升学生 有竞争才有激情,才有动力。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质。学生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之后,需要逐步并迅速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开展竞赛活动是最直接最有效果的形式。通过多种劳动竞赛,不但强化了学生的劳动能力,更深化了他们劳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道理情操。
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认真反省了自己的失误,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4],适时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自理和自立能力,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劳动观,“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境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幸兴.当代中职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表现、原因和对策思考[N],2010-8-3.
[2]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白城市地处吉林省的西北部,是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全市中小学共计919所,其中,农村中小学758所,农村学校所占的比例较大,这为我们能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特有优势,因地制宜地创建劳动时间场所,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基本形式,大力开发特色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适时适宜,建立劳动实践场所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在建立劳动实践场所时,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要考虑到学校的资源、环境、师资、经费等实际情况,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充分发挥学校知识相对密集的特点并要适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及时适当的进行选项调整、使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劳动实践场所既是学校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活动场所,又是当地科学实践、生产示范和技术推广的基地。因此,下大力气,加强劳动时间场所建设,配置必要的教学设备与工具,是开展劳技教育的关键。
1、 有条件的学校建立校内实践场所,利用校园内闲置的土地,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种植、建章建制,使校园内实践基地成为“五小”的发展空间,并设立专用劳技课教室。我们制定的《白城市劳动实践场所暨校园经济开发示范校验收细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占地面积不能少于10亩。有了足够的实践场所,才能使学生有充分的实践空间,开展素质教育。目前,全市共有勤工俭学基地722个,其中61所“示范校”,是我们近几年来开展“劳动实践场所暨校园经济开发示范校”评比活动中所评出的规模较大,设施齐全的“农村型”劳动实践场所。洮北区到保小学在基地内种植15亩水稻,并投放“三道鳞”鱼苗5000鱼尾在田间,进行科学种植、养殖相结合,喜获双丰收。
2、 倡导城乡共建,利用或开辟校办工厂、农场,创造条件安排学生进场(厂)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白城市第一中学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劳动实践基地,每年可接纳1万人次进场进行劳动教育,每年实现经济效益5万元。
3、 借助社会力量,开辟校外基地,与当地有较大规模和较好效益的专业户挂钩,使他们的养殖场(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地。洮北区教育养牛基地,定期接纳学生到场学习、实践,为周边各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场地。
二、强化师资队伍 提高教学水平
长期以来,农村学生上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跳龙门”、“出山门”,许多农村学生毕业后不愿回家务农,教育为农村服务的意识极为淡泊。劳技课常常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合格劳技教师极其匮乏,劳技课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选配合格的“”劳技教师是保障劳动技术教育正常有序开展的前提之一。
首先任用事业心强,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双师型”教师;其次,劳技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对其他学科优秀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鼓励其外出学习、观摩,组建一支精干合格的劳技师资队伍;三是,聘请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种植能手、农民专家等作为学校兼职劳技教师,使劳技教育更好地为农村经济服务。
三、理顺管理体制 强化劳技实践
简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同时,还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真正做到行政有人抓,业务有人管,课程有人教,实践有人导。劳技教育的全面实施必须由学校所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通过合力才能实现。科学而又严密的组织管理,是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由于劳技教学是一门特殊的实践性课程,现在还处在探索阶段,许多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科学研究才能逐步解决。学生的劳动技能是在劳动实践中形成,所以对学生的劳动技能评估应该结合在劳动的过程中进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白城市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的建立、劳技教育的开展,为学校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所有寄宿制学校的劳动基地,种植的各类蔬菜、饲养的各种家禽基本上满足了学校食堂的需要,间接补充了办学经费,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减轻了负担。更重要的是,学校借助劳动实践场所这一特殊课程资源,发挥了较好的育人功能,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近几年来,我省许多城市中小学开设《省情》《礼仪》《心理健康》《综合知识》等地方课程,农村普通中学实行“绿色证书”教育,坚持对学生进行包括劳动技能、社会实践在内的综合教育,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但从大范围看,这些课程的开设还很不平衡,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对此重视不够,有些学校在师资、场地、教学设备方面缺乏,社会对开设这些课程的认识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劳动技能教育等仍然是晋通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薄弱环节。
被扭曲的劳动教育
去年秋季,笔者曾对某县10多所农村初中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调查手记之一:地方课程尚未登上“大雅之堂”。在少数学校,诸如《花卉栽培与营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经济动物饲养》《优质农作物栽培与管理》《名优林果栽培新技术》等课本,包括任课老师都很少翻阅。这些课程虽然纳入了教学计划,也排上了课程表,但因没有确定专、兼职教师,也不要求教师备课,实际上形同虚设。问起地方课程开设情况,有位校长喟叹:“难开展啊!升学压力大,这些地方课程很难顾得上。咱们关起门来说,我们一直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这些课程,不就是以前劳动课的翻版吗?它能堂堂正正地登上大雅之堂吗?”
调查手记之二:家长越俎代庖。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孩子能考大学,把孩子必要的劳动,包括自我服务性劳动全包下来,个别家长还到学校替学生做值日。一位高三“尖子生”接到某高等院校录取通知书,邻居们前来祝贺,其父却眼眶湿润。“孩子从小没了娘,他是家里的独苗,我能不心疼吗?为了使他将来有出息,大小家务活儿我全揽了,连袜子、裤头也没让他洗过一次。孩子这次远离家门,我担心他生活上难以自理……”这位家长边说边抹眼泪。
调查手记之三:地方课程教师被看作“矮人半截”。某教师这学期改教“绿色证书”教育课,几位好友讪笑说:“农村人谁不会种菜种庄稼,还要老师教?莫不是不务正业,领着学生闲玩?”家里人也时常嘀咕:“教了十几年书,越教越差劲儿,往后晋级、评先,能挂边儿吗?”朋友家的独生女圆圆放学后戴着小红花一蹦一跳回到家里,高兴地说:“今天班里打扫卫生我表现得好,老师奖给我一朵小红花……”话没说完,其母上前扯下小红花摔在地上:“真是个榆木疙瘩脑袋!人家学习上争第一名,你却只会出笨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你们老师也太缺德了,老是让学生干活儿!”
调查手记之四:劳动被作为惩罚的手段。有些学校的个别老师,对违纪学生实行劳动体罚。某教师立下班规:哪位同学旷课一天,罚他值日一周;损坏桌凳、门窗,罚他打扫一周厕所;打架斗殴,罚浇半学期花圃。这种所谓的“劳动教育”,往往被学生视为“劳动改造”,导致他们对劳动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鄙视、厌恶劳动。
忽视劳动教育的后遗症
削弱、轻视劳动技能教育,势必给青少年学生留下“后遗症”。
“后遗症”一:四体不勤,自理能力差。“如今的孩子真懒!”不少家长虽为此怨气满腹,但仍“乐为子孙做马牛”,使孩子从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成了生活上的弱者。现在不少孩子到了十三四岁连叠被子都不会,连内裤、袜子都不洗,连家常便饭都不会做。孩子进了大学还需父母轮流打扫寝室的怪事也屡见不鲜。在某市勤工俭学工作座谈会上,一位农村中学校长谈到学校组织学生到新校舍建筑工地搬砖,两位女生掏出新手绢,衬在砖下,二人合抬一块砖。“现在的学生大多娇气,经不起挫折,受不了委屈,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既碰不得,又害怕风吹日晒。”一些老师这样说。
“后遗症”二:不尊重劳动人民。工人紧张繁忙八小时,农民面向黄土背朝天,是他们辛勤的汗水、平凡的劳动使我们的衣食住行得以保证。然而有些学生却嫌弃劳动人民,说他们“黑、脏、傻、粗”。某示范性高中一位女生,其父和叔父均在矿区工作。五一劳动节期间,矿区放假,其叔父、婶母到她家做客,中午吃饭她说啥不肯入座,独自跑到外面的饭馆里吃。晚上看电视,众人正看到热闹处,她上前将电视机关掉。客人走后,她嚷着说:“挖煤的,来这干啥哩!”
笔者前不久随平顶山市职成教育考察团到河北省某县考察,路过天津在一家饺子馆就餐。尽管考察团成员多为处、科级干部,可由于“衣着朴素”,引起一个娃娃的反感:有个七八岁的男孩儿拉着其母的手踏进饺子馆,扫视一下我们几位,生气地说:“真烦人!今天遇到的都是农村人。妈,咱不在这儿吃啦……”
“后遗症”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观念淡薄,不珍惜劳动成果。由于极少参加体力劳动,孩子们很难有“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体会。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和社会财富,比穿戴,赶时髦,花钱大手大脚,成为家里的“消费中心”。
一位中学教师反映,有些学生吃鸡蛋、馒头或面包时,咬一口感到不对味,就随手扔弃。他所在的学校学生每顿饭都要扔掉两三桶饭菜。不少学生学习上不愿吃苦动脑筋,一味追求吃喝享受,不良风气便逐渐滋长起来。有些学生凑到一块儿就比谁的服装面料好,谁的皮鞋、运动鞋款式新,谁的手机高档。一位农民告诉笔者,他正在读大学的儿子寒假回到家里,饭后竟用半个白面馒头擦碗,擦过后一扔了之……老人气愤地说:“我当时训斥他,他还说我不懂什么‘物质不灭定律’。这孩子扔父母的劳动果实毫不害羞,日后能不挥金如土,能不扔公家的财物吗?”
燃起孩子对劳动的渴望
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人类文化,劳动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技能、社会实践等教育,旨在使学生认识劳动在改造自然、变革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艰苦朴素、遵守纪律、关心集体、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并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或通用的职业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文化基础知识和劳动技术方面,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普通教育中,加强劳动技能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劳动技能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使之成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纲要》提出:“加强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引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社会各方面都要积极为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提供场所和条件。”一位著名教育家也说过:“教育不但要发展孩子的智力,还应燃起孩子对劳动的渴望。没有少年儿童劳动的幸福,就没有教育的一切;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的少年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劳动创造一切,劳动使人体魄健壮,劳动使人幸福愉快。适宜的体力劳动能使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的好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在劳动中既动手又动脑,不仅学到了生产、生活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而且开发了智力。“少年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指尖上。”这话很有道理。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可以锻炼体力,培养毅力,磨炼意志,增强体质。
勤工俭学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勤工俭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良好基础。近年来,学校开展的勤工俭学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勤工俭学在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勤工俭学是我国人民教育事业的一个光荣传统。因此,学校的勤工俭学不仅是获取与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手段,还应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使同学们在勤工俭学中得到锻炼。在教育适应改革开放环境的客观要求下,在培养未来人才的客观要求下,在学校帮困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下,勤工俭学工作将会朝着素质化、育人化的方向发展。
如果学生缺乏劳动技能,不热爱劳动,他们不但难于接好四化建设的班,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素质。勤工俭学的育人作用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商品质量,取决于管理水平,也就是取决于人的素质。特别是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决不能单靠拼体力、拼资源去搞现代化建设,而应从提高人的素质入手。勤工俭学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提供了良好的条勤工俭学是一边求学读书,一边工作、劳动。它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它与教学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公益劳动一样,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中小学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黄金时期,是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人一生优良品德和心理健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勤工俭学在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其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1 教育工作中勤工俭学的地位
勤工俭学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建国以后,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措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党的以后,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在一部分学生、家长中劳动观念和勤工俭学的观念日渐淡薄,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这种情况,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劳动技能,不热爱劳动,他们不但难于接好四化建设的班,甚至可能影响到我们民族的素质。特别是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决不能单靠拼体力、拼资源去搞现代化,提高人的素质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我们是要搞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必须大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勤工俭学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勤工俭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 教育中勤工俭学的作用
2.1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可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对学生能进行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还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能学到某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2.2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不仅是评估学校教育质量高低和办学成败的客观标准,而且关系到学生毕业能否顶用、能否受欢迎、是否有出路的问题。开展勤工俭学,学生就有较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中感受体验到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体会到在教室里学习的幸福,感谢社会给予了他们受教育的机会,自小树立感恩之心,热爱祖国,回报社会,孝敬师长。同时勤工俭学活动还可磨练学生的意志。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要想不在集体中掉队,就要具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恒心,从而锻炼学生与困难做斗争的毅力,磨练意志,这也顺应了专家提出的磨难教育之说,为今后在人生中承受挫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3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可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培养了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爱护公物、遵守纪律、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如在劳动过程中,学生能互帮互助,体质强的帮弱的,男同学帮女同学,小组互帮,班级之间的互相帮助,教师帮学生,学生关心老师,人人互相帮扶,互相进步,促进了班级的和谐。通过劳动教育,加深了师生情谊,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形成良好的品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以德立国和促进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2.4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促进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开展勤工俭学为学校积累了资金,获得育人、聚财双丰收。在勤工俭学收益中,一部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一部分用于维修校舍、增加图书,改善办学条件,补充教育经费不足,一部分用于教师、学生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
总之,勤工俭学在培育经济建设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当地条件,采取多种形式,把勤工俭学活动开展起来,坚持下去,并将它推向新的阶段,为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校长岗位职责
一、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服从市、县教育局行政部门的管理;
二、组织实施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组织实施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卫生保健、安全保卫、行政管理、后勤管理、人事调配、学校招生、学生毕业等工作;
四、聘任和解聘教师和其他教职工;指导、检查和评估教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并给予奖罚;
五、组织管理校舍、设备和经费;合理合法安排和支配学校的财务;
六、建立和健全学校的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管理体制,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并组织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七、负责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组织文化、业务学习,并为他们的政治和文化、业务进修创造必要的条件;
八、负责各方面关系的协调与处理;
九、履行学校章程赋予的其他职责。
副校长岗位职责
一、 主动、积极协助校长工作,当好参谋。
二、 具体分管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三、 加强对政教处、教务处的领导,指导政教处、教务处工作。
四、 积极开展政治思想工作,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收集教职工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向校长汇报。
五、 协助校长做好教师的年度考核工作。
六、 做好有关报表、资料的统计、汇总工作。
七、 完成校长安排的其他工作。
教导主任岗位职责
1、参加教学,领导教学,注意调查研究,探索教学和教育工作规律。
2、安排学校的教学工作,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安排教师的文化、业务进修和基本功的训练,总结、推广教师的先进经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4、深入课堂听课,检查教师的备课和作业批改,分析学生文化知识质量,研究改进教学方法。
5、组织安排班主任工作,负责学生的奖励和处分,指导学校的班级和少先队工作(中学为团)。
6、安排学生在校活动总量,控制考试次数和课外作业分量。
7、组织考试、阅卷和试卷分析,建立教学质量管理档案。
8、做好教导行政工作,安排教师课程,编排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积累教学资料。
政教主任岗位职责
1、在校长和主管副校长的领导下,制订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协助校长选配班主任,定期审阅班主任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定期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3、组织文明班级评比工作,组织全校教师、学生值周、值日与各项纪律卫生等检查评比工作,负责对学生的考勤工作,制定针对学生品行的各项奖罚制度。
4、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制定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实施班级量化考核工作。
5、负责全校校风校纪工作的督促检查,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6、抓好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律教育,向学生进行道德、法制、文明礼貌、爱国主义和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
7、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织好一年一度的元旦晚会、校运会、合唱艺术节等大型活动。
8、抓好学生学年操行评定、毕业鉴定和评优工作。
9、指导学生会工作,组织学生干部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开展各项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乡(镇)教办主任岗位职责
一、 在乡(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主持全乡(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二、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按教育规律办学。
三、制定并组织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学年和学期工作计划,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指挥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对各部门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和评价。
四、 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建设好德育工作队伍,切实提高德育效果。
五、 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遵循教学规律,组织全乡(镇)的教学教研活动。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六、 加强对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七、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政治理论、文化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
想和职业道德、文化业务素质,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生产实习开始前和实习期间,团组织要协助党和行政不断地向同学说明生产实习的重要意义。
从去年生产实习所获得的成绩来看,同学们经过实地的操作和观察,印证、巩固和加深了课堂知识,领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懂得了分析思考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在实习中也进一步认识了各门课程的目的性和重要性。许多同学在实习后说:“实际中大有学问,一个简单道理运用起来也有很多问题。”“以往听专家讲课,要极力想像才能领会,要一再温习才能记住。这次实习后,像逐章温习讲义一样,专家讲的与实际事物相印证,我们就很自然地记牢了。”有的还说:“过去书上的图在我脑中是平面的、静止的,实习后,它们都成为立体的、运动的了。”
去年的经验也说明,生产实习同时也是一次十分丰富而又生动的政治思想教育。同学们在实际中亲自看到了许多规模宏大、技术先进的厂矿企业,看到祖国建设专业的突飞猛进,以及苏联对我国建设的伟大无私援助,因而对祖国的光辉前途充满信心,振奋异常,更加热爱祖国、热爱苏联。在实习中,同学们明确了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工作的具体内容,了解到这些工作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又看到祖国迫切需要技术干部,使同学们更加认识到自己所负责任的重大、因而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努力学习。更重要的,生产实习是对同学一次极有意义的劳动教育。同学们参加生产实习的热情一般是很高的,但是生产实习往往要求同学从学习工人操作着手,而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将来是担任技术指导工作的,不必参加体力劳动;也有人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向工人学的;有的则存在着怕苦、怕累、怕“平凡”等错误思想。因此团组织必须加强对同学的劳动教育,提高他们对参加体力劳动的认识,虚心向工人和技术人员学习,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品质。去年有些同学在开始参加生产实习时,首先帮助工人们扫地、收拾工具,放下架子,虚心学习,甘心当徒弟,因而和工人同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样,他们就在工人同志的帮助下,迅速地学会了一定的操作技术,获得了许多实际知识;而且,在和工人同志一起劳动的过程中,他们体会到工人阶级热爱劳动、热爱集体、虚心钻研、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因而培养了自己的劳动观点、提高了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特别是在苏联专家身上,他们看到一个新型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业务水平,还必须具有关怀国家事业和人民生活的责任心,以及组织群众的工作能力和能够担负起任何艰巨工作的健全体魄。这就给同学们为培养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了思想基础,指出了努力的具体方向。
此外,通过生产实习,学校行政和全体师生能够从实际需要中来检查、修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这对目前各校学习苏联和改革教学工作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总之,生产实习是我们学习苏联先进教学经验的
一个重要部分,它对于实现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同学成为具有独立工作和优良品质的新型技术干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整个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团组织还应不断地对同学们进行其他的思想教育。例如:
要教育同学们树立实事求是的实习态度,遵照行政计划的进程,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实习任务。防止贪多图快,草率从事。
要随时教育同学关心生产利益,爱护公共财物。遵守纪律和保安保密制度。有些同学把实习的厂矿看做是学校中的试验室,要求厂矿放下生产,一切为其服务,这自然是错误的。也有些同学看到新的机器设备就动手摸摸,或者把令人兴奋的建设情况写信告诉亲友。这样往往会引起伤亡事故,或者因为泄密而给厂矿和国家带来严重的损失。因为同学们在这方面缺乏训练,青年团的组织要注意加强对他们进行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
团的组织还要教育同学们认识到,我们去实习的厂矿企业骤然增加许多人员,在实习的设备,以及宿舍、食堂等生活条件上必然会有困难;而且时值夏天,同学们开始时对劳动还不十分习惯,因此必须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尽量减少企业的负担,主动地克服实习上、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当然,团的组织也要尽一切可能协助有关行政改善实习条件和解决生活问题。关心同学们的健康,注意饮食卫生,保证按时作息,组织适当的文娱体育活动。
同学们在实习中往往会发现所在单位工作中的一些缺点,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现象,因而提出批评或建议,团组织应重视同学们的意见,并积极向领导上反映。但也有一些同学由于把现实想得过于美化,对建设中由于有许多困难而不可避免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估计不足,他们一看到工作中的缺点或一些不能令不满意的现象,就牢骚满腹,或者灰心丧气。对于这些同学,团组织应及时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建设事业还有其艰苦困难的一面。
团组织还必须注意教育同学加强和各方面团结,重视教师的指导,加强同学间的友爱互助,争取和尊重职工的帮助,虚心向外校实习的师生学习,这是作好生产实习的重要保证。
在实习中有的同学积极性很高,会不顾健康地工作;有的同学因一时钻不进去或遇到困难而丧失信心;有的在实习中途产生松劲思想;有的在实习快结束时急于回校回家,忽视了总结等等。这些也需要我们团组织随时向党委反映情况,配合各方面细致地进行思想教育。
1.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一些优秀学校,全体学生都积极学习,每一个班级都秩序井然,同学间团结互助、以礼相待,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全校学生无一例打架现象,也就是说学校的群体精神、群体意识、群体规范、群体作风、群体舆论、群体凝聚力非常优秀。细细解读这其中的原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精神文化卓越之所在。学校的精神文化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校成员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从很大程度上说,学校精神文化的优劣是衡量学校德育成败的重要标志,是检验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标。
要着眼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抓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首先,要明确学校要求,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严格规范学生的言行;同时,在全校开展争创"行为规范达标班"和"行为规范达标个人"活动,对学生进校、上楼、出操、上课、课间休息、卫生等都提出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每天组织专人进行督导检查,其成绩作为评先选优、评定学生操行的重要依据。
要注意树立典型,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学生精神文化建设的培育过程中,运用典型榜样进行示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学生们在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只要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或成绩突出,要及时进行赏识和鼓励,进步者与突出者同样重要,形成典型带动进步、进步带动同伴的氛围。
2.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运用情感因素
管理者在强调制度管理的同时,必须讲求管理中的人本精神,体现人性管理。这就要求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要善于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也就是富有浓郁人情味的和谐高效的集体氛围,充分激发被管理者的潜能。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比物质的奖励还要重要,其管理原则就是要强调对人的精神层面的满足,强调对人的尊重,强调对人的理解。比如学校领导经常过问教师的日常生活,关注教师的实际困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帮助解决。它能使教师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能够培植教师之间和谐的情感氛围,使教师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应强调"三重":一重发现,校长要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善于发现师生身上的亮点、闪光点和弱点,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二重关怀,人与人之间需要关怀,一个集体更需要营造上下关怀、互相关怀的氛围,关怀出效率,关怀出质量;三重激励,人需要激励,下属更需要领导的激励,有时一个灿烂的笑容、一句赞美的话语、一次亲热的握手都能给下属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3.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个性
创新的人格是有个性的。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塑造成了整齐划一的统一样板,则是教育的悲哀,违背了教育的原则。教师应象雕琢根雕艺术品一样,缘其自然的本质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有利于社会的"个人"。尤其要引导那些盲目狂奔,只希望挣脱束缚和颠覆的年轻人,让他们在一种崇高精神力量的支撑下,充分张扬其个性。要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是推动着人类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数学大师希尔伯特曾这样解读过爱因斯坦:"为什么在我们这一代唯有爱因斯坦说出了有关空间和时间的最有卓识、最深刻的东西?因为一切有关时间和空间的哲学和数学他都没有学过"。有时候,"无知"便是"无畏",更善于想象和思考,往往是创新的源泉。教育的任务即在于唤醒人的自由意识,去发掘本身的潜能。要容纳学生对权威的否定。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人素来有着十分根深蒂固的权威观念。长期以来,教师是知识的绝对权威,学校的"刚性"管理制度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模本,不容否认。实际上,若没有对权威的突破,怎会有不断的提高与创新?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对权威的否定而欣幸,应积极鼓励、引导这种"质疑精神"成为创新的原动力。
4.美化校园,注重实践,劳动育人
校园环境作为一种教育因素,有重要的育人意义。美化校园同样是校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几年努力,我校的绿化、美化取得显著成果,使学生一走进校园就有一种清爽怡人的美感,自然就更不会有乱丢垃圾的现象了。在搞好外部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对教室和活动室进行了美化,全体教师在业余时间用彩塑纸精心刻制室内张贴物,对每一种规格、花样都反复推敲,力求规范、大方,做到精益求精。
劳动教育是学校育人不可缺少的内容。要把劳动教育过程作为思想教育过程,有计划、有目的的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来增强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在这方面,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外劳动基地进行。学生学会主管公益劳动,主要通过集体活动进行。班主任结合家长主管自我服务性劳动,主要采用小组和个人活动进行。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校外劳动实践性强的优势,通过听花卉栽培技术、温室大棚菜技术、蘑茹栽培技术讲座等,结合实践,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参加了生产劳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