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医的主要疗法

中医的主要疗法

时间:2023-06-30 17:21: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医的主要疗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医的主要疗法

第1篇

【关键词】男性更年期综合症;中医情志疗法;情志相胜法

【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66-02

男性更年期综合症(PADAM)是指男性由中年期过渡到老年期(一般指40-70岁)的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因机体代谢和性腺功能发生生理性衰退,引起以精神神经症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1]。PADAM在精神方面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性情改变,如情绪低落、忧愁伤感、沉闷欲哭、或精神紧张、神经过敏、喜怒无常,或胡思乱想、捕风捉影,缺乏信任感等。近年来,中医发挥辨证施治的优势,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用药等方面进行研究,PADAM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马钢认为是由于肾精亏虚,阴阳失调所致,治宜补肾填精,调和阴阳[2]。刘强认为是由于肾气衰少,天癸将竭,精血不足导致的,提出以补肾虚为主,围绕肾虚来调整肾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3]。庄田玫认为此病乃男子届临六八,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导致肝失濡养,或冲任虚损,或脾失健运,或心肾不交,治疗以补肾为主,调养心神,从肝论治,心理治疗,饮食调理[4]等等。这些医家从不同的中医角度提出了对PADAM的认识,但是以中医情志疗法来治疗PADAM的观点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床研究也较少。所以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要向大家详细介绍中医情志疗法,以及其在PADAM上的应用。

中医情志疗法是以中医形神理论和七情学说为基础的体现中医特色的一种传统心理疗法[5]。主要包括七大方面:抑情顺理法:就是通过提高患者 的认识能力,明白过激情志致病的道理,以治疗或预防情志疾病,也就是要 用自己的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感;移精变气法:移精变气法:指采用各种中 医治疗方法以转移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排遣情思,改易心志的一种治疗方 法;激情刺激法:人的情志变化,尤其是激情和应激的情况下可引起生理、病理的突然改变,如果掌握适当地应用到治疗上,可收到立竿见影的疗效;顺情从欲法:当某种个人欲望未能得到满足,遂致内怀深忧而生情志病变,宜采用顺情从欲的方法进行医治。顺情从欲,即顺从病人的意志、情绪,满 足病人心身疾病需要的一种治疗方法;相反情志法:情志上的肯定和否定,快与不快为基本的两极,可以互为治疗之;澄心静志法:澄心静志法是气功 疗法的一部分, 患者通过自我练功,平心静气,吐纳导引,从而消除不良情 绪,“将积蓄的怨恨之气,从口中徐徐吐出”,它构成了情志方面的气功功 法;情志相胜法:中医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的顺序依次相胜相 克,情志相胜的治疗原理,就是依据五行相胜的制约关系,用一种情志去纠 正相应所胜的情志,有效地治疗这种情志所产生的疾病。这就形成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怒的情志相胜心理疗法[6] 。

由于情志相胜法最适合治疗PADAM,并最能体现出中医情志疗法的特点,所以我们主要依据情志相胜法来治疗PADAM。在治疗上,主要分为五步:

第一步,根据患者的性格、职业的不同,与患者谈心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尽可能减少患者焦虑、恐惧、紧张、不安、苦闷等不良情绪。在第一次的交流过程中,要诱导患者把生活中、工作中、感情中不如意的事情讲出来,作为医生,应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一定要告知患者你能够感同身受,并且肯定他的不适,从而获得患者的信赖,全面的来了解患者发病的原因。

第二步,在陆续的交流过程中,要不断让患者打开心扉。要让患者及时宣泄自己的情感,在此基础上,PADAM的患者可能会有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等临床表现,所以可以让患者观看一些悲伤地影视作品,从而使情志过极产生的不利因素得以发泄,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其他相关治疗。

第三步,根据五行相克学说,利用中医独特的情志相胜疗法,如悲能胜怒,有些因怒气伤肝致病的病人,引导其大哭一场可消除怒气;对忧虑过度而伤脾的患者,可与病人说笑、听音乐等,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7】。

第四步,更年期综合症具有复发的危险,所以即使在治愈后也要随时注意患者的发展情况,进行追踪探访。

第五步,要注意和患者家属的沟通,让其家属多多关心体谅病人,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还可以组织患者间交流心得,互相鼓励,并指导其建立良好的生活起居、饮食调摄方式,以巩固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安全平稳地度过更年期【8】。前三步主要是在治疗此病的过程中使用,作为辅助用药的治疗手段。而后面两步,主要针对的是疾病基本治愈后的一些注意事项。

并且还有其它一些辅助疗法:每天应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生活要规律,劳逸结合,衣物增减要适应四时的变化,每天保持心情的愉快。男性进入更年期后,应注意选用一些补肾壮阳和有助于改善和增强性腺功能的食物。性腺功能改善后,可以从根本上减轻男性更年期出现的各种症状。

随着社会发展,男性的压力不仅来自于各个方面并且越来越大。所以要求医生在治疗PADAM之前,要先对患者进行减压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中医情志疗法更易于被患者接受并且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在心理、生理上处于治疗的最佳状态,弥补单纯用药的不足。医生应充分发挥中医情志疗法的特色,把情志疗法贯穿于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治疗中,提高治疗效果。中医情志疗法是在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独特而完整的体系。中医情志疗法对全人类的健康产生着日益深远的影响,并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宁《男性更年期综合症的中医治疗评述》[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2010,13(3):71-73

[2] 马钢《补肾调和汤加减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症39例》[J].吉林中医药,2008,28(9):667-668

[3] 刘强《二仙汤结合心理疏导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症52例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10):56

[4] 庄田玫《耳穴贴压结合心理疗法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症93例》[J].陕西中医2006,27(7):859

[5] 谭曦,陈广山,孔军辉 《五志相胜疗法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39-40

[6] 苏玉茹《浅谈中医情志相胜疗法》[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2(1):36-38

[7] 胡永东,王瑞娟,周铭心《浅谈中医情志护理六法》[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0):1510-1511

[8] 姜迎,王博伟《王小云教授运用中医情志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经验》[J]. 中医学报, 2011,26(4):422-423

作者简介:

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辖区内进行慢性病管理的50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62.5±15.6)岁,平均病程(9.6±4.3)年;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63.2±13.5)岁,平均病程(9.7±4.1)年。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已排除精神异常、神志不清、继发性高血压及严重合并症者[1]。

1.2方法两组患者来院后,即根据中医体质量表,并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证候辨识,同时测量血压,治疗及干预2周后,再次进行体质辨识和测量血压[2]。两组患者均维持其常规治疗方案(西医)。采用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等降压药物治疗[3]。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添加中医非药物干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1)为探究中医非药物辨证干预的效果,本文对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的内容进行了强化,改为每月2次随访和中医健康指导,对不同证型的高血压患者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每次随访和指导都及时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中医非药物辨证干预持续3个月。(2)每月组织观察组患者参加本院开展的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咨询,各一次,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提供常用代茶饮、足浴等中医保健方法,并按照患者体质进行饮食干预,主要干预内容为清淡饮食、适量饮水、禁烟酒;还需严格控制胆固醇和盐的摄入量,并向患者发放限盐、限油“三件套”。同时,要求患者应规律起居,加强体育锻炼。邀请患者家属也参与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咨询,在日常生活中监督患者的行为。

1.3疗效评价

1.3.1评价指标:(1)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2)体质辨识;由于“平和质”为健康的体质,所以将治疗后每组平和质例数作为评价指标。

1.3.2评价标准:中医体质判断标准为:《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评分标准为:中医体质量表,分为9个亚量分别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淤质、气郁质、特禀质。

1.4统计学方法本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患者体质情况比较经过2周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和质例数分别为14例和6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情况比较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SBP和DBP两方面,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我国三大慢性病之一,也是当前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患病人口已经逼近2亿,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医重视辨证施治,这种个体差异化的治疗方式与西医治疗理论不谋而合,为此在慢性病管理工作别添加中医健康管理的要求。当前,慢性病管理工作实践中,将体质辨识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干预,可通过不同群类的趋同性(体质特征),探索原发性高血压有效的干预方法。

3.1中医非药物辨证干预效果分析本文中,证实了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对于控制患者血压和调整体质的良好效果:经过2周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和质例数分别为14例和6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SBP和DBP两方面,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知,根据体质辨识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体质调整和控制血压较为有效。我国中医体质专家对高血压的研究表明,高血压与先天禀赋(体质因素)及体质存在一定的关系[4]。体质因素既是疾病的诱因,也是疾病发展、转归等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通过体质调整控制血压是十分可靠的。

3.2重视中医保健健康教育工作本文中,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的疗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预后效果,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健康教育。因此要强调在中医非药物辨证干预中强化健康教育工作。在健康教育讲座及咨询中,要注意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疑惑和认识误区,从而为工作方法调整提供依据。同时,要鼓励患者积极坚持按照中医健康管理内容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3篇

关键词:辨证分期疗法;腰间盘突出症;保守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简称LDH)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指因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损伤、积累性劳损,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或软骨板破裂,髓核突出到椎管、椎间孔或椎体内,刺激或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引起以腰腿痛、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症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其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学习等。近年来本病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患患者群日趋低龄化。

目前,对于此病的治疗中西医都各有侧重,按照方式不同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方面。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发现,非手术疗法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而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中医辨证分期疗法在治疗上的巨大优势。中医辨证分期疗法是王金贵教授多年临床经验及科学研究基础上总结而成,其强调整复手法适时、适度、适量地使用,且临床疗效显著。因此,我们应用中医辨证分期疗法治疗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期患者,观察中医辨证分期疗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50例患者均来自2011年12月~2013年9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治疗的LDH患者。采用临床随机、对照、单盲法研究,将选入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完成情况: 完成 145例,脱失5例,脱失率 4.82%,

1.2方法 治疗方法(推拿+中药熏蒸+中药湿敷)。

试验组:采用中医辨证分期疗法,以整复手法治疗为主 ,采用中药熏蒸、湿敷治疗、中药敷贴。

1.2.1推拿治疗 采用王金贵教授独创的"通脉松筋易骨"[3]法。以"通脉"手法和"松筋"手法,为基础。"通脉"手法活血舒筋止痛,以腹部中脘穴为中心,施以掌揉法,顺时针方向 2min,逆时针方向 2min,然后沿两肋弓方向自上而下施以推法9次。"松筋"手法舒筋活络,手握足趾,向下牵拉患肢,外翻内翻踝关节。 以捏、提法向上提拉股四头肌联合腱。弹拨腰部骶棘肌压痛点:患侧环跳、阳陵泉、委中。以"易骨"手法为主,理筋整复。主要施以斜扳法和背法等整复类手法为主。

1.2.2中药熏蒸治疗 中药熏蒸处方: 海桐皮汤加减(《医宗金鉴》。熏蒸方法: 患者仰卧位,腰部暴露于熏蒸口处,熏蒸 20min。熏蒸 1 次/d。

1.2.3湿敷治疗 药物组成:方药同熏蒸,患者俯卧位,湿敷药袋垫于腰部20min,每间隔5min翻转药袋1次,1次/d,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度。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萘丁美酮片3次/d,1g/次,配合腰部牵引(仰卧持续牵引,牵引力量为患者体重的40%~60%,牵引时间15min)、佩戴腰围。

1.3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中医分期标准参照文献[2],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成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

1.4入选标准 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年龄为20~50岁;CT或MRI明确显示突出位置为L4-5、L5-S1间盘或突出部位同时包括L4-5、L5-S12个节段;患者知情同意。

1.5排除标准 ①有腰椎手术史患者;②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指标观察者;③试验中,病情持续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者;④中途主动退出或失访者。

2 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临床疗效比较表1示,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中医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伤科中"筋出槽,骨错缝"的范畴,由于劳损伤筋,机关不利以致经脉瘀阻,筋肉痉挛,气血凝滞,不通则痛。祖国医学中虽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病名,但依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踝厥""腰痛"的范畴。历代医家对于此的论述颇多,《素问・脉要精微论》载:"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素问・刺腰痛》云:"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扑,得之举重伤腰"。又说:"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医学心悟》也说:"腰痛拘急,牵引脚足"。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公认的发病机制主要有机械性压迫、化学性神经根炎和间盘自身免疫等学说,以上观点虽然不能完全揭示本病腰腿痛的发病机制,但对其共同发病规律的研究和治疗方法的选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王金贵教授一直致力于软组织疾病的中医思维、中医治疗和中医预防。从病史采集、诊断与治疗三个方面引入中医思维,"内藏外象"思维,诊断之"病证结合"、"时相性辫证"思维,治疗之"手法适时应用"、"处方式配伍"思维。

经临床观察得出中医辨证分期疗法在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恢复期上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201-204.

第4篇

中医治疗小儿疾病是按照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进行个体化治疗。西医讲治病,中医侧重于治人,也就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体质和疾病的不同阶段来治疗。

有的疾病应该以中医治疗为主,有的疾病应该以西医治疗为主。比如临床最常见的小儿厌食,因为厌食从西医看主要考虑缺锌,那么治疗主要就是补锌,但根据临床观察,厌食的孩子未必都缺锌,而且补锌治疗以后有时胃肠道不良反应比较厉害。中医治疗小儿厌食根据个体不同而区别对待,有的孩子脾胃虚弱,用中药调理脾胃,有的孩子“火大”,就清热去火。

近几年,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孩子特别多,有的孩子反复发烧,西医治疗只要好了就不管了,过了不久又开始发烧。中医有“病后余毒未清”理论,就是:表面的热退了,但余毒没有清理干净,过几天又发病,这是复发的潜在因素。如果余毒没有清理干净,尤其到病的后期如果用中医调理一下,从调理全身状态人手,清理了余毒,病就好了。

小儿疾病的中医治疗和成人大致上一样,还是以中药为主。但是对小儿来说吃中药非常困难,专家一般会推荐中医外治法。外治法包括外敷疗法、小儿推拿疗法、捏积疗法、刮痧疗法、“刺四缝”疗法等。

外敷疗法。比如肚脐贴药,效果非常好。比如小儿哮喘的治疗,在三伏天把中药放在特定的穴位上,对小儿哮喘、小儿过敏性鼻炎效果都不错。

小儿推拿疗法。中医儿科专家积极提倡的另一个中医治疗方法是小儿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它的疗效肯定、操作简单、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无论保健还是治疗,它都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好方法。比如治疗小儿厌食,推拿并不很痛,一般5到10次的推拿就可以收到效果。小儿腹泻尤其慢性腹泻,即中医所说的脾虚泻,推拿效果也很好。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经过推拿治疗,腹泻患儿小肠吸收功能有很大改善,小肠吸收好了,也就不腹泻了。小儿推拿应该去正规的医院,整个的疗程由医生来做,医生做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学,做完整个疗程后,家长回家做,可以起到巩固疗效的作用。因为推拿方法文字上不是很好表达,所以家长还是应该到正规的中医医院进行咨询和治疗。

捏积疗法。对小儿的厌食、便秘等疾病效果特别好。

刮痧疗法。刮痧目前在儿科用得不多,因为家长不太接受。

“刺四缝”疗法。“刺四缝”是中医的传统疗法,方法很简单,以前用的特别多,现在逐渐减少了,“刺四缝”对小儿厌食、小儿食积疗效比较好。

小儿常见病的中医治疗理论和方法

哮喘首先要查找过敏源、远离过敏源。第二要避免感染,因为感染也是诱发哮喘的因素。哮喘多半和体质有关系,儿童期治疗效果比较好,中医治疗一般在发作期采用平喘的方法,缓解期采用扶正固本的方法,比如中医的贴敷疗法,也就是冬病夏疗法。在夏天三伏的时候,把中药贴敷到相应的穴位上,每年的夏季从入伏开始,每伏贴一次,也就是一伏一帖、二伏一帖、三伏一帖,通过经络的传导使中药发挥作用,达到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功能的目的。西医治疗哮喘一般采用激素或者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时间比较长。

儿童肥胖 儿童不能吃减肥药,因为任何减肥药都有副作用,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如果服药不当会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治疗儿童肥胖最重要的是限制饮食、调整饮食结构,加强运动。对饮食结构的调整主要是限制脂肪类的饮食,肥胖孩子应该多吃青菜,尤其含纤维多的,比如白菜、萝卜、芹菜等。另外就是加大运动量,增加运动强度。

中药可以治疗儿童肥胖,但只是作为一个疗法。有很多肥胖的孩子同时伴有便秘,可以用一些中药通便,助消化,这样对减肥有好处,但原则上还是要根据个体的情况辨证治疗,有的不正规医院治疗儿童肥胖只会用泻药,这样很不科学。

儿童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反复感染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呼吸道感染从西医理论上讲是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中医理论来说是小儿阴阳平衡失调,多半属于阴不足,阴虚内热,中医治疗主要就是调整阴阳平衡。

现在有一些成药(玉屏风散)用的比较多,但这种用法比较盲目。其实呼吸道感染有的是肺气虚,有的是阴不足,肺气虚可以用玉屏风散,如果是阴不足就应该用滋阴的药。

有一种病叫做咳嗽变异性哮喘。如果幼儿反复咳嗽就应该积极寻找原因,有可能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用中医治疗效果会比较好。另外幼儿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比如游泳,能增加肺活量,对呼吸道疾病治疗有辅助效果。

儿童腹泻 小儿腹泻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中医所说的脾胃虚弱。中医认为小儿本身消化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差,如果出生后调理得不好,很容易发生腹泻。中医治疗的话,可以从吃中药和小儿推拿法中选一种,或者是两种方法一起用。

反复腹泻的食疗法是尽量吃一些稀的、软的、热的,这是基本原则。另外还可以多吃水果和蔬菜,不能吃热量太高的食品,特别是油炸类食品。长期腹泻不治疗会影响小儿发育,所以要尽快治疗。

小儿尿床 尿床是小儿常见病,分两种情况。

首先看有没有器质性病变,特别是看看有没有隐型脊柱裂,很多孩子表面看没有大问题,但是有隐型脊柱裂,这样的孩子多半都尿床。要确定隐型脊柱裂首先需要拍片查看。其实,隐型脊柱裂从身体外部还是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的,有的患儿后背皮肤上有一个小坑,还有的脊柱旁边长了一撮毛,还有的有褐色的斑。

其次还应该看看男孩子有没有包茎,女孩子有没有尿路感染,这两种情况下孩子的尿也会憋不住,就容易尿床。

如果器质性病变都排除了,就要判断是否功能性遗尿。中医治疗一般就是针对功能性遗尿,治疗方法有中药和针灸两种,疗效都比较好。有的孩子肾气不足,这多半和先天有关,对这种情况中药主要是用补肾的方法,就是补虚固摄的方法。另外还有一种是湿热,治疗就应该清热利湿。

小儿贫血 一般在儿科当中最常见的是营养性贫血,特别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治疗就应适当补充铁剂。如果是轻微贫血,可以多吃含铁比较多的食物,如果比较重就要用铁剂治疗。中医认为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主要是摄取不足,再就是吸收得不好。中医治疗主要是调理脾胃,如果脾胃调理好了贫血就好了,所以中医治疗营养贫血侧重调理。

还有一种贫血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贫血就是大病、难治的病。目前西医用的方法基本是激素,还有免疫抑制疗法。中医也是用调整的方法,调理脾胃,调理气血。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医学上的难题,中医和西医都在探索,可以说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不可或缺的方法。

小儿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来说也算比较难治的病。这种病目前病因不是很清楚,多数认为和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激素疗法、免疫抑制剂,必要的时候可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的方法。丙种球蛋白在初期应用一般效果都不错,但反弹比较厉害。激素的负作用还是比较大,而且目前对激素用到底用还是不用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激素并没有提高血小板的作用。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比较好的疗效,因为中医讲究个体化治疗,不是使用一种特定的中药,而是辨证论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几种情况,一个是血热,血热就会导致血液不能规律地在血管内运行,血液离经外溢就出现一些皮肤紫癜,中医治疗采用清热、凉血的方法,这种情况多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初期。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治疗一般来说多半都是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能让你的气足,或者是体力增强,使血液不至于外溢。也有的属于阴虚火旺,要用滋阴降火的方法治疗。

流鼻血 小孩儿流鼻血是常见的,但应该找一找流鼻血的原因,血小板减少的病人最开始往往表现就是流鼻血,所以如果见到孩子流鼻血应该首先查血小板,看看血小板是否降低。

另外就是鼻黏膜本身的问题,有的孩子鼻黏膜比较脆弱,在空气比较干燥的季节容易出血,有的孩子习惯用手抠鼻子,也会出血。对这样的孩子最好家里面放一个加湿器,使室内空气保持湿润。还可以在鼻黏膜上涂一点薄荷油。

第5篇

关键词:颈椎病;腰椎病;中医综合疗法;临床疗效

颈椎病和腰椎病在临床上都比较常见,其中颈椎病在医学上又涵盖了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骨关节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等,而腰椎病在医学上则涵盖了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退行性病变、腰椎结核、淤血性腰痛、风湿或者类风湿性腰痛、肾虚性腰痛等疾病[1]。中医治疗这两种疾病,以往以单一疗法为主,但近几年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基于此,我院将中医综合疗法应用在了这两种疾病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接诊的颈椎病和腰椎病患者较多,将其中12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67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颈部酸痛或者腰部疼痛,其中颈椎病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恶心、双上肢麻木、头痛等,而腰椎病患者则表现为沿着患侧骨神经行经腿部呈现一种放射状麻木或者窜痛,并且大部分放射在小腿后外侧或者大腿后侧。对照组男患36例、女患24例;年龄22~59岁,均值为(43.6±5.9)岁;病程4个月~11年,均值为(2.6±0.8)年。研究组男患39例、女患28例;年龄21~62岁,均值为(43.9±5.8)岁;病程6个月~10年,均值为2.7±0.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一中医疗法,或行药酒浸液局部热透,或行推拿按摩正骨,或行中药内服;而研究组则采取三种疗法联用,即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所述:

1.2.1药酒浸液局部热透 在50°的白酒中,放入细辛、红花、川椒、透骨草、续断及骨碎补等进行浸泡处理,将浸液提取出来后对患者病变局部进行涂擦,之后利用常效应治疗仪对病变局部进行热敷行热透处理,1次/d,大约20min/次,同时采用正骨按摩法进行复位处理。

1.2.2推拿按摩正骨 利用中医常规推拿按摩手法与局部取穴法,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利用不同的手法与取穴,尽量进行患者局部组织筋腱与全身经络的疏通,当病变部位组织的粘连得到解除后,采用椎间盘突出正骨复位处理。

1.2.3中药内服 主要采用的主要方剂为白芍、桑枝、红花、没药、乳香、木瓜、桂枝及牛膝等,具体治疗过程中应随症加减,如颈椎病患者则建议重用葛根,并且要加用羌活;腰椎病患者则应重用牛膝与木瓜,同时要加用狗脊。采取水煎服,服用1剂/d,以连续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行疗效评价。

1.3疗效评价标准 本组研究采用的疗效评价标准[2]为:①治愈:患者的相关症状与体征消失,检查显示正常并能正常参加工作。②显效:患者相关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检查显示病变消失不完全,受凉或者劳累后有轻微不适或者疼痛。③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缓解,仅能参与轻微的工作。④无效: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以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计。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皆进行3个疗程治疗后进行效果评价,并且进行了>6个月随访,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与随访复发率上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

3讨论

以往针对颈椎病和腰椎病多以单一疗法为主,近几年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比较明显。我院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先以推拿按摩使得患者的经络与局部组织筋腱得到疏通,之后施加椎骨复位,接着采用药酒局部热透,使得病变局部得以消肿、消炎等,最后加用中药内服处理,实现了调理脾胃、补肾益气、通络止痛等效果。从本组研究可以看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和腰椎病,治疗总有效率与复发率要明显优于单一疗法治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还应加以心理治疗,减少相关因素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中医特色疗法;高血压;疗效

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安静状态下持续性动脉血压增高(140/90mmHg以上)为主要表现。中医药的相关疗法和康复手段对于高血压病有一定的优势和疗效,能为不同情况的高血压病患者提供较为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法。我院为三级甲等中医院,对体检发现的高血压人群采用中医特色疗法进行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两组高血压病患者均来自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人群,均为1、2级高血压病患者。观察组男57例,女23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9岁;对照组男52例,女2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1岁。排除各种继发性高血压及合并并发症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压水平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 高血压病诊断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参照国家卫生部2002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指导原则》【2】。

1.3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高血压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使患者增强自我保健、自我预防的能力。观察组除此之外,加用中医特色疗法进行护理。

中医特色疗法包括:1、根据中医体质辨证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五型,即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痰湿中阻型、气虚血瘀型。采用芪麦二藤汤加减治疗。基础处方为黄芪15g,麦冬15g,鸡血藤30 g ,钩藤15g,丹参15g,当归12g ,仙鹤草15g,天麻10g,红景天15g,三七片6g,玉米须20g,焦山楂20g,大黄3g。10天一个疗程。2、指导患者做降压操每日两次。主要动作如下:(1).预备动作: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姿势自然端正,正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手掌放在大腿上膝关节呈90度角,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2).按揉太阳穴: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约做32拍。(3).按摩百会穴:用手掌紧贴百会穴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4).按揉风池穴:用双手拇指按揉双侧风池穴,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5).摩头清脑:两手五指自然分开,用小鱼际从前额向耳后按摩,从前至后弧线行走一次为一拍,约做32拍 。(6).擦颈:用左手掌大鱼际擦抹右颈部胸锁乳突肌,再换右手擦左颈,一次为一拍,共做32拍。(7).揉曲池穴:按揉曲池穴,先用右手再换左手,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8).揉关宽胸:用大拇指按揉内关穴,先揉左手后揉右手,顺时针方向按揉一周为一拍,共32拍。(9).引血下行:分别用左右手拇指按揉左右小腿的足三里穴,旋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10).扩胸调气:两手放松下垂,然后握空拳,屈肘抬至肩高,向后扩胸,最后放松还原。10天一个疗程。

1.4 疗效评价

1.4.1观察方法 按中医辨证分型口服以上方药,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上下午各服用1次。10天为一疗程。降压操上下午各一次,10天为一疗程。观察2个疗程。每日测量血压(测量血压需固定、固定时间、固定血压计),并记录。

1.4.2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4.3 血压疗效评价标准【2】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正常标准,舒张压虽未达正常标准但下降10-19mmHg,收缩压下降30mmHg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4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计算中医证候积分【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10%。

1.5统计分析方法: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完成。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

第7篇

【关键词】 中医疗法;腹泻;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601-02

小儿腹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儿科疾病,其高发人群为不足3岁的婴幼儿。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水电失衡、排稀便以及大便次数增多等,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出现严重的水电紊乱、脱水等,从而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当采取西医治疗时不仅效果不尽人意,而且患儿依从性差[1]。故研究将2011年10日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5例腹泻患儿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效果良好,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日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腹泻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7~23个月,平均(15.44±2.16)个月。对照组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5~25个月,平均(14.72±3.05)个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拟止泻汤加减治疗,药方为:石榴皮、葛根、党参各10g,黄连、黄芩、厚朴、藿香、生甘草、白术、法半夏、茯苓各5g。1剂/d,早晚2次,温水煎服。并应用自拟敷脐止泻膏,成分为:毕茇、吴茱萸、泽泻、丁香、肉桂、白术、黄芩、黄连、诃子、车前子。外敷时将药材等重量研磨成粉末状共5g,加入植物油,将其调成糊状,加热后贴在患儿神阙穴上,用胶布固定,每天换1次药。对照组口服思密达,3g×10袋/盒(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不足1岁的患儿3g/d,1~2岁之间的患儿6g/d,大于3岁的患儿9g/d,分3次冲服。治疗三天后,比较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腹泻次数和大便性状的变化。

1.3 疗效评价 当治疗后,患儿症状消失,大便次数、性状也恢复正常时为显效;当其症状显著好转,大便次数、性状明显好转时为有效;当其症状无改善,大便次数、性状也无变化时无效。采用Bristol分型评估大便性状:第4型(4分):质硬;第5型(5分):边缘清晰、软团;第6型(6分):边缘不清、绒状物;第7型(7分):无固体物,呈水样。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比较其间差异,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腹泻次数和大便性状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的腹泻次数、大便性状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婴幼儿腹泻,又名婴幼儿消化不良,是出现在婴幼儿期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综合征,表现为呕吐、腹泻等症状,其高发季节为夏秋季[2]。该病的致病因素包括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等因素,由于小儿肠道发育尚不完善,肠道通透能力较强,利于病毒繁殖,故易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发生腹泻[3]。目前,该病的主要方法包括饮食疗法、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等,其中西医治疗主要是采取抗病毒措施,虽能暂时控制症状,但易复发,且毒副作用大,故目前临床上更青睐于采取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即参考患儿中医辩证病因来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4,5]。

本研究探讨分析了中医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应用中药自拟止泻汤药,其中的山药、党参、白术均可强胃、益气、健脾,藿香、陈皮、茯苓可和中化湿理气,黄连、黄芩、葛根可祛湿清热,石榴皮能止泻收敛,上述药物和生甘草联用,可发挥利湿止泻、健脾助运之作用[6]。神阙为一种重要的任脉穴位,局部贴敷用药具有无痛、机体易于吸收等优点,且外敷药方中的肉桂、茴香可止痛理气、通阳散寒,吴茱萸可止呕降逆,止泻助阳,诸药联用具有止泻行气健脾、温中散寒、调理脾胃的效果[7]。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综上所述,中医疗法可有效治疗小儿腹泻,可有效降低腹泻次数和快速缓解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慧,尚勇.三联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5):184.

[2] 尹贵锦.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5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3,35:121-122.

[3] 王敬珍,武小妮.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病60例[J].河北中医,2013,35(6):838-839.

[4] 程国珍.中医治疗小儿腹泻59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8):131-132.

[5] 甘霖.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4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5):69-70.

第8篇

王女士,年逾50,5年前开始出现发作性咳嗽、气喘。气喘时喉间可闻及痰鸣音,遇风或闻及花粉异味后易诱发,伴咯痰,色白量少,给予辅舒酮气雾剂及茶碱缓释片治疗后,咳喘可缓解。其后王女士一直使用上述药物两年,病情稳定后停止使用。两个月前患者因工作单位装修,闻过刺激性气味后咳嗽、气促再次发作,以咳嗽为主,咯白稀泡沫痰,量多,夜间曾出现气喘,可闻及痰鸣音,服用西药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患者住入中医病房。当时患者表现为鼻塞、流浊涕、咳嗽重、咯白稀泡沫痰、量多、咳嗽剧烈时稍有气促、口干口淡、微恶寒、食欲及睡眠一般;大便不成形、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根据中医辨证,患者属于素体阳虚,外感寒邪,又遇异味刺激,引发寒喘。中医科医生对患者采用了综合治疗方案,后患者病愈出院。

寒喘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它就是哮喘吗?我们都知道,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于反复发作,容易合并其他病变,故属于疑难病症。中医对哮喘也有丰富的认识,通常把哮喘按病因分为三个类型,即寒喘、热喘和痰喘。也就是说,寒喘属于哮喘中的一个类型。中医治疗寒喘具有诸多手段,不仅使用中药,而且还用食物疗法、拔罐疗法、穴位贴敷、针刺艾灸等,无论使用何种疗法,总的治疗原则是一致的,这个治疗原则是根据《黄帝内经》“寒者热之”的原则制订的,即针对寒证之哮喘患者给予温热疗法。

热药

中医根据哮喘患者口干口淡、微恶寒、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弱等表现,辨证为肺脾阳虚、痰饮伏肺,可以健脾温肺、助阳化痰为法。常用方有小青龙汤、玉屏风散、四逆汤和理中汤、苓桂术甘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等等。

热食

这里的热食并非指口感热的食物,而是性质温热的食物。中医理论里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学说,即中医体质学说,它将人的体质大致分为9类,其中有一类人是阳虚体质,这种体质的人即使在暑天也不能在空调房间里多呆,总是手脚发凉,不敢吃凉的东西,性格多沉静、内向。这种体质的人东北地区多见,这可能与东北寒燥的天气有关,长期偏嗜寒凉食物也会形成这种体质。阳虚体质的人患病易发水肿、腹泻等病,寒性哮喘患者往往也属于阳虚体质。因此,寒性哮喘患者可用中医食疗调养体质。平时可多吃容易发散的食物比如牛肉、羊肉、狗肉、葱、姜、蒜、花椒、鳝鱼、韭菜、辣椒、胡椒等,这类食物多具有甘温益气之功效,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等。

热罐

中医的拔罐疗法主要是运用特殊的玻璃罐或陶罐、竹罐,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空气,以使罐内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或穴位上,引起皮肤充血或淤血的治疗方法。拔罐疗法主要采用拔火罐、水罐、药罐的治疗方法,将罐子吸附在患部或相关穴位上,引起皮肤充血或淤血,从而达到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拔毒排脓等功效。将拔罐疗法用于寒喘,一般采用拔火罐的方式,这样能够更好地散寒温肺,助阳化饮。

热季

利用炎热的季节来治病,就是传统医学中的“冬病夏治”。“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寒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肺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临床上医生多采用针灸、贴膏药、中药等综合方法,并且已经取得了明显而持久的疗效。这种疗法近年来非常流行,人们也越来越认可这种中医特色疗法。

第9篇

事件回放

近日,一条“放血850毫升治好了患者多年寒证”的微博,将放血疗法推上了风口浪尖。者为北京一家中医诊所的贾姓医师,据称是从农村的一位老中医那里学来的。他根据老中医传授的经验,找到皮肤上呈黑紫色的血管,据此判定身体哪个部位有病,然后相应地在胳臂和腿部等血管处用针具放血。据称多数病症都可以用放血的方法治疗,每次放血量因人而异,少则100~200毫升,多则400毫升,最多的一位被放了850毫升。此言一出,立刻引来哗声一片。一部分人宣称“此种方法为西方早就废弃的治疗方法,却被用于国人身上”,也有一部分人则坚持“放血疗法确实有效,不是医学糟粕”,甚至有人拿韩剧里常常见到的场景:积食或者消化不良,用针将手指刺破,挤出几滴黑血即可缓解的镜头来支持放血疗法。到底孰是孰非,一时让大众迷惑不已。

放血疗法为何为西方的糟粕?

原始人认为人会生病是由于恶魔附体,要治病就应该把体内的恶魔释放出来,放血就是一种释放恶魔的方法。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用四体液学说取代了恶魔说,他认为人体由土、气、火和水四种元素组成,而疾病则是由于四种体液失去平衡导致的。治病就是要让体液恢复平衡,放血和发汗、催吐等都是平衡体液的方法。以后的西方医生在四体液学说的基础上大力提倡放血疗法,病情越严重,放血就要越多。

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是放血疗法的推崇者,也是放血疗法最知名的受害者。他生病的一天之内,被放掉了近2500毫升血,就是人体血容量的一半,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华盛顿死于失血性休克。这个时候,人们开始质疑放血疗法,有用还是有害?

10年之后,苏格兰军医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开始认真研究放血疗法,他把366名患病的士兵平均分成3组,3组病人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类似,所接受的治疗也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两组病人不放血,一组病人接受传统的放血疗法,结果是不放血的两组分别有2和4个病人死亡,而接受放血疗法的组竟然死了35人。

以后的数十年时间,随着反对声音的逐渐加强,不断有科学证据证明放血疗法对病人的伤害,这个流行了2000多年的疗法终于走出了历史的舞台。

中医vs西医

虽然同样是放血,中医和数千年前的西医疗法却有很大不同。

由此,可以看出,中医的放血疗法并不同于西医上的概念。《黄帝内经》上记载“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意思是血在脉络中长久积蓄,就用出血的方法除去),用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证”。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更有学者认为针灸就是从放血疗法演变而来的。

在中医里,放血疗法的全名为“针刺放血疗法”,是中医一个很常规的治疗手段。其目的也主要是通过调和气血、活血祛淤、通经活络等途径,来调整人体脏腑,使脏腑和谐、经脉畅通、气血和调、阴阳平衡、治病祛疾。中医认为,这不仅可以治疗各种慢性病,也可以治疗急症,对许多疑难病有神奇疗效。

放血疗法的6个注意

1.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贫血、低血压、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宜使用本疗法。

2.放血针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3.针刺放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划割血管时,宜划破即可,切不可割断血管。

4.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1~3次为一疗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

第10篇

关键词 舒缓疗护 中医中药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6-0018-03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lliative care syste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NG Yunfeng, YI Chuntao*, PU Binhong

(Fengl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 The palliative care is carried out extensively in the various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recent years, bu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ought and the theory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ntegration of the related resource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atical theory of the special services and practice way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he palliative care was basically in a blank state.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establishing the palliative care syste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rough discussion of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palliative car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various detailed methods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palliative ca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construction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城市居民的前3位死因[1]。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持续增高,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需求愈加强烈,所以舒缓疗护(palliative care)成为了我国卫生保健体系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2-3]。舒缓疗护主要针对治愈性治疗无反应之末期病患(以晚期肿瘤患者为主),临床应给予控制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还要关注其心理、社交及精神需要,提高生命质量,使患者能安祥、无憾、有尊严地走完人生之路[4]。

在此方面,中医中药对于实现“以人为本”的舒缓疗护具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5]。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内在此方面的应用呈现“碎片化”发展,仅个别医疗机构采用汤药及针灸等方法缓解癌痛或其他不适症状,方法单一,整体疗效局限。而目前对于将系统的中医药特色服务理论与实践方法用于舒缓疗护的探索性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现笔者通过论述中医药特色舒缓疗护的理论基础以及体系构建的各项具体措施,探讨构建中医药特色舒缓疗护体系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交融,并吸收了古代哲学及儒、道、释等宗教思想及生命观念,对人的生老病死、生长壮老有着独特的理解及阐述[6-7]。中医固有的理论和经验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阴阳学说、精气学说、气化学说相融合,揭示了中医生命观的内涵。中医生命观首先是“贵生”,认为生命质量是最可贵的,注重生命的完整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完全符合舒缓疗护的根本原则。中医舒缓疗护与人文关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相比现代医学,中医开展舒缓疗护可以给予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构建中医药特色舒缓疗护体系

中医药特色科室

以中医人文关怀理念为基础,设置体现中医特色的科室,如科室病房装潢、装饰整体体现中医文化格局;病区宣传栏中摆放中医舒缓疗护宣传资料;根据需要设置中药熏香,用以舒缓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床上放置适合不同患者的药枕,提高睡眠质量,使患者能够感受到中医特色的舒缓体验。

中医文化特色的健康宣教

祖国医学认为,阴阳自始至终地贯穿着人生命的全过程。“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阳匀平,名曰平人”。天、地、人共为一体,所以人必须“法于阴阳”,顺时摄养,移情易性,以臻形神相俱,而尽颐天年矣。以中医特色的哲学、伦理理论为主,结合舒缓疗护的相关知识,进行中医特色的健康宣教,希望患者积极面对人生,而其家属可以正确面对亲人最后一程,同时也照顾好自己,修复自身情绪。

中医舒缓疗护队伍

设中医舒缓疗护专职医生、护士2名、心理医生、医生及护士均需接受相关的正规培训;招募具有爱心的志愿者(首选有中医专业背景),如退休或在职的中医医务人员、中医药大学的学生等,被招募者必须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中医相关业务技能。

中医药特色舒缓疗护

在祖国医学的理论指导下,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各种行之有效的疗护方法,而这些方法与现代医学对症治疗相结合,相辅相成,可作为干预疾病末期患者的有效措施。

如中医情志疗法,利用人的情志变化调整脏腑气血阴阳。通过矫正负性情志、提高心理自我防御机制,使精神的良性导向作用于机体,从而干预疾病。作为一套成熟的中医特色心理疗护方法,具体方法可包括:五志相胜疗法、劝说开导疗法、疏导宣泄疗法、移情易性疗法、顺情从欲疗法、激情刺激疗法、暗示疗法等,以调节和控制患者的情绪与行为为主,临床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择使用。五行音乐疗法是中医舒缓疗护方法中的另一大特色,对于临终患者的情绪波动,医者通过五音阶中角、徵、宫、商、羽与人的五志(怒、喜、思、悲、恐)有机地联系,给患者以相应音阶的音乐[8],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临终患者的痛苦,改善生命最后阶段的生命质量。其他如口服中药及采用药物敷贴、贴脐、芳香疗法、针灸、火罐、耳穴、穴位注射等中医适宜技术,在缓解患者病痛,改善患者临终阶段生活质量及状态的同时,也能够帮助面临丧亲之痛的患者家属尽早走出心理阴影,从失去亲人的伤痛中得到解脱。

讨论

中医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中药疗法内容丰富、手段多样,且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操作性强,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中医思想与理论为指引,通过发挥中医独特的优势与特色,整合中医相关医疗资源,如开设体现中医文化氛围的病区,开展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健康宣教,建立专业中医医护队伍、志愿者队伍及制度规范,提供以中医情志疗法、五行音乐疗法为主的中医特色服务,以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及针灸、耳穴、穴位注射等中医适宜技术为主的各项中医药手段,从而构建完整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舒缓疗护体系。对社区临终患者进行中医药综合干预,达到缓解临终患者病痛、给予其身体与心理上舒缓体验、提高临终生命质量的目的,使患者能有尊严地走完人生之路。

对于构建中医药特色舒缓疗护体系的社会、经济效益及价值为:①可体现社会人文关怀,提升城市整体文明水平;②弘扬中医药在干预舒缓疗护中的独特优势;③所采用的方法系中医传统疗法,减少患者长期服药带来的经济负担,降低医疗成本,体现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④通过落实该体系的构建科学研究,进一步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其研究成果可在全市各医疗服务机构推广应用,以填补中医药特色舒缓疗护的“空白”。

参考文献

严勤, 施永兴. 中国临终关怀服务现状与伦理探讨[J]. 生命科学, 2012, 24(11): 1295-1301.

刘颖颜, 陈利群. 舒缓照护的研究进展及思考[J]. 上海医药,2013, 34(8): 10-14.

施永兴, 王光荣. 中国城市临终关怀服务现状与政策研究[M].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9: 7.

施永兴, 王光荣. 缓和医学理论与生命关怀实践[M]. 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0: 8-13.

肖瑶, 朱可蓥, 符文彬, 等. 中医结合哲学与宗教对临终关怀的指导与运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 28(5): 1600-1603.

尤吾兵. 中国“儒、道、佛”生死伦理观比较[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 21(1): 116-117, 125.

张秀峰. 中国传统生死观的伦理内涵及现代启示[J]. 医学与社会, 2009, 22(7): 52-53.

第11篇

关键词:中药烫洗疗法;骨伤;临床疗效

中药烫洗疗法治疗骨伤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普遍,其对于缓解患者生理上的疼痛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软组织等有着积极的意义[1]。本次实验对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8例骨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现实,中药烫洗疗法治疗骨伤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骨伤患者中选取98例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n=49)和西医组(n=49)。中医组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26~43岁,平均年龄(34.5±2.8)岁。患者受到直接暴力伤害的有21例,间接暴力伤害的有28例。骨伤部位在肘部的有14例,膝盖部位的有15例,足踝部位的20例;西医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25~41岁,平均年龄(33.6±2.7)岁。患者受到直接暴力伤害的有20例,间接暴力伤害的有29例。骨伤部位在肘部的有12例,膝盖部位的有14例,足踝部位的2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西医组 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常规西医治疗的内容包括骨伤检查、内固定治疗以及功能锻炼训练等。

1.2.2中医组 采用中药烫洗疗法治疗。中药烫洗疗法的配方主要为地龙10 g、生半夏10 g、白芥子12 g、皂角刺10 g、穿山甲10 g、透骨草12 g、伸筋草12 g、威灵仙20 g、络石藤12g、三棱10 g、红花10 g、乌梅6 g等[2]。加入适量的清水进行煎煮,药汤沸腾之后可用于熏蒸。熏蒸时间保持在30 min左右,保持药汤的温度。每剂药可重复使用,可以烫洗2~3次/d,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具体分析[3]。此外,药方的使用还可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进行适量加减。如患者病情较为严重的,可以适当增加羌活和独活;患者下肢受损的可以增加牛膝;患者创伤部分异常肿胀者,可加入五加皮。

1.3疗效判定 有效:患者肿胀、青紫、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肢体障碍消除,行动自如恢复;好转:患者肿胀、青紫、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肢体障碍有明显恢复,基本能够实现行动自如;无效:患者肿胀、青紫、疼痛等临床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肢体障碍仍然明显,行动依然不变。治疗总有效率=(有效例数+好转例数)/治疗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5统计软件包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好转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 中医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P

2.2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西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例(14.29%),明显高于中医组的2例(4.08%)(P

3讨论

骨伤对患者的关节和肢体行动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此外患者还需要承受一定的生理疼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十分不利[4]。对于骨伤的治疗分为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两种,西医治疗主张手术治疗,包括内固定架治疗和外固定架治疗两种。西医常规治疗为固定架治疗,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却容易引发系列不良反应,如感染、引发并发症等[5]。中医治疗骨伤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但是却能够根治患者疾病,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中医治疗的角度来看,骨伤的产生是由于骨关节的气血受到的影响,因此导致气血不畅、肢体活动障碍等[6]。而要改善这种情况不仅需要从创伤表面进行治疗,更要重视疏通患者的经络,行气活血,从内在进行患者身体素质的调理。中药烫洗疗法的主要配方为透骨草、伸筋草、威灵仙以及红花等,其中,筋骨草味苦性凉,具有较好的消肿、凉血的作用,其对于缓解患者伤口肿胀、清热解毒有着明显的效果[7]。伸筋草抑菌效果架,却能够帮助患者舒筋活络,能够改善患者肢体活动不便的临床症状。威灵仙能够、通络止痛、除湿祛风,对于改善患者肢体麻木、减轻患者的疼痛有着良好的疗效。红花可以帮助促进血液的循环,对于缓解上肢麻痹也有着明显的效果[8]。可以看出,采用中药烫洗疗法治疗骨伤可以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进行骨伤的治疗。

本次实验选取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98例骨伤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n=49)和西医组(n=49)。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采用中药烫洗疗法治疗,结果显示,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3.88%,显著高于西医组的81.63%(P

综上所述,中药烫洗疗法治疗骨伤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冬梅,顾小华,顾频颉,等.中药湿热敷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风寒痹阻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11):60-62.

[2]张辉,毕春强,杨大伟,等.中药腿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15):176-180.

[3]许洪潭,张勇.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6(01):103-104.

[4]汪钦生,邵敏,孙友强,等.疏肝祛瘀中药配合敷贴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01):51-53.

[5]陈志冲,李彬,柳锦华.康复训练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析[J].中医药导报,2015(07):62-65.

[6]何晓丹,孙晓波.应用中药烫洗疗法治疗骨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08):41-42.

[7]杨宇,苏玉亭,王为民,等.四联疗法治疗肾虚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3(11):663-666.

第12篇

【关键词】

骨科急性损伤;损伤控制;中医补法

损伤控制在出现急性损伤时用来阻断因为失血而导致的致命性级联事件,主要有系统性的三个阶段:控制出血及污染;低温纠正、消除凝血障碍、酸中毒等疗法,建立呼吸通道支持;在患者恢复到生理条件许可范围内可给予修复重建手术[1]。本文应用损伤控制与中医补法联合对骨科急性损伤进行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326例骨科急性损伤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163例,所有患者通过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发现均超过16分,无法直接给予手术室抢救,需及时实施骨科损伤控制等相关处理,直到患者状态稳定后再给予手术治疗。患者中有男165例,女161例;年龄22~71 岁。骨科损伤主要分为软组织损伤、关节、韧带损伤以及四肢骨折等。所致伤原因主要有:摔伤129例,高处坠落伤134例,车祸伤47例,砸伤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都不具有明显差异性,可以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损伤控制法,在损伤位置先进行出血控制,将伤口部位污物给予清除,实施简单包扎,如患者休克可实施抗休克治疗,然后及时送至医院进行抢救;至医院后及时进行低温纠正疗法,清除凝血障碍以及进行酸中毒等治疗,若患者发生呼吸障碍或是有呼吸衰竭情况需及时建立呼吸通道给予支持,损伤位置及时诊断,四肢骨折患者需应用石膏或是夹板给予外固定;在患者恢复到生理条件可行状况下及时修复重建手术。

研究组应用损伤控制及中医补法联合治疗。患者于损伤初期可以实施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汤等方法进行治疗,若患者出血较为严重,可以补充独参汤、当归补血汤等补气摄血药物治疗,且按照出血情况及时调整人参、党参等药物用量;患者病情稳定后,对患者进行接骨续损、健脾养胃,实施参苓白术散加味疗法;手术前期主要手术强筋壮骨,补肝益肾,以左归饮、六味地黄丸等进行治疗。由于手术能够损伤机体,所以术后需及时按照以上三期疗法进行重新治疗。

两组患者需在治疗前、治疗第10、20天时检测患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IB),且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应用表示,组间数据以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研究组IB、HB治疗前后数值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

3 讨论

损伤控制主要是在损伤部位给予简单伤口包扎处理,并不进行其他过多治疗,如患者出现休克可实施就地抗休克疗法,且及时送到就近医院进行治疗。损伤控制能够避免严重性多发损伤或是出现合并损伤的患者在不利治疗条件下实施错误或是不当处理而导致损伤,且可以有效治疗控制创伤初期发生的各类原发型损伤,保持患者内环境的平衡稳定,控制疾病发展,确保患者能够安全过度至平稳期。中医补法在急性损伤救治当中实施,于患者不同恢复阶段实施不同疗法,可以增加患者体质,避免机体过度虚弱,两者联合使用可以增加救治几率,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2]。

骨科损伤控制阶段(DOC),通常在指在损伤的早期(24 h)不给予根治性手术疗法,只是给患者实施临时性固定,一直到患者病情保持平稳后实施二期治疗。由于患者在严重多发性合并伤及休克后生理功能出现较严重紊乱现象,且机体代谢能力失调,出现低体温、凝

血功能障碍及酸中毒症状,患者会由于损伤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是死亡现象。所以,为防止急症手术使得患者出现无法承受的严重打击,减少手术风险显得尤为重要。而且,骨科损伤控制需及时观察并控制出血,进行软组织损伤治疗,对骨折处给予临时性固定,减少患者手术风险。中医补法主要分为急性期、手术期、恢复期,可以根据患者实际血气情况给予及时中药治疗。

通常患者出现较严重骨科损伤,需先安装损伤严重度给予评分[3],如评分超过16分,应需及时给予骨科损伤控制疗法,实施简单包扎并进行外固定,维持患者身体条件稳定,再给予手术治疗,如此能够明显减少死亡率,增加患者生存几率。研究发现,研究组在治疗前后的HB、AIB进行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明通过中医补法治疗,能够增加患者自身免疫效果,提高手术成功几率,减少手术风险。全部的HB、AIB 均未出现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HB、AIB发现,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研究发现,骨科损伤患者给予中医补法,能够补益气血、健脾养胃、补益肝肾、接骨续筋,增加损伤康复几率和速度,减少疾病进程,有推广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刘文忠损伤控制与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的应用体会.中医临床研究,2012,04(0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