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学媒体论文

教学媒体论文

时间:2022-10-02 19:55: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媒体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媒体论文

第1篇

1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堂教学的思考

采用多媒体为主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在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充分采用多种媒体技术,实施专业教学活动。而多媒体技术存在较好的交互性,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资源,因此可以为中职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教学软件上可以按照中职生的学习进度,灵活设置多个教学模块,然后在每一个教学模块中均放置丰富的教学资源与丰富的教学案例。而学生则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与学习模块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以多媒体为主的个性化教学的流程图。从这个流程图可知,教师首先应该分析专业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并明确专业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然后按照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科学合理选定跟编制与专业相关的多媒体教学的软件,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跟学习内容将教学软件划分成多个教学模块,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些教学资源有机地组合成教学软件。学生则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块,在模块的指导下完成专业课程的作业与讨论等学习任务,学生的这些学习成果也可以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资源。实施多媒体为主的个性化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充分体现了一种可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

2采用网络互动平台为主的协作教学策略

改变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现状,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状态,引导学生主动接受学习是当前此专业课程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互联网为教师与学生搭建了一个信息交流的良好平台,一方面可以为教师与学生实时地、在线地提供信息交流空间与平台,另一方面可以为他们提供非实时地的信息交流。比如,教师可以建立Moodle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能够根据专业课程的实际内容进行在线学习与讨论,甚至可以实施作业提交与合作交流学习等。是采用网络互动平台为主的协作教学策略的流程图。从这个流程图来看,教师、专家与技术人员等可以在教育机构以及软件企业的支持与指导相互合作打造网络互动平台。教师与学生均可以在这个平台中展开教与学的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在网络互动平台上安排教学问题、教学案例、创设学习情景,向学生导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主题以及学习重点等,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与学习资源,巧设各种学习疑问。其次,教师和学生可以采用这个平台进行交流与探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认真指导下,亲手自己与专业课程相关的设计实验,然后进行自主探究。第三,教师可以组织协调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不同的合作小组,引导每一组的小组成员实施交流与讨论。第四,针对各个小组的学习交流成果,教师可以给予科学评价,并给予点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深入探究。第五,教师可以全面归纳总结一下学生所取得的各种学习成果,并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学习成果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

3结语

综上所述,改变当前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专业任课教师与时俱进、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激活专业课程的教学课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优质的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堂。

作者:刘崇健单位:怀化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2篇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校已经实现了光纤到班。学校为每个教学楼安装了无线网络终端,在楼道为学生安装了电子白板,学生通过触摸白板上的网络地址就可以实现网络链接。这些教学手段的出现,极大地刺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基本上每个家庭都能够实现网络链接。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网络资源进行课下学习,丰富学习内容。对课上的疑难问题,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再学习,直到弄懂弄通为止。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感知历史学习不是那么枯燥无味,而是贴近生活,感觉就在身边,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教学“失误与挫折”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从书本中了解“、化运动、”中的相关信息,从中感悟如何正确面对失误与挫折。教材上的资源是很有限的,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教师可在课前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查询,了解我国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复杂性,了解导致各种运动出现的原因和结果。教师可要求学生把查询的结果记录下来,整理到笔记本上,上课时进行交流。通过学生的交流,我发现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高,并且所列举的实例很经典,很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教材情境,渲染课堂氛围,通过视觉刺激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感悟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也承载这一种教学功能,那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初中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对历史的学习感觉力不从心,其主要原因是历史教材时代性、专业性、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感觉很抽象。为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历史知识,体验历史教材的生活化、趣味化,教师可在历史教学中从网络上下载相关资源,或利用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包,选出适合本节课使用的视频资源,利用多媒体进行形象直观、趣味生动的展示,从而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的内涵,理解历史教材的现实意义。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知,提高了对历史课程的感悟能力,使学生牢固树立了历史责任感。

比如,在进行“初中历史大事年表”的教学时,教师应改变以往的读书教学法,在课前从网络上查找大量的教学资源,主要是视频资料和图片信息。上课时,教师可出示相应的资料,结合历史事件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一话题。教师除了对照教材上的历史大事年表进行承担责任感的教育外,还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历史大事件,如展示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大地震及震后救灾的视频画面,展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成功的视频,展示马航MH370客机失联的视频等。这样,学生就能根据现实中的历史事件谈自己的感悟。然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上要敢于承担责任,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通过视觉刺激启迪学生思维,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悟能力。

三、利用电脑软件制作“思维导图”,通过多媒体展示引领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历史课程知识点相对比较繁多,很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很紧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这些知识点又具有对比性。基于这些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对比教学,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上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思维导图”,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学生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理解,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和分析,提高了总结归纳能力,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比如,在进行“”的复习课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丧权辱国的“、、、、”等“思维导图”,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解读。待每个知识模块学完后,教师再进行对比教学,可使学生准确了解每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日期、原因、内容等知识,感悟那段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通过这一教学方法,既使学生学会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又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总结

第3篇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各科教师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教师专业化标志的重要体现。

一、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对于教师的意义

教师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开发和利用一切学习资源,对教育过程进行设计,组织实施和进行评价,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使教育的效果最优。对教师而言,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训练,将有充分利用先进教学设备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机会,有充裕的时间来专门了解、使用这些设备。

二、现代教育技术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

我们通常所说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实际上是能力的一个集合。它包含着若干的子能力:设计能力、开发能力、应用能力、管理能力和评价能力。这些子能力是教师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也是在当今时代教师除掌握本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的专业化素养。我们发现对于学科教师主要活动场所是课堂,因此教学的设计能力、资源的开发能力及媒体的应用能力就成为最重要的三种教育技术能力。结合上述三种技能与教师特点,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部分:

1.教学媒体使用技能

(1)视觉媒体。视觉媒体包括传统的视觉媒体、计算机图像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技术三大块, 主要包括:投影仪、拍摄技术、扫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打印技术等。利用视觉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突破了传统教材以文字表述问题的单一形式,能将复杂、真实的图形、图片在课堂中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有利于细致长久地观察事物现象,对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非常有益,所以在教学中被广泛采用。

(2)听觉媒体。听觉媒体是指承载声音信息的媒体。它历来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其中主要包括:话筒、扬声器、CD、MP3、组合音响等媒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录音设备使声音信息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教育信息的传播范围和教学规模;它还可以集中录制优秀教师的演讲、准确的外语朗读等声音资料,供大家学习,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

(3)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实现辅助教学(CAI)、管理教学的功能。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视、听、触多感官结合来展现丰富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手段;同时它的强交互性、反馈的即时性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地培养,使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教师可进行个别指导下的因材施教;而且它能延长知识的存储时间,减轻教师的重复劳动。并且能利用局域网、互联网进行更大范围的教学活动等。

2.教学媒体软件开发

教学媒体的内含是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教学活动,就有了教学媒体,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时期,各种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不同而已。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书本和随后出现的常规媒体如幻灯、投影、电视等媒体在教学中主要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辅助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现在迅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等也可为学生创建多种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常规媒体软件主要包括幻灯片、电视教材等。

3.教学设计能力

(1)学习者分析的能力。学习者分析能力就是指教师对于学习者从事某个学习活动相关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进行了解、区分和确认的能力。教师通过对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及学习动机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策略的采用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2)教学目标的分析能力。教学目标也称为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是教育目标体系中最具可操作性的目标。它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与其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教学妹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资源,教学操体的分类,选择教学探体的方法和原则,设计依据等内容。

教学媒体,所谓教学媒体是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教学媒体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指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教学媒体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资源的概念可大可小,教学设计只关心可以人工设计的资源。有时区分资源和工具。

1教学资源包括人类资源和非人类资源

(1)人类资源是教师,辅导者,学习小组(学习伙伴)。非人类资源有两种。一种是教学材料,另一种是教学环境。教学材料包括教育信息资源(网上资源,电子出版物和印刷品等)和教育教学软件(传统教学媒体、幻灯投影教材、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科专题网站等)。

(2)教学环境有两种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教育资源环境(图书馆、学习资源中心、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及Internet)和教学传递环境(多媒体环境、网络环境、闭路电视系统,以及各种教室、实验室)。软环境指的是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有基于“教”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基于“学”的教学模式。

(3)教学煤体在教学中有很大的作用。教学媒体有以下几种类型:①非投影视觉媒体:印刷材料、静止图画、图示材料、实物教具和模。②投影视觉煤体:幻灯机、投影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③听觉媒体:录音机、收音机、电唱机、激光唱机(CD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④视听觉媒体:电影放映机、电视机、录像机(VCD, DVl)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⑤综合媒体:多煤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4)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

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Wilber Schramm)提出的决定媒体选择几率的公式,是选择媒体的最优决策的依据。媒体选择的几率(p)-媒体的功效(V)/需付出的代价(C)。在确定知识点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媒体使用目标。选择媒体类型;确定媒体内容。

2媒体设计的心理学依据有注意。知觉,记忆,概念形成

(1)媒体设计的心理学依据一一注意。认知心理学上表明:人对于学习的过程,是从人本身的学习动机和心理来对知识产生注意开始的,而不是从外界的事物来施加一定的压力来开始。所以,学习首先是要对学习知识产生注意,这样才能使得自己开始学。这种心理学上的“注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选择性注意,新异性注意,简洁性注意,适中性注意,期望性注意等几种口选择性注意:即人在接受知识的时候都是本身有选择性的,所以授课应有重点的讲解;新异性注意,即事物的特征,不同于其他的特征,往往在人的学习中会引起注意,所以授课应有突出性的讲解;简洁性注意,即事物的表现越简单,越容易被人记住,所以授课应言简意赅;适中性注意,即难易适中的知识问题,一般能使大多数人引起注意,所以授课应分清主次;期望性注意,即每个人都有求知的欲望,所以授课前应该将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重点先提供给大家。

(2)媒体设计的心理学依据一一知觉。认知心理学表明,人的知觉和教学的相关媒体都有一定的联系,特征表现如下:整体性,相对性,对比性。所谓整体性是知觉的一个重要的基木特征,虽然知觉的对象是由很多的个体组成的,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学生不会把这些堪称一个个的个体,而是将其统一整体化。任何没有表述的知识都是不会被学习者所加深印象,所以,必须对知识进行一个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的处理,从而使之联系成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这样学习者再学习起来才会轻松易懂,这也是将复杂转化为简单的一个常用模式。相对性,知觉不会对其某一个物质做一个简单的判断,而且要通过其它事物的比较呈现,才可以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但是在画面上如把集成有上百万个门电路的半导体芯片放在手指上呈现,则可以使人们对芯片的集成度大小留下深刻印象。对运动的判断是相对的:画面上,一辆汽车在静止背景上移动或汽车不动而变换背景的位置,均可以被感知为动态。在亮度的呈现上也是相对的:如果一个红色的实物放在太阳光下则会闪烁出晶莹透亮的红色,但是在夜晚的灯光下,则会暗淡许多。对比性:当两种事物的属性谁以区分时,应将它们放在一起呈现,而不是分开。并在画面上用不同的颜色、字体或符号标出它们的不同点;或是将细微的差别加以放大,这些均有利于知觉的对比,从而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辨。

第5篇

论文摘要:现代教育媒体是在教育过程中传递和存储教育信息的载体。现代教育媒体的选择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及教学目标等因素具体确定,不能为用而用。本文论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功用及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从而更好地运用系统方法实现教学设计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现今,教育媒体的发展正方兴未艾,在教育领域中正逐步得以推广与应用,其应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改变了教学信息的传递形式,扩大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对教学中应用教育媒体的必要性、选择模式和现代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多媒体教学深入健康地发展,达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现代教育媒体的内涵与发展

各种新的教学媒体,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幻灯、投影、广播电视到计算机网络,完全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从教材改革到课程改革、从西部试点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了各种教学媒体的不断更新,不断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教育媒体的内涵

由于现代教育媒体和技术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与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泉。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媒体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现代教育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教育媒体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各种新的教育媒体不断涌现。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各种先进媒体都投入了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部分中小学试行计算机教育,利用计算机控制操作进行教学;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计算机辅助教学到本世纪已经进入网络教学实验期,网络教学开始变为现实,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好处。

二、现代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功用

(一)呈现功能

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的表征或描述,它是通过不同的信息符号去描述或表征的,从而决定了媒体有不同的呈现功能,而呈现功能则是由时间特征、空间特征、运动特征、颜色特征和声音特征等诸多要素决定的。

(二)传送功能

传送功能是指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送到接受者的空间范围。现代教育媒体都具备这一功能,只是传送范围有大有小,计算机网络、各类电视网络和无线电广播的范围都很广,而幻灯、投影等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传送。

(三)重现功能

现代教育媒体的另一重要功能,就是对信息的重现。如录音、录像、光盘、电影等能将信息存储和反复存放,幻灯投影也能按照教学的需要反复演示。

(四)可控功能

一般为大媒体或小媒体。现代教育媒体根据其媒体传输信息的特点,各自有其不同的可操作性,其难易程度不同。常规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等就比较容易操作,电影、计算机等媒体就需要进行专门培训才可熟练操作。

三、教学设计的优化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是一项现代教育技术。80年代“移植”到我国,经过一系列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设计技术已成为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所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一)教学设计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学习教学设计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最优化教学,实验证明,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里更加轻松地学习,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行之有效的。

(三)教学设计有助于实现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教学设计力图克服局限性,将教学活动的设计建立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教学工作的普遍科学化,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提高教育、教学的投资效益,这正是教学设计的宗旨。

四、应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

(一)根据教学任务

要完成教学任务,应选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去完成。有些教学任务,用一种媒体就可以完成,而有些则不同,需要多种媒体的交换运用,才能有效地发挥效果。

(二)根据教学对象

根据不同的学习者,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是教学效果的保证,不同阶段的学习者,有不同的需求。

(三)根据教学内容

各科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代教育媒体没有高低之分、好差之别。只要在运用过程中,合理选择就能很好地发挥其功用。

(四)根据教学条件

主要指环境条件、经济条件、媒体条件等。应根据现有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媒体,不要看了别人使用先进的设备,就不顾自己现有的条件,盲目攀比和效仿,这样得不到真正的发展。

五、应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注意媒体不能随便使用,要把握好使用的时机,媒体的选择要代价小、功效大。现代教育媒体要与传统教育媒体有机结合,两者应互相配合,共同发展,选择媒体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而定,有些要讲解演示,有些要操练演习等。

笔者认为,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领域应加大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力度,媒体的应用要注意发挥其实效,一是要求教学媒体精选;二是要求教学方法优化。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无定法、教必有法、教需精法的原则,应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依据,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及媒体的设计原则。媒体教材应具有交互性,让学生参与操作,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注意现代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两者兼容并蓄,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改学、张筱兰、郭绍青,《现代教育技术》[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

2.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m],1998

4.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m],1998.12

5.张一春,《虚拟实景》[j],《外语电化教学》,1996.4

6.周旭、江福西,《建立多媒体教学网络信息库》[j],《中国电化教育》

第6篇

【关键词】复杂性;复杂性范式;传统范式;教学媒体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2―0037―03

一 复杂性科学范式

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中系统阐述的,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1]范式研究的重要意义主要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上表现出来,分别回答了“事物存在的真实性问题”、“知者与被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问题”。

科学研究方法论经历了还原论、整体论两个阶段,当前正朝还原论与整体论辩证统一的方向――融贯论发展,从科学范式的角度则依次对应着简单范式和复杂范式。到目前为止,复杂性的统一范式还没有真正形成,或者说正在形成中,但在很多方面已经达成了世界性的共识。从哲学层次上来说,主要表现在为对还原论的超越,走向整体、关联的复杂性观念。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把“彼此联系起来的并能决定关于(物理、生物、人类―社会)世界的复杂的观念形成的理解原则的总体”,称为“复杂性范式”。[2]

二 传统的教学媒体开发范式

1 简化范式影响下的教学媒体开发原则

教学媒体的开发范式可以理解为指导教学媒体开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的规范。传统的教学媒体开发范式受到经典科学研究范式,即简化范式的影响。经典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建立在“有序”、“分割”和“理性”三大支柱上,集中表现为普遍性原则、可还原原则和可分离原则这三个原则。[2]

(1) 主客体分离原则

简化范式认为对象和知觉认识它的主体之间是绝对分离的,主体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不能参杂主观思维,并且使对象脱离它所处的环境。

传统的教学观下,知识是客观的,教学媒体是客观知识的载体。教师被看作是客观知识传授的主体,学生被看作知识的受体,即知识的容器。

(2) 普遍性原则

经典科研范式认为,科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普遍性,而局部性或特殊性作为偶然因素必须被排除。在教学媒体开发过程中,人们总是追求简单而普遍适用的指导理论和操作模式,例如,经验之塔理论和视听传播理论在二十世纪中后期是全世界普遍采用的教学媒体开发的指导思想;音频教材、电视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媒体的开发流程都非常相似;另外在教学媒体评价中,人们都采用同一的、普遍的价值判断标准,教学性、科学性和技术性指标无处不在。

(3) 还原论原则

还原论认为应该把对总体或系统的认识还原为对它们组成部分或基本单元的认识。

在传统媒体开发范式中,此原则在媒体分类、开发过程以及评价指标的制定等方面均有体现。分类是简单范式认识客体的重要方法,教学媒体按照不同的标准被划分为多种细类,若按媒体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分类,可以将媒体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传统范式一般把整个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步骤。以电视教材为例,其开发步骤可分为:(1)稿本阶段(2)拍摄准备阶段(3)现场录制阶段(4)后期加工阶段(5)使用评估阶段,各阶段分别由不同的工作人员完成,最后,所有人工作的总和便是教学媒体的成品。

2 传统开发范式的特征

受上述原则的影响,传统教学媒体的开发范式体现出强烈的客观性、固定性、顺序性的特征。

(1) 客观性

一般认为教学媒体是客观知识的载体,开发人员对素材选择必须真实、具体、准确,不带主观色彩,小到一个简单概念表述,大到一个复杂现象的呈现都必须遵循其客观性。

(2) 固定性

由于受到相同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方式的影响,同类的教学媒体在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式、呈现方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往往表现出固定性的特点。

(3) 顺序性

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的使用,任何一个教学媒体的设计都蕴含开发者的教学设计思想,即按一定的顺序呈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将复杂的开发过程分解为细小的、具体步骤,各个步骤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排列,开发工作就按照顺序一步一步的进行。

三 复杂性范式下的教学媒体开发

依据实践情况来看,教学媒体的开发过程是一个复杂系统,该系统属人理-物理-事理系统。我们认为,现代的教学媒体开发范式应该进阶到复杂性的开发研究范式。

1 教学媒体的开发范式应该是复杂的

(1) 理论基础的复杂

教学媒体的开发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学发展历史上有过较大影响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的发展基于这样的一条规律,就是后一种理论总是在批判前一种理论弊端和局限性的基础上建立的。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强化的结果,这种理论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者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由行为主义发展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的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学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分析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人们对学习的认识经历了从机械的条件反射,到关注学习者内部心理活动,再到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2) 开发技术的复杂

从早期的实物、挂图、模型、印刷品到今天广泛运用视听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数字图书馆、移动学习媒体等媒体,教学媒体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背后的直接推动力便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向小型化、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教学媒体的分类变得越来越模糊,在一个教学媒体可以同时呈现音频信息、视频信息还能实现实时交互;非线性编辑,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使教学媒体的开发技术变得越来越丰富,先进的技术拓宽了开发者对开发工具的选择范围,也给与了开发者更多的选择。同时技术的发展还推动了学习者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者只要拥有一部能上网的智能手机,便能通过搜索引擎随时随地获取形式是多样的海量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编辑和处理,通过网络学习者还能与身处异地的师生实现实时交互。

(3) 使用者/对象的复杂

传统开发范式简化了人的复杂性,将教学活动中人的主体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加以消解。在教学媒体的设计中,以线性思维理想化的“预知”了媒体的教学效果,把实际情况下教学主体所体现出的复杂性作为次要的、可忽略的因素不予理会。殊不知,使用同一个教学媒体对不同地区,不同特点的学习对象开展教学,其效果都存在差别。另外,传统开发范式也没有考虑教师和学生根据需要参与对媒体结构和内容的修改或再加工,限制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媒体的批判、反思和重组教学的能力;也限制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2 复杂性范式指导下的教学媒体开发

简单思维影响下的传统开发范式,在理论和技术都变得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对教育技术发展的不适应性和局限性,但是“复杂性科学的目的并不是彻底抛弃传统的科学,非线性科学的存在也并不是以线性科学的灭亡为代价”(焦建利 2006)[3] 。我们在提倡复杂性范式时不是完全抛弃传统开发范式,而是批判的扬弃,保留传统开发范式中优秀部分,补充或改革不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部分,做到辩证统一。

在世界范围内,复杂性范式的研究还处于“正在进行时”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具体的理论和行为规范,对教学媒体开发范式的指导我们只能从形而上的层面来汲取营养,获得启示。

莫尔科尔把复杂性科学与实证科学和后现代主义进行对比得出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特征:①本体论上,复杂性科学坚持实在论,认为决定论和非决定论共同存在;②认识论上,复杂性科学属于后实证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主客体不能完全分离,知识是语境依赖的;③从方法论上看,复杂性科学坚持整体论与还原论相容的原则,认为应将分析和综合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2]

(1) 本体论层面

复杂性科学坚持实在论,认为决定论和非决定论共同存在。在简化范式强调实在客观性、忽略人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教学媒体的开发存在强烈的目的性和确定性。设计者以严格的顺序结构组织教学内容,排除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因素,以线性思维对教学效果进行预测,导致机械决定论。教学媒体作为知识传播的工具,而学生使用教学媒体学习客观知识的时候,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媒体信息所建构的意义是不同的。因此,对教学效果的预测应该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随机事件的干扰,这种预测只能是局部的、阶段性的,对整体的、整个过程的预测是不可取的。

(2) 认识论层面

后实证主义认为客观实体是存在的,但是其真实性不可能被穷尽,客观真理虽然存在,但是不可能被人们完全证实。它就像一个被遮蔽在云雾中的山顶,一个人到达此处时,由于看不清周围的景物,无法轻易地确定自己是否已经站在山顶…… 理性批判是知识增长的唯一途径,必须通过不断的“猜想与反驳”,才可能逐步接近真理。[4]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复杂性范式坚持主客体不分离的原则告诉我们:教学媒体的开发应有他们的参与。传统开发范式下,媒体的编制者是开发的主体,他们的教学思想固化在教学媒体中,并且多数情况下知识内容的结构是完整的和线性的,因而大大的限制了学习主体探求知识的自主性。从这个意义上看,复杂性范式指导下开发的媒体应该允许学习者借助媒体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学习策略自主的、灵活的探索知识。黎加厚教授提出的“积件(Integrable Ware)思想” [5]正体现了这一原则。

(3) 方法论层面

复杂性科学坚持融会贯通的方法论,提倡还原方法与整体方法相结合、定性判断与定量描述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相结合等原则。[2]就教学媒体的开发而言,我们可以借鉴这种融合的思想开展实践。在指导理论上,坚持传统理论与现论相结合,即行为主义与建构主义相结合,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相结合;在内容结构上,完整型与片段型相结合,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网状结构相结合,完成品与半成品相结合;在开发模式上,流程式与随机式相结合,封闭模式(专业团队开发的完整教学媒体)与开放模式(允许使用者自主建构的教学媒体)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部分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专家评价与使用者评价相结合,媒体与使用的情景相结合等方法开展实践。

四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教学媒体传统开发范式特征的分析,揭示了传统范式在教育和技术越来越趋向复杂的今天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并从理论、技术和使用者三个角度论述了教学媒体开发范式的复杂性,最后结合复杂性科学范式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的特征,对教学媒体的开发范式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设想,复杂性范式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Kuhn.T. The Structure of Science evolution (2nd ed.)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0.

[2]黄欣荣.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3]焦建利,叶力汉.教育技术的复杂性与复杂的教育技术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6,(1):13-17.

[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1997,(3):11-15.

The Probing of Instructional Media Development Paradigm from Complexity Perspective

LI Zhi-jian1 OUYANG Ming2

(1. School of primary education,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Chuxiong, Yunnan 675000, China; 2. 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091,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analysis, tried to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seven aspects of concept, theory, model and framework, development tools and key technologie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development process, evaluation criteria. The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paradigm of instructional media has the objectivity, immobility and orderliness. Base on the complex paradigm characteristic of ontology,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to propose some exploratory ideas for the instructional media development paradigm.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教学模式;外语教师;角色

随着微电子、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及软件的迅速发展,人们迎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计算机、网络及软件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得传统产业、人们的工作、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是以计算机作为一种传播媒体进入教学领域而产生的一种新教学法,自产生以来就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1多媒体教学的理论依据

多媒体教学涉及的理论很广,包括语言观、学习观和方法论诸方面的问题,牵涉的学科有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学、英语教育学等。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ERumelhart)~-Y大量研究,把图式称之为认知的建筑块料,是所有信皂’力Ⅱ工的基本要素,把图示的概念发展成—种完整的理论,认为图示理论是—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所有的知识在头脑中都是被安排到_定的单元中,这些单元就是图示。

图示除了包含知识本身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之外,还包括这些知识如何得到应用的信息,即包含—般所谓反映着知识结构的认知结构,也包含着更为抽象的认知策略、一系列认知的眶架。现代图示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于如何通过多媒体教学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多媒体是—种以接近人类认知梅的方式来组织、展示教学内容及构建知识结构的。丹塞雷(1988)认为:“学习材料的网络化对学生获得正确的事实、概念及其结构关系具有潜在促进作用,并有助于已有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用网络化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它的信息组织方式是一种非线性结构,采用了柯林斯等人(CollinsnadQuillina)提出的层次网络模型,把相互关联的知识点有层次的构成一种网络系统,系统由节点和链组成,节点表示教学内容的知识,链是知识点之间的层级逻辑关系,当学习者听到、看到或联想到—个概念时,代表这个概念的扰破激活,然后向邻近的节点扩散,使邻近的节点也得到激活,邻近的节点又激活它的邻近点这种非线性结构利于学生进行扩散思维,联想厕的知识,获得新知识。多媒体的非线性网络结构是把信息的组织形式与信息内容呈现的多样性、复杂陛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结构化认知形式,既包括了学科的基本内容,又包括了学科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既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又注重知识的结构,使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灵活性得到了完善的结合。

2多媒体教学与外语教师角色转换

2.1外语教师的传统角色及其弊端-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外语教学历来都是以课堂的形式进行的,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单向同步教学为主,学生被迫接受同—模式的单向课堂教学。这种模式的优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自奇认知主涔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按这种模式培养出的绝大部分是知识型人材而非创造型材)。这是因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学习理论方面的基础是行为主义。这种教学模式长期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就使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众所周知,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只研究外显行为,反对研究意识和内部理过程。 他们把个体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即所谓‘喇激一反应系统”,学习的起因被认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但是他们不关刺激所引起的内帮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因此,从而也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这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根据这种观点,人类学习过程被解释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而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喻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外界刺激,即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下,学生能够参与教学的机会极少。而学生刘教学和学习进展的反馈也只是通过考试而得到。由于语言教学的特殊性,这一作法极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2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外语教师的新角色

目前,随着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的转轨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已提到我国教育改革的议事日程。目前的莹奠式趋向了多样化、合作化、灵活化、精细化、现代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被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所取代。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

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漠式的关键在于从现代教学媒体构成理想教学环境的角度,探搠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眭。我们知道,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的出现带来了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具备的特陛:计算机交哇、多媒体挣陛、超文本特性、网络特性。这些特性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有所改变,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信息,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者。这就要求外语教师与时俱进,转变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把自己从“权威”的位置、“知识代表”的位置拉到学生中来。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外语教师应该把关注焦点放在每位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匕,要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是把传递或展示展示知识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思维能力;交流环境

也许大家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越来越生动,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有“看头”了;我们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增强了……原因在哪里呢?我想,除了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多媒体教学的灵活运用。

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当代化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使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法达到最佳的结合。

1.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2.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这些是多媒体教学所存在的不足。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黑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

语文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一方面体现在新教材的内容选取和编排上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体现人文关怀、与现实贴近,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在如何传播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体现参与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而在这些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我所用。但是,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更应体现语言文字的独有魅力和教师的个性,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慎用多媒体技术,不鼓励过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优秀论文集》何克抗、李克东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 祝智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0年全球华人资讯科技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1997年6月。

第9篇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一、采用多媒体是现代英语教学的必然选择

教育的发展与教育媒体的使用是分不开的,以教育本身的规律、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而迅猛发展起来的交互式多媒体英语教学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教育带来了强大的冲击波,一场教育的大变革已在孕育之中。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系统.它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力既能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的目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主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材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认知工具。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境”、“合作与学习”、“学习环境”对认知主体的重要性。个体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不同的学生,因为原有的认知基础不同,从而形成对新知识不同的理解。

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变革传统教育的突破口。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课本、一本参考书和一块黑板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一直占据着中学英语教学的主导地位。而今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创设了交互式教学环境,从而使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和推广,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采用多媒体教学是中学生认知心理的需要。“信息图像化本身就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要,使其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和各自不同的进度来对图象化的信息进行个别化与理性化的筛选和理解”。在目前情况下,只有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和其它感觉器官,从而获得最佳的认知效果。

采用多媒体教学也是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外语教学正向着多媒性、综合性、开放性的方向发展。尤其注重语言学习者的语言使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多视角,多维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在中学阶段,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无论教材的设置、课堂的教学以及课余的活动等都是动态型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现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画面,仿真的交际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参考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一些需要学习的单词、对话以生动形象的画面、音响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主要对话的语言环境中,轻松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激发起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供交互情境,提高学生听说写译能力。论文参考网。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材料,创设了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边欣赏录像,边听课文录音,在课堂交际活动中,提高学生在日常用语、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练习和表达能力。

(3)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过去的英语教学学生参与面少,语言实践机会少。我们可以把重点、难点、词汇、课文朗读、练习题都编制成课件,利用其超文本功能,把板书、各种图表、动画等编制在一个软件里保存和使用。课堂上,教师只要操作计算机,就可以在完成相同内容的情况下大大节省时间,把更多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巩固训练,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从而加速了课堂教学和训练的节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4),即时反馈信息

“反馈”是指控制系统把输出信息的结果“返回传入”-影响信息-再输出,起到调节控制作用。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上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实践证明: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结果比不了解积极性要高。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该在思想上转变教学观念,在实践中转变教学方式。

三、使用多媒体的误区

凡事皆有其两面性,如果片面夸大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就会偏离了课堂教与学的实质。有些教师自视扔掉了粉笔,握住了鼠标就是更新了教育观、解读了新课程,盲目追求看似迭起的课堂假象。

1、一味地追求在英语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

英语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恰当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确实能给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但是,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应起主导作用,媒体永远处在被支配的地位,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补充。论文参考网。任何时候我们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而并不是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

2、人机对话取代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是情感交流、信息反馈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具亲和力的,最灵活的语言,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应该是最有效的教和学的途径。”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只注重人机的对话,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和信息反馈,就会使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缺乏应有的课堂亲和力和感染力。

3、教学课件代替挤占了学生的思维和操练

目前,英语学科的多媒体课件集动画和声音于一体,将素材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的视听效果得到强化。但是,这些多媒体课件仅仅是把文中情景和语言展示出来了,它代替不了学生思维,代替不了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操练。我们在制作和使用英语多媒体课件时,应当以促使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与课堂上英语语言操练为着眼点。

4、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独尊计算机多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很广泛,但也不是万能的。如录音机、教学挂图、实物、简笔画、幻灯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不可忽视。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手段,让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有机配合,发挥其应有的长处。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要注意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将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运用。

四、结语

多媒体英语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引发了一场现代教学理念的革命。它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多媒体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学能力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李红,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的运用,《内江科技》,2008年第2期。

吕娜,外语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建与应用,《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年1月。

张会敏,浅议多媒体教学,《职业与教育》,2008年1月。

第10篇

论文摘 要 优秀的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课件适当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构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本人自身经验,谈谈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提出了“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随着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推广,外语教师的教学环境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向多媒体网络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课堂讲授方法,同时还要能够娴熟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是外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现结合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本人自身经验,谈谈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并非多种媒体的随机凑合,它必须在教学设计原理的指导下,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安排和组织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及教学资源,形成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

一、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分析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什么内容。

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学习内容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并通过教案、教科书和教学媒体的作用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学习内容的分析,还揭示了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的顺序展开打下基础。学习活动的本身是极其复杂多样的活动,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有多种多样。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和学生的智能活动特点,我们可以将提给学生学习的内容分为事实学习、概念学习、技能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五种类型。根据外语学科的特点,其中还应包括双语比较与跨文化意识等。

2.确定教学策略,即为达到预期目标,打算如何进行学习,也就是选择要达到预期目标所需要的资源、程序和方法。

教学方案的设计包括: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技巧设计、信息反馈调整。

3.进行学习评价,即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教学的具体组织、实施、管理中,必须重视学习评价的安排,要设计各种输出反应的测量工具,确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以获得反馈信息,控制和调整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目标。

二、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课件开发和设计的具体要求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课件开发和设计必须遵循教学原则,符合科学性、艺术性要求,因此应关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以下几个方面。

1.对现有课件加以合理利用

现在大多数外语教材出版社在出版教材时都同时提供助教课件,这些课件中包含了许多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用到的语言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改,使其适用自己的需要。此外,我们也可以从网上查找相关课件,对其进行加工,或使用下载演示文稿的模板。

2.课件中内容信息应有合理的取舍

良好的外语教学课件应该把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宏观框架展示出来,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具体实际,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解决一些教学问题。在课件制作上,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全部教学内容都照搬到屏幕上,要根据教情、学情大胆取舍,把那些最需要用多媒体展示的知识放映出来。同时,在教学内容切换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巩固知识。

3.合理使用音频、视频、动画和图片

在课件中合理地加入一些音乐和音响效果,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同时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一段舒缓的背景音乐,可以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在课件中,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图像占较大比重,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也会起到负作用。图的内容要便于观察。图形、图像等画面设计要尽可能大,图的主要内容处在屏幕的视觉中心,便于学生观察。对于动画和视频图像,应具有重复演示功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重复播放。但实际上,在课件制作中插入多种音效或太多的动画、图片是一种“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的做法,因为不必要的音频、视频、动画和图片等虽然可以丰富课件的页面,但也可能干扰课堂教学。正确的做法是:只有在我们无法或很难通过语言来表达时,或者在使用媒体可以极大地增强学习效果时,才应该借助于音频、视频、动画和图片等媒体。其原则是:让学生专注于应该专注的内容,尽可能少地使用可能产生干扰的媒体,因此,页面中应该突出的内容一定要凸显出来,而不应该凸显的内容诀不可凸显。

4、合理使用文字和色彩设置

文字和背景的颜色搭配要合理。文字和背景颜色搭配的原则一是醒目、易读,二是长时间看了以后不累。一般文字颜色以亮色为主,背景颜色以暗色为主,形成较好视觉效果的颜色搭配方案。注意色彩的合理应用。色彩的应用可以给课件增加感染力,但运用要适度,以不分散学生的注意为原则。如:色彩搭配要合理,色彩配置要真实,动、静物体物体颜色要分开,前景、背景颜色要分开,每个画面的颜色不宜过多。对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进行特殊设计,或用特殊字体表示、或用特殊颜色展示、或用制作特效强化,让学生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需要注意的是,要强化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不宜太多,要少而精,否则就起不到重点强调的作用。

总而言之,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课件的开发和设计,还有许多技术上的具体问题需要讨论,但始终要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至于在使用中如何规避误区,扬长避短,使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更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Hnanafin, M. J. ,J .R. Hill& S. M. Land.(1997).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and interactive multimedia: Statu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Contemporary Education, 68(2),94-99.

Neo, M&T. K. Neo,(2000). Multimedia as a platform for instruction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00, October 4-6.

第11篇

论文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注入了街的活力,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较先进、较实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实践证明,它不仅能够在教学中起到事丰功倍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全。

1、多媒体教学的定义

关于多煤体,广义上指,“多种功能单一的教学媒体的组合应用”,比如黑板、挂图、幻灯、投影仪等等;狭义上,是指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即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各个多媒体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同时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式的操作。后者在实际运用上就是今天被我们所广泛认同并使用的对多媒体的定义。它有两个较为突出的特点:一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特征,区别于传统的教学媒体;二是以可以实行交互式操作处理信息,区别于其他现代教学媒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媒体教学对教育的最大意义在于其能够真正做到实现教学互动和师生互动。

2、多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

2.1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政治教学模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被称之为“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同学们深感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一点一滴的创新价值,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则给传统教学模式注人了新的活力。具体而言,它打破了传统“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模拟出一些较生动有趣的实地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变静为动,使学生能够进人一种喜闻乐见、活泼生动的学习气氛,勾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它能化静为动,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枯燥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

2.2多媒体模式生动形象.增强趣味性

运用网络、多媒体手段教学能大量节约时间,并增加教学容量,还可以利用音乐、录像和图片等新形式来模拟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通过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在具体教学中,它可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另外,除了课本上的某些实例外,老师还可以补充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清楚道理,使学生能够感觉到学习并不枯燥,也不神秘。

2.3培养意境,激发学生情感

思想政治课内容,很多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要使得学生能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使之真正受到教育,便要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以往老师在课程常常采取讲事例、案例的方法,这也无可厚非,但是由于大部分老师朗读水平有限,其取得的效果往往不如人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如果能够用上一幅制作精美的图片、一段悦耳的音乐或是一组吸引人的镜头·一再加上一段学生感兴趣的视频,这样往往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和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例如,在讲初二年级《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一课时,老师可以首先截取在电视画面上展示过的地球受到严重污染的一系列图片,让学生了解人类正在和即将面临的严峻的环境问题,之后,老师可以提出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做。这时,学生的情绪便会相对激动,如身临其境,从而下定保护环境的决心。随后,老师再总结讲出保护环境的办法,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2.4思想碰撞.激发学生思维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主要教具只有挂图、课本插图或是一些投影,这样便不能看到案例的具体进展和变化,使得学生很难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步骤,使得静止的图像变成动态的图像,显示事件发生的整个变化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和讨论,如此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与学有机结合。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促进其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又如,在教初二年级学生《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程时,可以先放映一段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的关于北京市一些市民在长假旅游中被骗的实际录像,然后跟踪报道后续其消费者权益被维护的过程,从而教育学生如何防止上当受骗,如何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最后,再用图例演示消费者“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具体方法和程序。这样,学生便能够很容易地了解其维权的途径和程序。

第12篇

三月,应该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应该是微风细雨、孕育生命的季节。但今年偏不,我的记忆里只有三月那吝啬的雨和狂怒的风。不过,很想说的是,不管它再吝啬再狂怒,我已经走进了大三的最后一个学期。是的,我又要徜徉在文学的怀抱了,记忆里除了大一饱受《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煎熬,好像就没有再出现这样需要我们实际操作的课了,想起那时的我,在面临期末考试的时候,每天都在阅览室里操作计算机,满脑子都是泪。不过虽有点折磨人,但是却带给自己不小的财富。而在这学期开学拿到课表,看到《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起初仅仅以为只是理论,顿觉有点糟心,不过仔细看了课表,竟然还有实践课,突觉有了兴趣。

是的,星期三来了,小个子的老师带着甜甜的笑容给我们介绍了这门课,这门课如何考试暂且不说,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老师要我们自己分组,期末要我们各小组拍摄dv短片,听到这个全班都沸腾了。顿时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这门课。讲完这些要求老师就带领我们了解这门课,我也渐渐知道了这门可到底需要我们学习什么。简单说就是需要我们学习信息技术运用在我们的教学中,改变教师、学生、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要创新性的运用教学媒体融入我们的教学环境当中,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到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的确,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已经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教师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一个开放、自由的系统中与学生进行“视界的融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角色将会发生变化,教师要适应网络带来的改变,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权威角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平台,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打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从自我封闭状态走向自由、开放、澄明的交互状态。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查找资料,如电子教案、学术论文;能够利用互联网来发表教学论文,如可以申请自己的e-mail来进行论文投稿;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同学生进行交流与联系,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难处,并对其进行指导;能申请教育博客进行思想交流,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能够利用加密技术对学生的成绩、学生的评价、考核进行档案管理,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这门课,可能是刚刚接触,没有得到更深层次的了解,但我会认真的完成它,学会自己必备的技能,为自己以后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说到提出对老师的建议,毕竟刚刚学习,还不知道老师有什么该改进的地方,就希望老师能多给我们一些实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