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医的基本治疗方式

中医的基本治疗方式

时间:2023-06-30 17:22: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医的基本治疗方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医的基本治疗方式

第1篇

摘 要 目的:探讨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变现以及治疗方式。方法:对收治的67例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治疗,94%的患者年龄46~57岁,除去一般的治疗方式外还可配合中医的治疗方式。结果:对于病症较轻的患者一般治疗方式基本都能起效,针对病情配合中医治疗调理,55例患者中87%的患者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都得到较好的治疗。结论: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治疗除了消除情绪上的异常之外,中西医配合是比较好的治疗方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针对性的中医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治疗 调理 临床效果

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治疗 调理 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4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46

对近1年来接受治疗的67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及观察,现汇报如下。

对近1年来接受治疗的67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及观察,现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对67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年龄36~61岁,有63例患者年龄46~57岁,占了总数的94%;据调查,患者均在12±2岁来月经初潮;有4例为早发性绝经,7例为晚发性绝经;未婚女性有5例,无妊娠史的3例,患者中妊娠次数最多的达到4次;病史:4例患有过子宫肌瘤,6例有宫外孕史,11例有过不同程度的妇科问题,均得到有效治愈,手术治愈8例;9例有吸烟习惯。

对67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年龄36~61岁,有63例患者年龄46~57岁,占了总数的94%;据调查,患者均在12±2岁来月经初潮;有4例为早发性绝经,7例为晚发性绝经;未婚女性有5例,无妊娠史的3例,患者中妊娠次数最多的达到4次;病史:4例患有过子宫肌瘤,6例有宫外孕史,11例有过不同程度的妇科问题,均得到有效治愈,手术治愈8例;9例有吸烟习惯。

临床症状: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是比较复杂多样的,大致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出现疲惫无力,精神不济,有的还会有关节疼痛或是肌肉酸痛的症状,更甚者会有四肢麻木,有蚁行感等;②月经上的变化:月经间歇性周期逐渐的延长,月经量也渐少,直至停经36例(53.7%);相反的,经期时间延长,周期变得不规律,月经量也现增多的趋势,有患者还会出现断断续续、逐渐至停止的症状22例(32.8%);但也有出现突然停经的现象6例(8.9%)。③体内循环的症状:12例出现胸闷、心悸,38例有局部潮红、燥热,10例患者出现血压不稳定情况。④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急躁、易怒、情绪波动大等43例(64.1%),头痛、脑胀9例(13.4%),焦虑失眠等26例(38.8%),有些患者甚至出现眼花,眩晕以及健忘等症状。

临床症状: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是比较复杂多样的,大致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出现疲惫无力,精神不济,有的还会有关节疼痛或是肌肉酸痛的症状,更甚者会有四肢麻木,有蚁行感等;②月经上的变化:月经间歇性周期逐渐的延长,月经量也渐少,直至停经36例(53.7%);相反的,经期时间延长,周期变得不规律,月经量也现增多的趋势,有患者还会出现断断续续、逐渐至停止的症状22例(32.8%);但也有出现突然停经的现象6例(8.9%)。③体内循环的症状:12例出现胸闷、心悸,38例有局部潮红、燥热,10例患者出现血压不稳定情况。④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急躁、易怒、情绪波动大等43例(64.1%),头痛、脑胀9例(13.4%),焦虑失眠等26例(38.8%),有些患者甚至出现眼花,眩晕以及健忘等症状。

治疗方法:医院根据患者的个人病况、身体状况等采取以下的治疗方式有针对的进行治疗:⑴一般治疗方式:针对那些有头痛、焦虑失眠、急躁易怒等的患者,主要给予心理上的辅助治疗,帮助患者渐渐消除心理上的异常情绪,及对于病情的顾虑,医护人员及其家人应当多多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及鼓励,让患者适当的进行身体的锻炼,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等,调节患者的心理情绪,减轻出现的更年期综合征的病症,但对于一些程度较重的患者医生可以适当的给予一些安定,量约4±1.5mg,2次/日,或15±5mg的谷维素,3次/日,有需要的还可以配合维生素A、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6及维生素E等药物一起使用,辅助患者安定情绪,调节神经功能等。⑵中医治疗:针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还可采用中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①脾肾阳虚的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浑身酸软,本组此型21例(31.3%),可用白术、陈皮、获等、党参、补骨脂、仙灵脾、山药、杜仲、鹿角胶等。18例患者出现好转。②肝肾阴虚的患者,本组34例(50.7%),临床多表现为潮热出汗、月经紊乱、烦躁不安、失眠头痛等,可选用山萸肉、沙参、何首乌、生熟地、玉竹、旱莲草、白芍等用于滋肝养肾。对于一些出现突出症状的患者可有针对性的用药,例如头重眩晕者,可采用钩藤散,心慌不安者可服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待病情有所好转之后,即可转而服用补脾、肝、肾药物巩固调理。30例患者症状有所缓解。

治疗方法:医院根据患者的个人病况、身体状况等采取以下的治疗方式有针对的进行治疗:⑴一般治疗方式:针对那些有头痛、焦虑失眠、急躁易怒等的患者,主要给予心理上的辅助治疗,帮助患者渐渐消除心理上的异常情绪,及对于病情的顾虑,医护人员及其家人应当多多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及鼓励,让患者适当的进行身体的锻炼,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等,调节患者的心理情绪,减轻出现的更年期综合征的病症,但对于一些程度较重的患者医生可以适当的给予一些安定,量约4±1.5mg,2次/日,或15±5mg的谷维素,3次/日,有需要的还可以配合维生素A、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6及维生素E等药物一起使用,辅助患者安定情绪,调节神经功能等。⑵中医治疗:针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还可采用中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①脾肾阳虚的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浑身酸软,本组此型21例(31.3%),可用白术、陈皮、获等、党参、补骨脂、仙灵脾、山药、杜仲、鹿角胶等。18例患者出现好转。②肝肾阴虚的患者,本组34例(50.7%),临床多表现为潮热出汗、月经紊乱、烦躁不安、失眠头痛等,可选用山萸肉、沙参、何首乌、生熟地、玉竹、旱莲草、白芍等用于滋肝养肾。对于一些出现突出症状的患者可有针对性的用药,例如头重眩晕者,可采用钩藤散,心慌不安者可服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待病情有所好转之后,即可转而服用补脾、肝、肾药物巩固调理。30例患者症状有所缓解。

结 果

结 果

一般的治疗方式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治愈率较高,配合适当的安定药物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情绪异常症状,如焦躁不安、失眠易怒、轻微头痛等。此外,采用中医治疗的方式,调节患者的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都有显著效果,此两类共55例患者中,经过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及护理48例患者,即87%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好转,效果显著。

一般的治疗方式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治愈率较高,配合适当的安定药物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情绪异常症状,如焦躁不安、失眠易怒、轻微头痛等。此外,采用中医治疗的方式,调节患者的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都有显著效果,此两类共55例患者中,经过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及护理48例患者,即87%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好转,效果显著。

讨 论

讨 论

更年期的妇女症状的轻重,除和雌激素分泌减少的速度与程度有关外,还和个体体质、健康状态、社会环境和神经精神因素有关密切关系。在67例患者中,年龄46~57岁,占总数的94%,临床调查表明,患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但仍以月经变化,情绪异常最为突出,在治疗时侧重中西医结合和心理治疗,而少用激素。因为心理治疗可使患者了解更年期正常生理过程,清除恐惧和优虑,减轻临床症状。中医认为本证属虚证。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分为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分别用补火生土,温肾扶脾和壮水治火,滋养肝肾而达到治标和治本的目的。妇女一旦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病患者最好去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以免贻误时机引出其他疾病,采取积极预防,中西结合,突出中医药治疗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更年期的妇女症状的轻重,除和雌激素分泌减少的速度与程度有关外,还和个体体质、健康状态、社会环境和神经精神因素有关密切关系。在67例患者中,年龄46~57岁,占总数的94%,临床调查表明,患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但仍以月经变化,情绪异常最为突出,在治疗时侧重中西医结合和心理治疗,而少用激素。因为心理治疗可使患者了解更年期正常生理过程,清除恐惧和优虑,减轻临床症状。中医认为本证属虚证。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分为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分别用补火生土,温肾扶脾和壮水治火,滋养肝肾而达到治标和治本的目的。妇女一旦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病患者最好去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以免贻误时机引出其他疾病,采取积极预防,中西结合,突出中医药治疗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许小凤.更年期综合征心肾失济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相关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

1 许小凤.更年期综合征心肾失济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相关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

2 蔡良良.天癸更年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3.

2 蔡良良.天癸更年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3.

3 刘丽英.更宁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

3 刘丽英.更宁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

4 马晓蕾.针刺背俞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

4 马晓蕾.针刺背俞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

5 冯利,陈惠铮.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近况及探索[J].中医药信息,1999,3.

5 冯利,陈惠铮.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近况及探索[J].中医药信息,1999,3.

6 张启莲.坎离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

6 张启莲.坎离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

7 黎氏水.绝经前后诸证诊疗思路与对策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

7 黎氏水.绝经前后诸证诊疗思路与对策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

8 邓子华.益妇宁软胶囊提取工艺与成型工艺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

第2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临床研究 听力检查

【中图分类号】 R2-031; R7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95-01

1 引言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常见的耳科中耳粘膜的化脓性炎症,多由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而导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耳鼻喉类的炎症或者细菌随水等进入中耳都会导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生。临床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症状特征较为明显,主要以长期持续性或者间歇性的流脓、鼓膜穿孔以及听力下降,若不进行及时的治疗,会导致中耳器官发生严重病变,导致失聪。从治疗的理念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方法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两种,两种方法所采用的方法不同,但是由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灶特点较为复杂,因此,当前大多数医院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临床上取得了较大的效果。

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检查及诊断

检查和诊断是确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及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前提。检查和诊断主要对病人的基本病理特征、体征状况、个人自觉症状等多个方面进行确定。从临床角度,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的检查及诊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耳镜检查。耳镜检查是中耳炎疾病重要的病理特征确定方式,根据发病过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同时期耳镜检查的结果是不同的。在发病初期,病人的鼓膜松弛部充血,捶骨柄及紧张部周边可见放射状扩张的血管;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的鼓膜会出现充血、膨胀的现象,并且在耳膜局部出现可见的黄点;而在发病的后期,病人鼓膜会出现穿孔现象,并在穿孔处有搏动亮点,出现显著的穿孔和流脓特征。

体征检查。除了对中耳病灶进行特征检查之外,还要对病人的基本体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耳部触诊。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而言,当进行触诊时,其乳突部可有轻微压痛,鼓窦区感觉较为明显;第二,听力检查。无论在哪个发病时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的听力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传导性耳聋,少数病人可因耳蜗受累而出现混合性聋或感音神经性聋;第三,血液检查。血液检查也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情诊断和方案确定的重要内容,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而言,其血象较为显著,其中的细胞总数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鼓膜穿孔后血象则渐趋正常。

3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当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用且最为有效地方法。临床上,病人首先经过基本的检查和确诊之后进行西医的抗菌治疗,然后采用中医的基本治疗方法。从目前而言,中西医治疗所起到的作用较为明显。

3.1 西医的临床治疗

从治疗的目的分析,西医的临床治疗主要是起杀菌作用。研究表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是由于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混合感染而引起的,因此,发挥西医的杀菌功能是治愈疾病的重要方式。当前西医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杀菌过程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药物杀菌抗感染。药物治疗一直是西医治疗的传统方式,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应采取的药物治疗方式一般是及早发现及早使用足量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的方式。对于早期患者使用青霉素类、头孢之类的药物就能很好的对病情进行控制,甚至达到治疗的效果。而对于病症较重的患者,则需要进行规模穿孔后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然后利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一段时间的持续用药治疗。第二,手术治疗。除了西药治疗之外,手术治疗也是西医治疗的重要方式。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缓则,为避免感染蔓延至颅内必要时可考虑鼓膜切开术,通畅引流缩短病程,防止并发症。若出现乳突气房融溃积脓时,应及时行乳突切开术。除此之外,微波手术治疗方法也是当前应用较多的西医手术治疗方法,它主要通过微波杀死中耳病灶附近的病菌,并且对正常细胞没有影响。通过这汇总方式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杀菌消炎的目的。

3.2 中医的临床治疗

经过西医治疗之后,患者一般要经过一定的中医治疗才能痊愈。与西医的治疗目的不同,中医治疗主要是为了帮助患者进行“祛湿消毒”。中医认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是由于脾肾器官存在病变,从而导致机体内的邪毒滞留,在外部诱因的作用下导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生。因此,中医治疗更多的是对体内脾肾器官功能的调理,从而达到“健脾渗湿,扶正祛邪,利湿解毒”的目的。不同的医院患者不同的医生其中医治疗的方法是不同的,一些医院采用黄芪30 g,白术10 g,茯苓10 g,金银花15 g,丹皮10 g,石菖蒲15 g,桔梗8 g,白芷10 g,川芎10 g,皂角刺10 g,野15 g,黄芩10 g,蒲公英15 g,甘草5 g。7剂水煎早晚服。这种方法很好的对脾肾进行调理,能够较好的达到治疗效果。

4 结语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于病人的正常生活学习产生严重的影响,临床研究表明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治疗。文章最后根据当前临床治疗的方法对中西医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能够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晶. 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 黑龙江医学,2010,12

第3篇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踝套牵引; 夹板固定; 中医中药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6-0020-03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nkle traction combined with splint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tibiofibular fracture.Method:Fifty patients with unstable tibiofibular fractu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and were given manual reduction with the help of pulling the confrontation along the long axis of tibia by two assistants,when satisfied with the counterpoint to the the line,the front,back,inner and outer splint and pad were set based on clinical examination,the anklet traction which weighted 2-5 kg was placed at the ankle joint,maintaining a neutral position of the lower limbs,the postoperative bedside X-ray photos were shot to review the situation of counterpoint to line of fracture ends,the splints,pressure pad or traction weight were adjusted to the ideal reduction if necessary.At the same time,in the early,middle and late phase of recovery period,the patients were given Chinese medicine oral administration and external cleansing.Result:In the 50 patients,16 cases reached the anatomic reduction after treatment,27 patients were close to anatomic reduction,7 cases were functional counterpoint.The healing time was shortest for 41 days,longest for 82 days,averaged at (53.6±1.3)days,without delay,nonunion,or slope type,the activities of patients’ ankle and knee joints were basically normal.Conclusion:Anklet traction combined with splint external fixation can avoid the re-displacement of tibial fracture ends,which was difficult to be corrected by external splint fixation,avoid the delayed healing caused by periosteum damage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Key words】 Tibiofibular fracture; Anklet traction; Splint fix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胫腓骨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约占四肢骨折的10%~15%[1]。对于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一直存在着手术与非手术之争。笔者应用踝套牵引加夹板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5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中医诊断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2]。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6~67岁,平均(46.5±2.1)岁,胫骨骨折23例,胫腓骨骨折

27例。胫骨骨折类型:斜形28例,螺旋形14例,粉碎性

8例。胫骨骨折部位:骨折在上1/3者10例,中1/3者9例,中下1/3者21例,下1/3者10例。全部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法复位 在两助手沿胫骨长轴做对抗牵引下行手法复位,对位对线基本满意后,根据临床检查,放好前、后、内、外侧夹板及压垫,在踝关节处放置踝套牵引,负重2~5 kg,保持下肢中立位,术后摄床边X线片,复查骨折端对位对线情况,必要时调整夹板,压垫或牵引重量、至骨折端理想复位。

1.2.2 中药内服 患者恢复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药组成:生地黄10 g,当归12 g,桃仁10 g,红花10 g,赤芍10 g,延胡索10 g,牛膝10 g,甘草6 g,1剂/d,水煎300 ml,分2次口服;中期接骨续损、活血祛瘀,方用活血续骨汤加减。方药组成:当归15 g,赤芍12 g,红花6 g,白芍10 g,骨碎补12 g,生地黄15 g,续断15 g,乳香10 g,自然铜8 g,甘草6 g,1剂/d,水煎300 ml,分2次口服;后期补益肝肾,舒经活络,方用补髓生血汤加减。方药组成:生地黄12 g,芍药10 g,杜仲9 g,川芎6 g,黄芪9 g,红花6 g,牛膝10 g,续断9 g,1剂/d,水煎300 ml,分2次口服。嘱患者做足趾屈伸、踝关节屈伸及股四头肌收缩锻炼。术后四周,根据临床检查和X线片骨痂生长情况,先拆除踝套牵引,骨折临床愈合后,拆除夹板,并用中药外洗:黄柏30 g,侧柏叶30 g,大黄30 g,肉桂15 g,桂枝15 g,伸筋藤30 g,甘草10 g,浸洗20~30 min/次,2次/d。

2 结果

50例患者中,治疗后达到解剖对位者16例,近解剖对位者27例,功能对位者7例。骨折愈合时间最短为41 d,最长为82 d,平均(53.6±1.3)d,无延迟和骨不连接,无跛行,踝关节及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随访1~4年,无创伤性关节炎发生。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胫腓骨通过上下胫腓韧带及骨间膜连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力学结构,一旦骨折,由于应力不平衡,极易导致移位和成角畸形[3]。对于胫腓骨骨折内固定器材选择欠妥,手术不当都极易导致治疗失败。

胫腓骨骨折由于股四头肌和N绳肌等肌肉的影响,加上肢体自身的重量,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复位后,胫腓骨骨折端容易再移位,通常有缩短、成角和旋转移位。正常人的踝关节与膝关节是在相互平行的轴上运动,若胫骨发生成角和旋转移位,会影响步行和负重,并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4]。

胫腓骨骨折是四肢骨折中的常见骨折,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如治疗措施不当易出现感染、骨外露、骨不连、内外固定失效,故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对骨折的预后非常重要[5]。对于内固定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及伤口开放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一般认为,临床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传统治疗方法为手法复位、骨折复位对线,对位良好后用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如为粉碎性骨折、重叠移位或复位不稳定,则局部肿胀严重[6]。目前对于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临床采用哪种治疗方式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不论何种治疗方法都有利弊,骨折内固定治疗并非一成不变。正确平衡稳定血供、力学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尤为关键[7]。选择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均应不影响骨折处的生物学环境,为骨折的愈合创造有利的条件[8]。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胫腓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骨折部位、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及伤口污染程度和开放时间的长短,选择合理的固定方式,方能取得最佳的治疗疗效[9-10]。

在该病的治疗中,于骨折的早、中、晚三期辨证应用活血化瘀、续筋接骨中药内服、外洗,可通过改善微循环而达到消肿祛瘀、续骨接筋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中药治疗可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改善血管通透性,消除炎症,从而有利于骨关节及周围组织的血供恢复,而起积极作用[11]。

本文应用踝套牵引加夹板外固定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由于在传统夹板外固定的基础上,加上了胫骨纵轴方向的力的作用,保持下肢中立位,能有效地纠正骨折端的成角,缩短旋转移位,从而避免了夹板外固定难以纠正胫骨骨折端再移位的问题,也避免了由于手术内固定破坏骨膜导致的部分骨折延缓愈合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叔霖.综合护理方式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5):99-10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J].中医药管理杂志,1994,2(6):2-3.

[3]郭芹.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2):79-80.

[4]崔金雷.骨折后腓骨长度的恢复与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关系[J].中国伤残医学,2015,21(8):106-107.

[5]冉茂权,徐昊,张宝军,等.胫腓骨骨折治疗方法及内固定方法选择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568-570.

[6]夏树斌,王功流,梁传国.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治疗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2005,11(6):562-563.

[7]胥小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731-732.

[8]蒋守念,陶海南,方钢,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0(19):3025-3026.

[9]朱春玉,闫平.54例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102.

第4篇

关键词:中医急诊;辨证;胸痹

【中图分类号】R2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89-01

胸痹是心血管系统中的临床常见病,临床症状主要为胸闷、疼痛,轻者有呼吸不畅、憋闷感,病情严重的患者有强烈的疼痛感[1]。中医认为,此类疾病的发生是由于血瘀导致的血行不畅,引发气血瘀滞所造成。现代医学对于此类症状称为冠心病心绞痛。此病发生病程长且顽固,难以治愈,对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西医的治疗方式,但长期服用西药易产生耐受性,所以,我院采用中西医联合对于胸痹症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胸痹患者70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范围在38~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81±1.94)岁,病程1~3年,平均(1.89±0.94)年。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每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实验组年龄范围在39~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91±3.04)岁,病程1~3年,平均(1.59±0.34)年;对照组年龄范围在38~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77±2.92)岁,病程1~3年,平均(1.,66±0.4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患病情况等基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患者年龄范围在40~80岁之间;符合西医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诊疗标准,心功能在Ⅰ级、Ⅱ级者;同时患者要符合中医胸痹症候的表现,血瘀型痹阻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的治疗方案,入院的胸痹患者给予5~10mg的硝苯地平进行治疗,一日3次,待病情稳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患者发病入院后,在给予西医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银杏酮酯滴丸进行治疗,40mg每次,一日三次。疗程为7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4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将其分为显效、有效、无效、病情加重这四个等级。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为有效;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变者为无效;疼痛发作次数增加,发作程度加重者为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35]*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或者百分率来表示,组间比较用X2进行比较,P

2结果

两组数据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6例,病情加重者为0例,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有效10例,显效13例,无效10例,2例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总有效率为65.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显示X2=4.32,P

3结论

胸痹是心血管系统中的临床常见病,临床症状主要为胸闷、疼痛,轻者有呼吸不畅、憋闷感,病情严重的患者有强烈的疼痛感。中医认为,此类疾病的发生是由于血瘀导致的血行不畅,引发气血瘀滞所造成。现代医学对于此类症状称为冠心病心绞痛,主要是由于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而引发的[2]。此病发生病程长且顽固,难以治愈,对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银杏酮酯滴丸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临床常用于胸痹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心绞痛的治疗。它可以显著改善心脏的供血情况[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6例,病情加重者为0例,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有效10例,显效13例,无效10例,2例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总有效率为65.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显示X2=4.32,P

参考文献

[1] 左晓丽,庄华彦.赤芍80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23(1):37.

第5篇

EBM是一门遵循证据的科学,核心是医务人员审慎地、深思熟虑地、准确而明智地运用目前临床研究中得到最新最好的医学证据,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并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制定出每个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3-4],是“以人为本”及个体优化治疗价值的充分体现。在临床医学、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和计算机互联网等学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循证医学已悄然与经验医学转换了角色,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要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中医教学必须先行,这也是中医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和实践的必然趋势。

2传统中医肝病内科教学方式的缺陷

近年来,中医肝病内科本科临床教学得到了较迅速的发展,但核心教学方式仍处于经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囿于教科书、医学刊物的研究报告和教师个人的经验等。表现在如下几点:(1)教材与教学大纲的编写、更新周期严重滞后,教学内容落后于临床实践的发展。(2)教学方法单一、僵化,多为填鸭灌输式。学生被动,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对学生缺乏独立的临床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3)倚重于课本理论知识,培养目标模糊,不与时俱进,偏重于知识经验型人才培养。(4)临床工作强调的是医疗实践与临床经验的紧密结合,疗效是检验临床工作是否有效的至高标准。倘若一贯地强调经验医学,就会出现如今的一些弊端:一是使一些理论上有效而实际疗效不佳或有害的治疗方案继续使用,而可能犯南辕北辙的错误;二是可能阻碍真正有效的新疗法在临床上推广与使用[5-7]。

3实施EBM中医肝病内科临床教学的要求

EBM的基本理念已广为接受,但要将EBM的理念贯彻于日常的临床教学中尚需时日,原因有以下两点:(1)教师知识更新滞后,EBM最新成果均以网络上英文版为主,这就要求教师主动提高文献检索能力和学习能力,积极参加相关培训。(2)学生应从理论课开始,重视学习EBM理念,掌握其要点。这就要求从学校层面强调教师和学生加强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以解决以上问题。

3.1基于教师的要求限制实施一个目标的因素往往不是方法和手段,而是态度和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EBM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中医学本科生在继承中医学精髓基础上,主动地获取最新最佳的临床证据,培养良好地自我继续教育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开拓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锻炼、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主动运用EBM的理念、方法,主动更新医学知识,将最佳的研究证据有意识地贯彻于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及英文阅读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学习EBM的新知识,新证据,新进展,才能给予学生更好地讲授。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书本中的中医肝病内科知识为主,内容固化单一,资源少。教师要不断地强化自身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加强收集、评估和利用证据进行决策能力的培训。从而在新证据出现时能够及时更新及补充中医肝病内科EBM知识。

3.2基于学生的要求EBM实践是在全面掌握传统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到临床实践的跨越。EBM不能取代扎实的临床资料收集、临床技能及临床经验等临床基础。只有掌握了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后才能充分利用好EBM知识深入学习,拓展知识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中医本科生在学习中医肝病内科理论课时,也应转变目前的学习观念。建议带着要掌握的知识点(问题)去学习,围绕知识点产生的原因,发展及解决的途径与方法,解决方法的优势评价这一思路进行。中医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辨证施治的实践精髓,要求中医本科生注重中医基本技能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立足于获取综合第一手资料。临床实习和见习中多接触患者,广涉于四诊、辨证、治法、遣药、医嘱、健康教育的各个环节,在各个具体的实践中寻找证据及解决方案。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这一学习手段,充分运用医学数据库收集最新的研究文献,在实践中体会EBM的涵义,根据最新的证据,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科学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方案。这也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8-9]。

4EBM在中医肝病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教授完理论课,中医本科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此时带教老师可用具体的临床病例按照理、法、方、药之顺序,结合现代医学提出临床病例讨论题,应用EBM的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核心在于利用证据进行实践,重点在于“用”字,具体可按国际通用的PICO模式。P(Population/Participants)-特定的患病人群。综合“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病因、证候、舌脉象等临床资料,对该患者进行辨病和辨证。以鼓胀(肝脾血瘀证)为例,在明确辨病和辨证后,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论治:如鼓胀并发的门脉高压症能否用中医治疗,何时介入中药或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是EBM第一步,提出具体的临床问题。而学会提出问题是运用EBM技能之第一步,且问题一定是有实质意义的、感兴趣的、排除繁杂无用的因素,以明确目的和方向。(IIntervention)-干预。针对第一步提出的问题,确定干预方法(治疗方案)。本病中医治疗的治法应为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方药选用调营饮。在确定中医治疗的基础上,拟定本病的西医治疗方案。如就门脉高压症而言,在中医药全程介入治疗前提下,是采用门-奇断流术,还是门-体断流术,或是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IntartrahepaticProto-systmicSunt,TIPS)等这些具体的问题提出后,就会检索相关的临床资料,找寻具体问题的有力证据。C(Control/comparator)-对照组或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每一疾病诊断明确后,治疗方法有多种,如中医的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单纯西医治疗方案。每一种方案都有其优势和不足。这就要求医生作出一个正确的比较及抉择。从良莠不齐的方案中进行科学评价,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目前的医疗条件,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能力,但不能因为节省费用而牺牲患者的安全,从而得出最佳的治疗措施。O(Outcome)-治疗结局。如对于鼓胀患者而言,合适的治疗方案执行后,患者的生命质量,有效寿命、死亡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怎样。遵循EBM的思维和方法进行系统评价。EBM有较完整的评价体系。要遵循EBM原则,严格评价证据的有效真实性。以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为临床疗效评价的“金标准”。其次为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研究,而以个例报道、专家个人意见等级别较低。具体言之,就以鼓胀为例。掌握了鼓胀的有关中医、西医的基础知识前提下,根据具体病例提出具体问题,再根据所掌握的EBM原理和方法检索有关鼓胀的最新的中西医诊治知识,然后遵循EBM原则来评价所获取的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重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甄别出对具体患者而言最合适的证据为临床作出决策。最后由老师作总结分析,指出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使其渐渐学会用EBM理念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试验结果显示,所有接受EBM理念教学的学生均有过查阅文献的经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专业问题而老师又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时,有95%的学生能自觉去查阅相关文献,其中86%的学生能够查找到自己所需的相关知识;这反映出接受EBM理念教学的学生能掌握积极的、主动的、有效的学习方法,非常有利于学生后续的继续医学教育。

第6篇

关键词:中老年妇女;中医药;肥胖

肥胖症影响患者的形象,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在当前社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在其调查报告中指出,目前全球已有12亿以上的人因饮食过量或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占人口总数的20%以上。其中我国现有2亿人超重,肥胖人数为6000多万人,大城市成人超重率分别高达30.0%和12.3%,肥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在中医药对治疗肥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一、相关概念

(一)肥胖的定义及判断标准

肥胖定义是指体内脂肪异常增多,并不单纯是体重超标。依据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实测体重超过标准20%以上者为肥胖,轻度肥胖为超过标准体重20%―30%,中度肥胖为超过31%―50%,重度肥胖为超过50%以上。依据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症学术研讨会拟定的诊断标准,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标准体重20%者,脂肪百分率超过30%可定为单纯性肥胖。标准体重公式:[身高(cm)―100]×0.9。脂肪百分率F%=(4.57/D―4.142)×100%。D为体密度,D男=1.0913―0.00116X,D女=1.0897―0.0013X,X=X1(肩胛下)mm+X2(上臂肱三头)mm[1]。

(二)肥胖症的分类

肥胖症有多种类别,肥胖症分类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根据研究者的目的,肥胖症分类的方式也有所差异。根据肥胖症的病因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由于肥胖症起病时间的差异可将单纯性肥胖分为幼年起病的体质性肥胖和成年起病的获得性肥胖,根据肥胖症的起病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根据个体脂肪分布位置的差异,可将肥胖症分为全身性肥胖、向心性肥胖、腹型和臀型肥胖;由于脂肪细胞的各具特点,顾又可将肥胖症分为增殖性肥胖和肥大性肥胖,肥大性肥胖又称中央性肥胖[2]。

二、中药研究概况

(一)古今中医对于肥胖的认识

早在汉代以前就有相关病症、病因及肥胖症危害性的记载,但是在中医古籍中并没有肥胖症这个病名,祖国医学将肥胖症称为“肥人”、“肥满”。在《内经》、《金匾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素问・奇病论》、《素间・宣明五气论》等古文记载中明确指出了摄入食物过量,饮食缺乏规律,以及缺乏运动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3]。

现代对于肥胖症的研究中,认为肥胖症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与个人的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情绪情感状态以及个人的身体素质等都息息相关。对于肥胖症的治疗方法,大多集中在运动干预、西医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等方面,其中中医治疗法的以毒副作用小,但是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肥胖的中医治疗现状

在当前中医治疗肥胖的方法选择中,其形式多样,效果也有所差别。其中中药治疗、药食治疗、运动治疗、针灸治疗、综合疗法治疗等几种治疗方法较为常见。

1、中药辨证治疗

中医药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中医药辩证治疗是中医中非常具特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中医药辩证治疗法重点突出了个性化的治疗思路,具体包括辨和证两方面。其中“辨”是指辨别与分析两方面内容,证是指一组症状的综合与归类。辩证既是运用客观资料和中医理论进行分析辩证,从而提高对病因、病理、病机、病位的认识,同时注意病情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或者确切的说,中医药辩证治疗法基本等同于病因疗法,具有“滋阴生津、清胃泻火、行气消积”等疗效特点,在治疗肥胖症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药食治疗

药食治疗及饮食治疗,药食治疗适合肥胖患者的各个阶段。中医药药食治疗方法从古至今可谓是博大精深,在饮食治疗治疗肥胖的药膳名目繁杂,在许多古籍中也都有所记载,如脾虚湿阻型肥胖可选青鸭羹、自获答粥等。湿热中阻型,可选用鲜拌葛育、桑套粥等;肝郁气滞型可选决明山植粥等;针对重度肥胖患者,在药膳的选择方面可选用加味赤小豆粥等。从治疗的效果来看,药膳治疗法虽然疗效缓慢,但是坚持相应的时间后,便能收到显著的效果,且危害性和副作用都较小[4]。

3、运动治疗

在运动治疗肥胖方面,早在古代就有“六禽戏”、“八段锦”、“六字诀”、“太极拳”健身减肥方法的记载,因其科学、实用、安全、而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大量的实践表明,肥胖患者如果能坚持合理的使用运动治疗,在坚持一定的时间加强锻炼之后,动静结合,将会够达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效果。

4、针灸治疗

中医针灸治疗的历史久远,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肥胖症方面以其新颖有效、可操作性强,治疗的成功率高而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在临床中,诸多研究人员通过选取不同的穴位,针对肥胖症患者的具体病情,设计了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案,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李季等人选取针刺胡氏水穴,通过前两周运用提插捻转泻法,两周过后后,再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用于治疗72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其疗效成果显著,总有效率为达到94.5%;黄玲玲等取穴:引气归元、腹四关、加双侧天枢、大横,队单纯性肥胖进行了薄氏腹针的临床观察,薄氏腹针组29人,常规体针组32人。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案例对照,在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体重与BMI变化等方面并无统计学明显差异,薄氏腹针组在减少腰腹围和腰臂比上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周莹、付桂玲采用温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90例,总有效率为94.4%[5]。

5、中医综合疗法治疗

中医综合疗法即针药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在临床实践中中医综合治疗法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治疗方法选择性强,可以针对肥胖症患者的不同特点选择最可行、最优化的治疗方法。中医综合疗法以健脾化痰法为主要思路,使中药与针灸结合,来达到较好的减肥效果。李道平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研究认为,脏腑经络与耳廓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指出通过耳穴贴压可以调节人体脏腑功能。研究表明,在患者饥饿时按压耳穴能减轻饥饿感,即耳穴与食欲之间存在相当密切的关系;再者,按压耳穴对于排便的次数也有很大影响,按压耳穴既能对饮食的摄入产生影响,又可促进代谢物的排泄,以减少了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再吸收,通过人体一系列的代谢作用,起到减肥的作用。

三、小结

中医药治疗肥胖由来已久,目前我国中医治疗肥胖病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也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不易反弹等特点,受到了肥胖症患者的广泛关注。尽管中医药治疗肥胖在众多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中医药在治疗肥胖症的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如何缩短中医药治疗的作用时间,如何在去世界进行深入的推广等,这些问题仍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开展实践工作和论证。(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邓晋芳,方蕾,郭晓东.肥胖发病机制及其治疗靶点[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0:1997-2000+1961.

[2] 潘东晟,吕艳红,王秀锋.肥胖外科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1,19:16-17.

[3] 仲琴,王旭.中医药治疗肥胖Ⅱ型糖尿病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10:969-971.

第7篇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针灸的方式在消炎镇痛方面具有显著疗效,既能改善肿胀的症状又能促进血液循环,以此来控制患处的血液状况,将致病因子随血液带走代谢掉,最终达到改善甚至治愈膝骨关节炎的目的。方法本研究选取膝骨关节炎病例81例,通过对照组的纯中药口服以及实验组口服中药辅以针灸治疗的治疗方案对患者实施为期四个疗程的治疗。结果实验显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总有效率为97.78%,单纯口服中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收效显著,并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心折磨相对较小,此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灸;中药;膝骨关节炎;治疗;临床

引言

膝骨关节炎,简称OA,也被叫做增生性关节炎或者退行性关节炎等。膝骨关节炎的病状特征是患者关节活动受到限制,膝骨关节僵硬严重者伴有疼痛症状,它是由滑膜关节老化退变引起的一种疾病。膝骨关节炎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原发性的另一种为继发性。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大多与患者平时的生活习惯,患者本身的身体素质等有关系;而继发性膝骨关节炎,大多是膝骨关节及其周边组织曾经受损导致诱发OA。膝骨关节炎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特别高,已成为多发疾病,并且女性患者要比男性患者多。患有膝骨关节炎的患者,轻则在日常活动中偶发性关节僵硬以及间断性疼痛,重则关节疼痛为持续性且关节活动受限,更为严重者则行动不便、关节处疼痛剧烈。当前国情,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膝骨关节炎患者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2],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患者身心皆疲。在临床中,现有治疗膝骨关节炎有很多手段,按照是否需要手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3]。非手术治疗又分为非手术治疗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手段。非药物治疗是不通过用药来改善膝骨关节疼痛的症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抵抗心理和恐惧心理也会减少很多,从而起到减轻患者压力的作用,患者也会因此而对治疗信心倍增。所谓因材施教,治愈患者的过程中根据患者不同的状况,可以通过功能锻炼或者冷、热疗等方法使患处血液循环增加以及松弛肌肉的目的。由于受损关节有适应倾向,因此功能锻炼尤为重要。相关文献显示,结合多中康复手段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提升膝骨关节炎的治愈率[4]。药物治疗是通过药物减轻患者疼痛感,非激素类的消炎药可以起此作用。手术治疗也分为两类,一种以保留关节面为主要目的,旨在减轻疼痛感延缓膝骨关节炎的发展,这类手术包括截骨术、关节清理术;另一种是去掉关节面,这类手术主要服务于膝骨关节炎非常严重的患者,即关节置换术。在临床治疗中,真正采用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仅为少数,绝大部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方式使病情得到缓解,最终达到治愈的效果[5]。由于西医治疗副作用比较大,为减少患者身体受损程度,寻求对于膝骨关节炎新的治疗手段,本研究采用针灸配合中医中药的方式治疗膝骨关节炎。

1资料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膝骨关节炎病人81例,51女30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45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9岁;对照组患者36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52岁。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通过严格审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类风湿因子、抗“O”、尿常规、MRI、EKG项目检查均正常,且X线检查患者皆为膝骨关节炎(OA)。1.2治疗方案1.2.1对照组单纯予以中药口服治疗。药方:光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5g,妙五灵脂6g,川穹18g,制没药10g,香附6g,羌活10g,秦艽10g,牛膝18g,甘草6g。治疗过程中视患者情况予以增加药量,七天为一个疗程,四个疗程后观察疗效。1.2.2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辅以针灸治疗,选择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及膝部阿是穴。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身体活动情况的基础上,治愈后均对患者进行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EKG项目检查。1.3.1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正常行走无任何阻碍感,且基本无明显疼痛感,膝骨关节功能以及生活恢复正常。1.3.2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正常走路活动无碍,但不能剧烈运动,膝骨关节比治疗前具有极大改善并且膝骨关节功能趋于正常。1.3.3无效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基本无好转,膝骨关节功能并未得到改善。2.3.4总有效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和有效率的总和。

2结果

所有患者在四个疗程后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EKG项目检查均正常,说明本试验在肝肾等基本功能方面并无影响。本实验通过统计学计算,实验组和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过四个疗程的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总体治愈效果都颇好。就两组对比来说,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45%,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45例病人,8例完全治愈,显效率为17.78%;36例治疗效果明显,有效率为80%;其中有一例治疗后无明显效果,无效率为2.22%。对照组的36例病患,6例完全治愈,显效率为16.67%;28例治疗效果明显,有效率为77.78%;无效率5.55%。上述指标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临床意义。

3讨论

在中医领域,膝骨关节炎隶属“骨痹”、“痹证”,西医治标不治本,中医治标治本,从根本上治疗此病,是中医在疾病治疗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6]。近些年,中医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逐渐深入,治疗手段也逐渐丰富。中医学理论显示,膝骨关节炎的成因乃肝肾亏虚、气滞血瘀记忆风寒湿阻。膝骨关节炎乃是本虚标实的病症,其根本是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所致[7]。筋骨失养是本,血瘀痹阻是标。肝脏生血,主筋;肾脏藏精,主骨。中老年人在肝肾方面存在不足,由于年纪越来越大,肝肾劳损气血虚,同时风寒导致气滞血瘀,筋骨失养,这是膝骨关节炎的根本致病因。所以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案中,应当主要补肾养肝,其次活血化瘀,通经络[8]。膝骨关节炎的病程漫长,症状复杂,治愈过程也比较长。西医疗法[8]可保守可进行手术置换,保守治疗适合早期病症,患者病情可以通过药物以及其他手段得到改善和控制;但是中期和晚期比较严重的病患,多为中老年患者,采用关节置换术疗效较好,但是置换的人工关节寿命有限,且只能置换一次,而且手术又存在风险,花销上相对多一些,综合考虑,手术置换并不是最佳方案。而中医结合针灸治疗的方式,可以在治疗患者病情的同时又能降低患者心理压力以及心里的恐惧感[9-10]。中医在我国历史悠久,经验也相当丰富,这些宝贵的经验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由于中医讲究治本治标,中医治疗也可以缩短整个治疗疗程,充分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现有文献中[11-12],中医手段治疗膝骨关节炎无毒副作用,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马迎辉 厉志 翟伟韬 孙卿 肖涟波 单位: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关节矫形外科

第8篇

【关键词】中药治疗,尿毒症,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4.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41-01

前言:当前时期,对于尿毒症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血液透析,但是血液透析的治疗方式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血液透析的治疗费用一般较高,血液透析之后患者的存活率也不一定很高,并且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没有把握的。所以,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寻求其他的治疗方式,如中医中药治疗,二者结合,才能有效的控制尿毒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药治疗下的尿毒症不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同时也可以减少医疗的费用。

1尿毒症相关知识简介

所谓慢性肾衰竭就是指的各种肾脏病而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的减退,并且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又叫做慢性肾衰。而尿毒症一般指的就是慢性肾衰的终末期。所以说,尿毒症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终末阶段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组成的综合征。

尿毒症患者不能正常的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并将体内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肾脏功能的衰竭会随着病情的进展代不同,而产生代谢失常,从而引起身体各种的毒害。 在尿毒症的临床治疗中,血液净化是一种能快速清除体内毒素的最直接办法,从而使身体内环境达到基本平衡,使生命得到维持,这种血液净化的方式就是人们常说的血液透析。

2尿毒症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尿毒症治疗中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的尿毒症患者来说,其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依靠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维持。血液透析可以代肾脏进行毒素的排泄,目的是最终保证患者良好的营养状况,并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症状。

然而怎样延长尿毒症患者肾脏的剩余功能,并推迟透析的时间间隔以及怎样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大多数的尿毒症患者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2.2尿毒症主要的临床表现

尿毒症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来的症状一般有代谢性酸中毒 、水钠代谢紊乱、钾代谢紊乱、钙磷代谢紊乱、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的代谢紊乱。尿素 经肾脏排泄,尿毒症时体内尿素蓄积,可能与乏力、厌食、呕吐、注意力不集中、体温降低、出血倾向等表现有关。

呼吸系统的症状一般是患者呼出的气体有尿味;体液过多时可出现气短、气促;体液过多、心功能不全可引起肺水肿或胸腔积液;纤维素性胸膜炎是尿素刺激引起的炎症。大多数尿毒症患者一般均有轻、中度贫血,其原因主要由于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故称为肾性贫血。尿毒症时可有反应淡漠、谵妄、惊厥、幻觉、昏迷、精神异常等。骨生成不良的发生,主要与血PTH浓度相对偏低、某些成骨因子不足有关,因而不足以维持骨的再生;透析患者如长期过量应用活性维生素D、钙剂等药或透析液钙含量偏高,则可能使血PTH浓度相对偏低。

3尿毒症的主要治疗方式

3.1血液透析

目前,治疗尿毒症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血液透析,其基本原理就是血液净化,它是肾功能严重损害的尿毒症患者重要的替代治疗手段。

但是在血液透析中存在着这样的危害,即单一的血液透析仅能达到有效清除体内小分子毒素,而未被清除的中――大分子毒素还会长期蓄积于在体内,并且随着这些毒素浓度的不断升高,可以导致骨痛、皮肤瘙痒、末梢神经病变、顽固性高血压、淀粉样变性等病症,这些临床病变的出现大大的威胁到了尿毒症患者的恢复,降低了其生存的质量。

3.2HDF与HD+HP的尿毒症治疗方式

HDF与HD+HP是血液透析治疗方式的延伸,HDF通过对流、弥散和吸附发挥作用,可清除中小分子毒素。HP采用树脂吸附器"吸附面积大"速率快"可吸附分子量较大的物质。

3.3中药治疗尿毒症

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虽然清除了血液中的小分子毒素,但是其在应用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中药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式。通过临床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中药治疗疗法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中医中药,调动全身脏腑共同参与肾脏的调节,减轻肾脏的负担,使尿毒症患者逐渐延长透析时间,甚至脱离透析、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该疗法与西医疗法相比,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中药中的大黄能够治疗慢性的肾脏衰弱,避免肾脏功能出现恶化,改善肾脏的功能,但是由于患有尿毒症的患者其消化道受到刺激后反应比较强烈,因此,不太适合采用服用汤药的治疗方式,因此一般都是采用的灌肠治疗。同时将中药治疗与血液透析结合在一起,可以使得中药保留在身体内,不会影响到患者的透析效果以及生活质量,透析的间隔时间得到了延长,降低了患者的透析治疗费用,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除此之外,微化中药的研究结果表明,可能足够疗程的患者会有摆脱血液透析的可能性。

结语:慢性肾衰竭即尿毒症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之一,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药治疗方式的加入,使得尿毒症的治疗效果更加的明显。肾病中内脏虚损,阴阳失调是病机重点,水湿内停,瘀水互结为病机关键。血液透析是替代肾脏排泄毒素,目的是保证患者良好的营养状况,减少不适症状,而中药治疗能够调节身体多个器官的功能恢复。如果将中西医治疗结合起来,将会使得尿毒症患者得到更好地治疗。

参考文献

[1]王 芳 杨 云 殷秀丽,《中药塌渍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 46 例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 年第9卷 第10期

第9篇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麦门冬汤;肺阴亏耗;治疗;缓解

为研究麦门冬汤治疗肺阴亏耗型慢支的实际疗效,本次研究从2010年2月到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肺阴亏耗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并将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抗炎治疗,观察组采取麦门冬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各自治疗方式后的疗效,以此分析麦门冬汤的临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0年2月到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肺阴亏耗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并将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40-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8±4.3)岁;对照组男中男性病患27例,女性病患14例,年龄在41-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6±5.2)岁。所有患者经中医辨证均为肺阴亏耗型慢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证等基础资料中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所有病患均满足2009年由中华医学会所制定的慢支诊断标准,主要症状为干咳、并均超过8周。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祛痰止咳治疗并配合西药抗炎,观察组采取麦门冬汤加减治疗。

1.3.1观察组

麦门冬汤:医药用麦门冬30g、太子参40g、姜半夏10g、北沙参10g、百合干10g、黄芩10g、生山药10g、杏仁10g、去核红枣10颗、胆南星10g;如果患者咳嗽症状较为严重,应加炙麻黄10g、厚朴10g;如果患者痰液较多,应加紫苑10g、款冬花10g。给予患者1剂/d,加500ml清水浸泡30min,之后武火烧开,之后用文火熬煎10-15min,去渣,分为两次进行温服,7d后根据患者病情加减方剂,当咳嗽症状有所缓解之后,继续1-2个月的巩固治疗,服药持续12周后停药,之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

1.3.2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祛痰止咳方式进行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西药进行消炎抗菌治疗[3],持续治疗12周后停药,之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

1.4疗效分析

根据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有效以及无效等3个指标。痊愈:患者的咳嗽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随访期间未出现病情复发。有效:偶有咳嗽、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随访期间病情偶有复发,但复发症状明显轻于治疗前。无效:患者咳嗽症状无明显好转,3个月的随访中病情仍反复发作。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讨论

观察组40例病患中治愈16例,好转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40例病患中治愈4例,好转2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治愈率与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情况

组别 例数 痊愈 有效 无效 治愈率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16 21 3 40% 92.5%

对照组 40 4 26 10 10% 75.0%

P值 P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咳嗽”、“喘症”的范畴内,病理主要特点为本虚标实,其中肺阴亏虚型慢支占所有类型的30%左右[1],此种类型的慢支症候为短促干咳、通常易出现午后潮热、两颊发红、手足心热、口干、疲劳、失眠盗汗等。中医主要以滋阴润肺的方式进行化痰止咳。我国传统医学针对肺阴亏耗主要施以麦门冬汤加味进行治疗。麦门冬汤始见于《金匮要略》,方剂为医药用麦门冬30g、太子参40g、姜半夏10g、北沙参10g、百合干10g、黄芩10g、生山药10g、杏仁10g、去核红枣10颗、胆南星10g;如果患者咳嗽症状较为严重,应加炙麻黄10g、厚朴10g;如果患者痰液较多,应加紫苑10g、款冬花10g,诸药合效,起治疗肺阴亏耗、咳喘、气逆等作用,养肺阴的同时还能起到清肺热之功效,日本汉方医学通过临床实践,表明该方对于肺阴亏耗型慢支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2]。麦门冬汤是一种典型调理型中医方剂,可广泛应用于各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通过本次研究可观察到病患在服用麦门冬汤后,其咽部干燥刺激感明显减轻、咳嗽的症状也有所减少,痰液易咳出,尿量也逐渐增多,同时患者食欲也有所增加,但短期内并不能完全见效,需要进行长期服药调理,在治疗后的三个月随访中采取麦门冬汤加减治疗的观察组其治疗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麦门冬汤对于肺阴亏耗型慢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矢数道明著,李文瑞,等译.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32(06):370-371.

第10篇

肢体肿胀是患者骨伤后期经常出现的现象,且不易消除且易反复肿胀。此外肿胀会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和营养物质的供给,严重肿胀使组织内的压力接近动脉血压时,就会影响血供,使肢体缺血,最终影响创伤修复和愈合,因此及时正确的处理骨伤后肢体肿胀非常重要。现阶段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广泛地应用西医药物治疗。近些年,有专家指出中医治疗应用于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中,有利于疾病的治愈。中医治疗是通过按摩、中药双重作用产生效果,提高治疗的效率,本研究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某院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中医组方结合按摩和传统西医药物治疗,现将本研究的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某院40例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40例患者中,18例为男性患者,22例为女性患者,整体年龄介于16~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5岁。并且,在这些患者中,有27例患者因高处坠落致伤,另外的13例患者是因车祸致伤。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自身病情状况,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静脉滴注250ml甘露醇,1次/d,30d一个疗程。(2)研究组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需要,选取适合的按摩疗法,轻轻活动按摩患处,每次需要进行15~20min,后用温水洗净皮肤,擦干避风。然后结合中药治疗,所选用的中医组方为:陈皮15g、乌药15g、青皮15g、木香15g、郁金15g,泽兰10g、香附10g、泽泻10g、柴胡10g、路路通10g。水煎服,每天一剂,分早晚服用,治疗30d一个疗程。

1.3 评价方法 对骨伤患者术后随访8~12个月,并详细记录其随访信息,统计患者住院时间、肿胀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出现率。同时采用Matta功能评分标准对手术后的效果的进行测量。评分标准可分为优良中差。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根据患者的疾病治疗和控制情况,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检查结果正常,为痊愈;通过常用诊断方法评价,病情得到改善,但仍然存有不足以影响正常活动的轻微症状,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结果与治疗前无明显区别,肿胀程度依旧,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数/总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对选取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收集到的数据使用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常规计算。数据采用SPSS16.0和GraphPadPrism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通过P值来判断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2.结果

在本研究中,20例研究组患者在术后进行Matta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结果显示,优良率为90.0%。而另一边,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0.0%,两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骨折病人出现肢体肿胀不仅会影响静脉回流,还对动脉供血有影响,导致肢体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和血液供应,术后康复受到很大的影响。临床治疗时,甘露醇为西医常用的药物,但是其对泌尿系统的损害使患者的耐受性降低。并且目前在临床医学上针对患者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方法都是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其治疗方案基本上是通过消肿活血。然而,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极大,且因为其往往会影响血液循环,因此不仅会破坏骨质及组织血供,同时还会影响周围软组织得不到充足营养,最终还可能引起皮肤坏死、感染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因此及时正确的处理骨伤后肢体肿胀非常重要。

现阶段,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中医组方结合按摩方法在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方面发挥着重要辅助价值。药剂中含有的陈皮、乌药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温经散寒作用,对于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有更好的帮助。其中木香、路路通,发挥通利关节、舒筋活络功效,多种药材配伍使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更好地发挥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功效。

通过通过上述研究分析,使用中医组方结合按摩方法的研究组患者,术后Matta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0.0%,相比于优良率为70.0%的对照组患者所使用的常规西药的治疗方法,该结合法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同时,治疗后效果对比观察也证实了,使用中医组方结合按摩方法治疗后,患者的术后疗效是令人满意的,住院时间、肿胀愈合程度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治愈率高,未发生不良反应,标本兼治,进一步证明了中医组方结合按摩可以应用在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中,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建议在临床上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进忠,张金良.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中医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05(5)

[2]周泳瀚.骨伤后期消肿方治疗骨折后期肿胀113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0(11)

第11篇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 治疗效果

慢性支气管炎这一疾病的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很难根治,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称为阻塞性肺疾病,甚至发展为肺心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本研究主要探讨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方式的效果,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本院于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内收治的168 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例,按照患者的病情不同分成中医组(84 例),西医组(84 例),两组患者均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均意识清醒,自愿配合研究。如表1 所示,两组患者可进行对比,(P>0.05)。

1.2 方法

西医组患者采取抗生素控制感染、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吸氧治疗,治疗时间为一个月。中医组根据患者的情况将患者分为以下四种不同的类型,并采取不同的药物搭配,开具不同的药方,每周复查,复查时根据病情的进展适当增减。肺肾两虚型慢性气管炎:这种类型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盗汗头晕眼花、胸闷气短、干咳痰少等。药方为麦冬15g、太子参30g、五味子6g、获菩6g、陈皮6g、半夏6g、批把叶10g、熟地黄12g、甘草6g。1 剂/d,用温水煎服,早晚各服用一次,持续7d后进行复查,并酌情调整药方,整体治疗时间为一个月。肾虚型慢性气管炎:这种类型的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痰多、尿频、腰酸等。药方为白术15g、附子15g、甘草10g、熟地15g、党参25g、1 陈皮10g、淮山药25g、肉桂10g、获荃20g、半夏15g、泽泻15g、茱英10g[2]。1 剂/d,用温水煎服,早晚各服用一次,持续7d后进行复查,并酌情调整药方,治疗时间为一个月。肺虚型慢性气管炎:这种类型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痰多、痰液有粘性等。药方:白前6g、半夏15g、紫莞6g、获菩12g、灸甘草6g、苏子12g、12g杏仁、厚朴15g、百部12g、桔梗12g、灸麻黄12g[3-4]。1 剂/d,用温水煎服,早晚各服用一次,持续7d后进行复查,并酌情调整药方,治疗时间为一个月。脾虚型慢性气管炎:这种类型的患者脉象平缓,主要临床表现为夜晚咳嗽加重、痰多且粘稠等。药方为五味子9g、党参12g、山药20g、白术9g、黄蔑20g、获菩9g、甘草3g、防风6g。1 剂/d,用温水煎服,早晚各服用一次,持续7d后进行复查,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并酌情调整药方,治疗时间为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分别经过了一个月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部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肺部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肺部功能无明显改善,甚至与治疗前相比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年龄、性别等数据均采用SPSS19.0 软件进行分析,P

2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这一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主要是由于吸烟、病毒感染、空气污染、气候、职业粉尘等因素导致,最大特点就是容易反复发作,且治疗时间长,而且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导致患者发生心肺疾病或者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慢性支气管炎会对患者的呼吸道和气道粘膜带来很大的损害,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进一步发展,最终出现肺部损伤、肺源性心脏病等。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方式为西药治疗,给予患者抗感染、平咳治疗,虽然能够在短期的时间内控制疾病的发作,但是无法根治,治标不治本,治疗后还容易再次发作。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咳喘范围,主要与患者的肝、肺、肾等脏器有密切的关系,需要调节脏器的功能,通过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对症治疗方式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再次复发的可能性。麦冬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维生素等,能够抗疲劳、降血糖、润肺清心、主要治疗肺燥干咳、内热消渴,还具有润喉的作用,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的作用;太子参是一种补品,能够健脾养胃,益气生津,可以治疗因肺虚导致的咳嗽、脾虚导致的食欲不振等,同时还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和体质,改善心肺功能;五味子的主要作用是收敛肺气,养阴固精、生津止渴;获菩能够健脾益胃,宁心安神;陈皮则是一种常见的中药,主要的功效是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可以治疗脾胃不调,祛痰平喘,对支气管有扩张作用;半夏的主要功效是燥湿化痰,临床上常用半夏治疗咳嗽、喘息,半夏中有一种生物碱能够抑制咳嗽,还能够抑制唾液的分泌,有很好的祛痰作用;批把叶性微寒,能够清肺止咳,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咳喘、痰稠等症状,是临床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常用药物;熟地黄能够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治疗肝肾阴虚,还能够增强免疫功能;甘草能够镇咳祛痰、补脾益气,能够促进咽部和支气管分泌粘液,促进痰液的排出,同时甘草能够促使药方中各项药物相互和谐,有调节药性的作用;白术可以补气健脾、温肾助阳;附子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可治疗脾虚阳虚,补肾阳、温脾阳;熟地则是补血养阴的一味药材,对于肝肾阴虚者能够滋补肾阴,益精髓,治疗肝肾不足;党参能够增强免疫力和肠胃功能,健脾益肺、去咳止痰;淮山药能够益肾气、健脾胃,增强抵抗力;肉桂在主要功效是温补肾阳、暖脾胃;茱英能够健脾胃,补肝肾;白前是一种下痰止咳的一味中草药,能够清肺热、平喘、止咳、消痰、对于多痰的患者而言有较大的作用;苏子、杏仁是常用的止咳平喘的药物,能够用于多种咳喘疾病。灵活的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选择药材,能够清肺化痰,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调节脏器功能,补肝肾,健脾益肺,保护患者的气管,从而帮助患者彻底治愈慢性支气管炎,避免慢性支气管炎的再次发作。本研究中,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足以表明了中医内科对症治疗效果佳,能够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宁文虹,曹长伟.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2):157-158.

[2]唐晓伟,曾泽生.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中医内科治疗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0):21-22.

第12篇

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人,治疗组进行针灸配合手法推拿治疗,对照组仅进行传统的手法推拿治疗,疗程均为4周,并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病情评估,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组起效45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起效40例,总有效率83.3%。

结论:针灸配合手法推拿这一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对治疗巨大型腰间盘突出症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疗效确切,安全易行,应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针灸手法推拿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26-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中的常见病症,主要是因为髓核及纤维环的退行性变所致,好发于腰4-腰5和腰5-骶1,引起腰痛、下肢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给病患生活中带来了很大的痛苦[1]。笔者随机选取了2009年~2013年入院的96例病患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了非手术治疗方法,其中针灸配合手法推拿组比单纯推拿组疗效更为确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9年至2013年入院的96例患者,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21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48.7±4.2)岁,病程5天—9年,平均病程(3±2)年;对照组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19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51.1±3.4)岁,病程3天—7年,平均病程(2±2年)。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全部确诊为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96位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腰痛,单侧或双下肢麻木或疼痛等典型症状,椎旁有压痛点,直腿抬高实验(+)。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手法推拿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推拿的治疗方法,两组均为8次一个疗程,每周治疗4次,共两个疗程。

1.2.1针灸治疗。主穴取在病变部位双侧3个节段的夹脊穴、风池、天柱和完骨等穴;配穴取在肾俞、腰眼、环跳以及患侧的阳陵泉、秩边等穴。采用电针刺激20分钟,隔10分钟再行针一次[2]。

1.2.2手法推拿治疗。采用倒悬辅助的推拿方式,倒悬牵引可以更好地打开椎间隙,有利于推拿治疗。在20°倒悬俯卧位基础上,先于脊柱病处两侧施以按揉手法5分钟,其间配合被动活动患者患肢10次,在腰痛处向上下施以分推挤压手法,放松腰部肌肉,再反复被动旋转患者腰背部,听到有响声即可停止,整个过程约20分钟[3]。

1.3疗效评价标准。痊愈:腰痛、下肢麻木疼痛症状消失,其他阳性体征消失,可以正常进行日常生活;显效:腰痛、下肢麻木疼痛症状显著减轻,其他阳性体征基本消失,但进行体力劳动后症状加重;有效,腰痛、下肢麻木疼痛减轻,其他阳性体征缓解,较之前可以更好的进行日常生活;无效: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4]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以计数方式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设置为α=0.05,P

2结果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因髓核及纤维环退变所致,早期仅表现为椎节松动和不稳,但随着髓核向后突出,刺激后纵韧带上之窦椎神经或通过后纵韧带,刺激与压迫脊神经根、马尾而出现根性症状或会症状及体征,典型表现为腰痛、下肢麻木疼痛,感觉障碍,脊柱侧弯活动受限等,巨大型尤为显著,严重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5]。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外感风邪,经络受阻,气血不通的表现。手法推拿是一种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式,其通过推拿拉开椎间隙可以减轻椎间隙的组织水肿,患者脊神经根和马尾神经的压迫,缓解患者症状,恢复患者功能;而针灸特定穴位可以舒筋活络,活血止痛,促进受压迫神经周围的血液循环,尤其是夹脊穴,其位于病变脊柱两侧,通过电针刺激可以直接改善病变组织,消炎止痛,以此来减轻受压神经的水肿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据相关研究和在临床实践中的检验,发现推拿配合针灸可以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可以更快更好地控制、改善病情。通过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疗效的对比,可以发现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22.9%,总有效率高出10.4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说明针灸配合手法推拿的治疗方式比单纯手法推拿更为有效,临床上安全可靠,这种治疗方法值得推广,配合现代医学技术,尽快尽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相信腰椎间盘突出症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会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

[1]胡追成,沈丽华,吴耀持.电针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1):722—724

[2]温金祥.深刺腰夹脊穴治疗椎间盘突出症40例[J].世界中医药,2011,6(3):192—193

[3]黄开云,夏惠明.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1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