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17:22: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生学习兴趣培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现代教学活动当中,初中生由于兴趣的缺乏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率低下。初中英语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兴趣的影响最为明显。目前我国的英语教育现状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一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有着较高的热情,另外一部分则较为消极低落。而真正对英语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实际上并不多,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基本都是被动接受。
语言的学习在于平时的积累,不可一蹴而就。初中生在生活中普遍对英语接触不多,无法经常使用英语。同时,英语在初中所有课程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紧密的联系。但英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学科,更是了解西方文化的入口,初中生对英语的认知不足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知难而退,不去主动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会被逐渐消磨干净,学习英语变成一种被动的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只有对英语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配合也会默契起来,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1.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初中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场所便是课堂,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在上课时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求知欲。要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主动的探索,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积极思考的习惯。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提出“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等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与回答。同时,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讲课时,教师应在语调与表情上多下功夫,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互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课上多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并经常对学生给出奖励,让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构建和谐活跃的课堂,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逐步地培养起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是思维与情感发育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往往比较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一举一动对于此时的学生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英语学习的兴趣也与初中英语教师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如果学生与教师有着良好的关系,学生对教师有好感,那么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动力也会相应地有所提高。英语教师应抓住初中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努力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教师产生崇拜感,喜欢上这门课。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友好相处外,在生活中也要对学生多关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以不辜负教师平时的关心与照顾。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充分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师生关系不好,初中生会对这个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产生厌烦感,在教学中不配合,这对英语教学非常不利。所以,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语言的目的主要在于运用。初中生英语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英语的运用机会过少。单纯的学习而不进行实践,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上多创设情境让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谈。例如,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将课文中所学的内容编为小对话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如两人碰面互相打招呼问天气,去商店买东西顾客与店员的对话等日常对话的练习等,以建立学生对于英语实用性的认识。教师要放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比如利用课前演讲、课堂分组讨论等形式,给学生创造动嘴说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实践的乐趣,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会提高。
【关键词】生物学习;兴趣;以疑生趣;加强交流;实验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兴趣往往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某门功课的热情而成为今后漫长学习道路上的推动力。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自上第一节生物课起,就应该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把学生的兴趣转化成乐趣,把乐趣转化成志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而轻松地学习生物。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听课交流和调研,简单地谈一谈提高初中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唤起学习兴趣
作为初中生,对待学习,特别是像生物这样的副科,没有分数的压力,多数学生都是凭自己的喜好进行学习,因此,要想唤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就充分说明了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学生常常是从喜欢上某位教师的课开始,而后才开始喜欢上这一门课程的。学生喜欢教师,对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到―个新的高度。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心理素质等因素,爱护学生,关心其学习与生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并以朋友般的态度去关心、爱护、感化学生。这对于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的初学生,更能达到“爱屋及乌”的功效。长期坚持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知根知底,随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才能及时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运用疑生趣原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通过设疑问难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巧设悬念,疑向误区,激发其好奇心,诱发感情。
(2)以生活妙语日常实际问题引入激发求知欲。
(3)从生物学趣事典故出发,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自主进行学习。
(4)通过简单的探究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根据初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每学期的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我们都做许多科学小实验,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的作用。
大多数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生物小实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男同学爱动物,女同学爱花草。为了调动和发展他们的兴趣,开展科技活动,我们饲养过兔子、金鱼、蚯蚓;种菊赏菊、无土栽培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有耕耘,也有收获,也经历了失败和成功,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劳动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意志,同时还更加密切了师生的感情和同学之间的感情。
四、运用实验教学,培养兴趣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还可以巩固课堂知识,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初中生物实验一般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家庭小实验。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加强演示实验,凡是应该让学生看到的,尽量让他们看到;或改变课本中规定的实验,增加一至二个小的课外实验或趣味性强的实验,以达到预期目的;只要课时允许,就增加实验,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或者也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在动手中动脑,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增长了才干。
五、贴近生活,化难为易,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细胞的物质组成、细胞膜控制的出入、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等内容的学习是相当困难的。解决难点有多种多样的方法,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从客观出发,落实到微观方面的理解,从而化难为易。在这节课中要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把生活经验和抽象、深奥的学习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
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但这一过程的实施必须从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不同年级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闫玉东.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N].文化时报,2007.
[2] 夏南红.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N].成才导报,2005.
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增加了新鲜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与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听、说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口语一直是农村学生较为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在课堂上更是张不开嘴,让他们上台表演更是难上加难。为了激发学生练习口语的热情,每一模块都可围绕中心话题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让他们进行英语口语交流。例如: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好说爱动,记忆力和模仿能力强,我就重点培养他们开口说话的能力,要求他们响亮清楚、正确地说英语,坚持Daily Talk、Free Talk,又要求学生轮流有准备地讲趣味式小故事,然后由其他同学回答简单的问题。学生们个个认真准备,聚精会神地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这样,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新颖、有趣的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奇而有趣的新课导入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乐趣中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there is/are……”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房间,并用英文作介绍,引出句型there is/are……。这样,这一课的重点“there be”自然而然地引导了出来。同时我板书于黑板上,学生在这种近似实际交际情景中理解了句型,而且兴趣高涨,主动地介绍自己的房间,还有的同学设计了自己未来理想的房间。这样,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让学生享受乐趣
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可采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来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习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此,我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如在教学“meeting friends”中,在课堂操练、巩固阶段,我拿出两个外国同学的头饰,分组请学生们进行“击鼓传花”的活动,请最后拿到头饰的同学进行对话。顿时,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你争我抢的想站到大家中间,来为大家表演。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被无形地提高了。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从语言本身的趣味性和训练方法的趣味性入手,强化训练,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利用图画、顺口溜、口诀等,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直观的、生动的、适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实物,特别是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人和物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更加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印象深刻,有利于记忆。例如:在教学“What’s this in English?”这个句型时,我就地取材,搜集所有的学习用品(如书包、铅笔盒、钢笔、尺子、橡皮擦、小刀等等)让学生进行问答练习。这些东西学生天天接触,非常熟悉,都能准确地操练,效果不错。
再如:教学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时,我请3名班里个子较高的同学到讲台前,然后比较说:“A is tall,B is taller than A, C is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重复一遍后,让学生跟着重复。而后,请另外三名较矮的同学上台,依此方式教学“short/shorter than/the shortest of all”。最后,让学生用其他物品(如尺子长短、课本大小、身体胖瘦等)进行练习,学生都能按照要求准确地操练。而且笔者还编了一个顺口溜:“Good better best,never let it rest,till good is better,and better best.”这样一节课下来,同学们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不断得以提高,在操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把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掌握了。
五、加强心理疏导,让学生树立信心与兴趣
学生学习心理活动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学习中有了兴趣并不表示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学习动机,持久的兴趣还要受到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方法、习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要让学生始终学习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之中,必须加强学生心理疏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调节学习习惯和方法。同时,要引导其对挫折正确归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增强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更善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精讲巧练、思维点拔、启发和诱导,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和习惯,为今后的长久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教学与实践结合,运用正确的评价效应,让学生获得情趣
一、明确学习目的
首先,通过生物教学,初中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知道生物是自然学科中的基础学科,人们的饮食起居、卫生保健都离不开它。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微观上,以细胞工程、遗传工程等为代表的生物工程获得突破性发展;宏观上,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枯竭、能源耗费、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困扰着人们,生物学知识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科研工作已将生物学列为高科技研究发展的重点。当代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都希望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主力军,无生物知识便等于无稽之谈。要使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知识是时代的要求,是未来世纪的迫切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引入新课时,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题的学习中。如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我们行走在马路上,看见红灯停,看见绿灯行。请问进行这一动作时,主要是人体哪个系统在起作用?然后用PPT展示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让学生回答这两部分的功能,然后老师设问:中枢视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交互联络形成一个复杂的通讯网络系统,对人体起调节作用。那么,神经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从而引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三、巧用比喻、诗词、成语、俗语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以赞美自然界的生物,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文之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以很好地体现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的稳定性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则体现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用“一山不容二虎”、“肉为何比粮食贵”讲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说明生物多样性的美学价值……相信定会给学生留下形象的感受和对美的欣赏。
四、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成果
新的生物科技成果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收到不少关于生物科技成果的信息,只是他们往往只了解一些皮毛。如讲到“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时,我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在课堂上分成正反双方进行辩论,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部分学生逐渐养成了自觉收集资料的习惯。如讲到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时,就有学生举出一大堆例子;讲到仿生时,书本上的例子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准备的例子比我的还要丰富得多。
五、采用小组合作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可以通过表达、交流,将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材料、思维方式、成果与组内其他成员共享,还可以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其他小组同学共享。如教学“观察鲫鱼外形特征和内部主要结构”这一内容时,将学生分成4组做“探究鱼的各种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的实验,每组按不同要求探究:第一组,剪去背鳍和臀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背鳍、臀鳍在鱼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二组,剪去尾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尾鳍在鱼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三组,剪去胸、腹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胸、腹鳍在鱼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四组,剪去所有的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鱼鳍在鱼游泳时所起的作用。各组得出结论后向大家汇报,再让学生在组间交流观察。在实验过程中,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师生角色得到转换,教师仅负责课程设计和安排,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作为成员参与其中,适时进行引导,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消除了学生紧张、枯燥、厌烦的情绪,体现了学习“易”、“趣”、“活”的特点,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六、设计和组织好活动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出学习兴趣。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如我给学生补充讲述“膝跳反射”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下,用实践检验理论知识。又如学习正常足的足弓能缓减运动时身体的震荡的功能时,可让学生起立,跳跃两次。一次足尖着地(足弓起作用,身体震荡小),另一次用足跟着地(没有应用足弓,震荡强烈)。经此活动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学生立即就能明白足弓的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七、充分利用媒体资源
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培养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也是老师教学活动中不可小视的重要技能,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会为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而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建立数学兴趣小组。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恰当合理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乐意接受问题的挑战为原则,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新问题。通过问题情境可捕捉学生思维的兴奋点,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驱使学生积极思考,标新立异。
首先,以兴奋点创设问题情境。从生理学角度讲,人处于现实、有趣的环境中,大脑皮层的神经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就变得迅速敏锐,从而加速知识的接受、贮存、加工、组合和提取过程,知识迅速巩固并转化为能力。因此,以兴奋点创设问题情境,可使学生身临其境,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如讲《用字母表示数》设计如下问题情境:教师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的音乐并配以画面,这首儿歌学生熟悉,和着音乐大家唱起来,营造轻松愉快的情境,教师不失时机提出问题。“n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和谐宽松的氛围、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精神亢奋、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活跃。
其次,以疑惑点创设问题情境。古人云“疑是思之初,学之端”,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从疑问开始,学生的质疑问难,蕴含着可贵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激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质疑,以疑激思,从质疑到解疑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以疑惑点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即达到“心求通而尚不通,口欲言而未能言”的状态,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愤悱”心理状态,促使他们去尝试,去猜想,去发现。
如《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可创设问题:大家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0,那么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会有变化吗?有什么规律?n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该问题情境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将三角形、四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在知识间有机联系,同时把转化、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由简单到复杂的演绎等数学思想系统整合,反映数学知识纵向联系,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结构系统,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有机结合,问题情境的层次性提高,艺术性增强。
再次,以以旧连新的对比创设问题情境:如《分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先回顾小学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运算,探究分式的基本性质,继而学习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2 从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又将回指给人注入新的活力,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而以成就为动机的学生坚持学习的时间会更长些,即使遇到挫折,也往往会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他们一心想获得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在学校里成就动机强的学生一般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另一方面,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学生往往会失去这方面的动机,把动机转向他们感兴趣的其它事情上去。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可能以两种方式来达到目的,试图获得成功和试图避免失败。试图获得成功者在遇到挫折后,动机增强,他们往往更加努力以还取得成功,而试图避免失败者在遇到挫折后动机水平降低。尤其是对中差生来况,进一步的失败会导致学习动机的下降,而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则会成为学习动机的“激活剂”。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习成功是以使学生感到满意,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
果他克服了较大的困难而获得成功,他以后的学习就更积极,兴趣就愈浓厚,在2013年第一次考试时,笔者有意提前把部分类型题透露给学生,结果该班在考试中,成绩由第五,上升为十个班中的第一。公布考分后笔者对该班同学进行表扬,对多数同学给予数学学习的好评,使同学们认识到他们并不差,而后又根据他们的成绩,将其分成a、b、c、三组,a组是最差生,b次之,c是好学生,每次上课提问,总是把最简单问题让a组回答,最难问题让c组回答,而且a组正确率非常高,每次小考,也总分为三类试题,实则a组题最简单,c组题最难,而评定成绩时,总是按一个标准评价,因此数学上的好学生越来越多,问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使同学们有了信心,认识到了自己能学数学,结果在八年级上期的期末考试中,本班成了十个班中最棒的一个,在学生学习取得成功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正确的评价,及时在班上,家长会上给加以表扬、鼓励,就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追着问问题的学生更加多了,尽管老师忙,但非常的开心。
3 要调节教与学的节奏,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就应调节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节奏,思维节奏,知识延伸的节奏,以便适应学生的节奏,让师生共同弹奏出美妙的教学乐章。
首先,要协调教与学的步伐,教是为了学,上课开始,面对喘息未定,没有听课准备的学生,老师不要急于讲课,而应该“宁停三分,不争半秒”,迅速做好组织教学,先给五至十分钟的预习,带着问题和疑惑的渴求,让授课在良好的氛围中开始,下课铃响后,也应该立即终止上课,讲了也往往徒劳。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尽量做到异曲同工,二不是教本宣科,带动学生兴趣,防止出现那种“没有学的教”和“干扰学的教”。
其次,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学生觉得自己参与了教学。教师用语言向学生提供了思维信息,就应该努力让学生有时间思考,使教师的语言节奏与学生的思维节奏和拍,引起共鸣,一般来说,要多有设问,停顿,提问不能过早点名。有时一个富于启发性问题,全班陷入深思,即而相互商议、讨论、翻书、翻笔记。此时教师就不要过早投石冲开水底无,打断思维,给予启发。而应让其自悟、自得。
再次,运用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初中生天生好动,好表现,好热议,单纯而可爱,教学语言的简单枯燥会使学生昏昏欲睡,漫长而无趣,而渗透一些与课题知识相连的简而短的话题,笑话,课堂会是另一遍通天。很多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的数学老师长着一张幽默的嘴,他的课班上没有一个人睡得着的……我们非常喜欢我们的数学老师。
4 指导学生学会写数学章节总结,让兴趣长久
1.构建和谐关系,让学生亲师信道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确保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只有亲其师,才能让学生信其道。故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基础。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但他们的心理往往又是非常敏感的,如果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就难以走进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也就难以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更不会成为朋友般的师生关系。从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就是因为忽略了这一点,而导致学生要么敬而远之,要么不理不睬,甚至心理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所以,笔者从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的第一天开始,从每个学期的第一堂课开始,就非常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一是全面摸底,弄清学生基本情况。这里不仅包括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还要包括其学习态度、思维品质、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等。只有全面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找到破解问题的有效突破口。二是平等待人,注重交往。利用课余时间,如在上课前与学生聊聊天,或是一起开展课余活动等,都能够拉近师生感情。在教学时,要一视同仁,不可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更不可歧视学习困难的学生,而应帮助、鼓励和引导他们,这样就能让学生觉得可亲可近可敬。从而,让学生在情感上亲近数学教师,从而就会喜欢上数学课程。
2.利用生活元素,让学生感到亲切
数学与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人往往对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有一种亲切感,初中生更是如此。故此,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巧妙合理地引入与学生实际比较符合的生活元素,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如在教学利息有关知识时,让学生帮助家里设计出最划算的存款理财方案。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到数学学习的实用价值,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要求,自己设计喜欢的二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如有的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就设计打篮球方面的应用题。有的学生对舞蹈比较感兴趣,就可以设计与舞蹈题材有关的应用题。
3.开展数学竞赛,让学生兴趣高涨
人都渴望成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初中生更是如此。他们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年轻气盛,大多都争强好胜,爱展示自己,希望获得成功。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根据初中生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积极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一是在课堂内设计竞赛环节。如可以设计抢答赛,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进行数学知识抢答。或是开展解题创新比赛,鼓励学生用最简便、最新颖的角度进行解题。看谁的方法最独特、最简便、最正确。在这样的数学竞赛活动中,学生为了获得胜利,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精力也会高度集中,思维潜能被最大可能地发掘激活,这样的学习效果自然就比一般的学习方法要好得多。通过竞赛,还能够营造一种你追我赶、万马争先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进步的喜欢,使竞赛中失败的学生能够汲取教训,找到不足,奋起直追。二是设计探索性竞赛活动。如在教学“勾股定理”的有关知识时,先没有给出定理的相关内容,而是要求学生任意画出三个大小不等的三角形,再计算出三角形各个边的长度,最后,寻找和推导出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探索性竞赛活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都被激发。
4.利用多种手段,让课堂灵动闪光
一是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直观形象性。初中生正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仍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教学手段缺乏形象性而过于抽象化的话,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片、图形和画线段图等传统的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所学习的课文内容。如在教学统计图的有关知识时,就可以让学生在画图中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画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生动性。多媒体具有集文字、图片、声音和画面为一体的优势,可以给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带来强烈的刺激,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数学教学。如在教学函数、轴对称图形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图形结构,让学生更加清晰、全方位地认识和掌握所学图形的特点。
三是采用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这样就更具有针对性,可以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度,体验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的有关内容时,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其掌握基本概念,能够解答基础的二元一次方程即可。中等学生则不仅要求其能够解答二元一次方程,还应能够对所得解进行检验。对于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要求他们不仅会解二元一次方程,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进行检验外,还要求能够利用类比思想,解答一些问题。
5.结语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想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兴趣培养是重中之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遵循数学教学规律,还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让学生亲其师,方可让其信其道。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总结,才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马跃君.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初中生 物理 培养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45
在初中阶段,物理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对于学生而言,不管是进入高等学校进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还是步入社会后的生活与工作,物理学科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常说“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最好的老师”。初中物理对于广大初中生来说是一门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学科,因此,教师要想使学生学好物理这门课,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然而,如何更好地使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一直是广大物理教师探讨的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根据多年的一线物理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行探析。
一、上好第一节物理课,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初中物理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新的学科,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没有真正的接触到物理理论,对于学生而言,物理是神秘的,很多学生对物理学习都充满了好奇心。因此,物理教师上好第一节物理课,引起学生的关注意义重大。如果初中物理教师在第一节物理课堂上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物理学习枯燥无味的情绪,那么,对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将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教师想要上好第一节初中物理课,就必须重视引言的作用,在上第一节物理课之前,教师对引言部分要认真地准备,认真地进行设计,为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物理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用有趣的物理实验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进行引导。例如:使用“纸杯烧水”和“倒杯纸托水”等有趣的实验拉开第一节物理课的序幕,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新课的讲授奠定基础。
二、采用激励教学法,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是生理和心理发育都还不成熟,在初中生的世界里,还存在很多童真,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施教。初中生喜欢受到教师的赞扬,教师的赞扬不仅能够使初中生的学习信心倍增,还能够很好的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好的激发,同时也使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得到培养。每一个初中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能力,都渴望获得来自外界的欣赏与赞扬,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来自老师的赞扬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并针对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与赞扬。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不必仅仅局限于学生的物理学习,可以是方方面面的,只要是学生的闪光点,教师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初中物理教师在使用激励教学法时,还要注意保持一个“度”。教师的赞扬不仅要合理,还要保持好一定的度。教师要能够正确地运用赞扬的方式,既要使学生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又要使学生不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达到良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三、利用历史小故事,激励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部分初中生而言,在理解与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与障碍。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因为对一些概念难以理解而导致物理成绩不理想,挫败感使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打击,甚至有些学生会认为自己没有物理学习的天赋,放弃物理学习。这时,初中物理教师很有必要把一些伟大的物理学家的学习经历与对科学的不懈追求讲述给学生听,使学生受到激励。例如发明大王爱迪生,小的时候学习也很差,在学校读书不到三个月就被劝退,但他没有气馁,努力自学最终成功。初中物理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或学习的过程中,要多留意积累这些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并把这些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明白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彩虹,物理学习也是如此,在物理学习的道路上只有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四、通过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解力还不强,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或物理现象,在理解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或者会出现偏差。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物理实验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理现象,便于学生的理解,降低学生物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更加十足。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减少了,学生学习物理更加有信心,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逐渐得到提升。
五、通过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1.调查数据
本学期,我对我校133名初中学生进行的"厌倦物理学习心理及原因调查",结果发现,厌学物理的约占42.8%,尤其以女生更为严重,占78.55%。在对抽样调查的133名学生中,对学习物理有兴趣的占54.1%,对物理不感兴趣或兴趣较弱的占45.9% ,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25人,占18.8% ,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36人,占27.1%。调查中还发现,学习物理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低、厌学物理的成因探析
2.1生源质量严重不均。农村留守学生多、学生沉迷网络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目前农村初中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多数学生来自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家庭,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学生大部分到城镇学校就读,而留下来的学生,一部分是智力虽正常,但品性各种习惯不好,一部分是理解能力极差家长对其不抱希望的"跟班混",第三是各学科极不均衡的偏科型学生,只有一小部分由于家庭经济薄弱而留下来的"良民"。这部分学生中,真正用心于学的少之又少,能听课跟着走的学生也大都属于被动学习。
2.2和城镇相比农村家长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今年经济发展快速,新的学习无用论在部分家庭中有抬头之势,农村初中能留下来的学生家长们,一部分由于小孩在学业上比同龄的孩子差而抱着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态度,送子女读书,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关注的比上城区的家长少了许多,只等初中毕业,学一门技术,长大了或成年了外出打工。更何况社会也需要一大批技术工人,或粗壮劳动力。受这些家长的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不积极,厌学普遍性存在。
2.3学校的设施配备。由于目前物理新教材多数教学内容是采取师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的模式,在农村初中,实验探究所需器材虽比以往有所增加,但从质量和数量上还不够,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因条件限制不能有效进行。这个客观的限制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
2.4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相对保守。农村初中的教师,主动探求与改革教法的欲望不强烈,传统的说教模式仍在"横行",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
3.应对措施
3.1突出物理的学科特点设置适当的课外活动引起学生兴趣。物理学产生于生产实验实践,也在实验实践中不断发展,物理学的全部科学知识和体系都离不开实验和实践。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手段,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如将课堂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作课后的小实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进行科技辅导,搞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积极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3.2调动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积极性提起学生兴趣。首先学校要抓好生源的质量,以家长会或家访等多种形式宣传招生,好生源无形之中能带动一批学困生的学习,使其转化为好学生。其次,家长要密切重视孩子的学习,支持孩子,相信孩子,多鼓励孩子,给其适度的家庭压力,使其产生学习动力。第三,家庭、学校要密切配合,互相促动,共同担负培养孩子的责任。现阶段,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多用情感管理手段,并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建立新的激励竟争机制,努力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依靠广大教师去努力改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物理成绩不好,有智力先天不足的,大多数是由于他们学习态度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于是对学习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应适时做好学困的思想转变工作。
3.3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进行认知性学习,同时也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形成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了解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与学生真诚相待,才会和学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学生才会自然而然地对教师所教的学科发生兴趣。农村的孩子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如果教师经常责备学生,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上完课后走了事,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和对立情绪,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本人及所教的学科都不感兴趣。
3.3.2物理教学结合农村生活。在教学中科学的将物理知识与农村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学好物理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能力。如学习"杠杆"时,我们可以将铁锹、撬棍、刨地的镐子等工具拿到课堂展示,我曾经给一个废弃的辘轳装上绳索给同学们演示轮轴工作的原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3.3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让学生亲自体会成功后的喜悦。成功和失败的心理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有些后进生不喜爱物理,并不是他们从来对物理不感兴趣,也不是从没认真去学,而是因为他们过去大多只有失败的痛苦,而没成功的欢乐。因此,教师应满怀深情地对所有学生寄予希望,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具有成功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需要教师的具体帮助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恰如其分的赞扬,关注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如在分组实验成功时、实验器材的制作完成时等,这样使他们不断增强信心逐渐转化成一种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促使他们改善厌学情绪。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改善厌学情绪的重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222-01
目前我国农村学生中途辍学的现象极为普遍,初中阶段尤为严重。据调查,有的是受“外出打工热”的影响,但绝大多数还是与学校教育不当有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农村初中生语文兴趣的培养,我是这样做的。
1 明确学习目的,强化需要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崇高的目标。没有对该事物的需要,就不可能产生对该事物的兴趣。如当学生有了受他人尊重的需要,他就会努力为大家做好事。当因为做了好事,受到周围的人的赞扬,得到来自各方面的好评,满足了他的需要时,在这个基础上,他又会产生更高层次的新的需要,如做无名英雄,从而满足他在对自己道德修养方面的进一步要求。需要越迫切,兴趣就越浓。在学生对语文的特点、作用、功能等有所了解后,我便注重平时的引导,通过一部电影、一本小说、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一个生动的故事等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的目标——未来想当作家、医生、科学家、航天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周思来总理从小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鲁迅先生立志救治国民的灵魂,最终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贝多芬两耳失聪,竞能成为一代音乐大师,这正是他有了目标,才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的结果。有了目标,人生就不会迷失方向;有了目标,学生便会产生强烈的需要,端正其学习态度。改变以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习惯。他们便会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这样学习兴趣就上来了。
2 转变观念,更新教法
通过问卷调查,农村初中学生中女生喜爱语文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这原因只能从后天的社会因素中去寻找。有的学生不愿学语文,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关。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一般是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其形式是:解题、介绍背景、划分段落、分析内容、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几乎成了一个公式。长此以往,老师辛苦、学生疲劳,收效甚微,这样最终扼杀了学生求知的兴趣,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因此,语文老师应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新思考现代教育的新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才是“主演”,要摒弃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思想,重在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在上《愚公移山》一文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何不是大人去帮助?而是一个小男孩?(小孩天真、无邪,不知移山的艰难)。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习.点播思路技巧,帮助他们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从而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
3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兴趣
实践活动是兴趣形成的必要条件,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加深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对引起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践中的成败对兴趣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办学习园地、讲故事、读书活动、讲演、知识抢答、写作竞赛等。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及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学生在轻捡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在上培根的《谈读书》一文之前,先开展一场关于读书的辩论活动,我将学生分为甲、乙两个组,甲组为正方,搜集关于“读书有用”的材料;乙组为反方,搜集关于“读书无用”的材料,活动中学生争论剧烈,正方认为:“知识就是力量”,“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说话”,“不读书,怎能了解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他们认为读书有用;反方认为现在是经济建设时期,只要会算账,同样能够挣钱;“有钱能使鬼推磨”。我在点评的时候引导他们,要好读书,读好书。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既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语文学习兴趣得到很好的培养。
总之,教无定法,有教无类。我只是针对目前农村初中生厌学、辍学的现象,台上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台下学生昏昏欲睡这一事实,这的确是老师的一言堂和学生缺乏兴趣所致。说明兴趣的培养是急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1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品德教育。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德育与智育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之中,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所以每个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特点,寓德育于智育之中,把握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和特点,适时地引导学生去认识现代化建设中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感。采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我国在现代化建设、高科技研究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2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中国数学发展的历史和杰出成就,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现代数学家钱学森、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等,他们也都为我国和世界的数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教师可以把我国的数学家的巨大成就制成短片,利用多媒体在适当的课件中渗透,以此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2.以现实生活为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随着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又为生产、生活所服务,满足社会的需要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根据每个教学环节,把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数学的一些具体例子,如浓度配比问题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勾股定理在建筑、测量中的应用;坐标系在军事、导航、台风及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数学在储蓄、经商、分期付款购房、购车、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等。向学生提出一些趣味性问题,如“渔民撒开的鱼网为什么是圆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我们喝水用的杯子、水桶、油桶、储油罐等为什么做成圆柱形的?”等。可以把上面的问题制成妙趣横生的动画短片,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直观形象的教学环境,在激发他们求知欲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利用趣味性教学,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是数学的一大特点,它既没有音乐那优美的旋律,也没有美术的艳丽画面,更没有文学那扣人心弦的情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还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猜想、判断和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在收获的喜悦中,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4.要求学生养成严谨、认真、和一丝不苟的作风,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中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阶段,数学教师必须要持之以恒、耐心地教育学生,使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养成一丝不苟的精神,让他们懂得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计算中出现的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摘 要:对于英语老师来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适时鼓励等方面提出培养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70-1
一、建立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体,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心理学上有种“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若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就可能不知不觉地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励后,会激起对教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如此的良性循环,会产生教师所期盼的效果。中国古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实践也表明学生对学习科目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和任课老师的关系。学生喜欢教师在课堂上亲切和蔼,喜欢平等与被尊重的感觉。因此,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鼓励就是给学生的一个暗示,这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注着他,让他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课堂上,教师应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全身心地倾心于教学之中。教师还可以恰当地运用姿势、表情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一个活跃、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畏惧心理。课后,教师可以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促膝谈心,与学生积极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者”、“朋友”式的关系,关心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的及时援助好比雪中送炭,让学生对老师更加喜爱和尊敬。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会使学生由喜爱教师发展到喜爱这位教师的课程,从而产生良好的情感兴趣,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门功课的学习中了。所以,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质量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二、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热情
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记忆器。就多数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英语学习。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直观、非直观手段,营造拟真或全真的语言氛围。浓厚的英语学习气氛能够激发起学生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会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去追求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根据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不同的因素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保持、巩固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B Finding Your Way中,我们可以把Reading部分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参与演出里面的角色,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英语口语表达。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它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了视觉与听觉的享受。例如,在教授8AUnit 4 Wild animals的Giant pandas时,教师可运用PPT先向学生展示几张小熊猫刚出生的时候的照片。在那些照片中,有些小熊猫闭着眼睛,有些小熊猫才刚能站立起来,刚出生的小熊猫体型很小,浑身的皮毛是白色的,我们无法把它们和成年的熊猫相联系起来。于是教师可以提出下面问题:What does the animal in the picture look like? What animal do you think it is?学生被这些照片所吸引,就会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如在教授9AUnit4和Unit5 Read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巩俐的代表作和Audrey Hepburn的代表作Roman Holiday。通过观看影片,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内容。总之,课堂教学中要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呢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挖掘出来,他们才会全身心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英语教育单靠45分钟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组合起来。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教师应该尽可能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如举办每周一次的英语角、英语辩论赛、英语晚会、英语歌曲比赛、英语电影欣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多种渠道和良好的语言氛围,使学生得到更好的练习英语的机会。这种多姿多彩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适时激励,增强后进生学习信心
在刚接触英语学习时,学生对英语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但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个体间在基础、能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一些同学的学习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成绩一落千丈,他们感到茫然,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挫折,认为自己不是学习英语的材料,因此他们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现象。如何帮助这些后进生重新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于英语教师来说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后进生一般比较自卑、敏感,对于这些同学,老师要更加关注,充分挖掘每个后进生的优势和特长。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学习后进生同样有进取心,当他们获得赞扬时,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由此引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老师要鼓励这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千方百计给他们创造“露一手”的机会,一旦他们取得成功,老师就不要吝啬赞美之词,应当适时地激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让这胜利的喜悦或作积极进取的激情,并使这激情化作对学习的情趣,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及时的鼓励,如在批改作业时可以写上“You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recently! Please keep trying like this!”或“Your handwriting is better than the last one.”老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老师的鼓励会激发学生追求进取的信念,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会保持较长的时间,从而学习会取得长远的效果。
关键词:生物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浓厚,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情绪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使体内器官协调一致,有助于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生物学学习兴趣也不例外。培养和保持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认真备课,让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有趣的开头,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推敲,要使导入语起到激起学生兴趣的作用,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这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语。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精,即先来段精彩的开场白,讲神秘的奇花异草,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的发展前景,其间穿插一些生物学家的趣闻轶事。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又比如,在教授认识一些身边的植物时,可将学生带到大自然,再适当讲述生物的有关常识和与人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面对伸手可触的各种生物,看一看,摸一摸,仔细观察不同生物的外貌,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它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每一部分部分各叫做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很快“进入状态”,保持初始的亢奋情绪,轻轻松松地开始生物学的学习,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生物教学要贴近生活、联系社会
1.生物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生物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另一方面由于提问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奇特的想象,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譬如,在教学“树的年轮”时,教师如果能在课堂准备树的切面等实物,并把这些摆放在各小组同学面前,让学生自己观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思考,实现生活经验生物化,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就在身边,学会用生物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而且体现了“生物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理念。又如:在学完“植物的新陈代谢”后,向学生提出,“大棚内种植蔬菜,如何提高产量?”让学生分析浇足水,施好肥,保持适当温差、光照,增施二氧化碳肥等措施的理论依据,使学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
2.生物教学要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热点问题富有吸引力,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例如:在讲述“无性生殖”时,联系“克隆羊”技术,简介“克隆人”的情况。1998年初,美国科学家表示要在短期内“制造”出第一个克隆人,此举引起了全世界对克隆技术的关注和讨论,各国政府及科学家们都对此项计划进行了批驳。为什么大家都要反对“克隆人计划”呢?引导学生从这一技术发展对人类文明和希望的困扰与威胁,从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讨论,使学生对无性繁殖的概念及无性繁殖技术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积极参与实验,让学生对生物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景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思考、探索,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种子萌发的实验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通过看课本做探究实验,告诉学生探究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做的实验想法更丰富。然后把后来他们做的实验结果作比较,要他们互相讨论,介绍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让学生在“博览”中欣赏作品,品味成功的快乐。在参与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陶冶性情,解放心灵,感受到生物学不是一个神秘的难以接近的家伙,利用主动参与,体验成功的的过程,使学生和生物的距离拉近了,使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想学习生物,爱学习生物,这就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学生从开始对各种生物知识一无所知到认识生物,从而去了解生物,完成生物学的学习,主动参与课堂实践。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这样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保持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生物教学要渗透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能动作用,以促进知识教育,即“以情促知,知情并茂”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情感教育对保持兴趣有着巨大的作用。如定时指导学生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制作小生态球和昆虫标本,调查本地生物资源和环境质量状况,带领学生参观生物科技(包括农业科技)实验基地等,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劳动情感等。此外,中学生物学教育蕴含了很高的德育价值,五光十色的生物界、飞红点翠的大自然、栩栩如生的生物标本、引人入胜的直观媒体、逻辑严密的生物学理论、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述、妙趣横生的分组实验、积极进取的课堂气氛、其乐无穷的野餐实习、和谐有序的师生关系等等,无一不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源泉,从而更好地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