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17:23: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商业银行采取转型发展战略有其客观必然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旧有的发展方式不适应资本约束的要求。旧有的发展方式建立在对资本高消耗的基础之上。资本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不可能长期满足高杠杆的业务发展方式的需要。发展方式不改变,资本充足率将始终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持续发展能力将受到严重制约。近年来,多家中小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等方式补充资本,资本不足问题频现。随着巴塞尔协议三的实行,资本对业务发展的制约会变的更加突出。
2、利率市场化进程要求拓宽收入渠道。利率市场化虽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但近期已出现明显加快的迹象。利率市场化直接导致银行利差区间收窄,压缩利润,要求中小商业银行必须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加快建立包括利差收益、中间业务收入在内的多元、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价值提升、利润考量成为银行选择客户的重要标准。
3、企业融资脱媒要求必须调整经营策略。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融资渠道更加直接、多样,大企业融资脱媒日益严重。据统计,2012年直接融资比重已经升至16%。银行必须及时调整客户定位,适度下沉客户,减少脱媒影响。另一方面,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对投行等融智型业务的需求快速增加。这为中小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投行业务,增加业务收入带来了机遇。
内外部形势的变化,要求中小商业银行必须因势而变,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对现有的发展方式、机制体制、资源配置等进行主动调整,进一步转变和优化发展方式,扬长补短,多驾齐驱,不断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二、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战略安排
当前,中小商业银行推进转型发展,应坚持内涵外延并举、以客户为中心和差异化三大战略。这三大战略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1、内涵外延并举战略。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基于中小商业银行的历史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调整与发展并举、突出重点与全面发展相协调的思路,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相结合的模式成为发展路径的内在选择。内涵式发展表现为通过业务结构调整实现业务的平衡发展,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为业务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外延式发展就是在不断加强内涵式发展的同时,加大对系统、网点、人财物的组织和整合,为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2、以客户为中心战略。客户是业务发展的基石。商业银行经营的根基在于客户,经营收入源于客户,转型发展的核心仍然在于客户。转型发展的战略安排和工作举措,归根到底要通过客户来承载。构建均衡合理的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是客户体系建设的中心内容。应在“以客户为中心”战略的指导下,大力提升客户数量和质量,不断优化客户结构,积极完善客户管理体制和各项配套机制,持续提升客户价值创造能力和客户贡献度。
3、差异化战略。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战略、有步骤、有重点的加以推进。转型不是对原有发展方式的彻底颠覆,而是依托实际,在提升传统业务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探索新兴业务发展道路,形成契合经济发展要求和自身特点,能够持续推进发展的现代商业银行发展模式。这其中,中小商业银行应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选择在业务规模、客户数量、盈利能力方面具有多年的运作经验和较强的比较优势的方面加以细化完善。
三、相关建议
1、继续巩固公司业务发展。公司业务是中小商业银行现在及相当一段时期内的主要利润来源。推进战略转型,首要的是继续做强公司银行业务。但业务运作模式上要做重大调整,从单纯依靠资源投入获取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向服务创造价值的模式转变,不断提升业务发展内涵。一是以投行等新兴业务提升对大型客户营销服务能力。鉴于在规模上与大型银行的差距,从发展战略、企业影响力、合作意愿、综合收益等角度出发,选择部分大型客户纳入战略客户管理范畴,实施资源和营销的全行统筹规划,并把投行等新兴业务作为深化与大型客户的重要手段,实现与大型客户合作的优化升级。二是以多产品应用巩固中型客户的主体地位。中型客户是中小商业银行客户群体的中坚力量。做好中型客户营销,重点在增加产品运用上。应通过资产业务介入,全面推进存、贷、汇、结算等传统业务,加强现金管理、投行业务、贸易金融、项目融资、理财托管等产品的交叉销售,提高产品使用量。三是以批量开发快速推进小微客户发展。小微客户是业务发展的新兴力量。做大小微客户,需要坚持和深化专营体制建设,加大产品开发使用力度,积极强化风险缓释措施,通过批量开发做多做大。
2、以明确的战略定位推动个人业务快速发展。传统的“网点为王”和“人海战术”并不适用股份制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发展,理性的选择,应该走体制、机制、科技、产品领先的模式。一是坚持全行联动,二是坚持中高端客户定位,三是加快推动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围绕高端客户财富管理需求,加快完善产品体系、资源保障和渠道整合,积极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加大对私人银行客户的全面开发服务。
2014年国家工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统计,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迅速,其中以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已有317家,其商业银行总资产合计714.763亿元。金融市场份额占全银行业的37.2%。
二、SWOT理论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
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正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根据SWOT理论的分析来看:
(一)S(strengths)优势
相比起我国国有四大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小,中小型客户居多。因此,受到外界金融风险的影响小。另外,由于地方政府的干预。所以也比较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的政策补助。最重要的是,中小商业银行规模小带来的灵活性使得其改革更为容易,无论是业务营销方式的改变,还是内部结构体制的治理,都比国有四大银行要容易得多。
(二)W(weaknesses)劣势
(1)市场定位缺失。一方面,我国的金融市场主要被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划分,导致我国的金融市场产品导向完全由四大国有银行控制。因此,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对于自身的战略定位缺乏,基本遵从国有银行经营业务为导向,国有银行经营什么业务,中小商业银行便经营什么业务;另一方面,原本中小商业银行还占据了一些中小城市或者乡镇的金融市场。但近年来金融市场改革的进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凭借网点的拓展和业务的扩散,其主营的营业业务已然拓展到中小城市和乡镇之中。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原有的业务自主性和市场份额更为降低,最终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在跟随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被逐渐兼并吞没。
(2)金融体制欠缺带来的歧视性。我国特有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归根究底就是:政府主导性和垄断性。一方面,政府的主导性使得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行政干预下失去了自身的主导权,从而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永远只能被动的改变,而不能主动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垄断性带来的四大国有银行的强势,面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又或是业务拓展。完全依靠自身的强大资本优势,直接抄袭或者兼并。二者合一,使得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更为的苛刻。
(3)规模限制带来的风险。一方面,在我国的金融市场观念之中,资本的大小决定了公信力的多少。因此,我国的国有银行才会稳固地占据着金融市场巨头的领导地位。而中小商业银行因为资本的限制,导致了规模不够巨大,使得公信力不足,限制了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想要发展,就必须依靠强大的资本作为后盾。而中小商业银行自身的规模限制,导致资本规模得不到扩充,业务的拓展缺少资本的支持。从而使得中小商业银行陷入资本怪圈,发展的越来越慢,直至被淘汰。
(4)内部控制体系缺陷。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法人管理结构和董事会监事会制度都不完善,业务自我发展能力和约束机制的欠缺导致了产权的不明。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的缺少使得风险管控体系丧失,引发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增加。
(三)O(opportunities)机会
2014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国家开始允许民营银行的出现,而私人投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我国原本四大国有银行为主的金融格局有了重新地划分。在这个前提下,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得以参照新兴的外资银行和私人银行重新进行改革,从而在新的金融环境之中转换出一套特色化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模式
(四)T(threats)威胁
金融改革的进行,使得民营银行合法化和外资银行更为强势地进入。这样的改革虽然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原有的威胁解除,不在受四大国有银行影响。但同样的,金融市场的竞争也更为的激烈,中小商业银行原有的市场也将重新进入新的竞争者,增加了风险程度。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一)确立市场定位,走特色化道路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通常来说,不同的市场环境有着不同的市场划分,而不同的划分必然有着不同的金融需求。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和国有四大银行同业务竞争显然是不可取的,无论是资本上还是人力上,乃至于内部的管理方式上,国有四大银行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
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之初,就要为自己确立好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将业务重心放在中小企业的市场之上,以个性化服务和针对性产品,在中小企业市场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转变融资方式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限制,一直是限制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转变融资方式。改变原有的政府借贷,他行贷款模式,而将民间资本和个人资本加入进来。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结合一切可利用的资金源。使得一方面,通过脱离资本控制,而使得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自主化;另一方面,通过融资的多元化,扩大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规模,从而使得中小商业银行规模限制的问题得到解决。
(三)内部控制体系改革
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不能单纯地依靠外在条件的改革,而更多的是需要银行企业的改革。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当主动的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改革,使得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明细每一个部门的全责,并确立出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使得中小企业银行内部的积极性提高,主动的进行产品的创新和利润的追求。从而推动其对市场的规划,应对不同时间和环境,制定出相对应的市场定位。
(四)技术支持,建立IT系统
虽然我国现今的中小商业银行已经脱离了手写的局面,但对于客户资源的整理和客户数据库的建立却明显缺失。市场的划分在于对客户群的划分,而客户群的划分就来源于对客户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因此,一套IT系统的建立,将是整个商业银行发展的基础所在。因此,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建立完整的IT系统,不间断地进行客户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使得商业银行对于市场的划分和细化始终占据市场的前瞻地位。
四、结论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 市场定位 差异化战略
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各类商业银行多层次发展,中小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份额不断增加,见表1:
资料来源:根据银监会2011年年报数据计算所得。中小银行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占比以资产份额计算。
2003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准入的限制不断放松,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提升了商业银行体系的竞争程度。但是目前,国内银行业市场结构中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型银行、中小银行的发展模式、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同质化的现象,差异化不大。少数中小银行坚持了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较好实现了差异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大多数的中小银行还是在实施“小而全”的发展模式,与大型银行一起竞争,从而使其特色的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如果在金融业务、产品种类、服务方式等方面,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基本雷同,中小银行只是重走大银行已经走过的老路,那么设立并发展中小银行就会失去现实意义,而中小银行也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不利于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
二、中小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目前,我国中小银行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既有银行同业之间同质化竞争造成业务重叠,也有非金融机构的异军突起导致的资金分流,还有外资银行加入竞争行列造成的中小银行的业务和客户被分流,中小银行的盈利空间在缩减。而从中小银行自身来看,由于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盲目拓展业务和扩大规模,风险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比较突出。解决中小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问题,首先就需要实施差异化战略。差异化发展战略就是企业在确立经营目标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中, 确定在战略层面或经营层面的某些领域、方面、环节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异,赢得市场的一种经营战略。
(一)差异化战略有利于提高中小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
银行实施差异化战略首先有利于提高了某一细分金融产品市场顾客的忠实程度,从而使该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强的进入障碍,使潜在的竞争者难以进入这一细分市场。银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具有某种特殊性,便可以使银行依赖顾客的信任,在与替代品的较量中比同类企业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其次,有利于减少金融产品竞争的压力,由于银行提供的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满足了顾客的某些特殊偏好,一定程度保障了顾客及业务的稳定性;再次,由于产品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贴近顾客的需求,有利于银行增强对资金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二)差异化战略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林毅夫等认为,不同金融机构给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和效率是不一样的,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单位贷款处理成本随贷款规模的上升而下降等原因,大型金融机构天生不适合为中小企业服务,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出路[1]。张捷分析了银企之间的关系型信贷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并通过一个权衡信息成本与成本以寻求最优贷款决策的组织理论模型,证明了在关系型贷款上的小银行的优势[2]。如果中小银行真正发挥其比较优势,与大银行在客户、产品、服务方面差异化经营,真正做好、提升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就能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贷款难这一问题有所缓解。
(三)差异化战略有利于银行体系的稳定
各家银行提供不同差异化程度的产品,将面临不同的成本、收益状况,最终实现不同的利润状况。各家银行获得的利润来源不同,其抵御外来不利因素冲击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即具有的稳定程度不同。当某家银行发生危机时,危机传染到其他银行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从而提高了单个银行的稳定性。因此,对于单个银行而言,提高其经营差异化程度,不仅能直接增加单个银行的稳定性,还能避免目前银行过于依赖利息收入的局面,减轻由于利差下降所导致的不稳定[3]。
三、制约中小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的原因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实际经济生活中,各企业之间在产品设计、技术、设备、成本、服务等方面的差异性越来越小,产品的相似度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结果是产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趋于同质化。从产业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这种同质化正是产品大规模生产以及产业形成的基础,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4]。银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相对于制造业而言,其产品更具有同质性,更容易被模仿。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导致我国中小银行经营同质化的具体原因还有:
(一)中小银行的市场细分还不够精细,缺乏正确的市场定位
目前中小银行大多缺乏精细的市场细分分析,没有针对自身实力、结合当地实际经济状况恰当地定位目标客户。很多中小银行在发展初期都给自己定位“服务中小、服务当地”的定位,但是在长期的业务发展中,却因为遇到各种实际困难而无法将定位坚持并深化下去。
(二)中小银行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利于差异化经营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银行的绩效考核制度还以规模指标为主,中小银行的主要精力放在迅速增加规模和盈利的业务和客户上,一些大型项目和大企业客户自然成了中小银行的目标客户。目前的绩效考核体系中注重即期效益,没有将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等方面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没有为差异化战略的实施留有发展的空间。
(三)金融创新力度不够
目前中小商业银行还是以信贷业务为主,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尚不具有主干业务的地位。银行利润主要来自于存贷利差,在存贷利差较大的现实情形下,银行通过追求业务规模的扩大来实现盈利的增长,银行内在的金融创新动力还不够强大。
(四)分业经营与利率管理体制的限制
我国金融业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模式,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银行业与证券保险业之间的紧密联系被人为地割断。这些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银行的金融创新、约束了银行业的发展空间。银行业务被局限在以存贷款为主的狭小货币市场范围内,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制约,产品差异度低,范围经济效应难以有效实现。设计差异化的产品离不开市场化的利率,而利率管制的条件下无法设计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差异化金融产品。
(五)监管部门监管政策僵化,缺乏灵活性
目前我国银行体系的监管政策在准入设置、资格审查方面还不够灵活,中小银行要想取得某些业务资格和市场准入,而政策门槛要求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这样的政策设置就使得中小银行在业务设立和战略发展方面存在矛盾。银行业创新的产品进入市场需要经过银监会审批繁琐而且复杂,也压抑了商业银行创新的积极性。由监管当局统一批准新产品与新业务,有可能会导致银行因业务种类趋同而在宏观上聚集系统性风险,在微观上使勇于创新的银行错过市场良机,其最终后果是银行体系对全社会金融服务产品供给不足和质量低下。
四、实施中小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战略的对策与建议
(一)中小银行应有合理、精细的市场定位
中小银行要实施差异化战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市场定位,它是银行采取各种差异化具体措施的基础。中小银行的规模较小、自身资源和经营能力有限,因此中小银行在市场定位上必须有所侧重和选择,将各种资源集中于细分市场上,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小银行有管理成本较低、机构层次较少的优点,能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变化,能及时提供那些适当的、专业化的、价格低廉的金融服务,应在与其他银行的业务比较中扬长避短、拾遗补缺,注重为小微企业、社区居民提供身边的金融服务的定位。
(二)中小银行价格差异化策略
定价差异化反映的是与竞争对手提供同样的金融产品,但在价格上有所区别,以此吸引特定的顾客群体。定价差异化应建立在成熟的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基础上,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合理定价。在存款利率方面,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存款利率竞争将成为银行同业间业务竞争的一个主要方面。存款客户是依据利率的高低、银行分支机构的远近、服务的好坏、银行形象等因素选择银行的,中小银行应根据自身在当地的具体优势确定适当的存款利率。在贷款利率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充分掌握当地客户的信用状况,确定对客户有吸引力的贷款利率,或者在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情况下以较高的利率贷出资金,获取风险溢价。中小银行还可以通过手续费等合理收费的差异,用较低的收费来吸引客户。
(三)中小银行产品差异化策略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收入、不同的行业、不同性别的客户,往往有着不同的收益——风险偏好,银行应开发面向不同客户群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既可以有效扩大市场份额,又能有效增强自身产品与其他同业的差异性。中小银行在深入调研客户金融需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个人客户打造存贷款、投资理财等金融产品,可针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借贷、财务顾问、市场资讯、管理咨询等各种服务或综合金融服务,甚至可以为特别客户开发量身定做的产品。
(四)中小银行业务服务差异化策略
服务差异化策略正是银行与客户保持长期业务关系的重要手段。不管提供的产品是否一致,价格是否有差别,银行的差异化战略最终是体现在提供同业提供不了或不愿提供的服务和便利性上,具体反映在组织机构、销售渠道、服务渠道、员工服务态度、价格策略和宣传公关活动等方面,银行营业时间,客户等候出纳员、贷款职员、客户服务代表的时间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的便利性、安全性等方面都标志着银行的服务水平。中小银行可强调他们的本地所有权与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注重营造良好的营销文化和服务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多种渠道交叉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
(五)监管当局鼓励中小银行差异化经营并实施差异化监管
监管当局从整个银行体系稳定性的角度出发,要鼓励中小银行提高差异化经营,需要为其创造一定的外部条件。首先,应适当降低中小银行开展新兴业务的门槛,鼓励中小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其次,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以利于进一步扩大产品定价的差异性。再次,监管部门要规范银行的市场竞争行为。目前有些银行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不规范甚至是非法的行为,这些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削弱了其他银行进行合理竞争的动力。监管部门只有严厉打击这些行为,才能使单个银行能够集中精力和积极地开展合理竞争,其中包括进行差异化竞争。最后,中小商业银行走差异化的道路还需要有对应的银行监管差异化政策。中小银行的创新和差异化战略会引发监管层对风险控制的担心,为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方面,中小银行就必须与监管部门形成互动,及时沟通,在业务创新和经营模式上取得监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要关注中小银行在差异化战略方面的监管需求,帮助中小银行有所侧重地发展客户,特别是被其他银行忽略或者尚未涉足的领域的客户,银监会可考虑针对中小银行开展的新型微小金融服务落实“尽职免责、适当放宽风险容忍度”的差异化信贷监管政策。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2]张捷,王霄.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与融资结构变化[J].世界经济,2002,(9).
[3]欧朝敏.银行竞争对单个银行和银行体系稳定的影响:基于中国的理论和实证研究[EB/OL].http://.cn/ Thesis_Y1410798.aspx.2012-8-16.
[4]董裕平.防范同质化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的警示[J].中国金融,2009,(14).
关键词:SWOT分析;宿迁;中小商业银行;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7—0073—02
引言
随着宿迁市地方经济的发展,众多的中小商业银行(这里指除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以外的其他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其发展所形成的“鲶鱼效应”为整个银行业带来了竞争,也注入了活力。同时,中小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求得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包括宿迁市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等在内的中小商业银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金融危机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同样,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作为推动宿迁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如何立足国情,依据自身情况选择符合时代要求和地方实际的发展思路,健康、稳定地发展,越来越对宿迁市地方经济的持续和谐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通过对宿迁市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苏州银行等宿迁市地区代表性中小商业银行的调研,本文将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方面逐一阐述。
(一)优势:Strengths
1.资金质量高
在资金的来源方面,宿迁市以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等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规模、金融市场份额占宿迁市市场的整体份额较小,但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人均利润率等盈利性指标大多优于国有商业银行,比大银行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因而可为针对宿迁市中小企业的业务创新提供更有利的资金保障,日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宿迁中小企业的认可,当下也有不少的宿迁市地方企业愿意选择中小银行作为其经营发展的有利资金平台。
2.体制较新
国有商业银行依然是宿迁市银行业的主体,受产权制度的限制,在进行贷款业务时必然要考虑地方政府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经营与决策受到限制,而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都是股份制组织,具备了较为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首先,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三性”作为经营目标,努力开拓包括宿迁市中小企业在内的资本借贷市场,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的资本增值。其次,与宿迁市的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所需要负担的公共责任较低,因而在对宿迁市众多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发放上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与大银行相比,由于组织机构体系简单,决策效率高且决策的自由空间大,能够更好地针对宿迁市中小企业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不同的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宿迁市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
3.金融创新意识较强
当前,宿迁市国有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基本上还是由省行或国家认命,笼罩着较为浓烈的行政色彩,银行内和银行间的人力资源配置和利用会受到来自于制度层面上的很大制约。而近年来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由于长期实行股份制体制,通过灵活的用人机制和科学公平的管理方式吸引了一大批地方和省内知名高等院校乃至省外院校的优秀高等人才,员工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员工结构也比国有大型银行具有一定优势,这使得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在对宿迁市中小企业贷款的技术研发能力方面明显超过大银行。
本文认为,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具有较强的金融创新意识和金融创新能力以及金融创新保障机制,使其在同业资金业务领域的优势明显,通过对银行资金的灵活和合理调配,大大优化了其行内资金的资产负债结构,银银平台、柜面通等特色业务已经被宿迁市民和企业广泛认可,规模效应和经营效益已经大大显现。
(二)劣势:Weakness
1.资金规模劣势
资本充足率以及核心资本充足率是评价银行安全性的主要指标,该指标主要考核银行资产的抵御风险能力,按照巴塞尔协议的有关规定这个比率不能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与风险权数资产的比率不应低于4%,该比例越大,说明银行资产安全性越好。不可否认的是银行的发展需要有雄厚的资本规模作为支撑,强大的资本实力是银行取得客户信任、吸纳客户资本,开展信贷业务的基础,是银行赖以生存的前提。在这一点上,由于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受到起步晚、规模小等众多历史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其拥有的资本规模与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银行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2.营业网点少
中小商业银行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在宿迁市地区还没有形成覆盖广阔的营业网点(包括ATM自助设备)。本文调查发现,在宿迁市地区(含三县在内)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仅拥有营业网点约60多个,其中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和苏州银行等在全宿迁都仅有一个营业网店,这相对于宿迁市现有的约471.56万常住人口(来自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而言,人均可享受到的服务微乎其微。而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银行拥有网点约154个,其中单单是中国工商银行就拥有网点86个,此外,虽然交通银行刚刚进驻宿迁市不久,但已经在主城区发展了多个ATM自助设备,极大地方便了持卡客户的交易需求。宿迁市大银行如此庞大的网络覆盖面是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所无法匹及的,也构成了其自身在未来实现较快发展的巨大屏障和重要制约。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中小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管理
一、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因素分析
1.特定风险因素影响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状况
首先,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先天不足。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部分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低、资产质量差、财务亏损严重,社会信誉下降,导致经营状况恶化。
其次,我国银行业长期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中小商业银行只能获得有限的金融资源。
再次,从不同市场层次分析, “ 大客户偏好”使得中小商业银行被动陷入价格竞争、人脉关系竞争的低层次金融生态圈中。
2. 普遍风险因素影响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状况
普遍风险因素影响下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表现如下:
(1)业务结构上存在风险状况;
(2)资产负债结构上的矛盾带来的重新定价风险;
(3)收益率曲线风险;
(4)基差风险;
(5)期限选择权的风险;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抵御利率风险能力的分析
商业银行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主要用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负债率来衡量。
1.资本充足率分析
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的资本总额与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用以表明银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据调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比较低,且2009年不断下降的趋势又进一步减弱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2.资产负债率分析
资产负债比率能够反映银行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控制能力。资产负债比率越高,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差。从银行历年的分析报告看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各年的资产负债比率大部分都高于95%。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普遍都处于利率风险比较大的状态。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工具的选择
随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增大,中小商业银行有必要积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风险管理模式,通过选择合适的管理工具等手段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
1.中小商业银行采取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来分析利率风险状况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尚属于起步阶段,资产负债表的复杂程度尚低,会计、统计和信息体系还无法准确及时的反映各项计息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很难提供持续期模型分析所需要的准确数据。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以原始成本会计为基础来计算资产负债,和我国银行自身的会计核算原则相一致。同时,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主要反映利率变化对利息收入的影响,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一致。因此,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可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来分析利率风险状况。
2. 合理选择表外风险管理方法
当前主要的利率金融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利率合约、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交换等。根据各种利率衍生工具的特性,本文认为在能合理预期利率走势的情况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利率期货合约和远期利率协议来锁定未来的贷款利率和借款成本;利用利率期权来保护投资组合;利用利率互换改变银行对利率波动的风险敞口和借款成本。此外,金融衍生品的虚拟性和杠杆性会给投资者带来一系列潜在的风险,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侧重于以套期保值为根本目的参与金融衍生交易。
四、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中小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情况,确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目标,科学定位选择风险管理战略,并通过资源配置以及建立风险战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风险管理战略的价值和作用。
1.建立和完善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风险管理模式
(1)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加强人才培养。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应当在企业文化中增强利率风险意识,确立利率风险管理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此外,中小商业银行急需培养一批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现代利率风险管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2)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严格执行风险管理程序。针对我国目前银行风险管理部门职能分散、专业性不强和机构设置不恰当的状况,中小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措施成立专门的职能机构。
(3)提高中小商业商业银行缺口管理水平,改善资产负债失衡状况。银行要提高缺口管理能力,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使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和净资产价值最大化,实现对利率风险的管理。
2.大力提升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1)准确市场定位,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中小商业银行应找准市场定位,做到“同中求异”,不断满足多层次潜在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做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理性选择。
(2)加强资本管理,优化盈利结构。银行要高度重视对经济资本的科学管理,加快运用EVA等风险调整收益的方法,强化分支机构对风险资产的自我约束。银行还要在客户选择、资源配置、业务结构调整、收入结构等方面通过优化资本配置引导业务健康发展。
3.改进业务发展模式,大力开拓同业业务及中间业务市场
(1)改变商业银行经营观念,改善经营策略。中小商业银行要转变观念,把拓展同业业务和中间业务放在战略高度来对待,充分认识到同业业务和中间业务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2)拓展传统中间业务市场,开发新兴中间业务市场。中小商业银行在利用机构与网点的优势做好传统中间业务的同时,需善于发现和挖掘社会经济生活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选择适合市场需要,发展潜力较大,风险小、成本低,并能发挥银行优势的中间业务品种,满足客户消费多元化和投资多元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叶立新 王瑾:我国中小银行发展的对策分析[J]. 江苏商论,2004,(2)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成因;防范对策
一、引言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虽然资金实力不及大型银行,但凭借其立足地方,对地方经济及企业的了解比较深入全面,掌握着信息成本优势,成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在我国银行业中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改革中起着“试验田”的作用,一直走在我国金融创新的前头。1989年,招商银行获准开办离岸金融业务,成为首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资的银行;1991年,原深发银行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开创了银行股份公众持股的先河;1996年,广发银行收购中银信托投资公司,成为首家并购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银行;同年,民生银行成立,成为第一家民营企业持股并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商业银行;1996年底,亚洲开发银行参股光大银行,并由此成为首家利用外资的银行。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稳健高效的运行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以及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以服务中小城市和农村经济为主的中小商业银行,也势必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发挥它们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鉴于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中小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研究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并防患于未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基本现状
截至2012年底,我国银行业共有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44家城市商业银行、337家农村商业银行、147家农村合作银行、1927家农村信用社。2011年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总的资产负债增速都在20%以上,尤其是农村商业银行,增速更是在50%以上。农商行资产规模快速扩张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农商行法人机构数量猛增。由于2011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加快了股权改造和经营机制转换,大量符合农商行准入条件的法人机构直接改制为农商行。2011年末,农商行法人机构数量是2010年末的2.5倍。2011年末,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增速比上一年分别下降了2.8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下降了11.07个百分点和12.07个百分点。两者资产总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分别是16.2%和8.81%,分别较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和0.57个百分点。
2011年末,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与垫款金额为9.51万亿元,同比增长15.16%,增速比上年降低5.71个百分点,降幅比2010年降低了9.29个百分点;主要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增速基本在15%-25%,大部分主要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增速较上一年仅下降2-3个百分点,增速降幅明显变缓。引起中小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贷款增速全面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11年央行继续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连续6次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并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准备金存缴范围。这两方面都压缩了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规模。另外,大部分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贷存比高于70%,超过了64.39%的行业均值,这进一步限制了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放规模。从贷款结构上看,个人类贷款占贷款总额虽然不及公司类贷款,但增速迅猛,其占比有所提高。从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个人类贷款结构上来看,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下降,消费类、经营类及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占比上升。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深化,个人贷款比重将进一步提高。
银监会积极出台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根据政策,小微企业贷款总额超过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银监会将优先支持其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为银行支持小微企业信贷提供专项资金。截至2012年5月底,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累计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1600亿元。多家城市商业银行也向银监会提交了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申请。其中哈尔滨银行和兰州银行分别获批25亿元和50亿元的额度。
2011年末,中小商业银行存款增速基本在10%-20%之间。其中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5.92%,增速降低9.23个百分点,而大部分主要城市商业银行存款增速也降低了10个百分点左右。从存款客户类型来看,2011年末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类存款增速比上年降低了15.38个百分点,个人类存款增速比上年提高了0.48个百分点,致使个人类存款占比提高了0.58个百分点。从存款期限结构来看,2011年末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增速为6.69%,定期存款增速为20.96%,存款定期化特征明显。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2011年股票等资本市场呈现下行趋势,而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上调,使得银行定期存款收益率增加。
2011年,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营业收入达5402.74亿元,同比增长38.33%,增速比上年提高了0.29个百分点。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增速在30%以上,多家超过40%,其中包商银行增速高达67%。但大部分主要城市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出现回落。18家主要城市商业银行中有11家增速低于2010年,其中5家增速甚至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2011年,12家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都有所下降,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和恒丰银行降至30%以下;但是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由于风险拨备增加和分支机构扩张,其成本收入比有所下降;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大多也在45%的监管范围之内。
如下表所示,2012年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商行整体的不良贷款率较上年均有所下降,城市商业银行和农商行总的不良贷款额较上年有所增加。从具体银行来看,12家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有6家不良贷款额较上年有所增加,2家不良贷款率小幅上升;除北京、上海、南京、徽商、富滇等几家城市商业银行外,大部分主要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上升,除大连银行外,主要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2012年,农商行加强了对新增不良贷款的控制,同时通过处置土地等抵押资产清收不良贷款,资产质量有所提高。
2012年12家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总体有所提高,但绝大部分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仍低于同期银行业平均12.7%的资本充足率和10.2%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具体来看,有4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有4家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其中浙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降的幅度较大。2012年主要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和核心资本充足状况整体上要好于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有较多银行的这两个指标较上年小幅下降。具体来看,18家主要城市商业银行中有4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有3家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降。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存在的风险及成因
1.信用风险及其成因
中小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但中小企业大多处在初创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小企业两年内的市场淘汰率达30%,而四到五年的淘汰率将近翻了一番。高淘汰率使中小企业经营年限较短,缺少可用于抵押的资产,而且落后的财务制度建设无法产生可靠的会计信息。在中小商业银行缺乏对中小企业信息记录的情况下,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决策过程中的成本和难度将会大大提高。特别是服务“三农”的农商行和村镇银行,由于农产品收成和价格的波动大且难预测,产生不良贷款的可能性更加大。因此,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对象经营稳定性差,违约风险识别难度大。
中小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客户集中度以及行业集中度大,其整体信贷质量易受单一客户风险和行业风险影响。中小商业银行服务于区域或地方经济的特点,使得中小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易集中于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导致信用风险无法在各行各业中充分分散,因此易受行业周期或产业冲击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小商业银行易受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容易将大量的贷款集中于政策支持型产业。面对大型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再加上中小商业银行本身信贷人员风险意识较弱,受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中小商业银行可能会与大型商业银行争夺大客户。虽然大客户会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收益,但它们所需资金相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资本来说较大,在中小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组合中所占权重过大,一旦违约,大客户的信贷资产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如果中小商业银行无法获得企业之前贷款余额的相关信息,导致多家银行对其重复授信,则会加大这种风险。据统计,顺德、江阴、吴江三家农商行前五大行业贷款占比超过了90%,顺德、武汉、广东南海三家农商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超过了50%。
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特点,可能会加大城市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自2008起的三年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异地扩张迅速。2011年,随着监管部门对城市商业银行异地设点监管的加强,城市商业银行新增异地分行迅速减少。城市商业银行脱离本地区进行异地经营,可能会丧失原来本地经营的信息优势和成本优势,而进入一个陌生的城市经营,则对当地的企业缺乏了解,信息收集成本也将会增大。此外,如果城市商业银行没能在异地建立起良好的声誉,该地区的企业和居民对于异地城市商业银行的认同感一般不及本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因此在银行选择上一般会偏好于本地城市商业银行。所以,城市商业银行在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新设的异地分行势必在当地银行业处于竞争劣势。处于劣势的城市商业银行为了在当地生存可能会降低信贷门槛,进行非常规经营,从而导致信用风险增加。
2.市场风险及其成因
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汇率波动幅度增大。人民币汇率从盯住美元到如今允许单日最大2%的波动幅度,客观上加大了中小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汇率风险及其管理难度。随着中小商业银行(主要是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迅速发展,银行所持有的外币净资产不断增加,从而外币资产将面临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自主确定存贷款利率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大。目前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已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这对银行资本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也已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这对银行根据不同客户的状况确定不同贷款价格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相对基准利率的扩大增大了银行自主定价的空间,但同时也使银行资产负债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
根据银监会2004年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规定,截至2008年,我国国有银行、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商业银行和绝大多数的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对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并且建立了市场风险内部评价模型。但对于大多数中小商业银行来说,业务范围相对较窄,银行资产除了贷款,更多的是银行间债券。相比于银行账户资产,交易账户资产少,银行缺乏分类管理的动机。自2008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监管部门对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持有更加谨慎态度,绝大多数中小商业银行不具备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资格,使得中小商业银行缺乏风险对冲的工具。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中小商业银行对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划分主动性不强,划分滞后,造成中小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和风险资本计提缺乏合理依据。
中小商业银行在具体业务操作中存在安全隐患:部分中小商业银行交易账户的交易、结算以及会计记录没能有效隔离,为操作人员的非常规交易提供了机会;由于中小商业银行专业工作人员较少,各个工作岗位无法进行定期轮岗;交易资金额度授权缺乏对被授权人能力和素质的充分考察,导致资金额度不足或超额;对市场风险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缺乏客观依据,考核指标与交易账户利润等同,使得中小商业银行交易账户资产盲目扩张规模,忽视潜在风险。
3.操作风险及其成因
中小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认识不够,操作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引入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之后,对其重视程度也不及后两者,主要是由于存在以下认识:操作风险发生的机率小,存在侥幸心理;操作风险是基层部门的事,缺少专业的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和部门。同时,中小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往往把操作风险就等同于操作性风险。而实际上,操作风险不仅包括由人在具体业务过程中操作引发的风险因素,还涵盖了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系统失灵、突发事件等相对客观的风险因素。
中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首先,中小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完整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没有专业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对银行操作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地监管。银行各部门信息交流少,操作风险管理无法相互协调,相互督促。其次,操作风险管理方法落后。中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起步晚,信息系统建设落后,操作风险识别、计量仍以定性为主,无法运用相关模型进行客观、科学的计量。最后,操作风险管理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状态,往往是操作风险损失发生了,才去完善相关制度流程。
中小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未能有效运行。完善的内控是预防银行操作风险的重要保障。但是在我国“重人情,轻规则”的处事方式和官本思想的影响下,中小商业银行在具体业务操作上往往随机应变,业务操作流程形同虚设;中小商业银行分行和支行行长权力大而缺乏有效监督,一旦行长有违规操作的动机,银行操作风险损失就无法避免,我国发生的很多骗贷案就是由于行长造成的。而相对地,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在不是对董事会报告工作的情况下,工作独立性差,有时即使发现操作过程中存在违章违规,出于利润动机和高层的压力,问题也没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
四、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对策
1.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立法,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立法要重视对债权人债权清偿力的保护,确保企业在破产时对债务有足够的清偿力。增强法律条例的实际可行性,简化相关的法律诉讼流程,降低法律诉讼的成本,对于债务人恶意失信的行为要予以公正严厉的处罚,增加债务人失信违约的成本,从而减少社会失信违约事件的发生,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2.地方政府要加强社会担保体系、社会征信体系以及贷款保险制度建设
中小商业银行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地方政府可以出台积极政策推动地方担保机构的发展,在客户违约时为中小商业银行提供还款第二来源。征信机构充分利用《征信业管理条例》允许的信用信息采集方式,完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为中小商业银行授信提供信息支持。大型保险公司利用其规模优势可以分散风险。中小商业银行将信贷资产向保险公司投保,在一定程度上转移银行信贷资产面临的产业风险。
3.银行监管部门加强对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的监管,严格控制对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审批
监管过程中要对中小商业银行进行有效区分,实行有差别的监管。对于那些交易账户资产较少的中小商业银行可以暂时不要求其对账户进行区分。而对于交易账户资产规模达到一定标准的中小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交易账户资产具体规模限定其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范围和规模,提高中小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能力。
4.银行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框架,重点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明确股东大会和董监高各自的职能以及权责,构建一个职责清晰、相互制约的公司治理结构。合理安排部门和岗位,对于每一个岗位都应制作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权限和责任及其所涉及业务的操作流程,对不相容职位要进行有效隔离,实行轮岗制度。
5.中小商业银行要强化银行经营的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激励机制
银行在招聘任何岗位职工时,除了考察应聘者的胜任能力外,要重点考察其思想品德状况。各部门、各工作人员在从事银行各业务时都需要强化风险意识和银行稳健经营的理念,不冒进,利润和风险并重,业务部门和风险部门并重。寻求恰当方法衡量风险部门对银行经营的贡献,而不是完全参考银行利润,建立风险管理绩效和激励机制。
6.中小商业银行要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
一方面,要大力引进或培养风险管理方面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向国内外同行学习风险评估的方法,设计符合中小商业银行特点的风险计量模型。同时,中小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要注重相关数据的搜集和处理,为量化管理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郭伟.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2]褚晓丽.新形势下中小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商,2012(18):123-124.
[3]郝健龙.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客户信用风险控制研究[D].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12.
[4]吕彦.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控难点及监管建议[J].金融发展研究,2008(9):73-75.
[5]洪楚.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交易账户的划分与市场风险管理思考[J].时代金融,2012(21):151-152.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 金融投资 绩效 风险控制
中小商业银行相较于国有银行来说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创新能力,规模较小,资产负债率较低,不良资产所占比例较少,资本充足,是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行为的先行者。但是受到金融体制、内部金融机制、金融投资机制的影响,我国境内中小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着经营困境,金融投资风险逐渐暴露,绩效也有待提升,为此,有必要完善治理结构和机制,加强投资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不断提升中小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
一、境内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的绩效和风险分析
金融投资绩效是衡量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准确的绩效考核结果是以科学的评价方式和合理的资源配置为基础的,但是当前我国境内中小商业银行在成长中的经营绩效评价和管理大多是基于会计利润而非经济利润的评价,整体上忽略了投资成本,过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将不利于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加上中小商业银行业务规模有限,经营范围狭窄,欠缺综合化经营优势,无法对资金进行充分、有效的应用,投资管理和决策存在问题,最终导致银行的投资行为不规范、投资目标不长远,金融投资面临困境,金融投资绩效相对较低。
金融投资风险是造成金融投资绩效不合理的重要因素。瞻观境内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现状,很多银行为了获取最大利益,不断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导致银行机会成本加大,一些银行大多采取上市措施购买债券,投资股票,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市场风险,成本风险急剧增加。此外,中小商业银行要保证经营的正常开展,就必须保证现金投资――投资运营――增值现金回流这个基本过程的良性循环和不断运转,而很多银行面临着资金断裂风险,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境内很多中小商业银行资金回收困难,资金增值更是难上加难,资金链面临着断裂风险,严重威胁着整条资金链的运转。实践表明,大多数中小商业银行之所以面临着资金链断裂风险并不是因为资金的短缺,而是没有对资金进行有效利用,此外,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借款人信用基础差、政府监管不力、银行内部自身管理问题也会使企业面临投资风险。
二、应对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和管理体系
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绩效能够将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成本节省能力反映出来,因此在衡量银行金融投资绩效时,应合理设计谨慎指标、绩效指标和控制指标,以先进的考核理念为指导,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以经济利润为真实依据,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和管理体系,细化绩效考核和管理内容,贯彻落实激励机制和奖金计划,对中小商业银行如何在全新的模式下实现金融投资绩效评价中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的平衡做出全面分析,力争实现银行长远发展。
(二)建立投资风险预警机制
中小商业银行建立健全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加大投资风险识别和监测力度是防范投资风险、规范对外投资行为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银行确定定性和定量指标,构建与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特点相适应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对客户的跟踪和监测,把握资金充足度,强化风险意识,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进行监测,加强投资管理,将完善的投资风险预警系统全面融入银行资金控制、绩效考核、投资分析、投资决策等环节中,有效提升中小商业银行抵御投资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内部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是衡量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绩效水平和经营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为此,有必要加强内部成本效益核算,保证资金投放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首先,银行应当不断拓展投资渠道,比如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建立良好的经营管理机制,改善资金质量,科学规划现金流量,提升资金利用率,以自身优势积极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促进银行竞争力的提升。第二,严格执行审贷分离,详细评估各种放贷风险,加大成本效益分析力度,在合理的存贷范围内投放高于机会成本的项目,最大限度降低机会成本损失。
(四)健全技术防范风险机制
虽然境内中小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工作早已展开,但是信息系统建设仍然较薄弱,针对这种问题,银行应制定完善的中长期信息科技发展规划,完善公司内部审计操作系统,创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投资业务和财务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制定并落实各项管理政策,实行由领导层到操作层、由一线业务部门到后台职能部门的全方位管理,提升银行金融投资的绩效评价和管理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内部控制能力,以切实提高资金投放质量和利用效率。
三、结语
针对当前境内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面临的困境和风险,我们有必要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快投资业务结构调整,建立全面的金融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创新风险管理体系,健全技术防范风险机制,加强内部成本效益分析,有效提升中小商业银行抵御金融投资风险的能力,实现金融投资绩效长期、稳定的提升,从而使境内中小商业银行立足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陈永地.境内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的绩效与风险分析[D].厦门大学.2011,22-37.
[2]刘玲,张.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困境的原因及其对策[J].投资与合作.2012,(1):18.
[3]韩晓悦.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投资风险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3).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跨区域扩张
引言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金融改革也加快了步伐,为我国金融机构多样化创造了政策条件,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各类基金公司和财务公司的出现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很快。近几年,国家对中小银行的规模扩张基本持支持态度,除中小银行上市证监会没有放开外,其他方式的规模扩张政策,如兼并重组和市场准入等基本上已经放开。2009年4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放宽了对银行分支机构管理要求,众多具备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迅速掀起了异地扩张浪潮,资产规模迅速扩大。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整个银行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小。与国有大中型银行早已完成了全国性布局,有的甚至开始有选择的撤出一些基层乡镇相比,中小商业银行出于扩大营业区域、降低交易费用成本、差异化定位等等原因,始终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但是过去国家对金融机构扩张有着限制,所以没有完全体现出来。2009年,银监会的一系列政策松绑之后,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的跨区域扩张迅速的蔓延到全国范围内,出现了。
这样的扩张冲动在实现银行大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负面影响,如齐鲁银行事件,就是一个急于扩张而降低风险控制的典型例子。本文从银行效率的角度对国内中小商业银行近几年积极的跨区域扩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中小商业银行的跨区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文献综述
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是指突破本身所在城市所辖行政区域或传统经营区域的限制,实现跨区域发展。国内外对商业银行跨区域的研究早期大多是从规模经济角度进行,进入21世纪后从经营效率角度进行的研究开始大量出现,相关研究结论还存在着较大分歧。
Tschoegl(1983)、Sadi(1988)等人研究认为规模大能使银行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将其规模效益转移到国外市场。Ursacki、Vertinsky(1992)等人研究认为,由于不同市场间的差异性,拥有大量并且地理分散的客户基础的银行能够降低银行的交易费用,从而获得更大收益。
Klein和Saideberg(2000)通过对美国银行控股公司的研究发现,银行可以从地域多元化以及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机会中获得利益。Berger和De Young(2001)通过对7000家美国银行1993一1998年的数据分析后,指出银行地域范围的扩张与效率之间并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集中在一个地区的银行与跨州机构较多的银行都可能具有较高的效率。
国内此类研究与国内商业银行的扩张基本步调一致。冯嗣全、欧阳令南(2003)研究表明,国际先进银行的跨区域发展与金融体系效率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孙启伟、刘天威(2009)选用资产收益率作为银行绩效的衡量指标,就跨区域经营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我国跨区域经营与资产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并且这些相关关系在用不同的多元化衡量方法和加入控制变量后仍然显著。范香梅、邱兆祥、张晓云(2010)对我国14家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和比较分析,发现跨区域发展有助于大银行提高效率和降低风险,但不利于中小银行效率提高和风险降低。因此,大银行适度跨区域发展可获得理论上所谓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风险分散化等好处,中小银行却不宜盲目跨区域扩张,应把一定区域内从事关系型银行业务作为长期经营战略。
综合上述研究:跨区域扩张对于银行效益的影响总体是正面的。国外研究大多是从规模经济和分散风险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也有些从银行效率角度进行了研究。国内相关研究近年来也很频繁,特别是2000年以后,不仅证明了跨区域和效益之间基本的正相关关系,有些研究还将区域差异化和主观异变的因素作为了决定因素也纳入变量之中。
尽管如此,当前研究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性。第一,虽然国外研究起步早、研究深入,但主要以发达国家银行为研究对象,在中国则未必适用。第二,国内的一些研究越来越多的将人为因素和地方可变差异纳入变量,这些看似切合实际且很具体的研究,实际上反而不利于剥丝抽茧,看到影响商业银行扩张效率的关键因素。第三,我国正在发生的这轮跨区域扩张(主要始于2009年)与同时发生的经济环境变化有着直接关系,而上述大多数研究是在那之前做出的,在时效性上不具优势。
本文以我国10家上市中小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从影响银行效率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扩张。本文采用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CCD模型)来判断跨区域扩张过程中的中小商业银行效率的整体变化情况,并采用回归分析法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避免由此所引发的偏差。
二、模型分析
(一)银行扩张效率测量方法
本文使用DEA方法来测算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用该指数来评价中小商业银行扩张效率。具体过程为: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的样本,每个决策单元(DMU)有m种投入和s种产出,Xij代表第j个决策单元(DMU)的第i种投入总量;Yrj代表第j个决策单元(DMU)的第r项产出总量;各决策单元(DMU)的投入和产出向量可表示为:
在(3)式中,与表示在t时期的技术条件下第t期和第t+1期的生产函数;与表示在t+1时期的技术条件下第t期和第t+1期的生产函数。Effch是从t时期到t+1时期的技术效率提高指数。如果Effch>1,表示该单元在本时期拉近了与最优者的差距,竞争中自身技术效率有所改善;如果Effch<1,表示差距进一步拉大;如果Effch=1,表示差距相对不变。Techch是从t时期到t+1时期的技术进步指数,表示本时期内生产前沿面的移动,代表了全行业技术进步或技术创新程度。如果Techch>1,表示这一时期存在技术进步;反之,则说明技术有衰退趋势。
(二)模型设计
为进一步揭示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扩张与其经营效率之间的关系,本文设计了以下计量模型:
EOCit=C0+C1*Rarit+C2*Opait+C3*Rapit+εit (4)
其中,EOCit是因变量,表示第i家银行第t年地效率指标;Rarit表示中小商业银行扩张的异地资产占比;Opait表示中小商业银行扩张的异地利润占比;Rapit表示中小商业银行扩张的异地营收占比;i表示第i家银行;t表示第t年;εit是因横截面而异的随机误差项;C0表示回归式的常数项;C1、C2、C3表示各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
效率EOCit的指标是样本银行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异地资产占比、异地利润占比、异地营收占比分别代表中小商业银行异地扩张的收益结构,它们与效率EOCit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异地扩张对于银行效率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1.样本选择
过去几年,监管机构对中小商业银行扩张的政策松绑,使得跨区域扩张成为中小商业银行业绩增长的主要手段。本文选择2006-2010年为时间区段,将上市银行中除中、农、工、建、交五大银行外的其他10家中小商业银行(除光大银行,因光大银行的年报在上交所等无法查询)作为样本银行,对它们的效率状况进行统计。
2.基于DEA方法的效率测算
本文选用中小商业银行的投入量为:员工人数、固定资产和存款额,产出量为利润总额和贷款总额。采用DEAP2.1软件,选用投入导向的BCC模型进行效率分析,数据选用2006-2010年国内10家中小上市商业银行的公开数据测算其Malmquist指数。
表1显示了2007-2010年10家银行的总体效率变化情况。总体来看,除2009年外,2007-2010年10家银行的Malmquist指数均大于1,说明在样板年份的大多数时候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效率是增长的。代表全行业技术创新程度的techch指数平均增长6.7%,而代表各样本银行与行业领先者效率差距的effch指数的平均增长为0,但是逐年来看却是个明显的效率增长趋势。这说明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效率提高是全行业性的技术推进实现的,虽然各银行间积极的技术创新竞争不是主要原因,但是这种竞争意识正在加强。
如表2所示,近几年来各家银行效率均保持增长态势,平均Malmquist指数达到了1.067,其中北京银行更达到了1.177。一方面,在行业总体进步中只有华夏银行稍稍落后,其他各行效率均正增长。而另一方面,各家银行在追赶行业领先者方面则并不热衷,没有展现出积极的竞争态度,平均增长为0。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分析如下:1)近几年良好的国内政策环境、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金融市场资金面的总体向好,使得整个银行业的经营状况普遍较好;2)国内商业银行通过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等措施,使得全行业产权治理结构趋于合理,管理水平整体提高;3)新型技术设备的引入,如POS、ATM的大量使用,促进了整个行业的效率提高;4)各家银行现阶段发展策略主要是规模扩张,即首先抢占区域市场,这直接表现为整体效率增加,而在追赶行业领先者方面缺乏兴趣。
3.实证结果
为了进一步说明中小商业银行跨区扩张与其效率变化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式4所设的回归模型来研究效率增长与几个跨区域扩张的主要指标之间的多重线性关系。应用SPSS对模型进行回归,得出以下计算结果。
运算结果表明,中小商业银行的跨区域扩张与Malmquit指数的关系是:异地营收占比(rap)和异地资产占比(rar)与Malmquit指数负相关,而异地利润占比(opa)与Malmquit指数正相关。
上述结果进一步说明:
(1)提高异地利润比例对中小商业银行Malmquist全效率指数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异地利润比例每提高1%,Malmquist全效率增加0.00396%,这也证明了中小商业银行实施异地扩张战略是正确的,是有理论支持的。
(2)在跨区域经营中,单纯的规模扩张是无法提高Malmquist全效率指数的。一方面,在新区域经营前期,由于环境陌生,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等原因,其投入成本处于边际递增阶段,远大于在成熟区域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在新区域经营,银行管理和业务布局的成熟和合理是一个摸索的过程,资产利用效率和经营水平难免不高。
(3)中小商业银行的扩张加剧了某些热点区域的竞争,导致扩张效率很低。如,2009年,银监会对一些到上海设立分行的城商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调研,这些银行都认为,由于上海的银行已经非常多,竞争激烈程度远超预期,而这些银行在上海的商务运行成本和人力成本非常高,三年之内普遍难以实现盈利。实际上,我国现有金融资源分布极为不均,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金融机构已呈现过于密集的态势。因此,异地扩张区域的选择应该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为原则。
结论
本文运用DEA指数模型对10家典型中小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测算,并使用回归分析研究了跨区域要素与商业银行效率之间的相关性,以判断跨区域扩张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结论是:跨区域扩张并未直接提高银行本身的效率,而主要是整个银行业的技术进步推动了各家中小银行的效率提高。
要保证效率水平,中小商业银行在扩张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宜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应兼顾效率,提高资本利用率;(2)注意扩张区域的选择,要以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为准则;(3)因地制宜,提供差异化产品,避免过度同质化;(4)作为金融机构,对于风险要时刻重视。
最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跨区域扩张才刚刚起步,以后必然走向国际化扩张,所以,对于扩张效率的研究需要不断的跟进。
参考文献
[1]周小燕.经济转型中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与相关因素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07:3-4.
[2]冯嗣全,欧阳令南.银行国际化与金融发展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3(12):
43-47.
[3]孙启伟,刘天威.跨区域发展战略对商业银行市场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2009(6):
61-64.
[4]范香梅,邱兆祥,张晓云.我国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经济效益研究[J].财贸经济,2011(1):64-71.
[5]孙兆斌.银行业全面开放与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改进[J].金融论坛,2010(2):21-27.
[6]王滨.进一步规范中小银行跨区域发展[J].中国金融,2010(21):41-43.
作者简介:
上市并非中小银行终极目标
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上市只是一种手段,绝非终极目标。地方银行若不以上市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加快经营战略转型、积极开拓新业务领域、严格进行信贷和财务管理,而是背离支持实体经济宗旨,将资金盲目投向高风险虚拟经济领域,不能向股东提供可持续股金分红,最终还是难逃被摘牌而强制退市、重新陷入资金萎缩的命运
日前,江苏省无锡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了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A股市场一直没有农商行的局面将被打破。这也意味着,继原国有商业银行与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之后,我国金融生活中或将迎来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上市热潮。
从目前看,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上市将产生积极金融影响。其一,可助推地方商业银行加快公司治理结构改造,进一步提高风险管控水平,不断提高经营盈利能力,完善职工内部持股,为开辟经营新前景打开通道。其二,通过上市可为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筹融资提供极大便利,有效扩大资金来源,为扩大资产负债规模提供条件。其三,可促使现有经营资产规模过小的地方银行通过兼并实现强强联合,然后按上市要求做好充分准备,推动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生态改善。其四,可有效整合地方中小商业银行金融资源,弥补经营区域狭窄缺陷;通过上市打破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分散的、单一的中小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应对存款利率市场化及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各类新兴金融业态的挑战。
但是,在笔者看来,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上市只是一种手段,绝非终极目标。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千万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上市身上,尤其不能存在“一上百了”的思想。即便大量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做足准备后纷纷上市,可暂时解决经营中存在的一些困难,但上市绝非包治地方银行“百病”的灵丹妙药,若不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加快经营战略转型、积极开拓新业务领域、严格进行信贷和财务管理,而是背离支持实体经济宗旨,将资金盲目投向高风险虚拟经济领域,不能向股东提供可持续股金分红,最终还是难逃被摘牌而强制退市、重新陷入资金萎缩的命运。
显然,地方银行上市是柄“双刃剑”,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法人及其他高管应以上市为契机,做到五个“进一步”。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转变经营理念,提倡务实精神,增强危机感和忧患感,不断提高对上市之后风险的认识,牢牢把控经营管理风险,使上市后的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始终保持旺盛经营斗志和活力,力争经营效益上台阶、管理水平上档次、风险管控能力有跨越。二要进一步抓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及时改变目前中小地方商业银行上市后仍由省联社行政任命高管的做法,实行股东“民选”高管。三要进一步健全内部职工持股及有效薪酬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营注入无限活力。四要进一步加快经营战略转型,从传统存贷款经营向中间业务及投资理财业务转变,加大金融科技服务产品创新力度,积极应对日益发达的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为广大企业和民众提供更贴近生活需求的金融产品。五要进一步支持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积极配合地方经济发展规划,适时调整信贷经营战略,把一切信贷经营重心放到实体经济上,有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也让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绩效在商业银行中可以解释为:运用经济资源来实现目标,是经济主体目标多元化发展的反映。商业银行是金融中介中的重要机构,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储蓄存款、发放贷款、结算处理等方面。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也逐渐增加,因此商业银行金融投资的绩效管理应该根据银行本身的发展战略,从组织、部门、个人三方面绩效相结合,来实现战略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绩效管理的内涵与作用要进行正确的认识。
首先要避免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概念混淆,绩效管理是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过程,绩效考核是这系统中的一部分,属于阶段性的总结,绩效考核可以为银行金融投资的改善来提供信息,但是替代不了绩效管理。其次要避免将绩效管理看作是对员工的约束,与奖金、升职等同。因为绩效管理是对一个组织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贯彻,绩效管理是重视形成结果的过程,同时银行的管理层领导可以在此过程中发现银行金融投资中存在的不足、差距,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对银行员工的奖惩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种形式,最终目的是要使员工的努力目标与组织的目标一致,来促进商业银行的成长。
(二)加强自身的系统建设,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
境内中小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来运用绩效管理,如:1.平衡计分卡作为基础来构建绩效管理的体系,平衡计分卡作为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绩效工具,商业银行金融投资方面可以用平衡计分卡来作为基本的框架,来引导银行中的内部机构贯彻银行的决策。2.在绩效考核中运用关键绩效指标法,可以将商业银行金融投资的战略目标进行分解,进一步来突出业务上发展的重点。
(三)完善绩效管理的组织体系。
首先,商业银行内部建立绩效管理的组织。其次,在绩效管理组织中逐步地建立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第三,注重商业银行金融投资的环境差异。第四,在绩效的反馈与沟通方面要加强。
二、境内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的风险管理探索
境内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的十多年来,成了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金融投资的风险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风险管理的体制不够健全、管理理念、管理的机制较落后等。这些不足对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上存在一定的威胁。因此,在这里探索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
银行要在金融投资方面树立正确的、科学的风险管理的理念,要对风险进行重视,并强调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只有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与控制,才能保证金融投资资产的安全,因此必须要规范风险管理的程序,按照制度办事。
(二)完善银行内部的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在治理结构中要去监督管理者的绩效,对股东和其他利益者的权力进行保证。银行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利于风险的管理与防范,中小商业银行具体做法如下:1.对商业银行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完善,要建立高层领导相互制衡的机制。2.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要公开,透明化。3.完善激励、约束、监督的机制和薪酬的制度。
(三)建立并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一、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存在的缺陷
1.市场定位不明晰。中小商业银行同四大国有银行的市场定位战略趋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中小商业银行没有对所处的金融环境和自身实力进行细致、科学、准确的分析,更没有严密的市场细分,不是充分发挥自身机制优势,集中资源实施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定位战略,而是在区域定位、客户定位、产品定位等各方面偏离自己的经营方向。
2.同质同构现象严重。所谓同质,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和市场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质地上差异很小或者没有差异。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业务目前的主要集中在存贷领域,新兴业务比重较小。
所谓同构,是指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以行政区域划分;中小商业银行虽然是以经济区域划分的,但是机构布局和国有银行没有形成互补效应,而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3.缺乏总体战略规划。各个商业银行已经引入了市场营销手段,人员的培训中也是非常注重营销手段的培训,但是仅仅停留在运用广告、宣传、赠品等一些硬件措施上,而且银行自身没有长远的对市场定位提升到战略高度,因此营销也就达不到他长期的稳定的目标。
二、 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
1.SWOT分析。SWOT分别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威胁)的英语缩写。按照SWOT方法,可以对所在地区的中小商业银行作出全面分析,从而为充分发挥中小商业银行以地缘优势和快速决策能力为代表的核心资源能力,扬长避短。
(1)相对国有银行的竞争优势。区域地理优势:中小商业银行作为区域性银行,对当地的企业经过长期的合作,较全面和准确地把握它们的经营状况和成长前景,广泛了解到企业的各项信息。
客户资源优势。截至2005年底,中小企业的产值、利税和出口额分别占到全国的54%、47%、61%,解决了85%的城镇就业问题。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也产生了对金融服务方面的巨大需求。中小企业仍然处于融资难的境况中,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源处于绝对优势。
(2)相对国有银行的竞争劣势。规模差异:中小银行在规模、网点设置和覆盖范围上是无法同国有商业银行比拟的,而且也无法赶上。大银行具有大范围的经营,能够在时间、地点、空间上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中小商业银行网点少、结算网络不畅、资金回转慢,极大地影响着业务的开展,从而也使其处于明显劣势。
(3)相对国有银行的竞争机遇。宏观方面:在中国经济进行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经济结构变动、国有经济重组、民营经济发展使银行客户和业务结构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且都成为了银行业务增长和创新的机会。微观方面。由于地缘性优势,中小银行较之大银行更贴近社区和中小企业。中小商业银行由于从业人员本土化、与客户地域联系密切、熟悉客户资信与经营状况,容易对地方中小企业进行监督。
(4)面临着的威胁。①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在政策的扶持下,国有银行加快了改革转型步伐,业务创新和服务改善都在不停的改进中,这使得处于劣势的中小商业银行举步维艰。②2006年金融市场开放,金融服务贸易壁垒消除,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的外资银行成为了极大的威胁。
2.中小商业银行的定位战略分析。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战略是指银行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选择、确定客户一产品一竞争地(C―A―P)最佳组合的系统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银行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佳利用。由于商业银行市场定位战略是银行用来与竞争对手抗衡、吸引消费者以及充分有效利用资源的大方针、大原则,因而它是商业银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战略。
按金融机构总体竞争框架的异同来划分,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战略有两类:跟随型市场定位战略和差异型市场定位战略。跟随型市场定位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商业银行在相当长时期内,选择并不断努力维护一种与其竞争对手相同或相似的竞争框架体系。金融产品或服务提供上,在目标客户选择上以及主要竞争地确定上,显示出强烈的与竞争对手相同或相似的现象。差异型市场定位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商业银行在相当长时期内遵循并维护与其竞争对手相异的竞争框架体系。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宜选择差异型的定位战略。这种市场定位战略应具备以下特点:支撑差异型市场定位战略的核心业务必须多元化。从我国银行业发展趋势看,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将促使中小商业银行都须具有较多的核心业务优势才能争取竞争的主动性。面对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商业银行更加不能轻易坐失由于政策变化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任何市场定位机会和新核心业务培植的可能。根据C―A―P模型,商业银行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市场细分,同时结合各行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寻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市场定位战略。
三、 浙江地区差异型市场定位战略的运用
目前浙江地区的中小商业银行应该侧重于为中小企业、社区金融、工薪阶层消费者等群体服务,需要做到“同中求异”,在较小的目标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选择一个或者多个为众多客户重视的特性,并以此为中心来开展业务,在市场上独树一帜,推出客户喜欢的金融产品,这就是差异型战略的宗旨。差异型战略的具体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顾客定位――中小企业、工薪阶层消费者为主要服务对象。浙江,作为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省份,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相对突出。据浙江省工商局统计,截至2005年上半年,该省中小企业已达108万家,占全省工业企业的99%以上。而在这1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约有70%以上的企业存在着融资难,其中又以中小民营企业居多。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瓶颈”问题的呼声已经持续一年多了,2005年2月起,浙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3家银行被中国银监会确定位中小企业贷款试点银行,但是需求还是大于供给。
2.产品、服务组合定位――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中小商业银行应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围绕现有产品功能的扩展、延伸和不同产品间的交叉补充,重点开发金融产品的附加价值,大力发展非信用、非融资性的中间业务。在维护企业客户群体方面,可以考虑调整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基本思路。小企业贷款的主要依据是软信息,是“不能按标准化办法收集和处理的信息”。因此,软信息决定了小银行的相对比较优势在于小企业贷款。对小企业授信可实行专业化经营管理,建立相对独立的小企业授信管理体系,稳步实现小企业“授信流程标准化、授信产品系列化、授信人员专业化、考核机制特色化”。 可设立专门的小企业信贷部,对中小企业进行广泛而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出相应的小企业贷款制度,编写相关的培训教材,在简化手续、产品创新、风险控制、定价政策和业绩考核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3.企业文化定位+品牌。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解决如何在外部生存以及内部如何共同生活的一套哲学,是以企业家群体价值取向为核心的企业共同价值观,企业文化的灵魂,也是与其他企业的本质区别。由于银行服务具有无行性和可模仿性,银行服务差异化的创新,竞争对手可以模仿,而银行以高质量服务是建立员工素质、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的基础上的,是其他银行短时间里无法模仿的。
参考文献:
[1]张鑫陈思明:《现代营销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5~18页
[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版,第32~64页
[3]钱小安:中小商业银行的现存问题和对策.《金融研究》,2004年第3期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开拓;国际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032-02
中小商业银行的蓬勃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毕竟不能与五大银行在国内银行领域的垄断地位相媲美,致使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抓住“走出去”战略的机遇,更新经营理念,转变经营模式,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在国际业务这块新领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一、中小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的必要性
中小商业银行的定义尚未明确和统一,文章所指的主要是除国内五大银行,即中、农、共、建、交以外的商业银行,如各城市、农村、股份制等商业银行。
(一)符合市场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不仅利于解决当下的生存问题,更利于其未来健康、长远的发展,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一方面是我国加入WTO进一步深化了市场国际化,国外众多金融机构被引入国内市场,这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因为人民币业务市场由于竞争异常激烈已趋于饱和,同时造成了国际业务市场发展不成熟,这恰恰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遇,而且国际业务带来的利润较高,风险较低,发展前景广阔。另一方面是我国在国贸政策方面逐步向“走出去”战略的过渡,实现了资本由单一的输入向多元、双向流动的转变,新形势下的国际业务自然成为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主要的竞争对象,为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中资银行更好的服务于国内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商业银行必须开拓国际业务。
(二)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规模小、经验不足,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管理体制不完善,致使业务客源少、品种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突出,市场竞争力差,同时在中外大型商业银行的有力冲击下,以及受相关政策的影响,加剧了其不利形势。虽然为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需要发展了国际业务,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受体制、技术等因素的约束,发展进度远不如大型银行。再者由于中小商业银行在相当激烈的人民币业务竞争中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国际业务的利润点具有较大优势,除了为数不多的大型银行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外,中小商业银行在新领域的发展尚不成熟,发展空间较大,因此中小商业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抓住国际业务这根“救命稻草”,实施改革,完善自我,提高自身实力,从而积极应对竞争和挑战,走出困境,长远发展。
二、中小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对国际业务客户的认知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推行和实施,以及市场国际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使得国际业务客源增加,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这对于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而言,无疑是发展国际业务的天赐良机,但是由于其经营理念比较落后,关注视点狭隘,缺乏对外贸市场的全方位了解,对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相关政策、现状以及格局等的关注不到位,弱化了国际业务客户的重要性,丧失了把握市场的机会。
(二)信息的获取渠道不畅
面对着构成复杂的市场资源,如何寻找所需的理想客户是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难题,或者说在这方面存在较大的盲区,因为在新形势下,中小商业银行还是沿用传统而且比较被动的方式,等待客户联系自己,而不是主动的寻找和争取客户,而且仍然没有意识到“坐商”的方式已严重脱离行业发展要求,同时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较少,也不善于借助媒体提高自身知名度,很少参加官方信息会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有效信息的获取,制约着中小商行发展国际业务客户。
(三)自身先天不足,市场竞争激烈
中小商行由于业务品种单一、客源少而且不稳定、附加值低等自身问题,加上受行政区域限制,导致资源有限,综合实力差,同时由于国内大小银行数不胜数,加剧了市场竞争形势,特别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五大行抢占了先机,占领了大部分国际业务市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客户的拓展范围。
(四)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在当今时代下,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障,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对于发展国际业务来说亟不可待,因为目前中小商行的人才还不符合发展国际业务的要求,无论是专业水准,还是职业风险意识等,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通过一个完善的机制产生一个人才带动一片市场的效应,也不能实现人才与业务以及效益的有机统一,这不利于中小商行发展国际业务。
(五)金融产品缺乏新意,服务也不到位
目前的金融产品本来就大同小异,而且单一,加上近年来银行行业的快速发展,相继组建了很多地方商业银行,又缺乏拓展、创新新品种的人才,从而加剧了金融产品雷同的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市场环境。同时由于中小商行的服务不到位,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忽视了服务环境的改善,无法让客户感觉到自身的魅力和价值,弱化了对客户的吸引力。
(六)对潜在客户的挖掘过于表面
当下中小商行在挖掘潜在客户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的精力实在是不敢恭维,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受重内轻外思想的影响,忽视了对外向型经济客户的扩充,而且营销模式比较单一,对客户需求、数量、前景等信息量的掌握较表面化,对大客户的服务和管理尚不完善,在此影响下,客户的忠诚度很难得以提升,甚至降低。
三、中小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的措施
(一)转变思路,将国际业务列入发展战略
中小商行要想改变不容乐观的现状,最重要的就是与时俱进,改变思想,实现根本上的转变,并将其列为重要的发展目标,确保从上级领导到基层员工即全行上下对国际业务认识的转变,明确它既不附属于人民币业务,也不附属于传统的存贷业务,而是低成本、低风险的高收益产品,是提高本行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本行走出困境的新出路,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障资源投入和配置等问题总归会解决。
(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不足
中小商行应充分利用灵活性和自主性的优势,可以根据国际业务营销和服务的重点和目标调整决策,如额度大小,某些费用收取与否,汇兑价格等,如果其他条件相同的话,中小商行就会凭借这种优势增大对客户的吸引力,特别是区域内具有对外贸易的小企业。同时由于实行的是二级管理体制,相对于五大行来说在收集、处理和反馈信息方面所需时间更短,利于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也增强了办理国际业务的时效性。
(三)有效把握推出产品的时机
说到底就是要抢占先机,这是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之一,毕竟如今的经济市场变幻莫测,大环境一变必然会引起外汇政策的变动,因此中小商行应密切关注外汇政策的动态,尽量趁早与客户锁定合约,以规避风险,同时还要增强对货币的汇率、利率的洞察力,熟悉货币市场这个大环境,利于及时掌握有效信息,以便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四)强化对国际业务客户的重视
客户是开拓国际业务的基础保障,因此中小商行应该充分认识国际业务客户的重要性,密切关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相关政策,掌握其现状和格局,抓住机会,如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外资的引入量,提高业务收入。同时还应增大挖掘客户潜力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其需求、数量和前景的分析,拓展发展前景广阔、效益好的客户,如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为了提高客户在自身服务的认可和满意度,应该实现营销策略的多元化,为大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丰富信贷、授信、核算等业务品种,并通过汇率价格、费率等方面推行优惠政策,为客户提供上门的专业服务,从而促进客户忠诚度的提高。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永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中小商行应按照国际业务发展的新要求适当的引入人才,加强对行内员工的教育和培训,除了处理一般国际业务的操作技能,更要加强对专项业务的培训,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还应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为员工创造将理论用于实践的机会,督促员工熟悉业务流程,规范操作。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督促其树立风险意识,提高识别国际业务风险的能力,以减少损失。通过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人才、业务和综合效益间的联系,最终实现人才带动市场的良好效应。
(六)拓宽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
一是中小商行可以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获取信息,尤其是事关国际业务客户的源头部门,如对外经贸局、招商局等,获取重大外资项目的具体信息,并予以跟踪了解,然后上门拓展业务。二是可以从多元化的媒体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信息量大、全面、更新及时的网络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三是从客户源中挖掘有效信息,现有的客户群体也是获取信息的一个渠道,因此在与客户进行业务往来时,应综合利用各种优势强化国际业务优惠措施的宣传,并实施逐户上门、沟通、攻关的方式。此外还可从图书馆、档案馆、商会、技委会等机构团体中筛选客户的有用信息。
(七)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
一是可以加强与其他中小商行的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利于更准确的把握市场,也利于缓解彼此间的竞争,可以说达到了共赢的目的,因此在共享信息资源后,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市场调查,然后通过细分市场确定重点客户和营销区域,实施综合业务捆绑的营销方案,加大对重点区域的营销力度,并及时向客户传递营销理念,以促进国际业务健康发展。
二是合理选择国际业务,中小商行应从自身条件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部分国际业务进行拓展,而不是盲目的跟风,因此中小商行要充分发挥有效信息的作用,分析并预测市场发展趋势,抢占先机。如高端客户,在确认其信息的同时要予以及时的归档整理,以便日后的随时会诊,及时掌握其信息动态,在第一时间为其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此外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必须积极了解和分析客户需求,通过体制、品牌、技术、产品等创新,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业务品种,以增强该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是成为大型商行国际业务的下设机构
大商行无论是在资源还是财力方面都远优于中小商行,而中小商行的地方性较强,既了解当地特色,对某些业务的熟练性又强,因此两者可以进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其中中小商行可以专门负责特定的业务,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加了自身的国际业务量。
四、结束语
总之中小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是大势所趋,必须提高对国际业务的认知,畅通信息渠道,重视并全面掌握客户信息,培养专业人才,但由于自身实力有限,还应合理配置资源,为顺利拓展国际业务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东辉.中小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探析[J].金融经济,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