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

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3-06-30 17:23: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

第1篇

【关键词】语言活动 激活 创新思维

恩格斯说:“思维之花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那么,创新思维就是智慧绽放的芬芳。学前期是人的思维能力奠基的重要时期,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年龄特点这一有利时机,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正确的引导,让幼儿的思维时时处处绽放“别样芬芳”。

芬芳一、积淀细致的观察力

观察能力是发展幼儿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幼儿创造力的始发因素。在语言活动中,我重视通过看图讲述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一次语言活动《送给蛤蟆的礼物》中,通过引导幼儿观察首页猜猜谁生日了,通过前后图片练习得知是蛤蟆生日,再观察青蛙要送什么礼物,引导幼儿主动去看、去想、去说,最后进行表演,加深理解,在这过程中幼儿观察能力也逐渐提高。

芬芳二、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积淀创新,在语言实践中,我着重两点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1.丰富幼儿感性认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心灵之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大班幼儿思维已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是由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明确化等能力组成的。其中流畅性是对某一特定问题作出反应时所产生的意见的数量,如:问儿童“砖头有什么用途?”“砖头可以用来盖房子、铺路、砌围墙等”说出的用途越多说明幼儿思维的流畅性越好。这些都是建立在幼儿丰富的经验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的组织幼儿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在大自然这本活教材中汲取营养,丰富表象。

2.创设宽松情境氛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语言活动必须创设一定有意义的活动情境,鼓励多样性、首创性和独立性,才能引发幼儿的情意冲动,才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活动与思维的“内驱力”,才能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与创造。

譬如:讲述活动《秋天的图画》,在活动中根据课堂生成,我让幼儿在宽松的情境中引发喜爱秋天的情感,让幼儿自己做做流口水的样子来体会秋天独有的果子美,做做树叶飘落的样子感受秋天独有的落叶美,自己创造性地摆摆千姿百态的领悟秋天的花儿美,配上音乐自主选择并完整讲述自己喜欢的画面体味散文的意境美。最后自由表述自己要画怎样的秋天,想象火花不断闪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不仅培养了幼儿耐心倾听同伴讲述的习惯,也提高了幼儿扩散性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芬芳三、提升灵动的复述能力

灵活运用多种复述形式,不仅能使幼儿学习积累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还能发展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培养幼儿的思维水平。

1.概括式复述。概括式复述就是帮助幼儿在领会和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学习概括作品大意。在幼儿复述故事前,按故事发展顺序提出一组具体问题,让幼儿借助问题进行复述。比如,《皮皮鼠吃跳跳糖》中提供4张分别画有1只、2只、3只、4只皮皮鼠的图片,以及床、柜子、桌子、等图片,让幼儿根据这些提示,独立思考,组织语言,学会提炼故事的主要情节,创造性地讲述作品大意,还要鼓励幼儿大胆替换词句。允许幼儿在不改变原文大意的情况下,可以增删词句或段落,允许幼儿大胆替换词句,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艺术再创造。

2.补充式复述。这种方法指在复述时,教师鼓励并指导幼儿在复述故事时加入自己改编和续编后的内容。比如引导幼儿为早期阅读《鼠小弟的小背心》中编出多种结局,这些既包含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大胆想象和合理推测,同时也反映出幼儿对待生活的态度,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表演式复述。这种方法指教师将故事改编成童话剧,用艺术化的声音、动作等表现出来。教师可复述旁白,幼儿来表演对话,也可进行即兴表演。比如,表演活动《送给蛤蟆的礼物》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表演并根据幼儿意愿分配角色,这样既陶冶了幼儿的性情,又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要,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无拘无束、自由想象、大胆创造中完成了多作品内容的复述。

芬芳四、让幼儿成为流畅阅读者

成为流畅阅读者的策略预备能力,主要指在理解阅读内容时产生作用的几种初步的技能:1.反思的策略预备能力。2.预测的策略预备技。 3.提问的策略预备技能。4.假设的策略预备技能。倘若运用得当,无形中也会激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让幼儿在“阅读之园”里饱食馨香。

第2篇

关键词:幼儿;年龄的特征;家庭教育

一、幼儿期孩子生理、心理特征

从生理特征来看,3至6岁的幼儿生长较3岁前的孩子相对缓慢些,一般每年身高增长5至7厘米左右,体重增长2000克左右。骨骼水分多,而固体物质和无盐成分较少,受压易弯曲或骨折。关节附近的韧带较松,臼窝较浅,易脱臼或损伤。肌肉较柔软,耐力较差。皮肤较娇嫩,表皮层薄,控制感染力较差。呼吸道较成人窄小,肺泡的发育程度较差。乳牙钙化程度较低,组织结构脆弱,易受损伤。尿的浓缩功能较差,膀胱较小,排尿调节功能不够完善,小便较频繁。

从心理特征来看,幼儿期的孩子心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和不随意的(不受意识支配,不自主)特点,抽象概括和随意的思维只是刚刚开始发展。

幼儿的感知觉逐渐完善,但对较复杂的空间、时间的认识较差。他们观察的随意性水平较低,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的目标。幼儿的注意力很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为集中,但时间不能长。经过培养教育,5到6岁的孩子开始具有组织和控制注意力的能力。幼儿的记忆带有很大的随意和直观形象的特点。随着语言的发展,幼儿随意识忆和追忆的能力逐渐得到发展,不少幼儿记诵儿歌、诗歌复述故事的能力很强,对人的姓名、称呼记得很牢。

幼儿的情绪容易激动、变化、外露而不稳定,并常受外界情境的支配和周围人情绪的影响。在正确教育下,幼儿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开始形成。幼儿的意志行为和自制力开始有了较明显的发展 ,但仍不够稳定。

二、幼儿期家庭教育策略

(一)遵循幼儿身体发育规律,避免“三过”

目前幼儿家庭教育较普遍存在“三个过量”,即:(1)给孩子过量饮食。部分家长认为吃得好才能长得快、长得好;(2)硬逼孩子大量读书、写字,一旦孩子不愿意,家长就骂骂咧咧,甚至施以“棍棒教育”;(3)过份溺爱孩子。有的家长不懂得“溺爱会结成苦果“的道理。

作为家长一是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孩子往往把家长的言行当作判断是非的标准,实际行动的榜样。

(二)通过家庭游戏来正确引导孩子培养好习惯

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很大,一是可以满足孩子参与大人生活的愿望,为他们提供了模拟成人的生活天地;二是可以使孩子参加学习、探索和创造性的活动,获得知识,发展技能,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孩子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没有压力,没有不快,能够伴随着愉快和喜悦的情绪幸福成长;四是孩子在和小伙伴游戏中,能自愿遵守规则,乐于和同伴友爱相处,克服困难,使思想、意志和性格都得到健康发展。

家庭游戏种类很多,如创造性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等。家长可以根据家庭条件加以选择:(1)创造性游戏:这类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如“娃娃家”、“开汽车”、“开商店”等;(2)体育游戏:发展孩子爬、站、走、跑、跳跃、平衡、投掷和攀登等基本动作的游戏;(3)智力游戏:如穿木珠、七巧板、镶嵌板、六面拼图、图片分类等;

(4)音乐游戏:用乐曲或唱歌配合,发展音乐感受力和演唱能力的游戏。

(三)在家庭教育中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

幼儿期是孩子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重视孩子智力发展。

1.观察力的培养。观察力是孩子提取感性知识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观察力具有目的性强,注意力集中、敏锐 、精确、细致、全面、善于作出系统的口头说明等特征。观察的方法有:(1)观察自然景象;(2)观察物品的用途;(3)观察

图片。

2.记忆力的培养。培养记忆力的方法有:(1)实物记忆。如带孩子参观公园的花坛以后,让孩子说出花坛里有哪些花?有些什么颜色的花;(2)图象记忆。让孩子看完一张有许多鸟类和家禽类的图片,限在一定时间内看完,然后让他讲出有哪些鸟,哪些家禽?(3)词汇记忆。讲一个故事给孩子听,然后让他复述故事主要内容。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说出一些儿童熟悉的词汇,如动植物、交通工具、儿童玩具等词汇。

3.想象力的培养。培养想象力的方法有:(1)通过故事来培养。如讲一个故事,有意识地留下结尾不讲,让孩子续编,然后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将故事的结尾生动、圆满;(2)通过绘画来培养。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可以鼓励孩子通过绘画再现生活现实,或表现想象中的未来生活。如逛公园以后,让孩子画一张公园一角的画面;参观大桥后,画一幅大桥上下的图景等。

4.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培养有:(1)培养孩子对事物分类的能力。按照事物的性质和用途分成若干类;(2)培养孩子的比较能力。重点是引导孩子善于发现近似事物中的相异点和不同事物中的相同点;(3)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对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形成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抱着滴水穿石的态度,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地方抓起,运用多种办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和行为训练,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一定会在成功的喜悦中享受甘甜。

第3篇

一、幼儿园开展中华传统书画教学的重要性

(一)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现阶段幼儿的大脑发育是否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动手能力,对智力的启蒙有利于幼儿锻炼肢体平衡和协调能力。例如:传统的水墨画教授过程中,可通过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训练其手部肌肉,这些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二)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得到充分培育。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是国画的代表,以笔墨运用的技法基础创作而成。让幼儿了解水墨画,理解其历史发展过程,感受水墨画的历史魅力,使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传统书画的受众群体扩大,将其添加到幼儿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幼儿书画活动的内容得到充沛,还有利于其发展和传承。使民族文化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三)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力。水墨画是中国独具特色的绘画形式,因此深受大众的喜爱。当墨渗透宣纸,留下的印记形成的视觉效果非常奇妙,通过这种充满童趣的效果能够集中幼儿思想,使其对传统水墨画充满好奇。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力。(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书法和水墨画可以让幼儿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极具美感的艺术作品适合用于幼儿美术教育。学校可向幼儿展示这些作品,使幼儿在艺术的熏陶下提升审美。

二、开展传统书画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学校在开展书画教学活动时,要想保持幼儿的活跃状态并拥有一定的参与度,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兴趣,持续优化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幼儿对创作的热情。与此同时,教师有必要挖掘幼儿潜在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探索绘画技巧。在探索过程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会通过书写、绘画等方式得到加深,使幼儿得到全方面的充分发展。(二)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授课程时要把注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上,要求幼儿独立绘制完成书画作品,通过一遍又一遍创作,使幼儿充分掌握绘制书画的精髓。反之,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幼儿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无法领悟绘制书画的技巧,同时还会伴有一系列负面情绪的表现。所以怎样把成人教学模式中充满限制和形式的课堂转化成符合幼儿内心需要和认知方式的童趣课堂,是教师肩负的重担。例如: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绘制树叶,教师可利用一些互动小游戏,并让幼儿通过简单的小游戏,从试验不同的点叶、勾叶等方法中体验绘制传统水墨画的快乐。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采取多样的绘画形式展现相同内容的题材,让幼儿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轻松掌握绘制多样的水墨画技法。由于水墨画易渗透的特性,当物体进行精细绘制时,幼儿特别容易焦虑,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压力。基于此,教师在辅助幼儿进行水墨画创作过程中,不应对他们过于苛责,不要强行要求幼儿作品质量达到一定水平,而应让其尽量发挥灵感,鼓励幼儿绘制出满意的图画。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现代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书画融为一体,使幼儿书画教学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也能被教师运用到课堂之中,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幼儿与课堂融合,从而使幼儿对传统水墨画产生浓郁的兴趣,并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在此过程中提升创作能力。(三)改进传统书画教学形式。传统的书画教学形式基于复杂的绘制工具,绘画创作难度进一步提升,很难让幼儿心甘情愿地参与到绘制过程中。因此,提出新型概念“创意水墨画”,使生活资源与自然资源被充分运用,教学内容就能顺利推进。教师应引导幼儿与自然进行接触,仔细观察大自然。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石头、蔬菜、勺子、树叶、小碗等也可以作为绘画素材运用于书画教学当中,使幼儿在学习、创作过程当中显著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深切感受到创作绘画的魅力。教师还可以提高教学的工作效率,在教学活动中增强幼儿的主动性。

三、结语

书画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在开发幼儿课程资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开办以传统书画作为主体的教学课堂,着重培育幼儿敏锐的观察力、系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持续改革幼儿书画教学方法,以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方针,承办幼儿书画教学系列活动。尽最大能力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引导幼儿认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与传统文化结合,让经典文化在幼儿心中萌芽。

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招聘 测试

中图分类号:G648.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4.077

Test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Interview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Undergraduates' Employability

YUAN Limei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Qujing, Yunnan 655011)

Abstract In order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people from a number of candidates, more and more employers use a variety of testing tools to help them during the recruitment. For the undergraduates, the only way that they can be employed by their dream company is improving their employability. To know the tests in the interview and master the corresponding coping strategies is one of the ways to improve employability. Undergraduates will mainly encounter six kinds of tests in the interview, namely, basic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est, integrity test, observation test, career personality test, pressure testing and scenario testing.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employability; interview; test

1 基本能力和专业知识测试及应对策略

(1)基本能力和专业知识测试。大部分工作岗位都要求应聘者具备一些基本能力和专业知识。比如有涉外业务的公司一般文员类岗位都要求应聘者具备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备一定的文件撰写能力等。一些岗位也要求应聘者具备熟练的基本专业知识,比如会计岗位要求应聘者对会计知识熟练掌握等。对于这两类能力的测量如果通过面试的形式进行,就会增加用人单位的工作量,用人单位可以采取网上试题库的形式对应聘者进行测试,未通过考试的应聘者将被剔除,或者用人单位从得分高的应聘者中选择进入下一轮面试的人。(2)应对策略。应对这类最基本的能力测试,没有捷径,大学生只有通过平时的努力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英语、专业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够在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2 诚信度测试及应对策略

(1)诚信度测试。诚信度测试又称诚实度测试,是一种评价应聘者或雇员诚实及诚信度的纸笔测验,用于评估员工的怠工行为倾向。大量的经验性调查估计,美国每年70%的商业损失和30%的商业失败都归咎于雇员行为。①我国企业同样存在着大量由于管理层或基层员工的品德和不良行为问题,如偷盗、违纪、吃回扣、怠工、跳槽、商业泄密、网络偷盗等,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②因此一些效益较好的中国企业在一些与现金、采购等相关的岗位从业人员的招聘中开始借鉴国外的诚信度测试工具和经验,开展诚信度测试。诚信度测试关注雇员的诚实、诚信、可依赖性和可信任性这些道德和个性品质,一般采取问卷的形式进行,也会采取情景测试的方式,只是情景测试的情景很难设计。

(2)应对策略。应对诚信度测试的基本原则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应对的基本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虽然原则通俗易懂,方法也切实可行,但是在诚实测试中效果不是很明显。原因在于企业进行诚实度测试时并不告诉应聘者这是关于诚信度的测试,也不会设计单独的诚信度测试试卷,一般是把测试应聘者诚信的题目与其他专业知识等测试题目混在一起。例如在一份专业知识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你了解迈克尔・查韦斯的晕轮效应理论吗?”如果应聘者回答知道,实际上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迈克尔・查韦斯这个人;如果回答不知道,很可能这个理论是本专业最基本的理论,如果你不知道就表明你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很差,会失去这次应聘的机会。所以对于这类面试,还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认真学习本专业的专业知识。

3 观察力测试及应对策略

(1)观察力测试。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观察力是人们区分事物的一般特征,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提出新问题,进行创造的一个重要条件。一些特殊岗位对观察力要求较高,因此一些公司在招聘相关岗位的员工时会对应聘者进行观察力测试。观察力测试一般采取的是观看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进行,要求应聘者根据图片找出不同或者做出推断。

(2)应对策略。应对观察力测试,大学生要在平时多做一些观察力的训练。少数人的观察力天生很强,但是大部分人的观察力一般,需要进行训练才能提高。而且企业能够采用的测试观察力的图片和视频有限,一般企业很难设计一套全新的观察力图片或者视频。大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观察力训练一是能够提高自身的观察力水平,另外也有可能在测试中碰到一样的题目。

4 职业性格测试及应对策略

(1)职业性格测试。职业性格测试主要探讨各种性格类型与相关职业的匹配程度,是为了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不同岗位具有不同特性,需要不同性格的人来承担,性格符合的人来做一项工作不仅可以很好地完成,工作者也具有成就感,更不会感觉劳累;而性格不符合的人来做,不仅工作做不好,工作者对工作也不满意。所以,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会对员工进行职业性格测试,特别是招聘的岗位比较重要的时候更会重视职业性格测试。目前比较流行的职业性格测试工具有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九型人格测试、卡特尔16PF人格测试、菲尔人格测试等。

(2)应对策略。职业性格测试的初衷是为了找到与工作岗位匹配的应聘者,不管对于企业还是应聘者来说都是有益的,所以对于这类测试一般不用采取特殊的应对策略。如果大学生不考虑自己的兴趣,只是一味地想应聘上一些岗位,那么平时多做上述提到的测试是不错的应对策略。比较流行的测试工具就上述几种,大学生可以花时间都做一下,这样一是可以确切地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岗位,二是可以在一些重要的面试中控制自己的得分。

5 压力测试及应对策略

(1)压力测试。压力测试又称压力面试,是指为了了解应聘者在有压力的情景中的表现而特意设计一些能够给应聘者造成心理压力的内容的面试形式。现实生活中,从事任何工作都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压力,只是不同岗位面临的压力不同,一些岗位要经常面对压力,而且面临的压力较大。这些特殊岗位对工作承担者承受压力的能力要求较高,于是在招聘员工时就会选拔承受压力能力较高的员工。压力测试中用人单位经常会从以下方面制造压力:面试环境、面试内容、面试形式等。总之,压力测试中考官会竭尽所能通过其言行举止给应聘者造成压力。压力测试中面试官一般不太关注所提问题的答案,其主要关注三点:一是应聘者的肢体变化,如面部表情、手脚动作等;二是应聘者的情绪变化及控制程度,如语速快慢、措辞是否激烈等;三是应聘者的逻辑思维是否受到影响,如言辞逻辑、能否找到问题的关键点等。

(2)应对策略。在压力测试中,应聘者首先要正确判断出自己所面临的面试是压力测试,而不是认为这是一个不正规的公司举办的一场不正规的面试,也不是自己倒霉遇到了一个不喜欢自己的考官,这些场景只是为了考察自己在压力环境下的表现。最失败的压力测试是应聘者受到考官的刺激拍案而起,拂袖而去。其次,应聘者在确认这是压力测试之后要把精力放在面试的题目上,不要过多地去纠结面试环境、考官态度、提问方式等。最后是应聘者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荣辱不惊,平淡待人的心态。

6 情景测试及应对策略

(1)情景测试。情景面试是结构化面试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面试题目主要由一系列假设的场景构成,通过评价求职者在这些情景下的反应情况,对求职者的能力进行全面评价。③情景面试的基本原理是目标设置理论,假设个体的意图和设想是未来行为的有效预测指标。情景测试一般有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处理、角色扮演、实际场景测试等形式,其中有一些明确告诉你是在进行测试,而有一些则在暗地里进行,应聘者并不知道在进行情景测试。情景测试实际上是想通过在虚拟情景中应聘者的行为推测未来应聘者进入公司之后的工作行为。(2)应对策略。应对情景测试,大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以平常心做平常事。情景面试的情景设定形式多样,可以用语言或者书面文字描述一个情景,可以通过一段视频展现一个场景,也可以实际构筑一些真实的场景,所以应对起来很难。特别是一些真实构筑的情景,根本无迹可寻,也很难应对。然而,情景测试就是想在不经意间找出具有某种美德或者具有某种难能可贵品质的应聘者,所以应聘者在应聘中应该展现自己的特质。例如南方一家幼儿园公开招聘园长,由于待遇优厚,一时间报名者云集,其中甚至有专攻幼儿心理的女研究生。面试设在二楼,楼梯拐角处有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托着鼻涕,正站在那泪汪汪地等着什么。当众多应聘者穿过长长的楼梯去面试时,只有一个人停了下来。她不但掏出手绢给孩子擦了擦鼻涕,还亲切地说了一句:“小弟弟别哭,是不是找不到妈妈了?等我一会儿,姐姐去去就来,带你找妈妈!”毫无疑问,这个人获得了这个岗位。

7 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分工越来越明显,我国的各行各业要想在世界经济产业链中占据中上游的位置,劳动者自身能力的充分释放是最基本的保障,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劳动者能力得到充分体现的前提。我国每年的大学生毕业数量占世界首位,怎样让这些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发挥他们最大的创造力是摆在中国各级管理者面前的难题。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详细了解用人单位面试中的测试是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的途径之一,也是进入自己心仪单位的保障,这样才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创造力。

注释

① 陈丽君.“诚信度测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及前景[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1):24-27.

第5篇

关键词:幼儿美术;课堂;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8-01

美术课堂教学,是在美术学科教育目的和教学大纲规范下的教师与学生“教”和“学”的统一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优化美术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教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注重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积极的引导学生实践、体验,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教学见解:

一、激发幼儿绘画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和潜在动力。早在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老夫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它靠启迪思想和激感来开启幼儿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制。就幼儿本身而言,由于年龄小,思想意识尚未成熟,因此很多的行为都是随着兴趣而来,要想优化幼儿美术课堂教学,那么我们就应从幼儿的绘画兴趣入手,调动起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在幼儿阶段的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实的根据幼儿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对于幼儿兴趣的激发,首先我们要让幼儿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走进童心世界,观察幼儿的所思所想,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的头脑中有个鲜明清晰的形象,使之呼之欲来,内心产生创作的欲望。例如,在《丰收的果园》教学活动中,先组织幼儿进行水果的买卖游戏,再让幼儿画出喜爱的各种水果,这样将美术活动贯穿于幼儿游戏中,寓教于乐,激发了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作画的愿望,课堂教学得到优化。

二、注重幼儿观察力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

观察能力是孩子们认识周围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强的人会发现别人看不到的内容,会从人们习以为常的情景中看出特殊的东西。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当孩子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我们应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一般幼儿在开始绘画时,往往被物体的某个特征所吸引,不善于注意物体的整体和观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幼儿营造美术环境,布置一些美术作品,让幼儿多欣赏、多观察,在直观的感觉中,形成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找到绘画的兴趣和灵感。例如,教幼儿画一些大型玩具时,孩子通常只会注意自己喜欢的部分,而不去整体观察。教师应该对孩子进行引导,就现有的大型玩具,让孩子观察幼儿园的各种玩具的形状、颜色等等,先从整体去看,孩子们会发现玩具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梯形等,许多图形组合在一起。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深入细致地观察自己喜欢的部分,最后在进行绘画。此外,为提高幼儿观察能力,教师还可以在平时有目的进行训练。如结合幼儿喜爱的电视节目如动物世界、动画故事等,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观看这些节目,记下感受最深的东西,从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这样,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引导孩子观察,在有效培养孩子观察能力,提高绘画能力的同时,也优化了课堂教学,教学落在实处。

三、注重引导幼儿自主绘画,优化课堂教学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动手的重要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幼儿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在激发幼儿绘画兴趣,使之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的同时,我们教师还应积极的给幼儿表现和创造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绘画。而动手绘画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的,一切可以利用的美术工具材料、非美术工具材料以及经过处理的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自然物等均可作为幼儿造型的材料。可以利用的美术工具材料如:图画纸、色卡纸、腊光纸、砂纸、橡皮泥等, 非美术工具材料如:石子、包装箱、废纸盒、绳子、棉花等。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合理的运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训练,让幼儿体验不同的美术,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要抓住各种契机,经常性地组织幼儿参加各级各类绘画比赛、评比和展示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成长,增强自信,让他们为学画而感到自豪。这样,通过有效的训练,在培养了孩子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同时,也到达了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四、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课外活动展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是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一片自由的空间。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教学中,我们教师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教师还应积极的开展课外活动,积极的引导孩子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之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总结:幼儿美术教学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不断的总结教法,不断研究孩子和教材,不断探究教学途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新精神;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53-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幼儿教育是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启蒙教育,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根据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必须顺应潮流,迎接挑战,把握现实,下功夫抓好幼儿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发展。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幼儿的素质。

一、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每个幼儿都有优点,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伙伴的喜欢,任性、淘气的幼儿也不例外。如平时淘气、不听话的廖艺,一大早就帮着老师搬桌椅。老师在上课时表扬了他,并说,如果这一天你表现好,老师在放学时就奖励你一朵大红花。这一天,廖艺的表现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要透过幼儿的任性、淘气、不听话的表面:去寻找他们内心隐藏着的美好品质,及时鼓励、表扬,帮助其纠正不良行为。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入社会的第一站。我们作为老师就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创造每个儿童的适应环境,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指导幼儿在与周围的人、事、物的交互作用中进行身心活动和素质的培养,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使他们既有初浅的文化知识;又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情趣;有爱心、关心人、意志加强、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在做好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社会这个大家庭对幼儿的的影响,社会是个大课堂,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生活中到处都是教育孩子的环境。都有杰出的人才让幼儿模仿、敬仰。同时社会又是复杂的,有好人坏人,有好事,有坏事,孩子一时难以分清,一旦步入误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明天,让全社会都来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使我们的幼儿教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二、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

1、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是幼儿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时期,此时,幼儿观察的有意性较差,缺乏一定的顺序性和系统性,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易触及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有必要确定观察的目的任务,并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从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去观察。比如观察大公鸡,可先引导观看鸡头、鸡身、鸡脚,以后进一步观察公鸡和母鸡有什么异同,边看边引导,还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自答。这样就有助于他们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2、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神圣的,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新。如果爱迪生的妈妈对孵蛋的小爱迪生给予批评,对他的许多好奇心给予否定,爱迪生就不会产生众多的发明创造,更不会成为发明大王。幼儿由于知识有限,很容易对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进行探索和发现。作为教育者,应当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确对待幼儿的提问和因好奇而导致的破坏行为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3、注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传说鲁班发明木船是受了鞋飘在水上的启发而想象出来的。许多发明创造,起初都源于人们的想象和幻想。幼儿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候,想象力是他们进行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教师要通过多种活动,扩大幼儿眼见,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鼓励和启发幼儿大胆进行想象,为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空间,并加以正确引导。面对幼儿神奇丰富的想象、充满灵气的妙答,应该放弃原先准备的"标准答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幼儿可贵的想象力,不能将幼儿的一些美好设想扼杀在萌芽状态,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还幼儿以自由的广阔空间。

三、营造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

物质环境。我们墙饰的布置、活动区的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创新教育的因素。如:开设结构游戏区、讲述区、娃娃家、手工区、音乐区等活动区域。并可在活动区中投放大量半成品材料供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将各种联想加以具体化。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变的活动材料,为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第7篇

自然漫步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费里曼曾经写到,他的科学之旅是与父亲在大自然中散步时开始的。一天散步时,他父亲以这样的问题开始:“你认为那儿的一个洞是什么动物打的?”于是,他的科学质疑态度就形成了。同样,我们也可以用自然漫步把幼儿培养成为自然观察者,例如,幼儿可以在植物的生长、天气的变化、地下的土壤、各种动物中,学到科学与数学的一些知识。也可以用自然漫步向学生展示文学或音乐作品中的一些场景。无论是散文《太阳花》中小小太阳花的玲珑多姿,还是歌曲《两只小鸟》中小鸟之间的“谈话”“嬉戏”,我们都可以运用自然漫步的策略让孩子们感受到其中的真实场景。在讲述、绘画或其它艺术活动中,也可以利用自然漫步的策略。

临窗学习

经典画面:一个“漫不经心”的孩子坐在窗前,望着窗外。为什么孩子们愿意往外看?因为外面的世界比活动室里正在进行的更有意思。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将幼儿这种“脱离任务”的趋势作为一种积极的教学策略呢?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向窗外看”作为促进课程学习的一个教学技巧。从教学的角度讲,向窗外看能实现什么呢?研究天气、观察鸟类、了解季节……事实上,向窗外看和自然漫步一样,我们可以用临窗学习的方法建立一个场景,培养孩子作为自然观察者的能力。比如你看到了窗外的哪些自然特征、调查窗外所种树的种类、研究人们如何更好的利用窗外的地方……当然,实践中我们也遇到活动室里没有窗户或窗户远离孩子的视线,于是,我们在墙上设计一个“有魔力的窗户”,从那儿往外看,想象着“自然世界”,并把想到的全部画下来。这样同样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对自然的观察。

园内社区

我们不能每天进入社区去自然漫步,那么还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把社区中的可利用资源带进幼儿园、带进教室。这样,我们在幼儿园内开辟出了一块儿“试验田”和一块小型“沙场”。在“试验田”里,孩子们进行有关植物的试验:田野里挖出的土豆种下去会长出更多的土豆吗?答案是会。孩子们试验成功!小萝卜种进土里会长成大萝卜吗?答案是不会。因为萝卜是要撒籽种植的,种下的萝卜只能长出茂盛的叶子。孩子们试验失败!我们这里说的试验成功或失败只是指得出的结论与幼儿事先猜想是否一样。诚然,从自然观察者角度出发,孩子们的每一次试验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沙场”活动的开展亦是如此。在我园社区范围内有一处大规模沙场,在各方面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带孩子们一块儿去玩。这无疑是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在创设出幼儿园内的小型“沙场”后,阳光灿烂时孩子们在“沙场”写字、画画、做沙漏的玩具;雨后,孩子们感受到沙的粘性,建构活动孕育而生……

教室里的宠物

在自然观察者教学策略中,把小宠物作为班级的一员也是极其有效的。首先,在教室里养宠物可以幼儿体验到照顾生物的乐趣。其次,在教室里养宠物,有很多特别的用处,孩子们可以观察记录宠物的习性,提高他们观察的技能。孩子们可以记录宠物摄取食物的多少、体重的变化和其他动态统计数字。最后,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讲,教师可以利用宠物特性中的一方面来提出引导幼儿思考的问题。教室里的宠物可以让孩子们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

生态学习

探索社区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认识到了尊重自然的重要性。这也就是生态学习教学策略的核心思想。这种策略意味着我们要注意让孩子们同地球生态联系起来。我们所采用的“生态学习”,不仅是从课程中孤立出来的一个“单元”、一个“活动”或是一个“话题”,而是尽量融合进幼儿园生活的每一部分。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秋风扫落叶,孩子们在拾起各种落叶时提醒他们也把地面上的纸屑杂物清理干净。

饲养小鱼时,我们一起认识一下有关“娃娃鱼”的生活近况。

刚到初春就烈日当头,地球上的气候变暖问题孩子们已经听说了,然后组织他们一块讨论。

第8篇

幼儿早期阅读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活动。教师在指导幼儿早期阅读中,应注意创设、视听和阅读策略。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可以让幼儿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从而更能激发他们参与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

早期阅读 视听欣赏策略

早期阅读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幼儿启迪智慧、增进感情、培养阅读爱好的有效途径,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实践表明,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幼儿在集体环境中阅读,可以与同伴一起分享早期阅读的快乐,从而更能激发他们参与阅读的兴趣。

我们在认真学习《纲要》内容、领会其精神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早期阅读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活动,受到了幼教界的普遍关注,许多幼儿园教师已加入到了早期阅读的研究中,有的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作为一名学前工作者,结合工作实践,教育围绕本园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对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 课题提出的策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自愿地参与学习。所以,我们在简短的导入活动中,适时采用一些方法激发幼儿愉悦、轻松的情绪,使他们进入自然快乐的学习状态。

(一)创设问题情境

如组织中班阅读活动《小猴卖“o”》时教师扮演小猴,幼儿扮演小鸭、小猫、小狗,在小猴的叫卖声中,三个小动物都来买,它们每人手上拿着一张纸,纸上都画了一个小圆圈,设疑:这些小圆圈分别代表什么呢?它们想把圆圈当什么呢?从而激发孩子关注阅读的兴趣。

(二)从故事入手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揭示课题,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中班阅读活动《搬米》,教师巧妙地将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蚂蚁合力搬米的故事导入,既激发了幼儿兴趣,又自然进入儿歌的阅读学习。

(三)做个小游戏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最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开展生动活泼的游戏,可以对孩子们的学习产生神奇的魔力。如小班阅读活动《好朋友》,教师带领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孩子们在唱唱跳跳的游戏氛围中,丰富感情、激活记忆,为下一步的阅读活动做了丰厚的铺垫。

二、 视听欣赏的策略

早期阅读的主体部分是视听欣赏。我们既要重视视听的欣赏,更要重视对视听欣赏的指导。

(一)“视赏”的指导

幼儿尚未达到凭借书面文字阅读阶段,因此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画面最能吸引孩子,且能使之产生持久兴趣。如何帮助他们看懂这些图画故事,并顺畅地进入读物的阅读中。我们选择的突破口是从儿童读物的图入手,幼儿在看图、说图、读图的过程中,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 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看。在幼儿看图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观察目的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如小班阅读活动:《拔萝卜》,教师首先出示挂图,让幼儿逐幅观察画面,在观察第一幅图片时,教师使用这样的导入语:小朋友看一看,画面上有谁?他在干什么?他的表情是怎样的?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再也不是简单地说一下画面主体的名称了,而是仔细地看主体的动作、主体的表情。接着,教师又引导幼儿:“老公公拔不动萝卜,怎么办呢?咱们再看看下幅图片,下幅图片多了谁?老婆婆来干什么了?……”随着教师有效地指导,幼儿也自然看懂了图意,并能将故事情节连贯起来。

2. 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内容,通过联想,看清画面的内容。例如中班阅读活动《微笑》,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进行思考:小鸟唱歌、大象卷木头、小兔送信、蜗牛微笑,让它们的好朋友快乐,如果是我们小朋友,会怎样做……教师设置这一疑问,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作品内容,更主要的是吸取作品给予的教益。

3.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内容,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引导幼儿大方地讲述,指导幼儿用规范的语言、恰当的词汇准确地表达图意。如组织小班幼儿的阅读活动《毛毛虫的故事》,开始幼儿在自由阅读时只会说:“有一条毛毛虫。”教师并没有直接教孩子用现成的句子讲述,而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主体的形象、动作、表情,想想它在做什么。在教师耐心的引导下,幼儿对主体的观察、描述就日渐丰富、细致起来。他们逐步会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草地上,有一条绿色的毛毛虫,它爬呀爬,想找一些东西吃。”

(二)听赏指导

对于幼儿来说,用“耳”阅读图书,比起用“眼”阅读图书更为直接。而幼儿模仿能力特别强。电视节目中的广告词,幼儿听几遍就能一字不差地说出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将阅读活动与听赏紧密结合,在“耳读”的不断感知中为“视读”打下基础。

1. 听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如小班阅读活动《谁的主意好》,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再加上一些动作,很自然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

2. 听录音朗读。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听录音中传出的美妙伴奏,进行作品朗读,能充分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

3. 听同伴朗读。幼儿天生就喜欢表现,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在阅读活动中,让幼儿到集体面前朗读学会的诗歌、故事等文字作品,能调动幼儿听、说的积极性,使幼儿对听赏过的作品内容有更深的印象。

三、字词出现的策略

阅读总是与一定的图形、文字相联系,幼儿在观察阅读时,会对各种文字符号产生好奇与探索欲望,虽然学前儿童无需进行正式的学习和掌握文字符号,但适当地认读一些文字,对他们的自主阅读是有帮助的。因此,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指导。

对汉字构成规律的认识。例如:“山”和“水”都是象形字,当幼儿看到图画山的下面写的汉字“山”,图画水的下面写的汉字“水”时,能自然地将图片与文字联系起来,读出的音节,当看到偏旁是提手旁的“拍”、“拉”等汉字时,就能想到是与手部动作相关联的。

儿歌中出现的中心字词。所谓的“中心字词”是指儿童读物中的高频字词、常见字词,孩子很容易记住也感兴趣的。例如中班的儿歌《老师的手》中的动词:“画、捏、折”,这些动词很容易帮助幼儿理清儿歌的内容,从而加深对儿歌内容的记忆。

第9篇

1.户外实践活动组织步骤

(1)实践活动前奏曲。在每次进行实践活动前,我们会记录每条路行走所需的时间,认真研制行动计划,预设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等,并寻求家长的帮助。在每个参观活动前,我们都会进行“家长调查表”的发放,告知家长参观实践活动的内容,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开展下去。同时我们根据活动的主题预设活动内容。实践活动前的预设活动增强了目的性,提高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孩子参与准备过程可以培养其责任心,最后我们会请孩子自主讨论带什么材料,并提醒家长让孩子自行准备,给予孩子自我服务的机会。

(2)实践活动进行曲。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幼儿对周围出现的事与物进行仔细的观察。例如,在去鹿场的沿途中那条小路就有许多值得让幼儿观察的美好景物(当时是五月),嫩绿的桑叶、一望无际的麦田,路边长而宽的榈叶等,我们让孩子停下来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亲一亲,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萌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孩子去观察、探究、提问、验证与解释。

当我们走出幼儿园,面对广阔的大自然,一些不安全因素也悄然而至。因此,教师要给予孩子适度的纪律约束。如在“采草莓”活动前,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安全注意事项:怎样安全过马路?到了草莓园里如何采草莓?孩子们通过讨论和实践,懂得了安全规则,提高了自觉遵守纪律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3)实践提升圆舞曲。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会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实践中的观察与发现。对于沿途的发现,孩子们学会了用各种符号来记录。如在“金黄的油菜花”过程中,孩子们对油菜花进行了写生记录,回来后,孩子们意犹未尽,总是急于和同伴分享收获。于是我们及时展示孩子的写生记录,帮助孩子重温经验,表达感受。老师及时帮助幼儿提升,为幼儿理清思路,并进行归纳和概括。同时孩子们进一步围绕主题关注周边的环境资源,进行自主的深入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新的生长点。如,在“奔牛老街”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孩子一起交流自己在参观老街过程中的发现:你看到了什么?让孩子们回忆,然后围绕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度的讨论:老街老在哪里?最后带孩子观看老街视频,进一步了解老街的历史,使幼儿萌发爱家乡、爱老街的情感。

2.适合不同年龄幼儿户外实践活动形式

(1)小班――亲子实践,在家长介入中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亲子实践参观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小班幼儿,小班幼儿身体和心理更需要成人的关心和呵护。在亲子实践中,家长可以更直接地了解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进一步增进了家长和孩子间的感情交流,使孩子和家长体验到了浓浓的亲情。

(2)中班――班级结伴,在同伴互助中进行实践活动。中班幼儿开始渴望与同伴的交流和分享,针对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让中班的孩子增强交流、互动,寻求同伴的支持。从老师层面来说,实践活动需要教师考虑的问题非常多,当老师碰到问题时可以寻求同伴的互助,可以两个班级、三个班级的老师共同商讨参观的内容、方法、形式、要求,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寻求更好的策略。

(3)大班――级组联动,在团队合作中进行实践活动。这种团队合作的形式比较适用于大班幼儿。大班幼儿对于户外实践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从刚开始的几个班级到后来的一个年级组一起外出,在此过程中除了班级老师之间的相互协调外,再加上其他老师和后勤的配合,更加体现了团队之间和合作和默契。

3.适合不同资源类型的实践方法

(1)自然资源――在观察、操作中感知和实践。观察是幼儿学习和创造的基础,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增长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可见观察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在参观实践活动中,观察法比较适用于自然资源的参观。除此之外让幼儿动手操作,更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社区资源――在调查中深入了解。所谓调查就是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客观地考察有关现实。在针对社区资源的参观实践中,我们一般采用此种方法。如,“参观供电所”活动,我们就让孩子针对自己思考的问题主动去调查,主动建构了关于用电方面的常识和知识。

第10篇

一、正确看待科学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纲要中提出的科学活动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幼儿科学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培养个体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但是,反观幼儿园的许多科学活动,往往抛弃了科学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

1.目标过于宽泛:如何将科学教育目标实施到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的是对目标的分解和把握。例如小班的数学活动“数数歌”,教师即定的目标是“能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参与并喜欢操作活动。”整体目标设置过于宽泛,目的不确切。理解几以内的数量对应?用什么方法实施操作?获得什么情感愉悦?这些具体问题都没有分析透彻。如果调整为“在数豆子的过程中感知4以内数与量的对应;积极参与手口一致的点数操作活动,感受成功的快乐”。则目标的指向性就非常明确。

2.对知识过于重视:我们的科学教育活动其宗旨应是帮助孩子热爱科学,在理解、内化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对科学知识的创新和发现的激情,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积极的思维习惯。比如在小班科学活动“纸盒叠叠乐”中,从大到小叠放纸盒是成功的关键点,但是,就有孩子始终掌握不了这一关键的技能,始终叠不出高高的纸盒楼房。但在叠放的过程中,其表现出的专注、不气馁的良好品质,也是非常有益的。有了这些良好的品质,汲取知识、走向成功将不再是难题。

3.手段过于复杂:3~6岁幼儿其思维特点是逐步形成具体形象思维,这时的幼儿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最需要通过与具体实物建立联系才能获得思维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并不是说教学方法、手段越多,就越能促进幼儿的思维,就越能获得能力的培养。过于复杂的教学手段,容易使孩子思维注意力受到影响,多变的环节、复杂的情景创设,刚开始可能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起孩子的兴趣,但是,如果幼儿长期处于精神亢奋状态下学习,最终容易导致精神与思维的疲劳,不利于幼儿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动静交替、主次分明、逻辑清晰的集体科学活动更能凸显教育的有效与价值。

4.活动过于概念化:以数学为例:数学是存在于生活中、并最终服务于生活的一门科学。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智慧的教师不是将科学知识概念化地传授给幼儿,而应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多地帮助幼儿体验生活中运用科学的乐趣,初步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例如在大班数学教学“一寸虫”活动中,教师制作了标准的一寸虫测量尺,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测量出不同的物体间的距离或长度。事实上,幼儿测量后获得这些距离和长度的准确数据并不重要,重要的应该是教师更应关注幼儿在开展测量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懂得测量为生活带来的是公平和便利等等内在的含义,这样活动才会更有价值。

面对这些误区和现象,我们能做的就是紧紧抓住《纲要》中提出的科学活动的内涵,关注幼儿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目标,树立明确的幼儿科学养成目标,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

二、有效关注科学教育的养成目标

由于幼儿年龄小、身心发展不完善、思维水平较低,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其养成目标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1.关注活跃的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使幼儿学习更加主动、积极。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情景的创设来激发幼儿活跃的兴趣点。如设置具体有认知冲突的情景内容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兴趣、设置一些幼儿相对丰富熟知的前期经验情景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设置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等等。在集体科学活动中,教师灵活地运用这些手段,开展适宜的情景性活动,能帮助幼儿从不同角度获得活跃的兴趣点,使科学活动更加有效、顺畅。如:在“爱猜迷的小怪物”活动中,教师创设的小熊为保护家人完成寻找国王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充分挑起了幼儿解决问题的兴趣点,在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了复合分类的认知,更为幼儿建立了“解决问题会带来快乐情绪体验”这样的思维习惯。

2.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力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判断力,尤其在科学活动中,良好的观察习惯更能帮助幼儿做出正确的判断。可以说,敏锐的观察力使科学探索过程更加精确、有效。作为教师,在集体科学活动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观察方法:如按顺序观察、对比观察、细节观察、重点观察等等,也可在活动过程利用适宜的教具教材加强观察训练以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如在《好玩的纽扣》分类活动中,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的纽扣对孩子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怎样帮助孩子排除其他干扰,达到按一种或两种特征进行分类呢?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标志、提问等指导幼儿关注观察点开展观察活动,进而获得正确的分类判断。有目的的观察方法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更敏锐的观察能力。

3.建立强烈的求知欲:求知欲是幼儿愿意参与学习活动的起因,而强烈的求知欲更是是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活动主要动力。集体科学活动中,教师通过适时、合理的教学问题的设置是激发幼儿的求知欲的良好手段。一个目标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引人思考的好问题更能促进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开拓幼儿思维的广度。如在“去秋游”数学活动中,教师创设了超市购物的情境帮助幼儿学习6的加法。其提出的问题情境是:“超市里有1元、2元、3元不等的商品,请你付钱购物,并且要把6元钱全部花完!”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运用系列问题帮助幼儿梳理了6的加法算式的多样:如“你买哪两样东西,可以编一道怎样的6的加法题?(解决两个数相加等于6的算式);如谁买了三样或四样东西?怎样编一道长长的题目?(分步运算复习巩固6以内的加法);又如我要买三样东西价格是一样的和我要买三样东西价格要都不一样的?(促进幼儿思维深度及通过运用提高幼儿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因此,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运用有效的设疑能够促进幼儿强烈求知欲的产生,对于保护幼儿求真、求知的良好科学素养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需要教师不断探索。

4.提高清晰的表达力: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忽略思维的显性表达,而幼儿对探究活动及操作过程中思维想法的表达交流,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梳理思维运作的过程,巩固学习的内容,丰富他人的科学经验,更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分享的品质。以往,我们常把思维的表达集中在评价交流环节进行,其实,如果将幼儿的思维表达要求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则能给科学教育活动带来更高的价值。例如在大班“爱猜谜的小怪物”活动中,幼儿根据条件猜测回答哪个是国王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回答幼儿说出是第几排第几个,无形中帮助幼儿巩固了序列关系;又如在大班数学“让谁先吃好”的活动中,教师非常注重数学语言精确性的养成:“高矮排序”不能说成口语中的“长短排序”;“倒着数”不能说成“倒数”;数量“多”与“少”的比较,不能说成是“大”与“小”的比较。有时还用上了统一的概念用词 ,如横排叫“排”,竖排叫“列”,遇到横向两组物体比较时,就使用“排与排的比较”;遇到纵向两组物体的比较时,就使用“列与列的比较”等等。

第11篇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布置;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89-1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环境是儿童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良好的环境布置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充分利用环境因素,给儿童打造新奇而舒适的环境,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让主题墙“活起来”,体现环境布置的趣味性

在幼儿活动空间中,主题墙的布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孩子对新奇的事物总会充满兴趣,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在与事物的接触中感知世界,认识社会。因此,在幼儿环境布置中定期更换主题,让主题墙“活起来”,营造具有趣味性的空间,可以避免幼儿所处环境单调现象。主题墙的布置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可以根据不同季节设计主题,如:“春天来了”“秋天的名片”,让幼儿身处主题鲜明的环境中,感受自然,热爱生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领悟能力;主题墙的布置还可以以幼儿的成长阶段确定主题,如:“现在的我”“未来的我”,孩子们总是对未来充满向往,通过这样的主题设计在幼儿心中埋下梦想的种子,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再如设计《蚂蚁抬豆》的主题墙,一只蚂蚁垂头丧气,两只蚂蚁大汗淋漓,而一群蚂蚁喜气洋洋抬着豆回家,孩子们看到蚂蚁的神态都来了兴趣,从中还能学会“团结合作”。

二、让孩子们“动起来”,凸显环境布置的交互性

幼儿环境的创设和布置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以幼儿发展为核心,有效激发幼儿对新事物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的自主参与意识。因此,环境的布置不只是教师的事情,更应当是幼儿自己的事情,把布置的权利还给儿童,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发掘幼儿自身潜力。首先,让幼儿在布置中展示自身的才华,如元旦联欢会到了,为了营造温馨舒适的亲子环境,教师提出了设计制作“全家福”的活动,孩子们将画好的“我的一家”贴在教室墙上,家长在画的旁边写上最想对孩子说的话,没想到活动开展的异常热烈,孩子在动手操作中不仅收获了快乐与自信,亲子共同参与,孩子看到父母的“寄语”,受到鼓舞,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其次,让幼儿在布置中快乐成长,如让幼儿参与《大树与小鸟》主题环境布置中,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整个背景设计成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而大树上住着小鸟一家人,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激发了画画的欲望,提高了感受能力;同时孩子们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幸福感提升了。此刻环境布置不再是单向的教育,而是成为一种交互性多向交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让立意“新起来”,彰显环境布置的启发性

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环境布置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资源,要做到立意新颖,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启发性。而富有创意性的环境布置更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让幼儿沉浸在快乐与喜悦之中,增强幼儿自身体验。比如布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玩具、图片等,培养幼儿爱发现,善思考的能力;展示具有创意和启发性的故事,“海底神秘之旅”、“太空新发现”这样的创意会吸引幼儿的兴趣;设置幼儿喜欢的“自然角”,即在幼儿园中开辟一块天地,饲养几只小动物,种植一些蔬菜、花草。这样提供给幼儿更多自主参与的机会,亲自喂喂乌龟,亲自养养兔子,亲自种出几棵胡萝卜,还可以收获几株向日葵。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把观察到的动植物的生长状态记录下来。这样的环境设置给幼儿提供了观察、体验的机会,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必须动脑思考,在思考中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美好世界就这样丰富起来。

四、让形式“多起来”,实现环境布置的多样性

第12篇

1.定义:作为一种跨越文化和年龄的人类行为,游戏是自助自由、是个体获得愉快满足的非功利性行为的总称。

2.本质:

(1)体验性。从形式上看,游戏是假象的、虚构的,但从实质上看,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体验却是真实的。

(2)规则性。游戏时给予一系列规则来执行的,它设定了游戏者参与游戏活动的基本结构,在游戏活动中是强制执行的。游戏规则都是事先规定好的。

(3)自主性。从游戏的过程分析,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游戏内容,布置游戏场景,选择游戏伙伴、游戏材料,决定对待和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控制游戏进程。

(4)虚幻性。从游戏的内容分析,儿童的游戏是虚构性的,是充满想象的。

二、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1. 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1)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的学到许多知识。

(2)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判断力、观察力。

(3)游戏能够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思考力。

2.游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儿童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借助游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2)在游戏中儿童通过扮演多种角色,学会了理解别人,并尝试体验长大后可能成为的角色。

(3)在游戏中,他们先学会发现自我,他们了解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反应等。

3.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

(1)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往往会全神贯注、无拘无束,显露出自己真正的本性。

(2)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儿童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3)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当代有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将游戏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治疗儿童行为问题或者情绪问题,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锻炼和成长

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跑、跳、攀登、爬的活动时,加快了血液循化,促进新陈代谢,并增强体力,使他们的动作越来越协调、身体越来越结实。

三、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1.3-4岁幼儿的游戏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1)3-4岁幼儿的游戏特点。①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小班幼儿每天都在自发的进行游戏。不需要大人在旁边督促,都会主动地进行游戏。②游戏是自由自在的儿童在游戏的时候没有规定的模式。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不同的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内心,尽情显露内在的潜力。

(2)3-4岁幼儿游戏的教育对策。从托班到小班,对孩子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跨度。小班幼儿欠缺知识经验,老师要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生活环境。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游戏的不同主题,不同角色对幼儿进行教育和训练。但在观察与教育时,必须注意保持”教育在后”的原则,幼儿更容易接受。

2.4-5岁幼儿的游戏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1)4-5岁幼儿的游戏特点。①幼儿开始自己组织游戏中班幼儿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规定主题。他们还会分工,安排角色,而且游戏情节比较丰富,内容多样化。②以结构游戏为主4-5岁幼儿的游戏中,结构游戏占了主要地位。幼儿结构游戏的目的比较明确,并且初步了解结构游戏的计划。③游戏的目的性差,需要成人一定的提示才能坚持游戏主题中班幼儿往往因为准备道具材料,而忘了游戏的最终目的,说明了幼儿以愉悦为游戏目的,任务意识不强。

(2)4-5岁幼儿游戏的教育对策。教师要尊重儿童的意愿,主题应由儿童自己提出,教师不要硬性规定,儿童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教师要适时的给予指导,允许儿童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表现。教师教他们共同讨论、制定方案、分工合作、开展活动。组织幼儿评议结构成果,鼓励他们主动地、独立的发表意见,以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

3.5-6岁幼儿游戏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1)5-6岁幼儿的游戏特点。①充满幻想和创造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不同的玩法,并且玩得津津有味。游戏就是玩,是”假装的,不是真的”。②合作意识增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合作意识。③喜欢有挑战性的游戏,能够初步归纳游戏中所学的知识大班幼儿有明显的好学、好问的特点,喜欢有挑战性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