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防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

人防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

时间:2023-07-02 09:53: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防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防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

第1篇

(一)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既有住宅电梯安装、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等重点民生实事,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进一步摸清既有城镇老旧小区底数,建立项目储备库。2021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40个,改造户数19357户,改造栋数786栋,改造面积174.4618万平方米;二是组织实施棚户区改造1700户;三是做好城镇脱贫解困住房保障应保尽保工作,对中低收入家庭实施租赁补贴实施提标扩面;四是全面推进既有住宅电梯安装工作;五是全面完成农村房屋安全排查工作,按照省、市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建立农村房屋建设管理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以绿道提升三年行动为代表的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等重大项目工作,助推城乡建设步伐。

立足我区城市建设发展的新起点,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动员大会精神,组织部署全区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我区城市绿道建设提升行动,启动南大道延伸段绿道、南大道绿道、中大道绿道、村至观音禅院绿道等17条路段共计24.76公里绿道改造提升。打造功能完善、衔接有序、连通便捷、惠及民生的绿道网体系。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功能完善、品质一流、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三)加强行业管理,提升“妈妈式”服务水平。

一是打好绿色发展攻坚战。重点抓好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严格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强化绿色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二是打好建筑市场监管提升攻坚战。深入开展招投标行业整治工作,加强标后监管。实现建筑工人实名制监管全覆盖。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重点查处建筑工程领域出借资质、资质挂靠、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打好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攻坚战。切实做好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推进改革再深化,完善系统建设再升级,监实现管服务再强化;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抓手,推进审批管理系统延伸应用。四是加强工程规范管理和业务技能培训。重点强化住建业务技能培训,培养储备技术人才,为顺利承接质监等新职能做好准备。

(四)启动人防疏散基地建设。做好我区人防疏散基地选址、立项等前期工作,为十四五期间全面建成我区人防疏散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队伍建设。

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履行好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继续加强建筑行业扫黑除恶和综治平安工作,着力建设一支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

第2篇

一、科学谋划,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经过认真研究,我们谋划了2012年城市建设13项重点工程,其中年结转工程3项,分别是工兴路西延工程、城区西出口景观建设工程、大广东侧辅路工程(一期);2012年新建工程10项,分别是大广与城区连接线南延工程(一期)、京九西路工程(一期)、迎宾街工程、永康路北延工程、新中街西延工程、城区小街巷治理工程、旧路挖补改造工程、农兴路改扩建工程(续建)、文体中心建设工程,计划投资7.42亿元(不包括拆迁、征地、历年已开工项目应付款)。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是:

(一)年结转工程

1、工兴路西延工程

工程建设地点西起大广高速、东至永康路,拟建道路全长1413.9米,设计道路总宽40米,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道。工程内容主要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便道、主辅路绿化带、排水管网、路灯等。工程投资3000万元。工程于年11月19日开工,计划2012年5月15日竣工。截止目前已完成标桩放线、图纸技术交底、场地清表工作。

2、城区西出口景观建设工程

工程建设地点西起马公庄村东、东至新昌西街党校,拟建道路全长3770米,道路每侧加宽3.5米,设计道路总宽度19米,设置双向四车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道。工程内容主要为:机、非道路、人行便道、排水管网、路灯、绿化景观建设等。工程投资3500万元。工程于年完成施工招投标,计划2012年3月15日开工,7月30日竣工。

3、大广东侧辅路工程(一期)

工程建设地点北起廊涿公路、南至工兴路西延,道路全长2543米,设计道路总宽40米,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道。工程内容主要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便道、主辅路绿化带、排水管网、路灯等。工程投资5500万元。工程于2011年完成工程财政投资评审,计划2012年4月15日开工,10月30日竣工。

(二)2012年计划实施工程

4、大广与城区连接线南延工程(一期)

工程建设地点北起新昌街、南至工兴路,拟建道路全长2350米,设计道路总宽120米,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道。工程内容主要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便道、中央及两侧绿化带、排水管网、路灯等。工程投资8300万元。

5、京九西路工程(一期)

工程建设地点北起慧文东街、南至迎宾街,京九铁路西侧,拟建道路全长1000米,设计道路总宽40米,两侧建筑退线各5米,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道。工程内容主要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便道、主辅路绿化带、排水管网、路灯等。工程投资2000万元。

6、迎宾街工程

工程建设地点东起火车站、西至106国道,拟建道路全长1250米,设计道路总宽30米,道路控制红线40米,设计标准为城市次干道。工程内容主要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便道、排水管网、路灯等。工程投资2200万元。

7、永康路北延工程

工程建设地点北起开发区迎宾大道、南至新昌街,拟建道路全长785米,设计道路总宽40米,两侧建筑退线各5米,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道。工程内容主要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便道、主辅路绿化带、排水管网、路灯等。工程投资2000万元。

8、新中街西延工程

工程建设地点东起永康路、西至大广高速,拟建道路全长1570米,设计道路总宽40米,道路控制红线50米,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道。工程内容主要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便道、主辅路绿化带、排水管网、路灯等。工程投资4700万元。

9、城区小街巷治理工程

工程建设地点新居里路(新中街至新昌街段)、国税局小区路(新中东街至新昌东街段),重修道路全长655米,设计道路总宽6米,设计标准为城市支路。工程内容主要为:机动车道、人行便道、绿化种植、排水管网、路灯等。工程投资600万元。

10、旧路挖补改造工程

工程建设地点新中街、新源街、育才路(新中街至新源街段)、育才南路,涉及挖补道路全长4952米。工程内容主要为:道路破损路面铣刨挖除、基层处理、铺筑面层等。工程投资300万元。

11、农兴路改扩建工程(续建)

工程建设地点东起永定路,西至永康路,道路全长1880米,设计道路总宽34米,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道。本工程为2010年结转工程,截止目前已完成930米,待建长度950米。工程内容主要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便道、主辅路绿化带、排水管网、路灯等。工程投资2200万元。

12、引清干渠水系整治及沿河绿化景观改造(一期)工程

工程建设地点西起大广高速、东至106国道,位于城区南侧,引清东干渠两侧,计划2012年实施永定路至永康路段的工程建设,工程长度2580米;2013年实施永康路至大广高速段的工程建设,工程长度960米。工程内容主要为:以森林型为主,种植层次丰富的绿植、立体花坛、科普林,零星设置雕塑小品、座椅、亲水平台、水系治理及公园道路、附属设施建设等。工程总投资3.7亿元,其中2012年完成投资2.7亿元。

13、文体中心建设工程

工程建设地点位于永定路以东,亚新科路以南,引清干渠两侧,在建城南公园内。工程内容主要为:本项目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游泳馆(650座)一座,综合体育馆(含200座活动坐席)一座,文博馆(四个展厅)一座。用地面积(包括城南公园)11.98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15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6亿元(2012年完成投资1亿元)。

二、加强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一)规范招投标管理。加强中标后合同的跟踪管理,积极推行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的应用。

(二)加强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常态化、重大安全生产零事故、竣工验收合格率100%管理目标。一是全面推行全省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动态管理量化计分工作;二是落实“三部位”执法检查和建筑施工《安全首层停检点制度》;三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加强原材料进场核查和见证取样检测,强化基础与主体结构抽测和沉降观测监管,严格执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与住宅分户验收制度。

(三)有效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恶意讨薪行为,推广建筑劳务实名制和一卡通制度。

(四)加大对违法违规项目的惩处力度。通过管教结合、管罚结合,逐步建立规范的建设秩序。

三、全力以赴,完成省级园林县城创建任务

以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为目标,大力实施城市园林绿化专项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城区园林绿地建设与管理水平,力争到2012年7月底前全面完成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的各项工作并通过验收。

(一)以公园建设为重点,推进绿化工程建设

按照《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实施方案》,落实部门职责和任务,2012年计划投资3.2亿元,增建园林绿地125.6万平米,使县城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0%,人均公园绿地达到8平方米,城区绿地率达到36%。实施的绿化建设工程项目包括引清干渠水系整治及沿河绿化景观改造(一期)工程、西出口景观绿化工程、城市休闲广场建设、环城防护林建设以及各项道路绿化配套工程建设。同时,将“拆墙透绿、见缝插绿、退硬还绿”工作扩大到全部城区,通过多种方式(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增加绿化面积。

(二)完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

制定《县城区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办法》、《县城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标准》、《县成员园林绿化养护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园林养护管理体制,推进现有园林绿地养护工作的市场化、精细化管理。对绿化养护工程实行公开招标,择优选择园林养护单位,提高园林养护的整体水平。

(三)加强绿地项目审批和管理

对城区所有新建、扩建、改造的建设项目,严格按照《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和《省城市绿线管理条例》标准进行审批。对不能达到要求标准的项目,实在无法实行绿化的,收取绿化补偿金,进行易地绿化。同时,理顺绿化项目竣工验收后的绿地管理关系,保证城区绿化成果和绿化总量的逐年上升。

四、攻坚克难,推进房屋征收工作

(一)强力推进2012年重点工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一是完善政策。研究制定《县2012年城建重点工程征迁安置工作方案》、《县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标准》。二是摸清底数。在2012年1月底前完成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底数摸查工作。三是明确责任。按照属地负责的原则细化任务,明确各相关单位责任。四是加强督导。使各项征拆工作如期完成,为重点工程顺利开工扫清障碍。

(二)稳步推进城区现有的11个旧居住区平房改造项目。包括劳动局小区、吕家营东小区、工会小区、供电局平房小区、物资局小区、林业局家属院、祖家场小区、交通局居民区、县社居民区、光荣院小区、农机局小区等。

(三)启动西街村、翟家圈村、、吕家营村、小梁渠村、高庄头村,南石匣村、中石匣村、柏村、辛立村、东庄村、北五里铺等城中村改造项目。

(四)加快推进永定路、廊涿路城区段拆迁扫尾工作。

五、再接再厉,人防工作上新水平

结合2012年人防工程建设年活动,重点完成三方面工作。

(一)加强人防工程结建管理。批建防空地下室5万平方米,竣工2万平方米,收取易地建设费1500万元。

第3篇

摘要:要做好学校工程项目,需要对项目管理控制的内容、手段、方法采取科学方法提高施工管理。本文探讨了学校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特点及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同类工程作参考。

关键词:学校;工程项目;管理;策略

Abstract: to do well the school project, the need to control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contents, means and methods by using scientific methods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chool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similar project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school;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strategy

工程项目管理它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设计、设备询价、施工、签证、验收等系统运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1项目管理的特点

校园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是由于学校作为业主在工程项目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程项目的管理代表了投资人对项目的要求。它集中反映了投资人对工程项目的利益要求,代表所有者协调一切对外关系,包括与政府和社会各有关单位之间的各项关系,以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2) 学校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管理的中心。既是工程项目的决策者,又是工程项目实施的主持者;既是工程项目未来的受益者,也是可能风险的承担者。高校与工程项目之问的利害关系的紧密程度是其他任何一方参与者所不能比拟的,学校对项目管理负有全面责任。

3)从管理方式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高校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大都采用间接而非直接方式。建设涉及各个领域和诸多专业,学校往往由于自身时间、精力和专业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将全部管理工作由自己来完成。

2常遇到的困难及问题

在学校项目管理过程中常遇到的困难及问题:

1) 学校面对专业而富有经验的承包商(勘察、设计、监理、施工),一旦发包就无所适从,不知道对参建各方实施过程如何管控,在合同履行过程常处于被动;

2)在工程项目进度、质量、造价控制目标设定及调整时,不能统筹考虑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强调“进度快、质量高、造价低”时有偏颇现象;

3) 学校管理层及项目管理机构赋予管理人员职责不清。组织管理上常出现工作分工、协作配合不协调的问题;许多事不知谁负责,一件事许多人负责;具体问题议而不决;

4)学校面对政府和社会各有关部门的建设审批有的因学校自身局限很难做到主动响应,事先符合;工作被动,协调困难,影响项目实施进程;

5)项目管理前期工作不细,后期被动修改,出现设计变更多、工期延长;常有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三超”现象发生;

6)对设计、施工阶段技术经济方案难以准确把握、决策困难。

3项目管理的策略

3.1明确权责区划,强化管理责任

学校通常都设有专门管理机构如基建处(办)来组织实施校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针对具体项目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及流程,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和制度制定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明确权责、强化责任”是建立项目管理机构组织工作的核心任务。项目管理层的管理内容应由项目法人(法定代表人)向项目管理机构负责人下达的“目标责任书”确定,并由项目管理机构负责人组织实施,项目管理内容主要体现学校领导层和项目管理层参与的项目管理活动;在实施阶段,对外各单位联系工作,需委派建设单位项目代表,“项目代表”受项目管理机构的领导,管理机构受学校的领导,各个管理层面之间分权制衡、权责清晰,以加强管理工作。

3.2严格办事程序,强化管理手段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条“从事建设活动,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有了施工图设计文件,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查,前期包括施工图设计、人防工程设计、消防工程设计、节能设计等专项审查;按《城市规划法》要求,办理“建设工程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招标要按规定程序向建设招标管理部门审批,并接受过程监督,规范招投标行为,具体工作可委托招标公司承办;项目报建时要办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建筑工程安全监督、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委托施工监理等,办理建设项目备案并领取《施工许可证》。按照基建程序办事,自觉接受政府对建设活动宏观监管,是规范参建各方主体行为、化解项目风险、强化管理手段的工作策略。把控好工程付款管理手段,把参建各方工程款结算支付分别与合同履行情况、工作质量效果相联系,写入合同条款,制定并严格执行工程款支付审批程序;制定并执行合同会审签订及变更程序、工程变更审批程序、工程索赔及延期认定程序、监理公司系列控制程序等;信守合同,自觉履行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搞好合同管理,严格依法办事程序,强化法制约束手段;注重运用经济激励手段和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以保障管理目标实现。

3.3 全面过程把握,重点环节控制

“建设单位必须向有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供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原始资料,并保证原始资料的真实、准确、齐全”,并建立收发资料登记台账。在地质详细勘察时,给勘察单位书面提供项目位置城市坐标和绝对高程引测点及数据;勘察方案要满足规范和工程设计的要求,勘察单位提交详勘成果后,还要参加验槽、基础分部、主体及竣工验收工作;要了解设计单位施工图纸设计的进度、深度,对使用功能在设计任务书已明确的除外,如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必要时要进行调研分析和咨询决策;设计阶段是投资控制的关键,采用限额设计和标准化设计落实具体的设计内容,并做好方案分析比较、优化设计方案,保证设计方案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可行性;交图时要求附带工程量清单和预算;交图后还要配合“图审”、施工、参加验收工作。图纸设计审查和专项审查后,审查结果要与勘察设计单位反馈并落实形成文件,当以设计变更的方式处理时,注意作为施工图纸设计的补充文件在工程招投标、组织施工、监理过程不能遗漏造成缺失。开工前要组织各方图纸会审或设计交底;主持第一次施工监理例会和第一次建筑质量监督工作会。施工过程中,按照“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计划”及时通知质量监督站等单位人员参加过程监督并检查验收。监理单位要向学校报送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等;学校按照有关文件、《监理工作规范》重点检查现场监理组织机构和监理人员配置、监理设备、工作质保体系运作、监理工作过程,检查项目总监、现场监理人员到岗及持证上岗情况,检查监理在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措施的效果,检查监理各专业质量检测、检验方法及深度是否符合现行规范要求;参与并监督监理单位组织的隐蔽工程验收和分部、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随机检查关键部位、关键工序、难点重点施工过程中旁站监理情况;通过《监理月报》《监理通知》、工地例会、现场巡视检查、随机抽查、交流等方式及时掌握动态施工管理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避免不规范监理,杜绝监理人员不负责任甚至和施工单位串通舞弊造成不良后果。注重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落实,检点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的落实,注意防止工程转包和非法分包,把握主要原材料的使用状况及供货状况,把握材料试验及见证取样工作情况等等;项目代表也要做好项目管理日记。

3.4科学管理,做好“三控”

“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是贯穿项目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三控”目标也是项目管理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进度、成本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进度控制在方法上采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项目总进度计划”和“详细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关键线路,设定工期控制点,针对总体施工计划做好近期计划的详细分解和落实,并就滚动实施对后期工序的影响进行分析,“周保月,月保季,季保节点”。重点抓计划的落实,避免计划和执行“两张皮”现象;监理单位检查分析计划完成情况并按时向学校报告。可采用先进的“进度控制软件”作为进度控制的辅助手段,有助于进度计划的分析,也提高了进度计划的编制、检查和更新的效率。进度控制保障措施上从组织措施、技术及合同措施、经济措施几方面把控。减少因高校自身责任而导致工程延期和费用索赔的可能。投资控制方面从设计阶段着手,搞好设计方案分析、比较、优化、选定;在招投标阶段要通过制定招投标策略和竞价的方式实现投资控制目标;在施工招投标时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设定拦标价,通过投标竞价,形成合理低价。由于最终需求、施工条件、设计图纸质量等问题,难免出现工程变更,施工阶段严格管控工程变更,防止变更增加的费用可能超过投资控制的合理范围;变更要满足施工要求和质量,避免出现差错和返工,造成浪费。

质量控制方面,涉及到参建各方、贯穿于工程实施建设的全过程。在施工阶段,重点做好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开工前组织联合检查,落实开工条件;监理单位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控制与检查,重要部位学校项目代表参加;不论是施工过程还是某一作业活动,都要按“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控制。质量控制其核心是落实质量责任,管理上要注意做好施工“质量交底和技术交底”,明确要求和责任;确保“自检、互检、交接检”落实;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按时保质衔接,质量检查和分项分部验收严格把关。

总之,学校要把握项目管理工作的特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充分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努力实现项目管理“三控”目标,并以科学管理理念,保证建设过程安全、文明、节能、环保。

4结语

总之,学校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必须走向社会化、市场化,这是符合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的选择,同时也已成为广大业内人士的共识。希望从事学校基本建设的工作人员能进一步认清形势,找准问题,振奋精神,改进工作,为学校和全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贡献。

第4篇

[关键词]医药类实训建设;全过程;管理

据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全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55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已经超过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标准。随着全国各类高校在学规模的迅猛发展,高校基建项目数量多,种类多,开展迅速,基建人才匮乏,有些项目控制稍有失控迹象,存在概算超匡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医药类实训建设工程专业性强、建设难度大,若不加强项目控制,容易出现“三超”现象。以医药类实训建设工程为例,浅谈医药类实训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

一、医药类实训建设工程项特点

大部分医药类实训教学楼功能需求是为了给学生提供逼真的模拟医院的实训场所,甚至建设校属的附属医院。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教学楼(以下简称卫校实训楼)为例,内设了“以教学为主,社会服务为辅”的模拟社区卫生服务站;助理医师三站式考站;生物工程应用技术中心、护理美容实训室、口腔综合治疗实训室等实训室。以上建设布局功能特点让高校医药实训基建项目与医院项目特点上有大同小异,同样的涉及专业多、工艺流程复杂、各种设备多。如口腔综合治疗实训室配备口腔综合台等设备,它的设计、施工仍与医院口腔科一样需要注意电、水、气等各种管道的铺设事项。但因高校医药类实训基建项目更侧重于学生实训教学以及老师科研工作,在单专业建设面积需求更大,而设备数量多但单价少,从而控制设备资金投入。仍以口腔综合治疗实训室为例,口腔综合台在台数布置依据学生实训班人数来布置,设备数量多则单价预算比医院来得低。因为实训人数多,单专业建设面积需求大。

二、项目全过程阶段

建设工程生产过程环节多、周期长,而且分阶段建设控制。工程建设程序中各阶段如图1所示。

三、医药类实训项目可行性研究(立项)阶段管理

项目立项主要分为两个行政审批,指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项目建议书涉及项目的投资匡算,简单论述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项目的投资估算,进一步论述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并需建设方提供环保部门对项目的环境评价批复、规划部门对项目规划上审批意见等相关行政部门的审批附件。立项阶段的管理主要明确项目功能需求,建设必要性,对项目投资估算控制。卫校实训楼在立项阶段管理,在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材料上明确卫校实训楼功能需求,增加学校的教学行政用房,整合学院教学实训资源,满足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项目投资估算中工程费用根据福建省造价站当期同类型实训教学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和项目规模测算。再以该工程费用为基数,根据《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文)测算工程其他费用及预备费。最终根据学院收支等还款能力测算银行贷款利息,汇总以上费用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金额。卫校实训楼投资估算关键在工程费用,工程费用测算关键在市场类似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和项目规模。项目规模主要项目建筑面积、层数。各项目规模具有独立性、特异性。在功能需求不变、技术经济指标变化不大情况下,项目建筑面积、层数在可研阶段规划数值与设计阶段建筑面积、层数差别大,则项目投资估算与设计概算误差也随之变大。综上所述,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管理在市场经济变化不大情况下,主要侧重项目建设必要性论证、功能确定、规模论证。项目投资中的预备费能轻微解决市场经济发展导致费用增加问题,还有项目未具体开列的费用的问题。

四、医药类实训项目初步设计阶段管理

初步设计阶段主要对项目进行初步设计,并根据初步设计编制初步设计概算,再将初步设计及其设计概算上报发改部门审批。该阶段可以对原有投资估算进行调整,但需说明调整的原因,且调整比例不能超过10%。若初步设计概算超过立项审批通过的投资估算的10%,则项目需重新立项。医药类实训项目随着设计深度进一步扩大,则建筑面积上都有所调整,随之项目设计概算与投资估算有所差别。初步设计阶段管理主体仍是建设单位对项目功能、规模上、投资的把控,但是此阶段加入另个管理单位,即设计单位。卫校实训项目,在设计招标过程中提出几点的要求,尽量控制项目的概算。主要如下:在招标文件的设计任务书中要求所有投标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建筑面积与立项审批通过规模误差控制在2%;在招标文件中表达控制建安工程造价在立项审批通过的工程费用的要求;要求投标单位提出优化的设计方案同时且能节约成本。建设单位在项目初步设计过程中,要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由于医药类实训建设项目涉及设备等水电安装比较多。卫校实训项目中很多实训室需要安装仪器,都是要求380V的电压的。每间实训室的水点位要求也多,某些实训室水管材质要求耐酸耐碱。且每间实训室仪器众多,需要五孔插座也比一般实训室多,导致回路增加,在与设计单位沟通过程中需提醒水电专业的设计师在规范允许范畴,成本最优情况下,能满足各实训室使用者的水电位的要求。该阶段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的沟通越融洽、越深入,初步设计概算编制越准确,更利用后期整个项目的管理。

五、医药类实训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管理

在施工图阶段,主要工作是设计单位在审批通过初步设计方案基础上,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设计,形成施工图纸。施工图纸需经过环保部门、人防部门、规划部门、消防部门的建审。施工图设计阶段管理,关键在设计单位在消化建设单位的功能要求后,根据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除了要通过审查机构的审图外,还需满足基本环保、人防、规划、消防的要求。医药类实训室项目在环保、消防要求上比一般项目来得多。以卫校实训楼为例,卫校实训楼中有生化类实验实训室,环保排污要求需在楼西南侧的排污口根据排污预估水量设置消毒池,防止污染水侵蚀学院原有的管道,顺利排入学院已建设的污水处理装置中。消防上,由于卫校实训楼一、二次是模拟的社区服务站,则在房间、走廊处设置喷淋系统。室内外消防栓的消防水池的水量需提前测算,并施工图设计阶段选址完毕,防止项目出现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况,导致项目进度减缓,也不利于项目整体管理。

六、医药类实训项目招投标阶段管理

招投标阶段,建设单位因根据发改部门核准的招标内容及招标方式,将工程标、服务类标、货物标分类,同时根据项目实际建设情况编制项目招标计划。招标计划除了符合政策法规,更需要做好各招标时间的衔接,以便建设项目能如期完工。以卫校实训楼为例,发改委核准招标事项如表1:建设单位根据相关规定选择一家招标机构,承接该项目所有招标内容的招标工作。招投标阶段关键点在项目的施工招标。施工招标文件关键点在控制价的编制,还需注意施工招标所用图纸必须经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图纸越完整、调整越少就越利于施工图预算编制。控制价编制管理,目前市场上财政项目有2种方式加强造价管理。一种是一家造价咨询单位编制控制价,由财政评审中心审核施工控制价;另一种是两家造价咨询单位互不知情的情况下编制施工控制价,编制完成后互相核对,各自成稿,由建设单位选择比较合理的造价作为项目施工的控制价。后者编制的施工控制价缺项、漏项概率低些。建设单位尽量将可能遇到的风险考虑到并在施工招标文件中体现,这样在施工合同签订过程中处于主动。以实训教学楼为例,在施工招标文件中设置要求,工期延期的保函需施工单位无条件续保。设置风险率,非地质等不抗力外的其他风险都包干,施工单位不得另向建设单位进行索赔等要求。以上招标文件的设置的要求都是在招标过程中加强合同管理。

七、医药类实训项目施工阶段管理

所有项目施工阶段管理涉及至少5个单位,分别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有时候建设单位自身基建管理实力不够情况,还会聘请一家代建单位作为项目现场管理单位。各单位各司其职,参与施工阶段管理。各单位可以通过设计交底、施工技术交底,并通过例会等方式强调各单位加强安全、质量、投资、工期的控制管理。以卫校实训楼为例,施工阶段管理工作如下:(1)根据已签订的各类合同要求,加强各单位的施工行为管理。(2)根据审批通过初步设计概算的指标,对整个项目进行施工造价管理。开工初期要编制好施工阶段资金使用计划,了解资金使用情况,以便项目资金具体落实。(3)根据相关的质量管理办法等法规,要求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施工单位每个月上报进度款时,监理单位审核基础上,建设单位根据合同约定,在工程量合格且内业资料齐全情况下复核施工单位的进度款后再支付。(4)项目若有重大变更或者现场签证,需及时核算投资情况,与学院相关部门进行讨论研究后,将情况汇报领导,审议通过后再根据基建程序展开相关工作,以便在过程中有效控制项目投资。施工阶段的工期一般占整个项目的计划工期的70%~80%,所以这个阶段的管理很重要,需时刻在各方面加强管理。

八、医药类实训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管理

项目工程质量验收的要求如下: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各类工程质量统一验收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一般项目验收;对涉及结构安全和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共同确认。建设单位收到建设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根据施工图纸及说明书、国家颁发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及时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交付竣工验收的建设工程,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内容,主要是指设计文件所确定的、在承包合同“承包人承揽工程项目一览表”中载明的工作范围,也包括监理工程师签发的变更通知单中所确定的工作内容。(2)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工程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是工程竣工验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依据之一,主要包括以下档案和资料:工程项目竣工报告;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名单;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技术变更核实单;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调查和处理资料;隐蔽验收记录及施工日志;竣工图;质量检验评定资料等;合同约定的其他资料。(3)有材料、设备、构配件的质量合格证明资料和试验、检验报告。对建设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除具有质量合格证明资料外,还应当有试验、检验报告。试验、检验报告中应当注明其规格、型号、用于工程的哪些部位、批量批次、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4)有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依据工程设计文件及承包合同所要求的质量标准,对竣工工程进行检查和评定,符合规定的,签署合格文件。竣工验收所依据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有土建工程、安装工程、人防工程、管道工程、桥梁工程、电气工程及铁路建筑安装工程验收标准等。(5)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施工单位同建设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也是交付竣工验收的条件之一。工程质量保修是指建设工程在办理交工验收手续后,在规定的保修期限内,因勘察、设计、施工、材料等原因造成的质量缺陷,由施工单位负责维修,由责任方承担维修费用并赔偿损失。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应在竣工验收前签署工程质量保修书,保修书是施工合同的附合同。工程保修书的内容包括:保修项目内容及范围;保修期;保修责任和保修金支付方法等。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除了做好项目竣工结算外,还需跟进工程及建筑会计有关要求完成代建项目决算,以便形成相应的固定资产。

九、医药类实训项目保修责任期管理

第5篇

坚持整体与重点相结合,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规划编制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了县城乡总体规划暨“三规合一”工作,成立了县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明确了具体任务、责任单位、时限要求,已组织国土、发改、林业及住建等部门听取“三规合一”初步设计框架汇报,正依据各单位意见与建议充实基础资料修改完善规划方案。完成了县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并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排水防涝专项规划初步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准备组织专家评审。完成了县城新区32#地块、34#地块、46#地块、83#地块、84#地块等10个地块控制性规划,编制完成了老城区新村巷、环卫路、大方门、工商家属院、和平八队及玉皇阁仿古街片区控制性规划,用地面积达3.6平方公里,使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96%。进一步提高了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城市建设提供法律依据。依据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完成姚伏镇姚伏村、姚伏镇高路村、通伏乡马场村等8个中心村规划方案,并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城乡规划审批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年共召开县建设规划审查委员会会议3期,上会研究项目15项,通过建设项目14项,核发建设项目“一书两证”118项。同时,对建设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质量监督及竣工验收等环节实行全程监管,定期对在建、续建工程进行规划巡查与规划执法检查,有力地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按照全县确定的55项重点工作和10件民生工程的工作部署,我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积极跑项目、争政策、引资金,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一是城市房屋征收工作稳步推进。2014年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征收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我局统筹调配,抢抓时机,采取“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方式,加快对棚户区改造的工作力度,现已完成房屋征收2087户,未发生一起因房屋征收导致的上访和安全事故,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城市道路日趋完善。投资3807万元,实施了总长

1800米 的鼓楼南街南延伸段、南环路东段2条城市道路及排水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城市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功能,特别是事关民生的水、暖、气、路等配套设施得到及时跟进。目前,2条城市道路正在全力加快推进,预计10月底全部完工。三是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抓手,大力实施植绿、增绿、扩绿工程,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实施了民族大街南北延伸段、唐徕大街、纬三路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及__县文化生态公园建设项目,新增绿化总面积22. 6 万平方米 。其中:民族大街南北延伸段等三条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6.5万㎡,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南区文化生态公园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4762万元,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工作和招标控制价编制工作,近期将进行招投标工作。四是旧城改造项目稳步推进。体育公园解围片区已完成房屋征收403户,今年开工建设16幢10. 5 万平方米 ,商服及住宅楼,现已全面开工建设,正在进行楼体基础开挖工作。投资2438万元实施了老旧小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2.1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826万元。五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快速推进。投资3.2亿元实施了公共服务中心、宏泰商业广场续建工程,目前,公共服务中心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和设施安装,完成投资1.05亿元;宏泰商业广场主体外墙干挂石材已全部结束,正在进行三标段别墅区室外装饰工作,1#商场正在进行干挂石材,完成投资1.7亿元。六是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投资2000万元改造¢159-¢426㎜供热管网 20km (双道)。目前,已完成建设路、防疫站小区、金丰苑、鼓楼西街、兰宁小区等区域的管网改造 18.5公里 ,完成投资1100万元。投资428万元新改建公厕10座,购置移动公厕5座。目前,新建公厕已完成主体建设,计划10月底完成全部建设内容,改建公厕已完成改造内容,购置5座移动式公厕已完成安装投入使用。投资5220万元实施了环卫路西侧旧城改造项目,已完成房屋征收、建设成本测算,规划方案已通过规委会审查,正在进行前期土地招牌挂和设计工作。七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今年共新建、续建房地产项目42项157.7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2.5亿元。1-10月房地产销售4189套、55.11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比增加35.93%,销售金额14.27亿元,同比减少17.29%,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物业管理工作逐年规范,高标准培育了星海北园、锦绣华城等6个物业示范小区,为引领全县物业服务

企业争先创优,优化服务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八是住房保障工作强力推进。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890套51.6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28亿元;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88户,累计对全县1463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施了住房保障,累计发放租赁补贴10.3万元,收缴廉租住房租金70万元。九是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姚伏镇、黄渠桥镇2个美丽小城镇和8个美丽村庄建设,各项工程有序推进,有效改善了群众的住房和生产生活条件。十一是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不断优化招商环境,积极借助外力促发展,始终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细化、量化任务,强化措施,严格考核,重奖重罚,确保任务全面完成。截至目前共引进各类招商项目24个,完成投资12.56亿元(未认定),完成引资1.38亿元。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创园”工作为契机,全面整治市容市貌和城乡环境卫生,城市形象得到了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有了新改善。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深化公共事业管理改革,加强广场和公厕管理,加大城市环卫清扫和垃圾清运力度,市政设施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垃圾清运率达到100%,各类转运设施安全运行,全年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16次,清运生活垃圾4.6万吨,收集商业门店垃圾2900吨,餐厨垃圾3700吨,清理各类生产建筑垃圾9600吨。二是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及时清理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严厉查处占道经营、店外店、流动摊点、马路市场,规范设置各类户外广告,强化道路挖掘审批管理,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观。共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3761份,严格按照“门前五包”的管理办法,每季度评比一次,建立健全了“门前五包”管理工作长效机制。规范机动车停靠行为,划定临时停车泊位131个,并多次会同运管、交警部门三家联合对县城区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综合整治,有效地改善了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增划早市蔬菜销售摊位176个,在个别小区旁划定蔬菜销售摊位82个,设立早市一处,解决群众买菜难、买菜贵和农民销售难的问题。三是狠抓建筑市场管理,强化对重点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建筑抗震设防、建筑节能和设计施工规范等强制性标准,建立工程质量动态巡查监管模式,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监督各类项目202万平方米,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和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均达到了100%。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结合区市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管要求,加大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全年开展工程质量综合执法检查4次,专项检查2次,迎接区市检查6次,安全生产检查5次,共下发质量安全整改通知书97份,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有效遏止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推广使用新型墙材,进一步加大“禁实”、“限粘”力度,共收缴墙改基金1406.6余万元。四是加强人防工程结建、审批、检查、验收工作,全年共收缴结建费826万元。积极开展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以“5.12”、“9.15”放在减灾日和警报统一试鸣为契机,开展人防知识宣传和演练活动,发放宣传材料8000余份,布设“两防”知识展板12块,参加疏散演练人员达4.3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全民人防意识。强化人防设施和疏散体系建设,新购置4台通信警报器,警报覆盖率达到95%。积极开展人防进社区活动,实施了头闸、陶乐、唐徕、古城、太西等人防社区及沙湖水镇疏散基地建设,完善城区应急疏散避难场所设施,有力地推动了人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五是全面推进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邀请建设厅相关领导及专家对我县创园工作进行了初步验收,经专家集体评议,我县创建工作初步通过。六是深入开展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制作悬挂条幅156条,张贴《关于开展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专项整治的通告》1000份,印发宣传材料80000余份,下发限期整治通知书40余份,共拆除违章建筑 8800平方米 ,侵占绿地160余平方米。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城市基础设施还需加大投入,城市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老城区防汛排涝等基础设施有待改造;二是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不宽,建设项目资金缺口大,制约了重点项目实施和推进;三是城乡建设用地趋紧,房屋征收工作阻力大,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四是城市体系有待健全完善,综合管理有待提高;五是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结构不合理,还不能满足城乡建设事业发展需要;六是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行政执法不规范的现象依然存在;七是项目审批缓慢影响建设进度。国家专项补助资金的项目区、市审批、论证、评审程序及报批资料多,时间长,导致项目开工滞后;八是房地产开发受国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销售缓慢;九是小区物业管理水平还需有待进一步提高,物业从业人员需要加大力度培训。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5年住建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三中全会和全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定信心,乘势而上,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全力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为建设和谐富裕新__做[文秘站

-您的专属秘书!]出新的更大贡献。2015年计划实施城乡重点建设项目及重点工作9大项28小项,概算总投资约28.49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区、市补助资金2.2亿元,社会投资20.76亿元,政府投资5.53亿元(含房屋征收0.81亿元)。

2015年计划建设纬一路、纬二路、纬六路、纬七路4条城市道路及给排水工程,全长2.15公里,概算总投资2200万元,积极争取中央污水管网专项补助资金172万元。

一是计划实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项目,概算总投资957.4万元,争取中央专项资金670万元。二是计划实施集中供热脱硫项目,概算总投资4185万元,争取中央、区、市补助资金2200万元。三是计划实施新城区电缆沟及排管建设工程,概算总投资3068万元。四是计划实施县城led路灯改造工程,概算总投资310万元。

计划实施民族南北大街、唐徕渠景观绿化及南区生态文化公园建设项目,新增绿化面积35.64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12562万元。

计划实施__县公共服务中心续建项目,概算总投资10000万元。

计划实施保障性住房3项,共4633套38.55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约7.87亿元。其中:建设59#三期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18套1.87万平方米,34-2#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584套5.

01 万平方米 ,概算投资15025.8万元,争取中央及区项目补助资金2585万元;建设34#地块国有工矿棚户区安置住房3420套29. 2 万平方米 ,概算投资58429万元,争取中央项目补助资金11248.7万元;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住房411套2.47万平方米,概算投资5271.8万元,争取中央项目补助资金1919万元。

一是计划新建、续建房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99. 8 万平方米 ,概算总投资10.5亿元。二是计划__县限价商品住房续建项目,概算总投资5000万元。

一是计划实施体育公园旧城改造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3亿元。二是计划实施发行路西侧旧城改造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1.2亿元。三是计划实施环卫路地下人防工程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5220万元。四是计划实施老城区东安小区、东花园、西花园等小区综合改造项目,改造总建筑面积约21.34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6100万元,争取中央、区、市项目补助资金3200万元。

第6篇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强化考核督查,逐级落实工作任务

为了今年的防震减灾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市局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之后我局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度防震减灾工作,以防震减灾工领导小组名义下达了2013年度防震减灾工作考核指标任务,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了县上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

(二)突出监测预报,加强群防体系建设

我们始终坚持把地震监测预报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建立群测群防体系为重点,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地震信息节点及系统运行良好。初步实现了省、市、县之间广域网络互联,地震信息的实时传递和数据资源共享,便于在较短时间内掌握震情。二是对全县的宏观监测点实地进行了检查,落实了监测人员,明确了职责,对宏观监测点监测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建设了3个规范化宏观观测点、观测点达到了“七有”要求。切实按照“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原则,各宏观观测点开展动禽、井水变化、气象等宏观异常观测,为准确预测预报震情提供了依据。加强了西河村庙嘴山测震台的监测环境维护工作,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检查,确保电力畅通、环境整洁,确保测震台正常运转。三是制定下发了《县2013年度震情跟踪工作方案》,采取电话询问、月报表等形式,加强震情监视和跟踪,密切关注地震前兆异常事件,完成了地震趋势会商报告形成有价值的震情趋势会商意见。四是制定了“三网一员”管理办法和职责,全县9个镇、2个社区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主管领导和镇上的防震减灾助理员,完善更新了“三网一员”信息,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立了稳定的群测群防工作队伍。

(三)强化机制建设,提升震灾防御力度

认真落实《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了城市规划以及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施工审批的重要内容,强化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一是加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力度,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要求一般建设工程凡没有县地震办的备案手续,不得进行规划定点、工程招投标和办理施工许可证。上半年备案4项。二是加快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点创建步伐,今年创建示范村一个。三是开展了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按照《县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工作实施方案》,建苑、宜禄等社区积极开展了创建工作。四是开展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检查工作,县地震办联合县住建局、教育局、卫生局对全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情况进行了检查,及时成立了联合检查组,按照从严从实从细的原则,从2013年5月22日开始至6月17日结束,历时27天对我县教育系统的83所中小学校、8所(不含民办幼儿园)单设幼儿园的198栋单体建筑物和13所乡镇卫生院的35栋单体建筑物及4栋保障性住房进行了全面检查。对不能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给出了意见,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深入宣传教育,增强防震减灾意识

为了切实提高公民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地震自然灾害的能力,我们组织专门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人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得到明显增强。一是“科技之春”、“5.12”汶川地震纪念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期间,采取上街设点、现场讲解、发放资料、悬挂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切实增加群众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了解。截止目前,共开展防震减灾宣讲及演练活动8(场)次,悬挂横幅7条,制作宣传板面20块,散发宣传资料5000多分。二是充分发挥媒体、通讯网络平台的作用,利用在大屏幕播放防震减灾知识专题宣传片、发送手机短信等形式,使群众进一步了解地震科普知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三是扎实开展了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为主题的“六进”活动,在昭仁中心校、巨家中学、巨家中心校开展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提高了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为金宇社区、建苑社区、宜禄佳苑、冉店社区上孟村、丁家镇张代河村等社区居民发送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以及《省防震减灾条例》等宣传资料,增强了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和避险常识。结合“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及“抓党建、暖民心、保稳定、促发展”活动,进村入户宣传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知识及避震、自救互救知识。四是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按照开展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活动的文件要求,昭仁中心校今年开展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巨家中学开展县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

(五)加强应急救援,提升防灾工作水平

一是完善应急预案。制定下发了《县地震应急预案》,我县73个县级部门、9镇2个社区、160个行政村,80%的中小学校和卫生院、按照地震应急预案修编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根据自身职责,完成了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各学校开展了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检验了地震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及时更新了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

二是建设应急平台。宜禄街文体广场为县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在应急避难场所周围及入口处设置明显指示标志牌,并制作了应急避难场所平面图和周边地区居民疏散通道图。合理划分应急避难场所,设置了应急指挥中心、应急供电区、应急棚户区、应急物资供应区、应急水源区等功能区,确保地震应急避难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三是壮大应急队伍。加强县、镇、村三级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了有效的联动协调机制,提高了应急能力。目前,我县有地震应急救援中队各镇、社区均成立了20人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各村分别成立了15人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成立了防震减灾志愿者协会,会员40人。

二、存在问题

1、防震减灾基础薄弱、机制不够健全。

2、广大干部群众防震减灾意识不强、知识匮乏、自救互救能力不强,宣传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3、各级的应急预案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应急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提高。

4、“三网一员”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监测网络还需进一步健全,群测群防机制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局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省、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按照年初工作计划,进行全面的查缺补漏,重点围绕考核目标任务,进行认真地检查和落实,确保全年的工作完成,下半年要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重点做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工作。利用“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科普宣传月、法制宣传周等时段,继续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自救互救知识、抗震设防知识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做好我县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社区、村、企业的创建工作。

(二)继续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认真做好震情值班工作,利用宏观资料,切实做好月、年会商各项工作。加强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的观测、调查核实工作,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培训,在提高群众宏观现象的观测、识别能力的基础上,广泛引导和发动群众开展地震宏观异常的观测,发现异常及时向政府或地震办报告,为地震部门判定震情提供及时而有价值的信息。

(三)进一步抓好“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对宏观观测员、防震减灾助理员、灾情速报员工作的业务培训指导,推进全县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地、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以抓机遇、抓投资为契机,以招商引资、项目拉动、城市建设为重点,大力培植新增财源,努力挖掘增收潜力,确保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建立完善政府融资体制机制,积极筹措建设发展资金。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本着“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和“部门预算、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的要求,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的顺序合理安排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职工工资、离退休费、基本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教育、科技、农业等支出的合理增长,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奋斗目标

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任务为76100万元,比去年增长16.04%,地方财政收入任务为61520万元,比去年增长16.27%。其中:国税部门13800万元(所得税3000万元,增值税10000万元,消费税800万元),地税部门35900万元(所得税5800万元,其他各税30100万元),财政部门26400万元。

三、建立完善奖励激励机制,促进财政全面增收

各征管部门和执收单位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原则,认真履职尽责,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完成2010年全市财政收入目标任务。

1、烟叶税:根据2010年全市烤烟种植计划,凡有烤烟种植任务的镇乡办事处,其烟叶税收达不到下达任务85%的不予奖励,完成任务85%至100%的按实际完成数的10%予以奖励,超过100%的部分40%奖励给镇乡办事处。

2、耕地占用税:农民建房耕地占用税,由各镇乡办事处组织征收,年终任务内按照实际入库数的20%予以奖励,超任务部分按30%予以奖励。市内招商引资等大型项目的耕地占用税,由市地税局统一征收;相关镇乡办事处要竭力配合,年终按照各镇乡办事处实际收地数结算一定的工作经费予以补助。

3、其他收入(包括罚没收入):其它收入实行零任务考核。各镇乡办事处的其它收入按年终实际完成入库数的20%予以奖励,市直部门按实行综合预算后的比例予以奖励。

4、煤炭及其它矿产品税费收入:各产煤镇乡办事处要加大煤矿建设工作力度,促进煤矿企业早日投产。2010年煤炭及其它矿产品税费收入,按实际入库市级收入部分的20%予以奖励。

5、砂石厂、砖厂、门面及房屋出租税费:2010年试行由各镇乡办事处牵头负责,税务部门持票配合征收的办法,探索建立砂石厂、砖厂、门面及房屋出租税费征管的新机制。2010年由镇乡办事处牵头完成税收市级收入部分(不含税务部门直接组织征收部分)的50%奖励相应镇乡办事处,其奖励资金可以用部分直接奖励参与征收工作的镇乡办事处及村(社区)干部。

6、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费:市建设部门、人防部门要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加大基础设施配套、人防费收缴力度,做到应收尽收。未经市政府批准,不得擅自减免、缓交。市建设部门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缓交基础设施配套费的追缴力度,确保年内全面清收缓交的基础设施配套费。

四、加强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约束,进一步完善审批程序,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转

1、实行零增长预算。按照上级要求,今年公用经费实行零增长预算,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各镇乡办事处、各部门2010年公用经费预算原则按照2009年支出预算执行,个别特殊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2、及时按预算划拨。市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强化预算约束,各镇乡办事处、市直各部门纳入预算的公用经费及干部职工工资要按时及时拨付。财政部门(会计核算中心)要加强会计监督和核算,确保人员工资按月入卡,公用经费落到实处。

3、规范审批程序。市级财政预算到部门的各项业务经费,由部门提出使用计划,经分管市长提出意见,分管财政市长签批后拨付,未经签批,不得随意拨付。上级下达的各类项目建设专款,财政部门根据其项目建设进度的资金需求和财政资金的调度情况予以拨付,同时,向分管该项目的市领导报告。各镇乡办事处2009年实现的分成及节余资金,由镇乡办事处提出使用计划,经市财政局审查提出意见后报市政府审批(50万元以内的由分管财政市长审批,50万元以上的由市长审批)。

4、统筹安排配套资金。市级预算安排的各种配套资金,由承办项目的单位提出项目配套资金计划,市政府根据各项目需配套资金情况统筹安排,最大限度地做好扩大内需等项目配套资金到位工作。

5、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各镇乡办事处每年要按照法定要求编制预算草案,镇乡预算草案要报经同级人代会审议通过,并严格按通过的预算执行。市财政局要加强业务指导,不断提高镇乡办事处财务工作水平。各镇乡办事处要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按时向市财政局报送会计报表,年度结束要进行财政决算。不按时报送会计报表的,市财政于次月起停拨其一切经费。

6、严格财政检查。由市财政局牵头,市审计局等部门参加,定期对各镇乡办事处财政账务进行检查,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提高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五、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扩大融资规模,弥补财政资金不足

1、加强融资平台建设。要积极创造条件,搭建更多的融资平台,当前要积极依托开源建设投资公司、天河市2010年财税工作安排意见

城司、安达交通工程公司、利群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和即将成立的德溪新区开发公司等融资平台,进一步优化整合国有资产,建立健全融资平台资产注入机制,不断增强融资能力,为我市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建设提供充足资金。

2、加强银政合作。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探索建立金融创新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为我市投融资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3、做好融资项目储备工作。建立完善融资项目储备制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实际,做好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项目储备工作。要选择一批有优势、有潜力,符合融资政策并可迅速用于融资的优质项目,确保融入资金及时投到项目建设上。

六、强化融资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融资项目资金偿还机制

1、加强融资项目资金管理。各融资平台要按照总量控制、综合平衡的原则,根据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在财政承受能力范围内,科学合理制定融资计划,报市政府审定后组织融资。融资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政府融资原则上按申报项目安排使用,特殊情况需调剂使用的,在征得贷款银行同意后,报市政府审批。承贷公司要加强融资项目资金管理,认真落实《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规范政府融资管理的意见(试行)〉的通知》(毕市府办通〔2010〕9号)文件精神,依据贷款到位情况和建设项目招投标情况编制预算,经市财政局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执行。建设项目资金实行“按计划、按预算、按程序、按进度”拨付,市财政局要全程监督管理,确保融资项目资金安全。

2、建立健全融资债务偿还机制。按照“谁用款、谁还款”的原则,实行偿还资金筹措领导责任制。原则上市政府分管领导为资金筹措负责人,项目承贷单位或公司为还款直接责任人。今年市财政除预算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融资还贷外。相关项目单位要积极采取措施,筹措贷款偿还资金。融资平台要加强贷款资金管理,切实履行还款职责。市政府将加强协调调度,综合采取土地整治开发变现,国有土地挂牌出让,闲置公产公物出租、拍卖,企业改制后房屋及土地处理等多种方式筹措还贷资金,确保按时还贷。

七、积极稳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实现对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的动态监控。积极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依法依规加大对非税收入的监缴、稽查和管理力度,强化政府性基金和各类国有资产、资源收益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工作。在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管采分离”制度,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

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体制,规范镇、乡、办事处财政收支行为;启动“村财乡代管”改革;开展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推进我市农村公益事业大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搞好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并建立制止发生新债的稳定机制。

八、积极发挥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推进公共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的作用

按照“抓项目、支三农、惠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原则,确保重点项目建设、三农、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合理增长,充分发挥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保障作用。

1、支持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大力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扎实做好项目筛选和申报的前期工作,力争更多项目落户我市。

第8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成本控制

近年来,福建省高速公路迅猛发展,截止2013年6月,全省高速公路已通车总里程达3169公里,高速公路网路越发密集。高速公路投资巨大,成本昂高,需要以运营后的通行费收入来抵补相应的投资与运营成本,以实现赢利,然而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因其行业特点,通行费收入的多少与运营成本支出相关性不大,收入与费用之间的不配比性,使运管成本控制缺乏直观的客观依据,且随着运营年限的增加和车流量的增长,高速公路运营成本将逐年加大。在此背景下,分析运营成本构成,探讨科学的高速公路运管经费成本控制方式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高速公路运营成本控制体系对于高速公路健康发展、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预算管理控制。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制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目标,关系到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实施预算管理,难度在于如何确定公司本身及所属基层单位各项预算支出指标,定高了,使预算管理失去应有的约束作用;定低了,难以保证基层单位的正常运转。福州管理分公司在组建初期,采取“两上两下”编制原则和“略为宽松”的编制方法来编制预算计划,同时按省公司制定的成本节约45%的分成奖励规定,引导基层单位自动控制成本,努力节约成本,争取获得节约分成。在此基础上,每季度都对基层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与预定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采取一定措施加以控制。经过几年时间,摸清底数,不断缩小预算余地,使预算逐渐贴近实际,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同时,在预算执行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财务预算定额,据实调整基层单位财务预算,使成本预算管理制度既保证了运营管理的需要,又达到了节支的目的。

2.优化管理体制降低人员经费成本。根据福建省高速公路“一市一公司”运营管理体制精神,福州管理分公司于2006年底组建成立。“一市一公司”体制整合了资源,减少了人员经费成本,由于管理费用中的人员经费是以机关定员所需实际经费单列测算,再按养护里程比例在各路段之间进行分摊,在机关人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管辖路段的增加使得各路段公司分摊到的人员经费成本就降低了,如:福州管理分公司由管辖的三个路段公司到2011年的增加到五个路段公司,单就2011年管理费中的人员经费就比2010年节约了150多万元。2010年底又推行大所带小所“一拖二”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2012年底以来继续对京福路段公司、罗长路段公司、机一路段公司的征管所实行大所带小所管理模式,同时撤销稽查班,将剩余的人员分流到新开通的收费所,这种管理模式预计使2013年征收业务成本中的人员经费可节约近180万元左右。

加强人员编制及工资费用定额管理,公司对各岗位用工合理定员,对用工人数、工作时间精确测算,科学编制岗位定员计划。员工薪资实行岗位工资制,根据不同岗位职责与要求,拟定不同标准的薪资,合理拉开差距,力求做到同工同酬、劳酬相符同时公司还在内部推行一岗多能和兼岗兼职。通过多渠道管理体制上的优化,全公司2011年比2010年节约人力成本230多万元,2013年预计又可节约210万元左右。

3.重视成本细节管理降低办公及业务成本开支。公司实行办公自动化管理,利用电脑传阅文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纸张油墨开销,而且还降低了打印机复印机维修费用。提倡无纸化办公和双面打印,打印机墨盒一律灌装反复使用等,最大限度减少能源和用品的使用量。办公用品及低耗品实行比价采购、尽量实行集中采购、批量采购,来降低采购用品的单价,节约费用。公司还利用控制外线电话数量,实行内部程控交换管理方式来节约通讯开支。

在车辆使用管理上,公司按车型核定百公里油耗,机关及各基层单位一律实行IC卡充值加油制度,驾驶员每月底必须将里程表数据及IC卡剩余数报送车管人员,以便按月对油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车辆保险由公司统一招标投保,使保费比市场投保价下浮30%,每年可节约保费40多万元。同时机关车辆实行定点厂家保养制度,车辆维修实行申报制度、鉴定制度、审批制度等来加强车辆管理,节约车辆使用费。

在业务招待费用标准控制上,坚持来客对口接待,从严控制参陪人数,严格执行接待标准。公司领导下基层检查工作时原则上安排在基层单位食堂就餐。公务接待原则上安排在公司食堂。

4.优化养护管理加强养护成本控制。高速公路完全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受自然侵蚀严重,每天往来车辆行驶又对路面损害较大,这就决定了高速公路的养护成本高,通行养护成本占高速公路主营业务成本的1/2左右、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份,所以说控制好养护成本,运营成本也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养护成本主要包括:土建日常养护成本、机电日常养护成本、土建专项成本、机电专项支出四大项。公司土建日常养护成本主要以省高速公路公司有关文件及省高速公路公司《路段基础数据表》为编制依据,再结合各路段建成通车年限进行测算,按照“管养分离”管理模式承包给福建省高速公路养护公司。公司机电日常养护主要由两个监控分中心维护,既所谓的“自维化”管理,日常性和较为常见的维护由高速公路自己的机电人员进行,不但加快排查故障,解决问题的速度,还可以降低维护维修成本,在减少运营成本的开支,节约机电维护费用同时,真正做到预防为主,维修为辅。公司还采取有效措施,如:物防方案、技防方案、人防方案等,在加强机电设备防盗安全工作同时,也节约了成本支出。2010年公司本着“量化管理、总量控制、所队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制定了基层单位办公及生活区用电管理办法,如对收费站照明用高杆灯,在保证正常需要前提下根据季节变换,科学合理确定开启时间。对片区单位实行分户用电,共公部分由牵头单位作为第一责任人,明确管理责任和用电指标。办公区实行计量用电,杜绝“长明灯“和“无人房间开空调”。职工宿舍一律实行定额用电,按每人每月用电不超过70度用电定额标准,引导职工节约用电。通过这些管理措施在电价上涨情况下公司站所动力费却呈现逐年下降,2011年比2010年节约了40多万元,2012年又比2011年节约了30多万元。加强养护专项工程监管,专项工程不论项目大小,均采用公开招投标或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充分利用投标单位之间的竞争,降低项目成本,并对专项工程进行现场工程量计量,并实行施工方、监理方、业主内部监理三方签字确认制度,严把成本关、质量关。

5.调整债务结构降低财务成本。由于高速公路一次投入资金量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因此作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费用是一个大的成本项。2008年前在国家信贷政策较为宽松条件上,福州公司充分发挥本公司优势与贷款银行协商,取得贷款利率在央行规定的相应档次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的优惠政策,节约了财务费用。随着通车时间的增长,福州管理分公司所属路段公司陆续进入还贷高峰期,每年还贷压力逐渐加大,且伴随着国家信贷政策趋紧,为降低财务费用,公司积极研究筹融资方案,充分利用运营项目统贷统还管理模式,调整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首先利用运营维护项目资金需求特点,2012年成功申请了华夏银行流动资金贷款0.75亿元,确保运营管理资金需求同时降低了财务成本。创新使用结构化融资产品,2012年9月获批罗长、京福公司各5亿元的结构化融资贷款,优化了公司债务结构。同时利用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特点,选择发行公司债券,2012年10月份成功发行京福公司企业债券。积极探索融资租赁模式,2012年12月份罗长公司融资租赁提款10亿元,国际机场公司提款2亿元。这些资金在统筹归还结欠省公司结算中心及银行借款本息,京福段南连接线工程进度款同时,将剩余的资金交由省公司资金结算中心统筹调剂,在优化公司债务结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运营公司融资能力。然而企业在调整贷款结构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应关注资本市场变化,了解资本市场的信息,在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寻找适合企业自身的低成本融资方式,降低财务成本,避免发生高贷高存。

高速公路运营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贯穿于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全过程。运营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经营状况,制定出一套科学的、符合市场实际的最低成本战略。建立成本经济责任制,把高速公路运营全部投入按相关标准划分成经济责任,层层落实到各路段、部门,班组和个人,增强员工责任感,树立全员成本意识,使企业形成一种“自下而上”自觉节约的成本管理格局,以恰当的成本消耗,达到有效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物业管理;物业服务;业主大会;

作者简介:张农科(1964—),男,江苏泗阳人,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经济学博士。

一对我国物业管理三十年实践的再认识

毋容置疑,我国物业管理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住房市场化和住房管理社会化的改革要求,填补了在单位制解体以后住宅区管理的真空,逐步形成了企业主导的一体化物业管理模式,使人们知道了物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初步培育了人们的物业服务消费意识。30年来,物业管理规模不断扩大,物业服务企业及其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长,其行业地位也已初步确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实施物业管理的房屋总建筑面积超过150亿平方米,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人数超过300万人,物业管理行业创造的产值超过2000亿元。经过30年的发展壮大,物业管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物业管理作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长期以来,管理模式的简单复制、体制机制的粗放设计,正把30年来的物业管理实践根基推向整体坍塌的边缘。

1.物业管理的主体严重错位

物业管理本质上是业主行使共同管理权利的体现,业主作为物业的所有人,是物业管理的主导者和物业服务的消费者,并通过业主大会行使物业管理的权利。但在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中,业主的主体地位和权利长期被漠视,物业服务企业越俎代庖,成为物业管理活动的主导者。《物业管理条例》更是直接确认了业主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单一物业管理方式,通过国家行政法规的形式维护了物业管理中企业的主导地位。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在物业管理中主体角色的错位,客观上导致了社会对物业管理产生了错误的认识,限制了业主对物业管理方式的自由决策权和选择权的行使,也为业主怠于行使共同管理权利、不履行义务留下了制度上的口实。

2.物业服务市场机制完全失灵

任何市场都应当包含买方和卖方,在物业服务市场中,买方是业主大会,卖方是物业公司。物业服务产品是准公共服务产品,是对公共部位的管理和服务,任何单一的业主不能决定其价格,只有代表全体业主的组织才能够决定其价格,换句话说,没有代表全体业主的组织就没有真正的买方。但是,在我国的物业管理市场上,作为物业服务买方的业主大会在大部分住宅区还没有成立,这就使得物业服务处于有卖方无买方、物业服务强卖强买的状态,导致物业服务企业在服务过程中,即使不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也能够生存,且能赚取暴利。在这种状况下,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整体上缺乏足够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和不断进步的动力,市场机制完全失灵,最终阻碍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3.物业服务与政府应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边界不清

在现行物业管理模式下,物业服务包含了大量的政府应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使物业管理偏离了行业的核心价值。传统的建筑区划“红线”,混淆了物业服务和公共服务的边界,免除了政府应该承担的公共服务,物业服务企业代为承担起了物业管理区域的公共服务职责,掩盖了政府公共服务的缺失。这种状况导致了物业服务企业以管理者自居,而忽视了保障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宜居和保值增值这一物业管理的核心价值。这不仅给政府的公信力带来了负面影响,也阻碍了物业服务企业的健康发展。

4.现行的物业管理制度基本失效

近些年来,物业管理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因物业管理引发的各种纠纷层出不穷,群体事件、暴力事件有增无减,已经严重影响到住区的生活秩序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这些矛盾纠纷都可以从现行物业管理制度、机制和物业管理模式上找到其产生的根源。如果再不变革现行制度,重塑物业管理模式,则必将葬送物业管理行业的前途,也必将危及既有房屋的可持续管理,甚至将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直接的破坏作用。

二我国传统物业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着眼于我国物业管理的和谐永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在肯定物业管理行业30年来所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的同时,结合近年来物业管理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争议、矛盾和纠纷,剖析现行物业管理制度的种种弊端,深刻反思我国物业管理30年来所形成的物业管理模式。

1.《物业管理条例》对物业管理的界定过于狭隘,违反了《物权法》的规定,不符合物业管理实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物业管理条例》第二条给出的物业管理定义中,直接确认了业主委托物业企业管理为唯一的物业管理方式。虽然相对于单位体制下的房屋管理,以企业为主导的物业管理方式更加专业和有效率,但这一规定明显忽略了物业管理本质上是业主实现其财产权利的一种方式这一基本事实。这不仅与法律相悖,也与实践不符。

从法律层面来看,2007年颁布实施的《物权法》明确了业主对自身财产的管理权利和业主作为物业区域内法定“物业管理人”的身份,其第八十一条对物业管理方式做出了明确规定,即“业主可以自行管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可见,《物权法》至少规定了三种物业管理方式:业主自我管理方式、业主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方式和业主委托其他管理人管理的方式。作为比《物业管理条例》位阶更高的重要法律,《物权法》对于物业管理的规范发展具有一种正本清源、定纷止争的终极作用。但《物业管理条例》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及物业管理的内涵和方式于不顾,依然维护了业主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一元化”物业管理方式。这实质上是剥夺了业主的物业管理主导权。《物业管理条例》的如此规定使我国物业管理的现行制度错过了一次借《物业管理条例》颁布而自我修复、矫正方向的重要机遇。

从实践层面来看,《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的单一物业管理方式早已被突破。比如,北京市海淀区品阁小区的物业管理即采用了《物权法》规定的业主自我管理的物业管理方式。该小区全体业主通过成立“北京三自品格社区服务中心有限公司”的方式对小区实施自管,该自管方式的特点在于社区服务中心采取公司制运作,小区业主是公司股东,全体业主组成股东大会,业主委员会相当于董事会,社区服务中心总经理相当于公司总经理,对业主委员会负责,业主委员会对全体业主负责。全国其他地方也出现了很多业主自我管理物业的实践尝试,并且有些项目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物业管理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业主大会普遍成立,而且具有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一般委托职业经理人管理物业日常事务,职业经理人负责组织选聘专业服务公司提供专业化服务。可见,业主自我管理和聘请管理人管理已经成为物业管理的重要方式。

按照《物权法》的规定,业主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对自己所有的物业具有直接支配和完全排他的权利。因此,是否管理物业、如何管理物业完全取决于业主,业主才是物业管理的真正主体。随着业主参与意识的提高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增强,业主大会作为全体业主行使共同权利的组织形式,将在物业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此可以预见,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将是业主自我管理方式及委托职业经理人管理在内的其他管理方式。

2.物业管理“一体化”模式混淆了物业服务与公共服务的界限,扭曲了物业管理的核心价值

物业管理“一体化”模式为深圳首创,后来各地争相效仿,以致“一体化”管理模式成为30年来内地物业管理的基本模式。《物业管理条例》更是通过基本定义,对“一体化”管理加以肯定。当然,在特定历史阶段,“一体化”管理模式为物业行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现在看来,“一体化”管理模式具有重大缺陷。

(1)“一体化”管理模式混淆了物业服务与公共服务的界限

在“一体化”管理模式下,物业服务企业以物业管理区域为管理边界,管理内容不仅仅是房屋维修养护,而且包括秩序维护、消防安全、二次供水、供配电、环境卫生、园林绿化、车辆管理等,物业企业成了“万金油式的管家”。这种模式使得物业服务企业承担了很多本不应当由其承担的公共服务内容,有关政府部门以建筑区划“红线”为借口,规避了应当承担的公共服务责任。

(2)“一体化”管理模式扭曲了物业管理的核心价值

物业管理的核心价值是保证房屋建筑的宜居和使用安全,实现物业的保值增值,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因此,物业管理的核心应是为房屋建筑使用安全服务,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重心应当放在物业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和管理上。但是,目前物业服务企业却不得不将很大一部分人财物力放在秩序维护、消防安全、园林绿化、环境卫生、供水供电、车辆管理等本不属物业服务范围的内容上,致使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偏离了物业管理的核心价值。如果任由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可以预见,一栋栋楼房和一幢幢大厦在正常生命期限到来之前就都变成了“危房”。

(3)“一体化”管理模式损害了业主利益

建筑区划“红线”本来仅仅是规划学中的一个概念,却被“一体化”管理模式演绎成了重大利益的“切割线”。在住房商品化推动之初,政府把小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转移给了开发建设单位,开发商又将其转嫁给业主,这个过程看似顺理成章,但当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实施后,管理和服务却无法再划清责任主体,且存在着政府垄断的公共服务企业大量重复收费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一体化”管理模式客观上成了损害业主利益的“帮凶”。

3.物业服务市场主体不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失灵

30年来,业内人士常常将“物业管理市场”、“物业服务市场”挂在嘴边,认为物业管理已经实现市场化。按照经济学对市场的定义“市场是对某一特定产品或一类产品进行交易的买方与卖方的集合”,即只有买卖双方都存在的情况下市场才能存在。但在目前的物业管理实践中,大部分情况下只有卖方而没有买方。按照《物权法》的规定,物业管理活动的权利主体是业主,业主行使权利的组织形式是业主大会。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业主大会既是物业管理权利的行使者,也是物业管理责任的承担者,因此,业主大会应当是物业服务的买方。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着业主大会成立难的问题,业主大会还远没有实现全覆盖。况且,即使业主大会已经成立,其法律地位也未被承认,其仍处于民事行为能力不完整的状态,无法承担共同管理的责任,无法成为市场的主体。这种情况下的业主大会是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物业服务的买方的。而没有买方这一市场主体,物业管理当然也就没有形成买卖关系,双向选择和等价有偿也就无从谈起,如此,市场竞争机制也就无法正常发挥其作用。于是,我国的物业管理在上述背景下最终演绎成了一出“自编、自导、自演”的剧目。在这个舞台上,物业管理企业既缺乏来自买方主体的有效监督,也缺乏市场竞争的强大压力。

现行的物业服务合同大部分是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延续,是在业主大会尚未成立的情况下签订的。在《物业管理条例》的制度框架下,在前期物业管理阶段,物业服务企业由建设单位代替业主大会予以选聘,业主只能被动地接受建设单位为其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对物业服务价格无从协商和选择,只能被动地接受。毫无疑问,在这种制度框架下,建设单位将从自身利益出发,垄断前期物业服务企业的选择权和前期物业服务价格的制定权。经济学家张维迎曾说过,“真正衡量竞争的指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准入自由”。在现行物业管理制度框架下,前期物业服务市场是不开放的、不自由的,物业服务是被强迫售卖的,业主是被迫接受物业服务的。因此,前期物业服务的竞争是不充分的或者根本没有竞争。

4.业主大会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缺乏顺畅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业主无法实现自我管理

在业主组织制度设计方面,《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并存,业主大会的决策形式是召开业主大会,业主大会作为权力机构行使决策权,业主委员会作为执行机构执行业主大会的决议。但是,《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存在很多矛盾,业主也根本无法通过业主大会行使共同管理的权利。

(1)业主大会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一方面,《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了业主大会由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组成,代表全体业主的利益,将业主大会定位为“决策机构”,决定物业管理的重大事项;另一方面,《物业管理条例》对业主大会的行为能力却未作任何规定,业主大会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实施法律行为,不是物业服务合同的协商和签订主体,在司法实践中亦不被承认,没有诉讼主体资格。也就是说,业主大会只有决定物业管理事项的权力,但无行使决定权的有效途径,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权力机关”。而业主大会的民事主体地位直接关系着业主共同利益的保护,如果业主大会的法律地位仍然处于不明确的状态,业主的共同管理权利将无从行使,业主的共同利益将无法维护。

此外,一方面,《物业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业主委员会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事项”,将业主委员会定位为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另一方面,又规定业主委员会有权“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从《合同法》角度看,业主委员会因在合同上盖章而成为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但发生纠纷时业主委员会因无独立财产而不能承担民事责任。这就导致出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业主委员会是特殊民事行为的权利主体,但其却不能成为责任主体。这项规定不仅为业委会可能发生的腐败而不承担责任埋下了隐患,而且,也从根本上伤害了全体业主的利益。

纵观发达国家或地区,业主组织拥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地位早已得以确立。美国通过判例模式确立了业主协会的实体地位,使其具有独立的行为能力,享有权利,承担义务,赋予其在诉讼中成为当事人的资格;法国和新加坡采用的是自然构成模式,在业主团体之始就赋予业主团体完全的行为能力,业主团体是独立的民事主体。我国香港地区则是通过登记的方式确立业主立案法团的民事主体地位。可以看出,通过给予业主组织实体化地位,明确业主团体的行为能力,让业主切实成为自己物权的主人,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让每个业主成为合格的公民,是当今发达国家或地区共同的和普遍的做法。

(2)业主大会缺乏顺畅的运行机制导致业主大会“五难”问题突出

业主大会的“五难”问题,是指业主大会的启动难、筹备难、备案难、决策难、换届难。业主大会成立的启动门槛高,导致业主大会成立启动难;业主大会指导部门指导与监督的方法和力度不专业、不到位,甚至出现横加干涉、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造成业主大会指导部门与业主之间出现关系紧张,导致业主大会筹备难;备案条件不明确以及主管部门办理备案的时限缺乏规范,导致业主大会备案难;《物业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了业主大会召开的两种方式,即集体讨论和书面征求意见,但不论哪种方式都难以形成真实、合法、有效、高效的业主大会决议,导致业主大会决策难,并且成为业主大会运作过程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由于业主大会决策难,街道、乡镇对业主大会指导监督不专业,业主委员会集体辞职等原因,导致业主大会换届难。

(3)业主大会内部监督无制度,外部监督无载体,业主自我管理不规范

目前,业主委员会的权力滥用问题非常严重,如擅自出租、出售地下室;擅自挪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要求物业企业免除物业费;要求物业企业发工资;擅自解聘物业企业;擅自选聘与其有利害关系的企业为服务单位,等等。更为严重的是,即使上述问题发生,业主委员会也几乎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至多被罢免,或者谋取私利后辞职甩手。对于业主组织的监督,《物业管理条例》只规定了两条:一是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享有监督业主委员会工作的权利;二是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违反法律、法规的,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决定,并通告全体业主。但监督权如何行使,具体监督措施是否到位,都缺乏相关的可操作性规定,无数的事实也印证了这种监督是无力的。从根本上说,目前对于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缺乏一套健全的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5.管理规约法律定位不清晰,实施缺乏强制力保障,无法有效约束业主履行管理责任

管理规约是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共同制定的,约定物业管理的共同管理权利、义务和责任事项,对全体业主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自律性规范,堪称业主自我管理的“宪法”和物业管理的根本制度。但是,管理规约制度在内容和实施中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物业管理条例》虽然将管理规约规定为物业管理七大基本制度之一,但并没有突出管理规约的法律地位,也没有指定可供参考的管理规约示范文本;《物业管理条例》没有对业主应当履行的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等有关管理规约的基本事项做出强制性规定,导致业主欠费治理等问题依然没有制度性的解决渠道;业主大会本身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法通过司法渠道强制业主履行管理规约约定的责任,导致物业管理规约实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而反观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均通过法律规定的强制性措施来保障管理规约的权威性。如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寓大厦管理条例》规定,业主欠交公共基金和其他应分摊费用的,经催缴后仍不给付的,可以诉请法院命其交付,特别严重的情形,还可以诉请法院强制违反管理规约的业主迁离。这些规定为我们下一步完善管理规约制度提供了参考。

6.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剥夺了业主共同管理的权利

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是指建设单位作为招标人自行或委托招标机构组织购买物业服务、物业服务企业参与投标竞争的一种交易活动。在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设计中,由建设单位作为招标人代业主招标物业服务企业,存在招标主体错位问题,这种做法实质上是剥夺了业主共同管理的权利。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一制度已经被建设单位绑架,成为建设单位逃避物业产品质量责任的合法外衣。在这种做法下,招投标制度具有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被完全抹杀了。

按照《物权法》的规定,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包括三项权利,即对专有部分的专有权、对共有部分的共有权和共同管理权或者“成员权”,这三项权利不可分割。业主在取得了建筑物专有部分所有权的同时,也就取得了对建筑物共有部分的所有权,也就当然享有对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设备的共同管理权。同理,业主在转让建筑物专有部分专有权时,共有部分的共有权和共同管理权得一同转让。因此,业主在取得建筑物专有部分所有权后应当有权行使共同管理的权利,包括确定何种物业管理方式,是否通过招投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

在《物业管理条例》的框架下,建设单位仅向业主交付专有部分,而未交付共有部分,也未交付业主的共同管理权。毋庸置疑,在前期物业管理的招投标中,作为招标人的建设单位是从自身利益而非业主利益出发开展招标活动的,实践也在不断证明着这种风险的客观存在。前期物业管理招标依法可以采取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方式,换句话说,公开招标并不是前期物业管理招标的必然选择方式。建设单位往往通过邀请招标方式选聘符合其利益的物业服务企业。在此情况下,建设单位几乎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建设单位想让哪家企业中标哪家企业就能中标。一般来说,有两类企业能够中标:第一类是建设单位自己成立的物业服务企业,其为建设单位利益的代言人;第二类是选择向建设单位妥协、维护建设单位利益的物业服务企业。这类企业为了取得项目的管理权,与建设单位串通招投标,损害全体业主和其他物业服务企业的利益,使得前期物业管理的招投标变成纯粹的流于形式的一种违法行为。虽然全体业主作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但在前期的物业管理阶段却无法参与到物业服务企业的选择,以及物业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服务价格的确定。这是一个十分不合理的事情。

7.前期物业承接查验主体缺失,且缺少可操作的技术标准,致后期承接查验无法顺利进行

《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承接物业时,应当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查验,应当与建设单位或业主委员会办理物业承接验收手续,同时规定建设单位、业主委员会应当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有关资料。由此可以看出,《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了两种类型的承接查验:第一种为建设单位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承接查验;第二种为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承接查验。承接查验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物业管理资料的移交;二是物业现场的查验。物业承接查验制度的设立,本为明确建设单位、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责、权、利,加强建设与管理的衔接,消除前期开发所遗留的问题,减少物业管理的矛盾纠纷,但实际上此目的并未达到,开发遗留的问题不仅未见丝毫减少,建设单位、业主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法定的责、权、利关系亦没有厘清。

(1)前期物业承接查验主体的缺失导致交接主体的混乱

业主购买房屋时,不仅仅包括相对独立的房屋单元,即物业专有部分,还包括不可分割的物业共有部分。每个单个的业主对其购买的专有部分享有专有权,全体业主对物业共有部分享有共有权。建设单位不仅应当与每个单个的业主对专有部分进行承接查验,还应当与全体业主组成的业主大会对物业共有部分进行承接查验。但是,按照《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单位仅仅向业主移交了物业专有部分,而把物业共有部分错误地移交给了前期的物业服务企业。

(2)物业承接查验缺乏具体和可操作性的标准

建筑物共用部位和共有设施设备差异性巨大,查验方法及查验标准自然也各不相同,要实现有序和高质量的交接查验,需要制定承接查验的详细标准。当前,《物业承接查验办法》规定了承接查验的程序,但在承接查验制度设计中,缺乏承接查验标准这一承接查验制度中最核心的一环,使交接查验双方均缺乏技术标准作为承接查验的依据。

(3)业主大会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承接查验无法顺利开展

建设单位与前期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承接查验是最初的承接查验,业主大会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承接查验是后续的承接查验。如果源头出了问题,下游的问题就会更多。在第一次承接查验时,建设单位如果根本没有向前期物业服务企业移交竣工验收资料、物业规划与建设的有关资料,那么,在前期物业管理阶段结束时,前期物业服务企业当然无法向业主大会进行移交,业主大会也就无法向新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移交。物业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的查验亦存在同样的问题。事实上,由于前期物业服务交接过程中在交接对象上发生了错误和缺乏具体和可操作性的标准等原因,遂导致了建设单位与前期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承接查验制度流于形式,掩盖了建设单位设计开发中的问题,诸如房屋质量瑕疵、配套设施不全、共有或共用部分被非法处分等开发遗留问题被长期地“保留”了下来,即使后期业主大会与物业企业在承接查验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但因此时建设单位已经撤离,甚至已经不复存在了,亦难以追究建设单位的相关责任。

8.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和承接查验制度遗留的大量开发问题对后期物业管理的负面影响

在所有物业管理的矛盾纠纷中,开发遗留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大约占到六至七成。而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恰恰是引发开发遗留问题的主因,因为大多数中标的前期物业服务企业都是在符合建设单位利益的前提下被选聘出来的,所以,建设单位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不合格的物业产品交付出去。

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的缺陷直接导致了建设单位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承接查验流于形式。在前期物业管理阶段,业主大会缺位,前期物业服务企业代替业主大会与建设单位办理承接查验手续。但是,目前看来,前期物业服务企业大部分都成为了建设单位的利益代言人,其他即便与建设单位之间没有利益关联,也不会因为物业管理资料不齐全或者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达不到设计标准和规划要求而放弃接管一个物业项目,这种状况最终造成了大量的开发遗留问题,使业主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可见,前期物业服务企业不能依法承担起承接查验的义务和责任,而只有全体业主(业主大会)才是与建设单位办理承接查验手续的最适格的主体,因为他们是物业管理资料及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产权人,物业管理资料齐全与否及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合格与否直接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

建设单位撤出之后,前期物业服务企业背负了大量开发遗留问题的“黑锅”,导致业主与前期物业服务企业矛盾纠纷的产生和信任关系的缺失,业主常常以拒交物业费来行使抗辩权。最终这将导致物业管理陷入无序的状态,进而导致业主权益和物业服务企业权益双双受损的格局。

9.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制度缺乏合理性,易带来大量寻租现象,既破坏市场规律,又妨碍公平竞争

资质管理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政府通过特许权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妨碍了市场竞争的作用,不利于物业服务企业的公平竞争,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并非监管企业的有效方式。

市场经济要求的原则是通过市场力量来调控企业能否承揽业务以及承揽业务量的大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市场自由竞争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不是通过所谓的为物业服务企业设定不同的资质等级来达到该目的。以资质等级的高低决定可承接业务的多少是经不起推敲的。一级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未必有能力管理好更多的物业项目或更大面积的物业项目;三级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也未必没有能力管理好30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假如一个30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的全体业主一致表决选聘一家三级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服务,任何政策法规也难以有足够的理由禁止业主这样做。而且,《物权法》已明确规定,“业主可以自行管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从立法目的来看,法律充分尊重了业主的选择权,甚至都不要求必然由专业的物业服务企业来管理物业。如果我们再要求业主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时,必须按照企业可承接物业项目面积的多少进行选聘,显然是违背《物权法》的立法精神的,亦违背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

10.资质管理制度的实施缺乏可行性,其无法解决无资质经营、超资质经营、出租、出借资质证书等问题

现实中,有些物业项目存在着无资质经营和超资质经营的问题,但缺乏相应可操作的制度规定予以纠正。以超资质经营为例,按照《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物业服务企业超越资质等级承接物业管理业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从行政处罚的角度来看,警告并罚款操作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责令限期改正”,是责令企业限期取得相应等级资质证书,还是责令物业服务企业撤出物业管理项目,这两种可能的途径均不易操作。尤其是后者,如果责令物业服务企业撤出物业管理项目,就必然存在一定时期的物业服务真空,而业主又须臾离不开物业服务。即使责令改正了,限期之后仍未改正仍然不好处理。出租、出借资质证书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个人或者较低资质等级的物业服务企业挂靠其他物业服务企业的行为,这种违法行为很难发现和取证。可见,资质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是导致资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的原因所在。

11.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混乱不堪,无法起到促进行业发展的作用

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是《物业管理条例》设定的行政许可。《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实行物业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提高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规范物业服务企业行为、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推进物业管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非常混乱,并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

(1)物业管理职业资格模糊不清,定位不准

《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物业服务企业聘用未取得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业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从上述条文可知,凡是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上至物业服务企业的总经理、董事长,下至工程维修人员、绿化工、保洁员、保安员都应当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但实际情况是,全国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做到所有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都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对各等级资质物业服务企业在人员数量方面都有相关要求,规定物业管理专业人员以及工程、管理、经济等相关专业类的专职管理和技术人员须达到一定人数,且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该《办法》一方面将“物业管理专业人员”与“工程、管理、经济等相关专业类的专职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区分;另一方面却没有界定清楚“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物业管理专业人员”的范围。在《物业管理条例》颁布后,陆续出现了建设部培训颁发的物业企业经理证、劳动部颁发的物业管理师、建设部和人社部颁发的注册物业管理师等几类资质证书。其中,前两种职业资格已经停止考试或颁证,第三种资格几经波折,刚刚在全国完成第二批考试。人社部和建设部早在2005年11月16日就制定并颁布了《物业管理师制度暂行规定》、《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物业管理师资格认定考试办法》,但截至目前,还没有一名物业管理师完成注册。后续也没有完善的管理措施。总之,目前的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没有回答“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到底指什么资格”这一问题,也没有清楚地回答“谁应当取得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的问题。

(2)目前的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非但没有起到人员管理规范的作用,反而带来了很大的混乱,“借证”问题尤为严重

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与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密切相关,资质等级的取得及晋升都需要相应数量的职业资格。但是,“借证”现象却是目前从业人员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顽症,也彻底瓦解了企业资质管理制度。物业服务企业在取得资质证书后擅自降低资质条件的现象大量存在。物业管理企业在申请资质等级时须满足的物业管理专业人员以及工程、管理、经济等相关专业类的专职管理和技术人员总人数及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人数,企业通过不正当途径都很容易做到。比如,申请二级资质物业服务企业要求物业管理专业人员以及工程、管理、经济等相关专业类的专职管理和技术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10人,工程、财务等业务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而有些企业可能一时招聘不到这么多具有相应证书的人,或者出于成本、管理面积方面的考虑,也不想招聘那么多具有相应证书的人,尤其是10人以上的中级职称人员,但这些企业仍可以通过“借证”的方式获得资质证书。因为在企业提出申请时,资质审批部门只是进行书面材料的审查,并不一对一地进行人、证核实,所以企业能够轻松取得资质证书。资质证书取得后,资质审批部门也不可能做到经常性地核查企业是否能够满足资质证书取得时的资质条件,因此,企业取得资质证书后擅自降低资质条件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可见,目前的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并不能起到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监管的作用。

12.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制度运行不畅,无法保证物业共有部分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

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为了保证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保证物业的正常使用,是保障全体业主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一。但是,当前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制度存在很多问题,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1)专项维修资金的维修范围模糊不清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指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的资金。这里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其范围是模糊的,至于对“共用”但所有权不明晰的部位和设施设备,《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没有明确这些部位和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和改造是否也应当由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承担。此外,“维修、更新和改造”中的“维修”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虽然《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应当由物业服务企业承担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养护费用”等费用不得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但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承担的“维修”费用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应当承担的“维修”费用的界限很难划分,物业服务企业因此很容易逃避本应由其承担的维修义务,从而造成建筑物、构筑物及相关部位和设施设备的失修、失养、寿命缩短,并且影响业主的正常生活。这一规定,反而不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实施之前“大修、中修、小修”制度对维修范围和维修年限的规定明确。

(2)“政府代管制度”和“使用申请审核制度”不具合理性

既然专项维修资金属于业主所有,政府也就没有权利对专项维修资金进行代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中“由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委托所在地一家商业银行,作为本行政区域内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专户管理银行,并在专户管理银行开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的规定,极易遭到质疑。且不说主管部门所委托的商业银行是否是最恰当的选择,单说维修资金存定期还是存活期就是一个问题。同理,从所有权性质来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申请审核制度”亦不合理。

(3)“续交制度”根本无从操作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业主分户账面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余额不足首期交付额30%的,应当及时续交”,但没有规定如何续交。除去《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第十三条“未按本办法规定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开发建设单位或者公有住房售房单位不得将房屋交付购买人”的规定,能够迫使业主交纳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数额将有减无增。可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也就谈不上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能够充当物业的“保命钱”或“养老钱”了。

综上所述,当前企业主导的物业一体化管理模式以及支撑其模式的基本制度存在着诸多弊端,已经阻碍了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适时彻底改革这种模式,否则,我国的物业管理就有可能陷入被动不堪、甚或无以为继的境地。

三关于再造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构想

事实说明,我国的物业管理不仅仅是某项物业管理制度出现了问题,而是既有的一体化物业管理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在原有模式思路上修修补补,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已经暴露出来的物业管理的矛盾纠纷。因此,必须根据《物权法》的基本精神,结合社会发展方向,重构物业管理模式,着力构建一种业主大会主导下,物业服务市场主体健全、竞争充分、服务更加专业化、社会化的物业管理新模式。

1.全部物业项目成立业主大会,培养物业服务买方主体

业主大会是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体业主基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管理规约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行使共同管理权利、承担共同管理责任的组织。业主大会是物业服务的买方,是物业服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成立业主大会,对于业主正确行使共同管理权利和履行责任、健全物业服务市场、促进业主物业可持续发展、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和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于新建物业项目,首先应运用“准强制性”手段组建业主大会,使业主大会随着房屋的交付使用而诞生。当物业管理区域内已交付业主的专有部分达到建筑物总面积一定比例后,建设单位应当向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筹备首次业主大会会议所需资料,并推荐业主代表作为临时召集人,向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成立业主大会的书面申请;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指导、协助成立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组。其次应降低业主大会成立的门槛。应规定“占总人数5%以上或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5%以上的业主”即可以自行向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成立业主大会的书面申请;研发业主电子投票平台,以此解决时间和空间障碍、提高首次业主大会会议效率、保证投票过程的公开、公平和透明。再次应注重发挥社会专业人士和社会组织的作用。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组应聘请具有积极参与意识、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的律师或者其他人员担任组长或顾问,以其专业知识和能力保障首次业主大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已经入住的物业项目,一是应推动地方政府把业主大会组建纳入政府的职责范围,明确各相关部门在业主大会组建中的职责分工,并且应建立相关考核机制,把业主大会的组建、规范运作纳入各部门、街道的考核内容;二是应制定政策措施,发挥社会组织在业主大会组建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向有经验、有专业能力、有公益心的社会组织购买辅导业主大会组建的社会服务。

2.实行业主大会登记制度,明确业主大会的法律地位

业主组织缺乏民事行为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制约业主行使权利、履行责任、维护业主权益和促进物业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当前,北京和广州都已经试行业主大会登记制度,事实证明是可行的。业主大会登记以后,有利于破解业主大会行使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难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可以独立设立账户

在物业管理区域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七十条的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根据此规定及已有的相关经验,业主大会或者其授权机构——业主委员会如果经营物业共用部分,需以业主大会或者其授权机构的名义对外签订契约。业主大会登记后,便可持登记证书和机构代码等资料独立在银行开立业主大会或者其授权机构账户,以解决经营中的资金往来问题。

(2)可以独立充当原告或被告

目前,在物业管理纠纷案件的诉讼中,业主委员会成为原告或被告已不鲜见,有些省市法院还以文件的形式建议确认业主委员会在物业管理纠纷案件中的诉讼主体资格。如2004年重庆市颁布的《关于确认业主委员会在物业管理纠纷案件中诉讼主体资格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依法成立的业主委员会可以充当原告和被告,诉讼风险由全体业主共同承担。其实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业主大会才是全体业主共同利益的代表者,相应的,以业主大会的名义从事的活动,后果即应由全体业主承担。业主大会依法登记后,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自然可以独立充当原告或被告。当然业主委员会、部分业主未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管理规约擅自行事造成民事侵权和合同违约的,业主大会不承担其行为后果,须由其自己承担相应责任。

(3)可以登记共有财产

《物权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据此,业主大会具备实体地位后,这些财产即可登记在业主大会名下,全体业主即成了名副其实的“股东”,这有利于业主认识到自己是建筑物共有部分的真正所有者,进而有利于物业的维护和保养。同样,小区内的物业共用部分收益,也可据此而名正言顺地归属到业主大会的名下,据此也可使物业公司明白其行为的边界,从而有利于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有利于业主与物业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

3.建立权责明确、监管到位、廉洁自律的业主大会运行机制

业主大会的规范运作,是业主正确行使共同管理权、履行法定责任、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业主大会要具备良性的运作机制,须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健全组织架构

健全的业主大会的组织架构,是业主大会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健全的业主大会的组织架构包括决策机构、理事(董事)机构、监事机构和专职人员。决策机构指的是业主大会,理事(董事)机构指的是业主委员会,监事机构指的是业主监事会,专职人员包括职业经理人、秘书等。

(2)设立业主共有资金

设立业主共有资金,目的是进一步理顺住宅区物业服务交易活动中各方主体的法律关系,保障业主对物业共用部分的收益权,实现业主大会对物业服务费用等业主共有资金的所有权、管理权。业主共有资金是指物业管理区域内,由业主大会所有的资金,其包括物业管理资金(费)、专项维修资金、物业共用部分的经营收益和业主大会的其他合法收入。住宅区业主大会依法成立并登记后,经业主大会决定,可以开立业主共有资金账户,用于物业管理区域业主共有资金的存储。设立业主共有资金后,即可由业主大会定期向物业公司支付费用,此举会推动越来越多的物业服务合同采取酬金制的形式。该形式要求业主大会要全程跟踪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并定期评估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以确定后续物业服务合同是否继续履行或重新签订。由于该形式需要业主大会聘用熟悉物业管理的人员,故此举将会推动受聘于业主大会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的产生。而一旦职业经理人队伍逐步成熟,其对综合性物业公司的依赖程度将会下降,业主大会对物业服务的选择权即会加大,其可根据物业服务需求和性价比,在聘请综合性物业服务公司和专业公司之间做出选择,进而推动物业服务分工的更加细化和服务内容的更加专业化。

(3)修改管理规约,明确业主和业主大会的法律关系

应通过管理规约确定业主与业主大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建筑区划内全体业主授权业主大会行使共用部分管理的权利,受全体业主委托购买物业服务并向物业服务企业或专业服务企业支付费用;业主按照专有部分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向业主大会交纳物业服务资金,业主大会用业主交纳的物业服务资金向物业服务企业和专业公司支付物业服务费用和专项服务费用;个别业主拒交物业服务资金时,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可以按照规约约定进行催缴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保护全体业主的合法权益。

(4)改签物业服务合同,明确业主大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法律关系

物业管理作为一种准公共服务产品,是基于建筑区划内共用部分提供的服务,只能是由全体业主集体购买。在法理上,既然业主大会是全体业主授权行使共用部分管理权利的主体,那么,就应当由业主大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购买物业服务。而业主则应当向业主大会交纳物业服务资金用于支付购买物业服务的费用。除前期物业管理阶段外,物业服务合同应全部改由登记后的业主大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此举可以明确业主大会作为物业服务买方的缔约主体地位,从根本上纠正长期以来单个业主购买整个物业管理区域物业服务的主体错位行为,从而彻底理顺物业管理中各方间的法律关系。

4.改革前期物业管理制度,实现物权完整转移

为有效预防和遏制开发遗留问题的产生,督促建设单位提高建设质量并将合格的物业产品交付给业主,明晰前期物业管理阶段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必须改革现有的前期物业管理制度。

(1)重新界定前期物业管理期限,明确前期开发与后期管理的责任分界点

前期物业管理期限应当界定为:从首户业主入住起至全体业主与建设单位完成物业共用部分交接止。对于异产毗连房屋来说,现行的房屋交付制度只是建设单位把专有部分交付给了业主,共用部分实际上是由建设单位选聘的前期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管理,因此在业主大会成立并对共用部分进行查验交接之前,共用部分的权利主体和责任主体仍然是建设单位。物业管理是对物业共用部分的管理,物业共用部分的所有权人是全体业主。只有要求建设单位将符合要求的物业共用部分交付给全体业主,才能从源头上保障物业管理的顺利开展。这一制度设计,实际上是对前期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一次总清算,有利于前期开发过程中的质量、配套等问题在交接查验这个环节被发现和拦截下来。

(2)规定建设单位的前期物业服务责任

既然已经明确建设单位与全体业主完成物业共用部分交接之前的阶段为前期物业管理阶段,那么,这一阶段的前期物业服务责任就应当由建设单位承担。将前期物业服务责任放在建设单位之后,在物业服务方式方面则不必作单一要求,建设单位可以自行提供前期物业服务,也可以将全部专项服务委托给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将专项服务委托给专业企业,只要受托的物业服务企业和专业企业符合相关的资质要求即可。关于前期物业服务的费用,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其间所涉及的费用也应该由建设单位承担,而不应当让单个业主缴纳。

(3)制定物业项目承接查验技术规范,明确交接查验标准

当业主成立了业主大会,决定了新的物业管理方式后,就面临着业主大会与建设单位做好物业共用部分的查验和交接,就需要一套物业项目承接查验技术标准。目前,北京市已制定了地方标准——《新建物业项目承接查验技术标准》。该标准共分为16个章节,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和全体业主双方交接主体对物业共用部分的建造质量、管理资料、使用功能等进行的综合性查验内容。同时,对物业交接查验的定义、适用范围、内容、程序、方法等都做了相应的规定。这不仅为承接查验提供了可操作的规范,也有利于夯实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减少前期遗留的问题。

5.建立物业共用部分的管理权制度

一个物业项目内存在着建筑外墙、屋顶、门厅、电梯、消防设施、绿地、道路、管井、会所、人防工程、车库、车位等物业共用部分,但是,其中很大部分的权属是不清晰的,管理权也是有争议的。这导致一方面会产生“物无所主,人必争之”的现象;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公地悲剧”的现象。因此,必须将每项物业共用部分所涉及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予以明确。如果确权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实现,那么至少管理权应当彻底清晰,建立一套区分完全、细化清楚的物业共用部分管理权制度。

对于物业共用部分,可以按照使用范围将管理权利和责任区分给相关业主,把相应的物的维护权责划分到使用者,分不出去的由业主大会或业主大会聘请物业服务企业、专业服务企业、其他管理人承担管理责任。在实践操作层面,可以以楼层、楼栋为单位,把相应的物业共用部分维护权责划分给使用者,并采用“使用者付费”的原则,由每个楼栋、单元门或楼层的业主自己修理和更换,将其所产生的费用从小区业主大会的共有资金账户中剥离出去。类似安全通道、房顶维护等物业共用部分也可以按照垂直切分的原则找到使用者,由相关业主出资修理和维护。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物业管理的成本,还能使物业共用部分得到及时的维护。总之,应当按照最小化的原则建立物业共用部分的管理权制度,确保权利有保障、义务有人担、责任能到人。

6.构建服务细分、公开公正和竞争有序的物业服务市场环境

在业主大会这一主体普遍成立,并不断成长成熟的同时,政府应通过政策调节工具,推动建立服务细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物业服务市场环境,为物业服务买卖双方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创造条件。

(1)打破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服务垄断,促使物业服务进一步专业化细分

要促使物业服务企业回归到体现物业管理核心价值的服务上,即对房屋本体和设施设备的管理上,并通过强制标准、社会监督等措施提高物业服务企业的专业化水平,促进产业升级,立足于把物业行业打造成专业性强和技术高度密集的高端行业,以保证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实现物业的保值增值,并延长其使用寿命;鼓励专业化服务企业队伍的发展,逐步把清洁卫生服务、绿化养护服务、停车管理服务等各专项服务从物业服务范畴剥离出去。

(2)改革招投标制度,将所有的物业管理招投标纳入有形市场

为避免物业管理招投标中的种种舞弊问题,应当将招投标活动全部纳入有形市场,禁止建设单位、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为招标人代表参与评标并确定中标人。具体做法是建立统一的物业管理招投标平台,所有的物业管理招投标一律通过该平台进行,严格招投标信息公开程序、内容、范围及时限,确保招投标各环节信息公开透明,以便于社会监督,增加串标难度。

(3)细化服务标准,适应不同物业类型,满足不同服务需求

不同的物业有不同的特点,业主群体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应当制定不同等级的物业服务标准。目前,北京市制定了地方标准——《住宅物业服务标准》。该标准分为五级,构成了物业服务标准体系。该标准突出强调了物业管理的核心价值,强化了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管理,包括房屋结构、建筑部件、空调系统、二次供水设备、排水系统、照明和电气设备、电梯、消防设施设备等的日常运行和维修养护。建设单位在销售房屋前,或者全体业主在确定物业管理方式前,可以根据住宅物业项目实际情况及业主的需求选定相应的物业服务标准,并委托第三方评估监理机构参照北京市物协按季度的物业服务成本信息测算出服务价格。业主也可以在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前,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服务等级。该标准有助于推动建立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市场机制,有利于促进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建立起和谐互信的关系。

(4)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估监理物业服务质量和服务费用

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监理,是指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接受业主、业主大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有关部门的委托,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合同约定,对物业服务质量和服务费用、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管理状况等提供专业评估监理服务的活动。

在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前,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委托第三方评估监理机构,针对业主选择的物业服务事项和服务标准,根据公布的社会平均成本,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对物业服务价格进行测算。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以独立第三方的地位对物业项目进行承接查验,对物业服务费用进行评估,对物业服务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判。当业主与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就交接查验、物业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发生争议时,可以聘请第三方评估监理机构进行评估,以减少物业服务企业、建设单位和业主之间的矛盾,促进物业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7.创新行业监管模式,突出行业监管重心,落实政府相关部门职责,推动行业走向技术密集型发展道路

物业管理行业走向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履行职责,正确引导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方向。

(1)创新行业监管模式

资质管理制度是一种静态的管理制度,基于资质管理制度的监管模式是一种“重审批,轻监管”的模式。这种监管模式很难达到应有的监管效果,必须加以改革,建立对企业的动态监管、行为监管和信用监管体系。

物业服务企业的信用管理具体措施应当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积极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建立优良信用;严厉惩处企业失信行为;及时准确地向社会披露物业服务企业及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

物业服务企业信用对于物业服务市场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物业服务企业的信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商务信用,即其与业务伙伴(包括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业主、建设单位、专业经营单位等)个性化的信用,表现为企业守合同、重信用,遵守商业道德;二是公共信用,即其在社会经济公共秩序方面的信用,表现为物业服务企业遵守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能够守法经营。因此,应加快建立对物业服务企业及其主要从业人员的信用监管制度,进而达到规制物业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行为的目的。

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管重心应从物业服务企业向物业服务项目上转移,通过对物业项目的监管达到对物业服务企业的规制。物业服务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所管理的物业服务项目上,物业管理矛盾纠纷也发生在物业服务项目上,因此,将物业项目监管到位才能真正管好企业。这就需要对企业实行动态监管,调整行业监管重心,建立项目备案制度和项目负责人制度。在此基础上,监管部门以项目为单位实施动态监管,通过对项目负责人的行为实施动态监管,最终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抓手管好项目,以项目为抓手管好企业的监管模式。

(2)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目标

政府是公共利益的化身,而房屋管理过程中最大的公共利益就是使用安全,所以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重心应该通过对行业的监管保证房屋使用过程中的公共安全。行业主管部门的具体监管工作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对业主进行安全使用方面的指导,约束业主不合理的使用行为,减缓房屋建筑的老化速度,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完善对房屋安全的评估和安全告知程序;明确与房屋安全相关的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各方主体的权利、责任与义务,维护各方主体的合法权利;监督各方主体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3)相应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责应延伸到物业管理区域

如前文所述,物业服务企业承担了本不应属于其提供的服务,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进入物业管理区域,将以下内容纳入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的范畴:楼宇外环境卫生的管理(日常清扫保洁、垃圾清除外运等);绿化管理(园林绿地的营造与保养、整体环境的美化等);治安管理(楼宇内外的安全、保卫、警戒、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理以及排除各种隐患);消防管理(火灾的预防及发生火灾时的救护与处理);道路管理(道路的维护、交通秩序的维护等)。

(4)正确处理物业管理和物业服务的关系

对“物”的管理是物业服务企业的立身之本,对“人”的服务是物业服务企业的处世之道。物业服务公司进入住宅区提供服务的合法性,是基于与全体业主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所以物业管理和物业服务都是一种契约行为,是契约规定的双方权利与义务的体现,与“权力”不沾边。从根本上讲,业主聘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目的是保障物业共用部分的维修养护,所以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重心是维护房屋建筑的安全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保持房屋建筑的良好品质。可以说,对“物”的管理是物业服务企业的立身之本。

契约主体一般为两方或多方,就物业服务合同来讲,契约主体应该是业主大会这一全体业主的集合体与物业服务企业。由于房屋是与人融为一体的,在很大程度上,住宅区的房屋不仅仅是业主的居住场所,更是业主的“家”,所以物业服务企业不仅要管好“物”,还要处理好与业主大会的关系,更要处理好与业主个体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处理好与业主大会、与业主的关系,是物业服务企业的处世之道,是做好物业管理的必要条件。

第10篇

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打造便利的市场环境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1.优化开办企业服务。简化住所登记要求,推行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推动“一照多址”“一址多照”。完善企业名称筛查规则,提升自主申报系统智能化水平。加强企业名称权利保护,建立争议行政裁决机制。对不涉及许可的一般经营项目企业设立登记试行登记确认制。建立健全成渝地区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

2.增强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功能。依托“渝快办”平台推出电脑端实名身份认证、手机端开办企业“E企办”,实现“一个终端”全办结。提升“一网通”平台智能化水平,商业银行实时生成企业账户预约账号,员工参保自动办理,引导企业通过“一网通”平台首次办理税务和社保事项,实现“一个平台”全覆盖。

3.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及电子印章应用。企业设立即免费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拓宽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场景,并逐步扩大到公共事业、商务活动等领域。

4.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加快部门间信息共享对接,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应减尽减。推动行政审批改为行政备案的事项有序纳入“多证合一”范围,试点开展“一企一证”改革,探索“一照通”登记许可服务新模式,实现“一网受理、一单告知、一表申请、一标核准、一窗发照”。

5.完善企业退出制度。深化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建立简易注销容错机制,试点企业强制退出制度,探索简化普通注销程序。优化企业注销“一网通”平台功能,将企业注销信息实时与公安、银行、住房公积金管理等单位共享,便于企业快捷办理公章注销、银行账户注销、公积金账户注销等事项。

(二)优化水电气接入服务(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经济信息委、国网市电力公司、重庆燃气集团)。

6.压减接入时间。获得用水一般项目用户全流程总用时不超过9个工作日。获得用电低压小微用户全流程总用时不超过8个工作日,10千伏城镇用户全流程平均用时不超过30个工作日。获得用气用户办理总用时不超过13个工作日。

7.实现外线工程“零投资”。在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除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另有规定外,不得由用户承担建筑区划红线外发生的任何费用。

8.优化办理方式。推行全流程“一站式”集成服务和帮办服务,精简受理材料,实现报装、查询、缴费等业务全程网上办理。坚持政企协同,通过“渝快办”平动推送开办企业、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信息,供水供电供气企业提前介入、主动服务。

(三)有效提升融资便利度(牵头单位:市金融监管局)。

9.提升企业融资服务水平。引导金融机构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效率,运用科技手段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完善贷款标准、优化放贷流程,推行线上服务、“不见面审批”等便捷服务。继续落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等惠企政策。大力发展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优先为小微企业“首贷户”提供贷款担保。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开展直接融资。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发行符合国家战略的绿色债、乡村振兴债、双创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

10.依托信用建设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推动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银税互动”扩面放量。建成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重庆站),提供信用查询、融资对接等服务。鼓励税务、社保、公共服务机构与金融机构数据信息共享,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用贷款规模。提升地方征信机构服务能力,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支持,推动信用产品和服务创新,逐步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比重。

11.完善银企融资对接机制。全面推进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建设,组织商业银行集中入驻办公,打造金融服务“直通车”。持续开展银企对接专项活动,完善融资信息供需平台。优化“渝快融”功能,持续丰富企业融资主题数据库数据。持续拓展“渝企金服”平台功能,深化普惠金融服务。

(四)促进政府采购规范有序(牵头单位:市财政局)。

12.完善电子采购平台。健全政府采购网、政府采购APP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便利度。推进政府采购电子招投标,加快实现远程电子开标、异地电子评审和在线信用评价。

13.优化采购流程。严格落实政府采购意向公开,便利供应商提前了解采购需求及相关信息。加强招标机构管理,建立完善政府采购机构基本信息数据库。压减签约等待时间,采购单位原则上应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20日内和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政府采购合同,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或拖延合同签订。

14.强化合同管理。不定期开展政府采购合同公告和合同备案监督检查,推动政府采购合同公告和备案及时、规范。合同执行完毕,采购单位或采购机构原则上应在7个工作日内组织履约情况验收,不得无故拖延或附加额外条件。

15.加强支付和交付监管。对满足合同约定支付条件的,采购单位原则上应在收到发票后5个工作日内按程序办理支付手续。提高预付款比例,推动实现预付款支付比例不低于30%(中小企业不低于50%),减轻中标企业资金压力。

(五)推动招标投标开放公平(牵头单位: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

16.深入推进“互联网+招标投标”。全面推行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加快推进“不见面开标”。完善招标投标平台体系,推动实现招标投标信息与行业主管部门信息互联共享,提高招标投标活动便利度、透明度。

17.降低招标投标参与成本。鼓励以电子保函形式进行投标担保、低价风险担保、履约担保、支付担保,减轻市场主体资金占用压力。加快制定并推行覆盖所有行业的标准招标文件和合同示范文本,提高招标文件编制效率,促进招标投标行为公平、公正。

18.建立公平有效的投诉机制。修订重庆市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实施细则,完善投诉处理机制,严控回复办理时限。畅通投标人质疑投诉渠道,为投标人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维权服务。探索将招标投标市场主体违法违规失信行为纳入诚信体系并予以公示。

19.优化低风险简易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管理。推进低风险简易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加快实现中标通知书网上推送、合同签订网上办理。强化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信息公开,加强全过程监管。

(六)强化包容普惠创新(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20.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人才流动、市场开放、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交通出行等领域,全面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和竞争力,提高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培育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优化市场化引才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推动“互联网+人才服务”,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水平。深化加工贸易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升级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出台外商投资投诉协调管理办法。

二、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厅)。

21.持续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便民化。深化减证便民措施,推广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逐步扩大告知承诺事项覆盖度。完善“渝快办”平台移动端“亮证”“扫码”功能,加强高频电子证照在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社保、卫生、公安、住房城乡建设、民政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一次办”。

22.加快推进“跨省通办”。推动7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今年内实现“跨省通办”。加快推动第二批“川渝通办”事项落地见效,今年10月底前实现同一事项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行政审批结果互认。积极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建立西南五省(区、市)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协作机制。

23.提升“渝快办”平台服务效能。优化“渝快办”平台技术架构,规范系统对接标准,持续提升平台安全性、稳定性。大力拓展电子政务外网覆盖范围,推动非涉密业务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对接整合,提升网络承载能力,提高全程网办事项运行速度。开展“渝快办”平台使用体验评估,大幅度提升界面友好度。

24.健全“渝快办”平台管理机制。制定“渝快办”平台运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管理服务事项、数据资源、运行维护、安全保障等。研究建立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体系,构建大数据交易平台和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加快数据共享交换体制机制建设,持续提高数据共享交换效率、完善数据资源目录。积极探索建立“渝快办”平台专业化运营体系。

(二)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委)。

25.深化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小低项目)全流程改革。探索扩大小低项目政策覆盖范围,逐步推行小低项目办理建筑许可告知承诺制。小低项目免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取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过程中的放验线手续。强化小低项目供排水接入“三零”服务,进一步优化供排水接入办理流程,加强供排水部门协同合作,实现供排水一次性查勘、一次性接入。全面落实小低项目简易验收制度,优化竣工规划核实、不动产登记办理流程。

26.加强建筑质量控制。全面落实工程质量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根据风险等级确定质量安全监督检查频次和内容,小低项目只进行1次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完善小低项目施工后用途控制,超出规定用途范围的必须取得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许可。完善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建立建设工程风险保障机制,提升工程质量。

27.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精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涉及的审批事项、技术审查和中介服务事项。加快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实现投资项目在线监管服务平台、国土空间规划业务协同平台等业务系统数据实时共享。加快落实区域评估,明确节能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水资源论证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事项的区域整体评价评估的实施细则和技术要求,对区域内建设项目可采取直接准入、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等方式简化审批流程。全面推进“多测合一”,深化规划核实测量、绿地核实测量、人防工程核实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等5个测绘事项标准制定和流程再造,实现一次委托、一次完成,出具一份测绘报告。

(三)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牵头单位:市规划自然资源局)。

28.深化不动产登记“一窗办理、即办即取”改革。在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安装电子签批屏,提升身份核验办理体验。完善电子完税证明和电子票据应用流程,推进不动产登记全流程在线办理。加大电子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证明等推广力度,推动部门间协同互认,扩大电子权证应用场景。提供纸质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邮寄服务。

29.加强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运用。健全第三方不动产登记和地籍测绘独立投诉机制,开通线上投诉专栏。建立单一入口的不动产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分阶段整合加入企业登记注册信息、企业经营状况信息、完税信息等,免费提供尽职调查所涉及的全部信息。探索推行不动产登记信息经产权人授权即可查询。推动不动产登记信息与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企事业单位共享,探索同步过户。

(四)推行优质高效税费服务(牵头单位:重庆市税务局、市财政局)。

30.压减税费缴纳次数和时间。推行“十一税合一”,实现财产和行为税、资源和环境税、企业所得税跨税种合并申报。提升办税服务大厅服务水平,优化预约服务,试点推广24小时自助办税终端和智能税务机器人,提高窗口使用效率,缩短办税等候时间。精简享受优惠政策办理流程和手续,扩大“自行判别、自行申报、事后监管”范围。加快推进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试点。

31.改进办税缴费方式。扩大“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范围,所有涉税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网上可办。扩大财税一体化功能覆盖面,便利纳税人通过财务软件系统直接申报、纳税。优化电子税务局增值税申报辅助功能,实现小规模纳税人申报“零材料”。

32.优化报税后流程。优化电子税务局申请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功能,推行增值税“报退合一”,纳税人填报留抵退税申请即实现退税申请基础信息自动填入,压减留抵退税办理时间。

(五)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牵头单位:市政府口岸物流办)。

33.深入推进通关模式改革。深化应用“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改革模式,持续试点推广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进一步优化“离港确认”模式。优化海关查验作业模式,提高非侵入式检查比例,扩大“智能审图”等覆盖范围。推动查验模式改革,实行预约查验、货主可不到场查验(收发货人可以委托监管作业场所经营人、运输工具负责人等到场查验)。

34.持续优化物流运营组织模式。稳定高效开行“沪渝直达快线”,提升“沪渝直达快线”运行品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建设智慧长江物流工程(重庆水运口岸营商环境优化系统二期工程),推动船舶快速有序过闸。

35.引导和规范口岸收费行为。指导口岸收费主体及时通过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动态维护进出口收费目录清单,公开收费标准、服务项目等信息,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持续加强口岸收费监管,规范口岸收费行为,依法查处口岸违法违规行为。

36.推进区域跨境贸易便利化协作。健全川渝大通关合作机制,进一步增强口岸集疏运效能,促进川渝港口联动发展。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联合开行“沪渝川直达快线”,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川渝水运物流效率,降低进出口企业负担。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合作共建,与周边国家共同推进跨境运输便利化,探索与新加坡开展中国—东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试点。

三、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全面提升监管执法水平(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37.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作用,逐步扩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参与联合抽查检查的覆盖面,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统筹制定市级和区县年度联合抽查计划。加快建立完善“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并实行动态管理。

38.加强信用监管。制定《深入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方案》,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推进信用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建立商贸流通领域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共享机制,健全电子商务企业客户信用管理和交易信用评估制度,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和披露制度,制定广告业信用分类管理制度。健全信用修复机制,明确信用修复方式和程序,对符合修复条件的,及时终止失信信息共享公开。强化政务诚信建设,全面清理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拖欠市场主体账款、不兑现政策、未履行承诺等情况,持续开展涉政府机构失信被执行人专项治理。积极探索川渝两地信用平台对接互通,推进重点领域跨区域联合奖惩。

39.强化“互联网+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推动行业监管事项应上尽上、动态管理。加强监管数据归集整合,实时汇聚司法判决、违法失信、抽查抽检等重点监管领域数据,同步接入社会咨询投诉、互联网等第三方信息。强化对监管数据的分析和运用,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实现风险预警、线索推送等功能。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提升监管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规范“互联网+监管”平台使用,推动实现行业监管事项清单梳理完成率、监管信息归集率、投诉举报处理率、协同监管响应率达100%。

40.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现行政执法信息及时准确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将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等数据纳入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并及时向社会公示,提高监管执法信息公开率。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合理划分裁量阶次,明确适用不同阶次的具体情形,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

41.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针对其性质、特点分类制定和实行相应的监管规则和标准,探索开展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无事不扰”“无举报不实地核查”等监管创新。完善“免罚清单”制度,逐步扩大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罚清单范围,符合条件的可免予行政处罚。探索建立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对采取非强制手段能够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确需实施行政强制的,应当限定在所必需的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二)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牵头单位:市知识产权局)。

42.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健全知识产权制度政策体系,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推动修订《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开通国家知识产权局重庆业务受理窗口,实现我市专利、商标业务“一窗通办”。健全知识产权协作机制,构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执法保护机构、支持机构沟通渠道,增强机构间联合办公频次。

43.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和运用效益。推广知识产权证券化,推动各类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和衍生品创新。将专利机构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范围,加强对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注册、囤积行为的监管。举办西部(重庆)科学城第二届双高赛,推动高价值专利培育运营、高质量成果转化落地。

44.加强知识产权全面保护。筹建中国(重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大对侵权假冒行为的惩戒力度,推动实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领域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新一批知识产权重点保护名录。

(三)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牵头单位:重庆证监局)。

45.推动完善公司治理。充分发挥重庆市证券期货业协会、重庆上市公司协会自律服务职能,深化协作机制,加强对股东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培训,提高股东权益保护意识和公司治理能力。

46.创新多元化纠纷化解。完善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充分利用调解、诉讼等方式有效化解金融纠纷。强化法院典型案例示范引导,建立典型案例库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对证券期货纠纷示范判决机制作出明确、可执行的指引与规定,推动形成实践案例。

(四)优化劳动力市场监管(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

47.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标准体系,对创建达标企业开展正向激励。加强企业用工合规监管,建立劳动纠纷预警防范机制,探索劳动纠纷就近、简易化解,及时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开展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的培育、选树工作,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探索设立劳动仲裁派出庭,提高争议处理效率。启动“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内评选AAA级和谐企业100家,培育金牌和谐劳动关系协调员100名。

48.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推动失业保险关系接续、失业保险待遇核准支付等就业事项即办即结,失业补助金、失业保险金申领不超过1个工作日。加大企业稳岗留工支持力度,实施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落实一次性留工补贴、留渝见习生活费补贴和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开发消杀防疫、社区服务等临时公益性岗位过渡安置困难员工。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广泛开展职业指导、岗位推介、技能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

(五)强化民商事案件司法保障(牵头单位:市高法院)。

49.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推广运用电子诉讼平台,强化系统培训提升使用频率。推进诉讼服务电子化,凡在线提供有效电子资料的,不再要求提供纸质材料。全面推行电子送达,扩大电子送达适用率。完善企业送达地址承诺制,全面录入存量企业信息,提高法律文书送达效率。

50.提高审判效率。深化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提高简易程序及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减少开庭次数。完善审判管理系统,优化“数智说”平台,提升时间节点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压减数次开庭之间、开庭到作出判决之间的间隔时间。

51.提高执行效率。强化生效判决自动生成查询机制,确保当事人申请执行不再需要纸质生效证明。制定动产执行流程管理规定,优化动产处置执行准备、执行立案、首次拍卖、二次拍卖等流程,减少执行耗时。加快财产查控,提高财产保全工作效率。加强案款管理,及时分配执行案款。

(六)提升破产案件办理质效(牵头单位:市高法院)。

52.提高破产案件审理效率。推行破产案件繁简分流,细化快速审理案件适用范围,扩大适用快速审理案件的比例,缩短案件审理周期。优化破产清算和重整之间的程序转换,合并同类环节,缩短案件审理时间。

53.降低破产企业处置成本。优化破产管理人选任机制,以市场化方式降低破产管理费用。推广以网络拍卖方式处置债务人财产,规范破产管理人处置行为,提高财产处置效率。落实破产案件财产处置税费减免政策,规范破产程序中的涉税事宜。

54.完善办理破产配套机制。持续巩固“府院”协调机制,统筹推进企业破产过程中信息共享、信用修复、财产处置、企业注销、涉税办理、风险防范等事项。推动建立破产企业职工权益保障机制,协调解决职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档案接转等事项,保证职工合法权益。制定具体保障措施,推动和保障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依法履职。

四、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市、区县两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形成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专项小组分工牵头、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政府、市级有关部门要压实工作责任,加强营商环境专班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高位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改革任务。对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要求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文件,各区县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应及时清理或提出修改意见,按程序报请修订或废止。

(二)狠抓措施落实。各指标牵头单位应建立改革工作台账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逐条逐项细化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责任分工,清单化打表推进。各区县政府要主动与市级有关部门对接,同向发力、同步推进,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加快设置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大力推行线下“一窗综办”、线上“一网通办”。高标准编制办事指南,强化窗口服务人员培训,提升政务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三)强化评估督导。加强日常跟踪督查,重点对政策落实情况、窗口运行情况及宣传培训情况等开展督查督办。持续开展明察暗访,对懒政怠政、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营商环境的反面典型予以通报。抓好总结评估,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及时复制推广,对落实不力的予以追责问责。

(四)加大宣传力度。持续推介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文件,集中展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效。依托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拓展传播渠道,推动营商环境宣传进园区、进企业,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浓厚舆论宣传氛围。

 

 

 

 

第11篇

这次全县经济工作会议是在春节过后,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启动和推动全年经济工作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中心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县委十四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年全县的经济工作,科学分析今年经济运行面临的形势,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全面部署今年的经济工作。刚才,县委朱书记做了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年经济工作情况回顾

年,是我县发展面临重大困难的一年,也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示范点创建为中心,以“塑形”活动开展为抓手,凝心聚力,以干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0.92亿元,同比增长34.32%(现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33万元,同比增长66.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同比增长7.3%;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74.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亿元,同比增长25.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73元,同比增长23.98%。一年来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一个方面:

一是科学发展示范点创建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坚持把科学发展示范点创建作为重中之重,集中人力,整合财力,分区域、分行业、分层次实施了140个市、县、乡三级示范点。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国道212沿线生态工程建设、车拉整乡扶贫帮扶、镇沙坝鹿川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及市场建设、城区骨干路网建设工程、红色旅游圣地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示范点取得突破性进展,带动了全县示范点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开展示范点创建活动,使各项工作有了追赶的榜样和标杆,在全县上下初步形成了学先进、争一流、创业绩的良好工作态势。

二是灾后重建和救灾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开工实施灾后重建项目123项,建成108项,在建15项,累计完成投资4.08亿元,基本实现了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了13798户农村居民住房重建任务并通过市上验收,基本完成了753户城镇居民重建任务,向新疆输送安置汶川地震受灾群众1901户8178人。全力支援舟曲“8.7”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工作,第一时间组织大型机械、救灾物资和施工力量赶赴灾区,打通生命通道,为全国人民支援舟曲创造了有利条件。面对年发生的“8.12”暴洪灾害,全力组织抢险救灾,争取了一批灾后重建项目和资金,有效减少了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是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以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为重点,针对一些项目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督查整改工作,成立了招投标工作办公室,建立了《宕昌县规范用权行为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办法》等4项项目管理制度。全年共开工实施各类项目199项,竣工121项,在建78项,当年完成投资14.8亿元,占年计划的88.5%。建成水利工程12项,新增水浇地2570亩、节水灌溉面积2810亩,新修梯田8000亩,解决了2.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了沙湾等3个35KV变电站,新建移动基站43个、直放站12个。启动了新城区市场建设工程,完成了南河等4个市场扫尾工作。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0项,签约资金5亿元,到位资金2.6亿元,项目履约率达到100%。

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进一步加快了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建成各类农业科技示范点103个,新建养殖小区3个,新发展规模养殖场28个、规模养殖户850户,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61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85吨;完成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3.02万亩。启动了车拉整乡扶贫帮扶综合开发工作,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087万元,新修车拉至兴化通乡公路24公里,改建新建通村公路26.3公里,建成便民桥2座,新修护庄河堤3330米,完成危房改造322座,使全乡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狠抓造林成活率,大规模开展了植树造林工作,全县共栽植行道树348公里,完成荒山造林10960亩,生态林建设39076亩。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完成流域综合治理50平方公里。多渠道输转劳务9.96万人,创劳务收入7.43亿元;向外输送劳务移民3695人。

五是工业经济总量效益同步提升。完成了开源铅锌矿大草滩锑矿开发、矿业公司浮选厂扩建、宏发矿业公司尾矿干式堆放处理、竹院北金矿焙烧工艺改造等4个矿产工业项目建设任务,实施了7个水电站建设项目,建成了秦峪电站,组织开展了采砂采石业的清理整顿工作,使全县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得到同步提升。预计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1.36亿元,同比增长30.72%。

六是城镇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完成了《城区总体规划》修编和《镇总体规划》、《工业集中区规划》编制工作。大力实施城镇建设项目,开工实施了总投资5.23亿元的53个项目,铺开了新城区滨河南路等6条城市骨干路网工程,完成城区巷道硬化23条1.7万平方米,建成了城区垃圾处理厂等一些重点项目。加大城区环境卫生整治和执法力度,大力整治乱放烟花、乱停车辆、乱摆摊点、乱倒垃圾行为,使市容市貌有了一定的改观。全面启动了小城镇建设,完成了镇区供水主体工程,212国道镇区过境段人行道铺砖等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七是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建成了官鹅沟景区通天门、龙须瀑两个游客服务中心和天瀑至两河口的环形栈道,新建维修休息凉亭17座,启动了沟口至通天门14公里光缆架设工程,完成了鹿仁湖等6个湖泊的清沙清淤工作,完成了广场大门主体工程。全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全县完成“家电下乡”12161台(部)、“汽车摩托车下乡”1071台,共补贴资金518万元。

八是财税金融工作成效明显。大口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3亿元,同比增长74.1%,连续两年荣获全省财政增收先进县。向上争取各类新增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7589万元,主体功能区环境保护转移支付补助5037万元,其它各类项目建设资金2842万元,并使我县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从今年起每年将安排1000万元左右的项目资金。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0.35亿元,如剔除灾后重建资金,同比增支1.34亿元,增长18.11%,圆满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目标。截止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9.25亿,较年初增长8.6%;各项贷款余额达到8.2亿元,较年初增长23.3%。

九是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认真开展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全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到149人,比年增加58人。完成了6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工程,全面启动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在全县25所乡镇卫生院开展了药品零差价销售工作。大力发展文体广电事业,新架设光缆支线51杆公里,完成了131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程,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农家书屋”50个。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顺利通过市上考核,被动局面逐步得到好转。进一步扩大了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覆盖面,提高了保障标准,年发放生活保障资金达到5983万元。

十是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取得实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项目建设环境、行政执法环境、机关纪律作风环境、治安环境、市场环境、卫生环境、交通秩序为主要内容的发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特别是针对项目建设环境不优的问题,多次组织开展依法强制拆迁行动,全面开展违法占地清理整顿,共清理违法占地404宗113.4亩,非法建筑56户。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需求,严厉打击违法乱纪行为,使长期阻工的沙湾电站恢复正常建设。以城区和国道212沿线54个村为重点,大规模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文明长廊建设工作,建成重点村垃圾填埋场8个,栽植绿化树8.8万多株,硬化村庄道路3.3万平方米,制作文化墙2.1万平方米,使城乡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十一是十件大事实事全面落实。建成沼气池1955座,推广太阳灶1万台,建成村容村貌整洁示范村60个,解决了2.9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87户,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室120座。认真实施了车拉整乡扶贫帮扶开发工作,全面完成了12个整村推进项目、3个扶贫开发与灾后重建结合项目、4个易地扶贫搬迁续建工程和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建设任务。大力推进县城建设,完成了城区垃圾处理场、高庙山公园、新城区主干道罩面工程,基本完成了旧城区北滨河路改造和新城区滨河南路、牙坪堤路路基工程,小堡子滨河路完成拆迁征地、河堤和部分基础填方工程。大力推进交通建设,建成了理哈路、角狮路、兴南路、大舍至八力草原和南河口至上樟湾等5条109公里通乡油路,建成通畅公路4条13.5公里、通达公路27条125.8公里、便民桥10座。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完成城区和土地储备1050亩。加快文化公益设施建设,文化传媒中心和体育场形象进度分别达到65%、80%,县医院门诊大楼正式开工建设。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建成了和谐福苑72套廉租房,完成了官鹅沟廉租住房小区五栋楼的主体工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工建设项目学校43所,竣工39所,在建4所,建成了县职业中专实训大楼。进一步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94.5%,住院平均报销比达到64.6%。启动了新城区市场建设工程。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总量小、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农村贫困面大、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基本县情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工业化水平低,骨干企业少,工业产品种类单一,精深加工程度低,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大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力。二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难度大。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特色农业占农业经济的比重低,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农资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给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带来较大困难。三是项目管理水平不高,建设进度缓慢。项目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比较普遍,前期工作时间长、效率低,部分项目招投标不规范、工程监理不到位,征地拆迁难度大,阻挠项目建设的事时有发生,相当一部分项目不能按要求的时间完成。四是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交通制约尚未根本改变,城镇化规模小、进程慢、层次低,承载能力不强,辐射作用有限。五是生态环境脆弱,防灾减灾能力不足。我县植被破坏严重,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对防灾减灾的投入严重不足,城乡防洪设施建设滞后,河堤防洪标准低,地质灾害和山洪泥石流预警预报和处置体系不健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和救援力量薄弱,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六是投资主体单一。我县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地区,长期以来,建设主要依靠争取国家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招商引资工作比较薄弱,启动民间投资工作比较滞后,投资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七是金融机构尽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信贷准入门槛高、企业偿还能力弱等原因,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与存款增量仍然很不协调。目前全县银行业存贷差高达11亿元,信贷规模小、结构单一、资金外流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更为突出。八是各类人才普遍缺乏。特别是经济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缺乏,民营企业发展缓慢,农业科技带头人数量少、人员老化,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当前,我县面临的经济形势依然十分困难,但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从宏观经济环境看,去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将为我们争取项目和资金提供更大的空间。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会议提出的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等政策,对欠发达地区更为有利,将为我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从县内经济发展条件看,通过多年特别是“十一五”的不懈努力,全县的经济实力有了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所有这些,都为今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赶超意识,在更高起点上谋划、部署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推动全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十二五”跨越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精神,今年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突破、五个重点、五项保证”工作思路,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富民强县为目标,抢抓重大战略机遇,突出扶贫开发、社会事业、生态建设三大重点,实现旅游开发、特色农业、工业经济、城镇建设四大突破,强化党的建设、机制创新、发展环境、民主法治、和谐稳定五项保证,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按照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综合考虑我县发展基础、条件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达到12.5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达到1.0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达到19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2%,达到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43元,达到2116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达到4.31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

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眼长远、抓主抓重,打牢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我县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贫困程度深,生态环境差,只有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扶贫攻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作为推动跨越式发展的主攻方向,才能为实现“十二五”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一要突出基础设施重点。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宕昌发展的最大“瓶颈”。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交通发展趋势看,随着兰渝铁路、成兰铁路、兰海高速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宕昌将结束没有铁路、高速公路的历史,交通条件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面对这种发展大势,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做好重大交通项目的协调配合和沟通衔接工作,统筹解决好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等问题,确保重大交通项目早日建成,打通对外快速通道,形成交通大动脉,缩短宕昌与区域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加强县乡道路与铁路、高速公路的对接联网,加快构建综合交通网络,认真配合省公路局开工建设南腊二级公路,争取实施大河坝、车兴路、大牛路改造铺油工程,完成10个行政村的通畅工程,新建改造通村(组)公路50条,新建农村便民桥10座。要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建设的历史机遇,启动实施城关防洪河堤、拉大路至大舍口河堤、3个灾后重建安置点河堤加固、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等重点水利工程,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4项,解决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增水浇地面积2500亩、节水灌溉面积2800亩,实施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5294亩。要加快电力通讯建设,实施好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47公里、400V线路12公里,新建移动基站26个。要加快农贸市场建设,完善两河口、兴化、新寨等市场服务设施,开工建设、理川市场。

二要突出扶贫开发重点。要坚持把扶贫开发当作头等大事,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加快扶贫开发步伐。要抢抓省上加大“两州两市”扶贫开发力度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南部山区特困片带扶贫综合开发试点项目》,进一步加快车拉整乡扶贫帮扶开发工作,组织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要坚持整村推进与整片整流域推进有机结合,全面完成16个整村推进村建设任务,确保实现当年减少贫困人口1.25万人的目标。要积极发展农村能源,新建沼气1000座,推广太阳灶5600台,改建节柴灶1300个。要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完成25个新农村建设规划,在继续抓好沙坝、鹿川等17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的同时,新启动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要加大劳务培训和有组织输转力度,完成劳务技能培训4.8万人,输转劳务工10万人次,创劳务收入7.5亿元;完成汶川地震受灾群众新疆安置户口迁移等后续管理工作,组织输送春季劳务移民3000人。

三要突出生态建设重点。生态建设是事关宕昌长远发展的百年大计。我们要按照把宕昌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总体要求,抢抓国家加大“两江一水”地区生态建设投入的政策机遇,科学论证项目,加大争取力度,努力实现生态建设的新突破。今年要以城区三山、南北两山绿化和行道树栽植为重点,狠抓造林成活率,大规模、高质量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1.6万亩、薪炭林基地1.1万亩、林产品基地建设9270亩、经济林2.7万亩、荒山造林1万亩、生态林建设2万亩,栽植行道树60公里。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好3个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确保汛期前全面竣工,真正将其建成组织放心、人民满意的精品工程。要对县城和重点乡镇的山洪泥石流进行重点排查,评估可能波及的范围和危害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及时上报国家和省市发改部门争取支持。要加快泥石流预警预报体系建设,积极向国家和省市气象部门汇报衔接,尽快争取安装移动雷达预警预报系统,对泥石流灾害进行监测预警。要积极向上争取,力争西汉水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南河乡路固沟等6处坡改梯建设项目立项实施。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抓好工业企业“三废”污染防治,努力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要突出社会事业重点。要大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组织实施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力争县一中二号教学楼、综合办公楼及4所中小学校舍安全项目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要紧紧抓住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加强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建设为根本,强化质量考评,加强学校管理,组织实施好现代远程教育和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认真做好职业中专、县一中等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严格药品零差价销售管理,全面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不断扩大新农合覆盖面,进一步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全面兑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优先优惠政策,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力争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要加快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成乡镇文化站19个、“农家书屋”50个;抓好抟拳、南阳媒话等非遗项目申报工作;加强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书画院建设,广泛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继续实施好农村20户以下“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网络覆盖面,提升宕昌电视台自办节目质量和水平。

(二)集中攻坚、重点突破,下功夫在关键领域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好今年的工作,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在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率先有较大的突破。

一要着力在旅游开发上实现新突破。旅游是我县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开发和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显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必须把旅游产业开发摆上重要位置,集全民之智,倾全县之力,全方位突破,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要聘请国内一流的设计单位,高起点修订《宕昌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完成官鹅沟、和大河坝旅游开发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为提高旅游开发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要加快官鹅沟国家级地质公园创建步伐,全面建成官鹅沟两河口游客服务中心,完成官鹅沟至大河坝、官鹅沟鹿仁村至抬水沟梁人行步道建设工程;实施好广场大门、展厅完善、民居改造工程;力争启动实施大河坝景区公路。要创新旅游宣传方式和手段,改编《官鹅情歌》电视剧,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宕昌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积极鼓励支持县内外企业和个人投资开发旅游业,逐步形成市场配置旅游资源的新机制,努力解决旅游开发融资难问题。要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旅游服务行业管理,抓好星级饭店评审工作,在城区和新建、改建100户规范化农家乐,加强景区民居规划和审批管理,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力争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要以兰渝铁路建设和旅游业带来的人流、物流为契机,大力发展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扩大消费层次和规模。

二要着力在特色农业上实现新突破。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今年的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四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川坝蔬菜,半山药果,高山畜牧”的特色农业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发展中药材、马铃薯、草食畜三大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发展蚕豆、林果、蔬菜三大区域特色产业,不断扩大特色农业基地规模。全年稳定发展中药材33.2万亩、马铃薯30万亩、蔬菜3.6万亩;新发展养殖专业村30个、规模养殖大户500户、规模养殖场20个,力争畜禽出栏66万头只以上;扶持发展蔬菜大棚100座、水产养殖场5个。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4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4个。要大力实施科技增粮工程,进一步加大良种良法集成推广应用,切实抓好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脱毒种薯为主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三要着力在工业经济上实现新突破。工业是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引擎。要加快推进工业项目建设,认真实施好三昌矿业公司尾矿干式堆放治理、开源铅锌矿浮选厂扩建、宏发矿业公司浮选厂扩建等3个矿产工业项目,启动实施锑矿选厂建设项目,建成沙湾等4个电站,力争扶正药业制药厂开工建设,实现中药材精深加工新突破。要充分发挥工业园区推动工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力争今年在引进项目、承接产业转移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要积极开展采砂采石业规范整顿工作,严厉打击乱采乱挖、破坏植被、阻塞河道的行为,促进采砂采石业健康有序发展。要精心组织好工业生产,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分析,密切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产品价格变化和市场走势,及时研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县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要认真落实好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管好用好工业发展基金,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重点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扶持企业抓好技术改造,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四要着力在城镇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城镇是推进全县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今年的城镇建设任务重、要求严。有关乡镇和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全力组织实施好重点建设项目,确保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要大力实施城区扩容工程,完成城区土地储备1000亩,加快新城区南片开发建设,全面提升小堡子、计子川开发档次,扩大城市发展空间。要大力实施城区路网建设工程,建成旧城区北滨河路、南滨河路、新城区南滨河路、小堡子滨河路、牙坪堤路、红河堤路等6条骨干道路,启动实施人民街路面改造、10条巷道硬化和计子川规划区路网建设工程,建成岷江大桥、山水雅园桥、大堡子桥、小堡子桥等4座跨岷江大桥。要大力实施公共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建成县医院门诊大楼、文化传媒中心、体育中心、新城区市场等重点项目。要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抓好以廉租住房为主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205户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要大力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大规模开展城区6条骨干道路的行道树栽植,高质量推进城区三山绿化工作,扩大城区绿地面积。要大力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完成城区路灯改造亮化,抓好机关单位和标志性建筑的美化亮化,努力提升县城品位。要大力实施集中供热、供排水、排污工程,精心编制项目本子,全力争取国家投资,多渠道招商引资,力争年内立项建设。在小城镇建设上,要以为突破口,按照抓规划、抓改造、抓管理、抓建设、抓统征、抓招商、抓产业的“七抓并举”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力争完成镇区2000亩土地储备,认真实施好5公里秋末河滨河堤路建设、叶家嘴河堤、专业市场、广场及展厅完善、民居改造等3大类49项建设工程,确保小城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要进一步加快沙湾、两河口等重点集镇建设,促进212沿线乡镇率先发展。要积极建立和完善城镇管理的长效机制、多元化的融资机制、规范有序的征地拆迁机制,以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城镇建设。要以212国道沿线为重点区域,深入持久地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文明长廊建设,努力把212国道沿线打造成绿色长廊、文化长廊、文明长廊。

(三)扩大投资、优化环境,增强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需要总揽全局,统筹谋划,创造优良的投融资环境和建设环境,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一要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有效投资规模。项目是加快发展的第一手段。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抓项目,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经济总量、拉动经济增长的突破口,着力提高项目运作水平,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推进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85项,其中续建51项,新建134项,计划总投资22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2.2亿元。要深入研究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等政策机遇,围绕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扶贫开发、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等国家和省市支持的重点领域,筛选、论证、申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努力提高项目争取的针对性和命中率。要认真做好我县“十二五”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与省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衔接工作,瞄准国家投资政策导向,超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使我县项目尽可能多的进入国家和省市的计划盘子。要切实加强各类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宕昌县规范用权行为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办法》等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制度,着力解决项目审批、招投标、项目监理、资金管理等方面不规范、不科学的问题,切实做到规范化管理。要加强重点项目稽查,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奖励力度,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式,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确保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竣工。

二要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增强支撑发展的能力。要充分认识财税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和信贷投放,加大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要按照把一产做特、二产做强、三产做优的思路,切实加强财源建设,巩固支柱财源,扩大新兴财源,培育后续财源,建立多元化的财源体系。要坚持依法治税、综合治税,完善税源监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偷逃税行为;强化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要牢牢把握国家和省上政策导向,积极争取各类财政转移支付和项目建设资金,切实增加县级可用财力。要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在县直所有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三农”、教育、民生工程、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要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扎实开展惠农政策落实改革试点工作。要健全完善城建投资公司、官鹅沟旅游开发公司等融资平台,进一步增强投融资功能。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解决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问题。要扩大基层金融网点覆盖面,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办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村镇银行,增强金融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要坚持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是我们必须持之以恒抓好的工作。要认真总结优化发展环境集中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提炼出规律性、普遍性的东西,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使这项活动常态化。要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严肃查处破坏环境的人和事,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以优良的环境和良好的形象吸引各类投资、聚集生产要素、凝聚发展合力。要认真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加强劳动技能培训,解决好就业与再就业难的问题。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城乡低保分类管理,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确保困难弱势群体基本生活不出问题。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扭转落后被动局面。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人防、技防措施,大力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要继续强化禁毒工作,落实禁种铲毒各项措施,严厉打击涉毒犯罪,巩固扩大禁毒成果。要加大惩处打击力度,开展禁赌整治活动。要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重点解决好征地拆迁、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社会大局稳定。要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大力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四要认真履行为民承诺,全力办好十五件大事。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县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要办的十五件大事,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乡镇、各部门要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汇聚物力,整合财力,全力抓好十五件大事的落实。(1)由水利局负责,解决24个村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2)由交通局负责,新建10座农村便民桥;(3)由各乡镇和交通局负责,改建50条通村(组)公路;(4)由建设局负责,完成1000户农村危房改造;(5)由扶贫办牵头,车拉乡和有关部门负责,加快车拉整乡扶贫帮扶开发项目建设,完成16个整村推进项目;(6)由财政局和农牧局负责,启动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建设项目,建设30万亩标准化中药材生产基地;(7)由建设局、水利局、交通局、国土局等部门共同负责,完成城区6条10公里主干道建设;(8)由镇和建设局、交通局、旅游局等部门共同负责,全面启动小城镇建设工程;(9)由建设局和林业局负责,实施城区灯光改造亮化工程和生态绿化美化工程;(10)由交通局负责,建成4座城区跨岷江大桥;(11)由建设局负责,启动城区岷江南片开发建设;(12)由财政局负责,争取官鹅沟国家级地质公园批准立项;(13)由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负责,争取城区供水工程立项并开工建设;(14)由发改委、建设局、环保局共同负责,争取城区集中供热、排水工程立项建设;(15)由卫生局、教育局负责,建成县医院门诊大楼、县一中二号教学楼、综合办公楼和新城区幼儿园。

三、确保工作落实的主要举措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关键在于抓落实、求实效。全县上下必须把抓落实当作头等大事,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扎实的措施,竭尽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圆满实现。

(一)要强化责任抓落实。责任心是干事成事的基本前提,而工作标准是衡量责任心的重要标志。我们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必须以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提高工作标准上狠下功夫。一要高水平制定各项规划。规划引领发展层次、规划决定发展品位,只有高起点进行规划,才能保证未来发展的高水平。在今年的各项工作中,一定要强化规划先导意识,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方面,要舍得投入,聘请国内和省内一流的设计单位来完成,通过高水平的规划,提升工作层次,推动科学发展。二要高起点定位工作目标。每个乡镇、每个部门都要树立争创一流的思想,自觉向先进看齐;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要将自身发展置于省市的大背景中、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中去思考、去把握、去定位。要瞄准领先水平,敢于自我加压,敢同好的争,敢跟快的赛,敢与强的比,集中一切优势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一切有效力量,在不断追赶和超越中提升发展水平和质量。三要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如果在推进工作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久而久之,我们与别人的差距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拉开。因此,在工作落实中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每一项工作都要追求完美、追求“零缺陷”,保证经得起群众的评价,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要细化措施抓落实。确保工作落实,关键在于抓具体、具体抓,只有抓好每一项具体任务的落实,工作才能见成效,发展才能有突破。一要把工作思路具体到项目。再宏伟的目标都要靠具体的项目来实现,没有项目,思路就会悬空,目标就会落空。各乡镇、各部门都要把思路、目标、任务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上,靠项目来落实思路,靠项目来实现目标。二要把工作任务具体到人头。要把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层层细化分解,明确牵头领导和责任单位,明确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量化工作标准,什么时间干完、干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干成了如何奖励,干不成如何惩罚都要有明确的说法,做到“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交账”。三要把落实措施具体到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对照目标任务的要求,形成相应的工作安排、部署、方案、计划。特别是对县委、县委政府出台的各类工作安排意见,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各自实际,全面进行细化,尽快制定出具体、管用、可操作的落实措施。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沉下去、走出去,把工作重心放在一线,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深入一线督促指导,深入一线解决问题;既要“身”入一线,更要“心”在一线;既要研究部署如何干,更要亲自带领群众干,亲力亲为、身体力行地推进工作落实。

(三)要以点带面抓落实。通过典型示范推动全局工作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从去年的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情况看,各乡镇、各部门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一些示范点已经初具规模,一些示范点已经产生和正在产生效益。今年,要继续把示范点创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方案,优化布局,创新模式,提高标准,加快进度,注重成效,推动示范点创建工作再出新亮点。一要加大创新力度。要真正办好一个示范点,关键是要勇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各乡镇、各部门要把示范点建设作为体现自身能力和水平的“试金石”,找准办好示范点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整合行政、项目、人力等各类资源,分阶段、分年度逐步实施,努力建成一批推动全县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科学发展示范点。二要加快创建步伐。示范点创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今年,我们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把示范点创建工作牢牢抓在手上,经常深入工作一线,扑下身子调查研究,分门别类进行指导,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个示范点的创建任务。三要强化考核评比。在年终考核时,要把示范点创建工作作为考核重点,全面进行考核,评出等次,奖优罚劣。

(四)要加强督查抓落实。督查是抓落实的重要举措。要围绕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的落实,进一步充实督查力量,健全督查制度,提高督查密度,通过扎实有效地督查,确保各项工作快节奏、高效率推进。一要加强重点工作督查。对县委、政府安排的重点工作,县级包片领导和包乡领导要走出机关、下到一线,现场指导、督查进度、解决问题,为工作落实创造条件、排除障碍;县委、政府督查室要建立台帐、跟踪督查,定期通报,定期评比,激励全县上下狠抓落实、争先创优、干事创业。二要加强阶段性检查评比。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重点工作现场观摩会议,组织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和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工作一线,现场检查评比,交流经验,寻找差距,评出优劣,分出先后,推动全县整体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三要加强重点项目督查。要从发改、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专门的项目督查管理办公室,以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为重点,开展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监督检查,每月向县委、政府汇报一次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限期进行整改,没有问题的按国库集中支付的办法拨付建设资金,确保各类重点项目规范实施、资金安全运行。

(五)要改进作风抓落实。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谁见事早,就能抢占先机;谁动作快,就能赢得主动。因此,我们要把转变作风的重点放在提升效率上,成效体现在效率提升上。一要早谋划。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这次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尽快谋划确定各自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尽快对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迅速启动实施,确保各项工作快捷高效落实。二要快行动。要拿出与时间赛跑的精神,各项工作都要往前赶、快节奏、早开局、争主动。各乡镇、各部门对每一项重点工作、每一个重点项目都要列出详细的时间安排和进度计划,按时间调度,按进度督导,按成效考核,力争用最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争取最好的成效。三要优服务。要坚持大事快办、急事先办、特事特办,凡部门职责内该办的事,要无条件“畅通”;当工作运转不畅,需要协调时,要积极“疏通”;对有利于发展的事,要从实际出发大胆“变通”,以服务水平的大提升促进发展环境的大优化。

第12篇

今年以来,区委常委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省委区域发展战略,按照市委“1355”总体部署和区委“123456”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各界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力实施五场硬仗,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一个保持、一个突破、一个提高、两个大幅增长、三个进一步加强”的良好发展态势。“一个保持”,就是地区生产总值在去年同期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增幅达13.2%,高于全市、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一个突破”,就是在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上实现重大突破,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78个,总投资额达648.19亿元,创造了半年引进项目的历史最好水平。“一个提高”,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现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91%和14.16%。“两个大幅增长”,就是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大幅增长,分别达到30.76%和35.52%,高于去年同期16.44和26.19个百分点,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改变了多年以来欠账较多的现状,首次超过了全市平均水平。“三个进一步加强”,就是社会管理、党的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楼院长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创造了先进经验,城市管理与和谐社会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基础进一步夯实,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更加强劲;党政机关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干部工作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取得新的进步。全市重点考核的十四项工作中,九项工作排名进入前三,取得了招商引资、消防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三个排名第一,国土资源保护、环境保护、人口与计生、固定资产投资四个排名第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两个排名第三的好成绩,初步实现了争先进位的目标。

一、上半年工作的基本估价

(一)项目建设同比投资额度最大、引进数量最多。区委常委会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狠抓项目建设不动摇,进一步加大前期策划和运作力度,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着力打好项目建设硬仗,开创了全区大项目月月有签约、月月有开工的良好局面。以“4494”项目为代表的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区列102个重点项目已开工39个。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的“4494”项目中,庙滩子整体改造项目正在进行拆迁和安置房建设,国际会展中心主会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恒大九州生态园、范家湾城中村改造等22个项目已经开工,财富中心等40个项目的策划论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特别是九州生态园项目从洽谈、签约到落地建设仅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创造了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的“速度”。项目建设在投资额、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推进速度上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招商引资工作再创佳绩。引进各类招商引资项目78个,总投资额高达648.19亿元,已到位资金29.49亿元,完成市定任务30亿元的98.3%,位列全市第一;引进大连万达、云南伦华、广州恒大、香港港联、澳门集美等知名企业10家,是去年同期的2倍以上;特别是兰洽会签约项目31项,投资总额达514.34亿元,分别占省市签约项目总投资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创造了大项目引进和落地的新纪录。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围绕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集聚发展,建成各类物流企业100多家,占到全市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初步形成了“连接城乡、辐射全省、联动周边、融入全国”的物流网络。

(二)环境美化同期工作举措最实、社会反响最好。区委常委会牢固树立抓管理就是抓环境的理念,坚持把城市建设管理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打好环境美化硬仗,大力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城市环境和品位得到明显提升。净化实现全域。清洗粉饰主次干道、主要活动场所的陈旧楼体、墙体12万平方米;推行农村道路专业化清扫保洁,将2条农村道路和51条村社区小街巷纳入环卫专业化作业范围。亮化覆盖面不断扩大。高质量完成了“1公园、2广场、2桥梁、13条主干道和11栋楼宇”的灯饰亮化美化工程,基本实现了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路灯亮化全覆盖。绿化档次大幅提高。千棵大树进城、万米护栏更换、百万鲜花上街、植物雕塑设置、绿地补植、城区六路绿化提升、面山景观绿化等十大工程深入推进,完成景观造林250亩,设置绿色雕塑22组49个,补植地面2000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145.9亩,城市绿化率达到31%,实现了城市绿化的新提升,尤其是植物雕塑社会反响很好。道路整治加快推进。盐什公路改造工程完成95%的工作量,预计8月底竣工;雁儿湾至段家滩路改造工程完成70%的工作量,预计9月初竣工。40条小街巷和20条农村道路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广大市民对城市环境的满意度全面提升。文明创建得到高度评价。文明环境创建月、市民素质提升、志愿者服务、交通秩序维护、文明创建宣传等五大行动广泛开展,城市文明程度迅速提升,在中央文明委“双测”工作中,圆满完成了全市90%的双测任务,得到了中央测评组的高度评价。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军民共建活动成效显著,预备役三团营房建设启动实施。长效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市容环境百日综合整治活动深入开展。清扫保洁、垃圾清运、渣土排放作业标准全面推行,周末大扫除、部门街道包街等制度落实到位,千名环卫志愿者持续上街监督劝导,三包责任全面落实,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三)拆迁改造同期推进速度最快、拆迁面积最大。区委常委会认真总结推广去年“无震荡”拆迁经验,着力打好拆迁改造硬仗,城市拆迁改造迅速推进,保证了市属城建项目和重点招商项目的顺利建设。重大项目征地拆迁快速推进。在不到5个月的有效时间内完成了全年50%以上的拆迁任务,月平均拆迁10万平方米以上,拆迁工作推进速度创造了历年来最快的纪录。拆迁面积创历年之最。共完成南山过境公路、庙滩子危旧房整体改造、盐场污水处理厂和兰渝铁路建设等重大项目拆迁,以及6.8万平方米的违法建设和违法广告拆除任务,拆迁面积达到53.5万平方米,是去年全年拆迁面积的1.5倍。过渡安置平稳。严格按照“普法先行、媒体配合,依法执行、规范运作,有情操作、后续跟踪,周密准备、合力拆迁”的32字工作方针,实施和谐拆迁,做到了思想动员到位,政策宣传到位,拆迁补偿到位,困难群体关心到位,确保了操作环节合法合理、公开透明,涉及1.4万群众的拆迁安置没有引起大规模上访,真正实现了“无震荡”拆迁。

(四)民生改善同期覆盖范围最广、惠及群众最多。区委常委会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意识,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坚持多方筹措资金,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全力实施民生改善硬仗,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启动实施。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教育最优化城区的意见》,投入资金1亿元,全力推进“校安工程”,实施了27所学校教学楼加固和五里铺小学等6所小学、幼儿园校舍新建工程;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一期工程,启动建设教育信息化二、三期工程;实施优秀大学生选聘计划,共选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123名,特别是首次打破地域界限,从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招聘了31名优秀毕业生,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深入推进就业再就业“1112”行动计划,在全省率先实施“零盲点、全覆盖”、“创业示范性城区”、“充分就业城区”创建和“城乡就业一体化”等工程,实现就业再就业15861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9%,发放小额贷款3755万元,实现创业带动就业361人。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中医骨伤科医院改扩建、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10个国家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等工作有序推进;妇女关爱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集成办公平台正式启用,计生专项整治活动广泛开展,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58‰和1.05%,控制在市定指标之内。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投入2560万元,在年初为全区人民献上民生礼包,近十万群众直接受益,救助资金额度、救助人数均创历年之最;在全省率先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一体化、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和城乡医疗救助一体化四个工程,将符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11600人全部纳入统筹范围,为24333名低保户发放保障金2796万元,发放临时补贴847万元。社会养老事业加快发展。不断完善虚拟养老院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已有20余家服务企业加盟,4万余名老人“住进”虚拟养老院,4500余名老人享受到社会化养老服务,全区养老事业发展水平至少提速20年,得到了国家部委、专家学者特别是全区广大老年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住房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稳步推进廉租房建设,落实各类专项补贴3490万元,伏龙坪店子街廉租房项目完成征地拆迁、项目方案设计和手续报批工作,即将开工建设。城中村改造村民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已经开工建设30.11万平方米,建成村民安置房7.6万平方米。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政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市反分类管理现场会顺利召开,先进工作经验在全市得到推广。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四项指标呈现“三升一降”的态势。安全生产工作在全市的考核中排名第八,形势比价严峻,尤其是交通事故呈上升态势。社会管理“七个百工程”全面实施,购置百辆流动接警巡逻车,招聘百名城市协管员、百名楼院长、百名交通协警、百名交通劝导员、百名校园安保人员和百名治安视频监控员。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不断加大,排查交办涉及土地征用、企业改制、劳资纠纷等重点矛盾和积案69件,处置群体性案件275件。公安部门不断加大街面巡查力度,严厉打击“两抢一盗”,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犯罪3000多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108起,全区的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程度日益提高。但是,未来社会治安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放松,这是由我区流动人口多的现状决定的。

(五)基层基础建设同期投入最多、推进速度最快。区委常委会坚持夯实发展基础,全力打好基层基础建设硬仗,基层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街道社区办公用房建设成效显著。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完成2个街道、25个社区的新建任务,完成19处面积不达标社区办公用房改扩建任务,新建、改扩建面积达到9000平方米,全区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达标率达到了94.6%。派出所、司法所、执法中队办公用房建设步伐加快。投入资金246万元,完成了5处司法所、2处执法中队和1处派出所的办公用房新建任务,基层工作条件得到改善,社会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基层工作经费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完善社区办公经费、党建工作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将社区办公经费和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分别提高至每年1.5万元和5000元,形成了财政支持为主、其他补充为辅的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体系,切实增强了对基层工作的保障能力。

(六)党的建设同期活动载体最丰富、精品亮点最多。区委常委会坚持“紧扣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推进党的建设。常委会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建立健全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区委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区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等一系列工作运行制度,制定完善了《区目标管理实施办法》、《区“争第一、创一流”奖励办法》等激励竞争机制,对重点工作采取挂牌督办、跟踪问责等有力措施,机关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工作创新、创先争优、效能建设全面开展。第三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圆满完成,针对“行政效能建设年”、“工作创新年”和“创先争优”活动,分别制定下发了《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三大活动深入开展。基层党建活动载体不断丰富。积极组织开展了“党员责任区”、“党员模范岗”、白银路“365”民情直通车等主题活动,涌现出了酒泉路街道杨家园社区“五园一湾”、临夏路街道桥门社区“七树一林”等充分彰显特色的党建品牌。干部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政府机构12个。完成了干部调整交流工作,公开选拔了20名司法所长,调整街道、部门领导干部228名,95名科级干部得到提拔任用,全区92个城市社区实现书记、主任工作“一肩挑”,全区领导干部结构更趋合理,领导班子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政府机构改革进展顺利,目前已经完成了80%的工作量,下一步主要工作是职能确定和三定方案的印发。

今年以来,区委常委会坚持以彰显特色、展现形象为重点,精心组织实施了春节灯饰亮化活动,不仅赢得了省市领导和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而且为这座城市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精心筹办了元宵音乐焰火晚会和兰洽会“金城之夜”大型文艺晚会,不仅为广大市民奉献了精彩的视觉和精神盛宴,而且展现了的发展魅力、活力和魄力;进一步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三师一建”典型经验得到了中央和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推广;成功承办了全国28城区政协工作联系会和全国象棋名宿精英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不断提升;组织了全省社区统战工作现场会和全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会,为全省、全市创造了先进工作经验;虚拟养老院的成功建设和运营,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在西部乃至全国创造了养老事业发展的新模式。所有这些工作,不仅展现了省会城市中心区的形象,而且凝聚了人心、增添了信心,激发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干劲和热情,还为全市、全省争了光、增了彩。

同志们,总体来讲,今年上半年各项工作运行良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区四大班子精诚团结和通力协作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常委会,向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辛勤努力、埋头苦干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尽管半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部分指标欠账大,在全市排名靠后。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虽然好于去年同期,但与全年任务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欠计划进度4.3、25.4和0.5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排名全市第5和第4,安全生产和预防交通事故全市排名第8,这些工作还没有走到全市前列。二是部分重点工作推进不快、进展缓慢。因前期资金投入不足、到位不及时,市城投南山路、兰渝铁路等20个市属城建项目推进还不够快;年初确定的86项重点工作,土地整理开发、小街巷改造、公厕新建等18项工作进展缓慢。三是责任意识不够强,抓落实的方法不多不实。尽管上半年全区各项工作推进速度很快,采取的办法和措施也很有效,但是个别部门仍存在责任意识还不够强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突破难点的方面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抓好落实,加快推进方面还很欠缺。四是创新力度不够大,创先争优的氛围不浓厚。今年是我们的工作创新年,尽管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在一些领域的工作有所突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一些重点领域,我们工作创新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大,办法还不够多,各街道、各部门能够拿得出、叫得响、有分量的亮点和品牌工作不多。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半年工作中重点予以解决。

二、落实“再造”战略的主要任务

在刚刚闭幕的市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市委作出了“再造”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市委落实国办《意见》和省委中心带动战略的具体体现,是市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的深化和拓展,也是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战略任务。

“再造”战略的基本内涵是“跳出老城建设新区,跨越发展再造”。“跳出老城建设新区”是发展方式和实现路径;“跨越发展再造”是目标定位和根本要求。“再造”战略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两轮驱动,三足鼎立,多元支撑,基础先行,全面推进”。“两轮驱动”,就是坚持老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建设并重;“三足鼎立”,就是形成以新区为龙头、高新区和经济区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多元支撑”,就是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集群集约发展的多元支柱产业体系;“基础先行”,就是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加快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全面推进”,就是坚持城市建设与农村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协调推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再造”战略的具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到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十二五”末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再造”战略的实施,为我们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宝贵机遇,对干部的工作作风、谋划发展和创业实干的能力是一个新的挑战;对加快拓展发展空间、做强主导产业、提升发展质量是一项新的更加艰巨的任务,也为中心城区发挥好“率先、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区上下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南伸北拓、整体推进,项目引领、产业支撑,组团布局、统筹发展,率先跨越、建设首善”的原则,找准突破口,抓住关键点,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着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推进“六个再造”,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具体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推进发展空间再造。紧紧抓住建设新区的宝贵机遇,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的原则,全力实施城北新区建设,着力破解土地制约“瓶颈”,进一步开拓发展空间。加快三条岭、青白石和九州三个区域的土地整理工作,力争到年开发整理1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力求通过拓展扩容、抽疏老城和新区建设,使中心城区的城市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更加适宜

(二)推进经济总量再造。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依托项目建设,做大经济总量,做强主导产业,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使经济总量占省市的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年平均增速达到15%左右,到年地区生产总值、地区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两番。

(三)推进城市形象再造。加快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力争通过5—10年的时间,全面完成任务。在黄河两岸、城市重要节点和区域打造一批地标性建筑群,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现代都市广场,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大力实施城市文化建设,打造富有文化内涵和区域特色的广场、公园、雕塑、路灯、栏杆、路牌和广告等设施。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

(四)推进产业体系再造。以“一区两线三组团”为基本框架,改造提升“中央商务区”,加快建设“南北两山”休闲旅游经济带,推进“东部、雁滩、河北三大组团”协同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商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三大支柱产业的比重,着力构筑“立足,依托全省,服务周边,辐射西部,对接海内外”的新型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五)推进城市功能再造。加快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在雁滩地区和旧城区规划建成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城市路网,加快规划建设几座跨河大桥,不断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图书馆、体育中心、文化中心等综合性场馆。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大停车场、菜市场、公共卫生间等公用设施建设力度。结合数字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先行建设数字。

(六)推进生态环境再造。按照“显山、露水、透绿、通畅、靓丽”的思路,切实加快南北两山绿化提升步伐,大力推进城市绿色生态建设工程,全面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积极争取国家地质灾害重大项目资金支持,重点实施南北两山地质灾害避让和综合治理工程,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率先建成全省生态修复示范区和地质灾害治理试点区。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

下半年是破解难题,加快发展,全面完成年度发展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抓紧抓实抓好下半年各项工作至关重要。下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办《意见》为契机,紧扣年初确定的16大工程86项任务,按照“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全面提速、多做贡献”的要求,确保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年度目标,节能减排、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生产、人力和社会保障、预防交通事故、国土资源等十大主要指标排名靠前或领先,切实发挥好“率先、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为全市、全省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下半年区委常委会将重点抓好以下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项目建设抓开工、抓落地。围绕全区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着力在项目落地和开工建设上实现新突破。“4494”项目抓进度。对于具备开工条件和已经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实行项目指挥部和领导包干相结合的推进机制,明确项目主体,落实工作责任,加快工作节奏,全力做好协调服务。重点抓好九州生态园、酒泉路武都路中央商务区、大连万达商业广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年内确保“4494”项目70%以上开工建设。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要积极实行指挥部模式和领导包干制度,进一步明确项目责任主体。洽谈项目抓落地。继续加大签约项目的协调力度,实行重点项目承包制度,积极帮助企业办理前期手续,争取华润集团东方红广场改造、正佳集团张苏滩商业文化广场等20个接触洽谈项目落地实施。续建项目抓服务。对天文化产业大厦、东部国际永新商贸城等18个已开工的续建项目,继续强化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突出问题,确保项目加快建设;对于财富中心建设等16个还未开工的续建项目,加大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力度,力争尽快开工建设。储备项目抓凝练。研究国家投资重点和产业导向,紧扣国办《意见》的支持重点,及早着手在土地开发、旧城改造、产业提升、园区建设、生态建设、地质灾害治理、民生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做好项目凝练文章,论证储备一批重大项目。

(二)环境美化抓巩固、抓提升。按照“绿化美化上档次,长效管理上水平”的要求,围绕城市建设和管理两大重点,扎实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全力做好巩固和提升文章。巩固“一十百千万”工程成果。完成5处精品街区打造;完成永昌路和皋兰路夜市综合整治;新建50个景观垃圾收集点;完成雁滩公园绿化景观、基础设施改造的规划设计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目前这项工作还比较滞后,室外施工的日子不到100多天,希望城建部门加快工作进度;全面完成白银路前庭等10处绿地的覆绿修整,建成北面滩、九州中心广场等10处生态小游园;完成10条路段的绿地综合提升;打造50个精品楼院;完成41栋楼宇的夜景亮化。全面加大改造建设力度。强化举措、加快进度,11月底全面完成雁儿湾道路改造、40条城区小街巷改造和20条农村小街巷改造整治任务;加快完成选址、定点、审批等前期工作,力争10月底完成40座新改建公厕和7个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完成2个标准化社区菜市场和7个便民菜店建设。今后,小街巷改造工作要全部实行打包招标,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招投标程序进行。区商务局要积极衔接省市商务部门,努力争取社区菜市场建设资金。继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国庆节前重点开展以违法建设、乱摆摊点、广告三乱为主要内容的市容市貌综合整治行动;冬季重点开展以小煤炉、燃煤锅炉和汽车尾气为主的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以综合整治促进长效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基层基础设施抓完善、抓达标。按照“三有一化”的要求,重点围绕没有办公用房的街道和社区,进一步加快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基层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基本实现街道社区办公用房达标。加快完成剩余7处街道、社区办公用房的建设任务。按照节俭节约、一步到位的原则,配齐配全办公设施,适度做好内部装修,力争达到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标准。加快推进司法所、派出所、执法中队办公用房建设。借鉴街道、社区办公用房建设模式,加快建设进度,年内全面完成3个基层派出所,2处执法中队办公用房,2个基层法庭,5个基层司法所和检察院“两房”建设任务。

(四)改善民生抓覆盖、抓示范。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大工作创新力度,不断扩大民生保障覆盖范围,着力打造更多的工作品牌和亮点。突出重点抓充分就业。围绕大学生、失地农民、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人等重点就业群体,深化充分就业街道社区创建,继续实施社区就业服务“零盲点、全覆盖”和“城乡一体化就业服务”工程,在完成全年就业安置任务的基础上,力争再超额完成就业安置2000人。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年内彻底解决街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问题;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完成农村低保与城市低保并轨;全面实施城乡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一体化工程,建立完善覆盖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领域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制定《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等“六大工程”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校安工程,积极协调市属相关部门,加快完成手续报批和资金争取工作,加快4所学校教学楼新改建工程,启动金塔巷小学、第四十三中学退楼还场工程;完成教育信息二、三期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项目。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完成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建设,启动实施中医骨伤科医院扩建改造,全面完成30个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行“中心、站一体化管理”;完善四级联动机制,继续推行楼院长管理和“四位一体”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模式,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成区电子图书馆,建设社区电子图书阅览室。完成5个农家书屋和25个社区图书阅览室建设;加快整合辖区文化资源,推动10家辖区文体活动场所对外开放;着力实施“一街一品”文化品牌工程,组织开展第五届金城社区艺术节、“文化进社区”等群众性文艺活动;扶持“古一徵”文化产业项目和陇萃堂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国庆前组织召开一次全区干部职工运动会,加快推进黄河两岸休闲运动带和“一村一场”健身工程,全面完成50条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任务,建成九州体育广场;组织辖区社会团体、俱乐部组织开展单项竞赛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日”系列群众健身活动,重点举办好全省围棋锦标赛等品牌赛事,完成全年体育彩票销售任务。

(五)拆迁改造抓重点、抓难点。制定《区拆迁管理办法》和《违法建设拆除流程》,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和城中村改造,进一步加大拆迁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全力打好拆迁改造硬仗。全力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围绕雁滩路网、兰渝铁路、河北地区旧城改造、雁滩地区城市综合体等项目,进一步完善措施和办法,着力在推进拆迁速度上下功夫,努力做到日日有进展,周周有突破,全面完成60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合力攻坚拆迁改造难点。针对重点项目和违法建设拆迁不到位的问题,实行部门单位拆迁承包责任制,细化分解任务,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深入做好思想动员,对钉子户依法实施强力拆迁,努力做到拆除一户、带动一片。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尽快完成摸底调查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刘家滩、范家湾、东岗镇等已签约城中村改造项目,确保完成雁滩、河北、东岗片区安置点主体工程建设1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50万平方米的任务。

(六)社会稳定抓和谐、抓统筹。着眼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努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千方百计解决重点问题。继续按照“归口办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抓好基层矛盾的调解和重点人员的排查稳控,合理满足群众需求,重点解决街办企业职工上访等15个涉及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民生保障等历史遗留问题。街道要进一步靠实责任,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做好上访人员的稳控工作;部门要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变“上访”为“下访”,努力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生产。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全面开展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整治活动,及时排除重大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安全生产四项指标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在全市的排名靠前进位。交警部门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交通事故高发态势。认真吸取舟曲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深刻教训,不断加强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监控和防范,不断完善区、街道、部门、监测员四级监控机制,全面靠实工作责任,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深入持久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加强技防、人防和物防,进一步强化治安巡逻,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深入组织开展集中清理整治,大力查处“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继续加大“两抢一盗”等侵财性案件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制贩假证等非法活动,有效改善全区社会治安环境。

(七)深化党建抓争先、抓创优。牢固树立为民意识,着力抓好创先争优和基层党建两个重点,努力打造高素质、能力强的领导班子,建设能战斗、有活力的干部队伍,为“率先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扎实有效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重点,深入推进“工作创新年”和“行政效能建设年”,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着力解决政令不畅、效率不高、作风不实等问题,力争打造党建工作品牌街道3个,精品社区24个。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警示教育制度,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加大对重点工程、重点部位、重点行业的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加强源头治腐防腐工作,强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完成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清查任务。充分利用区行政学院、辖区高校等各种平台,加强对政府及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和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免谈话和质询、罢免、撤换等制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