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子信息工程基础知识

电子信息工程基础知识

时间:2023-07-03 17:57: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子信息工程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子信息工程基础知识

第1篇

(广东白云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450)

摘要:人才培养应适应时展的要求,为了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电子信息类应用技术型人才,广东白云学院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3+1”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起来,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规格要求、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课外活动教学内容设置与企业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等几个方面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构。

关键词 :CDIO;“3+1”;人才培养模式;电子信息工程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3.002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3—0003—03

基金项目:广东白云学院教研教改项目。

收稿日期:2014—10—07

作者简介:龙诺春(1964— ),男,湖南邵阳人。广东白云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智能控制技术。

余丽红(1985— ),女,湖北咸阳人。广东白云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处理。

林春景(1963— ),男,福建普田人。广东白云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工程科学技术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结构体系变得越来越庞大,同时,时代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新形式下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我国高校来看,“985”高校和“211”高校培养研究型人才、学术型人才,人才培养定位清晰,但大多数地方高校定位模糊,大多采用“985”高校和“211”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一些地方高校办学条件的不到位和师资力量的不足使得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人才要求,导致出现生产一线人才紧缺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形成了用人难和就业难的两难局面。

广东白云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在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采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3+1”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

一、CDIO教育理念与“3+1”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一)CDIO教育理念。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行)工程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愿景、一个教学大纲和12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CDIO的愿景是利用现代工业环境,以真实的产品或系统为载体,培养具有深厚专业技术知识和较强工程能力的高素质高级工程技术人才。CDIO的教学大纲反映了这个时代世界工程教育发展目标的主流要求,对工程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以逐级分别细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形成对学生和教师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具体化、可观测的目标体系。[1]CDIO的12条标准分别考察专业培养理念、课程计划的制订、设计实验和实践场所、教与学的方法、教师提高以及考核和评估等最根本的、体现CDIO工程教育特色的要求。[2]

CDIO工程教育理念主要面向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它以现代工程实际为背景环境,以工程项目产品或系统从构思、设计、实现到运行(包括改良)乃至废弃的生命周期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和技术知识获取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开发创新能力和系统掌控能力等,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3+1”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3+1”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是:采用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模式,在学校内进行三年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在企业进行一年的实践教学,进行工程能力和职业能力训练,两个教学环节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开发创新能力、系统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要求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3]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人才培养应达到的目标和规格,即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实现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而构建的教学过程和运行机制,即以什么方式方法培养人才。因此,我们研究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就要明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然后构建与培养目标相符合的教学过程和运行机制。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关键。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地方区域优势,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立足地方,面向一线,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广东白云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立足广东,面向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行业一线,培养素质高、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的能从事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服务工作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前提,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素质的培养,厚基础、重素质;另一方面,要突出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即要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本专业领域相关学科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方法,具有专业知识基本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3.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熟悉电子工程项目和电子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和管理流程,具有掌控和管理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一般方法,了解电子信息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本能力。

5.熟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修养和素质修养,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依据。广东白云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构。

(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电子信息工程是以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门工程学科于一体的专业,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泛。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应根据专业特点确立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根据广东白云学院的定位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理念,基础学科以“够用为度”为原则设置,相关主干学科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以“能力为本”为原则设置,以“3+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共由五大模块组成: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课程。思想政治理论、法律与德育、语言与写作、体育与心身健康、形势与政策、职业与修养等方面的课程。

2.自然科学知识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

3.专业基础知识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

4.专业技术知识课程。广东白云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分电子工程和嵌入式系统两个方向。专业技术知识课程按专业和专业方向进行设置。专业课程有电子工艺、感测技术、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电子工程方向有数字信号处理、DSP原理与应用、EDA技术与应用、微波技术与天线等课程。嵌入式系统方向有计算机操作系统、嵌入式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等课程。

5.公选平台课程。主要包括文学、经济、管理、艺术类方面的基本课程。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课程和自然科学知识课程属公共基础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同时,为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科基础知识课程是专业技术知识课程学习的基础,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专业技术知识课程按专业方向进行设置,突出专业特色,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公选平台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对工程项目和系统的掌控能力。同时,在设置课程体系时,根据课程性质要求设置必修课、限选课和公选课,选修课程主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特征和行业需求表明工程性和实践性是本专业的主要特点,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4]在构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律。实践教学体系可分为课程实验与应用综合训练两个教学环节。大多数课程有实验教学环节,实验学时按总分时的25%~50%分配,有些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课程实验按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三个层次进行设置,重点是设计性、综合性内容教学。课程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和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应用综合训练主要是对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应安排在适当的时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应用综合训练按训练项目和开发项目分类。训练项目主要有电工实训、电子线路CAD训练、程序设计综合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专业能力;开发项目主要有模拟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数字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电子工程方向)、嵌入式系统综合设计(嵌入式系统方向),培养学生的小应用系统设计与系统调试等基本能力。

(三)专业课外活动教学项目设置。课外活动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信息专业应设置大学生课外活动项目,让学生在课外环境下通过各种项目训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知识结构,拓展成才空间,促进其个性的发展。课外活动教学项目的设置应使实践与理论相统一,赋予课外活动项目一定的学术含量和科技含量,同时,还应做到课外与课内相贯通,整合利用教学资源,既要考虑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活动项目,又要考虑到充分利用校外的社会资源开展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融合。课外活动教学项目以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可以从语言沟通和交际能力、知识拓展和整合能力、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规划运作和操控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五个方面构建。

(四)企业实践教学方案构建。企业实践教学是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企业实践教学体现了在现代工程实际环境下,以产品或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做中学”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同时,也符合工学结合、校企共同育人的“3+1”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实践教学是学生在完成本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基本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在企业现场进行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企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学生能快速、有效、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对新技术、新业务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5]通过企业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动态,弥补校内教学的不足,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进一步完善学生向职业人过渡的知识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根据综合素质和技能构成,企业实践教学包括:行业、企业调研,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学习,职业品德教育,生产(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六个环节。值得一提的是,毕业设计(论文)应按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内容进行选题,真题真做。

为满足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广东白云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根据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3+1”人才培养模式,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知识结构要求、能力要求等方面分析、研究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CDIO 理念的“3+1”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武雄,钟东.基于CDIO的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8).

[2]顾佩华,陆小华.以设计为导向的 EIP-CDIO 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3).

[3]周晓辉,何汉武.地方工科院校“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实施机制改革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1(3).

第2篇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保证措施

Abstract: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s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growth point, but also become the technology necessary in our life, our countr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we must enlarge to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ttention,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king it better for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status; guarante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地发展,并在生活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下,我们不能只满足眼下,更要对其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以国际的标准严苛要求自我,让其更好更快地发展。

1 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及其现代化技术的作用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的内容更加广泛,电话信号处理、手机声音、图像传递、网络数据传递、信息数据传递等都需要与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相关联。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迅速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成为时代的推动者,对社会电子商务的应用越来越重要。电子信息工程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进步背景下,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大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要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来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及新产品技术的开发,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2 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

2.1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缺乏创新

作为朝阳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曾属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电子信息产业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现在仍然以高速增长的态势发展。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这项技术现在已广泛被实践,且我们也真正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可我国却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子信息工程和技术的发展体系,大部分的先进技术还是直接引进先进国家的成果,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上处于被动低位,而无创新性可言,长此以往,反而会阻碍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在国际上也无主导优势可言。

2.1技术人才匮乏也是我国电子信息的一大弊端

电子信息产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而人才在市场竞争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的起步较晚,所以在先天条件比不上欧美国家的同时,教学资源也是借鉴于西方,而说起对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的培养,更是近期才逐渐被人们重视。

2.3缺少良好的市场环境

目前我国,市场存在很多假冒伪劣的电子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盗版商品贩卖等一系列现象存在,在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下,正当商家尚且没有竞争力,而在国际上更是如此。

3 电子信息化的现代化进程保证措施

随着电子信息工程对我国经济的带动,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在我们这一代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3 . 1 增加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加强国产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推动软件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鼓励大型骨干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增强企业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引导中小软件企业向产业基地集聚和联合发展,提高软件行业国际合作水平。

3 . 2 推进产品和服务, 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环境下,特别是经济危机的环境下,抓住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加快调整的机遇,立足自主创新,强化国际合作,统筹资源、环保、市场、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合理布局重大项目建设,实现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推陈出新才是电子信息企业的生存之计。在这种情况下,电子信息企业就应该加强和设备制造企业的合作,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增强国内发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技术研发及制造能力,以实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增强电子信息产品在国际的竞争力。

3 .3 培养创新型人才

要想使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更好的发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而人才要想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就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发展的环境。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电子信息企业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并建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3.4着力培育人们自我维护

电子信息工程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特别是在因特网上,除了要做到本人不攻击他人之外,还要学会预防来自外界的攻击。诸如教会人们应用防火墙和反黄软件来防毒和防黄。在网上聊天时留意激进身份机密,不要随意将电话告知对方等,更不能随意和网友见面。保管好本人上网时运用的各种密码,不要随便泄露给其别人等等。

3 . 5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要想使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更好的发展,就应该加大支持力度,以促进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发展。应该加大投资力度,不断的拓宽投资和融资渠道,并建立电子信息工程基金,以保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引导移动通信产业跨越式发展、数字电视、电影推广、互联网的应用及软件信息服务等工程的开发,以促进产业自主创新及技术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

3.6促进产品服务创新,培育电子信息经济增长点

增强自主创新认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育企业新经济增长点。要想使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更好的发展,就应促进产品服务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环境下,特别是经济危机的环境下,推陈出新才是电子信息企业的生存之计。在这种情况下,电子信息企业就应该加强和设备制造企业的合作,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增强国内发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技术研发及制造能力,以实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增强电子信息产品在国际的竞争力。

3.7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信息化建设

要想使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更好的发展,就应该加大支持力度,以促进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发展。应该加大投资力度,不断的拓宽投资和融资渠道,并建立电子信息工程基金,以保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引导移动通信产业跨越式发展、数字电视、电影推广、互联网的应用及软件信息服务等工程的开发,以促进产业自主创新及技术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及生产领域开始大展宏图,从中不难看出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的需求,以我国为例,电子信息工程现在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如何看待电子信息现今的发展状况,以及如何合理地筹谋电子信息工程在未来的发展,本文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国林.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J].硅谷,2012(4).

[2] 杨光.关于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1(9).

第3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实验改革;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是多领域多学科交叉。它是一门集数学、物理、电子学、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控制理论以及智能科学技术等于一体的交叉学科。这种多学科交叉既包括信息学科内部的交叉(如电子学、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又包括信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如物理学、数学、生物学、材料学等)[1],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以电子信息学科为主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21世纪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以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为主体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机遇。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上,如何把新技术迅速体现在教材教学中以适应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2)在实验手段上,如何使教学实验与崛起发展的IT企业的实际运作与技术需求相适应;(3)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上,如何适应时代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养成学生自发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2]。

作为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工作者,以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政策方针为指导,围绕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技术创新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问题,是新世纪新形势下的一项紧迫任务,对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3]。

本文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点,特别是新世纪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实验以及教学观念思想三个方面的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教学方面需要整合专业课程,从专业基础课、技术型专业课和研究型专业课三个方面优化教学结构,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实验体系改革既需要强调基础,又需要紧跟时展,有选择的适应社会对多方面人才的需求;最后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观念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本文后续部分主要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实验以及教学观念思想三个方面的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最后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总结。

一、整合专业课程,优化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模式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专业基础课;(2)技术型专业课;(3)研究型专业课。创新教学模式需要研究相关课程的整合问题,将教学改革的成果固化到教学计划中,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善知识结构。既要注意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又要保持专业特色[2],使教学计划具有较大柔性,给学生自我发展留出时间和空间。例如为了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可以要求学生跨方向选修。

设置专业基础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课程设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研究优势,充分结合该方向的优秀师资以及多年来的项目研究积累和研究生培养经验,同时这些资源优势也能为打造特色课程平台和今后精品课程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以上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本专业毕业生在电子、计算机、英语、实践和专业课等方面可以得到合理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毕业后可以胜任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的研究、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如果继续攻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夯实的专业基础亦将使得本专业毕业生更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技术型专业课基于专业基础课的同时需要结合实践实验课。专业实验依托实验基地,在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改革与探索,探索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人才为基础的,具有全面知识结构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探索和实践具有创新性能力的研究型人才、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技术型专业课以课程设计为补充,使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同时,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有充分认识,加深理解。创新与实践可以通过开放专业实验室平台为学生提供,内容要紧随学科发展,涉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前沿方向,为学生创新和实践提供优越的开发环境。开放专业实验室平台的课程实践将对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

前沿讲座已成为大多数研究型大学的必设课程。本专业已经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前沿讲座的课程性质由“限选”调整为“必修”。由专业领域内从事前沿研究的教师讲述该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安排专业教师对所授特色课程进行深入的启发和讨论。学科前沿讲座的意义,一方面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感受大师的风采和科研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一个科研平台,促使师生相互交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有机会、有兴趣直接参与授课老师的科研项目,或独立申请创新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创新的能力。

任何教学改革都离不开教学方法的指导。实施电子信息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包括本、硕、博一体化设计,分步培养。从本科教学到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全面一体设计每一个阶段的知识体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架构,最大限度消除各阶段知识结构的交叠,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提升研究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从教学方法出发,要围绕“研究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研究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构建从知识理解到知识发现和知识创造性的教与学模式。

本科低年级以知识理解为主,逐步的以开放式、引导式、自主学习为主,以“任务”驱动带动实验教学,提出任务,设计问题,通过观测、分析、讨论和总结,达到学习的目的。欧美国家多采用观察物理世界,提出疑问,分析对象特征,总结归纳规律,发现存在问题,给出解决方法和创新提高这种适合激发学生灵感和创造思维的教学模式,强调“以问题为纲”,启发主动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而不是“以结论为纲”,满堂灌输;重“渔”,而不只是“鱼”;重“林”,而不只是“木”。授课教师要以问题为纲,重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又发现新问题的教学方式[4]。我们需要借鉴这种国际教学模式,用学生自我发现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替代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本科高年级建立导师制,由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小组的科研实践方法和方向,通过辅导大学生创新实验、吸取部分学生参加教师科研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独立科研能力,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为今后的工作与科研打下基础[4]。

二、基础与发展并重,发展实验体系建设

实验体系的建设既要重视基础又要紧随时代技术的发展,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需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时代性。实验课程的内容选择要体现当下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反映电子信息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增强实验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实验课程的内容要具有时代性,根据时展的需要及时的进行调整和更新。

(2)基础性。实验课程强调掌握必需的电子信息技术软硬件实验的基础知识及灵活运用电子技术的基本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内容既要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也要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3)选择性。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学科发展方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电子信息技术软硬件实验。通过优化、更新实验课程内容,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逐步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工程训练和设计能力培养[5]。

三、传道与授业共进,升华教学思想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今后毕业的学生不仅要服务于运营业还要服务于众多的设计、制造、服务、应用等行业,不仅要为信息产业服务,而且要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服务。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市场经济的发展,过去由少数院校培养电子信息人才的局面已被彻底打破。因此不断进行本科教学改革是高校之间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加入WTO以后,面向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因此,适应时代要求,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电子信息类人才,形成电子信息类主流专业的办学特色,成为院系发展的立足之本、发展之基。观念的转变是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需要就如何加强电子专业建设,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电子信息类人才等问题展开讨论,认真分析院系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并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理清改革思路,谋求生存和更大发展。

目前,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教学改革,需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实践,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全面培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专业结构调整要适应时代要求,课程设置要符合IT发展的要求,教学改革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养模式要符合学校学院的自身定位,教学实践要有利于形成、发扬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

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本科创新人才,需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关系,处理好专业特色与全面提高素质的关系,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关系。

总之,本科教学改革的目标,即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立足IT,注重特色,以贡献求支持,以创新促发展,培养包括IT产业在内的多方向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复合型专业人才[2]。

四、结论

本文针对21世纪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IT人才为目标,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实验以及教学观念思想三个方面的人才培养问题,并对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改革模式和思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参考文献

[1]谢云,谷爱昱,王钦若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Z):19-22.

[2]迎评工作组.适应时代要求,拓宽专业口径,培养IT人才[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59-63.

[3]夏定元,马杰,邹传云,黄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22(4):83-86.

[4]焦李成,石光明,钟桦等.“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11):26-29.

第4篇

1.1概念

电子台历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计时工具,显示内容比较具体,包括:年、月、秒等,以其自身精确、使用方便等优势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电子台历使用过程中,能够在两个方面体现其特点,一方面,能够与软、硬件更新同步,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具有实时性特点;另一方面,结构简单,主要是将单片机作为基础,与LED显示电路等构成,而且在特殊环境影响下,能够进行实时调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1.2设计原理

电子台历软件主要包括程序初始化、按键检测等,硬件则为单片机,由于单片机芯片接口数量较多,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复杂。诚然,电子台历体积小,但是,其内部系统包含电源电路、时钟等部件,能够确保其稳定、正常运行,另外,在其设计中,台历前板显示屏幕是价格比较昂贵的数码管液晶显示器,能够有效突破传统仅能够显示一种字体的弊端,通过这种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有效节约成本,还能够提高电子台历市场占有率。目前,Proteus系统电子台历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2在电子信息中单片机电子台历的应用

2.1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创新潜能

传统教学主要采用标准模块,学生被动地在课前对相关实验进行预习,并将事先编好的程序录入系统中进行验证即可,在很大程度上写弱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而单片机教学不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可以利用单片机软件进行创新设计,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能够深入挖掘创新潜能。另外,该技术自身结构简单、学生操作难度较低,能够为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提供支持,不仅能够优化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热情。

2.2丰富教学内容,拓展知识范围

电子信息工程作为计算机应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影响下,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普及,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设计与运用,已经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参与现代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单片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使得人们对电子信息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情况下。因此,将单片机技术引入教学中成为未来主要趋势,在教学中渗透,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丰富知识范围,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创造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单片机添加到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全面、系统了解和掌握单片机知识,从而推动电子信息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3提供实验素材,培养综合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发展过程中,实验在促进其不断发展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为课堂教学核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单片机技术相关内容,为了能够突破传统单一模式的缺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此设计相关知识,例如:台历结构等,并将单片机在电子台历中的运用作为实验课题,围绕实践操作进行模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正确引导,使得学生在体会实验的同时,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从而为进一步开展电子信息工程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并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参照原始实验过程进行对比,加以调整和优化,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丰富知识面,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等综合能力,从而进一步挖掘电子信息工程。

3结语

第5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就业方向

一、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及内容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与技术科学有紧密的联系,技术科学就是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在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之间相互转化的一种科学,人类的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电子信息工程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电子信息工程包含的学科有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原理,高频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等。电子工程是电气工程的一个子类,是面向电子领域的工程学。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二、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工程分为电子和信息两个方向,学科涵盖电子工程领域的诸多方面。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的发展日益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公交的IC卡,商场的指示灯广告牌等等都与电子信息工程息息相关。通过电子信息工程,我们可以了解怎样通过程序编写实现声音和图像的传递,也可以知道如何实现生活物品的智能化。电子信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之处,加速了科技和生活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电子信息工程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科学技术的要求更高,就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要求越高。我国正一步步向科技型社会靠拢,需要大量学习电子信息的人才。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科技已经渗透到千家万户。手机应用功能越来越多,洗衣机越来越智能,电视机也逐步实现了网络化。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出现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公司,可见,电子行业慢慢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电子信息行业也必将成为新兴科技产业的宠儿,会有更多相关的公司成立并迅速发展。

三、电子信息工程就业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涉及的学科比较多,应用范围比较广。主要学习的领域有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单片机等等。就业岗位有硬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嵌入式Linux工程师1、硬件工程师要求1)掌握传输网,接入网,无线网产品的硬件安装,设备加电等。2)能熟练运用Office,CAD等办公软件,简单绘制平面图。3)负责关键元器件的选型与评估,设计详细的原理图。4)制定硬件方案,设计,开发符合性能要求和质量标准的硬件产品。5)熟悉单片机。2、嵌入式方面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1)精通C/C++编程语言;2)熟悉常用数据结构,可进行一般性程序调试分析;3)掌握源代码的编制,整理,编写完整的技术开发文档;4)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5)熟悉ARM平台;嵌入式Linux工程师:1)熟悉嵌入式Linux系统架构2)熟悉Linux设备驱动的各种编程接口和机制,3)精通C/C++语言4)熟悉Linux内核开发环境,Uboot移植,Linux内核裁剪,根文件系统定制,5)掌握Linux下程序开发6)了解ARM体系结构和硬件工作基本原理及中断处理、IO接口、总线结构7)嵌入式下面还有内核、驱动等方向。在未来选择就业公司的时候,一般有国企,中外合资,私企这三个类型可以选择。在国企公司中,最初职位比较低,一般就是负责网站维护等。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工作量比较大,大多从事软件编程研发工作,待遇比较可观,对学历,技能要求也比较高。一般高级电子工程师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精通各种编程语言,能独立研发项目,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大多为研究生学历,少部分本科学历。在这种企业中,工作强度高,承受压力大,但是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好。可从事的工作主要是编写代码进行程序编程,开发一款新的电子产品,专业系数很高。在私营企业中,大部分都是刚成立不久的中小型公司,相对来说,人才短缺,各方面不够完善。所以进入私营企业,会全方面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所涉及的各种知识技能,个人能力有较大提高。相对于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岗位中学到的知识更为系统,有更强的实践性。在课堂学习中,缺少实践,而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注重实践能力的学科,所及仅仅通过课堂的学习往往不够,自己可以在网上查找与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视频,学习一些实践知识,更完善的丰富自己,将来在求职过程中能够脱颖而出。还可以利用空闲实践去一些电子公司实地实习,提前体验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在实习过程中查找并总结自己的不足,因为在学校课堂中,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缺少哪方面技能。在实习中找到自己需要学习和有待提高的地方,然后通过自学掌握这些技能,使自己多了一项一技之长。在工作过程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涉及的工作具体主要是产品的前期市场调查,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后期产品的检测和维护。前期市场调查主要负责调查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应用人群。有充足的数据支撑证明产品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再进行研发。产品的开发与应用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能够精通编程语言,熟悉各种软件开发环境,有较好的英语读写能力。后期产品的检测和维护涉及的工作岗位主要是运维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不会有太多的技术要求,工作氛围较轻松。任何一个部门都要有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同学如果不想从事太多设计专业知识的工作,也可以去一些偏硬件发展的公司,例如一些仪器设备管理公司。也可以相应国家的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在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择在课余时间多参与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的社团,在课余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研究。技能成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就可以考虑自己创业,先成立一个小型的工作室。慢慢发展,慢慢成长,从中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如何进行企业管理,如何进行公司运营,如何培养员工等等,这些都需要自身拥有强大的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腾.电子信息技术问题与发展研究[J].电子制作.2015.8(09):263.

第6篇

[论文摘要]为在高等院校培养面向21世纪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对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根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结合目前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的改革设想与建议。

一、引言

近几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社会需求旺盛的热门专业,其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在这种生源充足、社会需求旺盛的一派大好形势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能及时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善实验手段,教学质量就无法保障。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必须解决以下带有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1)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的问题;(2)专业雷同与办学特色的问题;(3)专业宽口径与人才多样化的问题;(4)与上述相关的教学组织运行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才能使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在目前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实验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课内容陈旧、授课手段单一,实践内容少,与迅猛发展的现代电子技术严重脱节。大多以理论课讲授为主,学生动手实践机会较少。课程内容陈旧,主要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讲课内容以模拟单元电路和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为主,与目前IT产业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高速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严重脱节。讲课效果较差,学生普遍感觉“学习的知识实践中用不上,实践中需要的知识没学过”。

2.各门课授课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目标。有的课理论太多与现代技术联系不紧密,有的课内容与其它课有重复,从总体来看,培养目的比较分散。

3.一方面授课的内容与最新发展的技术严重脱节,一方面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不到优化和充实,易造成老师不敢多讲,学生不愿多听、动起手来什么都不会的恶性循环局面。

4.实践环节内容手段比较单一,实践环节只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最基本的东西,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在实际问题解决方面、在创新性方面缺乏必要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适应时代需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是培养现代电子专门人才迫在眉睫的需要。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

(一)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教学核心,采取多种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我们把实践课题分成不同的课程类型:项目中心类型、任务中心类型、问题中心类型、训练中心类型、体验中心类型、案例中心类型和复合类型等。例如单片机的实践训练就采取“任务中心”、“训练中心”和“项目中心”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学方法,以完成一个实际课题为中心,带动训练和项目,学习相关知识。电子产品工艺训练则采取训练中心的教学方法,从元器件的测量、元件的装配、元件的焊接、电路的调试、电路的维修等工艺进行反复强化训练,通过大量的实践达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对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相应改变,强调进行素质考核与技能考核,减少知识的记忆力考核。实践类课程的笔试一律开卷考核,允许学生使用任何工具和仪器。有些实践课程可以进行分段考核和实时考核。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培养电子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没有一支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即使有好的教学计划和一流的实验实训设备,也实现不了培养合格的学生的目标。打造一支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足、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三)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融合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使得计算机技术成为各学科专业不可缺少的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计算机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对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软件和硬件技术开发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其本科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开发应用计算机的软件设计能力。因此,学生应具备较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除了会使用已开发的软件包外,还应对已有的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或直接利用某种高级语言进行设计开发,也能从事控制电路、接口电路等方面的设计与调试工作。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尤为重要,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关系到能否达到培养目标、能否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计算机的内容虽有独立性,但在很多情况下已很难将计算机技术单独分离出来,其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并逐步走向融合。因此,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衔接中,必须注意到这种融合性,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多结合计算机技术。例如,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实验中可让学生自己编程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很好的计算机教学效果。

(四)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强化开放实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确保开放实验教学质量。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开放实验教学过程,既坚持“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满足学生课内外的要求,又及时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对于课程内规定完成的实验,要采用提前集中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完成预习后,在网上预约实验时间。计算机管理系统及时为学生排位,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各种相关信息,供教师和学生查询。针对开放实验后可能会存在学生抄袭实验数据、实验报告等问题,要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具体构思为:学生进入实验进行课内实验时必须通过预习检查(可通过预习检查课件进行);基础实验教学过程实现网络化管理;值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质量进行随机抽查;加大实验报告的比重;采用答辩和集中进行操作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确保开放实验教学的质量。

(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大胆进行全面教学改革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种问题,从发展战略、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都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原则得到启发;另一方面,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知识、能力、行为,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与实施素质教育出发,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就可以在面临和解决经济体制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来的一系列问题时,少走弯路。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可以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更大的自,使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践,扬其所长;在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时,以考评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用实验操作、完成设计课题等方法考核学生,促使学生真正为提高能力而学。

参考文献

[1]王皖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3.63(3):8-11

第7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分层次;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93-03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社会的需求和变化是高校发展的内部驱动力量,电子信息工程作为一门控制和处理电子信息的学科,其主要依托的是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技术,研究的重点是信息的处理和获取、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的开发、设计、集成与应用等。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柱和先导产业,产业前景十分广阔。要使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际的工作能力,首要的要求就是更新培养模式,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针对所需要的电子设计人才,进行分层次的培养。

一、实践教学层次化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电子设计能力分层次培养模式首要一条就是实践教学的层次化。电子信息的课程设计,不管是基础性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需要具备实践这一环节。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在实践教学中对于理论课程的还是过多,在实验方面也是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先是教师讲解,之后就是学生仿照教师的动作要领进行简单的插接线或者是对原有程序进行调整并且进一步验证结果。在这整个的过程中,学生们看似是不需要动脑的,同时也造成了他们的困扰,那就是在一次实验中往往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无法较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创造热情。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必须不断的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电子设计人才,同时加快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努力探索出一条教学渠道,不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区别于传统的实验课程,现代实验课程早已告别过去,再也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正确使用仪器仪表以及测量几个实验数据,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建立起来一种较为系统性学习的概念,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课程设计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可以仿照毕业设计的形式,由一个教师来指导几个学生同时进行,选用自理题目或者是指定题目的形式,按照学年学期的不同,逐渐逐级地加大课程在设计性能上的综合难度,使学生完成从单门课程、系列课程转向到专业实验的转变,也就是说使学生从以前掌握的简单电子电路到现在的小系统甚至是大系统,完成由点到线到面等全方位的选题设计方案,建立起工程系统的概念。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电子设计能力;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型。而这一方案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在形成产品设计之前,为了节省一些不必要的物力、财力和人力,需要进行大量的模拟仿真实验。

二、课程体系模块化

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即课程体系。制定课程体系依据的是培养目标,同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技术的发展适时调整现存的教学内容。电子信息工程亦是如此,以培养具备信息系统知识和电子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为从事各类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的设计、研究、制造、开发和应用的高等专业人才提供培训。所培养的人才大多从事电子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或者是相应的科研工作。电子工程师负责的主要内容是电子、通信器件的设计和开发;软件工程师负责的主要内容是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因此,“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更新内容、提高创新能力”也就成为了电子信息工程设置课程的主要依据,加强理论教学基础,贯彻“实用、实际、实践”的总体原则,有层次的设置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并使其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相互融合的境地。对于刚入学的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主要开设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同时还有和后续相关课程有关的诸如普通物理、高等数学、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以及高频电子电路等;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讲,主要开设的是专业方向的课程,诸如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技术、电子测试技术、光纤通信、DSP应用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另外,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在课程设置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向来作为主攻点,由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学为主,对于综合素质较为优秀的学生,可以放手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除此之外,学院还可以进行一些学科前沿讲座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校期间对于本学科的技术和前景有一个较好的掌握。在课程内容上,合并各门课程应掌握的技能和知识等要素,组成一个课程单元,同时予以必要的完善、补充和整理,保持其连续性,保留其针对性和独立性。设计出来科学的教学模块或是课程单元,并在此基础之上合并同类教学模块或课程单元,以便构成新的课程,从而形成一个“模块化、层次化”的课程体系。

三、教学对象个性化

高等教育向着大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为了更好的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所以说,对于不同对象要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找到适合每个学生的机会,让其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划分,可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较差、中等程度以及掌握理论知识较好的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来讲,应将学习重点放在理解和消化基础理论方面上,在实验教学方面,应注重操作性的讲解,诸如基础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操作,课程设计也有所不同,以完成较为简单的电路设计为主,以其他设计或者综合设计为辅,并将参加制作电子制作活动作为课外实践,目的是为了提升和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对于掌握能力中等程度的教学对象来讲,在巩固基础知识之外,还要适当地增加一些简单的设计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程设计中则应以中等难度为主要设计对象,学生可以参加一些比赛来提升自身水平,并且在活动中激发自身创新意识。理论知识掌握好的教学对象,本身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就很强,因此需要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对于他们的课程设计,应以具有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课为主要内容,学生可以自由命题,同时了解一些本学科内的前沿性的知识,为他们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规模较大的设计比赛活动,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水平。

四、课外实践活动常态化

教学实践活动的强化,需要多层次的课外实践活动的支撑。选择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大学生创新的思维和氛围,为学生施展自身才华提供一个良好的舞台。课外实践活动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实施。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兴趣小组可谓是最能反映学生喜好的形式了。可以组织学生形成电子制作的兴趣小组,在活动中不仅能够运用到学生学习过的电路、数字电路和模拟方面的知识,还能够调动起学院的气氛,掀起电子制作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组织电子制作小组需要注意的是,其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较为全面,同时还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对于一个完整的系统设计来讲,需要具备的有数据采集和处理、信号调整以及最后的存储显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过举办科技大赛和大学生科技节等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观念;作为院方也要积极配合学生的活动,比如开放实验室,加大师资投入,为学生发挥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另外,在新学期伊始,学校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实验,采取自由选题的方式以培养学生个性,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对于实验内容的安排,本着灵活应对的原则,力争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只有将实践经验不断加以累积,才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电子设计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毕业生需要具备很强的设计经验和动手能力,通过模块化、层次化的课程体系,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从而培养自身的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走出校门后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胡飞.基于群体文化学的产品语意设计程序与方法[A].2004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C].浙江大学,2004:76-79.

[2]华红艳,楚随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7-98.

[3]吴翔.产品系统设计产品设计(2)[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6-73.

[4]胡飞.基于群体文化学的产品语意设计程序与方法[A].2004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C].浙江大学,2004:76-79.

[5]杨萍.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157-159.

基金项目: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重点项目(2011JGZ051);2010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0JGA072)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以结果为导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089-02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极大,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专业素质培养方面更为突出。因此作为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就承担了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学校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为国家、社会培育出更多高质量、高素质的电子信息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一、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方面的发展步调并不一致,很多学校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较为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加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身具有的一些特性,比如专业实践性、办学多样性和社会密切性等,导致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在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很多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和电子信息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人才培养模式较单一,还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②学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与电子信息行业以及相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还有较为明显的差距;③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还不能很好适应育人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④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还不完善,与基地建设的要求、行业企业新技术不断提升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⑤专业课程建设整体水平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度参与课程改革的力度和成效还不显著;⑥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还没达到预期水平,青年教师虽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但专业、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⑦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二、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型实用人才。相关调查显示,在当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从事与自己专业对口或者相关的职业,即使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职业,他们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不能直接上岗为用人单位、社会创造经济价值,而必须经过用人单位的再次甚至多次培训才能正式上岗。而这恰恰是很多用人单位不希望看到的,他们希望所招聘的高技能型人才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公司、企业创造实际的经济价值,而不是再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培养人才。特别是从目前的就业现状来看,从业者大多存在不稳定性,把进入社会的第一个工作单位、岗位作为自己的终身单位、岗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从业者跳槽的几率很大,如果一个公司花了很多心血来培养他们,当他们真正可以给公司创造价值时却选择跳槽的话,那公司在员工身上的投入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并且这种现状对学校的声誉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因此,从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现状以及当前的就业现状来看,高职院校有必要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进行改革,使本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零延时上岗,为社会创造价值。

三、在以结果为导向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改革

1.以结果为导向理念的含义。“以结果为导向”这个说法是从以前工作过的公司借鉴过来的,它是指以员工所做事情的最终结果来评定员工业绩的好坏。这里所谓的“结果”,就是能为公司企业创造实际的经济价值,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公司企业的盈利,当然同时对公司企业员工的自身利益也是有很大影响的。公司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都是以该员工所做事情的最终结果来评价一个员工的业绩好坏。因此,不管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努力、如何辛苦,只要最终结果没达到公司的预期要求,该员工所做的这一切工作领导都不认可,都认为是没有意义的。这看起来很残酷,很没有人性,但这就是裸的现实。当今社会各个行业的竞争都异常激烈,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他们所招聘的员工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为公司企业创造经济价值,对公司企业来说这名员工就没有利用价值可言,这样的员工必然在该公司企业是干不长久的。

2.以结果为导向理念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的含义。“以结果为导向”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就是以学生的最终就业为目的,再反过来对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就是看该校学生毕业时的就业情况,如果一个学校连学生的就业问题都解决不好,就更别谈什么素质教育、能力教育了,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学生就业的问题就是学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但就业问题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都是个老大难。

3.在以结果为导向理念下对电子工程专业建设进行改革。高职教育有别于一般本科教育,目前国内的高等职业院校大多都是三年制,因此在对电子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必然和一般本科院校有所区别,而这几方面在学生的就业上具有主导性的作用。①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基础,以专业需求为目标,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建立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为原则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学校需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未来的个人发展,不能盲目安排一些理论很深的课程,这样只能适得其反,让学生望而却步,学校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让学生在这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加强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教育是以为社会提供高等技能人才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目标,这就决定了它的教学内容必须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以实际专业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来培养学生,而不能靠学校所谓的办学经验、行业经验向学生传授一些已经过时、被淘汰了的知识技能。因此,最直接有效地掌握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办法就是深入相关企业去调研,特别是对行业领先企业调研,比如像华为、中兴、EMC、富士康等。比较全面地了解企业对学生的实际需求,需要学校为企业提供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学生在学校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在掌握了这些信息之后,学校就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进而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重点学习当今行业企业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这些课程在时间安排上也应该尽量充足,而对于一些基础性的以及几乎快被淘汰了的知识则应适当减少相应的课时量,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个基本认识就足够了。②教材的改革。教材是授课的主要参考资源,因此教材的选择就很关键,现行出版的教材种类繁多,学校必须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进行教材的筛选,很多教材理论性较强,而实际需要学生参与的实作部分则很少,这种教材比较适合本科教育而不适合高职学生,高职院校学生需要的是理念知识不是很深、但够用,实作部分比重较大的教材。这种教材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但种类并不多,可供选择的余地不大,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可以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自行编写教材,但在教材的编排上需要注意几个问题:①必须满足专业需求,在通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对内容进行增减,增加当今电子信息产业比较热门的内容,而对于较少用到的或者快过时的内容则应适当删减。②内容选择上应该重实作,理论知识不应过深,能够支撑实作部分即可,实作部分则应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不能偏离学生就业最终目的这个大前提。③教材的章节安排上由易到难,最好以一个个独立项目的形式来编写教材,打破传统的理论化教材的编写模式,这种形式更能满足高职教育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特点的需要。③授课方式的改革。在授课方式上应该打破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的理论化教学模式,而应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即所谓的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更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先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融合在一个个独立的项目中,每个项目按照课程总课时量进行划分,然后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可以小组的形式按照实际工作的程序开展工作,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学生开展工作之前老师可以先对项目中要用到的新的知识点进行简单讲解。在学生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指导性的帮助。④考核方式的改革。在考核方式上需要一改传统的以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为主体决定学生最终成绩的形式,这种形式过于重视卷面成绩,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学校应该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所谓学习过程的考核,即老师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学习主动性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比较有效的过程化的考核,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力度,经常与学生互动交流,不断完善改进教学方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为了使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更符合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将“以结果为导向理念”运用到专业建设中是毋庸置疑的。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相信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必定会上一个新台阶,专业前景将是一片光明。

第9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创新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087-02

一、背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的是电子系统设计、信号处理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结合本人在教学和学生创新实践培养过程中的经验,就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理论与实际动手能力紧密结合的专业,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最好途径就是参与具体的课题研究。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的书本知识不少,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研究机会较少,动手能力亟待提高。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校“十二五”的发展纲要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向的要求,探讨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适合社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的方法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经过四年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参加具体项目实际训练,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熟练通读外文技术资料的水平、很强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毕业时能设计一个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产品,能承担信号处理方面的科研工作。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创新型人才培养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采用择优录取,优胜劣汰的原则,形成特定的文化氛围,以加速学生个体心理的健康成长与精英专业思维的形成。

2.我们对常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除建立在数理基础上的科学性系列课程以外,还提前侧重工程实践的工程性系列课程的讲授时间。依据教育心理学中的目标定向理论与自我效能感理论,通过课内外贯通式创新实验,形成持续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通过贯通式课程,形成阶段性的知识融合,以改变学习目标不明确、精力投入不足、学习效果差的问题。

3.通过搭建引导、激励、环境三方面结合的全方位创新实践支撑平台,实施课内外结合的贯通式创新实践活动,以构建立体化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本科全过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四、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

根据最新技术发展趋势、社会需求和创新中心团队老师的知识结构,经多次讨论,多媒体创新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向分为嵌入式和DSP两个方面。学生经过四年培训,在嵌入式或DSP平台上具有较强的动手、科研能力,能承担各企业、科研院所在DSP、嵌入式方面的科研工作。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遵循“分阶段、分步骤、适当超前”的原则。“分阶段、分步骤”的方法将大学四年分为基础训练阶段(大一、大二、大三)和综合训练阶段(大四);“适当超前”就是在培养的各个阶段,通过讲座、自学,将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前掌握,尽早进入实际课题的研究工作。针对每个不同的培养阶段,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每个阶段以学生制作的作品为考核内容。为此,创新中心设计了四组作品,每个作品由中心老师、学生制作完整的技术方案、元器件的选型、技术指标以及考核方法,由学生组成团队或个人完成。

1.基础训练阶段。经过大一到大三三年基础训练阶段的培养,重点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根据基础训练阶段的特点,将三年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制定不同的要求、任务,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学新的知识,参与一些课题的训练。(1)大一阶段。大一是学生从高中阶段到大学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学生的自学及科研的习惯、初步动手能力及兴趣的培养是重点。C语言是嵌入式和DSP两个平台开发的基础,是信号处理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和强化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C语言。单片机的开发相对嵌入式和DSP两个平台入门简单,从单片机的小产品入手,培养大一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兴趣,学会Proteus、Keil仿真平台的使用,养成在开发前期使用仿真平台的习惯。大一的目标:在掌握以上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大一期间完成会议电子名片或自行车码表的制作,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2)大二阶段。经过一年的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了解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习目的。在此基础上,学习Matlab软件(重点Simulink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通过课堂学习、内部培训及视频教材,熟练掌握信号与系统、滤波器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等理论知识。大二的目标:在掌握以上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完成基于51单片机的DTMF信号生成及检测、语音信号的A/D、D/A系统设计。(3)大三阶段。按照学生的选择,培养方向分为嵌入式及DSP平台两个平台进行专业训练。嵌入式方向的同学学习Linux操作系统,掌握ARM系列芯片的硬件原理,针对具体应用,掌握3~4个协议栈的使用,学会裁剪操作系统。DSP方向重点以TI公司DSP芯片为开发平台,熟练掌握CCS软件的使用和定时器、串口、存储器的扩展、HPI接口的基本知识。结合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的应用、DSP原理及应用的课堂学习及实验,学生掌握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部分知识,大三的目标:在掌握以上知识的前提下,完成基于嵌入式(ARM)/DSP的DTMF信号生成与检测、新型电视传输系统两个研究课题。

2.综合训练阶段。学生经过前三年的训练,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大四阶段是出成果的关键一年,创新中心的领域是多媒体通信的研究,结合中心的研究领域及市场的需求,重点研究语音编解码、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增强方面的课题。根据课题的具体要求,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在自适应滤波器、现代信号处理等理论方面进一步学习,以更好地完成综合训练阶段的训练。综合训练阶段的目标根据学生基础训练阶段所学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情况,设计了以下课题:强噪声环境下的通信系统、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系列产品的开发等,这些课题在ARM、DSP平台上的实现。

五、创新型人才培养团队

以上各阶段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具有很强战斗力、责任心和爱心的团队来执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多媒体通信创新中心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以上目标:

1.每周四下午例行的技术讲座,主讲人以本中心的老师、学生为主,适当的时候请一些专家来进行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讲座,扩大老师、学生的知识面。

2.“以老带新、以点带面”,部分同学经过较长时间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由他们指导刚进入中心的新生,培养了大家的团队意识。

3.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基础的学生,中心制订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讲座、自学、课堂学习几个方面来扩大大家的知识面,不同阶段不同的课题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通过大四的综合训练阶段提升大家的全面能力,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4.创新中心的运行需要一定的运行费用,需要对市场和技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学校的技术优势与公司的市场优势有机结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六、成果

在指导老师及广大同学共同努力下,在语音信号处理、图像信号处理等方面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产品能应用于市场;在学生中的影响面能借由创新中心的学生带入各个班级。

1.系列拾音器的开发:正在开发的两款数字拾音器,原理样机已经研制完毕。此数字拾音器采用了麦克风阵列、盲源分离、回声抵消等多种语言增强技术,实际效果比较理想。利用这些技术,还准备研制多媒体教室的话筒,取代目前的模拟话筒。

2.会议电子名片:正在开发会议电子名片,系统通过计算机向会议电子名片系统发送需要显示的名字等内容,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3.全网络楼宇对讲系统:正在开发的基于CORTEX M4的全网络楼宇对讲系统中使用了拾音器方面的关键技术,单元机及户内机之间语音、图像信号的传输全部通过网络实现。目前国内这方面的产品较少,市场前景广阔。

4.学生中的正面影响:值得一提的是电院大二、理学院大二两位同学,自进入大学开始,一直在创新中心老师指导下学习,和其他同学相比,他们的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宽,专业知识基本上学到了大三下学期的课程。在他们的带领下,各个班级的电子产品小制作活动广泛开展起来了。

七、后语

我们通过建设贯通式课程体系、搭建立体化创新实践平台,从个性、知识、能力三方面进行针对性培养,引导学生明确目标,不断获得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形成目标+持续成就感的正向反馈与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尝试最大限度拓展学生实践投入时间、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科研创新效果明显,科研项目数及参与人次逐年递增。学生参与发表科研论文、申请专利。毕业生知识面广,知识掌握深,动手能力强,综合能力高,进入社会发展潜力大。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深感责任重大,“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我们最大的感受,看到同学们一天一天地成长,我们备感欣慰。创新中心通过企业出项目、教师重引导的方式,激发、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产学研互相转化。这些活动的开展,拓展了老师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了企业产品研发;同时,有利于探讨校企合作下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从大学生到工程师快捷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定华.走进美国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第10篇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教学质量 提高策略

我国加入WTO给正处于突飞猛进发展时期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教学质量迫在眉睫。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能及时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善实验手段,教学质量就无法保障。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实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理论课内容陈旧、授课手段单一,实践内容少,与迅猛发展的现代电子技术严重脱节。多数以理论课讲授为主,学生动手实践机会较少。课程内容陈旧,主要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讲课内容以模拟单元电路和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为主,与目前IT产业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高速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严重脱节。讲课效果不好,学生普遍感觉“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用不上,实践中需要的知识没学过”。

2.各门课授课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目标。有的课理论太多与现代技术联系不紧密,有的课内容与其他课有重复,从总体来看,培养目的比较分散。

3.一方面授课的内容与最新发展的技术严重脱节,另一方面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不到优化和充实,易造成教师不敢多讲、学生不愿多听、动起手来什么都不会的恶性循环。

4.实践环节内容手段比较单一,实践环节只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最基本的东西,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在实际问题解决方面、在创新性方面缺乏必要的内容。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1.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高等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定位好学校特色的基础上,确立与之相适应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据此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坚持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是在分析职业岗位群能力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再结合学生的能力、兴趣和社会需求,选择不同的专业(或职业)方向进行专项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岗位素质。

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电子专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将课程体系分解为职业素质模块、可持续发展素质模块和岗位素质模块,经过全面的系统规划,形成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教学核心,采取多种实践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我们把实践课题分成不同的课程类型:项目中心类型、任务中心类型、问题中心类型、训练中心类型、体验中心类型、案例中心类型和复合类型等。例如单片机的实践训练就采取“任务中心”、“训练中心”和“项目中心”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学方法,以完成一个实际课题为中心,带动训练和项目,学习相关知识,通过大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使之达到熟练程度。对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相应改变,强调进行素质考核与技能考核,减少知识的记忆力考核,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从实验中领略各专业学科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和内在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因材施教,以“优生导师制”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为加快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挑选优秀学生,创建各种人才创新基地班,并配备具有丰富实践(工程型)的教师作为他们的导师,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某些科目,或直接进入教师的科研课题组,接受科研能力的训练,接受创新意识的熏陶,进行特色培养,以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最终将基地建设成为集教学、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信息类人才培养领域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4.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融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使得计算机技术成为各学科专业不可缺少的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计算机技术联系最为紧密。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计算机的内容虽有独立性,但在很多情况下已很难将计算机技术单独分离出来,两者结合十分紧密,并逐步走向融合。因此,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衔接中,必须注意到这种融合性,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多结合计算机技术。

5.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强化开放实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确保开放实验教学质量。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开放实验教学过程,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满足学生课内外的要求,又要及时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教师。对于课程内规定完成的实验,要采用提前集中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完成预习后,在网上预约实验时间。计算机管理系统及时为学生排位,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各种相关信息,供教师和学生查询。针对开放实验后可能会存在学生抄袭实验数据、实验报告等问题,要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具体构思为:学生进入实验,进行课内实验时必须通过预习检查(可通过预习检查课件进行);基础实验教学过程实现网络化管理;值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质量进行随机抽查;加大实验报告的比重;采用答辩和集中进行操作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确保开放实验教学的质量。

6.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大胆进行全面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与实施素质教育出发,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就可以在面临和解决经济体制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来的一系列问题时,少走弯路。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使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践,扬其所长。在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时,应以考评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用实验操作、完成设计课题等方法考核学生,促使学生真正为提高能力而学。

第11篇

    1 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认识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例如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因此需要一大批具有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能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所以开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必不可少的。

    该专业的培养要求主要是学生需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包括生产实习和室内实验。同时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2 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

    2.1电子信息工程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应用

    目前造价行业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几个部分:以Internet/Intranet为内部、外部和内外通讯的网络平台,通过实施办公自动化和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管理,提高办公效率;采用工程量计算软件、钢筋软件进行工程量和钢筋用量的计算,运用套价软件编制工程预决算;利用数据库技术建立指标收集和分析系统,用于已完工程的积累;利用信息网和获取信息,用于工程预决算的编制和造价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其在建筑行业的推广发展,我国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人们在制定定额、编制标底、投标报价、造价控制等方面已经摆脱了手工劳动,实现了电子化、信息化管理,且各类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广泛应用就是最好的说明。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大批为工程造价及相关管理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的网站。这些网站不同程度的提供了政策法规、理论文章,有些涉及项目信息、造价指标和材料价格信息等,它们为进一步建设全国规模的工程造价管理专项系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些网站没有统一的规划,有些提供的信息不够严谨、内容更新不及时,从专业角度来讲,还属于比较浅层的信息服务,难以满足深层次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

    2.2 电子信息工程在公路领域的应用:

    分析高等级公路信息数据结构,可发现大量的信息是建立在相同数据库上的,不同的参建的人员对数据有不同的要求。建立在有纸办公的基础上的相同数据的查询、整理和使用不仅会造成的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还在管理中出现数据的更新不能及时反映到施工当中去。如公路工程中的计量支付,一些数据的主要来源是工程计量中对工程进度、质量、费用的数据“描述”,还随时取算各种工程量数据书录指标,是工程信息管理的集中体现,计量数据的积累和还是工程信息管理的保证。计量时对照合同和工期,完成它对工程投资、进度的宏观调控功能。但目前人为的讲计量过程效率太低,数据缓慢,工程进度控制只能停留在宏观层次上,甚至只是为了达到支付的目的,同时人工计量中监理、业主方没有一套完善的“动态造价”(合同变更)来配合,建立起数字上宏观调控的体系。当然,关于工作效率和管理手段的其他三个重要方面:文件、质量管理和通讯联络,相对来讲也亟待改善的薄弱环节。解决目前管理现状的有效手段就是建立公路工程现代化计算机管理。

    2.3电子信息工程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

    拖拉机与自走式农业机械电子化正向网络化、智能化、分布式控制技术方向发展。一台大型拖拉机和复杂农业机械,已装置了若干个标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它实际上已是一个带有独立处理信息与控制功能的计算机智能控制终端,是针对农业机械使用环境专门设计的通用微型作业计算机,具有统一标准设计的接口5采用了控制局域网络(简称CAN)技术及其网络通信协议。

    2.4日常设备信息化

    随着人们对生活信息化的渴求,越来越多的日常设备都或多或少的应用了信息技术。如冰箱的恒温控制系统、彩电的数字网络功能等等。而日渐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汽车更是将信息技术在日常设备中应用发挥到了极点。

    新的汽车电子系统由各个电子控制单元(ECU)组成,可以独立操控,同时又能协调到整体运行的最佳状态。举一个安全驾驶方面的例子,出于平稳、安全驾驶的需要,对四个轮子的操控,除了应用大量压力传感器并普遍安装了刹车防抱死装置(ABS)外,许多轿车,包括国产车,已增设了电子动力分配系统(EBD)。ABS+EBD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雨雪天气驾驶时的稳定性。

    3 电子信息产业需求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促进了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在不仅靠科技的推动,更多的是人们对高质量生活水平的追求促进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基本。目前发达国家对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比我国的发展情况要好。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许多的发展中国家对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如近年来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已获得巨大发展,这与我国人们的需求密切相关,也与国外的信息产业向我国扩展有关。我国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机遇将继续增加,农村、偏远山区、贫困地区也将会逐渐有市场需求,并且市场份额会逐渐增大。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会有所发展,亚太地区市场饱和后非洲市场会逐渐兴起。人们对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会促使市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我国自身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同时也要制定出向非洲等电子信息产业落后地区发展的战略规划。落后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大多以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为主,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布局。

第12篇

西昌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本介绍:

是电子和信息工程方向较宽口径的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具备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能力的应用型高等电子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从事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维护及售后服务工作,也可以在生产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管理、维护及工艺调控等工作,到移动通信、公安、交通、金融、医院等部门从事电子设备的应用及维护保障工作,也可从事电子商务及物流硬件及现代控制系统硬件开发、应用和维护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