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7:57: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企业在社会保险管理中的不足和问题
1.1制度不完善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相应地,国家也意识到了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因此,我国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战略措施致力于促进社会保险管理的发展。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各个企业之间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都不一样,而且其制度也不完善,政府也没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不平衡导致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的工作人员是十分复杂的且分布广泛,员工之间的年龄差距也非常大,退休人数也不统一,而且一些在退休之后死亡的员工家属为了能够继续享受企业福利,就不及时向公司上报真实的情况,这样就给企业的社会保险基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1.2相关的服务机构缺乏
资金能够促进社会保险管理的发展,但是相关社会保险服务机构却十分缺乏。换句话说,就是社会保险的发展和完善仅仅只有资金的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关的辅助机构来进行协调,才能使社会保险管理更加全面地发展。从现阶段社会保险管理的发展状况的角度来看,其相关的服务机构已经不能很好地促进社会保险的发展,而且由于相关服务机构的匮乏也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如果政府和企业完善相关的服务机构,那么员工住房难、看病难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
1.3宣传力度不够
社会保险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首先,就是宣传方式。在网络时代日益发达的今天,企业对社会保险的宣传方式仍然是最初的表演和演讲等形式,不能有效地使用发达的网络资源进行宣传,这样既与工作人员的生活方式不符,工作人员也无法深刻地了解到社会保险对自身的影响。其次,就是时效问题。在大型企业或者国企中,一般都会以积极的态度来宣传和对待社会保险问题,然而,在一些中小企业中,由于管理人员的意识不强烈,管理不够严谨,导致其对社会保险的宣传采取一种极其消极的态度,中小企业的工作人员也不能及时地了解到企业保险制度和政策,也不能意识到社会保险对自身的重要作用,从而也就失去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最佳时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了该企业的工作人员以一种消极、不思进取的态度来对待工作,没有较强的责任感,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
2完善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策略
2.1企业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企业在完善社会保险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和问题,企业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和现象进行仔细的思考和研究,积极探索新的措施。与此同时,社会保险制度与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在制定各种制度的时候,应该积极采纳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企业仅仅制定出社会保险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比如说绩效汇报制度、政务公开制度、服务保障制度等。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社会保险管理工作顺利展开,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2.2建立专业的工作团队
一个企业仅仅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企业的员工以一种消极的态度来面对工作,导致工作效率极低,那么有效实施社会保险制度就会是纸上谈兵。所以,企业在完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的工作团队,这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效果。在建设工作队伍方面,我们首先必须依据企业的真实需求来设置相关的工作机构和岗位;其次,在对人员进行选拔时,严格遵循选拔和任用要求,既要考察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也要重视选拔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责任心以及临时应变的能力等因素;最后就是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工作人员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工作素养和专业知识。
2.3严格管理企业相关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
在一个企业中,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要做到“以人为本”,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能享受到社会保险福利,积极了解每位员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便利;此外,企业还应该加大对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积极利用各种媒介或者是互联网来宣传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使员工能够真正了解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同时,社会保险管理制度要与国家的管理要求相符,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2.4建立高效的信息化体系
以往的社会保险管理模式具有效率低、投资高等不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不能适应,所以,企业必须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系体系来提升社会保险管理的工作效率。比如说,企业在社会保险管理中,构建起完善的数据库系统,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之前信息数量大、不能及时更新和查阅的问题,还能够节约工作人员的时间和企业的开支。
3结束语
关键词: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模式;意义;问题;对策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制度规定,又要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通过改革、完善自身的制度,来推动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逐步实施和落实。
一、 企业社会保险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支持企业长久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要想实现其长久、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稳步、扎实地做好保险管理,为员工提供安定、长久的保障,传统的国企保险未能纳入社会管理体系,无形中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企业保险纳入社会保险管理体系,不仅减轻了企业经济负担,同时,也为企业员工保险权益开辟了全新的出路,使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企业有了充足的经济效益空间,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自身的信誉、形象等又得到了一定提升,自然会引来更多的优秀人才,内部员工也会更加积极努力地贡献并服务于企业,在人才的支持下从而获得更加长远、健康的发展。
(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推动国企保险纳入社会化管理能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因为通过社会保险能够实现国企职工与打工者在保险利益分配方面的平等化、均衡化,维持打工者的心理平衡,维护社会的安定,使企业的劳动者都能公平、平等地享受社会福利,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从而打造出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维持社会的公平正义。
国企构建社会保险管理模式使自身的保险管理纳入社会体系,使企业融入社会发展大环境,维持社会和谐良好的环境。
(三)支持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经历了改制改革重组等过程,要想适应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就必须逐步创建并形成现代企业制度,达到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的经营目标,企业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切实按照国家在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形成的制度和规定,积极参与市场化经营与管理,积极改革并完善传统的管理制度,逐步推动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将保险管理纳入社会保险管理系统,从而减轻企业自身的财务负担,也调动员工参与市场管理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企业逐步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二、 国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健全完善的社保管理制度有待确立
不同国有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面临不同的发展形势,自身遗留着不同的问题,受传统的保险管理理念的影响,使得社保管理模式的构建举步维艰,国家虽然在相关方面出台了各种文件、制定了方针和政策,然而,实际贯彻执行过程中阻力重重,使得科学有效的社保管理制度无法有效建立,影响了企业社保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员工缺少有效配合
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国有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然而,很多企业由于缺少宣传教育与引导,再加上员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缺少配合的积极性,一些关键且重要岗位的员工,例如:社保审核、审计人员存在自私心理,缺少对社保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实际工作中问题重重。
(三)没能实现公平与效益的有效协调
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最关键是要协调处理好效益与公平间的关系,然而,更多的企业却在这两者间出现了偏颇,强调公平,忽视了效率,使得社会保险制度自身无法充分、高效地在企业运转,单纯重视效率,则导致了一些不公平问题,引发了矛盾和危机,也阻碍了社保管理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三、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加大对社会保险的宣传教育
传统的国有企业的保险管理未纳入社会管理体系,企业在职员工的保险全盘由企业或国家承担,国企职工能够充分地享受保险福利待遇,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逐渐改革了保险管理制度,将国企、事业单位保险纳入社会系统,实行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模式,这对于一部分长期享受传统国家保障制度的员工来说是一大挑战,会产生抵触与排斥情绪。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做好员工的内部宣传与教育工作,通过组织召开思想交流会议等进行宣传教育,使员工意识到企业保险社会化管理的长远益处,从整个社会的发展、企业长久经济效益等方面去分析,让员工能够欣然接受地配合企业社会保险管理。
(二)积极完善社会保险办理服务体系
创建完善的社保机构体系,打造出专门的社会保险部门,并内设健全、专业的部门与职位,为社保办理提供健全完善的服务,形成健全完善的社保制度规范,以及业务办理流程,同时,也要加大对社保机构内部各职位的培训与培养力度,使他们积极学习并掌握社保办理的各项业务、各种操作,形成细致、具体的岗位职责划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确保各个部门、岗位都能遵规办事、合法履行职责,实现企业社保管理的公平化、透明化,确保各项工作都严格依照规定开展,从而最大程度地维护企业员工利益,同时,强化监督与检查,对社保管理部门人员的工作行为、作风进行全面、彻底的监督,提高他们的责任感与责任意识,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主动积极地履行工作职责。
(三)设置层次分明的责任岗位
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其中各个岗位的职责力、执行力非常重要,必须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设置全面到位、且层次分明的职责岗位,而且确保各个岗位人员都能注重履行社会保险管理职责,积极践行国家的保险方针和行政制度。
根据保险工作需求,以及国家的相关规定,至少应该形成以下几大岗位:业务岗位、财务岗位与规划监管岗位。业务岗负责贯彻、落实相关的保险制度和政策,负责各种社会保险业务的办理,创建并维护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等;财务岗则负责严格按照科学的规定保障资金的到位与运转,规划监管岗则负责严格监督业务岗以及财务岗的各项工作,负责整个企业保险的计划、规划、运行与监督,为企业制定科学的保险管理政策、制度和方针。
(四)重点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与核对管理
要想使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步入正轨,就必须及时加强企业社会保险支付与缴纳管理,确保企业能够及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第一,把缴纳社会保险纳入员工工作考核范畴,使其成为企业员工工作业绩考核依据之一,对于不能及时缴纳保险基金的员工或者配合度不积极的员工则应加强劝导与教育,提高群众配合的积极性。
第二,保险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做好保险征缴工作的核查、核对、分析与直接工作,并形成工作总结报告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进行提交,以此实现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有条不紊地开展。
第三,重点完善保险管理者的工作监督与纪律管理,使他们能够公开透明地正确处理由员工缴纳的保险基金,定期进行保险基金征缴的监督,加强核对,对于资金挪用、非法占用社保基金的工作人员和行为严格依照法律进行处理。
第四,健全服务体系。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一个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支持,因为只有在健全、完善的服务支持下,才能使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逐步走向成熟,才能更加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可以设置专门的社保服务部门,开展全面、完善的服务,使企业员工享受到社保服务的便利,以此来保证社保制度顺畅执行。
四、总结
国有企业由于长期受制于传统保险制度,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需要积极遵守国家的相关制度规定,又要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通过改革、完善自身的制度来推动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逐步实施。
参考文献:
[l]王磊.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法律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J].吉林大学,2012(12).
[2]白维新.对国有大型企业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思考[J].经济师,2003(03).
[3]陈涛.XY公司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杨振宇.国有大型企业组织结构变革中的利益冲突及协调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
一、提升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质量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为了使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的真正有效性得以发挥出来,在进行改革时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我国的实际国情针对性的开展相关保险管理工作。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于这一国情的制约使得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论是在经济发展方面亦或是科技发展方面都落后于其他国家,这种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劳动保险的改革力度,我国劳动保险制度在很多方面都处于极低的发展水平,不仅在待遇上还是其他层面上都存在一定的劣势。近些年我国劳动保险制度虽然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我们在提升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制度方面应严格从实际情况出发。
2.坚持调动多层次力量的原则
在提升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时我们还应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联,最大限度的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为劳动保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劳动保险问题不仅仅是企业或是个人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国家的发展进步有着天然的联系,只有国家得以繁荣昌盛,企业或者个人才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福利。但存在不足的是我国现有的劳动保险几乎都是由国家和相关企业所承办的,职工自身对劳动保险内容知之甚少,这种现象会使得有些企业有机可趁从中捞取利润,因此,在进行劳动保险制度改革时应从多个角度、多层面进行监督与管理。
3.坚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原则
此外,在进行私营企业劳动保险制度改革时还应正确处理劳动保险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发展生产是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最为可靠的保障,只有生产有了保障,职工的劳动保险才会有质的飞跃,而且在提高劳动保险待遇时必须按照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工作[2]。倘若不进行实地调查,盲目的扩大或者提高劳动保险待遇,则会使得劳动保险缺乏有力的保障,对企业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科学有效的做好劳动保险与生产之间的联系,是增强我国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与社会保险“互助共济”观点背道而驰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浪潮不断加大,不管是在科技方面亦或是经济层面上中国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也在不断涌起,随之而来的竞争也在日益加剧,这种现象已经扩展到很多私营企业中,很多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制定相关劳动保险上花费巨资,而有的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发展较缓慢在制定劳动保险时常常步履维艰,这种现象与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很多方面存在异议,因此在实施时往往难上加难。
2.劳动保险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我国现有的劳动保险管理制度,我们发现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制定劳动保险管理制度上责任不明确。二是劳动保险管理制度与社会的发展不相吻合。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国很多地方在制定劳动保险制度上都缺乏针对性,管理力度不足,在实施相关工作方面往往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劳动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三是劳动保险机构设置不科学。我国劳动保险制度虽然已有很多年的发展历程,但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定标准与具体的实施方案,在人员的设置上也不科学,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使得很多人不走正规渠道,在就业中走后门现象较为严重,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劳动保险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与改进。
3.劳动保险基金存在的问题
一是劳动保险基金筹集渠道单一化。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费的缴费规则是个人缴纳劳动保险的一部分,企业也应承担保险费用的一部分,倘若企业的职工数量较多的话则缴费基数会很大,这远远超出了某些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所以为了获取巨额的利润,很大私营企业在对员工缴纳劳动保险上采取拖延政策或是直接取消社会保险等保险服务。二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保障制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日益加快,传统的法律保障制度已远远不能满足时展之所需,这种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某些私营企业在进行劳动保险基金管理上缺乏有力的保障,实施的难度可想而知。三是劳动保险基金在投资运营中渠道单一[3]。虽然目前正在逐步放开社保基金投资金融产业、进行实业投资和经营性事业投资的准入领域和相关规定,但基金的大部分仍集中在银行存款、政府债券等投资品种上,这便导致了资金运用的次优效率。
三、提升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1.实行多层次的劳动保险待遇
为了使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得以有序、持久的发展,纵观各方面发展情况,也为了满足私营企业的可承受范围,在制定相关劳动保险制度时应该实行多层次的劳动保险待遇。比如对于一些家庭困难而又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在劳动保险待遇上应适当增加,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强度并结合相关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劳动保险制度,在满足职工个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上,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2.改革与完善劳动保险的管理制度
一是实现劳动保险管理制度的有效化与统一化。纵观我国现有的劳动保险管理制度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应健全与改革现有的劳动保险管理制度,实现劳动保险管理制度的有效化与统一化。劳动保险由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监管,企业在制定相关管理条例时须参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实施,对于不按照相关规定实施的企业应给予一定的法律制裁,使我国的劳动保险制度有法可依并得以有序发展。二是促进劳动保险制度信息化与全面化。所谓劳动保险制度的全面化主要指的是在发放劳动保险金时应全面,不仅要对在职人员进行发放,而且还应对已退休人员进行适当的补助。此外还应做好劳动保险制度的管理工作,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服务。在管理中还应注意劳动保险制度的信息化,实现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开发劳动保险综合服务平台,为人们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沟通交流的渠道。三是促进劳动保险基金投资的多样化。纵观我国近些年劳动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运营方式单一化,基金保值渠道少等严重制约着我国劳动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因此为了使私营企业劳动保险制度得以健全发展只有扩大投资渠道,改进管理方法[4]。此外,应将劳动保险基金的运营交由专业的团队进行投资经营,确保其持久、有效运行。
3.合理规划劳动保险基金
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逐渐提升了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人们对于企业待遇的看法已经不仅仅是薪资那么简单,社会保险作为一项人们注重的福利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凸显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也体现着社会保险事业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当前社会保险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长期的职业发展问题,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深远。社会保险作为员工福利的一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问题,不仅是影响企业员工工作主观能动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
社会保险;企业发展;保险管理;企业管理
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企业社会保险的管理与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是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企业做好社会保险管理不仅仅要对企业员工的切身想法了解清楚,更要从企业自身着手,做好社会保险的档案管理工作,社会保险档案的完整与否,关系着企业内部管理的完善性。不断的深化企业的社会保险改革问题,逐渐扩大社会保险的企业员工覆盖面,也是未来新形势下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化、规划化的企业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是未来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基础。
1、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1.1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
企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助推力,员工作为企业的主要发展动力,是企业运行的载体,能够让员工自身感受到企业为他们的切身利益所做出的工作,是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感的重要基础。社会保险管理在企业发展中企业重要作用,关系着员工的切身利益,只有照顾好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险福利,员工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企业,切实的完成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做好企业保险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维护好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得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认同感提升,更重要的也能够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发展的凝聚力。
1.2削减企业资源管理压力,增强员工主观能动性
对于社会保险来说,它是由企业员工、企业和社会三方面共同承担缴纳的保费,能够对职工的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和失业给予一定的保障,这是企业员工在生活中减轻经济压力的重要方面,重要的是也减轻了企业一定的经济负担,一旦员工因为工作原因受到了损害,社会保险就会给予员工一定的经济补偿,削减了企业资源管理的压力,这也是社会保险给予企业的一项重要福利。社会保险的管理作用不仅仅是有效的促使企业内部得到快速的稳定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稳定发展的压力,企业对社会保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增加,使得更多的劳动者了解了社会保险的基本知识,也加速了社会保险在广大人民群众在中的普及,促使社会保险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2、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改进中遇到的问题
2.1企业社会保险体系缺乏一定的漏洞
当前社会保险事业的不断壮大,不仅使得广大社会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同时,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保险管理的规章和战略计划,使得企业对于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认识得到了一些提升,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因为当前社会保险的种类逐渐增多,加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再加上企业员工年龄的分布差距较大,很多的企业历史遗留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建立健全相关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规定,是当前弥补企业社会保险体系漏洞的核心问题。
2.2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险服务机构
企业社会保险的管理不仅仅是提供资金的简单问题,需要相关的社会服务机构做支撑,但是当前服务机构的建设需要政府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建设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使得服务机构的设施不是很完善,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多有发生,这些服务机构不健全的情况也影响了企业社会保险的管理水平,致使当前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改善。
2.3缺乏信息化的社会保险管理手段
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险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需要对大量的员工信息进行统计和建档,如果仅仅是依靠一些手工处理保存员工保险信息档案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表现出工作效率低下,还会增大出错的几率,再加上社会保险种类的复杂,覆盖面积逐渐增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也就逐渐凸现出来。因此,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逐渐完善,社会保险管理事业的发展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信息手段,实现社会保险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逐渐提升社会保险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是目前由于大部分企业还缺乏一定的信息化管理的手段,使得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还相对落后。
3、企业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
社会保险作为一项需要国家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组织和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其目的是保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能力,类似于一种社会求助的形式,这种制度的建立是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有偿性,因此需要缴费才能够获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保险是一种企业的社会责任,这种制度对于企业员工的就业、择业问题是一种保障制度,是员工的一项终身福利,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1提升员工的企业认知深度,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要想企业做好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就要认识到社会保险制度是一项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员工不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还关乎这社会的稳定问题。因此,要想改变当前社会保险管理的缺陷,九要认识到企业社会保险是企业应该认真履行的一项社会责任,应该在认同这种观念的基础上,认识到企业员工是社会责任履行的主体,也是落实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责任体。
3.2健全企业内部制度,保证社会保险管理体系的完善
企业不仅仅要将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社会责任来履行,更要认识到这项保障制度对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还要建立与之对应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以一种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手段进行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只有将社会保险管理作为一项企业管理的责任体系,才能够将规范化的保险管理工作得到开展。
3.3建立信息化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
当前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企业在社会保险管理方面更应该跟上时代脚步,建立信息化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不仅能够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还加强了企业对于员工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需要借助国家制度的辅助,结合企业目前的具体情况来完善社会保险管理的工作平台,将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对保险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提升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开展的进度和效率。另外值得注意的事,对于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目前,我国在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已经将这项课程列入考核目录,不仅对人才培养的深度加强了深入了解,更重要的这对于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社会保险管理事业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需要进行改善和自我增强,因此,对于目前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是衣食住行的需求,还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加强对自身安全感的需求,也可以说,社会保险实际上是一种人们对于精神层面追求的慰藉,可以保证自己在一定的情况下保持相对的从容心态,同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也需要保证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从而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而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就是一项保障员工积极为企业工作的枷锁,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3.4加强企业保险管理人员的存档意识
保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不受约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强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存档意识,与基层的档案管理人员相互配合,不仅要实行信息化、技术化的社会保险人员信息档案管理,更高将真实有效的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得到落实,明确管理人员保证员工基本信息的完善性,加强制度的标准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社会保险管理措施。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科学的管理是利用现代化的存档手段,针对社会保险资料的纸质档案材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整理,做到一电子操作代替传统的手工化作业,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一体化的社会保险存档管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实效性。综上所述,我国对于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视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改进完善的阶段,陈旧的管理模式已经被替代,人性化、信息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已经开启,这也是保证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提升的关键,更重要的也是社会保险管理事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宋效平.浅谈如何做好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4)
[2]许海棠.企业社会保险管理难题与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5(28)
[3]邢红敏.浅析如何做好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
1电力企业加强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
1.1加强社会保险工作能够促进公平
电力企业的社会保险工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工作是考量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是否重视员工利益的一个衡量标准,因此,加强社会保险工作能够有效促进电力企业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能够均衡员工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员工能够享受到企业发展的红利,让员工体味到公平感。加强社会保险工作,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能够保障所有员工的利益,让他们在工作岗位兢兢业业,为企业奉献。
1.2有利于形成完善的企业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由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保障方式构建起来的社会风险防护网,这个网能够有效地为个人抵御风险,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基本生活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对风险也有了更多的认识,社会保险最为企业为员工构筑的最基本的风险防护网,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而且由于电力企业属于国有大型企业,情况不一样,改革的进程也有区别,实际情况复杂,尤其是国企改革有着巨大基数的企业离退休人员,面临着很多实际和现实问题,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能够以加强社会保险工作为切入点,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形成电力企业社会保证体系,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社会保证体系。
1.3电力企业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能够减轻企业负担
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之前,有企业承担员工的退休养老金,随着改革的深入,当前大部分的企业都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这项工作能够减轻企业负担,让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轻装上阵,减少费用支出,同时由于改革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由电力企业自己负担,存在着较大的管理和维护成本,随着社会保险的普及和完善,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内容减少,负担减轻,使国有企业脱离了繁重的社会事务工作,能够有效地激发企业的市场活力,增强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4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是现代电力企业的必要条件
产权清晰、权责分明、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的重要体现,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为了建立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现代企业。而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企业和员工构建的一项风险防范的基础性工作,电力企业要达到改革目标,就必须按照国家相关管理规定,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从上至下,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工作,重视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工作,真正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和企业的发展之困,形成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力企业的社保制度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由于改革过程中,部分企业认识不到位,企业涉及的利益主体情况复杂,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够彻底,配套制度不完善,存在着诸多问题。
2.1电力企业情况复杂,制度不完善
社会保险是一种独立于事业单位的保障体系,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所有的国有企业都为员工购买了社会保险,形成了基本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但是从国家层面来说,尽管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大部分电力企业都没有结合国家政策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企业缺乏制度支持,电力企业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科学管理规划、资金使用和分配计划等。对于社会保险工作的执行,也一直是由人力资源部门管理,尚未引起高度重视,从而产生一些问题,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在改革过程中,一部分人担心个人利益受到损失,对社会保险制度有抵触情绪,从而使得社会保险工作不能有效执行,带来一定的负面效果。
2.2社保工作宣传不到位,相关人员认识不清
社会保险工作是对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但在现实中往往是国家政策好,企业和个人对政策不理解,认识不到位。企业的管理人员老观念、老思想严重,不重视社会保险工作,不积极执行国家相关的管理政策。传统的观念上,部分员工受“养儿防老”思想影响,觉得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不能起到作用,从而顾虑重重。同时,由于国家社会保险管理方面存在一些漏洞,导致某些工作人员私自违规挪用社保资金,导致社保中心的社会公信力下降,员工对社会保险工作持严重怀疑态度。很多员工甚至认为自己身体好,不需要社会保险……这些错误的观念使得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难度加大。
2.3资金短缺,缺乏专业的社保管理人员
社会保险工作是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是要有完善的管理,另外一方面要有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和投入。对于企业来说,除了要定期缴纳一定的社会保障资金外,还要有专门负责社会保险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大部分的电力企业都尚未设置专门的社会保险管理人员,都是由财务或者人事部门代为管理,因此,社会保险的很多宣传工作,职能部门不能够起到有效作用,实现预期目标,社保的很多作用不能得到发挥。
3完善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对策
3.1重视社会保险管理的宣传工作
社会保险制度尽管是由国家立法强制执行的让员工老有所养、生有所保、病有所医、伤有所疗、失有所得的基本制度,但是必须通过媒体、企业刊物加大宣传,让企业和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社会保险的重要性,电力企业的负责人能够真正重视社会保险工作,加强对社会保险工作的管理。首先,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长期的社会保险宣传方案,通过通俗易懂的内容体现社会保险的重要性,让员工理解和重视社会保险。其次,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工作,如官网、微博、微信、QQ群等手段交流社保知识,收集员工的真实意见和建议,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消除疑虑,确保社会保险工作得到有效地推行。
3.2通过人才和手段的结合提升社会保险的管理水平
现代社会的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人才和技术的配合,社会保险工作也不例外,电力企业通过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利用现代管理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社会保险管理水平。
3.2.1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首先,要设置合理的社会保险管理岗位。社会保险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电力企业必须结合国家政策、企业特点来制定一系列政策,包括社会保险的缴纳,社会保险待遇的落实,根据这些情况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保证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运行以及保障资金的有效合理利用。其次,要严格岗位工作人员的选拨和任用。对于社会保险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如人力资源知识、经济学、会计学、社会保证和计算机应用等等知识,同时还要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社会保险运营模式等,除此之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再次,重视社会保险工作人员的额培训和学习工作。电力企业要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让他们能够就企业的情况与行业内进行深入的交流,发现并解决企业社会保险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
3.2.2现代技术方面
通过现代企业管理软件,提高社会保险工作的办事效率,创新管理方式,及时沟通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及早发现和处理社会保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3结合电力企业实际,健全社会保险体系
国家规定,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费用,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和住房公积金,这是员工的一项基本权利。因此,企业必须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除此之外,电力企业结合员工的个人情况、工作岗位情况并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为员工购买商业保险、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等等,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完善的保险体系。既能够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又能够为员工创造较好的生活提供保障,真正地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全心全意为企业奉献。
3.4多渠道监督,全面提升社会保险工作
电力企业的社会保险工作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项民心工程,它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员工的切身利益,从电力企业的领导到基层员工都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相关的社保、劳动管理部门,通过邮箱、电话等举报通道,接受群众监督,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把相关问题反映到负责的部门,并对解决的问题及时答复。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就要能够接受员工的监督,接受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对社会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员工要发挥自己的主人翁精神,将社保工作中的想法和意见积极反映到相关负责部门。
3.5制定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并加强创新管理
电力企业在完善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从电力企业职工的实际出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如员工的社保资金费用比例,缴费来源等。同时,电力企业要敢于创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采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方式,运用到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来。
4结语
一、我国电力企业员工社会保险管理的现状
1.电力企业员工保险管理的制度落后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员工的社会保险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滞后,使得电力企业员工保险管理制度也比较落后,不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损害了员工的个人利益,从而阻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顺利推行,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电力企业的员工保险管理制度的建设。例如,2011年10月17日百余电力企业员工上访广西电网公司,要求补偿107名职工的职工社保。另外各地电力企业的离休标准不平衡,难以取得统一的补贴标准,使离休人员的意见很大。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阻碍了我国的电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不利于企业员工的团结。
2.电力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意识缺失我们知道,电力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因此员工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他们的社会保险意识也就比较的薄弱。2011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推动了我国社保的改革,加强了政府对于职工社保问题的重视。然而由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迟迟不给员工上社会保险,这样的行为严重的损害了员工的利益,也不利于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例如,在我国一些比较落后偏远的地区“养儿防老”的落后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因此,他们并不注重社会保险;并且,社会保险每个月还要缴纳一部分的资金,这对于普通的电力企业的员工来说也是一部分可观的支出,因此,他们不愿意缴纳社会保险。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为了获取最大的企业经济效益,也就利用员工的这种思想,从而使得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得不到切实的落实。
二、我国电力企业员工社会保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1.创新思路,强化责任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应该不断地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以及不断地切实落实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在建设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时候,就应该不断地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的具体实际进行建设和完善。当然这种做法对于我国的电力企业的员工社会保险管理也是合理的。加强我国电力企业的员工保险管理,就应该不断地创新思路,借鉴成功的经验,同时也要结合本企业的具体实际,不断地进行创新管理;同时,再好的管理观念没有进行实施也是不行的。因此,电力企业也需要强化责任制度,让社会保险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个人,这样就可以真正的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社会保险的落实,从而促进了我国电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2.提高工作效率,完善领导管理体系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竞争的社会,效率成为每一个企业竞争的重要部分。因此面对着不断变化的社会市场,我们就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合适的措施,提高社会保险管理的效率;并且也要不断的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领导管理体系,从而不断地解决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电力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险管理的进步。
3.与时俱进,开拓视野当今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我们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视野,不断地进行学习,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于保险也是这样,电力企业应该定时的组织员工对于社会保险进行学习,及时的获取社保的最新信息,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险的意识。同时,电力企业也应该建立多层次的社保管理,从而真正的使得每一个员工都可以接触到最新的信息,促进员工开拓自己的视野,与时俱进。例如,我国的电力企业可以定时的在企业内部网上公布一些国家的最新社会保险的信息,以及世界上先进的社会保险体系,让每一个员工都有机会拓展自己的视野;另外企业还可以组织看电影或者表演节目的形式让企业员工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社会保险的视野,提高社会保险的意识。
4.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社会保险体系每一个企业都有着自身的具体实际,因此,成功的社会保险体系对于具体的企业来说只是一个借鉴,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健全社会保险体系。例如,我国政府规定,企业要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电力企业不仅要为职工及时缴纳以上费用,还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营收情况,建立激励员工的“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形成一个多层次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使电力企业的职工老有所养、住有其所、病有所医,最大限度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的社会保险,才能够促进企业员工的团结以及企业的真正发展。
三、结束语
上文对于我国目前的电力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的困境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了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措施,希望对于我国电力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提供借鉴。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员工的社会保险也关系到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否顺利的落实,因此电力企业的员工社会保险的管理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作者:陈果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资阳供电公司
关键词:社会保险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应用;措施
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国家为了预防和强制社会多数成员参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安全制度,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保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为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应当制定完善的管理系统,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予以有效监督,以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利益,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构建科学而健全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以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节约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社会保险管理效益最大化。
一、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原则
建设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改革中的必然要求,顺应了时展需求,十分有必要。充分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打造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够为社会保险工作节约大量的时间,提高管理效率,还有利于避免信息的不对称性,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可推动我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在运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遵循实用性原则,所建设的管理信息系统,要符合实际工作需求,按照要求来制定;二是要遵循可靠性原则,指的是保障整个管理信息系统能够稳定运行,确保数据不遭受破坏,具有数据恢复能力;三是遵循安全性原则,要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避免出现安全漏洞。
二、当前社会保险管理中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保险管理中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所使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还未全面覆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保险管理体系已经得到相应的完善,但是仍然还存在不足之处,信息资源库还可继续完善,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需进一步规范;二是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方面,业务流程较为复杂,可予以简化,避免出现重复性工作。就目前而言,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人员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应当重视对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从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两方面着手。
三、在社会保险管理中有效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措施
(一)实现一体化,创建信息资源库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时候,应当注意社会保险中涵盖了五大内容,即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管理系统中需要将这五项保险内容统一起来,实现一体化管理,应当涉及到每一项业务的办理,以此来提升社会保险管理效率,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既要管理社保基金收入部分,又要管理社保基金支出部分,以两条支线形式来进行精细化管理。可通过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来掌握参保企业数量和参保人员数量的增加和减少,及时下达社保征缴相关文件,做好五项社保基金待遇的核算工作。在社会保险信息管理中,还应当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解决,如一开始在社会保险管理中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时,无法实现异地就医,而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异地就医已经可用。可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标准,根据实际情况来科学设计信息管理方案,并贯彻落实,以实现信息化管理目标。除此之外,还应当在社会保险管理过程中,建立数据库,提高社会保险管理信息质量,体现出社会保险管理的运行价值。相关部门应当予以支持,组织成立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全面收集有关于社会保险的各类信息,核实信息的准确性,及时处理不实的信息数据,以为社会保险信息资源库的建立奠定扎实基础。要基于国家政策,完善社会会保安信息资源库的数据,统一标准,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让各地区、各系统之间能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实现社会保险的全国联网管理。应当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加强数据库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解决。
(二)规范流程,加强人才培育在开发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应当基于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发,需优化处理各环节的信息,规范信息系统中的业务流程,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提供便捷。一方面要转变传统社会保险管理模式,避免出现重叠性工作,简化管理流程;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实施管理程序,保证各管理环节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贯彻落实管理政策,做好监督工作。还要加强对管理系统的维护,设定管理权限,加强信息化管理宣传,提升员工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另外,要加强社会保险信息管理人才培育工作。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依赖于人的作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做好人才培训工作,让社会保险管理人员顺应时展潮流,明确当前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重新认识现代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职责,适应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不断地学习新的社会保障知识和管理技术,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培养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从而使其能够快速胜任社会保险信息管理工作。
一、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1、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人力资源的投资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因此,人口的素质或者质量与社会保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劳动者或其家人碰到生、老、病、死、失业等风险时,其个人收入或家庭收入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严重的将导致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营养水平的下降,进而会造成其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不断恶化而影响人力资源的质量。因此,社会保险对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所具有的保障功能,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开发。
2、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险体系,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往往会有一些市场主体因为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好等原因面临破产、倒闭、遭淘汰的危险,此时,社会保险制度能够起到保障作用,她使得这样一些市场主体内的劳动者在工伤、失业等不幸状况下能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为其度过难关创造条件。每一个劳动者的权益都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认真了解社会保险体系,以便保护和激励企业员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源大规模流动。但是,如果缺乏社会保险或社会保险不完善,必然会阻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首先,劳动者跳槽具有很大风险,假如不成功,就会面临失业甚至失去收入来源的风险。其次,劳动者不愿从有社会保险的单位流向没有社会保险的单位,除非没有社会保险的单位能提供很高的收入,足以弥补流动者所承受的各种损失,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
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社会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1、制度缺乏规范性
企业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这一制度缺乏规范性。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较多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保险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主要表现为企业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制度缺乏规范性。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下,大部分企业都能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用,但从实践来看,所缴纳的保险费偏低。这种现象对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很多员工对企业的信赖感和自身的安全感降低,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急剧减少,甚至出现了“用工荒”。
2、劳动者本人对社会保险的认识不足
一部分劳动者对社会保险认识一知半解,缺乏基本保险知识。受封建社会和传统大一统思想影响,很多员工未能从旧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缺乏主人翁意识。特别是社会基层的员工,为生活所迫,思想上存在着隶属于企业的误区,缺乏必要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观念。同时,我国保险事业起步较晚,对保险业的投入也不够,这也导致人们对其不够重视。
3、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
有些企业对社会保险工作重视度不够,社会保险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导致社会保险工作经常出现规范性错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4、企业缺乏专业社会保险管理人才
部分企业出于节约人工成本的目的,尚未配备专业的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往往由财务部门或者综合办公室人员等兼任。这些人员往往岗位不固定,社会保险管理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险管理专业知识,从而导致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水平不高、社会保险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新形势下做好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对策
1、提高员工社会保险意识。
要消除员工的思想误区,增强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要向员工宣传有关社会保险的知识,鼓励员工积极地为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负责。广大员工要走出处于社会基层就不能享受社会保险的思想误区,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企业关于社会保险的活动。
2、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社会保险监督管理机制
实践证明,只有一切从员工的利益出发,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和员工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但现实情况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看到这一点,或者即使看到这一点,也未能将其认真贯彻落实到企业管理过程中。因此,建立社会保险监督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该机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对企业的鼓励和对企业的监管。前者主要是从思想上对企业进行鼓励和引导,希望他们能够积极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方面的政策法规,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后者则是对那些逃避和推诿责任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比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方式,对企业的行为予以制度上的规范。当然,在具体的监督管理过程中要把持以扶持和引导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原则,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3、通过多种形式来管理企业社会保险
其一,企业可以设立专门机构和岗位,指定具有社会保险专业基础的专业人才从事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社会保险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其二,企业可以通过社会保险机构来对企业社会保险工作进行管理,这样既可以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又可以发挥专业社会保险机构的专业特长,提高管理效益,促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资源
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为企业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并且对企业的人力成本进行核算;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工资和奖金等其他报酬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保险能使企业员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对维护社会稳定,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等起着重要作用。而更加健全的社会保险,将会使员工对企业更信任,从而更加努力工作,最终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
一、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一)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人力资源的投资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因此,人口的素质或者质量与社会保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劳动者或其家人碰到生、老、病、死、失业等风险时,其个人收入或家庭收入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严重的将导致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营养水平的下降,进而会造成其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不断恶化而影响人力资源的质量。因此,社会保险对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所具有的保障功能,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开发。
(二)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险体系,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往往会有一些市场主体因为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好等原因面临破产、倒闭、遭淘汰的危险,此时,社会保险制度能够起到保障作用,她使得这样一些市场主体内的劳动者在工伤、失业等不幸状况下能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为其度过难关创造条件。每一个劳动者的权益都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认真了解社会保险体系,以便保护和激励企业员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源大规模流动。但是,如果缺乏社会保险或社会保险不完善,必然会阻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首先,劳动者跳槽具有很大风险,假如不成功,就会面临失业甚至失去收入来源的风险。其次,劳动者不愿从有社会保险的单位流向没有社会保险的单位,除非没有社会保险的单位能提供很高的收入,足以弥补流动者所承受的各种损失,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
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社会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缺乏规范性。
企业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这一制度缺乏规范性。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较多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保险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主要表现为企业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制度缺乏规范性。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下,大部分企业都能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用,但从实践来看,所缴纳的保险费偏低。这种现象对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很多员工对企业的信赖感和自身的安全感降低,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急剧减少,甚至出现了“用工荒”。
(二)劳动者本人对社会保险的认识不足。
一部分劳动者对社会保险认识一知半解,缺乏基本保险知识。受封建社会和传统大一统思想影响,很多员工未能从旧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缺乏主人翁意识。特别是社会基层的员工,为生活所迫,思想上存在着隶属于企业的误区,缺乏必要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观念。同时,我国保险事业起步较晚,对保险业的投入也不够,这也导致人们对其不够重视。
(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
些企业对社会保险工作重视度不够,社会保险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导致社会保险工作经常出现规范性错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四)企业缺乏专业社会保险管理人才。
部分企业出于节约人工成本的目的,尚未配备专业的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往往由财务部门或者综合办公室人员等兼任。这些人员往往岗位不固定,社会保险管理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险管理专业知识,从而导致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水平不高、社会保险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新形势下做好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员工社会保险意识。
要消除员工的思想误区,增强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要向员工宣传有关社会保险的知识,鼓励员工积极地为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负责。广大员工要走出处于社会基层就不能享受社会保险的思想误区,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企业关于社会保险的活动。
(二)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社会保险监督管理机制。
实践证明,只有一切从员工的利益出发,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和员工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但现实情况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看到这一点,或者即使看到这一点,也未能将其认真贯彻落实到企业管理过程中。因此,建立社会保险监督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该机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对企业的鼓励和对企业的监管。前者主要是从思想上对企业进行鼓励和引导,希望他们能够积极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方面的政策法规,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后者则是对那些逃避和推诿责任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比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方式,对企业的行为予以制度上的规范。当然,在具体的监督管理过程中要把持以扶持和引导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原则,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三)通过多种形式来管理企业社会保险。
其一,企业可以设立专门机构和岗位,指定具有社会保险专业基础的专业人才从事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社会保险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其二,企业可以通过社会保险机构来对企业社会保险工作进行管理,这样既可以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又可以发挥专业社会保险机构的专业特长,提高管理效益,促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宏卫.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决策参考,2005,(1).
关键词:电力企业;保险管理工作;社会保障制度
一、电力企业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电力企业保险管理制度落后
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滞后,涉及到企业员工的个人利益,如果社会保障问题不能及时予以解决,将导致很多突发性事故的发生。如2011年10月17日百余电力企业员工上访广西电网公司,要求补偿107名职工的职工社保。另外各地电力企业的离休标准不平衡,难以取得统一的补贴标准,使离休人员的意见很大。再者电力企业的多部门管理制度也存在弊端,每个险种都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和办公设备。多部门管理导致电力企业的重复性劳动,工作成本升高,企业资源被浪费。出现问题很难找到责任人,存在互相推脱的现象。
(二)电力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意识的缺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将于2011年7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这说明我国国家社保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以及政府对职工社保问题的重视。但现实中,电力企业很多领导及职工,对社会保险缺乏全面而准确地理性,致使电力企业对社会保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能及时解决,一拖再拖。如有些人认为参保缴费能少则少;一些人还存在“养儿防老”的落后思想,认为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是一种浪费;还有些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好,根本不需要参加所谓的医疗保险。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导致社会保险工作管理难度增大。
(三)电力企业内部社保待遇不能保障
据报道从2001到2011年十余年间我国养老金缩水6000亿元。而我国职工退休人员却在呈连年攀升的趋势。矛盾不断加剧。这给我国的养老机制敲响警钟。当然,这其中就包括电力企业。现在很多电力企业的职工面临着正常的医疗得不到保障,职工生不起病,女职员生育后医药费用不能给及时报销,还有的是很多已经去世的职员冒领养老金和报销医药费。这些不仅影响正常职工的积极性,损害了职工的合法利益,也不利于电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法制建立的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系统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在2010年,我国为了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这是我国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的主要措施之一,它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基础,它的制定出台对目前我国社会各个单项,如养老、医疗、失业等等保障制度的建立以及保障行为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支柱—电力企业,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可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它是稳定职工生活水平,保障电力生产的首要因素,因此应当受到电力企业的高度重视,将其当作一项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问题去抓。《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的出台,使得电力企业在拟定养老保险制度时,变得更加有法可依,为电力企业在制定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明确了权利义务的范围、管理制度、资金运筹方法以及社保系统的性质划定等等。根据上述,在电力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本人认为要及时解决目前问题,建立和完善电力企业社会保障制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利用,以及职工结构的合理调整。因此,要依法扩大养老保险金的覆盖面,提高收缴率。实行全款收缴、全款拨付,不拖欠一分钱。养老金是职工退休后的基本保障,他同时也表示对电力企业职工一生工作的认可。所以电力企业应不断完善本企业的养老体制,及时为他们缴纳养老、失业、医疗保险金。在企业改革中,相应的也要对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力落实新型的养老保险管理体制。面对落实中的困难,各级领导应该引起重视,保障保险队伍的建设,使电力企业的保险工作上一个大的台阶。
(二)对电力企业医疗制度的完善
电力企业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是关系着广大电力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重要考量指标。电力企业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在医疗保险的实施中,要不断发现问题。落实好惠民政策,建设覆盖整个企业的医疗保障体系。让职工享受到安全、有效、便宜、方便的医疗服务。同时,电力企业也应该提高妇女儿童的公共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全面提高医疗水平,以企业职工满意为标准。
(三)创新思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电力企业的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保障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电力企业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时应该创新思想观念、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因为社会保险管理内容延续历史时期长,工作协调性要求高,操作方面执行难度相对较大。所以电力企业要明确自身责任,求真务实,责任到人。
1.创新思路,强化责任。在电力系统的社会保障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思路,创新社会保险相关的规章制度。其次强化社保组织的领导责任制度,建立责任组长,加强组织,做到责任到人。
2.提高工作效率,完善领导管理体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准确性。
3.与时俱进,拓展视野。社会保险工作不断深入,多层次的保障体系的建立都要求电力企业社保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不断进步。电力企业的社保工作人员应及时参加社会保险业务培训和研讨会,进行有广度和深度的调研,认真学习,取长补短。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保险管理水平。
4.企业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社保体系。我国政府规定,企业要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电力企业不仅要为职工及时缴纳以上费用,还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营收情况,建立激励员工的“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形成一个多层次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使电力企业的职工老有所养、住有其所、病有所医,最大限度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5.借鉴相关先进的经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电力企业在制定相关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应当大胆借鉴相关企业或国外比较成熟的成功经验,结合电力企业的自身特点,从目前电力企业职工的需求出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如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资金的运转与其他社保体系比较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尽快缩小这一差距,我们可以引进国外社保成熟国家的相关体制,比如社会保障税制度,以税收为手段,进一步充实我国电力企业社会保障资金,使得社会保障资金的周转更加合理和有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目前电力企业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让我们深感做好电力企业社会保障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要想有效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需要电力企业社会保障管理人员认真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的相关要求,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的特点,大胆引进国外成熟的经验,使我国电力企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变得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杨明,孙德艳.论我国电力企业的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建设发展[M].人民出版社,2010.
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商务印书馆,2004.
3.李珍.社会企业社会保障理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4.关怀.劳动法与社会保障[M].当代出版社,2003.
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现状
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的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和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一个国家若想要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就必然需要一个完备的社会保险制度,其作用不可忽视。目前,我国建立起了以城镇职工为保障对象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但我国社保的要求实际却是要覆盖城乡,而广大农村的社会保险制度却只处于起步阶段,占我国人口大数的农民被排除在了社保之外。就算是城镇,社保制度仍然不够完善,一些灵活就业人员也无法享受社保,这对于农民和一些弱势群体来说是很不公平的,而实际他们才是最需要保障的。另外,社会保险水平偏低、社会保险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都在制约着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也因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二、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即对象太窄。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渡时期,我们建立的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服务的劳动保险制度,而不是完全的社会保险制度,许多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农民工及灵活就业人员大多都没有参加社保,而这部分人口占从业人口的比重却逐年加大。可以看出,我国社保的对象范围过窄,根本达不到保险制度立法的目地和初衷。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资金筹集不足、目前规定的救济渠道不畅。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包括相当一部分集体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不佳,缴费能力弱,再加上私营个体组织参保率不高、缴费有限,致使保险基金收缴十分困难,赤字严重。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方面,社会保险法律制度设了不少的监督条款,但大多流于形式,并没有形成一种经常性的、全面的监督安排,从而导致监督制度执行不力,并且还不能及时纠正其中出现的问题。而由于管理分散,基金运转处于无序状态。享受社保的人员领取救济的渠道不明确、救助不及时等问题时有发生。
(三)社会保险制度在监督方面的力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分为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保险制度、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管理体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根据保险管理的特点和要求确定社会保险管理的原则。其次是要通过建立社会保险行政管理、业务管理机构,明确各自分工和职责,构建一个相互协调、彼此制约的社会保险管理框架,使我国社会保险管理形成一个有章可循、管理高效、手段先进、服务优质、监督有力的局面。
(四)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较低、社保水平差距不断拉大。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日益趋于向老龄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另外,贫富差距的拉大,使得农村和城市人口的保障差别也随之加大,因而逐渐出现了就医难和就业难的问题。如何让老龄人口和农村人口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险和待遇,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建立新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应付人口老龄化和贫富差距所带来的压力和问题。
三、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对策构想
(一)注重经济体制的过渡性与一致性。我国社会保险立法很多都是计划经济产生后而设立的,因此带有很深的国家保险和企业保险的特征,而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格局,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化保险体制,即由国家、企业、组织和个人多方承担的保险体制。其次,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从保险对象、保险内容到征税比例等方面的政策全国要尽快统一起来。地区性的社会保险,其社会化的程度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充分起到分散风险和将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作用。另外,我国的城乡差别由于长期受城乡制度性差异和体制性阻隔的制约将长期存在。因此,在构建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的设计中要承认并考虑到城乡差别的存在并逐步将重点转移到农村和养老及失业问题上,这样才有利于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
(二)注重与国际社会保险制度接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力度的加大,我国的商业保险业务将逐步向外资商业保险公司开放,由于其实力强、服务规范广、保险品种多、回报率稳定等优势,必然与我国的社会保险事业形成竞争,如果我国还不加速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与国际接轨,势必会在与外资商业保险机构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位。
(三)扩大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应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使社会保障资金能惠及到全体公民,将部分就业人员也纳入我国的社会保险的范畴而不单单只是国有企业工作人员或是失业和无业人员,使更多的人能享受到社会保险的待遇。并且在设计各类社会保险制度时,要相对公平,避免因地域、身份的不同而造成差距过大的结果,促进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者的法律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日趋规范化。虽然我国企业的社会保险体系在不断完善,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也在不断深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社会保险的角度出发,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达到劳动者、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为企业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并且对企业的人力成本进行核算;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工资和奖金等其他报酬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保险能使企业员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对维护社会稳定,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等起着重要作用。而更加健全的社会保险,将会使员工对企业更信任,从而更加努力工作,最终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
一、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1、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人力资源的投资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因此,人口的素质或者质量与社会保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劳动者或其家人碰到生、老、病、死、失业等风险时,其个人收入或家庭收入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严重的将导致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营养水平的下降,进而会造成其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不断恶化而影响人力资源的质量。因此,社会保险对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所具有的保障功能,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开发。
2、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险体系,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往往会有一些市场主体因为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好等原因面临破产、倒闭、遭淘汰的危险,此时,社会保险制度能够起到保障作用,她使得这样一些市场主体内的劳动者在工伤、失业等不幸状况下能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为其度过难关创造条件。每一个劳动者的权益都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认真了解社会保险体系,以便保护和激励企业员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源大规模流动。但是,如果缺乏社会保险或社会保险不完善,必然会阻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首先,劳动者跳槽具有很大风险,假如不成功,就会面临失业甚至失去收入来源的风险。其次,劳动者不愿从有社会保险的单位流向没有社会保险的单位,除非没有社会保险的单位能提供很高的收入,足以弥补流动者所承受的各种损失,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
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社会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1、制度缺乏规范性
企业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这一制度缺乏规范性。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较多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保险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主要表现为企业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制度缺乏规范性。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下,大部分企业都能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用,但从实践来看,所缴纳的保险费偏低。这种现象对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很多员工对企业的信赖感和自身的安全感降低,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急剧减少,甚至出现了“用工荒”。
2、劳动者本人对社会保险的认识不足
一部分劳动者对社会保险认识一知半解,缺乏基本保险知识。受封建社会和传统大一统思想影响,很多员工未能从旧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缺乏主人翁意识。特别是社会基层的员工,为生活所迫,思想上存在着隶属于企业的误区,缺乏必要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观念。同时,我国保险事业起步较晚,对保险业的投入也不够,这也导致人们对其不够重视。
3、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
有些企业对社会保险工作重视度不够,社会保险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导致社会保险工作经常出现规范性错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4、企业缺乏专业社会保险管理人才
部分企业出于节约人工成本的目的,尚未配备专业的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往往由财务部门或者综合办公室人员等兼任。这些人员往往岗位不固定,社会保险管理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险管理专业知识,从而导致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水平不高、社会保险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新形势下做好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对策
1、提高员工社会保险意识。
要消除员工的思想误区,增强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要向员工宣传有关社会保险的知识,鼓励员工积极地为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负责。广大员工要走出处于社会基层就不能享受社会保险的思想误区,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企业关于社会保险的活动。
2、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社会保险监督管理机制
实践证明,只有一切从员工的利益出发,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和员工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但现实情况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看到这一点,或者即使看到这一点,也未能将其认真贯彻落实到企业管理过程中。因此,建立社会保险监督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该机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对企业的鼓励和对企业的监管。前者主要是从思想上对企业进行鼓励和引导,希望他们能够积极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方面的政策法规,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后者则是对那些逃避和推诿责任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比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方式,对企业的行为予以制度上的规范。当然,在具体的监督管理过程中要把持以扶持和引导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原则,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3、通过多种形式来管理企业社会保险
其一,企业可以设立专门机构和岗位,指定具有社会保险专业基础的专业人才从事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社会保险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其二,企业可以通过社会保险机构来对企业社会保险工作进行管理,这样既可以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又可以发挥专业社会保险机构的专业特长,提高管理效益,促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
4、提高企业社会保险管理透明度
企业在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的同时,应当通过各种媒介,每年向员工公布本单位全年各项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情况,接受工会组织和员工的监督;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免费为用人单位和企业员工查询缴费记录或为个人帐户提供服务;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要及时复核处理并告知处理结果。对不履行社会保险登记缴费义务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投诉。劳动保障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对被举报、投诉的企业和个人的违法行为要依法及时进行核实处理,进一步增强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参考文献:
[1] 李宏卫.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决策参考,2005(1)
[2] 张平,崔永胜.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经济师,2005,02.
[3]李绍光.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