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7:57: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期货交易技巧及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股指期货专业性强、风险程度高,在缺乏金融知识和操作技巧的情况下贸然参与交易,将面临极大的风险。加强投资者基础知识普及和风险意识教育,使他们了解风险形成环节,提高风险控制自我意识及投资决策水平,不仅有利于投资者树立科学的投资理念,也是股指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引言
适时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投资者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进一步推动投资理念的转变;创造性地培育机构投资者,改变投资者结构;回避股市系统风险,促进股价的合理波动,充分发挥经济晴雨表的作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体系与功能,等等。但是,股指期货也有其风险,保证金机制所产生的杠杆效应、每日结算制度带来的资金压力以及期货高于现货市场的敏感性,都给投资者造成了看得见的风险与压力,它为投资者“以小博大”提供可能的同时,投资风险也被同步放大。
2007年10月底,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中国股指期货在制度和技术上的准备已基本完成,推出的时机正日趋成熟。一段时间以来,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股指期货吊足了各路投资者的胃口,他们历兵秣马对股指期货充满了期待,期待在将来的股指期货交易中一显身手赚得个盆满钵满。在股指期货何时推出仍然悬而未决的时候,正是继续做好投资者风险控制教育的有利时机。
二、股指期货风险何在
股指期货作为金融衍生品的一种,风险规模大、涉及面广,具有放大性、复杂性、可预防性等特征,股指期货使价值投资理念得到弘扬,市场稳定性提高,但是,投资者投资方向一旦出现错误,风险会成倍放大。对于股票投资而言,三四个跌停也许并不会使持有者陷入绝境,但对于股指期货,10%的升跌就会将保证金全部蚀光,满仓操作更有“暴仓”的危险。概括起来,股指期货风险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资产价格波动。期货市场的投资机会是买卖期货合约的获利机会,市场机会的把握是投资成功的关键,但是机会是市场预期、分析、判断的产物,存在着不确定性。股指期货作为指数的衍生品与股票市场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相互影响、连锁反应,股票指数的涨跌决定股指期货的赢亏,股指期货发挥着指引股指现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也可能使股票市场波动增大。
2.杠杆效应。股指期货将以沪深300指数为交易标的,假设股指期货的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10%,投资者投资500万元的股指期货,只需50万元的保证金。如果看对了方向,当指数上涨5%时,他的盈利为25万元;同理,如果判断失误,其亏损也会放大10倍,它在放大盈利的同时也放大了亏损,这种以小博大的高杠杆效应是股指期货市场高风险的主要原因。而且这种亏损和股票的浮动盈亏不同,是真金白银的实际进出,一旦被强行平仓,投资者不可能像股票那样通过长期持有获得“解套”。
3.高流动性。股指期货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规避现货市场的系统风险,但是,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它有着不同于现货交易规则的高流动性,具体表现在,一是参与机构众多;二是T+0的交易制度和保证金制度,投资者可以用少量资金在当日多次交易数倍于面额的合约,再加上期货交易实行每日无负债结算,一旦方向做反,稍大的价格波动就可能招致强行平仓,一次亏损就会将以前的盈利和本金消耗殆尽;三是作为期货产品的时间概念与股票不同,一般持有5天以上即算长期,持有期的缩短必然使交易更加频繁。
4.市场风险。股指期货业务中市场风险来源于它的不确定性,因为任何分析都只是预测,存在着与市场价格偏移的可能性。期货交易是一一对应的零和规则,即市场存在多少买方合约就存在多少卖方合约,如果市场中持有合约的买方赚了钱,那么持有合约的卖方肯定就赔了钱,反之亦然。投资者在每一次交易中,不是充当买方就是充当卖方,交易结果除了赚钱就是赔钱,概莫能外。也就是说,期货交易买卖双方必有一方赚钱,一方赔钱,这是机会和风险并存的客观原因。
5.机制不健全带来的风险。如果股指期货市场管理法规和机制设计不健全,可能产生流动性、结算、交割等风险,在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初期,可能使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套利有效性下降,导致股指期货功能难以正常发挥。小而言之,有的机构不具有期货资格,投资者与其签订经纪合同就不受法律保护;某些投机者利用自身的实力、地位等优势进行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活动,使一些中小投资者蒙受损失;投资者在一些经纪公司或者公司签署合同时,由于不熟悉股指期货各个环节的流程,不熟悉相关法规,对于那些欺诈性条款不能识别而导致风险。
三、加强风险控制教育
股指期货的投资理念、风险控制、交易标的、风险特征和运行规律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大力开展投资者教育和股指期货知识宣传、普及,有利于帮助投资者尽早熟悉市场、增强风险意识、提高投资决策水平;有利于投资者树立科学的投资观念,理性参与市场。
1.明确游戏规划。股指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股指期货产品能否顺利推出、平稳运行、功能发挥、长远发展,投资者风险控制教育以及股指期货知识的普及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监管部门、媒体和各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制定了“一规则三细则五办法",明确了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这是股指期货的基本原则及操作指南,首要的任务是要宣传、普及这些规则、细则、办法。除了可以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大众媒体加以普及,也可采取成立培训讲师团、编印各种基础知识读本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教育,避免期货经营机构和投资者在对市场缺乏基本判断,对市场风险缺乏基本了解的情况下盲目参与。
2.突出风险教育。投资者在依据预测提供的入市机会进行交易时存在交易风险,期货交易机会和风险并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一些投资者在入市之前不能正视期货交易的风险,热衷于期货交易“以小博大"的市场机制,这需要在投资理念和舆论宣传等方面积极加以引导,帮助他们认识金融期货的特点,客观评估各自的风险承受能力,从而做出科学理性的投资决策。
3.培养理性投资群体。把握机会是获取收益的前提,控制风险是获取收益的保证,投资收益实际上是把握投资机会和控制投资风险的报酬,面对机会和风险,不同投资者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有些投资者缺乏期货交易的常识和风险控制意识,喜欢听信传言跟风而动;有些投资者缺乏自信,在“一慢,二看,三通过"中失去了市场投资机会;有些投资者见涨就买,见跌就卖,一旦出错,就立即砍单,习惯过度交易,热衷于短线交易和满仓交易,没有止损概念,这些非理性投资群体将是期货市场的失败者。风险控制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一批理性投资者,他们对风险投资和资产管理有清晰的认识,面对市场机会和市场风险头脑清醒,习惯于从风险的角度来考察和选择市场机会,每一次交易都能经过缜密的分析、事后又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他们也会在某次交易中失手,但是,他们往往能够笑到最后,成为股指期货市场上的赢家。由众多理性的投资者组成的市场才是理性的市场。
4.注意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风险控制教育既要宣传投资机遇,更要告知市场风险;既要普及证券期货基础知识,又要培训风险控制能力;既要明确金融期货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又要正确面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风险防范为重点,深入剖析股指期货的风险特征,使投资者获得启发和教益。初期可将工作重点放在基础知识、法规政策、交易流程、风险特征等基础知识的普及上,随着投资者对股指期货市场的逐渐熟悉,可以将培训工作逐渐过渡到交易策略、风险管理和市场研究分析等领域。股指期货对内地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国外的期货市场大量的风险投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中选取典型案例教育投资者,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
加强风险控制教育,不仅能够普及股指期货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全社会对期货市场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风险控制教育能够使投资者、期货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倡导理性参与的意识,为股指期货的成功推出和平稳运行创造条件,为期货市场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四、提高风险自我控制能力
股指期货在交易规则、方式、投资策略等方面与股票、债券、基金存在很大的差异,与投资商品期货也不尽相同。对广大的证券投资者来说,一定要深入地学习、系统地了解相关的知识,以改变业已形成的投资习惯和心理。尤其是在股指期货推出的初期,中小投资者最好能抱着尝试和学习的态度,在资金运用、风险控制和危机处理等方面加强自我约束。机会总是青睐有所准备的人,只有做好充足准备的投资者,才能成为股指期货市场的实际得益者。
1.实力上的判断。每一笔期货交易既是一次赚钱的机会,也是一次冒险。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了解股指期货的风险究竟有多大,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量力而行,才能享受到股指期货交易的乐趣。善于独立分析,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人云亦云,不盲目跟风,在交易中又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亏得起赢得起。
2.知识上的准备。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必须做好知识上的准备,要有效地把投入资金比例、开仓头寸、止损幅度设置好,如果在知识面和操作技巧没有预先的学习和贮备的情况下贸然参与股指期货,将承受更多更大的风险。深入了解股指期货的基本知识、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期货交易规则、期货交易软件的使用以及期货市场的基本制度,将游戏规则了然于胸后再坦然进入这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市场,将成为期货投资赢亏的关键。
3.心理上的准备。期货合约是一个完全被放大了的市场,对广大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个心理上的考验。在指数大起大落,资金大进大出的股指期货市场,一些投资者出现贪婪、恐惧、急躁等情绪在所难免,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在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范围内从事股指期货,才可能够在操作中游刃有余,避免出现心理上的崩盘。
4.控制风险的方法。由于每日结算制度的短期资金压力,投资者既要把握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日向现货价格回归的特点,又要注意合约到期时的交割问题;既要抛弃股票市场满仓交易的操作习惯,控制好保证金的占用比率,防止强行平仓风险,又要根据交易计划加仓或止损,切忌心存侥幸心理硬扛或在贪婪心理驱使下按倒金字塔方式加仓。控制风险的方法很多,理论上的积累固然重要,也需要投资者在今后的操作实务中善于归纳、总结。
发展股指期货是完善和深化我国证券市场的必然选择,通过风险控制教育,让投资者掌握股指期货的运行规律,了解股指期货的风险特点,这样才能使投资者理性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确保股指期货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姜昌武.应对股指期货时代的市场风险.中国证券报,2006.6.29
2.冯子沣.股指期货市场的整体风险性质.证券时报,2007.11.16
【关键词】股指期货风险转移套期保值合约设计
一、股指期货概述
股票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交易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品种,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约定好的价格同意在未来某一特定时期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协定。
和其它期货合约不同,股指期货合约的特点为:(1)交易方式特殊。它的交易标的为股票指数,并以现金结算,而不是实物即股票交割,这主要是由于股指并不具备实物形式,交割时按点位将指数换算为货币形式,采用现金支付。因此,在交割期内,投资者完全不必购买或者抛出相应的股票来履行合约义务,这就避免了在交割期股票市场出现“挤市”现象。(2)高杠杆。即收取保证金的比例较低,可以突破传统交易的“本金限制”。(3)交易成本低。在国外,标准化的期货合约以及期货市场的高度流动性使期货交易只有股票交易成本的十分之一。
二、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意义及可行性
回顾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还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市场,受管理当局监管、利率及国债
发行量等宏观政策调整,也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关键原材料供求等因素的影响。从2005年的1000点直升至2007年的6000点,如今腰斩到2000多点几经大起大落,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很大。归结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证券市场仍然存在种种不规范的现象,证券市场的发展受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仍然比较大,广大投资者对新的避险工具的呼声越发强烈,而股指期货作为有效的系统风险规避工具已成众望所归。然而针对股指期货,我们了解多少?它的推出对我国有哪些影响?我们又如何通过股指期货进行投资呢?
对市场而言,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杠杆性高以及现金交割等特点,其流动性远远超过现货市场,推出股指期货将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交易机制,丰富投资者的投资产品,使其能迅速改变资产结构,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整个市场的总体流动性。同时,它还有益于平抑股市,促进市场形成合理波动以防止暴涨暴跌,提供方便的卖空交易条件,结束“单边获利”,有利于规避系统性风险,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在做空机制下,投资者可以通过套期保值进行风险对冲,这就是股指期货的风险转移功能。除此之外,股指期货还有价格发现功能,实证研究表明,股指期货价格一般领先于股票现货市场的价格。
然而这诸多的好处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都是我们的理想期望和假设,所以我们先分析海外已推出的股指期货,以下为四个海外市场股指期货推出前后指数的变动情况:
通过图表,这四个市场推出股指期货前推升指数,而推出之后压低指数,但从总体看,并不影响股市的长期趋势。
除日经225指数期货外,其它均降低或不影响股市的波动。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数量和股票总市值迅速扩大,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期货市场也逐渐走向成熟,先进的大容量电脑处理系统,为发展股指期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大量的国外成功开设各自股指期货交易,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因此目前我国已具备了一些推出股票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虽然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但为了使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好的接轨,我国资本市场应不断国际化,应推出股指期货形成完整的股票衍生体系,同时也为了防止其他国家和地区首先推出以我国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股指期货带来的金融安全问题,因此,对于股指期货在我国的问世是市场本身的需求。
三、推出时机选择及合约设计
既然推出股指期货势在必行,那这只悬在空中的“靴子”什么时候落地呢?我们如何设计合约才能让它安全落地?
自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以来,各界对股指期货推出的预测一次次落空,又一次次被重新提起。对这个敏感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听到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股指期货推出可能引发股市大的调整,应该在股指处于低点时推出。相反的,有些人认为也许不需要在所有的条件都成熟了才推出股指期货,其中争论较大的是我国能否在缺乏股票卖空机制的情况下推出股指期货。众说纷纭之下,股指期货何时推出的悬念依旧。
推行股指期货,其准备工作涉及面很广,包括上市交易地点和标的选择、合约规模及交割结算制度的确定。期限种类、价格波动幅度、保证金水平及涨跌停板制度的建立更需周密的考虑和研究,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同样也应受到我们的重视。
通过对国际上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分析,首先,标的指数应是成分股指数,而不应该是综合指数,采用样本股来编制股价指数,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样本股固定不变从而保持了指数内部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及指数前后的可比性,有利于投资者采用该样本指数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和指数基金构造投资组合。其次,我们赋予某种成份股的权重必须恰当,避免某种特定成份股的价格波动对指数的运动造成不相称的影响。最后,对于成份股的选取有特定的要求,选取的样本股应该具有较好的行业代表性,尽可能覆盖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并能够充分反映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样本股应该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样才能方便进行套利,建立稳定合理的市场价格;选取的样本股不应该包括亏损股且最好能够代表沪、深股市的综合表现,其市值及流通金额应该占较大的比重。
国际上股指期货的交易所有三种选择:期货交易所,证券交易所以及在这两个交易所分别进行。从我国的情况来看,选择在期货交易所开设股指期货交易比较合理,首先,这符合证券期货法规的规定。其次,我国期货交易所经过10年的发展积累了较多的管理经验并有了一套完整的期货交易规章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专业技术水平较高。最后,在我国期货与现货运作机制到监管体制互不相容的特殊背景下,外汇在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之前,混业经营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合理的交易单位也是合约设计成功的重要一部分,合约单位过大,会降低流动性,单位过小,又会增加套期保值的成本,我国的股指期货合约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我国投资者的性质及资金规模等情况,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很多说法,一种是股指期货交易需要复杂的专业技巧和足够的风险意识,所以股指期货合约的设计应面对机构投资者和拥有较多资金的专业投资者,因此股指期货合约的面值应该比较大,以限制过多中小散户的参与。也有人认为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在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初期,通过设定相对较高的合约面值以减少个人投资者过度投机,保护机构投资者的套期保值需要,减少市场风险,待条件成熟,取得经验后再适当调低合约面值,使股指期货交易逐步向广大投资者放开,这样有利于股指期货的长远发展。还有人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中小投资者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所以股指期货的推出首先要考虑到中小投资者避险、套期保值及投机的需要,交易单位不宜过高。股指期货交易的最后结算价不宜简单采用最后交易日的收盘价,因为这样对于大的机构很容易操纵收盘价来获利。参考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具体的实际情况,为了防止交易商挪用客户的保证金,严格风险防范,保障结算系统的安全,我国指数期货的保证金应实行对多空仓位分别收取保证金的制度,并实行每日无负债原则。考虑到我国股票市场的正负10%的涨跌幅限制,所以规定我国的涨跌停板的幅度为正负10%。我们拟给出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
股指期货的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范围,包括股指期货推出前后两个时间范围,本文在各范围只是涉及到一小部分,还有许多地方,例如,风险管理和规避方法、投资策略及合约设计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深入的研究。另外,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仅仅取决于微观层面的合约条款的设计,还取决于宏观层面的法律与政策的支持,我国应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股指期货的推出打好基础。2007年7月2日,中证指数公司研制的沪深300行业系列指数正式,其中包括能源、材料、工业等10只行业指数,为投资者从不同角度剖析市场提供了工具。由此,我们相信股指期货标志中国股市加快金融创新的脚步,同时将引领中国进入一个金触期货时代并有能力把握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命脉,使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梅.走近股指期货.财经界,2007,(9).
[2]邵燕.股指期货: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避险工具.南通大学学报,2008,(1).
[3]刘斌.股票指数期货在我国推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4]李逸凡.我国股指期货产品设计研究.
[5]肖勇军.发展我国股指期货的若干问题研究.
股指期货是证券与期货两大市场相结合的创新型产物,与传统的金融产品相比其特征具体表现为:(1)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虚拟标的物,到期进行现金交割结算;(2)杠杆比率高。突破了传统交易的“本金限制”,使交易额和收益量都得以成倍扩张;(3)交易成本低。股指期货是一种标准化合约。从而消除了非价格条款的讨价还价费用,加之股指期货市场的高度流动性减少了交易过程中的搜寻成本与相关的信息费用,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4)提供较方便的卖空交易条件,有利于规避系统性风险。对于系统性风险的规避主要利用“做多”与“做空”进行套期保值或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对投资者而言,股指期货主要表现为套期保值、投机和套利功能。
一、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
我国股市的一个特点是,由于信息披露不够规范、各类信息对市场的冲击与影响颇大、股价和大盘走势震荡激烈、股指波动幅度较大,系统性风险在我国股票市场投资风险中仍占据主导地位。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投资组合的方式来规避,系统风险则不能,而人们从商品期货的套期保值中受到启发,设计出一种新型金融投资工具――股指期货,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股指期货推出对我国经济的总体影响。海外成熟资本市场和成功市场经济发展经验已经证明,股指期货推出有助于全面提高经济体的运行弹性。
1、将会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已经同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伴随而生的对金融衍生品的强烈需求形成巨大反差。股指期货实行后,将给后续建设的中国金融期货市场提供参考经验,促进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通过金融期货中介实现相互连通,有助于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
2、将会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增强经济弹性。实践证明,股指期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市场风险防范和风险监控机制。在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中,港府市场干预策略取得成功所采用的手段就是充分利用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价格联动的规律对股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实施组合运用,实现两市互动对冲。
3、股指期货将提高股票市场的运行效率和波动弹性。系统性风险最明显的特征是出现价格断裂。例如,2007年2月27日,我国股市经历了10年来最大的一次系统性风险,约900只股票当日全线跌停。这种风险难以通过分散投资相互抵消或削弱,为了规避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可利用股指期货作为避险工具。
(二)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对于我国证券市场而言,为了实现成熟规范这一发展目标,需要不断引进金融创新产品。
1、对现货市场交易量的影响。短期而言,由于期货市场的低交易成本和保证金制度,人们往往更愿意从事股指期货交易;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股指期货为从事股票现货交易提供了规避风险的手段,投资者投资股市的需求也会增加,所以在长期可以增加股票市场的交易量。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在1982年推出S&P500股价指数后,短短3年时间就大幅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现货股票成交量,并充分发挥了股指期货的避险作用,使投资者在1987年股灾中的损失大大得到缓解,并很快迎来了20世纪九十年代的空前大牛市。香港在1986年推出恒生股指期货后,股票交易量当年就增长了60%。据统计,2000年上半年,香港股票交易金额已达到17,566亿港元,比恒指期货推出前同期香港股票交易金额已增加近50倍,带来了香港金融市场的空前繁荣。
2、对交易主体的改变。股指期货以多元化的交易方式不但能满足法人避险的需求,而且由于套利机会的产生,使得交易者的结构产生变化,市场上除了投机者、避险者外,套利及程序交易会更加盛行。由于机构投资者拥有相对丰富的人力、设备及信息来源,更能发挥所长,故在股指期货市场建立后,以散户为主的投资结构将会逐渐转向以法人机构为主,而国外资金也因为有了避险工具,会更愿意将资金投入该市场。
3、提高现货市场的有效性。从长期来看,股指期货的价格和现货市场的价格是趋于一致的。但是,许多实证研究发现,股指期货的价格变动一般会先于现货市场的变动,这就是所谓的价格发现功能,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价格发现功能,是因为股指期货具有较低的交易成本,又有不同期限的合约,可以给交易双方提供更完整的价格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也就是说期货市场比现货市场更有效,这种信息又通过跨市场套利传递到现货市场,从而提高了现货市场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实务操作上,投资者也可以参考期货市场对大盘是否有率先回档、止跌或反弹迹象来修正对未来行情走势的判断。
二、影响股指期货推出的不利因素
经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准备,股指期货似乎已经呼之欲出了。但是,国家却迟迟没有推出,主要原因有:
(一)股指期货推出会影响股票市场的波动性。1987年10月美国经历了史上最大的股灾,道琼斯工业指数一日下跌了22.6%,随后的布莱迪报告认为,股指期货就是造成这次股灾的重要原因。在短期,由于股指期货推出之前,市场不存在做空机制,因此很可能把股票指数推高从而产生泡沫,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市场有了做空机制,从而抑制泡沫使股票现货市场大幅跳水,提高现货市场的波动率。同时,在股指期货临近到期日的时候,空方为了有所收益,会在现货市场抛售股票打压指数,从而到期日或临近交割前几小时,股票现货市场往往会产生异常的波动。
(二)股票现货市场的运作问题。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只能做多而不能做空。既然要推出股指期货,而股指期货即可做多也可做空,因此相应的股票现货也应该引入做空机制,这样才能很好的起到套期保值的作用。
(三)风险控制措施还不完善。股指期货的风险控制措施有:建立保证金、仓位限制、大客户头寸报告、涨跌停板、结算风险基金等制度。但是,我国实时风险分析系统还不健全,不能全面而准确地评估清算会员的财务风险及流动性状况。同时,在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减少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发生、打击市场操纵行为等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到位。股票现货与股指期货之间需要统一的监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以实施联动监控。
(四)投资者的结构问题。众所周知,在我国A股市场中,中小散户的投资占到整个流通市值的70%,机构投资者仅占30%,而在美国正与此相反。股指期货交易需要高超的技巧、丰富的经验,而这些普通散户是根本做不到的。
(五)国内外环境的影响。随着次债影响的不断蔓延,投资者预期降低,各国股市纷纷大幅跳水,房地产市场也一路下滑,中国上证指数从最高的6,300点一路跌破2,000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外资大量撤离,内需不足,外部需求又下降,经济发展速度下滑。同时,我国不断加息,美国则持续降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使我国长期以来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损失巨大。2008年对我国经济来说是困难的一年,政府要在控制通胀的同时解决大量新增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在股改之后,我国股市依然大起大落,这就需要我们对我国证券市场的问题进行重新思考,也对股指期货的推出加大了决策难度。
一、吉林省期货投资主体概况
1.吉林省期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吉林省处于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上,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种植玉米,发展玉米期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玉米是畜牧业和养殖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和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需要,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正逐步增大,我国饲料产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而玉米作为饲料生产的主要原料,其消费也将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因此,玉米期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而玉米作为吉林省主要期货品种,对于带动吉林省期货业整体发展有重要作用。
2.投资者现状。近几年来,吉林省期货投资者人数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都在50%以上,为期货市场提供了发展的动力,推动了期货市场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的持续扩大。但持续增长的投资者结构却不合理,目前,吉林省期货投资者中机构投资者仅占3%,个人投资者占97%,低于全国5%的机构投资者、95%的个人投资者的平均水平。在国外成熟的期货市场,95%是机构投资者,只有5%是中小散户。
二、吉林省期货投资主体面临的风险
吉林省期货投资主体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粮食企业所面临的投资风险和期货投资者面临的各种风险。吉林省的主要农产品是玉米,其产量占全国的1/7,从自然条件考虑,吉林省发展其它农产品有限制,而玉米又是靠天吃饭的作物,因而粮食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极大的;对于从事期货交易的投资者来说,具体面对的主要风险有经济委托风险、流动性风险、强行平仓风险、交割风险、市场风险。
三、吉林省期货投资主体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的期货市场发展时间短,各种机制尚不完善,投资主体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期货市场功能不健全,不能充分发挥避险作用。近年来,吉林省期货市场发展较快,期货营业网点不断增多,但其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认识,省内大多数相关企业对期货不了解,不能利用期货市场管理和对冲风险。
第二,期货经营机构盈利能力较弱、发展后劲不足。由于省内期货经营机构盈利能力差、获利水平低,导致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基础设施改造、信息系统更新方面投入严重不足,人才流失现象十分突出。期货公司无法依靠正常经营收入打造自身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严重阻碍了省内期货经营机构的发展和壮大。
第三,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是规避风险与发现价格,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和风险管理工具,它具有专业性强、风险大、收益高的特点,适合于各类企业和机构投资者的避险和投资需求。而在整个吉林期货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少,投机气氛过于浓厚,极大地削弱了市场承担风险的能力。
第四,社会公众对期货市场了解少、认知差。从吉林省目前情况看,许多当地投资者特别是从事现货交易的企业还没有投资期货市场的意识,不知道通过期货市场可以规避价格风险,不知道如何操作才能保障企业现货交易的长期稳定。第五,期货市场监管制度仍存在不足。我省期货市场监管机制主要存在监管手段政策化、多层监管体系功能发挥不充分、自律机制不规范、交易头寸限制不严、对违法者的处罚不力以及缺乏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及事前控制能力等缺陷。
四、吉林省期货市场投资主体风险教育体系的构建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在新产品推出前,都有大规模的推介及教育活动,在商品成功推出后,还有经常性的市场教育。为了发展完善吉林省期货市场,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及先进省市的经验,给出如下建议:
1.大力开展期货知识普及、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吉林省经济结构是国有经济比重大,民营经济欠发达,国有经济相对民营经济而言,基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以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有关政策方面的限制,这使得国有资产很难像民营资本那样自由灵活地出入于期货市场当中。另外,国有企业负责人追求稳健、抵制风险,而民营企业家追逐利润、喜好风险,这也决定了双方对于期货的不同态度和做法。
2.扶持省内期货公司做大做强。要使期货公司做大做强,最根本的是要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首先,要加强对培训师队伍的管理和培养,提升培训是队伍的专业技能以及个人素养,提高培训服务的质量;其次,要开展新的业务,改变只能开展期货交易业务的单一经营模式;再次,要在投资者进入市场前对其进行风险及投资策略的培训,把风险教育纳入公司客服及风控体系中去;最后,还要充分利用媒体,共同推动各种形式的投资者教育活动的开展。
3.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我省证监局和期货业协会应对各期货经营机构和相关网站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给予必要的支持并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同时,期货业监管部门就需要建立一套举报机制,当投资者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监管部门可以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以达到风险早发现、早化解的目的。
2007年5月,我前往美国访问三大期货交易所。同行的原本有一位国内期货经纪公司的老总,但她在临行前取消了行程,原因是当时有消息说股指期货“即将推出”,她需要坐镇指挥。没想到这一“即将”,居然是将近三年时间。事实上,早在2006~9月份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就已经成立,相关的交易制度和配套措施设计也早已完成。但为何股指期货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呢?
作为一种金融期货,股指期货是一种规避市场风险的便利工具。举个例子,假设某大型基金的经理看空后市,但当前的仓位却比较高,在现行交易环境下,他只能偷偷地减仓。如果他大规模抛售股票的话,会对股价形成打压。即便是市场基本面本来不会导致下跌行情,几个大基金的抛售也可能促使股价下跌。说文雅点,就是“市场预期的自我实现”。在存在股指期货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可以选择不出售股票,转而卖空股指期货。如果未来市场指数下跌,那么基金仍然会因为持有股票而遭受亏损,但在期货市场上却会因为卖空而盈利。两相抵消,基金不赔不赚,这就是所谓的“对冲”。后一种交易模式的优点在于,期货交易对现货市场产生的价格冲击较小,成本相对低廉,而且市场流动性远高于股票市场。基于这些原因,股指期货也就成为国际市场上共同基金经理对冲市场风险的常见工具。
但是另一方面,股指期货也是一种便利的投机工具。通俗地讲,股指期货可以用来进行合法的赌博。假设之前例子中的基金经理管的不是股票型基金,而是债券型基金,那么卖空股指期货的行为就是一种纯粹的赌博。事实上,股指期货出现的初期在美国许多州是被严格禁止交易的,因为股指期货是以现金结算的,很难从实质上将之与赌博区分开。我有两个学生曾经在课堂讨论时对大市未来走势产生分歧,于是便约定,沪深300指数每涨或跌一点,一方向另一方支付100元。最后在赌约到期时,一方赔了另一方几千块钱。从技术角度看,这两位同学缔结了一份迷你型的沪深300指数远期合约。但是如果赔钱一方不给钱,赢钱一方即便想诉诸法院的话,恐怕也找不到支持赔偿请求的法律。而如果他们是在交易所进行股指期货交易,就不需要担心对方是否会违约了。
1993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便推出国债期货交易,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出现过的唯一以金融工具为交割品的期货。当时的交易活跃程度可称空前,虽然全国国债存量仅约1000亿元,国债期货每日成交量便有400亿元之巨。但1995年爆发的“327”国债事件导致全国各交易所随后都停止了国债期货交易。“327”国债事件是由于期货多空双方对赌造成的,以中经开为首的多头和以万国证券为首的空头均囤积了大量头寸。当财政部公布的信息不利于空方时,绝望中的万国证券在没有缴纳保证金的情况下抛出面值1460亿元的期货卖空指令,而上交所交易制度上的漏洞使得这一指令得以部分成交。后来上交所决定,1995年2月23日最后8分钟的国债期货交易记录作废。这也应该是我国现代金融史上唯一一次公开交易记录作废,对投资者信心的打击不言而喻。由此看来,监管机构对股指期货的推出如此谨慎并不过分。
当前的金融环境远比1995年复杂,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市场力量也汇集到中国金融市场。当我们看热闹似地瞧着浙江游资在山西、海南和迪拜反复折腾时,我们应该想到这帮人会有一天将枪口对准股指期货。
对冲基金界常用的一种策略是从日本借入资金,然后将之投资于预期收益较高的国家。在西方各国变着法儿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借助合法或非法渠道进入中国投资的日本和美国热钱不在少数,中国社科院有关机构估计在于亿美元以上。再考虑到去年9万多亿的巨额信贷有相当部分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楼市和股市上转悠,在这种背景下,推出股指期货要求监管机构对风险控制有很强的信心。
这里并非危言耸听,但我敢断言,将来必然会有因股指期货投机遭受巨额亏损的机构出现。近年来爆发的国企投机巨亏案件并不在少数。2004年中航油卖空石油期权亏损5.5亿美元。2005年国家储备局铜期货投机亏损在10亿元以上。2009年更是精彩纷呈,中信泰富在澳元远期投机上亏损190亿港元,东航在石油远期投机(虽然自称“套保”)上亏损60亿元以上,中远在远期运费协议上亏损约20亿元。凡此种种,族繁不及备载。
究其原因,这些国企亏损事件中当事人不外乎“失德”和“无能”两种。譬如国储局的刘其兵,此人在交易技术上无可挑剔,是公认的优秀操盘手,但却通过伪造文件挪用国储局的资金为私自进行的交易补充保证金。在酿成大祸之后,刘其兵不是主动向上级求援,而是直接一走了之。中航油事件和中信泰富事件也是公司高管未经董事会授权违规操作造成的。而东航、国航及深南电等公司的衍生品亏损则只能归于无能一类。三家公司表面上是和外资投行签订了石油远期协议对冲风险,实际上为外资投行提供了石油价格下跌的低成本保险。当油价从100多美元俯冲到60美元时,巨额亏损就出现了。
在进入股指期货市场之前,机构投资者应具备两个条件:良好的内控制度和优秀人才储备,而前者显然更为重要。1994年巴林银行的新加坡期货公司主管尼克・李森被评为年度优秀员工。他在日经指数期货套利业务中为巴林银行赚了数千万美元的利润,以至于CEO彼得・巴林在年报上写道:“看来,套利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随后不久,便因李森导致的14亿美元亏损而宣布破产。事实上,李森从未为巴林银行赚过钱,只不过把赔钱的交易隐藏在伦敦总部忽略的账户而已。2008年法国兴业银行因一名员工违规投资衍生品而导致71.4亿美元亏损再次表明,内控制度失效是一种奢侈的消费。
面对股指期货,今年新学期开学我可以对学生激情澎湃地说,我们等了N年的金融期货终于“即将”诞生了。但是正摩拳擦掌的机构投资者和监管者们,你们真的准备好了吗?日本的区域秩序思维值得借鉴刘群艺
中国的区域战略似乎并无太多建树,而日本则不断提出新概念、新设想与新框架,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区域成员则处于应对的被动地位纠,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大国姿态就倍受赞许。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由于其庞大的外汇储备和强有力的财政政策而再次成为区域复苏的希望,韩国与日本都受益于中国的内需市场。在2009年12月签署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中,中国大陆连同中国香港共占32%的份额,与日本同为最大出资国,表现出中国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核心地位与影响区域合作模式的能力。但是,自中国一
东盟自贸区协议引领东亚区域合作走向后,中国的区域战略似乎并无太多建树,而日本则不断提出新概念、新设想与新框架,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区域成员则处于应对的被动地位,因此,借鉴日本的战略规划并善加利用,对于我们来说实属必要。
以前的日本以美国“亚太战略”棋子的角色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但这种马前卒的非独立色彩在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淡化。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政治对立格局的消失,另一方面也因为美国从全球化、多边化到地域化、次多边化的政策转变。1999年,中国启动与东盟的自贸区协议协商过程,就更加促使日本重归亚洲,构建自己的区域周边战略圈。可以说,日本的区域政策转向并非主动而为,但是一旦转变,就全面布局,争取抢得先机,做到后来者居上。
以1999年通商白皮书为界,日本开始采取积极的区域化政策。与中国较为宽松的政策意图相比,日本的区域政策就显得原则明确、布局完整。
与中国的FTA(自贸区)政策不的是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eonomicPartnership Agreement,EPA)。虽然日本政府认为FTA和EPA差不多,但无论是最初与新加坡签订的“新时代贸易伙伴关系协定”,还是之后与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和泰国签订的贸易协定,都分明使用与FTA不同的协定框架。EPA是日本对FTA的基本设定,反映出其对于非贸易领域的重视以及推行“日本化”政策的意图。
与一般的FTA协定相比,EPA走得更远。根据日本外务省的定义,FTA是指“在特定的国家或地域之间削减或撤除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关税与贸易壁垒,是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其中一项内容”;EPA是指“促进特定的两国或多国之间贸易以及投资的自由化,撤除规制,协调各种经济制度,强化各领域的经济关系”。从内容上看,日本与菲律宾签订的EPA协定包括商品贸易、原产地规则、海关手续、无纸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自然人的移动、知识产权、竞争和投资环境等条款,其涵盖范围远远超过T--般的FTA协定。
之所以选择比FTA更有约束力的EPA,其原因在于:(1)与贸易领域的开放相比,日本更重视对外直接投资的利益;(2)通过签订EPA可以有效地在协约国推行政策法律制度的“日本化”。这两个原因有地域差别,其中第二条主要针对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在签订EPA协定之后,日本的市场也往往不会受到太大冲击,而对于投资的促进作用却是非常明显的。在与墨西哥签订EPA协定后,日本从墨的进口最多也只增加20%左右,与协定生效前持平,但投资却在生效后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另外,日本通过EPA协定还要达到对伙伴国经济制度的影响,促成“日本化”的形成,这主要还是针对原来与日本有传统投资与协作关系的东盟国家。在中国与东盟签订FTA以及投资协定之后,日本试图通过比中国更为广泛的合作来加强自己的影响力。
在贸易领域之外,日本也积极参与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框架的构建,现正在实施的金融区域化举措几乎都是日本提议的。从亚洲货币基金到“清迈倡议”的转变,亚洲债券基金的建立,以及亚洲货币单位的研究,日本的建议都付诸实施L以亚洲货币单位为例。“亚元”可以说是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最终目标,也是至今最有可创性和最有争议的合作课题。但是,正当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围绕理论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日本却从2005年开始实施对亚洲货币单位(AMU)的实证研究,并计算每日AMU乖离指标和每月的实际乖离指标,以期作为调整东亚地区汇率的一环。为了应对不同的区域合作框架,日本提出的亚洲货币单位分为“10+3'’为成员的AMU、“10+6”为成员的AMU-wide和清迈倡议项下的AMU-CMI。从开始研究至今,研究人员还根据每年的贸易数据和通过购买力平价更新后的GDP数据对AMU进行改定,到2009f1~10月已经更新至第5版。虽然日本通过亚洲开发银行推出亚洲货币单位的意图受到阻挠,但先人为主的做法却实实在在地可队影响后来者的思维。
(一)健全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
首先是董事会与高管构成战略管理层面,企业董事会与高管对风险监控负有根本性责任,负责企业方针政策和监控程序的制定、制度的颁布、风险监控机构的设立和关键岗位的人事任命、各部门风险限额的规划、重大涉险事项的审批和决策,尤其要形成切实可行的风险决策制衡机制;其次是相关职能部门形成监控和执行层面,为确保决策层的风险管理战略及方针政策的执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应下设独立的专职机构如风险管理部,牵头负责风险监控的具体实施,协调涉险部门如运作、财务、审计等共同构成“全面防御体系”;最后是涉险员工形成操作管理层面,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风险纵横交错贯穿于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作为金融衍生工具的操作层面,随时处于市场嬗变的风口浪尖。应当通过企业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其素质,落实责任,使之树立清醒的风险意识,成为风险监控一线人员。(二)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记录和披露
安然公司的突然暴露出了公司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其中最严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安然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财务制度不透明。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需要充足可靠的相关信息,且主要是会计信息,因而运用会计方法对衍生金融工具在其交易的事中进行及时的记录和披露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国结合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我国国情,2007年开始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列报、套期保值等方面均对上市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企业将衍生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改变了长期以来衍生工具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企业应该遵循准则规定,及时准确地记录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业务披露的透明度,有效控制风险。
(三)提高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技术水平
一是严格按照预定方案确定操作目标、方向和原则。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以对冲风险为目的,坚持按预定方案确定操作目标、方向和原则是风险防范的基石。上市公司江西铜业在铜价疯狂上涨期间坚持套保,虽然年盈利减少2.48亿元,但整体仍取得丰厚利润。二是充分做好交易前的准备工作。衍生工具市场瞬息万变,交易前准备包括行情研判、方案制定、时机把握、资金计划、运作周期、止溢、止损点位、了结方式、责任分工,以及建立必要的程序化交易系统等。三是做好保密措施,在国际市场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隐蔽企图已成为决定成败的首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国企业在国外期货交易所没有交易席位,因此几乎所有出海资金都要借助别人的通道,资金数量、操作意图、建仓方向、头寸大小和抗风险能力等核心机密极易被交易对手捕获。针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资源性基础商品的刚性需求,近年来国际流动资本频频利用“中国因素”呼风唤雨大肆炒作,演绎“逼仓中国”的事件屡屡发生。四是采取正确投资策略和技巧,制定正确策略和技巧。首先,应着眼于企业的财力,研究交易的资金需求,结合企业现金筹措能力来决定规模;其次,要考虑业务上的技术能力,立足于自己的专业人才队伍,避免过于复杂的操作;再次,要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尽量选择流动性好的市场和产品进行操作;最后,还要针对市场变化灵活应变,趋利避害,捕捉战机。
(四)加大政府外部监管
为了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营和投资者的利益实现,政府部门必须从外部加强监管力度,防范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首先,政府必须依法监管,政府主管部门必须保障衍生金融交易按照诚实信用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其次,金融衍生交易监管者必须不间断地执行管制,而且必须避免管制宽容。避免管制宽容的必要性在于,如果衍生品交易商自有资本过少时,他从事道德风险和过度冒险的欲望便会增加。极端的情况是当这种机构在经济上已经破产,而它的经理人在过度冒险和赌博中竟然毫无损失:如果冒险成功,它的风险投资得到回报,公司会走出破产的境地;如果失败,衍生产品交易商的损失最终由政府承担。因此,尽管管制宽容在当时看来似乎是正确的政策,但是它会产生一种导致未来金融系统不良行为的激励。最后,政府和监管当局应当积极寻求与各国政府和监管当局的国际监管合作。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具有网络效应,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国际化的加强使交易具有全球一体性。衍生交易监管的国际合作却相对滞后,跨国衍生交易出现了监管真空。因此,加强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的国际合作,做到信息的国际流动,才能真正有效地对各国境外从事衍生品交易的公司实施有效的监督。
[论文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已经无法回避国际化竞争,企业参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控制和避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风险,是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一大课题。
二、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分析
随着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加强,市场风险也不断加大,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风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然而,金融衍生工具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保值者和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套期保值手段,另一方面也为投机者提供了“赌博”的工具与场所,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成为金融市场巨大的风险来源。企业一旦投机失败,损失十分惨重。表1是几个比较典型的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失败的案例:
总体来讲,上述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很难发挥正常作用。一般情况,每个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企业都会具备一套完整的控制风险的内部控制系统。但经常因为人为因素而很难发挥作用。比如中航油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总裁陈久霖手中权力过大,绕过交易员私自操盘,发生损失也不向上级报告,长期投机违规操作酿成苦果。
(二)过度投机
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保值与投机在交易上并无本质区别,套保在防止价格反向运动带来损失的同时,也失去因正向运动带来意外收益的可能性。而投机有时能带来巨额利润,诱惑企业放弃套保宗旨,或不严格执行套保方案,在市场方向突变或判断失误时造成亏损。例如1997年株洲冶炼厂在LME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就是,它在期货市场抛售了两倍于自己产量的锌,使过量的保值成为投机,后因价格暴涨而损失惨重。
(三)行情误判
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起因在于企业对需要购入或售出产品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担心出现不利走势引发风险。企业因为错误判断未来的行情走势,导致损失惨重的例子比比皆是。如:2000年全球性的不景气由美国蔓延开来,许多公司为了规避美元低迷的利率而改为操作欧洲美元期货,然而在2001年底美国利率回升,许多公司都因错误的预期蒙受了莫大的损失,其中安然公司的情况尤为严重,这一错误的投资使得安然损失许多现金,并使得资金状况出现严重恶化情况。2008年2月,碧桂园公司宣布发行可转债融资,并将融资的一半金额19.5亿港元作为抵押品,与美林国际订立了一份以现金结算的公司股份掉期协议。根据协议,若最终价格高于初步价格,则公司将向美林收取款项;若最终价格低于初步价格,则美林会收取款项。由于2008年上半年,亚太地区股票市场一路下行,以2008年6月30日的收盘价计算,该股份掉期的公允价值损失约为4.428亿元。
(四)外部监管失效
中国证监会作为金融期货业的业务监管部门对企业的境外期货交易负有监管责任,但由于企业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国内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缺乏法律、法规依据和监管经验。在中航油连续数月进行的投机业务竟然没有任何监管和警示,也暴露出当时国内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监管的空白。
[参考文献]
[1]田源.商品期货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J].2005,(6).
【关键词】融资交易 融券交易 融资T+0 融券T+0 担保证券融资 约定购回
一、引言
融资融券交易已经成为一项常规的业务,在广大的投资者之间也流传开来。但还不止于此,金融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在基础的融资融券交易模式上,还衍生除了融资T+0、融券T+0、担保证券融资及约定回购式证券交易。这些新的交易模式深化了融资融券的功能,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丰富了投资品种,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新的交易模式是以往所未曾涉及过的,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剖析。这对我们了解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在实务中更好地了解和满足投资者需求,积极引导良性的市场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些金融创新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表现在交易的实现和制度规则的限制上,一方面是由于证券市场融资融券创新日新月异,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对原有的旧规则作出相应的研究和调整。融资融券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市场一道不可阻拦的洪流,我们要顺应这道洪流,不断推进市场的创新与深化发展,仔细研究相应的制度与规则,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对指导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我国现有融资融券创新模式
融资融券交易模式的发展为市场带来了不断的惊喜,下面主要介绍融资融券带来的三种重要的创新交易模式:融资融券T+0、担保证券融资、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
(一)融资融券T+0
借助融资融券业务“直接还券/款同时释放保证金可用余额和可用现金额”这一操作,通过低买高卖或高卖低买,从而达到降低保证金占用率、锁定当日收益或降低隔日风险以及满足高频交易目的。投资者信用账户中以自有证券、资金作为保证金,借助直接还款/直接还券释放保证金功能,能更好地参与日内波段带来的操作机会,实现保证金在当日T+0重复使用,盘后不产生融资负债,融资T+0适合在上涨趋势中使用。投资者判断华泰柏瑞沪深300 ETF将出现波段向下机会,则采取“融券卖出——买券还券”交易方式锁定收益/风险,此操作比融资T+0更为简单,融券T+0适合在下跌市市场中使用。
融资T+0案例:投资者判断华泰柏瑞沪深300 ETF将出现波段上涨机会,采取融资买入——融券卖出——直接还券——直接还款方式进行交易。
在投资中使用该技巧时,对于个股的选择也是依赖于投资者的判断和各种类型的选股择时方法,需要承担相应市场风险。在操作中不能超过融资融券额度,特别是看涨股票的T+0流转需要提前预留足够的融券额度,防止这些交易技巧无法实施。
(二)担保证券融资
担保证券融资是指投资者利用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两大工具,完成套现操作。投资者使用融券卖出与股指期货多头配对开仓,融资买入与股指期货多头配对平仓交易的交易策略,完成日内交易。当日交易完成后,直接还券了结融券负债,第二日即可获取流动资金,满足资金融通需求。
(三)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
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是指符合条件的客户以约定价格向托管其证券的证券公司卖出标的证券,并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由客户按照另一约定价格从证券公司购回标的证券,证券公司根据与客户签署的协议将待购回期间标的证券产生的相关孳息返还给客户的交易,证券公司以过户证券作为担保向客户进行中短期融资。
交易基本模式:
三、我国融资融券创新模式启示
以上三种融资融券创新模式已经在市场中推广并付诸实践,我们通过分析和归纳,不难发现,这些创新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属于融资融券交易的内部深化;另一部属于融资融券创新外延的扩展,也就是说外延扩展已经超越了交易本身,并带来了其他的市场影响。
(一)融资融券创新内部深化
1.T+0交易模式实现
融资融券创新的内部深化是指交易的延伸,融资融券在交易本身上不同于传统的交易模式。其表现之一是T+1向T+0转变。融资融券T+0推出后,这一制度受到了冲击,同时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在发生着改变。T+0交易,通俗地说,就是当天买入的股票在当天就可以卖出。在欧美和香港成熟的市场,实行的是T+0交易制度,而我国股市还是T+1,这使我国股市和国际成熟市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融资融券T+0出现后,市场开始趋同于国际成熟市场,为以后的交易制度改革创造了便利。融资融券T+0推出,满足了部分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对于活跃市场,提高市场流动性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践中,融资融券T+0模式也遇到一定的障碍。首先,融资T+0交易比较繁琐,其操作是,融资买入——融券卖出——直接还券——直接还款方,一般投资者较难掌握,尤其是在做融券卖出时现有制度难以保证有足够的证券。融券T+0在实践中运用较多,缺点在于券源不足、难以成交。对于券源不足,需要转融通机制深化改革,对于难以成交,需要对现有的交易规则进行优化。融资融券T+0的实现,已经是对现有交易制度的一个重大变革,是以后交易机制改革的一个可取的方向。
2.做空交易机制实现
融券首次为股市带来了有效的做空机制,虽然股指期货可以做空,但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股指期货交易风险更加难以控制,而融券在风险和收益上做到了平衡。做空简单说就是没有货先卖后买。这样的交易在股票软件中已经可以实现,标志着做空时代的来临。融资融券制度改变了投资者只能先买后卖、靠天吃饭的单边市状况。融券交易的推出,使中国股市向成熟市场迈进了一大步,改变只能单一看多的格局。
融券交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可,有些投资者已经开始从事这一交易,并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存着些问题,比如:融券难以成交、券源不够等。融资融券交易规则规定,融券只能市价成交,低于市价的委托为废单,这大大减少了成交的可能性,这在交易规则上还需做相应的改变。如像中国石油、工商银行这类大盘股票,虽然券源比较丰富,但是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如果选择融券,还不如直接去做空股指期货,既不用给利息,还能享受到空方溢价。如果我们能够在制度上做一些改革,比如投资者如果想融券做空一只股票,并不一定非要券商持有,只要允许一定程度的裸卖空,那么融券市场将能更加活跃。此外,由285只股票和ETF组成的股票池也有必要扩大,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对其他个股的看空需求。相当多的投资者早就看空非标的券,只是苦于不能进行卖空交易。融券卖空机制已经推出,发展迅猛,需要监管层在规则和制度上不断完善和改进,这样才能更快完善金融市场。
(二)融资融券创新外延扩展
本小节讲到的融资是更大范畴的融资,不同于融资买股票,这里的融资指的是将资金借出移做他用,可以使买股票也可以使做其他的投资,比如说投资实业、购买房产等。以往当个人或企业缺乏资金的时候一般是到银行、民间担保公司或个人处筹集资金,有些大企业也可通过发行信托方式融到资金,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也可通过股权质押方式融资,这是几种主要的融资渠道,由于民间借贷成本过高,信托和股权质押限制较多,现在的融资方式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
目前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来看,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已得到各界共识,但尚缺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在金融学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被视为一个重要突破口。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必须打破传统教学体系,拓展教学内容、变更教学方法、改革考核制度,并提出通过金融实验、实习基地实习和模拟交易大赛等形式加强实践教学(于凤琴,2009)。利用金融实验教学平台,可启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倡导独立思考,加强技能训练,强化技能考核,促进创新能力培养(李琼,2008),尤其,应推广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张奇,2012)。诚然,实践性教学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国内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并非引入实践性教学就能完全实现金融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充分理解金融业发展形势和创新能力内涵及其拓展途径基础上,针对金融学专业创新教育存在的一般问题,有效构建和完善创新能力培养支持体系,完善金融学创新能力培养和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这是金融教育界正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结构及其培养途径
根据金融业发展形势及金融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时代特征,可将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分为创新意识、知识积累、市场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协调能力等六个组成部分(图1)。创新能力是创新实践的动力,创新实践促成创新成果的最终形成,创新成果对创新能力培养支持体系亦有正强化的作用,通过竞争交流、指导评价和激励转化等方式促进创新能力培养,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正反馈回路特征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图2)。值得指出的是,创新能力培养支持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平台及配套支持系统,该体系的完善程度是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能力提升的关键。
(一)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动机,是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创新意识属于非智力素质范畴,是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一种积极的人格形式,也是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及创新行为的出发点和内在驱动力。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不在于思想教育的塑造和磨炼,而是激发和释放,因此,提供一个群体性参与的平台,通过创新论坛、创新讲座、创新创业竞赛等素质拓展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可释放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知识积累
知识积累是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构成。具备良好的知识积累基础,才能准确把握金融形势,发现金融新问题和新需求,进而驱动创新思维及行动,获取创新效果。知识积累并非在理论课堂教学中圆满实现,尚需通过与实践相结合以固化理论知识基础,强化实践认知和分析操作能力。因而,要通过创新能力培养支持平台,让学生接受金融经济发展最新资讯,深入实践领域调研学习、观察实践,加强知识积累,为创新行为及其效果的取得奠定良好基础。
(三)市场意识
创新的动力来源于新需求的产生和满足,市场意识正是强调对市场需求的重视。市场意识越强,则创新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强,创新成果更易于形成,因此,市场意识是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不太可能形成高新技术并产业化,但可以在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方案设计中开展创新,并通过市场化服务社会经济。因此,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市场意识的培养应该提供一定的成果转化平台和激励机制,真正实现市场化。
(四)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即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风格和取向,通常表现为富于想象,敢于尝试,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能力,使之在应用中得到提高。同时,创新能力培养应该提供强有力的教师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制定多个金融问题解决方案。
(五)学习能力
知识积累是一种存量,增加存量则依赖于学习能力。快速汲取新知识,消化吸收并加以稳固,这对金融学专业本科生而言尤其重要,因为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的重要作用在于让学生接触到日常课堂学习接触不到的很多新知识、新现象、新问题,有力带动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学习,深入领会金融业发展实际,迅速把握金融现实问题并研究解决之策。
(六)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也即组织协调,指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过程,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协调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提高交际及沟通技巧。通过创新能力培养的活动,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可在群体性参与过程中培养观察力,积累相应的经验知识,个人对外的沟通或团队的内部协作切实增强协调能力。
三、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与难点
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以创新能力培养支持体系作为支撑,而这个支持体系的不完善及其与金融业发展趋势的脱节成了有待克服的障碍和难点。
(一)教育观念转变滞后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于20世纪70年代就成为美国教育界目标。创新不但成为国外大学发展的潮流,更是大学评价的重点之一。国内于上世纪末推广创新创业教育,但教育观念转变滞后使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能力提升遇到很大的障碍。首先,各学校创新教育发展程度不一,且适合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课程较少,创新能力培养仍然薄弱。其次,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体系难以将创新作为考评学生成绩的重要内容。最后,理论知识的传授难以将金融业演进的最新动向及时传递给学生,也难以让学生取得主动地位,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和创新思维的发挥。
(二)金融学实验实训平台建设水平不高
金融学实验实训的项目和内容因为总学分数的限制,通常只包括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证券投资模拟、外汇交易模拟、期货交易模拟、保险实务模拟、财务报表分析等。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软件系统不及时更新则不能反映银行新业务,实训效果更差。保险实务模拟亦然。证券、外汇、期货的投资交易模拟一般可借助免费的网络平台进行,但也局限于进行分析和模拟交易。综观现有的金融学实验实训平台建设状况,不难发现,其建设水平远远不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层次,既不能反映金融混业经营的复杂形势,也不能展示金融产品的创新成果,更没有在金融产品设计方面有长足的发展,因而并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创新能力培养中学校、企业和社会联动性较弱
创新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是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但学校、企业和社会联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较大的局限。现代金融业与科技融合加速,学校相关素质拓展活动只能望其项背;现代金融业国际化、混业化和规模化使其经营复杂度颇高,校企合作的空间较为狭小,不利于金融学专业本科生深入金融企业并参与金融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金融企业政策准入门槛高,资金需求规模大,创新成果和创业方案难以获得创业激励基金的有效帮助,更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社会金融需求通常因为风险和收益的顾虑而诉诸更为专业的金融机构,创新能力培养也难以在满足社会需求中获得推动。
(四)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组织方式不够丰富
金融学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的组织方式具有一定缺陷。现代金融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处于本科学习阶段的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对金融学、数学及计算机科学的掌控能力不强,围绕金融产品创新的素质拓展活动无从开展,创造性思维无从发挥。金融相关的创业计划竞赛通常和其他应用学科混杂,成为创新能力全面有效培养的制约;金融理财竞赛常限于理财方案设计或模拟投资竞赛,创新的空间较小。金融创新论坛、讲座和沙龙等活动也不能切实增加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综上,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组织方式不能充分营造创新氛围,更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其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发挥作用程度也较低。
(五)师资支持力量尚待加强
良好的师资团队可以给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引导,但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独立于第一课堂,难以找到稳定的指导教师团队。师资队伍培养中,创新教育进修培训则成为易受忽略的方面,因此,教师创新教育指导能力的提升上并无通畅渠道。在引进金融企业和管理机构相关人员、高校学者进行讲座培训方面,“走出去”、“请进来”常找不到合适人选,无法有效提升教师的指导水平。此外,师资力量不足通常引发对学生指导的力度不够,造成学生的群体参与度下降,无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差别指导,对于原本就存在显著个体差异的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状况而言尤为不利。
四、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新教育观念,强化创新能力教育导向
虽然教育法已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确定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等教育理念须围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全面更新。教育理念应以创新教育为先导,以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遵循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加以强化:其一,确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加大创新创业素质拓展的学分比重;其二,尊重创新,发展创新,鼓励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其三,加大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组织及其支持平台建设投入,结合金融业新形势创新开展各种素质拓展活动。
(二)升级金融实验实训平台,保持创新教育硬件先进性
现有实验实训项目中,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证券投资模拟、外汇交易模拟、期货交易模拟和保险实务模拟等内容模块紧贴行业发展实际,如果没有良好硬环境支持,则会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很大制约。以商业银行业务模拟系统为例,应选取实力较强、服务优越的软件供货商,要求对银行业务管理系统具有高仿真模拟,并经常性更新,开发创新模块供学生发挥创新意识与思维。证券、外汇、期货等实验实训环节应该多从产品创新的角度引入相应实践教学软件系统,鼓励学生从金融工程的视角深入探索金融产品的创新设计和定价方案。
(三)推进学校和企业、社会协作,协同促进创新教育发展
如果单凭学校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进行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教育,投入消耗大,不能实现对金融业真实全面的模拟,也不能跟进金融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因此,加大学校和企业、社会的联系与合作尤为重要。首先,应争取和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企业通过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其次,应根据金融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的要求,开辟金融企业和管理机构等实习基地,为学生创新学习打开通道。再次,应该鼓励金融学专业教师对外开展咨询等服务,推动学生参与其中进行创新学习。最后,定期组织学生义务开展理财咨询活动,让学生接触第一手资料并创新进行理财方案设计。
(四)创新素质拓展活动形式,推动创新教育手段多元化
金融学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活动比工商管理和其他财经类专业形式相对单一,故应创新素质拓展活动形式。首先,根据学科交叉特点,联合信息管理、计算机、统计学等专业开展金融工程素质拓展活动,克服金融学专业不能单独完成的缺陷。其次,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组队参加创新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发挥专业特长,锻炼创新能力。再次,定期开展创新论坛、讲座和沙龙活动,围绕金融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又次,在创业计划和理财计划大赛中强化激励,引入创业基金,加强成果的市场化。然后,加强暑期“三下乡”、学生科研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开展,增加学生和社会的接触并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调查研究。最后,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创业学分的数量,适当缩减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的学分数,改善创新能力培养考核方式。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新教育水平
1家庭投资理财的方式
所谓家庭投资理财,就是针对风险进行有效投资,从而达到家庭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当前,各种新兴的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投资理财品种越来越多样化。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主要的投资理财方式有以下几种:
储蓄。银行存款是最传统、最常用的的投资方式。与其它投资方式比较,存款最大的好处在于增值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操作的简单性。储蓄是适用于所有的家庭的理财方式。
国债。国债收益介于储蓄和股票之间,风险小于股票。适合于理财态度比较保守的家庭。
股票。在所有的投资工具中,特别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股票可以说是收益率最高的投资工具之一。但是投资股票,伴随着高收益的是高风险。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以用于投资股票的资金数量不足以降低股市的非系统风险。所以,股票投资适用于那些能够承担风险,并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家庭。
基金。基金将众多的社会闲散资金募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交由专门机构的专业人员按照资产组合原则进行分散投资,取得收益后按出资比例分享收益。与其它投资工具相比,投资基金的优势是专家管理、规模优势、分散风险、收益可观。家庭购买投资基金风险小,省时省事,是缺少时间和专业知识的家庭合适的投资工具。
房地产。购置房地产是每个家庭十分重大的投资,投资房地产应该做好理财计划,合理安排购房资金并随时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同时,房地产可以用作抵押,从银行取得贷款。从这个角度讲,投资房地产不仅能够保值,若用于抵押贷款,还能获得一大笔流动资金。
保险。保险是对投保人的意外损失和经济保障需要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方法,它不仅是一种事前的准备和事后的补救手段,也是一种投资行为。一旦灾害事故发生或保障需要,可以从保险公司取得经济补偿。保险投资在家庭投资活动中是很必要的。
期货。期货交易分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两大类,投资期货风险高,收益大,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家庭投资期货要谨慎行事。
实物投资。如黄金、艺术品等。黄金在通货膨胀时是最稳定的资产保值手段。艺术品投资方式具有风险小,保值功能强,收益率高的优点,但是缺乏流动性,其鉴别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不具有鉴定能力的家庭慎重投资艺术品。
2通胀下家庭投资理财的策略
当面临通货膨胀时,投资理财的主要目标,就是对抗通胀,即在保证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同时,尽可能的分散投资风险,实现家庭资产的保值增值。在通胀下若要保持生活水平不下降,就需要更多的现金,这就要求家庭必须留有机动资金;从保值增值的角度来看,黄金、房产、外汇和股票,这些资产的保证增值能力要强于传统的储蓄和国债等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从分散风险的角度看,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组合投资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因此,通胀下家庭的投资理财方式是:持有部分现金,组合投资黄金、房产、外汇和股票。
2.1投资黄金的可行性分析
黄金的商品与货币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它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品,也是民众对抗通胀的有力武器。通货膨胀时,投资黄金是家庭最稳定的资产保值手段。美元的持续走软和全球性通货膨胀更激发了人们投资黄金的热情。目前来看,国际金价已接近历史高位,但一系列经济数据及官方机构的预测皆显示,本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结束,如果美国经济疲软,那么弱势美元必将推动进金价上涨。
当然,黄金投资在我国也面临着不少风险和挑战。首先,黄金市场不完善。由于中国黄金投资市场经历了长达50年的严格管制期,长期的市场封闭状态使国内黄金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成为薄弱环节,而管理机构和经营机构又缺乏市场化运作的历史经验。黄金的存储、运输、检验、交割等环节非常繁琐,缺乏一个可执行的完整体系和标准。其次,人们对黄金投资的认识不足。直到1982年,中国老百姓才被允许合法持有黄金。目前黄金主要作为消费品在市场上流通,黄金投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才刚刚开始,流通渠道还很有限,这大大削弱了黄金作为一个投资工具的角色,使得普通家庭投资黄金的知识技巧缺乏。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实物黄金和纸黄金外,家庭投资黄金期货时需要谨慎。由于目前个人投资者不允许参与到期黄金合约的实物交割,而移仓又会损失一些手续费,参与者主要是对黄金价格波动进行投机交易,这需要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很高的投资技巧,因此,投资黄金期货并不适用于所有家庭。
2.2房地产、股票、外汇投资组合方式及具体操作
组合投资能够降低风险,除了购买黄金之外,家庭还可以购买一些其他资产,如房产、外汇和股票。不同的投资品种所需的专业知识也不尽相同,投资方法也很难完全掌握,每一个家庭要根据可以根据经济能力、实际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组合和调整。
目前来说,家庭需要重点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动。房地产市场的变动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得股市、外汇市场等产生震荡,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如果房价下跌,就会出现投机者平仓,跟风者套牢,银行产生大量坏账,地方财政破产,导致经济紧缩。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种:增加放贷,政府收买银行坏账,央行通过增发货币的方式,补贴地方财政。这些措施必然导致流通中的货币增加,极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可以预测的有两点:第一,政府会用行政和金融手段努力支撑楼市,楼市一旦,地方财政极有可能面临危险,随后的挽救计划,又可能会刺激通货膨胀。第二,国内热钱的外逃很难控制。如果外汇储备迅速减少,那么人民币的下跌的风险极大。家庭在做组合投资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房地产是每个家庭的刚性重大投资,购置房地产时,应该做好理财计划,合理安排购房资金并随时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
对于已经有住房,但是现金不太多的家庭来说,如果理财态度比较稳健的话,适当的时候换取一些外汇。投资的具体时间的选择和币种的选择,可以相机而行。当房地产价格下跌时购入外汇,看具体汇率选择合适的币种,欧元或美元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选择激进的投资方式,那么可以增加股票投资。但是股票投资的风险很大。假如国家继续保持较高的贷款和财政开支,通货膨胀以后,楼市以及股价均会上升,中央会压制楼市多余的资金进入股市。这个情况下,投资股票的的收益率会非常惊人。但是假如国家为了压制通胀而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对股市产生不利的影响,这种情况下,投资股市可能损失惨重。
对于没有自住房的家庭来说,可以考虑买一套房子作为房产投资。户型最好选择比较小的,首付尽可能少,贷款竟可能多贷,贷款期限尽量长。家庭中留有相对丰裕的资金。例如两套房子中,一套的价值是100元,另一套价值为200万元,那么,尽量选择价格100万。假设家庭和个人的可支配资金为40万元,可以拿出其中的20万元来支付首付20万即可,而不要把大部分甚至所有的资金用来缴纳首付款,剩下的房款全部向银行贷款贷款,并且尽可能选择较长的贷款期限。比如说能贷款30年,决不贷款20年。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还款。第一种情况,经济面临严重的通货紧缩,银行利率会迅速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提前还款是合理的还款方式。第二种情况,经济严重的通货膨胀,如果收入的上涨速度没有跟上通胀的速度(实际上大多数人工资上涨速度都跟不上通胀的速度),那么当时购房支付首付后,剩下的20万可支配资金就能够用于补贴生活,以防万一。另一方面手中的这一部分机动资金,还可以伺机收购便宜的资产。如果人民币下跌,这部分资金立刻用于购买美元或者欧元等合适的外汇资产。
从理财的角度来说,手中持有流动资金是非常重要的。从上面的购房决策来看,尽管向银行多贷款,会增加利息的负担。但是,作为灵活机动资金的这20万,想用同样的代价是无法从银行获得的。换一个角度来看,购买较大的住房,除了支付更多的货币及成本,从而造成家庭或个人资金链紧张之外,未来还会有一个很大的隐患,就可能会出台的物业税。当物价上涨,而工资水平保持不变,利率上升,加上物业税,购买大房子的家庭必然会面临沉重的财政压力。
3通胀下家庭投资理财的基本原则
第一,保留灵活机动资金。面临通货膨胀时,家庭的收入水平可能赶不上通胀速度,这个时候,手边留有机动资金,就能补贴生活,备不时之需。或者相机而动,选择合适的投资机会。
一、家庭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进行家庭投资理财选择的必要性
家庭在投资时,首先面临的就是投资方式和领域的选择,一般应以资产的收益与风险以及相互制约关系为考虑基本点,选择某种或某几种资产,并决定其投人数量与比例。改革开放以前,在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眼里,“投资理财=银行=储蓄所”,个人金融投资给老百姓带来的仅仅是“存钱生利息”。今天的老百姓不但有能力“穿金戴银”,个人可支配的收人也达到了数万元。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笋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在众多的资产选择方式中,及时引导家庭利用资金市场的不景气,以较低的成本筹措社会游资,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进行理性投资,就是一种不景气市场条件下的资产选择策略。
如2006年前的中国股市十分低迷,有不少头脑清醒,有远见的投资者,敢以两分的利率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借钱和筹集未到期的银行定期存单,他们将存单用于银行的抵押贷款,并将贷款和借来的资金存入银行用于购买股票,由于投资机会把握准确,投资方式选择合适,结果不到一年,2006年下半年股市兴旺,他们购买股票的收益率达到100%,获得了令人咋舌的高回报。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家庭对资产的选择标准大都是以带来近期新的收人或收人相对量的增加。根据财力和能力使投资多元化,但要避免盲目从众投资、借钱投资。金融投资工具大体分为保守型的如银行存款,成长型的如债券、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型的如期货、外汇、房地产等;精专业知识的如邮品、珠宝、古玩、字画等。尽可能地使投资多元化,但切记不要盲目从众投资,要发挥个人特长,尽可能多元投资,获得最大收益。
(二)、家庭投资理财的品种
当前,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笋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现在家庭投资理品种主要有:
1.银行存款。对普通百姓来讲,存款是最基本的投资理财方式。与其它投资方式比较,存款的好处在于:存款品种多样、具有灵活性、具有增值的稳定性、安全性。在确定进行储蓄存款后,投资者面临着存款期限结构的选择。投资者选择的主要是活期还是定期,在定期存款中,是只存一年还是更长的时间,这主要看将来的收人和支出状况,以及对未来其它更好投资机会的预期和把握。
2.股票投资。在所有的投资工具中,股票(普通股)可以说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工具之一,特别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没有一种公开上市的投资工具比普通股提供更高的报酬。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为筹集自有资本而发给股东的人股凭证,是代表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和股东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己成为家庭投资的重要目标。
3.投资基金。不少人想投资股市,但是不懂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股票,最理想的方法是委托专家代做投资选择,这种投资方式便是基金。投资基金是指通过信托、契约或公司的形式,通过发行基金证券,将众多的、不确定的社会闲散资金募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交由专门机构的专业人员按照资产组合原则进行分散投资,取得收益后按出资比例分享的一种投资工具。与其它投资工具相比,投资基金的优势是专家管理、规模优
势、分散风险、收益可观。家庭购买投资基金不仅风险小,亦省时省事,是缺少时间和具有专业知识家庭投资者最佳的投资工具。
4.债券投资。债券介于储蓄和股票之间,较储蓄利息高,比股票风险小,对于有较多闲散资金、中等收人家庭比较适合。债券具有期限固定、还本付息、可转让、收人稳定等特点,深受保守型投资者和老年人的欢迎。
5.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是指房产与地产,亦即房屋和土地这两种财产的统称。由于购置房地产是每个家庭十分重大的投资,所以家庭要投资于房地产应该做好理财计划;合理安排购房资金并随时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以便价格大幅度看涨时,卖出套现获取价差。在各种投资方式中,投资房地产的好处是其能够保值,通货膨胀比较高的时候,也是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时期;并且,可以房地产作抵押,从银行取得贷款;另外,投资房地产可以作为一份家业留给子女。
6.保险投资。所谓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按规定向投保人收取一定的保险费,建立专门的保险基金,采用契约形式,对投保人的意外损失和经济保障需要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方法。保险不仅是一种事前的准备和事后的补救手段,也是一种投资行为。投保人先期交纳的保险费就是这项投资的初始投入;投保人取得了索赔权利之后,一旦灾害事故发生或保障需要,可以从保险公司取得经济补偿,即“投资收益”;保险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只有当灾害或事故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后才能取得经济赔偿,若保险期内没有发生有关情况,则保险投资全部损失。家庭投资保险的险种主要有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目前,各大保险公司推出的扮资连结或分红等类型寿险品种,使得保险兼具投资和保障双重功能。保险投资在家庭投资活动中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最必要的。
7.期货投资。期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交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通过交易所进行,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某一特定品质、规格的商品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形式。期货交易分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两大类,对期货交易的选择要谨慎行事。
8.艺术品投资。在海外,艺术品已与股票、房地产并列为三大投资对象。艺术品与其它投资方式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投资风险小。艺术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因而具有极强的保值功能,其市场波动幅度在短期内不很大,所以投资者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安全性强。二是收益率高。艺术品的不可再生性导致艺术品具有极强的升值功能,所以艺术品投资回报率高。但同时,艺术品投资缺陷也较突出:一是缺乏流动性,一旦购进艺术品,短期内不一定能出手,其购人与售出之间的期限可能长达几年、几十年、上百年,对于资金相对不太宽裕的一般家庭是不现实的。二是一般情况下艺术品的鉴别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不具有鉴定能力的家庭和个人还是谨慎行事。
二、家庭投资理财的组合
不管是金融资产、实物资产,还是实业资产,都有一个合理组合的问题。从持有一种资产到投资于两种以上的资产,从只拥有非系统性的单一资产变成拥有系统性的组合资产,这是我国家庭投资理财行为成熟的重要标志,许多家庭已经认识到具有实际经济价值的家庭投资组合追求的不是单一资产效用的最大化,而是整体资产组合效用的最大化。因为资产间具有替代性与互补性,资产的替代性体现在各种资产间的需求的多少。
相对价格、大众投资偏好,甚至收益预期的变动均可能呈现出彼消此长的关系。资产的互补性表现为一种资产的需求变动会联动地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投资品的需求变动,如住宅和建材、装修业的联动关系等。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不难证明,过多地持有一种资产,将产生逆向效应,持有的效用会下降,成本上升,风险上升,最终导致收益的下降。这不利于家庭投资目标的实现,而实行资产组合,家庭所获得的资产效用的满足程度要比单一资产大得多,这经常可以从资产的持有成本,交易价格、预期收益、安全程度诸方面得到体现。比如,市场不景气时,一般投资品市场和收藏品市场同时处于不景气状态,但房市、邮市、卡市、币市、股市、黄金首饰、古玩珍宝的市场疲弱程度并不相同,有的低于面值或成本价,有的维持较高的价格,也是有可能的,这时头脑清醒,有鉴别能力的投资者,会及时选择上述形式的资产中,哪些升值潜力大的品种进行组合投资,也会获得可观的效益。我国已有不少家庭不仅可以较自如地运用资产组合的一般投资技巧,在投资项目上注重资产澡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做到长短结合,品种互补,长期投资与短期投机互为兼顾,并且在市场的进人与退出技巧上亦能自如运用。自有资金与他人资金互相配合,从而使家庭投资理财的效益大力提高。这是效益较佳的资产组合方式。
资产投资需要组合,才能既有效益又避开风险,许多家庭已懂得这一道理,并付诸于自己的投资活动中,但通过大量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有不少家庭,只是单纯地将增加几种投资品种,缺乏内在联系的“凑合”在了一起,并不考虑资产间如何组合才能做到有比例地相互联系和相互结合。其实资产组合是优化家庭财产结构和资产结构,变短期的低收益资产组合为长期的高收益资产组合的一系列活动。有一部分家庭,以中老年家庭为主要构成部分,他们的资产组合中,投资意识不强,保值的意愿使其资产过份向低风险低收益的品种集中,比如储蓄可能占银行与金融资产的85%以上,证券投资的比重过小,其家庭的实物资产多选择有较强消费性质的耐用消费品,是一种较典型的低效益资产组合方式;也有的家庭,以年轻夫妇为重要构成部分,其家庭投资又过份向高收益高风险的品种集中,带有明显的追求投机利润的家庭投资组合,如过份投向股票、期货、企业债券、外汇等形式,甚至为贪图高利参与各类社会集资,一旦失手,往往可能血本无归。这也是一种低效益的资产组合方式。还有的家庭虽然也认识到了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道理,并开始按多品种,多期限组合投资项目,但对投资与投机的双重功能,相互关系,对投资项目的市场分割与转换认识不足,以及自有资产与他人资产的关系处理上容易失误,这也是低效益的资产组合方式。
三、家庭投资理财的调整
资产的组合要长期且经常处于效益最大化的状态,资产的组合就不能只是短期的静态剖面,而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过程,是对各种市场因素进行合理预期后,不断修正完善已实施的资产组合方案的过程。所以资产组合实际是一系列变动因素组成的函数,不断进行合理地有效地调整的依据是决定这一函数的基本变量是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家庭在占有信息并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投资组合,信息的无限性与信息占有的有限性间的矛盾始终存在,资本市场的不均衡是经常的,均衡是偶然的瞬间的,这里存在市场预期的困难,此外,政府的干预更具有不确定性,我国投资市场的政府干预力度较大,有时干预的依据不足,随意性的主观存在,使家庭关注客观经济运行走势的同时,经常要揣测政府对资本市场的政策干预,以此来决定投资组合与调整,比如我国股市的大起大落和其基本运行趋势,经常与政策的干预有关。
资产调整基本反映出家庭对自身拥有资产的均衡预期的要求,家庭在投资调整过程中,决定各种资产相互依存关系并合理构筑自己的资产需求函数时,首先要考虑资产构成的均衡状态,是以市场上供求关系,所决定的资产偏好,收益支付能力为依据,从中发现最优的资产构成及实现方式,其次是对资产变动进行合理预期,使效益不仅在短期内符合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原则,而且在长期运行中,也要使资产的效率最大,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资产选择
与调整理论:资产的组合顺序是,先选择无风险资产,再选择风险和收益都一般的资产,最后追加风险和收益都较高的资产投人,这样的资产调整是按照风险收益的要求进行的,符合资产组合的层次性,系统性要求,这样的资产调整是高效合理的。
确认家庭是投资市场的一个重要主体的地位,认识其投资行为正不断趋于成熟,赋予他们更多的投资品种的选择,尤其是从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不同方面拓展渠道和品种是政府从宏观角度应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金融资产的多元化提供为例,在金融工具的提供上,在普通股之外,能否考虑增加优先股等种类,能否在现有国债的基础上增加品种,扩大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金融衍生工具,包括股票期货,指数期货,债券期货等也不应持拒绝排斥的态度,衍生工具有投机性强、风险大的一面,但管理得法,规范得当,还有降低风险的一面,发达国家对衍生工具的使用已非常普遍。四、家庭投资理财如何获取收益:
现在,不少家庭投资理财收效不理想,有的甚至因投资失误和理财不当而造成严重损失。那么,家庭投资理财,到底如何进行,才能取得预期收益呢?笔者进行了探讨:
(一)、制订投资理财计划坚持“三性原则”—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所谓安全性,将家庭储蓄投向不仅不蚀本、并且购买力不因通货膨胀而降低的途径,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首要原则。所谓收益哇,将家庭储蓄投资之后要有增值,当然盈利越多越好,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根本原则。所谓流动性,即变现性,家庭储蓄资金的运用要考虑其变成现金的能力,也就是说家里急需用这笔钱时能收回来,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条件,如黄金、热门股票、某些债券、银行存单具有较高的变现性,而房地产、珠宝等不动产、保险金等变现性就较差。
(二)、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和学科的知识。在进行家庭投资理财过程中,将涉及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保险计划等组合投资,因而,首先要了解投资工具的功能和特性,根据个人的投资偏好和家庭资产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风险大小不同的储蓄、债券、股票、保险、房地产等投资工具,制定有效的投资方案,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了解国家的时事动向,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家庭投资离不开国家经济背景,宏观经济导向直接制约投资工具性能的发挥和市场获利空间;同时,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使得投资合法化,不参加非法融资活动,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合理避税提高收益。
(三)、家庭投资理财要有理性,精心规划,时刻保持冷静头脑。科学管理如何妥善累积人生各阶段的财富,并且将财富做有计划有系统的管理,是现代家庭必备的理财观。(1)建立流动资金。流动资金的规模通常应该等于3个月或6个月的家庭收入,以防可能出现突发的、出乎预料的应急费用。流动资金的合理投资渠道应是银行的常规性储蓄存款、短期国债等可变现资产。(2)建立教育基金。当今高等教育的成本有着显著的上升趋势,如果现在预测的资金需求在十几年后可能会与实际的需要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要达到这些目标就得进行长期的资产积累,并保证资产免受通货膨胀的侵蚀。目前很多理财专家都推崇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方式,您可以选择一股只有增长潜力的股票或偏股票型基金,每月定期购买相同金额,通过时间分散风险。(3)建立退休基金。在开始为退休做准备的早期阶段,投资策略应该偏重于收益性,相对也要承担较高的风险;而越接近退休,退休基金的安全性就越发重要,保险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大养老型险种投入。
(四)、计算“生活风险忍受度”,量力而投。所谓“生活风险忍受度”是指如果家庭主要收人者发生严重事故,家庭生活所能维持的时间长度。因而对家庭主要收人者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大人身保险投保力度,尤其是家里有经济上不能自立的家庭成员,要为其做好一段时间的计划,以免在主要收人者发生意外时他们无法正常生活;此外,在正常生活过程中也要预留能维持3个月左右的生活开支,然后再选择投资,以备急需之用;同时,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而过度投资。
五、家庭投资理财风险及其规避:
凡是投资都有风险,只是风险的大小不同而己,家庭投资亦如此。家庭投资理财可能遇到的风险: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从而对投资过程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一旦不利的影响或不利的结果产生将会对投资者造成损失。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主要由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引起,如国家政策的大调整、经济周期的变化等;非系统风险主要由企业或单个资产自身因素导致。家庭投资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指因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出台实施或调整变化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法律风险,指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进行金融投资而形成的风险。市场风险,指因市场变化而造成的风险。机构风险,指因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不善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诈骗风险,指家庭在投资过程中被人诈骗而形成的风险。操作风险,指家庭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形成的风险。
(一)建好金融档案。在家庭金融活动频繁的今天,众多的金融信息已经很难仅凭人的大脑就全部记忆清楚,由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有的银行存单和其它有价证券被盗或丢失后,却因提供不出有关资料,无法到有关金融机构去挂失;有些股民股票买进卖出都不记账,有关上市公司多次送股后,竟搞不清帐上究竟有多少股票,以至错失了高价位抛出并盈得更多利润的良机;有的将家庭财产或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凭据乱放,一旦真的出了事,却因找不到保险凭单而难以获得保险公司理赔,等等。
只要建立家庭金融挡案,这些问题就完全可以避免。建立家庭金融档案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入档内容。(1)各类银行存款和记账式有价证券存单姓名,账号、所存金额和存款日期及取款密码;(2)股票买卖情况记录;(3)各类保险凭据;(4)个人间相互借款凭据;(5)各种金融信息资料,如银行分档存款利率、国库券发行和兑付信息、股市行情信息等;(6)家庭投资理财方法和增值技艺的资料。其次,掌握入档方法。家庭投资额不多的,可专门用一个小本子记载即可;如投资较多,则应建立正规账册,区别类型,分别将家庭金融内容逐一记入,并将每次金融活动内容一笔笔记清;家庭有电脑的,则可发挥这一优势,将个人家庭金融档案存入电脑,以便随时检索。再次,把握重点问题:入档要及时,不能随便乱放导致金融资料散失;内容要全面,应入档的各种金融内容,都要完全齐备地进入档案;存档要保密,对存单(身份证、个人印章、取款密码等有关家庭金融安全的重要档案资料,要分别存档,电脑建档还应设置密码;资料要纳新,定期清理老资料,存入新资料,使档案任何时候都有投资参照价值;应用要经常,坚持常翻阅,常研究,籍以提高理财本领,提高投资效益,同时,防止存款到期忘记支取,避免家庭投资利益损失。
(二)、打造个人信用所谓个人信用,即个人向金融机构借贷投资或消费时,所具有的守信还贷纪录。它是公民在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通行证”。目前,居民建立个人金融信用,可采取两种办法:其一,利用银行金融创新机遇证明个人信用。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信用卡、贷记卡,持卡者守信还贷,就能建立起个人信用。其二,借助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个人信用。如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就为银行和个人提供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通过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咨询、评估及管理,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数据中心,为市民申办信用消费提供配套的个人信用报告。广大居民在进行冢庭借贷投资或消费时,应借助这样的中介服务,建立个人信用,取得向多家银行借贷的“通行证”。
关键词:家庭投资理财,行为分析,投资收益,投资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金融资产的不断增加,投资理财已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家庭投资理财是针对风险进行个人资财的有效投资,以使财富保值、增值,能够抵御社会生活中的经济风险,不管是储蓄投资、股票投资,外汇、保险投资,由于投资品种日益增多,所需的专业知识也不尽相同,投资方法也很难完全掌握,家庭的资产选择、组合、调整行为均定义为家庭对某一种或某几种资产所产生的需求偏好和投资倾向,本文对家庭的投资理财的这一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对家庭投资理财制胜之道和家庭投资理财风险及其规避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家庭投资理财的实践有所帮助。
一、家庭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进行家庭投资理财选择的必要性
家庭在投资时,首先面临的就是投资方式和领域的选择,一般应以资产的收益与风险以及相互制约关系为考虑基本点,选择某种或某几种资产,并决定其投人数量与比例。改革开放以前,在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眼里,“投资理财=银行=储蓄所”,个人金融投资给老百姓带来的仅仅是“存钱生利息”。今天的老百姓不但有能力“穿金戴银”,个人可支配的收人也达到了数万元。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笋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在众多的资产选择方式中,及时引导家庭利用资金市场的不景气,以较低的成本筹措社会游资,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进行理性投资,就是一种不景气市场条件下的资产选择策略。
如2006年前的中国股市十分低迷,有不少头脑清醒,有远见的投资者,敢以两分的利率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借钱和筹集未到期的银行定期存单,他们将存单用于银行的抵押贷款,并将贷款和借来的资金存入银行用于购买股票,由于投资机会把握准确,投资方式选择合适,结果不到一年,2006年下半年股市兴旺,他们购买股票的收益率达到100%,获得了令人咋舌的高回报。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家庭对资产的选择标准大都是以带来近期新的收人或收人相对量的增加。根据财力和能力使投资多元化,但要避免盲目从众投资、借钱投资。金融投资工具大体分为保守型的如银行存款,成长型的如债券、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型的如期货、外汇、房地产等;精专业知识的如邮品、珠宝、古玩、字画等。尽可能地使投资多元化,但切记不要盲目从众投资,要发挥个人特长,尽可能多元投资,获得最大收益。
(二)、家庭投资理财的品种
当前,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笋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现在家庭投资理品种主要有:
1.银行存款。对普通百姓来讲,存款是最基本的投资理财方式。与其它投资方式比较,存款的好处在于:存款品种多样、具有灵活性、具有增值的稳定性、安全性。在确定进行储蓄存款后,投资者面临着存款期限结构的选择。投资者选择的主要是活期还是定期,在定期存款中,是只存一年还是更长的时间,这主要看将来的收人和支出状况,以及对未来其它更好投资机会的预期和把握。
2.股票投资。在所有的投资工具中,股票(普通股)可以说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工具之一,特别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没有一种公开上市的投资工具比普通股提供更高的报酬。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为筹集自有资本而发给股东的人股凭证,是代表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和股东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己成为家庭投资的重要目标。
3.投资基金。不少人想投资股市,但是不懂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股票,最理想的方法是委托专家代做投资选择,这种投资方式便是基金。投资基金是指通过信托、契约或公司的形式,通过发行基金证券,将众多的、不确定的社会闲散资金募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交由专门机构的专业人员按照资产组合原则进行分散投资,取得收益后按出资比例分享的一种投资工具。与其它投资工具相比,投资基金的优势是专家管理、规模优
势、分散风险、收益可观。家庭购买投资基金不仅风险小,亦省时省事,是缺少时间和具有专业知识家庭投资者最佳的投资工具。
4.债券投资。债券介于储蓄和股票之间,较储蓄利息高,比股票风险小,对于有较多闲散资金、中等收人家庭比较适合。债券具有期限固定、还本付息、可转让、收人稳定等特点,深受保守型投资者和老年人的欢迎。
5.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是指房产与地产,亦即房屋和土地这两种财产的统称。由于购置房地产是每个家庭十分重大的投资,所以家庭要投资于房地产应该做好理财计划;合理安排购房资金并随时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以便价格大幅度看涨时,卖出套现获取价差。在各种投资方式中,投资房地产的好处是其能够保值,通货膨胀比较高的时候,也是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时期;并且,可以房地产作抵押,从银行取得贷款;另外,投资房地产可以作为一份家业留给子女。
6.保险投资。所谓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按规定向投保人收取一定的保险费,建立专门的保险基金,采用契约形式,对投保人的意外损失和经济保障需要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方法。保险不仅是一种事前的准备和事后的补救手段,也是一种投资行为。投保人先期交纳的保险费就是这项投资的初始投入;投保人取得了索赔权利之后,一旦灾害事故发生或保障需要,可以从保险公司取得经济补偿,即“投资收益”;保险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只有当灾害或事故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后才能取得经济赔偿,若保险期内没有发生有关情况,则保险投资
全部损失。家庭投资保险的险种主要有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目前,各大保险公司推出的扮资连结或分红等类型寿险品种,使得保险兼具投资和保障双重功能。保险投资在家庭投资活动中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最必要的。
7.期货投资。期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交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通过交易所进行,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某一特定品质、规格的商品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形式。期货交易分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两大类,对期货交易的选择要谨慎行事。
8.艺术品投资。在海外,艺术品已与股票、房地产并列为三大投资对象。艺术品与其它投资方式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投资风险小。艺术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因而具有极强的保值功能,其市场波动幅度在短期内不很大,所以投资者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安全性强。二是收益率高。艺术品的不可再生性导致艺术品具有极强的升值功能,所以艺术品投资回报率高。但同时,艺术品投资缺陷也较突出:一是缺乏流动性,一旦购进艺术品,短期内不一定能出手,其购人与售出之间的期限可能长达几年、几十年、上百年,对于资金相对不太宽裕的一般家庭是不现实的。二是一般情况下艺术品的鉴别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不具有鉴定能力的家庭和个人还是谨慎行事。
二、家庭投资理财的组合
不管是金融资产、实物资产,还是实业资产,都有一个合理组合的问题。从持有一种资产到投资于两种以上的资产,从只拥有非系统性的单一资产变成拥有系统性的组合资产,这是我国家庭投资理财行为成熟的重要标志,许多家庭已经认识到具有实际经济价值的家庭投资组合追求的不是单一资产效用的最大化,而是整体资产组合效用的最大化。因为资产间具有替代性与互补性,资产的替代性体现在各种资产间的需求的多少。
相对价格、大众投资偏好,甚至收益预期的变动均可能呈现出彼消此长的关系。资产的互补性表现为一种资产的需求变动会联动地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投资品的需求变动,如住宅和建材、装修业的联动关系等。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不难证明,过多地持有一种资产,将产生逆向效应,持有的效用会下降,成本上升,风险上升,最终导致收益的下降。这不利于家庭投资目标的实现,而实行资产组合,家庭所获得的资产效用的满足程度要比单一资产大得多,这经常可以从资产的持有成本,交易价格、预期收益、安全程度诸方面得到体现。比如,市场不景气时,一般投资品市场和收藏品市场同时处于不景气状态,但房市、邮市、卡市、币市、股市、黄金首饰、古玩珍宝的市场疲弱程度并不相同,有的低于面值或成本价,有的维持较高的价格,也是有可能的,这时头脑清醒,有鉴别能力的投资者,会及时选择上述形式的资产中,哪些升值潜力大的品种进行组合投资,也会获得可观的效益。我国已有不少家庭不仅可以较自如地运用资产组合的一般投资技巧,在投资项目上注重资产澡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做到长短结合,品种互补,长期投资与短期投机互为兼顾,并且在市场的进人与退出技巧上亦能自如运用。自有资金与他人资金互相配合,从而使家庭投资理财的效益大力提高。这是效益较佳的资产组合方式。
资产投资需要组合,才能既有效益又避开风险,许多家庭已懂得这一道理,并付诸于自己的投资活动中,但通过大量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有不少家庭,只是单纯地将增加几种投资品种,缺乏内在联系的“凑合”在了一起,并不考虑资产间如何组合才能做到有比例地相互联系和相互结合。其实资产组合是优化家庭财产结构和资产结构,变短期的低收益资产组合为长期的高收益资产组合的一系列活动。有一部分家庭,以中老年家庭为主要构成部分,他们的资产组合中,投资意识不强,保值的意愿使其资产过份向低风险低收益的品种集中,比如储蓄可能占银行与金融资产的85%以上,证券投资的比重过小,其家庭的实物资产多选择有较强消费性质的耐用消费品,是一种较典型的低效益资产组合方式;也有的家庭,以年轻夫妇为重要构成部分,其家庭投资又过份向高收益高风险的品种集中,带有明显的追求投机利润的家庭投资组合,如过份投向股票、期货、企业债券、外汇等形式,甚至为贪图高利参与各类社会集资,一旦失手,往往可能血本无归。这也是一种低效益的资产组合方式。还有的家庭虽然也认识到了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道理,并开始按多品种,多期限组合投资项目,但对投资与投机的双重功能,相互关系,对投资项目的市场分割与转换认识不足,以及自有资产与他人资产的关系处理上容易失误,这也是低效益的资产组合方式。
三、家庭投资理财的调整
资产的组合要长期且经常处于效益最大化的状态,资产的组合就不能只是短期的静态剖面,而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过程,是对各种市场因素进行合理预期后,不断修正完善已实施的资产组合方案的过程。所以资产组合实际是一系列变动因素组成的函数,不断进行合理地有效地调整的依据是决定这一函数的基本变量是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家庭在占有信息并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投资组合,信息的无限性与信息占有的有限性间的矛盾始终存在,资本市场的不均衡是经常的,均衡是偶然的瞬间的,这里存在市场预期的困难,此外,政府的干预更具有不确定性,我国投资市场的政府干预力度较大,有时干预的依据不足,随意性的主观存在,使家庭关注客观经济运行走势的同时,经常要揣测政府对资本市场的政策干预,以此来决定投资组合与调整,比如我国股市的大起大落和其基本运行趋势,经常与政策的干预有关。
资产调整基本反映出家庭对自身拥有资产的均衡预期的要求,家庭在投资调整过程中,决定各种资产相互依存关系并合理构筑自己的资产需求函数时,首先要考虑资产构成的均衡状态,是以市场上供求关系,所决定的资产偏好,收益支付能力为依据,从中发现最优的资产构成及实现方式,其次是对资产变动进行合理预期,使效益不仅在短期内符合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原则,而且在长期运行中,也要使资产的效率最大,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资产选择
与调整理论:资产的组合顺序是,先选择无风险资产,再选择风险和收益都一般的资产,最后追加风险和收益都较高的资产投人,这样的资产调整是按照风险收益的要求进行的,符合资产组合的层次性,系统性要求,这样的资产调整是高效合理的。
确认家庭是投资市场的一个重要主体的地位,认识其投资行为正不断趋于成熟,赋予他们更多的投资品种的选择,尤其是从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不同方面拓展渠道和品种是政府从宏观角度应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金融资产的多元化提供为例,在金融工具的提供上,在普通股之外,能否考虑增加优先股等种类,能否在现有国债的基础上增加品种,扩大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金融衍生工具,包括股票期货,指数期货,债券期货等也不应持拒绝排斥的态度,衍生工具有投机性强、风险大的一面,但管理得法,规范得当,还有降低风险的一面,发达国家对衍生工具的使用已非常普遍。
四、家庭投资理财如何获取收益:
现在,不少家庭投资理财收效不理想,有的甚至因投资失误和理财不当而造成严重损失。那么,家庭投资理财,到底如何进行,才能取得预期收益呢?笔者进行了探讨:
(一)、制订投资理财计划坚持“三性原则”—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所谓安全性,将家庭储蓄投向不仅不蚀本、并且购买力不因通货膨胀而降低的途径,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首要原则。所谓收益哇,将家庭储蓄投资之后要有增值,当然盈利越多越好,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根本原则。所谓流动性,即变现性,家庭储蓄资金的运用要考虑其变成现金的能力,也就是说家里急需用这笔钱时能收回来,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条件,如黄金、热门股票、
某些债券、银行存单具有较高的变现性,而房地产、珠宝等不动产、保险金等变现性就较差。
(二)、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和学科的知识。在进行家庭投资理财过程中,将涉及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保险计划等组合投资,因而,首先要了解投资工具的功能和特性,根据个人的投资偏好和家庭资产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风险大小不同的储蓄、债券、股票、保险、房地产等投资工具,制定有效的投资方案,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了解国家的时事动向,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家庭投资离不开国家经济背景,宏观经济导向直接制约投资工具性能的发挥和市场获利空间;同时,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使得投资合法化,不参加非法融资活动,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合理避税提高收益。
(三)、家庭投资理财要有理性,精心规划,时刻保持冷静头脑。
科学管理如何妥善累积人生各阶段的财富,并且将财富做有计划有系统的管理,是现代家庭必备的理财观。(1)建立流动资金。流动资金的规模通常应该等于3个月或6个月的家庭收入,以防可能出现突发的、出乎预料的应急费用。流动资金的合理投资渠道应是银行的常规性储蓄存款、短期国债等可变现资产。(2)建立教育基金。当今高等教育的成本有着显著的上升趋势,如果现在预测的资金需求在十几年后可能会与实际的需要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要达到这些目标就得进行长期的资产积累,并保证资产免受通货膨胀的侵蚀。目前很多理财专家都推崇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方式,您可以选择一股只有增长潜力的股票或偏股票型基金,每月定期购买相同金额,通过时间分散风险。(3)建立退休基金。在开始为退休做准备的早期阶段,投资策略应该偏重于收益性,相对也要承担较高的风险;而越接近退休,退休基金的安全性就越发重要,保险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大养老型险种投入。
(四)、计算“生活风险忍受度”,量力而投。所谓“生活风险忍受度”是指如果家庭主要收人者发生严重事故,家庭生活所能维持的时间长度。因而对家庭主要收人者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大人身保险投保力度,尤其是家里有经济上不能自立的家庭成员,要为其做好一段时间的计划,以免在主要收人者发生意外时他们无法正常生活;此外,在正常生活过程中也要预留能维持3个月左右的生活开支,然后再选择投资,以备急需之用;同时,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而过度投资。
五、家庭投资理财风险及其规避:
凡是投资都有风险,只是风险的大小不同而己,家庭投资亦如此。家庭投资理财可能遇到的风险: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从而对投资过程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一旦不利的影响或不利的结果产生将会对投资者造成损失。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主要由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引起,如国家政策的大调整、经济周期的变化等;非系统风险主要由企业或单个资产自身因素导致。家庭投资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指因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出台实施或调整变化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法律风险,指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进行金融投资而形成的风险。市场风险,指因市场变化而造成的风险。机构风险,指因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不善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诈骗风险,指家庭在投资过程中被人诈骗而形成的风险。操作风险,指家庭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形成的风险。
(一)建好金融档案。在家庭金融活动频繁的今天,众多的金融信息已经很难仅凭人的大脑就全部记忆清楚,由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有的银行存单和其它有价证券被盗或丢失后,却因提供不出有关资料,无法到有关金融机构去挂失;有些股民股票买进卖出都不记账,有关上市公司多次送股后,竟搞不清帐上究竟有多少股票,以至错失了高价位抛出并盈得更多利润的良机;有的将家庭财产或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凭据乱放,一旦真的出了事,却因找不到保险凭单而难以获得保险公司理赔,等等。
只要建立家庭金融挡案,这些问题就完全可以避免。建立家庭金融档案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入档内容。(1)各类银行存款和记账式有价证券存单姓名,账号、所存金额和存款日期及取款密码;(2)股票买卖情况记录;(3)各类保险凭据;(4)个人间相互借款凭据;(5)各种金融信息资料,如银行分档存款利率、国库券发行和兑付信息、股市行情信息等;(6)家庭投资理财方法和增值技艺的资料。其次,掌握入档方法。家庭投资额不多的,可专门用一个小本子记载即可;如投资较多,则应建立正规账册,区别类型,分别将家庭金融内容逐一记入,并将每次金融活动内容一笔笔记清;家庭有电脑的,则可发挥这一优势,将个人家庭金融档案存入电脑,以便随时检索。再次,把握重点问题:入档要及时,不能随便乱放导致金融资料散失;内容要全面,应入档的各种金融内容,都要完全齐备地进入档案;存档要保密,对存单(身份证、个人印章、取款密码等有关家庭金融安全的重要档案资料,要分别存档,电脑建档还应设置密码;资料要纳新,定期清理老资料,存入新资料,使档案任何时候都有投资参照价值;应用要经常,坚持常翻阅,常研究,籍以提高理财本领,提高投资效益,同时,防止存款到期忘记支取,避免家庭投资利益损失。
(二)、打造个人信用所谓个人信用,即个人向金融机构借贷投资或消费时,所具有的守信还贷纪录。它是公民在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通行证”。目前,居民建立个人金融信用,可采取两种办法:其一,利用银行金融创新机遇证明个人信用。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信用卡、贷记卡,持卡者守信还贷,就能建立起个人信用。其二,借助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个人信用。如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就为银行和个人提供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通过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咨询、评估及管理,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数据中心,为市民申办信用消费提供配套的个人信用报告。广大居民在进行冢庭借贷投资或消费时,应借助这样的中介服务,建立个人信用,取得向多家银行借贷的“通行证”。
(三)、家庭投资者要及时查明实际遇到风险的种类、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由于外部原因引起的风险,如存折丢失、密码被盗等造成的风险,应及时与银行联系挂失;如由于金融诈骗所形成的风险,应及时采取多方式、多手段进行摧收,直至诉诸法律,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造成的风险,应及时调整修改投资计划和投资方案,如利率下调,就调整储蓄结构;如资本市场不景气,就调整股票、期货、基金、债券结构。
结论:家庭投资理财是一项家庭中的系统工程,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来周密规划、精心搭理;要科学合理地掌握理财原则,扩大投资渠道,运用各种理财工具,科学组合、分散风险,走出理财误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应。总之,家庭投资理财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加强家庭理财的科学规划,建立适合自身的理财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金融机构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理财产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优化使用家庭的投资资金,提高其投资的收益率,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家庭家庭持有的资金,从而实现家庭财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才能真正使家庭投资理财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家庭投资理财ABC柯静时代金融2004年第11期
2.家庭投资理财之我见董雪梅金融理论与教学2003年第2期
3.家庭投资理财之道薛韬国际市场2001年第11期
4、家庭理财与保险投资张勤朴上海保险1998年第08期
“都回去吧,没什么好看的,这里只有一群刚刚失业的人。”9 月15 日,纽约曼哈顿时代广场的雷曼兄弟大厦外,一名维持秩序的警察一边嚷嚷,一边试图驱散久久不愿离去的人群。
纽约时间15 日12 点30 分,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正式宣布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几个小时以后,雷曼的股票在纽约股市疯狂下挫94%,公司市值从前一个周末的460 亿美元缩水至仅1.45亿美元。
成立于1950 年的雷曼兄弟,至今已有158 年历史。在逾一个半世纪里,雷曼曾经历美国内战、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911 袭击和一次收购,依旧屹立不倒。纽约大学金融系教授罗依・史密斯曾形容,雷曼兄弟是一只“拥有19 条命的猫”。
如今,这只“19 条命怪猫”终于用完了最后一丝运气,而它的崩溃在华尔街掀起了新的一轮恐慌潮。继3月贝尔斯登率先宣布被收购后,过去的一周,雷曼进入破产程序,美林被收购,华尔街五大投行中的三家已不复存在。剩下的两家中,摩根士丹利也被传正在寻求并购。
破产之后的日子
“全完了”,雷曼欧洲及中东地区负责人Christian Meissner 说。“大家被要求周一来公司清理私人物件。”一名雷曼员工说。与很多人一样,25000 名雷曼员工也是在最后一刻才被告知这一噩耗。
目前,雷曼正在为旗下尚未进入破产程序的投资银行业务以及证券业务寻找潜在买家。
这些曾被视作金字塔最顶尖的精英如今成了记者和摄影机追逐的对象, 他们拿着纸箱或拖着行李互相拥抱离开的照片被刊登在各大媒体的醒目位置上。很多人第一次穿着彩色T 恤、牛仔裤和跑鞋来到公司,衬得另一些依然穿着西装的人如此不合时宜。
15 日,公司要求一些员工留下帮助进行资产出售业务,并许诺将给予这部分人一些奖励。而其他人则还在等待领取他们最后一笔工资及遣散费。
雷曼兄弟大厦内,一些人在走廊里交头接耳,另一些人还在仔细研究早些时候他们的主管分发的相关文件,有人在google 上搜索什么叫做“ 接管”(conservatorship)。据说,这两天像沃顿校友网之类的招聘信息浏览量异常火爆,一些人则选择把自己的个人简历发给同行。
纽约艺术家杰佛里・雷蒙德在雷曼兄弟大厦外竖起了大幅的理查德・福尔德(Richard S. Fuld)(自1994 年起担任雷曼的CEO)画像,鼓励雷曼员工及行人在画像上留言,“我希望他的豪宅毫发无损”,有人这样写道。
消息人士称,为拯救已经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被誉为“华尔街的斗牛犬”的福尔德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在美国银行和巴克莱相继宣布放弃后,福尔德开始给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管在内的所有他能想到的人打电话,并时刻祈祷最后一刻出现逆转。
16 日,福尔德了一个内部信函,对饱受巨变的员工表示慰问,“过去几日,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大家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对此我感到很难过。”他这样写道。
从小干货铺到华尔街投行
时间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1844 年,德国巴伐利亚牛贩的大儿子、23 岁的亨利・雷曼决定到美国去闯一闯。他远渡重洋,最后到达蒙哥马利。在那里,他开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干货铺子“H.Lehman”。在接下去的几年,他的两个弟弟,埃曼纽尔和梅耶先后来到美国,小干货铺子的名字也从最初的“雷曼”变成“H 雷曼和兄弟”( H.Lehman and Bro)、“雷曼兄弟们”(Lehman Brothers)19 世纪的美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当时,全美差不多有五分之三的人口以农业为生,尤其是在南方,棉花种植成了主要经济来源。雷曼三兄弟看准时机做起了棉花生意。他们当时的做法很简单,来雷曼兄弟干货铺买东西的客人可以用棉花交换等额的商品。三兄弟将从顾客处搜集来的棉花再高价卖出。之后,三兄弟的棉花生意越做越大,最后竟成为他们最重要的一项生意。
1855 年,亨利死于黄热病。那时候,他留给弟弟们的小干货铺已经变成了一个货物交易、买卖经纪行。三年后,棉花贸易的中心转移到纽约,那里聚集着全美最多的经纪行。雄心勃勃的雷曼在曼哈顿开了他们的第一个办事处,32 岁的埃曼纽尔亲自到纽约办事处督阵。
直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雷曼兄弟一直是一家以商品交易为主的经纪行。雷曼是纽约的许多期货交易所的创始会员,其中包括纽约棉花交易所和咖啡交易所。1887 年,雷曼兄弟又加入了纽约股票交易所。
1906 年,雷曼家族的第二代菲利普・雷曼掌权。和那时候的很多年轻家族一样,雷曼家族选择与纽约许多富有家族联姻,菲利普找到的是亨利・古尔德曼( 高盛创始人之子)。此时的雷曼开始转向投资银行业,主攻证券承销以及资产重组业务。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他们与高盛合作,帮助60 多家公司在纽交所上市。
在这些岁月里,雷曼家族拥有对雷曼兄弟经纪行的绝对控制权。直到1924 年以前,没有任何一位外部人士获准成为雷曼合伙人。在这些年里,10位合伙人全部是雷曼家族的成员,其中最负盛誉的要数赫伯特・雷曼(HerbertLehman),他在1908 年成为雷曼的一位合伙人,1928 年弃商从政。最终,赫伯特获选出任纽约州长和国会参议员。
渡过1929年金融危机
1925年,菲利普退休,他的儿子罗伯特(鲍比)・雷曼接管了公司,此后他统治雷曼长达40 多年。
直到1922年,雷曼才成立了第一个债券部。此前,它一直以承销普通股和优先股为主。1929年之前的市场繁荣,承销普通股可以获得比承销债券更为惊人的巨额承销费,而那正是吸引雷曼的地方。日益增长的利润令雷曼拥有足够多的资金,拥有那个时候华尔街最为奢华的府邸。
1929 年,经济大萧条开始。那次的经济萧条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的:1929 年加拿大小麦过量生产,美国被迫压低农产品价格。此后,不管是在欧洲、美洲还是澳洲,农业衰退都带来了金融业的大崩溃。
尤其是在美国,一股投机热导致大量资金从美国流失。1929 年10 月,华尔街股市暴跌,第二年,美国本土接受的投资额从前一年的404 亿美元降低为274 亿美元,1932 年骤降至47 亿美元。资金紧张导致各行各业遭遇寒冬。
此时的雷曼兄弟却成为金融融资创新技术的先锋之一,公司开创了私募融资的新技术。雷曼尝试在蓝筹股公司和民间的资金拆借方穿针引线,为资金借出方提供安全和稳定的回报,同时又使得资金需求方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金额。
整个1930 年代,雷曼帮助世界上第一家电视机生产厂商DuMont 完成了IPO,为美国无线电公司募集了资金,他们还把触角伸进了迅速发展的石油产业,像安德森・克尔这样的石油公司(克尔・麦吉的前身,成立于1929 年)都成了他们的大客户。
从那个时候开始,雷曼与许多行业公司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一直延续至今。鲍比也成了雷曼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从寄人篱下到重新壮大
在罗伯特的领导下,雷曼兄弟的运作类似一个封建小王国。合伙人都拥有独立的经营项目,各自经营,惟一一致的就是对利润的渴望。罗伯特从行政上管理、运营着公司,并且少量地发放每年的红利。一位合伙人说,罗伯特经营企业的方式就像是一名黑手党,而他的专长就是使人们扼住彼此的咽喉。
1969 年,罗伯特去世后,雷曼进入了一个黑暗的时期。余下的合伙人之中,没有人拥有罗伯特那样的威望,一场权力之争开始了。
二战期间加入雷曼的弗雷德里克・厄尔曼(Frederick L. Ehrman) 接替了罗伯特的位子,他试图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但却不了了之。在4 年内乱之后,厄尔曼被乔治・波尔(George Ball) 发动的一场“宫廷”踢了出去。
1973 年,一场“”后,毫无投资银行经验、刚加入雷曼几个月的皮特・彼得森被任命为CEO。他用曾担任贝尔・霍尼韦尔公司CEO 期间磨练出来的管理技巧,来管理这家杂乱无章的投资银行。但他的管理技能面临严峻的考验,虽然他带领公司走上大规模扩张之路,在并购两家同行后成为华尔街第四大投行。
1983 年,彼得森被自己亲自提拔的前交易员尼维斯・格鲁克斯曼逼退。格鲁克斯曼在此后的管理中,采取了红利与补贴等向交易员倾斜的政策,从而进一步激怒了投资银行业的合伙人。先后离开公司的彼得森和史蒂芬・施瓦茨曼(时任雷曼前并购委员会主席)创立了黑石公司。
1984 年,备感压力的格鲁克斯曼将雷曼公司以3.6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美国运通旗下的Shearson。这笔交易使雷曼多了10 亿美元的资本增长,却开始了长达10 年“寄人篱下”的生活。
福尔德时代
1993 年,美国运通新任CEO 哈维・葛洛柏决定放弃金融超市的策略,将小型且资本不足的雷曼兄弟银行从Shearson分拆。1994 年,雷曼终于获得独立,师从格鲁克斯曼的福尔德担任CEO。此时的雷曼已经不再是一家合伙制企业,而是一家公众持股公司。
福尔德1966 年进入雷曼,在以脾气暴躁著称的格鲁克斯曼调教下,很快就从“菜鸟”成长为一名掌控数十亿美元的债券交易员,并在1991 年成为债券子公司负责人。雷曼独立后能快速摆脱亏损,大部分归功于福尔德的操盘技术:牢牢霸占债券发行这一主营业务,不扩张自营交易,也不推销一些新奇的融资结构。在1994 年之后的四年里,雷曼股价平均每年增长29%。十年之内,最初投资者的总体回报率高达1103%。
1998 年,俄罗斯政府信用破产,全球债券市场剧震,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对冲风险失败,在150 天内资产净值下降90%,连累与其有债权关系的雷曼收益锐减,投资者大量抛出雷曼股票。但由于之前福尔德对该公司借款心存谨慎,被冲销的债务规模较小,未对雷曼伤筋动骨;仅仅1 年之后,雷曼股价神奇般地反弹了145%。
2001年9月11日,世贸大楼倒塌,位于世贸三楼的雷曼全球总部遭摧毁,一切业务瞬间瘫痪。如果无法在48 小时内恢复运营,雷曼将面临倒闭。但福尔德镇定自若,指挥近6000 名员工迁往纽约和新泽西地区的20 多家分公司。仅一天之后,6000 员工中的1200 名关键职员就开始工作,大部分业务正常进行。
作为两次危机中的幸存者,雷曼成为令投资者兴奋的公司,福尔德也从“债券操盘手”成为华尔街英雄。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靠承销债券业务起家的福尔德,这一次,却因被卷入次贷危机而一蹶不振。
“从一开始,福尔德就没有认识到次贷危机的严重性。”美国绿光资本(GreenLight Capital Inc) 的掌门人爱因霍温表示,此人通过做空雷曼股票而大发横财。
2007 年年中,次贷危机逐步升级,借贷成本上升,但福尔德对并购交易的热情并未止步。同年5 月29 日,雷曼联合同行宣布收购一家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地产投资信托公司。2008 年初,抵押信贷市场仍毫无起色。但福尔德基于“抄底”的判断,将所谓的Alt-A 贷款(向优质客户之外的贷款人发放的抵押贷款)持有量增加了20 亿美元。事后他表示,这是一笔“便宜”的交易,因为他们“发现了巨大的机会。”
可没过三个月,机会就变成了黑洞。根据第二季财报,雷曼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减记总额为20 亿美元左右,其中大部分为Alt-A 贷款。直到现在,雷曼仍持有约300 亿美元的住宅抵押资产、约350 亿美元的商业房地产资产。这就意味着,如果房价继续下降,未来雷曼所获得的任何盈利,都仅仅只能抵销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