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7:57: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民营银行的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民营银行; 发展路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6. 046
[中图分类号] F83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6- 0077- 01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加速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银行的发展要求越来越迫切。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别于国有银行,不仅在资本金来源上实现民营化,而且要实现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发展民营银行业不仅有助于规范不受法律保护的地下金融,启动民间资本,而且对于提高金融体系在资源配置中的效率、推进银行业结构调整、金融体制改革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 民营银行的优势
1.1 明确的产权制度
民营银行具有清晰的产权结构,这正是民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民营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基础。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具体所有者的监督,所有权和经营权难以彻底分离,而且在短时间内难以通过改组来改善,建立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如果将民营银行定义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银行,民营银行就有了具体的所有者,避免了政府对银行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使银行的盈利性目标不受政府的政策性目标的干扰,能够高效地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民营银行由若干战略出资人和众多中小股东共同组成股份有限公司,从制度上可以避免政府对其进行制度外的干涉,保障民营银行实行真正意义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1.2 信息充分,成本较低
民营银行的自身定位减低了获取信息的成本。决定金融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信息以及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信用。民营企业主要是大量的地方性中小企业,其分布面广泛,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状况千差万别,其管理成本高、信息离散度高、贷款需求次数频繁、计划性差、贷款数额少。国有银行在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上,存在很高的信息收集和更新的成本,缺乏规模效益。民营银行在此市场上具有先天的信息优势,掌握客户信息全面,极易沟通,从而能充分地利用地方的信息,很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以及由于信息不充分而导致的高交易成本这一障碍,显著地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便于民营银行更好地选择贷款投向,形成高质量的信贷资产,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促进银企间的良性循环。
1.3 经营机制灵活
与国有商业银行严格的贷款审批相比,民营银行由于规模相对较小,管理成本较低,决策迅速,能更好地适应中小企业生产的特点。例如:在泰隆,5万~10万元的小额贷款打入客户账户只需几分钟,而50万元的批贷也只需要半小时,而两家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均不到3%,显示了民营体制的优势。因此,相对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民营银行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是有益的补充。
2 建立民营银行的必然性
2.1 完善我国银行产业,形成互补优势
发展民营银行可完善和丰富我国金融体系的内在结构,在分工上,与大银行形成协作。大银行获得中小企业的信息成本高,灵活性不足,而民营银行分散在各地对中小企业情况较熟悉获取信息的成本较低、运作灵活。民营银行的出现将弥补大银行服务的遗漏,为中小企业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2.2 满足三农发展的金融需求,补充国有银行的不足
国有商业银行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中角色转换滞后,在原有的信用机制中,由于非公有制经济被排除在社会经济制度之外,所以无法获得国有经济得到的信用安排。到目前为止,金融改革在突破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信用关系不起作用,国有商业银行仍然难以向三农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民营银行可以优化现行金融体系下的信用机制,加大对三农发展的金融服务,促进三农的健康良性发展。
2.3 提高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改善资源配置格局
民营银行的业务经营及其发展完善,能够为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外源融资,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建立和发展民营银行,有利于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改善由国有金融部门垄断性形成的十分低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格局。
3 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
3.1 吸收民间资本组建民营化的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
农村经济不单纯由农业和农户组成,还包括农村工商企业。随着部分地区农村工商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其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多,从而为商业化金融组织在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组建农村股份制民营商业银行,其股东以农村信用社原有社员为主,重点吸收有资金实力的农村个体工商户和农民开办的中小企业使其资本金全部由民间资本入股。
3.2 现有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造
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优点是不带有专业属性,但是其资金规模比较狭小,开展业务的地域范围有限,且带有地方行政色彩,并未与地方政府完全脱离。历史遗留问题多,经营方法陈旧,产权不明确。此类改组过来的银行迫切需要进行企业化改造。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造需从3个方面入手:弱化政府行为,实行企业化;实行股份制,实行产权人格化;吸纳社会股份,使之民营化。
关键词:民营银行;发展;对策
和中国传统的国有银行相比较,我们会发现民营银行有两个明显的不同,一是民营银行有更大的自力,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日常运营,不论是资金去向还是人事管理,民营银行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进行决策。二是民营银行的私有化程度比较高,其资产结构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构成,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经济计划的干扰,呈现各种各样不同发展道路。
一、我国的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民营银行与国有银行相比,规模较小,网点也较少,但民营银行具备产权结构清楚、员工激励机制灵活、服务模式商业化等优势。产权结构清楚能够促进银行内部的管理,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商业化的服务方式对民营银行的经营和管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民营银行还能够抵制过于银行的垄断以及与国有银行一起抵御外部竞争。我国的银行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仍是国有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占主导地位,民营银行由于银行网点少等局限,在存款和结算的两个市场上竞争优势不足,经营和运作的效率也相对较低。
二、民营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代市场经济起步晚,直接导致了我国的民营银行数量少、规模小等特点。然而纵使我国的民营银行存在这些弱点,也无法掩盖其在市场经济中无可替代的地位。首先由于这种银行的规模较小,所以在组织结构方面有着大型银行无法比拟的灵活性,能够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进行商业产业化的服务改革,进而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增加业绩。同时因为我国民营银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国有银行的垄断,使人民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1.外部因素的影响。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在我国目前经济大环境下没有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市场对民营银行的欢迎度并不高。在银行业较为成熟的今天,我国银行的总体布局已经确定,各种类型的银行相互竞争、合作,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运营模式,而民营银行的出现虽然能对传统的银行格局带来一定的冲击,但由于其规模小、网点少的不足,这种冲击显然是微乎其微的。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民营银行的收益太少,因为民营银行是作为一种民间资本组建的银行而存在,其对风险的承担能力不够。同时因为民营银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上市、赚钱,大多数人会下意识地忽略其在其他范围对经济发展和银行业现有格局的贡献,这也是民营银行发展受到阻碍的一个原因。
2.银行内部的缺陷。首先,法律体制不健全,直接影响了民营银行的合理运营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熟的今天,一个完备的针对银行的市场准入和运营制度必不可少。然而目前我国并没有建立起关于民营银行的各项法律制度,从而使民营银行质量良莠不齐、规范程度低,不能合理参与市场竞争,这对于金融业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其次,有可能变成大股东的“一言堂”。从现有民营银行的股权结构状况中不难分析到,非公有制经济构成的银行并不能做到分散股权,很多情况下都是某个股东占有银行51%甚至更多的股份。这时该股东就拥有了对银行的掌控力,如果股东经营不善,很容易就让银行的发展轨迹出现偏差,进而陷入财政困难的泥淖。
再次,民营银行的竞争力不够。因为民营银行的服务方向仍然是传统银行的经营业务,在银行业较为成熟的今天国营银行在货币和金融方面已经具备一个较为完善的服务模式,而民营银行由于规模小、管理落后等原因,并不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就导致民营银行在和国有银行的竞争中处于弱势,极大地制约了民营银行的发展。
最后,私营银行的信用受到更多的质疑。因为国有银行是公有制为主,以国家资产为保障的,其资产的安全性就有了很大的保障。而民营银行起步晚、主要以非公有资产为主,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固定资产都无法与国有银行相比,消费者相比较之下也更愿意选择发展时间较长、更为稳定的国有银行,这是制约民营银行发展最主要的原因。
三、民营银行的发展对策研究
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民营银行想要在与国有银行的竞争中扳回劣势,首先就是要进行对自身的调整,尤其是金融体制的改革。现阶段而言民营银行的诸多劣势都是金融体制落后僵化导致的。为了进一步体现出民营银行的优势,扩大在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国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民营银行的运行提供指导和约束。2.完善银行内部的管理模式,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3.推出各类措施提高在群众心中的影响力,首先就是提高银行的信誉。
2.制定合理的银行监管法规。针对现在我国关于民营银行的规章制度并不完整的现状,笔者认为国家应该加强立法,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民间资本成立银行做出明确的限制,同时保证法律的公正性,保证民营资本在市场经济中能够平等地参与竞争,打破国有资本在银行业的垄断地位。
3.发挥自身的制度优势。民营银行作为一种私有化商业化的银行组织模式,更应该突出其优点,参与市场竞争。无疑,民营银行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就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方向。因此在银行的实际运营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发挥其作为一种真正的股份有限公司所拥有的能量,明确产权责任制、完善人事结构、优化企业管理,细化银行内部各部门的职权、使职权之间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真正使民营银行作为一种企业拥有更大的竞争力。
4.确立目标聚集的基本竞争战略。民营银行作为一种和传统国有银行相补充的运营模式,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市场经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地位。为此民营银行就应该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通过更优质的服务或者更高的效率为某一范围内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从而适应日益多元化的客户群体。通过有目的有针对地服务某一群体,既能避开国有银行的服务范围,减少竞争压力,又能和国有银行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营银行;金融市场化;发展;路径
民营银行的诞生大打破了传统国有银行的所有制较为单一、高度垄断的金融结构,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了金融领域,使金融业逐渐是实现了市场化。国有银行与民营银行之间形成了竞争共长、联合协作、互补共存的关系,从根本上提升了金融体系的竞争力,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自1996年,我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成立至今,我国民营银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金融市场化背景下,我国民营银行的管理机制、发展环境、信用环境等,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与国外多层次、发达的金融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我国民营银行发展中面临的现状问题
(一)民营银行发展规模较小
目前,与国有银行相比,我国民营银行的市场份额、资本规模都明显较小,属于小银行。资产规模排在前两位的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2011年其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47.3%和16.2%。其中,国有银行资产份额有所下降,从2007年到2011年下降了5.9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则上升较快,为2.4个百分点。而我国的一些民营银行中只有民生银行才具有一定的资产规模,但2011年的总资产规模还只有22290.64亿元,占整个银行业总资产的1.968%。因此,我国大部分民营银行的资本金实力不是很强,民营银行在整个银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处于不利地位。
(二)民营银行地区分布不均衡
民营银行的发展,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基本集中于浙江、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则很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些沿海城市的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经济实力雄厚,这些充裕的民间资本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然而近年来民营银行的发展还只局限在江浙地区,其业务种类和规模还比较狭窄。如今我国中西部省市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对于民营银行来说市场潜力很大,而这种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导致其无法占领更大的金融市场,品牌和声誉也同样无法有效建立。
(三)民营银行的经营人才比较缺乏
银行业以经营风险为业务特征,对从业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要求。加入WTO后,外资银行逐渐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我国银行业面临全球性竞争,而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和高水平的管理,才能充分利用和有效组合现有资源。发展民营银行在客观上要求外聘职业经理人,而我国民营经济中的现代委托—关系落后,经营者和所有者信任成本不断提高,加上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家形成的“事必躬亲”的特点,发展民营银行的人才制约问题将更为突出。
二、制约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原因
(一)民营银行的发展受外部环境约束
1.现有金融运行体制对民营银行发展的特殊限制。首先我国并未给民营银行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出于金融稳定的考虑,我国实行相对严格的核准制,民营银行进入的壁垒是很高的,因此我国银行市场还是带有很大的政府强制性的。其次,我国尚未有完善的法律环境,缺乏科学、有效的民营银行准入退出机制和金融监管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开放民营银行势必引起金融混乱,不利于银行业的稳定发展。
2.传统观念与社会信用环境制约民营银行的发展。一方面,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到国有大银行存钱没有风险,而相对弱小的民营银行则面临倒闭风险,影响存款的安全性。这一传统观念导致民营银行的负债业务存在很大困难。另一方面,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尚未有效建立。在资金来源上,由于我国尚缺少一个保障公众利益,防范信用风险的风险防范体系,因此,民营银行在吸收公众存款上存在一定困难。而这一困难的存在势必会影响民营银行的生存。从资金运用上看,由于社会信用环境存在问题,道德风险的存在,企业欠贷不还,逃废债务等现象,直接影响了银行贷款的收回,导致不良贷款大量上升,必然会影响民营银行的发展。
(二)民营银行自身存在内部缺陷
1.民营银行客观存在着规模、信用的劣势。与国有银行相比,民营银行在市场份额、规模与信用上处于劣势,这成为制约民营银行发展的重要原因。首先,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国有银行几乎垄断整个金融市场,加上其有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雄厚的资金实力和长期人力资源的积累,使民营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次,国有银行以国家信誉担保,而民营银行完全是按市场化原则运作,对于广大居民来说,其信用程度远远不及国家信用。
2.民营银行公司的经营管理不完善。许多民营企业的老板大都缺乏从事金融方面工作经历,难以胜任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工作,而民营银行管理人才比较缺乏,导致其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股权结构不尽合理,股权较为集中,公司治理难以使人信服;容易出现为自己的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关联贷款交易比较频繁;为追求丰厚回报,而进行高风险投资,缺少风险防范意识等。
3.民营银行的企业文化不够明确。虽然目前民营银行的企业文化认识在不断加深,认同度逐渐提高,但也有不足和误区。首先,民营银行大多模仿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作为自身企业文化,没有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缺乏个性特色。其次,在民营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热衷于搞公关、做广告、图案设计等,而忽略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的确立与实践。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公司经营活动科学、高效的基础,否则会导致民营银行在管理中存在一定的粗放和盲目。
三、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对策研究
(一)完善民营银行运营的外部环境
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民营银行的政策环境。逐渐开放民营银行的进入壁垒,优化民营银行的政策环境但同时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制订具有较高标准的“准入”与“退出”标准和适合的监管体系。针对民营银行透明度较低,金融监管缺乏有效性,容易积累金融风险,引发金融危机。因此,要使民营银行健康发展,必须改革现有的银行监管体制,使完善金融监管和发展民营银行同步进行。应制订有关民营银行的监管法规,保证依法实施监管。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指标和措施,实施动态监管。提高金融监管效率,建立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
2.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为了解决民营银行由于信用劣势,吸收公众存款难的问题,在治理我国信用环境,推进民间信用体系建立的同时,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这样,将使存款人的利益受到保护,从而有利于提高民营银行在公众中的形象和信誉,便于其业务的开展。同时,也将为民营银行的退出提供保障,解决因民营银行的破产、倒闭引起金融风险和社会不安等问题。
3.创造民营银行的公平竞争环境。在金融市场化下,民营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民营银行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要给予平等对待。要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垄断,促进有序竞争,为民营银行发展创造公平宽松的外部环境;有步骤地取消对民营银行各种不平等的限制性政策法规,做到无论规模大小,无论所有制形式,一视同仁,为民营银行提供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
(二)完善民营银行运营的内部环境
1.加强民营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在构建股权结构时应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度分散,管理层内部人控制;二是一股独大,产生关联交易的道德风险。另外,民营银行应根据自身优势,走专业化道路,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形成拳头项目和品牌效应,解决银行间业务雷同和狭小领域内无效竞争的问题。充分发挥其自身机制灵活的优势,借鉴外国银行的经验,聘用职业经理人,对员工激励制度、分配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进行改革。
2.完善民营银行的信息披露机制。良好的透明度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的规范运作、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银行声誉和公信力,为投融资及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为此,我国民营银行也应按照国际标准尽快建立与完善信息报告与信息披露制度。民营银行应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信息披露原则、内容、方式和程序,向社会和监管机构提供详细真实的资料,从而保障出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人的权益,使市场参与者能够准确及时地了解银行经营状况,判断银行抵御风险能力。
3.加强内部风险控制,限制关系贷款交易。民营银行在发展中,除增强外部市场风险管理,符合政策法规规定外,还要根据其本身特性,加强内部控制,防范内部道德风险,尤其是加强对企业关联贷款交易的监管。要严格限制股东贷款的最高额度和比例,严格规定重大关联交易的审批程序,防止投资者违规占用贷款。同时,及时准确地披露关联企业之间的借贷资金动向。
参 考 文 献
[1]毛晓昊.我国民营银行发展路径之思考[J].现代营销.2010(1)
[2]韩学文.浅谈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J].商业文化.2009(9)
[3]宫舒影,刘伟.基于SWTO分析的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J].经济论坛.2009(5)
[4]吴穹.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分析[J].金融证券.2007(4)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体系逐步完善,民营银行在发展当地经济、为微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民营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在民营银行的发展进程中,要大力开发中小企业金融产品,积极拓展商圈融资,进而通过错位竞争及其特色精致的金融服务来实现自身发展。本文介绍了当前民营银行发展市场的定位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针对其如何进一步实现民营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相关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民营银行;市场定位;困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068-02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刘鑫(1993-),女,汉,黑龙江省桦南县人,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在读。薛玉玲9 1964 -),女 ,汉,吉林省伊通县人,黑龙江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副教授 ,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引言
民营银行是由来自民间的资本控股来进行市场化运作的风险自担的银行,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国家一直致力于开拓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渠道,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对民营银行进行有效地管理和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营银行的发展。而民营银行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行业发展面临巨大的竞争力、民营银行发展受金融运行体制的限制、民营银行自身的逐利性等一系列的问题,只有解决好民营银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才可以实现民营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一、民营银行发展市场的定位分析
民营银行在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做好市场的定位分析,主要包括目标客户定位、金融产品定位以及营销策略定位。对于民营银行来说,目标客户定位首先要立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民营银行的从业人员多来源于一个固定的地域之内,对于区域内的企业的了解可以降低其在开展银行贷款业务的进程中的金融风险,提升贷款的安全性。再者,民营银行的业务对象集中在中小微企业上,民营银行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更容易掌握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规律,业务空间较大;对于民营银行来说,产品定位首先要大力发展商圈融资,商圈内的企业一般都是中小微企业,其规模小、用于贷款的抵押不足,通过商圈担保融资可以很好的利用商圈管理机构的管理作用来进行担保进而实现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其次,要推动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开发,依据中小企业在采购、库存、销售等各个经营环节的实际资金需求来开发出相应的金融产品,进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后,要大力推进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开发,建立起完善的互联网金融服务;要加强自身的信用建设,通过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难点分析
(一)行业发展面临巨大的竞争力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其业务范围进一步向中小微企业拓展,使得民营银行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尤其是在2012年,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都表示将积极主动地拓展中小微企业金融市场,此外,目前随着国家对于民营银行发展的支持,很多地区出现了业务范围局限在一定区域之内的城市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村镇银行,大型国有银行的业务拓展以及民营银行数量的不断增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民营银行面临的市场行业竞争进一步增大。
(二)民营银行发展受金融运行体制的限制
目前我国在民营银行管理的过程中使用的是有限牌照制度,使得民营银行不可能像大型的国有银行一样在全国各地设立银行网点来开展金融业务,因此,民营银行的经营区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此外,相关的金融部门对于民营银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的资金规模、贷款的额度等都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并且在不同类别贷款计提比例以及存款准备金率方面民营银行也会与国有银行存在着差别,尽管目前我国的金融政策支持更多的民营资本投入到银行业中,但是一些国家的政策以及制度对民营银行的经营约束还比较大,在这很大程度上使得民营银行自身的运营难度以及经营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三)民营银行自身的逐利性
作为由民间资本来支持组建的银行,民营银行在运转经营中存在着天生的逐利性,尤其是在民营银行的股权安排和分配上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民营银行的股权过于分散,这样就会导致民营银行的股东数过多,不同利益群体在民营银行的经营战略以及发展理念上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另一个极端就是民营银行的股权过于集中,这样就会使得民营银行控制在少数的几个大股东的手中,这样很容易出现大股东利用民营银行圈钱进而为自身的关联企业提供融资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民营银行自身经营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三、促进民营银行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制定前景性战略,提升竞争力
民营银行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制定出极具前景性的发展战略。首先,民营银行要进一步创新银行的服务和产品,以及中小微企业的实际特点以及农村地区的实际金融需求来制定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金融理财产品,对于存在着不同金融需求的客户来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同时民营银行在能够提供快捷便利的小额信贷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丰富抵押担保模式以及信贷产品的种类;再者,民营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对银行自身的清算与结算的渠道进行进一步的疏通,大力开展快捷方便的结算工具,同时民营银行要注重发展同其他银行的战略伙伴关系,利用其他银行的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最后,民营银行要致力于互联网金融的建设,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进而使得民营银行的服务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一步提升民营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二)制定合理的民营银行各项法规
在当前国家大力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新形势下,国家要依据民营银行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来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首先,要对当前民间资本进入我国银行业的条件等进行更加明确和细致的规定,进而使得自担风险的民营资本在进入银行业之后能够享受到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进一步贯彻落实共同发起人制度,在准入之前对于共同发起人的实力、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审查;最后,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民营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自身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监管,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三)构建符合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
民营银行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信誉环境。而相对于大型的国有银行来说,民营银行在在自身发展经营的初期难以很快的建立起自身的信誉,这就导致了民营银行在发展初期吸收存款方面就会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因此,为了进一步保护存款人自身的利益,国家要依据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实际情况来构建起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提升民营银行自身的信誉及吸收存款的能力,进而为开展其他银行业务提供重要的资金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民营银行在自身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在实现民营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民营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通过制定出具有前景性的发展战略来提升银行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国家要制定出完善合理的民营银行的法律法规以及符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进而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进而进一步促进民营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岷峰,王虹.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华北金融,2013,12:10-13.
[2] 陈立刚.民营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92-93.
[3] 徐慰贵,谢茂芬.民营银行发展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建议[J].现代商业,2014,12:165-166.
[4] 刘凤彬.试论民营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22:31-32.
[5] 韦瑶瑶.试论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及其策略选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
[6] 罗树昭.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广西大学,2004.
“民有民营”才是真正的民营银行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缺乏真正自负盈亏的竞争机制是当前中国银行体系存在的基本问题,而民营银行具有独特的发展空间和优势,是促进中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必须对其加强监管。我们所讨论的民营银行,是指在产权结构中以民营资本为主的、有着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并且采用市场化经营机制的、优先服务于民营经济等特定领域的银行。
具体来看,其一,在银行所有权方面,只有民营资本(非国有资本)真正占据控股地位的银行,才符合民营银行的标准;其二,在银行经营权方面,只有当银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独立自主进行公司内部权力结构架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才符合民营银行的标准;此外,在业务重点方面,民营银行虽然与其他银行一样可以自由选择资产配置,但政府应该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使其更着眼于民营经济等特定的、金融资源供给不足的领域。
对于我国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问题,一则,从资本准入的角度来看,目前,民营资本已经进入到中国银行业的各个领域;二则,从机构准入的角度来看,按照“民有民营”的原则来判断,目前我国的民营银行数目还非常有限。此外,虽然民营资本对银行业的资本准入逐渐被放开,但仍然有许多限制,主要是对民营资本控股银行机构的约束,同时,民营资本对银行业的机构准入仍然被严格控制。
虽然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起步较晚,在资本实力、规模、机构网点等方面都无法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但民营银行本身具有产权清晰、经营机制灵活以及没有历史包袱等优势,加上国内、国际环境为我国民营银行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都决定了我国民营银行只要选择恰当的定位,就可以发挥优势并克服劣势,成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力量。
民营银行的构建模式与发展万向
改造和新设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
根据国外经验,在市场化转轨时期,银行民营化往往都是采取存量改造和新设齐头并进的模式,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也应该采取这种思路。
通过改造的方式发展民营银行所谓改造,就是将现有的银行通过各种途径转变为民营银行。首先,现存的股份制银行与我们所倡导的民营银行最为接近,改造的基础最好,难度最小,因此,应该将其作为我国发展全国性民营银行的突破口,打造全国性精品民营银行。在改革中,一方面应该逐渐减少国家股和国有控股企业法人股的比例,使其不再控股;另一方面应改变高级管理人员的产生途径,选拔真正的银行家。
其次,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也可以通过重组改造成地方性民营银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数量多、规模小,业务上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与地方经济结合非常紧密,理应是当前民营化改造的另一个重点。民营资本可以采取收购、兼并等方式,直接参股甚至控股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通过新设的方式发展民营银行在促进民营银行改革的过程中,增量改革同样非常重要,适度放开对民营资本的机构准入,将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当然,通过新设的方式发展民营银行,必须严格遵循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并且控制规模和速度。在较长时期内,新设民营银行只能限制在地方性、区域性的范围内,这也是当前的客观环境所决定的。
在实践中,新设民营银行的领域主要在两方面具有较高可行性。首先,是依托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允许出现真正的民营控股的村镇银行。其次,在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可以努力打造社区银行,为社区主体提供多样化的零售金融服务。
股权结构的设计
我国民营银行股权结构的设计必须关注两方面问题。首先,在民营银行的股东选择中并不排斥国有股,只是避免由国有股来控股,国有股可以作为一般性的股东参与民营银行,这完全不影响民营银行的内在性质,反而可以增加股权的多元化。其次,无论是新建民营银行还是改组民营银行,都要避免出现“一股独大”,防止民营银行被企业或个人所控制,而使银行成为他们的附属机构,引发关联贷款,加大金融风险。
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民营银行的组织机构设置,必须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此外,由于民营银行试点改革的渐进性,可以建立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多级发牌制度,根据民营银行的资质、资信、资金实力和经营状况,确定不同的持牌等级,规定不同的经营范围。在改革初期,可以分为全国性民营银行与区域性民营银行两类。
市场定位与业务选择
首先,民营银行的业务发展重点应放在零售业务上,即服务于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及个人消费者。这既是因为民营银行自身的资金实力所限,也是防范风险的需要,还是为了弥补现有银行体系功能的不足。其次,在地域上,民营银行应主要定位于农村乡镇、不发达的县城区、城乡结合部、城镇社区等,这些都是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的地方,也是推动民营银行改革想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促进民漕银行发展的政策选择
为了促进民营银行发展,各级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使得民营银行改革获得更加公平合理的政策环境。
金融政策选择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制约了民营银行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民营银行只有获得一定的自由度来决定存贷款利率,才能得到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及经营的灵活性和盈利能力。
优化金融监管体系和监管策略 民营银行由于透明度较低,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较弱,更易累积金融风险,因此,加强和完善民营银行监管尤其重要。重点应包括:确立最低的资本充足率、准备金要求;创新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以加强对风险的市场约束;建立民营银行的风险评级制度等。
构建存款保险制度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以增强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迫切需要公众的信心和支持,因而,有必要尽快出台保护存款人利益、及时处理问题机构的存款保险制度,为民营银行改革提供基础保障。
优化外部环境 监管部门要为民营银行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并针对民营银行的特殊性给予积极扶持。具体来看:一是应对民营银行设机构网点采取更宽松的政策。二是支持民营银行增资扩股和扩充资本的行为;三是适当放宽民营银行业务范围及新业务品种的审批;四是在设定资产负债管理、风险控制考核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民营银行的实际情况并且区别对待。
财政政策选择
税收优惠政策 对民营银行来说,在其发展初期,较高的纳税成本更增加了经营压力,所以应该根据情况给予民营银。行适度的优惠政策。一方面,应该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设计,调动民营银行开展业务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应对民营银行支持“三农”的贷款给予各类税收优惠,从政策上调动民营银行开展农村金融业务的积极性。
财政贴息政策 对于民营银行来说,通常财政贴息可在几个方面发挥作用,包括:以财政贴息来补贴民营银行对技术创新领域的支持;以财政贴息来补贴民营银行对农业领域的支持;以财政贴息来补贴民营银行对个人创业的支持。
政策性担保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两类政策性担保活动来间接实现对民营银行的支持。一是加强对民营银行涉农信贷业务中的政策性担保的财政支持,从而间接促进民营银行涉农业务的发展。二是加强财政支持的小企业融资担保,引导民营银行的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
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选择
【论文摘要】发展民营银行是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现状,阐述阻碍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现存制度约束,并提出相应的外部制度支持
2004年8月18日浙商银行在浙江杭州正式开业,引起中国银行界的广泛关注。浙商银行是在浙江商业银行的基础上经过重组改制而成的,从而被冠之予中国内地肖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
浙商银行由已有金融机构改组而成而不是全新设立,这与中国民营银行的积极倡导者之一原长城金融研究所所长、加拿大酉女大略大学终身教授徐滇庆原先所主张的增量设立并不相同。通过吸收民间资本对现有金融机构进行改造而不是新建民营银行,可以说是采取了一种渐进式的发展方式,避免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这是现实条件下的合理选择。
可以说我国的民营银行是在激烈的争论中诞生,而其产生之后又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它的主要盈利模式、投资回报率等都将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也将影响决策层对其他申请设立的民营银行的态度。民营银行的进一步发展除了要建立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自身服务对象定位、市场定位、规模定位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索就是外部制度的配合。然而,目前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仍然受许多外部制度因索的制约。
一、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制度约束
(一)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尚待健全、银行业即是高利润行业同时也是高风险行业,在进入和退出上必须建立起全套规范制度。民营银行的准入制度是保证准入过程当中的公平性同时维护银行业的合理适度竞争;而退出制度则是保证金融体系持续稳定运转、)缺乏制度保障必然导致民营银行发展的先天不足,在这方而我国上世纪90年代前期的城市信用社曾经留给我们特别深刻的教训。
(二)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国有银行有国家信用进行保证,即使不良资产已经达到25%甚至史高,其经营仍然可以不受影响、但是民营银行不可能拥有国家信用,公众对民营银行的信心需要其他相应的制度作保证。缺乏存款保险制度即不利于民营银行的整体形象,一发生银行风险也不利于风险的分散,因此必须借鉴国际经验,建立适当的金融机构保障制度、从世界范围看目前已经有70多个国家建立了明确的存款保险体系,而我国尚没有建立自己的存款保险制度。
(三)金融监答水平尚待提高、民营银行要而对公众信任、行业竞争、信贷对象资信低、网点少吸收存款不足等多种风险,而且自身规模小、抗风险的能力弱,因此加强对民营银行的监答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由于决策部门认为民营银行的风险大、可控性差,对民营银行一自采取高度严厉的答制政策,造成适应民营银行发展的金融监答制度和措施都处于空自状态,相关监答政策亟待完善。
(四)不良资产的处置有待明确、、为了解决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我国已经成立四家国有资产答理公司并从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1.4万亿的不良资产。民营银行在以后的经营中显然也会产生不良资产,但是如何处置民营银行的不良资产尚无具体的措施,这将影响到民营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五)利率尚未市场化、1994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利率市场化改苹,虽然同业拆借和债郑券回购市场的利率已经放开,贷款利率也允许在一定范围的浮动,但是最主要的存款利率则是固定。利率答制使得民营银行无法通过价格竞争扩大市场,阻碍了民营银行发展。
此外,我国缺乏民营银行兼并重组制度以及没有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也限制了民营银行的发展。
二、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制度支持
为了使我国民营银行获得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促进民间金融的繁荣,我们必须加强相关的外部制度的建设、
(一)规范民营银行市场准入条件、首先,在我国应当明确必须实行严格的民营银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是保证民营银行体系安全有效的前提条件、要通过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将那此不符合规定的,容易出现风险和损失的民营银行排除在市场之外,维护市场主体的高质量。第一,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不等于人为的制造障碍也不是高不可攀,这种市场准入制度不应该限制发展新的民营银行。在现有条件下,我国部分发达地区依据这一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设立民营银行应当成为可能。第三,这一市场准入制度应当是有充分的透明性,准入原则和审查条件必须明确。除非采取拍卖的方式,否则对于经营牌照的发放,审批部门当然拥有绝对的决定权。但是,牌照发放对象的要求及标准必须是公开透明的,要防止“寻租”行为的出现
(二)建立民营银行市场退出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目标是提高金融稳定性,保证整个民营银行体系健康,防止出现所谓的“烂苹果效应”:一个烂苹果不清除,导致一筐苹果坏掉;一家民营银行破产,引发民营银行的全而危机。民营银行本质上是企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而退出市场是正常的,不可能存在只有进入没有退出的情况,“退出”是一种可能的而又合理的市场行为。
在具体的退出方式上,可以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或其它经营良好的民营银行接答中兼并经营不善的民营银行;也可以进行破产清算,即在民营银行出现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由法院依法宣告其破产、退出市场。
(三)制定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应当明确存款保险制度的肖要目标是保护存款者的利益,而不是让有问题银行逃脱责任。存款保险将避免在银行出现问题时过度提取资金,防止挤兑,有助于保护正常支付体系,稳定金融体制。此外,存款保护还将有助于新设立的较小规模的银行同设施已经很完备的大银行机构进行竞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款保险制度可以阻止银行业过度集中。在我国,采取自愿性还是强制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受保对象、保险额度、受保存款范围、保险资金筹集应当有明确的规定(四)完善对民营银行的监答制度、监答当局要督促和推动民营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能,引进先进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积极督促民营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强化内部答理,防止各类金融案件的发生;督促民营银行提高资木充足比例,降低不良贷款率。同时,要进一步严格民营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审查,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管,对从事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商业银行负责人要严格依法惩处,取消其金融从业资格。
(五)设计可行的民营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处置民营银行不良资产的可行方式有两种。一是成立全行业的资产管理.公司。全行业资产管理.公司是整个银行业或某类银行发生全行业的不良资产危机时所采用的一种方式。全行业资产管理.公司将危机银行的不良资产归集到一个资产管理.公司,由其统一进行答理。比如,美国在解决其储蓄贷款协会的不良资产问题时,由“债权重组信托公司”(RIC)来负责400家以上的有问题银行的不良资产的管理和清算。日本为解决其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问题也成立了日本式的全行业资产管理公司。一是通过我国已有的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民营银行不良资产。在操作上由国家赋r四家国有资产答理公司民营银行清理不良资产的资格,准许民营银行委托已成立的四家国有资产答理公司其清理本行的不良资产;或者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由民营银行把不良资产折价出售给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
(六)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民营银行更加有效地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答理;而在存贷款利率决定上拥有较大的自,可以促使民营银行提高金融创新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参与信贷业务的市场竞争。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具备金融基础条件,应当逐步提高存款利率的浮动范围,使之更加能够反映资金的实际供求状况。
(七)设计民营银行兼并重组制度、在民营银行设立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民营银行不可能通过大规模开设分支行实现规模扩张,如果能充分利用兼并手段则可有效突破地域限制。为了使民营银行得到充分发展,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允许民营银行通过兼并重量组的方式迅速实现地域扩张与业务拓展。
(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民营银行的发展还需要一个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需要解决两个问题:担保模式和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在担保模式上可供选择的模式有四种:社会化组建,市场化运作;政府组建,政策性运作;政府组建,市场化运作;混合组建,市场化运作。在资金来源可能的途径有:政府出资;商业银行资助;受担保企业交纳风险保证金;国际机构赞助;各种准备金、留存盈余等等。通过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即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资信低融资难的问题也有助于民营银行的稳健经营。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发展民营银行服务中小企业,《撩望》,2000年第3期
[2]程惠霞、杜奎峰、于永达: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约束及政策变革方向,《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3]徐滇庆、巴曙松:我们呼唤什么样的民营银行,《中国改革》,2002年10月
[4]夏洪涛、范薇:民营银行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金融与保险》,2003年第10期
(一)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1.构建现代金融组织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现代金融组织系统应该是包括国有制、股份制、合作制和民营机制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体系。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促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客观上要求发展民营银行等非国有金融机构。
当前个体、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东部发达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的比重已超过经济总量的一半,且有进一步上升趋势。这种现状要求金融机构为个体、私营经济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国家也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服务力度,但由于体制等方面原因,政策效果并不明显,个体、私营经济的融资环境并未得到改善,缺乏金融支持是制约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想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关键在于我国金融业要按照生产决定流通、经济决定金融的规律调整经营战略。加强现存金融机构对个体、私营经济服务,更快发展适应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需要的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使金融业的业务结构、资产结构与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
2.提高我国银行业的产业互补性优势
发展民营银行,可以在比较优势分工原则下,与大银行在产业分工上形成协作与补充。大银行获得中小企业的信息成本高,缺乏灵活性。而民营银行分散在各地,对中小企业情况较熟悉,获取信息的成本较低,运作灵活。这样民营银行的出现将弥补大银行服务的遗漏,为中小企业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3.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制度安排,难以满足三农发展的金融需求的问题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中,存在着角色转换滞后的问题。在原有机制下形成的信用机制,非公有制经济被排除在社会经济制度之外,无法获得国有经济得到的信用安排。截至目前的金融改革,并没有突破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信用关系,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很难向三农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发展民营银行,可以优化现行金融体系下的信用机制,改变对三农发展金融服务短缺的现状,促进三农的健康良性发展。
4.发展民营银行是实现积极财政政策逐步退出的最优选择
1998年以来,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锐减,外需不振,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减弱,加之国内长期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低效率投入导致的低水平重复盲目建设,造成产业结构失衡,以经济增长减缓为表现形式的国民经济深层矛盾凸现。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大量发行国债,近六年来国债建设投资项目累计达32800亿元人民币,GDP的增长分别为7.8%,7.1%,8%,7.3%,8%,7.4%,据测算,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2%,1.7%,1.8%,2%和1.6%。由此可见,财政投资弥补了基础建设资金不足,引导部分社会资金投向,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如此之大,有悖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同时,长期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使中国面临巨额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双重压力。我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均在国家可控范围内,但都达到历史最高记录,长此以往,必然给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使财政运行面临较大风险。通货膨胀潜在压力和债务风险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相机退出。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调整社会总收入的传导机制可以简单分析如下:
图一表示在当前政策下的社会总收入;图二表示在财政政策逐步紧缩、为了不影响总产出的情况下而配合的货币政策;图三是财政政策逐步紧缩,在实践中配合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底上调利率27个百分点,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本次调息的试探作用大于现实意义,预示货币政策将进入新一轮紧缩。在这种宏观政策指导下,社会总收入将减少。发展民营银行,以利润最大化引导投资,将弥补总收入的减少。从这个角度看,发展民营银行,为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二)发展民营银行的可行性
1.发展民营银行政策法规的可行性
发展民营银行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以下条款:
第十二条设立商业银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有符合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2)有符合本法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3)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长(行长)、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4)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5)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中国人民银行审查设立申请时,应当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银行业竞争的状况。
第十三条设立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2005年第6期(总第311期)人民币。城市合作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l亿元人民币,农村合作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50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经济发展可以调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但不得少于前款规定的限额。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其他条款中,没有不允许设守民营银行的规定,这说明设立民营银行不存在法律障碍。
2.发展民营银行的理论可行性
(1)产权结构理論和交易成本理沦
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股份制产权结构形式,使其具有内在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它们的服务对象民营企业和居民群体也属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主体。这种产权清晰的供求双方形成的信用关系,属于硬约束信用,效益与风险是这种信用关系的主要特征,它大大优于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间的软信用约束。同时民营银行机构精炼,管理成本较低,加之激励机制有效、办事效率较高等制度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多种金融服务,克服弊端,减少客户寻租费用,提高客户消费金融产品的总体满意度。
(2)银行动态成长理论和银行分层理论
按规模可以将银行分为大、中、小三类银行,它们依据对等理论(大、中、小银行分别有自己的对应优势,适合对应的客户群体)为大、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从静态上看,大、中、小银行是分层并列存在;从动态上看,通常银行发展的顺序是从小银行发展到中型银行,最后发展成大银行。我们将小银行、中银行、大银行分层并列存在的理论叫银行分层理论,将银行从小银行发展成中型银行,最后发展成大银行的理论称作银行动态成长理论。银行分层理论说明,在市场中,中小企业是客观存在的,与之对应的,可以为其提供信用服务的中小银行(民营银行在目前阶段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相比,不论从资产规模、管理水平及服务群体来看,都只能看成中小银行)是大有市场空间的。而银行动态成长理论则说明,随着企业的发展,银行也将发展和壮大,由中小银行成长为大银行,可以为发展起来的大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转3.发展民营银行的现实可行性
(1)巨额的民间资产
据2004年统计资料,我国民间资产达36万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为12万亿元;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4万亿元,假设股市一半的流动市值和保证金为私人所有,为1万亿元,资本外逃保守估计5.5万亿元,房产总价值13.5万亿元,民间资产远多于国有资产:居民储蓄由1978年的210亿元激增到2004年的12万亿元,巨额的民间资产是发展民营银行的资金前提。
(2)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调整的需要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人浮于事,制约着商业银行效益的提高。为了适应银行业的全球竞争,国有商业银行按效率原则撤并了一批成本高、管理难、业务不足和严重亏损的基层机构和重复设置的网点,并逐步把业务转移向大城市。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退出为民营银行市场进入提供了空间,它们的出现
金融理论与实践可以填补国有商业银行撤退后出现的信贷供给空洞。
(三)发展民营银行的制约因素
1.设立形式的两难选择
发展民营银行,基本途径是新设和改组。新设优点在于没有历史遗留问题,有利于民营银行轻装上路;改组是通过对问题金融机构整合降低金融风险,并有效利用原金融机构的设备、客户等资源。理论界常用以下模型对这两种方式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Y1+Y2-C1+e1)/(Y3-C2+e2)
其中:Y1=通过改组方式化解金融风险带来的收益;
Y2=利用被改组对象资源带来的收益;
Y3=银行没有历史遗留问题的负担,轻装上阵带来的收益;
C1=处理被改组对象遗留问题产生的成本;
C2=开办费等新增成本;
ε1,ε2:其他的一些对成本及收益产生影响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若比值大于1,则选择改组方式设立;当比值等于1时,改组和新建方式没有区别;当比值小与1时,选择新建方式设立。但是Y1(与当地信用社发展状况相关性强)与C1(与当地政府态度相关性强)难以准确量化,使决策者在选择设立形式时陷入两难境地。
2.各阶层利益关系的协调
在发展民营银行的理论观点提出后,各地区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发展民营银行对本地经济的推动作用,江浙地区、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纷纷要求发展区域性民营银行。但如果没有充分论证,盲目发展,将可能出现我国信托业过度发展的后果,危及金融体系安全。另一方面,发展民营银行将对原有金融机构产生冲击,以致对地方政府利益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地方政府保护主义,设置障碍,提高民营银行的进入壁垒。
3.规模经济及风险防范
银行业的突出特征是规模经济。规模越大,银行的单笔业务固定成本越低。历次金融危机告诉我们,银行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与银行的规模成正比。结合民营资本的投资能力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已形成的垄断地位来看,新生民营银行不可能组建成像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那样的超级大银行,其单位营业成本较高和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特点将制约其发展。
(四)发展民营银行的市场进入选择
1.吸收民间资本,组建民营化的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
农村经济不单纯由农业和农户组成,还包括农村飞:商企业。伴随着农业特别是部分地区农村工商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其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多,而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客观上为商业化金融组织在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组建农村股份制民营商业银行,其人股的股东应该以农村信用社原有社员为主,重点吸收有资金实力的农产、农村个体工商户和农民开办的中小企业,使其资本金全部由民间资本入股组成,在经营过程中逐步壮大。
2.城市商业银行引进民间资本,通过股权结构改造,组建民营化的城市股份制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大多是由各地区的城市信用社改组而成,由于大量历史遗留问题,使其风险集中,经营问题复杂,规模一般较小,且经营能力不足,所能经营的中间业务较少,几乎未涉及到表外业务的经营。监管当局亦不允许其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限制其扩张网点,这些均制约城市商业银行的壮大。民营资本所有者的自身实力使其不可能参与所有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造,但是在民间资本充足、商贸发达的部分地区,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引进优质的民营资本所有者加盟,促使国有背景股本的逐步稀释,最终实现民营化。这些城市商业银行在经过股权结构民营化后,有利于消除各种非市场因素的干扰,实现邻近地区商业银行的并购和营业网点的扩张,逐步发展扩大。
3.民间资本拥有者申请新设社区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设立商业银行注册资本最低为10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为1亿元人民币;设立农村合作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为5000万元人民币。目前我国金融资产超过30万亿元人民币,30%左右城市居民占有近80%的居民金融资产,其中近一半又被20%的少数高收入阶层占有,这说明我国部分个人完全有能力申请新设民营银行。而社区银行是他们的最优选择。
【摘 要】民营银行问题是近几年理论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对于该问题,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议。但从总体 发展 趋势上看,发展民营银行,打破我国 金融 垄断局面已在众多 经济 学者和金融专家中形成共识。发展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适时放开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限制、并促使其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我国民营银行业的发展现状,解决好阻碍民营银行业发展的障碍及相应对策的问题。
【关键词】民营银行 现状 障碍 对策
一、民营银行的概述及特征
目前学术界对民营银行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产权结构论、资产结构论和治理结构论三种。产权结构论认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就是民营银行;资产结构论认为民营银行是主要为民营 企业 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的银行;治理结构论则认为凡是采用市场化运作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这三个定义都是从一个侧面罗列了民营银行的特征,但未能对民营银行的本质特征形成全面的认识。
民营银行的资本金主要来自民间,其对利润最大化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管机制进行有效监管,民营银行往往会因风险问题而陷入失败。
民企办银行的很重要动机就是希望为企业搭建一个资金平台,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建立民营银行主要是为了
三、 发展 我国的民营银行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1.现有银行体系的改造与民营银行的新建问题
我国银行体制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改革后,虽然形成了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内的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银行业格局,但总体上银行业的集中度仍然很高,近70%的存、贷款增量仍然被国有和国有控股银行所掌握,按照洛桑国际院的竞争力指标(imd)来衡量,我国 金融 体系的效率仍然是所有产业部门中最低的部门之一。上述20世纪80—90年代我国银行业对民间资本开放的政策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引入体制外竞争,用外部压力推动国有银行内部运行机制的转变和优化,遵循的是增量改革的思路。事实证明,这种改革模式的成效并不明显,虽然对
关键词:民营银行;生存问题;探讨
一、设立民营银行要有正确的立足点
民营银行的设立需理智思考,冷静对待,若是纯粹被银行业的高利润所吸引,或者为关联企业获取贷款更随意,甚至有圈钱动机,这都是不可取的。殊不知,随着银行数量的增多,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势必将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使银行业竞争加剧,利润将走向下降的趋势。从国际上看,1997年韩国金融危机和1998年台湾金融震荡,都是由于银行与企业之间资金关系不正当所导致的。因此,民企若是站在这种角度设立银行,一定不能使所设立的银行长期稳健经营下去,何况银行又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风险可想而知,轻则倒闭破产,重则严重破坏国家金融市场秩序,引发金融危机,更不用说体现金融体制改革的益处了。
国家之所以放开民间资本,为的是促进金融市场公平竞争和银行经营方式的转变,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给中小微企业提供一个更好的融资平台,同时将民间资本纳入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实现我国金融业全方位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腾飞。这就要求设立民营银行的民企或发起人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奔着这种目的设立的民营银行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银行,也只有这种民营银行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即便初期状况不佳,相信不久将一定是民众信任收入颇丰的银行。
二、民营银行的发展壮大有赖于社会民众对它的看法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2013年7月起我国已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金融业正不断趋于市场化,在市场化的改革中,利率的高低将有市场决定,银行间的竞争导致优胜劣汰,如何选择一家可靠的银行,民众难免会有一些担忧和迷茫。受传统观念或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民营银行进入金融市场后,民众大多对其都有怀疑心理,仍对国有银行有较高的信任度,认为国有银行有政府背景,不可能倒闭。因此,在初期我国应该有相关的政策支持民营银行,无论是何种规模何种性质的银行,给予平等的地位,公平竞争,国有银行运营差,应使其淘汰,民营银行运营好,应使其发展壮大,给民营银行一个明确定位。建立必不可少的存款保险制度,更主要是消除民众的偏见心理,使民营银行在民众心目中有着与国有银行等同的位置,使民众意识到,民营银行的介入,有利于利率市场化,能提高民众对银行的议价能力,还能避免利率市场化后,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银行间的共谋现象。
三、民营银行要善于发挥自身的长处
与国有银行相比,民营银行来自民间,自成立就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极易产生较大的发展动力,并置身于经济市场中,更能了解市场动向,获得充分的市场信息,具有高度的敏锐性和灵活度。这一优势是国有银行没有的,如何利用这个优势使民营银行更好的生存发展呢?
民营银行要生存发展,了解掌握市场信息是关键。申请设立民营银行的机构大部分都是一些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他们凭借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对与自身有业务往来的许多企业都能有所了解,例如:资金情况、信誉度、股东和经营者的品质等,这些信息对民营银行融资、决策分析、经营管理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成立民营银行后,不能把设立的银行单独划出,任其发展,应使设立的银行和企业有机结合起来,把银行当作多元化经营的金融部分或者子公司,经常及时为银行提供信息和决策分析,实现企业与自家银行携手并进。例如:中关村既是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中心,也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中心,具有发展我国科技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良好基础,具备这一行业的极大的信息优势,能为自己申请设立的银行提供金融支持。
四、民营银行要开创有特色的经营模式
民营银行在经营当中,要寻找金融业还未服务到的地方,实施多元化的业务经营,抓住细分市场和客户,提供更加亲民的金融产品,更加优质体贴的金融服务,通过建立一个网站互评平台,让客户每次对银行的业务办理水平、服务质量、信誉程度等进行打分,银行反过来也能对客户打分,了解客户,汇集所有民营银行和客户的各种信息,让社会进行投票,评选出最佳的最受民众欢迎的民营银行和最佳客户。既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又激励银行不断地改进创新,促进银行和客户间的配合协作。
五、民营银行应着力发展小微金融
一是小微金融目前仍处于稀缺状态,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民营银行规模小经营灵活,发展小微金融有好前景。二是我国中小微企业众多,年创约60%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部分,但由于资金严重缺乏,致使恶性循环,发展缓慢。这些众多企业能否发展壮大,关系着我国经济改革转型能否成功的大问题,也是我国经济能否健康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小微金融的大力扩展,能给中小微企业带来充足的资金支持和其它相关的金融产品以及良好的金融服务,将有效地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民营银行要抓住这一机遇,不要只热衷追逐房地产行业或者一些高利润见效快的虚拟经济,着力发展小微金融,积极推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把资金融资给急需的经济实体,实现国家、企业、银行三方共赢。
六、民营银行要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
近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发展迅猛,还有深受欢迎的余额宝,苏宁易购推出的易付宝,新浪的微银行等,正不断融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便捷、低门槛、高效率的金融服务。这些不仅给传统金融带来冲击,同时也刺激了金融业创新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民营银行从中应该看到广阔的发展前景,获取新颖的创新灵感,充分利用互联网打破地域限制,采取网上业务与网下业务的结合,发展中、小、微企业的供应链金融、理财产品和保险产品等的混业经营、降低实体网点成本和人力成本的网络直销模式,还要懂得客户需求、市场营销,懂得更加便捷产品更容易吸引眼球,开展网上咨询服务。
七、民营银行要做好风险防控
一是风险管理最有效的举措是防患于未然,民营银行从设立初期就要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提高银行自律能力,诚实守信,使风险文化深入人心,使经营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因素得到根除。二是监管部门要严格把好市场准入门槛,认真审核股东的资历,分析其动机,并借鉴国外先进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经验和做法。设立的民营银行不宜过多,防止金融过度现象。三是国家出台的监管政策和管理办法,要根据民营银行的自身特点灵活制定。例如:房企入股的银行。目前大量资金都流向高盈利的房地产行业,此行业是贷款增速最快的行业。在国家严厉的宏观调控和信贷控制下,房企与房企入股银行之间容易发生不正当的资金关系,使房企入股银行向房企发放更多贷款。对此,监管当局应制定合理严密的监管措施防范风险。四是良好的制度也是防范风险的保障。我国不仅需要存款保险制度来保护存款人利益,还需要贷款保险制度来保证民营银行的稳定,从而维护金融秩序,防范金融危机。当然民营银行也应明白,制度保障只是底牌,规范经营控制风险才是成功的关键。
民营银行作为新的参与者,犹如一剂兴奋剂,激发着金融市场的活力,加速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它是否能顺利经营下去,是否有利于改革发展,还将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在民营银行进入初期,国家更应多给予政策鼓励和一定的监管宽限,相应的政策管理办法应尽快出台,为民营银行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与此同时,民营银行要认清形势,对于自身的劣势要积极避免和化解,对未来的发展道路要充满信心,在越挫越勇中走出特色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国家促进中小民营银行发展的做法及启示[J]经济纵横,2012(8)
[2] 张新洁张振勇 我国发展民营银行问题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2)
[3] 苏均和,新辉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多重思考[J]探索与争鸣2014(1)
关键词:民营银行;金融深化;经济发展
一、民营银行的界定
民营银行研究历史长远,但截至到目前,学术界对其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关于民营银行的界定,可以归结为三大类:产权论、资产论、公司治理论(曾康霖,2003),王自力(2002)等。产权结构论认为民间资本控股的商业银行就是民营银行。资产结构论认为民营银行就是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论认为采用市场化运作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民营银行并非新生事物。攀钢(1993)提倡金融改革要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徐滇庆(2000)等学者成立长城金融研究机构推动民营银行试点。2014年,银监会正式批准三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纵观学者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民营银行的界定,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如何发展,风险的评估和防范等问题。
二、民营银行与经济发展关系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其中离不开我国金融体系的大力支持,整体经济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但金融发展水平不高,这是与我国经济大国的现实不协调的。经济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金融改革是首要破除的弊端。发展民营银行就是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进行民营银行试点,把民营资本引进银行体系,打破国有资本的绝对垄断,革除僵硬的银行体系,是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的重要表现。金融深化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1.民营银行与金融深化
一国的金融发展水平是经济发达及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历来不缺经济学大师对其深入研究。无论是货币数量论还是凯恩斯主义,或是重商主义,都各自从某个研究角度阐述了金融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1972)借助成名之作《国富论》强调广泛地开展银行活动有利于金融深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银行金融机构可以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从而推动一国产业的发展。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指出,“信用没有创造资本,但是信用促进资本的流动体现在将资本转移到更能在生产上有效利用资本的人的手中,有效资本的增加导致社会总产量的相应增加。” 从产权角度定义民营银行,民营银行更有利于银行间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银行经营效率,从而加速金融开放。Nicols(1967)、0' Hara(1981)早期研究发现,私营商业银行相对国有银行、合作银行经营效率会高是因为资本市场的监督作用。Merton、Bodie(2000)认为良好的金融体系应该充分实现调动储蓄、配置资本、监控企业经理人和转化风险等功能,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良好的金融体系,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Sumon Kumar、Bhaumik and Paramita、Mukherjee(2001)研究也发现印度国有银行的资产净利润率、人均业务量和人均利润大大低十私营银行,而不良贷款率却大大高十私营银行。该研究也得到了实证的支撑。Mester(1993)运用随机成本边界的方法评估互助合作形式和股份制形式银行的经营效率,发现前者的经营效率高于后者。引进民营资本加速金融竞争,从而提高银行经营水平,促进金融放开。Robert DeYoung(1998)银行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经营水平。从资产的角度定义银行,民营银行的资产结构也可以提高银行经营效率。这点特别符合中国国情,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困扰了企业经营者和银行家们多年的难题。Sivakumar Iulasekaran and Sher-rill Shaffer(2002)研究发现美国的信用卡银行业中,信贷成本也低,银行经营的成本就越低,效率也就越高。Ferreira and Matos (2009)分析指出银行董事会代表权和直接或间接股权的密切联系增加银行作为辛迪加贷款牵头行的机会,使得银行可以影响贷款利差。Santos and Wilson (2009)研究表明持有银行股份的企业通过享受优惠的贷款利率来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率。
2.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
一国金融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一直都是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研究的焦点。熊彼特(1911)指出一国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影响。首先,金融发展为一国解放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其次,银行对资本边际生产力的提升有正向的作用,银行创造信用的功能对经济发展也有推动作用。Gurley(1955)and Shaw(1960)认为金融中介提供信贷和动员储蓄为经济投资提供资金支持。Gerschenkron(1962)强调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他指出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国家,金融机构对提高生产率尤其重要,若企业管理层能与银行保持密切联系,效果更为明显。Cameron(1967)通过对工业化进程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指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二者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效应。对金融发展研究比较深入的是McKinnon和Shaw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McKinnon、Shaw(1973)金融抑制对储蓄、投资、国民收入其反向影响,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提出金融自由化。这方面的论述也有实证的支撑。Harrison、Sussman and Zeria(1999)运用1965年到1995年间的美国州层面数据说明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反馈效应确实存在:经济增长通过提高专业化程度以及降低监督成本来吸引新的市场进入者,这又增加了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Levine、Loayza and Beck(2000)利用77个国家1960 年到199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工具变量法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跨国经验证据表明,金融发展水平与随后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但金融发展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根源。熊继洲,罗得志(2003)指出尽管台湾的民营银行设立和公营银行的民营化是滞后性的强制金融制度变迁,并且在操作的节奏上有明显的失误之处,但就总体而言,其带来的银行子市场的完善、金融机构多元化以及所有制的多元化为台湾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均产生了正面作用。
三、研究述评
研究表明民营银行的发展对加速金融深化,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亚当・斯密认为银行活动有利于金融发展,带动经济增长,还是熊彼特直接指出银行改革有利于经济发展,亦或Levine、Loayza and Beck等学者对银行活动到底对经济发展起多大作用的深究。国外学者对私人银行、社区银行与经济关系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经验,值得我们进行广泛地学习和借鉴。西方学者大多关心私人银行的经营效率问题及内外竞争机制问题,从而在研究中对银行的资产结构、产权问题、管理决策、服务对象、盈利水平等进行细化研究。对于金融与经济的关系,西方学者采用正反两方面的分析方法是比较全面的。西方学者从金融的信用中介的功能着手,研究金融对储蓄、投资、国民收入等的影响,从而揭示金融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基于现实的国情,我国是典型的储蓄大国,近年来很大程度上投资依赖拉动经济的增长,因此,研究民营银行与经济的关系,从储蓄、投资等方面分析必不可少。此外,西方学者的实证结果与现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吻合的。
参考文献:
[1]曾康霖.民营银行:敏感而需要讨论的金融热点问题[J].财经论丛,2003(01):13-14.
[2]徐滇庆.民营银行试点势在必行[J].金融研究,2005(15):17-19.
[3]王自力.民营银行准入:目前还宜缓行[J].金融研究,2002(11):80-86.
[4]宗良,张庆昌.设立民营银行的目标与路径[J].上海金融,2012(9):27-30.
[5]陈经伟.存量“民营银行”如何改革[J].上海金融,2014(10):37-39.
认清自身劣势
目前,我国已有多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得国家工商总局的预核准,并且不断有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市场投资热情高涨。
但是,信誓旦旦的投资了,银行做起来了,想要盈利和发展有那么简单吗?
不得而知,做银行并没那么容易,对于民营银行来说,规模较小就是它最大的劣势。因为规模较小,也就意味着服务网点少,自然无法与国有银行竞争,同时还会提高管理成本。
而另一方面,银行规模较小也带来了风险管控的问题。不过,或许在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后,这个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
除了规模劣势之外,团队及系统建设是民营银行面临的另一个棘手问题。银行的经营很特殊,存在很多技术性的问题。比如信用评估系统、风险控制系统,都是非常专业的领域。
通常情况下,经营民营银行的关键基本就是要找到合适的金融人才。但目前来看,这对于民营银行来说,也是个问题。即使他们能够高薪聘请人才,但之后也要考虑制度建设的方面的问题。
发挥天然优势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尽管民营银行的发展面临很多困难,但它有着机制灵活的天然优势。比如,信息更加通畅,也更了解企业的需求。
对于大型国有银行而言,并没有激励机制去了解中小企业,通常也不愿意给它们贷款。但是对于民营银行而言,中小企业贷款正是其能够发挥优势的领域。如果银行的机制灵活,那么信息流动得会更快,决策也会更准确。
此外,与国有银行相比,民营银行更容易找到风险比较小,但是盈利比较高的中小企业。适当的提高给予这些企业的贷款利率,他们的收益率也就有了保障。
例如,美国的富国银行就是专门做民间贷款和小微贷款的一家银行。这家起步于美国加州的中西部银行经历了约200次大大小小的并购,最终成为一家全国性银行。在此过程中,富国银行一直坚持零售银行的市场定位。
同时,民营银行也可以在自身条件和资源的基础上,准备找准自己的定位。比如类似阿里巴巴或者像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网络平台和海量的用户数据,更准确地判断企业或者个人的信用状况。
另外,目前很多中小企业拿不到贷款,如果民营银行能够找到那些资质很好,但是大型国有银行不太清楚的企业,也可以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向“社区银行”发展
有人认为,民营银行未来或许会将向着“社区银行”方向发展,这主要源于其特定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从主观原因来看,国家开放民营银行试点的目的在于完善现有的金融体系,弥补小微企业融资市场的欠缺,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以美国为例,美国本土有7000多家银行,大部分都是社区银行,分散在美国各个州。尽管资产不足10亿美元的社区银行,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低于11%,但其向小企业发放的贷款却占到全行业的近40%,这使社区银行在创造就业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与此相比,我国目前有300多家银行,以人口基数来讲,金融服务还有着很大的“真空”,发展民营银行,就是弥补上述“真空”。此外,在商业银行同质化严重的大背景下,定位于服务社区、小微企业、三农的民营银行也是是监管层认可的民营银行模式。因此,从政策设计层面上看,民营银行向“社区银行”发展,定位于服务小微企业,是具有政策设计上的意义的。
从客观上来讲,民营银行的短期做大也具有局限性。一方面,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对资金的要求相当高。另一方面,在民营银行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困境。一般情况下,民营银行即使拿到了金融牌照,也很难获得信任,为了吸引更多的存款流入,民营银行只能大幅提高存款成本,这必将削弱民营银行的盈利能力。民营银行如果定位于“社区银行”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与互联网“双宿双飞”
相对于国有银行,民营银行作为“厚积薄发物”,其实并不具有先天优势。但是,如若不可避免地要与国有银行“一较高下”,甚至脱颖而出,那么,除了专业化、差异化和区域化经营外,互联网金融也是其非常有利的“双刃剑”。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银行经营成本,减少规模效益不足产生的影响,同时还能弥补存贷差降低的不利影响,只有这种情况下,民营银行才能弥补规模效应不足的天生缺陷,与国有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其次,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如大数据,在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中能起到积极作用,并由此保障民营银行有效地开发小微企业市场,控制风险。
此外,民营银行的发展存在诸多局限性,尤其是无法实现跨地域发展。而互联网金融则可以为它突破地域限制,打开通道,以覆盖更多中小企业及民众,实现普惠金融。
出自《英才》杂志2013年8月刊
继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探索设立民营银行”之后。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给予极大的期望。
回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民营银行一直都是绕不过去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本世纪初,银行业改革全面启动之际,发展民营银行曾作为改革方案之一,在学界和实务界引发过激烈的争论。
一晃十年,中国银行业已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尽管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已从当初技术破产的境地,发展为全球最赚钱的行业之一,盈利水平遥遥领先于欧美同业,银行的市值也位居全球前列。但在这一过程中,民营银行发展却始终没有取得重要突破。现在,随着中国再次进入改革发展的转折点,这一话题再次被作为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方案提出,并正式进入了实施议程,或许意味着民营银行的发展将进入崭新的阶段,并获得相应的机遇。
总体来看,在目前银行业已基本建立现代管理机制、经营效率已得到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发展民营银行对于我国金融改革的意义,已不仅在于提高金融效率、优化融资结构,更重要的,或许在于继续推动银行业治理结构的优化,以夯实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过,需要认识到的是,民营银行的发展并非可一蹴而就,不仅应有合适的路径,还需要相关制度建设与之相配套。对此,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首先,发展民营银行的路径,除新设银行以外,更主要的,还是在目前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已达到较高程度的基础上,放松相关限制,推动银行股权相对集中,并允许民间资本在银行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优化中国银行业治理结构的角度而言,对数量庞大的现有银行进行民营化改造,比多设几家新银行显然更重要。特别是在中国银行业机构已达到3800家的背景下。
其次,应强化监管限制,避免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较之其他类型的银行,民营银行虽在治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缺陷也无可回避,特别是风险和收益不对称所可能导致的问题。具体说来,由于银行风险具有一定的外部性,所以,监管部门时常会有“大而不倒”的顾虑。在这种情况下,民营银行的经营者可能因追求短期超额利润而过度承担风险,最终将成本交由政府或公众来承担。在次贷危机中,这一问题已得到了充分暴露。而在我国目前政府隐性担保的体制下,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情况或许更加严重,如何缓解相关的道德风险,是监管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就这点而言,通过监管要求来建立民营银行的风险自担机制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第三,应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防止风险的传递。银行风险具有较高的传染性,这也意味着,即使实现了风险自担,一家银行的破产倒闭仍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以致形成系统性风险。就这点来看,在推动民营银行发展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对于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具体而言,显性的风险承担机制(如存款保险制度等)、更系统的银行破产处置制度等,也都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及时推进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