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7:57: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医学基础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医药学,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技术、高水平、高素质的中医人才队伍。要想成为名医,熟读经典著作是基础;拜名师学习是捷径;临床实践是提升疗效的有效途径。中医学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起源于数千年前的民族医学,有西医学不可替代的优势,被称为“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中国社会科学家田森语),其疗效已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也是正在走向世界的一门医学科学。要使这一医学科学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技术、高水平、高素质的中医人才队伍。
1 读经典夯实基础
从古到今,没有一个成功的医家不熟读经典的。因此,要培养中医人才,必须要求他们在读经典上下功夫。首先要精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医学家曾形象地把中医学比作一棵大树,四大经典著作则是树根(本),其余各科及各家学说才是树干和树冠,可见四大经典的重要。我认为要想在中医学上有所建树,必须熟读经典著作。但中医典籍浩如烟海,内容广博,医论精深,要真正学好,并非易事,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终生奋斗的决心。我们的先贤曾说,“志不坚,智不达”,就是志气不坚定,则智不达。勤能补拙,业精于勤。“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勤奋刻苦,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成效。我院的名老中医汪从献享誉周边县市,每天找他看病的不低于80人次,全使用中药或中成药,疗效显著。尽管如此,他多年来始终坚持一点,就是无论工作再忙,每年都抽出两个月的时间潜心学习中医精典,结合疑难病例撰写读书笔记,目前已撰写了十几万字的读书笔记。正因为如此,他的医术才达到出类拔萃的地步,被我们当地群众称为“活神仙”。
2 拜名师获得捷径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有众多的学派、模糊的定性定量、独特的诊治方法。每一位老中医,通过几十年的实践积累,都各有独到的经验,这些活的经验是很宝贵的,他们的指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代的许多名医,如张仲景、孙思邈等大家,他们都有师承的记载。清代名医叶天士,先后拜过 17 个老师,终于能成为清代的一代大医。拜名师是迅速成为名中医的捷径。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今天,我认为尤其需要跟师学习,学习他们的临床经验,怎样看病,怎样处理疾病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这如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很快使医术得到很大提高。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是离不开继承和创新两个方面的。有继承才有创新,要创新就必须很好的继承。过去培养中医都是师带徒,一个一个的带出来。现在的硕士生、博士生,我认为也是师带徒。我院现有的名中医都是名师带出来的,如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张连友,师承享誉皖地区的“张半仙”——张仲田;李成才师承名中医滑修身;韩雅师承中医妇科名医韩允龄等。当然,拜名医要像到庙里拜菩萨一样,很虔诚的、尊敬的心态去拜师,潜心学习,脚踏实地,谦虚诚实,这样才能学好中医。
3 多实践提升疗效
名医是群众推出来的,主要靠疗效高,因为疗效最体现中医药学的生命力,而疗效主要来源于临床实践。著名医学教授朱良春曾说:“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本于临床,临床水平之检测在于疗效。”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后,必须经过临床大量病案诊治的检验 ,才能学验俱丰,在诊治疾病时才能得心应手。当然,也应辩证地看, 熟读理论指导实践,临床实践反过来丰富理论。名医之所以称之为“名”,主要是能比一般医生更快地、更彻底地治愈常见病,能治愈一般医生治不好的疑难病,这与临床实践密不可分。在临床实践方面,我院一是加强病例如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结合临床研制出新方药、新技术,提高临床疗效;二是加强临床指导,对中青年医生多放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技能;三是开展中医知识、技能比武,如今年以来,我院临床结合科室特点,广泛开展了“每周一方”活动,要求每位医生熟背,并用于临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总之,中医治学当溯本求源,古为今用,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认真继承中医经典理论,重视名老中医经验,指导临床诊疗实践,是培养中医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医学习;中医教学
正如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所说:“思维导图能够将众多的知识和想法连接起来,并有效地加以分析,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创新。”所以面对中医学知识复杂繁多,中医学校学生普遍感到中医学习吃力、难记的现状,如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思维导图,定能大大的增加老师们的授课成效和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以及积极性。
1.思维导图简介
1.1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1]。他可以把我们大脑中所呈现的图像和逻辑反映到纸张或电脑中。大脑的潜能是无限的,正常人的脑细胞约140亿~150亿个,但只不足10%被开发利用,其余绝大部份在休眠状态。传统的学习思维方式中只有左半脑处于部分激活状态,而负责色彩节奏以及想象等的右大脑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思维导图的出现正是克服传统学习中单调的文字以线性笔记,以丰富的色彩和图像激活右半脑,使大脑的潜能得以更大程度的发挥。思维导图具有以下4个基本特征:一是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二是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三是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四是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2]
1.2思维导图的绘制
可以分为手绘和计算机软件绘制两种。手绘需要准备各种颜色的笔和空白的纸张。运用图像和网络般的联想,用一幅图表达自己的中心思想,然后围绕中心思想发散出主要分支、二级分支、三级分支等,再用非直线的线条将其链接起来。要注意在绘制的过程中始终使用颜色和图形。计算机绘制需要使用相应的软件,常用的用于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有imindmap、Mindmanager、iMindMate、mindmapper、FreeMind 等。它们有以下优点:首先,利用软件制作的思维导图很容易修改,容易补充新的信息和扩展思维,不会给用户造成混乱;其次,思维导图软件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模板和素材库,能充分利用库中各种符号、图标、图片等,也可使用网上下载的图片或自己制作的图片;再次,各个节点都是模仿人脑模型的种链接,各个节点还可以超链接到其他主题、某一种不易被导入进来的媒体形式(如电子表格、图片、视频、音频等)、程序或者互联网资源上(如相关网站、电子邮件等);最后,制作出的思维导图输出格式多样化,便于存储和网络传输,方便与其他制作软件结合使用。[4]本文所绘制的导图范例,皆是通过Buzan's iMindMap V4软件系统进行绘制。
1.3思维导图的优势以及与中医知识学习的契合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它将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各种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有色彩、容易记忆、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绘制起来非常简单,而且十分有趣。[3]一副图画可以替代若干文字,从而有效的突破的文字的束缚以及枯燥。自古中国就有八卦以及河图洛书,其图形以及符号反映出深刻的哲理和逻辑。而中医学做为一门蕴含着深刻哲理性的医学,其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可谓如鱼得水,事半功倍。在中医院校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大量的学生苦苦的在背诵各种中医书本和各类歌诀。然而一方面中医知识内容繁多难记,虽有各类歌赋口诀但也难免枯燥难记。另一方面机械的记忆和背诵,也大大的消减了中医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新性。所以运用思维导图这种先进现代化的思维工具来辅助对中医各科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大大的提高同学们学习中医知识的效率,加深理解以及记忆。重新燃起同学们对中医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2.思维导图在中医课程中的应用体会以及示例
思维导图应用在中医教学中, 能开发学生的大脑, 充分发掘潜能, 激发灵感与想像, 使学生摆脱死读书、读死书的束缚, 是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学习中医的方法策略, 能更快更有效的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 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5]同样,也是我们同学们进行中医知识学习以及整理的利器。
1PBL在我国中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主要问题
近些年,许多中医院校也陆续开展了PBL教学法的引入工作,分别在多种课程的教学中试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基础课方面聂金娜,王洪武等在《内经》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7,8],《中医基础理论》有着宋琳等人的探索[9],贾玉梅等把PBL教学法与层次递进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对比研究[10]。卫向等把PBL教学法应用于《方剂学》的教学中[11]。万生芳则通过研究PBL教学法与传统授课方式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对比研究,分析了二者的优劣性[12]。在临床课方向,王秀莲等在温病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取得了的较为满意的结果[13]。孙晓敏等在中医内科临床带教中进行了PBL教学模式的探索[14]。王清等将其应用于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15]。李佶等则在《中医妇科学》临床教学中采用了PBL教学法[16]。在针灸教学中,则有辛昕、穆艳云等人的探索[17,18]。本课题组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虽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PBL教学法在学生的基础理论掌握的牢固性、全面性方面要稍差一些,但在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学习主动性方面则显示出了明显的优越性[19]。这些探索研究均证明PBL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变单向思维方式为多向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
PBL在中医学教学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还有助于基础学科与临床之间的纵向联系。在培养“创造型、开拓型、实用型”医学人才的过程中,有着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但PBL至今没有全面展开,主要是因为其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下几点主要问题:(1)思想认识不足。PBL是一种新的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人们对其了解不多,疑惑不少,教师的理解程度及PBL的多变性,使一些教师存在疑虑。也就是说人们对其存在观念上疑虑,是否有改革的基础,即教师培训问题。(2)现行资源不足。为试行和推广PBL教学法,保证教学效果,必须扩大图书馆藏书量,添置必要的设备、教具等,还需要有充足的教师,即存在着教学资源不足问题。(3)教材的不足。国内中医学院校教材的编排体系一直适用于传统的教学体系,若重新编写教材,教师不愿舍弃大量内容,不愿打乱旧的体系。所以说存在着重新编写适应PBL教材的问题。(4)学生条件上的不足。国外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与我国差别较大。我国小学、中学阶段大都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若突然变为PBL,强调自学能力,会使学生短期内无所适从,这其中存在着学生接受性的问题。(5)教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记笔记,偶尔师生相互交流。新的教学法应该有新的教学模式,什么样的模式才能适应PBL,即存在着教学模式建立问题。总之,由于我国国情以及中医教育的特殊性,以及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所以近年来PBL在我国的中医教育领域中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均是小规模地应用于单一的学科中,尚无法形成大规模的综合性课程。
2对策与展望
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变课堂老师教授、学生被动学习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积极开发学生主动性的PBL教学理念。教育的主管者应当在条件成熟的课程、班级与年级积极开展早期PBL教学,并为其提供足够的师资、经费、场地与相应的资源;另一方面要建立PBL科学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应当是教、学双方参与的,从长远角度它应当着眼于中医学生长期培养,是基于此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一名合格的中医生的;从短期角度也应当是考察此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中医学生以中医的思维方式处理中医学问题的,而不应该只是对本课程学生书面学习能力的体现。第二,循序渐进、逐步展开。由于中医学知识体系本身的特点,其许多理论不如西医学那样有唯一答案,如现行的《中医基础理论》很多是我们现代学者从经典著作中提炼总结而来的,而很多理论在原著中并无如此简洁的论述。一些理论中医学也存在各家学说,甚至《内经》中不同篇章对一些理论的阐述也存在不一致之处,且基础课程的开展往往在低年级展开。如这时贸然采用PBL教学方式反而容易造成学生思想的混乱。因此,我们认为在低年级的基础课程不宜直接采用PBL教学法,而应是引入PBL教学理念,在以传统教学教师课堂全面系统的传授基本理论的同时,又可以给同学们推荐一些主要参考书目与讨论主题,以便于同学们在牢固掌握课堂内容的同时又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主动学习、分析的精神与能力,拓展视野,为将来高年级临床课程的PBL教学培养基本的素质。等到了高年级临床课程学习时中医学相较西医学上述的劣势反而成为了中医学PBL教学的丰富资源,也是训练中医生成长为合格中医师的提前演练。
在国内中医教学活动中逐步开展PBL教学法的过程中,应当将传统的讲授与PBL教学法相结合,相互取长补短才能使中医教学活动有进一步的提高。第三,转变角色、全面发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PBL最大的创新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师角色从台上转变到台下幕后。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注重PBL教学中学生角色的转变,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同时,更要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化。教师从传统教学的教授者角色转变为PBL的tutor角色,这非但不是教师作用的弱化,反而对教师的更高要求。在传统教学时教师只要掌握自己学教授的某一门课,甚至是某一部分课程就可以了。而当展开PBL教学时,面对中医理论不十分清晰的分类以及学生们随时可能出现的超出问题设计的知识点时,教师的知识不能只局限于以往的某门课老师的角色,而要成为真正的中医老师,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而非只会根据提前设计的计划照本宣科的局外人或者形式指导者。第四,掌握精髓、完善教材。如何结合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应用PBL,不仅仅是理论探讨的问题,更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和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为我所用,这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了解PBL的最新进展、掌握PBL的内在精髓,在较先进、条件较完善的院校,逐步、分阶段的实施PBL模式,经专家组仔细酝酿、反复论证、周密筹划,制定出与本校实际相适应的教学计划,编写PBL案例。这些教材的立足点不只是为了进行某一门课程的学习,而应该是建立在培养合格中医师的角度。其知识点应是与临床紧密结合的,面向临床又立足基础,贯通临床与基础,融汇中医各家学说,同时也是面向西医学开放的案例。在这些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的前提下全面推行结合自身实践的PBL模式,着力于培养高素质中医学人才应该成为我们中医教育界的共识,也必然为我国中医教育改革的重点和发展趋势。总之,PBL是一种富有弹性的教学形式,有足够的灵活性来接纳不同的资质、性格、气质的学生,并有利于学习者采取不同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正如Kaufman[20]所说:“我相信,PBL一直是医学教育领域最成功的创新之一。”也必将是现代中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作者:张卫 陈少玫 万文蓉 洪秀瑜 吴秋燕 金海鹏 陈加达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认为最初来源于课程整合,课程整合意味着对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要素做系统的考察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1-2]。2007年起开始笔者探索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医学课程整合,并选取《中医内科学》课程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医学课程整合研究的试点,经过半年的教学实践后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3],设计出信息技术与中医学课程整合的初步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河南中医学院第收集整理二临床医学院中医专业2006级中医本科1班110人为实验组,中医专业2006级中医本科2班111人为对照组。两个班属于同一水平的平行班,任课教师相同、学生的年龄、性别组成等也大体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实验设计
实验组作为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医学课程整合教学的班级,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4],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手段、方法:授课前派授课教师进行为期7 d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学习比较专业的多媒体制作;要求授课老师课前做好教学课件,包括网络采集素材、相关教学医院收集相关典型病例录像、图片拍摄,学科为授课老师配备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机等设备。授课时要求全程采用多媒体授课,包括教学录像播放、教学dvd光盘课后自学。要求学生积极浏览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站;建议学生通过自学、网络远程学习提高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包括板书授课,不用幻灯,不播放相关教学录像,但是可以提及学生自愿上网浏览学习。
1.3 教学评价
通过1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主要采取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及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具体如下。(1)《中医内科学》课程授课结束后按照学院统一安排组织考试、统一判卷,将两班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比较。评价所有成绩按等级进行折算,其中≥90分为优秀,89~80分为良好,79~70分为中等,69~60分为合格,<60分为不合格。(2)制作简易学生兴趣调查问卷,根据总体评价分为非常感兴趣、比较感兴趣、感兴趣,不感兴趣4个等级。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数据均为等级资料,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ridi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成绩经ridit分析,u=2.60,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学生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简易学生兴趣调查问卷情况
实验组110例学生成绩中,对以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形式非常感兴趣者60例,占54.5%;比较感兴趣者35例,占31.8%;感兴趣者10例,占9.0%;不感兴趣者5例,占4.7%。通过以上数据可见绝大多数同学喜欢以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形式。
3 讨论
课题组通过半年的教学实践,统计分析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医内科学》课程整合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3.1 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ridit检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实验班学生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班。
3.2 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虽然《中医内科学》为考试课,但是先前学生由于考研、喜爱西医等原因兴趣不是特别大;进行实验授课后,兴趣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同学喜欢以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形式的授课方式。
3.3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医内科学》课程整合具有的优势
(1)可以使课本知识多媒体化,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多媒体技术使《中医内科学》这门课程变得形象化、可视化、动态化,使学生接受多种感官的刺激,因此延长了知识的保持时间。(2)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3)整合实验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3.4 教学实践中的发现
信息素养与学习成绩无正相关性。部分信息素养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分析原因考虑为虽然他们具有很好的信息搜索能力,但是由于没有学好《中医内科学》知识,选择、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较差。学习优秀的学生,信息素养偏低。信息素养高、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太少,实验班名学生中只有几名学生信息能力强、学习成绩也好。
3.5 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不能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加给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对这种学习方法比较认可的学生,不觉得浪费时间,而且感觉很快乐;对这种学习方法不认可的学生则没有热情,强迫他们完成作业只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出现相反的效果。另外,学生的信息能力差距很大,尤其是一些信息能力较差的学生,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不利于学习。整合过程不是一个急于求成的过程。
[关键词] 针灸推拿学;留学生;全英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6(a)-008-02
针灸推拿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博大精深的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随着医学领域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来我国学习中医学尤其是针灸推拿学的留学生逐年增多。为满足外国留学生来华接受中医学用英语授课的医学教育的需求,我校从2007年开始招收中医针灸推拿学的全英文班本科专业的留学生,他们的到来,无疑对学校英语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同时,对学校的师资队伍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和检阅。留学生的全英文教学不仅使教师面临新的教学任务和挑战,同时也是反映高等医学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参与了全英班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针对中医院校留学生医学全英文授课和中医教学的特点,认为有以下几点需加以重视:
1 注重全英班留学生的特点
目前我校大多数留学生主要来自韩国、印尼、美国、法国等国,也有来自非洲国家的学生。①作为在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具有敏感性、国际性、文化差异性等特点[1]。②热爱中医学尤其是针灸推拿学,英语基础好,英语会话能力强,这为教师进行英语授课奠定了基础。③思维活跃,尤其是美国学生,经常上课可以打断老师的讲课,提出各种问题,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求老师的英语基础好,要能足够应付学生的提问。④上课喜欢记笔记,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提高课堂的吸收率,但是如果幻灯片的描述太多,就会影响教学进度。⑤有部分学生(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家)的英文基础差,个别学生是因为家长的意愿来学习中医,他们远离祖国和亲人,再加上一定的语言障碍,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随意性大,有的出现严重的缺课和迟到、早退现象。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有目的地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措施。①教师应了解学生所在国的历史与文化,以便与学生更好地进行沟通,能因时、因势、因人施教,耐心、诚心、悉心待人[2]。注意掌握留学生带有地区特点的语言习惯和特色,在交流中师生共同提高,适当学习教育心理学,及时掌握留学生的心理,然后有针对性地讲解和提问[3]。②在留学生全英教学中,加强文化背景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忽视文化背景,仅从中医本身或仅以教材上给出的翻译作解释,往往不够全面和准确。如果从文化背景入手,就能弄清中医针灸学术语、体系的来龙去脉,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主讲教师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进修,能具备一些哲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知识。③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插入一些临床病例、生活常识等内容,使学习要点与临床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深奥的理论的讲解浅显易懂,避免照本宣科。④由于全英班是小班授课,课堂进度比较容易控制,因此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一些好理解的内容。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组,每组一个小题,大家一起查资料、准备,上课前写出内容概要,交给教师,并推举一人作为代表发言。强调学会查找资料、搜索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表达和合作能力,教师也能在课堂中从学生的角度去听课,从而发现自己在授课过程中的不足。⑤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留给学生,并做到来信必回、有问必答。
2 注意针灸推拿学的专业特点
针灸推拿学是一门深奥的理论性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在教学中必须注意让理论由抽象到具体,浅显易懂[4]。①经络腧穴部分,涉及很多经络名称、穴位定位等专业术语,尤其需要提及很多肌肉、神经、血管以及其他解剖部位。针灸治疗部分则涉及很多中西医病名、症状和体征,都是一些生僻、拗口的词汇。这些专业性强的词汇,都可采用拼音加英文对照制作电子幻灯,重要的词汇、短语还要在课堂上反复强调,以加深印象。②针法灸法部分重在操作,主要内容是各种针刺、艾灸、火罐、头针、耳针的操作。这部分的授课需仔细叙述手法步骤、讲解操作过程,配合现场操作演示,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既保证了各个知识点的讲授,也保证了重点、难点的讲深和讲透[5]。③针灸推拿学的临床见习、实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在理论授课实施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见习,每一位授课教师必须同时担任临床带教工作,使课堂教学与临床教学紧密地衔接起来,以便将学生在理论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在临床教学中得以强调、解决。通过对临床典型病例的详细分析,使学生加深对中医基础知识的理解、领会和应用。通过对具体患者的选穴处方、针刺施术,使学生直观地熟悉针灸操作过程。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视线内自己独立地操作。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反复循环,达到教学目的。
3 注意提高师资水平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全英班留学生培养质量的最关键所在,因此,建立起一支符合国际标准的全英文授课的医学教学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6]。笔者认为,①推行多元和高质量的师资培训体系,开设全英文授课培训班。聘请外籍教师授课,对参与留学生教学的师资进行英语强化训练,并注重后备师资的培养。②有系统地组织一部分师资,进行英语能力系统培训或全英文授课教学能力强化,提高英语授课的水平和实际效果。可喜的是,我校管理部门非常重视全英班的教师培训,人事部门已请外教开设口语强化班,提高在职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和表达能力。教务部门也组织专业教师到外国语大学接受为期半年或一年的英语强化训练,这一批老师已经成为全英班教学的中坚力量。③一名合格的全英文班教师,要有扎实的针灸专业技能和知识,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教师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广泛吸收,才能充实教学内容。
总之,招收全英文针灸推拿学留学生是历史条件下的一项重要任务,面临巨大压力和众多困难,不仅存在语言障碍,而且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习惯、经历所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只要本着敢于实践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深入领会中医基本理论,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同时加强英语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全面培养,认真备课,精益求精,遵循留学生中医针灸推拿学教学的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展全英教学,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和提高留学生英语中医教学水平,为我国留学生医学教育品牌的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蒋明.经典课程实施于留学生教育中的问题研究[J].中医教育,2006,(6):31-34.
[2]张立平.北京中医药大学境外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分析[J].中医教育,2006,(6):19-21.
[3]陈晔,柴可夫.中医院校留学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2):78-80.
[4]沈甜.针灸对外双语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论坛,2009,6(7):121-122.
[5]顾星.中医针灸推拿实验教学的创新性研究[J].中医教育探索,2008,10(7):1078.
论文摘要:《中药学》分段教学是指将《中药学》的基拙理论部分在临床课之前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将中医基拙理论、中医诊断学等基拙理论与中药学基拙理论有机地衔接起来;在专业基拙课《温病学》、《伤寒论》、《金魔要略》及临床课学习后,进行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使学生能顺利地过渡到临床中药学的学习,并为临床实习与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中医药学术要在21世纪获得重大进展离不开一批完整掌握中医药理论精髓,且具备现代科学知识、技能的中医药人才,而这种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在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中药学》是中医药教育的重要课程,培养21世纪合格的中医药人才,教学和教材的改革是关键,基础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分段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将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实际衔接,也有利于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并有利于中药学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各科应用的研究和发展。本文中所述的教学模式适用对象是中医医疗专业、中西医结合医疗专业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生。
一、《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第一版全国统编教材《中药学》至今,《中药学》的教学基本上是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后开始,学生尚未接触到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学科的学习,对中药的临床应用基本上不能理解,尤其是对《温病学》、《伤寒论》、《金匾要略》和临床各科中的病名及术语不能理解,如桂枝治疗奔豚气、半夏治疗心下痞、葛根治疗项背强几几、燕白、瓜篓治疗胸痹、柴胡治疗少阳病、黄荃治疗湿温病等,因而学生对掌握各味中药的适应症有较大困难,影响《中药学》教学的质量。而对研究生或大学后的继续教育,目前的《中药学》教材和教学模式又不能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
二、《中药学》分段教学的意义
寻求《中药学》教学模式的突破,提供中药教学和教材改变的成功范例:现行的《中药学》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采取课堂满堂罐的教学模式,不管学生是否理解,而且从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情况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要间隔一、二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中药学》分段教学就是指将《中药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在临床课之前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基础理论与中药学基础理论有机地衔接起来;在专业基础课《温病学》、《伤寒论》、《金匾要略》及临床课学习后,进行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使学生能顺利地过渡到临床中药学的学习,并为临床实习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两者结合起来学习,还可减少知识的遗忘,节省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高质量适合现代中医药发展的中医药人才,适应医药卫生改革的要求:现行《中药学》教学模式由于其与中药学术特点、学术水平存在相悖现象,在中药理论与临床应用教学方面都存在不足,学生在学习《中药学》时,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试连常用中药的药名、基本功效和临床应用均忘记的现象普遍存在,更谈不上在临床上得心应手地使用中药。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以及医药卫生制度改革的深入,中医药在我国医疗卫生市场将有更大的需求,通过《中药学》教学模式的突破,培养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也有利于《中药学》学科的发展研究,有利于推动中药学术的发展。
三、《中药学》分段教学的依据
1.《中药学》的学科特点、发展趋势
中药学是以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中药性能与临床应用为主的一门学科,属中医药专业中重要的基础课。它既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大中药学学科中的核心和基础,既属药,又属医;既是基础课,又具临床性质。
《中药学》学科的发展已经是在朝着基础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的趋势发展,近年来,中药学基础理论研究受到重视,已经对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十八反、十九畏、中药配伍及炮制等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中药学基础理论的专著如《中药药性论》等,已有一定数量的论文;临床中药学的研究与应用也迅速发展,并向专科临床中药学发展,专科用药和合理用药成为中药学发展的重要方面,如雷载权、张廷模主编的《中华临床中药学》、赵学敏主编的中医药高级丛书《中药学》等。作为高等中医药教育,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21世纪人才的培养需求,调整教学模式势在必然。
2.临床中药学在中医药学科中的地位
由于临床中药学主要是研讨中医临床各科所用药物的如何应用,所以,它又具有与临床学科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直接根于临床。临床中药学这一学科在近几十年来,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其表现为:一是药物数量的增加及新药的不断涌现。自汉代《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后世历代不断增加,至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已达1892种。而《中华本草》收载的药物达8980种,总结了中国传统药学的成绩,集中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的发展水平。二是新药的研制开发,许多按中医药基础理论组方研制的,如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等;并对一些临床常用的老药,发掘出新的功用,如川苟用于治慢性肾炎氮质血症、新生儿硬肿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天麻治脑外伤综合征、神经衰弱;以及肉从蓉可治氟骨症、仙鹤草治肿瘤、白及治肺结核、砒霜治白血病等等。还有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而制成新药者,如川芍嚓、青篙素、丹参酮、鱼腥草素、靛玉红(青黛中提取)、康来特(惹茵仁中提取)等等;同时对人参、黄蔑、麻黄、附子、大黄、当归、丹参、川芍等常用中药进行了系统的药理研究,揭示了传统功效活血祛疲、扶正补虚、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中药功效的若干机理。临床中药学研究离不开临床学科,临床学科的发展促进中药学科的发展;临床中药学的发展又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中药学的发展已经为基础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分段教学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四、《中药学》分段教学的模式探讨
通过对基础《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分段教学的试教和研究,摸索出分段开设该课程的最佳时机,以及实施的具体方案,实现21世纪中药学的教学模式新突破。
1.内容
基础方药学和临床方药学分段教学的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大纲的研究、教材编写的研究、教学课件、多媒体的研究等。
2.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编写资料。
(2)调查研究法: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现行中药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广泛的调研。
(3)实验研究法:通过对基础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分段教学实验班的研究,摸索出分段开设该课程的最佳时机,以及实施的具体方案。
3.特色
从中药学的学科特点探讨基础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分段教学的教学模式,寻找教学研究的突破口,该教学研究实用性强,有运用和推广价值。并结合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模式,从学科特点探讨课程和教材、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使教学真正与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相适应,有较强的创新性。
4.教学模式探讨
(1)基础中药学的教学模式:基础中药学是指中药学中的三基部分,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体内容包括总论部分的中药的形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名称和分类、中药的产地、采集和储存、中药的炮制、中药的作用、中药的性能、中药的应用等,重点是在中药的药性理论;各论部分包括概说部分(各章节的定义、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分类、使用注意等;单味药物的性味、归经、性能特点、基本功效、主治病证等;基本技能包括常用药物植物、饮片的基本知识与识别。
中药的应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的,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要学好临床中药学,必须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而要教好《中药学》这门课,更要求教师能熟练地掌握和应用中医基础理论。要在《中药学》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探索将基本理论加以融汇贯通,有目的地将之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 中医教育管理; 教学模式; 研究生教育; 多元化; 创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起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德国,迄今为止,在各个国家,各学科根据本国国情、学科的特点及发展目标,已经形成了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教学式、师承式等多种教育模式并存的局面。这些凝聚着人类智慧的教育模式有各自的历史经验和使用范围,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可以借鉴的丰富资源[1]。硕士研究生教育定位为精英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领域专门技术问题的高层次专业人才[2]。中医儿科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由于受其学科性质及社会发展的影响,起初教育模式较单一,体制尚不健全,且缺乏一套较为权威的评价体系,使其发展受到影响。近年来,由于中医学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中医现代化以及和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交叉碰撞,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迅速,形成了一套较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模式。
1 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的目标
1.1 掌握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 中医儿科学理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进步性和实用价值。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就是要培养一批能够继承发扬中医儿科学精髓,发展中医现代化的高层次人才。只有在掌握坚实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充分继承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厚积而薄发”,为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服务。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研究生对中医药传统理论和治疗方法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与研究,并运用现代化手段对中医药古籍进一步整理、总结、深化,是儿科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目标。对于临床学科的研究生来说,应在具备坚实中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中医临床辨证和技能的训练,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发扬中医特色[3]。
1.2 培养多元化人才,适应高层次临床、科研需要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 随着中医儿科研究生师资结构的优化,以及现代科学研究工作条件的改善,实验型研究生的培养已初具规模,但是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中医儿科更应该注重多元化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培养科研型的人才,更应该培养临床型、应用型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在具体工作中,应该注重提高研究生的系统理论水平,培养其知识创新能力、科研工作能力以及实际工作技能。这就必须大力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术评价标准,促进基础理论研究、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
2 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模式
2.1 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中医人才的培养都是通过带徒式或师承式教育模式进行。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批的中医领域带头人才,对导师的理论体系、理论特色的继承与发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近代教育学的不断发展,传统中医教育与现代教育模式的结合与相互借鉴,以及多种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形成了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教学式、师承式等多种教育模式并存的局面,近年又新兴了分散教学、小组教学等[4]教学方式。多种教育模式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高。
2.2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有效手段 在实际的临床与教学工作中,将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来实现教育目标。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包括师承带教、导师指导组、临床实践、科研、技能深化培训、病例讨论、教学查房以及开展多种类型的专业理论技能讲座、参与科研课题等,鼓励研究生参与课堂教学以及临床带教工作,在实践中带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通过定时进行临床技能考核、临床病例讨论,督促研究生总结学习成果,完成读书报告、读书笔记,鼓励研究生独立进行科研选题、完成开题报告以及进行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等,多方面考核研究生的水平。
在理论学习方面,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指定一部分儿科书目、古籍阅读,让学生深入理解、领悟中医儿科的精髓,指导研究生运用现代化手段对古籍进行整理、总结,不仅巩固了理论的学习,也进一步指导临床疾病的辨证施治。通过跟师学习,深化、继承和总结导师的理论、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发展。并且在临床学习中分设导师指导小组,通过不同课题、研究方向之间的互相合作,开拓思路,博采众长,深化、拓宽理论学习的范畴。让研究生承担一定课时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其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在临床应用方面,通过参与临床诊疗,以及科研、技能的深化培训,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专业思维、科研思维,提高临床应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的能力及临床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在实践中查缺补漏,指导基础理论的进一步学习。临床工作中,通过独立分管患儿,书写各种医学文书,提前进入角色,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基础。增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活动,鼓励研究生参与临床带教,提高研究生的逻辑思维及表达能力,并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专业思想的形成,以及知识网络的丰富、完善。
在科研能力培养方面,指导研究生广泛阅读期刊杂志,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并且增设跨学科课程,为开拓中医研究的新领域、新方向奠定基础。在近些年的学科建设中不断纳入研究生参与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如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重点专科工作等,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选题、课题设计、查阅文献、书写综述、开题报告、临床资料收集整理、实验室检验、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论文书写等,提高研究生们的独立思考、设计、实践能力,不仅使其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总结和升华,还使他们科研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 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3.1 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学习还需进一步强化 为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在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往往会忽视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学习,学习浮躁,经典没有读透,加上临床应用少,跟师学习的时间有限,导致研究生很难形成自己的学术专长、学术体系。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深厚理论的肥沃土壤,所以在大力提倡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要避免应用型模式取代教科型模式而成为新的单一化模式。《规划》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中医药研究继承与创新体系,开展中医药教育学研究,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开展院校与师承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试点工作及中医药教学质量评估试点工作”。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学习,鼓励研究生在跟导师的过程中努力学习中医儿科学的理论特色,多读中医经典书籍,提高中医素养,这些是需要不断强化的学习重点。
3.2 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不断加强 当前中医研究生培养中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培养力度不够的缺陷,教学上只重视专业知识传授,忽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每门学科的进步都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的,机械的继承只能造成中医药发展的停滞落后。因此,有效地引导研究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今后研究生培养中应该加强的重要部分。在实际培养中,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尽量减少机械性、重复性较多的课时,注重传授学习方法和科研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广泛学习,关注本学科前沿的学术发展,并鼓励他们多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临床、多实践,锻炼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提出新的想法。
此外,研究生还应该具有创业精神、团队精神、社交能力。所以在课程设置、导师传教中,还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文化修养教育[3]。
4 结语
为适应本校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对研究生应同时注重基础理论、临床实际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做到基础理论、临床和科研创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应用于临床,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基础理论的学习,与此同时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指导理论学习及临床实践,把中医儿科研究生培养成为复合型、外向型、实用型、创新型的新一代高级医学人才。 医学教育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和保障全民族身体素质为目标[5]。所以在今后的教育中应不断摸索和完善医学研究生教育模式,为国内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医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广博、专业技能精专的高层次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静,许博.对当代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2(3):7982.
[2] 蒋琦,郑莉,卢毅.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观重构与学制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3):2728.
[3] 王发渭,杨明会,窦永起.中医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探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4,25(6):428429.
关键词:TTE教学;中医;中医内科学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新型中医临床应用型人才是高等中医教育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传统中医学则更重视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所以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应当不断强化教学适应“学生及临床需求”的观念,创新性开展中医教学改革,只有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革新,才能使我们不断提高培养中医应用型人才的水平[1-3]。近几年来,我们探索一种中医临床教学的“TTE”教学模式,即Teaching(教学)、Training(训练)、Evaluation(评价)英语缩写“TTE”。现将TTE教学模式与传统中医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避免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我们在2013年2月~2013年7月对本校医学院2009级中医针推班19名本科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采取TTE教学模式与传统中医教学模式教学。首先选择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相当,诊疗技能各异的10个中医内科病证(喘证、痰饮、心悸、痴呆、胃痛、眩晕、瘿病、中风、水肿、痿证),随机抽签确定TTE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中医内科课程各5个病证,每个病证教学时为5学时。教材选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内科学》[4]。
1.2教学方法
TTE教学是导师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开展理论与临床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教师深入浅出的传授临床技能操作。TTE教学方法分:第一步:导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讲授理论知识;第二步:导师讲解并示范诊疗技能操作方法;第三步:学生自习技能操作;第四步:导师指导学生完成技能难点操作;第五步:导师对学生诊疗技能操作测试评价。五个步骤按教学需要有机的结合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教师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辅助讲解技能操作。
1.3观察指标
教学课程完成后,导师在讲授的内科病证中设制考题,测试包括两个部分,传统试卷笔试与技能操作测试。传统试卷(题型为名词解释、判断题、多选题、简答题与病案讨论等)笔试时间90分钟;技能操作测试2个项目(中医四诊和西医诊疗方法各1项),技能操作测试由学生抽选考题,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口述答案并进行模拟技能操作。传统试卷考试占总分60%,技能操作测试占总分40%,以观察TTE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在TTE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记录TTE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4教学效果评定标准
自拟教学效果评级标准:测试得分90以上者A级,得分70~89为B级,得分60~69为C级,得分60以下D级。测评人员由TTE教学法授课教师、传统教学法授课教师及临床教研室主任组成。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构成比表示,两组间的比较用x2检验。
2结果
2.1TTE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比较见表1。表1示,两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测评结果及格率(A+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E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2.2TTE模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①TTE教学模式不适于在传统教室内完成,教学点需设在医院,或教学点与临床基地在同一个校园内,以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临床见习。②TTE教学模式不适于>15人数的班开展,因学生人数过多不利于导师一对一技能操作培训。③TTE教学模式所需教学时比传统教学模式多。
3讨论
赵宜钢出生于云南省的一个中医世家,从小酷爱祖国医学和中国传统文化。1982年,她从云南中医学院毕业后,在昆明市体育局从事过医疗卫生、运动医学、体育科研等工作。健身气功2003年开始在全国推广普及,她调入昆明市健身气功管理办公室,踏上了推广普及健身气功的风雨历程。
到昆明市健身气功管理办公室工作后,赵宜钢将其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应用于研究和习练健身气功功法上。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多次参加了全国健身气功培训班学习,2006年获得首批国家级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她特别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认真听取授课老师讲解功法理论,细心领会各个功法的动作要领,回来后进行总结、整理听课笔记,并参阅大量历史文化典籍和中医古代经典著作,研究气功历史发展渊源和宣传推广健身气功的现实意义。赵宜钢认为中医学和健身气功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文化智慧的结晶,中医整体观和健身气功天人合一的理论一脉相承,可以运用中医脏腑经络学说、阴阳学说与健身气功理论有机结合来指导教学。在健身气功理论讲授过程中,她把中医养生理论、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有机地结合到健身气功的健身理念中,引导群众科学地习练健身气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归纳健身气功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节点,她每天坚持习练一至两套健身气功功法,经过多年的习练,熟练掌握了国家推广的多套健身气功功法。并在2010年第4期《健身气功》杂志上刊登了“浅析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健身特点”等文章。
赵宜钢为宣传推广健身气功可谓不计得失、尽心竭力。她常说:“推广健身气功是一项利人利己造福人类的事业,我要竭尽全力做好这项工作。”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05年4月她参与组织举办了昆明市首期健身气功辅导员暨管理人员培训班,并担任教学老师,为14个县(市)区培训了第一批健身气功辅导员和管理干部。她先后到昆明市官渡区、东川区、安宁县、晋宁县等区县开展教学,倡议建立起昆明市首批健身气功活动站点。她牺牲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奔波于各地基层站点进行辅导。在领导的安排下,昆明市先后举办了5期健身气功辅导员和裁判员培训班,她既是组织者、又是理论课授课者和功法教学老师。她的讲解通俗易懂,深受站点群众欢迎。在功法教学时她不只是简单地教技术要领,而是从实际效果出发,引导大家规范动作,用心领悟每招每式对调理身心的具体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学员的身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她一丝不苟,耐心细致地对待学员提问,有时一个动作反复示范、讲解,直到学员满意。几年来通过培训后的学员在站点认真开展教学,成为了推广健身气功的骨干力量,在这些骨干的带动下,全市已建立健身气功活动站点60多个,练功群众近万人,有力地推动了昆明市健身气功活动站点的发展,为健身气功的推广普及做出了积极贡献。记得云南省第二届“体育彩票”杯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举行时,正赶上她的母亲不幸病逝,作为比赛大会裁判长的赵宜钢,没有因为母亲的后事而耽误一场比赛,她压抑着无比的悲痛,圆满完成了整个交流比赛大会的执裁工作。
同时,赵宜钢积极参加健身气功交流比赛活动。2007年以来,她多次担任云南省参加全国健身气功交流比赛代表队的教练。在“蒙牛杯”第四届全国健身气功(普及功法)交流比赛中,云南代表队集体和个人均获得二等奖的成绩。在云南省健身气功交流比赛中,她负责组队训练的昆明代表队连续两届都取得集体项目一等奖、两项个人项目单项第一名、三项第二名和两项第三名的好成绩。她认为每一次参加比赛都会有不同的收获,都是一次提高。通过组织参加各种比赛大大充实加强和锻炼了骨干队伍,激发了群众的练功热情。除参加比赛活动外,她连续4年负责参与组织昆明市千人参加的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展示活动,每次活动都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表彰。
在昆明市体育局的支持下,在昆明市健身气功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在赵宜钢的无私奉献和努力工作下,昆明市的健身气功推广普及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获得了多项荣誉。他们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了昆明市健身气功通讯赛,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并利用“三下乡”等活动宣传推广普及健身气功,组织健身气功骨干到活动现场进行现场辅导教学、功法展示,每次活动都收到预期效果。2010年10月,来自法国22人组成的旅游团,他们平均年龄60多岁,对中国医学和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出团前就和旅行社谈定:要求把参观学习健身气功作为到昆明旅游的一项内容,通过相关部门的联系和申报,决定到昆明后由赵宜钢负责组织站点群众为他们展示健身气功·五禽戏和八段锦,并现场进行八段锦教学辅导,参观学习结束后得到外国客人一致称赞。他们认为不虚此行,既满足了参观学习愿望,又切身感受到健身气功的魅力。每次比赛、活动后她都不忘收录拍摄资料、编辑制作光碟、影集,认真进行总结,寻找差距,以此来充实提高自己。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广大群众进一步认识到科学习练健身气功的方法和意义,在群众练功水平得到整体提高的同时,还丰富了当地的文化体育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群众健身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人们的心目中,赵宜钢是一名优秀的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还是一个品德优良的医生,大家习惯称呼她“赵医生”。在多年的医疗工作中她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经常有素不相识慕名前来诊治疾病的患者,总能在她那里得到有效的治疗或指导。如去年年初,一对老年夫妻找到她,称72岁的丈夫由于身体不太好,经人介绍练习某种气功后,每到晚上觉得体内有股气往上串、并伴心神不宁、有恐慌感觉,甚至夜间无法入睡。老夫妻为此痛苦不堪,认真听完他们的诉说后,赵医生感到老人是在习练其它功法时出现了偏差,加上身体原因和心理因素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即时对症制定了治疗方案,向老人耐心讲解科学健身的方法,利用业余时间指导他们正确习练健身气功,并辅以中药调理,一段时间后不但消除了原来的症状,其精神面貌和身体状况都有很大改观。如今他们也加入到健身气功活动站点中,成了骨干力量,逢人就说科学健身的重要性,健身气功给他们带来了健康和快乐。在站点群众心目中赵医生不仅能教授自己健身气功,还能为他们传授许多养生保健知识、解决在练功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甚至在生活上,身体上出现问题总喜欢找到她,因为在那里能得到她无私的帮助和热情的指导,人们都说赵宜钢同志不愧为站点群众的贴心人。
[关键词] CAI课件;中医教学;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b)-116-02
近年来CAI课件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为了我校中医教学的需要,我们现代教育中心与中医教研室合作制作了多个中医学课件,并在教学中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该课件用于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我们在2005级3+2中西医结合班和2006级中西医结合中专班进行了课件的实践教学,课后谈话及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填写方式,共收回调查问卷204份,其中2005级3+2中西医结合班144份,2006级中西医结合中专班60份,初步了解学生对课件应用于教学的看法。
2 结果
认为课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帮助(其中有很大帮助占44%,有较大帮助占46%)。认为课件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理解有帮助(其中有很大帮助占43%,有较大帮助占51%)。认为课件对提高诊病能力有帮助(其中有很大帮助占46%,有较大帮助占38%)。认为课件对简化教学程序,提高学习效率有帮助(其中有很大帮助占54%,有较大帮助占43%)。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使用课件的比例应增加(其中增加的占68%,适量的占33%,学生没有选择少用的)。对课件应用于教学的看法较好(其中认为很好的占66%,适量的占32%)。认为课件对提高学习成绩有帮助(其中有很大帮助占71%,有较大帮助占28%)。认为课件对提高信息素养有帮助(其中,有很大帮助占72%,有较大帮助占28%)。
3 讨论
3.1 应用CAI课件教学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
课本上的一些抽象的理论,如果单纯通过教师用嘴来讲,用粉笔来画,学生是很难领会的,如果通过课件来说明,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理论,其内容的抽象枯燥是可想而知的。当把五行学说这部分内容作成了课件后,抽象的内容用动画、实物图片、视频片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如在表现相生关系时,引用了一段视频:河水滋润着树木(水生木),木柴可燃烧生火(木生火)等等。在表示五行之间由相克关系变为相乘或相侮关系时用Flash做了一幅动画,如木由正常水平逐渐上升超出正常范围便导致“木乘土”,同时出现“木侮金”。总之通过多种手段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记忆深刻。
3.2 应用CAI课件教学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终唱主角,学生处于被动角色,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影响了教学效果,阻碍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多媒体技术是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交互式网络等方式为一体,可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如我们在五行学说课件中制作了精美的画面,选择了优美的音乐,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学生可以边听音乐边学习。课件中还制作了练习题和自检题,学生可自主选择练习题的内容。可按题型选择如选择题、填空题等;还可按内容选择如五行的概念题、相互关系题、应用题等,每做一题可自动判断正误,并能查询答案。自检题在做完后可显示成绩,不及格者需返回重学。另外还增加了简单游戏题,在游戏的同时来学习知识。
3.3 应用CAI课件教学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常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是大多数学生,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进度由教师来掌握。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会抑制优秀生的发展,另一方面会使差生感到困难。而利用课件学习,学生可自主控制学习的进度,不明白的地方可反复学习。学生还可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从不同方面进行学习,例如可以一边学,一边做题;也可以先学习,然后练习。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3.4 可优化课堂的时间结构
常规教学课堂上相当一部分时间教师写板书,擦黑板,还要等着学生记笔记。有时课本上的内容都讲不完,更不要说加一些新知识,因而总有言犹未尽的感觉,学生要忙着记笔记,却顾此失彼不能听清老师所讲的内容。如果使用课件或积件便可节省时间,教师可讲授更多的内容,学生也可学习更多的知识。
3.5 应用CAI课件教学可实现教学上的整体性
使用多媒体电脑教学,各种媒体可在“一机”上出现,具有整体性。例如学生如果想查课本,可选择文字内容;想看录像可点击视频;想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可点击练习题或自测题。
3.6 课件的应用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应用课件教学之前,学生上网主要是聊天或玩游戏。应用课件教学之后,学生逐渐学会了在网络上搜索需要的资料,到网络上去获取更多的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
3.7 调查反馈
课件试运行后,我们将其在中西医结合专业的11个班进行了教学实践,之后进行的问卷调查。
当然尽管课件教学具有许多优点,但它不可能代替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课。尤其像医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离开教师的言传身教是绝对不行的。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b)-096-02
当前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课程教学阶段和实践教学阶段。课程教学阶段主要任务是对研究生进行相关理论和科研方面的课程教学,既是对本科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研究生相关的知识水平和科研素质,为以后研究生实践教学部分打下理论和技能方面的基础。研究生教材作为课程教学的依据,具有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双重功能,对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因此,加强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高等学校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药学类研究生招生人数日益增多,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急切需要加强药学类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和手段。
1 药学类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各高校针对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比较全面,但与之配套的教材却比较匮乏。以我院为例,我院自1979年开始招收培养药学类硕士研究生,至今已有29年。目前有6个硕士点,27门研究生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按照中药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生药学和药理学六个硕士点设置课程,在一级学科内设置学位基础课平台,初步实现了按较宽口径培养研究生的目标,形成了有利于本专业,乃至本专业所属一级学科或相关学科群的研究生教学课程体系。但是在有无讲义、自编教材、教材出版及获奖情况的调查中发现,27门课程均有讲义,但只有4门课程有自编教材,而教材出版及获奖的仅有1门课程。
2 药学类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药学类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存在课程与教材建设缺乏长期规划,组织结构存在缺位,部分课程教学内容老化,而且内容相互重复等问题,这些将严重制约药学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2.1 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缺乏长期规划,研究生教材匮乏
尽管各个高校都致力于发展建设研究生课程与教材,但是总体而言,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没有进行长期规划。在没有长期规划的情况下,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缺乏连续性、一贯性,在制度上、体制上、资金投入上缺乏应有的保障,多数研究生课程缺乏专门教材。在研究生培养的前一阶段,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如果没有教材,一方面,学生要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记笔记,对授课内容来不及思考;另一方面,学生所学内容仅仅限于课堂听讲和笔记,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老师也不可能将所有内容全部讲解,不可避免会影响教学效果[2]。
2.2 组织结构存在缺位,需要进行调整
目前课程与教材建设,大多院校由教务处具体安排组织课程与教材建设事宜。但是这种方式没有充分体现课程与教材建设在研究生教学中的作用。由于教务处是负责本科教学的职能部门,因此使得高校课程与教材建设的重心始终在本科,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处于边缘化境地。有必要对这种组织体制进行调整。
2.3 部分课程教学内容老化,而且内容相互重复
研究生课程的建设,应随各个学科的发展,及时将各学科新的理论和前沿成果充实到研究生课程内容中。但在一些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许多内容已经过时、老化,体现不出课程设置的前沿性,而且有些课程内容相互重复。
3 加强药学类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的建议
3.1 积极探索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的新模式
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必须针对当前课程与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积极探索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的经验,做好规划,增加投入,加强管理。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要与学校的课程与教材建设工作结合起来,要充分调动、发挥校院两级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和系列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系,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在规划和实施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时,要精心选择课程,并把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在一起。
3.2 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相结合,提高课程与教材的质量和水平
课程与教材建设必须和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的主体,在导师队伍建设中,特别要吸引一批高级人才、专家加入其中促进研究生课程与教材的建设。
学科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课程与教材建设必须要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可以把最新学术动态、研究进展、先进的科学实验手段等充实到课程中去,只有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才能孕育建设出高质量的课程与教材。
3.3 做好规划工作,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认真做好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的规划工作,加强组织机构建设,设立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专项资金,从体制、机制和资金投入上保障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的顺利进行。
3.4 突出重点,鼓励多种形式参加教材建设
重点抓好研究生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与教材的建设工作,通过主编、参编以及自编教材的建设,争取形成具有药学类鲜明特色的公共、专业基础以及专业性较强的系列课程与教材。
通过强化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合理设置研究生课程,探索遴选合适教材,有利于学生较完整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而如何把握教材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尺度[3],如何充分反映相应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水平,加快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步伐等等,仍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宏元.略论研究生教材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5,(6): 47.
[2]陈银秀.中医院校研究生教材使用现状分析与思考[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4):74.
关键词:本科;毕业实习;质量监控
毕业实习是培养本科学生具备运用当前所学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重要步骤,同时此关键阶段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术能力,是后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型、实用型的高质量药学人才,在培养模式、实习内容及方式、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并规范实习的各个环节,探索和改革符合培养药学人才规律、适合社会需求的药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质量的监控体系,对我校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
一、编写实习文件,提高实习效果
实习教学文件是实习过程的指导书,根据各毕业实习点的特点和要求编写实习教学文件是提高实习效果的有力保证。我们派出专业教师深入实习基地调研,分析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并研究实习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据此分别编写出计划等实习文件一套,在编写大纲中,标明对实习的需求以及监管规则,明晰实习的目的、需求、内容和绩效。
二、形成实习流程的模式
1.建立和完善实习基地。根据中药学、药学、药剂学、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食品工程、市场医药营销等7个本科专业的培养目的,学生实习基地将有所区别。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场所,把科研院所、药学监管部、制药单位、制剂和药房、医药营销公司、中药种植研究部或公司等归入我院实习场所范围;经过实地考验、刷选、构建、甚至带教的筛选等几个环节,最后签订实习基地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义务。2.制订和下达实习方案。学校根据此学科培养目的要求,在结束第七学期前,审定其实习方案;然因自择实习单位而分散实习的实习生,我们对其分别提出符合其自身状况的具体实习方案。最后上报所在学院相关主管部审批同意后,方案得以实施。考虑到规避实习与就业之间冲突,我们尝试把毕业实习分成两部分来进行:(1)学生可利用第六学期末暑假,提前“预实习”,事先做好开题和论文书写的数据文献检索,加强实习效果;(2)学校主导为主,在第八学期安排相关人员值班,这可实时处理实习细则。3.选择及申请实习场所。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和实习监管力度,学生应当书写《学生实习申请表》(《实习表1》)或《学生自择单位实习申请表》(《实习表2》)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资格审查表》。选择学校下达的实习方案实习者,则填写《实习表1》;自主选择实习基地及指导教师者,则填写《实习表2》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资格审查表》。4.协商和审查实习申请。当提出实习申请书时,同学的意愿须经相关指导教师的审批,在此期间,指出实习基本要求,同意后签相关意见,然后二级学院根据其意见,继续审批,从实习场地是否符合实习的需求、实习内容是否适当、实习场地之指导教师是否具备相关能力等方面进行考量,最后签意见。5.批准和下达最终实习方案。分管教学院长参考指导教师、二级学院对同学申请的意见做出相应指示。另外,一些同学自主选择的实习基地,通过最终审查后,再向实习基地的教师实习指示的方案以及颁发相应的聘书,学校通过二级学院对校外指导教师进行专业性指导和培训。6.学生办理离校前的准备及手续。实习前一周,根据学生申请实习的情况,邀请学院有经验的老师和专家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对各类型实习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讲解,使学生更快、好地适应实习环境。7.实习基地信息回馈及实习过程记录。为方便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到达实习单位后须当即填写《实习回执表》,由实习单位盖章后,一周以内将表交给或者邮寄给校内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通过面谈、会议、网络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反馈。学生在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实习,其实习内容分阶段进行,要求写实习报告并持续写实习笔记。
三、加强监管,提高实习质量
1.派定实习辅导教师,明确责任。在增强实习质量条件下,二级学院应当任命专业能力强且具有高级职称的指导教师,有条件的基地可实习双导师制,聘请经验丰富的药学技术人员任第二导师。指导教师职责与任务是:(1)据大纲要求编写实习指导书,贯彻执行实习教学方案;(2)联系生产实习单位;(3)实习中,须严格要求、加强辅导,精益求精各个教学任务;(4)实习生需接受正确的导向与监管,适应其实习和生活的状况;(5)实习完成后,在整体做工作报告后,完成相关实习资料的整理。2.增强实习期间纪律,稳升实习效果。通过完善党团建设,加强同学自我监管,同时同学之间互相督促。(1)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基地规章制度。(2)实习期间人数达到实数的三分之二时,才能评算实习相应成绩,相反则视情况给予相应补实习的资格。(3)针对无特殊事由不进入实习者,除遵照学校考勤制度处分之外,成绩还要以零分来计,且无补实习资格,不予毕业及延迟毕业。(4)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制度,保护仪器装备,确保实习安保。3.构建严厉的考勤规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缺勤等情况进行记录,当实习结束后上交并存档;实习中,对实习生先考察,在给出合适分数。
四、明确目标,科学全面考核
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其实现的目标:(1)提高实践能力,奠定良好的就业基础;(2)形成稳重的就业规划,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此阶段是“预就业”的过程,除完成实纲完成任务外,还应该提高适应环境、交际及团结意识,增强就业意识,综合评定实习成绩。1.实习文件考核。(1)考勤记录表。按照企业的规章,学生进行签到或打卡上下班,待实习完成后,将经带教教师签名的签到或打卡原件或复印件交给学校,为成绩参考提供依据。这为学生完成校园到社会角色转换提供帮助。(2)实习基地评析表。参考同学工作态度、临床基本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实习基地做出细致的量化评析表。①监管学生实习表现;②根据企业反馈意见,改良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以符合现代企业标准;(3)毕业论文。学生根据实习中实际工作的深刻体会,写毕业论文,锻炼写作能力,对于优秀毕业论文给予表彰,重视毕业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实习成绩考核。实习成绩评定包括以下几方面:(1)实习考勤和单位评价以四级评分制实行,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2)以百分制评定实习毕业论文。这样可以全面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回校一周内,就实习纲领、规划等方面反馈自己的建议以及意见,为下一届的学生实习做准备。
五、结语
我校药学院本科历届各专业毕业实习的成功范例[1,2],从毕业实习文件、实习流程、实习监管和实习考核等多个环节,对实习质量监管控制系统做出初步分析,基本建立了药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虽然开拓新的实习基地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而且学院投入资金不足,双导师制因企业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而迟迟不能实现,毕业成绩的总评也存在着专家不同意见等,但我们把实习与就业统筹兼顾,分类、分期实现,既保证了学生就业率稳步提高,又保证了学生实习质量不下滑,为提升药学本科专业毕业实习的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辛宁.对广西中医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后期教学的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