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7:57: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太平保险资产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12年度中国
保险行业信息化
标杆企业奖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保险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上海。集团推行的信息化战略帮助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并于2011年荣登财富世界500强。
中国太平洋保险以“做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为使命,以“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为企业核心价值观,以“推动和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增长”为经营理念,不断为客户、股东、员工、社会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在积极追求可持续价值增长的同时,自觉履行作为一个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致力于各类公益活动,履行企业公民的职责。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关爱孤残、捐资助学、扶贫赈灾等公益活动:已建立60余所希望小学,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在特大洪涝灾害、非典、南方雪灾、512抗震救灾、云南地区干旱、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期间踊跃捐款捐物,总额超过1亿元。
中国太平洋保险始终以价值为导向,专注保险主业,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公司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贯彻落实金融行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使公司整体业务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寿险业务积极应对市场挑战,“聚焦营销、聚焦期缴”的发展策略取得明显成效;产险业务强化专业管理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资产管理业务着力提升投资能力,公司加强风险管理,努力提高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养老业务巩固优势、积极拓展,业务规模平稳增长。
中国太平洋保险旗下拥有产险、寿险、资产管理和养老保险等专业子公司,为实现有效管理,集团及子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和多元化信息服务平台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截至2011年末,公司拥有6000多个分支机构,8.2万余名员工和32多万名产寿险营销员,为全国7000万客户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解决方案、投资理财和资产管理服务。中国太平洋保险全国客户服务电话95500及网上咨询服务涵盖了保险咨询、查询、理赔报案、服务预约、急难救助以及投诉受理等各项服务,近年还开通了移动电子商务等业务,促进了各领域的保险展业。
2011年全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549.58亿元,同比增长11%,市场份额10.8%,净利润83.13亿元;寿险一年新业务价值67.14亿元,同比增长10.1%;产险承保利润32.24亿元,同比增长46.5%。截至2011年末,中国太平洋保险总资产规模为5706亿元,偿付能力充足,各项指标均位居中国保险市场前列。在全球,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荣登美国《财富》世界500强,排名467位(主要根据年度营业收入排名);获英国《金融时报》全球500强,排名289位(主要根据市值排名);美国《福布斯》全球前500强企业,排名289位(按销售额、利润、资产和市值综合评定)。
端午假期前夕(5月26日),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天弘基金”)一则关于余额宝的最高额度将从100万元调为25万元的公告,在余额宝投资者中引起了一番骚动。
对于广大“基民”来说,相当一部分人对基金的认知由余额宝启蒙。截至今年一季度,余额宝规模已达1.14万亿元,在天弘基金1.2万亿元的基金总规模中占比高达95%。天弘基金不仅成为唯一一家基金资产规模过万亿元的基金管理公司,亦成为基金投资者人数最多(3亿人)和净利润最高(94.87亿元)的基金管理公司。
如今成立12年的天弘基金,在2013年推出被称为“余额宝”的首款互联网基金产品――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之前,还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余额宝不仅改变了其自身的命运,亦改变了整个公募基金行业的业态。
天弘基金创造的“神话”虽然很难复制,但是以新模式发掘“基民”对基金的兴趣和投资潜力,亦对逾百家基金管理公司拓疆大有启发。
对于正在市场上崛起的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来说,开发个人投资者对自己的兴趣,更是成为当务之急。
基金是保险公司最早投资的品种之一,从买基金到卖基金,保险公司走过了十年时间。早在2006年就在讨论和酝酿的保险系基金公司,经历了几轮牛、熊市的起起伏伏,在余额宝出现的同年,首家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寿安保”)才正式成立。
也正是在这一年,一家叫中原英石的基金公司成立。后来被中国太平保险集团(0966.HK)旗下的太平资产管理公司收入囊中后改名太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太平基金”),成为首家以股权收购方式而来的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
仅用三年时间,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已由一家发展到如今的七家(含平安大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还有五家尚在筹建或申请中。今年以来,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公募基金事业部挂牌开业,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有限公司(601601.SH、2601.HK)宣布通过旗下的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拟收购国联安基金。至此,四大保险巨头已悉数集结于基金业。
背靠保险公司股东这棵现成大树的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被外界视为“衔玉而生”,然而“高富帅”也有成长的烦恼。太平基金董事长汤海涛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坦言,在初创期没有集团的支持不行,仅仅靠“拼爹”是不够的,“外因固然很重要,但自身努力更重要”。
目前公募基金行业形成了银行系、券商系和信托系等几大派别,与之相比,成立只有三年的保险系尚属新兵,既没有银行系强大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也不如券商系在权益类品种的投资能力强,亦不及信托系身段灵活。
诸位受访的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高管表示,保险系基金需要尽快从以往主要面向机构客户,转向个人投资者,尽快打开个人财富管理的渠道,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平台,成长为普惠金融的生力军。
2016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行业格局剧烈分化。诸位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高管表示,将尽快建立起多元化的产品线,开拓互联网新型销售渠道,在发挥既有优势的同时,补齐短板。
面临挑战的同时,机遇当前。在货币市场基金依然保持强劲增势之时,FOF基金获准开闸、税优养老型基金厉兵秣马,对于一向擅长机构投资的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来说,亦是新的发展机会。多位保U系基金高管认为,机构投资者未来将是公募基金业的中坚力量之一,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除了开拓个人投资者,还要高度重视银行理财、保险机构、社保机构以及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
“接下来的路还很长,挑战刚刚开始。”汤海涛表示。一位保险系基金高管则认为,目前金融普惠的目标远远没有实现,线上客户依然还有开发的空间,保险系基金目前“还没有出现行业领跑者”。 十年探索,路径各异
2004年,随着股市复苏,基金销售开始升温,保险公司开始有意进军基金业分一杯羹。几家险企都曾有所行动,比如,人保财险曾与汉唐证券商谈过以债转股方式接手汉唐澳银基金,平安保险则谋求与美国大联资产管理公司谋求成立合资基金公司,太平洋保险亦传出与交通银行和汇丰银行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而中国人寿则曾与华夏基金有过接触,讨论过投资事宜。
时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05年全国证券监管会议上曾表示,将研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保监会亦对外表示正加快研究通过多种方式设立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
不久,保险系基金试点获有关部门原则同意。证、保两大监管部门曾举行协商会议,起草“保险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彼时,平安保险和中国人保向保监会提交了申请设立基金公司的方案,中国人寿高层亦表示,保险公司设立基金公司可以抢占综合金融制高点。
然而,当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已走上扩容之路,分享到2006年以来的牛市带来的财富效应,保险系基金公司仍然“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经历了数个牛熊市的转换后,保险业终于在2013年迎来开闸。2013年2月,《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直接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6月新《基金法》实施,正式允许符合条件的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当月,证监会、保监会联合《保险机构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办法》,保险机构可以采用发起设立或收购股权等方式进入基金业。
曾有数位保险业资管人士对《财经》记者感叹,最初是保险公司急于进军基金业,特别是2007年大牛市带来基金井喷之时,奈何一直未获放行。后来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一再拓宽,保险公司对于拥有自己的基金公司意兴阑珊,反倒是有关部门更希望其加盟。
保险系基金开闸的时机颇为微妙:2012年股指在震荡中走低,11月27日上证指数收于1991点,重回“1时代”,12月4日更是以下探至1949点创下2009年1月以来新低。2013年2月初股指虽然一度冲上2444点,但此后掉头向下,甚至创出1849点新低。
2012年7月“基金业一哥”王亚伟辞职,开始掀起一波延绵至2015年的基金经理“奔私(私募)潮”。
正是在这样的时局下,保险系基金入场。国寿安保作为首家保险系基金公司于2013年10月低调成立。据了解,当时基金经理纷纷“奔私”,作为一家新公司且是首家保险系基金公司,国寿安保在成立后近一年时间里,很难找到合适的基金经理。
据《财经》记者了解,按照国寿安保成立时确立的市场化发展之路,为了吸引人才,国寿安保开始在股票投资部试点事业部制,将人事、财务、投资等权限下放至事业部,股票基金经理可以参与公司净管理费的分成,专户投资经理和其他公募基金经理则分享超额投资收益的激励。
国寿安保试点事业部制后,发展得不错,公司成立第一年即实现盈利。
《保险机构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办法》当月,余额宝横空出世,原本通常被机构投资者用来保持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基金,经由支付宝平台包装,变身为国民级理财神器,启蒙了众多从未接触过基金产品的人的理财意识。一个万亿级货币市场基金市场悄然撬动。
有保险业人士指出,回^来看,2013年余额宝引爆基金市场潜力之时,保险系基金适逢开闸,也不失为踩准了点。
而受访的多位保险系基金公司高管则表示,保险系进入公募基金管理业务领域,是大资管时代全方位竞争的必然趋势,是切入财富管理的重要平台,是保险集团进行金控布局不可或缺的一环。
时势适然。多家保险公司加快了进军基金业的步伐。2015年,阳光保险参股的泓德基金成立,当年,安邦人寿和民生人寿分别获得保监会批准筹建和收购基金公司。
这几家保险系基金公司路径不一,各有特点:国寿安保是国寿资管公司与澳大利亚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华泰保兴基金由华泰保险集团发起并控股,其中高管及核心人员合计持股20%。泓德基金则是首家由专业人士发起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原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德晓持股26%,作为第一大股东,阳光保险集团持股25%,位居第二。太平基金通过股权收购方式获得一张现成基金牌照。泰康资产管理公司是首家以事业部制开展基金业务的保险系资管公司,人保资管公司亦采用了这种形式。
太保资产管理公司则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举牌受让的方式,拟收购国泰君安所持有的国联安基金51%的股权。
民生人寿进军基金业之路则复杂一些。2014年8月14日,浙商基金原股东浙商证券和养生堂在浙江杭州产权交易中心,以1.77亿元挂牌转让浙商基金合计50%股权。民生人寿旗下民生通惠资管公司曾参与竞购,但最终被浙商基金股东之一、万向系旗下的通联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竞得。随后,同属万向系的民生人寿获保监会批准以2.04亿元收购浙商基金50%股权。
发展进度上,各家亦有差别。从目前成立的情况来看,国有背景的老牌公司从批筹到开业,进展神速。而2015年已获保监会核准的安邦人寿成立安邦基金和民生人寿收购浙商基金,截至目前未有新的进展,仍尚未拿到证监会批文。
至于哪种是保险机构进军基金业的最优路径,业内亦有不同的声音。参与了太平基金收购过程的汤海涛认为,通过收购的方式,比新设公司效率高,能很快进入基金业,但是找到好标的并不容易。对于太平这样具有国企背景的公司来说,收购的首要标准是壳资源要干净,没有负面,亦未受过监管部门处罚。
业绩居末但身家清白的中原英石基金进入太平保险的视野。该公司股东中原英石的股东中原证券和英国安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Ashmore)亦希望太平保险集团接盘,双方洽谈顺利,从达成股权收购意向到开业,仅用了一年。太平资管通过先收购再增资的两步走方式,最终获得70%的控股权。
不过,汤海涛亦表示,虽然收购牌照可以较快进入基金业,但进入后的整合过程则比新设立的公司艰难得多,就如同旧城改造比新建楼盘要复杂。双方在文化、人员、业务等方面的融合非常不容易。“流程的进一步优化仍在进行。我来这儿以后,头发都白了很多。”汤海涛笑称。
汤海涛认为,几种模式相比,可能新设公司是较好的选择,虽然筹建期较长,但法人治理清晰,经营布局可以一步到位,效率最高。
与国寿安保只在某个业务板块实行事业部制、泓德基金对优秀基金经理采用事业部制不同,2015年4月27日获得基金牌照的泰康资产公司,在旗下采用了公募基金事业部制。
泰康资产副总经理、公募基金事业部总经理金志刚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事业部形式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在起步阶段可以借助公司现在的优势,在资源共享、运营、IT、法律、风控和财务等方面有良好的基础。不过,联合风控和沟通的成本也会增加。
汤海涛则认为,公募基金事业部制虽然成立相对比较便捷,但一个问题在于,如果放在保险资产旗下,则事业部将面临同时受到证监会、保监会的监管,而各自的监管体系不同,在产品审批、业务经营等方面可能会有不同的监管要求。另外,在保险资产公司的机构投资平台上直接运作个人理财产品,经营的方向也有所差异。
金志刚亦表示,事业部和独立子公司形式各有利弊,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组织形式。据介绍,泰康资产公司也在论证成立基金子公司的可能性。 大树下好乘凉?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4月,公募基金资产合计达9.53万亿元。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09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保险资管公司则有2家。
随着新的主体不断进入,基金业竞争日趋激烈,进入行业前列的门槛亦随之提升。比如,2014年,进入行业前十的门槛是1157亿元,2015年则升至2513亿元,2016年,进一步升为3387亿元。
与此同时,行业集中度则呈逐年下降之势。2014年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占全市场的52.33%,2015年为49.07%,2016年为47.29%。一位基金业人士表示,这反映出行业竞争格局日趋激烈的特征,体现出新进入者对于市场份额的抢占。
“基金业就是拼爹的行业。”基金业人士常以此自嘲。
“拼爹”的趋势在去年下半年愈发明显。2016年下半年以来,多家行业领先的老牌基金管理人规模排名下滑,有的规模下滑千亿。银行系基金则在规模排名前十中占据四席。其中,总规模仅次于天弘基金的工银瑞信基金的非货币基金以3742亿元规模排名第一,成为唯一一家非货币基金规模超过3000亿元的基金公司。今年3月,工银瑞信一单募集规模便高达909亿元,羡煞同行。
随着越来越多保险公司进军基金业,保险系基金板块也开始逐渐发力。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国寿安保以908亿元位居第25名,位次上升7位,规模增长123亿元。泓德基金和太平基金的基金规模都已过百亿元,特别是2015年末仅有1300万元资产规模的中原英石基金,变身为太平基金后,发行的首只公募货币基金首募119亿元,创下保险系公募基金产品首募资金规模纪录。到2016年末,其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已激增至152亿元,名次则从末席升至第71位。
汤海涛透露,除了第三方机构认购,太平保险集团也给予了很好的支持。“顺利实现首发,为公司的运行打下比较好的基础,关键是提升了信心。”
据介绍,为了支持太平基金尽快打开市场,根据太平集团的规划,将给予其一定的支持。
一位保险机构出身的保险系基金高管谈及保险公司股东对公司的支持的切身感受是,母公司的品牌效应,使得他们在与机构投资者谈合作和投标时非常容易得到认可,“保险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理念和风控方法,与很多机构投资者风控要求一致,比较适合于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一些保险系基金公司管理层跨界履历所长期积累的人脉,也为公司迅速打开局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们成立后,得到了很多原来的银行客户的支持。如果是(别的)新基金公司,和国有大行达成代销合作太难了,包括人才招聘,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如果没有一定的口碑,人家凭什么选择白手起家的公司?”一位保险系基金高管表示。
一位银行系基金公司中层人士表示,保险公司一直是基金大户,现在成立了保险系基金公司,到哪家银行谈合作,银行多少都得给面子。特别是有大公司背景的,更是银行的座上客。
诸保险系基金公司高管认为,保险系母公司的支持和影响,并不仅仅在于对其产品的“买买买”模式,而是来自保险系的思维特点和投资风格这类企业DNA。华泰保兴基金总经理王冠龙认为,保险公司擅长做固定收益类投资,比较关注国家宏观形势和国际大局,习惯于自上而下的思维,“这有助于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资产配置,在这一点上可能和别的基金公司有很大的不同,也是我们的优势”。
另外,保险系基金公司普遍更重视风控,风险偏好相对比其他基金低,看重回报与风险之间的相对平衡,受托保险资金具有天然的优势。这使得其与保险机构合作时,比较能够得到昔日同行的认同感。
对于保险系基金公司来说,股东业务绝不会仅仅是全部的追求,开拓来自第三方机构的业务和个人投资者的业务,才是长久发展的决胜之道。
对于保险集团来说,进军基金业是其顺应大资管时代开拓财富管理领域的现实,完善金控平台的重要一步。从目前保险集团的布局来看,基金公司正是切入财富管理的绝佳平台。
保险系基金之于保险集团的意义在于,使得其金融综合化经营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推动其在金融业务领域的战略性布局。借助基金公司的平台作用,实现集团旗下不同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
但是,从以往主要做机构业务,如何转而面向个人投资者,是保险系基金面临的共同问题。“对整个保险系公募基金行业都是一个挑战。”王德晓表示。
在外界看来,保险公司股东庞大的人销售团队,是现成的销售资源,银保长期的渠道合作,亦可为之所用。据了解,国寿安保的兄弟公司中国人寿股份公司(601628.SH,1628.HK)去年已取得公募基金的销售资格。按照其规划,依托中国人寿150余万保险人团队的强大销售能力,有望成为具有保险系基金公司鲜明特点的保险代销渠道。不过,受访的多位保险系基金高管表示,以保险营销员代销基金产品并非顺理成章的事。目前已开业的公司中,保险系股东的销售团队都还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多位保险系基金高管剖析,这有几个原因,一是营销员代销基金,需要首先取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目前获得该资格证书的营销员并不多。
另外,基金产品和保险产品的销售佣金提取方式、比例有所不同。如何让保险营销员有强烈意愿代销基金,多位保险系基金公司高管表示,还需要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探索,目前还没有成为主要渠道。
目前保险系基金仍以银行渠道、第三方平台以及基金公司自身的直销渠道为主。银行代销手续费压力日益加大,而银行渠道的基金客羧禾宕嬖诓晃榷ㄐ浴6互联网平台的特性,则适合销售三个月以内的能产生持续流量的产品。
在沪港通列车开通之际,我们推出投资者一定要带上车的五只股票组合,H股包括光大控股、中国太平、远东宏信、重庆农商行和中国信达,A股包括中国平安、中信证券、招商证券、招商银行和中国太保。
继续看多金融股
我们认为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一步,为2015年MSCI将A股加入新兴市场指数奠定了基础。可以预计,如果A股纳入国际指数,虽然初期其所占权重也有限,但考虑到人民币有可能在2020年底前实现自由兑换, 6-8年后,A股将按照国际通行的法则纳入国际性指数,而不会给予明显折扣,A股有望主导一系列国际化指数中的“中国样本”。
未来的这些重大变化,将带来大量指数基金的被动性买入,而国内投资者对于金融股特别是银行股的配置明显低于权重。
一些独特标的值得拥有
中国信达(1359.HK) 系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依托其非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收购业务和广泛的融资渠道,信达始终保持领先的市场份额,在行业总资产和收入中占比份额分别达到40%和50%。公司作为特殊机遇投资者的商业模式具有独特性,目前2015年市净率只有1.09倍,对应ROAE则达到16.6%。
中国光大控股(0165.HK)系一家跨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多元化金融控股企业,母公司为中国光大集团。公司秉持“3+2大资产管理战略”,专注发展直接投资、资产管理和产业投资业务,并形成与投资银行(企业融资)和经纪业务(财富管理)等收费性业务共同发展的格局。目前,光大控股正从被动金融持股公司向资产管理公司积极转型,股价相对于NAV的较大折扣提供了向上空间。
远东宏信(3360.HK)是中国领先的金融综合服务机构,致力通过融资租赁以及其他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度身订制的一站式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公司在医疗、印刷、航运、建设等多个基础领域开展金融、贸易、咨询、投资等一体化产业运营服务,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以资源组织能力和资源增值能力相互匹配、协调发展为特征的企业运作优势。作为国内最优秀的租赁公司,公司同时正在针对涉足行业的价值链进行拓展。公司2014年市盈率为8.5,而A股上市的渤海租赁市盈率达到14倍。
此外,A股也有一些金融股提供了独特的投资视角,例如在主经纪商业务柜台市场业务具有领先地位的券商之一招商证券(600999.SH)和互联网券商的先行实践者国金证券(600109.SH)。
部分股票或会缩窄价差
在H股市场,中型金融股往往相对大型股票存在估值折扣,而国内投资者则对成长性更为偏好。一些股票可能会由于投资者视角不同而会缩窄价差。
中国太平(0966.HK)是一间总部设于香港的金融控股公司。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控股公司主要负责集团的整体策略计划、整体资本管理及开发以支持各营运公司、投资者关系、信贷评级及分析员关系等。再保险业务由公司全资拥有的太平再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其它业务包括资产管理、保险中介及养老金管理业务,分别由各附属公司经营。2014年,公司交易内涵价值倍数只有1.0倍,而2014年和2015年新业务价值增速分别为29.5%和21.3%。
[关键词]国有保险集团,金融控股公司,综合经营
随着中国金融业人世过渡期的全部结束以及我国综合经营的逐步放开,国有保险公司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突出表现为国际金融保险集团综合经营的绝对优势以及国内以银行业为核心的金融集团的迅速崛起。为了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国有保险公司应加快实施金融控股化的战略进程。
一、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的约束因素分析
金融控股公司是在一个集团公司(母公司)的框架之下,各子公司专门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领域的金融业务,整个集团公司涉足至少两种不同的金融业务。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受到法律环境、资本实力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制约。国有保险公司在构建金融保险集团的过程中,最明显的特点是受到政策法规的限制和指引。尽管我国已在法律和监管上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但现行法律对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并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即没有禁止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拥有共同的大股东,因而在客观上为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留出了法律空间。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鼓励综合经营,因此来自法律方面的约束力将逐渐降低。
资本实力是金融保险集团发展的关键约束因素。随着国内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不断接轨,不论是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保险业的偿付能力、证券行业的净资本监管体系、信托业以最低资本要求为核心的风险体系等,都体现了监管对资本与风险相匹配的要求。缺乏足够的资本,即使政策允许进行综合经营,也使国有保险公司在金融控股公司化的扩张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
国有保险公司当前的经营管理水平,尤其是风险管理能力和专业化经营的技术水平限制了保险公司在金融集团搭建过程中的产业布局。与发达国家相比,国有保险公司的专业化程度并不高,突出表现为专业子公司的数量、规模、对整个保费收入的贡献与我国保险业务的发展并不匹配。因此,国有保险公司不得不立足保险业,以原有的保险专业化服务为核心,在保险相关业务领域或保险行业价值链上进行拓展。即便如此,在健康险、企业年金、保险经纪、保险资产运营方面仍缺乏运营经验。
二、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
我国国有金融机构发展为金融控股公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现行的金融体制和法律框架出发,大致要经过三个基本阶段:一是在严格的分业监管和机构分设情况下,允许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合作,开展某些综合经营业务;二是在分业监管情况下,允许金融机构在股权上进行合作,发展以多元化经营为目的的分支机构;三是在交叉监管或统一监管的情况下,发展金融控股集团,全面实现综合经营。从我国加入wto到中国保险市场的全面开放,国有保险公司将把成为金融集团乃至国际化的金融集团作为战略目标,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已经呈现出阶段性和加速化发展的特点。
(一)组建保险集团股份公司,进行专业化经营、集团化发展
从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到国有股份制保险公司,再到国有股份占绝对控股比例的保险集团公司,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保险集团得到快速发展。例如,1991年4月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在2001年11月9日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公司。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进行重组改制,变更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2003年重组正式设立中国人保控股公司。此外还有中国保险(控股)集团、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截至2005年12月31日,国内已形成6家保险集团,这些保险集团的保费收入占据了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75%以上。
一些业绩表现良好的保险公司,正积极进行集团化改造。如成立于1996年8月的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底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筹建新华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向集团化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新成立的阳光产险公司,在健康险、寿险领域成立了独立法人的专业控股子公司,积极向保险集团化发展挺进。
(二)在保险业务领域进行产业布局和整体上市
由于政策的不断放开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保险集团积极进行产业布局。各大保险集团控股公司旗下基本都建立了产险公司、寿险公司、年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健康险公司等专业化的子公司。一些保险控股集团公司还在保险行业价值链上进行资源协同,建立了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司和保险公估公司。国有保险控股集团由原来单一的一级法人制改造成了多级法人制,国有保险公司也演变成为保险控股公司。例如,平安保险集团,就抓住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于1996年成立了平安证券公司、平安信托公司、平安海外控股公司,2004年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并更名为平安银行,搭建了比较完整的金融控股公司的架构和产业布局。同时,该集团紧紧跟随保监会政策放开的节奏,相继成立了平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平安养老金公司、平安健康险公司。
在这一发展阶段,制约保险集团化发展、多元化经营的主要因素仍然是资本和政策。为补充资本金和缓解偿付能力的压力,保险控股公司整体或部分上市是必然的选择,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实现了整体上市。当整体上市的时机不太成熟时,国有保险集团视具体情况,选择了对部分优良资产重组与上市的策略。如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专业化公司先后在境外成功上市,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分别拥有这些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太平洋保险集团积极推进集团筹备整体上市计划,其他准备上市的保险集团也在积极准备。
(三)以控股公司为平台,发展合适的金融控股公司
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的最终目标是使保险集团控股公司成为一个纯粹的控股母公司,控股母公司不经营具体业务,而是整个集团的管理中心,负责整体的战略规划、计划制定、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等重大问题。各专业子公司作为专业营运单位和经营活动的主体,是整个集团的经营中心和利润中心。
我国加入wto后,资本市场在一定期限内继续开放,金融机构的并购活动将愈发自然和频繁。因此,国有保险公司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研究和选择自己可能的并购对象,并在最恰当的时机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成功。为了成本效益或者盈利的需要,也可能考虑出售子公司或集团控股公司的股份。
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化的根本动因在于通过提供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来提高竞争力。因此,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积极进入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业务领域,是国有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发展的一个长期战略目标。当前与保险业务具有较大相关性的是银行业,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务相关的是证券、基金和信托业。在综合经营政策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资产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是绕过政策限制,进入其他金融业务领域的平台。从保险公司适应竞争的规律来看,应该进入银行,但根据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和发展的现状,目前还无法并购大中型或较有优势的城市银行,只能配合保险业务的区域发展战略,有选择地并购一些中小城市银行。因此,对处于资本劣势的国有保险公司来说,积极探寻与银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也是无奈的选择。
(四)比较完善的金融控股公司和国际化运营阶段
本阶段是国有保险集团控股公司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阶段。目标是融人国际金融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初步树立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形象。这一阶段着重应对金融市场的国际发展趋势和规则,加强与国际著名金融集团的全方位合作,通过战略合作与战略联盟、资本融合以及设立新的国际金融公司,融入国际市场,拓展集团生存空间。
三、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化特点
(一)国有保险集团金融控股公司化是形成金融集团的合适路径
在已经成立的保险集团中,母公司本身不从事具体业务,属于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相对母公司本身从事某一业务经营,该业务一般又是该公司的主要或重要业务的事业型母公司,具有相对明显的比较优势和专业优势。在现行法律框架下,通过形成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形式进行综合经营,是当前我国保险集团建立金融集团的合适选择。金融控股公司实行集团混业、经营分业的方式,各子公司之间存在有效的防火墙。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能够有效阻断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风险传递,维护保险体系的安全和稳健。
(二)国有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基本上还处于构造业务体系的初期阶段
国有保险集团在多元化业务的开展中,真正考虑客户需要的地方还较少,仍试图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角度,开展银行、证券、保险等全面业务。各集团总体发展战略缺乏差异性,也缺乏明晰的多元化战略。国有保险公司组建控股公司的目的,是在为迟早的综合经营做准备,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发展轨迹基本体现为:海外组建控股公司,然后绕回内地进行综合经营;母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建成控股公司,海外或国内上市,时机成熟后,与综合经营的控股子公司整合,打造巨型金融集团。各大保险集团对自身优势和发展的定位是模糊的,业务酌整合以及运行能力的整合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但与跨国金融集团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我国保险集团短期内还无法兼并较大的银行,并购目标也只能是区域性的商业银行,银行业务形成的利润短期内与保险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形成的净利润在数量上还不具有可比性。
(三)保险金融控股公司以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为主业
金融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仍将以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为核心,主要涵盖资产管理、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方面。金融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主业和优势还是保险。保险集团公司首先要把保险这个主业做好。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发挥集团优势,成为主业突出、优势互补的以保险业为核心的金融控股集团。
资产管理业务将逐步成为保险金融控股集团的主营业务。通过资产管理,带动保险业务增长和利润的持续增长。国外金融保险集团的核心业务板块也是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在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实质性启动并获准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之后,保险公司将逐步变身为实质性的资产管理公司。随着承保利润率的走低,资产管理业务将发挥支撑作用。
目前,保险公司已获得基础设施投资资格,例如港口建设、高速公路建设等国家基础建设项目。这类投资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项目回报周期长,投资收益稳定。保险资金和资本市场的对接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组建保险投资基金、参与证券一级市场配售、购买定向债券、进行资产委托管理等。在资产匹配的原则下,其它国际通行办法也可借鉴,如实业项目投资、消费信贷、抵押贷款、可转换债券、资产证券化等。
(四)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具有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优势
由于大多数国有保险公司是国有股东占控股地位,并且大多数国有股东并不是金融集团,因而国有保险公司金融集团控股化,不会与股东发生战略冲突和业务竞争。因为进入这些保险公司的战略投资者,仅仅是把它作为海外金融集团在整个中国金融市场的总体战略布局的一枚棋子,最多是作为利润中心,而不会有兴趣去培养另外一个金融控股集团。另外,从我国金融产业政策、促进保险业发展和运营安全的角度,国家应该会鼓励和支持以保险业为核心的金融保险控股集团的发展。
四、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实现综合经营的现实策略
(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便切实防范、化解风险。因为保险企业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容易产生关联交易、资本金重复计算等问题,如果没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严密的内控制度,就可能产生更大的风险。
(二)建立和完善以保险业和资产管理业务为主的金融业务框架,提高保险专业化经营能力
继平安集团顺利进军多个金融领域之后,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纷纷将打造一个跨行业经营的金融集团,并购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纳入战略规划。
(三)加强与其他金融业的合作,有选择地进入其他金融业
目前银行销售的寿险业务已经占到寿险保费收入的近三分之一,保险业和银行业怎样通过产权关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目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四)发挥整合资源优势
资源整合就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为有效的管理打下基础。金融控股公司很重要的一个价值就是整合资源,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整合型金融商品,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发挥资源整合优势。金融控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经营管理、资产质量、市场份额和人力资源的整合能力上。对全系统的人才、资金、技术、业务、客户等资源、销售网络等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充分发挥境内的人才、技术优势和境外的网络、培训优势,构建集中化的管控体系和高绩效的工作体系。为实现金融控股公司化,还应着力对员工进行了更完整的教育和培训,让员工在强化寿险专业的同时,扩展学习到产险、寿险、节税、理财;计算机、放贷等专业知识,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已连续多年高速敛钱的中国保险业,终于在2003年敲响了资金运作的警钟。遗憾的是,金融产品市场还没有准备好。
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02年是中国保险业增长最快的一年: 全国保费收入3053.1亿元,同比增长44.7%。但是,保费增长与资金运用收益偏低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资金运用余额5799.3亿元,实现收益155.85亿元,资金运用收益率为3.14%,比上年下降1.16个百分点。
而当今年3月31日,66只基金年报全部亮相之际,保险资金的投资业绩更是掀起轩然大波: 2002年保险公司在证券投资基金上的收益率达到了破天荒的-21.3%。而就在上一年度,这个数字是20%!
“2002年的保险投资根本没有提成,没有哪家公司投资部的老总拿到了过年的红包。”某保险公司投资部总经理谈到去年时仍然心有余悸。而保险公司面临的窘迫,又岂止是“没有提成”那么简单?在业内资深人士看来,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的发展滞后,使得保险资金运作的表现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大改观。
笼中困兽
自1996年5月以来,我国银行利率连续7次下调,国债利率也随之下调。保险业投资回报率相应地从1996年的8.05%降到2002年的3.14%,下降了4.91个百分点。降息前,我国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一般为9%,低于当时银行存款利率,能够获得一定的利差收益。然而此后,随着银行利率的下调,寿险保单预定利率降为6.5%5%直至2.5%以下,但是对当时已经发售的有效保单,保险公司却仍要按发售时的预定利率承担保险责任。由此便造成在2000年末,中国人寿、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的利差损上冲到400多亿元。
“利差损是历史形成的遗留问题,不能完全靠保险公司投资来解决。”一位业内人士这样指出:“但即使抛开利差损问题,保险公司在资金运作上仍然束手束脚,难以突破。”
一般来说,保险资金由保险基金、资本金和借款三部分构成;具体指保险公司的资本金、保证金、各种准备金、公积金、公益金、保险保障基金、未分配盈余等。保险资金除了用于赔偿或给付外,通常存在较多的剩余货币资金。根据保监会今年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6月末,我国保险业的资产总额达到了7782.6亿元,其中用于银行存款以及投资的剩余资金为6813亿元。由于保险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属于负债经营,因此对于这部分剩余资金理应充分加以运用,以保证保险公司在未来业务年度具有足够的补偿能力。
1995年颁布实施的《保险法》是现行保险公司进行资金运用的法律依据。而《保险法》限定保险资金只能用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信用评级在AA+以上的4种中央企业债券(中国铁路建设债券、三峡建设债券、电力建设债券和移动通信类债券)、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现券买卖与回购、保险公司总公司与商业银行总行间签定的大额协议存款、买卖证券投资基金、保单质押贷款等。
按照当前保险公司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协议存款和购买国债的收益率都略高于现行利率,又几乎百分之百安全,是保险资金投入的主要方向,占到保险公司资金量的70%以上。其它投资对象依次为:金融债、基金、企业债。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协议存款也好,还是金融债、国债也罢,这些产品由于和利率直接相关,在我国利率水平日趋走低的大形势下,保险公司能够从中获得的收益也越来越少。据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保险资金银行协议存款的收益率逐年走低,如无意外,今年的收益率仍将维持去年3.4%左右的水平。
保险资金从1999年10月开始获准按比例进入基金市场,而基金业也是在那前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这无疑也给保险资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收益率一度高达20%。但受2002年以来证券市场走疲的影响,保险公司在基金领域铩羽而归。然而,迫于投资渠道狭窄,也只得不断增仓持有基金。2002年基金年报显示: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的持仓比例已由上一年中期的21.98%升至年末的23.53%(开放式基金未公布持有人情况)。
实际上,我国现有的基金市场仍然难以满足保险公司的投资需求。仅以中国人寿为例,该公司可投资的资金量近2300亿元,几乎是目前基金总规模的2倍。然而去年,中国人寿投资于基金的规模仅为其资产总额的5%左右。而这已经使它成为14只基金的第一大持有人和15只基金的第二大持有人。
远水与近渴
中国人民银行所作的一项居民储蓄动机问卷调查显示,在银行储蓄中,以养老、教育、防病、失业等为储蓄动机的长期资金比例达44.5%,且这一比例还具有逐步上升趋势。它至少可以说明一点:在8.7万亿元居民储蓄中,约有4万亿元与保险业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和可替代性,这一部分资金进入保险业当指日可待。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一边是4万亿元的未来市场,一边却是当前花不出去的7882.6亿元,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在年初开幕的“新形势下的保险资金运用”研讨会上,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总裁刘经纶就指出:“对于寿险公司来说,如果主要投资于政府债券和金融债,资产收益率显然很难满足竞争和偿付能力的需要。而通过公募的证券投资基金进行股权类投资,又会大大增加保险公司的投资成本负担。表面上看,基金所收取的1.5%的投资管理费和其它一些申赎费用、托管费似乎微不足道,但这些投资成本已经占到长期收益率的10%~20%。”他还说:“以去年为例,如果以整个行业平均持有基金300亿元计算,保险业向基金公司交纳的管理费一年就高达5亿元,如此高的费用换来的却是基金投资的整体亏损。”
事实上,去年以来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呼吁颇多:允许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允许保险基金投资于更宽范围的公司债券;有限度地允许保险公司参与质押贷款以及金融租赁业务,包括住房、汽车等消费贷款;允许保险公司参与大城市的市政建设;允许进行债务投资和国有法人股投资,等等。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其实大势已定,剩下的不过是时间问题。如果仅允许5%的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其规模就超过了300亿元,相当于南方基金等三家大基金管理公司入市的总资金。而且,保险业的保费收入年增幅已超过40%,由此基本可以认为,直接入市保险资金的增量每年将超过100亿元。
如此一来,保险公司投资灵活性的增加,可望提高保费的收益率,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入场,而市场的繁荣反过来又能促进投资收益。这也是证券监管部门所希望看到的。
但是,保险资金入市也不能立刻解决我国资本市场目前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即证券品种不足,规模不大,还缺乏做空机制。
让保险资金为难的是,尽管按规定保险资金投资股票二级市场的资金量不能超过其资金总量的15%,但实际上,当前可供机构投资者投资的证券品种几乎就只有股票。由于缺乏合理的投资组合,保险资金的收益成了看股票市场的天气吃饭。而纵观国外成熟市场的情况,在保险资金熊市避险方面,做空机制(包括股指期货等)一直是功不可没。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应该允许保险公司参与大城市的市政建设,一些市政建设的公共项目,期限比较长,正好跟保险基金尤其是寿险基金长期的特点相对应,有稳定的收益,另外风险相对也是小的。”
而在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李宪普律师看来,一些“市政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信托产品在确保收益率、控制风险方面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普遍具有收益率高、资金运作目的清晰、收益有保障的特点,蕴涵着较高的投资价值。从安全性看,《信托法》实施后发售的信托产品,大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控制风险,包括财政支持、资产抵押、第三者担保、贷款保险、银行信誉及信托公司自身信誉等。因此,如果允许将保险资金投资于信托产品,上述信托产品可能会成为保险公司优先考虑的对象。而“保险资金与信托合作的主要困难,仍然来自于监管层关于保险资金监管思路的问题。”
修闸放水
值得保险公司庆幸的是,对于保险资金运作的问题,新一任保监会显然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思路。大致可归纳为“修闸放水”――修管理的“闸”,放渠道的“水”。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保监会于今年5月公布了新的《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今后中国保险业投资企业债券的范围,由只允许投资三峡、铁路、电力、移动通信等中央企业债券,扩大到自主选择购买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发行,且经监管部门认可的信用评级在AA级以上的企业债券;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的比例由目前不得超过总资产的10%,提高到20%。
对于像中国人寿、中国人保这样的巨无霸,企业债市场的开放无异于杯水车薪。据了解,目前我国企业债市场的总规模不过1039亿元,可上市规模仅为763亿元,根本不足以使保险公司用足20%的上限。但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来说,企业债市场的放开则绝对有利于改善公司的投资结构。专家指出,目前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的收益比国债高出0.95个百分点,比金融债高出0.4个百分点。如果能够用足20%的上限,则企业债可与证券投资基金分庭抗礼。
据称,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以及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信托产品的方案已经放在了监管部门的案头。
与拓宽投资渠道相对应的是,保监会在今年年初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专业资产管理公司”。7月19日,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并发起设立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挂牌,标志着保险资金“理财”已到了只能前进不能等待的地步了。
虽然保险公司成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并不能在投资渠道上区别于原有的投资部,但在泰康人寿资产管理中心首席运营官刘挺军看来,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最大好处在于专业化。“一个独立的专门化的子公司,无论是从组织的目标,还是到日常的运作过程,都可以更加专著于工作目标,更加专著于我们现在所做的资产管理业务。”
国外保险资金运作模式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保险公司资金运作模式大体可分为三种:
通过保险公司内部投资部门进行
美国大都会人寿在总部就设立了专门的投资部,管理着1500亿美元的资产,同时对海外公司投资业务进行监管,还直接参与保险产品的开发。投资部共有员工220人,其中负责固定收益证券投资管理的有160人,资产组合管理的人员有25人,其他人负责其它投资品种和综合管理工作。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大多采用第一种模式,但名称各有不同。中国人寿称为资金运用中心,泰康人寿则是资产管理中心,太平洋保险为资金运用管理中心,中国人保称投资管理部。
通过全资或者控股的资产管理公司运作
通过控股的资产管理公司运作资金,是目前大型寿险公司比较普遍采用的模式。许多子公司除了重点管理母公司的资产外,还经营管理第三方资产。例如美国国际金融集团(AIG)分设出AIG资产管理集团,管理AIG资产1410亿美元,第三方资产350亿美元,还有5家全资或控股的资产管理机构经营不同产品。
外包给其它投资机构运作
资金运作外包的一个典型代表则是在韩国占40%寿险份额的三星人寿。从2001年开始,三星人寿就开始外包一些业务,将直接的债券和股票外包给几家资产管理公司。其它一些职责,比如不良贷款管理、房地产信托投资也都外包出去。
6月7日下午,太平人寿发起的专业年金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获得保监会的准生证。
同一天上午,华泰财产保险公司董事长王梓木从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手中接过了寿险公司的筹备牌照。
一保险公司负责人称,近期已获得、将获得保监会批文的新保险公司达16家,其中15家为中资保险公司,动作之大,前所未有。他感叹道:“我们都有些跟不上保监会的节奏和思路了。”
在经历了2003年的“股改年”后,2004年的中国保险业迎来了“资本年”。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年初曾透露,目前有超过400亿的资本正排队等待进入保险业。
在8年没有批准中资保险公司后,保监会重新拿起尘封8年的审批大印,其做大做强保险业的思路昭显无遗。
养老金公司先行
知情人士透露,早在5月12的保监会主席办公会议上,太平人寿等公司设立养老金保险公司的申请已经原则上获得了通过。
太平人寿总经理助理张绪强称,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2亿元人民币,股东分别为太平人寿、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中保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富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和太平保险有限公司。除太平人寿和太平保险外,其余三家公司都是太平人寿的三大原始股东。太平人寿拥有养老金公司60%的股权,其董事长谢一群兼任养老金公司的董事长。
该知情人士称,同时获批的还有平安保险的养老金公司。不过,由于处于上市前的沉默期,该消息未能获得平安保险的正面证实。
但平安寿险团险部一工作人员透露,平安已经完成了养老金公司的工商注册登记。而按照惯例,相关的注册登记工作一般需要管理部门批准之后才能够进行。另外,平安寿险还成立平安集团企业年金规划组负责年金方面的相关工作。
本次获批名单中没有包括此前呼声很高的中国人寿的养老金公司。中国人寿团险部的一负责人称,尚不清楚保监会是否有此正式批文。
但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人寿成立养老金公司的筹备工作已经开始,具体事务由集团副总庄作瑾负责,即将成立的养老金公司中,中国人寿集团和中国人寿股份都将持有一定股权。
设立养老金公司,保险公司瞄准的是企业年金的蛋糕。5月20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称,已经开展企业年金管理的机构,要按规定申报和登记,提交资质证明和管理运营计划,接受资格和能力审查;未经国家认定的管理运营机构应逐步退出企业年金市场。
对此,太平人寿消息人士表示,太平人寿将联合工商银行,通吃“四种角色”———为实施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客户提供包括受托人、托管人、帐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四种角色在内的一揽子服务。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今年3月,保监会已经同意这三家开始在东北三省开始企业年金的试点,其中太平“获得”辽宁省,中国人寿“分得”吉林省,而平安则“得到”了黑龙江省。
400亿资本诱惑
养老金公司不过是保监会放开国内资本进入保险行业的序曲而已。
根据保监会统计,截至2004年4月末,我国保险业总资产首次突破1万亿元,其中中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9890亿元;外资及中外合资保险公司总资产为235亿元。但是,各保险公司资本金共计521亿元,仅比年初增加3%。
巨大的市场诱惑使各路资本蜂拥而至。
今年年初,在保监会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称:“据统计,国有的、民营的、集体的公司在我们这儿提交申请,要求建立新公司的有20多家,资金接近400亿人民币。”
面对保险市场的“诱惑”,即使是最持重的垄断资本也难免触“险”。
例如,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将作为主发起人成立永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拟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其中华能集团公司出资20%,其他发起人出资分别为5%-10%,主要经营范围是财产保险业务。市场人士分析,光电力股东的业务,就是一块大蛋糕。
其实,不单是资本,经受不住诱惑的还有保险市场中的各路豪杰好汉。其中,广州保监局局长张维功离职“下海”,筹办保险公司的消息,就在保监会内部和保险业内都掀起一阵波澜。业内戏言,张为保监会下海“第一人”。
张维功的部下介绍,张原是山东人保副总经理,保监会成立后,张转赴江苏担任保监办主任。在其主政江苏期间,从2003年起,江苏一跃成为中国保险第一大省。2003年10月,张转赴保险重镇广州,任保监办主任。保监办升“局”后,成为广州保监局局长,位及正厅。
但半年后,今年5月,张再度出走。不过不是升职,而是下海参与“阳光保险公司”的筹建。记者联系已在北京的他,张称,目前工作很忙,而公司的名字也是暂时的,还没有最后确定。
不过,时至今日,在保监会的网站上,这一变动仍然没有显示出来。
全面放开待几时?
在今年批量制造保险公司前,保监会实际上已经8年没有批准新的中资保险了。
中央财经大学的保险专家郝演苏教授称,最后一次批准中资保险公司是1996年,成立了泰康、新华、华安、永安、华泰五家保险公司。此后,只有外资保险公司获得批文,使外资公司的数量超过中资公司。
根据保监会的统计,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保险公司61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705家,保险从业人员150多万人。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7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投资设立了62个保险营业机构,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8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华设立了192个代表机构和办事处。
郝认为,之所以8年未批新的中资保险公司,这是一个策略,即以“时间换空间”——过去8年中,保监会的“沉默”换来了中资公司宝贵的成长空间。他说,“即使是最小的中资公司,其规模也比同类型外资公司大。例如寿险中最小的泰康,产险中最小的永安,都比友邦,或者其他外资产险公司大。否则,如果1996之后仍然继续批准中资公司,可能会产生很多长不大的‘娃娃公司’,不利于民族保险业的发展。”
郝戏称此为保监会的“计划生育”政策。而本次保监会放开中资保险公司的审批,与保监会做大做强保险业的思路有关。
我们看到,白马股的溢价大幅抬升并持续不下,还出现过牛者恒牛的现象,这说明在任何市场中,好股票总是稀缺物。
虽然公募基金在A股市场的影响力在下降,但机构整体的力量却在迅速崛起。
近一年多来,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资格的公司数量及资产规模快速上升,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也加速成立,另外,原有的阳光私募、公募、社保、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近两年的规模也在缓慢增加,较市场全流通过程中机构占比大幅下降时比,目前机构在市场中的力量不断积聚,影响力也逐步提高,尤其是QFII和RQFII。
机构力量崛起
在日前召开的2013亚洲金融论坛上的互动环节中,前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披露,原则上所有符合规范的机构投资者都能参与到QFII和RQFII的推广当中,QFII和RQFII占整个市场的比例在1.5%~6%,希望还能在现有基础上能乘以9或10。
据证监会网站信息,2012年,新增的QFII和RQFII额度,分别达到800亿美元和2700亿元人民币,二者总规模接近8000亿元人民币,已差不多与公募基金实力相当了。
今年以来,QFII的额度还在迅猛增加。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截至2013年2月底,外管局今年以来新批了19家QFII的投资额度,共计34.1亿美元,相比去年,QFII投资额度审批同比增长4倍。目前,已获得QFII资格的公司达215家。
此外,阳光私募在市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阳光私募的名字频繁地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仅上海重阳投资这一家私募资产规模就超过了100亿元,令许多公募基金公司都难望其项背。
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新《基金法》的实施,阳光私募纳入监管并受基金业协会的约束,未来阳光私募的运作会更加规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阳光私募总规模已经接近2000亿元。
另外,迅猛发展的力量还包括券商资管和保险资管。
2月17日,保监会关于保险资管业务试点的通知,支持保险公司试点资管产品,其中有人保资产、泰康资产、太平资产三家公司申请发行的5只股票、债券、基金型产品。最近两年保险公司利润大幅下滑,各保险公司对资产管理业务都抱着很大幻想。
券商资管发展之迅猛更是不在话下,目前规模已接近2万亿元。当然,其中银证合作等通道业务占大头,但这并不能否认券商资管在A股市场的力量。据媒体报道,目前多家券商资产管理部将停发为5万元或10万元门槛的券商大集合资产管理产品,进而发门槛只有1000元的公募产品。
市场发生了什么?
机构的多元发展使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始于年初的一波银行股大涨,并不是公募基金的杰作。
很多圈里的公募基金经理认为,那是QFII的杰作。与以往公募基金一家独大,动辄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相比,现在公募的话语权已经大大降低。
不可否认,2007年之前,公募基金在机构投资者中一枝独秀,市场所谓的公募基金“88”魔咒,差不多再也不会成为市场的反向指标了。
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2007年,基金持股市值占整个A股市场的27%,到目前已经仅剩8%左右。公募话语权大幅下降一方面是全流通稀释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公募的权益类资产持续下滑的结果。
不仅是份额占比的变化,在2007年之前,公募虽然凭借规模重有一定市场影响力,但行为方式却是极具散户化的,惯于追涨杀跌,后终于在2008年后的几年里,在更猛烈的股票全流通运动中,力量被稀释掉几分,变成散户主导市场。
但现在,机构再度回归,并朝更均衡的方向走去。
由于QFII、RQFII、保险资管、券商资管以及可以预期的社保资金的影响,未来各个机构投资者的力量悬殊较小,在强调绝对收益的保险资管、券商资管、阳光私募以及嗅觉灵敏的QFII之间,具有不同属性的专业机构的博弈的结果一定是争相寻找最好的股票标的。
而随着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陆续推出,A股市场正逐渐告别过去的“多头时代”,专业投资者在研究、投研转化、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综合实力都强于散户,市场整体估值体系也将合理化、均衡化,股票之间的“优胜劣汰”将更加明显。
Q:太平财险作为一家具有国际化股东背景的民族保险企业,多年来在业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的经营状况如何?A: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平”)作为当今中国保险业历史最悠久的民族品牌,创立于1929年,解放后,与其他民族保险企业一起成为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成员公司,专营境外业务。1999年受命全面控股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所有境外经营性机构,并于2011年10月列入中央管理。截至目前,中国太平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保险业唯一拥有资产管理、在保险等保险牌照最齐全的跨境综合经营的保险集团,其经营区域覆盖中国内地主要区域,同时包括港澳、欧洲、大洋洲、东亚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业务创新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得到了海内外广大客户的好评,尤其是近年来,集团在“三年再造一个新太平”的战略引领下,业务得到长足地发展。一是“总对总”战略合作不断深入。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信双赢”的原则,先后与中国农业银行、中石油等12家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战略合作。二是财产保险大型承担项目不断增加。中国太平积极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为众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项目提供保险保障和风险管理顾问服务,先后承保了北京地铁十五号线建筑工程一切险,港珠澳大桥建工一切险、京沪高铁建工一切险等。
三是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中国太平作为一家以跨境综合经营为鲜明特色的金融保鲜集团,通过在港澳地区,欧洲、大洋洲、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子公司,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保险保障和风险管理顾问服务。合作客户有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等。
Q:太平财险经营范围涉猎非常广泛,目前太平财险主推哪些产品呢?
A:中国奢侈品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市场广大,聚积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太平财险愿意为市场的高端客户群提供一揽子保险金融服务,与客户共同成长,实现共赢。
太平财险在这次奢博会上主推两款产品:GBG太平全球医疗保险和太平齿科保险。截至2011年底,中国内地的千万富豪人数第一次突破102万人,其中亿万富豪人数已达63500人,比上一年增加了3500人,涨幅5.8%,而且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随着财富的不断增加、生活水准的上升,高端人群的“富贵病”、“亚健康”人数与日俱增,迫切需要高端医疗产品的贴身服务、太平财险针对这些需求,精心设计了两款医疗产品,为高端客户群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一是GBG太平全球医疗保险打破地域束缚,承保经过特别设计的各类产品,实现便捷的直付医疗服务,每人每年最高保额可达800万元,客户可在全球各地随时享受高端医疗服务。针对团体客户,GBG太平全球医疗险可根据团体行业特性,订制特殊方案。2012年,太平财险为1000多名国外在华留学生提供了高端医疗服务,赢得了客户的好评。
二是太平齿科保险是太平财险与瑞尔齿科联合推出的一款产品,是国内首款专为高端客户规划的齿科医疗方案,涵盖诊断预防、基础治疗、复杂治疗三大类治疗项目,畅享全国直营诊所内直付高端医疗服务以及无限次无限额的预防保健服务。
Q:目前太平财险的发展重心是什么?未来太平财险的奢侈品市场的推广计划和发展方向?
A:自中国太平划入中管以来,太平的品牌影响力及市场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太平财险在努力拓展传统业务的同时,更注重业务创新,开拓新兴市场,关注高端市场的需求,改善营销模式,实现由传统的单一销售型向综合服务型模式的转变,为客户量身定做打造适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借助网络支付电子化,金融虚拟化的浪潮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保险服务。
1.开发适合中国家庭特点的保障保险产品。公司将利用深厚的境外承保经验,融合中国本土与国际优势,根据中国高端客户与国际高端客户不同的保险需求,开发个人、家庭、亲子、夫妻多样的保障类型的保险产品,为不同类型客户提供保险服务。
1、在律师的指导下负责该公司全部对外法律事务;
2、参与公司大型合作项目(包括学校设施整改工程、装修扩建等项目)的洽谈,项目分析、论证以及公关工作,实施执行,沟通协调部门间工作关系提升工作效率;
3、在学校学生保险方面因业务接触也很多也熟悉该业务流程;
二、对内方面兼管理行政事务
1、起草,审议公司业务有关合同,记录/回答有关法律问题咨询,处理一般劳动争议事件等;
2、按时完成上级领导交办其他工作任务或是公关任务;
3、有一定的行政后勤工作经验:采购工作服装、安排卫生清洁、车辆管理。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广东太平洋联合律师事务所起止年月:2005-09 ~ 2006-04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法务专员 工作描述: 主要负责:
1、合同管理,起拟文稿,办理律师证年检,及相关文案管理工作。与客户沟通提供公证/见证业务咨询等,客户接待。
2、为有关政府部门房屋拆迁,土地征用补偿等纠纷提供法律服务;或合作参与相关调解工作。
3、组建核心团队长期永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平安保险等公司风险管控(包括车贷/房贷等不良资产管控)熟悉该部门系统和业务操作流程。
4、合作中长期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单位处理不良资产或提供法律意见;熟悉该部门系统和业务操作流程。
5、为广州市内几大汽车销售商常年提供法律服务并承办车贷担保的风险管控,熟悉该单位系统和业务操作流程。
6、广东省内客户公司的商帐管理,安排人员调查跟踪财产线索以及正面接触当事人;完成上级交办的与客直接洽谈诉讼业务及其实施细节,并根据客户要求迅速及时处理高难度的调查取证工作。
7、在律师的指导下能独立完成民事类案件,从调查分析,提出实施意见,整理数据,补充证据,立案,,出庭到最后阶段执行工作,根据委托人要求与法院协调推动案件审理、审判或执行的相关工作。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广东太平洋联合律师事务所起止年月:2005-09 ~ 2006-04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法务专员 工作描述: 8、在律师的指导下完成案卷整理,归档管理,办案总结,做好回访;并根据合作需要制定业务申请计划大力拓展新客户。
9、自己曾经独立过多起工厂工伤事故纠纷,人事劳资纠纷,财产转让纠纷,根据客户需要通过稳妥途径解决。 2、在广东太平洋律师事务所知名律师的指导下曾经独立过十多起工厂工伤事故纠纷,人事劳资纠纷,财产转让纠纷,尤其熟悉民商事合同纠纷,根据客户需要通过稳妥途径解决。
3、曾经独立十多起交通事故案件,熟悉交通事故纠纷在司法实践中各阶段的工作,处理此类案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心得。
4、在公司从法务专员成长到经理助理,尤其熟悉公司一般法务工作,在处理人事和劳动纠纷有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
5、适应能力较强,性格随和,做事耐心。擅于沟通总结,勇敢改正错误,团结友人。 详细个人自传 职业规划 或理想:
分红保险,家庭理财尽掌握
合理安排收入支出规划
经营人的一生就好比经营一个财团,这个财团下由各个人生阶段的你和你的孩子组成,财团的收入,要合理分配给这些“财团的成员”。
通过这张形象的收入支出图,我们看到,财团收入的90%可能是孙大虎创造的,但这些收入是要发分放给财团的每一位成员花的,若孙大虎拿得太多,就相当于亏空了孙虎集团的资金,那么孙老虎、孙病虎,还有小小虎就没有足够的钱花了。
保险,就相当于给孙虎集团制定了一套收入分配规则,有了这套制度,“贪污”、“亏空”、“挪用资金”的事件就可以得到控制,甚至通过重疾给付、保单贷款等功能,还能使财团现金流不足的问题得到缓解。
保障资产安全
在各类金融工具中,分红保险的安全性是较高的。从变现能力看,很多长期储蓄型保险一般都提供保单贷款,可以灵活满足客户的不时之需。从收益水平看,分红保险处于各类金融工具的中位,在确保资产回报稳定的同时,追求较高收益。
除却资本市场的风险,家庭内部也存在资金流失的风险。亲友借钱、孩子“啃老”,都有可能使养老本钱流失。保险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确保这笔资金不被随意动用。
此外,保险具有不可抵债和避税的功能,是保全资产的有效工具。保险法规定,依照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不得转让或者质押。这意味着,受益人领取的保险金,是受法律保护的,不计入投保人的资产抵债程序。
美国安然公司的老板,之所以在破产后依然过着高品质的生活,就是因为在安然公司破产前他和他太太一次性购买了一大笔人寿保险,借由美国法律的规定,而使自己获得了大量资金的保全。
人寿保险的安全性,还体现在它是理想的遗产避税工具,很多国家都征收高额遗产税,我国也在进行相关法规的研究。在一些国家,巨额遗产税可能成为继承者的很大负担。相对于不动产或其他资产形式,保险是更为理想的财产转移工具。
抵御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指数(CPI)快速攀升,进而导致货币贬值的现象。当物价上涨的幅度超过了银行利率,我们就进入了所谓“负利”时代,即钱越存越不值钱,钱的购买力在下降。数据表明,中国已进入“负利”时代。
我们一生都在赚钱和花钱,这个过程就好比把劳动力转化为货币,又把货币转化为购买力。然而,相同的货币在不同时间所对应的购买力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我们不仅要“人挣钱”还要“钱生钱”,两手抓才能使购买力不下降,更何况人也不可能一辈子在挣钱。作为大型的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不但提供稳定的收益保证,其分红保险,还能帮助投资者获取适中的回报,是抵御通胀的理想工具。
分红保险不但能抵御金融风险,还能分享投资回报,就好像是一艘能驾驭风浪又能快速航行的船。在金融海啸来袭时,它不会下沉,而是稳稳地在原来的海平面上航行;当金融危机过去,它又能借着海风快速航行,为投资者争取较高的收益,帮助抵御无情的通货膨胀。作为一个投资者,您是否也很想登上这艘亦静亦动的船呢?
太平洋寿险,您的明智之选
雄厚的公司实力
全球500强:2009年和2010年,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连续两年进入《福布斯》全球500强上市企业。
成功上市:太平洋保险集团2007年、2009年分别在上海证交所和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财务稳健:截至2009年底,太平洋寿险注册资本51亿元,资产总额3096亿元,净资产247亿元。
业绩辉煌:2009年太平洋寿险实现保费收入619.98亿元,同比增长29.6%;市场份额列中国寿险业第三位,当年实现净利润54.27亿元。
产品领先:太平洋寿险目前开办险种140余个,覆盖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多个领域。公司构建了具有市场优势的产品体系,推出了“人生四季,有保障,真幸福”的品牌主张。
强大的投资能力
投资团队: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汇聚了一批来自国内外具有丰富的投资与管理经验的优秀专业人才。投资专业人员均获得硕士以上学位,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其中,16人获得博士学位,14人获得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资质,18人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
投资收益:截至2009年末,太保集团合并投资资产达366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全年实现投资收益超过19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30%。
投资项目:公司成功发起设立“太平洋一上海世博会债权投资计划”,总投资规模达70亿元,用于上海世博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09年末,公司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超过180亿元。其中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新增投资23亿元,累计投资余额达到38.5亿元。
鸿鑫人生,做到您想要的
太平洋寿险凭借多年经营分红保险的经验,深刻洞察当下投资者不断变化的理财需求,潜心研发,于2010年7月,创新推出新一代分红理财保险计划――“鸿鑫人生理财计划”。
2006年,太平洋寿险曾创新推出一款具有生存金及红利累积生息功能的分红保险,成为速返类分红产品的市场领跑者。“鸿鑫人生理财计划”,是太平洋寿险集合多年市场经验,在持续市场研究基础上推出的一款以“长期理财”为核心的产品计划,它由“鸿鑫人生两全保险(分红型)”和“附加鸿鑫人生加倍关爱重大疾病保险”组成,能全方位满足客户长期、稳健的财务规划需求。
“鸿鑫人生理财计划”,除了具备目前市场上理财型分红保险“快速返还”等一些基本特征外,还特别设计了“即交即领”、“一年一领”、“终生领取”、“一次还本”等进一步倾向于客户利益的功能。在人性化服务方面,太平洋研发团队也考虑周全,精心设计了重大疾病保费豁免和生存加倍给付的功能,并且在生存金领取方式上,进一步突破限制,创新推出了“自设日期、自动转账(需办理相关手续)”领取生存金累积账户余额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客户个人账户管理的便捷性和个性化程度。
“鸿鑫人生”秉承了太平洋寿险从客户利益出发、保持市场领先的产品理念,其灵活多样的产品功能设计,可很好地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理财需求,就好比是一副“七巧板”,总能拼出专属于您的个性图案,让您理财巧当家,轻松随心享!
“鸿鑫人生”投保范围广,从出生30天
至60周岁的个人均可投保,且无须健康体检,客户还可选择按趸交或3年、5年、10年、20年交清保费。可谓年老年少都能买,钱多钱少灵活选,“鑫”生活,人人享!
牵手鸿鑫,成就幸福四季人生
“鸿鑫人生”是一款以满足理财需求为核心的保险产品。为更全面地满足不同人生阶段客户的保障需求,鸿鑫人生配有多款附加及额外保障供您选择,客户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及特定需求,自由选择额外功能,使保险保障更加完备,一生尽享惬意,高枕无忧。
同时,太平洋寿险也为四个典型人生阶段的客户,定制了以“鸿鑫人生”为主要险种的“福”系列保障计划,让您的保险保障一步到位,轻松成就幸福四季人生。
鸿鑫人生――福宝宝保障计划
对于刚拥有新生儿或孩子尚未成年的父母,需要对孩子的成长进行全面的财务规划。该保障计划由“鸿鑫人生”、“附加(B款)重大疾病保险”和“附加少儿寿险豁免保险费定期寿险”组成,提供教育金、重疾保障、保费豁免等孩子成长所需的全面保障,并兼顾孩子的未来养老,使父母的关爱伴随孩子的一生。
鸿鑫人生――福盈门保障计划
对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养成储蓄、理财的习惯十分重要,同时应做好疾病与意外防范,对自己和家人负责。该保障计划由“鸿鑫人生”及“附加定期寿险”组成,通过长期积累增值轻松达成储蓄目标,同时,通过定期寿险转移风险,为未来人生发展保驾护航。
鸿鑫人生――福满堂保障计划
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一族”,责任和压力急剧变大,需要相应的风险防范,同时,需要通过合适的理财工具,来实现资产保全和养老。该保障计划由“鸿鑫人生”、“金泰人生终身寿险(分红型)”及“附加金泰人生重大疾病保险”组成,提供包括理财、养老、健康、身价的全面保障,保障家庭责任的履行。
投资型保险分为三类:分红险、万能寿险、投连险。其中分红险、万能寿险风险比较低,收益也比较低,基本可以等同于一般性质的保险,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投连险。
一、投连险的花费和收益以及适合人群
投连险是一个中长线投资的品种,因为它涉及的费用有7项之多,其中包括初始费用、买入卖出差价、死亡风险保险费、保单管理费、资产管理费、手续费、退保费用。这些费用刨除之后,剩下的才是用于保险和投资的金额。
花费举例:例如一个人在2007年1月花1万元买了一份投连险,那么刨除各项费用,他真正用于投资的费用只有不足5000元。1年后,因他有急用要取出这1万元,可以获得的利润只是这不足5000元的资本投资所得。而且他还要给保险公司交10%左右也就是1000元左右的退保费。
投连险人性化的设计体现在:保险公司的退保费是逐年递减的,第一年收保费的10%,以后每年递减,分别为保费的8%、6%、4%、2%,6年后退保不扣费。由此可知,投保人第一年用于投资的钱是很少的,投资年限越长,用于投资的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越大。
收益举例:以友邦保险公司财富通B款投连险举例,如果28岁时购买了友邦的财富通B款投连险,月交500元,缴费10年,保额20万元,每年可在年终奖中拿出1万元作为追加投资,追加10年。48岁时账户价值低等收益有217613元,中等收益有296654元,高等收益会有402589元。当然,在他投保期间,如遭遇重大疾病、人身意外或者死亡,还可依合同获得相应的保险金。该数据只用于举例,投资收益会有变化,具体参考保险公司公布的近期数据。
适合人群:鉴于投连险适合长线投资的特性,它特别适合攒车资、为孩子攒教育基金的普通家庭,也适合没有理财计划而手头有余钱的个人或没有养老金的自由职业者。
二、优秀投连险品种介绍
1.中美大都会――少儿成长先锋保障计划
产品特色:“少儿成长先锋保障计划”是我国首款少儿投资连结保险产品,不仅为孩子的健康保险,还可帮孩子积累一定的教育基金。
小贴士:本产品是专为30天~17周岁儿童及少年成长所设计的长期保障产品,鉴于投连险是中长线投资的理财品种,所以家长在孩子越小的时候买,获得的收益会越多。
2.太平人寿投连新品――财富投连险
产品特色:现在市场上投连险大多只注重收益却忽略保障功能,保障比例甚至不足投资金额的1%。太平财富投连险强化了保险功能,其保障比例不低于个人账户价值的105%,并提供高达200%的意外身故保障。
小贴士:太平财富投连险设置了长期投资奖励,在第六、七、八个保单年度,每年赠送1%的投资份额进入投资账户。到时候投保人可别忘了查看哦!
3.中英人寿――“金彩连连”B款和“金芒果”B款
产品特色:“金彩连连”B款和“金芒果”B款,保单管理费、风险保险费一概豁免,初始费用收取比例也低到极限。更多的保费可以流入客户的个人账户中参与投资,从而获得更多的回报。
小贴士:中英人寿有成长型账户、指数增强型账户和平衡配置型账户,客户可根据自己的风险喜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但很多人都忘记行使自己的权利――把资金在各个账户之间灵活转换。根据市场,我们最好积极地调换账户,以获得最大利益。
4.中宏――附加“鸿运人生”
产品特色:中宏鸿运人生投连险可附加于中宏所有的寿险主合同。这种方式有利于心理素质不好的投保人长期坚持购买,在投资市场低迷时,由于投资份额有限,相对降低了风险。
由于养老金入市箭在弦上,包括保险机构在内的资产管理机构都在虎视眈眈,在过去半年时间里,新华卓越养老、人保养老相继获得开业批复或筹建批复,这意味着养老保险市场即将增加两位参与者。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第一家养老保险公司平安养老在2004年就成立了,但在过去的将近13年时间里,也仅有8家养老保险公司获得批复,除了新华养老、人保养老外,还有国寿养老、太平养老、平安养老、泰康养老、长江养老、安邦养老等公司,均成立于2004年到2013年之间。
新的竞争者加入,那么市场情况究竟如何呢?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养老体系大约包括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及个人投资等三大方面,其中个人投资又包括个人储蓄、商业养老保险及基金定投等方面。除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强制收取之外,后两项均由企业规划或者个人自愿进行,也是养老保险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来源。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钱去购买养老保险,以提高晚年生活质量,这些社会因素也为专业养老险公司开展业务、拓展市场提供了可能。
不过要注意,这些养老保险公司的业务更多是面对企业或者说法人机构。个人能够从养老保险公司购买的产品大多是理财型产品。《投资者报》记者从长江养老客服处了解到,个人能购买的产品仅有一些组合型的短期理财产品,预计年收益率在5%左右,个人如需购买直接从官网上申购即可。
近日,《投资者报》记者就公司业务、2017年投资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向安邦养老、平安养老、太平养老及泰康养老等已成立多年的专业养老险公司致电致函,但截至发稿时均未获得回复。
市场新入两位搅局者
2017年开年,人保集团旗下拟筹建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于1月6日正式获得了保监会的筹建批复。据公开资料显示,人保养老险公司注册资本为40亿元,注册地位于北京,拟任集团副总裁唐志刚担任公司董事长一职。据了解,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团体养老保险、年金业务、上述业务再保险以及保险资金运用等。
实际上,早在2007年,人保集团就向监管机构申请成立了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不过由于监管变化等原因,一直到10年之后这张牌照才得以收入麾下。至此,人保集团已拥有人保财险、人保健康、人保寿险、人保再保险、人保养老等多家保险公司,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比较齐全的保险业务服务。
新华卓越养老保险公司则是在2016年9月份获得了保监会的开业批复,注册资本5亿元,由目前担任新华人寿副总裁职位的刘亦工担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过去两年,新华保险也处于转型升级的动荡中,去年,新华保险董事长变更为万峰,按照万峰的观点,今后公司将以保障性产品为主,主要有养老、医疗、健康、寿险、意外险五大类业务,由此看来,新华卓越养老保险公司的成立对于完善公司业务有重要帮助。
养老险经营近年开始转好
新入局者总想分得一杯羹,那么养老保险的钱到底好不好赚呢?那些已经成立多年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经营情况到底如何呢?从保监会的公开资料看,去年1到11月份,养老保险公司的规模保费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最大的是泰康养老,2016年前11个月的规模保费达66亿元,同比增长83%。其次是安邦养老,去年前11个月规模保费达137亿元,同比增长68%。
净利润方面,各养老保险公司在2015年均获得了正收益,金额在千万元到数亿元不等。其中安邦养老直接从2014年的0.43亿元净利润飙升至2015年的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5倍。为何净利润增长如此迅速,安邦养老方面并未回复相关疑问。不过《投资者报》记者也注意到,截至2016年11月底,安邦养老的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仍高达136亿元,占总规模保费99%的份额,下阶段在监管层不遗余力控制之下,公司的保费规模增速或将放缓。
此外,平安养老2016年上半年表现也不错,据中国平安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平安养老去年上半年净利润高达7亿元,超过2015年全年6.45亿元的净利润,由此看来,养老保险公司还是有一定的发展及盈利空间。
投资能力是关键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这些养老保险公司主要业务还是运营企业年金、养老金等,让钱保值并且升值,所以主要的利润来源还是以投资收益为主。
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前三季度,国寿养老等6家已开业的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达到了4855亿元,企业年金投资管理资产规模为3837亿元,养老保障及其他委托管理资产的规模也达到2473亿元,总管理资产高达万亿元。如何将这些资产进行更好配置,以获得更高的收益,是养老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
过去一年,股市在震荡中下行,上证指数累计跌幅达12.31%。债市也改变了多年的牛市姿态,“黑天鹅”事件不断爆发,多种因素导致各养老险公司企业年金产品收益情况表现不太好。
以国寿养老的企业年金管理计划为例,截至2016年前三季度,公司共有4330个企业共计58万职工参与了公司共计10种类型的集合型企业年金计划,期末总资产152亿元。但从计划中各个项目2016年累计收益来看,收益率基本在-1.99%到3.18%之间。
类似的还有泰康养老,截至去年9月30日,公司集合型企I年金管理计划共有资产52亿元,各个计划中各项目2016年累计收益大概在3%左右。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并不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