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劳动教育活动设计

劳动教育活动设计

时间:2023-07-03 17:58: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劳动教育活动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劳动教育活动设计

第1篇

主持人提示: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加强课程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的督导与评估。

福建省南平市第四中学副校长纪联昕:对未来的劳动教育课开展方式,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对劳技课的开展要有一个较完善的可操作的顶层设计,建立一套可行的考评制度。针对南北不同的地域、城市与乡村以及不同学龄的学生,劳技课的教学内容应区别对待;建议对劳动工具的配置、配套的劳动设施设备、劳动实践活动的经费等要得到保障;建议每个区(市、县)属地要有一个条件较成熟的劳动实践基地;建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一支“能文能武”的稳定的劳技课教师队伍。

广东省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校长蔡练:“用最生活的教育提高学生生命质量”是学校和美特色教育目标之一。生活教育、劳动教育是“诗意校园”的重要内容。学校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为基点,把劳动教育的内涵从体力劳动拓展到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等课程之中。例如:学校开设的“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等系列特色课程,旨在通过自制果酒、插花与花语、茶艺等方面生活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爱劳动、会生活、懂情趣的美好情操。学校重视建立班级劳动考核制度。本学期,组织开展“课前一扫”活动,各班级在上课前,完成本班在校内公共区的包干劳动,全员参与到校园卫生保洁中。检查劳动态度和效果,每周班级常规评比,将卫生包干劳动常规化、制度化。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睿智学校校长卢大锋:根据实践性原则,学校构建了课堂教学、家校结合、定向培养等劳动教育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感知――实践――导行,即通过教师对劳动技能的介绍,初步感知所学劳动技能的内容;通过教师小步子多循环的实验演示,明确每个环节的要点;通过教师的亲自指导,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相应的劳动技能;通过教师创设与所学劳动技能相关的活动,验证学习效果。家校结合模式:学校劳动教育和家庭劳动教育相结合,各项教育内容均可利用此模式进行。比如学校在劳动课中学习做简单饭菜,课后就可以利用家庭这一延伸的课堂,进行实践性操作。这需要学校和家庭做好有效沟通,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定向培养模式:主要用于毕业班级。每年学校对毕业生都尽可能提供就业帮助,学校主动与用工单位联系,为学生寻找就业机会。一旦确定,学校就依据用工单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从而使学生很快地适应工作。

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

主持人提示:作为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劳动技术教育,要想深入开展,必须触动内心世界,成为孩子自己的需要,关键是要激发孩子的自我教育。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安里学校校长毛展煜:劳动教育要和坚韧品质、合作能力的形成相结合。劳动实践本身就是艰苦的,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往往会遇到某些艰难困苦和曲折磨难,非常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劳动教育就是要教育孩子们自觉主动地迎难而上、敢于拼搏、战胜困难,逐步养成坚决果断、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同时,劳动教育还要和服务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相结合。家务劳动是每个家庭成员必须承担的义务。孩子虽小,也是家庭的一分子,有责任孝敬长辈,有义务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要培养孩子们自觉为学校服务、为社区服务的精神,承担包干区保洁,为社区做义工等。同时,在劳动习惯养成中,培养他们服务家庭、服务社会的责任心。

江西省安远县三百山中心小学校长卢红胜: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自主动手能力,培养了热爱劳动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它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强化了班级的班风班貌建设。同时,这对于实现中国劳动教学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每一次活动,学生的热情特别高,从原来不爱劳动,怕苦怕脏怕累,到如今能翻地、种植、管理,无不体现着学生劳动能力的质的飞跃。因此,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劳动教育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真正把劳动教育摆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位置上来;要加强劳动教育课的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质量较高、数量充足、专业齐全、相对稳定的劳动教育课教师队伍;要争取各级政府专项经费的支持,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并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学校开课;还要狠抓考核评估手段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劳教考核评估手段,考核学生动手能力,最基础最通用的技能等方面。

广东省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校长蔡练:我校的劳动教育,不拘泥于传统的说教,以特色主题活动、特色课程设置等渠道进行,充分创设体验情境,教育方式生动有趣,说服力强。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品尝劳动的成果,逐步养成热爱生活、感悟道德、热爱劳动、知行合一的好品格。学校秉着“行胜于言”的精神,坚持开展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活动与每年的“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按时开展,使之常规化。把劳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进行,固定课时、场所,开发校本教材,使之固定化、制度化。学校在“行胜于言”的探索与实践中,使劳动教育常规化、制度化、课程化和生活化,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也日益成熟。

劳动教育不能止于校内

主持人提示:劳动是一堂大课,它的教室是全社会。要真正体现劳动的意义,还须到课堂之外的广阔社会之中去历练、感受。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办公室副主任张艳红:学校的课堂,相对来说是有限的,而课外、校外是无限的。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界资源和校区优势,打通校内与校外的屏障,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比如,我校和洋河集团联合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学生们深入到酒厂的酿造车间、灌装车间,了解到一瓶酒要经过粮食原料的粉碎、配料、加曲、发酵、糟焙等24道工序,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学生们在包装车间亲手贴好酒瓶上的标签,把它装进包装箱,亲身感悟劳动的幸福和价值。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们在亲眼见、亲耳听、亲自做的过程中,获得了劳动技能,养成了劳动习惯,突出了劳技教育的实践性。

第2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本学期共有学生21人,其中女生9人,男生12人。大部分学生较聪明,思维活跃,学习态度较端正,养成了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作业能认真完成,有一定的互相竞争意识。能按照《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要求来做,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能按要求去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成绩优良。但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自制力较差,课堂参与意识差,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成绩很差。从上学期各课成绩来看,班级总体情况两极分化情况较突出,一部分后进生将是本学期班级工作的重点。班级的学风、班风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本学期班级教育内容

1、养成教育: 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落实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坚持开展“写钢笔字、说普通话、做文明事”活动。

2、主题教育活动:

(1)、文明礼貌教育活动和环境美化教育。

三月份,结合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开展做文明学生活动,进行文明礼貌教育。3月8日结合“妇女节”,开展献爱心活动,教育学生多做好事,争做好事。3月12日,结合“植树节”,开展美化环境、美化校园活动。

(2)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

四月份,结合“清明节”,开展“学习先烈,继承优秀传统”和学习民族精神的教育。

(3)爱劳动教育。

结合五一劳动节,开展“劳动做光荣”教育活动。

(4)“庆六一、迎期末、我努力”的专题教育。

结合六一儿童节,开展六一庆祝活动。结合期末复习,开展“一帮一、同进步”活动。

(5)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贯穿于本学期,开学初进行各类安全教育。结合不同季节,进行不同的教育(夏季防溺水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校园安全教育、居家安全教育等)。结合安全周,开展有关的教育活动。

三、德育工作具体化

1、发挥班主任的核心作用,组织科任集体加强课堂学科教学德育渗透,发挥课堂阵地作用。

2、积极为学生教育创造环境及空间,突出教育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3、将学生的考评成绩与思想评定工作相结合,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4、积极配合学校落实好有关德育的具体工作。

四、宿舍管理工作

1.深入学习学生寝室管理制度。积极配合宿舍老师的管理工作。多深入学生寝室,检查寝室规格化。

2.实施寝室长责任制,负责寝室的卫生和纪律。

3.严格控制住校生的作息时间,杜绝通校生私自出校,并坚持做好全体学生的安全教育。

五、做好形式多样的家访工作

1.应定期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

2.发现学生有不良动态及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老师工作。

3.认真对待、处理家长反映的问题。

第3篇

幼儿园植树节主题教育活动教案一:

教案前言:每年都有新的希望,每年都有新的创新与期待。但是每年的植树节,小朋友们都主动的将小树苗栽种到指定位置,为未来的城市绿化坐着微小的贡献,这是孩子们对未来美好环境的小小行动吧!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植树节的时间是哪一天,让孩子们记住这个时间,记住植树节的意义。

教案目标:

1、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表现力;

2、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歌曲优美、动听旋律;

3、理解歌曲的内容、性质,会有节奏地演唱。

教案准备:

1、花草树木景的山坡土、未绿化的山坡图布置在活动室,作为蝴蝶的家;

2、录音机、歌曲的录音磁带、自制的小树;

3、场景布置:泡沫制作的小山坡。

教案过程

1、 激发兴趣

(1)游戏《蝴蝶找家》:幼儿扮蝴蝶边听音乐边按三拍子节奏做各种动作,音乐停,老师说:蝴蝶回家,幼儿迅速飞回“家”

(音乐反复几次)

(2)观察思考:蝴蝶喜欢飞到哪个家去?为什么?(引出歌名)

2、学习歌曲

(1)听赏老师演唱,让幼儿说说歌曲的基本意思。

(2)听赏录音歌曲,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说说听了这首歌曲的音乐有什么感受?

(3)跟老师按音乐的节拍、节奏、力度念歌词。

(4)幼儿轻声跟唱、合唱、分组唱、边唱边做动作。

3、情感体验

(1)情境演唱:幼儿取“树枝”边唱歌曲边“栽树”。

(2)情感体验:幼儿在绿化的“小山坡”听音乐做蝴蝶自由的边飞、边唱。

幼儿园植树节主题教育活动教案二:

一、设计意图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而对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使幼儿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并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为他们长大以后成为具有牢固的环保观念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幼儿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进一步结合劳动教育,组织幼儿自己动手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他们把初步的环保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并在活动中巩固这种意识。于是我们 在植树节这天,为美化、净化环境,让幼儿认识如何栽树,宣传绿色植物的好处,教育小朋友要爱护树木。

二、活动目标:

1、理解童谣内容,学会朗诵童谣。

2、知道春天是植树的好季节,了解 3 月 12 号是植树节。

3、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教育幼儿要爱护树苗。

三、活动准备:

栽树的 vcd、以及栽树的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观看 vcd,了解有关植树的知识。

1、看完后提问:电视里面的叔叔阿姨在做什么?(栽树)学习词语:栽树。

2、你们平时有没有看见过栽树?是不是和电视里的叔叔阿姨一样栽树的?他们是怎么 样栽树的?(先在地上挖一个坑,然后把树苗放进坑里,然后在把土盖上,最后浇上水。) 学习词语:挖树坑、栽树苗。

3、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栽树最好?(春天)3月12号是植树节,每个人都要植树,到那 天你们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空地上栽树,好吗?

4、出示栽树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我们种好了小树苗,再来和小树苗比比看,谁高谁矮?(一样高)小树苗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会长高,那怎么让小树苗长大长高呢?(要爱护它,保护它,多给它浇水施肥捉害虫)

5、栽好树,爸爸妈妈的脸上什么表情呀?(爸爸乐,妈妈笑)我爱爸爸妈妈也爱小树 苗。小树苗长大后就成为大树,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制造出清新的空气,让我们生活的更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二、幼儿欣赏童谣,初步了解童谣中的童趣,知道栽树带来的乐趣, 三、师幼感情地朗诵童谣,幼儿跟着轻声的读。

四、请幼儿给童谣起个好听的名字。

(栽树) 五、分组朗诵童谣,表扬声音响亮的幼儿。

六、小结:

栽树造福于人类, 我们应从小爱护小树苗, 小树苗就象我们的小宝宝不仅爸爸妈妈要保 护他们,我们小朋友更要爱护它。

童谣:栽树 挖树坑,栽树苗, 树苗和我一样高。

爸爸乐,妈妈笑, 爱我还是爱树苗。

幼儿园植树节主题教育活动教案三:

目标:

1.通过讲讲、看看、玩玩、种种等活动,让幼儿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加深幼儿对常见树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合作、激发他们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准备:

1.制作好树木与人类关系以及春天特征的多媒体课件。

2.自制常见树小纸牌人手3~4张。

3.植树的工具,在幼儿园内开辟种植角,备好柳树枝段。

设计思路:

从小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是现代幼儿教育更新的具体体现,活动设计拟在让幼儿认识自然物,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颂扬人类改造自然、保护自然,通过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以及春天特征的多媒体课件,把幼儿认知、情感、行为贯穿于各种活动中,让幼儿采用不同的认知思路、多层次去认识周围世界,运用观察、谈话、种植、游戏等多种方法,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过程:

一、讲树

1.观看“风沙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配以音乐解说,制造略显紧张的气氛。让幼儿通过听讲解、观看“风沙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了解风沙对人类的危害。

2.引导幼儿重点讨论:如何来避免风沙带来的灾难呢?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幼儿得出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及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3.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二、夸树(植树对人类的益处)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讨论。

植树对人类的益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等功用。

三、玩树牌

幼儿每人3~4张小纸牌,上面绘有各种已认识的常见树木。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玩树牌。

玩法:双方同时出一张树牌,先拍桌者先讲:一要讲出这两种树的树名,二要讲出每种树的一二个主要特征。三要讲出其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都讲对了,两张数牌就归讲者所有;讲错了,就有对方讲。如双方均未讲对,就把这两张牌搁一边,双方重新出牌。最后以牌多者为胜。

四、种树

1.激发幼儿参与种树的兴趣带领幼儿去园内的种植角,让幼儿说说如何种植“柳树”

第4篇

根据全国少工委和市少工委XX年的工作思路,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指导,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少先队工作机制,加强少先队基础建设,把我校的少先队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主要工作

(一)、以常规教育为主线,进一步强化德育教育

1、组织队员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并将行为规范教育与学校“四项竞赛”相结合,围绕卫生、仪表、两操、文明言行进行认真考核,提高值日、值周质量,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检查监督,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在校园网上进行反馈。

2、针对本校实际,以重要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提高队员的道德素质,增强少先队工作的针对性。

(二)、面向社会,注重实践、体验

1、引导学生以家庭为阵地,建立家庭劳动岗位、沟通两代人的情感,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2、加强少先队工作的社会化,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发挥以热心于教育的家长为主体的校外辅导员队伍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外部育人氛围。引导队员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体验人生、锻炼成长,提高少先队工作的实效性。

(三)、以基础建设为抓手,促进少先队工作全面活跃

1、抓好升旗仪式。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一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从唱国歌到集体站队的纪律、精神,从细小处入手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

2、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和有条不紊的教育秩序,创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组织好奉化日报小记者投稿活动,同时,用校园小报、黑板报、墙报宣传校园文化,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展有特色的道德教育活动。

3、努力抓好红领巾电视台的宣传阵地。大队部将筹备成立红领巾广播台播音组和电视台节目策划组,设立台长、播音员、编辑、采访等多个岗位培养和锻炼队员的能力。

(四)、重视生命教育,开展“平安学校”活动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加强安全意识。首先利用晨会、集会、黑板报、图片展等形式,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其次,加大校内安全的巡查,如发现安全事故就扣去班级当天的文明行为总分;再次,要求值周教师认真做好学生校内安全的检查和管理工作。

三、逐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活动主题:快乐新学期

工作思路:愉快的春节过后,队员们将进入紧张的学习生活,怎样让他们尽快地适应学习生活?各中队辅导员可引导队员确定本学期班队建设目标,鼓励队员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期计划,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中。

重点工作:

1、总结寒假活动情况,表扬好人好事

2、四项竞赛开始

3、出好第一期校报

4、各中队完成教室布置

5、黑板报版面设计比赛

三月份活动主题:爱在春风里

工作思路:三月份节日较多,植树节、妇女节、世界水日、气象日等,以学雷锋活动为重点,通过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读一本雷锋书籍,讲一个雷锋故事,唱一支赞颂雷锋的歌曲,向雷锋说一句心里话,做一件表现雷锋精神的事),结合开展养成教育、环保教育。在活动中培养队员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关心他人,保护大自然。

重点工作:

1、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 低年级为家庭做件好事;中年级为班级、学校做件好事;高年级为社会做件好事。

2、植树节活动。

3、“三八”妇女节开展“我为妈妈做点啥”活动。

4、安全教育周系列活动。

5、第二期校报、班报刊出。

四月份活动主题:情系民族魂

工作思路:四月份是革命传统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时机。可广泛开展“寻找英雄的足迹”等活动,通过看革命题材电影,写观后感,唱革命歌曲等形式,激发队员的爱国情感,树立“做中国人真自豪”,甘为祖国奉献一切的信念。

重点工作:

1、四项竞赛小结。

2、四—六年级竖笛吹奏比赛。

3、第三期校报、班报刊出。

五月份活动主题:劳动最光荣

        工作思路:结合五一国际劳动节,各中队可以组织开展"要做合格的劳动者"系列队活动,配合学校强化劳动教育,培养队员珍惜一切劳动成果和勤俭俭朴的优良品德.

重点工作:

1、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各中队出一期板报。

2、第三期校报刊出。

3、各中队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班会

六月份活动主题:你我同欢乐

工作思路:“六一”儿童节是少年儿童自己的节日,同时,六月又临近学期结束,各中队应组织好复习,帮助学生系统归纳所学知识,看到自己各方面的进步,感受到自己成长的快乐。

重点工作:

1、四项竞赛和百花奖总评

2、上交少先队工作总结

3、布置暑假生活,组织暑假活动

      

经常性工作:

1、每周一的升旗仪式

2、四项竞赛检查人员培训

3、班报刊出

4、大队委员会议

       

 

 

第5篇

一、践行“六大解放”理论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儿童教育》文章中,具体阐述了创造教育理论的精华―“六大解放”。他认为,儿童具有创造力,只有将这种创造力解放出来,才能使创造力不致被埋没、被浪费。因此,他提出了解放儿童创造力的六大方法。即“要解放儿童的眼睛、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要解放儿童的双手、要解放儿童的嘴、要解放儿童的空间、要解放儿童的时间。”劳动与技术课程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习,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习。动手的重要性是劳技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手脑并用是创造活动的基本条件。教育家陶行知大力倡导,我们的新课程更应该倡导并落实。

二、践行“劳动教育”理论

“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要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陶行知认为手的解放本身是人类进化的关键环节:“人类自从腰骨竖起,前脚变成一双可以自由活动的手,进步便一天千里,超越一切动物。自从这个划时代的解放以后,人类乃能创造工具、武器、文字,并用以从事于更高之创造。”如果手没有解放,不能执行头脑的命令,人类的这些进化就无从谈起。在劳技课上的木工和塑料工学习中,我带领学生先从模仿制作再到自己设计制作,使学生在实践中边做边学,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作品都放在我们学校劳技作品展览室,学生们各显神通,用麦秆、纸、木头、石头、橘皮、可乐瓶、泡沫塑料做材料,制作了各种物件,从中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传统教育对手的解放之重要意义却毫无认识,它只要学生“规规矩矩”、不准学生“乱说乱动”,把手束缚了起来。陶行知为此呼吁解放学生的手,“使他能干”、“劳力上劳心”使手脑平衡发展,身心平衡发展,增强体质,体现“劳动是最伟大的美” ,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

三、践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核心理念应该是:教育应该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现实中磨砺健康的人格,培养美好的人性。教育的意义在于改造生活,主张冲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大社会乃至大自然中去,使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培养真正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对于学生学习劳技来说,他们的生活实际应是他们首要学习的内容。必须注意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我们开展了“我当一天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父母一天工作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把劳技课堂上学会的简单家政常识、烹饪技术用到家庭生活中。引导学生把家庭服务作为“岗位”,扮演一天爸爸、妈妈的角色,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照顾老人、邻里沟通等具体事务,体验父母的辛苦和紧张,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分忧、生活自理的本领。我们还组织学生到残疾人、孤寡老人、生活贫困家庭帮困助残,体验他们生活的艰辛,学习他们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只有我们不断践行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地学习,幸福地成长。

四、践行“教学做合一”理论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之一。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学做是一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要在做上学,做便是教,做便是学,做是中心,包涵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这首先要求教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体验,所以教师要多学习、多研究、多实践。其次是要了解学情,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做人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才能真正实现做上教、做上学。再次是营造教学做的氛围和环境。比如我在教学小学《劳动与技术》(苏科版)四年级下册的泥工课时,带领学生到我们的劳技教学基地―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御窑砖瓦厂,让学生去观摩御窑“金砖”、“花边滴水”的制作过程,有很多学生都掌握了花边滴水瓦的制作本领,其中有三名学生现场制作的“花边滴水”瓦在 “红领巾水乡风情节”系列活动之“民间工艺品大赛”中获得了特等奖。我校的劳动技术教育特色成果“铭古坊”,在2007年5月18日苏州市第五次少代会―劳技操作展示场上亮相,随风飘展的古式旗帜,委婉的古典音乐,同学们熟练的技术,成为技能展示场上的亮点,吸引了原市委书记王荣、市长阎立等市领导驻足观看,成为新闻媒体的焦点。2011年10月29日晚8点50分苏州生活资讯―《今日相城》栏目对我校开展的挖掘社区资源、引领传统工艺融入劳技课程体系,开展特色动手体验教育活动进行了精彩报道。把传统教育以书本为教学的中心,转移到以实际生活为中心,以做为中心,使学生从“手脑并用”的实践经验中,获得“真知”,获得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创造能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尚品质,使得我们家乡的传统工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第6篇

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强我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高素质的人才。特制定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教和全国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德育工作思路和要点,加大德育创新力度,深化教育改革命战争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强化学生个体,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探索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与方法,完善美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科研带队伍,突出特色,务求实效,探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过程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结合学习贯彻全教和全国德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制度,使德育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德育领先,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挖掘新的德育工作增长点,确定把德育工作真正融入育人的全过程,努力发挥德育在学校工作中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要求全员在工作确定德育目标,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做到有机渗透,在新的实践中实现德国育工作新的创新发展,建立学校德育工作及活动的流程体系,优化管理环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基础的师德教育为保证,以生活化、社会化为基本形式,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个性心理品质,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1、校级管理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管理网络,校长——教导处——年级组——班级,党支部——工会——少先大队——少先中队,家长委员会——家长,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考核班主任工作,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德育工作的日常管理由教导处、少先大队部负责,由值周教师值周生监督具体执行。班级的纪律、卫生、文明程度全部纳入教师的量化考核之中。

2、年级管理

年级组要依据学校总体计划内,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制定班级德育工作计划,开展体现年级特色的教育活动,学年组长要及时协调组内工作,每月底要召集一次碰头会,小结学年组内工作情况,具体安排下月工作要点。

3、班级管理

班主任要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开展班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晨读、晨训、班会和队会的作用。

制定班级激励机制,完善班级光荣榜的利率,定期公布班级的好人好事,建立学生个人《成长册》

加强班级日常管理,落实班级值勤制度,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评比活动,把养成教育落到每位学生身上,规范学生的言行,形成良好班风。

(二)突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行为养成教育

学校在“双全学校建设的基础上,乘势而上,以完善日常评比机制,规范学生个体行为,发挥先进集体的示范作用为重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上水平,上品位,努力在学生个体与群体的行为自律,文明规范上见实效,从开学第二周起,以规范教师护导,学生值勤工作形成风景线为起点,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

1、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培养学生文明素质,形成良好校风,加强班级环境建设,优化班级文化氛围。

2、构筑师生、学生间和谐和的人际空间,倡导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善、团结、合作、尊重、爱护。

开展道德风景线,风景点建设(校门区风景线,间操风景线,放学路队风景线,绿色通道,花海世界风景点,值周师生风景点,课间活动风景点)

3、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加强校级、年级、班级三级护导值勤,分层推进,分段达标,实现七个达标,即升旗仪式,校内外文明礼貌,一日行为规范,课内外行为,间操及课外活动,眼保健操,清洁卫生和身心健康等七个方面设立监督岗。加强管理,履行职责,评比表彰礼仪班,文明班,期末评先出文明小标兵。

规范升旗要求,优化升旗氛围,点评升旗面貌,评选最佳升旗手,升旗式。

三、加大德育科研指导,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巩固科研成果,进一步壮大德育科研队伍,加大德育科研力度,力争出新成果,上新水平,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落实德育总体目标,以递进性,分层性原则,改革教学与活动方法,落实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识,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学生达应社会的能力。

1、搞好德育科研工作,成立科研小组,每位班主任要认定科研课题,制定计划,开展实验,积累经验,转化成果,总结提高,争取学期末出有力度的科研成果。

抓好具有我校特色的以发展教育为主导的创新教育实验的德育研究,适应信息社会发展,以校园网建设为重点,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与提高德育活动实效的研究,让学生感受“数字化社会”的发展趋势。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以《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搞好学生群体与个体心理辅导,建立班级学生心理分析档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社会以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3、加强课外活动小组的管理,开展主题活动课的研究,指导学生社会调查,展示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全面技能,做好活动小组辅导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课外活动小组做到“四有”(有活动计划,有备课,有总结,有成果)积极参加各级组织各项竞赛活动,本学期进行活动成果展示活动。

(四)完善德育网络,建立开放型德育新体制

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开放型德育新体制。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重新认定家长委员会名单,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请家委会代表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学生反馈表,建立校长热线,共商育人大计,沟通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完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开展双体日小队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爱心。

重视劳动教育,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开展“一日家长”实践劳动,(低年级不让父母为心,以自我服务劳动,中年级孝敬父母,学习家务劳动,高年级在家长指导下做一日小家长)期末各班评选出劳动小能手。

(五)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德育教师队伍是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关键,坚持班主任辅导员例会制,加强班主任培训,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鼓励年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活动。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更新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通过学习研讨在德育管理与实施中,处理三个关系:

1、主导与主体关系:注重学生自主管理,自行设计,自我教育。

2、放手与放任关系:提倡教师精心管理,精心设计,精心教育。

3、指挥与指导关系:指挥得当,指导到位,活而不乱,管而不死。

改革整体化的管理方法,注重班级特色发展,通过重心下放在德育管理实施中,增强四个意识:

1、集体意识:爱学校,爱班级,维护集体荣誉,为集体增长增光。

2、课程意识:重视并认真上好每一门,每一节课,达标创优。

3、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法规范行为。

4、责任意识:做事要有责任心,学习要有责任心,待人要有责任心,对自己负责对老师负责,对父母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

四、工作安排

本学期以“情系祖国,做新世纪的小主人”为主题,以庆“六·一”为契机,通过学校少先大队,创造性开展读书,演讲,演唱,主题升旗式,知识竞赛,主题班队会,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活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三月份:开展“雷锋与我同行”奉献活动,做“一日家长”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用雷锋精神鼓舞自己,用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培养学生自我服务意识,学做父母、老师的小帮手。

四月份:1、开展“校园手拉手”帮助特困生活动。

2、开展“学日常规”竞赛活动,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

五月份:1、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队会活动。

2、在各项活动中开展“寻找我的榜样”争做校园十星活动,使全校形成“比学赶帮”良好氛围。

第7篇

一、文化育人视域的小学德育综合概述

1.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文化”一词,即指校园文化,又指德育文化。文化育人就是要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抵御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帮助学校对人才进行培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良好的校风、班级良好的班风,学生良好的学风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时代背景发生变化,小学进行德育,就要从新的角度来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德育质量,获得较好的德育效果。

2.小学德育

小学德育是整个德育教育过程中最基础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奠基工程。小学德育与其他时期的德育存在差异,小学德育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思想以及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小学德育实际上是社会实践活动,是将小学生的内在品质进行外化,转变为具体的实践活动。小学德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问题

1.忽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生在小学阶段,年龄一般都在6到12岁,这一时期的孩子具有服从、喜欢模仿的特点,对于权威较为迷信,整个人对于规则的理解较为薄弱,理性较差。一些学校开展德育活动时,忽视了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着不遵循规律的教育。近年来,然而很多不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审美情趣的曲目如“骑马舞”,“凤凰传奇”成为“热曲”,这些曲目都非常成人化,不适合儿童的审美和发展需求。

2.德育“让位”现象

国家要求加强学生的德育,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有些学校受传统的“重智轻德”观念的影响,在进行学校德育时将其放在次要地位,将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实际考核的标准,面对现在逐年增大的升学率,教学资源配置的差异的现象,学校将德育让位于文化课的学习,在遇到学校的重大事件或考试时,德育课都成为牺牲对象,尤其是在年终考试时,德育变成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的对象。

3.学校德育脱离生活实践

一些学校德育很多都是停留在口号上,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口号特别响亮,但德育落实不在行动上。在进行德育授课时,所教授的内容脱离实际生活,德育变成空谈。教师在进行德育活动时,主要进行教材知识的传授,教师单方面进行授课灌输,并不给学生做示范。德育教育一方面教育学生要珍惜资源,另一方面自己却在食堂吃饭时吃剩一大盘而丢掉。脱离生活与榜样的德育,导致效果不理想。

三、文化育人视域的小学德育发展路径

1.根据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有序德育教育

基于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进行德育教育时,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对德育课程不了解,可以开展“我上小学了”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习各种上下课礼仪;并举办一些低年级德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年级学生对校园环境熟悉了,对老师性情也了解了,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显出不同层级的个性,对老师的要求不再“绝对服从权威”,可以设计“小窗口大世界”等校园实物管理爱护活动,让学生在管理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会承担责任。高年级学生由于青春期的躁动与叛逆,变得异常浮躁不安,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顺利完成小升初的过渡,“青春多美好”健康课、制作毕业纪念册、毕业典礼、毕业旅行等等,让毕业生们在体验中学会尊重与感恩。由此可知,学校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就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序的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2.德育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小学德育加强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例如举办实践活动,将对学生的德育落实在生活实践中。为此,学校设计了一系列的生活教育活动,如校园快乐小农夫、酵素制作、给校长的一封信理财练摊活动、日行一善、做个少年思想家等等。学校德育可以进行劳动教育,开展“校园快乐小农夫”活动,把学校楼顶堆上土壤,科学老师带领学生分批参与劳动生产,为瓜果蔬菜除草浇水施肥,既认识了植物的生长特性,又培养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学校德育还可以举办与“德育”相关的板报比赛,让学生能够切实的接触到德育内容,对于自身的行为习惯进行调整、改正。小学可以将一个月的中旬作为“德育周”,在这一时期,让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结语

小学德育主要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文化育人的视域下,小学要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来影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学校在进行德育时,要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建设的校园文化应该适应时展的需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的德育教育文化实际上也是精神文化,在对小学生德育教育时,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德育文化中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作者:殷淑贵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一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朱晓梅.基于文化育人视域的小学德育发展【J】.教书育人,2015(32)

第8篇

一、活动背景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以三月份植树节为契机,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植树护绿行动和植树实践体验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以达到为班级、学校、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

二、活动目的

1.通过亲身参与,对绿色、低碳有一个充分的认知,让大家知道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提高全体学生的绿化意识。

2.通过此次活动,培养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的习惯,更好地认识到绿色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规范自身日常行为,从而减少践踏草坪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三、活动主题

行动起来,争做护绿小使者

四、活动时间

2021年3月11日至2021年3月15日

五、活动内容与活动安排

1.值周中队、红领巾广播社

利用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进行有关“植树节”知识的宣传,发出号召:“学校是我家,绿化靠大家”,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具体活动安排

活动一:“小手添新绿”

(1)我为班级添绿:学生自愿带绿色植物进班级,进行养护,为班级增添一份绿色。

活动对象:一、二年级

活动时间:3月12日前

活动要求:班主任将班级“绿化角”横向拍1张照片发送至辅导员群。

(2)我为校园添绿:

各班级: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抛垃圾。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随便踩草地。每班每天做好班级及公共区的卫生工作。

大队部、值日生:开展拣垃圾、落叶、擦花坛、养护绿化(清理垃圾锄草、施肥)等活动。

活动时间:3月12日

(3)我为家庭添绿:在自家房前屋后或家里栽种一些小树木,种植一些小盆景、绿植或者蔬菜等。

活动对象:全体队员、学生

活动时间:3月12日前(拍照发送至辅导员群)

活动二:“我与小树共成长”(活动对象:三、四年级各中队)

三、四年级以班级为单位的认养校园里的树木。队员们积极精心设计“认养卡”,内容包括:树名、认养中队、认养时间、对小树的成长愿景。完成后班级选择出制作最精美的一张由大队部组织把“认养卡”悬挂在树枝上,成为小树的“监护人”,照顾小树,与一起健康成长。

活动对象:三、四年级各中队

活动时间:3月12日之前完成

活动三:“绿我家园齐行动”(对象:五、六各中队)

说明:以下活动二选一完成

1.用自己的为环保出一份力,以“图”“画”结合的方式为爱护花草树木设计广告标语。(简洁大方、色彩鲜明)

2.开展以“植树节”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内容以关于“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 关植树节的活动”为主,要结合环境保护教育,大队将会进行优秀作品展示。

活动时间:3月15日之前

活动要求:每班至少提交一份作品。(交到各校区少先队广播室)

活动四:“我与小树有个约定”(对象:全校)

3月12日大课间学校大队部组织“植树节倡议”活动。由在室外跑操的班级参加,其他班级在室内通过班班通举行。

(1)大队委发起活动倡议。

(2)展板签名活动。(室外的班级)

(3)室内的班级学习“植树节手指操”(拍一张照片、录一小段植树手指操视频发到辅导员群)

第9篇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在掌握有关行为方式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练习与实践形成的。”可见,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一名社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的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使道德教育在实践基地上开花、结果。

建优质基地

植物只有生长在肥沃的土壤上才能开好花、结好果。公民道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也必须在优质的实践基地上开展社区教育活动。首先,我们要建设实践基地。实践活动必须在实践基地上开展,没有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就是空中楼阁。在建设实践基地时,我们要注意每个基地所开展的教育主题不能也不应过多,太多就会太杂,就会影响基地的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的效果。其次,要建优质的实践基地。贫瘠的土地结不出硕果,植物要想长得旺盛,结出硕果就要有充足的养分、阳光、水分和空气。同样,我们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其有效性、实效性,也必须在优质的实践基地开展。第三,综合利用各类社区教育资源。社会生活就是我们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场所和资源,社会上、生活中有许多教育资源,我们都可以将它们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让它们为道德教育服务。如爱心教育,可以选择敬老院、福利院;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去烈士陵园;纪律教育可以选择军营等。

施精心管理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进行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教育活动同样必须加强管理,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使实践活动收到实效。组织管理是保障。组织性、纪律性是任何一个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收到实效的根本保证。活动开展前教师要认真备课,要明确每次活动的德育目标、重难点、过程和方法等,必须制定好周密的计划和活动方案。活动开展时教者要根据需要建立相应的小组,恰当地进行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职责。要鼓励小组内和小组间合作竞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活动有序进行,实现预期的目标。内容管理是重点。在进行教育活动时,我们不能单纯采用讲座的形式,而应该走出课堂,通过发放资料、张贴标语,自己做宣传,把日常生活中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事情编写成文艺节目,进行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这样做,既可以教育自己,也教育了他人,活动效果自然会好起来。过程管理是关键。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必须贯穿整个活动的过程中。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前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预设,对参与活动人员进行必要的指导,提出要求。活动中组织者要自始至终在现场参与活动,要在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观察各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在活动中出现的困惑和疑难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对出现的问题要思考。活动后,不能走过场,要通过展示活动成果、交流活动的体会,将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情感,产生情感升华,外化为道德行为。行创新举措创新是活动不竭的动力。组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提高活动实效性同样需要创新。在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做到“三个创新”。内容创新。德育实践活动要想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就要有新颖的德育内容。比如:同样是对学生劳动教育,有的就是组织学生一起去帮农民做农活,如,收庄稼、除草等。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开始有新鲜感,有兴趣,但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反感。而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活动内容,让学生自己在实践基地认领一小块承包地,由他们自己去安排种植、管理、收获,基地聘请一些有技术的农民做顾问,负责必要的指导。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他们就会把这些当作自己分内的事,责任感就会上来了,心情也就愉悦起来。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下从事实践活动,有助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形式创新。活动效果与活动形式有很大关系。比如进行感恩教育组织志愿者去敬老院,如果就是让他们去打扫卫生,大家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我们改变这种陈旧、枯燥无味的活动形式,在帮助打扫卫生、做清洁等同时,与老人互动,指导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老人自己谈谈往事、展示自己的才艺等。这样做,志愿者们受到了教育,达到开展活动的目的,老人们也会由于自己参与了活动,获得成就感,消除弱势心理,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我们还可以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根据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做好一些微课,边实践边学习,把眼、手、口、脑多器官都利用起来,这必然会提高活动效果。评价创新。评价是开展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导向、激励、诊断、甄别、选拔等功能。为使评价达到预期目的,我们应该创新评价体系。首先,我们要做到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本人、同伴、小组、组织者都应该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作为评价的主体,采用自评、互评、组评、组织者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其次,评价的内容应该多样化,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有过程性评价,全面反映活动者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第三,多质性评价少量化评价。实践活动不仅是道德品质形成的途径,而且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源泉。人的道德品质是在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体验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只要我们精心组织、精细实施,道德教育就一定会在实践基地上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者:杨春首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东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第10篇

一、精心选题,让德育走近学生

德育活动怎样才能贴近学生?如何才能更受学生的欢迎?笔者认为,少先队活动的选题非常重要。

一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来选题。小学生天性好奇,若我们以学生的兴趣特长来进行选题,引入德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针对学生喜欢看战争片的特点,笔者在“爱国主义教育日”里,特地选择了国庆90周年大阅兵的视频让学生观看。他们被的英姿所震撼。之后,又通过视频展示了受检阅部队训练时的艰苦场面,让他们深深体会到:看似风光的检阅背后的不易,是用汗水和血肉筑成了钢铁长城。同时,他们也体会到幸福安宁来之不易。这样,让学生受到了一次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是根据学校条件来选题。农村学校条件相对较差,辅导员在少先队活动选题时会受到一些局限,需要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方能让少先队活动收到实效。

笔者所在学校场地小、设施少,学生在课余只会折一些纸飞机在操场上跑着玩。这样既不安全,又产生了“飞机”垃圾。针对这些情况,笔者便设计了“爱动手,爱科学”团队活动,鼓励队员们自己设计,用废旧纸张叠飞机,比一比谁设计得最好,飞得最高。学生自己设计出的作品,由于主要是为了参赛,他们就不会拿到操场上去随意飞掷了,校园也就变得干净起来了。

三是针对时事来选题。随着网络等媒体资讯的发展,时事政治逐步为老百姓所熟知。而这些时事,在少先队活动中,也可以作为良好的选题。

例如,“东方之星”客轮沉船事故,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利用此新闻,精心选题,举行了一次教育活动。通过播放视频、展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看到灾难的无情、生命的脆弱,认识到责任的重要,增强了学生珍爱生命、重视安全的意识,并学到了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

二、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体验

在日常教学中,德育往往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来开展,或者仅仅渗透在学科教育之中,难有实际效果。因此,体验教育是有效开展德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心灵的重要手段。

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道德体验。在体验活动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他们成为体验活动的主体。在活动的设计中,我们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精心安排:活动选题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活动内容应围绕学生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来设计;在探讨解决方法时,应交由学生去主动探究、思考直至解决之。活动不能流于形式,要始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注意协调活动的整体性,使学校开展的各种体验活动循序渐进、协调一致。

二是倡导个性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体验活动中,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影响其最终的收获。对此,辅导员应当善于观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在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在反复实践中,通过体验充分激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

三是注重体验教育的系统性、长期性。学生因为自身水平的局限性,在一次道德体验中,认识往往比较肤浅。只有通过教师多方面的长期引导,才能逐步形成自身成熟、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少先队工作者应注重体验教育的系统性、长期性,把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看作一个整体,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制定目标,系统地开展体验及思想品德教育。

三、携手家长,共筑教育大环境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起点,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我们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等各种条件,多与家长沟通,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为少先队工作做好铺垫。

在少先队活动中,笔者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特殊学生予以特别关注。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笔者注意区别对待,积极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有一位陈姓同学,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因此他常年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性格较为孤僻,时常还会破坏学校公物。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一方面与其家长及时沟通,全面了解其性格特点,并安排其他同学与他结成对子做好朋友,让他有倾诉的对象;另一方面,在少先队活动中,笔者安排他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以增强他的信心。渐渐地,他的话多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甚至还能热心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困难。在一次活动中,笔者特别表扬了他:“你是―个优秀的孩子,但是害羞,不愿多说话,有时候也会拿墙壁、花草树木撒撒气。但是现在,大家都欣喜地看到,你变了,变得开朗了,变得热情了,变得更有信心了,希望你能做得更好!”听了笔者的话,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原先的缺点也逐渐看不到了,变成了一个阳光的男孩。

四、走出校园,在社区开阔视野

社区是社会的基层,是大家每天生活的地方,它完全可以作为学生认识社会的窗口。我们适当、合理地组织健康有序的社区少先队活动,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我们时常会组织少先队员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在一些重大节日或活动中,我们开展帮助贫困家庭学生、留守家庭学生、孤寡老人等的志愿服务,举行义务劳动等活动。

3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雷锋日”。在这一天,笔者会特别组织少先队员走上街头,帮清洁工打扫卫生。一天下来,学生十分疲惫,但热情高涨。第二天,笔者会召开活动总结会,学生纷纷表示:一天的“学雷锋”活动虽然很累,但我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更体会到了清洁工人工作的艰辛。最后他们都说:以后要经常帮助别人,而且会主动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第11篇

关键词: 小学 德育管理 “四力”

德育工作在小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工作、社会各界人士必须要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认真分析看现状

不畏浮云遮望眼。目前小学德育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并从中寻找解决的方法。

1.德育内容拔高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学生变坏的机会也越来越大。政府部门想未雨绸缪,早点教育孩子,很多东西提前渗透到小学的德育工作中,廉政文化进校园、预防知识进校园、国防教育进校园等内容都要安排到德育教学中,至少要10个课时以上。这些德育内容说不重要那是假的,说重要则显得有点远了,小学生的思想意识毕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让他们提早接受大人们处理的知识,未免高估了他们的大脑,容易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混淆,模糊了德育主干知识的构建。同时,这么多内容要进校园还扰乱了学校正常的德育工作,大量社会阴暗面会呈现在小学生面前,让学生提前对社会产生信任危机。

2.德育目的扭曲化。德育的目的简单讲就是培养学生有个好的习惯,为此,学校制订出了一系列规定,对广大学生及教职工个人或群体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校管理走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法治轨道上来。但是校园制度的形成和执行前提应当是学生的需要,而不是管理者的需要。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学校的红领巾监督员就好像苍蝇一样,每天总是盯着我们不放,一点也都不顾及我们的感受,太讨厌了!”也有很多老师大吐苦水:“我对这些学生真是没办法管了,如果我在教室里,他们就会安静一些,乖一些,可我前脚一走,后脚还没迈出,教室里就闹翻天了!”像这样的“盯”“管”,无视儿童在制度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只是将儿童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往往导致他们消极反抗:他们遵守校园各项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让班集体不被扣分,自己不因为违反了校园的规章制度而遭到班主任的训斥。

3.德育效果递减化。活动是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于是人们总是千方百计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参加,其意图是要用有意义的活动占据学生的生活空间,可是很少会去深思这样的方法能否取得好的效果。笔者曾就学校德育文化建设中学生活动设计方面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很普遍:“如今的孩子劳动观念和能力太差了,要加强劳动教育”、“如今的孩子心理素质太差,抗挫折能力差,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如今的孩子法制观念淡漠,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上升,要加强法制教育”、“如今的孩子文明礼仪太差,2008年要开奥运会了,要大力加强礼仪教育”……就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赶上了一拨又一拨的教育。在如此众多教育的加强中,德育迷失了自己,德育的效果越来越差。

二、群策群力促提高

众人拾柴火焰高。德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家长、社会等力量共同参与,才能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

1.教育部门要“给力”。教育主管部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领导力量,对小学的教学组织工作有直接影响。比如上面提到的廉政文化进校园、预防知识进校园、国防教育进校园等内容也都是教育主管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学校必须实施的,而且年终还要对专项内容进行考核,学校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下属单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能挤出仅有的时间安排这些“可望而不可即”的内容进行品德教育。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也知道廉政文化、知识、国防教育等内容对小学生来讲还不到时候,虽然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但为了执行上级的精神也“一竿子撑到底”,学校德育工作的行政干预力太强。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德育内容进校园的“准入”上要严把关口,不要让过多的、超前、拔高的德育内容过早地介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要授予学校在德育工作的主动权,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来设置德育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第12篇

一、教学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品德与生活》从低年级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以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为三条轴线,指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虽然,我们教学时有相应的教材,这些教材的设计从儿童生活出发,选择了儿童生活中典型的事例、题材,非常丰富多彩,但我们要考虑到儿童的个性差异,儿童生活的环境差异,包括自然的与社会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捕捉儿童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及时地把儿童生活的新问题、社会中的新信息、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之中。因此,《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活动内容是开放的,向儿童自身开放,向儿童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儿童生活的社会开放。活动主题可以由儿童自己发现或提出;可以由师生共同发现或提出;可以是儿童在教师引导下产生和提出;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到学生的响应。

二、教学活动形式的开放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课程目标主要通过老师指导下的各项活动来实现。可以说,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深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本课程经常采用的教学形式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充满儿童情趣,愉悦儿童身心,放飞儿童情思,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全身心地感受,在自然和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认识。

同时,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可以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三、教学活动时间、场所、人员的开放性

《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活动时间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活动主题,与学生实际可安排一课时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更长的一段时间。这样,就给老师捕捉课题,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留有时空。同时,一项主题活动的开展,可以有课前准备阶段,也可以有课后延伸活动,这是不受时间限制的。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的。“自然即课程”“自我即课程”“生活即课程”。本课程内含了一种校外课程的理念。因此,我们应该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框,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观察,到工厂、农村去参观访问,到社会上去调查了解。总之,只要是教学活动的需要,哪里都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课程。这一课堂具有广阔的空间,是开放的课堂,流动的课堂。

《品德与生活》课程在人员安排也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打破了老师包教的模式,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可以由家长支持参与,可以由社会各界的帮助,形成了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交往互动的热闹的课堂。

四、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在评价功能上发生着根本性转变。评价目的是为了激励儿童成长与进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因此,它关注每位学生的活动过程,重视儿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重过程胜于重结论。或许,在某项活动中,儿童花费了许多精力,到最后却并没有什么结果,但在活动过程中,他却学到了许多相关知识,增长了才干,锻炼了意志,有了深刻的体验,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的回报,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