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内容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内容

时间:2023-07-04 17:08: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内容

第1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1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51-02

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独具特色的技术方法和服务流程,成为中医药综合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护理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辨证施护、个性化强,技术方法灵活多样、易于接受,与现代护理互相补充,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护理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1]。《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出台,标志着中国护理学科迈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因此,在中医护理发展中,如何面临挑战,抓住机遇,取得成效,是中医护理管理者思考的重要命题。

1 发展中医护理存在的问题

1.1 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缺乏 由于中医护理专业学生面临岗位选择的压力,而综合性医院就业机会高于中医医院的现实,使更多中医院校护理毕业生与专业不能对口,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甚至严重流失。目前各中医院的护理人员中,大部分是西医护士出生,其对中医基础知识的掌握,无论是理论还是技能上都明显低于中医护士。同时中医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导致了护理人员不能分层次使用,工资奖金待遇等方面不能体现其知识价值,不能体现其在护理队伍中的地位,使其对职业的忠诚度降低,学术带头人数甚少[1]。

1.2 在职护士的中医知识缺乏 在中医医院的护士中,西医院校毕业生比例大,医院面临着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再培训任务,影响中医临床护理实践中服务能力的提升及中医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

1.3 中医护理操作开展受制约 2006年,《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全面修订完成,这标志着中医护理工作向行业标准化管理迈出了新的一步。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也就是说医生不开医嘱,护士就无法开展中医护理操作。

1.4 西医护理对中医护理的冲击 西医护理依靠其自身的优势,对传统的中医护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护,服务对象不仅针对有疾病的人和人群,还关注大众的健康,在治未病、老年病、慢性病、养生保健领域应用广泛。而西医护理理论体系严谨,相对独立,技术操作规范、流程合理,服务对象主要针对有疾病的人群。与西医护理人员相比,中医护理人员除了要学习西医护理知识外,还要系统学习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所以在工作中承担的责任更多。

1.5 中医护理人才梯队不完善 中医护理人员就业后的学历教育以西医教育为主,护士没有机会投入中医护理学历培养体系,导致中医护理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与其它医学专业相比,水平有一定差距,影响了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

2 发展中医护理的优势

2.1 发展中医护理的政策优势

2.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建立了中医护理行业的国家标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2010年对中医护理工作了管理性文件《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2013年首次把“中医护理专科”设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为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2.1.2 在中医护理教育方面,目前也呈现多层次特点。在学历教育中,中医护理专业有中专、大专、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在全国中医院校中,相继成立了护理学院,使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梯队更加合理。

2.1.3 中医护理的学术氛围逐渐浓厚 中华护理学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均成立了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定期举办全国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推动了中医护理学科建设,搭建了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2.2 发展中医护理的学科优势

2.2.1 中医护理的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历来在祖国医学整体观、辨证观理论指导下,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强调人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辨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环境等信息,应用中医八纲辨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确立病人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

2.2.2 中医护理的方法优势 中医临床护理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辨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除药物、针灸疗法外,还有拔罐、刮痧、熏洗、敷药、推拿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中医护理在治未病、老年病和慢性病防治、康复工作中也具有显著的特色优势。

2.2.3 中医护理的操作优势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医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医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服务的基本手段。它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经络学说为核心,通过刺激特定部位,以通经脉、调气血、调整阴阳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3]。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简便易行、直观安全的特点,以无创或微创为优势,已逐渐成为吸引病人入住中医院的良好举措[4]。《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明确了15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为护士提供了技术和法律保障。

2.2.4 中医护理的价格优势 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它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大的用武之地。随着中医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也得到明显关注。如治疗小儿厌食症常用的捏脊疗法;神经衰弱、长期头痛头晕患者应用的药枕治疗;风湿、类风湿性疾病使用的温泉浴、泥沙浴;佝偻病、缺钙用日光浴进行治疗等等,均疗效显著。此外还有火罐、热敷、熏洗、浴足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疗法操作简便、取材容易、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中医护理是一门有历史、有传承、有发展、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独立学科。中医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中医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中医的整体观念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坚持“辨证施护”的中医临床护理原则,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护理工作[1]。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的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42号.

[2] 马秋平.中医护理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2):69.

第2篇

【关键词】基层医院;中医护理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3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事业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中医护理管理也要与时俱进。现代的医院,必须加强各方面的竞争意识,不仅是设备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人们对中医护理管理工作的需求就要求我们医院要配备更多更齐全的中医护理人才,需要我们的护理管理者更加用心的学习护理知识和管理知识。中医护理的独特护理条件和护理方法需要完善的管理体系去支撑,但目前我们的中医护理管理还有很多缺憾,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所以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1]。

1 基层医院中医护理管理现存的问题

1.1缺乏专业的中医护理人才

早在前几年,就有人对各级医院的护士在编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几的医院存在护士缺编的情况,尤其是基层医院的中医护士缺编更加严重。目前,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者普遍工作量大,因为很多医院因为人手缺乏,经常把中医护理人员安排去从事西医护理工作,从而导致真正从事中医护理的人员变少,很多只是走了个形式而已。

1.2 中医护理人员的护理基础知识薄弱

一般而言,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关系着护理质量的高低。但是在中国,到目前为止的护理人员都是以中专教育为主,缺乏真正高水平的护理人员,医护人员的教育层次普遍较低,这种现象在基层医院中尤其反应明显。很多基层医院的中医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差,理解不全面,就难以在工作中真正去实施中医护理。再加上在中国,普遍存在“重医疗、轻护理”的意识,所以护理人员一般都是按医生的要求去执行护理工作,从而缺乏自身对护理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因此导致了中医护理人员一直保持着基础知识薄弱的状态[2]。

1.3 中医护理内容定位不清

因为中国的教育模式,导致基础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层次较低,很多中医护理的护士并没有真正理解何为中医护理,怎么去进行中医护理,从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中医护理特色不明显。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比较重视患者生理方面的问题,而忽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比如对疾病的预防和预后的不良行为等知识的传播,因此,常出现护理问题判断失误,护理工作缺乏可操作性。

1.4 缺乏对中医护理人员的培训

虽然现在很多基层医院会组织中医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但是目前的培训内容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实用性,与临床护理脱节,无法真正的起到指导作用。所以在今后的护理培训工作中,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对中医护理健康教育水平培训的规范性和实用性[3]。

2 改进基层医院中医护理管理的措施

2.1 改变基层中医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

首先,基层医院管理者和中医护理人员必须改变护理观念,从心理上重视中医护理。坚持学习相关中医护理理论,在工作中注重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并把自己掌握的现代护理知识与传统中医护理知识相结合,为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最大的帮助。同时,要深化护理模式改革,在护理工作中尽量做到中西医结合,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医院的管理层也要重视中医护理工作,正确处理和安排中医护士的护理工作,让中医护理真正发挥作用。

2.2 中医护理人员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中医护理人员要重视自身的知识学习和丰富,在工作中结合实际多思考,多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医院也要多组织相关培训,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培训讲座,不断提高基层医院中医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不断改进基层医院中医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医院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不断提高中医护理管理的质量。

2.3 提高中医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只有切实提高中医护理人员的素质,才能更好的保障护理管理质量,才能把管理理念深入到中医的日常管理之中。护理管理者和护理人员的素质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职业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业务技能等,这不是一两天就能改变的事情,需要我们的在平时的工作中结合实际,解放思想,不断的加强学习,才能最终提高我们整个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4]。

2.4 建立符合实际的管理体系

中医护理的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在工作中,必须结合实际,把中医护理的理念深入到平时的护理工作当中,加强思想教育,

运用奖励机制,制订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比如,加强各级护理人员的责任制,做到一级管一级,增强责任感,平时严格规范查房制度,明确岗位责任。目前,中医护理的管理工作还有许多弊端,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我们医院在工作中不断的进行探讨和改进,从而制定一个真正可行的管理体系制度[5]。

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工作在医院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很多医院还是更注重西医的护理。从而造成我们传统的中医护理缺乏人才、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现如今,随着我们中医护理与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要求我们要不断发扬祖国的传统医学,改变中医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中医学是我国的精髓,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内容的丰富和知识的渊博不是简单的培训和学习就能改进的。我们的护理管理人员必须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护理路线,同时也要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将基层医院的中医护理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彩玲,李娟. 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难点与对策[J]. 中国民康医学,2014,01:91-92.

[2] 陈美华. 中医护理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2:678-679.

[3] 彭兰英. 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07:769-770.

第3篇

1明确培养目标

解决护理专业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首先应明确各自的培养目标,这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对中职护理教育,我们多年来一直严格执行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制订的三年制临床护理方向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严格遵循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的劳动者。”[1]因此,我们将中职的教育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以使中职毕业生能在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基础护理工作。高职培养目标是面向医疗卫生保健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较强专业能力,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能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2实施专科段教学策略

2.1目标引领,深入调研,确立方向针对中高职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走访医院、医疗卫生单位及卫生主管部门,倾听管理者和护理专家的意见,加强与高职院校的沟通交流,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护理专业“3+2”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制订方向:着眼于知识拓展、技能提高,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提升学历的要求。

2.2比照“五年一贯制”教学计划设置“3+2”模式大专段各专业课教学内容及课时数我们将“3+2”模式大专段的教学计划与“五年一贯制”的教学计划进行详细比对,以明确3个问题:首先,开设的科目有哪些异同,其次,开设同一科目的学时数有哪些异同,再次,各科教学内容有哪些异同,最后归纳整理,确保“3+2”培养模式大专段所开课程包含国家关于“五年一贯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全部内容。在确保“3+2”模式大专段所开课程包含高职临床护理课全部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仔细研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增加了临床护理课的课时数,同时结合临床调研,增设了传染病护理学和肿瘤护理学,旨在满足学生对传染病和肿瘤疾病护理知识的需求。

2.3满足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开设社区护理课程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社区护理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社区护士必须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经过全科综合培训,具有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胜任社区护士的工作。为满足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我们开设了社区护理课程,以使学生符合社区护理服务要求。

2.4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开设育婴师、养老护理员等课程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育婴师的高工资和养老护理员的巨大需求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许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会举办的相关培训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大专段教学中加入了育婴师、养老护理员课程,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育婴师和养老护理员职业鉴定考试,获取相应资格证书,为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

2.5加强院校合作,定单式培养护理人才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地的中医院发展迅速,中医护理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目前中医院的护理人员绝大多数是西医护理专业毕业的,不能很好地完成临床中医护理工作。为此,我们在大专段与中医院实行院校联合办学,开办中医护理特色班,聘请中医护理专家来校授课,定单式培养人才。

2.6开设专升本课程,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适当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2]由于学生入学时为初中毕业生,学习基础差,为此我们开设了专升本考试科目的课程,如政治、英语、医学综合等,为学生的继续深造打下了基础。

3开发校本教材

确定了教学计划之后,我们在认真筛选教材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开发校本教材上。在全面掌握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基础知识与临床(一)》和《基础知识与临床(二)》,将医学基础知识与医学临床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而且使他们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很大的延展;由于临床上大量新药的出现,书本所讲的药物临床已很少应用,为此我们在做了大量临床调研的基础上编写了《临床用药与护理》,将临床用药与书本理论相结合,使学生理解透、掌握牢;针对临床开展的多项新技术,我们编写了《重症监护技术》;根据临床需求我们编写了《肿瘤护理学》等。校本教材的开发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4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方法

学生在中职阶段由于年龄小、心理不够成熟、文化基础较差、对护理专业比较陌生,因此中专段课程安排应以强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教学主要任务,教师的授课手段也应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使学生通过中专段的学习架构起护理专业最基本的知识结构,掌握护士职业基本技能。而大专段学生经过8个月的临床实习,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以及人际沟通能力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临床问题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

5院校合作

为促进学生就业,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我们联合就业科,多次深入用人单位宣传,讲明学生的优势:既有中专、大专两个毕业证,又取得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同时,将用人单位的用工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顶岗实习单位。这种双向选择提高了双方的满意度,学生的工作热情高,学校和用人单位也易于管理。事实证明,“3+2”模式顶岗实习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许多单位纷纷以高额奖学金的形式吸引学生到自己单位实习、就业,许多单位都与学生签订了用工合同。

6体会

第4篇

关键词:新形势下;中医药学;临床护理;药学服务

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需求的增加,医院对护理人员所需具备的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1]。与此同时,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的确立,很多疾病的治疗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2]。目前,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多毕业于西医院校,护理知识也是以西医为主。在中西医结合的新形势下,护理人员必须提高对中医药的认知,能够将中医药学与护理学有机结合,提高其药学服务能力,保证中药的使用安全[3]。本文探讨新形势下中医药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医院于2019年9月开始采用中医药护理模式,随机选取2019年3~8月的100例为对照组,2019年9月~2020年2月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20~75岁。观察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23~77岁。护理人员共35名,均为女性;年龄24~43岁。学历:大专10名,本科18名,本科以上7名;护士与护师15名,主管护师15名,副主任护师5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中医药学实践与服务指导。(1)注重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药知识的指导:由中药房药师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药药学服务指导,包括常用中药的名称、种类、用法、用量、中药配伍禁忌、中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等,结合患者特点,普及中医药知识。如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瘀血形成有关,治疗方面可采用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的药物,如舒血宁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等,提高护理人员对中医药药物使用的认知,提高中医药的合理使用率。(2)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中医药具有“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等优势。结合患者的疾病类型,向患者进行中医药知识宣教,提高患者的保健知识及疾病预防意识。如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向其普及中医药知识,告知如何稳定血压、血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时间。(3)重视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指导护理人员合理为患者使用推拿、按摩、针灸、刮痧、耳穴埋豆、中药熏蒸等相关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的技术优势,促进患者早日康复。(4)注重临床护理资料收集,积极进行护理科研:注意收集中医药使用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如单纯西医护理与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患者住院时间和症状改善的影响;中成药使用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为护理科研提供依据,保证中药使用安全。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护理服务满意度和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药学服务的评分。护理服务满意率参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评价体系》,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率为非常满意率与基本满意率之和[4]。药学服务能力参照《药师药学服务胜任力评价标准(试行)》中的相关内容确定。理论评价包括个人素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内驱力等,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药学服务能力越强[5]。实践能力通过护理人员的日常用药指导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药学服务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χ±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2.35±1.15)d,短于对照组的(15.80±2.06)d;医疗费用为(5852.95±247.45)元,少于对照组的(6396.55±305.26)元(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药学服务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护理人员的服务理论和实践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第5篇

【关键词】整体观;爱岗敬业;微笑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441-01

“三基”是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具体表现,是完成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及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也是护理管理者对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基本知识的首要任务。

1 中医护理要有整体观

通过这次中医三基培训,我清楚地认识到,护理人员要在具体工作中具备整体观。

因为中医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医疗背景下,中医护理继承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与辩证观,特别是“三分治,七分养”的原则得到深入贯彻。古人一直强调“防重于治”、“圣人治未病”,在具体操作中也把人体看作由肺腑、经穴、气血汇聚而成的和谐有机体。在实际护理工作成,我这方面认识较为浅薄,一直将自身职业当成辅助工作,从未思考患者患病同自然界、社会环境的联系,以至于没有达到良好的施护效果。

多年以来,中医临床护理通过与现代技术结合,已经归纳出一套完整的护理体系,不仅包括中医理论,还涵盖临床施护方法以及拥有我国中医特色的操作技巧。除了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方法外,还有放血疗法、刮痧疗法,在实际工作中我曾采用过的治疗方式还包括拔罐疗法、敷药法、贴药法、熏洗疗法、推拿疗法等等。通过这次学习我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治疗方法不是针对病人简单的“对号入座”,而是根据患者患病原因不同、程度不同、病理不同、时间不同,为其提供不同的护理方案。必要时还得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病况、喜好、心理等信息,灵活运用中医八纲辩证法,归纳、总结病患已有或者潜伏的健康问题,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提予以健康指导。

2 岗敬业的护理人员

对于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称职、优秀的护理人员,通过这次中医三基培训,我深有体会:以下几点是我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加强的。

首先,必须要遵守医院纪律,扎扎实实工作,在工作中爱岗爱业,在业余不耻下问,对待病人要时刻要时刻思考为病人排忧解难,迅速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在工作细节上,不厌烦换药、扎针的繁琐;在理想实现上,不将护理工作当成是稀松平常的职位。俗话说,七分靠护理,三分靠治疗,在平凡的岗位上不能甘于平凡,也不要整天想着干出多么先进的事迹,只需要把自身工作当成医院里不可或缺的一环,并时刻维系医患的和谐关系。

再者,在护理的岗位上,在恪守为病人服务的原则下,也要严格的要求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如三基培训、医疗讲座等,增强自己的护理技能,持续更新知识,将所学知识同实践紧密结合,在工作中不断汲取教训并完善自我。此外,在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背景下,作为护理人员,既要严格遵循职业规范,还要强化法律观念,提升法律意识,增强服务品质,在医疗工作中为患者提供各种便利,同时有效避免医疗矛盾。

第三,重视沟通的力量。从传统来看,主治医师属于上级,而护理人员只不过是医嘱的执行者,这就导致了上下缺乏沟通,有时医师的意见没有在医嘱上详细注明,而护士也未询问医师的详细要求,从而导致患者的病情未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在中医三基培训中,护士长还列举了不少关于护理人员与患者不良沟通的情况:比如护理人员使用方言与患者交流,或者运用专业术语向让患者产生误解,还有在回复治疗效果时,常用“没事”“不可能”等缺乏职业责任或模棱两可的语言,无法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所以,护理人员要保障与医师的良好沟通,同时积极询问患者的治疗反应,而不是机械地完成任务。

3 不断提升护理人员形象

通过培训我认为中医护理人员的形象特别重要,在医院之中护理人员占有很大的比重,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最多,护理人员的形象在患者心目中几乎就代表了医院的形象,甚至代表了整个医疗领域的形象。所以微笑服务是必须的一项工作内容。在医院的白色背景下,微笑服务可不仅仅出于礼貌的考虑,它自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劳动形式,是护理人员真诚态度的具体体现。对病人来讲,微笑的价值难以估量,即便它不耗费钱财,却能够使病人如沐春风,让面临疾病压力的新病患快速消除陌生感,适应医院环境;让重病患者忘掉恐惧焦虑,恢复平和心态。因此,护理人员一个真诚的微笑,能为患者带去尊重、温暖和理解。

除了微笑服务,护理人员的仪表也非常重要,孔子言:不学礼,无以立。如果在医院中缺乏了礼仪,医疗秩序和护理工作怎么获得社会的认同与病人的认可?因此,护理人员也许没有亭亭玉立的身材,没有轻盈机敏的步伐,但一定要稳重端正的教养、白净整洁的服饰,这可以体现出护理人员的良好礼仪并赢得行业口碑。

4 结论

通过中医三基培训,我收获良多:首先,在具体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具备整体观,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再者,必须要遵守医院纪律,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保障与医师、患者的良好沟通;最后,保持微笑服务,不断提升护理人员形象,营造良好的行业口碑。

参考文献

[1] 岳立萍等.临床案例引入法在新护士护理操作培训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09(3).

第6篇

【关键词】护患纠纷;护理人员;预防对策

当前,医院中的护患纠纷频发,从而对于医院的品牌塑造产生了不利影响,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此,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当前护患纠纷产生原因分析

(一)就服务工作而言,不够到位

尽管当前各大医院都比较重视人性化服务,然而由于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比较淡薄,服务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同病患的沟通交流中缺乏热情与耐心,甚至有的护理人员对待病患态度生冷,没有充分尊重病患,导致了病患对于医院的服务质量产生质疑与不满,护患纠纷难以避免。

(二)就专业素养而言,相对较低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病患对于医院的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服务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医院中的护理人员并未接受过专业的护理培训,专业素养普遍不高,因此难以对病患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而不能够满足病患及家属的需求,甚至在服务过程中经常发生失误,增加病患的痛苦,从而引发护患纠纷。

(三)就患者期望值而言,普遍较高

由于病患对于主治医生或是疗效等多方面不够满意,却难以同医生或医院领导发生直接的正面冲突,从而会在心里郁结怨气,寻找机会发泄,而护理人员工作上的失误此时就会成为病患及家属怨气的发泄对象,加之病患素质参差不齐且护士地位普遍不高,护患纠纷从而频发。

二、预防护患纠纷的相应对策

(一)切实提升护理工人员的道德素养

护患之间良好和谐关系的建立离不开护理人员良好的个人职业道德与修养,并且在护患关系中医院的护理人员往往处于主动的地位,因此唯有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充分尊重患者痛楚,方能够得到患者的尊重与信任。因此,医院中对于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培育十分必要,特别是对于那些进入护理工作岗位不久的人员更要加强培训力度,培训内容主要是同病患的服务礼仪与沟通技巧,还有就是身为医护人员所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坚持为病患提供优质化的服务,从而在病患满意度提升的基础上改善护患关系。培训过程可采用范例教学模式,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

(二)丰富并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尽管在医院频发的护患纠纷中,技术性的因素并不多见,然而对于一个专业技术及护理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而言,能够及时掌握病患的基本情况,并能够及时为医生在后续的诊治过程中提供必要依据,提高诊断效率。因此,即便是对于专业的护理人员而言,也应当掌握基本的医疗理论知识与技能,而不仅仅是服务工作那么简单。护理人员可以不断学习熟练掌握各项病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各项医疗器械也要学会使用,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经验水平,从而及时辅助医生救助患者。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技术与设备更新较快,更要护理人员能够予以熟练掌握,不断学习与研究,为医患紧张关系的缓解提供保障。

(三)增强责任意识,依规章行事

医院中的所有工作人员唯有严格遵守各项规章体制与操作流程,工作中坚持慎独精神方能够保障基本的医护安全。由于医院的临床医疗活动中潜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存在着较大的风险系数,医院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医患纠纷就是由于个别医务人员失误或是没有遵循操作流程办事导致的,因此,所有的医疗工作者特别是同病患直接打交道的护理人员更要严格规范自己,依据规章体制办事,切实落实各项指标与制度,严格依章行事,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四)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心理素养

所谓的心理素养就是个人较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于医院中的护理人员而言,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要求其需要较强的心理素养,其中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素养主要有敏捷的洞察能力、良好的思维判断力、持久的记忆力以及广泛的注意力,更包括了个人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较强的心理抗压能力。因此,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心理素养有助于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的提升,进而能够减少医患纠纷,为医院赢得良好的口碑。但是,我们要意识到,心理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帮带的方式予以实现,即经验丰富心理素养高的护理人员搭配心理素养有待提升的护理工作者带班执行,从而在实战中切实提升所有护理团队的心理素养,高效服务病患,减少纠纷与矛盾。

(五)培育护理人员的法律及安全意识

笔者通过调研分析得出,医院中护患纠纷的出现同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法律及安全意识疏浅存在重要关系。各大医院中现行的护理安全管理体制作为护理人员开展工作的依据,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必须意识到,护理安全工作也是护理人员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护理安全系数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鉴于当前医院中护患纠纷频发的现状,医院的护理工作理应将安全工作摆在第一位置,坚持预防为主与防患于未然的良好意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医护管理人员应当强化所有护理工作者的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提升其责任心,做到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在工作中落实各项指标与规范,杜绝护患纠纷的产生。

(六)建立健全护患纠纷管理体制

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各种医患之间的摩擦甚至矛盾,从而出现关系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对于出现的医患纠纷应当及时上报,以便隐患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协调与解决,将其消除在萌芽阶段,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或使潜在的消极因素能够转变为积极因素。对于那些容易产生护患纠纷的群体要格外予以重视,护理人员应当学会采用科学的方法与客观的态度去分析现有的主客观因素,对于护患纠纷都要客观全面去分析讨论,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并且在医院中可以建立相应护患纠纷管理体制,并在后期不断健全完善,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合理协调护患矛盾。

参考文献:

[1]卞红.普外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美容医学.2012(10)

第7篇

随着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卫生士官成为部分卫训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者和最基础教学力量,在新训卫生员的培训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卫生士官教员普遍临床经验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施教能力和组训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卫生员的培训质量。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选送士官教学骨干到医院实习,加强其临床知识的学习与临床技能的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加强临床实习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1.1 卫生员培训对卫生士官教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军队卫生士官教员,知识结构更新较慢,基本停留在理论层面,临床经验比较缺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联系临床实践少,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很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因此,为士官教学骨干提供必要的实习进修机会,优化其知识结构,丰富临床经验,使他们进一步掌握贴近于教材的各种临床知识与技能,才能提高教学、组训能力,更好地完成培训任务。

1.2 训练预备期为临床实习的开展提供了必要时机 目前,卫训单位基本按训练期和训练预备期两个阶段实施组训,但预备期的教学计划在落实过程中效果不理想,教学骨干对枯燥的理论学习和护理操作训练、战伤救护训练等感到厌倦,缺乏积极性。因此,必须改变教学骨干低水平重复的自我封闭式培训,可利用训练预备期的有效时间开展医院临床实习,既可以丰富教学骨干的临床经验,严格落实训练计划,又提高了官兵的训练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开辟了一条能够切实提高士官教学骨干教学训练水平的新路径。

2 加强临床实习工作的实施办法

2.1 实习医院的选择 临床实习医院的选择,我们注意以下几点:①距离营区近,利于保障和人员管控,可确保人员安全。②医院医疗条件好,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较高,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可对教学骨干进行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业务指导。③医院的规模较大,可有效满足临床实习的各项要求。

2.2 实习时间的安排 结合年度训练计划,实习时间应贯穿于整个训练预备期,历时5个月,每天安排医院实习8 h,夜晚再针对性地开展学习与讨论2 h,整个训练学时数达到1 100个学时,从而在时间上保证临床实习的质量。

2.3 实习内容的选择 针对培养合格卫勤人才需求以及卫训教员职责,结合教员整体素质和具体训练要求,我们紧贴教材和大纲实际,科学规划实习内容,突出临床基本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以临床诊断、外科手术、急危重症急救、治疗与护理、推拿与按摩、辅助诊断、药学等为主,涵盖教材所涉及的大部分内容,开展了内科、外科、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急诊科、中医理疗科等科室的实习。

3 加强实习工作的主要做法

3.1 注重教育引导,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骨干要牢固树立为新军革卫勤保障做准备的思想。从自身素质、培训要求、履行职责等几方面需要着手,注重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引导教学骨干提高思想认识,正确对待临床实习工作,激发实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实习工作高质、高效、安全、有序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3.2 加强沟通协调,畅通实习渠道 加强与实习医院各级的沟通协调。首先,通过与医院协商,在科室的展开和带教老师的安排上突出重点、确保实效,安排重要科室、突出实习重点、选择具有丰富临床带教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指导;其次,做好与带教医护人员的双向协调,就实习内容、人员带教能力、专业理论辅导、临床技能培养、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充分沟通,吸纳医院建议,结合实习实际,制定更为合理的计划,使内容更加符合教学训练实际;最后,通过适时测评实习效果,收集教学骨干对实习工作和带教人员的评价及合理化建议,适时优化计划和内容,使实习渠道更加畅通。

3.3 严格制度管理,确保实习安全 安全稳定是部队管理工作的重点,要确保实习工作安全正规,井然有序,必须以条令、条例为准绳,以各项规章制度为依据,结合临床实习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严格制度管理。为此我们制定了《临床实习方案及实施细则》和《临床实习安全管理规定》,对实习过程中的日常管理、科室管理、人员安全、操作安全、交通安全以及人员交往都做了全面、细致的规范,并进行专题教育学习,在实习过程中认真督促检查,确保制度的严肃性。

3.4 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建立正规实习秩序 针对实习涉及面广、科室分散、人员零散等问题,我们区分各级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跟踪管理,加强管控:①建立巡查制度,随时检查实习情况,讲评检查效果;②带队人员加强对实习人员日常工作的检查,对人员在位、遵章守纪、礼节礼貌、军容风纪以及人员交往等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及时处理;③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利用科室带教医护人员反馈的情况以及实习测评卡,多渠道掌握信息,查找隐患。

3.5 引进考评激励机制,提高带教的积极性 我们与院方共同制订一套有效可行的考评激励机制,以此考评带教医护人员和实习教学骨干,保证临床实习质量。把实习带教工作纳入科室管理与考评体制之中,可增强带教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重视实习人员临床技能的培养及管理;制订实习带教奖惩办法,对表现突出的带教人员给予奖励,对出现问题的则予严肃处理,并将带教表现纳入岗位任职和评功评奖机制,从而提高了带教人员积极性,确保了实习质量。

通过加强临床实习,我单位的卫生士官教员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①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增强。教学骨干经历了从理论认识到实践验证的阶段,有利于培养其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1];②临床经验大幅提升;③实践性教学效果显著。卫生士官教员把临床实习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教学训练实际,有效地实现了知识、技能的转化,改变了过去讲授内容空乏、枯燥、模棱两可的窘境,激发了学兵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训练教学质量和施训水平。

第8篇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08)01-0001-03

科学地执行和应用《社区卫生服务常规监测管理指标体系》,必须要明确指标的含义、标准和衡量要素,以便在执行中对指标体系的理解和评价更加规范、统一。

1社区政府监管指标体系

1.1政府政策与扶持

1.1.1社区卫生服务多部门参与指标标准:有明确的文件规定或实际行动指标,有文件或规章且有具体行动为满分,否则酌减。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功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社区居民的家家户户,没有多部门的参与,就难以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衡量要素:检查相关文件和规定,能够提供多部门参与事实证明。

1.1.2上级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指标标准:有政府或相关部门制订的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并有明确的制度和措施。指标含义: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还刚刚起步,社区机构实力还很薄弱。通过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尽快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衡量要素:检查是否有文件规定、合同或者是规划、计划,是否有上级医院支持社区工作的行为记录等。

1.1.3当地财政支持情况指标标准:核实各级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持情况,测算社区人均费用(据文件和实际拨款测算,以区为单位年度计)。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服务是提供基本医疗的首诊机构,各级政府财政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落实的基本条件。衡量要素:检查相关政府文件,检查财政拨款账目。

1.2人力资源配置

1.2.1社区全科医师人口比指标标准:全科医师与人口数之比2~3名/万人口[1]。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的配置要达到一定的条件和水平,这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充分落实的基本条件。衡量要素:根据社区居民人口数,计算社区居民全科医师数量比。区域内的社区全科医生应该包括不同所有制机构的全科医生数量。

1.2.2社区公共卫生医师人口比(或中医师配置) 指标标准:公卫医师与人口数之比1名/万人口。指标含义: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配置必要的公共卫生医师,这也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必要条件。衡量要素: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事档案检查结果,计算公共卫生医师与人口数之比。

1.2.3社区护理人员人口比指标标准:计算护理人员与人口数之比2~3名/万人口。指标含义:护理人员是社区卫生服务主干力量,没有足量的社区护士作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会受影响。衡量要素: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事档案检查结果,计算社区护理人员与人口数之比。

1.3健康产出与保障指标

1.3.1婴儿死亡率指标标准:等于或低于全市指标平均数为满分,每高出1‰扣2分。指标含义:婴儿死亡率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群健康的综合指标,为居民提供全面、综合、有效的卫生服务有利于本指标的提高。衡量要素:检查权威部门提供的健康指标体系。

1.3.2孕产妇死亡率指标标准:等于或低于全市指标平均数,每高出1/10万扣2分。指标含义:孕产妇死亡率的含义同婴儿死亡率指标。同时,也说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围产期服务的重视程度。衡量要素:检查权威部门提供的健康指标体系。

1.3.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指标标准:等于或低于全市指标平均数,每高出1‰扣2分。指标含义: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除表示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功能落实情况外,也说明社区对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视程度。衡量要素:检查权威部门提供的健康指标体系。

1.3.4因病致贫和返贫率指标标准:①无因病致贫和返贫现象;②高于10%不计分。指标含义: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能够有效解决低收入人群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衡量要素:查看有关档案,检查社区贫困人口的疾病经济负担。

1.3.5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纳入社区服务覆盖率指标标准:①纳入80%以上;②低于80%不计分。指标含义:把医疗保险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实行对常见疾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将会大大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保险经费。衡量要素:检查社区居民的医疗保险档案,计算纳入社区机构参保人数。

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监管指标体系

2.1制度管理与设施建设

2.1.1规章制度建设情况指标标准:据制度①健全;②健全,但不完善;③不健全的建设情况判断。指标含义:规范的制度建设是有效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保障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有效的制度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就不能规范运作。衡量要素:监查者核实管理制度,是否有在职教育培训制度,管理、转诊、服务、诊治、收费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各项卫生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2.1.2组织制度建设情况指标标准:依据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建设及分工要求,据①好、②中、③差判断。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建设是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能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衡量要素:是否有明确的领导及人员岗位责任制。领导职责明确、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任务分工明确,岗位职责明确。

2.1.3独立财务及财务管理的规范性指标标准:检查财务管理的规范性结果。依筹资、财务收支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据①好、②中、③差判断指标含义:规范的财务管理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落实的基本条件。衡量要素:社区卫生机构账目,财务收支情况符合财务制度要求,社区卫生服务资金使用合理。

2.1.4房屋设施面积指标标准:建筑面积不少于1 000平方米(站150平方米)。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的房屋建设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基本条件,条件不足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和居民满意度。衡量要素:面积达到建设规范要求,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

2.1.5床位设置情况指标标准:至少设日间观察床5张,但不得超过50张(服务站观察床位不少于3张)[2]。指标含义:适当的病床和观察床设置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就医和医疗康复过程中的及时。特别是有利于常见病治疗及基本诊疗方法的应用。衡量要素: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置一定数量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观察床。病房环境良好,卫生条件达标。

2.1.6临床科室设置、预防保健科室设置、医技及其他科室设置指标标准:有明确的科室编制和科室标牌,科室职责及科室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指标含义:明确科室设置和科室职责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任务落实的重要条件。便于管理上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衡量要素: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台)。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药房、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健康信息管理室、消毒间。

2.1.7诊疗设备、辅助检查设备、预防保健设备、健康教育及其他设备指标标准:配备有符合标准的各种诊疗设备、预防保健设备及其他设备等。指标含义:诊疗设备、辅助检查设备、预防保健设备、健康教育及其他设备时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任务的主要手段,通过有效的诊疗手段和条件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才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质优价量的卫生服务。衡量要素:诊疗设备有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观片灯、体重身高计、出诊箱、治疗推车、供氧设备、电动吸引器、简易手术设备、可调式输液椅、手推式抢救车及抢救设备、脉枕、针灸器具、火罐。辅助检查设备有心电图机、B超、显微镜、离心机、血球计数仪、尿常规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血糖仪、电冰箱、恒温箱、药品柜、中药饮片调剂设备、高压蒸汽消毒器等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预防保健设备有为查床、妇科常规检查设备、身长(高)和体重测查设备、听(视)力测查工具、电冰箱、疫苗标牌、紫外线灯、冷藏包、运动治疗和功能测评类等基本康复训练和理疗设备。健康教育设备有健康教育影像设备、计算机及打印设备、电话等通讯设备,健康档案、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与费用结算有关设备等。

2.2人力资源管理指标

2.2.1中心卫生服务人员配置、医护比例指标标准: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名注册护士。服务站:根据辖区人口每万人配备2名全科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医执业医师。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的配置要达到一定的条件和水平,这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充分落实的基本条件。衡量要素:计算社区居民全科医师数量比、护理人员数量比和医护比例。社区居民全科医师数量比、护理人员数量比的计算应该包括不同所有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

2.2.2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职称结构或质量指标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中、初级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比例配置科学,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机构配置合理的专业卫生人员结构和职称结构有利于社区工作的开展。衡量要素: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

2.2.3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率(%) 指标标准:社区医师近三年接受培训情况,培训的合格情况。指标含义:培训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和水平提高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关键。衡量要素:检查社区医师培训记录,检查社区医师培训的专业及合格情况。

2.2.4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持证上岗合格率(%)、执业护士(或助理护士)持证上岗合格率(%)指标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助理护士)持有合格的执业证件。指标含义:社区专业卫生人员执业持有与身份相符的证件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必要条件。衡量要素: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技术人员证件,核实证件与服务身份的符合情况。

2.3服务功能及效率

2.3.1门诊服务项目范围指标标准:在门诊服务中能够开展常见病诊治、健康咨询、预防保健、康复、心理咨询等项目。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是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及时性和可得性的常见疾病诊治以及健康维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有通过门诊服务有效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才能够实现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宗旨。衡量要素:审查常见病诊治、健康咨询、预防保健、康复、心理咨询、计划生育指导等项目开展情况的记录,据测评标准对每一类内容根据开展情况和效果赋予相应的分数。

2.3.2家庭健康指导及诊疗服务状况指标标准:在家庭服务中能够开展常见病诊治、健康咨询、预防保健、康复、心理咨询等项目。指标含义:家庭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家庭服务有效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衡量要素:审查常见病诊治、健康咨询、护理、康复、心理咨询等项目,检查服务记录。按照好、中、差打分。

2.3.3产前/后保健状况指标标准:社区的孕产妇保健有计划和登记,根据孕产妇情况进行门诊保健或家庭保健。指标含义:孕产妇保健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主要内容,根据孕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保健和产后保健是保证母婴健康的重要手段。衡量要素:检查有无围产期保健和保健指导记录,产前检查记录、产后检查记录。

2.3.4中医中药服务指标标准:运用中医理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对辖区内居民进行预防、保健、医疗。指标含义:中医医疗方法特别适应于社区常见疾病的防治,有特色的中医中药服务可以更好的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全方位开展。衡量要素:检查中医科或中医诊室的开设情况、是否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品种数量。

2.3.5计划免疫接种率(%)指标标准:社区计划免疫工作开展情况全面,各种计划免疫接种的完成情况达到目标要求。指标含义:计划免疫工作是预防保健的一项主要工作,该项工作反映了社区预防保健功能的落实情况。衡量要素:检查计划免疫工作制度,检查计划免疫工作记录,各项计划免疫指标不低于95%。检查居民计划免疫接种结果。

2.3.6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覆盖率(%)、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管理覆盖率(%)、精神病管理覆盖率(%)、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覆盖率(%)、康复病人管理覆盖率(%) 指标标准:各类指标相关的工作已经开展,形成规范的档案管理,登记及时,管理有效。指标含义: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的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一项主要功能和任务,形成档案规范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人群的健康素质。衡量要素:检点人群的档案管理,检查疾病登记和健康服务登记情况,并根据管理的规范性和及时性打分。

2.3.7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居民健康建档覆盖率(%)指标标准:充分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居民健康档案。指标含义: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健康档案的建设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主要工作,是加强社区重点人群管理和重点疾病管理的基本条件。衡量要素:检查档案管理情况,检查相关项目开展的登记和记录,以及健康教育开展的次数和健康教育专栏开设状况,根据管理的科学性和相关工作的效果打分。

2.4可及性及连续

2.4.1为社区居民首诊比例指标标准: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社区首诊制度。指标含义:建立首诊制度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衡量要素:调查除急诊外就诊的社区居民,社区首诊率不低于60%。

2.4.2转诊及转诊病例符合比指标标准:对符合转诊条件的病人进行转诊,及时告知病人不能转诊的原因,对上级医疗机构和外部转来的病人做好安排,并能够延续其必要的治疗护理方案。指标含义:形成规范的转诊机制,对于合理救治病人和降低医疗费用有很大益处。衡量要素:根据转诊制度能够把符合条件的病人转至上级定点医院或相关医院,同时把符合社区治疗和康复要求的病人及时转回社区。

2.4.3入户访视率指标标准:建立医师对辖区内居民的巡访制度。指标含义:建立巡访制度可以密切联系辖区内居民,了解居民健康状况,更好的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衡量要素:检查医生每月巡访量,巡访日志是否内容真实、完整。

2.4.4医护人员知晓有关制度与程序、诊疗记录归档合格率(%)、诊疗记录归档及时率(%)指标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知晓卫生服务中心(或站)的各类规章制度,执行过程明确,形成自觉遵守制度的行为。指标含义:制度建设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有效落实的基本条件,只有严格执行制度才能够发挥制度的效力。衡量要素:检查制度建设情况,抽查社区卫生服务员工对各类管理制度的知晓情况,询问实践工作过程中执行制度的情况。

2.5医疗范围、规范及质量

2.5.1急诊处理知识合格率(%)、基本用药目录知晓(知晓/总人数)指标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熟知基本用药目录。指标含义:作为疾病首诊机构的服务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医疗服务的知识和方法,更应该熟练掌握常用的急救知识和方法。掌握基本用药目录是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衡量要素:考核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掌握急救知识、急救操作和基本用药目录的掌握情况。

2.5.2医疗不良事故发生率(%)指标标准:诊疗过程中有效控制或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掌握发生不良反应后积极的应对处理方法。指标含义:诊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时是难以避免的现象,社区医疗条件和救治条件较差,避免诊疗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和发生后的及时救治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衡量要素:检查了解不良现象发生的情况、考核医务人员处理不良反应的知识和能力。

2.5.3隔离、消毒合格率(%)、处方合格率(%)、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管理合格率(%)指标标准:诊疗物品的隔离、消毒符合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要求;开具的处方合格;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符合要求。指标含义:隔离、消毒、处方规范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都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所必需的条件。衡量要素:按照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要求对隔离、消毒、处方规范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进行检查。

2.5.4基本目录外用药费用比(%)指标标准:基本药品目录外用药费用不超过用药费用的10%,特殊情况的药品目录外用药应有明确的解释记录且符合诊疗规范的要求[3]。指标含义:基本药品目录外用药费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既是诊疗规范的要求,也使控制医疗费用的需要。衡量要素:检查用药情况和用药记录,重点检查有基本药品目录外用药或基本药品目录外用药超标的病例。

2.5.5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指标标准:依据对病人和社区居民抽查结果。计算内容包括:对医疗质量、医药费用、病情处理全过程、转诊及预防保健等。指标含义: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是衡量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落实和服务质量的标杆,也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否持续发展的依据。衡量要素:社区居民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按照居民满意度和监测者评价结果计分。

参 考 文 献

[1] 卫生部.关于2005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目标的意见.2001

[2]董先雨.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65.

第9篇

1 起源和发展

美国的护士执照考试起源于1903年,部分州,例如新泽西、北卡罗莱等就颁布了《护士执业法》[2]。后来,美国的国家护士执业考试(national council of licensure examination,NCLEX)由美国联邦护士委员会全国理事会(national council of state boards of nursing,NCSBN)组织的护士行业准入考试。NCSBN是考试的管理机构,该机构成立于1978年,现在有60个护士局和9个协会成员,护士局包括美国50个州(其中5个州有2个护士局)、哥伦比亚特区和4个联邦领地的护士局组成;9个协会成员包括新加坡护士局,加拿大和英国的几所大学组成。NCLEX真正在美国全国范围正式实施是1982年,包括注册护士(registered nurses,RN)和执业护士(practical nurses,PN)两种考试,其中注册护士为进行比较研究的对象。

我国的护士执业考试(Chinese licensure examination for nurse,CLEN)起步相对比较晚。1993年3月26日卫生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执业考试。1994年在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办法,1994年6月26日,卫生部组织了护士执业考试试点[3]。1995年在全国第一次推行护士执业考试。2003~2010年,并入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理学专业初级(士)资格考试,2011年起又将二者分开考试。执业考试合格者可办理执照取得护理岗位准入资格。

2 两国考试组织管理机构、考试时间和考点等介绍

中美两国由于国情不同,其考试组织管理机构、考试时间和考点各不相同,见表1。

3 考试资格和申请资料

3.1 美国注册护士考试须具备的资格

3.1.1 填写申请表格表格内容较多而且比较详细,包括从高中起的教育背景、违反纪律问题、无犯罪记录证明、指纹卡,身体残疾者须注明原因、具体部位和考试需要提供的特殊帮助,表格上的内容必须全部填写完善。资格审核费用为200美元。

3.1.2 支持证明材料申请表格里面填写的护理专业教育背景,必须由受教育学校单独提供具体学习各科目名称、理论、实践课时和成绩,有效证明人签名及盖章,信封外加盖骑缝章。如申请人为非美国教育背景,还须进行学历和申请人签名公证,或者提供国际认可的国家教育认证书。课程内容必须符合各州护士局要求的基本学习内容,包括老年、心理和精神科等护理知识必须达到要求。

3.1.3 非美国籍考生还需提供考生本国的护士执照和公证书。另外美国绝大数州需要外籍护士首先通过外国护校毕业生评审委员会(commission on graduates of foreign nursing schools,CGFNS)的考试,还需提供英语能力测试成绩,如托福(TOEFL)或者雅思(IELTS)成绩单,也有极少数州对外籍护士不需CGFNS和英语证书可以直接申请考试,例如纽约州。

3.2 中国注册护士考试须具备的资格

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可以申请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生填写申请表,学校或者单位出具证明表即可。手续相对简单,资格审核目前不需缴纳费用。

4 考试内容和费用

美国的注册护士目前的考试内容主要根据贯穿人的不同生命周期的需求为线索,分为4大内容,具体如下:安全和有效的护理环境,又分为护理管理,所占百分比为16%~22%、安全和感染的控制8%~14%;健康促进和维持6%~12%;心理社会的整合6%~12%;生理的整合,分为4个小分类,分别是基础护理和舒适6%~12%[4],药理和胃肠外治疗13%~19%,减少潜在的危险10%~16%,生理适应11%~17%。考试费用约200美元,如在美国以外的考点进行考试,考生需另外付费150美元。

我国的考试内容自从1995年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十多年以来,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1997年以后增加了护理程序的内容,2003年以前考试内容分为5个科目:内、外、妇、儿科和基础护理学,分2个半天考试。2003~2010年与初级(士)资格考试合并后的考试分为4个科目: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前面3科目考试内容融合了内、外、妇、儿科护理的知识,专业实践能力测试的是护理学基础知识,分2天进行考试[5]。2011年开始只单独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分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科,内容除了以前考试包括的内容外,还有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与法律、中医护理、医学基础知识、生命发展保健和精神科护理学内容。近几年考试费用约50元每科。

5 考试方式、时间和成绩查询

美国的注册护士考试从1994年4月起开始实施计算机自适应考试(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CAT),是Pearson VUE考试系统里面的一个考试项目。开始考试前有15道非常简单的不计分题目,用来测试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适应考试,确定没有问题后,进入正式考试,最少75道题最多265道题,最长考试时间是6个小时。成绩在3天左右会在相关护士局网站查询到,也会发电子邮件通知考生。

我国的考试一直以来是纸笔考试,2012年考试定在5月19日分上、下午共5个小时考试,成绩在考后1个月网上查询。2011年以前每科以60分合格,2011年定为专业实务77分和实践能力76分,一次全部通过为合格。

6 注册

美国的注册护士考试通过以后,所在的州护士局会将执照邮寄给考生。一般是1年续注册1次,有些州是2年注册1次,在执照到期前3个月和后3个月内都可以进行续注册,护士局会提前寄信和注册表给护士,告知具体填写方法以及注册程序,服务非常到位。

我国的护士注册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各省要求有所不同,但是基本都需要护理专业毕业证书、考试成绩单和临床实习或者工作证明。续注册是提前30天进行注册,从2008年开始,护士执照改为每5年注册1次。

7 对我国的启示和建议

美国的护士执照考试从管理到运行相对比较完善,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

7.1 完善管理部门网站的建设

美国的护士执照管理机构NCSBN网站的内容齐全,对考试介绍也比较详细,考生在网站上可以查询到所有的相关信息,包括往年的年度工作报告、考试通过率、考试前准备、考试过程以及考后注册等信息都非常具体方便、清晰明了,值得学习。

7.2 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综合测试

美国的注册护士考试题目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综合测试,几乎每一道题都需要综合基础知识来进行分析,结合临床经验来进行判断[6-7],题干和答案的内容比较丰富,而不是简单地测试某一个基本知识点。我国注册护士考试应更多一些考核实际动手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题型。

7.3 建议实施计算机化考试管理系统

护士执照直接关系到护士的就业[8],如果考生1次没有通过考试,需等到第2年才能考试,按照护士管理条例,医院不能招聘没有通过考试的护士,因此对这些没有顺利通过考试的护士来说非常不利。建议学习美国实施灵活的计算机化考试管理系统,改变1年只能考试1次的格局,以方便考生有较多的机会参加考试。

7.4 改善现行的护士注册管理制度

美国的护士局是主动为护士服务,处处体现服务意识。而我国的护士注册管理制度与美国比较有一定的距离,有必要改善现行的护士注册管理制度,使注册更灵活更方便。

第10篇

关键词:ISO9000 护理本科 培养质量 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ng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Talents Based on ISO9000 Principle

Zhang Linlin1, He Lingling2, Mou Xiaoqi 3, Hui Bao 1(1.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Daqing Branch;2.Daqing City People ’s Hospital;3.Daqing Oil Field General Hospital,Daqing 163319,China)

Abstract:“Quality standards” include quality requirements, core knowledge, core competencies,nurses and the role of the ro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related capacity of five dimensions of 72 standards. Based on TQM,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ISO9000 standard, constructs the standard by the theory research,the expert meeting and the Delphi method.R esearch and build our school nursing undergraduate talent quality standards,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nel training play a directional, guiding and normative role.

Key words:ISO9000 Nursing undergraduate Culture quality Standard

人才质量标准是衡量一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标尺度,也是确保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当前高校扩招和国际的开放合作对高等教育具有较大影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国内外教育界一直关注和探讨的课题。因此,本研究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思路,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试图探讨建立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基础的我校护理本科人才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研究方法

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理论分析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基于ISO9000标准原则,参考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本科人才质量标准,构建我校“标准”指标及条目草案;实施调查,形成专家咨询表;采用德尔菲法对“专家咨询问卷”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对条目删除和修订,构建“标准”最终量表。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一)基于ISO9000标准原则修订现有“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下简称“目标”)

依据ISO9000标准原则,制定“目标”草案并形成“专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条目进行修订,形成“目标”。

(二)基于“目标”构建“标准”的初试问卷

依据ISO9000标准原则,参考蒋安丽[1]《护理学本科教育标准及专业认证》与《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2]等相关条目,确立“标准”评价指标及条目池的“专家咨询问卷”(初试问卷)。专家纳入标准:(1)有一定的护理本科毕业生培养与管理的实践经验;(2)熟悉护理本科教育质量管理工作或长期从事本科护理教育研究;(3)愿意参与本研究。

(三)构建最终“标准”

对“标准”初试问卷进行整理后,形成二轮“专家咨询问卷”,对问卷的表面效度进行检测,对条目进行修订。根据收集的信息对语义不清、不易理解和不符合临床实际的条目进行了修订,最终形成“标准”。

三、研究结果

(一)初步形成“专家讨论”提纲

通过文献检索,考察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我国发展现状,依据布鲁姆[3]教育目标理论以及ISO9000标准制定原则,得出专家小组会议讨论的提纲:(1)“目标”体系应该包括的项目及每项应涵盖的内容;(2)“标准”应包含维度、项目及每项具体应包括的内容;(3)在“标准”的研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专家小组会议

运用目的抽样和理论抽样的方法,选择来自本省区域的9所院校的护理教育、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专家10名,于2015年4月组织专家小组会议。专家的一般情况:平均年龄为49.07岁;本科4名,硕士4名,博士2名,其中高级职称5名;研究领域包括护理教育、医学教育、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社区管理。纳入标准:(1)具有护理教育或临床护理的研究领域(2)有丰富的护理教育管理及评价经验;(3)熟悉护理人才培养和院校管理工作性质及特点。

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向专家说明ISO9000原则标准,避免任何提示性语言,并引导专家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得出标准构建原则、框架和要素内容。在此基础上,制订结构框架,根据“目标”及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将相关文献分析、归纳、总结到相关维度及要素中,得出条目的完整内容,形成“标准”初试问卷。

(三)Delphi专家咨询

2015年12至2016年3月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名教育专家和临床专家成员共10名,其中,临床护理专家7名(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2名,初职称2名),教育专家3名(均高级职称)。专家咨询问卷包括填表说明、专家基本信息和针对标准内容的咨询。专家组成员个人权威系数分别为 0.97、0.93、0.95、0.96、0.96、0.97、0.97、0.96、0.95、0.94,专家群体权威系数为95.6。标准的内容包括素质要求、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护士角色能力及角色发展、护理相关能力五个部分。修订内容包括:(1)“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与“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合并为“为护理事业的奋斗的理想和信念”;(2)将“培养学生维护民众健康利益思想”与“培养学生为全人类健康职业服务的思想”合并为“培养学生为全人类健康服务的思想”;(3)将“掌握从事临床护理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掌握从事临床护理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合并为一项“掌握从事临床护理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4)将“具有社区健康服务管理等相关知识、技能”与“具有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相关知识、技能”合并为“具有社区健康服务管理等相关知识、技能”;(5) 将“与其他专业人员建立保持有效工作关系”改成“与其他专业人员建立保持良好工作关系”;(6)将“懂得自己实践范围界限”改为“明晰自己执业范围界限”。

(四)确定最终“标准”

根据专家意见修订标准草案,确立了“标准”。 其中,学生应达到的素质要求(8项)、核心知识(11项)、核心能力(19项)、护士角色能力及角色发展(14项)、护理相关能力(20项),共计5个维度72项标准。“标准”规定了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强调人文精神、跨学科护理实践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对应急救护、社区护理、中医护理、循证护理等相关领域的素质做出了要求,同时符合ISO9000的通用性、可持续性、协调性和相容性等标准原则。

四、结论

(一)“标准”的创新及特色

“标准”体现了ISO9000标准原则及TQL的管理理念,立足当前的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趋势,并能与国内本科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现状协调发展,同时融入了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特色,对我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发展起到定向、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也为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二)“标准”多采用定性指标评价

江小明[4]在《对本科评估有关问题的探讨和意义的分析》一文中指出,专业的办学水平,要用一定比例的定性指标来衡量,需要看专业的目标定位是否与社会需求相符合、实际工作状态是否与教学目标相符合,以及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是否与培养目标相符合。在美国护理专业认证中,标准体系仅对专业发展作框架性的、定性的规定,这就给各州、各学校的护理专业办学以很大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空间[5],另外,研究者通过对英国知山大学护理专业的实地考察,及对英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国家认证系统的了解,其评价标准定性指标占大部分。同时也符合ISO9000的标准理念。因此,在制订“标准”过程中,基本采用的是定性指标,以更好地评价专业办学水平,同时有利于专业特色的发展,避免专业建设趋同化。

“标准”对我校护理学本科教育必须达到的基本资质和条件做出了较明确的规定,更突出了我校护理教育面对的国际趋势、国内环境和社会期待,是我校护理专业制订教育计划和规范教学管理的基础或参照。我校护理专业将根据“标准”制订和建立自己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课程系统、课程内容以及监测课程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然而,“标准”的最终确立与推行仍需在我校2017级毕业生范围内进行认证,并根据认证的结果对标准进行修订。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 护理学本科教育标准及专业认证[J].中华护理教育,2014(5):326- 329.

[2] 曹梅娟,姜安丽.美国护理教育标准在中国护理教育中的文化适应性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9(7):599-601.

[3]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罗黎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 50.

第11篇

【关键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分析

针对本院选取的7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研究,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这78例患者都通过心电图、实验室、B超、X线进行确诊。其中男性患者为42例,女性患者为3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3±10.23岁,平均住院时间为25±18.23d。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咳痰、气喘、咳嗽等。

1.2护理干预方法

1.2.1科学的吸氧治疗

慢性肺心脏病具有较宽的病情变化范围,会造成患者的通气以及血流比例偏离实际标准,引发起低氧血症。为了有效的避免此类症状的发生,医生以及护理人员需要使用低量连续性吸氧的方法来有效的抑制低氧血症的产生,不断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措施为:将氧流量控制在1L/min~2L/min左右,将氧气浓度控制在27.5%左右,氧气分压则是30mmHg到40mmHg范围内。

1.2.2相应的心理护理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患病期间受到病痛的折磨,同时在接受治疗之后,质量效果不明显,甚至病情加重,造成不安、紧张、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以及相应的心理压力。因此,医生以及护理人员需要对老年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指导,将疾病治疗的基本知识以及治疗成功的案例讲述给患者听,借此消除患者不安、紧张、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并且促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为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提供切实的保证。

1.2.3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很强的危害性,病情变化迅速,并且还伴随着多种类型的并发症。所以,医生和医护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主要的观察内容为咳嗽声量、咳嗽性质、咳嗽时间、咳痰颜色、咳痰功能、痰液是否存在血丝以及痰液性状。同时还要仔细的观察患者的各种体征是否符合正常标准,主要有脉搏、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1.2.4呼吸通畅护理

老年慢性肺心脏病最明显的临床症状是咳痰,痰液较为黏稠难以顺利咳出,造成患者呼吸困难、呼吸道阻塞。所以,医生以及护理人员需要正确的指导患者咳嗽,让患者顺利的将痰液咳出。同时也可以通过蒸气吸入以及超声雾化的方法来进行人体气道的湿润,有效的稀释痰液,顺利的排出。如果患者处在一个昏迷不清的状态,需要进行吸痰排液或者是气管切开手术,避免堵塞患者的呼吸道,造成患者窒息。

1.3疗效标准

无效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肺功能、呼吸功能等没有明显的变化,有的甚至病情进一步恶化。有效标准:患者心肺功能为2级,呼吸状况有明显的好转[1]。显效标准:患者心肺功能为1级,患者的症状基本上完全消除。

2结果

78例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后,显效的患者有33例,有效的患者有41例,无效的患者有4例,总有效率为94.87%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年慢性肺心脏病的发病率正处在逐年上升的阶段,老年慢性肺心脏病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征:病情变化多样、并发症种类多、危害性大。严重影响着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以及其生活质量[2]。老年慢性肺心脏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为:患者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机能、身体的免疫力以及体质明显下降,因此非常容易受到疾病的入侵[3]。患者发病之前有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如果这些疾病没有及时的得到治疗,最后则会发展成为慢性肺心脏病。

想要有效的提升老年慢性肺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就要求医院的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对患者展开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有效的提升患者对自己疾病治疗成功的信心,并且积极的配合医生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指导患者正确的进行咳嗽,时刻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患者进行吸氧护理干预,有利于低氧血症的出现[4]。

经过研究,78例老年慢性肺心脏病患者中有33例显效,41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87%。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升患者质量的临床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孙霞,刘洪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75例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5(12):658-659

[2]王淑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5(09):456-458

[3]王秀娟.浅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5(22):256-257

[4]赵跃萍,吴蕾,李清.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0例护理体会[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10(03):102-10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患者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护理模式也得到了不断改善。护理指引模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模式是针对某些特定的护理问题,采用系统方法建立一套护理程序,以解决这些护理问题,从而让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指引模式既强调病人的个体性,又重视系统的科学性[2-3]。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与病人、病人家属、医师进行沟通,能够让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和传统护理模式相比,护理指引模式具有个性化、人性化特点,更加注重与患方和医生的交流与沟通,收集更多患者的信息,通过需求和病情反馈,不断调整、改进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4]。

在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在护理指引体系下,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引入护理指引体系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5]。

【参考文献】

[1] 王俊霞.关于护理指引体系在神经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9):224-226.

[2] 舒贤,徐丽梅.手指引导法在神经内科难置性胃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8):109.

[3] 周柯,张志娟,董睿等.临床专科护理指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4):4191-4193.

第12篇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的干预效果和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我院追踪护理干预的小儿哮喘患儿86例,采取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1年内哮喘发作情况。结果:干预后1年内全组患儿发作次数以及住院次数均较干预前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哮喘;临床效果

小儿支气管哮喘(哮喘)作为慢性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是儿科比较常见的小儿慢性疾病。2004年我国对小儿哮喘的调查显示:2年内患病率为0.5%~3%,个别地区则高达5%.而且有日益增高的趋势[1]。目前,小儿哮喘已成为严重的公众卫生问题,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由于遗传、气候、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儿童哮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小儿好动,多不能主动配合治疗,要想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临床护理非常关键。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追踪护理干预小儿哮喘患儿86例,取得预期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本组共选取我院住院确诊的小儿哮喘患儿共86例,其中男50例,女46例;年龄6个月至l2岁,平均5.0岁;病程0.5~14年,平均2.8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全组患儿均符合儿童哮喘防治常规所制定的诊断标准,排除曾经接受护理干预的患儿及随访困难者。

1.2 护理干预方法:临床医护人员采取的哮喘患儿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对干预组患儿家长和学龄患儿进行哮喘及其药物基本知识教育,内容包括:哮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常规治疗方案,哮喘的常见诱因及防治方法;自我及/或家属病情监测。②电话随访:每周由护士电话随访1次,及时评价病情和治疗效果,调整用药剂量及纠正错误的吸入方法,并针对患儿及家长的疑问解答相关问题。指导患儿家属正确使用止喘药,讲明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③饮食指导:指导患儿及家长宜清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忌海鲜食物、甜食物、辛辣食物、食冷饮等;④运动干预:鼓励适当的运动,以增加患儿的机体免疫力。记录观察干预前后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及住院次数的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定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P

2 结果

干预后对全组患儿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显示,干预前后1年内发作情况比较上,干预后1年内患儿发作次数以及住院次数均较干预前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大约有1.5亿人患哮喘,且近年来发病率又有增加趋势,特别是小儿哮喘明显上升。过去认为哮喘是一种单纯的支气管痉挛性疾病,在治疗上以支气管扩张剂为主。近年来研究揭示哮喘的本质是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的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2],可持续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吸入香烟、花粉或冷空气及感染等可导致咳嗽、喘息、胸闷、呼吸困难,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疾病。近年来报道患病率及病死率有上升趋势,尤其儿童患病增高较明显。根据病史、体征有关检查确诊后分两个阶段治疗,急性期住院治疗,缓解期可门诊随诊。小儿哮喘治疗主要以吸入治疗为主,控制发作,减少复发的护理尤为重要[3]。

本研究对86例哮喘患儿采取追踪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1年内患儿发作次数及住院次数以均较干预前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儿科疾病中哮喘的反复发病率很高,病情变化快,临床护理人员应细致观察、考虑周到、认真负责,对患儿态度和蔼可亲、耐心体贴,才能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减轻患儿痛苦,准确的治疗与护理。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是一种治疗手段,对疾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对患儿及其家庭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能使家长对患儿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患儿发作次数和住院次数,对小儿哮喘的预防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少梅.支气管患者的教育和护理[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5,4(2):85-86

[2] 陈翠琼,唐美荣,曹结珍.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观察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7):753-754

[3] Neurath MF,Finotto S,Glimcher LH.The role of Th1/Th2 polarization in mucosal immunity[J].Nature Med,2002,8:567-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