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时间:2023-07-04 17:08: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第1篇

我们知道,课题研究是一个假设与验证的过程,教科研课题研究的质量,需要在明确研究内容的前提下,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过程,才能开展有一定深度的研究活动。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对课题研究过程设计的问题谈两点思考。

一、哪些内容是课题研究过程设计时需要考虑的?

所谓课题研究过程,是指为完成课题研究工作而经历的程序、阶段。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也就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活动作出安排的预设程序。它是课题研究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研究内容、研究阶段、研究方法、研究成员等诸多要素进行分析与思考的结果,更是一个根据研究假设调动各类资源进行实践的过程。

研究内容往往是课题研究过程设计的基本依据。不同的内容,其研究程序也是有所区别的。如课题“小学生家庭作业习惯调查及对策研究”,其研究程序一般先要有相应的现状调查,然后根据调查了解到的问题设计针对性的策略,再通过实践尝试,检验预设的策略是否有效解决了相应的问题,最后分析提炼相应的对策。又如“小学语文‘特色作业’设计研究”这个课题,在过程设计时则首先要对“特色作业”作一定的思考,分析其具备的特征,然后再进行相关设计、应用实践、分析提炼等。

研究阶段则是课题研究过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它首先涉及一个课题通过几个阶段的研究完成研究任务的问题,其次则需要考虑对具体的研究工作有大致时间上的确定。如上面提到的“小学生家庭作业习惯调查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一般分为现状调查、问题分析、对策思考、实践尝试、效果分析等阶段,且每前一阶段研究活动都是后一阶段研究活动的基础,后一阶段研究活动则是前一阶段研究活动的延续。

这里的研究方法不仅指严格意义上的研究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等,还包括在研究活动中采用的一些具体的操作策略,如问题设计、教学实践等。研究方法设计同样是研究过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过程设计除了受到以上三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影响之外,其实有时也会受制于某个课题研究成员的影响。如有的课题涉及的部门较多,牵涉的人员也就比较多,此时,在研究过程设计中,需要对相关成员的任务作出相应的分配,目的是保证在研究活动具体展开时能够作出及时有效的协调。

二、怎样的过程设计才能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从一个课题来看,其研究过程的设计一般可以从行动路径和研究策略两个方面来体现。其中行动路径是大方向,是对课题研究工作的整体把握;研究策略则是具体研究活动中的操作方法的总和。

(一)规划课题研究行动路径,细化各项研究任务

课题研究的行动路径是课题研究整体推进的重要基础,它是一个课题顺利开展研究工作的保障。行动路径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研究阶段及其说明、内容选择及其说明以及环节设计及其说明。可用图表的方式加以呈现,并配以一定的文字作解释。如《区域实施“绿色评价”的实践与研究》,将课题研究的行动路径作了如下表述:

在以上图例表述研究的行动路径基础上,又作了简要的说明:“理论学习,内涵理解”阶段,主要是通过学习国家、省、市的相关文件精神,切实把握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核心思想,深入理解评价理念及内容的变化,明确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为本区实施“绿色评价”奠定基础;“多部门联动,整体推进”阶段,结合各部门本身的职能,在基于综合素养评价理念背景下,实践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过程,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梳理成果,总结推广”阶段,主要在策略性成果和对象性成果方面作较为完善的分析与提炼。

在以上的“行动路径”中,我们很明显地看出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且每个阶段的研究主体与研究任务都比较明确。因为有了清晰明确的“行动路径”设计,不但对整体课题的研究工作作出了整体规划,同时还有相应研究内容的分工与阶段性推进的计划,显然有利于课题研究人员在不同的研究阶段,落实好研究工作,而且还能对研究工作作出即时的反思与调整。

(二)想明白各个环节的研究方式,具化研究活动中的操作策略

课题研究过程的设计中,还有一块相当重要的内容,便是针对具体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活动作出的策略设计、方法选择以及环节预设。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最为具体的工作,一般需要基于相应的研究内容进行思考与设计。

如我区有一位教师在研究“运用几何直观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时,针对“培养小学生运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能力”这样一个研究内容,提出了“数形结合,以数化形”“强调直观,以形析文”和“重视图例,突出关系” 这三种策略。并在每一种策略的具体阐述中,又通过一张流程图来表达策略的操作过程。

第一步是化境为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抽象。第二步是以数化形,经历将数转化成多种形的过程,体验演绎。第三步将形归数,经历多形中发现共同点的过程,体验归纳。三步流程使学生经历数(式)与形转化的过程,积累数形结合的基本活动经验,奠定运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以上研究策略设计,内容明确,路径清晰,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显然为后续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又如一位幼儿教师在研究课题“幼儿园‘五乐游戏’活动的设计研究”时,提出了“乐运动、乐表达、乐交往、乐探究、乐表现”等五乐游戏后,于每一种游戏活动的研究中,设计了相当具体的操作策略――支架。如在“讲述类”游戏研究时,设计了如下的一个支架:

有了相应的支架,研究者也就有了具体的实践操作依据,后续研究实践活动也就有了“落地”的保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课题研究的具体研究活动操作策略设计体现出了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具体,尽可能的细化;二是有针对性,即与研究内容相匹配;三是可操作,即能够在后续研究中直接可以运用。当然,研究策略并不是一般的操作流程或细节,而是具有一定结构的操作方法。表达在文本中时,需作一定的理论思辨,并有适度的提炼和结构化。

第2篇

2016课题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县城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的学校,城区学生与乡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欢乐。防止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2)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数学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互补来促进合作学习数学的有效开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此实践经验推广到学校

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420**、8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数学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20**、920**、6

(1)设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的调查问卷。三个小组分头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确定实验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6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

3、成果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20**、720**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4)召开课题展示会,展示汇报实验成果。(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选取七年级11、12、13、14、15、16班,八年级9、10、13班、14班,九年级5、6班,作为研究对象,同年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2、研究方法:(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把我组数学教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都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

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统计和分析,撰写《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与分析》、《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分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等调查报告和论文,帮助数学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了解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以作为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参考。2、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个案跟踪和个别指导等方式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016课题调研报告范文二:

本学期,有四个课题要结题,分别是朱春燕《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肖烈《小学高段学生日记竞赛的实践研究》,齐丽琴《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陆立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现将课题报告发到博客,望几位教师抓紧撰写,及时上交,争取获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9至20**、1)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3至20**、6)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9至20**、1)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八、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1、学校重视。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第3篇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历程,追忆战士的丰功伟绩,对概况、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

范例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宝洁公司沙宣产品“五一”促销策划方案

一、课题意义(包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选题背景

目前在中高档洗发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品牌不断推出新颖的产品来攻占细分市场,并通过产品系列的充实或产品功能的不断增加,巩固现有市场。发掘“特的销售主张”(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USP),对现有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可以有效争取潜在消费群。宝洁公司经过多品牌策略的成功运用,已占据了中高档洗发水细分市场。其中,沙宣品牌定位在时尚专业角度,能够给予该品牌新产品提供了足够的拓展空间。时尚专业的概念随着时展而不断变化,当前,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将对时尚、专业不断给予新的理解,适应此形势,沙宣需要跟进时尚专业内涵的变化,使产品系列在不断地丰满。沙宣深层洁净洗发露的USP在“时尚专业”基础上,强调“深层次清洁”,“透明洁净配方”,“温和有效”等概念,很有新意,对市场销售有推动作用。

二、文献综述

三、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五、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吴菲. 洗发水品牌营销组合策略对品牌联想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xx.

[2]张蓓灵. 联合利华在洗发水市场上的挑战者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xx.

[3]王恒. 联合利华公司洗发水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xx.

[4]周立逸. 本土洗发水的营销软肋及其优化策略[J]. 金融经济,20xx,24:107-109.

[5]肖明超. 20xx年洗发水营销新动向[J]. 市场观察,20xx,07:37.

[6]雷茗. 浅析中国塔基阶层的创新营销策略——以洗发水行业为例[J]. 经营管理者,20xx,12:68+62.

[7]苏凡. 洗发水20xx:营销高端[J]. 市场观察,20xx,05:74-75.

[8]欧阳胜. 清扬洗发水差异化营销策略的成与败[J]. 经营与管理,20xx,09:48-50.

[9]曾盛. S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云南大学,20xx.

[10]李婷. 我国十大洗发水品牌电视广告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11]王伟. 霸王集团洗发品营销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20xx.

[12]陈洁. 霸王防脱/乌发洗发水上市推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xx.

[13]计超,孙立楠. 论宝洁旗下洗发水在中国市场的创新广告策略[J]. 传承,20xx,05:106-108.

[14]祝炳俊. 清扬洗发水 5亿元的营销死局[J]. 中国市场,20xx,29:60-61.

[15]张雪峰. 洗发水市场细分与定位策略探讨[J]. 日用化学品科学,20xx,01:6-9.

[16] Gardner D M. Is there a generalized price-quality 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JMR), 1971, 8(2).

[17]Lee A Y, Labroo A A. The effect of conceptual and perceptual fluency on brand evaluation[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xx, 41(2): 151-165.]

[18] Green P E, Wind Y, Jain A K. Analyzing free-response data in marketing research[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73: 45-52.

[19] Karnani A. The Mirage of Marketing to the Bottom of the Pyramid[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0xx, 49(4): 90-111.

范例2: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创作)开题报告:浅谈角色创作中心理活动的重要性

1、选题目的及意义

演员创作角色时心理活动的正确把握,能让演员更好的掌握角色,帮助演员更深刻的进入所演角色的内心,从而更生活,更直观,更真实的创造角色,从整体上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及现实意义。在创作角色时充分把握角色的心理并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这样就能够自然而然地、直觉地、有机地抓住角色的情感,激起正确的体验。演员创作角色时的心理活动是通过演员的神情、肢体、语言等外部行动体现出来的,之所以探讨演员在创作角色时心理活动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因为创作角色时心理活动是表演“艺术中的灵魂”,另外一方面,演员在创作角色时心理活动的重要性这一课题,能够使表演者在实践领域里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选题背景

3、选题的研究现状

4、结语

5、可行性分析

6、重点与难点分析

7、时间进度安排

8、已有的参考文献

[1]、李锦云:《表演心理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xx,10

[2]、许向明,富澜,崔君衍:《中国电影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20xx

[3]、(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xx

第4篇

幼儿期是个体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良好品质。”区域活动以其自由性、自主性、指导的间接性、个性化等特征,在提高幼儿交往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开展支持幼儿良好交往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基于此,幼儿园在“十二五”期间开展《共享区域活动中支持幼儿良好交往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对课题的探讨,形成从管理层面、教师层面、环境创设以及材料投放层面支持并促进幼儿良好交往的有效策略,使不同幼儿能够在不同策略的支持下获得发展,提高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形成乐群合作、开朗、自信的健康品质。同时,有利于提高教师对社会领域课程的感知力、理解力、把握和运用能力,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反思与研究能力,推进教师教、研合一的能力。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区域活动也称活动区活动或区角活动,是指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和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本园课题提出的区域活动是一种以共享区域活动形式存在的,打破班级、年龄界限的区域活动,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一是区域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制约因素和教师指导策略匮乏制约因素分析;二是有效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组织模式;三是“共享活动区”幼儿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即《有效促进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研究》《共享活动区教师指导及投放材料的研究》《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活动案例的研究》。

在具体的课堂研究内容的指引下,幼儿园明确了相应的研究目标:一是通过对区域活动中制约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因素的分析,研究出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支持策略;二是帮助幼儿获得初步的社会认知、社交技能,能够运用正确的交往技能与同伴交往;三是探索生态视野下的区域的设置与组织,拓宽幼儿社会交往技能形成的途径。

课题的研究过程

建章立制确保规范,理论更新提供研究保障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幼儿园建立了以园长为课题组组长,科研负责人为副组长,业务园长为指导,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团队,并且完善了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课题开展之初,首先,全体教师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其次,园所为课题组成员提供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经验书籍,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和交流活动。最后,开展《港馨幼儿园幼儿社会领域调查问卷》和《港馨幼儿园关于区域活动教师问卷调查》两类调查问卷,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立足本园实际情况,提出创设“生态式区域”活动模式,从而更好地指引课题研究向纵向推进。

科学设计明确研究思路,细致实施确保研究成效 该课题研究经历了起步阶段、调整完善阶段和全面展开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采用任务清单和问题跟进的行动研究方法进行,过程中先后邀请相关幼儿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阶段诊断,并对研究课题题目、研究载体和研究时间进行微观调整,将“区域活动中支持幼儿良好交往的策略研究”调整为“共享区域中支持幼儿良好交往的策略研究”,由原来年级共同设置区域调整为班级小区域和楼道公共区域。

一是起步阶段:创设资源共享的游戏环境。本阶段,以大班为试验点,打破班级界限,按照共同创设共享区域环境、共同来参与共享区域公共计划表的设计、共同商榷共享区域的活动规则创建并完善共享区域活动,将公共楼道部分根据孩子意愿重新进行调整,并明确每一班级的角色区域为重点完善区域;以共享区域“梦想剧场”为切入点进行了实践观摩,重点研究区域活动中支持幼儿良好交往的环境支持策略。

二是调整完善阶段:问题研究推进课题进度,任务解决体验研究快乐。课题组在总结上一阶段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本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与目标,进一步采用观察记录和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首先,区域调整。中大班回归班级常态区域,每班保留一个角色共享区,在楼道内创设公共区域。另外,中大班幼儿交叉开展共享角色区域活动,同时在学期期末每周五下午全园打破年龄班界限共同开展“快乐星期五”活动,全园幼儿自由结伴、自发游戏、自主选区。其次,教学支持。开展“规则、坚持、礼貌、需求、合作、问题出现后”等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丰富并提高幼儿在分享区域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社会技能。再次,指导跟进。在共享区域活动前教师与幼儿需明确三点规则:在楼道保持安静、不追跑;能主动与身边的老师、小朋友问好;活动后将玩具放回原位。最后,策略积累。针对幼儿的交往兴趣、交往水平、交往需求上进行重点观察,并总结积累相应的教育策略。本阶段,幼儿园设计并使用了《港馨幼儿园幼儿参与共享区域手册》;设计了《港馨幼儿园共享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手册》;形成了《倾听成长拔节的声音》――幼儿社会性发展案例评析,收集优秀区域活动案例数十余篇。

三是全面展开阶段:打破班级界限,全员参与,研究理念深入活动环节。课题组在区域活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结合本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与目标,基本形成了共享区域活动的体系建构框架,为在区域活动中支持幼儿良好的交往行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首先,开展《快乐星期五》活动。为了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减少幼儿经常变换走区的问题,经过科研组成员的集中讨论,制定了《快乐星期五》活动,该活动由原来天天共享调整为集中一段时间共享,周五下午则为全园共享。其次,开展“大带小、班级幼儿带动其他幼儿”活动,旨在由本班级幼儿先玩班级区域,然后在教会其他同年龄班幼儿区域活动;大班幼儿在周五时可邀请小班和中班幼儿,参与不同楼层的共享活动,使孩子在同伴交流交往中习得适宜的交往技能。最后,开展区域指导交流活动。针对幼儿在自主游戏过程中对角色的认识还停留于初级层面,更多的是与教师投放材料和创设的区域环境进行交往,课题组教师便以此入手搜集问题、集中研讨、提出策略、进行实践。

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解决了教师在组织并开展区角活动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寻找出了最有效的支持幼儿良好交往的方法和途径,实现了“良好交往”成为促进幼儿有效学习的目的。经过三年多的课题研究,无论从幼儿方面,还是教师方面都取得了一定得成果。

环境支持策略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环境是优质幼儿教育的重要保障和构成要素。课题中的环境支持策略是指从区域的规划、背景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等物质环境和师幼关系、幼儿同伴交往等心理环境等方面入手,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合理布局园舍、科学配置资源,使幼儿园环境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让每个幼儿收获成功与快乐。

四步实施策略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合理地在共享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递进性活动支持所实施的有效策略,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较好的发展。在课题研究中,摸索出了幼儿参与共享区域的活动步骤,即“班级活动打基础”:熟悉本班区角材料,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了解班级区域中具体角色的活动内容及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平行活动互提高”:熟悉平行班级区域活动材料及公共位置主题区域材料,共同学习、制定公共区域规则及玩法。“互补活动促交往”:全面开展共享区域,活动中不同班级、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的过程中,真正实现经验的共同分享。“合作活动共分享”:丰富拓展共享区域,针对不同年龄班开展同一活动,让不同年龄的幼儿一起参加游戏,使材料、经验得到共享。区域活动四步模式,有效解决了区域活动中幼儿不能与材料积极交往的问题,也减少了师幼之间、幼儿之间、幼儿与环境之间的陌生感,为支持幼儿的良好交往提供了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帮助。

行为指导策略 本研究中的教师行为指导指的是教师在观察幼儿区域活动这一特定情境制约下,所做出的有意识的行为反应,该行为对幼儿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具体包括指导的口头言语行为、体态言语行为、书面言语行为等。一是分析出制约幼儿区域活动交往和影响教师指导区域的主要因素。在区域活动中制约幼儿社会性发展和教师开展社会领域教育的因素及分析报告中提出:教育理念、教育能力以及教育策略选择能力以及自身语言、动作、情绪都是直接影响教师开展社会领域教育的主要因素;幼儿的气质倾向与行为特征、幼儿的认知能力与生活经验、幼儿的行为能力以及幼儿的情绪是影响幼儿交往的重要因素;区域环境的布局、呈现方式,材料是否新奇、操作的难易程度、幼儿人数及区域开放度也会影响区域活动中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二是实现了一个转变、形成两个框架、做到三个明确和在先。“一个转变”即教师理念的转变,由“只为本班孩子提供支持”转变为“为所有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教师也由活动的主导者转变为观察者、问题的制造者、间接指导者。“两个框架”即形成幼儿参与共享区域的活动框架和教师的研究框架。幼儿参与共享区域的活动框架是一个安全具有较强互动性的区域活动空间;教师研究框架是形成以园长为组长、科研负责人为副组长,业务园长为指导、专业素养较强的教师为成员的研究队伍。“三个明确和在先”即明确以大班为实验点,明确重点研究教师,明确学期研究的重点任务。“三个在先”,即幼儿先参与区域的创设及材料的制作收集;先制定自制区域活动规则。三是明确了“快乐星期五”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共享区域的设置,使幼儿在整个活动中能够自发参与、自由结伴、自主选择、自信交往,为幼儿的交往提供各种机会与平台。四是处理好了日常区域与《快乐星期五》的关系。日常区域中帮助幼儿积累活动经验,运用经验在《快乐星期五》活动中游戏,形成一定的交往技能;日常区域中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以及过程中积累的相关经验,能够为“快乐星期五”做好有力的铺垫和准备,而“快乐星期五”则是幼儿积累一周经验之后运用和转化能力的过程。五是促进了幼儿交往能力和合作游戏水平的提升。在交往体验中获得快乐、自信;在同伴互助中增强责任意识、交往能力。

差异对待策略 差异对待策略是指在活动中应承认幼儿的兴趣、爱好、意志、特长等在不同环境中形成的不同差异,并能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在活动中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如,对于胆小懦弱的幼儿采用即时奖励,定时奖励的方法调动幼儿积极性,降低冲突概率,促使孩子更加进步;对于个体发展不均衡的幼儿采用等待、沟通、体验的方法,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因势利导,促其个性得到发展;对攻击和强势幼儿采用淡化、孤立、引导、合作策略,教给幼儿正确与他人交往的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5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通过研究可以让我们认识小学数学学习出现分化这一现象的本质和原因。

2、研究影响学生学习造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各种因素产生作用的方式、途径、后果和整个过程,分析各种因素产生的根源和影响学生学习,造成学生学习分化的途径以及整个过程。

3、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应对策略,从而缓解小学数学两极分化。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制定本课题目标:

1、分析造成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客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

2、探讨教学过程与方法,分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主客观因素,并由此改进教学过程与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3、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使每一位学生身心和学习能力都有所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着重通过对我们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分析,找到突破口,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进行针对性改革,以达到减缓学习的两极分化,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学困生解“困”,使每一个孩子在知识技能上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让我们每一位孩子爱上数学,走出两极分化的枷锁,让每个孩子都争当学习的主人。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2.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问卷、访谈、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本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从总体上分为3个阶段:

1、 准备阶段(20**.6月——20**.8月)

内容:确定具体的实验对象,联系相关的学科教师予以帮助,请教育骨干对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制定出简单的实验构想。

2、实施阶段(20**.9月——20**.6月)

第一实施阶段

(1)组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进行调查,形成基础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2)阶段研究总结及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3、总结阶段(20**.7月)

整理、收集课题研究的材料,撰写论文、案例及总结“理论与实践”成果,写好结题报告。并将成果推广。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认为要力争达到如下预期成果:

撰写论文,组织公开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评议,总结经验,根据研究的教育目标,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测定评价,写好课题的研究报告。理论研究水平跃上新台阶,发表课题相关的教学论文和论文评比获奖。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与人员分工

1、课题负责人:魏祥珍、吕维鼎,负责主持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对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安排、经费统筹、并负责执笔撰写各种报告。

2、课题组成员:武海洋、陈坤,负责收集资料、问卷调查、整理、统计、写成报告。

肖博、蒋倩雯,负责课堂跟踪调查、评价。

吕建军、金欽,负责联系实验学校的课堂观摩、送教下乡等。

第6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3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08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本校生源质量较差,英语课堂一贯沿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单一的教学课堂,教师讲授,学生往往被动、静听为主;中间穿插简单的问答,或教师只是与个别积极的学生相互“应和”,绝大多数学生阅读速度缓慢、理解能力弱。长此以往,教和学没能达到协调一致,学生难以在英语课堂展开语言实践活动,对英语阅读课堂逐渐失去兴趣,内心抵触、焦虑。在这种阅读课堂当中,学生实际阅读技能不能得到好的发展,学生对英语知识被动接受;英语学习逐渐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难以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不能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学习动机、创造能力、语言交际能力都遭到严重挫伤。高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优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获取语言能力能力。课改的重点“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合作阅读小组兼顾全体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彼此学习效果最大化、达到互惠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从回顾小组合作的理论背景入手,重点研究当前我校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小组合作的教学现状,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可借鉴的教学策略,从理论上发展和充实高中英语小组合作阅读教学的策略。通过对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阅读”和“传统阅读”的实验对比研究中,可以了解到这两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英语成绩产生怎样的影响,不仅能够为教师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理念,而且也可以成为英语阅读课堂小组合作有效互动的实际参考和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立足我校实际,并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第一手资料,丰富合作小组阅读理论依据;通过小组合作在英语阅读课堂的实践,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方面的问题,并试图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办法;希望能够提高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为我校英语教师在探索合作阅读实施过程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合作学习的概念及理论依据。通过相关文献,归纳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明确本课题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提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的意义。

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分组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成绩、性格、兴趣、性别等作合理搭配,使得每个学习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习者,分组可以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同时确保各个小组间总体实力相当,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

3.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式阅读教学拓展活动,分层设计教学任务。教师在阅读中设计一些分层性的任务,既要面对全体学生,还要兼顾原有各个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让学生熟练掌握文章中的新词汇或短语,或能根据文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或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主题的进一步理解开展语言的综合利用运用能力。

4.研究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的合理评价机制。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根据每个小组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开展学生自评、小组成员评价、教师评价组成。

5.研究课题开展中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形成进步的因素和改变过程。

6.通过课题的实施,对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运用到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进行总结。反思优势与不足,并对合作学习进一步促进英语教学提出建议。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1.筹备过程(2016年5月―2016年7月)。首先,在两个平行班分别进行系统的阅读策略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了解几种常用的阅读策略的分类:略读、寻读、预测、猜词技巧、结构分析、推测、总结和评价,并进行巩固性练习。让学生直观地体会阅读策略的作用,培养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自觉运用这些策略的习惯。

2.明确研究思路(2016年7月―2016年9月)。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中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为课题研究找到可支撑的理论框架;同时在导师指导下设计调查问卷及访谈方案,最终确定研究的实施方案。

3.探索实验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依据阅读合作小组的教学模式,制定合作小组策略,并向实验班的学生介绍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具体的教学策略。在实验初期阶段,把合作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等学生适应并具备合作能力后,定期更换组内职责,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得以体验和锻炼。发现不合理之处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组员,使每个学生树立参与意识,成为合作小组的主人。尽可能确保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取得相应的学习成果、逐步接近并实现学习目标。

4.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7年6月)。我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自己所任教高二年级的两个平行班为对照,采用人教版高二英语教材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验。在实验班进行“小组合作阅读”,而在对照班进行“传统阅读教学”(教师导入―教师布置问题、学生阅读―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讲解重难词组、句法)。两个班课后阅读任务巩固一样,不同点在于实验班课后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对照班个人完成即可。

5.总结阶段(2016年7月―2016年9月)。收集整理过程、资料,并对实验前后得数据进行分析。形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阐述该课题研究思路,课题进行的优缺点,如何在教学中弥补不足之处。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不仅要查阅大量的有关国内外阅读策略理论资料,还要搜集国内外学者在阅读策略上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借鉴,明确研究思路。

2.实践研究法。教师将所任的高二两个平行班,一个作为实验班,一个作为对照班。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阅读策略问卷调查和访谈后,在不改变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阅读策略训练,而对照班则用传统阅读,以观察两个班学生英语阅读技能和阅读成绩的变化。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激发试验班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实验班学生的阅读能力。

3.经验总结法。通过课题的实施,分析、归纳有关阅读策略训练的方法和模式,总结课题实施的优点和需改进处。

参考文献:

第7篇

课题研究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及帮助学生转变英语学习方式的有效措施。重视和推进课题研究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本文将重点就如何推进英语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让两课融合之花绽放在英语课堂。

1. 课题研究准备指导

英语课题研究的实施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而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对英语课题研究活动做好准备,确保课题研究实施效果。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相关英语背景知识的指导。英语是一门具有独特思维方式的语言科学,目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困难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英语语言交流所需的语言环境,而且学生对于西方国家文化缺乏良好的认知,往往采用汉语思维进行英语语言的学习,这样不仅仅会对英语课程学习造成影响,也会影响到英语课题研究的实施成效。因此,英语教师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语言的背景知识进行了解,使得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习惯。例如,在学习My name’s Gina一课时,教师可以积极组织激烈的师生讨论,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并最后将中英姓名区别作为英语课题研究的主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认真查阅资料,了解英语国家起名习惯、中英姓名的差异等。除此以外,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广泛涉猎西方文学书籍,加强对英语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为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团队组合的指导。英语课题研究的实施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团队组合,这样才能够确保合作学习顺利实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恰当的分组,同时挑选具有极强责任心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与此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通过有效的团队指导来增强学生课题研究的信心。

2. 课题研究方法指导

科学有效的英语课题研究方法是增强课题研究效果的根本保障。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并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征和思维发展特点进行指导策略的优化。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做法:第一,指导学生掌握收集材料的方法。搜集与英语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对于提高课题研究成效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和识别能力尚未发展完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采用恰当的方法收集资料。首先,教师在指导中需要让学生了解到英语材料的来源。一般而言,英语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中获取:日常积累、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调查、书籍报刊、网络等。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资料的查询方法以及常用的资料网址,鼓励学生通过多样化的途径来查找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注重信息的记录和筛选整理。第二,指导学生掌握整理材料的方法。将收集到的课题研究材料进行整理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好地将资料应用到课题研究活动当中。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材料整理的方案进行设计,可以采用表格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确保材料质量。其次,教师指导学生筛选材料,去除与研究课题任务无关的内容。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消化吸收从而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观点。

3. 课题研究实施指导

在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以及研究方法的指导后,接下来就需要教师能够对课题研究的实施和操作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第一,指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教师在课题研究活动的实施当中会根据主题以及英语知识的教学需求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以便引导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其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尤为关键的,只有当学生真正融入到问题情境当中,才能够在问题的启发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时,师生讨论后可以将日常饮食大调查作为研究课题。当学生在完成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资料来将学生带入到问题情境当中,并要求学生思考: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Do you know all kinds of the food in the video?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usually eat?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第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在课题研究活动当中,每一位学生都需要e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过程中来,这样才能够让初中英语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教学What's the matter?时,研究课题实施当中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这一话题设置不同的场景对话如商场、路边、医院等,并进行实践表演。有的小组设计了这样的对话:A: Excuse me? B: Yes. A: Do you have time, I have something to ask you. B: Of course, what is the matter? A: I hear that you want to sell an old watch,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it, can we have a talk about it? B: I’m sorry, I need to think for some time. I will give you an answer as soon as I can.

课题研究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将英语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课题研究活动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策略指导。初中英语教师通过对课题研究准备活动、研究方法以及课题研究实施的指导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初级中学)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立足本校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现状,注重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规范每个教师的教学行为,努力改善每个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为提高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而努力!同时强化规范科研意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进行实践,创新研究工作思路、扎实推进研究工作、深入进行课题研究、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为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努力!

二、工作重点

1、根据制定的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有序展开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边研究、边总结、边收集成果。

2、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收集资料;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策略。

3、积极参加各级培训活动,提高每个研究者的研究水平和素养。

4、加强课题成员之间的联系,促进本组课题的研究。

5定期开展子课题研讨会,注意收集过程性材料和阶段研究成果。

三、具体工作安排

3月份:

1、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2、参加校本培训和研究活动

3、课题组内课题研究课,对评价系统进行调整

4——5月份:

1、组织子课题组成员学习贯彻课题研究计划

2、完成课题中期评估材料

6月份:

1、中期评估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生物 课程 整合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里程碑,成为教育思想革新、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模式突破的桥梁。然而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依然采用传统模式,信息技术属于教辅手段,基于这种形式下的教学,学生依然是围着课本知识、教师的思维、设计好的一成不变的教育进程在转。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多媒体的功能优势;有利于建立各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协调、取向一致的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的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为探究式、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科创新教育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积极创新提供多个“触角”,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课题界定

1.信息技术:本课题中的信息技术界定为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信息技术资源、方法和各学科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学科教学方式。是在课程学习中有机的使用信息技术,努力使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都发生变革,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1.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教学的关系。

2.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信息加工能力、现代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等)。

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研究。

4.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整合。

四、课题研究思路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目的在于探求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规律,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1.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师生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加快学校信息化的步伐;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途径,方法和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3.常用软件作为思维支持工具;

4.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加工能力;

5.创设模拟实验的整合教学;

6.使用网站开展研究性学习;

7.研究开发一批实用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学科教学课件;

8.积累一批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和典型课例。

五、课题主要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教学实验法。同时辅以问卷调查、观察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开展研究。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和研究方向自行选择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确定课题并对研究的理论依据实行可行性论证;申报立项。成立课题研究组,并安排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听指导;安排课题组成员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培训等。

2.探索研究阶段

课题开题,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安排课题组成员分工;制定符合学科特点的课题方案,按计划进行研究;课题组成员开设研究课,形成教学设想与反思;形成阶段性报告,根据中期评估反馈结果,调整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进行小结。

3.总结鉴定阶段

召开课题总结会,全面检查课题研究过程;分类整理,汇总课题研究材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整理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对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整合课的案例剖析,以及关于“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调查、实验及分析,研究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现状及效果,得出以下五个主要结论:

第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第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优化生物教学环境,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第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能力。

第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第五,我国由于起步较晚,加之历来受以教为主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仍存在观念、体制和实际操作上的误区。只有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建立完善的保障体制和新型的教学结构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参考文献】

[1] 孙杰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2] 何克抗. 计算机辅助教育[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 李克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方法[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200l(8).

第10篇

规范的课题研究实施必须经过选题、开题、证题和结题四个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和要求。研究性学习是否规范、有效,最终还是看课题研究实施状况如何,能否顺利解决遇到的问题。以下我针对课题研究出现的主要问题谈谈指导策略。

一、选题立题指导:为开题、证题和结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问题:①不懂得课题选择的相关原则,选择了不该选择的研究课题。②研究方向过于宽泛,研究题目太大、太抽象,不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对研究的地点、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研究结果不明确。③不懂得区分课题研究的层次、以及解决问题和深化研究的常用方法,思维不够开阔。④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选择研究性课题。

指导策略:好课题标准有:①选择的课题不能太过宽泛,题目不能太大、太抽象。比如《文化现象研究》、《音乐研究》等课题太宽大,不宜作为课题。《慈溪附海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慈溪移民文化生态探究》都较好。②要从学生实际生活、社会生活中选题,要解决实际问题。③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要充分考虑自身各方面的条件,扬长避短,量力而行,切忌贪大求全。④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为学生选题。

课题选择应遵循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价值性和实践性等原则。如《慈溪小家电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查研究》就很具有代表性。明确地点:宁波慈溪;研究内容:慈溪小家电业;研究重点:现状及发展前景;结果:调查报告。可行性与创新性兼备,同时颇具研究价值,为有关部门进行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二、指导开题即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与可行的工作计划。

问题:①课题研究思路没有具体化:如没有将过程分成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等阶段,没有每一阶段的具体做法等;不明确开题报告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使得开题报告的设计不规范。②研究方法和课题没有太大关系,对到底用哪些研究方法感到困惑。③缺乏明确的分工与合作,活动计划不完整。④研究方向不够清晰,阶段目标不够明确。⑤介绍课题背景空泛,时间分配凭空想象。

指导策略:认真开题,做到内容完整,设计规范,方法得当。①开题报告内容要完整,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②开题报告的设计要规范。一般来说应包括课题名称及研究目的、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时间安排、成果形式设想等。③研究方法多样,但要符合学科特点。常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观察法等。④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有密切合作,既要有独立人格,又要有合作精神。

三、指导证题:为撰写结题报告获取证据的过程,是个关键阶段。

问题:①对调查目标和调查对象不明确,缺乏足够了解。②在社会科学类课题证题过程中只注重经验性的认识活动,忽视理论认识活动,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③在自然科学类课题证题过程中缺乏有序系统的科学方法,观察不到位、实验不娴熟。 ④对文献资料检索和查阅缺乏正确方法;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加工缺乏定量和定性分析;数据资料的整理只是描述性统计,缺乏推断性统计。

指导策略:严肃证题。做到目标明确,方案设计科学,价值判断准确。①明确调查目标、调查对象和查阅工具。②科学设计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量表。可先做实验性调查,随时纠正原先设计的量表,使调查得到的数据更科学合理。 ③社会科学类证题:对观察或调查结果既要有经验认识活动,又要能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自己将采取的行为和决策者的决策提供参考思路。④自然科学类证题要遵循有序、系统的科学方法。

四、指导结题: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问题:①原创性不足,网上下载、抄袭现象较严重。缺乏诚信,对别人的成果引用时不注明出处。②研究成果实用价值不足,研究对自身学习和发展所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③信息闭塞,缺乏与别人交流成果的机会。④评价与反思形式化、过场化。 转贴于

指导策略:快乐结题。做到:诚实信用,注重原创,加强交流,评价到位。①结题要诚实。对别人的研究成果不能随便占为己有,一定要注明出处,在研究报告最后,要列出参考书目。②结题报告要有原创性。千万不能抄袭他人的作品或从网上直接下载,在内容、方法上要讲究多元。③交流要及时。加强与同学、指导教师的交流,分享成功,看到自己的不足,继而学习他人长处。 ④评价要客观、公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评价要以学生自评为主,学校评、教师评、甚至社会评。学生既可看到优点,又看到不足。

由此,学校与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起素质教育理念。学校应对之加强管理,构建以学生的自评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如果考试制度不改革,评价体系、评价机制不转变,那么新课改与研究性学习都将会流于形式,现有的一点成果将化为乌有。

【参考资料】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课题组编著.《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第11篇

追求课堂教学的优效化,是木渎实验小学这所办学百年的省模范学校一贯坚持的科研方向。从“八五”期间的“小学语文教学‘低耗高效’教改实验”、“九五”期间的“小学‘低耗高效’教学综合实验研究”、“十五”期间的“小学课堂教学‘低耗高效’整体策略研究”,到“十一五”期间进行的“小学课堂教学优效化的研究”,我们始终依托学校的省级主课题,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抓手,紧扣课堂教学效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明确了小学“低耗高效”教学的有效性及“优效化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了“七优化、四关注、三联动”的优效化课堂实践操作样式,形成了优效化课堂的评价标准,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们成功申报了省规划课题“学生先学指导:小学课堂优效化教学的深化研究”,希望通过“学生先学指导”的研究,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同时,也希望在教师的科学引领下,使课堂尽显师生的智慧,努力构建指导学生先学的小学课堂优效化教学模式,完善优效化教学评价体系,开拓一条课堂教学优效化的校本研究之路。

为了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施,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我们倡导教师们绕开高深和玄奥的理论探索,开启从实践出发的教育科研之旅,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将关注落到指导学生先学,探索态度、习惯和方式的优效指导,将视线聚焦学习主体,寻觅质疑、交流、反馈的优效策略,聆听专家、同事、学生的评说和自我内心的声音,催发坚持、扬弃或改变的优效反思。

一、调研教师科研状况,稳步启动课题研究

“十二五”课题实施伊始,结合区教科室校本性教育科研调查的开展,为了深入分析我校教师教育科研的现状,学校针对性地制订研究策略,使教师的课题研究更为常态。我们选取本校90名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从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开展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与水平、从事教育科研的优势与局限等4个方面12个子项,开展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广大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意义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从事教育科研的意识在逐步增强,从事教育科研的动机在不断明确,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研究行为在不断增多,并在逐步向规范化靠拢。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不够强,能力不够足,素质也不够高。教师教育科研意识与动力的增强和他们教育科研素养较低之间出现了不相适应。教师既有从事教育科研的优势,也有从事教育科研的薄弱点和局限性,薄弱点还相对更为突出一些。分析调查结果,为了使我们教师的课题研究目的更为明确、过程更为清晰、状态更为有序,针对课题尚属起始阶段,我们重点关注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校本培训,分层管理

实验教师的校本培训贯彻分层管理原则,学校按三级梯队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一级是课题中心组成员,二级是学校骨干教师,三级是全体实验教师。我们主要通过综合培训和专项培训相结合,集体培训、小组培训和个别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助推课题实验教师能力提升,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全面解读,分科实施

课题领导小组面向全体教师,认真做好“十二五”课题研究方案的解读工作,明确“学生先学指导:小学课堂优效化教学的深化研究”的研究重点是科学地把准“学生先学指导”的舵,构建指导学生先学的小学课堂优效化教学模式,完善??效化教学评价体系。具体是根据指导学生先学的小学课堂优效化教学模式研究、优效化教学策略研究、优效化教学评价研究、优效化学习策略研究、教学资源优效化开发和整合利用研究等5个子课题板块,分解二级子课题,按照学科分组抱团研究,教师个人根据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和专长确立相应研究专题,扎实推进学校主课题的研究实施。

(三)开题论证,完善方案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学校组织课题开题论证。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回顾梳理、研讨交流、思维碰撞,激发了智慧的火花,大家对课题的认识更深化、更具体、更清晰。综合专家组的调整和修改意见,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课题由原来“基于学生先学的小学课堂优效化教学策略研究”,更名为“学生先学指导:小学课堂优效化教学的深化研究”。 修改后的课题方案,更为完善合理,更具可操作性。

二、规范研究过程管理,关注课题基础效益

课题研究必须求真、求实,加强实施管理,才能呈现巨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引领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十二五”立项课题研究初期,为了扎实开展研究,区教科室要求各校开展“十二五”省市立项课题基础效益调测。结合“学生先学指导:小学课堂优效化教学的深化研究”的实施情况,我们围绕课前先学、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方法能力等四个方面制订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选择四年级8个班409名学生分两轮开展跟踪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以合理指导学生先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两轮调查数据统计整理后,剔除干扰因素,我们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能力等各项指标总体来说是呈合理的上升趋势,但是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还没有完全确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强,自主学习的方法一定程度上缺失,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养成。针对调查结果,课题组多次组织交流和研讨,重点就“指导学生先学”和“学生先学后的课堂教学”展开讨论研究,综合多方面的意见,最后达成以下共识:

(一)学生先学要实现“四个明确”

1.明确先学的目的。即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先学,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明确先学的方法。教师要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先学方法的指导。

3.明确先学的时间。教师要根据课程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先学的时间,课上先学花的时间不宜太多。

4.明确先学的内容和任务。教师要明确学生先学的内容,安排学生在先学中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二)先学设计要落实“四个根据”

1.根据学生心理设计先学。先学的设计,教师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低中年级应侧重培养他们的先学兴趣、习惯;高年级侧重训练思维,培养学习能力。

2.根据教师的要求先学。教师要根据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具体安排学生先学的范围。

3.根据课程的特点先学。先学的方式方法是精细的,还是粗略的,精细到什么程度,粗略到什么程度,都要在先学前想到。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适宜的先学方法,“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4.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先学。先学要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以及个人学习的习惯来安排,并注意不同学科之间在时间分配上的相互协调,以保证学生先学的时间和质量。

(三)先学后的课堂要掌握“三个注意点”

1.学生“学得会”,教师就“倾听”[1]。有的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先学后基本能够理解,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少说或不说,让学生汇报自己先学的收获。

2.学生“说不清”,教师就“点拨”。有时学生通过先学还是存在问题,说不明或说不出来,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然后组织教学。

3.学生“看不到”,教师就“补充”。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毕竟有限,有些知识是隐性的,学生在先学时难以理解掌握,这就需要在课堂上适时“补充”,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探索学习。

三、注重生成研究指导,推进课题实践研究

当研究遇到一时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问计科研专家和教育名家,开启研究的新思路,形成操作的新策略。

(一)构建“四段八环节”模式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一度产生了如何把准“学生先学指导”的舵,实现“优效化教学”这一困惑。对此,我们结合区教科室开展的教科教研“两课对接”活动,开展深入的研究,邀请省特级教师周永沛、周岳和区教师发展中心李和明主任全程参与研讨,探寻指导学生先学的优效化教学实践操作模式。在各级专家的多次指导下,通过反复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们逐步确立了“四段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四段”是启学、导学、研学、拓学,“八环节”是创设学习情境─厘清学习任务─先学方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疑难节点点拨─引导讨论交流─开展目标检测─延伸拓展练习。学校明确每一堂课原则上都要有“启学、导学、研学、拓学”四个教学段的呈现,其中每个教学段对应2个教学环节,但是,也可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对教学环节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增删。通过这一生成性研讨,突破了课题研究的瓶颈。

(二)把握重点深化研究

为了使全体教师充分领会“四段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精华要义,我们特邀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吴刚教授作了题为《教学设计与优效教学》的专题报告,请区教师发展中心李和明主任作了《课题研究和教学设计》专题讲座。通过后续的实践研究和反思,我们进一步明?_了推行“四段八环节”教学模式要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到研究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关键要看学生是怎样学的,在课堂上是否处于中心地位,个性和能力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其中先学方法指导,是开展优效化课堂教学的关键点;疑难节点点拨,是实施优效化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引导讨论交流,是实现课堂教学优效化的着力点;开展目标检测,是推进课堂教学优效化的生长点。

四、重视团队深度研讨,优化研究操作流程

经过多年的探究,我校课题研究逐步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设计、反思、修改、研讨”相结合的操作流程。这为我们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可操作性的策略,保障了课题研究的有效进行,也提升了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专业素养,实现了由个体研究到团队研究的转化。

(一)关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围绕课题研究的实施,针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中暴露的问题,我们组织开展了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有效性的调查研究,精选10种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现象设计调查问题,对五年级共455名学生和小学部112名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分析发现,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意愿相悖。通过集体的反思和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要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必须进一步转变评价理念,调整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优化评价实施过程,同时,明确即时评价要体现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要有针对性和艺术性,要有激励性和多样性,要有肯定性和发展性,要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二)丰富优效教学评价体系

为化解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优效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我们邀请吴刚教授作了《先学指导:课堂优效化教学》专题讲座。谈到课堂教学的评价,吴教授认为评判一堂课是否好课,简单说就是要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学习主动化、师生互动有效化、教学过程动态化、教学策略综合化、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资源优质化、学科教学整合化。对此,课题组通过反复研讨交流,多渠道听取意见,联系课题研究实际,确定从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等“六个纬度”展开评价[2],并制订和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第12篇

一、《中小衔接》是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

现在,在新课程理念落实基础上,初中和小学在阶段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小学阶段取消了升学考试,中学却用一张卷纸定下孩子的中考学校的未来,从而使部分小学生进入初中以后自己的压力过大,学习上又有很多学科的加重、从很多方面都照成影响。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心态等方面出现了个性化的差距。

二《中小衔接课题研究》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需要

小学生升到初中之后,这是一个关键的转身,中小衔接虽然在义务教育上是自然的衔接与过渡,可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却有很大的不同,学生的习惯养成较差,导致到了初中后不会学习,经常听到初中教师这样的意见:新上来的初一学生们的习惯特别不好,学习方法和态度上都存在这问题。上课不知道听讲,听课不会记笔记,回家的作业总是完成的不好,课堂上不会倾听别人说话,没有学习方法,错题集不会整理,规范性很差。这些埋怨、质疑反映出目前中小学衔接存在的问题较多,原因虽然新课程下课程标准对于中小学衔接是很融洽的,但小学没有升学率,相对来说小学校园充满了和谐与人文,而中学却要面临中考会有很大的压力,中小学的巨大反差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造成了学生多方面的不适应,学生升入初中后,要从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心理认知等多方面进行深度调整才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中小衔接”是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需要

现在的小学、初中教育体系我们是分段实施,由于中小学之间在教学环境,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使得小学毕业生在升入中学之后普遍感到不能立即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阻碍其发展。

四、开展各项中小衔接活动

(一)加强学习,夯实教师的理论知识实验开始学校组织全体实验教师,在市学院参加了市学院马主任主讲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初探》专题讲座,接下来有听了魏老师的《例谈中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专题讲座。讲座中,马主任针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方式、方法深入浅出、声情并茂地列举了很多形象、生动而又实实在在的例子。魏老师用朴实的话语,全新的教育理念,向全体实验教师介绍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使全体实验教师大开眼界,明确了研究的方向。组织部分实验教师参加了区科研室的课题开题培训活动,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促进了实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指导,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刚开始实验学校就对全体实验教师进行了撰写个人专题研究计划的辅导、指导科学确定每位老师的实验因子确定,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高效。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化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能积极深入附中的语文、数学等课堂进行听课、学习(听课累计15节)。每次听课后,实验教师都能虚心向附中教师请教,及时了解初中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特点。积极参与与对口中学的座谈交流活动,查找问题,寻求解决策略,确保实验因子的优化实施。

推行课制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领导听课指导,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伴互助互学,共同进步成长每位实验老师每个学期到对口中学听课至少15节,在听课活动中,不仅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沟通,在从教育的共性与学科的个性中吸取养分,老师们相互学习,交流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中学的课堂中,老师课堂生成的东西很多,语言简洁明了,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内才令人佩服,老师们能针对每一项小题目引发思考,使整个课堂都充溢着浓浓读书气息。初中老师在教学设计上非常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在把握教材上非常的准确,根据不同班级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用激趣的方法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重视学生的思维方面的训练。在教学环节上环环相扣,每一处都有亮点。

五、点滴收获

(一)在研究的过程中让老师们不断的反思,交流,让老师们在研究中得到成长,在反思中进步,通过研究老师的研究水平明显提升,学校的研究氛围也愈加浓厚,老师们把自己的研究所的写在教学日记上,并在小看上发表。

(二)学校根据不同阶段的研究情况,开展教研课,及时的进行交流,是老师们随时随地掌握研究动向。课题的研究还可以加大力度向深层拓展。

(三)本次课题研究工作结题并不是研究工作的完结,我校会以这个课题研究为契机,将延续中小衔接课题的研究,把取得的成果作为今后研究的依据,让它真正成为指导我们今后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我们将不断地深化研究,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将一如既往,潜下心来研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