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自助银行发展趋势

自助银行发展趋势

时间:2023-07-04 17:08: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助银行发展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助银行发展趋势

第1篇

关键词:保险自助机;市场营销;保险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引言

近年来,我国保险企业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选择营销渠道是保险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保险企业做强大做强的基础。目前,我国保险产品的传统销售渠道主要为直销渠道和中介渠道。随着经济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围绕降低保险交易成本和提高保险服务质量的主题,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不断涌现出了一些新的保险产品销售渠道。保险自助机成为了各大保险公司在渠道拓展方面的一次创新。保险自助机采用液晶显示触控的一体化产品将终端设备的各功能整合为一体,客户可自主操作完成车险投保,购买意外险、旅游险和家财险,还可交固话费,进行电卡充值和手机充值。在自助机上购买保险,不但便捷,更能保护个人信息不外泄。从2011年中银保险自主研发的自助投保机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到现在已经有多家保险公司将保险自助机覆盖到全国多个城市的银行网点、车站及机场中。本文从保险自助机的特点入手,对其市场营销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一、发展保险自助机的意义

实施了61年的《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的废止是铁路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在未来铁路旅客的风险保障这个问题上,铁道路将很有可能开放铁路保险市场。目前,铁路部门还没有出台强制保险取消后乘坐火车如何购买保险的细则。各保险公司已经瞅准商机,开始抢占铁路强制保险取消后的市场。保险自助机陆续出现在各大火车站、地铁站和机场等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自助终端发展更趋重要。一是保险公司总部大力要求推动自助终端发展,讨论制定发展规划,助推自助保险渠道业务的全面开展;二是人们对保险公司的服务需求更加的多样化,对于服务的及商品展示时性和便利性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三是为增加客户体验,满足客户便捷办理的需要,增加营销手段的多样化;四是把业务推广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中抢得先机。

二、保险自助机的特点

保险自助机首先抢占了交通领域。一类是坐落于火车站主要销售意外险,这一产品并非简单的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险的替代品,而是为了给铁路旅客投保提供一种方便,保险责任包括了乘坐飞机、火车、轮船、客车、私家车等发生的意外身故和意外伤残。另一类是与银行网点合作自助投保车险。保险自助机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①自助机是全天候服务,对客户提供自动化服务。所以,从系统设计、管理、运行以及账务处理等方面将其当成一个无人值守、无人服务的网点。

②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保险业务自动化设备向客户提供自助式服务,实现保险服务的开放化、自助化、无纸化、网络化,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及客户需求,吸引更多的客户。

③客户自助服务将会推动理财服务,强化客户与保险企业的关系,使保险经营更具有特色。

④自助购买保险的所有金融交易均采用联机实时交易方式,以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保险自助机市场营销现状

①开创了保险产品销售的新渠道,却轻视保险自助机的推广宣传。实施了61年的《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的废止,让各保险公司已经瞅准商机,开始抢占铁路强制保险取消后的市场,开拓了保险市场营销的新渠道。但是要将潜在的市场变为实在的保费数据,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多数保险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在保险产品销售渠道的创新上,却忽视了保险自助机的推广。现在知道自助保险销售机的人还非常少,以至于保险自助机鲜有人问津。据证券日报报道,“在记者观察测算的20分钟时间内,共有58位旅客在自助取票机上取票,却没有一位通过旁边的自助保险销售机购买保险。记者随机采访了5名取票的旅客,只有2名旅客知道取消了铁路强制保险。”“据火车站工作人员介绍,很少有旅客通过该机器购买保险。”可见,推广宣传不到位,使自助保险机刚面世就处在一个尴尬的局面中。

②缺乏对目标客户的研究,忽视服务的质量。保险企业缺乏对目标客户的研究,没有考虑到客户客户文化层次、消费水平、出行方式以及潜在需求来细分市场,导致保险机上提供的产品针对性不强。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国保险企业非常注重服务范围的拓展,却忽视了服务质量的提高。比如:北京商报报道,2012年人保健康在北京站、北京南站分别安装了3台和4台意外险销售自助服务机。自助服务机的工作状态很不稳定,时常出现“线路故障”的视屏提醒。在拥挤的售票大厅中,时不时有旅客上前触摸,发现出现故障后便离开。记者分别拨通北京站和北京南站自助服务机上标明的故障处理电话,对方均称目前自助服务机采用的是无线网络,很可能是由于火车站或使用无线网络的人多,而导致自助服务机无法登录上线。现场无人进行维护,服务质量差,旅客对通过自助保险机购买保险存在顾虑。

四、保险自助机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

①自助服务符合发展趋势,保险自助机市场潜力巨大。自助服务早已是银行,机场等开展服务的重要渠道,保险通过自助方式来购买符合消费趋势。保险自助机是银保合作的创新,由于银行网点柜台压力大,客户排队办理银行业务已是常态,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柜员营销财产保险产品收效甚微,而保险自助机的出现,将保险公司对银行员工的依赖转变为对银行网点资源的充分利用。如果客户有在银行自助机上操作的经验,在保险自助机上操作都没有问题,况且银行大堂引导员甚至保安都可以指导客户操作。在与车站售票系统进行对接后,购买车票和购买保险同步实现,快捷方便,符合现代人的需求。据数据显示,2011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运送旅客2.21亿人次,全年约为19亿人次。若有十分之一人次的旅客每人每年消费20元的铁路意外险,则险企保费收入就近40亿元。而10%的投保率远远低于航意险的投保率。2010年,中银保险在未作任何宣传的情况下,1-8月自助出单就达到738笔,保费收入210万元。可见,铁路意外险可以给保险公司带来很大的利益,保险自助机市场营销潜力巨大。

②高效快捷,保险自助机给顾客带来全新体验。在自助机上购买保险,做到了实名投保,实时生效。在节假日期间、尤其在春运等出行高峰时刻,群体乘客在自助售票机上操作会更方便。保险自助机的最突出优点是它的简单、快捷,因此在自助终端上可办理业务不能太复杂,数量也不能太多,减少用户办理业务的排队等待时间,让客户对自助终端有明显的认识,而不适合过多的服务会让客户不知所措。注意自助终端应和多媒体终端进行区分。自助终端主要实现快捷办理,多媒体终端主要实现业务体验和展示。如果将业务展示过多的融入自助终端,必然会增加客户在自助终端的停留时间。一些增值业务适合在多媒体终端展开演示体验及在线办理。这样就给顾客带来一种全新的购买保险的体验,方便、快捷、省时、高效。

③符合监管规定,透明消费。自助购买最大的特点是符合了自愿购买的原则,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目前,铁路售票已采取实名制,为站点销售保险产品提供了便利条件。人保健康故障维护人员解释,通过自助服务机投保非常简单,投保人、被保险人在系统操作界面可以刷身份证磁条直接进入下一个界面,也可以通过手动操作输入身份证号码,然后根据选项选择系统事先设计好的保险方案,再进行下一步操作,按提示将20元、50元或100元的钞票插入自助服务机的“现金入口”并点击“确定”按钮,将打印出纸质保单、保险发票。在打印出的纸质保单上,有单证序号、单证编码、系统编码、投保日期、保险期限、保险公司的全国客服电话及官网,以及投保人、被保险人的个人身份信息等,并没有附保险合同条款。程序清晰明了,顾客自愿购买,消费明白。

④加强服务,赢得更多客户。随着保险自助终端设备的增多,维护要及时跟上,每台自助终端系统都应安装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当终端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通知维护人员,维护人员快速做出响应对终端设备进行修理和维护,避免过多影响客户办理导致抱怨和投诉。有调查显示,有44.51%的网友选择会在保险自助服务机上购买交通意外险,同时有71.82%的网友表示公共交通场所应该配备保险自助服务机;而在交通意外险的价格方面,80%的网友倾向10元-20元之间。可见,只要保险公司在保险自助机上的各种服务设施相配套,赢得更多的客户势在必行。

⑤价格优惠,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以往的交通意外险都需要通过旅行社、航空公司这样的中间环节来销售。通过自助机,免去了中介费,消费者可以获得保费更低的实惠保险。据人保北京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保费会比市面上的同类险种便宜近一半。同时,自助投保车险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也得到了保险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使得在自助机上投保车险可同样享受电销的优惠费率,比传统车险多省15%,也使中银保险的自助车险在价格上有了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第2篇

人们选择信用卡的原因中,消费便利的提及率高达52.33%(见《2006中国信用卡消费倾向调查报告》)。因而潜在持卡人了解信用卡便利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显得尤为必要。

信用卡便利性的3重维度

从持卡人的角度看,本次调查界定的信用卡便利性的一般维度如下表所示。

信用卡还款便利是便利性最重要的维度,甚至是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前提。如今实现还款便利的关键并不在于银行网点的数量,而在于ATM的数量和摆放的位置,特别是能够跨行还款和转账的ATM的数量。自动还款机使持卡人能够突破时间限制,24小时都可以还款。网上还款虽然有巨大潜力,但目前还未能被广泛接受。

信用卡便利性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信用卡发卡量突飞猛进,其中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已于2006年宣布发卡量分别突破1000万张和500万张。但就信用卡使用的便利性而言,国内和国外尚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国外无论城市、乡村、大酒店、小餐馆均可用信用卡付账,而我国仅有48万特约商户,比起人口数量实在太少,种类也大都是酒店、大商场和规模较大的餐厅,像必胜客也只能用现金付账。另外,能够自动还款的ATM机数量太少,而且也只限于行内还款。

监管层强推POS机

监管层为推进信用卡使用便利,已于近期立法要求一年交易额超过40万元的服务机构必须装POS机,2年之内推广公务卡,另外对旅游城市POS机的铺设密度也设立了某些硬性要求。

发卡行力铺ATM机

各大发卡行目前正从提高还款便利和简化申请程序谋求改进,大规模发展自助银行。一是在机场等高端场所或品牌形象展示区铺设,二是在一些大型的存贷款机构或企业客户的大楼里铺设,三是在一些商业区或人流量较大的地方铺设。布点的基本策略是平均分配。

相互开展合作

各大行还致力于拓展不同银行网点和自助终端之间的合作,即银行各自的网点和自助终端可以相互对方的信用卡还款等业务。网点和终端相对匮乏的股份制银行在这方面进展较快,如广发行、中信银行、深发展银行和民生银行等4家银行已经开始合作。同时各大行还在谋求使持卡人能够通过中国银联的POS系统刷卡还款。

申办手续繁简有别

目前各大行申办信用卡的程序不尽相同。四大行的客户群比较大,为控制风险而需要提供一些工作证明、煤电水气交费证明、稳定居住证明等;外资银行的门槛更高,如花旗银行在此之外还需提供个人所得税税单等股份制银行的申理程序略为简单,甚至只需出示身份证即可。各大行均首先对客户群分类,不同类别的客户,程序要求不同。目前在申领程序上,中外银行没有太大差距。

信用卡便利性发展趋势

国内信用卡在便利性上会出现什么发展趋势呢?

应用地理范围拓宽

信用卡已实现全国通用,中国银联也已经开通了23个国家的信用卡跨境使用业务,国内发行的信用卡在亚洲、欧美和澳洲等很多地区都能使用,未来的使用区域可能会进一步拓宽。

应用行业领域扩大

信用卡的使用将从传统的购物消费发展到订机票、交煤气水电费、交电话费、交保险、交罚款、交税等诸多领域,甚至治病和给孩子交学费也可以使用信用卡。

服务平台多样化

解决支付和还款便利问题将衍生多项创新。如今已能通过ATM机终端对终端完成汇款,预计还将发展若干种新式支付平台。

(1)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完成网上电子商务,如M上购物、订机票、订花、定制礼品等。利用信用卡进行网络交易的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

(2)电话。股票证券交易、商城的电子机票等都可以通过电话银行来完成。

(3)手机。既可用于下载彩铃这样的小额支付,也可用于分期付款购买家电这样的大额支付。除了购买电子客票、电子电影票、电子彩票外,还可以购买大量日常消费品。

(4)在深圳已经试点大半年的“机顶盒”,正在尝试一种以电视机遥控器作为终端的支付方式。

(5)对于一些流动性强的商户,如旅游景点,正在考虑发展手持无线POS机,这类POS也便于餐厅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餐厅里的持卡人持卡消费。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著名信用卡学者

友情提示

选卡首重还款便利

目前相当数量的持卡人都透支消费,而绝大多数都希望能在免息期内还款,选择信用卡应当首先考量还款便利指标。目前监管层和各大发卡行铺设自助终端和开展合作才刚刚起步,选择信用卡时还应当分析,单位和居住地附近有无相关发卡行的网点、网点是否需要长时间等候、有无可用于还款的ATM机、有无开展还款或网上还款等。

内外通用是必要考量

第3篇

关键词:ATM;定位;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332-02

从1986年我国银行业引进第一台ATM起,ATM家族逐步发展壮大。据统计,如今已有11万台ATM遍布全国各地。无论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在增设ATM,有人说,ATM是现代银行竞争的新焦点。这就有一个对ATM发展如何 “定位” 的问题,“定位”准确,则“创新”方向自然明确。

ATM“定位”问题,亦即ATM的功能、作用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发展ATM的问题。ATM即自动柜员机,是银行自助服务系统,它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种完全自助的、没有银行柜员参与的服务方式,使客户24小时享受银行高效率的服务。通过这样的模式,银行扩大了服务空间和时间、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自身的效率和灵活性。也就是说,ATM取代了传统银行网点普通柜员的职责,传统银行网点普通柜员具有的职责ATM都应该具有。这样,ATM的“定位”问题就很明确了,它就是充当银行网点普通柜员的高效能的机器人,它的职责主要包括存款、取款、代缴代收中间业务这三大项工作。ATM的“创新”工作也要围绕这三大项工作展开。

目前,ATM在我国银行业中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功能太过单一、利用率太低。ATM主要为客户提供取款、转账、余额查询和密码修改等几项功能,远远不及国外银行ATM功能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在西班牙,ATM除了提供完整银行服务之外,还销售旅游和足球赛的票券;在英国,除了通过ATM销售零售券,也在机场和伦敦地铁站的ATM销售合作厂商的广告。第二个问题是ATM数量少,交易量小。2006年底统计,美国、日本和韩国这些发达国家,平均100万人拥有的ATM数量均超过1000台,中国只有73台,世界平均水平240台。1998年,美国前100家大银行个人银行业务支付渠道的调查表明:传统银行网点交易比重从56%降到了41%,ATM等电子支付渠道交易比重从28%上升为31%。相对而言,目前我国自助银行交易量所占比重却较低,以中行北京分行为例,2007年3月份全辖柜台储蓄业务日均约为12.5万笔,而该行全辖ATM的日均交易笔数却仅约为3万笔。第三个问题是ATM管理成本高,盈利能力低。据专业公司调查,国外商业银行利用ATM提供银行服务的成本为每笔27美分,银行分支机构服务成本则高达每笔108美分,银行分支机构的服务成本是ATM服务成本的4倍。经测算,国内银行ATM的平均每笔交易成本为2.4元(人民币)左右,网点平均每笔交易成本为4.6元(人民币)左右,网点的服务成本只是ATM服务成本的2倍。

根据ATM的“定位”及其目前在我国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ATM的“创新”思路也得到了清晰。今后,我国银行业ATM应该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创新。

一、全面推广ATM的存款功能

现在有的银行已开通此项功能,但有存款额度限制,而且并不是所有的ATM都有此项功能,这是ATM的严重缺陷。实际上一台ATM就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银行网点,缺少存款功能显然不妥。在未来的竞争中,ATM存款功能的缺失,必将导致银行存款的减少,银行效益的下降,银行决策者一定要重视这一功能的推广,并做好宣传工作。

二、加快增设ATM网点

随着ATM功能的不断完善、增强,将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传统银行网点让位给ATM,现在ATM的布局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情况看,ATM主要设在银行网点内部,业务与窗口类同,起着窗口的补充作用;有的设在大学、繁华超市,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取款要求。当前银行应该考虑在各个居民小区设立ATM,大家已经看到宽带网络、电信等企业在小区建设中的竞争情况。银行应该未雨绸缪,抢占先机。

三、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拓宽银行盈利渠道

第4篇

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大量非金融机构依托网络平台“跨界”进入传统银行业务领域,由此催生出诸多新产业、新业态。目前,互联网金融呈现客户群体更趋广泛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更趋综合化、投融资理财方式更趋多样化、信用信息管理更趋完善等发展趋势。面对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特别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要重新审视优势和不足,锐意改革,加快创新,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快互联网精神与经营战略、互联网思维与经营策略的融合,加快推进战略转型,进一步夯实零售业务基础地位。

1 转变经营发展理念,积极推动零售业务战略转型

商业银行应从战略高度认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零售业务的影响,将互联网金融战略作为零售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融入到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规划,前瞻性地制定战略行动路线图。充分发挥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品牌信誉、客户基础、网点网络等优势,加大财务、人员等资源配置,统筹推进网络金融、电商金融、移动金融、移动金融全面发展。可从支付、投资、融资、交易、商务、信息全方位,从产品创新、运营管理、风险管理、客户体验等多角度,推进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战略。

2 加快向创新型银行转型

(1)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一是进一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统筹规划、集中为主、分工协同的创新体制,完善创新组织体系。积极整合优势产品,通过完善业务流程、深化产品功能,淘汰或升级换代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二是强化自主创新。加快从仿制跟随到自主创新、从单一产品创新到复合型系列化创新的提升。根据商业银行的规模和市场定位,选择全方位的创新模式或采取以优势特色产品为主、突出产品差异化,通过机制、业务、工具、服务的创新,支撑品牌、市场影响力。在“了解客户、理解市场”的基础上,契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客户需求特点,加强产品整合创新。结合区域发展特点,量身定制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加强个人消费贷款、自助循环贷款等网络融资业务创新,在电子渠道全面上线保险、基金、外汇、贵金属和私人银行等产品线,打造线上综合理财平台。三是创建产品创新实验室,加强专业团队建设。组织专门人员对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关键性技术领域进行前瞻性研究,关注互联网金融创新动态,及时收集创新创意、开展创新试验,加快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四是建立健全产品创新激励机制,加大资源投入。

(2)加快服务模式创新。商业银行应发挥自身丰富的产品优势,雄厚的资金优势,专业的经营管理、风险管理优势,广泛的客户资源优势,积极整合资源和业务流程,拓展支付、投资、融资服务功能,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从满足客户单一需求向对客户的全面服务,从服务单一客户向服务产业链金融客户服务转型。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金融核心业务,打造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建设智能化客户管理系统,加强客户信息数据获取和共享。大力推动K码、条码、近场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创新,为客户提供便捷、安全、小额的在线消费、在线理财等服务体验。加强线上客服经理、线上理财师的社交圈建设,探索远程服务模式,利用微信等平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线上金融服务。借助商业银行物理网点资源优势,将网点打造成客户身边的互联网产品营销体验店、与客户沟通的服务中心,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提高客户联系能力,促进产品营销推广。

3 加快向智慧银行转型

从交通银行在上海世博会展出“未来银行”开始,各家银行对智慧银行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探索。如,建设银行于2012年在深圳设立产品创新实验室,专门研究未来银行的创新趋势,并提出打造“智慧银行”的构想。2013年年末,建成了深圳前海智慧银行。2014年,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11座城市实施了智慧银行布设。“智慧银行”最大的特点在于网点通过核心智能设备和系统开发优化业务流程,让服务变得更智能、简单和快捷。“智慧银行”将传统银行服务模式和创新科技有机结合,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验,代表了未来银行物理网点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向智慧化转型升级要注意应用智慧化的方法识别客户需求,针对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在明确客户需求了解客户体验的前提下,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智能终端、移动互联、各种智慧技术等进行产品创新及服务改善。应有效整合部门、渠道,打造流程银行。业务流程化整合对银行提出了产品流程高于部门分工,需要打破地区、部门、条线之间的间隔。物理渠道与虚拟渠道是银行渠道两大分类,未来虚拟渠道的发展中,银行将以技术为支撑,以更加完备的产品线向客户提供更加迅捷、方便的服务。智慧银行的建设需要保障硬件设备的性能到位、相关技术风险可控。向智慧银行转型要加强各项资源的支持与倾斜力度。

4 加快推进渠道转型

商业银行要明晰不同渠道定位,统筹各渠道建设,形成多功能、交互式的全渠道服务模式。一是加快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布局优化。营业网点是直接为客户服务的驻点,是参与竞争的最前沿阵地,更是品牌形象的展示。当前,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大大改变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传统的柜台业务量必然不断下降,网点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网点转型的现实压力迫切。商业银行要加强营业网点新增与结构调整并重,加大网点布局优化与低效网点整合力度。科学设置离行式自助网点,丰富自助设备智能化功能,充分扩展自助设备对网点的协同补充。构建以综合网点为主干、大量离行自助网点为枝干、电子银行为交易和服务渠道的格局。二是加快营业网点综合化建设。以建设银行为例,加快营业网点“三综合”建设,按照“大零售”思路,提高网点多功能、智能化服务能力。推动营业网点由简单产品服务向多产品、多功能服务转变,提升网点综合服务能力。三是积极打造智能化渠道体系。以移动金融为引领,持续推进银行零售业务的移动化、网络化转型,逐步建立物理网点、网络金融、移动金融、自助金融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智能化渠道体系。商业银行应响应快速发展的移动金融服务需求,不断丰富移动金融应用,大力拓展手机银行、短信银行等移动银行平台,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

5 加快发展电子银行业务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商业银行应加快电子银行建设,由传统的银行服务向全面电子银行服务模式转型。一是实施“移动优先”策略,把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移动银行作为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扩大移动金融业务领先优势。加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等的统筹建设。谋划无卡时代金融服务,加快无卡支付、移动支付等支付工具创新,建设并优化全覆盖的卡业务电子渠道。抓住手机用户规模大、贴身特性强等特点,加强手机银行产品功能的完善与推广,特别是重视微信公众平台导入,了解客户需求,提高其满意度。二是继续推进具备条件的产品向线上迁移,新产品优先在电子渠道部署。三是探索做大做强电商金融。加快搭建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如,建设银行持续推进“善融商务”平台建设。四是提升互联网自主开发能力,优化业务流程,简化用户操作。

6 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和大数据运用能力

6.1 强化信息技术支撑

商业银行应善于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客户服务、业务管理、流程设计等诸多领域,逐步实现业务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应全面构建技术先进、面向服务的企业级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安全架构。构建商业银行境内外统一、支持资源全球配置、推动业务开展和产品创新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系统全业务、全流程覆盖。持续优化IT研发模式,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形成集中统一的IT研发模式。

6.2 大力推动大数据应用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大数据工作管理机制,制定并实施大数据应用推广整体方案。夯实数据基础,拓展大数据采集渠道。全面定义、收集、整合内外部各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建立完整的数据和客户视图,引进专业技术工具,建立业务分析模型,将数据深度运用到经营管理中。加强数据管控,严格数据管控流程,保证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安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构建数据分析师队伍。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保障大数据安全应用。加强自我监督和技术分享,推动数据安全标准的建设;加强与监管机构沟通合作;主动与客户在数据安全和数据使用方面沟通,提升客户安全意识。

第5篇

【关键词】中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对比分析

1、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内涵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在西方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不断补充,不断丰富,不断完善,逐渐成为了商业银行较为成熟的业务。与商业银行批发业务不同,零售业务主要针对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为其提供小额的、零星的金融服务,包括存取款、贷款、结算、汇兑、投资理财等业务,具有客户数量多且分散、需求差异大且不断变化、交易频率高且交易时间不确定等特点。[1]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日益成熟,已成为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业务中心和利润中心,为商业银行提供了稳定的利润来源,具有“利润稳定器”的作用。

2、 全面开放后的中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竞争力对比分析

2.1机构网点对比。中资商业银行在机构网点的竞争方面应该说是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国内大型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看出,中资商业银行的机构网点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不断扩大规模,其营业网点遍布全国,并呈现出继续增加的趋势,目前已经形成了非常广泛的分支机构网络,便于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

2.2产品创新对比

2.2.1产品创新系统。外资银行具有完整的产品创新系统。外资银行的创新是建立在传统银行业务完全融合的基础上, 在总行建立隶属个人银行部的情报信息部和新产品开发部, 负责市场信息调查预测,产品规划设计, 结合银行传统柜台,自助设备推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家居银行及银行终端,为客户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形式”的服务。[2]相比之下中资银行差距则较大,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产品研发较多采用以“部门为中心”的操作模式,缺乏总体规划,综合性产品研发十分困难。

2.2.2品牌化创新。外资银行产品品牌化。外资银行的产品品牌意识极强,他们利用银行的各类资讯条件塑造品牌,而前述的创新功能又强化了产品的品牌,同时在品牌塑造过程中是全员参与,全方位参与。如恒生银行为了改变其保守的品牌形象。一个深入人心、颇受好评的品牌势必对于会增加一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其市场占有率。相比之下,中资银行品牌影响力弱,没有一套清晰完整的品牌战略,产品缺乏原创, 缺乏核心竞争力,可复制性太强。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竞争力与国外银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各家中资银行高端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3]

2.3风险管理对比。银行面临各种风险,为减少银行关注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应当加强风险管理。量化管理是外资银行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思想,因此外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具有操作标准化、制度严明等特点。相比之下,中资银行风险控制停留在手工的阶段,科技含量不高。

我们应该认识到,中资商业银行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业务创新,主要体现在存款,储蓄的诸多新品种上, 但也反映出银行业务创新的思维狭窄,形式单调,发展缓慢。中资银行出现的差距如不改变,随着对外开放的加速和市场的放开,中资银行难免被市场淘汰。为避免危机的出现,中资银行应该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足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改进,提升中资商业银行在客户心中的形象,增强中资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3、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策略建议

3.1充分发挥中资银行机构网点优势。目前,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多,分布广,遍布全国。这是中资银行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应当充分利用。可以看到,零售网点附有较高的沉淀成本,费用支出相对刚性,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的挑战,中资银行的传统零售网点必须重新定位,在保留其固有的“面对面”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不同形式的客户服务模式:通过自助银行分流低效客户;通过一般网点推行标准化服务,加强对普通客户服务;通过贵宾理财中心和私人银行的建设,推广个性化服务,满足高端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运用强大的科学技术,及时提供丰富的实时信息和全面的即时交易功能,进一步改善中资银行服务环境,提高中资银行的服务质量。

3.2大力加强产品体系创新。产品创新是商业银行的兴行之本、立行之源,是商业银行经久不衰的能源所在,始终是商业银行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商业银行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为此,中资商业银行应该考虑到以下几方面。1、健全产品管理机制,加快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机制,努力提升产品形象。2、实施零售产品品牌化战略,持之以恒地进行品牌宣传,树立全新品牌形象。3、对重点产品实施规模化,专业化策略,有效发挥规模效应,提高银行业务综合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3.3强化风险控制系统。银行是经营风险的单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对于银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商业银行都设有风险管理部门特别防范控制银行可能面对的各种风险,为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创造良好安全的环境。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已形成了较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是强化风险控制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还须加强电子化建设,将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于控制业务风险,开发适合业务发展的风险控制系统,提高风险控制的科技含量。

参考文献:

[1]李浇.论我国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策略[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6).

第6篇

关键词:手机银行,转型,产品

未来五年,新常态下,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金融脱媒等新的金融变革要素加速了同业竞争,也拓展了创新空间。哈尔滨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既面临巨大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优先发展电子银行,既是哈尔滨银行牢牢把握新常态下的业务发展主动权,积极探索城市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手机银行发展环境分析

(一)新形势下必须优先发展手机银行。从政策监管导向来看:2015年初,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移动金融是丰富金融服务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发展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指导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金融的快速发展。

其次,从同业发展情况来看:2016年一季度,中国手机银行客户交易规模达到29.62万亿元,环比增长31.6%。从2015年一季度起,中国手机银行客户的交易规模开始保持环比高速增长。

(二)城市地区客户更易接受手机银行。根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2015年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35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手机银行客户在一线、二线及三线城市中的分布依次为40%、36%和24%。由此可见,一线城市的手机银行客户分布最多。此外,《报告》指出:城市地区客户一旦使用手机银行后,就会将账户查询、小额结算、投资理财及外出过程需要办理的业务转移到手机银行上,并逐渐形成首选使用手机银行,甚至是仅使用手机银行的习惯。

(三)哈尔滨银行手机银行发展水平有待提高。2016年,哈尔滨银行手机银行荣获“2016年度最佳客户创新体验奖”、 “2016中国手机银行最具潜力奖”等多个奖项,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着客户渗透率和客户激活率相对偏低等问题。不论是客户规模还是客户质量,均与其他城市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面对手机银行日益蓬勃的发展趋势,哈行更应正视不足,通过深入研究产品特点和持续定位目标客户的方式,制定可持续的经营发展策略,进一步提升手机银行客户规模和客户质量。

二、手机银行产品竞争力分析

(一)主要的亮点

1、手续费减免深得人心

哈尔滨银行在2016年继续对转账汇款和基金申购两支交易实行手续费减免政策:一是手机银行异地转账及跨行均免收手续费。该政策能与任意一家商业银行形成“均势”。二是通过手机银行申购指定开放式基金产品,申购费率享受折扣优惠,低至0.6%。该政策相较五大国有银行具有明显优势。

2、收益率提升塑造品牌

2014年起,哈尔滨银行在电子渠道陆续发售“丁香花理财”人民币理财产品。该产品较行内同类“债券系列”产品,具有收益更高、e峰发售、期限更短的优点,能够较好地满足中短期投资者的偏好。与五大国有银行同类固定期限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进行比较,哈行“丁香花理财”产品具有明显的收益优势。

(二)存在的不足

1、手机支付应用不足

支付交易是手机银行客户最常用的交易之一,尽管哈行连续3年推出“银联支付一元吃汉堡”、“海淘优惠购”等极富特色的营销活动,但是和同业相比,哈行手机银行的支付应用范围还有待扩宽,伴随该项应用的长期特惠仍待打造。

2、线上线下联动缺失

随着个人金融业务移动化办理的发展趋势,客户将愈发依赖手机银行进行自助交易。但是,对于开立结算账户、开通电子渠道、申请账户挂失、进行现金存取等特殊业务,客户仍需至营业网点或自助设备进行线下办理。作为全国实体网络最具优势、个人客户规模最大商业银行,哈行手机银行更应及早开发通过手机银行提供位置查询、预约取号和在线填单等功能,实现线上线下的信息联动,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金融自助服务。

二、手机银行产品定位及推广策略

(一)手机银行在城市银行的产品定位

基于城市地区个人客户对于手机银行的使用偏好,手机银行在城市商业银行的产品定位是:

第一,依托标准的操作流程,给予客户更加便捷高效的交易体验,从而分流柜面简单型、重复型的交易量,减少客户对网点面积及人员数量的过度依赖,助力实现控制人工成本及优化人员配置。

第二,依托智能的功能应用,培育客户的交易习惯、提升客户的交易黏性、加强客户关系维护。协同其他个人金融产品,共同实现客户资产的多样化配置以及财富总量的增加。

基于上述产品定位,哈行将从三个方面加强相关业务功能的研发和应用:

第一,增加支付应用场景,让手机银行成为贴心的生活管家。一方面,在缴费、充值、影票、机票、彩票等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全面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增加诸如火车票、景点门票、演出票、打车服务等其他常用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在客户端内搭建电子银行特惠购物、活动兑奖和积分换礼平台。

第二,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让手机银行提供专属的订制服务。研发推广网点定位、预约取号和在线填单等通用的自助服务功能势在必行。此外,还将根据客户需求提供订制化的金融服务,如个人信贷申请与受理、热门理财优先预约等。总之,通过线上与线下高效联动,构建由手机银行与营业网点共同形成的O2O生态圈。

(一)手机银行在城市银行的推广策略

“十三五”期间,城市银行将面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以提升手机银行发展水平为核心的经营策略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政策支出,全面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提供营销力量。继续引入大学生手机银行推广员、专职外包人员等外部力量,加强手机银行条线人员配置。

二是确保考核力度。继续保持电子银行条线的KPI考核分配力度,确保发展电子银行能够引起基层单位的足够重视。

2、强化产品权益,全力打造攻坚武器

一是打造理财产品口碑。主动开发手机银行客户专属的区域型自主平衡产品,争取在年化收益上较“”产品再高出10―20个基点,从而吸引高净值客户办理手机银行并购买产品。

二是提供移动支付优惠。主动尝试向手机银行客户提供海量的折扣优惠,掀起支付狂潮。例如:开展立减、秒杀、团购、抽奖等形势多样的优惠活动。

3、拓宽获客渠道,线下线上联动营销

第7篇

县域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思考

浅谈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推进策略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发展挑战及对策思考

同业贸易融资业务的初步研究和思考

对推进企业E-Learning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产业集群发展特点与金融机遇研究

对金融支持商贸市场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深化对公业务经营转型的几点思考

农村金融改革中的公平理念与创新思路

利率市场化对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法人信贷客户财务报表真实性审计方法探讨

湖北农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与P2P网贷平台合作研究

农业银行大客户业务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PPP:商业银行的机遇、挑战和应对策略

论“”角度下银行网点的个性发展

当前形势下城区行储蓄存款业务发展对策分析

关于构建民生金融品牌的几点思考

博弈论视角下的不良资产处置谈判议价模型初探

经济资本管理与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发展

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的几点思考

资本结构影响银行效率吗?一个研究综述

关于以“五个法治”推进法治农行建设的思考

对提升农行县域市场竞争力的思考

浅谈如何通过“扩户提质”来提升县域支行竞争力

农行县域支行竞争力提升的策略探讨

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的现状与推进对策

当前形势下推进县域信贷结构调整的方向与措施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自助银行的角色定位及发展建议

浅析当前个人贷款风险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理财业务的信用中介职能分析及对策

委托资产批量转让的难点与对策

农业银行网上银行理财产品业务浅析

规模农业发展趋势与农业银行服务策略探讨

基于农村市场的农行金融IC卡业务推广研究

从电子商务营销实践思考农行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

银行卡业务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基于QFII持股的中国上市银行绩效研究

对黑龙江省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几点思考

“互联网+农业”模式下的农村金融新机遇

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业务模式、风险及对策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如何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从市场营销角度破解信用卡生命周期管理难题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对商业银行业务开展的建议

关于提升网点对公营销服务能力的若干思考

农业银行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以北京分行为例

农行服务城镇化建设的金融策略研究——以安徽为例

第8篇

商业银行的呼叫中心与其他行业的呼叫中心相比,由于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学历等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呼叫行业管理中的公认难题——人员流失率高的问题在商业银行呼叫中心显得尤为突出。对于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商业银行座席员而言,相对于工作的稳定性和收入水平,他们更看重的是职业生涯的上升空间和今后职业发展的增值度,就目前呼叫中心普遍采用的人员架构与职业晋升通道而言,想要留住高素质、高潜力人才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笔者在呼叫中心工作越久,就越能感受到座席队伍的稳定程度对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如此紧密和明显。结合商业银行本身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中国人口发展一点小小的预测,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呼叫中心很有可能就是第一个打破呼叫中心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规律的地方,仅需要少量的、高素质的座席员提供优质的、高端的银行客户服务工作,其余标准化的银行客户服务工作都可以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自助化。

一、未来20年,请注意90后在做什么,00后在关注什么

当下,80后已经成为各个行业骨干人才队伍的主要组成人员,90后已经全面踏入社会,00后还在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那20年后呢?90后已经全面接管这个社会的发展,当下80后的子女开始逐渐踏入社会,那将会是怎样的一代人呢?90后已经是互联网的一代,00后、10后的孩子,该给他们贴上怎样的时代标签呢?这些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孩子正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而他们的价值观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总之,在当下90后身上看到的是,忠实自我感受,在乎金钱收入,但如果心情不好,高收入也不能打动他,需要足够发挥自我想法和能力的空间,做任何事情,是否有趣,能感受到到快乐非常重要,更希望和上级管理者是平等的关系,你管理我,但不代表你能左右我的一切,方便、快捷、新鲜、有趣、时尚,可以体现出自我实力的事物才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才愿意安稳下来做些事情。这些90后看重的价值观显然是和呼叫行业的现状不太吻合的,呼叫中心业务的反复性、单调性、365天24小时工作制给人身心带来的疲惫性,都与90后的价值观有着较大冲突。

90后是真正成长于互联网的一代,父辈们可能还陌生的事物对他们来说已经驾轻就熟。而排在90后的00后、10后,显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这几代人的人口会更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组成的多元化,家庭结构的多元化,一个家庭也许只有一到两个小孩,也许一个小孩都没有。重点是,00后、10后小孩的最初价值观是由他们80后、90后的父母输入的,那么对每一代人思想行为的研究都非常重要。人口方面还有一个明显变化趋势是,农村人口年轻一代的思想观念已与城市小孩差异越来越小,在择业方面,用人单位并不能指望社会上哪个群体更有忠诚度、更能吃苦了,制造业所遭遇的用人荒问题,也应该给其他行业带来启示和思考。人口结构的变化比任何变化带给产业发展的影响都来得深远和无可逆转。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这些90后、00后、10后既是未来的劳动人口,也是未来的客户群,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行为模式、他们的喜好是决定未来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性因素。

二、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开启,传统商业银行的服务该如何变化

今年是互联网金融时代开启的元年,马云的一系列动作似乎标志这个时代已经来临,这对传统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人们想要更加方便、快捷、好用的金融服务,互联网企业的亲民性、灵活性、互动性,对时间、空间限制的突破比传统商业银行更能给人们带来符合普罗大众所希望享受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并不甘落后,而且其厚重的传统底蕴和专业积淀是一时半会儿无法取代的。智慧银行、未来银行的概念一个个被抛出和实验着,电子银行渠道的各种自助业务不断推陈出新,传统商业银行无时无刻不在考虑的一个重要的生存命题,即未来,我们该给客户提供什么样的金融服务。

这种对未来的考虑,一是要基于客户变化,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迁移规律、客户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的变化等等因素;一是要基于行业变化。传统商业银行已经出现的一种业务发展趋势就是,把简单的、易操作的、风险可控的业务、客户使用频率高的业务实现自动化、自助化,大家可以发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设备的网能越来越强大,对柜面业务的替代率越来越高,客户对这些电子渠道自助服务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物理网点的作用在悄然减弱。随着人口特征的变化,银行服务这种变化趋势会越来越加快,而且,银行业的传统专业优势并不会因此而消失,反而在把简单业务的操作转移到客户一方后加强自身的专业优势、增强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银行不是必须的、但银行服务是必须的时代”,商业银行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来自其很难取代的专业性金融服务。

客户足不出户、不受空间、时间限制享受各种银行服务,是各家商业银行追求的目标之一。很多服务的流程设计得标准化、简易化,自我学习后可轻松操作,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呼叫中心提供的服务是否应该为未来的专业升级做好充分准备呢?银行业呼叫中心还需要上千人、上万人的人工座席吗?如果一个行业需要大量的普通劳动力,那么说明这个行业的含金量还不是很高,但是一旦大量需要的是高素质、高潜力的专业人才,才说明这个行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恕笔者直言,尽管呼叫行业是朝阳行业,可在其基础岗位客服代表、座席员的招聘工作中,对高素质、高潜力人才几乎不产生吸引力。如果基础岗位很难招到高潜力人才,对于后续管理队伍或研究队伍来说都意味着人员储备有着极大的改善空间,行业的整体社会地位也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三、新技术的发展,一切皆有可能

微信已经席卷中华大地,势头迅猛,易信紧随其后,不知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微信营销、微信客服、微信期刊等等以微信为前缀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据最新的媒体消费统计数据显示,微信已经取代微博成为人们媒体消费新高点。

还有大数据的概念,最近看了不少关于大数据的书籍和文字,有坚决拥护者,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国人不可再蹉跎,一定要在世界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有人持质疑态度,怀疑是新瓶装旧酒,概念炒作而已,没有实质性的进步意义。

还有业界大佬们也参与到收视率极高的娱乐脱口秀节目,带领手下爱将,向普罗大众推广最新技术理念和技术应用。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也将发生根本性颠覆,各种高科技产品演示让人眼花缭乱。给非科技人士的感觉是,科技可以造就一切,只要你敢想。

科技发展的终极意义就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方便,但凡是机器可以做的事情,最好都由机器完成。那么呼叫行业呢?是不是应该把人的智能发挥到更高端、更复杂的问题上去呢?如果把呼叫行业每天的运营数据好好分析一下,有多少问题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手段解决呢?也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服务会不会太没有人情味、不人性化?不要忘记了,我们需要往后看20年,90后需要什么,00后需要什么,10后需要什么!人机互动的趣味性以及对人机互动的依赖性,是现在的50后、60后、70后无法真正体会的。

第9篇

一、会计运营流程银行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各银行在会计运营流程改造过程中存在众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影响流程银行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也不利于整个银行会计运营的流程效率。这里主要阐述以下四类问题。

(一)对内部顾客重视不够,柜面前台人员参与度不高

在会计运营流程改革的过程中,银行非常重视能带来直接效益的外部客户,但是,对于内部顾客工作得到配合的程度往往关注不够。员工在经营中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工作上得到同事配合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顾客满意度。

(二)业务流程片段化

在会计运营的管理过程中,中小银行普遍存在流程整体性不强的问题。由于强调专业化的职能分工,中小银行不但部门多,而且各部门只做一项工作,因此各部门又是其他部门的顾客。由于部门和条线间业务交叉少,彼此工作缺少衔接和协调,存在重复和冲突,出现了流程分工过细、追求局部效率、流程环节冗长、部门壁垒森严的现象。

(三)组织结构形式不灵活

中小银行员工人数虽多,但是组织结构形式随市场调整的灵活性较差。银行大多没有将这类简单重复的工作整合到某个部门或信息中心进行集中处理,也没有增加对这类部门的人力支持,这势必影响整个条线的办事效率。卓越的银行必须妥善处理质量、成本和效率的关系。

(四)一味借助施IT改造,实现流程再造

借助IT实施改造这种思路的出发点是按现有业务流程加上先进的或创新的理念设计系统,就是流程再造。但近几年,商业银行的IT改造实践证明,这个方式所达到的效果微乎其微。不能过分强调只依靠计算机就可以实现流程再造,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计算机系统作为一个平台,在规划或建立的时候,要强调它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或者说,它可以灵活的支持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业务的变化。

二、解决思路

(一)建立全员客户化机制

所谓全员客户化是指将银行的外部客户与内部员工共同视为银行的客户,以客户化的思想去指导内部员工的行为,使得员工活动与客户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既提高了内部员工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外部客户的服务效率。因此,银行在日常经营中,需要秉持使内外顾客均满意的原则,这也是对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银行理念的深层认识。

(二)流程整体化

流程整体化强调整体全局最优而不是单个环节或作业任务的最优,是系统论思想在重组企业业务流程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它注重整体流程的系统优化,以整体流程全局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为目标,设计和优化流程中的各项活动,消除部门本位主义和利益分散主义。因此分行或总行在整合时,应特别重视流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匹配。也就是说,不仅要对单项流程进行合理的整合,更应该跳出部门和条线,加强流程网络的总体规划,使流程之间彼此协调,减少摩擦和阻力,降低系统内耗。

(三)组织形式灵活化

组织形式和流程再造密不可分。流程再造体现了为顾客创造有益服务的理念,强调的是流程为顾客而定,组织结构为流程而定,而不是流程为组织而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倾向重点发展部门、关键营销人员,这样的调整将会因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专注于核心优势业务而使业绩事半功倍。

(四)简化业务流程

对银行传统业务流程进行改造,首要的任务是要对核心业务流程和流程的关节点进行分析,并加强业务流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提出简化业务流程的思路和措施,使商业银行建立简捷、高效的新型业务流程。

三、业务流程再造实践应用――以绍兴xx银行为例

业务流程再造既是商业银行应对市场竞争和内外环境变化的战略需要,也是流程银行建设的切入点。将这一方法与实践充分结合更是至关重要,这里通过研究中小银行在会计运营条线的实际改造过程,以绍兴xx银行为例,运用业务流程改造理论列举出六项具体可行的会计运营措施,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一)再造柜面会计业务流程

再造柜面会计业务流程包括会计集中核算体系再造、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会计控制体系再造等内容。要从根本上对会计业务流程和会计管理模式进行设计和组合,完成各会计业务中心的整合和机构建设,构建“前中后台”模式的运营管理体系(业务处理中心、现金营运中心、监管中心、对账中心)。将具有核算职能的二级分行清算中心、核算中心、交换中心整合为业务处理中心,集中办理后台、中间和即时业务。将其有监督职能的监管中心、事后监督中心和对账中心接合为监管中心,负责会计监管、预警监控和对账等工作。

(二)利用电子影像和工作流技术

利用电子影像技术、工作流技术,取代前后台之间的纸质数据传递对于包括复核、授权、审批、单证处理、账务处理和风险监控等分支机构处理的后台业务工作逐步集中到后台中心处理。同时,实现会计凭证档案压缩保管和后台集中稽核。通过扫描、数据导入等方式,实现会计档案资料的采集以及存储、调阅的全程自动化和电子化,利用系统自动勾对业务流水和监控重点业务等方式,实现部分会计稽核功能,以此实现分支行的前台受理、中心后台处理的运营模式。

(三)逐步实施会计集中核算

改革后台管理部门,对其各项职责进行重新界定,形成一个职责明确、配合密切、有机协调的管理体系。根据“交易与核算分离”的原则,将会计核算的层次上收,最大限度地把核算职能从前台柜员的职能中抽离,将基本核算单位由网点上收到支行以上,实现“本账”,缩减账务层次。逐步将内部核算账户的开销户、损益类科目的使用等纳入后台处理,实理会计业务的集中核算。

(四)科学管控风险

处理好安全与效率的关系,增加对发生频次高、风险度小、发生概率低的操作风险的容忍度。对出现的内控措施要考虑由此带来的效率成本,不能顾此失彼。会计主管应明确职责定位,对所任职机构的内控管理、业务指导负责,职责定位应更加专业化,更具独立性。

(五)实施柜面业务分流

建立业务准入制度,对低效的业务进行全面清理,对新上的业务项目,应进行成本效益与风险分析。将低价值、高频次的业务向自助渠道分流,降低业务处理成本;对于其他渠道所不能代替的复杂的高附加值、高风险业务由柜员从事。

(六)加强渠道集成建设

绍兴XX银行按照客户分层、功能分区、业务分流、产品分销的原则,满足不同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合理布局自助设备,有效整合各类渠道,积极降低柜面业务服务量,通过系统流程再造与渠道整合,推进网点转型的顺利实施。

第10篇

【摘要】虽然湖南农村信用社开展电子银行业务年限较短,但是发展迅猛,成绩斐然,为了明确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方向,促进电子银行业务更好更快发展,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对当前湖南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竞争环境进行了分析。

信电子银行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已成为现代银行的主要战略目标和强有力的竞争手段之一。得益于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以推进“宽带中国”、“无线城市”、“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宽带村通”等工程建设为契机,截至2015年12月,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1.6%,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95亿,手机网民占农村总体网民的 87.1%,手机成为农村网民上网的首选设备,农村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

一、湖南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现状

近年来,湖南农村信用社大力推广电子银行,银行卡发行总量5200万张,居全省金融机构第1位,建成56家商圈自助银行、503家社区自助银行、5380家村口自助银行,ETC总量达23万台,手机银行用户数突破200万,电子银行替代率由2015年初的31.7%提升到年末42.9%,湖南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但是因为起步较晚,经营管理经验与技术积累不足,湖南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客户基数、交易总额以及替代率等方面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二、湖南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竞争环境分析

(一)行业内部竞争

目前,湖南大中城市电子银行业务主要竞争者主要为各大型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农村市场上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银行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村镇银行,集中度较高[2]。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网点数量多、覆盖面广并且有足够的群众基础,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发展相对较早,拥有技术、规模优势。

电子银行产品差异程度:近年来,农村金融市场电子银行增长迅速,但是电子银行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电子银行产品“大同”“小异”。大同,是指总体上类似,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基本都包含网银、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小异”是指各银行电子银行都具备一些特点,例如:邮政储蓄的电视银行、在线汇款,湖南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充分考虑到农村客户群体的特性在手机银行的开发中除了安卓版、ios版以外专门推出芯片版以满足非智能手机用户使用手机银行的需要。

电子银行价格竞争:2015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之后,各银行相继降低电子银行转账手续费,湖南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价格优势荡然无存。

(二)替代品威胁

传统业务。农民客户长期以来习惯使用存折而不是银行卡,电子银行的操作相对虚拟、复杂,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以及使用率不高,受消费习惯、文化程度、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再加上客户对电子银行安全性、操作难度等问题的担忧,存在一定数量的客户始终选择传统业务而不愿意接受电子银行,目前来看,传统业务对电子银行的替代威胁较大。

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公司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提供信用卡还款、生活缴费服务,凭借其安全、低成本、便捷的特点分流了电子银行的支付业务,随着移动支付需求的增长,第三方支付应用对电子银行的替代作用越来越明显,威胁越来越大。

P2P网贷。P2P网贷直击农村金融服务的痛点:缺乏抵押物、信贷风险大、信用体系不健全、贷前调查成本过高,有效解决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相比银行贷款P2P网贷的开展模式更为丰富,随着农村信用机制的健全,P2P网贷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渗透会进一步加深。

(三)潜在进入者威胁

三农服务商。以村村乐、大北农、新希望等为代表的的三农服务商依托平台交易数据,凭借其在农业产业领域多年积累的客户信息和资源,三农服务商可以为客籼峁┬《钚庞么款、理财产品、保险服务以及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

电商平台。通过对用户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信用评估体系,推出消费信贷和经营性贷款、保险、理财等多种金融产品。近年来,农村电商发展迅速,京东、阿里先后布局农村金融市场。

P2P网贷平台。2007年进入中国以后,p2p网贷平台发展迅速,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推进,p2p网贷平台开始布局农村金融市场,到2016年底,含农村金融业务的P2P网贷平台达到335家。

(四)消费方议价能力

湖南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产品与同类产品比较而言在价格、功能等方面并无明显竞争优势,同类产品之间的转换成本较低,消费者群体在选择电子银行产品时有很大的选择空间。总体而言,消费者群体议价能力较强,个体消费者议价能力弱,年轻消费者议价能力强,中老年消费者议价能力弱。

(五)供应商议价能力

电子银行的供应商可以分为软件、硬件、信息以及通讯网络供应商三类。

电子银行硬件技术门槛相对不高,市场竞争激烈,为买方市场,硬件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弱。

软件。电子银行系统通常为各银行自主研发,无供应商,但随着快捷支付的高速发展和微信银行的出现,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为湖南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提供端口开立、即时通讯、数据共享等服务,此类互联网巨头企业对包括湖南农村信用社在内的地方性金融机构而言议价能力较强。

信息传输及通讯网络。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离不开移动运营商提供的信息传输及通讯网络服务,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集中度高,电子银行信息传输安全、稳定以及速度非常依赖于有限的几家移动运营商,运营商议价能力强。

三、结语

在政策的引导下,以县域经济为主体的农村市场逐渐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成为金融领域的下一个蓝海市场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在此背景下,湖南农村信用社需要准确把握发展机遇,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产品创新、展开有效宣传等策略促进自身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R],北京,2016:2-3

[2]吴志新.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3.

第11篇

[关键词]智慧银行;自助设备;自助服务

一、研究背景

到银行排长队、手工填单、难挨的等待时间、现金业务只能到高柜、银行推介不需要的产品……这一切都OUT了!随着国内“智慧银行”的陆续开业进入倒计时,一个银行服务网点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伴随人类社会进入互联互通时代,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应运而生,智慧银行的发展备受关注,成为银行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狭义的智慧银行建设被定义为对银行传统物理网点的改造升级,广义的智慧银行建设则是一场理念、策略、流程的变革和实践,利用应用成熟的智能技术和设备,实现对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管理体制机制、业务体系及品牌文化的再造与重塑,是一场以技术为开端、为介质,对银行进行系统性智慧创新建设。智慧银行的建设发展将催生转型升级新业态,开启新一轮的竞争,这为中型银行弯道超车开辟了一条新通道。

二、智慧银行发展现状

国外商业银行智慧化转型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富国银行采用新型智慧ATM,根据后台客户数据分析来定制客户需求选项。这种新型ATM 的创新点在于根据客户的行为数据进行定制化操作的体验,当客户插入卡片后,智能机具会根据客户历史交易记录分析该客户的交易特征,并私人定制该客户最常用的两个功能按钮,使得界面更为简洁、操作更便捷;花旗银行的智慧网点打破原有传统银行服务思维,让客户根据自己的习惯,在舒适的空间中自由搜寻、读取或操作所需的理财商品增加银行服务的自主性及人性化。

近年来,国内各大银行的智慧转型在探索中不断推进。国内智慧网点与传统网点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多渠道、更便捷。运用利用智能预处理终端完成业务分流、客户识别、排队叫号、智能填单的任务。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的智慧网点利用“旗舰店”的形式,采用了更为科学的功能分区,如在电子银行服务区,可通过电子渠道完成各种交易,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在移动金融场景运用区,客户可充分体验移动金融的魅力通过移动支付直接购买商品; 在自助区,客户可以在远程柜员的视频协助下自助办理开户、电子银行签约、充值缴费等各项业务。

三、智慧银行的构建模式

与传统银行相比,智慧银行需要在商业模式、运营模式、业务模式、盈利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转型。现有的商业银行其实还未真正了解他的客户,表现更多的是“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智慧银行的建设要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设计现有的业务流程,专注于改善客户的整体体验。具体表现为:

一是增强互动性。传统的金融服务需要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但是通过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等科技手段,能广泛提升服务的可触达率和覆盖率,实现智慧交互、智能感知。

二是提高可获得性。这个可获得性既包括客户使用的触达性,也包括机构的触达性。以前由于技术成本过高和服务成本过高,银行无法对部分客户群体提供服务,服务缺失现象严重。但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可以获取客户数字化的信息,比如个人情况、社交数据、交易记录等。通过大数据的甄别和风险计量,使缺乏信贷历史的用户也能有机会获得金融服务。

三是降低客户成本。新技术的诞生,既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也带来成本和费用的下降,能更好地解决信用融资中“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难”的困局。未来,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流程优化、技术更新、费用降低等方式降低成本,使客户获取价格合理的金融服务。

四是提升安全便捷性。金融的核心是风险,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谈体验和便捷。所以,商业银行应该探索运用基于大数据的实时智能风控系统给客户提供最安全的服务体验,最便捷的金融服务。

四、未来智慧银行的发展设想

目前,国内银行已经在智慧网点上进行尝试,采用了大量的智能化设备。但智慧银行绝非仅仅是智能机具的简单堆积,而是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流程优化的系统化实施方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展望未来,商业银行要想真正实现了解客户,提升服务客户的效率和效能,就必须提高银行的“智商”水平,具备“智慧”的大脑,构建真正的“智慧银行”。

智慧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是把银行建设成为一个有机生命体,具备高度发达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全面增加智能机具的感知度量能力、互联互通能力、智能洞察能力,突出智能化特色及新性需求,依托大数据及电子信息系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增强客户的正面体验。

智慧银行的概念会体现在多方面,例如智慧搜索、智慧应答、智慧理财等,无论是从注册、登录还是购买产品,多角度、流程、环节以及点击都要做到智慧与人性化。未来的智慧银行从外观上可能是咖啡厅或是图书馆,甚至可能任何一种提供休闲娱乐的服务形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破常规的银行,有了这种全方位的自助服务会让金融更加人性化。

银行营业网点业务员端坐其中进行微笑服务这种常规的经营方式可能会不复存在。未来智慧银行将会完全通过数字智能化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客户走进一家银行可以通过瞳孔识别、面部扫描、声音识别等多种形式确定个人身份,根据行为、历史记录、个人喜好等社交数据、行为数据以及情感数据,由虚拟向导达成客户需求与金融数据的有机结合。智能机器人代替传统银行的大堂经理来解答客户的各种业务问题;运用数字媒体与人机交互技术将网点打造成集趣味性与互动性一体的智慧网点。例如,临街的玻璃幕墙应用AR增强现实技术可动态捕捉到客户的身影, 客户可以和建行小精灵进行趣味互动;客户在金融超市,只要拿起货架上感兴趣产品卡片,卡片旁边的感应屏幕立即播放相关产品的动漫介绍小短片;客户可通过智能互动桌面来体验“私人定制”的理财方案,轻轻一挥,方案就能传输到客户的手机上供客户带回家。

五、结论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智慧银行是一场理念、策略、流程的变革和实践,其形式是自助、智能、智慧,其手段是技术改造、后台集成、创新应用,其实质则是流程再造、体验提升、服务转型。应该说,智慧银行代表着未来银行网点升级换代的方向,在智慧银行上所做的大胆探索与尝试,必将成为银行业引领渠道创新、提升客户体验的重要里程碑。

参考文献:

[1]陈伟,顾芳. 智慧银行建设策略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2):231-232.

[2]陈佳音, 隋菱歌. 智慧银行安防系统的

设计与实现 [J] .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2015,(01):28-32.

[3]聂燕敏,何志强,郑艳娟. 大数据支持下

智慧银行架构的研究[J] . 无线互联科

技,2014,(10):86.

第12篇

关键词: 金融电子化;发展;现状

1 金融电子化的背景和内涵分析

我国金融电子化产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开始应用于金融业的生产实践中,金融电子化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三十多年的建设过程中,金融电子化趋势越来越显著。金融电子化指的是采用现代的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降低金融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业务的自动化处理、信息化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增强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力。

金融电子化包括了以下内容:金融电子化的管理机构的设置、金融电子化的发展规划的制定、金融信息系统的建立、金融电子化的标准与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金融电子化人才的培养等。金融电子化的特点如下:

1)金融电子化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网络时代的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银行客户的群体化和物流渠道的网络化的特点。随着电子商务和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销售、网上广告、虚拟银行、虚拟客户等新的经济模式逐渐兴起,金融电子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2)金融电子化改变了专业化、单一化的银行经营模式,影响着银行业务的多元化,银行的经营由分业经营发展成为混业经营的模式,其服务功能也日益全能化和综合化。在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传统银行由于受到金融管制等的约束,银行业务局限于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三大板块,且严格遵守分业经营的原则。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管制的约束力也逐渐放松,金融自由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现代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如信用卡、代办保险、保险箱、证券买卖和投资业务等。

3)金融电子化拓宽了金融业的经营渠道和服务领域。金融业务经历了从间接交易发展为直接交易的过程,金融业的发展日益呈现出一体化、国际化的特点。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世界经济交往和资本流动也日益频繁,金融行业也呈现出金融业的国际化趋势。

4)金融电子化改变了传统银行的服务理念和经营理念。传统银行的交易模式主要是以交易为中心,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交易模式呈现出个性化、人性化发展的特点,改变了银行交易的模式,现代银行的交易模式主要是以服务为中心。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银行的经营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是客户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 我国金融电子化的发展阶段分析

2.1 银行传统业务处理的电子化阶段

此阶段主要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在此阶段内,银行建立了柜员联机系统,在银行传统业务如公司客户、私人客户与银行的交易等的处理过程中,尽量以计算机电子化处理代替银行手工操作,以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提升银行的服务水平,减少银行的人力资源成本,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

2.2 自助银行大量开发阶段

此阶段主要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由于银行柜员联机系统的建立,促进了银行新型自助银行服务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实现了银行业务的联网处理。自助银行的服务项目主要包括ATM服务、POS服务、HB服务等。

2.3 为客户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的阶段

此阶段主要从20实际90年代中期到末期,银行业务有了新的拓展,不仅包括传统的存取款业务和自助服务业务,电子化的银行还能将各种金融交易信息进行整合,为客户提供有用的金融信息,促进银行业的发展。在这个阶段内,逐渐实现了全国范围内银行业务的计算机联网处理,银行发展真正进入电子银行的新时代,现代银行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2.4 网上银行阶段

21世纪的到来,促进了银行业的新的革命。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加快金融创新,开拓网络金融服务,银行业务实现了从传统银行到电子银行再到网上银行的发展变化,全国的银行业务处理基本实现了网络化、计算机化。

3 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电子化从无到有,从单一的经营业务向多元化综合业务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金融电子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传统的金融业务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模式,实现了以互联网技术和电子计算机设备为基础的金融管理系统和电子清算系统。但是,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对金融业的要求相比,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相比,与金融业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目前,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如下:

3.1 金融电子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金融信息的通信网络水平低、规模小

我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是在没有标准和无规则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缺乏标准意识和理念,也缺乏大规模的事务处理的开发实践经验,系统开发各自为战,金融电子化没有建成一套统一的金融业务处理标准以及信息格式的标准,这样就可能导致信息共享的难以实现,甚至可能造成同一家银行在不同地区或支行之间信息共享的障碍。

3.2 金融电子化系统整体效能较差,全国性支付清算体系存在着很多困难

目前,我国金融电子化主要用于在客户柜台业务中,实行分散处理。系统运用的规模较小,且依然停留在事务处理的阶段,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金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利用方面相对缺乏,无法为银行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银行管理和决策依然沿用传统经验,金融电子化系统的整体性能较差。

3.3 复合型的高级金融人才比较缺乏

随着金融工程、金融数学的迅速发展,银行业务与计算机技术的相互融合和渗透,我国金融电子化又衍生出许多新的内容。通过对金融工程设计和金融数学的利用,开发金融服务、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开拓新的金融市场。当前,防范金融风险成为全球金融电子化的发展方向。金融电子化对金融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我国现有的金融人才来看,数量上严重不足,知识结构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3.4 监管手段和技术落后,电子金融领域存在着较大的法律空白

目前,我国对电子金融业务的监管主要是以科技部的行业准则和行业规定为依据,其权威性存在着限制,导致监管条块分割的局面,对我国金融电子化的发展非常不利。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如《电子签名法》以及《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等对电子金融的法律责任归属不明确,存在着较大的法律空白,监管力度较差。同时,金融信息的安全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网络的开放性扩展了金融行业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外延,金融信息的集中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金融风险的增加。

4 我国金融电子化未来发展的展望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时期,金融电子化的进一步发展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金融行业业务处理朝着高度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我国未来的金融电子化应实现现代化的支付体系,不断完善全国性的金融电子化系统的支付清算体系,实现货币的电子化,保证资金支付的流畅,促进金融电子化的不断发展。

首先,金融电子化发展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整合银行网络的应用系统,细分管理系统,统筹监管系统,将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真正落实到银行具体的业务处理中,不断开发新的具有竞争力的电子业务品种,促进金融电子化的多元化发展,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其次,要加强对金融电子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实现真正的金融电子化网络的信息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发挥金融电子化发展的整体优势,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再次,在金融电子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风险意识,对金融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预防,避免金融风险的损失。同时,金融电子化的深入发展,不仅要求技术的革新,对金融从业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金融从业人员要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对金融电子化进行深入理解和认识,以更好地适应新的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促进金融电子化的发展。最后,要保证金融电子化正确的发展方向,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电子金融业务的监管和约束,保证电子金融的有序运行,防范交易风险,才能真正发挥金融电子化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5 结束语

金融电子化是全球金融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金融电子化的发展,有利于加强金融业的宏观调控,降低金融业的经营成本,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行业的服务质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都有重要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电子化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银行业务处理实现了从传统银行到电子银行再到网上银行的发展演变,金融电子化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我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金融电子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金融信息的通信网络水平低、规模小,金融电子化系统整体效能比较差,全国性的支付清算体系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复合型的高级金融人才比较缺乏,监管手段和技术落后,电子金融领域存在着较大的法律空白,制约了电子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统筹规划,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加强法律建设,以促进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霞,浅议金融业务的电子化发展[J].科技风,2012(11).

[2]谢秀维,浅析金融业电子化管理的优势和风险[J].时代金融(下旬),2012(4).

[3]胡春晖,基于文献计量的近十年我国金融电子化研究[J].时代金融(下旬),2012(7).

[4]韩晓松,金融电子化环境下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研究[J].时代金融(中旬),2012(3).

[5]黄兆龙,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现状和瓶颈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2(3).

[6]方释庆,电子化对我国金融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7).

[7]交通银行信用卡电子化金融服务的创新之路[J].计算机与网络,2012,38(7).

[8]黄莹,浅析金融创新的涵义及风险防范[J].当代经济,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