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7:08: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劳动教育课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和办学层次的多样化,大学生心理障碍患者既多又杂,客观分析心理降碍产生的原因,积机探索心理障碍排除的方法,对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
一、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当你以一个学生思想工作者的敏锐眼光去观察,你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常发生这些现象:有的同学由于不能妥善克服所遇到的困难而张惶失措,焦虑不安;有的由于经受不了所遭遇的挫折而悲观厌世;有的由于不能同别人和谐相处而终日烦恼苦闷;有的在恋爱上的不尽人意而灰心丧气,郁郁寡欢;有的被难以摆脱的消极思想和情绪所困扰.不知所从;等等。有的人胆小、怯濡、遇事萎缩不前,有的人易暴躁,有的人爱嫉妒,有的人性情孤僻。所有这些,笼统来说。都属于心理失常,心理不健康,严重者就是心理疾病。大学期间正是心理品质发展、成熟阶段,价值观的撞击,物质利益的诱惑,人际交往的复杂,择业选择的困扰,加之学生年龄的降低,学生类别和层次的多样化,心理障碍患者越来越多,在大学生中都占有一定比例,他们为数之多,为害之大.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应试式教育”形成了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健全。大学生出现心理间题多半是小学有苗头,中学现症状,大学出悲剧。长期以来的应试式教育,使学生围着考试转,在中小学,无论教学评估,评选先进甚至教师的晋职提升都离不开考试分数。学生若考了好分数,自然成了学校的尖子,重点保护起来。学生的德、体、美、劳如何,则提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这种以一育代全育的做法,造成了学生素质的畸型发展,形成隐患。正如北京五中吴昌顺校长所说:“青少年当中存在的厌学、离家出走、情感脆弱、承受力差等问题。大都不是思想品质、道德纪律问题,许多是因为认识偏差。情绪激动,内心矛盾而产生苦恼困惑,或是受到刺激,挫折而引起的心理失衡所致。因此正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健康体魄,应是我们教育思路的重要一环。峋因此,如何扭转围绕分数这一指挥转,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当务之急。
2,家延教育“老鸡游小鸡的保姆式关怀”造成了学生公理承受能力差。关中地区广大农村虽然还不富裕,但家长们宁可把所有苦和累全部担在他们的肩上,也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了孩子学习好,家长几乎包揽了一切,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使孩子从小失去了除学习之外的劳动、艰苦奋斗、传统美德、生存环境等环节的锻炼机会,一点也感受不到生活的困难和生存的艰难。所以当离开父母后,一遇到困难和挫折,便无所适从,缺乏磨难教育的保姆式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贻误非浅。
3.社会不正之风使部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困感。校园毕竟不是世外桃源,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和风气时时冲激着校园。如号召见义勇为,而见义勇为者却备受溪落,国家三令五申减轻农民负担,而有些地区农药、化肥的价格一涨再涨;大力惩治腐败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再如拜金主义盛行,部分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传统美德,爱国主义,为人民服务精神正在淡化,以我为中心,以金钱为动力,迫求享受已成为时髦。总之,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部分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发生困惑,他们失望、消沉、心理变态。
4.市场经济的二重效应使一邵分大学生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积极作用(正效应)主要是:“商品经济遵循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原则,促使人们树立竟争观念、开拓观念、更新观念和效益观念。这些对大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健康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一些学校在学生管理中实行的“奖学金滚动制”、“试读制”、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择业等,都产生了积极作用。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在:‘容易诱使人们注重个人利益,产生利己主义甚至产生拜金主义倾向,特别是来自社会上的‘一切向钱看’、‘高消费’、‘贪图享受’等”,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如部分教工想方设法在学生身上赚钱,以经济处罚代替思想教育等。学生方面,“打工热”、“经商热”、“计算机热”等,面对这些,有些同学迷惘、不理解、动摇了他们的精神支柱。
5.缺乏社会阅历和实践锻炼,使大学生容易偏激。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是应付繁忙的学习任务和激烈的考试竞争,其生活基本上是在钻研知识中渡过的,缺乏对困难、社会现实的了解,当用书本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感到迷惘、苦闷,产生消极情绪和某些“短期行为”.
此外,因恋爱问题,家庭关系问题,经济负担间题,毕业分配问题等不能正确对待而优虑、焦急,产生心理障碍在大学雄中椒比转常甲一
三、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高校作为人才的摇篮,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研究和改进新型人才的素质培养,使毕业生成为身心健康的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1.抓好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决不单纯是专业知识的载体,他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所以在搞好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要对学生时进行基本知识理论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人生观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市场经济知识教育,以及其它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远大的理想,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克服困难、不怕挫折的意志和能力,在前进的路上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能认真对待,冷静思考,把同题处理好。
2。引导学生积桩参加社会实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国情和民情,接触实际,认识社会,使思想政治、实践能力等多方面都受到锻炼,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改革开故意识,提高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从实际出发,客观地、公正地看待一些现象和问题,避免书生气十,足的高谈阔论和看待问题的偏激情绪‘
3.对学生进杆磨难教育。对学生进行磨难教育,使学生懂得任何果实的获得,事业的成功.都是人与自然,与环境斗争,历经千辛万苦,克眼重重困难才获得的,决不是一帆风顺,一跳而就的,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是在老师、家长的关心保护下一路顺风走过来的。对人生的艰难,对挫折的承受,可以说是体验很少,有一部电视剧叫《少年军校》,就是把一群中学生放在严酷的环境中,对他们进行生存训练,来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对艰苦环境的承受能力。一些高校在这方面也有积极尝试,如把学生放到农村、山区等艰苦环境中,使其受到锻炼,部分高校还专门开解学时设立《劳动教育课》,让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一定的劳动.在艰苦的劳动中去体验、·感受生活,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今后应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学校和家长应有意识的给学生创造一些磨难环境,使其心理在同环境作斗争。在克服困难中逐步成熟起来。
关键词 工学结合 校企双元师资 高职师资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解释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国当前高职教育的热点,是未来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贡献(杨金土,2002)。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下,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比例协调的校企双元教师队伍是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的关键,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双元师资队伍的内涵
所谓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双元”师资队伍是指:高职的教师队伍由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实践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的专兼合理,比例协调的教师队伍。“校内专业教师”特指既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或五年以上本专业一线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过专业技能培训合格的,或主持实践技术研究或应用的“双师型 ”教师;“企业实践技能指导教师是指具有5年以上实践经验并取得中级及中级以上的思想品德优良具有一定教学能力或培训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
2 “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双元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校企双元师资队伍是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关键。近几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现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单位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除了信息不对称、当代大学生眼高手低等原因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能力不对称:高职学子实践能力欠缺,无法满足企业相关空缺岗位的要求。原因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忙于应付理论教育,忽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当比例的教师缺乏一线专业实践经验,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符合岗位要求。同时,许多企业能工巧匠虽被引入课堂,但由于缺乏教育经验以及相应的培训机制,导致企业教师难以胜任实践教学。因此,如何构建适应校企合作这一办学模式的双元师资队伍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学生的质量,意义重大。
(2)校企双元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部相关文件明确规定,高职高专院校的“双师素质”的教师数要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7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双师型”教师不足50%,远低于实际需求。这表明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今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
(3)校企双元师资队伍是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互利双赢的有效途径。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下校企双元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促使教师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进而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并辅以培训,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3 “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双元师资队伍的构建
国外的高职教育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吸取和借鉴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及培养培训方面的有益经验,有利于推进我国高职校企“双元”师资队伍的建设。
3.1 国外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
(1)德国。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采取“双元制”,其师资主要包括: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实训教师(主要来自职业学校之外特别是企业的教育培训机构)。职业学校的教师分别承担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两项任务。德国对实训教师的任职资格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设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对教师系统进行业务资格、职业教育学、劳动教育学方面的培训,并要求实训教师具备企业一线工作的经历。
(2)新加坡(魏敏,2004)。新加坡的理工学院相当于中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的一切教学都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技能”进行,定期安排学生到:教学工厂、教学企业、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学院根据社会及用人单位要求及定期举行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主讲有当前重点热点科技课题。同时非常注重教师“双师型”的培养,看重教师的企业经验,鼓励师资国际化,师资培训的渠道非常广阔,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比较完善。
(3)美国。美国的高职教育主要由社区学院、技术学院以及一些四年制普通院校的独立学院来完成。美国高职师资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机制:选择机制、淘汰机制、稳定骨干机制、引力机制、激励机制、合理评价机制等措施调动不同层面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了有效的促进教师成长机制。
(4)日本。“双师型”教师被称为“职业训练指导员”,是指具有教育专业、技术专业双学士学位的教师。他们由“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培养,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后先去企业工作,然后再转到教学岗位。
3.2 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作了许多的探索与尝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与国外高职院校相比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表现如下: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就学校而言,目前我国高职院对教师校往往有明确的学历要求,聘任教师时只注重文凭和学历,对教师专业技能没有提出适合人才培养需要的标准。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是一毕业就进入教学岗位的人员,没有与业务部门联系的经验,缺乏实际的工作实践,有专业技能的兼职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另外,由于激励机制和制度建设尚不健全,一些企业岗位能手和专家不愿意来校任教。
(2)教师实践场所和实践机会少。尽管《职业教育法》已早早出台,但愿意与学校联姻的产业组织还不多,且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中没有对企业和有关事业单位的相关要求和政策制度。另外,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一般是短期合作且合作程度及广度都有待提高,稳定性差。学校也不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好比闭门造车。企业以追逐利润为目的,不可能给教师更多的实习和下企业工作的机会。退而言之,即使企业提供相关的实践岗位,但由于教师直属于高职院校,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也很难全身心投入到企业中去锻炼,时间和空间都不允许,因此,教师的业务技能很难实现快速提升。
(3)培训机制缺乏有效性。国外能根据用人需求,对教师采用相应的系统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充分体现差异性和实用性,教师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自愿参加培训,对培训课程的选择也有很大的自主性。受培训的过程中也可以针对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培训师提出要求,以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而我国校内专业教师更多的是由于考核、评定、晋升等外部政策的压力,不得不参加培训,缺乏主动意识,从而导致所训非所需,所训非所要,远远偏离了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能力需要。同时,对企业能工巧匠缺乏必要的培训,“用而不育”,使得实践教师指导能力较差。
(4)缺乏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无论是企业精英走进讲台,还是教师进入企业,其教学质量都缺乏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而国外的评价体系包括专家测评、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和学生评价结合起来,体现了专业性强、组织性强、针对性强、客观公正、评价到位等特征。
3.3 工学结合下,校企双元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1)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强化校内专业教师“双师型” 教师培训。首先,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对教师进行实际业务能力的培训。教师通过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可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又能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实践水平。在经过若干年的投入,高职院校教师即可符合到理论水平与专业技术实践水平俱高的师资要求。其次采用多样的培训方式,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变以“理论学习为主”为“实践操作学习为主”、变“强迫式培训”为“引导式培训”、变“提高学历培训”为“教学需要培训”,变“到高等学院培训”为“到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等多种形式培训。
(2)建立真正具备双师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学校根据实际出台相应政策,有计划对派送教师参加职业进修培训;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标准,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考取资格证书,激励教师下企业锻炼,服务企业,为行业标准的制订提供专业意见及技术支持,从而积累一线工作经验,为实践教学提供新鲜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