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土木工程的基本属性

土木工程的基本属性

时间:2023-07-04 17:08: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木工程的基本属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土木工程的基本属性

第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1 土木工程和混凝土的概括

1.1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是指利用各种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以及施工、保养、维护的一种技术型活动。土木工程包括三个基本属性,分别是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土木工程这门学科的内涵越来越广泛、种类越来越多、结构也渐趋复杂,是集勘查、设计和施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由于土木工程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和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土木工程建筑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等,因此,土木工程具有社会性。同时,由于土木工程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土木工程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1.2 混凝土

我们所说的混凝土通常是指通过胶凝材料把收集好的材料胶结在一起的用于工程建设的一种复合型材料的统称,混凝土又简称为砼。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是砂石,将砂石和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经过搅拌而成型的水泥质混凝土。混凝土广泛应用与土木工程建筑中,是现代土木工程最主要的材料之一。混凝土的原料丰富,同时,混凝土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其价格也较为低廉。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能等优点。

2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2.1 水泥水化热原因

水泥在搅拌水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出一定的热量,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由于混凝土的施工面积相对较大,混凝土结构的断面厚度比较厚,导致其表面系数相对较小,阻碍了水泥热量的散发而聚集在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增加了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拉大了混凝土表面与内部的温度差,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

2.2 混凝土的自缩原因

2.2.1 水泥因素导致混凝土自缩

在混凝土结构中,水泥硬化的过程需要消耗混凝土水分最多为 20%,而混凝土内部剩余的 80%是被蒸发掉的。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具有一定的自缩值,当蒸发掉的水分超过了混凝土的自缩值,就会造成混凝土发生收缩,混凝土的自缩受其自缩值的影响。

2.2.2 外加剂导致混凝土自缩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采用高效减水剂加快混凝土的流动度是,会影响水泥的自缩值。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自身的自缩值并不会随着材料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干缩减水剂对混凝土的自缩值所产生的影响就相对较大,另外,向膨胀剂等都会对混凝土的自缩值带来一定的影响。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3.1 混凝土施工方案的设计原理

在土木工程建筑的混凝土施工设计中,一方面要进行合理适当的施工组织,另一方面,在混凝土的施工设计中要密切注意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和自缩性,降低混凝土裂缝的概率。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如图所示。在混凝土施工的设计中,要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就要加强混凝土的选材,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的 ZY 膨胀剂为基本材料,加强后浇带混凝土超长浇筑结构的连续性。

3.2 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3.2.1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要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①减少水泥的用量。由于水泥在水化的过程中会释放一定的热量,然而由于受混泥土表面参数的影响,导致水泥的热量无法充分释放,聚集在混凝土内部,使得混凝土出现温度应力。要减小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就可以从水泥含量方面考虑,减小水泥的用量,就可以相对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其他材料代替部分水泥,或者在加入一定量的高效减水剂等。同时还需要提高混凝土的搅拌技术,提高搅拌效果,保证混凝土内部的热量能够充分的释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泥市场出现一些大坝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低热水泥,这种水泥本身的热量比普通水泥低,因此,也可以选择低热水泥,从而降低水热现象而导致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②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深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一旦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发生了变化,就会影响混凝土的温度导致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的浇筑尽量避免在夏天和高温情况下浇筑,尤其是大面积混凝土的浇筑。在夏天和高温天气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必须采取一定的降温措施,对需要浇筑的混凝土采取合理的冷却措施,把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三是进行强制性降温。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减少和尽可能的避免混凝土问题的出现,对于由温度造成的混凝土问题,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强制性的降温措施进行降温,例如,可以在混凝土结构的内部预先铺设好水管,再向水管中注入冷水,利用冷水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

3.2.2 降低地基对混凝土的约束

降低地基的约束力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①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约束力。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应力增加了混凝土内部的约束力,要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约束力,可以采取减少和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来降低混凝土内部结构中的约束力。而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上一部分的温度应力控制措施中,已经进行了简要的阐述。除了要尽量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之外,可采用一定的保温措施,如暖棚法、覆盖法和蓄水法等,对混凝土的外部温度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以减小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从而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

②减小外部地基约束力。在混凝土的浇筑中,大面积混凝土的浇筑过厚会导致地基产生约束力,要减低混凝土的厚度猜疑采用设置滑动层的方法,对滑动层进行设置,以减少外部约束力。

3.2.3 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可以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

①掺合一定的添加剂。掺合添加剂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自缩值,在加入添加剂的过程中,要严格根据混凝土外用添加剂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添加。

②添加增强材料。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添加适当的有机纤维、无机纤维或金属纤维等,这些纤维具有一定的抗拉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③控制好混凝土材料的比例。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与混凝土材料的配比直接相关,普遍情况下,混凝土材料的配比要经过严密的计算和科学的技术手段获取。在混凝土生产前,要让技术人员对混凝土材料的配比进行试验和验证,在多种配比方式中,选择最佳的配比方式,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由于混凝土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保证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就必须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本文对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总之,要严格把关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才能减少混凝土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刚度;结构概念设计;刚度设计

在计算设计软件日益丰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形成了一种错觉,觉得结构设计很简单,只需遵循规范、手册、图集,对计算结果稍加整理,就算完成了设计,淡化了在结构体系进行分析中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力学概念,刚度概念就是其中之一。从宏观上讲,实际中的大多数建筑物都是一个空间上的超静定弹性体,这种超静定弹性体的一个根本属性就是刚度,它往往对结构所受外部作用与内部应力的分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把握刚度的概念,理解刚度对结构的作用的影响是做好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一步!

1、 刚度的概念与分析

刚度是结构整体或构件抵抗变形的一种能力,结构的抗弯刚度,抗扭刚度对结构往往影响较大,正确的把握刚度应从两个方面入手——结构的几何尺寸、材料分布与结构体系。无论结构整体还是结构构件几何尺度与材料分布对她的分布起着决定作用,一个矩形截面的梁,其抗弯刚度与截面高度的三次方成正比,同理平面尺寸较大,材料分布边缘化的结构的抗弯与抗扭刚度较大。不同的结构体系也对结构刚度有重要影响。在高层中,框架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框筒体系,筒中筒体系常常被应用,他们的刚度也依次递增,应根据不同的高度对刚度的要求合理的选择。正确的把握各种结构体系的的刚度特征是我们正确选择结构的重要依据。

2、 刚度对荷载和作用的影响

结构的外部作用主要来自基础、风和地震,结构所受外部作用的大小也受结构刚度的重要影响。

2.1、刚度对基础作用的影响

刚度对结构受基础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刚度对土压力影响基坑 支 护 和地下室外墙都承受土压力作用,尤其是基坑支护结构,土压力往往是设计时的控制荷载.适当增加围护墙体和支撑刚度可以有效减小墙体的水平位移.但随着刚度的增加,土压力逐渐由主动土压力向静止土压力发展,将使支护墙上的土压力显著增大.此外,大量的有限元分析和工程实践表明,当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再通过增加墙体和支撑刚度来减小位移作用不大,但土压力和支护墙内力的增大却更加显著.另一方面刚度对基础与上部结构协同工作的影响。我们在做上部结构设计时假定结构是固结在地面上的,而实际是基础与上部结构是相互作用的,刚度对这种作用有重要影响。一般建筑基础的变形总是成锅底形。中部沉降多,外缘沉降少。在建造下部几层时,基础钢筋应力不断增长。建筑到四五层时钢筋应力达到最高值,以后随层数和荷载的增加应力又逐渐减小。基础的刚度越小,这种现象也明显,因而在设计基础时要重点关注。

2.2、刚度对风荷载的影响

风荷载是一种随时间而波动的动力荷载,风作用在结构上,使结构受到双重作用:一方面,风力使房屋受到一个基本稳定的风压力;另一方面又使房屋产生风振.因此,比较柔的高层建筑,要考虑由风振产生的动力效应的影响。我国现行的《荷载规范》和《高层建筑规程》均提出了风振系数的概念,即柔度越大,风振系数越大,计算所得的风荷载标准值也就越大.因此结构的刚度会对风荷载的大小产生影响,刚度越大,风荷载越小.

2.3、刚度对地震作用的影响

地震作用是由质点受迫震动而引发的惯性力,因此,地震作用的大小和建筑物的质量、动力性能都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如前所述,刚度越大,往往要求用比较多的材料,使建筑物的质量越大;另一方面,刚度越大,结构自振周期越小,地震影响系数往往会较大.因此 , 结构刚度会影响到地震作用的大小.通常情况下,刚度越大,地震作用也就越大.

综上所述,结构或构件刚度会对很多荷载、作用的大小产生影响.一般来说,除风荷载外,刚度越大,荷载和作用也就越大;而风荷载通常是刚度越大,荷载越小

3、刚度对内力的影响

一方 面 ,刚度对荷载和作用产生影响,也必然会对构件的内力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结构中力的平衡、变形的协调以及由此产生的构件内力都是通过构件自身的刚度以及连接构件之间的相对刚度的大小来体现的.换言之,结构和构件的刚度都会直接影响到构件的内力大小和分布情况.

3.1 结构整体刚度对内力的影响

结构的整体刚度会对内力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建筑物基础的刚度大小会影响到是杏满足嵌固端假定,从而影响到基础自身和上部结构的内力分布;上部结构平面布置时,刚度是否均匀会影响到是否产生扭转效应;上部结构沿高度的刚度分布情况会影响到是否有薄弱层的存在。

3.2 构件刚度对内力的影响

高层建筑结构中,楼盖对于结构的整体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楼盖相当于水平隔板,它不仅聚集和传递惯性力到各个竖向抗侧力的子结构,而且要使这些子结构能协同承受地震作用,特别是当竖向抗侧力子结构布置不均匀或布置复杂或各抗侧力子结构水平变形特征不同时,整个结构就要依靠楼盖使各抗侧力子结构能协同工作。因此楼盖体系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足够的平面内刚度和抗力,并与竖向各子结构有效连接。楼盖体系刚度不足将直接影响各构件的内力分布!

3.3 构件间相对刚度对内力的影响

相互连接的构件间相对刚度对内力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现浇楼盖中,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梁和板,如果梁的线刚度较大,则会使板的跨中弯矩减小;反之,如果采用较厚(线刚度较大)的板,则可能使梁产生较大的扭矩,梁和柱的线刚度比值更会直接影响到内力分布.一般情况下,相互连接的构件中,内力的分配是遵循“能者多劳”原则的,即刚度越大,分配的内力也就越大.至于刚度对变形的影响,一般来说,刚度越大,变性也就越小,增大刚度对减小变形是有利的.

4、刚度布置原则

1、刚度适中

结构刚度过大会引起结构在地震中承受更大的地震作用,刚度过小又会使结构所受风荷载增大,同时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变形过大,因而我们要通过选择与优化得到结构合理的刚度,达到既节省材料又提高结构可靠度的目的。

2、刚度均匀

结构在平面与立面上刚度要均匀,平面上刚度不均匀会使结构质心与刚心不重合,在地震中产生对结构不利的扭转。立面上的不均匀会使结构产生薄弱层,从而使结构更易损坏。

3、结构要有刚度梯度

结构中的构件对于结构来讲有主次之分,我们应设定一种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形态,有梯度的分配结构的刚度,合理加大结构重要构件的刚度与延性,削弱次要构件的刚度,使其在地震中更易屈服,从而达到耗能的目的。

5、刚度布置在概念设计中的应用高层结构设计中,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往往成为控制因素.此时刚度控制的难点是如果刚度大,则地震作用大;而降低刚度,虽然可以减小地震作用,但又会造成风荷载的增大

由此可见,合理的刚度梯度分配会使结构的安全性提高。

结语:

结构设计时不仅仅要确保安全,同时要满足合理和经济的要求.要达到这些目的,必须要从事物的内部因素— 刚度着手,即通过刚度控制,使结构体系刚度适中、刚柔相济.这样,不仅可以消除结构隐患,而且可以保证构件以至于整个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受力合理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林同炎.结构概念和体系[M].高立人,方鄂华,钱稼茹译.中国建工出版社,1999.

[2] 赵西安.现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科学出版社,2000.

[3] 方鄂华,钱稼茹.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若干问题[J].土木工程学报,1999.

[4] 何颐华,杨斌,金宝森等.深基坑护坡桩土压力的工程测试及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1997.

[5] 张鹤梁,项宗方,周.凌.浅议工程杭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J] .山西建筑,2006,32(3):48一49.

[6] 冯豪.概念设计在结构中心的应用[J].山西建筑,206,32(5) :7 3一 74.

[7] 郭院成 建筑结构体系概念和设计[M]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

第3篇

分析岩土工程专业实际教学过程改革的必要性及当前主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岩土工程专业面向工程应用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考虑本科学生专业素质教育与能力教育亟需提高的要求,阐述了目前岩土工程实际教学中需要提请专业教师注意的几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实验性、实践性和实战性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与建议,为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岩土工程高素质人才服务,以期满足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和时代性需求。

关键词:

岩土工程专业;实验性;实践性;实战性;教学改革

一、引言

如今,社会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明显的改变,为社会不断输送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中国高等教育也正处在变革之中,在有限的社会资源与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影响下,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学生的有限学习空间,使得培养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分析当前岩土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强化实验性、实践性与实战性教学改革,构建适合就业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的能力综合型素质教学体系与模式,是所有承担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师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当前岩土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岩土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实践教学管理松散、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激情不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偏弱,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基本概念的实验性教学日益淡化。岩土工程学科很多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重要公式都是基于试验规律的发现上升为统一的定律与定理,如果不重视基本物理模型试验了解岩土工程的一些基本属性,很难做到理解性的熟悉与掌握。一直以来,国内的高等教育在感性引领与客观认知上倾注的投入严重不足,表现为实验教学课程的学时设置不够甚至没有、相应配套经费的投入偏少甚至缺失、教学质量管理的松懈甚至淡化[1]。再加上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一线青年教师特别是实验课教师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教学过程中很难提高教学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懈怠心理也被突出地放大,对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模棱两可、对学科专业的前景认知难以把握、对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要求缺乏信心等。

2.观摩实习等实践性教学逐渐压缩。亲临现场的认识实习、参与工程的生产实习是岩土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提升专业理解、增进行业认识的重要途径。由于工程建设的实效性,实习基地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定实习基地,这类基地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不变的,几乎每届学生都可以前往参观学习,主要用于基础性实习教学;另一类是临时(动态)实习基地,这类基地是在实习准备阶段联系的,教学内容随工程建设本身而变化,而且随着工程建设的进度而变化,主要针对某一单项工程的实践教学[2]。由于野外实习时间安排相对集中且短暂,再加上路途与安全等问题的考虑,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全面仔细地观察到项目施工现场的情况及细节,而且学校管理人力的限制不可能对每位学生的实际过程有效的监控,实习基地的偏少和时间的压缩,必然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各类工程项目,学生的见识也得不到有效扩展。

3.处理问题等实战性教学严重缺失。普通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更注重的是对教科书中理论知识的反复考查,在了解最新学科领域和相关科技文献方面微乎其微。因此,当学生进入高校开始接触应用型基础科学研究时,动手实践能力普遍较差,科研能力基础较薄弱。在这样的背景下,若要培养学生们的科研能力,只能从最初步和最简单的工作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一点一滴地积累。恰巧,我们的大学课程开始又是以最基础理论课开始,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又由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种种不足,导致学生的第一认识本身存在很多的疑惑,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过程相互之间的衔接被割裂。如参与科学研究时,研究的科学问题在哪里,什么是工程人员必须要把控的,研究出来的规律、结论等成果对现实有如何的指导意义,这些都是需要让学生去了解的,当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的学生往往脑海里是一片空白。

三、提出一些拟改革措施意见

基于目前普通高校中岩土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调研及在教学科研中不断总结,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思考。

1.基本概念、理论的网格节点化教育教学。与传统的结构、材料、力学等学科不同,岩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复杂体系学科,研究的对象如土、岩石本身的物理、化学与力学特性等就很多元,且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像房建、交通、港航、机场等实际工程中都有所运用。要让本科学生达到掌握知识、运用技能和具备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其本身是十分艰巨的任务。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古树千年幼成苗。我们岩土工程领域有很多杰出的大师,没有一位不是对岩土工程专业学科基本概念高度重视,往往在谈论浩大工程问题的时候,都是从一个小小的基础理论为出发点,正所谓大海无边百川融,只要把基本的理解问题解决了,就能找到关键的科学问题,大事就成功了一半。可见,日常教学中对基本概念的把握和吃透非常重要,从专业基础课程(如土力学、基础工程)开始,就把概念的由来给学生解释清楚,如讲解土的矿物成分、土中的水、黏土中的双电离层等要准备一些教学道具模型,演示给学生看到具体的实物;再如讲到土的密度、含水率、饱和度等抽象概念时,演示给学生看土的状态与实物的对比定义过程。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是以学生接触一种新鲜事物的角度接收过程来进行课堂的组织。把基本的概念、理论作为整张铺开的网中的一个个节点来编织,形成一套认识、理解与掌握的全备知识接收过程的换位思考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普及开来,配合以规律性的强化记忆、重点性的理解和针对性的训练,学好一门课程。

2.实验操作、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具体细则化流程操作。新世纪,高等学校学生中的主流群体基本是以独生子女为主,个人经历只是简单地从家庭到学校,学习过程也仅限于从课堂到书本,缺乏生活历练,动手能力十分有限。而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学生的主动性和接收知识欲望也不强。同时,有的实践性教学从属于理论课,甚至是分开教学,实验过程中往往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学生只需完成整个实践过程的某几个步骤,缺乏全局的统筹和重点的把握。教学大纲中对实践性教学本身已经作了明确的课时、内容与目标要求,如果按照专业建设去执行,理应达到较好的效果。实际的情况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差,毕业以后到了工作岗位角色适应能力不足。通过调研分析发现,目前各高校在实践教学的操作管理过程中虽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如实践经费不足、实习基地偏少、师生比例过高、仪器设备陈旧等条件限制,但最关键的还是对实践教学的管理不到位,落实过程中缺失具体细则化的流程操作。举例说明,对于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的两种考核,一般高校都是让学生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实习单位以章盖戳等证明,考核效果并不理想。笔者思考,可以通过项目考核的形式来完成对实习过程与效果的鉴定,并以汇报答辩的形式进行打分,同时兼顾接收单位的日常考核与实习评价三者结合以达到对学生的客观评价,填补管理上的作假漏洞。这样学生有驱动力去执行实践课程的要求,并且得到的结果也能令人信服。

3.针对性研究课题的独立训练与团队协作。要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岩土工程学科的特点,要让学生进入实战化的针对性课题训练。由于现行教育制度的不足,学生在进入高校开始课题训练时的科研能力基础较为薄弱,但是存在很大提升空间。在基础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开始积极的引导,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工程活动相结合,专业教师和课辅老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科研教学平台、指导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的互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思考,需要建立针对性研究课题的独立训练与团队协作的方式,充分利用一些公开或个人的师资资源,鼓励学生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团队,既要明确具体的负责任务,又要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合作。例如:学校或学院可以设立一些学生创新科技项目基金,选拔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以第一负责人或项目参与人的身份承担一些实践科研类的课题;或者,有明确研究课题或经费充足的教师吸收本科学生参加自己科研团队,分配学生协助查阅相关文献,参与进行相关试验工作;另外,给予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指导,帮组学生自主地发现或理解一些科学问题,自主设计一些科学试验方案以解决提出的科学问题,教导学生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些方法与技巧;还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生产性的横向课题,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产项目活动中,加强了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四、结语

新时代下,对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高等院校当前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又紧迫性工作,如何加强岩土工程专业实验性、实践性和实战性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其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能力,是我们基础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对岩土工程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的一些改革,必须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有效性求学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专业水平,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新时期岩土工程建设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作者:吕伟华 张永兴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关系密切。“多元化发展、信息化建设、内涵化提升”正在成为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一些大的国有建筑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这也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谋求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建筑企业多元化发展动因

(一)建筑企业多元化发展必要性一般来讲,企业选择的发

展途径有两种:一是专业化发展,一是多元化发展。前者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企业的不断发展,这种发展通常被认为可以拥有专业及技术优势,但可能会难以适应市场多样化及整合服务的需求,同时单一产业受周期影响较大。而后者则被认为是克服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最佳手段,它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发展途径,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寻求长久生存和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成长或扩张行为。建筑施工行业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发展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这是由施工企业行业特点所决定的。这种行业性质是建筑施工行业的根本属性之一,靠一般的管理手段难以化解,一直是施工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讲,施工企业通过多元化,形成一个产业组合,各产业的发展周期不同,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先天性的大周期、深波动的问题。

(二)建筑业多元化发展优势具体表现在:

(1)分散经营风险。建设项目具有高投入、周期长的特点,一个建设项目的完成,往往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数年的建设期。目前承包商在与业主的博弈中,往往处在弱势的地位,这就造成了较大的融资、时间风险落在承包商一方。承包商往往需要为项目进行长期垫资,这严重影响了承包商的资金链,对承包商拓展市场来讲是极为不利的。多元化经营中,承包商可以从其他相对稳定的经营项目中汲取资金,为主营业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此外,经验数据也表明,经营范围越大,经营活动越分散的企业,利润率波动也越小。因为通过把收益互不相干的经营活动联结在一起,可以降低企业对外部某种或多种因素的依赖,降低企业发展受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2)产生协同效应。建筑企业拥有大规模的固定资产、广布的项目机构、众多的相关人才,这些都是其丰富的内部资源;同时,建设项目的业主方来自各行各业,这有助于承包商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与政府、采购、金融、保险等相关方的接触沟通,使其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些都是建筑企业丰富的外部资源。发展多元化,可以充分整合建筑企业的内部优势,合理配置企业的内部资源,发展具有优势的相关产业。此外建筑企业可以通过与相关伙伴方的合作关系,向伙伴方可提供支持的产业发展,开拓新市场。

(3)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建筑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由于从业者众多,行业内竞争激烈,且建筑业处于产业链末端,总体来讲建筑企业的整体润率低下。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业的利润水平仅有2%~3%,而负债率则高达65%,经营所得几乎只能维持企业生存之需。建筑企业若想发展壮大,增强企业竞争力,必须寻求提高收益的途径。只有保证较好的收益率,拥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企业才有发展的动力。建筑企业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经验战略,进入一些如房地产、建筑材料等利润率较高的产业,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二、建筑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及风险

(一)建筑企业多元化经济模式主要包括:

(1)横向多元化。企业结构和参与产业的横向多元化,即企业向与现有产品、技术、市场毫无关联的经营范围扩展。

(2)纵向多元化。建筑企业除了做传统的普通民用、公共建筑施工以外,通过纵向扩大土木工程领域的业务范围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二)建筑企业多元化经营风险主要包括:

(1)资源配置风险。

由于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行业技术特点,集中在了混凝土、钢构、施工组织等核心竞争力上,这与其他大多数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具交集,甚至可以说是壁垒很高。如果建筑企业要进入其他领域,需要铸造一些全新的核心竞争力。建筑企业资源没有有效整合的情况下,多元化发展必然导致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分散到每个发展的产业领域,新投资的产业会通过财务流、物流、决策流、人事流给企业即有产业经营带来全面影响,从而对原有业务产生影响,无法与相应的一元化经营的竞争对手竞争。

(2)资金风险。建筑企业处在整个产业链的下端,所以利润率是很低的,盈利能力不强。而在发展多元化的过程中,初入新市场一定有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拓展过程。如果建筑企业在多元化的过程中片面“求大”,而不是“求强”,结果会使企业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远远超出其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速度,需要输血的项目多,而能够造血的项目少,投入大于产出。这对于利润率低,资金需求量高的建筑企业来说,无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流,发生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这会造成企业规模与效益的严重失衡,使企业陷入“规模不经济”的困境。

(3)管理和文化冲突。建筑企业在不同的业务领域经营会造成管理理念上的冲突,不同业务单位的业绩评价、集权与分权的界定,各职能部门协作的矛盾会导致企业在管理上面临风险。如果是通过并购形成的多元化发展,不同企业文化存在融合风险,而企业文化冲突对企业经营往往是致命的。

三、建筑企业多元化经营风险应对策略

(一)树立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经营决策程序。

首先,建筑企业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对承揽工作要做到有准备、有选择、有论证。对外地的工程更应慎之慎,要对合作方的资信能力、财务情况、品质信誉、资金保障程度等进行调查论证,然后根据企业的经营战和自身实力决定是否参加投标。其次,建筑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树立工程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的管理理念。这些制度包括工程项目评审制度、合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单位和成本控制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最后,建筑企业的领导班子要建立民主科学的经营决策机制,重大投资事项经班子集体研究决定,董事长或总经理对本单位的经营风险负责。

(二)提高核心竞争力

对选择多元化经营的建筑企业来讲,稳定而具有相当优势的主营业务是多元化经营的前提条件。如果主营业务不佳,企业不仅缺乏足够的资源在新领域建立优势,甚至会使原有建设领域的经营受到牵连而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建筑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的过程中,不应放下建筑企业专业化的传统与优势,而应重视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相关部分的技术投入,不断进行创新,做到多元化中的差异化,有自己的独特竞争力。

(三)发展周期互补产业

建筑企业在多元化的过程中,不应仅以做大企业为目标,而应在详细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避免浪费企业资源和进入同建筑行业周期相同的产业。如果主营业务与多元化产业同时进入萧条时期,这对规模较大的建筑企业来说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建筑企业在多元化的过程中应充分考察市场,发展与建筑行业周期互补的产业,尽量规避市场周期变化带来的风险。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建筑企业还应充分考虑自身品牌、客户等相关资源,率先进入一些与建筑行业相关性较强的行业,如房地产、物业管理等行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自身在产业链中的技术、信息等多种优势,建筑企业应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使企业的经营范围囊括完整的产业链。这样能保证建筑企业在具有行业优势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拓展企业的经营范围,提高企业的收益。

(四)强化内部审计作用,拓展内部审计责权目前,建筑企业

内审部门作用主要停留在监督和威慑方面,为保证企业全面风险

管理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有必要扩展内部审计的责权,关注重

点转移至各个风险管理构成要素能否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正常运行,业务流程是否满足防范风险的需要,各种量化管理的内部模型是否有效等。通过持续的监控活动,来实现对风险管理的评价,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作出优化。

(五)加强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重视人的本质和人性发展的管理方法,首先要尊重人,许多建筑企业把发现和发挥下属的才能并委以重任,作为对下属的最大尊重。

参考文献:

[1]洪锡熙:《风险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