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7:08: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保险信息化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加速建设和完善,同时也推动了养老保险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率。而随着养老保险覆盖率的增加,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也成为做好养老保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养老保险,使养老保险的档案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数量挑战和管理的改革。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其信息化的管理是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改革的必然途径。需要注意的是,改革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模式,是一个系统化、具体化的过程,要在过程中逐渐完善和实现合理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
一、目前养老保险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
1.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缺陷。目前,我国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制度方面的缺陷,有些地方的管理制度略有不健全。虽然,在档案管理方面我国制定并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相对于养老保险而言仍显不足,不够规范化和具体化,尤其是在考核、检查和验收三方面的标准上,缺乏科学性和适用性,这些都是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方面亟待解决的漏洞和问题,如果不加以有效的改进,就会成为养老保险事业持续发展的障碍。2.对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低。对养老保险档案管理重视度低,是养老保险负责单位的通病,上到领导干部,下到工作人员,都没有看到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而这也严重的影响了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工作人员在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方面的服务观念差,使工作更加被动化和消极化,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问题百出,诸如档案混乱、管理松散,网络化程度低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时展的步伐。3.缺乏具有专业素养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纵观我国各地从事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不难发现,这些工作人员既不是档案管理专业出身,也没有接受过任何关于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他们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认识模糊不清,对其管理的方式也是不了解,根本没有将档案管理作为资深工作的核心,更有甚者还是兼职负责。利用严重缺乏专业素养的人员进行档案管理,是导致档案归档不及时、保存不完善的重要原因。4.投入到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方面的设备严重匮乏。在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方面投入的设备严重匮乏,例如,在硬件设备方面,目前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所使用的存储柜都还是老式的存储柜,不仅保密系数差,而且存储量低,有的还会遭到虫蛀和潮湿腐蚀,导致许多长期的养老保险档案在保存过程中受损,严重地破坏了其完整性;在软件设备方面,虽然有的地区在档案管理方面采用了电脑存档和检索的方式,但是电脑设备差,而且常常无法正常上网,或者电脑系统运行出现各种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后。
二、健全和完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
1.采用信息化管理,实现养老保险档案的有效整理和合理分类。在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引进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更加高效、准确、便捷的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有序化。信息化管理对于养老保险档案的整理和分类,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例如,在整理养老保险档案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信息化管理,对养老保险档案按照一定的规律,设置相关的编号,按照对应的编号进行管理。编号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个人身份证号,也可以是其养老保险的编号,或者社保登记证号等。此外,在对养老保险档案进行编号和整理的同时,还可以对养老保险的业务规律进行分析并掌握,从而细化出不同的业务阶段,例如日常业务有哪些,月度和年度业务又有哪些,在整理的过程中都可以对这些实行细致的划分,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个清晰明确的参考。在养老保险的分类方面,信息化管理可以为工作人员直观的呈现养老保险档案的不同点,例如有的养老保险是在某一政策下实行的,有的则是政府工作会议的内容体现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对养老保险档案进行有效的归类,此外,参保人员的相关资料也可以成为归类的一个标准。信息化管理能对养老保险档案实行系统化的管理和归类,使养老保险档案清晰明了,这不仅是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养老保险后续业务高效进行的基础和保障。2.有效的基础性数据化管理,是健全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重点。对养老保险档案实行数据化管理,是健全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一,要树立数据化概念开展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利用数据化管理,对养老保险档案的进行收集、归档和整理,确保养老保险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更好地发挥其在养老保险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利用数据化管理实现养老保险档案的动态管理。所谓动态管理,就是对所有的养老保险业务进行实时跟进,对于手续齐全、办理完毕的档案,进行及时的归档和整理,对于还在进行中的养老保险业务,进行实时跟进,对于其办理的状态、需要的材料实时掌握。此外,对于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还要时常性,即定期对其进行整理、归档,查漏补缺,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关联性,确保档案保存的整体性。3.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加强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功能和网络平台,建立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这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和提高社保经办机构管理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化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不仅有存储量大、检索方便、数据传递快速便捷等优点,而且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统筹层次方面也有现实意义。4.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实现有效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社保经办机构和企业应建立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分工和职责,对档案建立、维护、交接等环节进行制度化管理。档案纸质材料应当排列整齐有序,储存在专门的场所,重要材料应复印备份,档案电子数据应当有较强的网络安全性,必须做到异地备份,数据格式要有清晰的说明以便日后升级维护。这里特别要强调交接环节一定要尤其重视,严防脱节,否则会给后续工作带来无法预计的困难。比如少数铁路单位就是在生产力布局调整中没有对养老保险档案的交接给予足够重视,造成单位几经变迁后,原有资料或不知所踪,或部分丢失,又或存放零乱,给继任者的工作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农民合同工补缴花名册、精简职工花名册等资料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一旦损毁就无法弥补。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养老保险档案交接环节的管理,可以结合建立考核奖惩机制,督促管理人员既要在在岗时认真履行好职责,又要在换岗时做好交接工作,以保证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延续性。
总之,建立健全完善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实现养老保险档案有效管理,是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维护好广大参保人员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实现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化和网络化,是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和要求,也是利用好和发展好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提高我国社保经办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者:王燕华 单位:冮苏淮安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张绪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3(15).
[2]于永波.陕西省规范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新举措[J].陕西档案,2013(5).
【关键词】新时期;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
为了保证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优质高效的服务,应该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进行规范,从而对档案的真实和完整性进行保证,加上对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开展和完善,能够保证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质量水平。面对当前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应该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进行适当的改进,利用更高的标准来进行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切实保证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
1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加强了对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推行,但是在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上不能充分的保证管理的规范化,主要体现在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不能对档案的分类标准进行确定,会出现档案归纳错误的情况,甚至会出现重要档案意识的情况。在档案编制的格式上不够规范,不能保C档案材料纸张在形式和装订等方面的统一,无论是档案的归类还是档案的查阅都较为麻烦。不能对档案的保存和调阅进行规范,不能充分的保证社会保险工作的顺利进行,会造成错误疏漏甚至舞弊的情况。
1.2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不少单位不会进行专门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室的配备,还有一些档案室名存实亡,在设备配置上简陋,不能充分的进行防潮、防蛀和防盗等方面的设备,不能对档案管理安全性进行保证,更不用说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了。当前有很多的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没有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不能保证快速高效的档案查阅。当前办理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面对众多的保险业务量,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就不能很好的保证参保单位和个人对档案的查阅和核对,会降低投保人员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办理的满意度,会影响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发展。
1.3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当前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等方面有所不足,面对大量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会受到能力的限制而不能很好的完成自身的工作,造成了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的较差的稳定性,不少档案管理人员开始转行做其他工作。为了对这种情况进行弥补,通常会招聘一些兼职人员来进行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而这些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上更加薄弱,以为属于兼职工作,所以兼职人员不会有时间来对养老保险档案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和补充,所以不能保证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材料在收集、整理和归纳等操作过程中的准确性。总体上来说,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缺少充足的高素质专业人员,所以不能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质量进行保证。
2 提高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主要是依靠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和相关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确定文件资料的来源形式和查考价值之后,对档案的管理办法、分类方案和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制定。在法律法规方面,需要加强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以及一些与档案相关的法律的参考,保证对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内涵进行正确性的认识,对档案的归档、库房管理、档案保密、档案统计以及档案的移交等方面进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保证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确保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在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过程中应该保证各类的档案资料能够集中和统一的管理,保证档案管理的任何过程都能够规范的进行,切实有效的保证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2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建设
要想加强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建设,加强单位领导对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重视和支持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充足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人员、资金和设备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通过对财力的投入能够建立完善的档案室、阅档室和办公室,能够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中材料的收集、记录等方面设备的购置,能够完善档案的保护设备,切实保证档案保护的“八防”标准。下文中会提高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虽然利用信息化管理能够对档案进行扫描记录,但是不少的档案还是需要进行实体档案和数据的保管。
2.3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
应该加强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的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实现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正在不断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纸质材料和证明不断的出现在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工作中,这些保单合同和证件复印件等资料如果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会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纸质材料会受到众多方面的影响而不能充分的保证其质量,会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对此需要加强对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将纸质资料利用扫描设备来转化成数字档案,这些数字档案不但能够方便保存和分类,而且能够利用电子检索目录的制定能够方面管理人员和参保人员的检索和查阅,能够方便及时的对参保人员的账户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使得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服务更具有可视化。
2.4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
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了解,还要保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专门业务档案管理部门的成立,能够对各方面的人才进行吸纳,通过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来提高档案管理的成效。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包涵了城镇居民参保就医的基本数据,是监控医保资金流向的重要渠道,也是调研城镇居民医疗数据的最重要资料,更是加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管理的决策依据。但是,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并不完善,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城镇居民医保档案的管理还处在相对较弱的位置,首先,医保部门往往重视建档、缴费、转移等工作,对医保档案管理的存储、数据审核等工作却相对弱化。其次,在城镇居民医保档案管理的经费投入有限,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档案管理缺少必要的软硬件支持。第三,医保档案管理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医保档案管理人员缺少专职培训,导致医保档案管理效率相对较低,影响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档案的顺利进行和发展。
(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档案管理缺乏相应标准。随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城镇居民使用医保越发频繁,医保档案涉及的数据和信息量不断增加,也使医保档案涉及的部门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涉及档案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问题。首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分级分类整理不系统不科学,不同类别的档案数据差距较大。其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在具体装订、格式、归集方面还存在繁杂多样和专业化水平不高问题。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档案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档案数据的网络共享和有效交换已经成为必然。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档案的管理效率,离不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但是,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数据安全风险高,医保档案数据不能充分共享,医保档案数据维护成本较大,医保档案数据错误率较高等问题。
二、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根据城镇居民个人参保的形式缴费和享受医保待遇。办理城镇居民医保档案的派出机构较多,形成的纸制及电子档案信息来源相对复杂,审核相关的文字信息、数据报表等内容统计相对更加困难。因此,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也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是医保业务开展的基础资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作为城镇居民个人参保的基础数据信息,是核实参保人的基本数据记录,也是确定和支付医保费用的唯一依据,如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的数据不完善,不真实,可能极大的影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也会加重医保管理部门的工作负担,更加影响医保部门合理分配医保资源。客观真实的反映参保人的医保数据,对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发挥作用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对顺利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事业有重要意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对于维护参保人员的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建立完善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可以及时地对参保人员的数据进行变更处理,可以执行更明晰的缴费标准,从而维护参保人利益。其次,可以对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发生费用进行必要的记录,这些信息是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提升医保档案信息利用率的前提。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是制定决策的依据。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是医保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随着城镇居民参保人数的增加,各种保险数据会不断地变动,调整医保政策就必须依靠准确的数据信息和完整高质量的档案材料,才能做出科学决策,因此,为了更好调整好医保政策,必须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
三、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措施
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应当从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切实发挥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作用,采用科学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方法,促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高效进行。
(一)提高医保档案管理部门的意识。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管理,需要发挥基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机构的作用,为准确收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数据提供基础条件。首先,理顺档案管理工作体系,确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专职人员具备较高素质和从业经验。其次,增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医保档案硬件设施。
(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促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关键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首先,应当建立完善和细致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操作规范,使相关的机构、部门和工作人员对医保档案进行规范化处理。其次,按照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对医保档案按照统一格式、统一标准来执行,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更加细致精确,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三)提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为了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可以被有效利用,方便档案数据信息的共享,有效避免档案数据的遗失问题,应当推进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首先,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其次,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的相关电子信息进行有效数据维护,保证电子档案数据精确。第三,加强对电子档案数据信息的运用,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数据信息化逐渐普及。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不仅关系到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我国医保体系的发展建设,应当针对城镇居民医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设并开展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
作者:徐菲菲 单位:河北省平山县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整个医疗事业管理的核心基础,是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重要工作之一,它体现的是现代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决定着现代保险的管理层次。医疗保险档案是人们参加国家医疗保险管理,参与保险缴费的唯一凭证,切实关系到每位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加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我国医疗体系工作人员必须的工作,是促进我国医疗体系进一步完善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现阶段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发展的现状,进行合理化的研究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医疗事业;探讨
一、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现状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国家医疗保险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档案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部分大医院的医疗档案管理制度已经相对完善,但是在小部分医院中医疗档案管理体系依旧存在着各种方面的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疗保险档案本身的不完善。医疗保险档案是进入医院进行各项消费和费用交纳的基本凭证,然而个别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并未对其本身的主要作用有足够的重视,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的填写和完善工作做得并不是尽心尽力,在某些方面可能还“偷工减料”,使得医疗保险档案本身就不是十分完善,所以在进行后期的保管时,由于各方信息的不完善和不完整,核对时误区较大,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的最终保存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现阶段随着我国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相关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依旧存着弊端。国家在医疗保险方面投入很大,但是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的投资方面并未很多,使得很多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纠纷案例不能有据可循,有理可据。各相关部门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的认识并不是很到位,导致医疗保险档案制度的建立缺失。
(三)各相关部门的不重视。由于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投资缺失,造成了各相关部门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认识并不是很完善,重视力度不够,不能够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做到细致化。
(四)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数据方面,信息化投入力度不够,使得现阶段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多是人工管理,不能与时俱进进行信息化管理,科技投入力量不够,导致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还是停留在基础化阶段,不能满足现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需求。
(五)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由于现象的日益严重,使得现阶段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不作为,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日益低下的状态下,导致现阶段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整体呈混乱现状。
二、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措施对策
(一)加强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公民参加医院治疗的凭证,是进行后期报销等事宜的保障,文字、电子数据、图表等是医疗保险经办机关形成医疗保险的主要形式,具有原始数据的保存价值,是医疗保险机构、参保单位和医疗个人最直接记录和使用的资源,是整个医疗保险事业最真实的数据反映。所以相关单位和人员要对医疗保险档案有足够的认识,对于其重要性要充分了解,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保存、转案等相关工作,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作出贡献。
(二)提高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认识。对于传统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来说,都是由人工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收集、数据记录和数据保存管理的,医疗工作效率十分的低下,既浪费人力物力,又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充分运用信息化进行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效能,利用信息技术对于档案进行整理分析,尽快实现现代化信息管理。医疗档案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及时进行技术更新,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管理技术,以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灌入,是现代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需要,是与时俱进的象征,可充分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的使用效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效率,使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为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事业作贡献。
(三)提高医疗档案管理的人员素质。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人员,要在选拔时就充分注重人员素质,选拔高素质的人才,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极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来说,要提高针对性的服务战略认识,提高参保人员的满意程度,这样不仅提高了医疗保险的满意度,而且还有利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行业管理人员对于事业有前瞻性的认识和制定合理化的对策。医疗保险档案具有一定的个人隐私性,所以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来说,还要提高保密工作的认识,不可泄露参保人员的信息和资料,不能利用自己的职权将档案信息随意售卖,要提高科学的保密水平和服务的工作能力,逐步实现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
三、结语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整个档案管理总体系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它体现了现阶段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水平,代表着医疗保险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人身医疗利益。因此不仅相关部门要加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认识,公民个人也要加强认识,及时做好监督工作,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作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曹传清.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探微[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5(09).
【关键词】:医疗档案;档案管理;信息化
医疗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我国在这一领域本身发展历史尚短,再加上随着社会进步,民众的健康意识提高,而医疗事业也逐步发展,对医疗档案的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便逐渐显露出众多信息化管理问题。
一、医疗档案管理概述
医疗档案的含义很广泛,指的不仅仅是患者的病历档案,还包括医院的医疗设备、医学研究、医疗保险、科研成果,以及医疗事故记录等方面的档案资料。医疗档案管理则包括了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系统编目,档案检索与研究等工作内容。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即是通过网络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对这些工作内容进行处理。由于医疗档案的数量庞大,管理工作细分项目极多,在过去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下,人工管理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因为传统的医疗档案都是纸质版本,不仅储藏保养麻烦,检索查阅过程也极为繁琐不便,而若使用网络平台对档案资料进行存储,数字化的资料查阅便捷又迅速,因此实现医疗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非常有必要性。医疗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实现高效率、多功能,规范智能的信息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资料进行管理,能够极大地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也能增加档案管理的精细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国外的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较早,发展程度也高,从制度到技术都相对完备。而这一领域在国内起步较晚,发展程度尚有欠缺。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医疗事业的改革建设,在推广政策的同时还投入大量资金,借着国家的政策推动力和全面的支持,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有了极大的发展进步。
二、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缺乏
事实上医疗档案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医疗服务,也对医院的管理和社会资源利用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对医疗档案管理的认识上,无论是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还是人民群众都缺乏充分而正确的理解。医疗工作者则往往把重点放在医疗工作上,档案资料的管理却经常被忽略,医院方面对档案管理的介绍和宣传力度也不够,于是首先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就没有得到充分的普及,这样一来,原本就对这一领域缺乏了解的公众就更加意识不到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了。
(二)制度体系不健全
由于医院没有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专员,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在过去的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无责可循,于是各部门对档案管理这一块的工作职责模糊,也没有标准规范的管理流程。档案管理的职责不明确便造成了在收集、保管、移交等环节工作不便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即使在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过程中,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并且由于信息化是新兴的管理手段,在这方面就更加缺乏相对应的规章制度体系。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
医院的硬件设施投入绝大部分都在医疗设备和环境建设上,对于档案管理这一模块则投入较少。档案信息化管理所需的网络设备,操作系统,硬件设施等都较为缺乏。没有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基础,自然也无法开展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四)缺乏技术、专业人才支持
完善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的建立离不开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的支持,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存储于网络平台的电子档案资料的统筹管理,传输、共享,以及安全、保密性等都需要一定的技术保障;而同时,从事这项管理工作不仅要掌握医疗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对信息技术领域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而这样的综合型人才在这一领域仍处于缺乏状态。
三、实现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管理制度
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规章制度的保证,医疗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要想解决职责不明,工作环节混乱的问题,就必须要制定出健全的管理制度,要明确档案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规范资料收集整理编目的工作流程;其次,要规范化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操作和维护,对不同种类的医疗档案进行统筹管理,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建设信息化管理体系
搭建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和规范化。将现达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档案的管理中,首先,从计算机收集资料信息后并加以归纳整理,其效率远高于人工信息录入;然后利用数字化存储方式来保管档案,非常方便资料的检索和获取;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资料共享和服务。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标准统一的信息管理,既具便捷性,能够迅速提供查阅、调研等服务,又能极大程度上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由于医疗档案的类型用途多样,因此信息化的管理体系要对信息资源的共享或保密进行类型细分,一方面要对含有私人信息的患者病例档案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另一方面,对于医学研究科研成果等档案资料则要促进信息共享,加强各部门机构间的信息交流,以便获取更全面的医疗信息。这样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对医疗工作产生诸多有利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
要更好地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就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除了从外界招收该领域所需的综合性人才以外,对部门现有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由于医院的工作人员基本都出于医学专业,在这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已能符合要求,所以只需对这些人员进行额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培训即可。此外,除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还要具备档案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这样才能认真对待工作,不断吸收新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结语:
近年来国家对于医疗事业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这是发展医疗建设事业的绝好契机。因此,医疗机构应该要抓住机遇,结合外部大环境的支持和内部自身的改革创新,大力建设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事业,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也为医疗事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郭君南.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与实现途径[J].黑龙江史志,2014,03:107.
关键词 人力资源 信息系统 新模式
人才资源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医院对员工的要求更加严格,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度、可信度等,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社会在不断发展,医院内部结构和人员变更不断变化,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在根本上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医院发展需求,还必须兼顾医院长远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和医院发展的效益,所以运用现代日益普及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是当务之急。
1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1人员流动性大,对人员的统计不到位
现代医院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这就造成医院内部人员包括医师、医护、药管、行政、后勤等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加之医院的实习生,形成了庞大的医务人员数量,使得人事部门对于医院全体人员的统计工作难以展开,无法保证统计工作的准确性。
1.2没有很好的落实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一般情况下,医院的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这些人员常常是管理多个部门或被多个部门共同管理,在落实管理制度上,要兼顾对这类人群的管理,导致管理制度混乱,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医院的一些考评制度需要完善改进,传统的考评方式不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1.3对于信息系统的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不完善
目前,众多医院已经引入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表面,不能够深层次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一些医院只是将工作人员的相关数据录入、对科室人员进行自动化统计等。
2建立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医院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工作主要有:管理工作人员信息、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和工作引导、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评估、执行医院的福利待遇等。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载体是档案,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对于实现信息的更新和信息的共享有很大难度。而信息系统的构建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可以即时完成信息的共享,而且对流尤嗽毙畔⒌母新也更加方便高效,实现了医院对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有利于实现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和更新,增加了人事数据的权威性,提高了准确性,也给员工的福利和人事各方面的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可以减少相关岗位的人员配置,节省了人力经历,也降低了医院投入成本。
(3)能够有效促进医院全体人员对即时信息的共享,提高了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实现了政策传达的有效性,不仅为决策人员提供员工真实有效数据信息,也能够体现大家关注的透明度,给医院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医院融洽的工作氛围。
3建立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的具体内容
3.1完善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新模式的各项功能
其一,完善信息录入功能,要体现录入功能更加简洁、系统、完整,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其二,在信息系统中创建自动设计和生成报表的功能;其三,完善信息检索和查询功能;其四,必须具备打印功能,以供需要着随时提供打印。
3.2必须强化系统的安全性能
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的相关数据是个人的隐私,是需要得到医院保密的,必须在系统设计上增强系统安全性能,以确保信息保密和保证系统正常运转,为医院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发挥作用。
3.3完善培训管理记录
医院对于新进员工或者实习生的培训,包括培训部门、培训考试、培训教材、培训课程、实践等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将相关数据整理档案录入系统,提高系统的资源管理的全面性。
3.4薪酬福利方面的管理
对于薪酬福利阶段的工作管理,医院应当结合自身工作结构情况,根据不同的薪资体系设立不同的薪资计算方法,从而使得在薪资结算工作中进行批量结算,减少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在保险方面,可以更具需要设定保险基数、单位缴纳额、个人缴纳额等,将各个项目更加具体化,这样计算会更加便利。
3.5绩效考核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将医院不同类别人员进行划分,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将所有考核标准进行量化处理,使系统自动生成考核成绩,将考核情况进行整编记录,以便对个人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评估,从而可以实现对员工工作能力的提升。
3.6人员信息的管理
在系统中,每个人的信息中都可以保存照片、录像、声音等各种可视化信息,同时也可以跟踪记录员工的职位变更、奖惩情况、培训情况、工资发放情况等,为员工建立全面、可靠、即时的综合信息,实现对全体人员的全面管理。
4结语
管理模式向信息化方向转变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信息化管理不仅更加方便、快捷、系统,它还能够促进医院工作效率,提高相互员工之间的信任度,提高工作信心。在管理模式上,为医院形成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奠定了基础,为医院对本单位员工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提供了保障。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管理人员应当认清形势,提高思想觉悟,紧跟时代步伐,加深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为医院建立完善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做出努力,实现自身工作价值。
参考文献
[1] 薛以锋,韩雄,赵伯诚,王艳莉,孙佩.基于信息系统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J].医疗卫生装备,2012,01:85-87.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发展方向;研究分析
引言
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主要社会经历、品德作风、政治面貌等个人情况的文件,并起着依据、参考和凭证的作用,在个人职称申报、转正定级以及办理养老保险等各种事情的时候,都需要使用人事档案。综上所述,人事档案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人事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透彻的分析研究,从而找到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发展的新方向。
一、当前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落后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人事档案通常都是存放在用人单位、政府人事部门或者是人才交流中心之中,从而使档案管理呈现出一种极为分散的状态。并且,还有部分不了解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大学生将档案放在自己手中,这样不仅会不利于档案的集中管理,还会发生档案受损,或者是档案丢失的情况,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究其原因就是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并没有紧跟时展的步伐,从而导致管理制度相对落后。
2、管理理念滞后
就目前的社会现状而言,许多学校以及个人并没有意识到人事档案的重要性,认为人事档案说明不了什么实际问题,因此这就使得人事档案没有被充分重视,从而导致部分高校无法进行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其主要原因就是学校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理念滞后,使得管理人对于人事档案的理解不够透彻,从而无法对人事档案进行全面管理。
3、管理方式繁琐
目前,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与以往并没有很大的差别,比如,人事调动或者是人事考察需要调档,就必须要有调档函或者介绍信才可以。这样的方式不仅繁琐复杂,而且还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在提倡快捷、简便发展的今天,这种办事方式就显得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此外,在人事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只有校方的管理人员才可以将某一人的人事档案进行查看以及转移调度,并且在转移的过程中,该人事档案不得经由他手,这就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难以提高,不利于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
1、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开始随之发生变化,首先就是由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阶段转变为现在的信息档案管理阶段,并且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在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并根据这些经验积极创新人事档案的管理方式,使其符合时展的要求,从而不断促进我国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确保人事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还应该保证档案使用的具体性,从而使档案发挥其实际效用,为人们带来帮助。我国高校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对学生资源的管理,而是为了实现人才资源的社会化,简单来说就是实现人才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从而为学生寻找工作机会带来一定的帮助。此外,在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为了加快其信息化管理进程,就需要依靠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为档案的查询带来便利。因此,在信息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的一点就是网络环境的通畅,这样能顺利安装信息管理软件和一些必备的硬件设备,从而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人事信息档案,为档案信息的存储、应用带来便利。因此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就应该将加强档案信息管理功能作为首要目标,从而快速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为学生日后的良好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2、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建设
在以往的人事档案中,绝大多数的档案信息都是以纸质的方式记载,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这些纸质档案信息非常容易受损,对于长期的管理来说极为不利。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互联网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并且逐渐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就包括人事档案的管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电子化以及网络化发展,不仅可以建立方便调阅的电子档案,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从而有效促进高校人事管理改革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协调发展。就目前的管理情况而言,我国的各大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对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创新,并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人事档案的管理过程中,以此来加快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网络化、电子化建设。此外,融合计算机技术的人事档案管理,不仅可以进行准确的信息录入,还能够方便人们的调阅,从而最大限度的节省校方人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的投入。同时,对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人员来说,档案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还是我国现代化管理的基础与前提,因为只有这样,人事档案的完整性才能够得以保证。近年来,根据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过程可知,电子化、网络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为各大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的查阅与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相关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综上所述,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建设,不仅可以加快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发展的信息化进程,还能够不断完善我国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从而促进我国各大高校开展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3、创新人事档案管理理念
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主要社会经历、品德作风、政治面貌等个人情况的文件,由此可见,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与“人”密不可分,对于人的工作发展以及人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就应该重视对人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为此各大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就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积极创新人事档案管理的管理理念,并以增强服务意识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从而为人事档案的主人带来帮助。由此可见,在我国各大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尤为重要,因此我国各大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就应该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从而进一步落实档案管理工作,满足人们的需求。与此同时,为了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档案管理人员还应该使用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为那些急切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有效途径。所以说,在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过程中,首先就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人事档案管理的管理方式,并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从而为管理制度改革奠定一定的群众基础,以此来进一步推动管理制度改革的进程。就我国各大高校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来看,管理过程中存在两个挑战,第一个是人事档案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就必须将其妥善保存,从而维护个人的真实面貌;第二个是人事档案的“寿命”有限,为此我们就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克服这个难题,从而落实好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带来新鲜血液,以此来不断促进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4、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效率,就需要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为此,首先就应该加大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监察力度。上级主管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工作计划,同时定期或者不定期抽查各高校的工作情况,以此来开展实地考察,并根据实地考察结果,对该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从而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次,要进一步规范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为此学校领导就需要明确档案管理的负责人,从而使档案管理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处理问题。与此同时,各大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还应该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沟通,加大人事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以此来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是加强人事档案调取的灵活性。尽可能的做到“档随人走”,从而不断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投入以及资金投入。
三、结论
综上所述,人事档案对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人事档案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完善、系统、有效的管理,为人们带来帮助。因此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对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研究,从而找出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发展的新方向,使档案管理紧跟时代步伐,满足新时期的客观需求,更好的服务于人事工作。
参考文献:
[1]冷血,肖艳霞.提高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探究[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管理决策模式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1.
一、失业职工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记录不全现象比较突出。原先的国有企业,由于企业领导在档案方面存在误区,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档案管理这方面的意识,表现在一是个人档案材料不完整。缺少招工手续、劳动合同、转正定级手续,工资表等资料,类似的重要材料没有装入档案的情况较为常见。有的复转军人部队档案一直存放在武装部或当地民政部门,高校毕业生档案一直存放在人社部门的人才交流中心,到企业工作后一直没有并入职工个人档案,影响到了连续工龄的计算,造成了失业职工经济补偿金与失业保险金的少领现象,损害了他们的切身利益。 二是档案记录前后不一。由于原先对档案工作的严肃性缺乏必要的认识,招录工人时劳资人员代填职工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档案中出现的职工姓名同音不同字、出生年月与身份证信息不符、参加工作时间前后不一致、从事特殊工种时间记录不清等,导致下岗失业人员不能按期办理退休,直接侵害了职工的切身利益。
2.多部门交叉管理档案,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在青州市,目前企业破产改制后绝大部分档案归入青州市劳动事务中心托管,另外部分单位比如种子公司、市府第一招待所等原属事业单位,这几家单位改制后其档案归人社局干部科管理,还有一些国企业单位的领导档案归组织部管理,但办理失业手续后,这部分人员的保险续缴、退休申报还得由劳动事务中心负责,这种按单位性质、人员身份划分的档案管理办法,造成失业人员档案管理混乱,查找困难,给失业人员落实相关待遇,办理退休手续带来极大不便。
3.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由于制度不够健全,一是在档案的分类、期限设置、归档和档案资源的收集、存储、传输、查询、管理、应用等环节缺少必要的依据;二是在档案生成、转递、查阅过程中,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造成职工档案记录不全、流失,对于职工尤为重要的招工手续、亦工亦农轮换合同、工资审批表、上山下乡证明材料没有及时归档,导致档案利用价值降低。三是部分企业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较低,且缺乏培训,不能保证档案材料的正常收集和整理。有的从业人员缺少档案管理业务工作基本知识,对职工档案内应有的项目不清楚,为档案收集后再利用工作带来很大麻烦。
二、加强失业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档案重要性认识。领导重视是档案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宣传档案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企业及职工权益维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档案对于职工权益的维护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的重要意义,投入资金、人才健全完善档案室建设,安排高素质人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利用工作,从源头上树立起档案民生地位的重要意义,为档案的管理利用打下良好基础。
2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为档案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失业职工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利用的前提基础,依据制度建立起职工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转递、使用、登记、统计和保密等项制度,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资料的完整,杜绝因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的档案流失、资料不全、信息不实、流转不畅、保险续缴不便问题。
3.解决档案归属问题,为后续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彻底解决档案多头管理局面,只要是失业职工、自由职业者、没有档案保管能力的个体私营企业档案一律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介绍机构保管。机构须具备档案保管的硬件条件与安全措施,配备专职档案保管人员,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由同级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认定,方可开展失业职工档案托管并开展一系列后续服务工作。企业破产、改制、重组后的人员不再以干部或工人身份、领导级别划分档案归属,破产企业生成的档案一率归劳动事务机构保管,负责其后续保险的代缴、档案查询、证明材料的出据、退休手续的申办、档案的转移等服务工作。
4.做好入库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为档案的高效利用提供便利。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过去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在管理失业职工档案之中,是管理好、利用好失业职工档案的必由之路。在失业职工档案移交过程中,要求档案托管机构即时将职工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录入档案托管系统,建立准确和完备的职工信息数据库,依托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快捷准确地为相关部门提供人员基本情况及综合信息服务,实现无纸档案与原始档案的双重管理模式,切实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比如青州档案托管机构现存失业职工、自由职业者、小微企业者档案6万余份,每天缴纳保险、政审、退休、调动等使用档案上百次,如果不进行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现有的工作人员难以应付如此巨大的工作量。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
1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所谓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主要指的是由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险经办单位或者是其他相关机构在为参保单位以及参保人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过程中,进而形成的各类纸质文件资料或者电子信息资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照相应的内容主要包括参保人员、单位各类文字信息、数据图表等一系列内容,这些内容关系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的工作质量。加强档案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可以维护参保人的合法权益。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中,为了保证其工作的质量,应当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这样能够保证参保人员的信息变更、缴费标准等一系列参保情况,这些资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第二,医疗保险业务工作的重要资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作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基本信息的真实记录,也是确定、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唯一依据,内容全面的医疗保险档案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参保人员的缴费情况、待遇享受情况等,对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整体工作的开展也非常重要。第三,医保管理政策决策制定的主要依据。随着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当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数量不断增加,医疗保险各项政策也经常会调整变化,而调整完善医疗保险政策,需要充分、完整、高质量的档案资料作为决策依据,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
2 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尤其是档案资料的具体分级分类整理、归集利用等方面,此外,还存在具体管理制度健全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质量。
2.2 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方面不重视
很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或者是其他相关单位对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经费投人不足、人员配备不够,档案管理的软硬件建设基础条件较差,影响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完善
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过程中,提高档案的管理质量,实现档案的高效性,该项工作不能离开信息化的管理体系,所以为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应当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但是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整体上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3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3.1 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为了保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具有健全的制度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经办部门应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细化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一方面,应该对各业务科室的档案管理进行规范,要求各科室严格按照档案归集整理的有关要求,对内部的各种业务资料进行装订归档处理,特别是要确保档案归集整理严格按照统一格式、统一标准来执行。另一方面,应该针对档案部门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在档案的具体归集、整理、检索、查询、开发等方面,不断细化,以提高档案管理管理效率和利用效率。
3.2 努力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做好新形势下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档案管理的作用,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首先,应该注意理顺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确保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或者是小组从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其次,应该注重增加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方面的资金投人,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水平,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3.3 强化档案资料内在价值的开发利用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参保人员的利益,应当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潜在价值的开发利用。同时还应当提供相应的平台,进而方便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对资料的查询。同时,还应该注重加强对医疗保险档案资料的深度解读,根据档案资料中蕴含的信息等适当的调整城镇居民节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决策,促进医疗保险事业的不断改进。
3.4 注重依靠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档案管理整体水平
在传统的人工档案管理模式中,管理工作不能够保证收集整理的高效性,甚至在管理工作中会出现遗漏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影响参保单位或者参保人员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等应该根据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来选择较为适用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软件,以信息化的手段来开展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强与档案管理工作实际的紧密结合。在档案资料的归档方面,应该将各科室业务工作有关的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等业务档案全宗卷归档。在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方面,一般应该采用“年度一业务环节”的分类方法,将有关的材料收集齐全,进行组卷,并建立档案工作统计台帐。需要注意的是,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做好档案资料的安全保管,特别是在系统的授权登陆、文件加密等方面加强管理,确保各项资料安全可靠。
3.5 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了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还应当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个人业务能力,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进而保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在培训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档案法、保密法等有关内容的培训,同时还应当加强对档案管理业务流程、标准要求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培?,最大限度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迅速发展,覆盖区域越来越广阔,普及的人口与日俱增,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业务量也在极速增长,信息承载量成爆炸式增长,管理难度在增强,原有的档案管理方式开始不适应现代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医疗机构积极改善档案管理方式和技术,充分保障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医疗机构在做出重大决策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因而需要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一、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未形成规范化管理体系。由于我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起步时间较晚,管理工作者对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意识不强,领导者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因而医疗机构整体对档案资料管理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远远不够,工作人员的管理经验缺乏,或者对资料的管理仅仅停留在过往的经验中,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在过程中存在着管理分散,职责不明确的状况,缺乏规章制度约束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系统化的管理体系,不利于对档案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管理。
2.管理技术运用方面的问题。在当前信息网络时代,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完全可以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借助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设备,记录、存储和提取信息,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但由于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档案管理软件,给医疗机构的选择带来了难度,加上管理者本身对信息网络技术的不熟悉,因而在利用这些技术的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问题,如档案管理软件不统一,客观上复杂化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方式,某些档案管理软件并不适用于某些医疗机构等,不利于信息化技术的管理运用。
3.管理人员配备方面的问题。档案管理者除了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技术之外,还存在着配备人员不足的问题,尤其在当前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日趋复杂化状态下,面对庞大的参保人员群体及其产生的庞杂的档案数据与资料,管理人员显得更加缺乏,某些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还是其他部门的兼职人员,人手不足,自然不能将档案管理工作细致化,不能为参保人员提供优质的、全面的服务,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二、提升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策略分析
1.构建规范化管理体系。各医疗机构须根据国家机构成立专门的档案室,并设置具有专业档案管理知识与技术的管理人员,制定具体可行的档案管理规范、制度和操作流程,让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例可援,构建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体系。在具体的档案管理中,要求工作者把各类文件、资料的收集、处理、归档以及存放等工作纳入程序化轨道中,切实做好每一项细致的工作。为了明确各自的责任,还应健全机构责任制,将这些规范和要求具体落实到每一位管理者的工作中,增强他们科学管理档案、认真工作负责的意识。
2.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须不断完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对参保对象的资料进行数字化管理,对于特殊的档案工作项目可以编制大型索引目录,同时需要对电子档案进行备份保存,以防出现数据的丢失或者遗漏现象,避免出现数据不可复制的严重后果。在档案管理软件方面,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好研究,选择和使用适合于本机构档案管理的软件,实行无障碍软件管理方式,创建电子档案资料查阅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料的共享。
3.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档案管理者本身需要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才能更好地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因此,医疗机构须成立相关部门,专门负责培训管理人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熟练掌握各项信息工具、计算机设备的运用方式,不断学习相关档案管理的法规制度,和具体操作流程,以适应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三、结语
总之,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有效方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但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是必然的趋势,因而,管理者需要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程度,完善相关规范与操作流程,提高管理者对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操作程度,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代诚.医保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3):215-215.
关键词: 医院; 会计信息化; 问题; 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更代表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
根据国家财政部的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力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现阶段,我国大中城市的医院,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使广大会计人员从以往繁忙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工作质量,为实现会计信息化打下扎实的基础。但由于会计信息化是一门新兴学科,起步晚,应用时间短,加上每所医院所处的地域不同,会计人员的信息化业务水平不同,使得各医院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
一、当前部分医院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医院对会计信息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在许多医院的领导层中,普遍存在着对财务工作重视不够的现状,他们将主要精力和财力向一线部门临床和医技科室倾斜,认为财务部门只是医院的辅助科室,是为一线科室服务的部门。在领导层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重硬轻软”的思想,重视对医院医疗硬件的投资而忽视对软件的投入,有些单位为了节省开支,只为财务部门购买了简单的总账和报表模块,使会计信息化只起到了简单的记账和算账的作用,而会计信息化具有的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一系列功能则无法发挥出来。事实上,实现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记账技术的革命,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大的革命,它可以把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记账、算账、报账的苦海中解放出来,也可以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资金测评、内部会计控制中,进一步深化会计职能。
(二)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
一个单位,要将会计信息化运行好,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不仅要有一套较好的、较系统的财务软件,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需要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操作人员。而现在在大多数医院的会计人员,均是从原先从事手工操作的会计人员过渡而来的,他们的电脑知识普遍比较贫乏,虽然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他们已经接受了电算会计的等级培训,但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业务水平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表现为既懂计算机会计软件使用,又熟悉财务会计核算业务的人才缺乏。在使用会计软件的初期,他们在软件公司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仅仅掌握了简单的凭证录入工作,在工作中缺少创新,一旦计算机硬件或软件出现异常,往往是束手无策,要等到软件公司的专业人员来进行维护后才能开展工作,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成本。在后续教育培训中,涉及到计算机与会计结合运用、会计软件操作的课程又很少,使得他们的会计信息化水平在短时间内很难提高。
(三)会计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对会计信息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将会计软件纳入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规划,财务软件与窗口收费软件、物资管理软件、医疗保险软件的系统平台各异,数据不能共享,会计信息系统成了信息孤岛。由于基层的数据不能上传、不能共享和交换,致使各种基层数据在财务核算系统中不能得到及时、充分的体现,给财务核算工作增加了难度。
另外,个别医院在会计信息化初始阶段,在财务软件系统进行初始化时,沿用了以前的医院会计制度,并按老会计制度来设置会计科目,使得部分会计科目有总额而无明细。如固定资产、药品及耗材等的管理,按以前的《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明细账由设备科管理,药品的明细账由药房管理,而财务只管总账。因此,他们在进行会计电算初始化时,就没有启用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和商品购销存模块,缺少对具体明细实物的管理,许多资产的异动(如报废、划拨、捐赠)不能及时上报到财务,财务不能及时对异动资产进行账务处理,天长日久,就出现了财务总账和资产明细账严重不符的现象。
如此,使单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信息化在会计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个别医院使用的财务软件不符合会计软件功能规范
现行的财务软件虽然具有操作员权限限制功能,但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加
上财务分工不够细致,往往在同一操作限制条件下设置多个操作人员,通过转换操作员姓名来进行不同的会计业务操作;有的单位甚至没有进行操作员权限限制设置,操作员可以相互操作对方的科目,从而使得权限管理形同虚设。另外,各模块之间缺乏牵制,即使“总账”和“明细账”不符,也依然可以报出财务报表,这样轻则造成财务信息错弊,重则造成违反财经法规现象的发生,给医院经济管理带来了隐患。
(五)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不少医院没有严密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在管理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而网上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恶意攻击是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由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信息化管理也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二、加强医院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医院信息化的财务业务一体化水平
针对当前部分医院存在会计信息系统与其它管理信息系统不能交换和共享的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第一,在现有的基础上采用广义平台化的开发方式——开发软件对接平台,将现有各软件系统进行数据信息对接使其各项数据信息能够共享、传递;第二,引进一套成熟的通用软件,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医疗保险等统一纳入一个财务软件;第三,委托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结合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实际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进行会计软件定点开发。这样逐步建立以会计信息化为核心的单位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单位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在单位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二)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人才引进
就目前情况看,完全通过正规化教育来满足会计信息化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不现实的,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人才引进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对现有会计人员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单位主要会计岗位的电算会计人员进行脱产的、较长时间的培训,使其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成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使用维护人员。对其他岗位的所有会计人员、窗口收费人员以及物资管理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使他们能初步掌握会计信息化知识,成为熟练的会计信息化操作人员。二是加强对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医院可以根据需求从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具有本科学历及以上学历的高级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充实会计信息化系统分析、设计的开发人员,同时充分利用各专科院校和成人院校专科学历教育的力量优势,大量培养系统使用维护和管理人员,壮大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应用人才队伍。
(三)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主要是对会计信息软件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而言的,通过内部控制,可以使各个岗位各司其职,协调和理顺相互关系,减少、杜绝舞弊或犯罪的发生。加强内部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组织机构,形成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二是完善系统操作控制,建立完善的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操作事项,保障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三是加强系统安全控制,做好病毒防治工作;四是实行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关键点设计。例如:操作人员上机密码要严格管理、记账凭证机审和人工审核结合制度、门诊病人退费指定专门人员严格控制管理;出院病人召回授权批准控制等。
(四)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工作
电算化会计档案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妥善保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或其他介质;存放地点应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重要会计档案应坚持双重备份制度,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三、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必将成为会计系统建设的主流,它是医院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产物。实践证明,会计信息化在医院财务实际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合理运用好会计信息化,建立和完善医院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消除一切影响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医院会计信息系统必将成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在我国的医院发展中必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讲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S].财会字[1996]17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S].财会字[1994]27号.
[4] 孟冬军.医院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8,8(中).
[5] 鲁波.完善医院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思考[J].时代经贸,2008,3(6):97.
[6] 诸秀敏,张媛.影响医院会计电算化进程的深层次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7(7):26(总第293期).
[7] 薛兆益.略论医院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7,5(中).
一、医保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发展
在传统的医保档案管理中,都是采用手工管理的方式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利用的,但目前,这种医保档案管理手段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现在,我国医保参保人数非常庞大,传统的手工档案管理方式很难满足需要,档案管理的作用受到抑制。在信息化时代,如果加强医保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管了的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工作人员只需要在电脑中进行相关大数据的录入就可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料的共享,可以对档案信息资料精心有效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进行档案库信息建设,并统计制作成各类数据报表,还可以在档案信息系统中进行高效的检索,查询和阅读,能够有效节约时间,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2.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医保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管理人员能够从繁重的信息管理中解放出来,能够有时间做好档案的收集和编辑研究工作。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手动方式管理,管理人员每天的主要工作是进行目录的编写整理,进行档案信息的整理、保管。管理人员没有时间和精力搞档案收集与档案研究,这样,不利用医保档案的有效开发,不利用实现医保档案管理的价值。而实现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不断丰富,研究工作做的更为扎实,这对于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促进征缴扩面工作的发展,有效地进行基金安全保护,以及完善医保制度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凸显档案管理的价值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有利于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领导决策工作
医保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对业务档案的分类编码,通过整理,可以为各级领导者进行医保政策的制定,为领导决策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知识。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相关领导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段,在第一时间内就能快捷准确地掌握相关档案信息,为其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医保机构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为群众提供相关医保的历史资产,能够为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满足群众参保的需求。
二、新时期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效实施策略
1.强化档案管理的组织领导
要有效推进医保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就必须要强化档案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要能够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领导。单位领导要作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负责人,能够负责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工作规划,要设置专门的副职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分管,配置专职人员进行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另外,要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相关信息根据制度要求进行及时、准确、完整、齐全的归档处理,要通过加强管理方式保证档案的完整性。要保障档案管理组织领导工作的有效落实,必须要保证相关方面的工作经费的落实,要加强信息化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建设,加强设备的投入建设,这样,才能有效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
2.强化档案管理先进的办公意识
医保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工作者努力学习的方向。当前,我国医保参保人数非常庞大,而传统的手动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严重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造成医保管理效率不高,医保档案管理的价值很难得到发挥。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做好医保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引入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引入先进的办公意识。作为医保管理人员,要具有先进的办公管理意识,要积极引入现代化办公手段提升医保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医保档案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引入现代化办公设设备,用电脑手段,网络数段进行档案的管理。以这种方式替代传统的手动操作模式。要积极利用其网页、电子邮件等网络技术进行管理,通过网络手段开展相关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打印、登记、统计等工作,能够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办公的自动化,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规范统一医保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实现医保档案管理的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信息化建设,要实现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完善规范相关程序,使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规范化发展。要做好这个工作,首先,需要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要在相关标准和规范体系的指导下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数据库建设,保障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有序地推进,要保障医保档案资料与相关数据的相互兼容,实现医保档案资料的资源共享,为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的规范管理提供支持。另外,还需要积极落实对相关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转换工作,利用扫描仪,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进行纸质档案的二次保存,通过这个工作,建立高效的医保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相关数字信息转化过程中,要保障医保档案自己的连续性和完善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对医保档案的有效管理。规范统一医保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还需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管理保障医保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4.加强医保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医保事业发展迅速,医保工作产生了大量文书,财会和计算机光盘,U盘等特殊载体形式的档案,这些档案所承载的信息量非常大,并且这些信息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对这些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必须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的人才才能完成。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专业水平的医保档案管理队伍是推进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