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7:08: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固定资产效能评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2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持续生产和经营的重要资源,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很大比例,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提高竞争力、拓展业务空间、保证企业持续科学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优化存量资产,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的最大化是当前资产管理的重点所在。
下面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矛盾、问题,以及如何强化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创效能力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一、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1.固定资产的概述
(1)固定资产属于有形资产,具有实物形态。如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2)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也就是说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出售;(3)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即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至少超过一年或大于一年的生产经营周期,且最终要废弃或重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这一特征,将其与流动资产区别开来;(4)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较高。这一特征表明,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存货区别开来。
2.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
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对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经营和使用,对固定资产进行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就是要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维护公司利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按照资产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念,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是从形成资产的源头开始到资产退出企业为止,分为前期管理、中期(运营期间)管理和后期管理。
具体业务包括:(1)产权管理;(2)装备计划管理;(3)设备管理;(4)资产取得与转资管理;(5)资产后续支出管理;(6)资产调剂与调拨;(7)资产租赁;(8)资产评估;(9)资产实物核算;(10)资产减值准备测算;(11)资产报废与处置;(12)信息化管理;(13)资产监督管理和资产管理绩效考核。
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易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观念淡薄,管理粗放
部分企业对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资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任务不明确、职责不清、管理制度缺乏整体设计,制度不统一,执行乏力,监管意识淡薄、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存在“重取得,轻流动,重占有,轻效益”的陈旧观念,缺乏资产运营意识、全局观念,管理粗放。
2.固定资产投资过程管理简化,资产设备管理部门基本不参与投资决策,造成资产设备选型、维护维修脱节,增加资本化转资难度。
一是投资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部分项目投资方向不合理、效益不佳;
二是资产设备部门基本不参与投资项目决策,无法对资产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维修作业指导、维修管理方式、易损备件一揽子定货提出要求和可行性分析,无法指导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界限,无法指导、协调资产设备转资验收和审查,造成日后资产设备转资、运行、维护等问题较多,增大管理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3.轻视资产设备维修保养工作,造成拼资产设备、毁损、提前报废等短期行为严重,造成了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4.固定资产使用环节、变动环节管理责任不明确,缺乏资产的使用分析,导致资产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5.资产管理与控制相对薄弱
部分单位资产管理与控制工作比较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不健全,执行不严,导致资产管理水平低下,效率不高,存在资产流失现象。
6.资产数据库数据质量不高,维护工作滞后
普遍存在资产数据质量不高,一是资产分类错误较多,会造成折旧差异,影响财务结果;二是资产打包按整体基建项目录入,明细资产不单独列示,造成账实不符;三是资产数据维护不规范,内容混乱,不按标准填写,影响资产数据使用。
7.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队伍建设不能满足资产管理需要。
三、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现阶段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资产管理:
(一)强化资产精细管理,树立资产全寿命周期、全过程管理理念,追求资产运营高效益、高效率
强化资产精细管理,提高资产运营效益,为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物资支撑,应进一步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以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主线,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牢固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成本的“三全”管理理念。全员管理,就是广大资产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都要做到立足岗位“人人出手过得硬”;全过程管理,就是加强从规划、采购、使用、维护、直至更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全成本管理,就是以固定资产一生为对象,追求固定资产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不断提高资产设备经济效益。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固定资产;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一、引言
我国高校的固定资产在高校总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尤其是随着高校扩招扩建和国家投入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固定资产总量在近几年大幅增加。固定资产的增加对高校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我国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存在着较多的缺陷、高校管理层没有予以充分重视、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亟待提升等。通过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可帮助高校财务部门认识和处理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优化高校的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和浪费,防止高校资产流失,进而达到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目的。
二、高校固定资产PLM理论的引入
(一)PLM理论的基本原理
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即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典型的产品生命往往由培育、成长、成熟、衰退和结束期五个阶段组成。PLM是对产品从培育期到结束期进行全程全面的管理,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追求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来提升产品的效益。PLM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需求管理、产品开发技术及管理、制造过程管理和产品回收管理,其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数据管理、价值链管理等。PLM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技术,同时也是促进组织实现持续竞争优势的经营模式,通过管理理念的转变,并结合管理技术帮助管理者以最高效的方式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益。
(二)高校固定资产分类
高校应根据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指导并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并制定详细的目录作为固定资产PLM管理明细核算的依据。
本文参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某高校的情况,将其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其他固定资产六大类。其中,房屋和建筑物主要包括高校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如教室、道路、空调、电梯等;专用设备主要包括科研设备、教学工具等专门化资产,如机电设备、仪表仪器等;一般设备主要包括办公设备、家具、桌椅等;文物及陈列品指高校所拥有和接受捐赠而获得的古迹、纪念物品等,供教学、科研或是收藏和展览使用,主要包括模型、艺术品、文物等;图书指高校所拥有的图书馆藏书和电子化书籍,如纸质图书,超星、万方电子数据库等;其他固定资产是指没有在上述固定资产中界定的固定资产,如高校内的珍贵树木等。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PLM流程
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高校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从购买、使用保管到报废等过程进行全程全方位管理。本文将PLM理念引入到其中,就是将高校的所有固定资产进行逐层分类,每一具体的固定资产都具有其类别。这样每一个固定资产就像企业的一个产品,通过固定资产在各个阶段的成本效益分析,研究出使高校固定资产效益最大化的方案。
根据PLM理论,本文将高校的固定资产生命周期分为购入、使用及管理、报废三个阶段,其中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本与其效能、生命周期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
由图1可以看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应是减小成本线包围面积的同时,增加效能线包围面积。本文通过对固定资产生命周期内三个阶段的管理运作流程进行分析,以找出各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案。
购入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开始阶段,目前高校的主流购置流程是使用部门提出需求,拨付资金,填写固定资产购置卡片,当购置金额大于规定金额时进行可行性论证,进行招标工作,进而确定买家、付款和验收等。目前该流程中的可行性分析过程往往过于简单,尤其是对高校所需要的高端设备进行招标过程中需求方与中标方相悖的问题缺乏较好的处理方式。
当固定资产验收合格后,固定资产进入使用和管理阶段。由于高校规模较大,所管理的固定资产类别繁多,许多固定资产在交付给使用部门后,责任机制和监管措施并没有到位,容易导致使用者因为自身问题而使固定资产加速损毁等情况,需要在强化管理、机制等方面找到解决方法。
固定资产在达到其使用寿命,或是无法继续为高校的教学研究活动提供服务后,应当进行报废处理,这一阶段主要是处理好固定资产的报废核查和变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高校固定资产购入阶段的管理
(一)完善可行性论证流程
完善目前的可行性论证,需要建立完整的固定资产信息平台,保证高校管理部门对所需要的固定资产信息的完整性,这些信息包括固定资产的名称、型号、品牌、使用时间与寿命、日均使用次数、存放位置和使用效率等。我国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固定资产信息平台,但缺乏使用效率和日均使用次数等关键信息。在实现了完整信息的前提下,使用部门在有需求时可以提前提出使用申请,管理部门根据申请需求结合就近原则找到最适合、可使用的仪器设备,开具固定资产使用单,实现资源的共享。
可行性论证的过程需要由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专家和主管部门在可行性报告中阐述自己的建议,通过会议形式或分别发表意见的方式进行,各方的意见应保障其独立性。针对目前固定资产可行性论证中信息的缺陷,可以在可行性报告当中增加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日均使用次数和使用时间段等预估性信息。在该固定资产达到使用寿命时将实际信息与预估信息进行比较,为下一次可行性报告的预估工作提供参考,增加下一阶段可行性论证的准确性。
(二)完善招标阶段的管理
可行性论证流程过后是招标管理环节,高校根据自身规模和财务管理制度,往往规定一定金额以上的固定资产需要进行招标。对于高校来说,需要进行招标的固定资产往往价格较高,因此,招标能够帮助高校降低购买成本。尤其是高校所需要购买的仪器等设备属于高精尖设备,对技术和售后服务的要求较高。因此制定综合评价的标准来对投标方进行考察是较为合理的方法。高校可以通过对投标方的产品、服务和商务能力设立一级指标,再对一级指标进行分解,设立二、三级指标,通过赋予指标权重和评分范围,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投标方进行评分,以帮助高校找到最符合期望的投标方。
四、高校固定资产使用阶段的管理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高校的固定资产种类多、总额大,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化的管理,而维持这种系统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高校应根据自身管理情况来制定具有较强指导性和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包括审批、购买、报账、验收入库、报废等程序,使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有规可循。在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制度化和程序化的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制度进行及时的补充或调整,以满足实际的需要。
(二)建立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即集中式管理、分类管理和宏观管理。集中式管理往往由校长统一管理,各级领导亲自负责执行;分类管理则是将固定资产按类别分类划分到相关的部门来管理;宏观管理即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高校目前的主流管理模式是以账物分管为指导来进行归口管理,即校领导统一领导,财务部门全权负责财务核算工作,而后勤集团、设备处等归口部门负责使用。这种模式实际使用权和占用权不一致,导致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经常发生。因此建议实行“统一领导、归口分级管理、职责明确”的管理模式,该模式是上述三种模式的有机结合体。在该管理模式下,分级管理不需要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院级、系级管理人员兼职监督管理,使用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人,并结合奖惩机制,将其管理工作与其考核挂钩,在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同时将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三)建立高校内部固定资产效益评价体系
建立固定资产效益评价体系首先需要建立客观、全面的评价指标,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综合性高校,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所涉及的指标要充分考虑到其在高校教研活动中的作用,基于可比性和可行性原则来制定指标。本文结合我国高校的普遍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指标(表1)。
五、高校固定资产报废阶段的管理
(一)建立合理的调配机制
当固定资产达到使用年限或使用部门认为其不适合继续使用时,固定资产进入报废处理阶段。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使用部门提出报废原因,并由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后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但对于某一部门认为报废的固定资产,可能仍然在某些部门具有使用价值,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调配机制。合理的调配机制首先需要建立层层审核制度,由系、院、校层层审核,根据需要按顺序进行系内调配、院内调配和校各学院之间的调配;其次,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应对报废信息及时公示,以方便有需要的部门查找。
(二)大额固定资产的处置
许多高校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由于评估环节薄弱导致其剩余使用价值得不到有效利用。高校应制定相应的评估制度,包括要报废的大额固定资产如何进行评估、由谁进行评估和评估方法等。大额固定资产评估的方法可以采用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等,评估人员应由财务部门负责人、管理部门负责人等共同组成。在评估结束后,应提交评估报告,不应报废的应通过调配机制继续使用,符合报废标准的进行报废处理。对于进行变卖的固定资产,应对变卖收入情况进行严格审计。
六、结论
随着我国高校的发展,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逐渐凸显,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活动当中,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将其理念引入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当中。通过对高校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的划分,即购入、使用和管理、报废三个阶段,分别研究了各阶段中出现的管理问题,并讨论了解决方案。在购入阶段应完善可行性论证和招标管理工作,使用阶段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模式和效益评价体系方面的建设,在报废阶段应建设合理的调配机制,并加强对大额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
【参考文献】
[1] 徐晓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6(5).
[2] 何彩华.试析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举措[J].中国总会计师,2009(7).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设施设备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加强高校设施设备的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损失和浪费,以达到国有资产利用率最大化,实现高校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关键词 :高校设施设备资产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总量在不断扩大,管理难度也在加大。由于高校固定资产的经费来源主渠道是国家财政拨款,所以一般没有成本和效率观念,这使得学校在建设中争经费、争投资,购置以后用好用坏却不重要。同时目前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后期维护保养,相关部门还未执行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所以高校固定资产的后期规范管理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设施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管理意识谈薄,重视度不够
因学校的资产购置大多都是通过国家财政资金拨付购置,各单位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资金的争取上,而忽视了对已购入资产的后期维护和保养。未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和程序,造成有的资产从一开始购入就利用率低下或闲置,有的资产因缺乏后期的维护和保养,设备快速老化,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二)各部门配置不合理,缺乏统一协调
很多部门在购置资产时,一味地争取购入资产,但资产购入后,有的资产却长时间闲置,有的单位情愿争取购入新的资产,也不愿对旧的资产进行维修使用,造成各单位和部门的资产配置不合理。单位和部门间相互沟通少,缺乏统一协调,造成资产的极大浪费。
(三)资产配置缺乏统一标准
固定资产的购置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部门、单位间出现不平衡,有的缺乏长远考虑,购入资产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发现设备的一些功能已经淘汰或已不能完成安排的任务,甚至有的资产在装置过程中就发现,要想使此资产的效能全部发挥出来,还需要购置其他配套资产,如再购置就会超预算开支,造成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下或长期闲置,形成资产的极大浪费。
(四)资产使用过程中维护、保养制度不完善
在目前高校的设施设备资产中,由于缺乏日常维护或维护保养不正确,造成设备快速老化,未到预计使用年限就已提前报废。未按设备要求去维护保养,缺乏对应的考核奖惩机制,维护人员的维护保养存在随意性,有的甚至是靠自已感觉去摸索操作,这些都造成设备寿命缩短,资产严重损失浪费。
(五)缺乏固定资产管理评价体系
高校是非盈利组织,大部分的固定资产是以教育和科研为主要目的,所以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只有建立一套资产管理评价体系,才能真正调动使用部门的积极性,使资产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二、提高高校固定资产利用率、减少资产损失、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的的措施
(一)成立专职管理部门,对资产的投入、配置、协调统一管理
学院应成立专职管理部门,明确各岗位职责,通过实地调查,根据各部门的实际需求配置合适的资产,学校应有计划地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利用效率最高的地方,要具有长远的眼光。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对各部门资产利用率不高的资产和闲置的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尽可能地在各部门间调配使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
(二)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
要建立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首先要进行清查,对资产的增减调动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利用系统监督资产实时变动情况,提高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
(三)完善资产增加、配置与调配、统一编号等相关制度的完善
1.固定资产增加制度
固定资产增加主要是指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量的增加。根据学院发展需要以及调整各专业实习教学设备的需要,报学院党委会议审议通过后,编入部门年度预算。临时设备购置必须经分管院领导审批,由管理部门到上级固定资产采购部门,统一报统采,按照统采批示意见,方能购买。
2.固定资产配置与调配制度
将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合理配置,达到充分利用资产的目标,对现有资产进行流动使用。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表,合理调配那些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并办理交接手续,任何部门不得自行处置,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3.固定资产使用与维护制度
①实训、实验基地专业性固定资产要严格管理,日常维护与保养都要有相关规章制度。日常安全工作要做到位,例如:防火、防潮、防尘等工作。②仪器设备的使用,必须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做到“坚持制度、责任到人”,仪器设备要按操作规程使用。③对精密贵重以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仪器设备,一定要加强管理,操作人员操作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并且要进行定期检查。④对购置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文物、陈列品以及基建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件资料,相关部门要进行妥善收集、整理和保管。⑤单位内部固定资产,通常是不允许对外出租出借,如果非要出租出借的,应由相关部门先进行申请,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回收时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验,并且所得收入,应及时足额上缴财务部门。
4.固定资产处置制度
①固定资产的处置,需先由各使用部门提出处置申请,报学院党委会议审议通过后,设备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技术鉴定,报学院党委会议审议通过后,按有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置。②使用部门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损失赔偿制度。固定资产一旦损坏应首先追究直接责任人,其次追究相关管理部门责任。③处置固定资产的收入应及时上缴财务,按规定统一使用,任何人不得它用。
5.固定资产的清查制度
①对清查出的各项固定资产盘盈、盘亏、非正常损失、闲置等,要查明原因。对由于失职造成的损失,要追究相关的责任人。清查结果作为考核、评价各部门及其有关人员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的重要依据。②资产清查的工作人员应由校内学院相关行政负责人,分管领导、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等共同组成。③后勤管理处、纪检科等相关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清查的组织工作,并对清查结果提出处理建议,报清产核资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6.固定资产编号要求
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全面实施信息系统化管理,对每个固定资产都规定一个专门的编号。资产编号应能达到规范、明确,资产所属类别、用途等都能一目了然的效果,对资产的编号需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规定编号方法、统一编制。
国有资产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相关制度相对落后,使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各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
国有资产;流失;监管;评估
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因此国有企业资产一旦出现流失现象,必然会使国家乃至每一个纳税人的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失,同时国有企业资产流失不仅会加大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社会的不公平,同时也是对社会效率的严重威胁,已经威胁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1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原因
1.1 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盲目决策和决策失误
由于国家与国有企业的高层是一种委托——的关系。二者的目标并不一致。因此,作为一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很难从国家(即出资人)的角度出发来分析问题。只要能够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可以不顾出资人的利益,盲目决策,一旦决策失误,所有损失都可以由国家来“埋单”。这样一来,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必然会大大增加,甚至可能会做出完全错误的决策。
1.2 国有企业管理及制度设计不完善
由于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往往并不完善,甚至个别的国有企业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导致有关方面对国有资产监管的放松,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少数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了一己私利,通过权钱交易,甚至公开侵吞国有资产,使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
1.3 外部监管不到位,执行不力
长期以来监管部门对国有企业资产的保护意识比较淡漠,对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后果认识不足。在日常工作中,责任意识不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同时,对国有企业资产审计以及评估等相关环节的缺失和执行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少数审计人员及评估人员在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审计和评估时,没有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制及国有企业破产等过程中,甚至出现内外勾结、共同侵吞国有资产的现象,从而使审计、评估这些重要环节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治理对策
2.1 加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固定资产是整个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单位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实现保值增值,减少资产流失,不仅是每个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更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物质保障。
(1)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这是解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薄弱的基础。只有单位负责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提高了,才能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到位,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真正承担起资产管理的责任。同时,事业单位要设置固定的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岗位,明确分工,确定岗位职责和权限,保证记账人员与财物保管人员职权分离,形成完整的资产管理牵制体系。
(2)增强监管力度,全面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首先,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入账时有验收,完整保存固定资产的请购、审批文件、采购合同以及验收报告等,确保会计账与实物账相符。同时,建立固定资产维护制度和使用人对固定资产的责任制度,要及时发现管理中的漏洞,确保固定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对实物的盘亏和人为损坏进行赔偿做出具体规定,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其次,做好固定资产清查作。每年至少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清理,对需要修理的要及时进行修理,达到报废年限的,或者虽未达到报废年限,但实际上已损坏无法修复的要按规定办理报废手续,及时消账。最后,规范化考核奖惩办法,量化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并组织人员定期跟踪检查,严格考评,对达到规定标准的给予表彰。对违反规定,造成固定资产损失浪费的直接责任人,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经济的或行政的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逐步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3)充分利用预算,强化固定资产配置管理。严格固定资产预算制度,每年应根据本单位实际发展需要及资金情况,合理安排固定资产预算,预算批准后,从严掌握。财务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的过程中,应会同本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预算作全盘考虑,从资金来源上加强有效控制,对各部门提出的固定资产购置报告,要综合考虑各部门实际需求状况及目前已占用资产状况等因素。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前提下,首先考虑资产在本单位各部门问相互调剂使用,杜绝不必要的浪费行为,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2.2 加强资产评估工作制度建设
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工作,是维护国有资产合法权益、推动国有产权有序流转、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制保障,因此, 应加强对国有资产评估工作的管理。
(1)建立监督制度。在保证中介机构独立执业的情况下,国资监管机构和委托评估主体应加强对重点和重大项目的评估过程的跟踪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为有效维护国有资产权益,提高国有资产评估结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中介机构在出具正式资产评估报告前,草案应在企业内部公示一周,自觉接受监督。中介机构对内部公示中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调查核实,及时对评估报告作适当的修正,无异议后才能出具正式报告。
(2)建立专家评审制度。设立资产评估专家评审委员会,对重大项目的资产评估,实行专家评审,邀请专家对重大项目资产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内容、取价标、评估依据及评估程序进行综合评审,对评估报告的质量做出评价。通过专家评审,力求实现评估程序更加合法、评估过程更加合规、评估结果更加合理。
(3)强化进场交易制度。不论怎样评估,结果只能作为转让的参考价,并不能准确地代表资产的真实价值,能证明资产真实价值的是市场,只有进场交易,才能充分发现潜在受让方,形成竞争机制,有效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2.3 加强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管理
(1)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决策的评估力度,引入政策评估机制。具体而言,就是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制定的每一项经营决策,都应由相应的政策评估机构站在第三方立场上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凡是因经营决策失误或盲目决策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相应的法律责任应由责任人承担。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效决策及盲目决策,大大降低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国有资产流失,也要在政策评估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汲取教训。
(2)利用激励机制等方式解决国有企业中的腐败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往往不是把追求国有企业利润最大化以及实现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目标,因此,可以适当采用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分红、期权授予等方式,使委托人和人的目标相一致。这样腐败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2.4 堵塞国有企业管理和制度设计中的漏洞
(1)建立国有企业内部产权制度,明确产权关系。对国有企业资产要进行认真的登记和记录.实行国有资产增加、减少的报批制度,认真审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2)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自身出发加强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控制,堵塞制度上的漏洞。
(3)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制度,防止元形资产大量流失。
(4)强化资产管理部门监督职能。关键是要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对国有企业资产的保护。同时,要适当赋予资产管理部门一定的权力,从而更好地行使监督管理职能。此外,加强对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必须尽可能地使更多的国有资产实际运营状况在相关部门的掌控之中。
在国有资产监管实践中,主要目标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是符合以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状况的,也是国有资产监管要始终坚持的底线。
【参考文献】
[1]袁谋真,《关于国有资产监管目标问题》,《经济研究参考》, 2010年70期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改进对策
固定资产为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起着坚实的保障作用,近年来,固定资产的技术性更强,更新更快,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资产流失严重、闲置等问题,严重的制约着企业的管理效能。因此,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益与收益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当中的固定资产往往具有使用年限长、周转速度慢等的特点,固定资产的管理占据着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能。很多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人为不同的部门,因此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往往需要与多个部门进行配合,方能够完成。另外,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新的资本投入,增强现金流,加速资金周转,进而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与营运能力提供更有力的支持,由此可见,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保障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二、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一)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企业在进行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很多的部门,而且管理的过程比较复杂与繁琐,总之,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难度比较高的管理活动。尽管我国很多的企业加强了对自身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改善,但仍然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导致了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基础不健全。固定资产往往在企业的资产总额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往往需要与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活动相匹配,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对自身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但在一些中小企业当中的固定资产,不仅固定资产管理卡片不进行及时的填写,而且对固定资产折旧时也不考虑其属性,多是采用统一化的直线摊销,另外对于固定资产的明细账建立的也不完善,而且还存在着固定资产与账务不符的情况,有的固定资产已经闲置或处置但却依然在账务上计提折旧;未及时进行减值测试,公允计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混乱以及实际价值的偏离。2.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弱。在很多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对于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是很强,同时对于其具体的管理方式也不了解,因而在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往往是把重点放在了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购买、出售以及报废等方面,采用的是单一化的财务报表管理形式,而对于企业固定资产日常使用过程中的检测与维修、保养等并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3.固定资产的闲置与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很多企业中之所以出现固定资产闲置与流失问题比较严重的情况,其原因就是由于对企业内固定资产的购置没有进行严格的把控,因而导致在企业内出现大量固定资产的闲置现象。由于企业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分析就进行购置,加之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攀比,使得企业内出现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当这些不经常使用的固定资产长期被闲置时,就造成了企业资源的严重浪费,除此之外,企业在使用固定资产进行对外的投资、出租等行为时也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现象,例如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及时的登记或者相关信息的变更,从而导致无法明确企业固定资产的来路与去向,由于没有落实到相关的职责,很容易在这些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的流失,从而影响到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4.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各自为政,只局限于部门内的职责与权限,整体优化配置效率低,资产管理部门建立的资产卡片和财务软件中的资产明细账长期不核对,也不和使用部门进行实地对账,这种过度分散、互不相干的管理模式使得闲置资产调剂和处置不及时,资产浪费现象严重。
(二)对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对策
1.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首先要加强企业当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或者在企业内部建立起针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部门,并有效的与企业财务部门进行配合,从而实现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又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具体工作,主要是对固定资产的宏观层面的管理,包括对固定资产的详细信息的登记,而财务部门则主要是对固定资产明细的设置,以及对固定资产的盘点、清查与调整,并实现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财务数据分析,除此之外,还应当对企业的固定资产配置相关的检修人员,定期的对固定资产进行检修与保养工作,从而有效的确保企业的固定资产处于一个良性的使用状态。2.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针对企业内大量固定资产的闲置情况,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从而有效防止企业固定资产的闲置与流失。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固定资产价值评估制度,即对企业内的固定资产的市场价值,进行定期的减值测试与价值评估,适当提取减值准备,准备记录价值;同时对于企业内需要出售的固定资产要进行提前的登记,而对于企业内闲置的固定资产也应当制度其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其具体的信息进行登记与存储,并对这些闲置的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租借制定出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的保养管理制度,即对企业所持有的所有的固定资产,要进行定期的检查与保养,从而有效确保固定资产能够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正常的运行,并根据企业内固定资产类型的不同,对其采取针对性的维修与保养;最后对于企业要报废的固定资产,要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制度,例如对企业固定资产报废的标准、价格、保费管理等内容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及时做好资产处置时的收入处理,做到从根本上防止企业固定资产的闲置与流失。3.提高对固定资产的预算与使用管理。财务部门除了要做好对固定资产卡片的录入与核对之外,还应当根据账务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变动情况及业务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的管理,从而有效地确保企业内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且减少冗余浪费。另外,还要对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前进行预算的管理,优先对企业现存的固定资产进行调控与安排,高效利用,如果遇到重复性的建设或者一些非急需的购置项目,则可以采用招投标、合并购置的方针,既可以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又可以避免盲目的增加企业固定资产,减少固定资产闲置。同时,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按需配置时,要实现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制,即把岗位的责任与经济责任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的落实,对于提高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4.结合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并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借助计算机技术,将计算机运用到固定资产的管理当中,借助计算机管理使固定资产管理达到科学化、现代化的目标。在选择管理软件时,应选择操作简单、透明度高的管理软件,再配合管理台账、设备卡片,使固定资产管理真正做到透明、有序、有效。同时,管理软件应具备信息传递或公开制度,使必要参与者能够将信息传递、分享,保证固定资产使用的最大效率。
三、结语
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企业也渐渐的意识到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而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并针对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制度、管理力度等多方面采取了针对性较强的措施,从而有效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边慧芳.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01).
关键词:供水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对企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企业非流动性资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当然,固定资产对供水企业的意义重大。固定资产本身能够高度的控制风险,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控制和核算力度,保障资产安全,进一步提高资产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益。内部控制由规范向实施转变的标志是我国出台了内部控制应用。
一、供水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目标
资产对一个企业有着巨大的保障作用,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始终紧紧围绕着资产管理。早期的资产管理只注重保障货币性资产的安全,管理有效性不明显。而如今随着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在新的经济环境大背景下,资产业务内部控制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防范资金挪用、非法占用与实物资产被盗,增加了重视资产效能、发挥资产资源的物质基础的内容。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已经被《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定为内部控制目标之一,并且单独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将注意力集中在全面管控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的风险上。
供水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目标如下:1.固定资产的安全性,指进行良好的内部管理控制,加强防范被盗窃、挪用和未授权抵押,以保障资金的安全。2.固定资产的效益性,指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及时维护与更新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使固定资产运营良好平稳,给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创造活力与动力。
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对供水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经营透明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每个供水企业应给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挑起长期的政府职责,其所承受的压力大。目前企业售水价格与售水成本存在严重的倒挂现象,当政府组织听证时,各地都会出现对新调整的水价进行议论的热潮,有支持但也存在持反对意见的声音,可见各地的用户并不能正确理解水费调价的真实原因。2010年,国家发改委专门下发的《关于做好水价调整成本公开试点工作的建议》,要求供水企业设计出合理内控,视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为重中之重,并定期做评估。这个做法对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增强用户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供水企业的战略目标
一方面供水企业壮大其规模和扩张其经营业务,管理层级多和管理跨度大的现象大量出现,难以达到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控制效果。企业需先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的实际效率,防范舞弊和低效率事件的发生,达到管理控制次级管理层及员工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另一方面由于供水企业十分在意资产(固定资产净值占总资产比重70%以上),而企业目前所拥有的设施设备陈旧,耗电量大,人工控制方式落后,如今新形势要求企业需加大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力度,积极改进设施与设备,促使企业的成本降低,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战略目标。
(三)利于满足外部监管的需求
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应严格要求并监督企业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使之形成规范,以保证社会公平和有序的市场竞争。
三、供水企业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建立健全成熟的企业法人结构
内控环境中十分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治理,供水企业治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由公司内部人员担任董事及监事会成员,其不够独立;内部审计人员数量过少,其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发挥。
(二)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执行力不强
供水企业历史悠久,已经拥有众多的制度政策,如今在新形势下,老制度如何适应新情况,制度如何落到实处,绩效制度如何确保制度实施的顺利,深人发省。
(三)不合理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专业审计资源急缺
一方面科学的内控制度是财务会计、金融、投资、市场营销、法律和IT等各方面知识融合的产物,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控的制度;另一方面借于内控监督工作量大、长期性的特点,急需聘用拥有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精通专业知识,能够沟通协调、处理问题的人才。目前,供水企业专业审计资源严重不足,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四)供水行业特点导致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实施起来受困
1. 水表资产和管网资产关系到数目众多的用户群体,投资资金性质多样化
这类工程项目种类繁多复杂,而工程主要由关联施工承包,所涉及的施工款项金额大,因此需尽最大努力控制好项目风险。
2. 基础建设项目多,投资规模较大,项目管理难度大,投资存在高风险
近几年来,供水企业应政府要求大量兴建水厂深度处理项目、污泥处理项目,过于关注社会效益,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有些项目只进行表层次的评审,而没意识到较高投资风险;并且项目的投资期限较长,事后的跟踪管理不到位,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增加。
3. 贷款资金多,融资高风险
供水企业长期担负着政府的职责,不能自主定价,企业的售水价格与成本严重倒挂,由于大量的基础建设项目多为提高水质,保证居民用水的安全,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亏损多于盈利,以致企业无法正常或无力偿还项目贷款,到期的项目贷款转为流动资金贷款。融资风险巨大。
【关键词】 大数据; 云会计; 财务共享中心; 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32;C9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2-0130-04
一、引言
随着云会计、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 1 ]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崛起,让许多企业在思考如何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升级与变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其主要思想就是要打破传统企业按职能设置部门的管理方式,用业务流程取而代之,建立新的企业管理过程,从而能够在宏观上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当前,积极探索财务共享服务的实践应用是大型(跨地域的、多层级的)企业集团和国际企业集团正在努力的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向:一是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将集团内部所有财务活动全部实现共享服务,完全取消分子公司的财务组织;二是采取分步实施的策略,只将部分关键的财务业务分离出来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由于存在部分企业集团仍处于传统资产管理模式,但是由于与资产相关的信息要素分散在财务、计划、生产、物流运输等各个完全独立的系统,成为了信息孤岛,所以很难达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促使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应用更加广泛,资产信息化更容易达成。构建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资产信息化,成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论前提。
目前大部分集团企业的分、子公司以及智能部门所采用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存在数据交换壁垒,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流不能够精准交流,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另外,现今应用较广的ERP系统主要是将财务系统与采购物流进行了整合,还没有达到企业对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的需求。所以,特别需要整合现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源,通过建设企业财务共享中心[ 2 ]对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对资产价值链上的业务流程和关键点进行控制,实现监控和实时分析,提高公司资产的综合创效能力。
近年来,资产管理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模式都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学者的关注。刘俊勇等[ 3 ]对主营影院建设的DD集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通过其实践得出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同时取得管理层的支持非常重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落脚点不在管控上而在服务上等。钱大益等[ 4 ]从资产采购与管理等层面入手,以网络技术为手段,数据共享为目标,对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整体构想与设计,并付诸实施,最终建立了包括资产采购、仪器设备管理、大型设备共享、房地产管理以及实验室管理的数据统一共享的信息化系统,并对每一个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描述。郎玲燕等[ 5 ]结合浙江大学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总线与服务总线渐进式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法,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功能模块组成,总结了系统的建设特点。
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学者们主要是从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以及资产管理的流程优化进行研究,还鲜有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资产管理研究文献,而现有的研究成果还不能完全满足大型、跨国集团企业对于资产价值链上的业务流程和关键点进行控制的需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借助云会计、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能够破除集团企业总部和子、分公司信息流交换壁垒,实现信息流无缝联接,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集团企业资产管理控制流程,可以强化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控制能力,提高资产的综合创效能力。
二、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资产管理流程
随着云会计、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已经完成由陌生到认识、再到认可接受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这一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实现财务管理由个体信息化向云信息化转型,既能提高对集团企业的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管控的效率,又能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图1是基于云会计和大数据技术建立的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资产管控框架模型,它包含云会计和大数据的技术特征,自上而下包括用户层、应用层、服务层、数据层、业务层和基础设施层6个层次。
用户层主要是集团企业的决策者,还包括集团公司以及它们的子、分公司和相关的公司等,需要从应用层的财务决策方案中结合自身集团企业实际状况,按照最优原则进行选择。
服务层其主要任务是:对来自数据中心或者数据仓库的数据进行接收、处理、利用、整合、分类(门户整理)和传递(基础服务),面向用户层集团企业的决策者及其子、分公司和相关干系者,根据他们的资产管理控制决策需求,构建如内部资产调拨决策、资产服务决策等方面的决策应用平台。
数据层其主要任务是:把与下游业务层关联的DBMS、File、HDFS、NOSQL等ODS业务由ETL进行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如Hadoop、HPCC和Storm等)进行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处理。以资产管理为框架体系,建立包括固定资产、存货、无形资产、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多维度的数据中心或者数据仓库。
基础设施层主要是软件和硬件环境支撑,基于云会计技术条件下,将传统的智能终端、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和安全等设备连接到云端,微观上可以为业务层各环节提供管理系统(采购、销售、生产和资产),宏观上可以从云端获得关联行业的数据,为上游的数据层、应用层收集所需资产管理控制数据。
三、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资产管理流程――以固定资产购置流程为例
资产管理一般包括存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企业的存货管理控制主要是存货需求与采购控制、存货入库与保管控制、存货领用与发出控制、存货盘点和处置控制四个方面。无形资产管理业务流程主要包括无形资产取得与验收、使用与保护的无形资产处置。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构建控制,二是固定资产使用和维护控制,三是固定资产处置和转移控制。由于资产管理的内容范围较广,选择以固定资产购置流程为例进行分析。
固定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同时也是企业能够实现再生产和持续经营的保障。强化固定资产的控制和管理,挖掘其深层潜力提高利用效率,不仅对保障企业的财产安全是必要的,而且是实现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方式。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路线与准则是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因此,流程的合理性是固定资产管理是否有效的最重要因素。近几年,纵观我国大中型企业大多使用ERP系统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但是其固定资产的流程与传统流程没有较大差异,o法满足大数据时代下追求流程创新、模式创新的现代化集团企业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的再造就十分必要。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固定资产购置流程如图2所示。
图2为财务共享中心固定资产购置流程,下面将详细阐述集团企业下的财务共享中心,包括购置申请、固定资产审批与购置以及档案管理等在内的核心环节。
(一)购置申请和供应商的确定
固定资产占比的提升是提升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固定资产购置的步骤之一是需要分子公司使用部门人员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在这一环节,分子公司使用部门人员首先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采购制度,选择正确的采购类别。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共享中心的固定资产采购类别将与费用预算的项目直接进行关联。
分子公司的总经理首先根据固定资产采购要求,对分子公司使用部门人员提交的固定资产采购申请进行确认。其次,由分子公司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人员填写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单。需要注意的是,请购部门可以利用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获取预算信息、公司实际需求情况和国家相应的政策,在筹资能力、投资回收期、净现值以及产业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更加合理的固定资产需求计划;在考虑固定资产需求计划的财务与技术可行性方面,借助云平台可以获取相关数据,通过财务和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确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结构;最后,结合获取的企业和市场情况以及综合类比,分析供应商的物流情况、信用程度、质量保障等要素,选择固定资产购置方式并确定供应商。
(二)固定资产审批与购置
分子公司的业务领导,即部门主管和总经理需要审核分子公司使用部门人员提交的购置固定资产申请,评估固定资产现有的水平是否能够满足战略目标的实现;评估购置固定资产的风险。最后,再对是否购置固定资产进行决策。基于云会计平台,分子公司的业务领导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审批,其批量审批功能可以提高审批的效率。
集团企业可以借助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获取自身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历史数据,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和决策。另外,由于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是保障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科学合理的基础。因此,在集团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固定资产请购流程下,需要对预算内和预算外进行区分。如果请购的固定资产在预算范围之内,集团企业分子公司的部门主管将按照企业的相关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单进行审批。如果请购的固定资产超过了预算范围,需要通过分子公司的总经理室进行申请、审批。
通过分子公司审批的固定资产采购申请会进入集团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基于云平台数据对企业固定资产需求计划的财务可行性进行评估(包括合同的确定、推送合理交货时间、投保事宜和选择最优的付款方式等),对分子公司提交的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单进行审批。然后,采购部会根据已经通过财务部审核的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单进行固定资产采购,利用云平台实现与供应商的采购信息对接,实时了解固定资产采购的物流、进程等信息,保障固定资产采购的效率和安全。在固定资产采购完毕后,将提交的固定资产验收单和相关单据至财务部进行采购确认。在固定资产购置的全过程,财务部会利用财务共享中心与银行互联,对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进行监控,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计,最后通过相关使用部门的反馈,对集团购置固定资产的配置效率进行评价。
(三)档案管理
固定资产档案是指作为固定资产的设备、仪器、仪表以及房屋建筑物等从规划、计划、制造(建造)、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全过程,形成有保存价值的图纸、文字、说明、凭证和记录等文字资料,通过不断收集、整理、签字等工作归档建立的资产档案。其中设备维修技术资料是指设备安装、调整、试车、使用、维护、修理等所需的图纸、规程、技术标准、维修记录及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固定资产购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档案管理,集团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当具备包括票据表单、影像和手写体的电子识别功能。同时,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感知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将上述与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活动相关的数据,如固定资产的预算控制信息、采购合同、使用和维护信息、处置决策等,上传归档至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
四、结语
随着云会计、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集团企业已经认识到:只有通过强化企业资产管理管控能力,才能够有效地将多余的、闲置的设备进行合理区分,为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视为竞争力的杠杆。集团企业本身具有庞大的资产数量,分别在各个分子公司、基层单位使用,现实情况是很多资产的利用率并不高,资产闲置和资产处置不规范等现象比比皆是,导致管理弱化,资产流失较为严重。
基于云会计和大数据技术建立的大数据时代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资产管控框架模型,可以把固定资产管理需要的各类数据(如报告、质量监控、流程控制等相关信息)集中收集到统一的平台上,各个环节各取所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障资产安全和完整,优化和控制资产配置,防止超编、超标以及促进资产整合、调剂和共享,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 程平,温艳好.基于云会计的AIS可信性层次结构模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24-31.
[2] 程平,万家盛.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中心云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J].商业会计,2015(15):20-22,85.
[3] 刘俊勇,韩琦,杨笑玉.DD集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践与启示[J].财务与会计,2015(6):32-35.
关键词:工会;资产管理;问题;措施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账物不符
一是部分工会组织没有制定规范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现行制度也得不到有效执行,没有按照制度要求对资产执行不间断的管理与核算、未按期进行定期盘点清查,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存在家底不清的情况,二是少数基层工会仍未开设独立账户进行会计核算,导致工会资产游离于财务管理之外,无法进行有效监管。
(二)产权界定不清
工会组织与所在单位之间存在资产使用界限模糊的情况,属于工会自有资产的被各种理由挪用、侵占;属于国有划拨资产的,未按照要求根据划拨年限进行归属管理;有些属于政府划拨给工会,工会投入资金再形成的资产,仍归类到国有资产;这些情况导致了资产管理错位,长此以往,将无法正确区分工会资产和单位资产。同时,属于工会自筹资金形成的资产,未及时明确产权、属于捐赠等无偿性取得的工会资产,容易忽略受赠资产的财产产权问题,均存在工会资产流失的风险。
(三)重投入轻管理
随着工会组建率及工会经费收缴率的提高,工会资金流量增大,部分工会组织在资金使用上倾向于资产投入,用以购建、完善工会基本设施,壮大工会资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是缺少科学评估及未经研究审议环节,使资产增长迅速却无法充分发挥其效能,出现资产闲置或盲目出租、投资合作,甚至有随意处置、转让资产的行为,造成了工会资产价值被严重侵害,无法收回应得收益。二是未区分资产属性,对工会资产的公益性社会服务职能及市场经济效益职能未进行区分管理,无法充分发挥各类资产的服务职能及经济效益。
(四)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
有些基层工会仍延用手工登记和人工监督等传统方式进行资产信息管理,传统方式得到的数据大多是静态信息,不能真实准确反映资产管理工作质量,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随意性或人为偏差,造成管理人员在短期内难以从静态数据中发现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加了固定资产监管的风险与难度。
(五)责任考核追究机制不健全
部分工会组织未设立专门的资产监管部门或明确责任主体,有些资产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多职兼任,固定资产购置未经过评估审议、保管领用手续不完备或没有记录、报废处理环节未按程序报批、擅自处置的现象大量存在,由此造成的资产损失也难以划分相关责任。有些经过科学管理,获得了资产保值增值,甚至取得了较大的产能效益,但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及绩效评价指标,追责或者奖励工作无据可依。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维护产权利益
各级工会组织应建立完善、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分别制订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的具体操作规定。根据资产归属进行产权管理,制定工会产权登记与年检制度,依法取得资产所有权的产权证明,通过产权登记明确工会资产的产权关系;利用《物权法》和《工会法》等法律效力维权,对拆迁、随意征用、侵占工会资产的行为造成的损失,通过法律保障来争取产权的应得利益。各级工会应按照《工会会计制度》要求开设工会独立账户,将固定资产纳入核算范围,真实全面地反映资产状况。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工会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通过“账、物、卡”数据实地清查盘点,审查三方数据是否一致,对“盘盈”资产要进行重新估计其价值,对“盘亏”资产要说明情况、查明原因,进行相应处理,做到及时掌握固定资产存量情况,实现账物相符、账卡相符、账账相符。
(二)科学管理,充分发挥资产使用绩效
工会资产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首先要对资产配置的合理性要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并制定长期使用规划,避免资产闲置浪费。其次利用资产的社会属性创建新型工会资产管理模式,准确把握资产的职能定位,对工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以提供公益为主要职能的公益一类工会资产,要以突出实现公益职能为目标,根据市场需求承担公益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和资产使用效益。属于公益二类性质的工会资产,要着力提高资产发展活力,根据资产发展状况引入市场机制,在保障实现公益职能的目标前提下,将有偿服务与优质资源相结合,争取经济效益与社会职能共赢,促进工会资产保值增值。以经营性为目标的工会资产,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坚持以产权管理为核心,逐步从投资独体方式过渡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化的方式,在确保工会资产产权归属的前提下,把部分资产的使用权推向市场,通过转让经营权引入社会资金,降低融资成本,壮大工会资产。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再反哺非经营性资产,或通过购买服务,补助活动经营等方式开展公益活动,以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
(三)运用信息管理手段,健全责任考核机制
工会应健全工会资产责任考核机制,搭建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运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来规范对资产的动态监管,实现对固定资产购置审批、维护使用、报废核销及转移等环节的权限实施情况纵向监控,也便于在同一制度的规范要求下对各类资产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提高资产监管工作效率,预防在资产管理运营过程中出现管理风险。明确各责任主体的相关责任与义务,并建立配套的资产奖惩和问责制度,对因管理过失造成资产损失的,由过失人进行赔偿,对因贪污、挪用对工会资产造成侵害的行为,依照法律程序移送查处。同时,与经营性工会资产的绩效挂钩,以标定酬、股份期权激励与约束机制并行,保障工会资产在有效监管的环境下得以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周溢.加强工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工会财会.2012.08
[2]周凯.壮大工会资产增强服务实力[J].中国工会财会.2015.03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特点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组成的重要部分,对其进行的财务管理也需有不同的管理方案,概况来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如下特点:第一,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关系广泛的组织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单位的每个部门都涉及不同数额的固定资产,其管理必须由所有使用部门共同参与管理。而且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较强的技术性工作,其折旧计提、减值准备等业务都需要过硬的会计处理技术,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熟悉计算机财务软件操作,能够为财务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第二,固定资产核算涉及科目复杂,限制条款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用于科研、行政管理,单位价值较大,占用巨额资金时间长,不可能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满足对固定资产的需求,因此来源渠道广泛,有购置、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融资租入、更新改造、以非货币易换入等,增减变化方式也繁多,具体核算涉及的科目种类和层级都很多,整个过程较复杂、繁琐。但固定资产核算又必须遵循众多税法及会计准则的规定,并不是可以随意调整的,业务处理有严格的程序。第三,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略带有行政色彩。因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领域多为非生产性,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其使用目的在于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效益,服务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所以其购置与补偿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的事业经费预算支出,主要是财政拨款的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成本、不提折旧,财务管理比较特殊。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管理不到位
很多事业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制度体系不健全,核算流程和会计方法没有明确的规定,具体操作缺少明确的制度约束,人为主观变动较大,固定资产管理无章可循,使得财务核算失去连续性和系统性。而且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脱节,重购买轻管理,部门设置不清晰,管理责任不明确,出现多重管理的混乱或无人管理的漏洞,资产流失严重。
(二)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不规范,核算方法不科学
财务人员在责任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往往缺少高效管理固定资产的动力,在设置账户进行核算时,会自作主张减少固定资产明细账的设置或不进行减值、计提折旧等工作。有些单位虽然账目设立较完整,但工作人员管理水平低、综合业务能力差,处理过程极不严格,科目使用不规范、不合规,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不够科学,不符合配比原则,虚增了事业结余,使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明细账不能正确反映固定资产全貌,形同虚设,总账金额与明细账长期存在偏差,给审计、监督带来不便,也增加了不相关成本。
(三)固定资产闲置浪费、配置不当,使用效率低
目前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允许企业将自己认为属于同类的物资纳入管理范围,这就促使很多事业单位为获得较多的财政补偿,将公桌椅、沙发等简易办公设施及许多非必需购置的设备,大规模购入并在固定资产中核算,与其他无异议的固定资产相比,界定范围不尽合理。而且由于没有合理统一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缺乏整合机制,从局部小团体利益出发,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不考虑资产的实用性,造成资产闲置,利用效率甚低。
(四)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统一性
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到众多部门的一系列活动,需要各部门协调统一,最大程度地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但国家包揽的投入体制助长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重投入、比规模、轻管理的错误观念,争抢单位共用设备等资产,基本不关注使用效率的现象普遍存在,无法实现资源共享,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管理效率低下。
(五)缺少资产使用效益评估体系,资产隐性流失严重
因为事业单位主要经费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而且其各项活动具有非营利性、强调社会收益,不需要核算成本,因此也无需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只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不能真实、及时地反映出固定资产在各个时点的实际价值和期末净值,且该修购基金与固定资产损耗不存在直接比例关系,不能真正地起到价值补偿作用,同时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造成资产隐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落实责任分配制
只有在态度上有了正确的定位,才能促进财务管理的高效进行。因此事业单位管理层首先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战略地位,并引导全单位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相关负责人应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资产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都能做到专属专职,管理人员权限界定清晰,责任明确,加强监督力度,制定资产配置标准,保证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科学使用,创造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借助财务软件,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手段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很多针对各个行业的财务运行软件,为了及时、准确、高效地记录和反映单位资产及其变动状况,事业单位应该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配置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处理软件,力求实现办公自动化,减少人为处理程序,克服传统管理模式差错率高、信息闭塞、管理效能低等弊端。同时开发相关的系统功能,加强事前审查,查找风险因素,实现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实时核对账目,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监控,随时动态掌握其资产状况,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
(三)各部门统一思想,调剂使用固定资产
各部门应从事业单位全局利益出发,摒弃小团体主义,加快资产配置与定额管理的实施步伐,统筹整个企业的资产需求配置。首先保证财务数据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然后以此为基础,了解事业单位资产存量情况和使用状态,摸清各部门使用需求,制定出合理的资产配置与定额标准,制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统一调剂使用办法,防止资产闲置浪费和你争我抢的混乱,避免固定资产的人为破坏和磨损,延迟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
(四)加强成本核算,建立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随着产业多元化的发展,事业单位已普遍认识到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内部成本核算和管理也成为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必须树立正确的成本费用意识,抛除对国家财政补贴的过度依赖心理,强化经济核算,对各项费用进行计算和归集,探讨科学合理的折旧计提方法,合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将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作为内部成本的主要费用之一,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运行状态,促进责任人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
(五)完善资产评估体系,减少无形和隐性损耗
固定资产损耗包括有形和无形损耗,减少有形损耗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开展财产清查,在全面摸清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状况的基础上,严肃职工纪律,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来实现。对违反固定资产管理规定,造成固定资产损失浪费的,追究责任、严惩不贷。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则需关注市场发展变化,及时学习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陈旧落后的设备,聘请技术人才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高新技术设施的使用效率。而固定支出的隐性损耗则需通过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科学进行成本、计提折旧的核算等财务操作,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存量状况和使用状态。
参考文献:
1、吴萍.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意见[J].财经界,2009(2).
2、贾列梅.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路[J].经济师,2009(6).
3、曹颖萍.论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J].中国林业经济,2009(4).
4、许彩玲.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09(6).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 管理问题 强化对策
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进行各项医疗整治、科研教学等业务活动的重要物质资源基础和保障,医院拥有丰足的固定资产,就可以提高其参与同行竞争的实力,为医院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医院运作实现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为人民健康与卫生事业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但是,在实际固定资产管理中,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各方面的原因,致使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严重问题,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造成很大阻碍,因此,如何针对问题采取有效应对对策以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目前医院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正视的问题。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和问题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目前主要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且管理意识淡薄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这也是引起其他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医院固定资产购置、使用以及处置等各环节出现的管理缺陷,都是由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而造成的。在目前医院的固定资产购置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购置问题,有为规避政府采购而分解采购规模的现象,也有资产购置双方有利害关系而私下交易或“人情采购”的现象出现,还有一些甚至出现盲目采购、攀比采购以及重复采购等问题,这些都是固定资产购置管理的漏洞。而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和处置管理方面,有登记制度不健全而导致管理初期就出现的资产使用状况不明现象,也有由于定期盘查制度缺乏而致使账外资产增加以及“物随人走”的问题出现,还有因为资产维护、处置、对外担保以及调拨等管理与记录程序的不完整而使得资产处置失去必要的审批、评估与备案程序。
(二)管理意识淡薄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归根究底是由于对资产管理的不够重视以及管理意识淡薄而造成的。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理念上存在很大缺陷,“重购轻管”思想严重,注重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尤其是在采购后的使用与管理方面的重视逐步弱化,忽视对固定资产的永续管理。管理意识淡薄这一问题一直是资产管理的重要问题,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医院提高了对固定资产全面盘点清理的力度,使得固定资产管理不断规范化、制度化,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意识淡薄状况并未得到全面有效地改善,由于思想意识浅薄而致使责任意识不强以至于出现后续的一系列从采购到使用再到处置的各环节问题。另外,管理意识淡薄不仅体现在管理者方面,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全员都必须重视的管理,部分员工认为管理是管理层的问题,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以至于出现各方面的管理漏洞。而且各分类资产管理部门较侧重技术方面的管理,对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力度不足,许多科室虽设有资产管理员,却没有将岗位标准与考核机制明确出来,部分科室甚至认为对自己科室所使用的资产有处置权,未将固定资产转移与资产管理保持一致。总之,管理意识淡薄还是固定资产管理首要面临的问题。
二、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就要首先从固定资产的意义出发进行探讨。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进行医疗科研等业务活动以保障人民健康以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它综合反映了医院的经济实力与经营状况以及医疗水平,为医院实现经济与社会双效益创造有利条件。我国医院就目前来说,多为公立性质的医院,医院主要通过自收自支、财政补贴以及贷款等渠道来筹措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而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所有,在这种条件下,尽可能的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以增加国有资产保值是医院管理者必须要重视和担负的义务及责任。因此,医院经济管理必须将固定资产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可以做好产权界定工作,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使其对医院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增强其综合竞争实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和功效。但是,就目前的医院资产管理来说,整体较为混乱,由于管理体系不健全以及管理意识淡薄等原因造成的管理问题已经使得固定资产效能全面发挥遇到障碍,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以提高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并促使固定资产充分发挥作用是相当必要的。
三、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不断健全资产管理机制
不断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机制,可以保证资产在购置、使用以及处置等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对此,应建立起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和机制,健全各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内部管理机制以及入账手续制度,使得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账簿不断完善,继续巩固对固定资产的全面盘点清查,以及时发现管理各环节出现问题并进行实时的分析与解决,并且,从医院的内控管理入手,不断健全自我约束机制,明确管理职能,实行“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将医院内部管理漏洞有效填堵,同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建立有效奖励和培训制度来调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做好产权分配工作,确保医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从制度上实现医院经济与社会双效益。
(二)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意识
要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就要首先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意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其他相关人员,乃至全部医务人员都要保持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全面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观念。对此,应让所有人认识到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性以及管理意义,从思想意识上注入先入为主的管理理念,让所有人将管理意识作为资产购置、使用以及处置各环节的先行思想,从源头上强化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医院管理层应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引导所有医务人员更新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让意识先行来指导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
固定资产的数量大、品种多以及价格悬殊等特点使得人工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很容易出现管理纰漏,并且不能保证管理的及时有效和准确,因此,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对此,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使得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以及财务各部门实现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共同合作,同时可以使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及时、准确地以形象具体的表述方式呈现出来,为优化资源配置并对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以及处置报废等提供可靠依据,使得管理程序规范化、合理化。
四、结语
综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应当认清目前管理现状,根据资产管理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对策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吴红伟,邓军,李青.浅析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价值工程,2012(3).
[2]刘长.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与内部控制建议[J].中国卫生产业,2011(17).
[3]高虹.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J].北方经贸,2011(6).
[4]贺翠凤.浅谈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J].时代经贸,2008(36).
【关健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与整改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全国建院最早、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中医针灸专科医院。2013年5月,41000平方米新病房综合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实际开放床位增加到1016张,大型医疗设备和固定资产显著增加。2012年初,为了做好与新会计制度的衔接及新病房综合大楼医疗设备的配备,医院公开招标会计事务所对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核算,针对以往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审计部门的建议,医院积极研究和改革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大型医疗设备和资产的利用效率,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有关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重购轻管,权责不清
医院购置医疗设备和固定资产,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和自筹资金,医院领导的主要精力多集中在争取政府项目资金支持和采购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购置资产积极性高,而资产入院后却缺乏精细管理,财务科只负责办理资产的入库手续,只管金额,设备科和总务科只负责相关物品和设备的采购,使用科室没有明细账或账目不全。从医院管理层到医院的一般职工,对于公用固定资产的重视不够,导致医院大多数固定资产权责不清,很多设备虽然有专人负责,但却缺乏必要的保护,有些固定资产几乎没有负责人员。资产使用和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相关人员责任心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权责不清的情况,使得其管理困难,处置混乱,导致在设备等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或者缺失时,责任无法追究,从而又会进一步地加剧固定资产破坏的程度。有些设备因人为因素,如:C型臂X光机,因申购科室主任退休无专人管理和维护保养,长期闲置,不能正常使用。
2.盲目购置,效率低下
在医院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的更新有着显著的必要性,一定时期内购买新的设备以促进设备的更新以及服务水平的提升,提高病人的就医感受是医院发展的需要。但在以往管理过程中,很多设备在采购前都没有做投资和使用效益评估,不是因为必须更换而更换,有时只是因为别的医院有,自己医院也必须有,才进行的固定资产购置,加之原有设备处置的不及时或者不处理而被留存下来,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盲目增多,设备使用率大大降低。如:由于医院的专科属性,中风康复病人多,各科室(病区)都能够收治,虽然医院建有专门的康复中心,各种康复器材基本能够满足病人的康复训练,但由于受分配因素的影响,各科室以拓展业务之名纷纷要求在病区增配康复训练器材,其结果是康复训练器材配备过度,康复中心设备和器材使用率低下。有些设备因事前调研论证不足,如:制剂室相关成套设备,因院内制剂未能获得审批而始终未能够安装使用。
3.疏于核算,账实不符
一方面,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记录采用历史成本法,对于固定资产不提折旧的记录方式使得医院固定资产账面余额越来越高,但是医院实际的固定资产老化或者是无效的情况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医院有些设备属于高科技设备,其更新速度快,活跃周期短,而在新技术问世后医院相关部门却没有采取加速折旧等处理方法,使得固定资产实际变动远远快于账面记录的变动。此外,医院没有专门购买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而原有财务管理软件陈旧落后,其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内容少,导致计算机管理化程度低,手工办理入库、出库、登记、对账和报表,效率低下,相关人员不能保证经常到使用科室核对资产存量及使用情况。以上多重因素使得医院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医院在核算固定资产时,有时候是数量上正确,但是其账面价值却与实际有比较大的差别;有时资产已经报废或处置,如库房堆积的废旧电脑、损坏的空调机、已经拆除的房屋等,但账面没有处理,整个固定资产的管理登记工作由于与实际的背离而变得无意义。
二、整改的措施
1.明晰权责,细化管理
医院增设国有资产管理科(国资科),国资科与财务科、设备科、总务科及相关使用科室共同管理医院固定资产。在总结以往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医院把固定资产管理与医疗业务、医疗质量技术、财务管理结合起来,在国家和医改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医院工作的实际,细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例如各类设备配备的比例、各种功能设备的价值比重、人员管理与职责、固定资产处理权限与相关岗位之间的关系、审批程序等内容进行细化,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权责明晰,落实到人,确保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严格。如:固定资产三账一卡制度、大型设备日常维修保养制度、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专业设备岗位责任制度、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报告制度、固定资产清理报废与转让制度、固定资产账簿登记制度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制度等,将固定资产管理与绩效考核、经济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2.分析论证,成本管控
医院成立了由院领导参加、财务、国资、设备、经管、审计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所组成的设备购置论证领导小组。该小组负责对全院各科室提出的设备采购计划进行论证,其中既要考虑到医院的整体发展规划、重点专科专病的建设需要,也要对运行成本和投资效益进行分析,必要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申购科室和医院的分摊机制。通过论证的采购计划报经医院院务委员会审定后,最终制定出医院当年的总体投资计划,医院采购委员会负责采购。国资科、财务科审计科参与大型设备招标采购、验收入库等相关工作。严格的成本意识和论证评估,确保了投资的安全性和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益,如在建设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医院出资3000余万元购买了CT、MRI、DR、电子胃镜、肠镜、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一批先进的医疗和康复设备,极大的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方便了病人的诊治,保证了国家重点中医专科医院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国资科等相关科室的提前介入和全程参与,理顺了院内国有资产管理的关系和责任,也为日后的规范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管科按季度公布各科室大型设备和资产使用情况,如设备利用率、设备产出效益、维修保养支出、运行成本费用等。对利用率低下、产出效益不足的设备,分析原因,明确责任,提出整改意见,如某些科室因病员数量不足,中医诊疗设备被调剂到与其他科室共同使用。对设备利用率高、运行状况好、维修费用低的使用科室给予奖励,如放射科、内镜室连续三年因此被评为先进集体。
加强成本控制,将大型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极大的提升了职工的成本意识,提升了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3.科学核算,定期查对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直接影响医疗成本,根据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医院对于家具、房屋等固定资产,按照平均年限法进行折旧计费;对于大型医疗设备和电子产品、电子医疗设备、生化仪器等,采用早期多提后期少提的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费用。计提方法的改变,能够为医院多种项目核算提供参考依据,实现务实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目标。
医院增加投入,购置固定资产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使得固定资产的登记、变动、管理动态等工作都实现数字化。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一方面,固定资产的数据录入更加便捷,整个数据更加清晰,查询比对更加方便;另一方面,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地记录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使得固定资产的数据变得动态起来,管理人员可以凭借动态数据来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作出监督,并及时地了解医院设备使用情况,提前作出决策,保障医院基础设备供应的连续性。新的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的普遍使用,实现了手工环境下难以达到的控制功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准确性。
三、结语
三年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通过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物力资源,努力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中医学科建设和专科专病建设得到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事实证明,只有高度重视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 固定资产 管理水平 提升
一、引言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每年都投入大量的金钱来购置各种资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难及时、清楚地知道单位及下属机构拥有多少资产,它们分布在那些部门以及存放在何处、谁在使用、状况如何。并且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低,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员工离职或工作变动时资产交接不完整,经常存在无法快速完整的查清此人手中保管的资产,从而造成资产的流失。责任人不明确,核查和盘点工作量大,出错率较高,给资产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多工作难题和错误。经常存在帐物不符、帐面价值与实际价值有很大出入等现象。为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其合理使用,保护其完整,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效能,降低经营管理费用,盘活闲置的固定资产,理顺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有必要采用有效的方式来对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加以创新。
二、创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的对策
1.创新组织管理思想。第一,企业管理者应给予资产管理工作已足够的重视,确保科学管理思想能够获得高效的落实。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要素是管理者给予高度的重视,为此企业管理层应当对这项工作进行系统的分析,明确科学合理的工作开展步骤,并且专门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予以工作管理者与落实。例如,成立以资产管理部门管理者牵头的,多部门参与的固定资产清查机构,并专门在财务管理部门设置办公人员,确保能够时刻给予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以协助。在各部门的共同参与下,确保资产管理工作有一个完善的组织工作系统。
第二,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大力宣传,保障企业各部门对于该项工作有着十分清晰的理解。这项工作的落实必须从源头抓起,也即在正式开展固定资产管理清查工作之前,企业应当有针对性的召开工作动员会,并将相应的文件规定与落实细则进行发放,供各部门参考学习。在企业网站上,还应当为各项资产管理工作的内容与安排开辟相应的专栏。这一专栏应当能够发挥出两种作用,一是对工作开展内容的宣传,二是对工作开展成效的评估,如表扬优秀工作单位等。
第三,编制详细的资产管理工作开展要点与制度安排,保障各部门能够按照科学的程序配合开展各项工作。企业的固定资产清查等各项工作往往涉及到较大的范围,不仅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参与,而且还需要员工等的大力配合。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必须制定出较为严格与详细的资产管理工作制度要求,从而以严格的制度化程序来确保各部门的工作可以协调进行。近些年来,我国不少企业所开展的“四防一体化”式的资产管理方式获得了较多的应用,也取得了优良的效果。
2.创新工作实施流程。第一,应当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清产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实物清查工作是整个固定资产管理清算工作的核心内容,必须确保其拥有一个十分完备与正确的结果。为了实现这种高精度,企业资产管理清算人员必须要借助于条形码技术的使用,从而快速而准确的获得实物的精确数量。与此同时,应当根据实物清查的结果来编制相应的资产结构分布体系,这能够更加直观的将企业固定资产情况加以展现。清查过程中,也有必要采用自查与复查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清算工作的质量。
第二,资产管理清产工作应当对登记入账的过程加以相当重视。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清查而言,做好登记入账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固定资产管理清查的相关内容是下一年度进行经费预算与拨付的重要参考,这就使得有必要将这一项工作加以细化,保障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对于具有一定条件的企业而言,在登记入账环节中,还可以将图片格式的账单引入到该项工作当中,有效做到降低固定资产的质量界定,避免以次充好,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的流失。当然,在创新各项固定资产清算的报表、账单操作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对人员的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具有充足的技能完成相应工作。
3.创新工作的保障机制。第一,设立管理机制,以健全资产管理工作模式。鉴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偶有失控的状况,导致工作弊端时有所闻,为防杜弊端的发生,并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机制观念,相关部门应制定“健全工作秩序与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从而说明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要求企业应进行资产查核,加强资产管理人员定期工作轮换,固定资产业务尽量通过专业人员办理等。企业应将方案精神纳入到各项管理规范中,除对固定资产应适时查核外,还应进行清算查帐等再核查工作,确保方案能落实执行。
第二,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执行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首先应构建工作推动及督导小组,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规范的审议、备查及督导落实工作制度的执行;其次构建工作分组,负责固定资产管理规划、推动及督导小组各项行政业务;最后构建固定资产管理专案小组,由各企业各部门分别组设,负责推动及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工作。
第三,收集固定资产管理失误的案例进行研析,以推进资产管理清算工作。为使工作人员了解固定资产管理失误情形,以防范弊端及缺失,从而避免工作失序,企业遭受损失。相关部门应邀请各部门资深资产管理人员组成工作圈,收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失误案例,就各层面探究其发生的原因及潜存的问题,并刊载于企业信息网站上,以确保及时发挥案例参考效益,随时补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与警觉性,从而达到防范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陈小宁.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年第20期.
[2]包维华.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J].当代经济,2010年第12期.
[3]唐竹峰.浅谈生产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进[J].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