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知识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知识

时间:2023-07-04 17:08: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知识

第1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管理;创新

0前言

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管理的方式和落实情况,直接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水利水电工程规模逐渐扩大、施工工艺逐渐复杂的今天,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不仅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握,并且需要根据工程的使用特点,来对施工管理方法进行改善和创新,以此来提高施工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1水利水电施工管理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1.1水利水电施工管理的概念

水利水电施工管理主要指的是施工人员根据工程的整体特点和使用功能,并以实现水利施工为主要目的,以完成施工预期为主要目标,来进行的一项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随着目前水利水电工程规模的逐渐增大,其难度系数也在不断的提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如果缺少科学有效的施工管理,会加大施工难度,另外,水利水电的施工涉及到需要方面的内容,所以在实际的施工中,非常容易出现相应的安全事故,这样的安全事故不仅能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会对水利水电工程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握,以此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施工。

1.2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施工特点

1.2.1水利水电施工的规模较大在目前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当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其工程的整体规模和使用功能有了更多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水利水电的施工环节就会相应的争夺,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和范围相对较广,在使用功能的不断更新下,施工中所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也在逐渐的增多,并且由于水利水电施工环境的影响,对于这些大型机械设备的操作有着严格的要求。

1.2.2受地质环境的影响较大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性质,在对其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现场一般靠近较大的河流或者湖泊,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现场的地址环境就会较为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施工,需要对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中主要包括地质环境、气候条件和水文条件等,另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需要对基坑进行维护,并且采用相应的施工方法来对其中的水流进行引导和排放,在保证地质能够满足施工需求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1.2.3具有较高的施工危险系数水利水电的施工不同于普通的建筑施工,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环境的影响,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另外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大型的机械设备,再加上水利水电工程的特殊性,需要进行相应的高空作业、水下作业和水上作业,在这样混乱的施工当中,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极易出现相应的安全事故,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水利水电施工具有较大的危险系数。

1.2.4施工现场较为偏远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现场处于较为偏远的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时间来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运输,同时,对于这些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利施工的整体进度和施工效率。

2影响水利水电施工管理的主要因素

2.1施工材料

在实际的施工当中,不仅需要与普通工程一样的施工材料,而且需要根据工程的主要特点和使用功能,来对施工材料的配合比进行相应的控制,以此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地点的特殊性,需要在施工管理中对材料的所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其中包括施工材料的采购、验收、存放和使用等。

2.2机械设备

在水利水电的具体施工过程当中,需要借助各种大型的机械设备来完成每一个施工环节,一般情况下,这些大型机械设备主要包括挖掘机、运输及和碾压机等,这些大型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其操作规范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说,施工单位需要对机械设备的整体性能进行把握,同时保证操作人员具有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操作经验。

2.3施工方法

一般情况下,施工方法主要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其施工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由于水利水电工程一侧受到的冲击力较大,所以施工管理人员需要根据这些特点来对施工方法进行安排,否则将会影响到工程的工期和施工效率,另外在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之后,也会由于质量问题造成更大的安全事故。

3水利水电施工管理的创新策略

3.1完善相关的施工管理制度和标准

在具体的水利水电施工当中,要想使施工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和科学,就需要根据相应的工程标准,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施工管理制度和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使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变得更加紧凑和合理,为了能够使这样的施工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需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这样能够保证各个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相应的施工操作,以此来保证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以此来提高施工的整体安全性和工程质量。

3.2对施工质量管理进行创新

3.2.1材料质量管理在水利水电的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材料进行控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施工材料进行采购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材料采购清单,然后对所采购的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同时制定相关的质量标准;相关政府部门对于送检的施工材料,需要按照相关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要求,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控制,在质量检测完成之后,需要给出相应的质量检测报告;对于相关的检查仪器,需要经过专业的校验,以此来保证检测仪器的精准性;为了进一步保证材料的质量,在施工材料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二次抽检。

3.2.2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的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施工现场控制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对于安全管理来说,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每一个施工人员对各个施工环节中的难点和危险点进行把握,在进行高空操作和水下操作的时候,需要施工人员佩戴相应的安全保护装置,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大型的机械设备,来对这些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操作的时候,需要保证操作人员具有专业的操作知识和丰富的操作经验,以此来提高水利水电施工的安全系数;另外是对施工现场的整体质量进行控制,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根据相应的施工方案,做好施工现场相关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这样才能使施工人员对施工中所需要使用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进行充分的把握,另外需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特点和具体使用功能,进行新型的施工技术和材料,以此来保证施工质量能够满足预期的目标。

3.2.3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施工单位结合企业实力的流动资金情况,在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情况下,来对其中的施工成本进行相应的控制,以此来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需要结合工程的整体情况来进行施工成本预算,另外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施工成本中各个环节的监督,来对其中的偏差进行相应的纠正,最后对整个施工成本进行核算,以此来使施工成本控制到合理的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4结语

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结合水利水电施工规模较大、施工现场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和危险系数较高等特点,在具体的施工管理当中,需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施工管理制度,另外需要对施工材料和施工现场进行相应的管理,以此来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杨晓华.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创新的管理探究[J].低碳世界,2014(2):140-141.

[2]吴义然.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创新管理研究[J].城市建筑,2015(3):358-358.

[3]高峰.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创新管理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238-238.

[4]杨立功.水利水电施工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J].北京农业,2015,(28):132-133.

第2篇

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1.水利工程项目尚不具备一个适合开展内部会计控制的环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不重视,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他们只注重表面上的项目进度,而并没有意识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所发挥的作用,其实内部会计控制才是保证项目建设工程稳定开展的基础,而管理层却忽视了这一点造成内部会计控制构建不合理。其一,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单位由于长期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忽视,企业工作人员的数量确实比较冗余,造成其无法科学合理地运作,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规划目标难以实现以及管理效率不高。其二,施工单位在同级别的部门之间缺少横向统一的调配系统,他们的组织结构只是纵向的业务联系,这样就会产生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同时内部会计控制工作需要准确及时的其他部门的信息,这样的信息不对称使工作难以有效开展。2.内部会计控制活动不规范。(1)企业会计人员对投资决策过程的参与程度较低。在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会计人员对决策环节进行辅工作,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少有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参与投资决策环节,从而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2)目前大多水利水电工程在工程预算审核阶段是由非会计人员进行预算审核,这样就会出现控制力度较弱以及预算出现误差的现象。(3)合同签订阶段缺乏控制。在招标和合同签订时需要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全程参与,为了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经济纠纷的现象,因此,在招标环节需要对投标人的财务水平进行审查以及在签订合同时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核。

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与出台的相关法律相一致,这样才会使企业快速长期发展下去。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水利水电项目工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联系。在其建设当中工程实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工作人员重点所关注的。在水利水电建设时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为了达到其建设的标准和规范,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大量的重要文件。然而在实际的建设当中,受到各个方面的不利影响,最终造成大量的问题产生,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资金准备不足,一旦在资金环节出现问题就将会更改工程计划,这样的结果就会无法保证建设工程质量。除此之外对建设内容和标准进行擅自修改同样会导致工程质量的下降。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方面财政部出台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这个制度的制定对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决。除此之外,为了提高施工的目的性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需要制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为了达到控制工程项目在各建设阶段的资金投入和能够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同时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有效实施和加强企业的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必须进行人力物力相关的协调。首先要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规范,以防止资金被随意使用。为了项目资金得到有效的保障,不被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私自挪用,就必须运用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对核算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管,以及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及时记录保证资金的利用得到保障,和资金的有效使用有理有据。在相关法律范围内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同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防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相关的问题。这样才会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实施,实现其社会效益。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要及时进行把控,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标准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能会受到其他难以预测的风险因素致使项目建设受到重用的影响。所以在规避企业的有关风险方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还推动了项目工程的顺利开展。

三、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且大多为大型工程,这给工程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对内部会计控制而言,这方面的控制也就难度较高。同时很有可能出现相关的问题,而对这些产生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为水利水电工程完善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提供了依据。1.管理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不够重视。对这种大型的建设型工程,其管理人员对工程的建设进度能够很直观的看到,但是在会计控制方面进展却不能进行直观清晰地进行观察。因此,管理人员一般对工程建设时进行关注的比较多,这样就会导致管理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不重视。同时也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和项目负责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使其对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只注重施工的硬件设施的建设,这也是大多经济预算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2.内部会计控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只有企业管理人员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才会加大力度对这方面的投入。然而事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因此就造成内部会计控制建设上出现一定的缺陷。同时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工作人员较少,在其相关工作的实施上就无法顺进行开展,所以就会影响该项工作的正常进行。3.不能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起到作用。要想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投资决策时更加有效,就需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和决策参与,对决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对财务进行评价,在决策过程中会计人员的参与会提供非常重要的帮助,同时有助于决策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会计控制人员参与决策阶段的却很少,并不能起到任何的作用,相反,将对工作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4.控制力度较低。在项目建设施工开始前期,应对预算资金进行审核分析,如果出现会计人员在预算审核上控制力不强,或者预算结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审核,这都会产生一定预算风险。除此之外,在项目合同签订上内部会计控制存在控制力度不足的问题。在工程招标和合同签订的过程中,都需要内部会计控制参与,这样不仅对合同能进行较细的审核,避免或降低今后出现经济纠纷的可能性,也对后续的施工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来说,施工单位如果系统协调上出现问题,不仅会对有关信息的有效性降低,使企业各部门交流存在障碍,而且会造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不能进行有效的开展。

四、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措施

1.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意识。随着《会计法》的出台,这会对水利水电工程企业负责人进行责任的落实,因此,有必要对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从而使内部会计控制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是其实现的前提条件。对企业负责人加强内部控制,在其他法律上也有相应的规定要求。在资金支付上需要按顺序进行。首先是经办人对支付凭证的真实和手续的完整性进行审查,其次需要项目监理工程师签字,这样就会减小工程项目出现问题,然后再经过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审核以及单位领导核准签字后进行施工。2.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财务管理职能。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的有效实施和控制,就有必要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业务流程进行制定。在内部控制要求上将项目决策、预算和结算等方面进行有效记录。同时还要对该项目的实施进行有效性分析,会计人员还要对参与的研究报告的完整性得以分析得出评审意见,在决策阶段还需内部会计控制参与。加强对决算阶段进行审核,对决算依据和文件资料以及编制等方面进行审核是否完备和符合相关要求。3.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在项目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所涉及到的内容和范围比较广泛,而且施工人员较多。在施工环节,内部会计控制作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关键环节之一,如果这个关键点过多设置就会出现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不高,而一旦设置过少则又会使控制的目标不好实现。因此,对于审批制度的建设以及审批人的批准权限应该严格建立和明确,建立完善有关的控制举措和责任划分,明确划分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和要求,加强建立岗位责任制。

五、结语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而言,内部会计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完善企业的相关制度规范,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资金的正常运转,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企业得以持续稳定的发展。

第3篇

鉴于该课程的性质,为了在有限的学时中提高教学质量,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在不断地探索之中,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1-5]。文章以扬州大学水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在总结该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为同行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一、水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需要甄选并进行难度控制

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水利工程概论课程前,开了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水力学等课程,但是并未开设材料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和弹性力学等课程,这就使得水利工程概论这门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为了把一个概念讲清楚,可能需要补充其它课程的知识。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水利工程概论课程前,基本未开设任何相关的课程,这使得该课程的讲授就更加困难。因此,对于开设该课程的两个专业来说,教学内容的甄选工作量大,而且难度不易控制。

(二)教师教学方法传统

目前,水利工程概论的教学方法还是以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的灌输式方法为主。上述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包括到各种水利工程的现场进行认识实习和综合实习,因此该专业没有与水利工程概论这门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虽然有可以到水利工程现场的实践教学,但是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在大一第一学期进行,认识实习在大二进行,综合实习在大四进行。理论教学讲授的知识点,到认识实习和综合实习时,学生可能都忘记了。因此,该课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存在脱节的问题。

(四)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

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认为该课程仅仅是一门普通的必修课,与专业相关性不大,所以没有必要认真学习。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刚刚经过高考的洗礼,认为进入大学之后学习就可以放松了,对于课程考核也抱有侥幸心理,因此很多同学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旷课。

二、水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一)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建议进行调整,将该课程的开设时间延迟。这能够使学生在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方式之后,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学习这一专业入门课。将该课程的开设时间延迟,有利于课程理论教学和专业认识实习的结合。两个专业的教学大纲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前期学习的课程进行调整,最好能加入一些模型教学或者实验室参观的课时。

(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可以甄选教学内容。虽然现在教材有很多版本,河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高校的专家都编著了自己的教材,仅河海大学就有几个不同的版本。上述教材在出版和使用上,可能更符合对应高校教师的教学习惯和人才培养的定位。对于是否适合扬州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还需要进行斟酌和筛选。因此,这要求任课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参考多本教材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和融合,做到知识面的广泛性和完整性。还要控制教学内容的难度,做到尽量以工程为中心,以介绍基本概念、建筑物的基本组成、型式、构造、适用条件和设计要求等为主。与此同时,还要求教师将工程实际与甄选的教材内容结合起来。

(三)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

要承担并完成好水利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任务,任课教师需要掌握工程测量、水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和弹性力学等前期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也需要掌握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电站、水泵与水泵站和农田水利学等后续专业课程的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任课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可以请有经验的任课教师多随堂听课,并及时提出建议,也可以多开展研究性教学,请本系的专业课教师参与研究性教学并提出改进提高教学水平的相关措施。此外,任课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跟随有经验的教师听课,向其他教师学习授课方法技巧。通过参加学校、江苏省以及全国高校水利类教师讲课比赛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1.加强课堂讨论和互动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和互动均已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回顾所学知识时,小组之间可以相互提问互助。在讲授一些文字性较重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学,然后针对自己认可的重点内容,让小组之间进行提问。此外,任课教师在提问问题时,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回答,其他人进行补充,然后根据小组总体的回答情况记录课堂成绩。小组之间相互提问和任课教师提问时,可以设置必答题和抢答题等环节,以提高学生讨论和互动的积极性。

2.利用拓展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给学生设置一些拓展作业供学生选择,例如介绍一次暴雨或洪水灾害情况并加以分析评论;根据工程实例分析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成就;分析水资源空间分布与南水北调的作用;介绍某个省、市或县的水利发展的情况;分析总结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的经验、教训与启示;论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并独自完成,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将知识点划分成不同的教学单元和专题,开展单元教学和专题教学,例如将所有挡水建筑物划分成一个教学单元,重力坝是该教学单元中的一个专题。这样在讲述时,不同的单元和单元中不同的专题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经典工程案例、水利专家的故事和人文方面的知识引导出水利工程概论方面的专业知识。课堂的讲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包含知识点以及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以及思考题等的课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下学习资源。利用模型实验室和水工建筑物的录像片进行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五)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可以穿行认识实习,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现场实习前,根据课堂知识点和实习工程的特点布置思考题和与之对应的重点观察部位,现场实习讲解时将二者联系起来。此外,可以借助水工试验大厅和学校附近的水利工程进行现场教学。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涉及水利工程的内容较少,因此需要适当增加其认识实习中水利工程的内容。

(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明确本课程的用途可以提高學生的学习兴趣。让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认识到该课程既可以补充其本专业以外的知识,为今后参加工作奠定基础,还有助于他们跨专业考研。让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认识到该课程是其第一门专业课,学好该课程有助于学好后续的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电站、水泵与水泵站和农田水利学等多门专业课程。

(七)建立合理完善的成绩考核方法

改革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建立综合考虑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拓展作业以及考试成绩的客观考核体系,并对考核体系中的各个因素的分值和权重系数进行研究。

三、结束语

水利工程概论作为一门概述性课程,是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作为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注重水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和结构力学等基础知识以及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电站等专业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加强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在甄选适宜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使学生明确该课程的用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水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包耘.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理工科概论类课程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高教学刊,2016,19:98-100.

[2]黄耀英,周宜红.关于水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商榷[J].大众科技,2011,12:177-178.

[3]陈俊英,张宽地,辛全才.水利工程概论课程双语教学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0,02:98-99.

[4]韦未,李燕,丛柿桐,等.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教改理论与实践探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31-33.

[5]杜宇.高职《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程改革反思[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80-83.

第4篇

工程索赔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施工项目中常见的一种合同管理的内容。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整个索赔处理的过程就是依照合同条件执行合同的过程。因此,全面、正确、合理地分析和运用施工合同条件中关于工程索赔的条款,根据合同索赔条款加强施工合同管理,积极开展索赔工作,对维护和力争施工单位的合理利益及正常施工利润就显得尤为重要,亦是衡量施工单位合同管理工作好坏的一项主要指标。我国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现行的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是水利部、原国家电力公司、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于2000年联合颁发的GF-2000-0208《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以下简称《合同条件》),自颁发以来为绝大多数的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在业主与施工承包单位签订施工承包合同时所采用和参照采用。

1工程索赔的类型

《合同条件》的通用合同条款,共22章60条。

其中,有关违约、风险、工程变更、监理工程师指令、暂停施工、工期变化、合同缺陷等涉及工程索赔的条款约40余款。笔者受FIDIC合同条件专家系统的启发,以《合同条件》为基础,尝试建立了工程索赔与理赔签别矩阵,通过承包人与业主的关系,按费用(直接与间接)、利润、工期等构成矩阵列,按违约、变更、指令、风险、障碍、缺陷等构成矩阵行,利用矩阵列与矩阵行“正交相关”作为鉴别“存在的索赔(Existentclaim)”与“可能存在的索赔(PossibleExistentclaim)”(见表1)。

表1中,C为矩阵列的分类排列:R为矩阵行的分类排列;E为存在的索赔项目;P为可能存在的索赔项目;空格表示索赔项目存在的可能性没有或者极小。下面分别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在《合同条件》中,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索赔发生的原因分类,从承包人的角度分析,可以分为业主违约、工程变更、监理工程师指令、暂停施工、业主风险、客观障碍、合同缺陷、工期变化、其他。

(1)业主违约。由于业主违约而引起的工程索赔主要包括:业主未能按合同规定提供施工用地,延误向承包人提供施工准备工程,拖延施工图纸交付,延误向承包人提供业主负责的工程设备,业主未按合同规定向承包人提供工程开工的必要条个,业主提供的材料或工程设备不合格,业主结算资金逾期支付,由于业主不当或不可抗力等原因解除合同,业主违反有关保险规定等。

(2)工程变更。工程变更主要包括:监理工程师认为必要时而对工程或其任何部分的外形、质量或数量所做出的变更,由于变更等原因引起的合同价格增减总和超过合同价格的15%,承包人的超大件或超重件运输超过合同规定等。

(3)监理工程师指令主要包括:监理工程师提出的对合格材料和工程设备的检查或重新检查,监理工程师提出的额外检验,监理工程师提出的额外的现场工艺试验,监理工程师未及时到现场对隐蔽工程检查或对已隐蔽工程进行重新检查,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施工控制网不正确,监理工程师指示的补充地质勘探等。

(4)暂停施工。由于发包人违约或不可抗力等因素引起的工程暂停施工。

(5)业主风险主要包括:设计不当及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的损失和损坏,超过保险赔偿的工程损失和修复损坏的费用,人员工伤事故的责任赔偿,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人身和财产损失的赔偿。

(6)客观障碍。施工现场发现地下文物或构筑物等引起的费用增加。

(7)合同缺陷。由于合同文件本身论述含糊,存在缺陷而引起的索赔。

(8)工期变化。由于工程变更、不可抗力等非承包人原因造成的工程延误,承包人提前合同工期完工,由于非承包人原因工期延误监理工程师与承包人协商采取赶工措施进行赶工等。

(9)其他。这主要包括:由于物价波动而引起的人工、材料、设备等价格的调整,国家和地方政府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更改引起的工程费用增加,因施工期运行而增加承包人的有关费用,业主要求承包人使用专利技术等而增加的相关费用、承包人提出合理化建议降低合同价格等。

2工程索赔的组成内容

工程索赔包括费用索赔和工期索赔两个方面,工期索赔指承包人要求延长和补偿时间工期;费用索赔主要包括直接费用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费索赔,间接费用、其他费用索赔及预期利润损失的索赔等。

2.1人工费

由于非承包人责任使工程延误导致的人员闲置窝工及工效降低所增加的人工费用,完成合同之外的额外工作及赶工等进行的加班、聘用额外劳动力等所增加的人工费。

2.2材料费

由于索赔事件的发生而导致的额外材料的使用、材料实际用量超过计划用量而增加的材料费、材料运杂费、材料采购及保管费、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和材料超期储存等增加的材料费。

2.3施工机械费

由于非承包人原因导致工程停工的施工机械闲置窝工费,赶工、完成额外工作等增加的机械使用费,非承包人责任导致的机械效率降低增加的机械使用费。

2.4间接费

由于索赔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合同期间承包人现场管理费用、上级管理费用、其他间接费用等费用的增加,工期延长期间增加的承包人现场管理费用、上级管理费用和其他的间接费用。

2.5其他费用

由于索赔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承包人的保险、担保、保函等费用的增加及其他应给予承包人补偿的费用。

2.6利润

由于索赔事件的发生而承包人应该得到的:合同变更计取的利润,合同延期的机会利润,非承包人原因解除合同的预期利润,以及其他应给予承包人的利润补偿。

2.7工期

工期索赔主要应区分影响工期的索赔事项是处于关键线路上还是处于非关键线路上,不同情况应区别对待。

第5篇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五版)中指出,“项目经理是执行组织委派其带领团队实现项目目标的个人”!1]。从工程领域的项目来看,项目经理处于整个项目的核心地位,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个人知识、能力和素质对项目成败的影响巨大,因此对项目经理所需能力素质的研究意义重大。

 

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特点,提出水利工程项目经理所需能力素质清单,再借助实地调研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实践者提供帮助。

 

1国内外对项目经理能力素质研究的综述

 

国外研究者对项目经理所需能力素质的研究思路较广。Turner(1999)认为,项目经理需要具备七方面能力素质: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导向、充沛精力、自信的领导意识、远见卓识、交流谈判能力和学习能力P]。PMI认为,有效的项目经理除具备“特定应用领域的技能和通用管理方面的能力”外,也要具备“知识”、“实践能力”(Performance)和“个人素质”(Personal),特别要“在道德、人际关系和概念性技能等方面维持均衡”,还在PMBOK中列举了一些重要的人际关系技能,如领导力(Leadership)、沟通(Communication)、谈判等⑴。

 

Barry和Plessis(2007)论证了情商El(EmotionalIntelligence)是工程项目经理的一项关键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而Sunindijo、Hadikusumo和Ogunlana(2007)进一步论证情商与领导行为(LeadershipBehavior)存在正相关关系,并通过领导风格(LeadershipStyle)影响项目管理的成效[4];这两篇文章中均用到了EI描述模型(Goleman,2001)的4个指标其中之一即是人际关系管理(RelationshipManagement),具体包括影响力(Influence)、沟通(Communication)、冲突管理(ConflictManagement)等7项[3’5]。

 

国内对项目经理所需能力素质的研究分定性和定量两个层次。定性的研究一般通过自身的项目经验或文献调研资料确定项目经理的能力素质,再逐一进行分析,如陈贺义(2011)认为项目经理的能力要求包括个性因素、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6],曹明(2010)强调项目经理管理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领导能力、业务能力[7],另有一部分研究是依据胜任素质模型(CompetencyModel)展开,姚翔等(2004)提出了优秀项目经理的胜任模型应包括个性魅力、应变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大局观和品格5个因素李传等提出项目经理通用胜任素质模型应包含自我效能、职业素养、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9]。

 

定量的研究常常是在上述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得到最终结果。王愔婧(2010)归纳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经理的四项核心胜任特征:“管理控制能力”、“环境一个体特征”、“人际关系协调力”和“团队与合作意识”。黄静和汪小金(2006)对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能力与素质进行文献调研和实证分析,首先使用内容分析法,通过查询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来对其中所提到的项目经理必备素质或能力进行非介入式分析,归纳整理出技术能力、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三大能力素质,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实践者和学者都认为技术能力最重要,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后两者比前者更重要[11]。

 

从收集的文献来看,我国工程界、学术界对项目经理能力素质及其理论模型越来越重视,研究和实践成果较多,但多是定性分析,且针对水利工程这一特定工程领域的定量研究并不常见。本文试图利用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为辨析水利工程项目经理能力素质、提炼核心能力提供新的例证。

 

2要素的提出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规模大、工期长,涉及政治、经济、生态、环境、人文问题,影响政府、企业和移民等多个方面,需要投资、建设、运营等各方参与。所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经理所需能力素质更为全面,下面基于己有研究成果,结合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特点分三方面构建项目经理能力要素模型。

 

2.1“知识背景”类要素

 

水利工程是中国工程领域中最早开始应用较为规范的国际项目管理模式的,从业人员普遍适应了项目管理的思路、模式和方法,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全面掌握项目管理相关知识,才能知道“是什么从而灵活运用。

 

此外,水利工程的专业性较强,要求项目经理了解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还有,水利项目一般投资较大,且投资主体以国家或地区政府居多,因此受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影响较大,这就要求项目经理还要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还有,水利工程项目一次性特点明显,不利于知识经验的沉淀传承,类似项目的经验就是宝贵的组织过程资产,能够帮助项目经理更好更快地深入项目,也成为其重要的背景知识。

 

2.2“管理能力”类要素

 

水利工程项目通常较为复杂,涉及参与方众多,需要各类不同组织集合起来共同完成,这就对项目经理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具体可分为下述7项:

 

①项目经理在项目团队成立后,就需要领导团队成员共同完成项目目标,优秀的领导能力,即组织协调影响他人工作的能力,能有效唤起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该是项目经理的必备能力。

 

②作为项目各项工作的促进者,项目经理需要承担各种工作间沟通协调的任务,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在上级、客户和下属的沟通中,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必须具备娴熟的沟通技巧。

 

③项目的执行中会遇到很多任务、利益分配不满足若干利益相关者诉求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项目经理具备一定的谈判能力,才能顺利完成分派任务等协调工作。

 

④项目的执行中也会出现一些计划外事件使得项目计划发生变更,作为项目现场最高组织者,项目经理需要具备处理变更的能力,对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采取合适的措施。

 

⑤项目全生命周期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项目经理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来避免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

 

⑥项目全生命周期内需要从组织获取大量的资源,如人力、资金、设备等,在计划不足时还要追加资源,所以项目经理也需要组织内影响力以保证资源的平稳输入。

 

⑦项目目标的顺利完成也是体现项目经理管理能力强的重要因素,故类似项目的业绩应属于本大类要素。

 

2.3“个人素质”类要素

 

水利工程项目具有系统工程的不确定性特点,体现在突发事件的偶发性和必发性上,即某一具体事件是偶发的,但项目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突发事件,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冷静处理突发事件。

 

水利工程项目投资较大,项目经理经手的资金量巨大,即使项目上己经建立了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良好的人格品质也是项目经理的必备素质,以増强抵抗各种诱惑的能力。

 

水利工程项目工作条件复杂,工作环境较为艰苦,一般工期较长且远离家人,需要项目经理具有较大的职业兴趣支撑其职业道路。

 

上文提到“领导能力”是管理人际关系时必备的能力,但能力培养不是空中楼阁,其前提是领导意识的建立,项目经理只有具备领导意识,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自身领导能力。

 

此外,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项目经理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亦是一项重要的个人素质,会影响整个项目团队的士气与凝聚力,进而影响项目绩效。

 

综合上节文献调研和前述提出的要素,表1列出了三个大类17个分项要素来表述项目经理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考虑到国家法律法规要求,默认资质要求是项目经理所必须的,所以并没有涉及国家资质具体分项。

第6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教学改革;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TV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4010305

水利工程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中国水利工程长期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以致不少水利工程在后期的运行和维护中出现问题,因此,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是工程技术人员用好和维护好水利工程的基本保障。工程技术人员掌握的理论知识一方面来源于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来源于所学专业知识。水利工程管理课程内容与水利工程管理的技术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前水利工程管理课程本科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甚至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水利工程管理就是水工建筑物课程的再学习,以致有些教师认为在水利水电工程课程本科教学计划中可以取消该门课。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不同的本科专业均设置有工程管理课程,说明工程管理课程对各专业的重要性,工程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探索之中[1-4]。本文以扬州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水利工程管理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结合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进行探讨分析,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水利工程管理课程特点及重要性

水利工程管理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该课程被高等学校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水利工程管理涵盖了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两个层面,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角度考虑,该课程应偏重于技术管理层面。仅就水利工程技术管理层面而言,水利工程管理课程包含的内容也很多,如:土坝的维护与除险加固、混凝土坝和浆砌石坝的维护与修理、输水建筑物的维护与管理、水闸的维护与管理等。该课程内容较多而学时又较少,教师该如何取舍值得思考。

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把水利工程管理这门课看作是水工建筑物课程的再学习,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在于任课教师没有把握水利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水利工程管理重在技术管理,解决的问题是水利工程的病害险情,水工建筑物课程重在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两门课程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该课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水利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明确水利工程管理的目的,树立管理促安全、促效益的思想,更主要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悉水工建筑物的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掌握其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技术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科研、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从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不难看出水利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是水利工程管理课程内容,业务培养目标也间接明确了水利工程管理这门专业课的重要性。

二、水利工程管理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水利工程管理课程内容具有宽泛性、枯燥性、多边性及问题庞杂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水利工程管理这门专业课存在与其他专业课不一样的问题,归纳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宽广问题

水利工程管理课程特点要求任课教师具备宽广且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然而现实情况却相反,不少任课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面较窄,且工程实践经验不丰富,这常常使得任课教师在授课时将本身含有大量水利工程管理技术信息的内容仅用两三句话就轻描淡写地讲述过去,面对教材内容,教师按部就班地进行灌输式教学

根本未能进行知识的有效拓展,更不必说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相联系的教学要求。水利工程管理课程内容广,任课教师最好是实践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青年教师虽具有博士学位,但博士学位仅代表其在某领域的研究较为深入,并不能代表该青年教师专业知识面的宽广,且所研究的内容有的与水利工程管理课程内容无法进行很好的衔接,这也间接导致水利工程管理课程教学的枯燥性和教学内容的单调性。在目前校院系三级体制均强调科研重要性的前提下,青年教师也根本无心进行本科专业教学所需知识的补充学习,有经验的教师也不愿花更多时间去补充新技术新工艺等新信息,教学内容是年复一年的雷同,以致教师不了解当今工程实际中的新技术新方法,仍在课堂上讲授已淘汰的工程技术,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也影响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

在水利工程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为讲授法。讲授法可让学生直接、快速、精炼地掌握重要的理论知识。但在水利工程管理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若仅采用讲授法,课程中的众多信息如何处理是个问题;此外,讲授法容易造成学生的听觉疲劳,若教师制作的PPT含有大量的文字,又会进一步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感觉困乏,课堂失去生机,变得暗淡。当前,素质教学的大力推广,也对水利工程管理课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面对内容宽泛且工程实践性强的水利工程管理课程,任课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课程涉及其他相关内容较多

水利工程管理课程包括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两方面的内容,笔者所在学校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教学大纲重点强调

技术管理层面的内容,水利工程技术管理涉及的相关课程较多,既有水工建筑物、泵站工程等专业课,也有如测量学、土力学、水力学和建筑材料等基础课。例如,当讲授土坝的滑坡问题时,必然涉及到土坝滑坡的类型,土坝滑坡的类型取决于筑坝土料的性质,土料的性质属于土力学和建筑材料里面的内容,土坝的滑坡原因里面有管理因素,在水库运行管理时,水库的水位骤降会导致上游坝坡发生滑动,其滑动的原因分析涉及到土力学和水工建筑物中土坝的设计两方面内容。

水利工程管理课程内容不仅多,且很多内容建立在学生前期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在本科教学计划中,水利工程管理课程被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开课,其原因也在于此。该专业课程的信息量大,工程实践性强,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将规定的内容讲授完,且做到讲授内容能联系工程实际,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四)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不够

水利工程管理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学生对水利工程宏观认识的不足和水利工程技术管理的生产实践经验缺乏,造成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就是记忆性课程,仅需数天的强行记忆即可通过考试,这直接导致学生对水利工程管理课程的不重视。

另外,因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面较窄且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授课时仅就书论书,无法拓展到工程实践,时间一长,教师授课无激情,学生上课无表情,这也间接导致学生在思想上对水利工程管理课程不重视。在校院的教务管理制度下,教师和学生均需面对考试,且教师需控制考试的通过率,在这种外界因素的干预下,教师只能考书本中固化的知识点,而学生则只能通过背诵记忆以应对考试,这种考试方法无法理论联系实际,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了,

三、水利工程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材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工程案例

水利工程管理中技术管理方面的很多内容来源于实际工程的总结归纳,收集实际工程案例资料,有利于教材内容与实际工程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水利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强化水利工程管理的思想意识,做到预防优先的原则。课本内容联系实际工程案例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教学内容,二是考试内容。首先,为改变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在开始讲授水利工程管理课程时,教师可播放“758驻马店水库溃坝事件”等相关视频,让学生掌握水利工程失事危害的严重性,明白一名水利工作者肩上的责任。教师可通过该事件,分析土石坝溃坝的原因及预防土石坝溃坝可采取哪些工程技术措施,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混凝土坝的裂缝处理可结合三峡大坝裂缝的预防措施进行讲授,水闸的病害处理可结合水闸的安全鉴定科研项目进行讲授等等。将课本内容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明白今后的很多工作都与水利工程管理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引导学生在有所思和有所问中去听课,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其次,水利工程管理课程考试内容也可采用工程案例题,即给出某个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病害分析,并给出可行的维护预防的工程技术策略,以及紧急抢险的工程技术措施,从而改变以往水利工程管理课程识记型的考试模式,从思想上改变学生对水利工程管理课程的错误认识。

(二)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和教学资源管理策略,其中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则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问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学生听记,“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根据水利工程管理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和情境对话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阐述,论述各种工程技术方案在该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该方案的采用应建立在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水利工程管理课程开设于大三下学期,这时候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是可行的。采用情境对话教学方式,可通过设置一定的工程实际案例,将学生作为实际的工程管理技术人员,在面对水利工程出现险情时,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抢险并给出合理解释。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充分发挥主体性,调动已学的知识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培养自身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案例教学和情境对话教学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师生讨论过程中不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主要的是通过每个具体的水利工程实际案例的讨论与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符合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选择案例教学和情境教学方法,也要求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至少应具备解决部分水利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应注意积累和收集水利工程的案例,并建立工程案例库,为开展案例教学和情境对话式教学提供条件和奠定基础。

(三)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目的。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需把握好教与学的过程、以及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利用和管理工作。目前,在水利工程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电脑、视频剪接、PPT、投影和音响等。教师运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刺激学生的学习神经,唤醒学生内在的求知欲。除了这些教学设备,是否还有其他教学设备可供教师选择,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索。

水利工程管理内容多,实践性强,采用PPT可增加每节课的信息量,在单位时间内可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但仅通过PPT图片的展示、视频的播放,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也会让学生慢慢失去兴趣。为避免该问题的出现,教师可采用虚拟现实三维仿真平台和数值模拟等技术,如:Converse 3D、DVS 3D(Design & Virtual Reality & Simulation)等三维仿真软件、ANSYS有限元软件等。教师可将水利工程具体案例通过三维仿真软件制作成交互式的虚拟现实系统,教学过程中可在虚拟的水利工程案例系统中,引导学生面对虚拟现实的水利工程病害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并对虚拟现实的判断程序按实际工程情况明确该方案是否可行,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明白哪些工程技术措施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若采取不可行的工程措施会造成何种结果。也可让学生通过交互式虚拟现实系统认识到,因采取不可行的工程措施所造成的危害有多大,即不仅会造成水工建筑物的进一步破坏甚至可能会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学生掌握在以后工作中既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忧患意识,更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避免在实际工作中产生技术失误。教师可将水利工程中不同水工建筑物的病害通过ANSYS等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计算分析,将直观的数值计算结果和数模动画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水工建筑物病害产生的机理并如何从机理上进行预防。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正是科研反哺教学的体现,让教学过程科研化,科研过程教学化,可激发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 虚拟现实和数值模拟技术将枯燥的水利工程管理课堂内容讲解得生动、形象、具体,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课堂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内在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强化学生对工程技术措施概念的理解,从而改变学生对水利工程管理课程只是文字类记忆性教学的印象。水利工程管理课程内容多且信息量大,教师仅进行文字描述性讲授,无疑会将一门含有大量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业课变成一门冰冷的文字叙述课。

(四)努力拓宽知识面,补充新信息

教学课本的内容应代表工程技术发展的最新和最高水平。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工程问题不断出现,随之而来的工程技术措施也在不断出新,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阅读最新的学术期刊,了解当前的工程技术发展态势,并将新技术、新方法补充到教学内容中,避免课堂上讲授在工程实际中已淘汰的技术,保持课本内容与工程实际先进技术的同步,让学生了解当前水利工程技术管理的最新发展水平。水利工程管理专业课要求任课教师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至少需了解水工建筑物的类型及各自结构特点、水工建筑物的一般施工工艺、水工建筑物常用建筑材料及各自属性、水工建筑物病害的各种预防方法和水工建筑物的病害处理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既要了解自己研究领域内的知识,又要了解非自己研究领域内的知识。因此要完成好水利工程管理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此,教师需阅读本专业的相关书籍,多参加本专业的学术活动,以增加自身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同时在科研过程中应不断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高质量教学的要求。教师自身知识面的拓宽和加深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联系

水利工程管理课程实践性很强,学习技术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水利工程的实际生产,这需要增加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加强本专业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联系。在水利工程管理课程教学计划中,可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学完相应章节的理论知识后再进行实践教学,到实际工程中去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实践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地点。院系通过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建立科技服务关系,或设立研究生培养基地等形式,加强院系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联系,实行专业教师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期咨询服务机制,让专业教师真正进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实际的生产实践服务,这将有助于任课教师及时了解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技术管理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任课教师授课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也能从中及时了解工作后可能面对的实际问题。加强与工程管理单位的联系还有利于水利工程管理课程内容的具体化和目标化,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更好地为工程管理单位提供智力支持,成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需要的优质技术管理人才。

四、结语

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本文对水利工程管理课程宽泛性、枯燥性、多边性及问题庞杂性等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当前水利工程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为水利工程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思考。参考文献:

[1]张伟,仲景冰,孙峻. 复合型与实践型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模式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89-92.

[2]刘瑶,江辉,陈丽萍. 就业视角下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 中国建设教育,2010,6(11-12):32-34.

第7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水工建筑物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教学环节

水工建筑物基础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水工专业)的主要专业技能课程,是一门融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综合性很强的骨干课程。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强调水工建筑物理论的系统性,需要讲解每一种建筑物的组成部分、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工作特点、设计过程等内容,相关的计算公式和计算内容比较多,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这样的教学安排已远远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为适应该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思路,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河水院)水利系对其进行全面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一、制订课程基本任务及学期授课计划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典型水工建筑物的工作特点、型式和构造,以及水工建筑物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根据工程图识别水工建筑物结构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的学生具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相关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学期授课计划,是指某门课程某个学期针对某个班级具体教学的执行计划,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学期授课计划的制订,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不同的方向,进行认真的研究,严格按照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学期教学周数、课程设置、内容安排、学生就业要求等情况,提出全学期每周上课的次数、时数、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课内教学要求、课外教学要求、课外需要完成的作业等。

二、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精心编写教材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而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水工建筑物基础知识》教材编写过程中,知识理论应以“够用”为度,把基本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使教材更具广泛性和实用性,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反映了水利水电行业的新技术、新动向。以适应教育部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与传统教材相比较,我们编写的新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在编写方法上,打破以往教材过于注重“系统性”的倾向,摒弃一些高深的理论,强调实践,精炼理论,突出实用操作。

(2)以培养职业岗位群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充实训练模块的内容,强化应用,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较强的职业技能的培养。

(3)教材内容的设置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教材中安排有不同类型的工程案例分析。

(4)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5)教材内容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超前性、先进性。

三、认真组织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插入工程案例教学。水工建筑物基础在教学组织中重点介绍各种建筑物的构造认知,即基本概念、基本构造、基本尺寸、基本地基处理方法等,在课堂上应尽量将枯燥、零散的内容与学生熟知的社会问题、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喜爱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个建筑物讲完之后,结合这个建筑物讲一个工程案例,比如重力坝以三峡水利枢纽为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介绍水工建筑物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施工环节,可以放一些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工地生活、工作的录像,介绍工程施工质量对建筑物的重大意义。这样,可将看似枯燥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加学生对实际工程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2.校内、校外工程现场实践教学。一方面,为了保证在基本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尽量多安排实践性教学的时间,多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完善实习实训教学条件,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内建成了水利水电工程实训中心。该中心有各种类型的水利枢纽、拦河闸、渠系建筑物等27个水工建筑物仿真模型,类型齐全、运行灵活、操作方便。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现场参观建筑物,手把手地教学生认知。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较差,如果不多看看实际工程,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会觉得很空洞,会感到学习比较枯燥、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本课程之中专门安排学生进行水工认识实习,时间为两周,主要参观已建成的大中型水利枢纽,参观内容包括水库、坝、闸、水电站建筑物、渠系建筑物等。通过参观,让学生对各种建筑物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在以后的理论学习中,能够较好地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到现实中感受水利工程的伟大,更加热爱本专业。

3.组织学生进行水工模型制作。在教学环节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理念,平时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任务。比如在讲重力坝时,设定条件,让学生自己拟定断面尺寸、边做边练,学完重力坝之后分组让学生到实训场地现场制作重力坝水工模型,根据现场情况对每一组进行考核,给出成绩。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让学生对建筑物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效果显著。

四、采用多样教学方法,工学相结合

《水工建筑物基础》以实际岗位能力培养为课程的最终目标,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晰,从而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达到任务的完成,每个人都会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承担着如下的角色职能:创设工作情景提供学习信息;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技术准备计划);开发学习资源和安排学习活动;记录管理学生学习进度情况;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为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也为了帮助学生课后复习或自主学习,本课程提供了立体化的信息通道:PPT课件、实物展示、现场教学、视频、动画、网络教学等,使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动手操作等各方面感受知识点,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利用勤工俭学、校内科技创新、假期顶岗实习等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通过工学结合,促进岗位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改进考核方式,建立知识、技能、态度的评价体系

本课程评价方案依据“技能加态度,强调素质培养”的思路进行设计,以项目考核为主,结合专业技能认证系统的认证,进行综合评价,汇总得出课程整体成绩,如表1所示。

每个项目成绩都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考核依据是提交的成果、作业、平时表现等。分组提交成果的,每组统一计入成绩,具体见表2。

六、结语

高职水工建筑物基础课程通过教材编写、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等几方面教学环节的改革,可使学生掌握典型水工建筑物的工作特点、型式和构造以及水工建筑物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根据工程图识别水工建筑物结构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振宇.水工建筑物基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2] 郑万勇.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34-41.

第8篇

1.1岩土勘察的定义岩土勘察是一种编制文件的勘查活动,主要就是根据所要建设的工程的要求来对建设场地进行分析、评价、查明它的地质、岩土工程的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特征。

1.2岩土勘察的分类以及应用按照所需要勘察对象的不同将勘察分为铁路工程勘察、港口码头工程勘察、大型桥梁工程勘察、公路工程勘察、工业建筑工程勘察、民用建筑工程勘察和水利水电工程勘察,且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指的就是水电站和水工构造物的勘察。因为铁路工程勘察、港口码头工程勘察、大型桥梁工程勘察、公路工程勘察等工程勘察更具重要性,且需要很高的投资造价,所以国家都对这些工程勘察分别制定的各自的勘查规范、技术标准和规程等,且这些工程勘察被称为工程地质勘察,所以说岩土勘察主要应用在建造医院、学校的校舍、住宅楼宇、工业厂房还有地基的处理、基坑、边坡、堤坝等工程的施工方面,或者是管线的架空都会应用到岩土勘察。

1.3岩土勘察的内容岩土勘察的主要内容是:首先要调查工程建设地的地质,进行测绘、勘探,继而对土样进行采取,试样、进行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依据种种手段对工程进行的土地的地质条件定性并且分析评价,最后对不同阶段需要的报告文件进行编制。

2在进行岩土勘察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

2.1勘查的依据不充分根据《岩土勘察规范》中规定,在进行勘察时,要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地基允许变形等特点。但是在实际进行岩土勘察的时候,存在着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勘察单位没有按照工程的特点及地形进行勘察,没有根据设计要求和建筑荷载情况就胡乱编制勘察报告,致使报告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最终还是要补勘。

2.2第一手资料质量不过关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是需要结合所需建设的场地的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这就需要在岩土勘察的时候,要把收集到的室内、野外的零乱分散的原始资料进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分析,这对岩土勘察工程来说是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而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2.1对于统计的定义和理论不确定在统计、分析岩土参数的时候,有些时候对异常值不加分析剔除就参与了统计,后果就是导致误差大,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也随之变大,得出的结论往往对场地的分析不正确、不合理。

2.2.2岩土参数的取值不准确片面的理解了岩土参数的标准值,不管什么样的岩土参数都提供标准值,这是非常不准确的。对于一些工程的特性指标务必要提供基本值、标准值和特性值,像岩土的一般性,只要满足统计物理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就可以了。

勘察报告没有实事求是的反映实际。隋况勘察报告是要根据所需建设工程的具体场地进行详细勘察后得出的结论,但是近年来,很多勘察报告没有实际上的内容,只是越来越多的没有用的空话,没有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没有很详细很具体的研究分析,没有很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没有设计施工时真正需要的内容。

3解决措施

3.1确定勘察依据若想保证岩土勘察工作顺利的完成,首先就要在岩土勘察工程中,制定好准确合理的勘察纲要。因为勘察纲要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文件,是勘查工作的重要保证。要保证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报告中存在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的分析和得出的结论要逐一审查,绝不能马虎,尤其是要对基础选型的论证、施工场地的稳定性评价以及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堤防等等,一定要审查合格后再进行下一步。然后要对施工场地的地质性质进行准确的分析、确定,例如说,勘探孔深度小、勘探间距宽的,需要地质性质好、埋藏浅厚度大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大、勘探间距窄的,一般都是地质性质差、埋藏深厚度小的地区。要对野外地层划分详细,详细划分包括对地层的湿度不同、状态、颜色不同还有钻进的难易程度不同,岩心的采取率不同划分,地层划分的好有助于为室内资料整理提供真实准确的地质资料;如果进行多孔作业,就要采用统一的编制形式,这样可以避免野外资料在分层、定性、描述等方面不统一,造成更大的麻烦。

3.2合理整理与编录资料勘察资料的整理是需要多方面合作完成的,现场的技术人员和报告编写人员共同完成,很多勘察单位实行分工制度,这是不利于资料的编录的,实行分工制后,现场技术人员只是把现场编录和原始班表交给报告编写人员了,而报告编写人员对现场并不了解,所以这样就导致了脱节。在进行资料编制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异常或者矛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查找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没有任何错误,才可以进行编制,而在编制的同时,编写人员进行自检且校验人员同时进行校验,做到没有一丝一毫的纰漏。

3.3对于勘察测试的方法和手段要选取正确的且合理的选择勘探方法就是要根据所勘探的地基的地基土的性质,选择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勘查结果的准确性。例如说静探应用在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浅的地方,因为静力触探应用在这种环境里,可以很准确的反应出地基强度性质;在山洪冲击的地方,就要使用贯入试验的方法,因为这些地方的地层土颗粒比较粗,地下水位埋藏的比较深,如果采用静探,那么强度变形指标就会不准确,会偏高一些,所以在砂土、粉土、黏性土上勘察要使用贯入试验。

第9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突飞猛进,工程项目逐年增多,众多的水利工程项目要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工程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管理上还有很多不足,要充分引起重视,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工程的质量,确保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1、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

第一,涉及面广。工程施工管理涉及到工业、水利、城建、交通、环保等诸多领域。第二,涉及的学科众多,包括地质、气象、经济、法律等学科。第三,涉及的法律规范多。不仅仅要遵守《合同法》,同时还要依照水利、土地、交通、城建等法律法规办事。第四,缺少统一化的标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水利施工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规章办事,减少工作中面临的难度。第五,具有不确定性。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一是人为因素。二是自然因素。其中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经济危机、社会动乱等都是无法预测,不可抗拒的。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质量意识不强

质量是工程的保障,在施工中,工程的质量始终是第一位的,但由于利益的驱动及监管等方面的原因,致使一些工程施工中质量意识不强,要求不够,把关不严,管理意识较差,导致工程质量达不到标准,甚至出现一些“豆腐渣”工程。另外由于规划等方面的原因,考虑得不够周全,忽视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没有做足预案,往往会由于工期、天气、突况等导致施工不能按计划进行,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大力加强质量安全意识。

2.2、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在城市建设及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一些水利工程项目也是随着发展而快速立项的,在大发展的背景下,决定了水利项目的快速建设,这势必会对前期的准备工作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工程的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要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保障,但由于工期及建设的需要,很多施工单位为了减少费用,往往在前期准备工作没有做足的情况下就匆匆开工建设,对整个工程没有全面系统的调研,对于一些自然环境的评估、资源的配置、经济的平衡等都不能进行充分的考虑。

2.3、对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监管

由于质量意识方面的不足,加上前期准备的不足,再有利益的驱使,使得一些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监管工作很难有效进行,一些监理单位往往成了施工单位的陪衬,这样就造成了施工单位既是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监理工作很难到位。加上监管队伍素质良莠不齐,部分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及责任心差,这些方面的因素都造成无法对工程质量做到有效的控制。

3、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建议

3.1、加强施工管理合同

加强合同管理是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合同的前期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在签署相关合同之前,要严格审查水利工程项目的招标文件,并对项目进行计划编制。其次,要严格根据合同的规范与程序来做事。相关合约所涉及到的内容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查,审核合格以后再根据平等的协商原则,按照法律规章制度进行签订。另外,在水利工程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所有环节的变更,都需要依照合同规定的内容来进行,对施工质量、进度、成本等等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从而保证合同的规范,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

3.2、提升预算的精确程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筑施工项目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提升工程预算的质量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施工单位中推广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实现对施工过程中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以及评估等环节的有效控制,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监督管理体系,实现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加强对财政预算的管理还表现在工程施工计划的制定方面,根据制定的财政预算以及外部市场的波动,制定符合自身经营的施工计划。提升预算的精确度主要依靠企业内部掌握先进技术的财务管理人员,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预算管理教育,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3.3、加强施工设备的管理

对施工所采用的机械设备,应根据工程需要从设备选型、主要理论参数及使用要求等方面加以控制;对施工方案选用的模板、钢管脚手架扣件等设备,除按适用的标准定型选用外,一般需要根据设计文件及施工要求进行专项设计,对其设计方案和制作质量的控制及验收应作为重点,进行控制;按照现场施工管理制度要求,工程项目所采用的施工机械、模具、脚手架,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现场安装的起重机械设备,不仅要对其设计安装方案进行审批,而且安装完毕使用前必须经专业管理部门的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4、辨识和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辨识、分析危险因素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首先环节。在辨识危险源时,应当遵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的原则,充分辨识、分析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通常,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进行危险因素辨识、分析。施工现场观察。观察施工现场各种作业环境,从中找出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源;利用工程类比法,分析、查阅相似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已发生的安全事故,并作为借鉴和参考依据,探寻潜在的安全隐患;充分利用安全检查表。利用安全检查表,系统地对施工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加强与专业、施工人员的交流。通过和作业人员的沟通交流,找出施工作业中存在的危险源;析工作任务。通过分析周计划、月度计划、年度计划工作任务中可能涉及的安全隐患,辨别相关危险源。

3.5、加强安全管理

3.5.1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认真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是搞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

3.5.2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实践别人的成功事例和做法。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重视事故的调查处理,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做好事故的统计分析,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以此指导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结束语

水利工程在施工的时候受到自然条件影响非常大,这样就使得施工中会出现很多的影响因素。在对水利工程进行施工管理的时候要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同时在管理方式上也要进行改进,这样才能更好的对生产要素进行配置,同时在施工的时候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使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黄磊栋.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第10篇

关键词: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95-03

一、概述

华北电力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是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之后兴办的第二个水利专业,2006年经教育部审批,于2007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7级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按照2006版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业课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是这些专业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这版培养计划安排是56学时(3.5学分),没有课程设计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2006版培养计划应用一年后,到2008年开始对2006版培养计划进行修订,制订200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这门课程的时代性、实践性和知识更新性都较强的特点,将2008版的《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课程调整为48学时(3学分),另外增设了1周(1学分)的课程设计。依据新修订的200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华北电力大学2009年开始实施433核心课程建设计划,433核心课程包括4门公共基础课、3门专业基础课和3门专业课。其中,《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成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433核心课程之一,经过2年的建设,该课程顺利地通过了学校433核心课程的验收,目前该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正逐步进入优化完善阶段。

《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课程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完成了基础知识学习后接触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建设

《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课程建设包括教学大纲、教材、课程设计任务书、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

1.教学大纲的制定。根据200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以电力学科为主的“大电力”特色,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要为“水电”做基础性工作的宗旨,在2006版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新编制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教学大纲,对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和规定。要求掌握水资源评价的概念、方法等,其中主要包括地表水资源量的计算和评价、地下水资源量的分析和评价、区域的水资源及水质评价等,掌握国民经济生产、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需水预测,以及水资源供需分析方法,初步了解水资源分配及优化配置的模型和方法,掌握现代水资源管理的相关基本理论、经验和制度方法等。

2.教材的选择。目前,国内正式出版的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方面的教材主要有:(1)朱岐武主编,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该教材主要是按照国家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特点编写完成的。(2)高桂霞主编,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该教材适合于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3)李彦彬等编写,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该教材涵盖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以及水资源利用方面的主要内容。

在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方面的教材中也包含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方面的内容,这方面的教材主要有:(1)左其亭等编著,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该教材包含了水资源评价、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水资源规划以及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内容。(2)董增川主编,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该教材包含了水资源的概念及分类、特点,水资源评价的概念及方法,水资源需水预测、供需平衡分析,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系统运行调度、综合规划、管理及水资源科持续利用等内容。(3)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编制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是一本很好的指导水资源评价与规划工作的工具书[1]。这些教材涉及的面较广,基本涵盖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方面的相关内容,但是作为本科生的教材,内容上既要有一定的广度,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深度,更关键的是内容一定能反映最新的相关理论或技术方法,鉴于此,笔者主编了华北电力大学《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校内教材,该教材突出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这门课程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强调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是一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课程,内容方面包含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综合评价等,着重介绍评价的数据资料准备、评价的程序,评价的新方法中包括物元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属性识别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和信息熵法等6种方法;水资源管理的内容增加了目前我国最新的水资源最严格管理以及“三条红线”制度等方面,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新的水资源评价方法及水资源管理的理念将不断出现。

3.课程设计任务书。根据华北电力大学强化“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特色,依据一周5天的设计周期编制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课程设计任务书,其内容包含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基本数据资料、课程设计要求以及时间安排等设计内容,具体包括水文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处理、不同保证率下水资源量的计算、可利用地表(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水量的计算及预测、供水需水平衡分析、水资源管理对策和措施的制定等内容。

4.教师队伍建设。经过6年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由3~4名副教授以上的中青年教师组成的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教学的教师团队,由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背景的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老师投入到一线教学的工作中来,可以充分利用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对该课程的不同的理解方面,使课程教学能够集思广益,使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三、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

1.课程学时数较少。我国高等学校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要求下,基本都压缩了专业课的学时数[2]。一般3学分都是48学时,要想把水资源评价的基本理论、评价方法、评价程序以及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等全面详细地教授给学生,难度比较大,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补充很多课外的基础知识,比如补充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以满足水价理论方面的教学要求;补充优化原理与方法的知识,以满足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学习等;补充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方面的知识,以满足水资源数量评价方面的学习等。

2..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由于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方面不断涌现出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规范等,但高校的专业课教材一旦选定就要使用几年,难免出现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的情况发生,其教学内容还偏重于传统的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方法的讲解,而对诸如水安全评价、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发以及制度建设等新理论、新技术的介绍较少,造成学生在校所掌握的知识滞后于当前学科发展进程[1]。

3.学科交叉性较强。随着水资源的紧缺,水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使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越来越成为一门理论内容交叉性强、应用面广的课程,涉及到水与资源、水与环境、水与生态、水与经济、水与社会等诸多方面,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技术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3S”技术的发展,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任务越来越复杂和多样。

4.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较低。从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听课中只是去记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程,而不是针对具体的水资源问题去寻求和思考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或措施,主要是为了期末考试的试题而去听课,这样就使得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而是为了考出好的成绩而去学习,缺少对目前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将水资源管好、用好提出自己的、具有原创性的想法和建议。

四、教学改革

针对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以上几方面问题,笔者逐渐从教材的改革、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考试方式的改革和鼓励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等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1.教材改革。如前所述,笔者编制了一本校内教材,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引入到教材中来,比如在需水预测中,对于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加入了改进的湿周法、Tennan法、以及流量历时曲线法等[3];对于水资源管理中的加入了水权理论以及我们国家从2011年开始实施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理论的“三条红线”制度等,以尽量减少教材与实际工作的滞后性。

2.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及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现代教学逐步摆脱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发和利用电子讲义、电子课件、水资源水工程方面的录像、图片、以及多媒体PPT课件等,尽量将比较抽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难以理解的技术方法等用形象的多媒体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更便于理解和明白,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并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由被动的“听”变为主动的“学”。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课时的不足[2]。

3.考试方式的改革。为了防止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原理和公式,以应付期末考试的试题,我校改革了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方式,采取老师统一命题或自命题的方式撰写课程论文,课程论文要有统一的格式和内容,内容要包括摘要、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其中摘要必须在200~300字之内,而且要有研究意义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四部分,参考文献在20~30篇以上,而且英文文献要占一半左右,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撰写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为撰写毕业学位论文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为本科生参加各种竞赛、发表学术论文提供必要的支撑。

4.鼓励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由于水资源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交叉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多发现跟水有关的问题,先后指导10多名学生根据水与环境、水与生态等方面的知识,申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其中2项获得国家级优秀的好成绩,而且以这些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发表的SCI或EI收录学术论文3篇,增强了学生学习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兴趣。

五、结语

根据华北电力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课程教学经验,本文对这门433核心课程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选择、教学手段、考试方式以及如何鼓励大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按照《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丰富、拓展和必要补充,逐渐培养学生对水资源专业领域的了解和把握,通过撰写课程论文逐步实现本科生独立完成学术文献的总结和综述、完成研究方法的实现、研究结果的阐述以及研究结论的得出的能力,真正培养本科生的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窦明,左其亭,李桂秋.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6):91-94.

[2]黄健,潘法康.《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09,(11):162.

第11篇

1.制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总体目标

培养面向新疆区域发展战略和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基础,具备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并能在相应部门工作,成为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制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依据教育部“卓越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新疆农业大学的实际,以培养本科工程型为我校“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本科工程型的培养模式以(3+1)方案实施,即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事业工程基地实习和毕业设计。

3.制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根据“卓越计划”通用标准的共同要求,在与企事业工程基地充分沟通基础上,科学制订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标准,构建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此为导向,制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学位与学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组成。每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又由校内培养方案和企事业培养方案构成。校内培养方案主要包括教学计划、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标准实现矩阵组成;企事业培养方案明确学生在企事业基地实践阶段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学生在企事业基地实践期间的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学习模式和实习内容的安排及考核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专业职业教学课环节,为使学生能够在走进工作岗位后尽快地进入角色,进行各种注册师考试需要,增加了注册建造师(水工)、土木工程师(水工)培训、水工职业技能培训、水利工程应用软件培训等环节。

4.制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包括基础科学、工程教育、专业知识、实践教学四大模块。基础科学模块包括政治、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大学物理等课程与实践,培养学生进行大学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所必须具备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工具性技能,同时引导学生为学科领域的后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工程教育模块,按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要求设置工程模块课程体系,进行面向水利专业的工程基础教育,掌握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知识,根据新疆水利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构建有特色的专业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组,集成知识、加强实践、学有特长、发展个性,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践教学模块,确定了认识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实习、专业社会实践、综合(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七个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形成了公共课基础实验、普通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四个实践环节,简称为“七层次四环节”实践教学体系。采取分层次、分对象(民、汉学生)的模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有机结合,并通过开放实验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行“订单式”培养

依托校企共建自治区级、校级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组建有一支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实际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实行双导师制。采取“双师指导+校企培养+学业监控+思政辅导”的指导模式,为学生配备由校内教师和企事业工程专家担任的双导师,校内导师负责学生学业规划,企事业导师负责学生现场实践和工程课题的指导。同时积极邀请企事业工程师和专家到学校兼课,派教师到企事业学习。进一步加强与新疆水利用人单位联系,根据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如增设水土保持、节水灌溉等课程)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如工程管理、造价管理等),逐步实行“订单式”培养。

6.制定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制度

邀请国内外高校水利专业教授和新疆企事业工程单位高工来校为不同年级进行授课和专题讲座,使同学们开拓了眼界,对水利工程的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有效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开放实验室、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经常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如工程测量大赛、CAD制图大赛、力学竞赛、混凝土大赛等),不断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生获得专利、等成果、在各级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可给予创新学分。在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中表现显著者可获得奖励学分。两类学分均计入学分绩点,并可抵冲相应课程学分。

二、结论

第12篇

关键词: 水利工程;水环境修复工程;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277-02

0 引言

现代水利是生态水利,为了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必须对水利工程硕士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1~4]。然而,目前水利高等教育在生态工程与水利工程相结合的领域,明显滞后于水利建设的需要[2~4]。在水利建设中已大力提倡建设生态河道、生态灌区;污染水体的治理已明确划归水利部门承担的时候,许多水利类院校的课程体系中还没有涉及水环境水生态方面的理论课及实践课[3,4]。从产学研角度考虑,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以社会需求、企业需要为导向,加强与生产单位的联系,建立合作联动机制,协作解决实际问题[5~7],故在水利工程硕士生中开设水环境修复课程很有必要。

《水环境修复工程》课以工程学的概念和方法为基础阐述了湖泊水库、河流、地下水等水体修复工程基本概念、原理和工程步骤。内容涵盖污染物在水体的迁移转化规律;环境修复技术基本原理、工程设计原则和步骤;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具体修复技术等。本文以作者在水利工程专业硕士生一年级中开设《水环境修复工程》课二年来的实践为基础,解析了该门课程开设面对的问题,阐述了为提高教学效果所做的一系列做法。

1 开设的必要性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水利行业已从过去的工程水利发展到现代的生态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治水思路转变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前,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新的历史形势赋予水利行业新的使命:除了传统的防洪排涝外,还应解决水污染的问题。相应地,不少地方水利局转制为水务局,其职能发生了改变,从以往单纯建造水利工程,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到现在强调治水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改善。这一系列观念上、工作方针上的巨大变化,对水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不少水利专家认为水利专业课程设置也应作出相应调整,将过去以防洪排涝发电设施的设计建造为主,拓展到水体污染控制与修复等方面[1,3,4]。

水利工程建设在为人类社会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往往对生态系统产生各种负面影响,近年来这种影响引起了各方的关注[8]。大家认识到,疏导河流、修筑闸坝和大规模引水等,会改变地形地貌,影响到水生态环境。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水利工作上的具体体现。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同水利工程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水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利工作者必须承担起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双重任务[1~4]。故为了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及环境保护意识的高级人才,必须在水利工程硕士生中开设生态环境类课程。

2 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水利工程专业硕士生中开设《水环境修复工程》需要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列举如下:①由于没有开设先修课程,学生们普遍缺乏基础知识:水利工程专业大部分硕士生的本科专业为水利水电工程,小部分为水文水资源;传统水利学科主要从水的物理变化角度来研究水体,尚未开设化学类及生物、生态类课程,而这些课程恰恰是水环境修复课所必须的先修课程,故学生们对于对于微生物在污染物降解中的具体作用等重要而基本的问题无法体会。②目前缺少水环境修复工程的相关的教材,特别是适合水利工程专业学生的水环境修复工程教材。③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开设水环境修复工程实验课程:水利专业实验室目前普遍缺少水污染方面的实验条件,并且课时也不够。

3 产学研分析

3.1 《水环境修复工程》课程与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水环境修复工程》课程与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5~7]。一是教学单位要和治水的相关部门及相关机构相结合,对学生的教学要和实际的水环境修复工程、水资源管理实践相结合。二是学生和教师要主动地、广泛地关注和参与全国范围内的重大水事活动、治水实践、课题研究和项目实施,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以工程训练、素质教育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三是密切注意科技发展动态,及时将各企业中的水环境修复工程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编入教材和讲义并引进课堂,使学生尽早地参与科技开发和创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