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

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

时间:2023-07-04 17:09: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

第1篇

一、工作目标

按照“疫情防控为重、分析研判为先、分类施策为要”的工作要求,针对我县疫情防控工作实际,自延期开学之日起至正常开学期间,以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前提,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作用,统筹利用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开放性、公益性网络教育平台,整合调集适配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电视、电脑、手机APP和智能终端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线上授课(听课)、资源点播和线上辅导、讨论、答疑等教育教学活动,消减疫情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确保特殊时期教育教学顺利过渡。最大限度实现学校春季学期延迟开学不停学、教学计划不缩水、教学标准不降低,教育教学活动覆盖全体学生。

二、工作原则

(一)统筹安排,有序推进。教育局负责全县各学校网上教学活动的统筹安排和具体指导。各学校在教育局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有国家、省、市、县和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做好本校线上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各学校根据信息化基础条件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针对本校实际、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特点,遵循教育教学及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制定差异化实施办法和措施,灵活开展线上教学活动。职业学校按照“一校一案”要求,做好推迟开学引发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教学计划调整工作预案,合理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全程课与短期课等教学内容的安排,优先做好毕业年级、特殊需求的教学安排,同时做好线上教学与开学后正常教学活动的衔接准备。

(三)精准实施,务求实效。各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快捷、易用、实用、普惠的要求,优先选用本地、本校应用成熟的网络教育平台开展网上教学工作。科学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有效组织教师开展网上备课、授课、答疑辅导、作业批改等,确保线上教学活动科学有序、务实高效,与春季学期开学的教学工作有序衔接。

(四)协同合作,资源共享。各学校要加强与国家和省、市教育资源平台、互联网教育企业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建立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发挥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组织实施

(一)基础教育

1.教学组织

(1)制定线上教学工作方案。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统筹谋划。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可以采取“一校一案”模式,根据学科学习特点,分学段学进度,统一课程安排(课程表);也可以以学校为主体,区分不同学段、年级、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网络教学方案和课程表,编制“居家学习”教学计划和评价方法。

(2)注重线上教学质量。一是加强教学环节设计。各学校按照教学计划,认真组织教师进行网上集体备课,共建共享备课资源库,尤其要加强对新任教师的指导力度,确保教学标准不降低。积极研讨交流线上教学方式方法,提高线上教学水平效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及时进行反馈答疑,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不降低。二是科学设定教学内容、时长。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线上教学内容宜少不宜多,进度宜慢不宜快,不得赶超教学进度。线上教学第1周以检查寒假作业、在线答疑、心理辅导、指导课外阅读为主,逐步过渡到讲授新课内容。(小学段,一、二年级线上学习时长不超过30分钟/天;三、四、五、六年级,线上学习时长不超过1.5小时/天。初中段,初一线上学习时长不超过3小时/天;初二线上学习时长不超过3.5小时/天;高中段,高一高二线上学习时长不超过4小时/天)。因疫情期间耽误的教学内容,开学后将酌情通过调减周末时间、压缩暑期假期等方式来补偿,以保质保量完成学期教学任务。三是加强初、高中毕业年级教学指导。各学校结合实际灵活运用集中和个性化教学相结合方式对学生开展教学指导,切实加强备考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学生线上学习要留痕、存档,要与学期“正常开学”的教学工作有序衔接。线上培训机构不得以网络教学名义,违规组织超纲、超前培训。

(3)幼儿园可通过APP、微信、QQ等方式,指导家长科学开展亲子活动、提供科学育儿知识辅导,严禁幼儿园直接面向幼儿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4)网络教研和教学指导。充分利用教育部“教研网”“教研”微信公众号、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等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完成新学期线上集体备课工作。教研员要加强对我县中小学校、教师和学生在线学习活动的指导、跟踪、服务和监督,探索创新网络教学多样化有效形式,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有关网络教学计划指导意见将根据省教育厅文件要求于近期另行发文。

2.教学模式

(1)在线直播课堂。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设直播课堂,教师集中授课,课后分校(分班)辅导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的优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2)网络点播教学。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存量资源和积累的“一师一优课”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资源点播。

(3)学生自主学习。由学校组织教师根据网上学习资源清单,结合本校实际,指导、推送给学生供自主学习。学校和家庭要加强自主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效果。

(4)电视视频学习。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教育电视台,通过直播、点播等方式进行学习。

(5)线上辅导答疑。全县中小学在组织网络课堂学习的同时,可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和“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组织教师进行在线辅导、答疑,并合理布置作业,严禁加重课业负担。

3.教学资源

按照“用好国家和省资源、聚集地方优质资源、开发内生特色资源”的总体思路,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选择相应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1)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如中央电教馆提供国家中小学网络云课堂、中国教育电视合通过电视频道播出有关课程(教育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同步直播)、人民教育出版社开放“人教点读”数字教学资源库等。

(2)充分利用省、市、县等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各地、各学校可登录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或市教育公共资源平台。

(3)鼓励各地开发开放本地网络教学资源。各地要积

极发挥现有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作用,同时按程序逐步遴选一批微课等类型的优质资源,根据实际需要提供面向本地中小学生的网络教学服务。在疫情期间,不提倡、不鼓励每一位教师都录制线上课程。

(二)职业教育

1.教学组织。职业学校按照“一校一案”要求,做好推迟开学引发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教学计划调整工作预案,合理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等教学内容的安排,优先做好毕业年级、特殊需求的教学安排,同时做好线上教学与开学后正常教学活动的衔接准备。要本着“合法合规、精准有效、安全快捷”的原则,优先支持实时直播,优化已有合作平台课程,按需扩大合作平台范围、加大合作共建力度,为线上教学提供课程资源支撑。组织本学期任课教师,通过学校现有的网络教育平台对任课教师进行网上建课、授课、辅导答疑等培训。学校要为网上教学和相关培训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和技术支持。确保线上直播授课、同步课堂、自主学习、考核评价等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2.开展线上理论教学。职业学校要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和指导,任课教师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在线直播授课、同步课堂、发放学习资料、开展网上交流与讨论、学习辅导答疑、布置课后作业等。任课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课程大纲,方便学生线下自学。学生应通过学习平成学习任务,及时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确保学习质量。任课教师要以教研室、课程组为单位,通过微信群等适当方式开展教学研讨,备课,做好网络教学课程设计。对不具备在线学习条件的学生,要选择适当方式进行授课,开展学业指导。高教社自2月15日起,为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免费提供77门在线课程教学服务。

3.调整实践教学安排。职业学校要调整新学期实训教学计划,一律暂停组织包括毕业实习、技能竞赛集训等在内的所有实验、实习、实训、实践活动;一律暂停未经批准的一切团体或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不组织、不参加人员密集的各类活动。调整实验课的排,等待学生返校后,根据实际教学周数进行安排,可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弥补延迟开学导致不足的学时。要及时调整新学期实践教学计划,校外实习实训活动开展时间,依据疫情防控形势和国家、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部署另行通知。要切实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4.就业指导与服务。暂停举办各类校园招聘及宣介活动,禁止组织学生参加集中招聘活动,禁止职业学校赴市外开发就业市场(恢复时间另行通知)。职业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灵活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及时通过各类人力资源信息平台、学校就业网站、微信平台等或推送供需信息,广泛采取网上招聘、线上面试等方式完成双选。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市内就业创业。要主动帮助毕业生解决实际困难,以优质的服务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

四、工作步骤

(一)网络教学资源整合指导及实施准备(2月18日前)

各学校成立线上教学活动组织领导机构,编制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做好教学活动安排部署。

(二)教师网上培训与备课(2月20日前)

各学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任课教师开展线上网络教育资源使用培训。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通过微信工作群、QQ群等方式,开展网上备课。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安排,进一步修订完善网上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三)学校网络资源平台应用测试(2月21日前)

各学校组织专门人员和教师代表开展相关教学平台测试工作,利用各种线上会议系统、即时通信工具对任课教师、

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开展应用培训,为全面实施网上教

学活动奠定基础。

(四)学校网络教育教学组织实施(2月24日后)

我县原则上于2月24日起全面启动实施全县各中小学校、职业学校网上教学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和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任副组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信息中心和教师进修学校相关部室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指导我县延时开学期间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成立由教学管理人员、网络资源建设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组,研究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延迟开学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方面的政策文件和制度措施。各学校要成立线上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本校的教学计划编制和教学内容安排,健全相关配套措施,指导教师全面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并根据教学实效对相关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二)强化培训指导

加强对一线教师的网上教学指导,为教师开展高质量的网上教学提供支持服务,切实让教师掌握网络教学的技术要求和基本规律,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实效。教师进修学校和电教馆等业务部门要紧贴教师需求,做好相关业务指导和服务保障工作。

(三)强化技术支撑

加强与各电信运营企业、各互联网教育企业等的沟通协

调,全力做好网络教学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协调各互联

网教育企业同步做好相关平台的资源更新和教学应用支撑工作。

(四)强化家校共育

各学校要加强家校联系、密切合作。各学校要分班级指定专人及时向家长介绍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教学安排,引导家长积极配合,提前做好网络教学准备,督促学生按时参加线上教学、按时完成网上作业。要引导家长与学生共同制定延期开学期间活动计划,让学生保持良好作息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适当开展劳动教育,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防止沉溺网络和电子游戏。

(五)强化质量监控

第2篇

[关键词] 项目教学;应用型人才;网络编辑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6)01-0099-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 2016.01.046

[本刊网址] http://

引言

自2006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号)以来,文件精神提出: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强调“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项目教学被引入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中文方向)的《网络编辑》课程,是一种尝试性应用研究,目的是探索一种有效培养应用型中文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一)项目教学法发展历史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随着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兴起而逐成雏形,由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一书最早提出“项目教学法”。经过不断探索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日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思潮。项目教学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把教育和社会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紧密联系,为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或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及实施要求

“项目教学法通常被定义为通过完成完整的工作项目,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与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开展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开展项目教学课程的扎实理论基础和社会相关职业的岗位能力要求,积累相关岗位的丰富工作经验,按照职业的工作流程、岗位能力等进行分解,把课程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技能等整合在项目中。教师将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由学生进行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整个过程由学生自己负责,教师负责主导,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一步一步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提供启发引导,而不是直接帮忙解决。他们通过完成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能力要求,积极动手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能完成项目,又掌握课程理论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职业能力。

二、《网络编辑》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可行性

(一)“网络编辑”是一门新兴职业,社会需求强劲

“网络编辑”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职业,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新兴职。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站数量达357万个,网民规模达到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推动下,“网络编辑”行业快速发展。据有关方面估算,我国现有“网络编辑”从业人员600多万,社会在未来几年对“网络编辑”人才的需求强劲。

(二)“网络编辑”课程培养的是具备文字功底强,敏锐的思维能力,高技能型的网络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当今时代信息高速发展,新兴的“网络编辑”职业对中文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敏锐的思维能力,更应紧跟时展趋势,具备网络系统应用操作、平面设计、音视频编辑、网站设计与开发等多种网络应用技能。“网络编辑”课程就是在信息时展而来,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技能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根据社会职业发展的要求,课程教学改革必须立足于“网络编辑”职业发展需要,把职业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基本工作流程等作为基本出发点,对课程的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等整合到项目中去,以项目带动教学,以项目培养能力,努力培养文字功底强、敏锐思维、高技能型的网络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三)教学理念前瞻,高技能型师资人才构成合理

“网络编辑”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依靠一支年轻能干,力求革新的强而有力的年轻师资队伍。陈利群教授,在新闻采编、写作学和网络编辑课程改革方面,具备深厚的理论造诣,负责本课程顶层设计和理论教学。而其他大部分教师是在一线从事网络编辑、平面设计、视音频编辑的技师、高级技师、网络工程师和平面设计师,各自都在他们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做出较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备很强的实操动手能力。在教学理念上,他们敢于突破传统,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重视情景创设和意义建构,遵从“从做中学”教学方法原则,模拟实际工作情景,构建实际工作的项目,应用“以项目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主要特点的项目教学法,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四)授课对象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课程努力突破学生学习困境

本课程面向的教学对象是文学院中文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根据调查,这些学生都在大一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对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常识等都基本学过,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他们的特点:对中文专业具备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文字功底强,思维敏锐,具备较强的采访、写作或创作能力。但缺乏的是:在网络环境下,实际网络应用操作技能,很难把自己的设想,通过网络表达出来或付诸实现。《网络编辑》这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动手实操能力,寻找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实现途径和方法,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无缝对接。

三、课程的设计、项目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设计

“网络编辑”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需要掌握常见网络应用技能。课程主要分为5大模块:文本(表格)编辑、图像编辑、音视频编辑、网页编辑、动画编辑。每一个大模块下分若干个项目,项目的设计是根据一线工作需要来设计安排,最大程度上创设实际工作情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实际工作流程和技能。项目的设计要前面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基础水平,结合他们实习工作、生活需要,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项目,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图像编辑模块,分四个项目:(1)分析平面图像构图设计思想;(2)证件照制作与应用;(3)个性化PPT背景设计;(4)设计个性化的宣传海报。每个项目都包括项目实施要求,能力要求,项目成品要求等详细指标。学生到教师的指导下,按每一个模块各个项目能力指标要求进行有序教与学。

(二)项目实施

按照项目教学设计,教师要求转变“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主线”传统教学理念,逐渐适应“以项目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新型教学模式,由传统讲授型转变为主导型模式,引导启发学生一步一步完成项目。

1.进行小组分组

分组采用自愿组合、能力水平、抽签多种形式进行,每一组必须选出一个名全面负责的组长。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不宜过多,3-5人比较合适,组长应具备较强的开展项目讨论、设计、实施等组织能力,目的是为了顺利开展项目教学。如果发现在小组分组时,出现基础好的学生都集中几个小组里,教师就必须进行协调,尽可能让每一组大致水平一致。否则,基础水平层次参差不齐,很难同步开展教学。

2.布置任务、设计项目实施方案

分组完毕后,接着在课堂给学生下达项目任务,学生根据项目实施要求、能力要求、项目成品三大模块教学设计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始准备实施项目设计方案工作。因为只有明确详细的工作思路后,才能科学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具体实施,从而顺利完成项目。

首先,学生在开始设计项目方案前,必须明白项目的实施要求和能力要求。接着在组长的组织下收集资料、讨论项目设计方案。教师此时不是在讲台讲授,而是走到学生小组中去,与学生平等交流、讨论、研究、共同学习,使他们慢慢找到并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然后,在教学过程,要抓住学生心理活动,遇到困难时,进行启发式教学,不是明白告诉他们具体的解决方法,而是适当提示,引导他们主动翻阅资料文献或到网上查找相关解决方法。提倡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发现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及时向学生询问项目开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如果是同类问题,可在课堂统一提醒,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特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一对一的辅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问题探究兴趣。

3.实施具体操作、完成项目作品

项目方案定下来后,组长开始把项目分成若干制作模块,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设计方案要求完成分工任务,制作出子成品,组长此时把每一个模块的组员成品,统筹合成项目最终作品。组长此时,必须比较全面了解项目分工、设计规格及组员完成子成品的效果,还要具备全面统筹组织能力和合成最终成品能力,否则没法完成项目最终成果。小组遇到制作困难时,先小组成员讨论,寻找解决方法或小组间交流。如果经过思考和探索仍然无法找到解决办法,再请教师。教师根据困难情况,适当进行引导提示,让他们多尝试,多思考,多操作,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经过一番长时间的艰苦努力,项目成品几乎成型。

4.项目成品展示与交流

小组完成作品后,由教师组织所有小组及其成员的进行成果展示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讲解作品的设计思路及表现手法等,鼓励其他小组同学对该作品的构造布局.色彩、表现手法展开客观评价,得出其优点和不足,最重要是对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案。教师对小组的作品,无论其优点还是不足,都应持一个肯定鼓励态度,尊重学生的建议,创造一个平等、合作交流的对话环境,不能对不足当场批评。对待作品优点及学生中肯建议,教师提倡学习吸收及改进,对不足,应鼓励改进。小组成员应把小组作品结合对同学和教师的意见,再次进行完善,争取做出优秀的作品。如果有条件,最好组织一次正规的作品答辩会,每一个小组都有10分钟展示讲解本组作品,接着由其他小组提出质疑,小组成员负责现场回答,在一答一辩中,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更深层次理解,从而能更好掌握课程知识,培养职业技能。

5.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项目教学是以能力为本位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体验、项目完成情况、小组及同学间的交流,对小组成员的评价应改变传统考试出成绩的评价方式,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原则,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小组及成员间评价、完成项目情况、小组交流情况、解决问题能力、最终作品效果情况等构建新型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的多元化,避免片面依靠考试或作品而得出不科学的总结性评价。

四、项目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四年来的项目教学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因为它逐渐改变了“以课本为主线,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也从侧面证明了在高职高专院校能广泛推广的项目教学法,也能在普通高校里推而广之,培养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探究其深受教师学生喜爱和得以大力推广的原因,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任务驱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项目教学以项目为主线,学生接到项目任务后,必然设计如何做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要从原理着手,了解相关知识,并结合项目要求,制定设计方案。在执行项目方案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问题,要一一解决,从而促使学生回到课本,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或利用网络,寻根问底,解决问题。因此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发现不足而重新回到理论,促进学习。多次循环,课程知识和相关技能得到掌握和提升。

(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培养

项目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注重的不是单一的讲授性模式,而是各种综合能力的组合,必须充分了解课程与相关职业发展情况,熟悉职业能力、职业工作流程、职业规范等,能结合职业工作实际情况,以项目的形式开展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师从单纯的直线传授者变为项目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掌控项目进展过程。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投入学习环境中,努力寻找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项目完成过程中,他们不断突破自我,取得阶段性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与职业能力相接轨,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三)可控性好,学习效果明显,容易出成果

项目教学的项目设计由教师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工作实际情境和学生将来工作需要模拟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项目的开展是在教师设定的范围内,有计划地开展实施,可控性好。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主动投入项目设计与开发,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效果明显,容易出项目阶段性成果。在成果的激励下,在小组间的交流学习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体会到动手实践学习带来的无限乐趣,自然喜欢在动手中研究探索。

(四)评价标准体系多元化

项目教学改变既往的“一考定成绩”传统评价标准。项目教学重视过程的评价,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小组及成员间评价、完成项目情况、小组交流情况、解决问题能力、最终作品效果情况等构建新型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对学生做出客观科学的总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