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时间:2023-07-04 17:09: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第1篇

二、环境成本多目标投资决策模型建立

(一)构造判断矩阵应用层次分析法。首先就是要弄清楚问题的范围、所包含的因素、因素间的关联和隶属关系、以及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核心是把决策问题层次化,层次结构通常分为三层: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对于项目投资来说。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是目标层,投资方案的影响因素如现金流入、流出量和环境因素是准则层,备选方案是方案层。其结构如图1所示。

当建立起项目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层次构造图后,就要求出每一层次内各因素对于上一层次有关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亦即权重。两个因素之间进行比较,可以用表1中的九级标度表示。

在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对不同因素两两比较的方法,构造不同层次的判断矩阵,并分别计算它们的最大特征值、与此相对应的特征向量、各层次的单排序以及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二)判断矩阵权重求判断矩阵每行所有元素的几何平均

(三)层次单排序所谓层次单排序,就是确定某一层次各因素对上一层次某因素的影响程度,并依此排出顺序。其方法可以根据矩阵理论。通过数学计算求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此特征向量就代表了该层次部分(或全部)因素对上层次某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即权重值。这些权重值便是单排序结果。对于矩阵特征向量的计算。通常采用的是特征值法(EM法)。九级比率标度法的引入,帮助形成判断矩阵,而只有当判断矩阵基本满足一致性的条件下,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出的结论才基本合理,因此,为了保证层次分析法的结论基本合理,还必须对形成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四)一致性检验其检验的依据是矩阵理论。方法是先计算一致性指标,即: CI=(入max-n),(n-1) 如果CI=0,则表明该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检验结束,若CI≠O,则需进行随机一致性比率CI/RI的计算,其中RI指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如表2。若CI/RI

(五)层次总排序层次总排序就是计算确定某一层所有因素对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排序权值。计算某层次的总排序,必须利用上一层次的总排序和本层次的单排序,而第二层对第一层的单排序同时就是第二层的总排序,这样总排序要从最高层到最低层逐层进行。层次总排序同样也应做一致性检验,其过程也是从高到低逐层进行。

三、实例检验

现以一个具体实例为例,说明应用考虑环境成本后的层次分析法进行投资项目评价决策的基本过程。某小型化工在生产Y产品时会产生一种废料,该厂在对该废料进行处理时,拟采用B1、B2两种不同的设备。设备B1:采用酸溶剂溶解。但是采用酸溶剂溶解的方法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Z,由于该厂将其排入附近的河流,会对水质产生污染。并且目前为止企业无法将其消除。虽然现在没有相关的法规对排放该有害物质进行处罚,但是有关部门正在草拟一部新法规,估计在五年后会颁布实施。设备B2:采用碱溶剂溶解。该设备不仅不会产生有害物质,而且其残余物还可回收处理每年可取得净收益。

(一)构建判断矩阵对实例进行层次分析,过程为:先建立设备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层次构造图,然后两个因素之间进行比较,可以用表1中的九级标度表示。该项目的判断矩阵有五个,即方案层相对于购置成本(A1)准则的判断矩阵;方案层相对于生产支出(A2)准则的判断矩阵;方案层相对于环境成本(A3)准则的判断矩阵;方案层相对于残值收益(A4)准则的判断矩阵;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A)的判断矩阵,如下所示:

建立的设备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层次构造图,如图2所示:

(二)层次单排序现以矩阵(A1-B)为例,其计算过程为: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M1=7,M2=1/7;计算Mi的n次方根征向量W1=(0.85,0.15)T,表示方案对购置成本的相对权重值。同理可计算出其余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2=(0.25,0.75)T,W3=(0.1,0.9)T,W1=(0.17,0.83)T,W=(0.26,0.12,0.56,0.06)T。

(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的特征值。对于已求得特征向量W=(0.85,0.15)T,于是有如下计算:

计算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0.02,计算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系数CR,判断其一致性CR=CV RI=0.02,可见,判断矩阵(AT1B)一致性通过,即判断不存在严重的片面性。同理可以计算得出判断矩阵(AT-B)、(A2-B)、(A3-B)、(f-A)均一致性检验通过。

(四)层次总排序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进行层次总排序,如表3所示:

从计算结果可得设备B2在综合评价中权重大于设备B1,应购买设备B2。

(五)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计算如

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考虑环境成本因素是非常有必要的,可能会影响投资方案的评价结果,而且运用层次分析法将环境成本影响货币计量化,并纳入到分析模型中进行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可以促使决策者在兼顾环境效益方面选择更符合企业经济效益的投资方案。

在投资决策中,常遇到多因素、多层次、非定量化条件等多因素相互交织的情况,这就涉及到考虑多目标因素的投资决策方法。而层次分析法的特点在于将非定量化研究的思维过程定量化,因此它能够定量分析一些难以精确定量的定性决策问题,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本文提出的考虑环境成本的层次分析法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其分析结果具有参考价值,但投资项目评价毕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因素众多,需结合具体情况对投资项目做出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财务管理模型 计算机财务管理

随着计算机与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环境的快速变化,先进的管理软件层出不穷,使得原来可望不可及的先进管理模式在管理软件的支持下得以广泛,信息技术为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会计信息系统已成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但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教育显得相对落后,国产的教材普遍比较落后,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速度。我国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以及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仅限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而且主导思想不是很明确,如有的学校注重财务软件的应用,而有的学校注重会计信息系统的和设计,但由于高素质的,没有达到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忽略了如何将学生所学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建立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中所需的模型,解决在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中存在的。在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中所讲的理论和先进管理一直没有机会得到很好验证,的财务管理成为一纸空谈。而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开设计算机管理会计和计算机财务管理课程,特别是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NAA)下属的管理会计协会每年的管理会计师资格,已在决策分析中加入信息系统及决策系统建立等内容,促使教育界对计算机管理及计算机财务管理的课程重视,使学生能够应用计算机先进财务管理软件在虚拟的计算机环境中,模拟现实企业的财务环境,建立适合企业财务管理需求的分析和决策模型,进行成本、销售、投资、筹资、预测等定量分析,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工作。

为了满足经济管理类教育改革的需要,2004年6月笔者编制了一套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并出版了配套教学用书《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于2005年9月正式投入教学使用,现已经由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正式出版,经过二年多实验证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计算机财务管理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了利用计算机建立财务管理模型的方法,解决了过去从事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由于计算机编程能力差,无法建模的问题,利用微软提供的EXCEL财务软件建立财务管理中所需要的模型。笔者建立计算机财务管理模型主要基于以下的考虑:

一、开设计算机财务管理课程的目的

培养学生利用EXCEL建立各种财务管理模型,如:财务分析模型、投资决策分析模型、筹资决策分析模型、流动资金管理模型、销售与利润管理模型、财务预算与财务计划分析模型等,应用财务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会计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将来工作中真正发挥管理职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

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共分为七个模块,32个子模块,具体分为:

1.财务报表模型的设计

该模块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销售情况分析表的编制和绘图分析放在一起组成财务报表模型,较好的解决财务管理与销售与业绩管理中的问题。

2.财务分析模型的设计

主要将财务比率分析模型、趋势分析模型、杜邦分析模型、综合评价分析模型这四种模型设计好后放在一起组成财务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较好的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和计算。

3.投资决策分析模型的设计

利用单利、复利的终值和现值及年金函数、长期投资分析模型及多方案长期投资决策对比分析模型,较好解决求单利、复利的终值和现值的计算;各类年金(普通年金、即付年金、永续年金、递延年金)的计算;长期投资模型可以计算长期投资决策中三个动态指标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及现值指数,从而判断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和最佳方案的决策分析。此外,还利用EXCEL中提供的折旧函数进行折旧分析、利用折旧函数和净现值函数建立固定资产更新模型,并对各个方案固定资产是否进行更新进行决策和投资风险分析模型。

4.流动资金管理模型的设计

该模型中主要将会计学中的流动资金管理模型组合起来形成,其中包括最佳现金持有量决策分析模型、客户信用条件评价模型分析模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模型、应收账款赊销策略分析模型及经济订货批量决策分析模型等,可以解决财务管理中各种流动资金管理决策问题。

5.筹资决策分析模型的设计

该模型将财务管理筹资决策中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模型、长期借款分析模型、多方案决策的双变量分析模型、租赁分析模型以及借款与租赁对比分析模型。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对企业常用的筹资方式:长期借款成本、债券成本、优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留存收益成本进行计算,并可以计算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6.销售与利润管理模型的设计

该模型将在销售过程中进行的销售预测模型、成本预测模型、资金需求量预测模型、销售业绩模型及本量利模型组合起来形成资金需求量预测模块通过销售百分比法对资金需求量进行预测;本量利分析模型又对保本点、安全边际量、目标利润的,并可以对目标利润进行灵敏度分析,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服务。

7.财务预算与财务计划模型的设计

该模型从财务预算模型编制的基础模型开始从销售预算、成本预算、生产预算等基础数据开始直至编制出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损益表和现金预算表,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政策的制定,从而根据财务计划模型制定出相应的财务计划方案。

三、从改革的需要出发,进行计算机财务管理的设计

计算机管理模型库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生产的需要

教育的首要职能是传授生产劳动的经验,否则社会的生产将不能,人类也无法进步。我国的《教育法》第五条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在财务管理系统设计与案例的选取上从企业的需要出发,将财务管理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考虑到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

2.教育目标的需要

教育目标是其他各种因素的一个综合,是社会、、文化、等的综合体现。界普遍认为会计教育的目标并非是让学生一走上岗位就成为专业化的会计工作者,而是要使学生具有一名理财人才所应具有的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计算机财务管理的教育也应服从这个目标。因此通过建立模型、设计模型和使用毛线可以更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3.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知识、新不断出现,使财务软件的功能不断扩充,财务软件不仅满足账务处理要求,还应倾向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对财务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因此需要财会人员除了具备现代会计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技术及各种财务软件的,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服务,财务软件的功能大小标志着一个国家财务管理现代化的水平。

4.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先进的管理软件和管理思想伴随着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我国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先进管理软件的支持,同时需要培养具有国际化知识背景和视野的会计软件方面的人才。

5.我国国情的需要

第3篇

[关键词] 内含报酬率;逐步测试法;折现率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2- 0015- 02

初级财务管理课程一般是按照四大财务活动的顺序展开教学的。在讲解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两大价值观念之后,就开始了具体的财务活动教学。投资活动是财务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企业把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企业内部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形成企业的对内投资。投资决策的本质是一个将公司有限的资金进行跨时空最优配置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没有绝对的胜算,科学的决策分析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对企业的长期投资进行评价和分析一般是运用评价指标来进行的,比如净现值、内含报酬率、获利指数,在此基础上,加上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等这些辅助指标来进行充分的分析。这些评价指标的计算中,尤其以内含报酬率最为复杂,工作量最大,而内含报酬率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其是一个收益率的概念,比较符合管理者的思考习惯,容易被人们接受,因此它的计算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内含报酬率的计算一般是运用逐步测试结合内插法,想要准确地计算出内含报酬率,关键在于逐步测试,逐步测试的关键又在折现率的选取。本文拟对内含报酬率逐步测试法中折现率的选取方法进行一些分析,旨在更好地掌握这个指标的内含,为财务管理的教学带来一些益处。

1 内含报酬率概述

1.1 内含报酬率的定义

内含报酬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也称内部收益率,是使投资项目净现值为零时的贴现率,或者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折现率。内含报酬率是根据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计算的,是项目本身的投资报酬率。内含报酬率和净现值以及获利指数一样,都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属于长期投资决策中的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净现值和获利指数虽然也可以说明投资项目的报酬率高于或低于资本成本,但没有揭示项目本身可以达到的报酬率是多少。

在独立项目决策中,如果内含报酬率大于企业的资本成本或必要报酬率,项目就采纳;在多个项目的决策中,应选择内含报酬率超过资本成本或必要报酬率最多的投资项目。

1.2 内含报酬率的计算

4 结 论

内含报酬率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率。是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目前许多企业使用该项财务指标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价。但是在该指标的计算中,往往会遇到无从下手的问题,不知道该从何测起。本文通过对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每年平均投资报酬率的计算,从而找到了内含报酬率逐步测试过程中的起点折现率,使得内含报酬率的计算不再复杂,工作量也大大减少了,降低了财务管理教学中的难度。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投资决策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2-0082-02

前言

所谓投资决策,就是指在一个预定目标指导下选择和决定投资方案的行为,用于对企业投资方案进行取舍,以达到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的目标。投资决策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又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成果。项目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其特点是规模庞大,结构复杂,投入的人、财、物多,并且每一个投资项目都是单一、不重复的,又考虑到中小型企业自身规模小、资金不足、人才缺乏、企业制度不健全、抗风险能力较低。因此,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投资决策不是简单地对项目建设方案作出一种选择和判断,而其必须拥有自己完整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建立一套严格的决策制度和决策程序。

一、中小型企业的投资决策特点及原因分析

(一)投资决策特点

1.中小型企业多采用内投资方式。主要包括新产品试制、机器设备更新等。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对内投资主要有:对现有产品的扩大再生产、新产品的试制、机器设备的更新改造、对人力资源的投资。

2.在对外投资中以直接投资为主。具有一定实力的中小型企业有时也可直接进行对外投资,其投资方式主要是参股、控股和跨行业投资,而非在证券市场上进行买卖股票或债券的间接投资。

3.投资金额小。中小型企业的规模较小,资金缺口大,企业实力有限。同时中小型企业中家族企业比重大,人才稀缺,企业管理不完善,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尚未树立起来,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会大规模的把资金贷给中小型企业。因此,中小型企业的投资金额相对较小。

4.投资时间短。在融资困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中小型企业的项目投资很少从企业长远的战略上看,而往往是采用短期投资来获得收益。对短期收益的过分追求往往使企业忽略了对长期战略空间发展的投入,导致企业没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

5.在投资决策评估中重视市场调查及投资回收。中小型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重视市场而忽视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整体的评价,重视以会计收入为基础的决策而忽视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决策规则。

(二) 原因分析

1.资金不足限制了投资分散化。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所有者以及仅靠企业所有者个人筹集的资本金,还有部分的利润留存资金。这些资金除了维持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外,能用于投资的相当少。中小型企业的筹资渠道非常狭窄,对外筹资主要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同时由于其自身信誉不佳,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型企业不可能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多个项目的投资。

2.人才缺乏限制了对投资项目的科学管理。中小型企业规模小且家族企业比重大,投资管理知识和人才的缺乏,导致企业管理能力低下。由于投资者自身能力的限制,中小型企业的决策者往往根据自身经验和项目在市场的热门程度来决定投资项目,这样的决策必然使投资的盲目性增大,同时也增大了投资风险。

二、 融资困难对中小型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影响

1.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中小型企业发展严重地受到金融瓶颈的制约,融资困难已经成为阻碍中小企业正常发展的首要问题。企业的成长壮大是循序渐进的,任何一个大企业也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而来的。中小型企业通常处于发展的初期,自身的力量十分微弱,自有资本极其有限,融资困难导致中小型企业很难在维持自身经营的同时进行扩大投资,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2.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由于中小型企业在经营上往往处于市场开拓和培育阶段,其面临的竞争压力远远高于成熟的大型企业。以某国外品牌产品经销企业为例,经销商从品牌产品的制造商进货时,通常需要支付全部货款才可提货,即便是双方合作时间较长,相互取得了一定的信任之后,经销商也只能取得很有限的信用额和信用期限。另一方面,为了培育和发展市场,经销商对客户往往采取先发货后收款的方式。这使得经销商资金长期占压,面临坏账损失的风险。

3.中小型企业迫切需要资金,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除了股东投入的权益资本以及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自然负债外,很难找到适当的筹资方式,也很难进行银行贷款。中小型企业获取的银行贷款基本限制在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但由于担保人对于所担保的贷款要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因而找到一个合适的、符合银行规定条件而又愿成为担保人的企业并非易事。因而中小型企业进行对外筹资的途径是非常局限的。周转资金的不充足导致企业在面临投资风险或自身的经营风险时,无法进行及时的控制。

三、中小型企业项目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

(一)非贴现法

1.回收期法。回收期法就是根据企业税后净现金流量收回全部投资所需年限进行资本预算决策的方法,是以收回原始投资所需时间作为评判投资方案优劣的标准,亦称还本期间法。回收期法可以根据项目资金占用时间长短衡量项目风险的大小,从资金流动性看,短期资金流比长期资金流风险小。因此,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备选方案的回收期越短越好。对中小型企业来说,用这种方法判断回收期的长短,然后选择回收期较短的投资项目可以降低企业由于资金不足所面临的投资风险。

2.年平均报酬率法。年平均报酬率法,是根据投资方案的年平均报酬率的高低进行投资决策的方法。一般看来,年平均报酬率越高说明投资项目的获利能力越强,备选方案就越可取。中小型企业根据这种方法可以选择年平均报酬率高的投资项目,但是必须考虑到回收期的影响,考虑到因为自身能力的不足,所以不能选取年平均报酬率高但是回收期长的投资项目。否则,企业有可能得不偿失,在投资回收期还未到之前就因为周转资金的不足而破产等。

(二)贴现法

1.净现值法。净现值法是指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以备选项目的净现值作为评判项目优劣标准的一种决策分析方法。净现值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资本预算决策方法。此方法是以项目的资金成本对项目未来可能产生的全部现金流进行折现,如果净现值为正就接受,反之,则放弃该项目。由于净现值法的通俗易懂,所以此方法适用于任何均匀的现金流量或者不规则的现金流量,充分考虑了项目发生现金流量的先后时间以及整个寿命期间内的收益,体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针对能力比较强,可以进行较长期的项目投资的中小型企业来说这种方法是非常适用的,可以帮助企业在合理的风险范围之内有效的进行较长期的投资。当然运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多个备选项目的投资额必须相等。

2.获利能力指数法。获利能力指数法是将未来的现金流量用货币时间价值折算后反映投资项目获利能力,从而进行投资决策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是将投资项目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投资额的现值之比。中小型企业可以将这种方法与净现值法结合起来使用。

3.内含报酬率法。指一个项目内在的报酬率,它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正好等于投资额的现值的假设下所求出的贴现率。企业的最低期望报酬率是已知的,它是由管理当局提出的,当一个项目的内含报酬率高于资本成本时,说明该项目在回收后还会产生多余的现金流量,此时该项目可取。由于中小型企业投资者往往以自己以往的经验做出判断,所以利用这种方法正好可以降低投资者进行主观判断的盲目性。

四、融资困难下中小型企业怎样进行投资决策

一是考虑项目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由企业涉足,项目的市场容量有多大。中小型企业在进行项目选择时应该考虑所选项目是否独创,一个独创的项目虽然风险大,但是因为它的新颖至少不用担心被市场淘汰。

二是考虑项目的环保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国家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提高了。为了响应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选择比较环保的项目进行投资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同时,环保的项目往往在国家扶植的项目范围内,这也可以帮助企业减少一些关于融资困难的问题。

三是考虑项目与企业现有产业以及营销体系相连接。中小型企业进行的投资往往是为了获得短期利益,这就需要企业在投资时充分发挥本企业的优势,并且对企业现有产业的了解和成熟的运作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控制成本,节约支出。这是资金缺乏的中小型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四是考虑项目与其所在地区的连接。考虑项目的地理位置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如仓储费、交通运输费等。也为企业减少了不必要的投资风险。

五是考虑项目投资总额以及项目回收期。对项目投资总额的控制是中小型企业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尤其是在融资困难的现状下。中小型企业没有充裕的资金应对来自投资项目进行期间或者自身经营期间随时可能突发的各种风险,所以这两个因素是企业进行投资项目决策时必须注重的。

六是考虑对项目的前期分析。中小型企业应从法律上、市场前景、财务和整合资源能力的多个角度对所实施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这是投资项目从战略决策、从书本走向实践的第一步。中小型企业因为自身能力的原因更应该仔细的做好项目可行性分析。

七是考虑项目的安全性。只有生产和产品安全了,企业才有可能生存与发展。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项目投资中首要考虑的因素。这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继续存在。

第5篇

(一)项目决策的过程中没有考虑营运因素

投资决策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范畴之一。投资决策方法方法主要有回收期法、会计收益率法、净现值法、内部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等方法属于传统的投资评价方法。在平时的运用中,净现值法显示为最佳选择,但是在应用时必须存在一系列的前提条件:首先,作为计算的依据,在生命期内各年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必须能够准确的估计出来,并根据市场状况确定相应的贴现率;其次,在估计项目的期间内,对于项目有影响的内外部环境不会发生意料之外的变化;第三,决策者只能在“投资”或“不投资”之间做出二选一的抉择;最后,在项目进行分析、决策和实施过程中,投资主体并不能够灵活的进行项目管理,一旦做出决策后便不能针对市场条件和竞争状况的变化变更对项目的投资决策。

(二)对投资方法的战略性选择权考虑

然而该方法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与现实情况相比较大的差异:首先,现实经济生活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其特有的本质特征,由于在应对高度不确定的战略问题上面,企业将重点集中于项目的灵活性上,因此在进行项目分析时,灵活性的价值必须成为决策者充分考虑影响因素;其次,决策的互动性成为直接影响决策制定关键因素,特定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竞争地位,决定了该企业与其竞争对手的互动关系,进而决定了投资可能派生的投资价值,这部分价值在投资评价中也应得到重视。

(三)项目决策的过程中的循环经济因素欠缺考虑

现行会计理论体系下,企业投资决策方法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现有的项目决策是依据对项目财务评价和经济评价进行决策的,对环境评价不足,尤其不适用于目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形势。循环经济项目投资决策是从经济、环境和社会进行全面评价的,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针对项目投资的评价应当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战略的角度通盘考虑。

由于上述原因,传统评价方法虽然能够较好地使现金流趋于稳定,经常使项目的投资价值被低估了低估,造成企业竞争力的丧失。

二、现有投资决策方法存在的缺陷

基于财务视角下的项目投资评价方法传统上面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对静态指标的分析,是指在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包括投资回收期、会计收益率等;第二种是对动态指标的分析,包括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现值指数等指标。财务评价是在遵守国家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的前提下,计算项目过程中的收益和成本,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传统项目投资方法理论只是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封闭独立的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单方面的考虑投资项目运营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影响,而忽视了自然环境、社会对投资项目决策本身的影响。

企业对项目投资的建设运营过程,就是对相关资源消耗的过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必须遵循自愿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原则来进行,投资项目决策者需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优化,并对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做出详尽的分析。这不仅是对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费用、减少资源消耗、调高投资效益的内在要求,更是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要求,但是在目前投资项目评估和决策的实际应用当中,对循环经济因素的考虑都较为缺失。其中主要的缺陷表现在:

(一)财务投资决策目标范围狭窄

传统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股东价值的最大化,简单的以净现金值、内部报酬率的大小来评价项目,不考虑与项目有利害关系的环境及其他的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在传统的投资方法下,投资项目目标忽视往往循环经济条件下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及企业、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循环经济下,则政府应当主动引导企业将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相统一,使得企业经营活动可持续发展。

(二)在项目决策中忽视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等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项目决策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下,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其实并不能充分反映项目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因为传统的会计目标、假设、原则、会计账户的设置以及成本的核算方法到报表的编制都没有能够。完整充分地体现企业在节约和高效综合利用资源方面和减少污染的排放方面的能力。传统的成本观立足于企业微观层面,追求企业层面的成本补偿和资本增值,并没有从整个物质世界的循环发展过程来看待成本耗费及补偿问题,仅仅考虑人类劳动消耗的补偿问题,是根本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自然资源消耗的陈本补偿要求。

(三)计量属性不符合投资决策的要求

在传统的投资决策模式下,大部分采用的是历史成本法和未来现金流量预测法为主的货币计量,对收益和成本统一采用货币计量,因此只能在决策过程中反映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然而在循环经济条件下,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多方面的内容,既包括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又包含有环境因素的性质。因此在循环经济条件下,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投资项目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四)投资决策者的受托责任单一

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投资决策中委托一受托责任关系中只包括了对实物财产的保管和使用,并没有包括生态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等内容。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受托责任较单一,仅局限于“财产托付论”。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人们对环境资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大。资源的稀缺性正在迅速显现,因此企业在决策时更多的考虑“资源托付论”。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的决策受托。已经不仅只是受出资人之托,而是受整个社会公众之托,是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为了实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企业投资决策时应当按照循环经济发展对企业投资项目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要求,在环境会计的学术框架下,对企业投资项目循环经济这一综合指标值的最大化作为项目投资决策评价的目标,以协调企业微观层面上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

三、循环经济下投资决策的方法

(一)全部成本评价法

全部成本评价方法是在资本预算分析中综合考虑环境成本的一种方法,是对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收益进行长期的综合的财务分析。对于应用环境会计方法进行资本预算、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决策,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在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中,为了实现投资决策的全面性必须采用全面环境成本计量方法。

循环经济注重长期的生态效益,以及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因此,当前的环境管理措施,其利益是体现于节约未来的机会成本、掌握绿色商机,特别是决策者面临未来企业绿色投资机会是,能够清楚分析项目的全面环境成本,是否符合企业永续发展的投资决策。

对于外部环境成本的计量,主要采用的是以对污染造成损失进行修复的花费作为计量基础的。全部成本评价法是在评价周期、扩大了成本和收益的考虑范围等方面对传统资本评价法进行了改进。所采用的方法仍然主要是现金流量贴现法,但对于长期的成本和效益,金额的估计是不准确的,经过贴现的数值较实际较小。

这表明人们对于未来的环境、生活的状态关注较小,重视程还比较低,这与我们推崇的环境保护的观点是相悖的。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形成人们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忽略了长期的影响。全面成本法对于企业的获利能力是没有影响的,但能够比较明显的列示项目的成本、效益的构成,从而使一些有益于环境保护的项目能够和其他一些项目一样获得投资。对于项目周期短的污染预防性投资项目,全面成本法能够更加优于传统的投资方法,增强项目的可行性。

(二)投资风险评价与不确定性分析

项目总是存在风险的,相应的任何决策也会存在风险。实际上,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长期投资决策涉及的时间较长,企业对于未来损益的预测就会存在不确定性。将与项目相关的环境因素纳入考虑之后,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变得更加变化莫测,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加突出。由于是对未来项目状况的研究,投资决策中始终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估计的,当存在风险时,其概率可以依据风险系数进行估计。在传统的投资决策中,对于高风险的项目,一般采用较高的贴现率。但这个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高风险和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致使环境恶化,这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直接联系,提高贴现率以后很多项目的现金流量现值将出现负数,这就使得很好本来结果很好的项目被流失,以此种方法减少对环境、资源的需求。循环经济下的投资决策在考虑了环境因素后,使项目的不确定性更为明显,风险会随着环境法规的变化而变化。当对项目进行决策以后,由于项目的期间较长,因此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都会受到既定的技术和环境的影响。环境发生变化,则必须投入大量的成本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投资所包含的环境风险和不确定性可以通过敏感性分析进行评价。对于概率已知的方案,可以利用决策树和蒙特卡罗模型对不同项目方案的可能结果进行概率预计,进而对项目进行评价。

(三)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

在面对当今企业诸多利益关系人共同的影响下,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需要考虑更多的利益方。总的来说,重要的利益关系人是沿着兼做出资者与经营者的业主、经营者、债权人和为数众多的出资人、客户、政府这样一条线来扩展的。大致上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来划分,内部的利益关系人主要包括企业的管理层和雇员,外部的利益关系人主要包括政府、投资者、供应商、顾客、公众。针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组织也成为企业外部利益关系人,企业的经营活动就要受到这些组织所制定的大量的环境法律的约束,企业的投资决策活动也必将考虑这些约束所带来的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对公众产生影响,因此这些公众就成为企业的利益关系人。

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有别于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法中将所有的成本与收益风险视为相同的缺陷将,而是采用了更加灵活的对于不同的成本和收益分别计量其风险的方法,同时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根据关系人对项目收益期望的高低,来调整相应的权重比例。例如我们在考虑以个与环境相关的长期投资项目中,当财务指标的权重相对有所下降,那么相对的环境业绩指标的权重就应该做相应增加,从而保证了决策结果与利益关系人的要求相一致的结果,最后可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多标准评价法

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既需要我们注重项目的经济效益又要重视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力求三者的和谐统一的发展模式。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采用多目标投资评价方法可以将经济分析、社会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结合在一起。在多目标分析的诸多方法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层次分析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若干评价指标,形成阶梯层次结构,通过比较各指标的相对性来确定权重,通过对项目投资方案各评价指标的叠加分析,得出方案的决策。对于单一决策和均值决策的企业来说,多目标决策方法可以帮助其寻求到一个最佳的选择方案。但这种方法同样也存在着缺陷,就是不同的利益关系人对于项目目标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因而难以得出一个令所有的利益关系人都认为最优的方案。

第6篇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经营管理决策为目标的经济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是以适应市场竞争、满足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它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并发展起来的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对会计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关键时期,急需将以往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一、目前中国管理会计的基本状况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西方管理会计的传入,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在企业中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并且获得了显著成效。短短三十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很多事实证实中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

随着理论探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呈现出日趋融合之态势,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中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功能。但管理会计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毕竟不长,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缺乏一套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等。总之,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应用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二、影响管理会计在中国应用的因素

(一)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算利息,而中国则普遍应用单利制计算利息,这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方法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以致长期投资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敏感分析几乎没有企业在实际中应用。此外,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以复杂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二)管理意识尚待增强目前,由于受到传统做法的影响,管理意识较薄弱。其一,对管理会计认识不足。一些会计人员和经营决策者认为,会计就是算账、报账,至于管理、经营决策是企业领导的事情,财务会计是会计人员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属于副业;其二,企业经营决策者管理意识不强。企业决策当局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管理,而目前,多数企业经营者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有些经营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官意志”较重,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三)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在中国,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主要精力放在会计核算上,较少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致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

第7篇

关键词:

“财务管理”即理顺企业的资金运动周转程序、协调并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经济关系的综合性经济工作。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扩展、深化,国内企事业单位同国外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中国加入WTO及与世界经济的逐渐接轨、融合,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的财务管理活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逐渐受到国家重视。1998年教育部在对原会计学、工商管理、金融等专业调整的基础上设置了财务管理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多数院校均已设置了财务管理专业或方向,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却不容乐观,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对于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企业中缺少专门从事财务管理的职能部门,虽逐渐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企业中一直存在着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概念相混淆、企业会计职能机构与理财职能机构功能不明确的问题。只是自上世纪末期以来,随着国际先进财务管理观念的不断引入,企业科学财务管理活动才受到关注,一些企业财务管理机构设置逐渐从功能和职责范围区别于原有财会部门,并配备了相应的财务管理人员。

就目前社会对于专门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来看,根据一项调查,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普遍较高。各企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要求一般学历在本科以上,与学历相比,用人单位更重视的是人才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人才需求年龄结构偏高,30岁以上人员需求量较多,对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的需求较大。①总体说来,当前我国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普遍偏重于对人才经验、能力的要求。

    从长远来看,中国企业更需要的是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原菲利普莫里斯(中国)投资公司销售部财务总监金向东表示,在改革开放的中国,一方面是低级财会人员的过剩,另一方面是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严重缺乏,这也是为什么至今在外资企业仍有那么多外籍财务管理人员的原因—因为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高级本地财务管理人员。中国入世后需要大量具有国际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特别是在公司融资、合并、上市及收购等方面的财务管理人员。②

    从上述对于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然而当前我国对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由于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主要问题在于:

一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不明确。教育部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等文件中提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都与之大同小异,表述基本相同。能够培养出这种宽口径、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固然是好的,但一方面,各学校的办学层次与实力、专业建设情况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学生本科阶段知识面窄、经验不足,不能够、也不可能培养出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此外,就我国目前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状况来看,对于刚刚毕业的学生,企业需要的只是能够从事基础性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的专门财务管理人才。本科阶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各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趋同化,说明了我国大部分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不完善,未能契合社会需求、自身办学条件合理地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亟待完善。与宽泛的培养目标相应,专业课程设置总体看来较为繁杂,跨度较大,不成体系。由于目前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职责不清,且财务管理必须有会计基础,所以大多数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以会计学的专业课程为基础,加上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再加设管理学或金融学的有关课程制定的。就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来说,课程分割过细、过专。如把财务管理课程分成了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商业企业财务管理两门课程,后又把财务管理课程分为企业资金管理成本计划与控制、企业收益管理学、投资决策与分析几门课。③此外,课程间内容上交叉重复。如前所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均设置会计课程,恰恰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诸如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与某些会计课程如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从内容到方法体系存在着边界交叉和内容重复现象。以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为例,经统计两者在内容上的交叉重复具体表现在六大方面:管理会计课程预测分析中的资金需要量预测与财务管理课程筹资管理中的资金需要量预测有重复;管理会计课程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中的资金时间价值计算与财务管理的相同内容有重复;管理会计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与财务管理课程内项目投资管理的教学内容有重复;管理会计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与财务管理课程营运资金管理中的主要教学容有重复;管理会计中全面预算的教学内容与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的主要教学内容有重复;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会计、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中财务控制相关内容有重复。④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细、内容上的交叉重复,浪费了教学资源,且使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不利于学生成才。

三是不重视实践环节。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应用型学科,然而目前各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普遍对学生的实验教学、实习重视不够。现在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是采用ERP软件,然而许多学校却并未创建专业实验室,有的学校虽有实验室,但开放时间不长,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大部分学校实验课程课时不足,不符合人才培养要求。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是过去会计学专业的教师,缺乏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经验。此外,由于财务管理工作涉及企业 的核心工作与商业秘密,因此很少企业能给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提供真正实习的机会,这使得学生的实习也成为一种虚设。与国外相比,我国还缺少财务管理相关的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系统。

四是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注重学科前沿发展和实践的学科,而目前国内大部分教师都是之前的会计学专业教师,缺乏对于本学科学术前沿的了解,且未从事过相关工作,缺乏对财务管理实务的经验。因而教师在教学中既不能采用先进的教材,也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

五是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也有待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理应较会计专业学生素质高,但绝大部分高校招收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分数比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分数低,大部分学生也因考不上会计专业才选择学习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不十分清楚,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许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不重视本专业的发展前沿,也不关注国家政策和财经动态。

综上,我国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还十分不成熟,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而国外已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专业、职业化发展,在这方面我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现阶段提高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上文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高校要加强专业、学科建设。首先,高校应根据社会的需要、自身办学条件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合理设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层次的培养教育应致力于基本财务观念和财务管理技术的训练,培养目标可确定为培养从事基础性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的专门财务管理人才。其次,应合理设置课程。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型专业,应根据“够用、管用、前沿”的原则设置专业理论课,注重对学生的通才教育。最后,要重视实习、实践环节。本科阶段要重视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应多采用案例教学,实验课课时分量应有所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增长,并设置专职实验指导教师。此外,学校应重视财务管理的科研,学习西方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与理念,并多开展调查研究。

2.加强校企合作。财务管理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企业应多关注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主动与学校合作;学校也应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企业与学校可采取委托培养、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的方式进行合作。

3.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本科阶段,学生首先要打造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多涉猎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等相关领域,以融会贯通所学的专业知识。学生还应多关注国家政策、财经新闻和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状况。此外,学生还要掌握好英语、计算机等技能。

① 参见甄国红、胡学钊: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及启示———来自吉林省数据,财会通讯,2009年第11期。

② 转引自陈杰:我国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全国优秀硕士论文库。

第8篇

长期投资决策财务评价指标释疑 在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中,最常用的动态分析指标是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但在这两个指标的具体应用中,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一是在互斥方案的择优选择中两者可能产生矛盾的问题,二是内含报酬率法在非常规方案中的应用问题。对此虽然有许多文献提出了一些相应措施,但本文拟从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为出发点,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一、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的择优问题

(一)互斥方案分析中两法择优产生差异的原因

在对单一独立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中,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对方案的评价结论完全一致,但在互斥方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只能选择一个最优方案)的择优选择中,两种分析方法的择优结果却经常发生矛盾,尤其在投资规模不等和投资方案现金流入实现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对此,虽然有许多文献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如按净现值法为标准选择最优方案的企业价值最大化观点、按外部收益率的大小选择最优方案的观点等,但我们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方法还应从分析两法产生差异的原因出发。 在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中,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都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而且在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中采用的是复利计算原则,因此,两法对项目使用期内产生的现金净流入都作了再投资的假设,但由于两法对现金流量现值计算中采用的贴现率不同,从而使两种方法假定在现金流入再投资时,会产生不同的报酬率。净现值法是假设不同的备选方案在同一时期产生的现金流入再投资时,都会产生与企业的资金成本率相等的报酬率;而内含报酬率法是假设各个项目的再投资报酬率等于各项目的内含报酬率,由于个案的内含报酬率不等,所以同一时期不同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入的再投资报酬率不同,且不等于企业的资金成本率。

(二)再投资报酬率在最优方案选择中的运用

既然导致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择优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两法对未来现金流入的再投资报酬率的假设不同,因此,在最优方案选择之前,应客观预测企业未来特定时期可实现的再投资报酬率,然后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择优,否则,无论以何种单一方法独立的进行选择,都有可能因实际情况与假设条件不一致,而导致决策的失误。具体的决策规则,通过下例说明。例:某企业有A、B两互斥方案,各方案的现金流量见表1。企业资金成本率10%,要求做出最优选择。 表1 单位:元 方案 各年现金净流量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 A100006000400030002000 B100002000300040008000 本例按内含报酬率法选择:A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为23.11%,B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为19.66%,显然A方案为优;按净现值法进行选择:以资金成本率10%计算的A方案的净现值为2377元,B方案的净现值为2764元,显然,应选择B方案。两种分析方法得出相异的结论。但客观上不论备选方案有多少,其最优方案应具有唯一性,选择方法如下: 1、按多个贴现率分别计算各方案的净现值,计算结果见表2。表2 单位:元 贴现率 A净现值 B净现值 净现值差额(A-B) 5% 3586 4665 -1079 10% 2377 2764 -387 15% 1362 1210 152 20% 467 -80 547 25% -284 -1152 868 内含报酬率 23.11% 19.66% 分析表2数据可发现:当贴现率小于10%时,A方案净现值小于B方案,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择优结论相异,前者选择B方案,后者选择A方案;当贴现率大于15%时,A方案净现值大于B方案,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择优结果相同,都为A方案,说明在10%与15%之间,存在一个使A、B方案净现值相等的分界贴现率,该贴现率同时也是两方案择优结论异、同的转折点。该分界贴现率按内插法计算如下: 分界贴现率=10%+387/(387+152)×(15%-10%)=13.59% 2、择优标准。本例中计算现金流量现值所用的贴现率,实际上即为假计的项目现金流入的再投资报酬率,所以,如预计的再投资报酬率大于13.59%,则应选择A方案;此时,净现值法和内含率报酬法不但择优结果一致,关键是两者的现金流入再投资假设符合客观情况;但如预计的再投资报酬率小于13.59%,则应按净现值法进行择优,此例应选择B方案,因内含报酬率假计的较高的再投资报酬率难以实现。自然,如企业的现金流入无法立即实现再投资或再投资报酬率为零,则任何动态分析法的结果都将导致决策的失误。

二、稳健内含报酬率指标的计算及运用

(一)内含报酬率指标理论上的缺陷

在投资方案的分析中,如果在整个项目寿命期内,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交替发生,且净现金流序列符号改变次数在一次以上的项目,被称为非常规投资项目。在非常规项目中,可能会出现多个无任何经济意义的内含报酬率。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与内含报酬率指标理论上的缺陷存在直接关系。根据定义,内含报酬率指标的计算,可按下列通用公式表示: 公式(1) 式中:r为内含报酬率,At、Ot分别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金额,n为项目寿命期。在此计算方法下,如项目在建设期需要多次投资或在使用期及报废期内需再追加投资(后者属于非常规投资项目),则计算的现金流出现值必然受到贴现率的影响。在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出方式一定时,贴现率越大,其投资额的现值越小;反之,贴现率越小,其现值越大。如内含报酬率r大于企业的资金成本率(这是方案可行的最低标准),则按r计算的总现值必然小于按资金成本率计算的投资总现值,从而导致需现金流入补偿的投资总成本减小,进而会夸大方案的内含报酬率。r越大,其夸大成分则越大;后期的净现金流出越多,内含报酬率的夸大成分也越大。理论上,一般认为,在投资方式一定的条件下,需要补偿的投资总成本应是确定的,其投资总成本只受企业资金成本率的影响,不会随项目效果的变化而变化;或者说,各方案现金流入的发生时间和发生金额只能影响个案的投资效果,而不会反方向影响企业投资总成本。但在公式(1)中,项目的投资总成本却随投资效果、也即随内含报酬率的提高而降低。这正是内含报酬率指标理论上的缺陷。

(二)问题的解决——稳健内含报酬率法为改变内含报酬率指标的缺陷,笔者提出稳健的内含报酬率观点。稳健内含报酬率是指:使一项投资方案现金流入现值与按企业资金成本率贴现的现金流出现值相等的那个利率。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2)式中:R为稳健内含报酬率,i为企业的资金成本率,At、Ot分别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金额,n为项目寿命期。稳健内含报酬率在计算方法上与内含报酬率只有一点不同,即稳健内含报酬率对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出按企业的资金成本率计算现值。其理论依据为:企业的资金成本一定,项目的投资金额、现金流出时间一定,项目需补偿的投资总成本不变。稳健内含报酬率法的评价标准为:当方案的稳健内含报酬率大于企业的资金成本率,则方案可行;反之,方案不可行。例:某项目投资总额100万元,企业资金成本10%,各年末现金净流量如下:年 度: 0 1 2 3 4 5 现金净流量(万元): -50 -50 16 44 41 45 稳健的内含报酬率计算步骤如下: 1、按资金成本率10%计算方案现金流出现值:50+50×0.909=95.45(万元) 2、按试算法计算预计可实现报酬率下的现金流入现值与按资金成本率计算的现金流出现值的差额:设报酬率为10%,则二者之差为: 16×0.826+44×0.751+41×0.683+45×0.621-95.45=6.758(万元)设报酬率为14%,则二者之差为: 16×0.769+44×0.675+41×0.592+45×0.519-95.45=-5.819(万元) 3、用内插法计算方案的稳健内含报酬率R: R=10%+6.758/(6.758+5.819)×(14%-10%)=12.15%方案的稳健内含报酬率12.15%大于企业资金成本率10%,所以,该方案可行。稳健内含报酬率法具有以下优点: 1、稳健内含报酬率真实地反映了项目实施后的投资报酬率,剔出了投资收益对投资成本的影响,更利于客观的评价项目的投资效果。 2、解决了非常规方案的报酬率计算问题。对于任何形式的投资项目,稳健内含报酬率都存在唯一性。请看下例,设企业资金成本为10%:年 度: 0 1 2 3 现金净流量(万元): -90 123.9 86.4 -130.5 该方案属非常规投资项目,按传统的内含报酬率法计算该方案有两个内含报酬率,分别为18%和25%,两者都夸大了项目自身的投资效果,对决策分析无任何正面帮助。现将现金流出按10%的资金成本率计算现值,测得该方案的稳健内含报酬率为9.47%,因9.47%小于企业资金成本率10%,所以该方案不可行。我们用净现值法验证如下:方案净现值=126.9×0.909+86.4×0.826-130.5×0.751-90=-1.287万元,净现值小于零,说明方案实际报酬率低于10%,方案不可行。与稳健内含报酬率法结论一致。 3、稳健内含报酬率法与其它的动态分析法在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中所选择的“时点”相同:都为现值,而且投资总成本的计算口径一致,因而使各种动态分析结果更具有可比性。

第9篇

当今,国有商业银行为了抵挡外资金融机构强烈的冲击浪潮,仅仅外抓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产品和重点地域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如何做到内部对财务的合理性、效率、标准和程序进行真正分析研究和把握,把创作价值的责任和权利有效地分解落实到位,利用信息确定项目、部门、产品和客户的盈利能力,建立起一个信息灵、反应快、效率高、质量好,能够和国内、国际金融同业们齐头并进的现代化商业银行,关键是引入新型管理会计。

一、引进作业“价值链”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核算和作业管理

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作业成本就是要把银行看作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要耗费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逐步推移,直至最终把产品提供给银行外部的顾客,并满足他们的需求。最终产品作为银行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凝聚了在各个作业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因此,作业链有时也表现为价值链,作业的推移,最终形成转移给国有商业银行外部顾客的总价值。从顾客那里收回转移给他们的价值,形成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收入补偿完成各有关作业所消耗的资源的价值之和后的余额,称为从转移给顾客的价值中的盈得利润。

作业管理就是要索本求源,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作业都刻意增加转移给顾客的价值,所以国有商业银行作业管理就是要尽可能的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对可增加价值的作业也要尽可能的提高其工作效率,减少完成他们的消耗,提高可从顾客收回的价值,因此,如果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深入到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以作业为起点和终点,不断的改进、优化自身的价值链,比目前以产品为起点和终点在层次上就大大优化了,从而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当今国际化大市场中的竞争力会发生质的改变和加强。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核心能力培植的管理会计——综合业绩评价制度

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综合业绩评价制度就是将结果(利润和现金流量的财务目标)和原因(顾客和员工的满意度)联系在一起,从财务维度(financial)、顾客维度(customers)、企业内部流程(internalbusinessprocesses)、学习和成长(learningandgrowth)等四个方面全面评价经营业绩战略实施系统。其综合业绩评价基本框架中财务维度是最终目标,顾客维度是关键,内部流程是基础,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是核心。而核心培植是一个动态过程,想要永远保持其核心能力,就必须依靠企业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才能持续改善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更好的为顾客服务,从而实现国有商业银行最终的财务目标。

1、财务维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所有的改善都应该面向财务目标。

(1)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利润依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目标。因此,财务会计依然是财务维度的重要内容。

(2)鉴于利润作为财务目标的缺陷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其财务目标不同,现金流量优势比利润更为重要。因此,必须辅之以现金流动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年财务会计与现金流动会计将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作用,但是两者相结合,从战略的高度和国有商业银行核心能力层次上看,“效益”应该分为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和无形效益在内的全方位效益,而不是狭义的经营活动中狭义的财务效益。

2、顾客维度

国有商业银行想要获取长远的、出色的财务业绩,就必须创造出受顾客青睐的产品或服务。如何使顾客满意关键在于产品的质量。质量由顾客认定,是顾客对银行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感知的优良程度。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格外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顾客需要什么,何时需要以及如何需要,顾客是质量概念的核心。实际上,对顾客的关注就是对市场及市场战略的关注。毫无疑问,企业市场战略会对利润产生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关注“市场份额”、“顾客留住率”、“顾客获得率”、“顾客满足程度”、“顾客给银行带来的利润”等指标。通过市场战略对利润的影响的研究可以诊断自身在市场的竞争地位。

(2)如何权衡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3)、产品生命周期成本。顾客的需求日益缩短,银行对成本产生的根源及其结果的考察必须超越生产阶段,拓展到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

(4)、环境管理,在21世纪,银行的产品不仅要有顾客观念,而且还要有环保观念。因此,质量不仅对银行及其顾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任何银行如果其产品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比如产品质量的环保标准认证),就不能生存。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的角度看,不仅要确认、计量和归集环境成本,而且要注重投资成本效益和环境业绩评价。

3、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

从价值链通用模式出发,国有商业银行流程包括研究开发过程、经营过程和售后服务过程。在研究开发过程中,首先以顾客为导向,发现和培育新市场、新顾客,兼顾现有顾客的目前需要和潜在的需要,开发和设计新产品打入新市场。经营过程强调对顾客灵活、及时、有效、连续的提高产品和服务,在经营过程和售后服务中关注时间、质量和成本。引入银行资源计划系统,把外部的顾客需求(包括供应商和经销商)与银行内部的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充分调动国有商业银行内外部资源的基础上,确立竞争优势。

三、引入智力资本管理会计——战略性经营性支持决策系统

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系统,就是利用一系列的专业方法,为管理者提供有助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相关信息而存在的,但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的管理会计比较注重一些战术性问题研究,忽略了企业全局的,长期的战略性问题研究,战略性管理会计服从于本行的战略选择,将“软科学”引入决策过程,为领导决策管理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实质上表现为决策的目标从最优化准则向满意性准则转变,决策的程序要求决策的科学化需以民主化为基础,管理的信息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物质、精神、心理和时空等)的转变。战略管理会计在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的分析时,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所存在的短期化和简单化的缺陷,具体体现如下:

1、短期本量利模式中,不仅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划分是建立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基础上的,而且还假定产销平衡、产销量的变动不会影响价格和成本发生变动。这样条件下建立的线形模型只能在很短的时期适用。而从国有商业银行实际经营作业和长期期间来看,这些因素很难保持固定不便。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则更多的使用了不确定下的本量利分析和非线性本量利分析。

2、长期投资决策方面突破传统的长期投资决策的局限,传统的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是建立在两个假设基础之上的。

第10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理论应用

一、管理会计概况

当代管理会计是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通过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及其他所收集资料的加工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为企业管理人员经济活动提供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个评价等信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管理会计自发形成的,而是从传统财务会计中逐渐派生出来,它也传统会计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同时,由于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并且是会计学与管理学相融合的一门学科。因此,管理会计中的管理因素使得其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来,其模式多种多样,使企业可以有条不紊的开展经济活动。

二、管理会计理论

管理会计兴起于20世纪初,二战后得到飞速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王丙乾在全国会计会议上提出,在中国推广和应用管理会计。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管理会计理论已经逐步成熟和完善,大致可分为:

(一)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又称成本习性。这里的业务量是指企业在一定生产经营期内投入或完成的经营工作量的统称。业务量可以使用多种计量单位表现,包括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类。其中,绝对量又可以具体分为实物量、价值量和时间量三种形式;相对量可以用百分比或比率等形式反映。在简单的条件下,业务量通常是指生产量或者销售量。

成本性态分析主要采用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中,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制造费用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制造费用部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被视为期间费用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变动成本法能够预测、决策、控制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于是其作为一种非传统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

(二)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就是对成本、业务量、利润相互间的内在联系缩进西的分析。该理论是建立在把成本总额依业务量的关系而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上的。研究利润的变化,离不开价格、成本以及销售量等各个因素。即一个企业销售利润的高低取决于产品的价格、成本与业务量,没有一个因素可以独立于其他因素,因为成本决定价格,价格影响业务量,而业务量反过来又影响成本。所以,在成本习性基础上,应采用新的决策分析和控制模式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三)经营预测

所谓经营预测是指企业根据现有的经济条件和掌握的历史资料以及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的预测和测算。管理会计中的预测分析,是指运用专门的方法进行经营预测的过程。

预测分析一般方法分为两类,即数量方法和非数量方法。数量方法又称定量分析法,它是根据过去比较完备的统计资料,应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或数量统计方法对各种数量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借以充分揭示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作为对未来事物发展趋势预测的依据。非数量分析又称定性分析法,它是依靠人们的主观分析判断来确定未来的估计值。这种方法适合于在资料缺乏,或主要因素难以定量分析的情况下应用。

(四)经营决策与投资决策

经营决策主要是指短期决策,是管理会计工作者未来有效地使企业管理当局对经营活动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在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某些特殊问题所拟定的各种可能性方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运用专门方法进行科学的测算和比较分析后,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决策中,需要通过对比不同备选方案经济效益的大小进行最优化选择,而影响经济效益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成本的高低。在某些情况下,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备选方案的优劣。

投资决策主要是指长期投资决策,是为了改变或扩大企业的经营能力,将资金投放于涉及企业未来较长时间的经营活动的决策。其中包括固定资产增加、扩建、改造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有事也只购买长期债券、股票等证券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于经营决策而言,长期投资具有投资大、风险大、周期长、不可逆转等特征,并且对保持和提高企业的长期获利能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一)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

管理会计进入我国20多年来,众多学者为其推广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一些管理会计理论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检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其理论还停留在原原本本的介绍、诠释西方管理会计理论,在很多方面不够深入甚至于于实际脱节,我国现有的资料不足以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架构。同时,相关理论研究没有将我国的具体国情联系起来,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再者,管理会计理论大多以会计学、统计学和数学方法为主,使得其在学习中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电算化水平低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财务会计如果还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管理决策和控制的实时要求。究其原因有:第一,忽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避重就轻。在会计软件的选择和应用中,企业往往只重视会计核算,你舍得购买模块化的管理型会计软件,而工作人员为了简单方便,也只是完成简单的本职工作,不去使用相对繁琐的管理模块。第二,我国在管理会计的软件研发能力相对较弱,限制了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缺少了对管理会计的应用,更没有将相关属性模型纳入到会计电算化中。从而导致了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的低下,更会使那些实施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忽略管理会计的真正作用。

(三)人才较少

由于管理会计进入我国时间短,没有一个通用体系和标准去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因此,我国缺少综合性的管理会计人才。管理会计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以实践积累经验,这就需要一个相对长的过程。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由于管理会计侧重于分析、控制和预测与决策,要运用专门的方法才能完成,所以对会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次,大多数的管理者认为,会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账记好、算好,至于企业管理、预测、决策,那是领导的事情,根本不给会计人员参与的机会,甚至很多会计都是企业领导的傀儡。这也是影响管理会计发展的又一个瓶颈。

四、结语

管理会计的发展在不断增强企业素质,提高预测、决策水平,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科学的对未来进行预测和规划,对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做出决策,并能实现对经济过程的有效控制,保证客观经济过程按人们预先决策的意志进行。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管理会计学,培养相关人才,为国家的财会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为大唐武安发电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赵琦(1987—),女,河北邯郸人,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平,褚文峰.管理会计[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第11篇

一、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

财务管理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筹资、投资和收益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管理,是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处理财务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因此,从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概念可以看到,两者均以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研究对象,研究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通过价值的管理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众所周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是一种资金的运动过程:从货币资金的筹集、投资形成生产所需商品,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然后是生产,资金流入商品,形成可供销售的商品;再是商品的销售,又形成货币资金。而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正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日常资金营运活动及利润分配活动。由于资金是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或者说资金运动是价值运动的表现形式,因此,财务管理就是以价值形式为研究对象。

如前所述,管理会计也是以价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价值信息的处理加工,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因此,无论是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都是对价值的研究,财务管理直接对价值运动进行分析和反映,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也是能够进行融合的,笔者认为,应当要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不仅是因为两者有一致的研究对象这一基础,还因为管理会计关键是对价值是一种分析和反映,可以说更多的是在方法上的研究,而财务管理直接进行价值的实体管理,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更有利于财务管理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中有许多内容和财务管理内容重叠

目前,一般的教科书中,管理会计包括的内容为: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量本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投资项目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系统、责任会计等方面内容。财务管理则包括:权益和负债筹资管理、长期和短期投资管理、长期和短期资产管理、利润及其分配管理、财务计划和控制、财务分析等。在这些内容中,存在许多重叠:成本形态分析、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作为预测方法,在财务管理的利润及其分配管理中也大量地运用;杠杆理论里两者都有阐述;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的运用;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全面预算和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在财务管理的财务预测和控制中有运用;责任会计评价方法在财务绩效考核中有运用。这许多内容的重叠也是导致管理会计虽然在企业中方法有应用而不系统的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不但有利于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有利于财务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三、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

由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研究基础的一致性,同时,大部分研究成果的重叠,笔者认为,有必要将两者进行融合。同时在前面已经分析了管理会计是注重对价值的分析和反映,主要侧重于“技术”与“方法”;而财务管理是对价值实体的管理,更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因此,笔者认为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较好。

笔者对于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的具体想法为:

1、对于重叠部分内容

由于前者侧重于“技术”与“方法”,后者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因此,笔者认为该部分内容可以列入财务管理,并在这些原理和方法阐述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决策。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净现值法和内涵报酬率法等资本预算的方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存货控制模型等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放入财务管理后的阐述应加强,同时,财务管理在这些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来进行证券估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控制管理决策,这样,财务管理不但要在财务上运用这些方法,而且需要对方法本身进行探讨。这样有利于原理和方法的融合和运用,也有利于其改进和完善。

2、对于非重叠部分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上有部分内容非重叠,对于该部分内容,笔者认为可以将其纳入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预测,财务控制和财务考核。以上部分内容主要是管理会计中的预测分析、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和责任会计。事实上,企业进行的财务预测也必须进行销售、成本和利润的预测分析;财务控制中也少不了利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财务考核中也必然会涉及责任会计的考核方法。因此,融合会使财务管理更趋向完善和整体效益;也会对企业的实际操作较有利。

除此之外,还有如平衡计分卡(BSC)业绩考评体系、作业成本法(ABC)和作业成本管理(ABCM)、全面质量管理(TQM)和适时生产系统(JIT)等方法都可以被扩展到财务管理中。

平衡计分卡是现代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评价企业业绩的考核系统,由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往往更取决于一些非财务指标,而平衡计分卡在考核企业业绩时,引入了非财务指标。而现代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也必须加入非财务指标,平衡计分卡业绩考评可以给财务分析和财务考核带来一种新的视角,避免了单独使用财务指标进行业绩考核给企业带来的短视行为,有助于实现企业的长期财务目标,进而有助于企业长期财务管理的良性运转。

第12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  应用  问题  对策 

        0 引言

        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已近三十年,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很理想。总的看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 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一套系统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学进入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领域,相关的现代管理学、信息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管理会计,拓宽了管理会计领域,修正了管理会计某些不合理的假设。管理会计的理论并不全面系统,许多方面只是处于定性的分析阶段,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在实务中,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不能发挥管理会计应有的作用,致使企业决策管理层不重视其发展和应用。 

        1.2 管理会计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算利息,而我国则普遍应用单利制计算利息。这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方法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以至出现了“长期投资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敏感分析几乎没有企业在实际中予以应用”的情况。此外,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以复杂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1.3 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会计人员只强调经济业务核算,经济管理意识不强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滞后是制约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1.4 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 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部分企业已有了一些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20世纪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1.5 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 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周而复始的循环的会计核算上,只考虑会计实务是否符合会计惯例,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致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从而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

    2 加强管理会计应用和发展的对策 

        2.1 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为管理会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是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结合国情,建立一套能适应我国企业管理特点的有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要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推翻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其精髓,创建新的、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建立既能解释、指导实践又能为实践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