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7:09: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艺术活动的含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
1.简述艺术起源游戏说。
参考答案: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3分)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并且可以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艺术即起源于此。(4分)德国美学家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德国学者谷鲁斯均持这样的观点。(3分)
2.简述艺术构思的含义。
参考答案: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的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6分)艺术意象是艺术创作者的审美情感与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4分)
3.简述艺术批评的基本类型。
参考答案:在艺术批评出现过多种批评形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1)社会历史批评;(3分)
(2)心理学批评;(3分)
(3)文本批评;(2分)
(4)接受批评。(2分)
(二)
1.简述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答案:(1)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与艺术的联系相当紧密。(4分)
(2)一方面,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总要通过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体现;另一方面,艺术以审美的方式对道德观念进行思考并加以表现,从而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6分)
2.简述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艺术体验。
答案: (1)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4分)
(2)艺术体验通常包含三部分: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创作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6分)
3.简述摄影艺术的含义和分类。
答案: (1)摄影艺术是采用摄影技术和手法获取静态图像来反映客体世界,进而表现主体审美情感的艺术。(4分)构图、光线和色调是其主要造型手段。(2分)
(2)摄影艺术包括肖像摄影、建筑摄影、风光摄影、舞台摄影等。(4分)
(三)
1.简述艺术接受活动中的社会历史批评。
答案:(1)社会历史批评立足于“客体世界”来评价艺术,强调艺术作品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这个社会历史环境的印记。(4分)
(2)艺术作品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它对社会历史生活的深刻反映程度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4分)
(3)如19世纪法国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要素出发,进行艺术批评。(2分)
2.简述艺术风格。
答案: (1)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与艺术作品的形式、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4分)风格是艺术家创作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2分)
(2)风格既包括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也包括流派风格、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等。(4分)
3.简述园林艺术的含义和分类。
答案: (1)园林艺术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将山水、花木、建筑等要素组合成为统一的景观。(3分)
(2)园林艺术体现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有机融合。园林艺术在广义上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3分)
[关键词]艺术批评 理解艺术 视觉文化时代 融合
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从艺术理论建设和艺术教育的需要来看,现在需要切实的课堂艺术批评教学研究――一种改善艺术教学实践问题的学问。“课程是教育的现实形态”,释解艺术作品的知识技能要求赋予艺术教育和艺术批评重要的使命。
一、确认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问的关系
在以往较长的历史中,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各自沿袭自己的轨道发展而不交融。但在艺术批评领域,并未有人认同艺术批评是独立的学科。相反,艺术教育因其与它的相互联系而变得至关重要。
艺术往往被界定为一种意在创造出具有愉悦性形式的东西。“这些形式可以满足我们的美感。而美感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则要求我们具有相应的鉴赏力,即一种对存在于诸形式关系中的整一性或和谐的感知能力”。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的一种和谐的、令人愉悦的、思想上无拘无束、无偏见的探索,其目的在于加深对艺术作品中美的理解和自我实现”。
艺术教育的内涵是指,建立在以多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框架内进行的活动。其目标包括五个方面:美感知能与表现教育:创造力教育:审美文化教育:社会与生活教育:人格成长教育。这五个方面的教育功能体现了艺术学科的知识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综合教育的结合,其核心内容是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此,艺术批评应为实现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的长远目标发挥作用。艺术批评有助于实现重要的艺术教育目标。学会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努力使学生在审美经验中感到更自如,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此外,通过广泛接触艺术批评,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评价标准,这不仅在评估他人艺术作品时特别有帮助,同时也可以衡量自己在艺术方面的进步标准”。
在我们生活的文化里,对视觉艺术的欣赏并非社会化的一个有机部分,教育教学环境的力量可能甚至对它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美学家哈洛德奥斯本(Harold Osborne)曾说过,虽然艺术欣赏并不要求特殊的天赋,但与欣赏相关的态度和技巧却有悖于有组织的社会中实际生活的主流。它们(指艺术欣赏的态度和技能)的发展可能由于早年的教育影响、家庭状况或某种高度重视功利的生活方式而受阻减缓。奥斯本认为,如果这些态度和技巧没有在年轻时学到,那么要在成年之后获得的可能就困难了。学生处在培养理解力和鉴赏力的最佳年龄。如果教育者放弃这种教育责任,那么视觉艺术要在学生们以后的成年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就不大可能。因此,艺术批评融于艺术教学的实践,应是一个充满活力、持续不断的过程。
二、明晰艺术教育中艺术批评所起的作用
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的核心理解应该是,艺术批评、艺术史、美学和艺术创作实践等学科在教学中的融合。那么,从艺术批评这一学科获得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将会在课堂得到应用,以求增加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鉴赏。
艺术教育需要结合理解、鉴赏等艺术批评的目的去考虑教学方式方法。同时,要教给学生理解和欣赏多种艺术形式(绘画、设计等)而并不是局限于某些单个艺术。要实现这些目标,不仅要学习传统艺术,而且应学习当代艺术,还要学习审美和实用美术、民间美术等。教育者须把艺术批评的方法转变为教学实践,才能归纳总结,理顺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鉴赏艺术的教学活动。
艺术批评作为一种学科也给教育者提供了可用于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欣赏艺术的一套内容。学科“内容”一般被确认为知识种类,例如概念知识和基本原理。艺术教育中所包含的理论探讨也会用来对不同批评形式作出描述、阐释、评价等等。批评不单单是作为一种评论形式,而是一种探索方式。探索意味着艺术作品给观众提出了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思考。因此,设计“批评教学”就成为了教师的一项任务。也只有规划设计好这种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更具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的能力。这种设计必须包含教会学生一些基本概念、技巧、态度和习惯,必须给予他们获得知识背景知识的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学研究室主任藤守尧先生认为,一切“理论必须解答实践中的问题,脱离考察艺术本体和直面问题的态度,就会成为逻辑推理中的文字游戏,视觉艺术必须诉诸视觉效应,不能把握整体构成和视觉心理反应的关系,所谓设计、审美、评价、鉴赏就没有起码的依据”。由此,艺术批评的终极目标显而易见。法国画家马塞尔杜尚说:“艺术是连续的。视觉是间歇的”。意思是说,艺术想象的机会随时都有,不过我们很少利用这种机会而已。在艺术教学中,每件艺术品都是一种潜在的刺激物。艺术是一种想象,与生俱来,还可培养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终生受益。就创造和欣赏而言,艺术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培养这种意识,使我们能更充分地体验周围多种文化的世界,从而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
艺术批评也是对艺术作品质量和意义的评价,单凭学生的社会化难以充分有效的使其获得明确的认知。所以,只有通过艺术教育,通过对个人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才能使年轻一代学会欣赏那些创造艺术,感受并认识艺术的特殊方法,从而丰富生活,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三、立足于把艺术批评融于教学实践
现行艺术教育中,立足于现实生活和艺术实践,立足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从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融合的角度出发,重点放在艺术课堂中的艺术批评教学研究上。从理论到实践,探求内在含义,伸延教学效应,将十分有益。
吉伊根(美George Geahlgan)认为。“批评探索可以被认为是判定艺术作品含义和价值的尝试或努力,这也是艺术批评的一个主要目的。因此,批评探索可以界定为对艺术作品含义和价值的探索”。在教育课堂中,教师应该设计采取多种探索方式,如学生对艺术作品的不同反响活动、概念和技巧教学以及学生进行研究的活动。探索不可避免会对艺术作品的美学和道德价值、对艺术家的观念、对作品创作和欣赏的背景等提出问题,这符合教育的特性。
(一)学生对作品的反应活动
艺术作品具有潜在的疑问,因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评价是立体的、多方面的。在课堂上有三种方法能够促进批评探索:第一,可以让学生交换对某件艺术作品不同的观察和意见。这样,教师才有可能为学生提供检查他们对作品反应正确性的机会,并从他 人的经验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第二,可以让学生比较、对比相关的艺术作品,避免对艺术作品看法的局限。第三,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那些挑战他们自己观点和价值观念的作品。以上三种方法都能帮助促进批评思考,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引领者又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并与学生一起确认艺术作品的含义和价值。
(二)教学概念和技能教学
艺术欣赏与评价在艺术教育中还需要其他的活动。首先教师需要有计划地获得相关的美学概念和必要的艺术技能。美学概念的知识扩大可以改善人们的反应。提供观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增加感受。概念和技能的教学活动要求老师扮演一位权威的角色,这是一种要求。
(三)学生的研究活动
了解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等,以提高探索艺术作品含义的能力。教师除了通过讲授或布置课后读物提供这类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通过独立研究去获得这种知识。在学生的研究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充当导师和指导,帮助学生计划研究课题,帮助他们进行图书资料查询。
四、设计艺术批评课程
设计,是指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批评探索,了解和掌握全部相关的教学活动,并协调地组织好这些活动,对艺术教育工作者至关重要。艺术批评教学也是为了产生学习结果。这牵涉到课程设计的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得到持续发展的能力。欣赏能力的获得不能停留在告诉学生作品的好坏,还需要学生去直接体验这种作品价值。这就要求在设计艺术批评课程中,考虑到学生应该有机会表达、共享、思考他们对艺术作品的个体反应,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二)理解艺术是一种发展现象,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为个人的观点创造了可能性。规划教学需要容纳学生的差异性,能够容纳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养成批评思维的习惯,鼓励学生思考其他评价,并引导其在事实证据和逻辑一致性的基础上的评判。
(三)成功的探索还应具备其他的综合能力,如批评思维技能、人际之间交往的技能、研究技能。同时。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和理解一般来讲是观赏者全部认知能力的作用。我们在课程中需要设计教给学生美学概念和分类知识,没有这些知识,艺术作品特征的差异就会被忽略,无法推断作品意图。其次,提供相关艺术家的资料和艺术创作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推断出作品的意图,发挥更好的想象。最后,应教给学生相关的步骤,课堂活动的规则或原则。包括设计课堂常规教学活动,教室环境里与其他学生交往的不同方式,获取资料的过程以及陈述调研结果。
电影评论的含义
是艺术评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某种思想原则和审美标准,对电影艺术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评价的一种艺术研究活动。他以具体影片创作为其研究对象,评美析丑,褒优贬劣,探索揭示了其成败得失的规律。
第一章 影评的特征
一、与政治评论相比:突出审美判断
电影艺术:电影技术为手段,画面音响为媒介,在运动的时间与空间里,塑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 电影评论:从电影自身艺术属性出发,对作品艺术特色美学风格的总结,对作品艺术成就美学效果的判断与评价。
二、与姊妹艺术评论相比:重视画面语言分析
真正的影评是对银幕造型时空观念的认识,是对电影运动本性独特欣赏,是对电影色彩、音乐、剪辑的领会和完善。
评论画面方法
(一)可把画面作为独立的评论对象和角度
1、明确指出画面出现的位置
2、简约而精粹的文字描绘画面的景象
3、深入到为剖析画面内涵
4、评价该画面产生的艺术效果
(二)可把画面作为评论影片的人物、主题、艺术特色的切入点
三、论述方式:评,是文的主体
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表达方式。
不能叙述过多(影评并非故事梗概、内容提要)
不能说明过多(影评并非说明书)
第二章 评的内涵
1、评是剖析:所谓剖析就是对画面的结构、色彩、音乐、摄影、人物性格刻画、主题思想展示、艺术种种表现手法等诸多因素做由浅及深的分析。
2、评是判断:也是对作品的思想、流派及艺术家做出中肯的评价,或者肯定或否定兼而有之。 整体的表达方式:判断+剖析+判断
每一段的表达方式:判断+剖析+判断
3、评是选择
4、评是创造:评论是一种独立的具有自我价值的创造性劳动,他要挖掘作品的内在价值。赋予作品未完成的艺术形象的新创造。
影评写作基本要求
一、先有所感悟,后发而为文
有所感是写作的动因,也是写作的首要条件。
1、感并不是观后感
2、感觉点要准
二、新颖的角度、独特的构思
1、文章要有立意和角度
立意:即文章的评论对象及其作者对该评论对象所持的见解和观点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
2、立意要新颖,构思要巧妙
3、角度要小,立意要单一集中
1)善于选取综合性角度进行评论。(人物形象、主题、艺术特色、艺术成就、创新突破)
2)从小处着眼,往深处挖掘
三、结构严谨,起落有致
(一)标题
1、单标题:文章只有一个标题
凝练、醒目、优美
2、复合标题:一正一副两个标题
副标题需明确指出文章的评论对象
正副标题要对应
(二)开头
倒论式结构:把文章的结论放在前面,然后从各个方面开始论述这个结论,又称演绎法。
特点: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一目了然
(三)正文
1、并列式结构:以一个中心内容贯穿始终,分作几个问题陈述,他们之间是平行并列的,既独立又紧密联系。
特点: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2、剥洋葱式:揭示一部影片的深刻内涵,剖析人物或情节,采取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层层分析,最后发掘出内核因素。
特点:层层深入,富有逻辑和论证力量
3、事件发展式结构:节的开头就是文章的开头,结尾就是文章的结尾,基本上是按照电影发展顺序进行结构,或沿着基本问题的线索顺序递进,体现着一种时序性或论证力量。
特点:有条不紊,脉络清晰
(四)结尾
紧扣立论点展开总结和升华。
影视评论角度
角度一 人物评论
一、评人物性格即评论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人物性格的独特性鲜明性。
作为电影为了打动观众,应在外貌气质举止习惯作风等方面显示其独特鲜明性,为此,才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可亲可信。
(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由于所处社会关系复杂,性格的形成要接受多种多样的社会影响,每个人性格虽然独特鲜明,但绝不能单一纯粹,而是在不同环境中程度不同的显示出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
(三)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性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命运的变化和社会变化的变化,人的性格也往往呈现出相应的发展变化。 角度二 主题评论
主题是影片通过人物塑造和生活场景描绘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
一、主题意义的深刻性
1、事件2、人物3、台词4、环境空间造型与道具5、音乐、色彩
二、主题表现的多义性
一方面是指一部作品可能有一个中心主题,另外还有数个副主题,相互配合深化。另一方面指面对同一部影片,同一时代或不同时代的观众对其主题做出了不同阐释,使主题呈现出多种意义。
角度三 画面分析
(一)景别
全景
意义及效果:1、更好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物性格的形成、变化、命运的转折都是环境造成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与影片戏剧电影美学风格相得益彰
特写
1、特写镜头的功能在于对某些事物的细部加以选择放大,这种镜头能将演员细微的表情和某一瞬间的心灵信息传达给观众,因而,他常被用来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心理情绪。
2、特写镜头有时也用来突出头像以外的其他部位,或景物的细部特征,已引起观众注意,或强调其特定含义。
3、大特写的取景范围更小,可以更突出更强烈的感受到人物神态细微的变化,从而引起观众更强烈的心灵震撼。
评空镜头作用
空镜头含义:至画面没有人只有景和物的镜头。
作用:
1、介绍整个故事或某个人物活动的环境。
2、常被用来表达某种情感和意味。
一切景语皆情语。导演在表达某种特定情感时,常常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创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3、空镜头还常被用来赋予某种象征意义。
他通过类比,揭示事物关系,借助镜头与画面组接,将不同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突显出来,使所表现的内容更为含蓄。
4、唤起观众的联想
可是观众通过看得见的画面想象某种看不见的情景。
分析取景角度及其审美作用
取景角度:指摄影机相对被摄对象的方位角度。
1、平摄:指摄影机处在与人眼相等的高度而进行的拍摄,接近于常人视线的感受的镜头,它可以使观众产生真实、平稳、庄重的感觉。
2、仰摄:指高于水平角度、摄影机由下向上由低向高朝上仰拍的镜头。
1) 可以使被摄的人或物显得崇高和威严,从而让观众产生崇敬或惧怕的心理反应。
2) 可造成人物的夸张变形,从而产生一种讽刺的效果。
3、俯摄:指低于水平角度、摄影机由上向下由高向低朝下俯拍的镜头。
1) 常用来描述环境特色,或表现大的场面,还会造成壮观宏伟的气势或优美抒情的情调。
2) 能使人或物的体积压缩以至于形状奇异,常用来表现遭受危险或威胁的情况,也能使人物显得软如无力,从而使观众产生一种压抑感或悲剧感。
4、顶摄:摄影机拍摄方向与地面垂直而得到的画面。
会造成奇特新颖美妙的意趣。
快慢镜头的功能
快镜头功能:1、省略细节,推进叙事进程2、通过人物的夸张起到浓厚的喜剧效果。
3、揭示人物心理活动。
慢镜头功能:1、通过动作速度的改变创造不同的意境,赋予动作以新含义。
2、揭示人物心理活动。3、可以点题,把编导者的主管思想情感突出表现出来。 色彩分析
色彩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它不但可以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可以暗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某些情感上的细微变化。
视听语言分析思路
一、画面
景别运动镜头取景角度快慢镜头光色
二、声音
1动画美学变异在网络媒介环境下的体现
1.1加深了艺术创作和接受互动的程度,转移了权利
网络时代中,艺术创作和接受互动性的增强,是动画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时代在艺术创作之中,创作者和接受者都是艺术创作者,艺术欣赏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主题,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而创作者也不再是高高在上,创作者之间的竞争压力变大,因此,信息传播的多样化,转移了艺术活动的创作和接受者之间的权利。在网络时代,观众可以根据剧情的发展,选择自己欣赏的动画,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审定动画角色。如日本的动画片《收集少女》,是手机动画的典型代表。观众在网络中,利用手机和剧中的人物发送短信交流,从而演绎属于自己的动画剧情和形象,增加了观众观赏的兴趣,也通过很多小人物的视角,反映了现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一种小人物和命运抗争的崇高精神。如国产动画灰太狼,创作者利用略带戏谑的态度,去反映他们在日常压力下抗压的状态。再如:流氓兔和兔斯基等受欢迎的动画形象,虽然没有多么高大的形象,但是都引起了人们最大的兴趣。因此,在网络媒介环境下,动画引起人们的美感享受,通过表层秩序的不对称,改变了人们对优美的理解。目前在网络媒介环境下,这种不和谐的和谐令人感觉是可信的,成了现代审美的主流。
1.2在信息海洋中,衰微了审美和艺术性之间的联系
当今网络时代中动画的主流是数字格式,动画设计为了吸引住人们的研究,都在追求一种视觉上的震撼,令人感觉到一种视觉上的,如:“最终幻想”系列中,通过极高的方针程度,利用强大的电脑技术,虚拟动画中的人物形象,达到了让人惊诧的效果。另外,网络时代具有更新信息快、分布广的特性。很多观众受到随时跳出来的信息框的影响,很容易转移视线,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因此和电视动画时代相比,动画的审美接受活动更加零散化,人门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这些因素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动画审美风尚的变化,而网络时代中,越来越多的动画作品中,只有能够快速抓住人们眼球的动画,才受到人们的喜欢和点击,这就难免造成了动画在众多信息之间的竞争。因此创作者为了使动画艺术作品越来越容易懂,辨识度也越来越高,如:绿豆蛙、喜洋洋和灰太狼等等流行的网络动画形象,线条和色块之间越来越趋向明快简单。因此动画为了在网络媒介快速发展中生存,就要改变原先的审美标准,打破以往的创作理念,这是因为,动画具有一种最本质的美学特征,是对非现实的虚拟而不是模拟现实,如果动画形象过分的逼真,只能导致了动画艺术的衰微。另外,在网络媒介环境下动画美学加深了和文化的联系。动画美学的艺术存在于电子媒体和数字世界的第四度空间中,在网络媒介背景下,动画思潮、理念以及技术等等,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动漫也体现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创造者把不同地域、民族和文化都融合到动画创作中。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在传媒的烘炒下,已经成了世界各地青少年追捧和喜爱的电子影像。动画逐渐变成了个人最发挥想象力的模拟沟通途径,增加了人们追求艺术的动力,从而令人们陶醉在一种虚拟的动画世界中,充分感受到动画的美学魅力。同时,也体现了动画美学领域中的活力和生机。
2动画美学在网络媒介环境下的现实性含义
在当今的社会中,网络逐渐存在于人们的各个生活角落中,网络媒介环境下,产生的动画美学变异,在人门地日常生活活动中,这种艺术活动也发证了生存之维的变化,也现实美学发生了一定的关联和变化,在动画艺术接受者的自我重建上包含了一种现实性的含义,在外界信息数量巨大涌入的时候,人们见证了自我的消失,这种消失导致了人们产生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而在虚拟影响千百万中的情况下,人们对自我存在的世界产生了一种抽离感,这种抽离感导致人们无法定义自我,令人感到惶恐不安。但是,同时,网络媒介有赋予了人们对艺术进程自由发表看法、讨论、参与的权利,人们在任何可能的机会中,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对动画形象进行自由的选择,从而进行自我定义和自我重建,通过自己选择的角色,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宣泄感情。如:为了定义自我和自我认同被关注,在网络上追捧一个动画角色的时候,通过组建各种格言多个讨论组,动画接受者之间进行友好的讨论,把动画通过帖子的形式推向网络信息的主流上。再如:把自己喜爱的动漫人物直接的设置为网络头像等等,都是将自我和虚拟角色重合,以便利用动画形象和网络寄托自己的情感,俺是自我个性的存在,从而进行自我定义和重建。
3总结
综上所述,在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层面上,网络媒介的传播方式帮助人们重建自我,也带给动画后现代性的美学变异,因此可见动画美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性含义,也为了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作者:陈夸克单位:广东白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一、民俗艺术文字符号的组合变化
在我国民俗艺术中,“福、禄、寿、囍”都是最常见的民俗艺术文字符号,这些文字符号不仅能够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的审美趣味,同时也是我国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寿”字占首要的使用地位,将其进行图片的变换,可以变成具有吉祥意义的符号。“寿”字具有多种不同的变换形式,每个形式都有鲜明的民俗艺术风格。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常常将“寿”字融入衣料和瓷器设计中,在广告设计中也经常出现百寿图的图案。“囍”字的符号来自于民间创作,具有双喜的含义,一般在婚嫁时出现,体现吉祥的寓意。从文字学角度来看,“囍”字是不符合正确的汉字规范的,却凝聚了人们的祝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与希冀。在一些喜庆的节日,将“福”字倒过来的习俗一直保留至今。“福”字不仅代表平安,还有祝福之意,符合人们普遍的心理需求。“禄”字代表的是福气与官运,在现代广告设计中,运用“禄”字也有祝福之意。
二、民俗艺术文字符号对谐音的运用
我国的民俗艺术在表现特定的意境时,一般都不会使用文字来直接表达,而是借用某些物象的谐音来表现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如“如意”一词,原本是一种用来抓痒的普通器物,逐渐成为人们的赏玩之物,但由于“如意”二字具有一定的吉祥意义,因而成为吉祥之物的象征,被人们用来表达美好愿望。对汉字进行研究与探讨可以发现,汉字含有明显的审美感,而谐音就是利用文字代替相应图形的表达方法。我国的汉字具有独特的性质,有着相同读音的不同汉字,意义却截然不同。现代广告设计巧妙地应用了汉语言的谐音,如“喜”字表示喜上眉梢;“枣”的谐音是“早”,有早生贵子的含义;每逢春节,年夜饭上一定会有一道“鱼”,借谐音“余”,表示年年有余。与此同时,中国人对于数字的含义也十分重视,尤其是蕴含吉祥之意的数字,如数字“三”是多的意思,而“九”则代表了无限,并且“九”是“久”的谐音,所以“九”具有长长久久的含义,也代表着吉祥。
三、民俗艺术文字符号的文字寓意
在我国的民俗艺术文字符号中,动植物的名称同样具有一定的民俗含义,并且极为丰富。动植物的名称在我国现代广告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凤凰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动物,具有美与自由的象征,因而被应用于自行车品牌中;梅花具有高洁的含义,被应用在健美裤的品牌中。贝克啤酒的广告设计巧妙地应用了创新的设计方式,其广告词就是“禁酒令”,使用了公文“令”的写作形式和语言风格,结构极为简单,既充分体现出广告设计的真实信息,又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制造方在产品推销过程中的严谨设计与推敲,其认真的工作态度加深了大众对产品的印象。企业对品牌进行广告设计的初衷,是希望在市场经济中突出自身产品的优势与特点,以及品牌的历史和文化。上述品牌的广告设计都具有一定的民俗艺术和文字符号色彩,在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能够使其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与历史,进而实现产品营销的目的。
四、民俗艺术文字符号与图形符号的结合
在我国的民俗艺术中,文字符号的指向性比较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具体所指的事物无法满足大众的心理思想与心境要求。因此,在实际的广告设计中,不仅要使用文字来表现广告设计的真实意图,也要利用非语言文字进行相应的表现,也就是所谓的图形符号。将文字与图形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将所要体现的广告信息内容进行相应的整合,进而综合地反映出广告设计的实际内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广告的发展空间与潜力,同时将民俗艺术文字符号的真实魅力充分体现出来。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为例,福娃的设计充分体现出传统民俗艺术在设计中的应用。福娃贝贝的外形是“鱼”与“水”图案的组合,“鱼”“水”二字具有繁荣与富裕的含义。从古至今,人们喜欢用“鲤鱼跃龙门”来表示飞黄腾达,“鱼”还有年年有余的含义。福娃贝贝代表水上运动,就像五环中的蓝色一样,彰显了胸怀的广阔。这种图形与文字符号的结合,直观、形象、真实地反映出了事物原貌,并体现出人们的情感追求。图形不受语言限制,可以进行广泛的传播。图形符号的形态比较丰富,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因而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图形符号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由民俗活动演变而来的,体现了人们对幸福与吉祥的追求,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结语
在理论与实践中,关于歼10战机能否受著作权法保护的焦点为:歼10战机是否具有独创性,具有实用性的歼10战机造型能否受著作权法保护,以及艺术性与实用性不能分离的歼10战机造型是否能受著作权法保护。歼10战机造型是飞机造型的一种,因此,探究飞机造型是否具有可版权性的关键在于:飞机造型能否具有独创性,以及实用性是否能将飞机造型排除出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其中,判断飞机造型能否具有独创性,应根据独创性的判断标准加以分析。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2条引入了独创性概念,并在第3条对创作进行了定义,指出创作行为是一种智力活动,但是并未对智力活动做进一步界定。在司法实践中,我国多采用的是独立创作的观点,并不适用新颖性标准。学界对于独创性标准的看法也不一致,有学者认为,独创性即为独自创作,也有学者认为,独创性强调的是创造性还有学者指出,独创性应该体现作者的个性。尽管对独创性标准的看法存在分歧,但独创性是一个相对概念(),具体含义应根据所讨论作品的种类加以判断。因此,在探究飞机造型是否具有可版权性时,应首先判定其所属作品类型;再根据该类作品的独创性判断标准,判定飞机造型是否可能达到该类作品的独创性要求。而飞机造型的实用性是否能将其排除出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应根据作品以及实用艺术作品的相关理论加以分析。
一、飞机造型可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美术作品
在司法实践中,民法解释学为法官解释所适用的法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在认定飞机造型能否属于美术作品时亦可采用民法解释学的方法。梁慧星教授指出,法律条文由文字词句组成,要确定法律的含义,必须首先了解条文所用词句的含义。据此,判定飞机造型是否属于美术作品时,应首先从法律对美术作品的规定入手,通过对规定所用词句含义的分析,得出美术作品是否包含飞机造型的结论。
对于美术作品,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并未作出界定,而是在《条例》中规定,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该规定属于法律概念,采取的是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定义方法。前半句(绘画、书法、雕塑等)从外延方面列举出美术作品包含的作品类型,后半句从内涵方面揭示出美术作品的特有属性。在研究飞机造型是否属于美术作品的范畴时,采取文义解释的方法,对界定美术作品外延和内涵所用词句的含义分别作出分析,然后判断飞机造型是否在美术作品的范围之内,以及其是否具有美术作品的特有属性。当且仅当飞机造型同时符合上述两个方面的条件时,才能被认定为美术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条例》对美术作品外延的规定,采取了非穷尽式的列举方法,即在列举出部分美术作品类型(绘画、书法、雕塑)后,又加了一个汉字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汉字等在此种语境下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表示列举未尽和列举后煞尾。事实上,法律条文采用此种表述方式的情形较为常见。法律条文作为法律规范的载体,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如果法律用语含义产生歧义,将使法律丧失指引、评价和预测等功能。因此,当汉字等在以上述方式使用时,其在法律条文中应只有一种确定的含义。此外,在法律条文中采取列举式且并未在列举对象后加汉字等的情形也大量存在,此种表述方式穷尽了所有相关的对象;如果汉字等在法律条文中的含义为列举后煞尾,即加了汉字等的条文也表示其穷尽了所有对象,那么将会导致法律条文的表述不一致,进而使法律失去指引、评价等功能。故,汉字等在法律规范中应为表示列举未尽的含义。由此看来,美术作品不仅包括绘画、书法和雕塑,还包括具有其特有属性的其他类型的作品,比如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美术作品还包括陶艺等。依此,尽管飞机造型并不属于美术作品概念中列举的几类作品,但只要其具有美术作品的特有属性,依然可以归类于美术作品的范畴。
为判定飞机造型是否具有美术作品的特有属性,应对该特有属性加以分析。根据规定,美术作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特有属性:(1)在表达形式方面,美术作品采用的是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2)在所表达的内容方面,美术作品必须具有审美意义;(3)在表现形式上,美术作品表现为平面或者立体造型。当飞机造型同时具有上述三个属性时,方可判定其为美术作品。首先,飞机造型为立体造型自当无疑,在表现形式上符合法律对美术作品的规定。而飞机的立体造型通过设计后呈现,故飞机造型的表达形式体现在飞机造型设计过程中。造型包含创造物体的形象以及创造出来的物体的形象的意思;设计则是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据此,造型设计是指,设计师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预先为物体的形象制定图样等,设计师主要采用线条和颜色等艺术语言进行创作。那么,飞机的造型设计就是指飞机设计师对飞机的整体形象进行计划、规划和设想,采用线条和颜色这两种艺术语言,通过对线条与颜色的组合设计,形成线条流畅、外形独特的造型(飞机造型)。由此看来,飞机造型的表达形式为线条和颜色,符合美术作品在表达形式方面的要求。
另外,朱光潜先生在美学上主张,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态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他认为介入美感与艺术活动的是意识形态的总和,即世界观、人生观、阶级意识,以及相应的思想情感,此外还有生活经验、文化素养、专业技术修养等,是全部自觉的与不自觉的心理活动,是人之为人的整个有机体。具体到作品,作者对美的感受受到其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介入美感与艺术活动的意识形态包含了专业技术修养,这表明作者的专业技术修养是可以介入美感与艺术创作活动的,不能因作品的创作过程采用了专业技术,使作品包含了技术功能方面的内涵,而否定该作品具有美的内涵。因此,尽管飞机造型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科学技术手段,但是飞机流线型的外形、紧凑的结构、和谐的颜色搭配等是设计师对美的表达,体现了设计师的审美趣味,使飞机具有了美的内涵。飞机具有美的内涵,进而使飞机具有审美意义。具有审美意义要求作品具有审美的作用和价值,其中审美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的意思,易言之,凡是能引起主体对美的领略和体会的心理作用的作品,都具有审美意义。飞机造型表达了设计师对美的看法,传达了一种美学观念,当然能引起主体对美的领略和体会,必然具有审美意义。
综上,根据文义解释,飞机造型既未超出美术作品的外延,还具有美术作品的特有属性,因此,飞机造型符合法律对美术作品的规定,属于美术作品的范畴。需要指出的是,梁慧星教授在阐述文义解释的相关原理后又进一步指出,仅仅采用文义解释的方法通常较难确定法律条文的真正含义,但如果在采用文义解释仅得出唯一的解释结果,就不能再采用其他的法律解释方法了。根据文义解释,仅得出飞机造型属于美术作品这一结果,因此判定飞机造型是否属于美术作品,仅采用文义解释即可。事实上,歼10战机模型案的二审判决,就是从美术作品的角度来确认歼10战机造型是否具有独创性。T
二、飞机造型可以具有独创性
飞机造型属于美术作品,在判断其是否具有独创性时,应采取美术作品的独创性判断标准。一般认为,独创性主要体现在独和创两个方面,独,指作品是作者独立完成的,创,指作品是作者智力劳动的成果。对于作品独创性判断标准的分歧,主要在于对创地理解。按照对独创性标准的要求,从低到高排序,对创有以下三种理解:(1)投入技巧、劳动或者判断;(2)投入智力劳动;(3)投入创造性智力劳动。美术作品具有审美意义,是作者主观审美在客观事物上的反映,体现了作者精神方面的内容,因此美术作品不能仅仅投入技巧、劳动或者判断;同时,美术作品也不能是按既定的程式或程序推演出来,因为这种智力成果没有运算人的个人创造和设计,运算人付出的只是经过学习和训练的知识和能力。因此,美术作品作为具有审美意义的作品,宜采取较其他作品严格的独创性判断标准,即采取投入创造性智力劳动的标准较为合适。就飞机造型而言,其不能完全由功能决定。如果飞机造型是按照既定的功能,根据科学技术方法推演设计出来的,尽管该推演设计也是智力劳动,但该劳动并不具有创造性,没有表达设计师对美的感受和看法,便不具有独创性。飞机造型必须具有独立于功能的创造性智力投入,方可认定其具有独创性。
飞机设计是一项复杂且周期较长的工作,工业部门通常将飞机设计分为八个阶段来进行。在第一阶段,使用方(军方或民航)负责拟定设计要求;在第二至四阶段对飞机进行具体的设计,包括概念设计、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第五至八阶段,为飞机的试制、试飞、生产以及使用与改进阶段。飞机造型主要形成于第二至四阶段,在第五至八阶段可能会对飞机造型做出修改,此外,飞机造型所能达到的功能和指标必须满足第一阶段由使用方拟定的设计要求。由此看来,在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学科领域,飞机造型设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作环节,飞机造型逐步形成于概念设计、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这几个阶段里。比如,在前述三个阶段都要进行气动布局,该布局决定了飞机外部总体形态布局与位置安排,由此便形成了飞机造型的总体轮廓。飞机造型设计必须满足使用方拟定的要求,形成机设计过程中的飞机造型也因而具有实用功能。但是,飞机造型与飞机的功能并不一一对应,根据同一设计要求,设计师可以设计出不同的飞机造型。比如,飞机的气动布局包括常规布局、鸭式布局、无尾布局、三翼面布局、飞翼布局等,各布局形成的飞机造型的总体轮廓差别较大,但各布局在功能上并无实质差异,从理论上来讲,同一设计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气动布局。由此看来,飞机造型与其功能并非是一一对应关系,其并不是按既定的程式或程序推演出来的,在飞机造型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对线条和颜色进行了创造性的选择。
事实上,美国军方的战机大部分都采用招标的形式研发、制造,在军方发出含有具体指标和性能要求的招标书后,参与竞标的航空企业会根据要求分别设计出具有不同外形的战机(如YF-22和YF-23)。飞机设计师在设计飞机时,除了根据功能要求做出技术方面的考量外,还对飞机造型作出了更优选择,这种更优选择是设计师根据其主观认识对飞机造型作出的美的选择,也即设计师根据其意识形态的总和,创造出新的飞机造型这一新客体,在新客体上表达了其新的美学观念。据此,飞机造型可具有独创性,进而,其也具有可版权性。值得注意的是,二审法院在审理歼10战机模型案时指出,确定歼10战机造型是否享有著作权,应该根据其是否具有独立于歼10战机性能的纯粹艺术表达来判断,该判断标准就是美术作品的独创性判断标准。
三、不能因实用性将飞机造型
排除出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并未规定具有实用性的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因此不能因实用性将飞机造型排除出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现行《著作权法》仅以列举的方式在第3条规定了受保护的作品类型,而在《条例》中对作品及各种类型的作品进行了界定,根据规定,并未要求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不具有实用性。此外,现行《著作权法》还在第5条@7列举了几种不适用该法的情形,而具有实用性并不属于这几种情形。事实上,美国、法国、德国、巴西、意大利、日本等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也并未将具有实用性作为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理由。在美国,起初实用物品的设计( )仅由专利法保护,自M .S案@8后,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物品也可受版权法保护。在英国,汽车外形设计受版权法保护仅要求:(1)设计必须符合法案规定的作品类型;(2)设计具有独创性。在司法实践中,通常将汽车外形设计归类于图形作品( )项下的雕塑作品。而在法国,凡是具有艺术性的实用物品,可受到与美术作品同等的保护。由此看来,具有实用性并不能成为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理由,飞机造型也不能因此被排除出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
此外,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的一稿、二稿、三稿都对实用艺术作品做了规定,其中第三稿指出,实用艺术作品是指玩具、家具、饰品等具有实用功能并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一项具有独创性的智力成果可以表现为纯粹的艺术品,也可以表现为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实用物品,而只要实用物品中包含艺术创作,则不论是以手工制作的工艺品,还是以工业方法生产的产品,皆可被称为实用艺术作品。飞机造型是具有实际用途的艺术创作,飞机为以工业方法生产的产品,应被视为实用艺术作品。因此,如果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获得通过,飞机造型仍具有可版权性,仍可能作为实用艺术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
但有观点认为,艺术性与实用性可分离是实用艺术作品受著作权保护的必要条件,飞机造型的艺术性与实用性不可分离,因此不属于实用艺术作品。事实上,实用性与艺术性分离的判断标准不明。美国是要求实用艺术作品实用性与艺术性可分离的代表性国家,也是著作权保护理论与实践最为成熟的国家,但美国至今仍未确立一个无争议的可分离判断标准。美国在实践中产生的分离判断标准包括物理上的可分离性和观念上的可分离性,其中,观念上的可分离性又包括主要/次要判断法、可销售判断法、注重设计过程的判断法、临时置换判断法等,上述每个标准都有其存在的依据,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颇有可评判之处。由此看来,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分离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事实上,按照美国物理上的可分离性判断法,飞机造型的实用性与艺术性是不可分离的;而按照注重设计过程的判断法,飞机造型的艺术部分与实用部分又可分离。据此,在明确要求实用艺术作品实用性与艺术性必须分离的美国,也不存在确定标准断定飞机造型的艺术部分与实用部分是否可分离。而英国则不强调实用性与艺术性是否可以分离,只是在将实用艺术作品用于工业生产前和生产后,版权保护期有所变化。而在我国,实用艺术作品的实用性与艺术性是否需要分离,以及分离的判断标准皆未确定。绝大多数法院在审理相关侵权案件时,采用的是实用艺术品的艺术部分是否符合美术作品的独创性要求这一判断方法,仅在歼10战机模型案的一审判决中采用了艺术性与实用性是否可分离的判断标准,但该案二审判决并未继续采用该标准判断,而是指出原审原告未提供证据证明涉案的飞机造型有独立于功能的纯粹艺术表达,因此不能认定涉案飞机造型构成美术作品。由此看来,艺术性与实用性可分离并不能成为实用艺术作品受著作权保护的合理条件;进而,飞机造型的艺术性与实用性是否可分离,并不是判断其是否属于实用艺术作品的标准。
德利娅利普希克教授指出,根据艺术统一原则,??著作权对作品的用途,就是说对作品被专门用于艺术或文化目的还是它也可以有实用性目的这个问题不感兴趣。著作权法保护文化、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的表达,对所保护作品的功能在所不问。由于《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尚未通过,学界普遍认为,现阶段关于我国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方式,在我国实用艺术品符合美术作品的构成要件的,可将其作为美术作品用著作权法加以保护;此外,符合外观设计专利要求的,亦可申请专利,请求专利法的保护。而在司法实践中,多数法院判定具有独创性的实用艺术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因此,作为实用艺术作品,飞机造型亦可能受著作权法保护,亦具有可版权性。
[关键词]现代音乐;美学研究;音乐表演艺术;启示
随着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音乐领域也在此背景下得到了良好发展,而音乐表演艺术是音乐领域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分析,其不仅是一个对表现进行重复的过程,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加工,更好的对音乐作品进行表达,使其生命力得以展现,进而给观赏者带来没的感受。而随着从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力度的组建深入,给音乐表演艺术带来诸多的启发,因此将现代音乐美学和音乐表演进行有效融合,能够更好的推动现代音乐良好、长远的发展。
一、现代音乐美学和音乐表演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
众所周知,音乐自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并且它与艺术之间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不管是哪一种优秀的音乐作品其自身的艺术性都需要经由表演时间来传达给相应的爱好者。表演者表演相应的音乐作品时不但需要使用各种乐器,还要将自身思想感情融入到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对音乐作品自身的艺术性进行有效的表达,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丰富。而音乐表演实际上是连接在音乐欣赏和创作之间的纽带,因此现代音乐美学对其进行了重点的关注,随着音乐美学研究水平和力度的深入,对音乐表演人员的要求也在逐渐升高,所以,表演者一定要充分对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了解,这样才可以将作品本身所具备的艺术效果表达出来,进而让欣赏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而音乐表演是现代音乐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一定遵守美学规律,按照作品本身的不同来将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进行表达。
二、现代音乐美学研究能够推动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首先,音乐美学研究中包含了较多的内容,如,审美学、哲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等等。因此其研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表演者的实际质量,而音乐表演艺术是美学中的一个分支,通过对其分析以后不难发现,音乐表演艺术中也包含了较多的内同,不但要对表演者的各方面能力进行考验,还需要对表演者本身的审美观念、情感以及理解力等各方面内容进行考察。同时还需要注意的就是,音乐表演是一种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效结合的课程,只有对现代美学中所研究的美容进行充分了解,才能对自身审美水平和能力进行提升。
其次,音乐美学是每个表演者所必须要学习的东西的,因此美学学习的成效也决定了音乐作品的演绎成效以及质量,同时也关系到其未来音乐道路的发展。而想要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一定要对音乐美学进行充分的重视,使其能够帮助表演者体会音乐作品的思想,提升表演效果。并且有效引导表演者将自身特点和优势融入到音乐作品中,进而实现全新的突破和创造,让自己成为一个较为优秀的音乐人才。
三、现代音乐美学的研究能够对音乐表演艺术的有效启示
(一)能够对音乐表演进行正确的看待
现阶段现代音乐领域加强了对音乐美学的研究,因此怎样在这一过程中使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音乐表演问题,就成为目前必要进行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而单就美学方面上来看,音乐具有一定的意向性,必须通过大量的时间才能在主体的基础上对音乐内涵进行创新,其中主体也就指相应的表演者,时间过程也就是意向性活动,因此只有时间才能使音乐自身的意义得补充和满足。而从现代观点的角度进行分析可知,音乐表演不仅要将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意义表达出来,还要将其中所隐藏的现代内涵进行抒发,因此现代美学研究在不同的层面上推动了音乐作品水平的提升。首先,要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音乐表演艺术的实际地位及自身所具备的作用,使其不仅在艺术上进行表现,还应该在原有含义之上提升音乐自身创造性以及内含。其次,在对音乐作品进行表演期间,一定要是使用现代化的审美理念来对进行作品进行审视,使音乐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二)能够对音乐原作进行正确认识
在现代美学的研究过程中明确指出,当进行音乐表演艺术是一定要对音乐原作进行全面且正确的认知和理解。一般情况下,按照美学理论对音乐作品进行换分,可以将其概括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作曲人员所进行的意向活动,另一部分是作家的创作思路。在作曲家完成相应作品的乐谱创作以后,音乐作品就有可相应的实体,同时不会跟随着某人的意志而出现变化,所以就需要表演人员能够对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内容等进行有效的诠释,并将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意识及其风格等进行有效的展示。
例如,欧洲中世纪的音乐作品不仅将历史风貌有效的展现给大家,还能通过乐器以及场景的配合将音乐内涵进行有效的表达。然而现阶段国内的实际情况缺失,过度的对历史含义进行解释,从表面上来看看其作品过于形式化,而从历史角度上来看,它却具有较高的价值,因此在音乐作品的表演过程中,一定要从历史维度的方面对作品实际内涵进行良好的阐释。
(三)有效的促进了音乐表演艺术自身的创造性
现阶段对美学进行研究,就是对音乐作品自身所具备的意向性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这就要求在进行音乐作品的表演过程中,通过意向性的活动对其作品的含义进行表达,并对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释义进行良好的还原以及重建,尽可能使表演者对作品实际的历史背景及其思路等进行表达,然而,这种情况没有对现代审美精神及其内涵的真正意义进行分析,使得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受到一定的阻碍。所以在实际表演过程中,表演者一定要具备较为深厚的艺术理念,并将其与历史内涵进行有效的融合,进而挖掘出作品中的所蕴含时代意义,真正发挥出音乐作品自身的光彩,进而将其创造性进行良好的体现。
近年来,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文艺活动在教育部的广泛推广下展开。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也提到要求每三年举办一次高校艺术展演活动。因此,提升普通高校、独立学院文艺晚会质量的要求就显得更为迫切。在担任辅导员工作近一年的时间里,笔者也参与举办过多场高校大型文艺晚会。现就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首届大学生风采大赛为例,仅就高校举办大型文艺晚会中的问题谈几点思考。
1 晚会策划力求完美
1.1 “接地气”的晚会主题
主题是一场晚会的灵魂和精髓。晚会的所有宣传、编排、设计等都依赖于晚会的主题。它不仅指明了活动的方向,明确了晚会的中心思想,也对活动的展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延伸作用。一场好的晚会只有紧扣主题,才能突出晚会的效果。此次风采大赛选取 “新生正能量”作为主题。有两层方面的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将“新生”作为名词。面对新进校的所有大学生,希望他们在大学期间,放飞青春与梦想,在属于他们的舞台上,展现自我的风采。第二层含义是将“新生”作为动词,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在学院掀起新一轮的正能量,这其实也是本次活动的最终目的,以晚会带动氛围,鼓励同学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一个主题,两层含义,较为新颖。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面对一群“90后”的大学生,高校晚会主题的确定也应该不单单局限于这种喊口号的形式。较之“喊口号”的主题形式,这样的主体更加“接地气”。这种“接地气”的主题形式更贴近同学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受到同学们的喜爱,这也为我们日后的晚会主题指明了方向。
1.2 个性化的晚会宣传
当然,一场晚会能否成功,晚会宣传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宣传工作开辟了许多新途径。礼堂、食堂、宿舍区门口张贴海报的宣传活动形式已经显得较为沉闷。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风采大赛中,既采用了在公共区域张贴海报的宣传形式,同时,也举办了三场专场宣传会,在宣传会中加入了演唱、舞蹈、魔术、派发礼物的多元化方式,吸引了很多的同学驻足观看,也引得在场同学纷纷报名参赛。不仅如此,同学们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便可了解最新的宣传活动和赛事资讯,参与讨论以及为喜欢的选手投票。事实证明,这种人性化的宣传工作形成全员参与的形式。这也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晚会的主导趋势。
2 节目编排创意创新
2.1 丰富的节目形式
节目形式的单一好像已经成为高校晚会的一大主要弊端。在节目形式上,在风采大赛的初赛与复赛中,演员表演的节目形式较为单一。为了使大赛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对初赛的节目进行了系统的整合与编排。整合的原则是力求节目形式更加丰富,节目内容更加完整。首先,采取两两节目组合的方式,自由搭配。这样使得节目形式较之前丰富,节目内容较之前完整。通俗来讲,就是节目变得更好看了。事实证明,在之后的晚会演出中,这种较为丰富的节目形式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和欢迎。组合的节目形式也已经替代了过去单一的节目形式受到高校文艺晚会的推崇。
2.2 亟待解决的表现力
在演员表现力上,演员表现力不够,演员表演过于业余。作为医科类独立学院,学生在文艺方面的才能相比专业类的艺术学校较弱。舞台表现力也不足。为此,在大学生艺术团的帮助下,聘请了一些专业的指导老师来为本次比赛进行了专业的指导,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并不是很明显。在这方面一直是困扰笔者的一大难题,也希望在以后的实践里,得到一些更多的经验。
3 现场气氛调动情绪
3.1 流行元素调动现场气氛
从观演的角度来看,随着各类音乐、舞蹈、综艺、体育、选秀、真人秀等类型节目的广泛出现,受到了观众的欢迎,成为当下主要的娱乐流行元素。晚会的举办,也应多多融入这类流行元素,想要和观众产生共鸣,引起观众的兴趣,调动观众的情绪,就要在保持节目艺术性的同时,紧跟时代潮流,演员所选节目的流行性也成了调动现场观众气氛的一个重要元素。
3.2 舞台布置烘托现场气氛
从现场布置的角度看,舞台的布置也对调动现场氛围起到一定的作用。舞台布置是否温馨,是否专业,直接影响到观众对整台晚会水平的判断。在此次风采大赛中,选用了两块高四米宽三米的大型喷绘作为舞台的副背景,同时在舞台边搭配环绕型气球,另外,在舞台的包边处理上,将所有参赛选手的海报印刷成大型的长喷绘,贴在舞台边上。在舞台的两侧也印有本次晚会二维码的喷绘。给在场的观众同学留下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在接下来的晚会里,也展现了较好的舞台效果,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因此,舞台的布置对调动晚会气氛有很大的烘托作用。
4 点睛之笔的新媒体运用
4.1 新媒体弥补晚会瑕疵
在LED的运用可以掩盖选手舞台表现力的不足。我以本次风采大赛的例子作为说明。在本次风采大赛的前两次彩排中,一直被选手舞台表现力不够的问题困扰,演出迫在眉睫,改变演员舞台表现力也并非一日之功。于是决定改变原有的LED屏幕上单一的静态PPT照片,换为动态的视频画面。此次晚会在LED视频上的大胆创新,也成为学院其他活动效仿的对象,掩盖了选手在舞台表现力上不足的问题。
4.2 新媒体提升晚会参与度
新媒体的运用不仅在晚会的现场得到了体现,在晚会的宣传上同样存在,在风采大赛中运用微信公众平台扫描二维码、拍摄选手的宣传视频,赛前采访视频,老师领导祝福视频,等等。在本次风采大赛中,首次运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观众喜爱的选手投票活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不仅形式新颖,也提升了全民参与度和活动知名度,更为公平的投票形式,也让比赛结果更为透明化,学生心中的“最佳节目”“最佳选手”替代了传统老师评选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热情。这成为本次比赛中新媒体运用最受欢迎的地方,同时也成为之后学校活动的模仿对象。
【摘要】戏剧艺术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包括戏剧精神、审美情趣等,同时它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将中国文化特色体现出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戏剧艺术不断创新、完善,改变了传统的表演模式,并在发展过程中汲取大量养分,将其自身价值体现出来。要想了解戏剧艺术的真正价值,就应该加强对其创作与表演方面的认知,找到合适的鉴赏方法,从而了解戏剧艺术。基于此,本文对戏剧艺术的鉴赏进行了简单研究。
【关键词】戏剧艺术;表演;创作;鉴赏艺术
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人们在鉴赏过程中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情感,忘记周边的环境,融入到艺术环境中,仿佛进入了一个虚拟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含义,满足人们的精神、心理需求。而戏剧在表演过程中通过直观的形式将生活展现出来,由不同的演员扮演不同的角色,为观众塑造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赋予观众感染力,并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作品内在的神韵。
一、戏剧艺术的创作与表演
(一)贴近现代人的审美观。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传统的审美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观看需求。[1]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传统审美落后,人们在观看戏剧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浮躁心理,这种心理会直接影响戏剧的创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将现有的创作方法进行创新和完善,做好人物形象与舞台之间的转换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激发人们的观看欲望。(二)艺术表现手段。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不同的艺术在表演过程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表演方式,这对于戏剧来说也不例外。在进行戏剧表演时,戏剧演员必须要有绝对的服从意识,熟练掌握角色的动作要领,只有这样才能将作品的真正价值体现出来。对于不同的戏剧作品,表演者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表演,常见的表演方式有以下几种。1.外部行动。这属于形体表演。观众在观看演出时,可以通过演员的直观表现形式来了解其中的含义,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戏剧表演时,演员的一举一动都属于外部行动。2.语言行动。语言行动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主要体现在台词上。在戏剧表演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对于情节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表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地促进人物之间的交流,而这种交流方式在观众观看表演时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2]3.静止行动。静止行动在整个戏剧表演中又被称作“停顿”,可以有效地将演员的内心情感展现出来。然而,在其表现过程中首先要做好铺垫工作,保证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可以了解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将戏剧冲突体现出来,从而挖掘其潜在台词。4.音响行动。音乐可以有效刺激表演者的心理,让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将内心情感完全释放出来,进而很好地传达给观众,保证观众在观看表演时了解作品的内涵。[3]
二、戏剧的鉴赏方法
(一)多次阅读剧本。在欣赏一部戏剧作品时,要想领悟它的思想主题,就应该反复阅读剧本,了解戏剧的整体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欣赏过程中真正了解每个环节所表达的真正含义。(二)理清戏剧冲突。戏剧作品在表演过程中包括了大量的戏剧冲突,这些冲突可以有效地将作品的真正魅力体现出来,推动剧情发展,让人们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常见的戏剧冲突主要由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构成,不同的人对于社会、事物、环境有着不同的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将其中的矛盾体现出来。(三)把握人物形象。人们在观看戏剧作品时,会根据其中的人物、行动产生不同的见解,这些见解对于人物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将作品真正的价值体现出来。另外,观众在欣赏戏剧时,还可以通过不同的人物心理来了解整个作品内容,了解该人物各个环节的“行动”,对演员塑造的人物性格进行准确把握。
三、结语
戏剧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不断汲取各方面的养分,只有这样才能将它真正的价值体现出来,从而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快速发展,让文化精神得到传承。然而,戏剧的鉴赏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特点,要想真正了解戏剧艺术,就应该先了解艺术作品自身特征,通过自己的眼光进行判断。
第二届CAFAM双年展于2月28日至4月20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总体策展方式采取的是一种全新形式,展览以“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为主题,探讨当代文化与艺术的发展、实验的精神面貌与特征。这是一次由国内外六所艺术院校的策展毕业生策划的艺术大展,年轻、国际、当下,他们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教学实践及实验意义的策展团队。展览着重探讨策展理论、策展教学、策展实践到策展呈现四个关联课题。六个策展人的方案分别为:中央美术学院的胡丹洁:《金枝》的密码――巫术、鬼魂,与面孔的经济学;中国美术学院的马楠:博物馆地下室;荷兰De Appel艺术学院的安吉拉・杰拉迪:博弈论――哪两种动物最相似?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克里斯托弗・哈蒙德:幻肢――木偶并不比它们的操纵者更愚蠢;法国勒马加赞艺术学院维罗妮卡・瓦伦蒂尼:模糊性――和其他形式的游戏;美国加州艺术学院的翁笑雨物:议会――一个迷失自我的展览。
以“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来命名,其含义指向当今艺术世界的潜在思想与意识是如何主导、控制、影响、反馈艺术的行为和实践,当“无形的手”指向艺术现象的呈现时,其实已经意味着诸多的权力话语的渗透和干预。这些恰恰是当代艺术文化需要反思与回应的,也因此通过国际化的策展人去展开“无形的手”的策展表现,就内在地、潜在地呈现诸多可以讨论的话语和论题。它既有艺术教育的含义,也有艺术实践的命题,还有艺术体制化的问题,更有艺术功能与转化新认识的论题。
展览中,策展人所呈现的问题、话题具有超经验的性质,即它们是超越当下情景、特定类型、单一学科的艺术展览表现。同时,作为策展,它不是孤立的展览计划和落实,而是一种超策展的学术研究,它纵向地思考历史,又横向地架通不同学科知识的对话,以艺术的方式来昭示当代国际社会的关注点与特殊性。因为这是国际间合作的双年展,从观念到作品到具体语言的翻译转译也更明显地体现出,语言的交流是一项文化事件,凡有文化变革与发展,都会与文本的语言翻译有关,究其表象的背后则是文化观念的转移、传递和解读。在展览展出过程中会伴随着很多学术讲座、圆桌会议、云讨论、工作坊等学术活动,来探讨本届双年展主题“无形的手”背后的现象、原因。并且呈现出六所国际院校关于策展专业教学的文本,荷兰De Appel艺术学院还带来为期一周的策展专业教学培训。
这就衍生出了超经验、超策展、超翻译的展现方式,这种新型的双年展价值诉求,使得当代的策展经由学院教育与社会实践,走向综合知识构成、走向艺术生态有机整体的趋势得以强调。(编辑:邢佳)
关键词:儿童心灵 艺术世界 美术教育
儿童美术是儿童精神自由中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满足儿童在生长时绘画需求,为儿童在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儿童美术教育逐渐朝着成人化的形式发展下,忽视了儿童心灵的价值,违背儿童天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走进儿童心灵艺的艺术世界,开展全新的美术教育活动,并向儿童传递真善美,而儿童在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走进儿童心灵美术教育概述
艺术源自于生活,将儿童的实际生活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儿童的心灵转变成艺术,塑造出全新的智慧的世界,打开儿童心灵智慧的金钥匙。儿童美术主要指儿童通过美术向外界传达自己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灵是儿童在刚出生时赋予的自然本性和天赋,这种心灵整个社会中最为宝贵的一种属性,同时也是人们最初的自然本真状态。走进儿童心灵的艺术世界,可以通过美术向儿童传递社会中的真善美,让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保留住初心,向儿童传递真、善、美的体现,这种绘画模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儿童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个性,以它本身的纯真、质朴给人以烈的冲击,将美术艺术的真正价值体现出来。
(一)儿童心灵艺术世界是儿童绘画观察的出发点
儿童心灵充满天真烂漫,儿童严重的世界是新奇的,他们在观看任何事物时都有着一定的新鲜感,不管是多么平凡的事物,都有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比如说,儿童在户外玩耍时观看蚂蚁搬家、鸟儿打架等都会注入全部的经历与热情进行观看,并将其与美术相结合,形成一幅全系的美术艺术作品。因此,在对儿童进行善的陶冶之时,还要有意识地传输道德规范,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向儿童传递真、善、美。
(二)儿童心灵艺术世界是儿童绘画情感的源泉
儿童心灵是非常纯真敏感的,在实际绘画期间常常会受到外界的环境的影响,儿童在绘画过程中要拥有比成人还要珍贵的情感世界,而正是这一特点才能将美术作品的真正意义体现出来。虽然说儿童的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感情、情绪都会通过表情的形式展现出来,但是他们在绘画过程中会清晰的将自己的感情、情绪、感受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人们了解自己心中的真正含义。
(三)儿童心灵艺术世界可以构筑儿童绘画的创造力
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心智不完善在绘画过程中对于作品的体形、结构、空间等方面都缺乏着完整的理解,很难将作品中真正的价值体现出来。因此,在开展儿童美术教育时应该根据儿童自身的发展水平、感知能力、情感态度现状进行绘画,对于一些不了解的因素的来说可以通过一些抽象的符号表现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激发儿童的创造能力。
二、走进儿童心灵的艺术世界提升美术教育的价值
(一)激发儿童的创作兴趣,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
走进儿童心灵艺术意识可以有效的激发儿童对美术的创作兴趣,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因此,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应该走进儿童的艺术世界,回归儿童心灵,并积极组织儿童参加美术活动,让儿童亲自去感觉美术的真正含义。同时,教师在还应该为儿童举办一些绘画活动,而儿童在接下来的绘画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培养儿童的绘画情感。另外,教师在教学期间还要向儿童展示出一些优美的画卷,并以直观的形式将社会的本质展现出来,加深儿童在世界、社会的认知,感受到社会中的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正确标准,对儿童的人生进行启迪,向儿童传递真、善、美。
(二)有助于儿童自我表达,体验满足感和成就感
虽然说儿童的年龄较小,但是儿童却有着较强的自我表达欲望,儿童在参加美术活动时可以将自我想表达的含义体现出来,从而提高儿童的创造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为儿童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绘画空间,让儿童随着自己心里所想进行绘画,大胆的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三)提高儿童美术教育的质量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要求逐渐提升,教师不仅要拥有超高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要拥有超高的教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教学工作。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加强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并将美术作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三、走进儿童心灵艺术世界用美术传递真善美
(一)珍视童心,崇尚真爱
教师在开展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时,应该做到呵护儿童、爱护儿童、关怀儿童,并走进儿童的心灵艺术世界,向儿童传递真善美。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在绘画过程中常常会将作品通过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常常将一些不相干的作品进行同时展示,这时,教师就应该保护儿童这种朴树的出原创特点,积极鼓励儿童进行创作,增强儿童在绘画时的自信心,激发儿童绘画积极性,通过优美的语言评价儿童作品,向儿童传递真善美。
(二)依归童心,张扬个性
儿童绘画有着较高的纯真特点,并具有超强的创作力,可以有效的将儿童自由心灵特点体现出来,激发儿童在创作过程中的热情与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期间还应该选择与真实社会有关的内容,并加强儿童对其的认知,从而培养儿童法创作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期间还应该为儿童提供一个全新的想象空间,让儿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主题,并通过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进行创作,将作品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陶冶学生情操,走进儿童心灵的艺术世界,用美术传递真善美。教师还应该尊重儿童自身的绘画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更好的发展下去。
四、结语
儿童心灵在整个美术创作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将儿童心理最真实的情感艺术情感表达出来,从而滋养儿童心灵,实现儿童自我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涧.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1,(04).
【关键词】图形 创意 海报设计 形式 表达
一、图形与表达
图形是视觉符号表达的形式语言之一,可以直接准确地表达出海报设计的含义。在文化与信息的传播中,图形起到不可忽视的传达与影响的作用。在图形创意中,运用符号学的理论与方法能直接影响图形造型和思维的表达,它的存在也使图形创意的形态造型与思维表达更加明确,表达的形式语言也更加鲜明和具有互动性。
(一)图形
对图形的研究,包括图形的定义、图形的功能分类两个方面。
1.图形的定义
图形是一种承载着特定信息的视觉符号,是运用载体传达线条和符号及含义的信息,它反映了事物各类特征和变化规律的表达形式。图形的狭义概念是指一种具有创意性并能表达某种概念或阐释某种思想的视觉符号;一种是用形象和色彩直观、准确地传播信息、交流思想和含义并被大众所理解的视觉语言;另一种是不同于语言和文字,通过不同的造型手法进行视觉信息传播的视觉形式。图形的广义概念,主要是由平面、立体、动态等图形结构将图形运用到设计学的各个学科中,图形的来源是非常丰富和广泛的,将大千世界作为创意背景去认知、解读图形语言的表达,进行形态发现和对造型的研究与斟酌,会创意出美的图形符号,更好地服务社会,引导人们更快、更准确地认知和解读图形的象征与含义。
2.图形的功能分类
图形能达到文字所不能及的视觉效果,更可以在视觉中体现信息的主体含义,即是视觉中心。其功能性明显在不同的方面得到体现。第一是图形的传播功能,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传达个性化的信息,它作为一个载体,在传播的时候主要是针对目标受众群体和市场,通过图形的视觉语言准确传达出某种观念,或表达某种含义和诉求。在受众的理解与接受的基础上实现图形信息的传播与互动,体现着图形的信息价值和作用,达到预期的视觉传达效果。第二是图形的社会功能,图形在传播某种观念或某种文化价值,在传播了某种文化观念的同时,价值体现了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状态。运用图形符号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众思想感情、价值观念、审美观念、行为准则和对新生活方式的追求。概括的图形,使人们更容易记忆,最终成为一种识别的习惯和一种社会表象,文化要素融入信息传播的活动中。在一定的范围内承担着社会的责任。第三是图形的审美功能,在理解不同文化的深层含义时,反映文化心理结构与时代精神的审美是图形的又一特征,针对不同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来进行图形创意与审美的表达,注重图形外在形态的优美性和内在感情及性格的审美特征,这将有助于受众对图形信息传播过程中,审美造型带来的愉悦感和心理美感认知度的产生,用欣赏的思维与心态去阅读视觉符号信息传达的含义,是图形功能传承的目的。
(二)表达
对表达的阐释,主要以图形语言的表达与绘画语言的表达为中心。
1.图形语言的表达
图形语言是以特定的造型方式来表达人的思想和感情世界,再加以个人的主观意识的融合。运用特定的形象,即具象、抽象、意象等图形语言要素为媒介。通过非固化的外部形式语言来传达人们思想与感情的诉求形式。它是形象化设计创意活动,是建立在形象要素基础上的图形语言结构,是感情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是将自然形象进行概括和提炼的过程,使图形语言上升为理性的认知与表达的高度,成为抽象化、精炼化的符号语言。它借用逻辑秩序的手段来进行思想与感情的交流。构成图形语言的基本要素是图形的视觉形象和寓意功能,就是“图”与“意”。“图”与“意”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图”可以表达“意”,设计师可以通过图形来表达思想与情感并融入主观意识、观念、审美概念。“图”也可以产生“意”,受众通过自己的经历对图形含义加以深入感受与联想,并通过丰富想象的思维进一步充实和拓展图形形象的寓意,使图形表达更加具备美的形式和极富感染力的视觉效果。
2.绘画语言的表达
从审美角度分析,绘画语言是人类得到生存宇宙的启发而创造出的以自我为心中的一个小宇宙。它是对人们的智慧、能力、意志、情感的自我内涵和自我肯定与否定,表达出设计师对真、善、美的追求,寄托了画家的情感和意识及情操的体现。绘画中最重要的就是形式语言,然而营造形式感的首要因素就是绘画语言的表达。它包括表现形式的构成元素、构图、肌理、视觉心理、形式美的语序与规律等。因此,绘画是以画家的直觉感受去表达直观形象为特点的视觉艺术,绘画语言是产生在视觉艺术的基础上,无论具象、意象还是抽象的表达形式。可以说形式语言是创造者思想与感情转化为具体表达形式的一座桥梁,也是最终实现视觉效果传达的载体,运用的过程交织着画家的感情和理性、继承与创意等方面的因素融入。
二、创意与海报设计
西蒙·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意识之外的升华。这种观点也适用于海报设计,它最终是将设计师的各种意识升华展示给人们;任何设计都离不开好的创意,虽然形式语言是设计师独创性的表达,但是海报创意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反映,而是要追求视觉效果的同时,体现特点的内涵,它具有独特的创意形式和表达方法,不仅要依靠设计师的个人阅历,还要借用绘画语言的效果,更要综合文化的多元素,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形成新的创意思维。
(一)创意
创意的内容,它包括创意思维、创意表达两方面,下面分别阐述:
1.创意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与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称为创意思维,也称为创造性思维。它给人带来新颖并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成果,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产物。创意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关,是多种思维活动的统一与结合,但是发散思维和灵感思维在其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创意思维一般经历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其主要的创意思维模型是斯滕伯格的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一般创意思维涉及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等,是各种思维的综合过程。创意思维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主观的意识、情感融入设计师所见所闻提取出设计的目的和宗旨,创意思维往往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由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等相互参透、相互作用与影响的结果。
2.创意表达
图形创意的思维常常是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思维的表达则完全是依附于图形创意设计的表达,即是依据形式美的原则与规律。通过具象、意象抽象、具象或结合的创意表达,将创意思维转化为可视的图形语言。
具象表达是现实创意设计最基础的方法,设计师通过观察、分析、研究等思维过程,将其创意思维付诸实践,转化为写实造型或风格的视觉形象。运用现实化的表达手法,更明了地体现设计师的想法。抽象表达通过点、线、面等造型元素的拆分、组合及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形式,不仅仅是表达现实的事物,而且是通过对几何造型、分割构成等规律融入想象力与联想力的创造。然而,具象与抽象的结合,则是主要体现在形象的从繁到简、典型性与概括性,图形构成与升成的过程。从整体角度分析,在点、线、面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综合具象的生动、形象的性格化与抽象的理性寓意,得到新的具象图形和某种设计的构想。
(二)海报设计
海报设计包括海报的崛起、海报的要素,即图形的应用、文字的应用、色彩的应用。
1.海报的崛起
“海报”一词演变到今天,它的范围已不仅仅是职业性戏剧演出的专用张贴物。如今,海报是为面向广大群众报道或传达有关戏剧、电影、体育比赛、文化信息、报告会等视觉信息的招贴,有的还加以艺术化与科学化的设计。因为它同其他媒体一样,具有向受众传达某一物体、事件的特性,所以海报又是媒体的一种。但是海报具有在放映或演出场所、街头广场张贴的特性,加以艺术化与科学化设计的海报,海报又是电影、戏剧、体育宣传画的一种,招贴也称为“海报”或“宣传画”,属于户外广告形式,分布在街道、影剧院、展览会、商业闹区、车站、码头、公园等公共场所。因此,国外又称之为“瞬间”的街头艺术。招贴相比其他广告形式具有画面大、内容广泛、艺术表现力丰富、远视效果强烈的特点。海报是人们极为常见的一种视觉信息形式,多应用在电影、戏剧、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中。海报中通常要传达清楚活动的性质、主办单位、时间、地点等详细内容。海报的语言要求简明扼要,视觉形式语言要做到新颖美观和概括准确地传达视觉信息。
20世纪,海报的制作是众人皆知的宣传手段,无论是企业宣传某种商品,还是社会团体策划某种活动,在准备阶段都会向受众张贴一张相关的海报。相对单调的宣传页而言,海报所承载的信息量比较大,因而也深受人们的注目。我国最早的海报出现在北宋时期,那时主要以商业海报为主。20世纪30年代的月份牌、60年代的宣传画,无疑都是特定时期海报的一种特殊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到20世纪80—90年代,伴随着我国香港设计师和内地设计师海报设计作品的展览与传播,中国海报设计才真正被世人所关注。2003年,在中国杭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对中国海报设计的发展动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即便如此,我国海报的发展与国际上的设计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需要现今的设计师不断努力,争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世界范围内分析,海报设计经历了百年的历练与蜕变。或许有人会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海报将会被新的宣传媒体所替代,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海报设计与新型媒体的互融、互补性。由此可见,海报仍然在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传达作用。相信在未来,海报宣传仍然是一种主流的方式进行传播,随着印刷行业的发展,海报已经进入了数字设计与数字印刷的科技时代。
2.海报的要素
海报作为一种视觉传达媒体,具有其他媒体无法代替的特征。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媒体的宣传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与多维化,而海报设计与表达则受到设计构思、方法、视觉传达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创意思维是优秀设计的开始和成功传达的保证。
(1)图形的应用
图形是海报设计中最重要的基本元素,它可以是自然界中形状与形态的元素,也可以是人们长期观察和积累的视觉产物;它可以是独特的造型,也可以是个人情感、主观意识相结合后产生的独特创意思维结果。图形因其具有创新和特殊的造型,被融入到海报创意设计中。具象、抽象、意象是海报设计的主要形象因素,它们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的信息都彰显着自身的优缺点。所以,具象、抽象、意象经常以相互融合的方式表达。具象图形是通过形式美的原则和设计手法来表达海报设计的主题是以客观事物的具体形态。一般是对现实事物的特征与艺术化的展示,在海报设计中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营造出不同的信息意境。抽象图形是利用造型元素的符号化,通过重复、发射、均衡、特异、对称等构图方式进行重组重构的排列,最终达到具象图形无法达到视觉符号化的效果,这也是一种高度概括化与概念化的表达形式。抽象图形不受任何对象和时空的限制,是一种极具科技感和现代感的符号形象,相比之下具象图形更具有表现力和生命力。而抽象图形突破了具象图形繁琐的表现,拓展了图形的表现力,使海报设计中图形联想的延续性更加丰富和寓意深远。
(2)文字的应用
海报中的文字是表达创意主题和抒发感情的直观信息符号,具有举足轻重的引导和解读作用。不管中文还是外文,文字都是信息传播的直接载体。海报中文字性表达体现为文案和字体设计两个方面。文案具有清晰的表达海报主题的作用。字体设计是在文案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海报内容的创意型设计。文字可以说是海报设计的核心,任何其他的视觉元素都是为其服务的,同时文字也是为突出主题服务的。如果以字体设计为主的海报创意在形式和内涵上,都应用字体独特之处吸引和感染目标受众群,相对文案来说不仅突出了主题,更重要的是具有形象的表现功能,极大地拓展了文字表达的空间外延,更加深化了字体承载的重要含义。
(3)色彩的应用
色彩是一种复杂而又直观的语言,比其他任何形式都更容易与人交流,兼有远距离和近距离的观赏与阅读的效果,是海报最直观、最具有影响力的视觉诱导因素。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色彩内涵,能引起人们的注目和生理及感情上的反应。同时,海报通过鲜明的颜色形象给人以美的传递。强化人们对色彩的认知和选择,发挥了色彩在海报传达中的视觉引导作用。
三、海报设计中图形创意的形式语言表达
在现代海报设计中,形式语言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设计师融入主观意识和自我情感创意出独特的图形整合到海报设计表达中,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形式语言。图形创意不单单可以表达海报表象的含义,还能表达出其更深层的内涵,也可以使海报更具有记忆性、传播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传达宗旨。
(一)形式语言的定义
形式语言是为了特定的应用而构成的设计语言。而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形式语言是抽象的、感性的,它与人类的语言是不同的。但是它们都具有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作用,传达给受众的不仅是客观存在的实物,还可以传达给受众它们存在的意义与意境,海报不仅是物质的传播,更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表达与传递。
(二)海报中图形创意的形式语言表达
形式语言的特点为高度的抽象化,是一套演绎系统,具有转换的特点。形式具有语言特征,其本身有一定的内在信息,形式是人与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交流、设计的特殊语言系统,而这种表象式的分割系统不能分割解决。现在设计以复杂、多元、混沌的状态呈现,形式语言也呈现出相应的状态。所以,当代设计师也要重新审视形式语言的发展趋势,使海报能充分发挥作用和影响力。使现代海报设计不只停留在观觉的表面,而是要去关注海报内在的含义传达。20世纪80—9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普及,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浪潮迭起,给图形创意设计在海报中的表达带来了一片新天地。数字化冲击着传统海报的创意思维与表达、传播与技术的方式。设计师可以通过软件和计算机更完整和精确地表达出海报主题的形象、图形以及丰富的色彩与变化万千的字体。补充传统手绘方式不能表达的形态和色彩,海报表达更具有鲜明性和生动性。设计师也可以在形式语言表达过程中寻找更多的灵感和创意思维,创意出特征鲜明的图形,使海报设计更具有视觉冲击力。使海报设计不再只停留在形式美,而是要通过更丰富和生动的创意图形开发,使海报设计中的图形创意具有更深层的寓意和象征。
结语
由此可见,海报设计进入了只注重表象,缺少注重内在含义的瓶颈时期。本文对图形创意在海报设计中的形式语言表达的研究,结合海报中形式语言的表达,阐述了图形与表达、图形的定义与图形功能分类、图形语言的表达与绘画语言的表达以及海报设计与创意思维等问题。重点论述了创意思维与图形创意设计的表达、海报设计创意、形式语言等问题。因此,设计师需要发挥潜在的创意思维和想象力,创意出具有独特性的图形造型,通过设计师形式语言的表达应用在海报设计中,使海报设计表达除了可以快速传播信息外,还可以使设计师和受众的内在意识形成共鸣,产生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
(注:本文为黑龙江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图形创意知觉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B035)
参考文献:
[1]王田明.招贴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2]黄志华.图形创意与应用[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3]周成军.图形创意[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4]卢景同.形式语言及设计符号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王兆强.创意空间[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