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库存管理问题及对策

库存管理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3-07-04 17:09: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库存管理问题及对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库存管理问题及对策

第1篇

库存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随着ERP系统在企业的应用和升级,物资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集团化采购成为物资采购的主要方式,库存管理更是成为失去采购权限的物资部门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工作。本文分析了ERP应用企业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降库存、减积压、加强管理的具体对策,强调了优化库存结构、强化库存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的观点。

关键词:

库存管理;常见问题;对策;库存结构

1引言

库存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ERP系统在企业的应用和升级,物资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集团化采购成为物资采购的主要方式。由于采购权限集中在少数部门手中,库存管理成为失去采购权限的物资部门的最主要工作。因此,提高库存管理水平,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企业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库存余额大

库存余额较大,占用资金较多。包含必要的安全库存,普通库存,更有储存期长的物资、不再出库使用的物资。主要原因是没有科学合理地规划好采购方式、控制好采购进度和频次,存在盲目性,使高库存成为既定事实。

2.2超储积压问题较突出

超储积压物资处置压力大,每月都有新增积压产生。需求计划编报不及时、不准确,缺乏预见性,是造成库存积压的主要原因。

2.3系统库存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库存状况

ERP系统对主数据和业务流程操作有一定要求和限制,采购及收发业务没有及时录入ERP系统,导致库存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较差。

2.4过于依赖ERP系统数据,对实际库存的管理有放松

对实际物资的保管、保养,什么时候都应是库存管理的一项根本工作。在ERP系统能快速提供物资收发存报表且以此为准上报后,不必通过库存盘点、核对账本、计算数据、提供月结报表,保管员只需记数量帐,因此对实际库存的管理有了放松。

3强化库存管理的对策

因为库存情况一直是动态的,所以库存管理的工作也应是动态的。应该定期进行,根据实际状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

3.1优化库存结构,调整储备策略

(1)利用ERP系统库存数据,进ABC分类,及时分析和优化库存结构,合理确定进货批次、批量,严格控制储备规模,调整储备策略,降低库存余额。

(2)按照物料(组)金额排序,进行ABC分类,处理占用资金排名较前的物资,对降低库存资金作用大,是库存监控和降低库存的重点;按照物料数量排序,进行ABC分类,库存数量排名较前的物资,是降低库存、限制再入库的重点;按照物料批次排序,可以对采购频次、批量提供依据,有助于提前处理可能形成的超储积压。

(3)对物资消耗进行ABC分类,对采购金额大和数量大、使用频繁的物资,制定科学的采购方式,确定合理的储备策略,适时调整,从采购前期就着手降低这部分物资库存。经对常见储备策略对比,可以看出,实物在工厂、积压风险在供应商的寄售库存方式,对企业是最有利的。因此,企业在保有必要的工厂库存的同时,应充分利用供应商寄售库存,合理利用供应商社会库存。原则上只对生产急需、易损的的极少数物资进行工厂储备,并对储备数量严格做出规定,以最少的库存、最低的资金占用确保生产需要;同时,大力开展框架协议采购,可以减少采购频次和采购周期,从而加速库存资金周转、降低库存量。把采购管理与库存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重视供应商绩效考评,可以提高供应商库存的保证程度。建立物资需求与企业库存、与供应商库存信息共享机制,既保证生产经营和工程建设需要,又能有效控制库存、降低储备资金占用。

3.2积极处理超储积压物资,严控新增超储积压的发生

(1)坚决执行物资先进先出原则,对已有超储积压的物资,限制再采购入库。合理制定安全库存、最高储备限额,利用批次动态信息,对一定时间内无动态的物资作出预警标识,限制和控制再采购入库。

(2)及时公布超储积压物资信息,积极鼓励超储积压物资的内部调剂、改代利用,减少超储积压,提高库存物资周转率。

(3)重视需求计划管理,加强线上需求计划提报的监控,特别是要重视对采购价值有重大影响的需求管理。提高需求计划的准确率和及时率,减少因需求不准确造成的积压风险。

(4)强化需求计划管理,严格追究库存资金占用责任。对入库后6个月未领用完的常规储备物资,需求计划提报单位必须书面向供应部门提交原因分析及后续使用意见,供应部门负责督办。供应部门对年度内形成的新增积压实行资金直接划转,由责任单位承担责任。

3.3制定工作标准,落实时效考核,严控系统补录操作

强化对工作质量的管理,倡导工作标准化。严格规范需求计划的物料描述,提高物料编码编制水平,推进需求计划标准化。推行ERP线下数据稽核和申报工作标准化,定期为领导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收发存信息,促进线上业务的开展。积极争取ERP系统业务信息和实际采购流程同步,减少采购业务线上补录、线下混乱的情况。加强时效考核,明确ERP系统各操作环节的时间要求,管控实物入库验收时间,减少未办入库就出库领用的情况。

3.4重视库存盘点工作,加强库房基础工作

设计规范的报表,把线上线下数据统一起来定期上报。使ERP系统库存信息基本能反映实际库存情况,而差异的部分,由经过领导签字同意的线下入库单和急料出库单对应。要定期、认真进行库存的盘点工作。应加强对ERP帐、实物帐、料卡、实物四对口的要求和考核。加强库房基础工作。严格执行物资的验收入库、保管保养、出库等制度,加强监督和考核。

4结束语

库存管理是物资部门的重要职能,对企业的生产运行、效益提高有重大的意义。优化库存结构、强化库存管理是物资部门的一项长期性工作。ERP等信息系统强大的数据支持和处理功能,是我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用的强大保障!

作者:蔺云莉 单位: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盐化工总厂

第2篇

【关键词】建材企业;存货管理;现状优化对策

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建筑材料的需求领也与日俱增,使建材企业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但是也加剧了建材企业之间的竞争。如何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是每一个建材企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而通过加强存货管理,能够提高资金的流转速率、减少资金的占用比例,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建材企业如何优化存货管理进行探讨。

一、建材企业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库存管理是建材企业的一项关键管理工作,因为建材企业的主要盈利途径便是通过销售货物而获取相应的报酬,所以做好库存管理工作,保证库存管理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减少资金占用,才能获取最大利益。影响建材企业存货管理的因素众多,包括企业自身财务情况、客户实际需求、市场价格波动、政府政策调控等,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复杂工作。库存管理不仅会影响建材企业的资金流动,同时也会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直接挂钩,要扩大盈利空间,建材企业就需要从管理成本及存货效益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既要保证自身具有一定的库存量,又要避免出现货物积压现象,所以建材企业就需要提高对存货管理的重视力度。

二、建材企业存货管理现状

综合当前建材企业库存管理整体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存货管理体系不够规范

建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存货管理体系,所以每个建材企业所运用的存货管理体系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难以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进行规范,导致库存管理水平较低,其中仓库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现象尤为突出。库存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仍以手工记账管理方式为主,管理效率较低,并且还容易出现记账错误现象。

2.存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库存管理需要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但是当前很多建材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制度,导致管理水平较低。在编制采购计划的时候,没有结合企业资金、市场行情及客户需求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货物采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经常出现货物积压现象。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库存管理责任划分不清,难以保证库存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也未能根据货物类型、性质、规格对其进行分类管理,货物堆放比较混乱。

3.存货管理与物流管理脱节

很多建材企业在开展存货管理工作时候,没有结合物流管理进行综合考虑,货物供应链条及产品销售渠道不够通畅,不仅无法及时完成原材料的采购,也容易造成大量产品滞销,增加了建材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不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建材企业存货管理的优化对策

建材企业的主要作用是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所需建筑材料,而建筑材料是确保建筑施工顺利开展和正常进行的基础,所以库存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为此,就需要制定优化对策来提高建材企业存货管理水平。

1.优化库存管理体系

规范的库存管理体系是保证建材企业库存管理工作有序_展的基础。建材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及市场形势,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对原有库存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制定一套科学的、符合自身特点的标准化管理流程,实现仓库空间利用的最大化。同时还需要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将各项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库存管理相结合,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此外,还需要定期对仓库管理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及管理设备。

2.完善库存管理制度

完善的库存管理制度对库存管理工作起到规范和约束所用,建材企业应该构建完善的库存管理制度。首先,在编制物资采购计划的时候,应该结合企业资金、客户需求、市场价格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提高物资采购计划的科学性及可行性,既要保证货物的及时供应,又要避免出现库存量过大现象。其次,应该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个部门在库存管理中所承担的责任,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使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监督,配合内部激励机制,使企业员工能够积极参与到库存管理工作中。最后,需要制定严格的货物分类标准,将不同类型货物进行分开存储,保证材料性能及质量不被破坏。

3.加强库存管理与物流管理的联系

物流管理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所以建材企业应该将库存管理与物流管理相结合。企业管理层应该将供应链管理与存货管理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加强物流管理力度,从物资采购、运输、配送及储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制定科学的库存管理方案,结合物流管理来提高库存管理水平。并且,企业的采购、仓库、财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部门,都需要积极参与到库存管理中,共享存货管理的相关信息,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来提高存货管理的效率。

四、结束语

库存管理作为建材企业的一项核心工作,管理成效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情况。所以,建材企业就需要及时转变库存管理理念、创新传统管理模式。针对当前建材企业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库存管理体系,完善库存管理制度,加强库存管理与物流管理的联系等措施加以改善,提高建材企业库存管理水平,扩大企业的经营利润空间,为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服装企业;库存管理;库存成本

一、我国服装企业库存管理发展现状

服装是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的产品,服装企业要想维持其正常的销售活动必须拥有一定量的库存。但是由于现阶段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断地追求潮流,再加上地域差异、季节变化、服装款式同质化严重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老款衣服积压现象日益严重。库存积压增多必然会占用企业大量日常流动资金,这将会影响到服装企业日常的资金周转和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大多数服装企业为了降低库存量,会采取换季打折、清仓大甩卖、反季销售等促销方式来释放库存量。但是,仍然有很多处理不完的衣服一直积压在仓库里,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本文研究服装企业库存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服装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库存管理水平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服装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需求预测不准确

服装生产都具有一定的提前期,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短,换新速度较快,这使得生产商对服装产品的市场需求难以准确的进行预测,一些新潮流的时尚服装表现得尤为突出。再加上消费者在购买服装产品时往往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购的,而且还容易受到周围群体的影响,这使得服装销售企业只能根据自己的销售经验来确定订货量。正是由于顾客服装需求的不确定性,所以预测服装产品未来的市场需求是一件比较难把握的事情。

(二)不同企业内同质化竞争严重

由于服装企业在对服装流行趋势上不能够很好地作出预测,进而不能够准确把握当下新的消费形态。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在同步变化,导致现在的服装设计上同质化现象严重。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购买服装时,他们更加注重购物体验的满足和个性化设计需求,而目前各类服装的设计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性和个性化。缺乏创新性主要表现在服装款式陈旧,服装设计上只是简单的变换了一下颜色以及简单的设计,这样的一种状态导致顾客的购买率低下,库存积压严重,致使许多企业在降价销售、买一赠一的情况下仍然库存积压严重。另外,服装设计以百搭款为主,缺乏个性化,满足不了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严重降低了顾客的满意度,导致库存积压严重。在库存积压严重的同时,企业并未减少生产,而是继续在制品的生产,致使库存积压越来越严重。由于服装企业没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因此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与市场的需求。

(三)库存管理方法落后

我国大多数服装企业的库存管理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仓库货架随意摆放,货品位置随意存放,给仓库管理带来很多困难,经常会出现找不到货品或者很长时间才找到货品的情况,甚至有的仓库管理员无法确定库存的数量,浪费仓库管理人员大量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当货品运到仓库的时候,整个收货过程中需要核对的东西非常多,浪费仓库人员大量时间,收货入库后仓库人员还需要根据收货单据到电脑中登记入库信息,数据繁多,容易出现登记错误。

(四)管理者缺乏库存管理意识

由于我国服装企业受传统思想模式的束缚,因此管理层对库存管理不够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的服装企业管理者只关心服装产品的生产销售,重视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而不重视企业的库存管理,甚至把服装产品生产和服装产品库存管理混为一谈。二是有的管理者库存管理基础知识薄弱,缺乏仓库货品进出货流程的管理技能、货品出入库的电脑开单技能、录入记账工作的能力,认为企业库存管理就是对企业的简单盘点,只要达到库存物品没有丢失的目标就行。三是部分管理者甚至对库存管理具体情况很少过问,他们没有认识到库存管理对整个企业的运营管理作用,对库存管理的重视不够将会制约企业未来的良好发展。

三、解决我国服装企业库存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市场需求预测

服装企业应该通过对市场进行测试来解决预测不准的问题,也就是小批量投放测试市场需求。当发现需求增加的时候马上追加生产,但这种方式需要企业拥有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旺销产品。在小批量投放测试的同时展开市场调查,调查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不同气质的顾客需求。通过市场测试与市场调研结果分析不同类型顾客对服装的需求,进而对市场进行准确的预测。服装企业还可以通过对前期数据的分析,找出规律,例如消费群体地区分布,消费习惯类型等,根据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来生产,即抓住当下及未来流行趋势,引领消费时尚潮流。

(二)提高服装品牌意识

我国服装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独特的品牌,很多服装企业产品的设计都是盲目借鉴国外知名品牌,并没有重视自己服装产品的原创性和品牌意识,服装产品款式严重同质化。服装企业忽略品牌的作用和产品缺乏创新性,导致产品的需求减少,最终使企业库存大量积压。所以,企业要想解决这些存货问题,改善库存积压状况,必须开始重视服装品牌的独特性与创新。通过创新设计和品牌宣传,将品牌文化和品牌内涵通过服装产品传达给市场,通过独特的创新思维与形式,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提高本企业服装品牌的市场知名度。

(三)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理念

服装企业库存管理离不开技术的指导,目前可供企业采用的现代化库存管理方法众多,例如:EOQ库存管理、JIT库存管理、多品种联合采购法、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等。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企业在选择库存方法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现时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将要发展的方向,结合市场状况进行选择。服装企业在进行库存管理的时候,还需要借助一些常用的管理软件,如ERP系统软件。通过建立完善ERP系统来管理企业的库存,这是提高库存管理水平最有效的途径。通过ERP系统整合企业生产销售的具体情况,并以信息的形式,快速地在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传递。采购部门可以根据ERP系统反映的生产信息,进行采购活动。生产部门根据ERP系统反映的市场情况,安排生产计划。在这个系统中,与库存管理相关的人员,还可以随时了解企业库存的种类、数量等具体信息和企业库存在不同阶段的运作状态。所以,在我国服装企业中,要实现信息化下集中有效的库存管理活动,建立与完善企业的ERP系统是不可或缺的。

(四)增强企业库存管理意识

服装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应逐渐摒弃只重视企业的生产,资金等方面的管理,而忽视企业库存的管理这种过时落后的思想观念。首先,经营管理层要重视库存管理这一重要的环节,要克服形式主义上的重视,将对库存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企业经济考核指标、工作顺利开展、经费节约的形式来体现出来。其次,从主管领导到管理人员都要提高加强库存管理的观念,将库存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管理层的议程安排中去。最后,企业应该重视库存的控制、分析和管理,使管理人员树立库存管理的观念,让企业的采购、仓库、财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部门均参与到库存的管理中,做到库存管理信息同步分享化,紧密联系企业运行的每一环节,通过内部各环节的整合来提高库存的效率。库存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流动性资产,对它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经济效益,提供决策分析等巨大作用同时对企业库存管理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依据,从而促进服装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总结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服装企业通过节约成本来提高利润,已成为企业的最大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企业必须通过加强库存管理来节约成本,因为服装行业是一个追求时尚、追求潮流、讲究时效的行业,库存较高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服装企业应该加强服装行业的库存管理,降低库存对流动资金的占用率,提高企业库存的利用率,让企业抽出更多的资金去研究设计新的产品,从而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使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南嘉.企业库存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科技与创新,2017(15)

[2]肖艳红.浅谈中国服装行业的存货管理问题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6(14)

第4篇

关键词:供应链;采购;库存;协同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若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必须要对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产业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保证供应链环境的质量。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采购管理及库存管理是供应链体系的两个方面,这两部分的规范性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企业产品价格浮动与公司的效益和利润。因此,对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和库存管理研究具备相当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如何保证采购、库存管理与供应链环境下的协作,提高企业利润,是众多学者亟待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基于现代贸易企业,对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和库存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SCM(SupplyChainManagement)的定义源于1982年,奥弗尔、韦伯两位咨询人员提出物流管理被供应链管理所提升,并强调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希望高层管理者能注意到该点并协调企业各节点的矛盾性。但对于独立企业来说,供应链管理已经被实践开展起来。后来许多学者对该问题加以关注和研究,在大量专著中都有涉及,其定义分别有以下几类。供应链世界论坛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提品、服务和信息来为用户和股东增添价值的,是从原材料供应商一直到最终用户的关键业务过程的集成管理。美国供应链协会认为:供应链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它囊括了涉及生产与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一切努力,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供应链管理包括:管理供应与需求,原材料与备品备件的采购、制造与装配,物件的存放与库存查询,订单的录入与管理,渠道的分销及最终交付用户。上述定义中的基本思想一致:供应链管理,即通过集成管理思想和方法,有机结合供应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如供应环节、生产制造环节、批发环节、零售环节直到到达顾客手中,供应链管理能有效管理从原材料到顾客手中的全过程。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领导、执行、控制和优化。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提高各企业的效益。

2企业采购和库存管理的背景

在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与传统的采购管理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主要差异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多为订单采购模式,只有拥有客户的订单需求,才会驱动订单的采购,因此也称作“订单驱动模式”,其主要特点为信息传递效率高、供应商应变力强、可不断修正计划保持供需的一致性、减少成本消耗等;第二,供应链环境的采购管理重视对外部资源的整合;第三,其将采购双方的关系从一般买卖转变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库存管理则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良好的库存管理体系能给企业提供缓冲和应急功能,避免企业因特殊事件而出现问题,如21世纪初的李宁公司就曾因库存管理的问题导致市值出现急剧下滑。采购和库存管理是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两者紧密相连,采购管理是库存管理的成本管理方式,库存管理则是采购管理的重要参考条件。统一来看,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企业获取更多效益,减少成本花费,如原材料、运输和库存消耗等成本对企业管理的制约。

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采购管理和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采购管理和库存管理联系不够密切

采购管理与库存管理本质上息息相关,两者不可或缺。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并未意识到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将两者进行了割裂和分离,最终导致生产管理出现了严峻问题,严重制约了采购和库存管理的完善和发展。第一,库存管理是采购管理的基础,若无库存管理提供支持,采购人员无法了解企业的库存状态,使得采购缺乏数据支撑和计划依据,极易导致企业内部货源出现重复、短缺、资金浪费等多种问题。第二,采购管理与库存管理的分离使得企业管理效率大幅度下降。一般采购管理需要率先了解企业内库存管理实际状态并进行综合分析,两者分离会导致两方都很难进行有效把握和控制,对企业整体运行极为不利。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两个重要部分,两者联系不够密切所导致的质量降低也会严重制约企业的正常运营。

3.2缺乏一体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

当前的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采购和库存管理缺乏一体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这使得企业内部两者的合并相当困难,难以实现深度交流。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信息化水平的不足使得企业需求很难被满足。目前信息化管理的不足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首先,现代企业缺乏满足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自身信息体系建立不够完善,缺乏信息基础;其次,企业缺乏完善的信息管理控制系统,信息普及和处理质量都相对较差;最后,企业内员工个人信息化素质水平不足,难以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制约着企业内部采购和库存管理的协同化发展。

3.3采购和库存管理模式涣散

现代企业内部,采购和库存管理模式涣散的问题极为普遍。企业内管理系统缺乏完整性,采购、库存管理及两者的协同管理都有一定程度的缺陷。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协同管理体系不明确、职务责任分配不明确及执行力差等,制约着现代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企业内管理人员也未起到监督职能,监督缺位,企业内管理的专业化不足。

3.4库存控制策略针对性不强

库存管理对于企业的供应链影响很大,企业一般会通过已知信息对库存进行控制从而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对供应商来说,必须要提供可靠的交货数量和质量,但总有些供货商的货物质量堪忧。这种状况使得市场中货品存在不稳定性,很容易出现部分货品需求可预测,另外一部分不可控的局面。这种供货商差异带来的影响,通过针对性的库存控制策略便能统一和解决,但很多企业所采用的都是统一的库存控制措施,无法应对这些状况。

3.5供应链风险

供应链风险主要有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类,对其进行细化,则有道德风险、信息传递风险、生产组织与采购风险、分销商选择风险、物流运作风险和企业文化差异风险六种。其中道德风险及信息传递风险主要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或者信息传递错误等原因所造成的,极容易导致供应商为寻求利益以次充好,或者生产和销售理解存在分歧从而导致“牛鞭效应”的出现。生产组织和采购风险使得生产中缺乏柔性,极容易因某环节的疏漏使得整个生产过程停滞。分销商选择风险则有可能导致竞争失败,甚至供应链分崩离析。物流运作风险则是供应链管理中难以实现高效物流运作造成的风险。企业文化差异风险则是因为上下游企业自身企业文化的不同,经营理念、文化制度、员工职业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工作结论相悖的风险,很容易造成供应链崩溃。

4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促进采购和库存协同管理的对策

4.1改革管理体系,强调准时采购

若想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对企业的采购和库存管理进行协同化发展,必须要从体制上将两者整合起来,优化管理系统,改革管理体系。首先,必须要将采购和库存管理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以其作为企业的关键部门,设置企业内的管理职位,从而使得两者的管理能起到相同的效果;其次,改革管理体系最重要的就是对管理办法的创新和完善,要改变传统库存管理方法的冗杂性和粗糙性的特点,简化库存管理的业务量,把握对少数物品的关键管理。保证管理方法趋向条理化、精细化发展,避免管理出现质量混乱。准时采购(JIT采购法)作为先进的采购管理模式,可以作为管理体系改革中的采购方法,该模式有助于集中应用和反映采购信息,并且在需求层面上按需提品和服务。采购过程既不提前,也不延迟,因此叫作准时采购。准时采购的应用对于整个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要求都更高,取决于全社会的管理水平,在选择中应慎重而全面考虑,从而做出决策。该方法的使用可以大幅减少库存,提高材料与外购件质量,并减少成本花费

4.2创新优化信息化建设

现代企业要想实现采购和库存管理的共同进步,必须要进行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创新优化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程度,给两者的管理奠定外在基础。通过对信息化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加强两者之间的信息频率互动,确保企业内更体系化、精确化数据库的建立和更新,能够给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反映。一旦出现采购或者库存数据的变更,都能迅速反馈给系统,从而便于企业处理信息,有利于实现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现代企业也需要提升员工素质,最大限度通过信息化技术平台的建立来丰富员工的专业知识。

4.3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强联合库存管理

现代企业的采购和管理的协同发展,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失去监督会导致管理工作懈怠,影响工作效率,严重制约管理效率和质量。企业必须要对分管采购和库存管理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细究各环节员工的素质水平高低。通过企业严格的监督体系,为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提供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企业还必须要依据发展状况对采购和库存管理环节设定应急方案,一旦出现问题保证能即刻处理解决。同时,也应该加强联合库存管理,让供应商和客户对库存计划进行协同处理和制定,避免“牛鞭效应”的出现,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4.4结合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对于企业来说,VMI策略的实施是依托于订单标准而处理的。企业必须要和供应商共同了解供应商订单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参数及相关信息;需要建立EDI标准报文,强化企业的功能性,将订货、交货、票据处理等环节都交予企业处理。对于企业来说,VMI的关键点在于企业库存管理是否透明。一旦两者之间的库存信息系统是透明化的,企业就能及时了解供应商的库存变化量,也能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自身需求,从而促进采购和库存的协同管理。

4.5加强供应商管理,建立长效合作关系

在供应商与制造商关系中,存在两种典型的关系模式:传统的竞争关系和合作性关系,或者叫双赢关系(Win-Win)。两种关系模式的采购特征有所不同。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和库存管理,以贸易企业来说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供应商需为企业采购需求反应实时现状,时间要求比较紧张,因此要求较高的工作效率。但是企业人员在采购和库存管理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按照验收步骤进行依次检查审批,后续销售出库之前也需要评定货物质量,因此,如果与供应商形成长期、高质量的合作,对企业供应链的优化有很重要的帮助。

5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中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便于企业建立更完整、高质、高效的商业体系。对于企业来说,内部的采购和库存管理都是货物供应环节中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且该项管理关乎于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等诸多方面。想要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充分保障企业的合理性,对供应链进行合理管理。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和库存管理需要对实践应用进行优化。对企业内部咨询、内部招标的合理规范,能减少企业的成本花费,促使企业的物资采购及库存工作都能顺利进行,有助于提高企业利润。尽力将供应商、采购和库存管理三者进行有机融合,协同管理,促进三者的信息化发展。本文从供应链角度对企业的采购和库存管理战略进行了讨论,希望能为其他企业带来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徐明亮.对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服装企业库存管理的几点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7(22):167-168.

[2]张竞予.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成本控制问题探讨[J].智富时代,2017(2):205.

[3]姜慧华.供应链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和复杂网络理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10):69-73.

[4]孙佩锦.基于供应链协同的物资采购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初探[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49):38.

第5篇

关键词:医院 物资采购 库存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40-02

伴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增大,医院对物资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相应地,完善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深化医院改革,有效进行医院经济管理,亟需规范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提高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的水平,不仅有利于医院经营成本的降低、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可以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物资采购领域滋性腐败现象的发生。医院高层应该更加重视物资采购及库存的管理工作。

一、医院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笔者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并在了解多家医院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认为医院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缺乏采购规章制度的构建。部分医院没有建立完善的采购工作制度及流程;部分医院虽然建有比较完备的制度及流程,但是缺乏执行力,导致医院采购工作的随意性较大、采购管理漏洞较多。

2.缺乏物资采购管理专职机构。部分医院没有对库存管理活动进行全盘管理监督,而是采取分散管理模式,即总务科、设备科等分别管理。而且,基本依靠科室内部自我控制,院内虽有院纪委、审计科、行风办、工会等部门参与监控,但监督力不强,往往流于形式,极易造成腐败。

3.缺乏物资采购的事前监控。医院对物资采购没有采取事前调查、分析,部分采购业务未经院领导批准即可办理,有时采购业务发生后,再进行相关手续的补办。

4.缺乏针对采购过程的风险防范措施。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往往隐藏着廉政风险,有时物资价格与市场情况不相符,则会导致议价不力。此外,物资采购需用医院大量现金,结清不及时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跨月报账,部分票据有时会出现遗漏现象。

二、规范医院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的着力点

1.建章立制、规范流程。医院要以“重视计划、招标采购、质量为主、价格适中”为主要内容,以“成本降低、保障供给、堵塞漏洞”为主要目标,建立科学、规范、合理、完整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使物资采购工作更加规范,责任到人,层层把关,严格落实。为此,在工作中对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应严格追责。

2.健全机构,职责明确,强化对物资采购活动的监控力度。医院可以设立物资采购中心,确定分管领导,由分散管理变为集中管理,对大宗物资材料实行招标采购,个别物资材料采取综合采购询价、议价管理措施,切实保障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同时,材料采购人员及仓库管理人员应全面了解和掌握物资材料使用及库存状况,根据材料招标及议价再进行调查核实和市场调查,跟客户签订材料采购合同。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在有院纪委、审计、行风办、工会等部门参与监管的前提下完成。

要依照物资采购、物资供应以及物资使用“三原则”背景下加强市场调查,对管理工作中及物资材料采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进一步避免采购工作、库存管理工作中的盲目性,降低物资的非正常耗损。医院要统一购进物资、集中统一管理,对物资供需数量和材料质量进行监督、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进而改变各自为战的现象发生。同时,合同还要统一集中管理,防止因医院财务资金支付款而导致的资金流失与财务风险的发生。

3.加强中标合同管理,严把进货质量关。严格按照《合同法》要求,与配送公司签订购销合同,明确品种、规格、价格、回款时间,履行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认真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禁止合同外采购行为。仓库管理人员对购进物资、卫生材料严格检查,严格把关,对物资产地、规格、价格、票据进行严格检查,从而确保物资采购的最终质量,为医院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4.加强库存管理,严格对账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仓库会计月底严格与财务对账制度,确保入库物资总额与财务账金额账实相符,落实对账记录签名制度,并做到仓库每月清仓查库,每年由国资办组织全院对库存物资进行清查,做到账实相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注重教育培训,强化监督控制,从思想上防止滋生腐败问题的发生。为确保各项采购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须注重对仓库管理人员、采购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同时在监管上,采取“统一领导、统一管理、集中负责”的措施,使预算权、采购权、验货权、付款权相分离。通过这些措施,使权力分散,减少腐败现象的滋生。医院审计科应当强化对医院材料采购的全过程跟踪,并实施监管与控制。院纪委、工会应当参与对医院物资采购全过程的监督,对违规采购、不规范采购行为,依法依规进行问责处理。

6.利用网络软件系统进行物资采购管理及仓库物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在仓库材料管理中,账务处理是整个物资库存管理全过程的重要一环。材料管理软件的应用既可以提高仓库管理人员账务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同时又能克服手工操作、签字容易出错的弊端,为及时准确地完成财务、成本核算创造条件。同时材料管理软件可对物资报表格式实现统一模式,做到所出具的报表一致、数据准确,并及时与财务对账。因此要加强物资管理方面的软件投资,实现物资采购、验收、发放、存放、盘点等方面的数据直接与财务数据进行有效对接。医院科室分布广、用人量大,特别是使材料在发放使用过程中的材料成本管理的数据分析,能变得更加方便。对材料成本差异、量价对比情况,在执行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三、结束语

总之,医院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对供应商的管理不到位,采购人员、库存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和监督重点把握不准等。为此,在今后的采购工作中,应加强培训工作,提高采购人员、库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招标为主、多种采购方式并存,才有可能堵塞采购中存在的漏洞,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保证供应,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臧素洁,宋承木.医院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0(8)

[2] 徐琴.医院物资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3(33)

[3] 丁旭辉.优化物资管理,提高医院管理水平[J].卫生经济研究,2012(11)

[4] 李艳红.规范医院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之我见[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3)

[5] 辛歌峡.浅谈医院采购管理现状以及改进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6)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 山东莱芜 271100)

第6篇

关键词:供应链;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措施

成品油是由原油开采出来后经炼油企业加工完毕并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可以市场供应的合格石油制品,其包含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汽油、柴油和煤油等等。而成品油库存管理则是当前成品油供应链中最为关键的组成环节之一,它对于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提升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帮助。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我国正处速发展的全新时期,如何开展对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进一步实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将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下文就对这一问题展开更详细的探索和研究。

1.当前供应链成品油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作为供应链管理系统一个重要环节,成品油相关企业在库存管理上都或多或少的做了一些信息化技术改造的投入或推进,但是从目前整体形势来看,仍存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充分、不到位的现象。例如,我国众多地区中的成品油库存管理工作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引进和推广而被搁置一边,而仍然采用传统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方式的管理效率相对比较低,很难准确的掌握企业需要的相关工作信息,这也将对我国成品油库存工作效率造成较为严峻的影响[1]。甚至一些老旧、偏远或区域内重合油库在库存管理上信息化程度低下甚至采用人工管理模式,和自动化的管理仍在明显的差距。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无法形成比较完善的库存管理系统,因此在成品油的实际管理中如果一些环节的对接不够准确,成品油的供应速度势必受到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对整个供应链的效率造成影响。

2.管理策略

为了将成品油的库存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在实际工作中更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库存模型。这种模型的基本框架中主要包含了成品油库存成本、相关费用和需求等环节。对于当前成品油的库存管理过程中,主要的管理策略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RQ策略。也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成品油库存量的检查,一旦库存量达到了订货标准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发出订单,并将每次的订单量设置为Q。通常情况下,如果成品油的需求比较大,缺货成本较高的过程中,采用此种方案也是最为恰当的方式。2、RS策略。在对成品油库存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库存量小于订货水平就出现了订货行为,就需要订货的数量达到最大的库存量,我们对这个环节中的库存量用S表示[2]。这也说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按照成品油的库存情况进行管理策略的选择。

3.对成品油库存管理进行优化的策略

针对建立的库存模型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反映出的问题,应根据成品油供应情况进行策略优化,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工作环节进行优化完善:

3.1充分引进信息技术

随着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想提升库存管理工作的效率,就需要在成品油库存管理过程中大幅度引进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这项工作应着重以下几点:(1)建立健全成品油库存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此种方式对库存管理的监测进行强化,加强库存信息管理系统与销售ERP系统、加油站零售管理系统、二次物流配送系统等系统端口的融合对接,实现各大系统的集成,实现数据交汇对接,从而实现对库存信息进行准确的掌握,便于在工作中更好的实现准确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可以将信息自动的及时通知给相关工作负责人员,方便相关岗位人员对物流信息的动态掌握,实现对库存的及时补充[3]。(2)完善对成品油收发存环节动态监控,从而更及时和准确的了解成品油的库存变化,有效的保障将信息准确的提供给实际业务操作者或经营决策者。(3)强化对成品油库存自动化控制,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控制或解决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从而减少在库存管理工作中所耗费的人力和财力,更有效实现对成本的节约与控制。

3.2强化对油库的优化

强化对油库的优化布局,是当前对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管理工作中十分关键的工作环节[4]。企业应根据自身不同资源进货渠道、销售流向和油库辐射范围等综合因素实施对油库性能进行完善,对其功能进行提升。首先在实际工作中对油库进行优化布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成品油周转的效率,随之要形成系统的配套的物流优化运行方案。同时,要在实际工作中对成品油仓储品种的结构进行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对各个区域内需求的品种进行满足,在此种背景下实现对库存的有效降低,进一步提高库存管理利用效率节省库存工作的管理成本。其次根据油库的区位重新对油库进行优化布局,对基础设施老旧,安全风险较高的油库或同一地区运输半径重合的油库进行优化关停,以减少后期更新改造资金的投入,也减低现有库存铺底量的占用,盘活现有库存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库存管理是当前成品油管理供应环节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某种程度上说库存管理的好与坏会对成品油供应和物流优化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对成品油的经济效益也有着直接联系。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我国这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要相关企业或是个人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库存量实际情况进行掌握,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更好的采用解决对策,更好的带动我国成品油库存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辜勇,杨子清,高东旭等.基于供应链的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研究[J].中国水运(理论版),2015,4(12):87-88.

[2]尹微.基于供应链的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措施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32(9):58-58,62.

第7篇

关键词:供应链;石狮服装企业;库存管理

一、供应链环境下石狮服装企业库存管理概述

(一)石狮服装企业库存管理的现状

石狮是我国主要的服装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之一。据石狮市统计局统计,2017年石狮服装制造厂商有3573家,纺织服装产业的产值566亿元,同比增长9.5%,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链条,是石狮的支柱产业。在石狮,无论是大型还是中小型服装企业,每到年末都会开展清仓大促销活动,活动周期长达一到两个月。更有甚者,一年四季都在做清仓促销活动。清仓的卖场就像一个大仓库,堆积着各式各样的积压库存。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库存管理已经成为困扰石狮服装企业的一个难题,研究石狮服装企业的库存管理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的特征

传统环境下,企业只关注单个企业自身的库存,而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需要关注链上各节点企业共同的库存。两种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存在诸多的不同,表现在:1.供应链注重整体的概念,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形成一个整体,通过对供应链上物流活动的统一管理,使各节点企业间形成联动机制,降低整体的库存水平;2.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注重各节点企业间信息的共享,使各节点企业能获得较准确的需求信息,减缓“需求变异放大”效应,减少不必要的缓冲库存,并且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响应,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3.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要求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形成合作伙伴的关系,企业间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形成以业务流程为核心,面向用户的高效供应链运作系统,使供应链整体的库存下降,减少库存维持成本[1]。

二、石狮服装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供应链的整体观念

供应链中,通过控制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使行业中的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乃至最终的用户形成一个功能链[2]。当供应链运作良好时,链上的各节点企业会形成整体联动的效应。石狮服装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业,更多是从单一企业的角度去看待库存,从自身库存的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出发设置相应的订货点和订货量。企业的管理者未能从自身企业抽身出来,从更高的视野放眼服装产业的整条供应链。缺乏整体供应链库存优化的思想导致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企业(布料供应商、服装生产商、服装销售商)维持过高的库存以保证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形成大量的库存积压。大量的库存积压对于服装企业乃至整条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都是一个沉重的枷锁,无法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降低服务水平。石狮服装企业原有的优势很容易被其他地区的服装企业所模仿,如果不改变传统的库存管理观念,过高的库存将严重影响石狮服装企业的发展,继而丧失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二)库存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在供应链环境下,信息共享是提高供应链效率非常重要的因素。大型企业都纷纷斥巨资购买先进的信息系统,石狮的服装企业也意识到提高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市面上现有的信息系统软件的购买价格比较昂贵,还需要后期的维护费用。从企业现实出发,石狮服装企业往往不会购买完整的软件系统,而是让软件开发商将软件系统进行模块拆分,进而选择购买几个对企业最实用的模块,比如:库存管理模块、采购管理模块等。这对服装企业各部门内部实现信息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并不能实现供应链整体信息的共享,使得企业在库存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盲点。同时,迫于资金的限制,石狮服装企业的库存硬件基础未能得到很好的完善,大部分的库存活动都是靠人力来完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库存管理效率。

(三)缺乏合作与协调性

供应链是一个整体,需要协调好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的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的运作效果。协调好各节点企业是为了让供应链的信息流能够在供应链中实现无缝传递,使整个供应链在客户需求信息的引导下做出步调一致的反应,建立供需之间更加合理的关系,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3]。然而,石狮服装供应链中的大部分供应商、生产商和分销商等各节点企业,并未形成良好的合作和信息共享的意识,有些节点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肯透露过多的信息给上下游的企业,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甚至信息扭曲。这种情况下,上游企业只能通过保持较高的安全库存,才能满足下游企业的需求,为此企业必须付出较高的库存成本。越往供应链上游、越远离用户的节点企业保持的库存水平越高,这就形成了“需求变异放大”效应,也就是所谓的“牛鞭效应”。

三、推进供应链环境下石狮服装企业库存管理优化的主要措施

(一)形成供应链的整体观念

在市场竞争激烈,客户对产品需求多变的情况下,传统的只关注单一企业自身的库存管理的观念已经不再适用。供应链观念为石狮服装企业的库存管理提供了新思路:行业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间加强合作、密切配合、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当客户提出个性化需求时整条供应链形成联动反应,以整条供应链最低的库存来应对客户不确定的需求,实现整条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共赢。这就要求服装企业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打破多年形成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积极主动与上游供应商及下游的分销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供应链的整体观念是石狮服装企业走出僵化孤立的供应模式,顺应新时代服装消费潮流的一把利器[4]。

(二)成立专门的信息集成部门,提高信息化

市场信息、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对石狮服装企业都非常重要。大多数石狮的服装企业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不能像大型企业那样直接购进先进的信息系统软件,只能让软件的开发商将系统进行拆分,购买其中最实用的几个模块。基于这一现状,石狮服装企业可以从企业内部建设入手,弥补软硬件的不足,即石狮服装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信息集成部门(信息集成部门是由实现信息化的软硬件及在部门中调研和汇总处理信息的工作人员组成[5])。石狮服装企业招聘专业的人才,一方面是对已有的信息系统进行运用和维护,另一方面,搜集和分析市场上服装相关的最新动态信息,并将有用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在维持较低库存的基础上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快速的反应。

(三)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

1.提高供应链节点企业对需求信息的共享性石狮服装企业供应链中之所以会出现“需求变异放大”效应主要因为多级供应链信息的传递,供应链上每个节点企业预测的需求量都将成为其上游企业预测放大的因子,并且具有累积性。消除需求信息扭曲的方法主要是供应链中每个节点企业在做需求预测时需要消除来自下游企业的影响,也就是每个节点企业做预测所依据的决策信息是最终消费者对市场的实际需求。那就需要供应链中所有的节点企业共享最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信息。2.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前面提到要提高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对需求信息的共享性,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是:构成供应链系统的各节点企业之间应具有合作伙伴的关系,相互之间彼此信任,不用提防信息共享对企业自身会造成伤害,整条供应链形成一个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具体做法有:一、在石狮服装企业的供应链中引入第三方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作为供应链上从供应商到用户之间的桥梁,各种供需信息传递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对供方和需方的库存控制起到关键的作用,加快整条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做到节点企业需要货物时就能及时送达[6]。二、整条供应链中的各节点企业加强沟通和交流,让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如:布料商或代加工厂)参与到下游企业的服饰研发和设计中,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供应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相互之间形成技术、信息、工艺的集成,共同改善产品,满足顾客新的、高的、差异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上游供应商在早期参与过程中了解到第一手的需求信息,对做出准确需求预测起到关键作用,进而规避过高的库存。

结论

本文通过对石狮服装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在供应链环境下传统的库存管理思想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消费者对服装的个性化需求。石狮服装企业应当形成供应链的整体观念、提高信息化水平并且提高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协调性,从这几方面入手对库存管理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谢小丹.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分析[J].物流科技,2011(11):109-111.

[2]曾小平.服装企业优化库存管理的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2):35-36.

[3]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4]徐明亮.对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服装企业库存管理的几点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7(22):167-168.

第8篇

【关键词】连锁超市;库存流程;库存技术

一、万客乐连锁超市库存管理现状

1.万客乐连锁超市简介。内蒙古万客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的日用消费品流通企业。公司于1996年底在西大批发市场购置了500平米商业门点,用于营业活动,使资本积累上了一个新台阶。2005年3月,经自治区工商局核准,临河兴盛糖酒副食品有限公司更名为内蒙古万客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走向了正规化。目前,企业在临河区内拥有5家连锁超市,总营业面积5000多平米,拥有一个配送中心,配送车辆5辆,拥有400多名员工。经营范围主要是烟酒、食品、饮料、副食、粮油、生鲜、日用杂货、文化体育用品、日化。经过几年的发展,万客乐已成为临河区及周边地区比较具有竞争力的超市。

2.万客乐连锁超市的仓库基础设施方面。由于万客乐连锁超市主要处于临河区郊区,顾客主要是乡镇大多数农村人员。万客乐超市为了降低库存成本,在超市附近租用社会其它单位闲置的普通平房仓库,经过简单的改造就直接使用,仓库内部结构陈旧,摆放物品的有效空间不高,库存设施设备比较简陋。另外,万客乐连锁超市库存管理中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比较少,虽然配备了电脑,但没有较好的利用,使其成为一种“摆设”。

3.万客乐连锁超市的仓库管理人员方面。目前万客乐连锁超市在库存人员方面共有8名库房管理人员,此外,还有14名装卸搬运工人,负责出库、入库商品的装卸搬运。由于企业中家族成员占很大的比例,而且他们的大多数年龄偏大,即使有部分年轻的人员,但也是从农村走出来,没有较高的知识水平,缺乏、甚至就没有现代库存管理的意识,这也是造成库存作业环节的效率底下,商品损坏率较高的原因。

二、万客乐连锁超市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科学库存管理的认识。万客乐连锁超市认为仓库就是一个简单存货的地方,只要把所需的商品存够,它就完成了它的所有职能。其实,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它的每一份资源都应该得到优化配置,所以库房就不只是只有存货的功能了。企业库存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低,拥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只有很少一部分,因此缺乏对科学库存管理的认知,有的人员甚至就没有,严重影响库存作业的效率。(2)仓库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万客乐连锁超市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且很多商品都具有季节性、生产和消费的错峰性,所以要求仓库管理人员需要不仅仅了解在库的各种商品,还需要了解在库商品的特性,要求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水平。万客乐连锁超市的库存管理人员知识水平较低,他们认为只要把多余的商品放置在一起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商品存放对整个库存管理效果的影响,除此之外,万客乐连锁超市的部分库存职工属于家族成员,没有库存管理经验,缺少对库存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但领导却将其安置在库存主管的位置上,影响到企业整体对库存的管理。(3)仓库基础设施简陋。目前,由于万客乐连锁超市仓库使用的是普通平房仓库,它的建筑面积利用率本身就不高,用于储存商品的利用面积就更少了,造成单位商品的储存成本较高。而且仓库的建设还属于传统式结构,技术水平落后,现代化程度低,功能也比较单一,设备陈旧落后,很不适应库存管理发展的要求。(4)库存与采购、配送等环节不能有效协作。在商品配送方面,企业设立库存一方面是为了保障销售的正常进行和连续运转,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库存的优势不仅在于保证商品供应,同时也表现为可以向顾客提供更多的服务,满足后者的多方面需要。

三、改善万客乐连锁超市库存管理方案

1.改善仓库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在万客乐连锁超市现有的库存条件下,企业应该对仓库进行必要的修建,增加存储商品的容量,增加和改善仓库辅助设施的建设,安装换气扇,防止高温、湿度的差异和不良气体的影响对物品的损失。仓库内还要注重防水、防火、防盗等设施的建设、维护,以保证商品安全。仓库内部应该根据商品的不同特性,进行明确的分类、存放保管,区域的划分要清楚合理这样不仅便于取货、发货的作业,提高了仓库对商品的吞吐量,减少商品在仓库的停滞时间,可能实现部分商品的零库存,同时还保证了库存作业流程的畅通。

2.提高库存管理人员素质。万客乐连锁超市中,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库存管理人员匮乏。因此,加大对库存管理员工培训的投入,对万客乐连锁超市而言,或许比其他投入显得更为重要。企业应该抛开家族这层关系,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制度一定要明确,坚持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奖罚分明。组织库存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库存管理职业技能,除了提高员工素质和改善服务质量外,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强化库存管理人员的现代库存管理的意识和对库存管理的认识。

3.引进科学库存管理方法。对万客乐连锁超市来说,其所经营的产品种类繁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根据仓库的具体情况实施重点管理,因此实行ABC管理是比较适合目前超市库存管理的一种方法。虽然很多时候库存是必须存在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库存都能随时发挥其作用来满足超市的需要,或者说这些库存在一定时间内是不能用的,降低库存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这些不可用库存的量。在万客乐连锁超市管理中,库存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做好库存管理工作,是万客乐连锁超市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

4.适当的引进先进的库存信息技术。万客乐连锁超市应配备相应的电子设备,通过采用条形码能大大提高仓库作业的效率和准确度,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企业的库存及出入库的情况。通过采用射频标签可有效地防止物品的丢失率,并可以改进企业的库存管理,实现适时补货有效的跟踪运输与库存,提高效率,减少出错。还能实现自动化的存货、取货等操作,增强作业的准确性和快捷性,同时减少整个库存管理过程中由于物品误置、偷窃、损害和库存、出货错误等造成的损耗。

5.优化库存管理流程。入库管理:商品进库时,库存管理人员必须凭送货单、检验合格单办理入库手续;入库时,库存管理人员必须查点物资的数量、规格型号、合格证件等项目,如发现物资数量、质量、单据等不齐全时,不得办理入库手续。出库管理:各类商品的发出,原则上采用先进先出法。库存管理人员应开具领货单,经领取商品人员签字、入账。商品发出须由各分店开发货单据,仓库管理人员凭盖有各分店发货印章和各分店负责人签字的发货单发货,登记。加强仓库盘点:仓库主管组织库存管理人员初盘存货,以盘点表记录初盘结果。参加盘点工作的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商品存储单位必须规范统一;名称、货号、规格必须明确;数量一定是实物数量,真实准确;绝对不允许重盘和漏盘。仓库管理人员在月末结账前要与各分店做好商品进出的衔接工作,各相关部门的计算口径应保持一致,以保障成本核算的正确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万客乐连锁超市在库存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形上升的,目前万客乐连锁超市在库存管理的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也属于正常。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从不足中找出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客观有效地促进企业库存管理的发展,能否立足自身现状,寻求相应对策,形成合理有效的现代库存管理。

参考文献

[1]顾基发,宋敏.《库存控制管理》,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7

[2]胡世源.企业传统库存管理的缺陷及其发展趋势[J].经营管理者.2009(4)

第9篇

关键词:中央红连锁超市;库存管理;物流成本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149-02

一、中央红连锁超市简介

中央红超市公司隶属于中央红集团,始终奉行“放心满意中央红、便利快捷月亮行”的企业服务理念。其经营类型有三部分:便利超市、便利店及大型卖场。其主要以加盟连锁和直营连锁的经营方式扩张,将中央红“放心食品超市”快速而稳定地发展起来。在中央红覆盖全市的近350多家门店中,“与民为邻、服务社区”的口号被贯彻并实施,通过26个种类以及其8大项功能为消费者提供了最快捷、最便利的社区服务。中央红连锁超市为使百姓放心从源头开始就对销售的食品进行质量监控,致力于销售消费者放心的产品,并全力打造“全产业链”模式。

二、中央红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库存周转效率低

国外大型综合超市库存周转率大多为30天左右。中央红超市则不然,库存周转效率低下,果蔬类生鲜食品未能及时更新上架,库存周转跟不上门店的订货需求,严重影响销售量及客户购买欲望,更会影响利润增长。库存周转效率越高,说明存货流转速度越快,相应的存货保管、流通成本就越低,存货能够更快速地转化为收益或应收账款,使资金流更顺畅,大大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例如,沃尔玛通过自建物流配送中心,依靠强大的IT技术支持与信息处理能力,采用中心配送的模式;家乐福采用供应商直送模式,使门店能够快速补货。因此它们均可大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库存周转效率。

(二)物流配送成本过高

中央红超市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连锁企业,发展迅速,门店遍及哈尔滨市城区,并向哈市周边地区快速推进。但中央红落后的物流配送能力,明显无法跟上门店增长速度。中央红通过直营或加盟两种方式进行扩张,但多以便利店为主,与大型商超、大卖场比起来,竞争力不强。由于便利店仓储空间有限,只能小批量订货,多次往返送货,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物流运输成本,还可能使同样的商品,成本比大批量送货的同行高出很多。很多的门店加盟之后,发现总部并没有按时配送,或者经常缺货、断货。

由于中央红经常需要由配送中心向哈尔滨市区周边较远的门店送货,这样就涉及到长途运输成本大幅增加,而且中央红有限的配送能力,落后的冷配送系统都使物流配送成本高企。这些都造成了中央红一方面出现严重的积压库存,而一方面,缺货和断货,货物不能及时供应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进而造成了部分商品售价高于其他超市,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商品的销量。

(三)库存分级管理不科学

由于中央红超市综合性较强,商品种类繁多。虽然从商品陈列上看,商品都根据不同特性不同用途,分门别类陈列在不同区域的货架。为了保证供应链运行的连续性和应付不确定的需求,进行分级库存管理还是很有必要的。对于购买频率高、占销售量比例大的商品,应紧盯库存,密集盘点,一旦低于安全库存、一定及时补货。而对购买频率低、占用销售量比例小的商品,应控制甚至减少库存。

但实际上,中央红没有真正地将商品按占总销售量的比例、占库存资金比例、是否畅销来进行细致的库存分级。库存盘点也是无论价值高低,销售量如何,都统一盘点,统一管理。因此,导致消费者经常来超市,特别想买的商品买不到,不想买的商品却很多,很可能导致消费者去临近的其他超市购买,严重影响超市的资金流转及利润增长。

(四)供应商信息传递不透明

中央红超市虽然采用中央配送给中心统一配送模式,但是由于是本土企业,要想更好发挥本土特色,就需要更多依赖本土供应商。另外,中央红冷链系统还不够先进,因此,类似生鲜冷冻、本土特色商品等,采用供应商直送模式不仅节省成本,也能保证及时到货上架。高质量的供应商才会供应高质量的商品。

然而,这就涉及到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传递不透明、不对称的问题,使牛鞭效应被不断放大。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更多的还是考虑各自的利益。为了应对突况,超市不得不提高库存安全水平,同时承担由此带来的高成本及高风险。双方始终达不到双赢局面。同时,中央红对供应商也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与奖惩机制,导致经常会有供应商以次充好,供应的商品质量完全不符合中央红的标准,或者不按时送货,货到后发现货损率很高,不得不进行协商甚至调换,这样极大地影响了库存的稳定性,不仅无形中又增大了物流、沟通的成本费用,又会随时出现断货问题。

三、中央红连锁超市库存问题解决对策

(一)实行联合库存管理

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都过于粗放,从采购、入库到盘点,由于各部门没有形成联动机制,导致为应付突发事件,而各自保护自身利益,因此均疏于进行更详细的中长期规划和对市场行情的预测,以及对消费者动向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上各环节就很难有效且及时交换信息,使得信息在多次传递中发生扭曲,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可想而知。

联合库存管理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它的前提条件就是建立一套供应链整合的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超市可以与制造商、供应商以及经销商建立有效沟通,可以查看其他经销商的库存,在库存短缺时就可以在制造商的协调下就近与其他经销商达成补货协议,就可以使超市的库存成本降低。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很好降低中央红库存水平,增强各个环节的协同效应,提高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以及在同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

(二)VMI与品类管理相结合

为解决与供应商信息传递不透明、信息传递缺失、供需双方不能达到双赢的问题。应采用VMI与品类管理相结合的方法。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即供应商管理库存。顾名思义就是要零售企业的库存由供应商来管理。供应商依据实际或预测的消费需求和库存量,来确定库存补货的解决方法,也就是供应商根据获得的销售资料判定消费需求信息,以更有效的计划、更快速的市场反应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的共赢。

品类管理则是VMI的基础上,对超市品类进行进一步科学优化,通过将各产品库存水平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及时将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的商品送上货架,实现供应链高效健康运转。

VMI与品类管理有机结合,使供应商有了获得消费者数据的可能和渠道,并可以借助合理的品类管理更加精确地预测整个供应链的需求,减少不合理的订货,减少库存成本。

(三)采用二次ABC分法进行库存管理

中央红超市的库存周转率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物流落后的原因之外,更主要的是没有进行科学的分级库存管理。可采用二次ABC分类法来管理,降低库存水平,提高周转率。二次ABC分类法是在传统的ABC分类法基础上进一步将库存进行二次优化分类。操作方法第一步,仍然按照库存商品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例,以及单品占库存总量的比例,分为ABC三类。例如,将销售额比例高而库存占比低的商品列为A类,将销售额占比低,而库存占比高的商品列为C类,居中的则列为B类。在此基础上,将ABC再次进行详细分类,然后以此制订有针对性的库存管理方案。

例如,A类商品,应该严格管理库存,对库存经常性盘点、检查;制订采购计划时,应严格按着库存水平及消费需求水平进行采购预测。对B类商品,亦应严格监控库存,而盘点周期应比A类商品稍长,按固定周期的经验进行补货,可随时盘点检查库存。而对于C类的一般商品,进行周期性盘点即可,不用严格控制库存,甚至可以适当减少库存。

结语

中央红超市作为哈尔滨本土成长起来的综合性连锁零售企业,依托中央红集团的强大资源实力与市政府惠民政策大力扶持,在消费者心中拥有良好的口碑与认可度。但是,其自身在供应链管理中仍会出现各种影响发展、需要持续改进的问题,而库存管理又是供应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本文通过分析,对中央红库存问题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只要中央红将库存问题重视起来并持续改进,大力引进相关技术人才,增强信息系统建设,改变固有的管理模式,多向库存管理优秀的同行吸取经验,去粗取精,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企业自身综合实力,就一定能在同行业中的激烈竞争中,成为赢家。

参考文献:

[1] 李玉瑾.中央红连锁超市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及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2] 刘泽华.连锁超市存货管理问题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6):14.

[3] 邓刚,聪.超市库存控制策略探讨――以家乐福为例[J].现代商业,2013,(12).

第10篇

关键词:中小型制造企业 库存管理系统 信息化 ERP

ERP的早期形式――INVENTORY CONTROL(库存控制)是为适应机械制造业中离散业而设计的,发展到今天,ERP虽然已经可以适应任何形式的工业生产方式,但是从适用度来看,还是机械制造业最能取得成效。所以本文以ERP应用为策略谈谈中小型制造企业库存管理问题。

科学的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管理和库存管理两方面内容,是制造系统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率的一项重要的手段,其中库存管理对企业影响日益显著。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已经很难在管理的其他环节降低成本,而存货成本降低的空间仍然存在,很多大型制造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纷纷上马ERP、MRP等管理信息系统,对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开始重视,转向库存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组装及按订单设计,追求零库存战略。中小制造企业在这种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之下,在这方面的要求显得更加迫切,只有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库存管理策略,才能在市场上求得生存和发展。

1 中小制造企业的特点

在我国,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型制造类工业企业。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特点是:①生产过程和生产控制较简单,生产周期短;②生产计划的制定根据市场预测和定单,倾向于市场定单驱动,一般是直接产生短期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③产品结构较简单,所以BOM表层次不太深,一般为3~5层;④对信息化有需求,但投资预算有限,管理基础差,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依然凭经验,数据标准化工作做得较少,生产组织和企业管理方面的相关基础数据较少,对企业信息化发展在纵深应用、产业成熟方面造成阻碍。

2 中小制造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库存管理处于供应链中很重要的一环,在整个供应链中,对库存控制目标的优化体现在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在确保顾客满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库存成本这两个方面。然而库存管理普遍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缺乏物流供应链整体观念,对库存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的、集成的管理思想

持有一定的库存对于企业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库存功能的体现。传统的库存管理流程和方法还是多以经验为准,这样整条供应链的各个节点都独立持有自己的库存,并非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其结果往往是库存的大量积压,造成企业资金减少。

2.2 对物流顾客服务理解不够,缺乏物流服务标准化的意识

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重要,所以要形成物流系统个部分及物流过程个环节的标准,而实际中顾客期望值与实际获得服务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2.3 库存信息传递效率低,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充分实现信息共享

组成供应链的各经营者之间的买卖关系,库存的人工记账,软件应用层次不高,这些因素使经营者之间缺乏合作与协调,难以在整个供应链上实现信息共享。2004年赛迪顾问对年销售额在500万到5亿元之间的中小企业系统建设状况调研发现成功应用ERP系统的中小企业仅占0.6%,传统的交易方式会导致不必要的库存,给企业增加成本,这些成本最终又将反映在产品的价格上,从而降低顾客的满意度。

2.4 库存管理的决策过于简单

良好的库存规划和管理能力是以尽量低的库存保证正常的销售需求为基础,而许多公司简单地进行“一刀切”,不按供应与需求中的不确定性根据库存品的性质和特点分类,对所有的库存采用统一的库存控制策略。采购与生产、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生产与销售等等矛盾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

3 企业信息化对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影响

机械制造行业由于工艺复杂的生产特点,工艺及在制品管理困难,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借助ERP这一管理工具,通过信息化能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信息化管理对中小型制造企业在企业组织运行、客户关系和供应链管理、竞争领域的扩大和生产制造管理等方面将有巨大的影响力。具体体现为:信息化管理给中小型制造企业提供恰当的经营管理运作模式,给企业以及员工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行为以客观的强化;通过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实现中小型制造企业全面的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扩大其利润空间,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信息化管理的“时空压缩”和“时空放大”效应,极大地扩大了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竞争领域;在信息化管理中采用柔性制造技术,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资源得到合理优化,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等的库存降低,资金运营状况改善,运营成本降低,企业各功能之间和谐运转。

实际的情况是各软件公司先后推出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许多中小型制造企业为实现企业信息化也做出一些举措:收购一些功能有限的ERP产品,将大型复杂软件剪裁成简单财务加供销存等等。然而,信息化实施多年,却没有实质性进展。

4 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解决方案

企业信息化集成是中小型制造企业库存管理解决的方案。企业信息化集成方案是在企业的产品、过程、组织、资源和人员的大环境下,包含生产、销售、库存、设备管理、财务等业务上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的集成,每个子系统的变化都有可能引发其他多个关联子系统的变化,制约企业的发展。所以,一种灵活的、通用的、能与其他商务平台系统集成、易于管理和维护的企业信息化集成方案的开发技术成为中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集成的关键。

可以先利用IDEFO建模方法对ERP系统进行功能建模,再对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分析。按照IDEFO法建模基本原则简化ERP系统所能实现的功能,使其作为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计划企业资源的一项活动。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管理内容,将ERP这个总活动分解为采购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车间管理、设备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质量管理等九个子活动,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不同的活动分解,库存管理机构承担制定物料需求计划和库存控制策略的任务,包括物料的采购和运输、保管和配送以及供应商管理等内容,通过库存管理实现通过一定量的库存维持销售产品的稳定。

制造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的本质是企业的全面信息集成和优化运行,面向制造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的ERP系统的首要任务是支持企业的全面信息集成和优化运行。在这一基本观点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制造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为框架,建立面向中小型制造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体系结构,根据所采用的分布式对象技术规范的不同,可以提出基于Windows DNA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体系结构和基于CORBA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侯开虎,牛骁.最小最大库存计划模型及计算机实现.昆明理工大学学报,1999,4.

[2]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ERP集成应用:企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朱小平,程昔武.我国ERP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6):140-144.

第11篇

关键词: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牛鞭效应;联合库存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1.020

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愈来愈快,企业面临随时被淘汰出局的种种压力,如缩短交货期、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优化服务等,如是催生了20世纪80年代的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模式。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是价值链增值的关键环节,而处于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其库存管理长期以来相互独立,各自建立了一套库存控制方法,势必会产生需求放大现象,引发所谓的“牛鞭效应”,从而加剧库存风险,损害整个供应链的增值能力。随着SCM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库存管理模式也不断得到改进,出现了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和近年来较受欢迎的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JMI)。

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更有效率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的是集成式管理思想,可十分有效地控制库存风险。与传统库存模式不同的是,JMI是针对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进行库存管理,而不是对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进行多库存点、多级别的库存管理,如此核心企业便能主动控制原材料与产成品的数量,进而优化整条供应链的库存管理。库存控制的管理流程得到简化、库存点减少带来的库存费的降低及物流环节减少带来的物流成本的降低,无疑大大提高了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JMI将SCM系统分为上游、下游两个中心进行协调管理,对由节点企业间的不确定与需求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所造成的库存波动起到了抑制与消除的效果,进而增强了供应链的稳定性。

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随着对供应链管理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学术界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多级库存控制作为研究重点,对供应链上的库存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大致可分为为生产/库存系统,库存/配送系统,生产-库存-配送系统,生产/配送四个方面。还有不少学者扩展了基本模型,G. Padmanabhan,Prem Vart(1995)考虑了产品销售的环节,以单位时间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提出不缺货、部分缺货、完全缺货情况下的三种存货影响销售率时的库存模型。Kun-Jen Chung,Peter Chu 和 Shaw-Ping Lan(2000)提出了供应商和零售商联合的经济批量模型,Goyal & Hill分别对其进行了改进,Hill 针对单一供应商和单一零售商的二级供应链建立了联合生产库存模型。在一对多的两级供应链方面,Hariga. Gumus & Daghfous(2013)对单一供应商与多个零售商所组成的,由供应商对库存进行管理的供应链进行了分析,运用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来解决供应商和零售商间的订货周期不同步问题,通过联合库存管理实现存储成本的最小化。FengTao等(2012)通过研究在供应商管理库存下,结合库存控制与路径选择策略而建立了动态规划模型来进行求解,并通过仿真模型对其进行了验证。

2.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潘玮和王英(2001)总结出了生产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模式,还总结了VMI、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联合库存管理三个方面的基本思想。刘春全和李仁刚(2008)综述了我国关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张于贤和李雷(2008)则对VMI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李良等人(2010)对考虑顾客服务水平的供应链库存管理进行了研究,并将顾客价值函数引入两级树型库存系统,构建出了新的评价库存成本和客户服务水平的模型。陈美霞、张正祥等对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下的库存成本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开发合适的算法对其进行优化求解。熊浩,孙有望(2012)放宽了对于生产商-销售商Y合生产库存系统的一般性假设条件,根据生产商和销售商的库存一时间图推导出系统整体的库存一时间图,利用该图推导出最优订货策略的一般数学模型。刘思峰等(2013)综合考虑生产能力、随机需求、供应链结构等因素,构建了供应链库存网络模型。全春光等(2013)考虑在需求随机时,单个供货商与两个分销商所组成的联合补货模型,并以价格补贴方式对其间的利益进行了平衡。

3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

3.1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现状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问题反映的是集成化管理思想对库存产生的影响,从而和传统的企业库存问题区别开来。传统库存管理的重点是对单一库存成本进行优化,它主要是通过权衡订货成本与存储成本来确定订货量、订货点及安全库存。如果单从库存角度来考虑,该方法有其一定的适用性,但在当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这种单一的库存管理方法显然难以满足要求。目前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问题主要有四点。

3.1.1 缺乏供应链整体观念

供应链是由各节点企业串联成的一个整体,故其绩效应由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绩效来决定,而这些企业又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各有其独立的战略思想和经营目标,其中有些与供应链整体目标无关,甚至还可能与整体目标发生冲突。加之供应链系统普遍没有建立考察供应链全局的绩效指标,因而对于供应链中的某些问题环节无法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和改进,长此以往必会影响到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效率。

3.1.2 低效的信息传输系统

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间的需求预测、生产计划、库存状态都是重要的库存管理数据,然而它们处于各个节点组织中,如果要快速并有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就要求需求信息必能及时准确地在供应链间进行传递。而目前的供应链信息传输效率低下,常得到一些扭曲或过时的信息,影响生产计划的同时也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所以必须对其进行相应改进,运用信息系统集成的方法,及时、快速地共享供应链中的库存数据。

3.1.3 协调与合作性差

供应链应被看作一个整体,要保证其运行的效率需对链上各个企业的活动进行协调,使有用的信息能顺利且及时地在供应链上传递,以使产出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更有效应对市场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若企业间协调与合作性较差,则很可能会延迟交货期、降低服务水平、拉升库存水平。此外,供应链上各组织为应付需求的不确定性,通常会设安全库存,他们相互间信息共享度不高,彼此间信任度也不高,目标与绩效评价尺度也不同,结果便是设定更高的安全库存,从而致使整个供应链付出更高的代价。

3.1.4 库存控制策略过于简单

之所以进行库存控制,是要维持供应链运作的连续性及控制需求不确定性的影响。库存控制策略的制定应该针对具体产品来进行,然而很多企业并无此意,其控制策略十分单一,所有产品均使用同种策略,丝毫未考虑到产品的不同种类所携带的需求和供应中需求的不确定性与异同处。加之传统的库存控制通常是面向单个企业,需求与供应信息的来源渠道也只是局限于企业自身,完全没有运用供应链管理的集成与整体思维。

3.2 牛鞭效应的内涵、影响及原因分析

终端客户的需求沿着供应链往上游传递的过程中波动程度会逐级放大,这与人挥动鞭子时手轻微用力鞭梢便大幅摆动的现象类似,故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即需求放大效应。

传统库存管理中的企业各自为政,库存控制策略不一且信息不互通,导致需求信息的不确定性沿着供应链往上游方向不断增大,结果便产生了牛鞭效应。牛鞭效应将给企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高库存水平导致高库存费用、供应链总成本提高、服务水平降低等,最终将导致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低下,使供应链成员利益受损。故应深入研析“牛鞭效应”其成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弱化直至根除该效应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引发“牛鞭效应”的主要原因有:需求预测修正、批量订货、价格波动、短缺博弈。

“牛鞭效”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需求预测修正。供应链上的企业都要跟其相邻的上游企业订货,所以如果企业仅单纯地将其相邻下游企业的报订数作为需求信息来进行决策时,需求就被放大了。零售商以预测的市场需求信息加上其设定的安全库存作为订货量向上游进行订货,通常以指数平滑法预测平均需求及方差,观察数据越多,对预测值的修正越多,因而需求的变动性越大。同样,分销商则以其下游零售商的订数预测需求,并对其需求进行修正,以此类推,当需求信息到达供应链的最上端时,已被多次修正,变动更加大,“牛鞭效应”便产生了。

“牛鞭效应”的加速产生原因则是批量订货、价格波动及短缺博弈。考虑到订货成本和安全库存,企业一般会进行批量订购,故从零售商到分销商到制造商最后到供应商,订购量要远远超过实际的市场需求量,再加上供应商所设定的安全库存,“牛鞭效应”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另外,因为订单是一般是随机分布的,甚至有时会发生重叠现象,那么一旦顾客订货周期发生重叠,就会导致同一时段内订货数量的高度集中,这样牛鞭效应的高峰便出现了。有时,上游供应商为鼓励其下游多订货,通常会采取一些促销手段与价格折扣,这些都可能促使下游的采购数量远超出市场的实际需求数量,这种人为加剧的需求波动,无疑又扩大了牛鞭效应的不利影响。市场供需状况是不断变化的,当产品的供给量小于需求量时,制造商一般会进行配额式限量供应,这时销售方为获取更大的量往往谎报比实际需求更大的订数,而需求变淡时,制造商收到的订单寥寥无几,短缺博弈所引发的这种需求信息变异现象,最终导致牛鞭效应的产生。

3.3 VMI对牛鞭效应的消除作用

VMI是指由供应厂商来管理用户的库存,该模式下,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紧密合作,供应商可以与零售商共享其销售数据、库存数据以及当前的存货数据,从而供应商可以主动来实现对零售商的补货行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零售商的订单,由此作出更准确合理的生产供应计划,从而降低相应的库存成本,提升对订单的反应速度,进而优化服务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VMI的主要思路是将库存控制权交由供应厂商掌握,零售商所获得的市场需求信息要及时传递给供应商,从而供应商能以此预测市场需求量、确立库存水平并作出恰当的生产供应决策。

VMI是一种运用供应链集成化管理的思想进行决策的模式,该模式下,供应商客户及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库存决策权,从而打破了传统的先有订单再补货的供应模式,这种以实际或预测的市场需求作为补货依据的方式,不仅减少了因多方预测引起的重复次优选择,还消除了传统方式下需求信息由分销商往供应商的传递过程中需求信息的放大和扭曲,从而极大地削弱了牛鞭效应的不利影响。

3.4 联合库存管理

3.4.1 联合库存管理思想

传统库存控制的方法是产生“牛鞭效应”的主要原因,而VMI模式单由供应商来行使库存决策权也存在诸多局限性,二者都不能彻底消除“牛鞭效应”。为了克服VMI的局限性,并避免传统的库存控制方式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所存在的问题,便出现了联合库存管理(JMI)。JMI强调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出发,注重的是供应链上的各方同时参与,库存控制计划由各方共同制定,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因而消弱了因需求信息的扭曲以及供应链环节间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库存波动,提高了整体运作效率。

JMI体现出供应链各方的高度协作,供应链的各方组织之间不仅实时共享需求信息,实现利益共享,而且建立了一整套协调管理机制,既能对供应链整体的成本与效益及风险进行权衡,又能明确供应链上各方成本、风险和利益的合理分担与分配,在实现对各组织的激励之余,也避免了各方为谋取自身利益而做出的有损其他成员和整个供应链利益的行为,因而极大地增强了整条供应链的稳定性。

JMI实时共享信息的优势有效地消除了传统库存控制下的各节点企业库存相互独立所引起的需求变异现象,大幅提升了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有利于实现供应链同步化与一体化。实行联合库存管理,从而建立能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协调供应与运行机制,是实现供应链库存管理优化的明确方向。但JMI的实行要求企业间实现系统集成,这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有所突破,目前亟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3.4.2 JMI实施策略

(1)建立一套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协调机制。

JMI的优势要得到充分发挥,需要供应链上各企业秉持协同合作的经营理念,在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余,还必须合力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明确规定各方权责,为JMI的实施提供保障。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共同愿景。愿景即供应链上各个组织共同奋斗的目标与方向。只有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了解供需双方面向目标市场的相同之处与冲突之处,而后确立共同合作目标,最后经双方协商达成共同且双赢的愿景,这样供应链上各个企业才能凝成一个整体,实现协同效应。第二,建立联合库存协调控制的方法。构建JMI协调管理中心为的是实现对供应链各方企业的利益进行平衡与协调,以实现整条供应链的协作效率。这一协调中心需明确规定优化库存管理的方法,包括需求预测、库存水平、多个组织间的库存分配等。第三,建立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要使联合库存管理协调中心的运行有效率和效果,一套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则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还需建立起对积极配合与参与协调的各企业的激励与监督机制,避免自利行为与投机倾向对供应链预期运行效果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企业间的协作与协同性,以实现供应链的持续健康发展。

(2)构建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

供应链上各方都要依据市场实际需求信息做出生产订货决策,而这一信息的传递通道却十分不畅,由此引发的需求变异现象与各方多重预测极大地降低了供应链的整体运行效率。这些不利影响要得到改善甚至消除,就必须构建一条有效的信息传输通道,借助于信息技术,从供应链整体出发,建立一套库存信息管理系统,使市场需求信息能够实时地在供应链上传递,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运作效率,最终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

(3)选择正确的JMI模式。

供应链JMI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以供链上的核心企业为库存中心,各供应商的零部件库存直接转移到核心企业的原材料库存中来。该模式下,核心企业的库存成为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心,核心企业既要保持一定的库存量来抵御缺货风险、满足市场需求,又要控制总的库存成本。另一种是无库存管理模式,即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均不设立库存,实现准时化生产与供货。无库存模式无疑能极大限度地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同时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转,但其对核心企业与各供应商自身的运作效率以及彼此间的协作与配合程度要求十分高。企业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合理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

(4)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联合库存的实现可借助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TPL),即由供需双方以外的物流公司来提供物流服务。将库存管理的部分非核心模块转移给第三方物流,这样企业就能够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方面。第三方物流系统直接面向协调中心,供应链各方的独立库存将失去存在的必要性,也因此而增强了供应链的协调性与灵敏度,提升了其运作效率与服务水平。

3.4.3 JMI的优势

(1)成本优势。联合库存管理运用集成化管理思想,实现了供应链上从零售商到分销商到制造商最后到供应商的一体化过程,从而为各方的准时采购与生产创造了条件,准时采购与生产不仅能减少库存量,还能缩短订货提前期,加快库存周转,因而降低了采购成本及库存成本。

(2)信息优势。JMI将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组织有机地联合成一个整体,彼此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相互间信息互通,从而使市场需求信息能够顺畅并准确在各组织中传递,进而有利于供应商作出及时准确的生产决策,实现供应链中的资源调配,提高运作效率。

(3)战略联盟优势。JMI的实施是以供应链上各方的相互合作与充分信任为基石的,各企业紧密联系,缺一不可。供应链上的协同合作在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利益的同时,也能使链上的每个成员获取收益,实现多赢的局面。当这样一条链通过合作与信任牢牢地凝成一股时,将难以被新入者或竞争者破坏,其有效运作模式一旦形成也将很难被竞争者模仿与替代。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通过比较分析传统库存控制、供应商管理库存及联合库存管理三种模式,得出以下结论:传统库存模式中因各节点组织都有其独立的库存控制方式,信息不互通,由此引发了需求放大现象;供应商库存模式中因库存决策权交由供应商,故能对需求放大现象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却也不免会在决策时造成偏差;而联合库存模式注重的是供应链上的各方同时参与,库存控制计划由各方共同制定,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因而消弱了因需求信息的扭曲以及供应链环节间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库存波动,并提出了实施联合库存管理的可行性策略,作为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的理论支持。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在国外已经成为其学术研究与企业实践的热点,国内学术界相关理论研究也日渐丰富,但实践方面还非常欠缺。在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并深化的同时,也要加强实践对理论的检验。本文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本文进行的主要是理论研究,未结合企业实践检验理论的可行性。今后需加强对联合库存管理的实践研究,广泛收集尽可能准确的信息,加工整理成有用的数据,然后采用科学的方法检验理论的准确性,并对其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丰珂.论联合库存管理对牛鞭效应的抑制作用[J].经济师,2007,(10).

[2]李建民.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联合库存管理[J].物资采购与物流,2009,(1):4041.

[3]Jacobs,F Robert.Operation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Z].China Machine Press,2011.

第12篇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所谓库存,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各个仓库所储存的原材料、供应品、所需零件以及成品、半成品等物资,是各种物质资源的总和。库存是企业实现正常运转的必备条件,在一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库存不仅能够使其产品的供应与需求保持在平衡状态,也能预防需求的不稳定性及订货周期的不确定性。所谓库存控制,是指企业在订货时间和订货数量得到确认的基础上,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费用减少到最低,从而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到最大化。在保证供需平衡的前提下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到最低是库存管理的主要宗旨和最终目标,其中库存控制是其核心问题。

一、库存控制的重要性为了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有效利用每一笔投资基金,企业对库存控制越来越关注。库存是一个企业实现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必备条件,但是它占用着经营管理者的投资基金。因此,合理有效的库存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的投资者们会将库存的资金占有量减少到最低,在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更有甚者提议使用零库存,如何实现两头平衡库存以及最小化库存资金占有量是企业管理层,尤其是负责采购供应链的管理层必不可少的功课。随着采购供应链的发展,库存管理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企业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存货和最快的速度来回应客户的需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计划人员与库存管理人员面临的却是更为复杂的情况。库存问题的解决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相互协调。如今,产品种类繁多,使用周期缩短,客户需求不断变化,库存成本及其周转费用成为管理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如何构建一个反应迅敏的库存管理体系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二、库存的种类

从库存控制与计划的角度,库存又分为安全库存(safety stock)、缓冲库存(buffer stock)、周转库存(running stock)、在途库存 (in-transit)、在单库存(onorder)、呆滞库存(E& O ,aging inventory)、隔离库存(M RBstock)等等。这个就比较复杂:

1、安全库存是为了“安全”而建立的“额外库存”,是超出正常需求的库存;

2、缓冲库存一般是为了应对需求波动而建立的库存,它不是额外的,是一个以时间换空间的概念;从 TO C(约束理论)角度,缓冲库存也被定义为为了缓冲 bottleneck(瓶颈工序)而提前建立的库存 - 都叫缓冲库存,但其意义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

3、周转库存则被认为是为了满足“正常需求”而需要补充的库存,如订货点法,假设你的订货点是 100,在手 50,每次补货一个 EO Q (经济采购批量)或者按照M AX(最高库存)- 在手补货,这些都是周转库存;或者按照 M RP 订货,按照那个所谓的 net requirem ent (净需求)补进的库存,都是周转库存。

4、在途库存则是已经供应商已经发货,但客户还没有收到的库存。

5、在单库存就是 PO 已经发出,但供应商还没有出货的库存。

6、呆滞库存则分为库龄库存(长期不用的,aging,不同的公司定义不同)及可能没有多少需求的库存。

三、库存控制的难点分析

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客户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某种产品的突然热销就会造成该产品需求的激增,库存控制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受到诸如通讯、差旅等人为因素或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订货周期具有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库存控制。运输的通畅与否也会对库存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资金短缺或者运转不灵也会制约库存控制策略的实施。库存控制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如果管理不到位,库存控制也无法实现。企业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库存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也影响了企业产品的交付日期,甚至会影响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转。在控制中,只凭借往年经验进行管理,采用统一模式的库存方法,没有对存货进行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分。在库存控制活动中,有些需求可以预测,而有些则不能,库存控制策略就是要反应供求关系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的库存控制策略完善,便可以通过存货种类的不同及其各自的提前期来满足预期之外的客户需求库存控制策略单一,缺少科学的预测方法,那么该企业只能通过累积安全库存量来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因此,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只能凭借以往经验、订单需求等相关因素来确认所需物资,而没有科学的预测方法和技术先进的数据分析系统作为指导,也没有实地的市场需求调研,这就很容易形成积压库存。

四、 库存控制方法分析

库存控制的方法,很多人就会想到传统的补货方法,如订货点法(ROP)、看板、JIT、VMI、MRP等,还有关于所谓经济采购批量(EOQ)、CPFR(联合计划、预测与库存补充)等。其实这些方法都是很传统的做法,简单的理解,几种传统补货方法的特点如下:MRP –推式(PUSH)补货,基于预测,预测不准确,容易产生灾难性后果;,但目前大多数制造业在用;KANBAN/JIT -仅适用于短距离、需求稳定的情况;特殊行业,如汽车等则是应用比较多;ROP -库存很高,需求波动大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短缺、停产,适用于低值品补货;VMI –基于预测,不适合需求波动较大,价值较高的物料,容易产生呆滞;CPFR在现实中很难行得通,很大程度上只是个思想那么,现实生活中,到底应该怎样去控制库存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搞清楚三个基本概念,三个不同的东西:库存计划(inventoryplanning)库存补充 (inventoryreplenishment)库存控制(inventorycontrol)库存计划是指,根据未来的销售预测、企业经营现金流情况,并参考历史数据等,计算我们“应该持有的库存量”,或者,库存周转率应该做到多少;库存补充(方法)则主要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几种方法,当然还有IRS(intelligent replenishmentsystem)智能补货、DDMRP(demand driven materials requirementplanning)等新兴方法,但这些都属于库存补充的范畴,也就是一些补货方法,而并非库存控制本身。库存控制就是通过库存计划,设定库存控制目标,运用相关的库存补充方法,优化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与组织架构,充分利用ERP等现代IT工具,从而优化整个需求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库存结构,最终要实现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保证给客户及时交付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库存,减少呆滞,提高库存周转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现金流周转。如果说,库存计划、库存补充仅仅是财务与计划部门的事情,那么,我们可以说,库存控制则是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物流、ERP等)组织乃至整个公司、整个供需链条所有合作伙伴的事情。仅仅明白几种库存补充方法是不能解决库存控制问题的,从上面分析的几种常用的库存补充方法的特点,大家可以看得出,这些方法要么就是各有各自的缺陷或者适用范围,要么就是仅仅考虑了“自己”企业的需求,而没有从整个供需链条角度考虑问题,而这恰恰是库存控制要解决的问题。

结束语

库存进行合理化控制的必要条件,要充分从库控制与库存计划出发,提高管理水平。还要转变思想,不断学习西方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并将他们的管理方法应用到库存管理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