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时间:2023-07-04 17:09: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医护理基本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第1篇

1中医护理管理的意义分析

中医护理学具有绵延、悠久的历史传承,其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与完善,为我国各类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护理也属于祖国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协助中医治疗,对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我国自古开始,便是秉承中医、中医护理、中药三者不分离的理念,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完善和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对中医病房的规范,使中医、护、药有了更加全面的发展。虽然我国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十分重视,但在大范围西医学的冲击下,给中医事业的发展也带来的严重的影响。而在西医护理中所遵循的技术操作、无菌观念,也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全面性发展。但是多年来大量的中医护理实践资料也证明,西医护理理念与方法并不能完成地满足中医病房的要求,由于西医护理缺乏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察,使其在护理过程中无法系统、全面地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与护理。在这种现象下,唯有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突出中医特色,将中医护理知识与先进的护理技术相结合,才能促进中医护理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加强祖国医学在医学史上的重要性。

2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突出中医特色的措施分析

2.1合理地转变中医护理模式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护理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有效中医护理服务的基础上,还需尽量满足患者的不同要求,在这种形式下,就应该在突出中医特色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将传统护理模式朝着新型护理模式进行转变。中医护理模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①遵循中医护理的“整体性”理念,在护理过程中重视对患者自身完整性、统一性的护理原则。②在针对患者患侧进行局部的护理时,还需考虑到四时气候会对患侧及病情造成的影响,并因季节、因地、因人进行护理,以保证护理的有效性。③在对患者进行辩证施护的同时,还需对患者性别、年龄、工作特点、身体差异、文化程度、生活条件、个人需求等资料进行全方面考虑,尽量使中医护理工作做到最好,在提高护理有效性的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1]。

2.2重视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当代的中医病房护理工作难免会用到西医理念与技术,但西医护理也有不足之处,因此,护理人员在掌握西医护理技巧的同时,还需重视对中医护理基本特点的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包括有:①加强护理查房。规范、严格地进行护理查房,且查房记录必须要保证全面、完整,以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②实时了解病情。充分地应用中医四诊方法,实时、动态地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与了解,以便于预测疾病的发展态势,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来护理;③重视情态与饮食。患者的精神情态对病情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在中医护理中应重视对患者情态的护理。此外,针对患者的病情程度,合理地进行饮食调养,以促进患者身体的早日恢复;④强化煎药与服药护理。煎药的火候和时间对药效有一定程度地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每种药不同的特征,熟悉并掌握煎药技巧。在患者服药时,也需规范服药时间和方法,并在服药后加强对病情的观察;⑤加强生活起居护理。在中医护理中,需根据患者的疾病性质、个体差异及恢复情况,合理地督导患者进行相应的锻炼,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恢复。

2.3加强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从我国目前的中医护理现状来看,很多的中医护理人员都出自于西医院校,这些护理人员普遍对中医护理基础知识不熟悉,对中医辩证施护原则更是不能全面掌握,这给中医护理管理的有效性也带来的难点。针对中医护理人员不专业的现象,加强对其专业中医知识的掌握很有必要。

首先,需加强中医护理人员对中医基础理念知识的了解,例如,应该对临床上常用中药的品名、性味、功效、主治、归经、服用方法、服药注意事项等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并熟知中医的治疗原则。其次,熟练掌握中医护理的各种护理技术,例如针灸、按摩、敷贴、穴位封闭、刮砂、拔火罐等。再次,学会中医辩证施护的原则,包括对同一疾病和不同疾病的不同证型,展开中药辩证,在辩证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2-3]。

3讨论

第2篇

随着广大人民对中医药需求的不断加大,中医药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国家应急的过程中突显了其独特的优势,与此同时,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的创新能力也在持续增强[1],这为中医药产业的基本发展打下了基础。中医护理的具体发展在获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对中医护理发展中面临的挑战问题加以解决,从而实现与中医药的共同发展,这对于中医护理以及整个卫生事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中医护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以及发展的基本策略展开分析,分析如下。

1.中医护理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

就当前来看,中医护理发展面临着众多的阻碍因素,要是欠缺完善的法律保障以及具体的行业或者国家标准来做正确指导,全国各地区医院的中医护理发展将会自成体系,而形成参差不齐的发展局面。又因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步伐比较慢,并且还未形成独立的知识体系[2],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专科人才以及高层人才的培养力度。与此同时,中医护理学术期刊以及专业团体的起步与其他类别相比要晚得多,为此,在深入推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其作用也发挥得不到位,从而影响到中医护理的发展速度。具体影响因素如下:

1.1 欠缺法律法规的保护

从《中医药条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此条例中并未涉及与中医护理相关的内容,同时,《护理条例》也未对中医护理有关的问题加以明确规定。因欠缺具体法律的保护,中医临床护理要想保证合法的行医,则需要参照西医的护理模式进行,实质上这与中医护理所具备的自身特点有偏差,并且阻碍了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想保证中医护理学的长足发展[3],其基本的保障在来源于完善的法律法规做后盾。包含了具体明确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中医护理执业权威与范围等,使得中医护理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2 标准化研究存在局限性

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为标准,这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规范的主要技术制度。规范化以及标准化都标志着学科的成熟特质,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基础。研究中医护理标准化的必要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其具体标准是引领以及规范中医护理事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但是,就如今标准化研究的具体项目来看,大部分都是由某个团队或者单位担任的,这也存在着相应的局限性,无法使中医护理的特性与共性融合起来。

2.中医护理发展的具体策略

2.1 稳固推进中医护理学科建制化

学科建制化主要指的是欠缺独立性且处于零散状态的一个研究领域转变为有组织、独立的学科过程。学科建制的基本程度也反映出了学科成熟的标准。通常情况下,学科建制化体现于专业学术期刊的创办、学术创新、专业化的高等教育、专业学术机构与团体的创建等各个方面。

2.1.1 强化并健全专业化的高等中医护理教育

在学科建制化的实施过程中,其中最为主要的环节也就是专业化高等教育,这也是确保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医护理学科的具体定位与中医护理教育的未来以及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现代护理学与中医护理学都具有单独的实践与理论体系,它们二者之间是不可兼容的。基于此,中医护理必须对自身独立的知识体系加以完善,为了更好的培养护理专家以及展开研究生教育,还可成立全国高等中医护理教材建设研究会与评审委员会。除此之外,由行业主管部门带头制订出系统化的中医护理培训标准与大纲,对于已经开设了中医护理专业的医疗机构或者高等院校内同时可以创建相关的培训基地,创建更为完善、健全的中医护理培训体系与机制,让其成为中医护理继续教育中的主要环节。

2.1.2 通过学术期刊的发展来推动中医护理科学研究

在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会产生学术期刊,它也是学术传播与交流的主要媒介。就当前来看,与中医护理学有关的期刊还十分欠缺,这也说明了中医护理学科发展得不够成熟,且建制化的程度偏低。现代护理学在成为一级学科的同时,也为中医护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护理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将中医护理优势与特色发挥出来,推动专业化教育与高等中医护理教育带领学术期刊的发展,并且逐步实现中医护理向科研层面的迈向等是如今中医护理学发展的基本需要。

2.2 以辩证观与整体观为背景来推动中医护理专科化的发展

现代护理专科化促进了整个护理学科的发展,专科医护人员的出现推动了护理领域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展开专科护理人员的培训以及走专科化发展道路也是促进中医护理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贯穿中医根本的辩证观与整体观。就像现代医学为了对复杂的临床问题加以解决需要历经医学分化过程一样展开还原研究与精细分析。但是医学精细化的发展在医生对患者病情的整体把握与综合处理能力方面的培养是不利的。为此,医学整合是当前医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促使中医护理朝着专科化的发展趋势是势在必行的,在其发展在一定阶段时,也会进行重新聚合,从而产生一个全新的中医护理时代。

2.3 通过实现中医护理社会价值的基本目标来提升中医护理专业化的发展速度

上个世纪末,许多发达国家就已经进入了护理专业化的领域,这可以从高级护理专家以及高级护理实践活动的兴起看出,而美国的护理专业化发展的速度更为明显,随着护理专业化的持续发展,它对于缩短住院时间、改进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并发症的产生率以及减少住院费用等方面均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与现代护理一样,中医护理的专业化发展也具有不可忽略的社会意义。中医护理中的辩证观与整体观与当代健康理念是十分契合的,特别是老年疾病、康复养生以及慢性疾病的防治中,它能更好的发挥其基本的优势。为此,中医护理专业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则是培养一批高级中医护理专家,将专业化的高级中医护理专家与中医护理教育结合起来的高级中医护理专家。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作为一门还不成熟的学科,中医护理的发展道路注定十分坎坷,唯有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制定健全的行业或国家标准作为相关指导,才能让中医护理的发展过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万晓燕.护理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促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13( 33):132-133.

第3篇

摘要:为了强化中医护理内涵,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发挥中医护理优势,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本文浅谈开展中医护理示范岗的工作体会。

关键词:中医护理 示范岗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03-01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中医护理内涵,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发挥中医护理优势,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我科于2011年1月正式批准为《中医护理示范岗》建设科室。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科坚持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以整体观念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提高了中医护理服务水平,丰富了中医护理工作内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内容:

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宣教:中医认为七情治病,可直接影响相应的脏腑,使其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疾病发生或病情加重,故中医护理应注重情志调养,避免其情内伤。指导患者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悲观消极情绪。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保护性原则教育,使患者家属在精神上给与患者支持和鼓励,避免恶性刺激。做好情志护理,可增强患者抵抗力,对提高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许多食物与中药一样具有“四气五味”的性能,也具有治疗、补体的作用。在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耐心讲解饮食疗法的重要意义,让患者从心理上接受、重视饮食疗法。根据中风病的疾病特点,一方面大多数患者记忆力较差,另一方面卧床患者更换家属频繁,特制定了适合我科得管理办法:主管护士在班时每天下午进病房给予健康指导。主管护士休假时则由相应的护士管理,确保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同时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通过实施,收到明显的效果,得到患者的好评。

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见效快、价格低、无毒副作用,百姓易接受的特点。我科开展多项中医适宜技术:艾灸、耳穴压豆、拔罐、中药泡洗、刮痧等,重点突出艾灸和耳穴压豆两项中医适宜技术。丰富了中医护理内容,充分得到患者认可。

夯实基础护理工作:我科多数为卧床患者,为此我们从加强基础生活护理着手,从每天7∶30开始的晨间护理开始,认真清洁整理床单位、翻身叩背让患者感觉舒服,协助患者剪指甲、刮胡须、服药、洗头等。晚间护理帮助患者整理床单元,协助患者打水等,基础护理较前明显到位。从而使护理服务从被动逐步转变到主动。基本做到了主动换位、主动观察、主动沟通、主动关怀。患者来有迎声、见面有称呼声、问有答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操作完毕有应答声、出院有送声!

我们还不断改进服务流程,实现了生活护理到位、治疗护理安全。进一步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中医特色护理持之以恒地开展好,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取得让社会满意的效果。

第4篇

【关键词】循证护理;中医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224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481-02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伴随循证医学而发展的一种新护理观念,其主要理念是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现代护理发展和完善。循证护理主要为针对在护理实践中所发现的实践或理论问题(如在康复护理中,中医食养疗法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并收集及确认相关的实证资料(如前人护理经验的科学总结、当代最新护理科研信息、国家中医护理临床指南等),并与病人的实际健康需要相结合,确立最佳护理方案,而后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循证护理与中医护理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循证护理重视临床实证与量化,强调治疗方案的标准化与客观化;而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它以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为特点,以阴阳五行等中医哲学为指导思想,以中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与病理为基础。通过近几十年的实践,中医临床护理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辨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偏重于医生的主观判断和整体观念,二者的指导思想不同而各有长处。把循证护理的思想观念注入中医护理的实施中,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中医护理的不足之处,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1.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护理所具有的自身特色与优势已经普遍得到国内外护理工作者的肯定和认同。将中医传统医学的护理理念及经验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应用,并付诸于临床实践,是中医护理事业得以向前发展的源泉。中医护理的核心观点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对患者实施辨证护理。所谓“辨证施护”就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所谓辨证,就是将功能状态作为研究人体的切入点,通过人体感官的“望、闻、问、切”获取患者体表宏观的物理表征及其自我感受,将这些信息通过“四诊合参”,经过归纳分析,形成对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功能状态等的认识,最好作为论治的目标和证据。

2.循证护理应用于中医护理中的作用

基于循证护理对中医临床护理的促进作用,将循证医学的方法应用到医护理中更显示出其可行性与必要性。循证医学把在全世界收集的某一特定疾病各种疗法的单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查询、严格评价和统计分析,并将尽可能真实的科学结论综合后形成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guideline,CPG)提供给临床和护理人员,以促进推广真正有效的临床干预手段,剔除尚无明确的证据证明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将循证护理的方法运用于中医护理,对中医护理工作的促进作用有如下几点。①循证护理可促进中医整体护理的发展,推动中医护理实践更加科学化、专业化。循证护理是以真实、可靠的临床证据为基础,而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并与自然、社会有着密切关系。中医护理人员必须以传统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在护理工作中根据四诊所收集到的资料全面进行分析评估、不仅要考虑病症进行对症处理,而且要考虑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脏腑及经络的病理变化,全面分析评估,做到有理有据施行护理工作。如口腔溃疡,主要为心火亢盛,心火亢盛移热于小肠而出现小肠实热症状,表现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心胸烦闷等。在口腔局部采用银花甘草液漱口或涂西瓜霜进行对症处理的同时,要注意饮食及情志方面的全面调理。②循证护理有利于中医护理对自身理论体系进行不断完善。通过临床实践验证护理干预效果,为临床人员实施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提供科学的理论证据,使中医护理工作更加具有规范化和现代化的特点。③循证护理可有效调动临床护理工作者学习新知识及技能的积极性。循证护理有助于护士主动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发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准确从科学的证据中寻找临床护理的依据,提高中医护理工作效率。④循证护理可促进中医护理研究工作更加符合临床需要。在继承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广泛开展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着重从护理理论的科学依据及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安全性、舒适性入手,选择最适合于临床研究的课题,按照循证护理的研究方法,加快对祖国传统护理的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的挖掘及研究成果的转化,使中医护理工作在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3.循证护理在中医护理实践模式转变中的作用

当前,中医护理工作仍主要以经验型护理为主,表现为在应用护理程序时,尽管依照护理程序步骤展开工作,但仍无法跳出被动性接受工作的方法。实施临床护理工作时,习惯于以护理经验替代具有科学依据的决策,不能体现很好的评判性分析思维能力。制定护理措施时过于简单机械化,习惯于照搬现有的护理诊断与措施,逐条组成单一的护理方案,缺乏个性化及针对性。在中医护理工作的临床实践中,辨证施护的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在分析判断疾病的本质时存在辨证依据不足的现象或辨证施护准确但收效甚微等。而循证护理强调通过临床资料获得依据指导实践,以制定护理决策,对转变现行中医护理工作方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中医护理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广泛开展以循证护理为指导的护理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医护理思想的发展,并提高中医护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邱风兰.循证护理对中医护理发展的影响.护理研究,2009.

第5篇

1.研究背景

目前全国医疗机构、相关行业对中医护理专业人员需求量大,但中医护人才队伍还不能满足需要,高层次中医护理人才不足,基层中医护理人员严重短缺。中医护理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护理专业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发展中医护理专业意义重大。尤其是拔罐、刮痧、保健按摩技术等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更能适合现代中医护理需要。

2.研究内容、方法和目标

(1)研究内容。该课题主要研究了适合中医护理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广大师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及实施后效果评价。(2)研究方法。主要用了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对比法案例反思法、经验总结法等。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教育教学。(3)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提高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尤其是实践教学水平;加快发展中医护理专业建设。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原则。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论证报告、针对调研结果分析研究人才需求的主要方向,设计改建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结合现行课程体系、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主要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按临床路径的工作方式分析了六项主要工作项目,三个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每个工作项目分解成可完成的工作任务,再将可完成的工作任务分解为具体的职业能力。通过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更加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改革方法,明确“三统一、两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环境与医院环境对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护理工作任务对接、专业教师与护理专家及技术能手对接,将执业资格培训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人文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2)“3+2+1”课程体系的构建1)明确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的主要思路充分调研后明确中等职业教育改革需要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的管理人员和技能人员。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明确职业能力培养主线、注重职业迁移能力培养,同时不能忽视职业生涯规划。2)确定职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主要的工作项目学生毕业应具备护理学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专科护理、监护技能和中医护理技能,并能够应用临床路径、护理程序等方法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具备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具备获取新知识,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岗位变更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按照临床路径工作方式,将中医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模块划分为护士岗前学习、接诊患者的护理、住院患者的护理、中医护理、重症患者的护理和出院患者的护理6个基本工作项目,社区护理、康复护理和老年护理3个主要发展方向。3)建设课程体系基本框架。通过医院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的调研,明确了医疗卫生行业对中医护理人才主要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主要侧重技能型人才。在确定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基础上,聘请10余名行业专家,进行课程开发的指导,分析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最后由专业指导委员会修订审核。以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为主线,兼顾国家教育政策、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中医护理专业应根据岗位需要设置课程体系,为学生顺利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服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服务,兼顾对口高职考试。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技能方向课、素质拓展课的全新课程体系。在时间分配上,构建“1.5+1+0.5”的课程体系,即第一学期学习基础课程,第二、三学期学习专业课程,第四、五学期到企业(医院)进行岗位实践,第六学期返校进行护士执业考试复习及毕业考试。4)优化课程结构确定授课内容。针对原有课程体系中的不足之处,结合课程特点和主要内容整合原有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全新的创造,保持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基本方向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先进性、趣味性。

4.创新成果呈现

(1)论文、课题、校本教材硕果累累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共发表课题相关论文7余篇、先后申报课题3项,立项校级课题2项、编写校本教材4本,在全体建设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稳步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2)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整体提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青年教师都积极参与到课题的建设和研发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总之,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的实践活动中,构建“三统一,两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医护理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的有效方法。中医护理专业建设要沿着这一模式继续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加强校企(院)深度合作,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努力为中医护理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林华 何文娟 单位:甘肃省中医学校

参考文献:

[1]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第6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 社区护理 发展目标

西方国家最早提出了社区护理的概念。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给出了社区护理的定义,它是为社区居民卫生服务的,具有“可接近的、可接受的、可负担得起的”等性质。社区护理通过强调疾病的预防和护理,来达到促进健康和维护健康的目的。由于是西方国家提出的社区护理的理念,所以我国在借鉴社区护理方法的同时,还应注意结合我国国情,将其加以改善,构建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模式,同时还要满足社区健康需求偶的原则。西方医学虽然比中医理论先进,但是却无法与中医悠久的历史相媲美。在某些方面,中医疗法中有很多博大精深的理论可以运用到社区护理之中。

一、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

中医的护理方法有:辩证施护、预防保健和养生康复,并且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作为指导。中医护理历史悠久,以传统的文化为基础,渗透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因而能够被视为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医护理体系涉及内容广泛,所以能够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调动整个护理体系中的相应服务社区的方法,并且完成其行使的服务功能。在社区开展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护理等社区服务功能,中医体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其简、便、验、廉等技术符合、低成本、高效率和低收入的要求,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青睐,因而可以预示其应用前景的广泛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二、中医护理的发展目标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老年化社会逐渐形成,经济实际发展与医疗资源的分配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中医护理以其优质、简洁、显效的特点,不仅丰富了家庭护理的内涵,同时更确立了其在家庭护理中起着独一无二的利用价值。与此同时,将西医疗法融入到中医理论中的“治标和治本”的理论中去,通过中西医疗的相辅相成,使中医护理更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社区护理的目标是为社区民众提供服务,来促进他们的健康、预防疾病和稳定病情等,社区护理的这一目标与中医护理的理论是一样的。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带着中华传统文化,突出了增强体质为核心的防病健身思想,通过外界的自然变化适时调整自身的状态,促进自身的抗病能力,达到机体的协调,实现中医护理养生。将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起来,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结合现代护理的健康教育理论和中医护理知识技术,实现现代护理和中医护理的相互渗透和融通。中医环境中护理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节、保健运动等,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与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进行完美融合,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养生带来很大的益处,推广我国社区服务前进的步伐。

由此可见,社区的现代护理充分体现出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以及其预防观,这是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建成的理论基础。

三、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和功能

中医护理体系包括中医基础理论、饮食调护、养生保健、护理技术、情志护理。中医护理在理论知识和护理技术方面自成一体,在人们日常护理康复保健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它能够满足不同人群护理的多样性。作为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中医护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的护理理论只是都为大众所知,一些养生保健的运动也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可。通过这些可以看在我国中医护理具有很好的民众基础,人们更容易认可和接收,有利于中医护理在我国社区服务中的开展。另外,由于廉、简、便、验、效等特点,中医护理技术在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地区的开展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中医护理对于不同的人群展开的侧重点不同,主要说明如下:于健康人而言,护理主要的作用是保健;对于伤愈、伤残人士而言,则主要是起康复作用;对于急慢性病人,中医护理主要做的就是残病护理。这样,根据人们不同的需求,结合中医护理的理论知识,可以针对具体的情况,实现最佳的护理效果。

四、关于现阶段的中医护理开展情况大力开展的意义

相比于发达国家,社区服务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现在还处于社区服务的初级阶段。我国目前只有在部分的大城市中存在较为完善的社区护理服务的组织,而且主要的还是以供药和治疗为主,是对在医院护理治疗的一个补充。但是比较重要的如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和行为干预等方面的工作却很少开展。中医护理开展的广泛程度还不够,也没能够很好地为不同特点和需求的居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第7篇

关键词:多元互动教学;中医护理学;教学改革

中医护理学是医学院校教育必修课程之一,涵盖了中医学的主干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中医护理等都包含其中,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护理学员对该学科兴趣浓厚,如何让护理学生理解相对生疏的中医理论知识,强化学生中医护理操作能力是中医护理教学的关键问题。因此,鉴于《中医护理学》学科复杂、知识丰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拟逐步引入多元互动教学法,以达到教学改革的良好效果,适应新形势下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

1多元互动教学法简述

多元互动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特点,以学生准确掌握知识为目标而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分解然后自主组合而成新教学方法的总称。多元互动教学法将“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式个性化学习”,把学习地点、空间、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1,2],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的内容,提高临床综合能力。

2多元互动教学法建构

根据《中医护理学》不同章节的内容,我们拟采取理论讲授法、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从多方面考核学员的基础知识理解度、实践能力、临床综合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2.1理论讲授结合诗歌改编

理论讲授法是最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自有班级授课制以来,这种教学方法就以其高效简捷的特点最为广泛地被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对理论的讲解,对重点、难点的解析,使学生对中医学基础知识产生全面的整体印象。由于护理学员课程设置的关系,对于中医概念如气、阴阳、五行等概念感觉生疏,难以理解,在《中医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法主要用于中医学基础概念的解析和中医护理方法发展过程的简述,是其他教学方法应用的基础,但同时对教师要求较高,理论讲授力求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为此针对护理学员的特点,改编了诗歌,以帮助学员更好的理解内容。如学习气的特点:物质性和变动性。我们改编了诗歌“你见,或者(看)不见,气就在那里,无处不在。你动,或者不动,气都在流逝,一息不停……你信,或者不信,气就在你的身体里,不舍不弃……”学员读了这首诗,对气的特性理解的较为深刻,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2.2传统板书绘图法

板书书写是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关键,尤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更是基本功扎实与否,思维是否缜密的直接体现。随着多媒体教学的便捷使用,传统板书教学开始逐渐弱化,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书写板书。合理的板书设计和多媒体效果结合对上好一节课非常重要,且中医教学内容具有其特殊性,理论抽象,言语描述往往不能完全体现本意。在讲述中医基础理论部分“精、气、血、津、液”章节和“藏象学说”章节应用板书图示和多媒体结合的方法。通过图示板书,学生从总体上可以把握中医学中的“形”和“神”的关系,“精气血津液”和“神”的关系,理解为什么“精血同源”,为什么“津血同源”,气化对于物质转换的重要性,气化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如图1所示。“藏象学说”中如“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之间的关系,通过图示,学员很容易理解心主神志功能的正常发挥,要依赖心血、心阴对心神的营养和滋润作用,心血是精神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如图2所示。图示板书很容易调动学生的主观直觉,有利于学生的感知,启发学生的思维,对于概念理解充分,记忆更加深刻,与多媒体教学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将案例研究的逻辑和范式引入到案例教学中,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授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及有效应用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3-4]。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部分的“病因”和中医诊断学部分的望诊、舌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内容时,分别采取文学案例(病因)、图片案例(望诊、舌诊)、文字案例(八纲辨证)和多媒体案例(脏腑辨证)三类案例。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内容,分发典型案例为自学材料,通过课堂随机提问,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讲解总结的方式,学生可以最大程度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如病因“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和临床意义,选取“范进中举喜而发狂”,“林黛玉豆蔻年华香消玉殒”,“诸葛亮骂死王司徒,诸葛亮三气周瑜”和“唐婉思念陆游,怏怏而终;陆游精通养生,八十身犹健”的古典文学案例,让学生理解“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的、强烈的、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所能调节的范围,使气机紊乱,才能致病。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回忆故事情节,学生能够分析案例人物的性格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兴趣较高,讨论的内容和深度都符合教学的要求,课堂气氛活跃,对中医学“形神合一”的理论认识更加深刻。案例教学课堂气氛活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还可以提高学生横向、纵向的联系能力和中医辨证思维能力。

2.4Mindmap教学法

思维导图(MindMap)由英国心理学家TonvBuzan1970年提出,在编写的《思维导图》一书中他指出: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5]。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思维导图理论日渐成熟,受到教育研究工作者的关注。思维导图具有让思维可视化、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启发联想力与创造力和开启大脑无限潜能等优点,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鉴于中医护理学课程学时紧凑,内容繁多的特点,我们在讲述中药学和方剂学内容时采用Mindmap教学方法,在多媒体课件中将中药的四气、五味、用药禁忌及煎服方法等中药学基本知识以Mindmap形式展现出来,并要求学生学完本次课后将常用中药的性能,使用和煎服方法画一张Mindmap,促进了学生的课后复习,提高了课堂学习绩效以及学生的积极性和自我反思能力。

2.5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是指教师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接近实际工作或生活的场景,由医学生在这种场景中分别担任不同角色,教师进行指导、分析并做出最后总结的一种虚拟实践性培训方法。其优点是将角色扮演,对话练习和情景教学融合为一体[6]。我们将中医应用护理方法和中医临床病症护理结合,选取“呃逆”“中风”“腹泻”等症,编写临床情景剧本,学生分角色扮演。考核内容涉及中医学诊断,辨证,护理措施,健康宣教,并进行毫针、灸法、拔罐或耳针等一项技术的操作。既能考察学生对护理技能的掌握,又能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该教学方法是对前面教学内容的总结,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中医护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对临床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

3多元互动教学法实施意义

由于中医护理学内容丰富和涉及学科繁多的特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护理岗位职业能力,是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合作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培养综合型、高技能型护理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古扎力努尔•尼扎木丁,尼力帕尔•阿力木,阿依恒•曲库尔汗.评估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医学生耳鼻喉科实习过程中的教学效益[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7):83-85.

[2]李雪雁.多元互动式教学方式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4,42(20):22223.

[3]陈学妍,王昭.案例教学实效性较低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6):136-138.

[4]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赵航.基于“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的探究式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5(3):284-290.

第8篇

(1)参训人员需掌握与治未病相关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医文化知识的部分内容,这些理论知识是中医护理的内涵和精髓所在,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服务于临床工作,适应“治未病”发展的需要。(2)参训人员需掌握中医体质辨识相关知识,包括中医九大体质分类与特征、判定方法和标准,以及各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与九大体质的关系,通过培训具备一定的健康评估和中医体质辨识能力。(3)参训人员需掌握医患关系沟通技巧,熟悉医院健康管理理念及流程,了解医院营销策略。“以人为本”是中医“治未病”的精髓所在,要体现人性化的温馨护理,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健康管理流程,掌握医患沟通方法,使临床工作顺利进行。(4)参训人员需掌握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包括针刺、艾灸、推拿、拔罐、刮痧、贴药法、敷药法、坐药法、中药熏洗法、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离子导入法、中药超声雾化疗法、中药穴位注射疗法等,这些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适用范围广,具有中医简、便、廉的特点,是中医专科特色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治未病”工作开展的主要方法。(5)参训人员需掌握辨体施护,健康指导的具体方法,以中医九大体质分类为基础,掌握不同体质适合运动的方式、强度、起居及饮食宜忌、情志调摄、食疗、药膳种类和烹饪方式。并具备对各专科病员进行健康宣教及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的能力,籽‘治未病’,理念融入专科临床护理工作中。

确定以“治末病”为指导思想的中医护理培训形式

各临床科室成立中医“治未病”小组,选派1—2名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热爱中医护理的护士,以业余半脱产的方式参加治未病中心开展的治未病专项护理培训,培训方式包括专题讲座、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示范操作、案例分析、分组竞赛等。

专题讲座

以中医九大体质为总纲,强化与“治未病”相关的中医药基础知识。每次讲座预先发放讲座PPT,并将讲座过程全程录像,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引入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主动学习热情,结合讲授重点针对性的进行提问,促使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分组讨论

专题讲座结束后,预留与专题相关的延伸问题给学生自学和讨谢,以拓展学生知识面,调动学生的潜能,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

提供有典型临床意义的中医体质病例,鼓励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对病例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培养其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不违反诊疗原则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作为案例分析的补充,由学生自身充当医患双方角色,使其身临其境,在模拟角色的同时,对典型案例场景再记忆,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应变能力,最后老师予以综合点评,巩固所学专业知识。

示范操作

培训前制定各种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的操作规程,使学生对操作技术有规范意识。老师充当操作示范主角,负责示范与讲解,并将各种操作的禁忌症、适应症、注意事项、医患沟通技巧融入其中。

课堂实践

示范操作后,给予学生充裕的课堂操作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规范操作,反复练习,人人过关,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高中医技能操作水平。

分组竞赛

在培训后期,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竞赛,各小组运用所学中医理论知识,与患者互动沟通,获取临床资料,完成患者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评估,制订健康教育和辨体施护方案,并当场实施健康宣教和部分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老师给予当场记分和点评,通过竞赛,学生对所学中医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并提高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掌握医患沟通技巧。

确定以“治末病”为指导思想的中医护理培训考核方式

第9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方案;应用;问题;对策

2013年5月,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我院全面应用实施了第一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运行),通过方案的应用,使护士在工作中更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工作;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通过实施观察、收集资料,定期分析、评价、总结方案实施情况,不断提高中医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利于中医护理走向标准化,明确了中医护理的发展方向,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和思考,现报道如下。

1 优势病种实施应用的基本情况

1.1病例分布情况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等13个优势中医护理方案在我院应用实施311例,进入临床护理效果评价293例,评价率达到94%,其中18例因转院、转科或自动出院等原因未给予效果评价。见表1。

293例患者中,男性136例,女性157例,男女比例为0.86:1;年龄26~86岁,平均61.2岁,住院天数13~17.9d,平均15.1d。

1.2主要应用中医护理方法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饮食调护、腹部按摩、太极、八段锦锻炼、穴位按摩、情志护理、排便指导等。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穴位贴敷、针灸、中药热奄包、穴位按摩、耳穴贴压、拔罐疗法、梅花针扣刺、中药湿热敷、艾灸、穴位电刺激、穴位注射等。

2 实施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观察及存在问题

2.1医院收治的病种中,根据地方区域和人群体质特点,部分病种未按国家中医药中管局2010年《22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1年《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的病种的证型进行分类,293病例中补充证候诊断的病例数为66例,占22.5%。也就是说这些补充证型的患者使用了中医护理方案,导致中医护理效果评价存在一定的偏差。

2.2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效果评价客观性不强,因实施病例中大部分患者对同一症状使用了2种以上的中医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治疗,评价主要以患者症状是否缓解为主要依据:①不明确具体是哪一种中医护理技术效果较好;②患者的感受有差异性,评价没有量化。

2.3护士人力配置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中医医院护士除完成静脉输液、物理治疗等西医护理工作外,还要为患者提供中医护理特色治疗,如艾灸、火罐、穴位贴敷等,有大量的护理工作量,但中医医院的护士配置与西医院没有差异性,虽然满足床护比1:0.4,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中医护理特色服务的扩展。

2.4在对中医护理服务中沟通不到位或治疗后的病情或效果观察不及时,影响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如耳穴贴压,部分患者耐受不了按压疼痛而不愿意做该项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的患者因怕弄脏床单、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麻烦家属等不愿意进行灌肠治疗。

3 对策及建议

3.1建立中医护理重点专科细化的考核标准 提高科室对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应用的认识,加强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应用的规范化培训,尽可能较少人为因素和偏差。建立考核标准有利于中医护理专科服务水平的提高,陈晓蓉[1]等开展了"重点专科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构建"的研究,制定了包含组长管理、中医护理管理和应用、护理学术水平3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重点专科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我院制定的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质控标准中,包含了业务查房、理论讲课、操作考核、健康教育等,并且细化了以上考核的具体要求,加强中医护理内涵的建设。

3.2加强护士中医基础知识和辨证施护能力的提高 中医院临床护士中医基础普遍薄弱,主要与中医药院校培养中医护士较少,又有部分中医护理毕业生被分流到了西医院,中医护士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另外,部分中医药院校的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中,中医护理相关课程少、学时比重低,也不同程度制约了中医护理培养的人才质量。到临床以后,又缺乏资深中医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目前护理的专科护士全国不断增多,对于中医院的专科护士,应该加强中医专科护理知识的系统培训,提高护士辨证施护能力。我院开展:①新进护士中医规范化培训,并按学历进行分层培训,培训周期为:本科1年,专科3年,中专5年;②工作不满5年护士每周利用周二的17:00~17:40进行集中授课,一课两讲,做到工学两不误,对中医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培训;③在护理查房、护理病例讨论、护理业务学习中要求高年资护士主持,主要为指导责任护士辨证施护、指出不足之处。通过以上强化培训,护士中医基础、辨证要点、中医保健养生等中医临床护理知识得到全面提高。

3.3建议构建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效果评价客观指标体系 中医护理重点专科自2011年开始建设,第一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应用,以"中医护理重点专科"为关键词经"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进行文献检索,有张素秋[2]、孙红[3]2位作者论述了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以"中医护理方案"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有24篇相关文章发表,其中23篇均为某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应用情况总结分析,仅有暴银素[4]提到在肺胀病稳定期中医护理中应用了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标准表、修订的呼吸困难量表、成人COPD-QOL 评分表或WHOQOL-BREF 简表测量患者的生存质量积分、采用COPD-ESQ 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满意度情况等客观量表进行效果评价。为中医护理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模型。

参考文献:

[1]陈晓蓉,韦森,高梦徽,等. 重点专科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的构建[J].四川医学,2012,06:1089-1091.

[2]张素秋,陈丽丽,周姣媚,等. 以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3,10:4-6.

第10篇

【关键词】 中医护理;辩证施护,针灸推拿;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9-0978-02

1 引言

当前,我国的悠久中医学,如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和辩证施护,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我国的中医护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针灸推拿护理和辩证施护体现了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这有助于人们治疗疾病,提高我国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方面的国际影响。

2 中医护理的概念与内涵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配合中医师对病人进行中医诊治的工作。中医治病的传统,多以个体行医为主,因此,医和护常是不分家的,没有专职的护士。比如大夫到病人家里出诊,除了诊病处方,往往还要兼任行针施灸、配药熬药、观察护理等工作,尤其是针刺与行针,更需专业的中医大夫来操作,护士一般是不能代替的,不过灸法则护士可以如法操作,所以中医护理非常重视辨证施护,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这就是中医护理的特色。只有明白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具有“理、法、方、药”和“理、法、方、穴、术”的特点,并因人而异配合不同的中医护理方案,就能实现中医针灸治疗的高效、速效、长效。同时,在门诊治疗的患者,家属往往在就医后也常遵照医嘱,如法进行护理,从这一角度看,家属有时更多地担任着护士的角色,这也算是中医护理的一个特色。

中医护理的内涵,除了辨证施护,医护合一,中医护理的内涵或者说是特色,还体现在膳食护理、精神护理等方面。早在秦汉时代,人们就已对膳食护理的重要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比如《内经》所说“热病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肾病毋多食咸”,以及《难经》所谓“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等,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膳食护理经验。张仲景《金匮要略》还进一步明确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

3 针灸推拿在临床护理工作的独特优点

我国的中医针灸推拿护理是世界医学的一朵奇葩,成为国人所熟知的一种良好有效的中医药学。针灸推拿护理自成一个医疗护理体系,在几千年的医疗护理实践中表现了独特的优点,这也成为现代整体护理创新发展的动力之一。针灸推拿在临床护理工作的独特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体现了整体论的哲学思想

中医针灸推拿护理通过整体论的哲学思想,按照天人合一的方法,将疾病视为与人体自身系统的统一,并重视与大自然的有机联系,这是现代护理所不具备的优点。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中医针灸推拿护理体现了以人为本,并考虑到疾病的具体环境,有针对性地对患者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行考察,据此反映出的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而制定相应护理方案,实现身心统一,加快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康复。

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强调患者的饮食调理,这是其护理的特色。医生会积极建议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控制饮食的内容,包括生冷、辛辣食品的禁忌摄入,注意营养搭配,调节好新陈代谢,避免由于饮食不当造成疾病的加剧。适当的饮食可以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3.2 蕴含着心理疗法的优点

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表现出举止文雅、操作到位、轻柔的语言,这些可以使患者减轻病痛,得到护理人员的精神鼓励,增强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提高。医护人员在实施针灸推拿护理过程中,与患者的情绪低落,身体的疼痛有等同深受的感觉,对患者的病情表示理解,并给予其积极的心理暗示,温暖了患者的心理。这样患者得到了社会支持和安慰。护理人员尊重患者患病期间的生活要求,会尽全力去满足。这样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患者也就愿意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患者具备良好精神状态就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增强治愈信心。总之,中医针灸推拿护理中蕴含的心理疗法主要包括情志转移法,情志疏导法,体语疗法等。在情志转移疗法方面,护理人员通过诱导患者将注意力转移,促使患者将不良的心理情绪得到改变,使心理保持平静,避免抑郁和较大的情绪波动,这样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4 辨证施护在临床护理工作的独特优点

4.1 辩证施护体现了归纳的方法论

中医护理采取的辨证施护方法体现了归纳的方法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按照整体论的思想,通过对患者的望、闻、问、切收集临床资料,这样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因此,中医的辨证施护就是护理人员要为患者确定切合自身的护理方式和内容,包括如何为患者服药和行针,及时了解和观察病情,做好饮食的调理,科学指导患者的康复锻炼计划。中医的辨证施护理论就是按照中医四诊搜集的患者病情信息以八纲进行辩证分析,以此分清疾病的阴、阳、寒、热、表、里、虚、实,以及疾病发病的原因、病理、性质和部位。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详细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以此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法。

4.2 实施三因的针对性护理

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的要求,护理人员应根据三因(因人、因时、因地)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就应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心理情绪以及天气、地理等情况,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法,实现三因施护。例如:老年人的体质较差,气血亏虚,在临床护理上就应采取补益正气之法,以祛除病邪。

5 结论

通过对我国中医护理的针灸推拿和辩证施护的阐述,可以看到中医护理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这对现代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具有借鉴和完善作用。采用中医护理可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和提高体质,以及改善疾病的治愈效果。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内科护理;手段;护理标识

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原则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传统疗法是中医院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手段。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1]。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中医护理已成为医疗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中医护理在医学中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的核心,中医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中医护理是通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实践中来实现的,也是检验中医护理理论的途径[2]。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现有的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尚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加强无痛针刺、无烟艾灸方法的研究及灌肠器、离子导入机、刮痧器具的改进;还需要对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规范化研究,即相关操作指标的量化研究。在科研验证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用具的科学性的基础上,运用高科技使某些中医操作用具现代化,如电针就是中医操作用具现代化的一个成功典范。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结合,使中医护理规范化、科学化已成为中医护理发展的趋势。

2各种情形下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2.1特需内科的护理 所谓特需内科护理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部分特殊需求的患者在进入特需病房时进行的护理[3]。它是内科护理的一种方式,也是特需患者的需要。对于特需患者的护理。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应该对特需患者进行多元化的护理。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①首先,由于区域的差异性,应该使患者适应新环境,尽快进入患者的角色,便于治疗和护理管理;②多元化护理中的沟通: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沟通和文化沟通。因此,对于内科护理的护士需要掌握护理对象所在地区的语言以及他们的文化习俗;③特需病房的护士应该能够养成灵活应变的好习惯,特别是还要加强理论和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特需护理基本功。

2.2心内科患者安全风险与护理 心内科患者是指那些身患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跌倒、猝死及出血等症状。对予以上3类临床病例资料的收集整理,笔者总结出以下具体的护理手段及方法:①对上述3类患者进行患病程度的评估:具体的从患者的年龄、病史、情绪状态、有无眩晕、检查有无明显的诱因等方面进行评估,这是心内科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的技术类的能力;②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各自采取的护理对策:对于跌倒患者:遵守3个"30s"的原则,即坐起30s、平卧30s、下肢垂下坐床边30s。在此过程中,要加强防止行走时、洗澡时跌倒,而且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在患者的病床前插各类标识,如"防跌倒"等标记[4]。

中医医疗强调辨证论治,辨证施护亦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提出护理的基本法则,再根据这些法则按照"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制定出理、法、护一致的具体措施和方案。护理专家们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中医病证的护理分科已越来越细。

3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3.1辨证施护流于形式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最具特色的护理模式,但在临床实施时往往因证候难辨,护理措施单一而流于形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中医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不能正确辨证而影响施护的效果,是普遍存在的问题[5];没有充分领会中医护理的内涵,只是将中医诊断、护理加上中医技术操作;大部分护士能够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但患者具体实施与否,效果如何,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

3.2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率相对不高 尽管护理技术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取材容易,效果可靠,但在中医院的使用率却不高,究其原因有:①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局限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时间长,疗效难以立竿见影。因此在中医院也只是在传统中医科或内科应用相对较多[6]。②护理工作性质约束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然而临床上医生很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

3.3护理记录缺陷 临床护士往往注意操作,忽视记录,所做的操作没有及时记录时间、方法、效果,中医操作记录还应记录选择的穴位、皮肤情况等[7]。目前有关中医整体护理质控评估体系的设置、行业内规范化以及中医护理病历的内容、格式的具体要求等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再加上护士工作的繁忙导致了记录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刘蓉蓉.论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及重要意义[J].HEALTH WORLD2010,04(8).

[2]付庆华,谢晗飞,江雪琴.内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2008,(4).

[3]伊文波,佟丽华,韩凤珍,等.期刊论文.脑出血微创术后内科护理新进展-中国医学创新,2009,6(17).

[4]刘萍,潘光明.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7).

[5]刘文红.中医护理的发展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6):96-97.

第12篇

关键词 中医辨证施护 循证护理 异同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循证护理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是护理领域发展的新趋势。中医护理的形成和发展与现代护理的发展走过了相似的历程,在不断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理论、方法,成为护理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循证护理和中医辨证施护的异同做一介绍。

循证护理的概念

循证护理可理解为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并根据个人的技能和临床经验,全面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不难看出循证护理的思想是以整体的人为核心,从生理、心理、社会的角度全方位来考虑人的健康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理念与中医护理中的整体观是息息相通的【sup】[1]【/sup】。

循证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①提出问题:全面收集所有相关的原始资料,科学系统地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发现问题并确定问题;②寻求证据:查询相关资料,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把个人临床经验同所获得的证据结合起来,提供有效的证据;③制定并实施措施:研究证据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临床专家和患者的意见制定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④效果评价:通过自我反应、患者和同行的评估来评价实施的效果【sup】[2]【/sup】。

中医辨证施护的内涵和特点

辨证施护就是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的资料、症状和体征,进行整理、分析、对比、推理,判断出是何病、何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sup】[3]【/sup】。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是否正确。

辨证施护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中医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的具体体现。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辨证施护在临床中的应用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护理中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地理、季节的不同,患者的形体或心理状态进行护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施护求本:研究和找出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如眩晕可因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引起,病因不同,护理措施就不同。

同病异护: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咳嗽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多是六邪侵袭机体,病位在表,内伤咳嗽则是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护理上外感咳嗽以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以扶正补虚、祛邪止咳为原则。

异病同护: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证就可以采用同一种护理方法。如头痛、眩晕、中风等属不同的病,但在临床上都会出现肝阳上亢的表现,故可采取相同的方法来护理,注重对患者情志的调护,使其心情舒畅,控制情绪波动。

辨证施护与循证护理

辨证施护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护理疾病的过程。“辨证”的过程包含了循证护理中的评估和寻证两个完整步骤,“施护”则包含了拟写护理计划与实施护理措施的全过程,同时“施护”又可检验“辨证”是否正确。从现代护理理论上说,辨证施护基本概括了循证护理的全部工作程序。

综上所述,辨证施护与临床循证护理都是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重视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寻找文献依据,在护理中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有差异:辨证施护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强调局部病变与整体机能的有机联系,注重患者的主观感觉和客观表现,遵循“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循证护理则以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为目的,注重的是对诊断和治疗结果的分析与评价,两者结合起来辨证施护可为循证护理提供更多的实证,使个体护理更具特色。循证护理可使辨证施护更客观和规范化、评价体系更科学【sup】[4]【/sup】,促使中医护理更具专业化。

参考文献

1 胡雁,李晓玲.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

2 吴秀云.加强我国循证护理实践与研究的意义及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