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7:09: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少数民族的艺术文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社会价值
(一)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沟通交流
在各民族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多数民族都具有本民族的内部语言与风俗习惯。语言的民族性与风俗的地域性在客观上阻碍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音乐作为一种通俗的情感表达方式,音符的律动中能够传达出喜、怒、哀、乐等情感特征,具有一定的普及性与流通性,在文化交流与传承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桥梁作用。
江苏民歌《茉莉花》在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在“97”和“雅典奥运”中均响起该民歌的旋律。尽管外国听众不了解该歌曲的具体内涵,但透过细腻优雅的曲风,传递出了新颖悦耳的美感,一幅江南水乡的水墨图景仿若近在眼前,音乐的独特力量由此可见非比寻常。少数民族音乐同样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发挥了桥梁作用,通过其音乐艺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认知少数民族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风情,开始去理解少数民族同胞的艰辛的发展史。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过程中的确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为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贡献了力量。
(二)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少数民族音乐在发挥着文化交流桥梁作用的同时,也是识别某一民族群体的标志。蒙古族的《嘎达梅林》、维吾尔族的《达坂城的姑娘》、朝鲜族的《阿里郎》均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独具特色的音乐艺术,由此也成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标识,它记录了本民族的历史进程,概括了全民族的情感体验,促进了本民族的文化流传,增强了民族内部的凝聚力。
在少数民族文化的流传过程中,音乐艺术更像是一种传递民族文明与民族历史的承载者。某一民族的起源、迁徙、历法、祭祀、斗争等活动,在民族音乐艺术中均有鲜明的体现。它同时也融合了该民族的伦理道德标准、社会组织结构、民族理想目标、日常生活场景等内容,折射出了少数民族对于情感与生活的基本认识与共有观念。每当同族兄弟姐妹手拉手纵情歌唱时,全民族的理想与向往也得到了抒发与讴歌,音乐凝聚情感的作用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二、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经济价值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外发展过程中,地域性的音乐艺术作为文化的传承使者,在促进本民族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的游客与投资者,从而拉动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历史与地理位置原因,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西部地区,其经济发展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较为滞后,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落实与实施,西部地区围绕着自身优势资源,借助国家政策的“东风”,使得自身的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其优势资源颇为广泛,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均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人文资源之中,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由于具有自身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因此对其进行市场化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为少数民族的贫困落后地区谋一条有效地长远发展之路。在经济开发过程中,少数民族艺术不仅可以得到更为完善的传承与发展,保证少数民族的独立性与民族地位,也能为本民族地区创造巨大的经济收益。
以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例,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人口超过5000人的少数民族就多达25个。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云南省的经济文化建设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在云南省建设文化大省的具体目标中,少数民族音乐的弘扬与传承被列为重中之重。以《云南映象》为代表的优秀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作品,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以“纳西古乐会”为代表的民族特色音乐展示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的大批游客,大幅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收益。一系列的事实表明,少数民族音乐艺术蕴含着丰厚的商机与利润,其自身具有巨大的资源效益与经济价值。做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弘扬与传承工作,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前沿
不同的社会背景会催生不同的社会文化,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舞蹈的创作思路以及创作形式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舞蹈艺术的创作都是以时代背景为创作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从而通过肢体语言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态度。我国的社会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而每个阶段的少数民族舞蹈创作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在对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可以为以后的创作方向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一、建国初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的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
建国以后我国的各项生产逐渐恢复,人民的生活开始稳定,为少数民族舞蹈创作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建国后人们的心情比较激动,能够在和平的环境下生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人们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所以在那个时代的少数民族舞蹈创作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表达的思想比较明确,并且开始研究舞蹈结构和人物形象设计,能够更加充分的表达出舞蹈中的情节,善于使用质朴和自然的动作,创作的灵感主要来源于生活和实践。那时的舞蹈编导大多是演员出身,对舞蹈创作充满了热情,所以为了体会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会深入少数民族内部去体会生活,尊重民族本身的舞蹈传统,能够真正的体现出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在舞蹈创作中充满了真情实感,这是对生活的真实演绎,所以才能够创作出具有长久生命力的舞蹈作品。
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发轫期,在几位海外归国舞蹈前辈们的努力之下,一直沉默于边疆、边远地区的部分少数民族民俗舞蹈被激活了,堂堂正正地登上了表演舞台。不过,这时期的少数民族舞蹈还处在原始的收集整理阶段,舞蹈风格简单朴素。海外回国的舞蹈前辈们借用西方现代舞创作思维,努力运用风格化的民族身体语言来表现民族的气质与精神。自此之后的60多年的发展变迁中,少数民族舞蹈创作发生了极大的结构性转变。
二、中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创作的复兴
十年,对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是灾难性的时期,也是舞蹈创作最为低迷的时期。在结束之后,我国政府对于民族关系以及民族政策方面颁布了一系列的决策,对于少数民族舞蹈创作提供了新的天地,我国的少数民族舞蹈创作也进入了全面复兴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少数民族舞蹈创作中主要是反映“四个现代化”,充分的展现出民族精神面貌以及各自的特色,表现形式比较新颖,在创作样式多样化,主要突显了人民性、教育性、娱乐性,舞蹈编导为了创作,会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的挖掘,在确定主题之后,会运用风格化的方式表现民族文化的魅力。在这段时期,我国舞蹈艺术工作者非常注重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抢救和继承,开始对边缘化的舞蹈进行重新整理和传承,在舞蹈题材上进行拓展,强调少数民族文化的个性。通过舞蹈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拯救了一大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为我国未来少数民族舞蹈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这一时期,少数民族舞蹈创作开始注重理性主导,肯定现代性,积极为社会变革服务。但不足的是缺乏对现代性的反思与审视,使少数民族民俗舞蹈被现代性肢解得面目皆非,不能够充分体现出少数民族舞蹈审美的现代性,进而限制了它的发展。
三、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多元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少数民族舞蹈创作进入了理性探索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歌舞创作出现了规模化、结构化、风格化、技术化等特征,舞台艺术表现更加精美,带有情节和色彩的作品增多。此外,还出现了新的创作体裁,如舞蹈诗、大型歌舞等。新时期以来,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从复兴走向繁荣,它以参与民族的广泛性、作品题材的丰富性、作品内容的时代性、作品体裁的创新性而构成这一阶段的民族舞蹈的创作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后,是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多样化的进一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民族舞蹈有《春香传》、《阿诗玛》、《森吉德玛》等,是中国少数民族歌舞从抒情歌舞向剧情歌舞迈进的时期。民族剧情歌舞的大量出现,表明从这时期起我国已有了一批能够驾驭少数民族舞剧创作的舞蹈编导。同时,舞剧创作已引起了艺术市场管理者们的关注,有些舞蹈艺术家们将舞蹈创作与艺术生产等同看待,认为舞蹈也包括系列程序,如动机、艺术构思、作品完成、作品宣传、作品演出等,也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生产流程和相应的规则。舞蹈编导的艺术修养、主创意识、本体意识、个性自觉、风格重构等都能影响作品的品质。
21世纪,网络技术全球化、动漫技术兴趣化、多媒体技术普及化,中国少数民族的舞蹈创作也受其影响。这时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出现了两种状态:即一种以多媒体技术和西方现代舞创作技术来重构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表演形式,传统与现代融合。另一种将中国少数民族民俗歌舞资源与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文化相结合而打造的典范性作品。这类山水旅游类的民族歌舞艺术家往往由电影界、舞蹈界等大腕级人物担纲,这类创作讲究大规模、大场面、大制作、作品往往呈现大气派。这一时期的舞蹈创作充满了商业营销气息,好看好玩,但已失去了纯真与质朴。
四、结束语
少数民族舞蹈的创作充分的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在舞蹈编导的过程中,通过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的了解,基于传统文化的基础,在故事情节以及肢体语言的表述下,能够展现出一个民族以及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到政策环境、文化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约束,在少数民族舞蹈创作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时代少数民族舞蹈创作方式的研究,能够深刻的领悟到舞蹈创作的内涵,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未来创作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少数民族的德育资源主要包括:少数民族的风俗礼仪;少数民族的英雄人物;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民间艺术。少数民族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的途径有:加强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开发成为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在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民族文化意识。
关键词:少数民族;德育;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31-01
1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德育资源包含的主要内容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拥有丰富且独特的德育资源,深挖各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背后的德育资源将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具体来说,少数民族的德育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少数民族的风俗礼仪
“礼”的形成和法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它们都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诞生而产生,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统治的需要制定了法律体系和风俗礼仪,目的是为了维护以等级制度为核心内容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仪”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仪式,仪式包括个人的和族群的:个人的仪式主要就是婚丧嫁娶,族群礼仪包括各种宗教节日的祭祀活动。礼仪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社会秩序的稳定,为少数民族的兴旺繁盛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1.2 少数民族的英雄人物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共同繁衍生息,开拓疆土,共同创造了一个具有民族凝聚力的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各个少数民族不断涌现出了很多仁人志士,他们为抗击列强的侵虐,为了民族的团结,为了祖国的统一做出了英勇的牺牲。我们应该积极挖掘这些英雄的英勇事迹并写入教科书,将他们的事迹传承下去,增强各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1.3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民间艺术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年节,还有各民族特有的宗教、纪念、庆典、农事等。如蒙古族的马奶节、傣族的泼水节、东乡族的古尔邦节和开斋节等等。少数民族向来能歌善舞,流传于民间的艺术资源可以成为传统伦理道德研究的素材,也可以成为教育一代又一代少数民族青少年德育的资源。少数民族的民间艺术形式主要有音乐、舞蹈、文学、戏曲、美术、竞技等。
2 少数民族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的途径
2.1 加强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学习
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供我们学习的德育资源很多,但是要利用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首先就要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就是了解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过程,就是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衍进过程,也是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的过程。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对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把握,才能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2 有针对性地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开发成为课程资源
少数民族传统德育资源中有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相一致的部分,比如爱国主义、诚信、友善等,这些都可以为我们所利用。少数民族还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德育资源,可以将它们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起来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发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还可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可以很好地被学生所接受。
2.3 积极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
我们国家工业发展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因此,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付出的代价是自然环境的破坏。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远,被破坏的程度也比较弱,大自然的原始样貌未被改变,神秘广阔的自然吸引着无数的旅游爱好者。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增强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4 在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们国家的各个少数民族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在战争年代,少数民族还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少数民族地区还有很多历史遗迹,它们一起见证了英雄的伟绩,例如江孜宗山抗英炮台、江孜宗政府议事厅、驻藏大军巡边石碑等等。我们可以在这些遗址建立少数民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可以让全国人民感受到少数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怀,还可以让各个少数民族为自己的民族而感到骄傲,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2.5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民族文化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力军。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训不仅要注重德育师资理论修养的提高,还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民族文化知识的培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民族文化意识。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理论思想的灌输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要将理论知识和民族资源相结合。
参考文献
相比南方民族音乐的含蓄,西北地区的民族音乐音域宽广,音色更为嘹亮。这些民族音乐都简明形象,鲜明生动,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特点: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音乐的旋律和主体都围绕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音乐常用当地独特的民族语言展现。维吾尔族民歌内容极其丰富,通常可以分为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大类。传统民歌包括以猎歌、打场歌、牧歌、挖渠歌、麦收歌、纺车谣等为代表的劳动歌;反应农民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歌;内容涉及祭祀、婚丧嫁娶、仪式庆典等为代表的生活习俗歌等类别。新民歌的内容则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于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赞歌。藏族音乐的形成,可以看做是民间艺术中的最璀璨的花朵,藏族音乐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藏族音乐通常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三大类。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器乐、说唱音乐、歌舞音乐以及戏曲音乐等五类。宫廷音乐由于年代久远且流传不甚广泛,因此,甚少为外人所熟知M。宗教音乐包括教仪式乐舞羌姆、诵经音乐、宗寺院器乐等。藏族的民间音乐在传统音乐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广大的藏族人民和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民间歌手在藏族音乐中倾注了许许多多感情和精力,发挥了藏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藏族音乐文化意蕴的认识,我们永远也无法穷尽,藏族音乐的价值和魅力是永恒的。藏族传统音乐中的许多音乐元素都与国际音乐接轨,只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以藏族音乐为代表的我国传统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传承应该引起我们广泛的关注。
二、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以及在电视传媒中传播的意义
传播是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现实途径,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而电视传媒则在信息传播系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电视传媒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电视以真实的图像、富有质感的声音以及绚丽的色彩向观众们传播着大量信息?。而在今天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出现障碍的情况下,借助电视传媒实现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无疑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可以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艺术。
借助电视传媒的社会影响力,可以唤起人们对少数民族音乐更多的关注。电视传媒传播少数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电视传播的信息内容,还在客观上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创造了物质基础。
2、能够更有效、快捷的实现少数民族音乐的推广。
诸如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策划过的《民歌?中国》栏目,就曾经以生动的画面、唯美的声音展现出少数民族音乐的浑厚和婉转,使得少数民族音乐深深地印在观众的心里。《民歌?中国》中的参赛选手大部分是来自民间,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和训练,保留着少数民族最淳朴的本性和天然的声音。借助电视传媒巨大的影响力,许多人透过节目开始关注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挖掘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
3、感染更多的人群,投入到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通过电视传媒,唤起更多的人对少数民族音乐的认识,并喜欢上少数民族音乐。同时也通过展现不同民族的音乐,有助于实现少数民族音乐的创新。
三、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以及在电视传媒中传播的建议
1、深刻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只有深刻的领略少数民族的文化,才能进一步了解其音乐,才能更好的实现其传承。以藏族为例,藏族自古以来就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创作的歌曲旋律优美、音域辽阔、婉转动听。藏族音乐艺术的传播与传承和藏族民间宗教活动以及寺院祭祀、庆典等活动密切相关的,如今,经济发展带来的人们生活方式的悄然转变,也潜移默化地促使藏族人民原有的生产、生活习俗逐渐发生蜕变“1。因此,我们要透彻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就要深刻的理解其文化。
2、多层次认识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
音乐的内涵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宽广,其中以一脉相承的民族史诗为主要传播形式。世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的历程都融汇在民族的史诗中,史诗无疑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表现形式。诸如柯尔克孜族的《马纳斯》、藏族的《格萨尔》以及蒙古族的《江格尔》,都表现出这些少数民族数千年来奋斗的心路历程。
3、从细节处把握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
根据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价值以及民族的背景来抓住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少数民族的音乐自古以来就是采用当地的地区及语言来展现的,形成了口语化的音乐旋律,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少数民族的地方音调和语系使得少数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少数民族音乐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种民族音乐的传承也需要传承人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知识和内涵。然而如今,藏族音乐的传播与传承工作需要能够传承藏族音乐艺术的专业人才,所以培养藏族音乐艺术的传承人才也是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所在。
四、如何实现借助电视传媒更好地传播少数民族音乐
1、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
电视媒体作为一种最为普及的传播媒介,在当今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革新电视节目的形式,才能赋予观众更多的新鲜感,观众的收视欲望才能更好的被调动起来。通过采取形式多样、集观赏性与娱乐性于一身的电视节目,将少数民族音乐融入进去,比如中央电视台早年举办的《西部民歌电视大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民歌选手参赛,参赛歌曲都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该节目自播出起就引起社会大众的强烈反响,尤其是从事音乐创造的工作人员,为传播少数民族的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央电视台所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自从1984年首次举办至今,拥有近30年的历史,青歌赛也成为了中央电视台影响力最深远的电视节目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青歌赛的成功举办,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所以,在民间常有人说“青歌赛是造型工厂”。在青歌赛于2006年率先引入原生态唱法后,少数民族音乐一经亮相就给全国亿万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浑厚质朴的音乐给人心灵的漆荡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一首首独具风格的少数民族歌曲萦绕在人们耳边,诸如耳熟能详的《青藏高原》多次在青歌赛比赛现场响起,引起一波又一波的热烈讨论,赢得满堂喝彩。创新是电视传媒发展的核心部分,人才则是电视传媒发展的根本。推动电视传媒产业与少数民族音乐结合的原创节目一定要有良好的人才储备。电视传媒公司一定要能够创造出一套新的以创新作为先导、以革新为理念的电视节目模式,以独特的方式带个观众全新的感受。
2、充分展现少数民族风情。
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推出的《民歌?中国》电视节目,是中国唯一的一档以中国原生态民歌歌种版图概念全景展示的中国民歌艺术节目,它为展示中国民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平台。素来以弘扬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音乐相结合。节目首先通过一段纪录片来描绘不同少数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及其风土人情,然后再展现少数民族音乐。此栏目系列化开拓中国民歌艺术视野,系列化介绍中国民族、民间的原生态民歌艺术,并大力推动中国原生态民歌的发展。
3、注重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及其历史的再现。
我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可以说,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民歌滋养着中华民族。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传承离不开少数民族的文化及其历史。陕西卫视举办的《中国原生民歌文化发现之旅》栏目,从民族文化、历史等方面展示各地各民族风格迥异以及独具特色的原生态少数民族音乐。《中国原生民歌文化发现之旅》通过走访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地区,寻访活动的地区、地域、民族、地貌特征等,希望寻找、揭秘和完成任务的方式,发现好的少数民族歌手以及好的音乐作品。同时,栏目还透过少数民族音乐背后的故事,反映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面貌。
五、结语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纹样艺术;服饰艺术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187-1云南生活着25个少数民族,在长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共生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服饰作为一种外显文化标识着一个民族的身份,也体现着该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审美意识。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服饰纹样艺术。由于云南民族较多,民族服饰各不相同,使得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内容丰富、图式多样,普遍呈现出色彩浓重,装饰性强的特点,这些纹样反映着云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变化、人文变化和社会变迁等,展示了云南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
一、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艺术图式的形式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中包含了较多的图式符号,勤劳智慧的少数民族妇女把这些图式符号通过特定的组合方式和排列布阵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纹样形式。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艺术图式从表现题材上有人物、动物、植物、天象和神祗图腾等不同类别,从形式上分,主要有十字式、万字式、回字式、卷须式、米字式、波浪式等。
二、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的特点
(一) 图案的仿生设计
云南少数民族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形成了崇拜自然,模仿自然的心理,她们把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和花鸟鱼虫的形象和色彩经过装饰加工,形成美丽的纹饰图案表现在服饰上,体现了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工艺中独特的仿生设计。比如,彝族是个崇拜火的民族,其服饰色彩多为暖色,以黑、红、黄为主调,服饰纹样中多有火的图案,也有各种花草鱼虫图案,云南石林和丘北县普者黑的彝族妇女会在帽子上弄一个蝴蝶图案,很有特色;壮族是个生活在水边的民族,很早就以种植稻谷为生,在壮族服饰纹样中水田纹、鱼纹、蛙纹、贝类螺旋纹以及花鸟纹等是最常见的,云南文山的壮族濮侬支系妇女服饰就是以鸟形为仿生制作的,其衣服紧身收腰显短,左右侧各有翘角,仿鸟翅,裙子显长通常撩起于臀部固定似鸟尾,故有“鸟衣”之说。
(二) 色彩艳丽多姿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追求美感,将精神元素、物质元素、自然元素融入其中,使得服饰在变化过程中不断以色彩为主流,通过色彩强调民族气息,通过色彩振奋民族灵魂。因此,经过不断的创新与改造,云南民族服饰呈现出艳丽多姿的色彩,通过色彩进行组合、搭配、对比最后形成和谐的统一,这与民族的发展是相吻合的。
三、 云南民族服饰纹样艺术及图式的传承与保护
(一) 传承与保护的必要性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艺术是在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精髓的沉淀,这些精华部分体现了民族特色与民族发展,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文化源于社会,源于民族,传承民族文化,保护民族特色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灵魂的重要内容。从民族服饰的特点可以了解该民族的风俗与文化传统,从民族服饰的纹样可以了解这个该民族发展的技术与灵魂,从民族服饰的纹样艺术图式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发展历程。民族服饰经过造型、图案、色彩、材质、纹样到整个制作流程,都体现着民族的智慧、创新、纯朴善良、友善,也传达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最求与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二) 艺术图式的传承与保护措施
第一,现代化的科技的利用。利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它智能技术对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艺术图式进行跟踪记录,样点采集,归类整理,最终形成基本的电子信息库。
第二,双管齐下,加强传承与保护。所谓双管,首先是要加强普查考察,将各民族的服饰纹样艺术图式及服饰纹样特点、加工过程等进行详细的了解,登记造册,以防遗漏而失传。其次是要建立技术保护体系,对服饰纹样所涉及到的所有元素列入保护内容,从而建立相应的保护区,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化。
此外,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时,通过政策保障,人才支撑,建立基地,开发应用等多种手段加强传承与保护,以降低或避免民族传统文化逐步消亡的遗憾发生。
四、 结语
云南是我国民族大省,民族文化多次多彩。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艺术的创造是云南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在这样一个人口复杂的省份,必须对民族服饰纹样及其制作工艺和图式进行研究、收集与整理,对相关的技术进行传承与保护,使得在信息发达、文化相互影响的今天保留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也才能在历史发展和国际视野中,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杨婷.云南民族服饰纹样艺术图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3.
[2]文牧江,刘怡果.基于图腾崇拜的花瑶服饰艺术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3]陈春华,杨晓,王艳琦.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解析设计美各要素――以云南民族服饰艺术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摘 要】本文先以介绍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艺术的特色引出本文的中心。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从商周至秦汉时期的青铜文化为重点,介绍三星堆的创作方法特点和艺术价值,充分的表明了少数民族与世界文化的融合。
【关键词】民族艺术;三星堆;青铜艺术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人口数量占多数的汉族以外,还有众多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西南地区,包含了大多数的少数民族。从历史上看,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南是一个少数名族集中聚居的地区,西南少数民族历史上被称为“西南夷”或者“南夷”等。西南少数民族不仅种类众多、历史悠久、文化多姿多彩,而且还是一个极其独特的民族构成群体。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文化艺术各种各样,他们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为创造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和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都做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
在艺术方面,中国艺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处在不断的与外界的交流之中,在古代这种交流多半是在各民族之间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少数民族艺术在交流上的桥梁地位,也决定了少数民族艺术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中国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美术传统。从远古的时候起,大量的岩画都发现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古代少数民族的作品。岩画在原始艺术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全世界都发现了岩画。岩石可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在岩石上刻画和涂绘,来描绘他们自身的生活,以及想象和愿望。中国的岩画与民族艺术的关系更精密相连,中国的岩画大都发现在边疆地区,是古代少数名族先民的艺术遗存,中国一些重要的岩画点也是在民族艺术调查时发现的,由于这些资料特别缺乏,岩画就成了研究民族历史、民族艺术、民族习俗的极端宝贵的资料。岩画中的各种图像,构成了文字发明以前少数民族及其先民们的最初文献,岩画不仅涉及史前人类的经济、社会和经济情况。同时岩画作为人类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的精神产品。它还以其艺术、其美打动人心,因此它又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品。
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从商周至秦汉时期,是青铜艺术走向辉煌的时代,其中国少数民族的青铜艺术也格外引人注目。在四川广汉三星堆的发掘,就可以说西南地区已经具有相当发达的青铜文化了。三星堆的发现表明以氏,羌系民族为主体的古蜀国的青铜艺术,无论事故其青铜艺术的数量,还是它巨大的体积,抑或是艺术的质量在中国美术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三星堆发现如此众多的造型独特,质地精美,铸造水平高超的艺术品,这无论是在中国艺术史还是在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史中,均属罕见的首次发现,它本身所具有的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历史价值,在东方乃至世界艺术史中都占有辉煌的一页,并被誉为比有的中国兵马俑更非同凡响。这种罕见的高水平的青铜人像艺术,不但填补了中国商周时期缺乏人像青铜艺术的空白,而且也改写了中国民族艺术发展得历史。
三星堆有着写实夸张与艺术震撼力,其青铜雕塑善于运用雕塑语言来充分表现其中的宗教与独特文化的深厚内涵,它所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充分的反应出创作者的艺术功底,其雕塑语言之丰富,可以从其写实手法与艺术变形夸张得有机结合中很明显的看出来。绘、塑结合是古代雕塑的常用方法古埃及及希腊为了加强艺术感染力和突出神像的宗教效果都运用过这种方法,三星堆雕塑也采用了类似的艺术表现方法,充分的表明了少数民族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三星堆青铜雕塑群,总体上都采用了大体量和舍弃细节的处理手法,大体与大面的结合,以及曲直贯通的线的娴熟运用,从而造成了一种恢弘的气势,这在后来的秦汉雕塑中都能看到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如果说立人像、人头像为现实生活中人的写照,那么面具就是理想中神的化身。这充分的表明当时远离中原的少数民族艺术家,已经能娴熟的运用不同艺术手段去表现不同的思想内容和精神气质。这种精湛的创作水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他们成为古代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精品,无论是从中国艺术史还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它都是一个辉煌的成就,并且占有相当高的历史地位。正是由于少数民族艺术高手,吸收了中原优秀文化传统以及对古老文明的借鉴,才能创造出如此杰出的艺术品,广汉三星堆青铜艺术的发现使后人看到了他们所展现的丰富的雕塑语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内涵既有现实人的因素,又有超凡圣灵的特征,在形式上写实与夸张并重,主观与客观相溶,即表现了本身迎合巫术仪式。宗教祭奠的需要,又表现出一个超越个人精神力量的存在,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透过雕像群体,人们体会到少数民族艺术家那充满激情的创作欲望,能感受到以东方审美观念为主而又融入外来文化成分所构成的独特东方气派的审美优势,从而使三星堆青铜艺术成为中国艺术史上闪耀出灿烂光芒的艺术瑰宝。、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而特殊的文化与艺术传统。是非常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的。尽管中国曾是封闭保守的、但谁也不能否认我们的文化实际上是一个杂交体,各民族都曾从文化的交流中获益良多,这也是中国文化得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我们更有必要看到我们中华民族整体内的多元文化本身就包含着自我激励的丰富资源。但由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这些资源没有完全发挥出它们应有的潜力、这既不利于汉族文化.也不利于这些民族自身文化的发展。如果我们能以人文精神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我们的思维方式,以新的眼光去看待民族艺术.这些民族艺术中的许多极有价值的财富便能被开发、被认知‘而成为少数民族美术创作中最有活力的创新源泉。少数民族艺术有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艺术样式和视觉语言。他们能给予我们的远比表象上的要多。这是在经典写实主义的狭窄视野中很难发现的,但正是这种语言的独特性才真正是民族艺术的魅力之所在。因此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民族艺术真正变成既有中国特色、能够弘扬中国各民族几千年积淀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又能让艺术家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去表现自己对当代生活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的理解和感受的艺术,真正汇人世界当代艺术的主流。
关键词:少数民族;声乐教学;文化传承;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56个民族自古以来都保持着和谐共处的局面。从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看,少数民族已经成为了艺术教育主体的一部分,在丰富声乐学生的学习资源的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将传统文化融合到少数民族的声乐教学中是高等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声乐教学倡导文化继承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一直都将优良传统作为社会美德宣扬。少数民族是中国民族体系的重要组成,其在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发展中发挥了较大的推动力。声乐教学中传承本国文化有着多方面的教育意义,如下:
1.提升艺术价值。声乐作为艺术类学科,改专业知识的学习必须要有良好的艺术元素为基础,这样才能保证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提升声乐的艺术价值,将原本单一的声乐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展现了我国民族共融的美好局面。
2.开创情感唱法。艺术是有生命的,没有情感的声乐便失去了艺术价值。目前,声乐教学的内容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等,无论是哪一种唱法都需要融入个人情感,从而将声乐的艺术价值发挥到最大,开创了新的“情感式唱法”。
3.优化教学模式。文化元素的融入也可以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改革方向,让教师能根据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调整,设计出更加符合声乐教育的新模式。如:声乐杨凑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以更好地演唱声乐作品。
二、少数民族学生声乐演唱的特色
因生活环境、文化差异、区域特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学生自身具备了特殊的风俗习惯,在言谈举止方面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表现。教师在制定声乐教育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色,根据不同的少数民族特点安排教学计划。
1.藏族。藏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十分热情好客,且生活在地区的人民热衷于唱歌、舞蹈,培养了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根据藏族学生的生活习性,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保持音色明亮高亢、音域宽广,音乐情绪活跃热烈、感情质朴,旋律表现优美婉转的状态。
2.蒙古族。广阔无边的草原及原生态生活环境,造就了蒙古族学生勇敢、豪放、直爽的性格,在声乐演唱中也创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对蒙古族学生开展声乐教学需指导学生在“声音表现”上重点调整,包括: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将蒙古草原的气势展现出来。
3.维吾尔族。该民族的声乐特点比较综合,继发扬了本民族的音乐特色,也吸收了其它多个民族的艺术元素。声乐教学中,教师需充分发挥维吾尔族学生“性格粗犷、豪迈、能歌善舞”的性格,将他们内心的奔放激情充分展现出来,从而提高了声乐的艺术特色。
4.羌族。羌族的特色是包容性强、民间音乐原始古朴、格调清新。羌族人民居住的区域里,演唱多数是二声部、多声部等方法,将民族音乐的特色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出来。对于羌族学生的声乐教学,教师除男声或女声的重唱、合唱外,也要培养学生的混声合唱能力。
三、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改革方法
为了让少数民族学生尽快适应高等艺术教育的大纲要求,艺术教师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肯定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内涵,对现有的声乐教学体制深化改革。笔者认为,在少数民族声乐教学改革中,应做到不同声乐艺术的“大融合”,实现民族声乐之间的互换互融才是教学之根本。
1.继承民族风格。声乐教学改革仅仅是在形式上优化调整,并不是对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风格加以变化。声乐教学改革期间,教师首先要继承保护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然后不断挖掘、调动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如:面对蒙古族学生,教师需灵活运用其熟练的“呼麦”“长调”等特有的声乐表达方式。
3.注重演唱训练。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状况,适当安排演唱训练是增强学生声乐能力的有效方法。考虑到将学生民族歌曲的优势全面发挥,教师需根据本民族歌曲的演唱训练来制定教学计划。同时,还可以将少数民族声乐与其它民族相结合,开辟出声乐教学的全新模式。
4.合理选择素材。声乐教学题材的选择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工作流程,对后期的教学计划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少数民族声乐教学题材需注重本民族的特色,搞好不同民族声乐的艺术融合。如: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民族特色较为接近,教师则可以选择适合两种民族的题材共同教学。
摘要:民间民俗节日文化活动是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齐市地区所开展的较大型少数民族文化活动都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或习俗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节日文化;齐市地区;作用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165-01
在齐市地区较著名的传统少数民族节目中,达斡尔族有正月十六的“抹黑节”,每年五月中旬的“苦木勒”节,7月份达斡尔族、蒙古族的敖包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每年6月18日鄂温克族族“琵宾节”,“九九”重阳的“敬老节”以及回族同胞的“尔代节”等等。这些节日由于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民情风俗的差异,使得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身所特有的民族特色、异彩纷呈。也使得本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得以在节日保留传承并发扬光大。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节日文化增进各民族团结
每个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共同进步是历史的主旋律。在节日活动中,人们举行盛大宴会和篝火晚会,载歌载舞、纵情歌唱!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将散居在全国各地的本民族同胞欢聚在一起,像每年达斡尔族的“苦木勒”节、“敖包会”和回族的“尔代节”就有新疆、内蒙古海拉尔和莫旗等地的同胞不远千里前来共度节日。在每一届的达斡尔族的“库木勒”节上,都邀请蒙古族、鄂温克族、朝鲜族、满族等民族的艺术家们进行歌舞表演和体育竞技比赛,在生存环境面临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挑战的今天,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即继承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又对民族民间文化形式赋予了新意,是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了解和研究其少数民族历史人文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窗口。
二、节日文化保存和发展了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一般都来源于古老的祭祀仪式,由原始的对自然、神灵的崇拜演变为祈福活动,祈求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六畜兴旺。每到节日少数民族同胞穿上节日的盛装,从十里八乡涌向草原,涌向广场,聚集清真寺,各民族欢度节日的意义相近,但展现却又各具特点,中国有句俗话“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有时尽管是林同岭、山同脉、水同源,也会有风俗的不同。像达斡尔族、蒙古族、鄂温克、鄂伦春族等虽然都是北方的少数民族,
但是,他们的歌、舞、乐器、体育项目等等却又各有不同,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上“安代舞”的热烈欢腾,“长调”的高亢悠远、舒缓自由;达斡尔族“库木勒节”上“哈库麦勒”呼着号子展现着如梳妆打扮、担水、采菜、鸟类鸣叫;鄂温克族“瑟宾节”上“努给勒”舞步独特,刚健有力,节奏性强;满族春节的秧歌和八角鼓热闹欢快,喜气洋洋,赛马、射箭、摔跤、劲力、打贝阔、珍珠球等赛事更是在民族节日里将北方民族勇敢、彪悍、豪放气质发挥到极致。而民族节日上的美食如达斡尔族喜欢的手把肉、酸牛奶、奶酒、奶米茶、稷子米饭柳蒿芽鲫鱼汤等;回族喜食的炸撒子、油香、课课、花花和烩菜,满族的白肉血肠、烤乳猪、火锅,朝鲜族的打糕、冷面等等也在节日期间摆上餐桌。节日里,一段段欢快的集体舞蹈,一首首宛转悠扬的情歌,一场场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竞技,正是这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干差万别,构成了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各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通过这些歌曲、舞蹈、体育和美食的形式来体现、传承和发扬。
三、节日文化推动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现代生活对传统的民族民间生活方式和文艺表演形式有着较大的冲击,而为了给自己本民族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所进行节目的创编和组织排练直至演出和交流,因为它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广泛参与性在一定意义上对推动本民族的文化事业起到积极作用。在基层,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着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这些民间艺术,历经千百年,特别是以为本民族对节日的庆祝而得以传承发展,其中的传承者大都是文艺骨干,在齐市地区,像梅里斯达斡尔族文化馆的安红老师,莽格吐乡的妇女主任鄂玉杰讷河鄂温克族中心校的涂玉芝老师、涂继成老师,富裕柯尔克孜族七家子的常宝军村长等一批文艺骨干都在为本民族文化事业贡献者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每年达斡尔族的“抹黑节”、“库木勒节”,在鄂温克的“瑟宾节”在“柯尔克孜”族的“东迁节”等一些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上都有他们带领大家忙碌的身影,或组织、或表演,在他们的周围,活跃着大批的、更年轻的本民族文艺骨干,靠着对民族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传承着、传播着民族文化,推动着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通过节日人们加强了团结,沟通了情感,少数民族节日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载体,通过节日,人们更进一步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民俗,积极,健康的传统节日文化推动和发展着齐市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关键词】:少数民族;工艺;美术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工艺美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为造型艺术之一。而我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是具有本民族的美学意趣、内容和形式,是本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反映,为本民族人民所喜闻乐见,这些共同组成了我国灿烂多姿的中华工艺美术,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少数民族工艺美术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2、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概述
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是造型艺术之一,它是制造出来的艺术,是以手工艺技巧制成的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已不局限于手工艺,而是与机器工业,甚至与大工业相结合,把实用品艺术化,或艺术品实用化。它是因居住在一定区域的少数民族的实际生活要求而产生的,与其日常生活有极密切的关系。
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具体到一定的实物上,其作为物质产品,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的和文化的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造型、色彩、装饰)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日用工艺,即经过装饰加工的生活实用品,如一些染织工艺、陶瓷工艺、家具工艺等;二是陈设工艺,即专供欣赏的陈设品,如一些象牙雕刻、玉石雕刻、装饰绘画等。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国土上,工艺美术较早的出现并被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新石器时代已有彩陶,商代以前已有刻纹白陶,商代已有玉器等,写实的造型和图案化的手法即表现出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它们的生产,常因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技术水平、民族习尚和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
3、我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特点
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并借鉴了其它资料,认为我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少数民族工艺在服装上的表现就是服装类型多样。比如苗族服饰款式有百余种,特别是其银饰更是多样精巧,而新疆的一些少数民族的头饰和小花帽,更是体现了民族特色,也是非常美观和独特的艺术品。第二,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主要是指可以通过少数民族的某些物品能够对这个民族进行辨别,比如可以通过顶卡花辨别出毛南族,通过绣球可以辨别出壮族等等。第三,实用性很强。这里主要是指少数民族的工艺美术作品主要是用来满足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很少是专门用来进行观赏的,体现了其很强的实用性。第四,带有很强的宗教色彩。这里主要与少数民族的信仰有关,比如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在建筑、服装以及对色彩的运用上都能体现出宗教的强烈色彩。第五,表现工艺美术的材料多种多样。其材料不仅包括传统的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还包括竹、木、草、藤、树皮、麻等,甚至包括贝壳。
4、我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现状
根据多年的实践,并借鉴其它资料,认为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现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的融合不断加快,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区也逐渐被非本民族的文化所包围,对于渴望新事物的年轻人来说,其选择更多,而且更愿意到外面的世界去探索,这就使得一些传统的民族工艺美术没有人继承,很多面临失传的危险。第二,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来说,其对于少数民族的工艺美术有着很强的认同感,特别是能够体现少数民族特有工艺美术品,有着很强的收藏兴趣,从这一点可以明白,发展少数民族的工艺美术,对于活跃经济,创造价值,特别是保持我国工艺美术的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在以前相对封闭的农业社会中,各个少数民族一般均保持着本民族的服装及相应的装饰,但是随着社会交融的不断加深,特别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使得少数民族特有的东西也逐渐淹没在工业社会中,而部分以获得利润为目的的商业活动,为了达到吸引顾客的目的,也并没有保持本民族的独有的东西,而是采用将多个少数民族独有的东西融合在一起,丢失掉了少数民族应该特有的工艺美术。第四,宗教的作用逐渐淡薄。在以前,宗教对于少数民族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各种文化的不断融合,宗教在生活和生产中的指导作用逐渐弱化,一些利用宗教来体现的工艺美术也逐渐的淡出少数民族的生活。
5、我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发展研究
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并借鉴了其它资料,认为要发扬我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从国家层面上拿出保护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相关政策,在人力、资源给予倾斜,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第二,扶持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建设。鼓励少数民族工艺美术行业创建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加强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研究院的建设,促进体制改革和创新,增加投入,完善设施。通过“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鼓励大型企业设立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技术中心和研究院所,支持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大师设立创作工作室,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先进设计方法,采用环保新技术、新材料,集中力量突破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环节和瓶颈。第三,.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大师和专业人才作用。继续做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名人的评选和工艺美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工艺美术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形成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鼓励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家庭传承或带徒传艺,拯救和振兴濒临失传、艺术价值较高的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技艺和品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年龄60岁以上的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大师给予享受二级保健待遇,其费用列入财政“两费”统筹管理。第四,加大对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宣传,让大家了解它的价值所在,也让人们能够更好的了解真正的民族工艺美术。第五,加强产业集群、特色经济区域建设。按照适当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要求,加快建设一批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层次,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发挥产品特色优势和地域集群效应,形成一些相对集中的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产区。第六,促进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与现代旅游产业的结合。引导少数民族工艺美术行业创新思路,以旅游景点特色文化为主题,以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美术为基调,开发和生产有地方特色、主题鲜明、适销对路、能代表旅游形象和特色的旅游产品;把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品的鉴赏、体验、消费纳入旅游内容,积极培育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产业各种类的旅游点;积极设立大型少数民族工艺品购物中心或一条街,大力提高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品在旅游商品销售收入中的比重。第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资金,资助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作品进行版权登记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产生的费用,通过“自愿登记,政府买单”的形式,提高登记或注册的积极性。建立由公安、工商、专利、版权、文化、司法等部门组成的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机制,加大对假冒、盗版等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促进少数民族工艺美术行业的健康发展。
4、结尾
本文以上内容首先对工艺美术进行了介绍,随后分析了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特点及现状,并提出了发展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措施,表达了观点和见解,相信,少数民族的工艺美术必将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工艺文化》柳宗锐等,广西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羌族文化 释比文化
一、艺术与巫术
羌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羌族的族源来自我国古代的西羌,最初居于西北河湟一带,大约在秦汉之际,其中一只迁来岷江上游,一直传袭至今。我国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中的各民族,他们的族源均与古羌有着联系。羌族迄今信仰原始宗教,巫师称为“释比”。
羌族是一个信奉原始宗教,信封“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的民族。依羌人观念,视天地日月,山川树石为神,笃信大自然有无数法力无比、威严神圣的神灵治理期间。受这种民俗信仰的支配,羌人自古好巫,繁生出崇尚祭祀、禳灾纳福、驱疫解厄以及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成套仪礼和民族习俗。在羌族社会中,年中祭山、祭庙、还愿祈福,都有定规祭日。在众多的祭祀活动、生活礼仪中,不但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议程、仪规。且必请一位德高望重、知识渊博能任主持,擅长占卜、能驱鬼邪,并且能歌善舞,唱诵经典,还能编演由上述神祇、先祖、民族英雄业绩为故事的十个、传说与戏剧表演的人,出任主祭。这种人,就是所谓的释比。因此,这些被羌族称为释比的人物,受到羌族社会的尊重与爱戴。而释比者,以及由他们传出的精神与文化的信息,给予了羌族社会巨大影响。
因此释比与释比文化也是羌族社会中颇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现象。
羌族释比的主要社会职司是祭司,是民间巫师。他是羌族祭祀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但在他主持祭祀礼仪,从事禳灾解厄、施展巫术驱邪,操办婚丧嫁娶的各种仪礼过程中,也借助各种艺术表现手段,体现着释比乃是集音乐、舞蹈、戏剧表演于一身的民间表演艺术家的作用。
二、释比的音乐
作为“演唱、演奏家”,释比在主持法事时,要念唱请神经、解秽词、消灾经,并诵唱民族史诗和民间故事传说。若是喜庆婚礼中,要唱喜歌、酒歌,主持丧葬祭祀,要唱诵丧葬词等。而且,在各种演唱中,都要敲击羊皮鼓,拨浪鼓,或率领一个小型乐队做伴奏音乐,气氛性音乐、或作为念诵经文的节拍与过程。尤其在跳羊皮鼓舞时,此舞为祭祀性舞蹈,释比跳时无乐曲、无歌唱伴随,只有羊皮鼓、相盘两种打击乐器,敲击不同的音响、节拍为舞蹈伴奏。释比变法器为乐器,发挥音乐功能,其演奏伴奏的作用,更是明显。在个别地区还有多声部民歌演唱。释比在这些活动中,或为主奏员或似乐队指挥,指导整个乐队的演奏。这种以演唱为主、主奏打击乐,是实际上的乐队指挥,充分显示释比是一位民间音乐的艺术家、指挥家。而且,通过他的祭祀中发挥的音乐作用,也继承传播了羌族民间声乐器乐的演奏艺术。为保留、承继羌族古老的民族音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释比的表演
作为“民间舞蹈家”,释比舞蹈表现的形态是有目共睹的。羊皮鼓舞是每年四月初一、十月初一举行羌族祭山会欢度羌历年,由释比必定安排的一个仪式程序。届时,释比头戴金丝猴皮帽,左手拄神杖、右手执响盘,率领一队人手执羊皮鼓的释比,围着“山王塔”庄严起舞。有的地方还用此舞,于灵棺前,围棺而跳,以送死者,或谢宾客。也有安葬完毕,仍请释比到家,在室内堂屋、寝室击鼓跳动,以驱逐晦气,迎来吉祥。
作为“戏剧表演者”,释比在祭司职司中的表现,可以任其为民间音乐家、民间舞蹈家。说释比是戏剧表演者,这是从释比在法事仪式中的表现而提出的。释比在主持各类祭祀礼仪活动中,不但要主持仪式,要开坛诵经,在一些大型祭祀活动中,不但要讲颂民族史诗的光辉业绩,并还要演唱由上述史诗、英雄传统而演化出来的同民戏剧或插演娱人为主、神人共乐的戏剧剧目。这就是说,要演出“释比戏”以娱深、娱人。事实证明,释比者作为戏剧表演者是客观存在,是其形态尚处于戏剧萌芽状态而已,还须说明的,释比者不仅在羌族历史文化,诗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传承上有着极大的功绩。而且对羌族的民间歌舞、戏剧艺术的传承上有着极大的功绩。而且对羌族的民间歌舞、戏剧艺术的传承发扬,也有着很大的贡献。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图腾;形式;构成
0 概述
云南少数民族在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艺术的宝库。特别是云南少数民族的图腾图案更是蕴含着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审美情趣。它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最典型、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也是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深入地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图腾图案的构成形式,探讨图腾图案构成的形式因素和形式美,从中发现潜在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于弘扬和传承云南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开发与发展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云南少数民族图腾概述
1.1 图腾的文化内涵
图腾最早产生于原始时期。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有过自己的图腾文化。图腾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也是最为奇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它是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
图腾是承载神灵和祖先灵魂的载体和象征,也是氏族的徽号或象征。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图腾。在云南,不同少数民族有着各自民族的图腾,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图腾形式和图腾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图腾图案更多的是表达由认知局限所导致的心理、情感和生存期望。通过对图腾的敬畏、崇拜和感激。表达了他们对神灵和自然的敬畏,也表达了对祖先的尊重。它体现了祈求、保佑、丰收和驱邪等人类生存的期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云南少数民族的图腾图案承载着自然、历史和祖先的信息,也承载着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图腾是云南少数民族先民原始思维的外在体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图腾成为人们精神活动的一种象征。
1.2 图腾文化形成的历史成因
图腾产生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低下和人类对自然的无知,其中主要受社会经济状况和思维状况两个方面的影响。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为“亲属”“亲族”等。德国民族学家图恩瓦尔德认为,图腾崇拜意识是原始人对死亡的恐惧和对因果关系的需求交织在一起的这种局部观念系统化的结果。从各民族的图腾来看,图腾的形成包含了太多的因素。原始民由于对世界认知有局限,对天地自然的迷茫,对生存的期望,对疾病、死亡的无奈,对祖宗的眷念,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等,都有可能成为图腾形成的要素。
云南少数民族图腾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一些少数民族至今仍不同程度地保留或残存着不同类型的原始崇拜。有对自然和生存的崇拜,如对神灵和祖先、土地、动植物、日月星辰、原始巫术和文身的崇拜等。他们对这些不同类型的东西的崇拜正是各民族图腾形成的重要原因。
在云南少数民族原始人的眼中,自然是神秘的、超能的物质和神灵。在民族历史沉淀的基础上,他们把自然和神灵理想化、主观化、人格化,创造出很多图腾的形象,期望通过对图腾物的祭祀和崇拜得到神灵的庇佑,图腾文化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 云南少数民族图腾的形式构成
2.1 云南少数民族图腾的分类
云南少数民族的图腾有多种类型,依据图腾所针对的群体划分,可分为民族图腾、部落图腾、氏族图腾、家族图腾和个人图腾等。依据图腾物来划分,可分为物体、文身、图案、符号等。依据图腾的对象划分,可分为动物、植物、山石、太阳、抽象形体等。这些图腾的物象通过用拙朴的造型、丰富的图案和神秘符号传达了云南少数民族的图腾文化和原始居民的思维和生存信息。
在诸多的图腾形式中,图案化的图腾,即图腾图案的形式最为丰富和多样。
2.2 云南少数民族图腾的形式构而成
第一,以动物为图腾的形式构成。在原始社会,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劳动工具简陋,对自然的认知也非常有限,原始人的生命常常受到来自一些大型动物的威胁,人的生命在自然面前显得十分的脆弱。为了生存,原始人希望凭借其凶猛的力量使自身变得强大。如果与这些动物有血缘关系,就可以得到那些动物的保护并且拥有它们的力量,出于生存和期望的需要,各种形式的动物图腾便成为满足他们内心需要的期望。
在云南少数民族图腾构成中,动物图腾的形式非常比较普遍。虎、熊、猴、羊、蛇、鼠、鸟、蜂、鱼、虫等动物构成了不同的动物图腾形式。
在白族的氏族图腾中,雄性白虎为该氏族所崇拜的始祖,氏族中人都自称为“虎儿虎女”。此外,白族中还有以不同动物为图腾的氏族。如熊氏族、虎氏族、蛇氏族、鼠氏族等。他们认为自己是这些动物繁衍的后代,并相信会得到这些动物的庇佑。在傈僳族村寨中,不同姓氏的氏族也常常有自己的动物图腾,如虎、熊、猴、蛇、羊、鱼、鸟等。哈尼人以狗、虎、蛇、鹌鹑等为自己的图腾,少数民族地区至今还有对图腾物捕食的禁忌。傣族以龙、牛、雄狮、虎、蛇等动物为图腾,并保留了一些图腾的传说以及图腾文身的习俗;彝族以牛和虎作为自己民族的动物图腾;佤族的动物图腾是牛,在佤族的传说中,牛是拯救佤族的恩人。
第二,以植物为图腾的形式。在云南少数民族图腾的形式构成中,图腾构成物是多样化的。在原始民的图腾中,孕育了各种各样的图腾观念和图腾形式。除了动物外,植物也被作为图腾的构成形式。认为本氏族能够像所崇拜的植物一样得以生存和延续,能够得到崇拜的植物的庇佑和保护。
在云南少数民族的植物图腾形式中,葫芦、树木、花、草、茶叶、荞、竹、柚、麻、菌、菜稻、黍、麦等,这些植物大多数是与人的生存需要关联密切。
通过将这些植物作为自己氏族的图腾,以期保证有足够的食物和子孙的繁衍,从而达成满足丰衣足食的愿望和期望。
德昂族将茶叶、葫芦作为自己的图腾,普米族将草作为自己的图腾,布朗族以葫芦和树木作为自己的的植物图腾。拉祜族民间流传着葫芦孕育和人类源自葫芦的传说,认为葫芦是吉祥、神圣之物;傈僳族将荞麦、麻、茶、竹、紫抽木、菌子等作为图腾,这些图腾植物大多是生存必需的食物,反映出傈僳族先民生活的艰难以及对生存的关注。
第三,以自然物为图腾的形式构成。在云南少数民族图腾形式的构成中,有以雷、电、风、雨、日、月、星辰等自然物作为自己的图腾。这种崇拜反映出原始人由于认知的局限,滋生了对自然的恐惧感和关于自然地神秘感。将太阳和月亮作为图腾体现了原始民对白天、黑夜的自然现象所产生的一种内心的迷茫和神秘。
景颇族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和祖先。他们认为天上的太阳、月亮、星辰、风、雷、雨、电等皆有灵魂,可预示吉凶祸福。阿昌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都被太阳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并将太阳以图案化或符号化的形式运用于服饰和祭事动之中。基诺人在背心上、背包上都绣有太阳的图案,太阳鼓是基诺族的重要法器,基诺人在除夕敲鼓,据说它能带来吉祥。
第四,以雕塑为图腾的形式构成。在云南少数民族图腾的构成形式中,一些少数民族以柱、桩等形式的雕塑作为图腾。这种雕塑形式的图腾与其他图腾形式相比,由于是人依据内心想象创造的,因此,雕塑形式的图腾倾注了更多的主观情感因素,蕴含了更多内心寄托和期望。
佤族的牛角桩图腾是以牛角代替牛派生出来的图腾形式。一些佤族村寨把雕成牛角状的桩子当作牛的图腾来崇拜,从雕刻生动的牛角桩图腾中,反映出了佤族先民对牛寄予的特殊期望和情感寄托。景颇族祭祀桩中的“地鬼桩”,也是少数民族雕刻与绘画结合的一种桩式雕塑图腾。
第五,以表达繁衍的愿望为图腾的形式构成。在云南少数民族图腾的形式构成中,生存和繁衍是种族延续的重要前提,在对生育和繁衍无知而又期望种族兴旺的状况之下,以表达繁衍的愿望为图腾对原始人而言就自然而然。种族的繁衍是世界上所有民族共同关注的话题。因此,在世界各民族的图腾中,生殖崇拜是很普遍的现象。
基诺族有本民族自己繁衍生息的生殖图腾。哈尼寨门旁男女雕刻,能明显辨认出哈尼族对生殖繁衍的祈祷;在佤族门板上的人物浮雕形象中,男性生殖器官的男子,被奉为男性祖先,是保佑子孙后代繁衍的象征,也是生殖崇拜与生殖图腾的象征。
3 云南少数民族图腾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图腾文化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之一。它蕴含着深厚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它以独特的语言形式展示出图腾文化所具有的地域文化、民风、民俗和艺术气息,也展示出了云南少数民族图腾文化神秘、纯朴、自然的文化特征。
当今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方式改变,不同文化与现代审美追求和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融合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特别是在注重创意的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云南少数民族图腾文化对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由于民族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根植于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历史条件及文化背景之中,民族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之间必然存在碰撞与冲突,但是传承民族文化开发创意经济仍然是不同忽视的。而传承与开发少数民族文化需要从地域、审美、方式、途径、可行性等方面进全方位地思考和研究。简单的“拿来主义”和“贴标签”是无法将云南本土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元素融入现代都市的生活中,更不可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和使用,也就不能真正传承和开发少数民族文化。
4 结语
一、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
想要表达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特性,就必须通过“唱”来进行。但是一般的人是无法将其艺术行为表达出来的,因为他们缺少了其中的特殊文化内涵,只有在这个特殊的文化内涵基础上,才可以将其充分地表达出来。所以,必须了解其特殊的文化背景、风格和习惯。
由于特殊的文化地理条件,所以出现了不同的民族,同样构成了不同的生存环境和文化体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少数民族音乐和汉族音乐虽然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与别的西方国家相比,更是差着十万八千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没有单纯的审美艺术,往往会掺入一些传承知识、历史等文化功能在其中,这就造成了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各不相同的现象。少数民族音乐也是其信仰传播的途径之一,他会通过音乐将其传给自己的族人。
少数民族音乐有着特殊适应性的文化特质,根据其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传统,为少数民族在创造音乐的时候提供了深厚的本土文化内涵,这才使民族音乐文化有了独特的个性。
二、各少数民族声乐艺术之间的差异
因为各个少数民族之间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不同,所以其音乐艺术之间也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的,在演唱上、嗓子上、润腔上都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
关于演唱。演唱所用的发生器官,在生理结构上看起来是大体相似的,但是各个少数民族的发音方式和嗓音之间却是存在着差异。由于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而不同的语系所用的发音方式不同,习惯用的发生部位也不相同,这就使各少数民族声乐艺术之间出现了差异。
关于嗓音。少数民族声乐在用嗓的时候,使用的力量不同,真假声的配比也不相同,在共鸣腔的运用上也不相同。
(一)苗族的爆破音,湖南湘西的苗族,因为其特殊的地理、文化、语言等原因,使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生法。苗族在真假声的应用上比较在行,他们在用真音演唱时,声音会在喉咙上作形,从而就会发出一种独特的爆破音;假声演唱的时候,通过将声带缩短、变薄,使声带的边缘振动发音。苗族的爆破音就是造真声的基础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局部振动和边缘振动而产生。
(二)土家族的打喔嗬。土家族在用嗓上声音高亢、音量强大、具有穿透性,所以就出现了打喔嗬。少数民族经常唱一些山歌,在山歌中就使用呐喊性的打喔嗬,让歌声嘹亮而久远。打喔嗬在用嗓的时候,将真假声和共鸣腔的运用相互渗透,随着声音的变化而产生。
(三)关于润腔。少数民族的润腔和汉族的“装饰性润腔”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演唱技巧、特殊的音色和特殊的风格而形成的“特色性润腔”。在藏族民歌中,有一种跳音演唱技巧的“整固”,这就是具有特色的润腔技巧。跳音将音乐旋律逐渐的推进,使音乐的活力增加,利用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让旋律出现动态效果。
正是因为各少数民族在发音和用嗓上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演唱方式,让音乐艺术有了大量的借鉴资源。同时也让少数民族声乐艺术在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少数民族声乐艺术无论在什么形式上看,都具有独有的特色,它的独特风格和方式让其它声乐艺术体系无法替代。
三、少数民族声乐艺术价值和发展
我们对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理论关注得比较少,所以导致我们无法深入了解它,更是无法估量其艺术价值。物体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但是对于少数民族声乐艺术价值认识的意识却是少的很。现在,虽然有一些人能够意识到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价值,但是经常用一些西方或者别的传统音乐理论知识来了解它们,有的时候甚至改造它们。
我们都应该承认不同的音乐都有平等的价值观,具有独特风格的少数民族声乐艺术更是拥有巨大的价值。1.对于不同的文化音乐,都是拥有着不同的价值;2.不同的音乐文化艺术,其价值也是不可相比的,因为它们的传统价值体系有着差异;3.衡量一种音乐为文化的价值,应该用它所采用文化价的值标准来进行衡量。我们只有在实践中才可以知道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价值,所以应该投入到实践中来将其价值进行准确的定为。
少数民族声乐艺术文化是经过数千年才积累起来的,所以我们不能让其消失断了传承,要将其发展下去。少数民族声乐艺术虽然具有独特的风格、独特的文化,但是其发展却是有着局限性,应该借鉴一些别的发声技法,结合别的声乐艺术文化经验进行发展。
在今后,少数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应该抛去教条主义,与其他声乐艺术文化进行交流、大融合。中国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必须要适合现在的生存环境,在“变”与“不变”的动态平衡中寻求生存和繁荣。进行文化多元化整合,将中国少数民族声乐艺术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