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

时间:2023-07-04 17:09: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

第1篇

1新时期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现状

在新时期要规范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档案管理工作,要保证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真实、完整和安全,为参保个人及社会有关方面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对开展社会保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保险保障性的功能,这对于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在档案服务工作趋于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原有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适应当前的需要,显然,社会保险事业档案管理的发展是客观形势的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社会养老保险对档案管理工作有着更高标准,推动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适应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已势在必行。

2新时期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问题

2.1新时期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与档案管理制度问题

尽管国家已出台一些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但由于对养老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使得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档案分类不清,导致重要档案遗失或者归纳错误的发生;格式欠规范,档案材料纸张形式各异,装订不规范,给档案归类与查阅带来许多麻烦;保存或调阅无硬性规定,不仅严重影响社会保险工作正常开展,也增大了舞弊和错误疏漏发生的可能。

2.2新时期社会保险与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问题

社会保险业务与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一些单位不能配备专门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室,且设备配置简陋,缺乏应有的防潮、防蛀、防盗、保密、存储、检索设备,导致档案在管理方面存在安全隐患,更谈不上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据调查,目前大多数的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仍未完全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使得档案的查阅很不方便,再加上目前社会保险业务量的日益庞大,传统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的查阅、核对需求,使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对社会保险业务办理的效率和质量产生质疑,影响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形象。

2.3新时期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与档案管理人员问题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与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不少负责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往往是兼职人员,很少有时间参加专业知识的培训,更没有时间学习、补充和更新养老保险档案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技能,对档案的重要性、归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编目、装订等业务缺乏了解。这种现象的恶性循环,势必会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不能专注于档案管理工作,服务质量也就难以令人满意。

3新时期提高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

提高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设计做好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基础,因此,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档案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负起责任,因此在新时期要积极对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利用高科技手段创新,提高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要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3.1健全制度标准与档案管理规范

健全制度标准,扎实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建立覆盖全部环节的档案管理制度,在判定文件材料的来源形式和查考价值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办法、档案?I务流程、档案分类方案。依据国家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等有关档案的法律法规,从社保处养老保险工作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移交制度》等一整套档案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规范管理,从而使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各门类档案资料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做到从立卷归档到保管统计,从档案利用到鉴定销毁,从档案移交到奖惩处罚等每个环节都有据可依,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地开展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夯实基础建设与推进档案集中管理

夯实基础建设,全面推进档案集中安全管理。积极争取单位领导对社保档案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加大资金及人力投入,切实解决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人员匮乏、资金短缺、设备不足等实际问题。加大经费投入,提供物质保障,实行档案室、阅档室、办公室三分开,购置金属密集架、防磁柜、计算机、扫描仪,配备吸尘器、灭火器和温湿度计等应有设备,确保达到“八防”标准。实行档案集中管理原则,确保保管利用过程中档案实体和数据的安全。积极发挥计算机管理的优势,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购置档案管理软件,按要求建立详细的检索查询系统,努力提升档案服务效率。

第2篇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档案是对参保单位和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是确定参保个人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是反映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料和重要历史凭证,也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是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为参保个人“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目标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目前,盘龙区已有104351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其中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有28665人,待遇社会化发放率100%。经过努力,盘龙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已实现标准化、规范化,2013年认定为云南省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盘龙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由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起步较晚,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建设还不完善,随着工作实践的开展。发现了一些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不规范。随着城乡居民参保人数的逐渐增多以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全覆盖,迫切需要建立健全适合我区特点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自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启动以来,全区各级经办机构都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盘龙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来管理档案,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资料收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但是从目前来看,还是有很多参保、缴费、注销等资料填写不规范,姓名和身份信息等数据填写不准确,时有印章缺失、人为涂改等情况发生,导致档案资料完整性、客观性、准确性较差。

经办人员专业性不强。目前虽然在全区各街道已经确立了专兼职的档案收集、管理人员,也接受了档案收集、整理培训,但是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有所欠缺,平时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的专业培训较少,经验交流的机会也不多,有些档案业务人员不熟悉档案基本常识,对有关档案工作了解很少。另外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责任心参差不齐,出现知识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街道档案收集整理做得就比较好,例如联盟、龙泉等街道的档案就做得比较好;而知识水平低,工作验差,责任心不强的街道档案收集整理的就差些。造成一卷档案反反复复整理多次及档案资料残缺、整理不规范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档案的质量。

业务档案传递环节多,收集整理耗时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在收集的过程中,经过的中间环节较多,从参保群众一社区(村委会)――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一区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其次,城乡居民外出打工者居多,人员流动性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的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等材料收集难度加大。再次,较多的居民文化程度不高,需要经办人员代为填写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相关表格,加大了经办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为了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水平,也为其他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提供参考,针对存在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建有符合档案保管“八防”要求的档案专用库房,建立健全业务档案管理岗位职责、立卷归档、查阅利用、库房管理、保密、保管、移交、鉴定销毁等制度并认真落实,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严防毁损、遗失和泄密。重点是加强档案的收集整理,合理界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科学确定档案保存价值,准确划分档案保管期限,认真做好各类档案资料的归挡和整理工作,保证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准确。要重视电子文档的管理,相关电子文本实行脱机备份,本地和异地各保存1份,并与纸质档案建立有机联系,确保齐全完整和信息安全。

加强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鉴证,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是参保人参保、享受待遇的重要凭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广大群众参保的积极性。我们必须提高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搞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盘龙区每年都要举办不同形式的业务档案培训班,加强各级经办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档案的管理水平。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各级经办人员政策水平、业务经办能力和档案收集、整理的水平。

及时进行各类档案的归档。当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工作量大,堆积的材料若未及时整理归档,可能会发生霉变或丢失,为此,完善了工作机制,及时规范整理业务档案材料。盘龙区充分利用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委会)三级服务网络,及时对各类业务材料进行仔细的审核,凡图像和字迹模糊、印章不清晰、残缺不全、潮湿霉变等不适合归档保存的业务材料,退还经办人或参保人,进行整改或者补办,直至达到保存要求。严格按归档的要求及时进行组卷、立卷,再分门别类编号入库、入柜。

严格档案销毁程序。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经过鉴定可以销毁的档案,需编制销毁清册,报同级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经办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后销毁。未经鉴定和批准,不得销毁任伺档案。经办机构应当派两人以上监督销毁档案。监督人员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名,并注明销毁的方式和时间。销毁清册永久保存。

加强档案开发利用。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基础上,搞好档案的开发与利用,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真正地服务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自2011年盘龙区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来,档案利用已达326人次,主要为系统内身份证、姓名、地址录入系统错误,查阅档案可修改错误信息;其次是特殊人员身份查证,如有的参保人在参保时提供了残疾证明,残疾等级与残联提供不一致的,需查阅原始资料。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直接关系到每位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对参保人员的档案管理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跟踪一生、服务一生”的目标。

第3篇

关键词:社保档案;档案管理;社会保险;业务办理;电子档案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24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119

作为社会保险业务办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强化社保档案管理不仅能够使得参保企业或个体的基本社会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以此实现社保档案信息的共享,提升社保档案文件的使用效率,还能提升社保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而提升社保档案管理团队领导者的管理能力。除此之外,作为我国档案资源系统众多组成部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这就要求社保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社保档案的管理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积极规范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以此实现我国社会保险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但现如今,我国在社保档案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因此本文将主要从现如今我国在社保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两方面来进行阐述,以期发挥社保档案管理的真正作用。

1 社保档案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1.1 社保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社会保险业务逐渐得到了广泛关注,参与保险业务的人数也在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这样一来不仅使得社保档案管理的工作强度不断增大,还对从事社保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工作要求。但实际上,在大部分社会保险单位中,有很大一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且普遍存在档案管理制度落后、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管理经费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保档案管理的发展。

1.2 社保档案管理能力水平不高

现如今,在大多数社会保险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管理能力不高、管理方式落后、管理理念不够先进的问题,并没有将现如今普遍使用的电子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等高科技产物与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再加上从事社保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其专业素养以及管理能力也都存在着不足之处,使得社保档案管理能力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与信息通信技术已普遍应用于我国的各行各业,而在我国的社会保险单位中,虽然也有一部分单位已积极引进了先进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但由于我国现如今应用于社保档案管理方面的电子软件其开发流程还不是十分成熟,就使得社保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同时存在着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这两种形式,且后者往往占有较大的比例,这样一来不仅会使得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档案管理的投入成本,降低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由于从事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其年龄普遍偏大,在实际工作中不愿尝试新型的管理方式,倾向于选择较为落后的传统式管理方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社保档案管理的长远发展。

1.3 社保档案管理规范标准缺乏

虽然近年来我国已相继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用于规范社保档案的管理工作,但实际上,我国大部分社保单位在从事社保档案的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异。而且虽然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规范社保档案管理的作用,但其并没有对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流程进行规范性的统一,如社保档案的收集、社保档案的整理等,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在实际开展社保档案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常会发生社保档案分类不明、社保档案保存期限不当、社保档案处置不力、社保档案管理体制不规范等问题,进而导致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流程混乱、社保档案管理体制运行效率低下。

2 强化社保档案管理措施

2.1 加强领导建设、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领导团队是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社保档案管理水平的核心所在,若想加强社保单位领导团队的建设,充分发挥团队领导的积极带头作用,这就要求社保单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主动做到以下三点:(1)积极做到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明确、职责划分明确,也就是在社保单位内建立社保档案管理目标责任明确制度,将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具体到每个管理部门,再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以此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从源头上实现准确无误的进行;(2)要充分发挥团队领导的积极带头作用,这就要求社保档案管理团队领导其不论是在工作风气方面,还是在工作态度方都应主动起到积极带头作用,以此引领社保单位的全体员工能够在整体管理水平上得到实质性的提升;(3)不论是在上述目标责任明确制度建立之后,还是在相关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手段或方法引进之后,又或者是在相关社保档案管理任务分配、职责划分明确之后,团队领导都应在第一时间与社保档案管理员工进行沟通与交流,以此使得社保档案管理员工能够在第一时间领会领导如此进行安排的深意,并能够将团队领导的管理理念及时的传达到社保档案管理员工的心中,以此能够实现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2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员工专业素养

若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社保档案的管理能力,确保我国社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这就要求社保单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以下两点:(1)积极建立完整且系统的内部管理体制,认真明确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各项具体要求。这也就要求社保单位在开展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进行从事社保档案管理相关部门的工作分配、不断寻找具有较高管理效率的方法或手段、积极做到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内部监督管理体制的全面运行等。与此同时,在进行社保电子档案数据库的建设、社保档案材料与信息的规划、相关保险业务缴费额度的设立、社保档案的归纳、存放与复核时,也都应做到责任到家、认真核查,以此不断实现完整且系统内部管理体制的建立,进而使得社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做到有条不紊、档案信息全面无误;(2)不断加强社保档案管理团队的基础建设,基于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庞大性及动态性,这也就要求从事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员工其专业素养与管理能力都应达到相关要求,方可准确无误地完成社保档案的管理工作。

对于如何提高从事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员工的专业素养与管理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社保单位可诚挚邀请具有成功档案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士来本单位开展经验交流会,并积极组织本单位员工参与,在经验交流会中不断学习前人丰富且成功的管理经验,并通过专业人士解答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以此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根本上丰富自身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管理能力;(2)积极组织社保档案管理员工进行再学习,争取让全体员工都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高科技产品,以此使得社保档案管理人员能够紧随时代潮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3)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与方法,以此使得社保档案管理员工在吸取前辈先进理念、成功方法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管理能力。

2.3 完善电子档案、积极建立服务平台

为了能够将社保档案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社保单位一定要紧随时代潮流,将社保档案的管理工作与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高科技产物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社保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与完善,逐步建立系统且完整的社保电子档案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社保电子档案信息的搜索查询功能,以此使得社保电子档案数据库的完整性、功能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社保单位还应主动完成社保电子档案的备份管理工作,以此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与安全程度。除此之外,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社保单位还应积极打造出适合当地的突出体现社保档案管理服务功能的公众平台,如智能查询、手动查询、屏幕触摸式查询、网络查询、定期公开等平台,以此从根本上提升社保档案管理的功能性,充分体现新型的服务管理观念,进而不断促进功能更为丰富的公众平台的建立,从而将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得到充分的体现。

3 结语

社保档案管理不仅对参保企业或个体其社会基本权益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社会保险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虽然现阶段,我国在社保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不断加强社保档案领导团队的建设,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不断加强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努力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不断完善社保电子档案,积极建立服务平台,就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保档案管理的功能性作用,并以此实现社保档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志刚.浅谈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价值工程,2015,(2).

第4篇

【关键词】 社会保险管理 重要意义 问题 解决方式

1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社会保险档案是规范社会保险经办操作的首要载体。社会保险经办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社会保险制度是否能够健康运行。社会保险档案是社会保险办理和服务的记载,是考量经办工作是否依法进行的依据。无论是绩效考核、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都需要依托档案资料。

社会保险档案是服务参保对象的重要媒介。社会保险也是用人单位保履行义务和参保人员缴纳保险费用的一种历史凭证,通过此凭证,社保人员享受社会保险缴纳范围内的各种权益。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广大参保单位和职工对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保险档案的记录与民众的社会保障越来越密切,记录着民众享受社会保险的详细内容,服务范围将逐渐的扩大。

做好社会保险档案工作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保证。党和国家提出要建立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毕本内容,也是实现中国梦和改善民生的根本。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提高社会保险部门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也是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资料。通过对档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可以为保险行政部门制定保险费用的收缴和保险服务的方式提供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完善保险管理体制。

2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档案管理制度亟待完善。社会保险项目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保险项目的门类增多,办理社会保险的人数只能多,保险项目经办机构所形成的的各种图标、文件和凭证等数量越来越庞大,档案管理的难度增大,管理的范围增加,保管时间的延长和保存方式的多样化等,缺少统一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在繁杂的档案管理中,由于能力和技术有限,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社会保险办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文件资料如身份证、死亡证和收入证明等都来自于其他社会职能部门。这些资料可以直接从这些部门单位的网上进行下载,大量的数据资料堆积造成了档案资料的膨胀,部分单位部门的档案信息形成封闭式的管理方式,档案资料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限制了档案信息的闲置浪费。社会保险机构本身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限制着档案资源的信息共享和信息利用。

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当前,档案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纸质为主,计算机信息档案为辅。纸质的档案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增加了档案管理的成本,在档案借阅是提供原件或进行复印时,很容易造成实体的损坏,纸质的档案调阅非常繁琐,档案的使用效率比较低。

档案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档案的整理、归档、阅览、借出和复制。档案仅仅在机构内部和参保人员之间进行传递和借阅,档案跨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比较少,档案的利用性你比较差。档案管理技术的多媒体化、数字化和网络信息化水平比较低,档案的公开性和共享性难度大,档案的保密水平不够,不利用档案信息的利用。

3 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档案工作体系。档案管理工作体系的建立,必须加强组织建设,形成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方式,做好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协调和沟通,正确有效的落实档案管理工作目标。社会保险机构的各级主要领导要对档案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关系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档案工作进行详细、全面的部署,并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员工考核的范围之内。县级以上的社会保险机构应该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和科室,配置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制定专门的管理规章和设置专门的领导机构。

完善制度规定,实现档案管理制度化。为适应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模式,建立一套完备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势在必行。系统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可以大大促进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档案局正在制定《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准备出台一套符合社会保险特点的专业档案管理制度,将在科学界定社会保险经办业务中所形成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分类方式等方面,为全国制定框架性的管理依据。

推进资源建设,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积极发挥计算机管理的优势,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选择功能完善的档案管理操作系统,可以实现档案的轻松快捷著录、完整高效统计和快速准确检索。加强电子档案管理,对于相关协议服务单位联网结算,对通过Internet网上经办产生的电子文件进行档案管理,确保文件的原始性和法律效力。大力开展档案数字化加工,对现存的纸质、实物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在业务窗口对档案资料进行前端扫描。

利用档案资源,提高档案服务水平。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利用。档案利用是档案生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体现。积极开展档案利用需求调研,确定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提高档案利用服务的针对性。及时续编档案索引目录,方便各类利用者调用档案。深入挖掘信息资源,整理汇编政策经办资料,向社会公开现行业务文件。建立社会保险档案信息中心,与社会保险经办窗口、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劳动保障网等实现档案信息共享,建立社会保险档案服务网络,为社会各界提供社会保险档案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庆悦.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山东档案,2011(3):56-57.

[2]王彦英.浅谈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现代商业,2012(32):123-124.

[3]钟闻.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档案,2007(9):68-69.

第5篇

标准化就是在专业性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体系建设与相关领域的对接,具有相对开放的特征。标准化建设,就是要按照确定的标准体系进行工作检查和绩效评价,以提高组织各项工作能力。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把关注民生提到了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不断提升执行能力和服务能力,就必须重视管理标准化,制定和实施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标准,使之成为国家公共管理服务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推进社会保险标准化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险业务量剧增,业务交叉重叠多,复杂程度较高,管理难度加大。使社会保险经办能力不足,高度分散细化的管理体制,以及群众对管理服务的不满意问题,如:考核征缴率高低,涉及缴费基数、应缴费额和实缴费额,可不同地区不同标准,解释完全不同;还有当期补缴费额按不按当期实缴费额考核。以及保险关系转移难,异地医疗费用结算难等问题,可以说都与缺乏标准和标准化管理缺失有直接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不同地区社会保险公共服务能力可比性很差,绩效考核工作难以执行。

要强化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改善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升服务绩效和公信力,就必须实现由经验型服务向标准化服务转变。社会保险工作不仅政策性强,而且程序性也很强,这就在客观上客观上具备了进行标准化作业并实现最佳秩序的条件。同时,通过制定社会保险标准,开展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还能更好地评价社会保险工作的绩效,支持科学决策,推进社会保险事业科学发展。其次,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已经进入需要标准化管理和服务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社会保障事业进入到统筹城乡的创新阶段,社会保险项目向农村和城镇非从业居民扩展,正在走向全面覆盖、综合配套、统一管理。面对数以亿计的参保对象,要通过服务工作的标准化满足他们对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的需求,为其提供“统一的、可追溯的和可检验的”服务,实现“记录一生、跟踪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并努力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再其次,社会保险标准化是实现管理规范化和信息化的基础。

二、对社会保险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建议

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技术标准,规范业务流程,实现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管理。这是第一次把技术标准理念引入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中,第一次把建立技术标准,实施标准化管理作为中央的宏观政策和要求加以推行。

近几年来,各地都在陆续探索社会保险的标准化建设。(1)陕西省社会保险管理局率先在全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模式下开展了标准化工作的探索,建立了包括基础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等内容在内的标准体系;(2)江苏省淮安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将ISO9000管理标准体系引入社会保险服务领域,率先通过了ISO9001管理质量标准认证;(3)吉林省积极开展标准化经办服务大厅、标准化档案管理中心、标准化社区服务窗口的创建工作。

这些实践都为社会保险的标准化建设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因此社会保险标准化体系建设应按照“先易后难,先程序后机构”的原则,先制定国家社会保险标准化体系,再形成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单位标准。并采取“国家统一”和“地方差异”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

一是国家可以考虑研究制定社保经办服务的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主要包括:对于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的名称、社保经办服务所使用的术语以及标志等内容可以考虑制定基础标准;对于社保经办服务体系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涉及未来提高统筹层次目标中社会保险关系可转移、可接续的相关信息技术等内容可以考虑制定技术标准;对于涉及社保经办服务活动的服务人员仪表、语言、态度和行为,服务设施、安全、卫生,以及服务质量等内容可以考虑制定服务标准。

第6篇

一、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政策的差异性要求财务会计核算必须按照不同的政策及其涉及的人群,分门别类地征收基金。如:机关离休人员基金由财政全额负担,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每年在决算的基础上编制下年度预算,列入预算的基金由财政部门按照进度予以拨付;企业离休人员按照统筹的标准和财政垫支的政策分别由所在单位缴费和财政统一划拨,资金由财政和企业分担;困难企业人员,企业干部,并轨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省直财政供养人员分别按各自的缴费政策由不同的渠道筹措基金。在支出方面,医疗保险“现收现付”的特点和对外承诺制度的规定,要求财务部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支付患者的医疗费用,以保证患者的医疗保险待遇及时落实,同时要按照人群执行政策的不同,分账户付款、分账套进行科学的核算,并对大量的财务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以完成其他财务、统计报表工作。这些工作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有较高的素质,业务要精,要善于使用计算机,但从目前来看,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业务水平达不到要求,影响了管理质量。

2、管理人员相对较少,计算机管理水平不高

据统计,我国每个管理人员平均为4461名参保人员服务,是其他国家人均工作量的两倍。县区基本由两名财务人员主管医疗、生育、工伤、居民和少儿四个保险的财务管理工作。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基金征缴和结算日益加大,使大部分财务人员被束缚在烦琐的算账、记账之中,不能够对基金运行的过程进行适时分析、管理和控制,名为管理人员,而未能发挥管理的作用。另外,计算机硬件、软件配备不足,也影响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现大部分县区经办机构财务部门未专门配备计算机,主要采取“一机多用”的方式进行管理。配备了计算机的单位,由于经费的不足等原因,有的未启用财务软件,整个的会计核算还停留在手工处理阶段,手段落后,效率低下。

3、财务人员未能很好地履行监督职能

《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地职责是核算和监督,而实际工作中,财务科只进行核算,并未能按照相关制度进行严格的审核监督,很大程度上相当于出纳科室,仅限于完成付款、记账、报表等工作,即使审核也是事后行为,加之医疗保险业务本身的特性,决定了财务人员亦无法从根本上审核其费用的合法性,财务监督乏力,费用审核环节漏洞较多。

二、强化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对策

1、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按照《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结合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的特点,制定本部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是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凡是和社会稳定、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金额较大等财务事项,必须进行集体讨论并最终形成决议,不得由一人来决定。二是授权批准控制制度。对于管理成员,要进行授权,授权要适当。相关人员要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不得越权办理相关会计事项。三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基金申报和收款、审核和付款、出纳和会计等不相容岗位要进行相互分离,不得混岗设置。比如:业务科室申报、审核。财务科付款;即使是审核,不能由一人完成一项医疗费用审核的全过程,容易造假、舞弊,必须由两人以上进行。不能由一个科室完成一项医疗费用审核的全过程,业务科室审核完成,由财务科复审后方可付款。不能由一人完成单位基数的审核,同样要由两人以上进行。会计人员管账不管钱,出纳管钱不管账,相互牵制和制约。四是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制度。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从基数确认、缴费申报、费用的审核等环节,实施计算机管理,避免和减少人为操作因素;网上银行结算系统,必须按照分级把关、负责的要求,由操作员录入数据,由复核员进行复核,系统管理员确认并提交银行汇票,同时自动记录每个人的操作过程。五是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必须按照《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要求,在规定银行开设收入、支出和财政专户,严格贯彻执行“收支两条线”、“财政专户”管理的规定。收入户只收不支,支出其户只支不收,收入户汇集后要及时转财政专户,月末无余额。使用资金向财政部门申请,在支出户上不保留过多的资金。及时进行银行对账,对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监督。

2、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按照《会计法》、《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银行结算办法》、《银行账户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制定财务科内部管理制度。包括:预决算、银行账户、重要票证、会计核算,计算机信息系统、财务档案、监督检查、货币资金、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用制度来促使财务人员依法进行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确保基金的安全和完整。

3、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成立内审机构,明确人员、职责和任务。针对医疗保险经办工作的薄弱环节,设立关键控制点,制定审计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各科室经办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对参保单位的缴费基数、定点医院的医疗行为进行重点的稽核。从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规范业务流程,形成内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衡机制,并和财务管理双管齐下,以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4、加强会计执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按照会计人员“八项职业道德”建设的要求,开展学习和教育,使财务人员树立起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自觉维护和执行财经法律法规,敢于抵制违法、违规和违纪行为。

5、建立财务人员参与的决策管理机制

经办业务科学化决策不能脱离财务人员的参与。比如:针对医疗保险扩面空间愈来愈小,剩余的基本上都是效益不好、退休职工多、负担较重的企业,基金收入总量增长幅度不会太大的格局,经办过程中,要把好人口关,积极扩面但不能盲目,作为财务人员要对参保单位从效益、人员结构、缴费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采取“保底线”等有效的方法准入,以保证基金平稳运行。要发挥财务信息系统的优势,利用管理信息对相关决策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可行性报告,为决策服务。针对“老龄化”问题给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带来的潜在风险,财务人员要对其影响基金少收和多支部分进行测算,进行绝对和相对分析,并和以前年度进行对比,对其变化趋势进行确定,提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