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四年级数学总结

四年级数学总结

时间:2022-03-17 11:44: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四年级数学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四年级数学总结

第1篇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补给优秀,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收银员等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积极参与学校的专项研究,摸索其特点,为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第2篇

一、转变观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自参加了学区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以后,我对新教材和教法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有了更深地了解,对更新我的教学方法触动很大。使我的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学生成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遵循教学常规 在每个环节上稳扎稳打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强调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

重视上课技能,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我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我上的课,就连以前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为适应新的教学形式,我放下架子,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二)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到处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三、狠抓学风,优化教学环境

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我在班里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激发同学对数学课的兴趣,但是还有一些无法跟上队伍丧失学习兴趣,干脆破罐子破摔。我就跟他们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去掉他们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跟上队伍。

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在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这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我把数学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

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

四、以教研促课改 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我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获取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的。如教《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jiao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

五、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3篇

下面是各位老师的评课总结。

陈老师的《积的变化规律》:

在听课中,我组陈xx老师的《积的变化规律》一课,上的非常精彩,给各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陈老师的《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是一节朴实的随堂课,没有过多的依赖课件,没有设置引人入胜的情境,把重点完全放在实际教学中,直接用例题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王:陈老师的这节课直接朴实,值得学习。在教学中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认识规律,说、练、强化规律,是一节很不错的常态课

于:陈老师的这节《积的变化规律》上得简洁大方,各个环节设计全面完整学生学得很扎实。

潘:陈老师上课扎扎实实,注重课堂反馈,当学生对除和除以分辨不清时,他给学生留足时间去思考,及时将错误纠正。本节课从教学设计上来看,层层深入,从积的扩大到积的缩小以及归纳总结到拓展练习,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较为合理,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樊: 陈老师这节课教学过程清晰,科学构建"研究问题—归纳规律—验证规律"的教学主线。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樊老师的《公顷和平方千米》:

樊老师紧紧抓住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学生熟知的我们的学校、金明广场、龙亭公园去了解1公顷有多大;以我们的家乡开封来初步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让学生从粗略的感知到细致的了解,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王老师的《垂直与平行》 :

本节课王老师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这些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王老师的《数字编码》:

这节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很好的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知道数字与编码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掌握了数字与编码的结构和含义。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目标活、内容活、方法活、思维活"的四活"精神。

潘老师的《梯形的认识》:

这节课, 潘老师落实贯穿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教学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充分利多媒体教学手段,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多钟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通过听课让我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断学习进步。

第4篇

【辅导内容】:所有文化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等科目; 各年级奥数、奥英等。

【雄厚师资】:由重点中学在校名师领衔任教,系统归纳重点难点,指点应试技巧,让学生应对不断变化的升学政策!

【高效管理】:为学生建立完善的学习档案、量身订制辅导方案、个性化全程跟踪指导。提供自习室、名师答疑、心理咨询、升学报考指导等增值服务。

【辅导形式】:1对1辅导,随到随学

【上课时间】:周一至周日 早9点至晚9点 (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辅导时间)

【热门咨询】小升初、中高考冲刺、常规补习、周末、节假日

如果您对四年级数学奥数辅导有需求,想给孩子找个完美的辅导机构,请致电:

      400-0066-911转分机83466

(400免费咨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面分机号,即可咨询1对1辅导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及学习能力进行免费测评)

******************************************************* 聚智堂教育1对1课程优势:

1.学习计划100%“私人订制”

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心态、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测试。根据测试情况,制定教育培养方向、个性化教学方案、辅导计划。

2.注重思维习惯养成,让学生“举一反三”

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特点的不同,学习过程中各个阶段学习重点不尽相同。教导学生“化整为零”,定点突破,养成良好思维方式,避免一劳永逸。

3.“私家”老师专职辅导

专职老师跟进,对孩子学习状况实时掌握,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根据学生学习状况,随时调整辅导计划。

西安聚智堂校区分布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教学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着好奇心强、好动、精力旺盛的特点,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能力,提高课堂的效益,是广大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课堂学习能力的培养

1.自主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探索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善猜好问的习惯,使学生能够总结出教材中没有的知识,或者提出自身的独立见解。

2.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养成学生独立性、批判性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四年级学生有着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课堂中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顺应了学生成长的特点,通过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使用等实践操作机会,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之中掌握数学规律,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4.交流合作能力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对数学技能和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二、课堂效率提高的措施

1.对教材的研究整合

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应该认真备课,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只有在实现教材主题、实质的掌握的前提之下,才能进行相关学习策略的研究,设计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来进行教材的整合和加工,让学生自主进行信息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

2.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标之下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改变传统的只注重学生知识培养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在课堂中只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自己讨论、合作学习、实际操作等方法尽享自主的学习。

3.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于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水平进行关注,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对学生作出评价。教师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在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时,也应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热情进行鼓励。

4.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数学课堂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集文字、图像和声音、视频等为一体,创造动静结合的课堂氛围。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数学问题的演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应该正视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每一堂数学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显.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初探[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7).

第6篇

〔关键词〕 数优生;数困生;应用题;表征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22-0008-05

一、问题提出

当前国际教育改革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其着眼点由关注教师的“教”转而日益重视学生的“学”。教育者们逐渐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真正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才是有效的。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心理学家对学习者的内在认知加工过程的认识逐渐深入,学习策略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把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看作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应用题学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初等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儿童解决应用题的水平不仅代表了他们掌握、理解数学基础知识的水平,也代表了他们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1980年,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M)就提出“必须把问题解决作为80年代数学教学的核心”的口号,并且主张“在问题解决方面的成绩如何,将是衡量数学教育成效的有效标准”。而数学问题解决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形式就是数学应用题解决。应用题解决既是数学教育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学生应用题解决的学习心理也一直为心理学界所关注。

国内外的诸多研究都发现,很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数学学习困难(mathematical learning disability,简称MD)的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随着年级的升高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延续到成年。因此,很有必要从学龄早期就开始关注数学学习,特别是关注应用题解决困难的问题。了解小学生应用题解决过程中表征策略的使用情况,发现不同类别学生间存在的差异,这对揭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做好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分析和教育干预,帮助那些数学学习困难儿童更好地完成学校教育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基本设计为:2(学生类别:数优生、数困生)*2(试卷类型:A卷、B卷)*3(年级:4年级、5年级、6年级),其中学生类型和试卷类型为被试间设计,学生年级变量为被试内设计,最后测量的因变量为使用表征策略的类型和数量。通过分析三个年级数优生和数困生在不同试卷类型试卷上使用表征策略的类型和数量差异,探讨小学4~6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中表征策略的使用特点及数优生和数困生的问题解决差异。

二、研究过程

(一)被试的选择

本研究在某实验小学中选取四、五、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别随机选取由同一数学老师任教的两个班,共六个班364人。其中四年级116人,五年级119人,六年级129人。在测验结束后,对测验试卷进行处理,剔除无效问卷共16份(其中四年级6份,五年级5份,六年级5份),剩余有效被试共348人。根据数学学习困难的操作定义: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比根据其智力潜能达到的水平显著落后,而且他们可能同时在学习、品德和社会性上存在问题。这样,本研究选择数困生的标准为:(1)本学期三次重要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居全班第二十个百分位内(后20%);(2)让任课教师根据MD的操作定义和特点,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指出班内哪些学生属于MD;(3)满足两条排除性标准:排除智力落后(IQ130);没有明显躯体或精神疾病。这样每个班级各挑出10名数困生。为了考察数优生和数困生在解题上的差异,我们又相应在每个班选出了10名数优生,以做对照研究。

(二)研究材料和工具

1.智力量表

采用张厚粲等人修订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avcn’s 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 )。该量表经国内多次使用,已证明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数学成绩

采用被试本学期三次重要考试的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作为学生类别的划分指标。

3.应用题测验

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算术应用题主要分为变化题、合并题和比较题三种类型。据此,自编小学数学应用题两套(A卷和B卷),经小学四、五、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共同讨论和小规模试测,删除了过难的题目和四年级没有学到的分数知识等内容,并对题目的文字表述进行了较大修改,最后每套各保留了十道相对应的题目。

A卷是常规类型题,即问题表述与教材和平时练习题目相同。B卷的题目在题目内容、基本数量关系和计算难度上与A卷保持一致,但题干表述与常规类型题目不同,这无疑增加了题目的难度。

在问卷的最后要求学生对解题过程中使用的表征策略进行选择,问题是“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题目的条件的?请选择(可多选)A根据老师平时讲的套路、B根据公式、C多读几遍题、D画图、E记住主要的数字、F找出关键词分析数量关系。”参考前人的分类标准,将策略归为四类:凡是选择“根据老师平时讲的套路”和“根据公式”的归为直接迁移策略;凡是选择“多读几遍题”的归为复述内容策略;凡是选择“画图”的归为结构表征策略;凡是选择“记住主要数字”和“找出关键词分析数量关系”的归为关键信息策略。

正式施测前再次的小规模预测表明两套题目都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三)研究程序

1.自编数学应用题测验的施测

每个年级的两个班同时进行,随机选取一个班施测A卷,另一个班施测B卷。每个学生一份测题,独立完成,时间为50分钟,到点收卷。指导语是:“同学你好!这些题目是为了了解你在解应用题时的一些具体步骤,不是考试也不是测验,答案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详细地写出你解题时的思考过程,你可以使用任何帮助你思考和解题的方法,对你的回答我们会严格保密,不会向任何人公布。”强调不是考试,是为了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以利于更好地解题。正式计时前先由主试以一道应用题的解答为例详细讲解做题要求和基本步骤。每次测验时,每班都有一名主试(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本班的班主任在场维持秩序,以保证测验的顺利进行。

测验后根据学生对解题过程中使用的表征策略选择进行归类分析。

2.以自然班为单位进行瑞文智力测验

同时,查阅学生成绩档案,选取被试本学期三次重要数学考试成绩,以平均分作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标准;访谈每个班的数学任课老师,请他们根据MD的操作定义确定数困生,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同样选择标准确定数优生。

以自然班为单位全体施测是为了营造自然氛围,避免单独抽出数优生和数困生带来的实验效应。智力测验和数困生、数优生的选择最后进行,并要求该班数学老师回避测验整个过程等做法,是为了避免实验者效应和教师期望效应。

(四)数据处理

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各年级表征策略使用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四年级报告的应用题表征策略最少,五年级最多。事后回溯访谈发现,其原因在于四年级学生由于概括和自我反省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总结和归类自己曾使用的表征策略,加上题目(特别是B卷)对多数四年级学生有相当难度,没做的题目较多;而六年级表征策略报告少的原因在于,A卷对多数学生而言比较简单,他们认为自己不需要什么表征策略就直接完成了题目,故没有报告。

3*4的独立性χ2检验表明,在策略使用特点上,不同年级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χ2(6)=18.876,p=0.004。具体而言,四年级虽然使用结构表征策略的只有6人次,但所占比例远远高于五、六年级。五年级关键信息策略的使用比例高于四、六年级,六年级内容复述策略的使用比例高于四、五年级。

数据还反映出三个年级使用结构表征策略频次均较低,而且表征策略的使用并不是随年级升高而必然提高,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二)不同年级表征策略使用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四年级不管是数优生还是数困生所报告的应用题表征策略都偏少,且数量上没有差异。原因前已述及,主要是由于学生概括和自我反省能力较弱和没做的题目较多。

两个2×4的独立性χ2检验表明,两个班的学生类别和策略使用类型都是无关的(A卷班:χ2(3)=2.420,p=0.490,B卷班:χ2(3)=2.333,p=0.506)。由于策略使用次数较少,使用特点都不明显。

从表3可以看出,五年级数优生的策略使用显著多于数困生(χ2(1)=6.696,p=0.010),体现了数优生策略使用的优势。

两个2×4的独立性χ2检验表明,两个班的学生类别和策略使用类型都是无关的(A卷班:χ2(3)=0.277,p=0.964,B卷班:χ2(3)=5.156,p=0.161)。结合具体数据可以看出,关键信息策略和模式匹配策略使用较多,B卷班数困生还较多使用了内容复述策略。

从表4可以看出,六年级数优生的策略使用显著多于数困生(χ2(1)=4.909,p=0.027),也体现了数优生策略使用的优势。

2*3和2*4的独立性χ2检验表明,两个班的学生类别和策略使用类型都是无关的(A卷班:χ2(2)=4.844,p=0.089,B卷班:χ2(3)=2.075,p=0.557)。结合具体数据可以看出,最显著的特点是结构表征策略使用较少,其他三种都有较多使用。

四、讨论

结构表征策略对题目结构的正确表征能够对解题起到促进作用,因为它是一种形象表征,形象表征有助于减少记忆负荷或提高贮存能力,以更具操作性和简化复杂关系的形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和处理。结构表征策略是最有利于正确解题的策略,但三个年级被试都使用不多,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关键信息策略也是注重对应用题已知条件之间关系的表征,而对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细节很少关注,它所占用的工作记忆容量也较小,并且由于在一些题型中这种表征方式也能够导致正确的解题,因此它也应该成为较多学生使用的策略。而模式匹配策略和内容复述策略对A卷之类常规题的解决比较有效,但从考察学生独立思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角度来看,对二者较多的使用反而是思维层次不高的表现。

因此,还是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表征策略和关键信息策略,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优的解题效果。而且从年级间的差异看,六年级策略的使用层次反而低于四、五年级,说明策略的使用和形成不随年级的升高而自然提高,更需要尽早加强训练。

总体而言,在问题表征策略的使用上,所抽取的这两类学生共同表现出很少使用对解题最佳的结构表征策略,机械的、刻板的策略使用较多的特点,张庆林、管鹏[1]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这说明无论对数优生,还是对数困生都应该加强问题表征策略方面的训练。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表征策略的训练应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小学生进行。

五、结论及教育建议

第一,在表征策略的使用上,对于能够减少记忆负荷的结构表征策略三个年级的学生使用都较少,而且表征策略的使用并不是随年级升高而必然提高。这说明,在小学生中加强解题策略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除了概念和规则的教学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策略,自己学会学习数学,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五年级报告的表征策略最多,其次是六年级,四年级最少。四年级结构表征策略使用的数量虽少但比例较高,五年级使用关键信息策略比例较高,六年级使用内容复述比例较高。以往研究发现,到小学四年级时,小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表征类型,已经基本度过“表征由无到有”的阶段,接下来的就是进一步的水平发展,即小学生尤其是数优生越来越倾向于采用优势表征策略来解决应用题[2]。因此,让有利于问题解决的表征策略成为学生的优势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并在教育教学中加以引导。

第三,总体而言,在问题表征策略的使用上,数优生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要优于数困生,因此应特别注重对数困生的补救教学。数困生不同于其他学生那样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生成一些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他们需要更为具体的学习策略指导和训练。教师应在了解数困生和数优生应用题表征策略使用不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哪种表征策略在哪个年龄段学习是最有效的,以便在最恰当的时机给予训练。

国内目前的小学教育中,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教师很难通过专门的个别辅导来帮助每一个数困生。国外的一个成功经验是为学习困难学生建立一个主流班级教育之外的教育场所──资源教室[3]。存在相同问题的学生在固定的课外时间进入资源教室接受特殊教育教师的专门辅导。这种辅导与当前数学教育中强调的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是一致的,数困生在小组学习中完成了社会建构和个人建构。

此外,有研究表明[4],合作学习对数困生的发展大有裨益。在合作学习中,后进生能在优生的帮助下坚持完成作业,不仅在坚持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弥补知识的缺陷,而且能够模仿并掌握优生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同时能逐渐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更细致的方法和技术,如强化法、榜样示范法、策略训练和自我指导训练等[5]都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庆林,管鹏.小学生表征应用题的元认知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3(3):11-14.

[2]郑琳娜.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表征类型对问题解决影响的实验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07.

[3]李新宇.小学数困生加减应用题解题过程及补救教学的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

[4]张红梅,朱丹.小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庞国维.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第7篇

今年是成都市教育质量年,是我县实施教育强县行动计划的第一年。根据新津县教育局XX年年小学教育工作重点和教育局小教科以及县教研室的工作安排,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教学工作以抓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质量意识为主题;教研工作结合新教师课堂教学培训、校片区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协作区教研活动、县校级课题研究进行;以专项教研活动开展为引领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一)教学工作

1.坚持做好教学常规和常规工作检查

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即“八认真”工作,就是制定计划、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测试、实验、总结。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体现,是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教学质量才能得以保证。本学期继续试行以学科年级分工不过备课。使用自备教学设计,要求填写课后反思,使用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提高自己的教学建议和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真正把教师从抄教材的时间变为研究教师和备课。

学校教学管理检查每月对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和考核。每学月对教师“八认真”工作进行不定时的检查,根据不同的月份检查的重点不同,第一学月检查备课准备情况和计划制度制定;第二、三学月重点检查备课的三个方面(以上备课内容)和学生作业批改;第四学月重点检查复习备课和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2.明确工作任务

每一位教师除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外,还各自担负许多工作任务。各功能室教师还担负资料管理、卫生清洁工作;县青年优秀教师、学校骨干教师担负着“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本学期申报县级课题一个,校级课题两个以上,力争有市级课题的申请;新教师的指导教师担负着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任务,指导新教师认识分析教材、备课、上课等工作,新教师每期在听课节数里要有8节以上是自己指导教师的课,还要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多听课,原则上同年级教师的课都要听一节以上,公共科专职教师担任平时特长学生的训练任务,力争出显著成绩。

工作质量的保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基本的质量保证。各年级(语文、数学)基本学进度,采用单元测试统一时间,统一成绩登记和考试分析,查漏补缺,找出问题。公共科期末放假前一个月内组织测试。学校将组织半期和期末考试。

二是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年级和三年级要特别重视写字教学。其他年级在作业书写、测试等方面提出书写的质量要求。

三是开展好三类课程的教学。一是健康教教育课;二是校本课程,内容可以是语文知识积累,也可以是数学兴趣活动;三是综合实践活动;一、二年级开展写字教学,三、四年级开展普通话训练,五、六年级开展实践与创新,学校或班级开展竟赛活动。

四是本期将作好市县级的调研考试准备工作。1至6年级语文和数学、3至6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科学作为调研考试的重点,切实抓扎实和提高质量。

(二)教研科研工作

1.保证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对教研组进行年段、学科的整合

学校共设立9个教研组。即一、二年级语文教研组,三、四年级语文教研组,五、六年级语文教研组;一、二年级数学教研组,三、四年级数学教研组,五、六年级数学教研组;音乐、美术、体育教研组;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英语教研组;电教教研组。各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制定计划和组织实施。

2.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结合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培训、校片区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协作区教研活动、县校级教育科研课题进行。

(1)本期县上将举行新教师(工作不到3年的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活动,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展示,第二阶段为新教师献课、献技活动。整个活动在三、四月进行。我校7位新教师参加此次培训。

(2)结合两年一届的教师大比武活动,县教研室安排本期将进行青年教师大比武的第一阶段(初赛)工作,即4至6月完成学校、协作区的赛课活动,推荐出下期参加县上决赛人员。学校在上期献课的基础上,推荐或一等奖的6位教师作好准备,参加协作区的赛课。

(3)抓实学校已经申报的两个教育科研课题。一个县级课题“小学语文备课改革实践研究”,欧艳梅主研,另一个校级课题“小学数学作业的科学设计及其评价的研究”,陈晨主研。两个课题以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负责,抓实并推进,促进教师的共同提高。

(4)各年段组在此基础上针对研究难点,扎实抓好两次活动。

(三)专项活动引领师生素质提高

(1)组织学习法律法规文件,特别是新《义务教育法》,提高教师依法执教水平。

(2)本期协作区的教研活动仍以主题教研活动为引领,围绕学科内容开展,组织相关参加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

(3)教师教学能力测试、信息技术应用相关教师高度重视,同教师考核方案紧密相关。

(4)本期组织五、六年级学生进行“华赛”的初、决赛。

(5)组织学生作品参加成都市第12届“科技之春”科普活动,小制作作品收集有质量的。

三、幼教工作

1.幼儿开展“妇女节”、“儿童节活动。

第8篇

[关键词]认识平行;说课设计;人教版

一、教学理念

1.结合生实际,让学生能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2.了解平面上两直线的平行和相交,认识平行线,并能借助工具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国标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行》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熟悉的情境图入手,让学生在图中的物体中抽象出平面上的两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关系,描述平行的概念,再通过画平行线体验平行特征,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同时为学生将来学习几何学奠定一定的基础。基于这点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工具做一组任意平行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和创造性。

情感目标:

①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②能根据现实生活中平行所散发出来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难点:能借助工具做一组任意平行线;“同一平面”的理解和延伸。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学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情境、实践探索与合作等要素,形成本课的教学策略。运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创设情境回归生活,使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学习生活化;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合作探索,使学生能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形成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初步认识;在拓展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特质的初步抽象化的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一新课程理念和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分成三大版块:①创设情境,理解平行;②利用平行,发现创造;③拓展探究,总结提高。

教学中我把①分成三步:a、创设情境,初步发现;b、教具演示,拓展概念;c、分类比较,升华理解。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将两根教鞭随意摆放在桌面上,同时要求学生观察这两根教鞭会形成哪些不同的样子?根据学生实际场景的描述和比划有选择性的画在黑板上,初步发现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根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根在桌面上,一根掉在地上”这一现象强调“同一平面”,并利用教具拓展平面概念――让学生观察长方体上的红线和绿线(两条看似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长),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发现这两条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揭示今天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四年级的孩子正处在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在建立了大量表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做这一空间想象,既是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为学生在知识学习上的后续发展做了铺垫。接着学生观察画在黑板上的6组线,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比较和分类,说说自己的理由,通过合作初步探究平行和相交的本质。在反馈阶段让学生闭眼想象平行线无限延长后仍不相交,逐步引导出相交与平行,并课件展示图上看着不相交无限延长后会相交的同一平面内的两线情况,揭示平行和相交的概念,总结并完成板书: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②实际是一个知识的运用和再创造,我将其分成四步:a、出示图片,发现平行和相交的线;b、小组交流:在生活中见到的平行或相交的线;c、说出已学过的哪些图形里有平行线,并指出各有几组。d、动手操作,做一组平行线。

在这个大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眼看(看图片)、嘴说、脑想(联想平时见到的平行线等)、手动(运用手中的材料做平行线),进一步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同时尽量创造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小组内的说,集体的做,给了每个学生交流参与的机会,既满足了他们交流交往的感情需要,又是一个练习语言表达的时机;在这一过程中,还考虑到了层次安排:由有表象的运用层次,到脱离表象进行想象(回忆平时生活中见到的平行线和已学过的图形中是否有平行线)的层次,再到创造的层次(运用工具材料做一组平行线实际是一个知识的再创造)。

③中我出了一道习题,在这一题中既拓展了平面的概念,空间中的平面;又隐含着三条直线两两平行这一初中几何学中的理念,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第9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A-0088-01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我认为要想做到有效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心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成功的数学课是老师课前精心准备的产物。因为没有充分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课堂生成。如在上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一课时,我了解到学生在一年级时只学过1格代表1个单位,而现在要学习1格代表2个单位。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故意给学生出示统计图的格子,问学生:如果按1格代表1个单位则格子不够,让学生在教师“怎么办?”的追问中通过小组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1格代表2个单位。接着,我顺水推舟,明确告诉学生:1格还可以代表3个、5个、10个等单位。

二、深入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一个资源,一个可以深入挖掘,可以供我们创造性使用的资源。我们要根据它设计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适合实际的教学活动。如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特级教师黄世忠老师讲《数的产生》一课,使我对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入地挖掘教材这一教学理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中《数的产生》的内容是很少的。虽然教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但是以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是很难理解的。很多老师设计这节课时,都会把下一节的内容十进制计数法添加进来。可黄老师不是这样,他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做到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入了“一一对应”、“代数思想”和“计算法则”这三大数学思想,设计了对古代数学符号所代表的数字意义的探究活动,增加了阿拉伯数字的产生史和传播史,并渗透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有了这些内容,大大丰富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历史始终怀着浓厚的探究兴趣。

三、创造活动化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让数学课堂动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变数学教学为“数学活动教学”,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如在上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组合》一课时,我以带学生逛数学广角为主线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用数字卡片1、2、3摆成的两位搭成数字桥”、“让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表演握手”、“让全班同学为一个小组的学生照相”等一系列极富情趣的数学活动。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的数学活动中始终兴趣盎然,在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中学会了用数学1、2、3可以摆成6个不同的两位数;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可以握3次。特别是学生在小组内用数字卡片1、2、3摆成两位数的活动中,全班出现了3种不同的摆法:交换法、先固定十位法和先固定个位法。学生通过动手摆,体会到只有按一定顺序,才能使摆出的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这样精彩的生成让我轻松地达成了课前预设的目标。

四、强调“情境”的作用,注重过程的价值

第10篇

2014年6月25日我镇中心校组织了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工作,考试结束后对我校全体教师要求认真分析自己的学科成绩并要求写出自己的试卷分析与反思,我们也通过分析各班和各个学科的的成绩和上学年期末和本学年的期中考试进行比对分析,现将期末考试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数据统计

1、一年级、二年级,无论是从平均分还是从优秀率方面都在后面,二年级数学及格率处于中游。从数据分析来看,一二年级和前几名对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平均分相差最多18分,及格率相差最多20个百分点。一二年级我们不止要保证及格率还应该保证优秀率。对于学差生的培养和提升是我们一二年级老师应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二、数据分析

2、三年级较好,数据显示我们的各项统计都处于中游,和前几名的优秀年级对比我们的平均分差距不大也就在5分左右,语文数学的及格率存在很大差距,英语及格率很好100%.这就要求我们三年级老师把好及格率这一关。

3、四年级:语文成绩统计不好,各项都比较靠后。数学英语处于中下游。语文数学平均分和前几名对比相差在12分左右,英语相差在5分左右。四年级也主要体现在平均分和及格率的差距上尤其是及格率相差很多。

4、五、六年级从各项数据上看,都处于中游,其中六年级语文及格率偏低。五、六年级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同前几名对比分数差距不是很大。

三、总体分析

学生总体来说考的不是很理想,平均分、及格率和兄弟学校对比存在很大差距。其中三、五、六年级相对较好,佟XX的英语都不同程度的有所提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看了一下各位老师的试卷分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汇总如下。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致使平均分、及格率偏低。考试的内容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考试,题随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张试卷并不只是针对学习较好的同学的试卷,让每一个学生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是我们老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2、试卷分析中老师们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就是书写潦草、答题不认真仔细,中高年级审题不清。这确实也是我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那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们平时要严格要求,使之形成习惯,尤其一二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点很重要。

3、各班的中下等生偏多,致使我们的各项数据统计都很低。小学阶段我们不能让大部分学生掉队,及格不应是我们对学生要求达到的最终目标,而应该是在85分优秀以上的人数占的比重大。如何抓中间、促学优、消灭不及格是我校全体教师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4、通过我们观看试卷语文写作方面。学生的作文分数普遍较低。平常教师训练的不够,致使作文题学生对于作文的整体把握不够,在写作文的时候也是在一味的要求字数的多少。

5、通过看老师们的试卷分析,老师们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就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差,所以很难形成能力,致使这方面丢分太多。各个年级在阅读理解方面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所以也就很难答题。

总之基础、习惯、能力是我们面临提高的三个重点。

三、改进措施:

1、各位任课教师要狠抓基础知识。认真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对于学生的作业要求一定要严格,今天要学生学会什么、要学生掌握什么、要学生预习什么、通过作业和检查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一方面我们通过(翟XX、张XX、佟XX)三位教师平常的做法和考试成绩不难看出。

2、老师课上所教的知识除了我们的课上巩固练习以外、课下的作业、练习同样很重要。课上教师要精讲多练,最大限度的实现课堂的高效性。教师每讲完一个问题要辅助相关的训练。所谓的精讲多练,还需有教师在课下备课时多下工夫,今天我要讲什么,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另外我们在练习课和课下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多做有效题,练习题的设计不能盲目性的贪多,更主要的还是应该有很好的针对性,从而培养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增长能力。

3、对于平时学生的学习一定要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严格把关,日日有检查、周周有小结、月月有回顾。让学生养成不拖欠的好习惯。

第11篇

以下是我个人在实践中的一些感悟,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注重课前准备工作,是提高有效教学的前提

首先,要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我们在备课前,应当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会大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们在拟定教学目标时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认数”第一课时,我结合本班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在认识个级数的基础上,认识万级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3.进一步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这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明显体现出了它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其次,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众所周知,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呢?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等,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在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爱学、乐学。

二、注重课中学习氛围,是提高有效教学的保证

一方面,教师应着力打造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应该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真正地“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可能使师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达到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另一方面,教师应努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如一潭死水,缺乏兴趣的学习则是枯燥无味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究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比如,我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一课时,在引入、探究新知、巩固提高这些环节的设计中,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在即,学生对福娃都有一种特别的喜爱之情,于是我始终围绕着奥运福娃为主线,穿插在各个环节中,学生在福娃的引领下,情绪高涨地完成了整堂课的学习。

第12篇

一、设计有效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生好动爱玩,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小游戏、小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上第十册“分数的加法、减法”时,在课堂开始时,先对以往知识回顾:3/4的分数单位是什么?4/5是几个1/5?……在学生口头回答完问题之后,便可以引入一些活动。在此,教师可以拿一张白纸,折成四等分,撕掉其中的一等分之后,问学生还剩多少。以此类推,就可以较为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加减的意义。

再如上到四年级下册的四则运算时,在教师讲完基本知识点之后,就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相互出题,进行四则运算的比赛,这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就会提高,课堂教学也由教师单纯的讲授转向师生的互动了。同时在学生出题及到黑板上进行一步步运算时,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并进行教学调整,让课堂更加生动灵活。

在小学比较低段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如在上一年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游戏来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让一位学生扮演收货员,自己扮演顾客。假设学生在卖15个苹果,而教师想买7个,提出问题“那么还剩下几个桃子?”,从而自然而然地将教学引入。

同时,在数学教学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也可以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如在上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四周或者结合生活的其他事物来找出生活中的长方形,并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总结长方形的特点。教师最后再加以总结。这样,学生不仅较为具体的掌握了长方形这个概念,也将长方形同具体事物结合,便于以后教师对长方形的深入教学与应用。

二、重组教材,使课堂焕发生命力

小学数学教材把教学内容分为较为独立的课时,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将教材内容加以巧妙的重组,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上四年级“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以将小数与分数结合进行教学。而分数又可以与除法进行联系。如0.4,即2/5,也就是2除以5。这样学生既能轻松掌握小数的由来,也能够分清三者的关系,不至于混淆。同时,在掌握小数与分数的转换的同时,教师又可以加以拓展,让学生思考1/3与小数之间的转换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就会使课堂不至于呆板无趣,学生的思路也会随着教师的知识整合而形成一个内在体系,焕发课堂的生命力。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各位教师在应用教材重组的教学方法时,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班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点,辩证的加以整合。

三、创设情境,让课堂充满乐趣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情境法教学想必也是大多数教师常用的方法。它不仅简单易行、设计方便,而且往往效果也不错。

如在上“能被2、5整除的数”时,教师可以采用“将生活实际引入教学”的情境创设。“新学期开学之初,为了增加大家的课外知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班里一些同学带来了一些课外书。第一天,有5个组来借,书刚好能平均分给这两组。第二天,班里又带来了很多书。这天有5个组来借,这些书正好可以平均借给这5个组。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第一天和第二天班里有多少本书才能平均分给2个组和5个组呢?”教师在此就创设了一个生活中借书的情境,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情境。教师通过这个故事问题的提出,巧妙地引入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了乐趣。

再如教师在上“表内乘法”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开火车”的情境。表内乘法的教学,不仅仅靠教师的教学,同时也要学生的记忆。因而,教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既快速又能够主动准确地掌握这些内容。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准备一些卡片,在卡片上写上表内的一些乘法,然后顺势问学生,答对了就跟着开小火车,答错了就继续当等火车的人。这样,就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环境来记乘法了。

四、小组合作,让课堂充满活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小组活动有利于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现在有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个环节。但是如何成功的进行小组活动,还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下面,笔者简单举两个例子。

如在上四年级“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制作三角形。每组学生都去制作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并可以在制作过程中讨论这两种三角形的特点。通过小组的三角形制作及讨论,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的提高。

再如上“圆”的相关知识时,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办法,让每个小组用圆规画圆,合作讨论是什么东西改变从而改变了圆的大小?并记录下画出一个圆的步骤等。

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等原因,将小组合作的方式用于一二年级往往效果不太明显,用于高年级则效果显著。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成功应用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当中,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笔者通过多次实践了解到在低年级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再现生活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