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统民族特色文化

传统民族特色文化

时间:2023-07-04 17:09: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民族特色文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传统民族特色文化

第1篇

关键词:民族特色;旅游文化;新元素

Abstract: Tourism economy is called as the rising sun industry, or smokeless industry, become drive economic growth, promote consum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important support factors.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ourism is the rise in recent years the new tourism economic growth point, is to promote the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cultur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the hope for a follow-up study help.

Keywords: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ourism culture; The new element

中图分类号:U69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经济贸易界有一句术语。“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世界的,根本上来说,就是民族的”。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类消费行为,旅游在生产力极端底下的古代社会,是难以想象、难以被理解、难以实现的。但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旅游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者放松心情的绝佳机会。旅游文化不仅包含了人类群体传统行为方式的构成部分,也是个体心理所认同选择的行为模式。旅游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是由多种重要元素所共同构成的。本文主要探讨旅游文化中的新元素――民族特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民族特色是旅游文化的新元素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时代的不断发展,旅游开始形成其自身的文化现象。虽然交通运输、通讯信息、自然环境和政治环境等因素都能影响、左右旅游产业的发展,但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元素之一就是文化,文化对消费具有更深的心理暗示含义。而在影响旅游文化的众多条件之中,民族特色成了决定旅游文化的新元素。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色是有差异的,旅游者对司空见惯的、共有的东西不感兴趣,他们探究的是见所未见,追寻的是与众不同,体验的是新奇怪异。

我们可以发现,世界上旅游文化得到长足发展,都是民族特色特别浓郁的地方,如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中国的长城和天安门,都是由于其民族特色独一无二而吸引了无数的旅游者,从而成就了他们的旅游文化。这些也是大城市所无法复制的。

总之,民族特色已经成了旅游文化发展的新元素,成为决定消费者旅游产品消费意愿的重要条件,是决定旅游产品卖点的关键指标之一。只有深刻挖掘出当地的民族特色,方能促进当地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如何运用民族特色发展旅游文化

虽然我国不少地区的旅游文化形象较过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几乎都是以自然风光为核心形成旅游产业格局,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还没有得到有机融合。更确切地说,不少地区的民族特色文化在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灵魂作用还没有彰显出来。那么,应该如何实现民族特色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统领作用呢?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各种旅游业务中增强与活化民族特色文化元素

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决定着旅游业务本身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它主要体现在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之中,从事这六大要素生产经营的从业者,无论是谁,只要占领了民族特色文化的制高点,就能吸引并凝聚到更多的旅游消费者,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当地旅游开发者要在各种旅游业务中增强与活化民族特色文化元素,最大限度地发掘出当地的民族特色,以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良好发展,吸引旅游者想来,愿意来,而且还会再来,这样才能保证当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云南香格里拉为例,景区内有雪山、冰川、天然佛塔、高山牧场、清如明镜的湖泊、壁立千仞的峡谷、传奇的藏族村落……所有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人们追寻的“香格里拉”。但是,在“秀色可餐”之外,也要让游客享受到独特的民族文化体验。通过旅游发展,让老百姓们知道民族歌、民族舞,甚至房前一棵树、房后一股水都是我们的旅游资源。在多年的旅游开发中,迪庆藏族自治州在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实施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发展战略。通过搞好旅游基础设施,并向国际和国内整体营销“香格里拉”旅游品牌,制定旅游游戏规则,引导全民参与旅游的建设和服务,并分享旅游收益。通过群众的参与提升了文化融入产品中的程度,实现了民族特色产品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2、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高度融合

我们都知道,云南、广西、湖南等地,不仅有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自然美景,更有令人陶醉痴迷的民族风情。“五朵金花”引多少痴情男女相约云南,“刘三姐”招四海宾朋相聚桂林,“天仙妹妹”一时间成为网络红人,创造网络点积量的新高度,这些再度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民族性,什么是民族特色,什么是旅游产品开发的根基。实践证明,只有将民族特色与旅游产业高度融合起来,才能将当地的民族风情发扬光大。

3、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民族特色文化氛围

营造民族特色文化氛围就是要形成一个特色文化圈,只要进入这个圈,就会受到这种特色文化的冲击和感染,民族特色文化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是吸引旅游者来旅游的理由和信念,是旅游产业持续兴旺的不竭动力。所以,旅游开发者要从点、线、面展开民族特色文化的挖掘,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民族特色文化氛围。

结语: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人员流动普及化的背景下,可以说市场上从来不缺少旅游意愿,不缺少旅游产品,不缺少为旅游产品、为旅游消费进行配套的行业,但一些地方坐拥自然却开发不起来,发展不起来,重要的原因就是产品设计存在缺陷。只有将民族特色融入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才能在旅游市场上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卢竹. 凤凰古城家庭旅馆的调查分析[J].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2) ;

[2] 陈全. 浅析小旅馆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J]. 安防科技. 2009(08) ;

[3] 王春霞,马归民. 酒店文化空间的营造[J]. 山西建筑. 2009(22) ;

[4] 侯凤斌,张彤. 无声符号――中国菜肴表现形式研究[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0(04) ;

[5] 于军华. 内蒙古特色饮食文化与地区经济发展――以“小肥羊”为例透析地区餐饮业发展前景[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12) ;

[6] 梁钟荣. 龙脊梯田景区家庭旅馆发展对策研究[J]. 零陵学院学报. 2005(03);

[7] 王德刚. 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基于实践的民俗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讨[J]. 民俗研究. 2003(01) ;

[8] 宗晓莲. 丽江古城民居客栈业的人类学考察[J].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

第2篇

1.1国内外研究水平和发展案例俄罗斯对本国古代宗教文明小城镇——苏仕达的开发、意大利对其南部阿玛尔菲海岸最漂亮的小镇——波西塔诺进行的整体规划。我国四川九寨沟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及正在规划的黑河新生乡的鄂伦春族聚居区等。

1.2对于怎么样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1)保证民族文化艺术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地和环境正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比如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乡鄂伦春族聚居区,该村和周围的一些村子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习俗。而正在研究当中的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的哈拉新村,民间也还普遍保持着传统的种种民俗,乡村里还自发组织的民间歌舞、民族节日等活动。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也会使更多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层出不穷。

(2)提高对民族特色文化的自知、自识、自尊、自重的意识民众的文化品位、认识水平、时尚潮流是需要正确地引导的。由于受城市建筑现代化的影响,很多居民都想拆掉传统的土木结构房屋改建钢筋水泥房,认为这才是进步的。事实说明,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最为迫切的就是对民族特色文化的自知、自识、自尊、自重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减少“文化灾难”。

(3)采取多元性的方法进行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

①政府扶持

②民间艺术的经营

③居住环境的建设

④当地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相结合

2达斡尔族文化旅游的原则及规划

2.1达斡尔族文化旅游的原则

(1)开发民族旅游资源要做到保证其“原汁原味”由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是变化着的,产生于特定环境下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随之变异,要想“原汁原味”地加以保护,需要很多因素结合才能保留它的神韵。

(2)开发民族旅游资源要以市场为导向要针对自己民族的特色以市场为导向,这样才可以为风俗文化旅游创造更多的价值。

2.2达斡尔族文化旅游的规划

(1)开发民俗旅游资源要突出民族特色,避免雷同化如果邻近两地民俗相近且都开发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则会导致两地竞争加大,且极有可能导致冲突的发生或者对当地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开发,不利于长期发展。

(2)引进现代的管理模式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性扶持民风民俗的商品化、市场化。由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服务,企业归当地政府管辖,自主经营,同时发挥居民的作用,实施保护监管。

(3)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预警机制建立预警机制,要收集信息,建立数据库,迅速有效的处理紧急情况并采取防范措施。

(4)引进、培养专业人才引进、培养专业人才是解决经营、管理、服务等问题的根本措施。

(5)开发民族旅游资源应该采用多种形式,注重创新。如建立民族保护区、开发民族博物馆、农家乐、生态园等多种形式。

(6)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政府主导,主要鼓励民众整合自身的资源开发经营,体现居民原有生活方式,突出原汁原味。专家规划,就是要因地制宜,发展具有达斡尔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食品、服饰,突出纪念性、实用性等特点。做到传统产品要巩固,新产品要开发。

3结语

第3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艺术设计教学;民族特色

近年来,许多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原有的民族建筑、民族服饰等特色文化形式在中青年人群中的出现频率越来越少。部分民族特色文化形式甚至处于消亡的边缘。

这种情况被部分人群称之为“汉化”,在此有待商榷。因为汉族的日常用品和服饰早已在和西方社会的交流中被不断融合,像现代风格几何形体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替代传统木构的亭台楼阁、西装革履替代长袍马褂等等。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交通系统的完善和网络信息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给现代人群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促进了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但是在这股趋势下,汉族各个地区众多的传统民间工艺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活用品的生存空间也受到消费社会的商品化的冲击,需要被保护的程度不下于那些处于弱势的少数民族文化形式。

传统文化形式在消费社会的商品化冲击下处于弱势地位引起了很多地区的重视,它们尝试着将本地的文化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以适应商品社会化的发展。以旅游业为例,许多拥有大量历史文化遗产的地区将传统文化形式以旅游产品的形式重新包装并且加以推广,例如将传统的木制建筑转包给经营者引进他们的资金和管理将木质建筑开发成迷你客栈、将原有高原牧场开发成“茶马古道”旅游线路、玉石商家和学校合作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时尚玉石挂件等等。这些经济活动可能做不到原汁原味的呈现出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的全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

在上述过程中,可以看到艺术设计和相关的旅游策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将民族文化元素作为一种创意的形式出现在设计作品中也越来越受到众多设计师的青睐,许多设计师提倡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肩负起保护本土的历史文化财富的使命。如日本在设计住宅建筑的时候十分注重日式庭院的原汁原味、在工作的时候和现代人一样以椅子为坐具回到家也回归席地而坐等等。这有赖于日本人在设计的过程中提倡的“双轨制”的设计模式,对电脑、手机、汽车等现代时尚用品采用符合主流消费文化的设计手段和生产工艺进行设计;而对一些涉及生活习惯的传统工艺品尽量保存或者稍加改进使其更加适应本国人的现代需求。中国近年来在许多产品的外观装饰上也使用了传统的民族图案,如将青花瓷的装饰形式和日常服饰、厨卫用品的功能相结合,在运动鞋外观设计的装饰上借鉴京剧脸谱的图案和色彩等等。这些设计探索让民族文化和时尚消费品相结合使民族文化萌发了新的生命力。

这些已经得到市场认可的设计案例对艺术设计的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启示就是考虑如何在具有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地区,在设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引让学生对所处地区的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产生兴趣,自觉的将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和专业学习联系起来。以桂西南的崇左市为例,崇左市在秦代开发西南时即为象郡郡治所在地,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址和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像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花山岩画、天琴、绣球、壮族戏台等。这些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工艺品和文化古迹也面临着弱化甚至消亡的危险。很多学生对这些内容知之甚少或者仅仅停留在表象认识层面。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些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艺术形式和日常的一些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就可以取得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对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民族特色,在此提出以下几种观点:

一、开展田野调查

学生认识一些民族文化的形式往往来源于书本、网络上面的内容。虽然内容精致概括性强,但是缺失一定的实际接触性可能会使得学生的认识流于表面。因此提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田野调查,组织学生们从校园中走出去,对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民族特色建筑和工艺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调查研究的范围可以选择在一些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但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区域如崇左地区的法式建筑、龙州一带的山顶景观、传统砖砌高架桥、龙州大桥等等。这些地方可能平时看来毫不起眼,但是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文化财富。带领学生在这些地方进行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除了文字资料外,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对这些地方以摄影摄像、绘画写生、实地测绘等专业形式加以记录,等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摄影或者绘画作品展览等。这些活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增加学生对本地文化的了解,拓展知识面。如果这类教学实践活动能够进行跨专业合作的话效果更佳。不过在开展田野调查之前,需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了解田野调查的目的和方法,相关的辅助和准备工作必须在出发之前全部落实,同时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做好预防。

二、创建图形意库

完成田野调查之后,需要对所收集的素材进行整理和再创造完成图形意库的创建。图形意库的内容需要分两个部分来完成:

首先,结合专业基础课程如设计素描、图形创意、商业摄影等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提升,再让学生结合实际作业对收集到的原始素材进行归纳总结和再创造。按照不同调查项目或不同艺术类型对素材和作品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完成后保留成图形意库的原型部分。

其次,以专业引导的方式给学生们介绍一些成功的设计案例如安藤忠雄的住吉长屋设计、贝聿铭的香山饭店和苏州博物馆等。介绍设计师在处理作品中如何巧妙的将传统的文化元素融合到现代设计项目中的。指引他们关注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在专业作业中尝试去体现设计大师们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手法。然后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的不同,完成一些不同专业的虚拟项目设计方案。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在前面进行田野调查和创建图形意库的过程中汲取了大量的图形素材,也伴生着许多设计创意。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思考如何将自己的创意和民族特色融合到虚拟项目中去,完成后可以将优秀的作业作为图形意库的实例部分加以保存。

三、进行设计实践

在学生充分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设计案例对之前收集整理的地方和民族文化元素加以运用。国内已有不少相应的案例如近年将传统的水墨画作为素材制作成动画短片、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木雕和室内装饰相结合制作墙体装饰或者家具等。特别是一些发挥空间较大的设计上,更要鼓励学生大胆的采用一些民族艺术形式创作设计作品。完成设计实践后取得的成果可以保存到前面所提到的图形意库中。

同时,可以指导学生参与外部的设计实践。例如为了提倡设计行业的创新风气,许多机构和企业设立了一系列的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里积极参加这些设计比赛,对学生而言,不仅是展示自身专业素养的平台,也是展示所处区域的民族文化特色的舞台;所处区域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必然有大量的项目需要设计。虽然在校学生的设计理念和成熟的设计师相比有差距,但是学生的创意视角和积极性却可以在设计过程中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概念,同时在一些设计的细节方面,学生们也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创作。时机成熟的时候,还可以独立创作设计方案参与项目的招投标。这类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需要得到相关的单位、公司的支持和协助;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的单位、公司认可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爱好和性格特点。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切忌生拉硬套或者强加教师的个人意志于学生。即使部分学生对将民族特色元素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兴趣不大,也可以鼓励他们从个人爱好的角度来参与这类教学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教育者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也需要对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现实载体的历史背景和使用功能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在指引学生将民族文化形式作为设计元素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参考最新的设计成果特别是成果中具有指导意义的设计理念。总之,在设计实践活动中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这一系列的教学和设计实践活动才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金福.我国西部地区开展民族艺术教育的思考――兼谈民族艺术资料库的建设[J].民族艺术研究.2004(04).

第4篇

面对民族文化艺术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的民族艺术馆,应要明确新时期发展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新艺术馆理念,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为保护、创新、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一、民俗传统的文化艺术需要积极保护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民族民俗文化艺术。这些民族民俗文化艺术真实地反映了本民族群众的内心情感、道德理念、文明成果,现已深深根植于广大群众生活之中,渗透在群众的生产生活各方面。为此,民族民俗文化最易于本民族广大群众所接受和爱护,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民族艺术馆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载体,把那些传统优秀的、广为流传的、健康有益的、群众愿意参与的民族民俗文化活动经常性地组织起来,既可以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又可以弘扬民族精神,还能有效地保护和继承民族民俗文化。

二、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需要不断创新

保护传统和文化创新并不矛盾,民族文化艺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创新和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必须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继承和科学扬弃,来创造和熔铸既有丰富历史底蕴又有鲜明时代特色并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新文化。我们朝鲜民族艺术馆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新需求和群众文化市场多样化的新形势,对风格独特的朝鲜族文化艺术进行不断创新,提升民族文化艺术的凝聚力、创造力,使民族文化更好地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在民族特色文化艺术的创新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文化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要求,把朝鲜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有群众基础的文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档次,进行艺术再创造。

三、民间优秀的文化艺术需要互相交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已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时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的交流是人与人心灵的对话和沟通,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是世界潮流性的价值取向。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要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才能不断升华,不断繁荣、不断发展。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只能导致民族优秀文化的丧失。只有敢于和善于吸取,融汇世界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推动民族文化的新发展。我们朝鲜民族艺术馆发挥民族优势,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大胆开辟了和韩国、朝鲜的国际文化交流新路子,广泛开展民族民间文化交流。通过国际民间文化的交流活动,既丰富了广大朝鲜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吸取了民间优秀文化艺术的营养,又激发了民族的感情,推动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

四、地方特有的文化艺术需要有效开发

第5篇

关键词:文创;民族文化;旅游商品;传承保护

一、关于文创设计

“文创”是文化创意的简称,它是指以文化为元素、融合多元特色、整合学科知识、利用不同载体而构建的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在大众眼中文化创意是一种时尚现代的理念,设计师都喜欢借助世界性的设计元素和流行的设计语言及载体来进行表现。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市场的发展,面对对市场中精神文化的需求,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更是蓬勃兴起,因为好的文创设计会给产品带来较高的附加值,在我国东部地区的深圳、上海、杭州等城市文创设计已逐步走向了成熟。不过现在许多创意设计中感觉还是缺少代表性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中国地域广阔,各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真正多元的民族特色文化却集中在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文创设计要如何传递本土特色民族文化,值得思考与研讨,现在就以贵州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文创需求现状为例谈一点认识。

二、开发旅游产品需启动文创设计理念

优秀的文化产品,应该能够很好传递本土的民族文化特色。“我在贵州等你!”这是贵州在打造旅游宣传中发出的亲切邀请,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来到贵州你会发现,过去贫困落后的山区因为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当地人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最有本土特色的民族手工艺如银饰、刺绣、蜡染、织锦等,忽然间都转化成了旅游商品,但这种快速的转化并没有使当地人获得市场的最好回报!为什么呢?1.传统工艺品的盲目转换失去了本土文化特色贵州的民族艺术源于生活,其表现手法丰富多样,特别是民间手工艺造型质朴、稚拙,其纹样图案更富于抽象的美学特点,如苗族的服饰图案就承载着其几千年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特征。但在文化交替大融合的背景下传统文化还是逃不开时代的冲击。今年去贵州苗寨采风,发现苗银苗绣饰品很多都变成了机绣和机器打造的,传统意义的手工艺概念完全改变了,再走进其它村寨,看到有的苗族女孩在绣十字绣?有的地方卖的蜡染的图案是海南的耶树风情?不是说不可以,只是感觉传递的文化信息太错位了。更有甚者是,许多小店中商品里还混杂了许多在小商品市场批发来的大众货,也就是在全国所有旅游市场都能看到的那种旅游商品,恍惚间怀疑自己是否还置身苗寨,实在让人感慨本土文化特色已慢慢被同化。2.既没有实用价值更缺乏艺术价值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现状决定了当地人的审美认知和大众需求是有很大差异的。近年来跟风似的打造旅游商品,可多数商品样式还是保持着原生态状态、制作质朴粗糙,缺少贴合市场需求创意和设计,如某县开发的旅游工艺品“时钟”,其设计的钟盘上是色彩复杂的刺绣,单从外表看就会发现,花哨的底纹使人眼睛无法看清“时钟”上的指针刻度,这种强加的艺术效果影响了“时钟”的使用功能,可见该商品最基本的设计概念都没有,何谈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融合。3.开发旅游产品需启动文创设计理念文创设计的行动就是搭建起传统文化与时尚设计的立交桥。贵州近年来旅游业井喷式的发展,给旅游文化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动力。迫于生活前些年卖手工原样物品,现在盲目制作粗糙工艺品,游客选购不到满意旅游产品,购买的愿望逐渐递减。怎么办?我认为需要本土优秀设计团队积极参与到民族文化创意设计中去,合理地挖掘和吸取可用于文创开发的元素,把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注入到时尚设计中去,开启传统艺术融于现代生活文创理念。

三、通过文创设计传递本土民族民间文化

特色民族文化是文创设计核心的竞争力,将民族特色文化引入市场,鼓励设计公司、大专院校师生参与文化的保护性开发和研究,与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做好对接,用本土民族文化元素提升旅游商品的价值,为民族特色时尚产品烙上贵州印。1.走进本土文化加以深入研究很多贵州的设计师对本土文化缺乏了解和研究,所以可以由政府主导进行文化驱动,对有兴趣的设计团队提供学习了解民间艺术文化的机会,邀请他们参加各类民族节日的活动,深入村寨进行学习和研究。设计者要对民族的文化有正确认知,才能更好去开发和传承。贵州省政府通过几届的“两赛一会”活动,建立起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平台,2015年已将“两赛一会”升级为每年一次的民族博览会简称“民博会”,其涉及范围更广,涵盖的民间文化内容更丰富。2.梳理本土文化发掘设计新元素民族文化艺术通常与宗教、历史息息相关,文创商品的设计运用不能生搬硬套,要进行保护性开发,哪些要传承,哪些可创新,哪些载体更适合消费品市场等,最好是由当地文化部门对其民族文化特点梳理归纳,可将其分为文化典藏、传承保护、设计开发等类别,通过网络数据平台进行资源共享,把可用于创新设计部分的文化元素提供给设计团队,作为文创设计和开发新品的依据。3.走出去学习借鉴增强文化自觉意识重新审视和关注传统文化形态,增强文化自觉意识,要借鉴世界优秀文创设计方式和做法,更好地将民族精神艺术化地揉进各领域的创意设计中去。如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地区一直引领着世界的时尚与前沿设计,其文创设计就是传递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提升产品质量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值得学习。2012年,由贵州省一百多家专业设计公司和工作室结成的“绝对贵州”创意联盟,就是贵州设计界新生文创团体,其倡导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时代文创作品的设计,该联盟已推出了一批新颖的设计作品和一群年轻有为的设计师,他们将成为本土文创设计的中坚力量。

四、做好保护与传承,推动文创市场健康发展

贵州民族民间艺术无论是刺绣、蜡染,还是挑花、织锦,民族元素在文创设计中的重新运用,可以让地域性特色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本土民间文化的现状而言,文创设计需要进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要传承保护的,应保持和忠实于原生态;要创新开发的,就应吸取民间艺术精华,保持基本的民族风格,创意设计出适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使之能融入现代文化的时尚设计。一种是文化承袭,强调精神内涵,一种是商业开发,注重形式美感,两者互补调节,构成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总之,文创艺术是现代生活的一种状态,将民族文化元素融于人们的生活,设计精美实用的文创产品,使文创市场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创造出融合多元文化并具本土艺术特质的文创商品。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特色文化 区域性 民族风情

1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立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形成若干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带,建设一批典型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和示范乡镇,培育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特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特色文化产业产值明显增加,吸纳就业能力大幅提高,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提高生活品质、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作用更加凸显。

2主要任务。

(1)发展重点领域。鼓励各县(市)发展工艺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庆、特色展览等特色文化产业。工艺品业要在保护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促进特色文化元素、传统工艺技艺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时代元素相结合。演艺娱乐业要鼓励内容和形式创新,创作文化内涵丰富、适应市场需求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演艺精品,支持发展集演艺、休闲、旅游、餐饮、购物等于一体的综合娱乐设施。文化旅游业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产品,促进由单纯观光型向参与式、体验式等新型业态转变。特色节庆业要发掘各地传统节庆文化内涵,提升新兴节庆文化品质,形成一批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节庆品牌。特色展览业要依托各地文化资源,突出本地特色,实现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引导特色文化产业与建筑、园林、农业、牧业、体育、餐饮、服装、生活日用品等领域融合发展,培育新的产品类型和新兴业态。

(2)发展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带。加强对地缘相近、文脉相承区域的统筹协调,鼓励发展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特色文化产业带。发挥现有区域合作框架作用,建立和完善特色文化产业区域合作机制,加强整体规划,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推动产业要素有效配置,促进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按照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体部署,依托丝绸之路沿线丰富的文化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持续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合理规划、引导实施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推进文化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建成国内、省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有示范效应的特色文化产业带。

(3)建设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加强规划引导、典型示范,鼓励各地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不断推出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建设一批文化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对投入力度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示范区予以重点扶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引导各地深入研究评估当地可业开发的特色文化资源,提出资源利用和转化规划,推动特色文化产业有序集聚,形成一批集聚效应明显、孵化功能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集群。通过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国范围内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区域文化品格,打造地方文化名片。

(4)打造特色文化城镇和乡村。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承载文化记忆和乡愁,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特色文化城镇和乡村。明确城市文化定位和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把特色文化产业项目与城市景观风貌、功能布局紧密融合,形成地域特色,避免千城一面。突出传统特点,彰显文化特色,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乡村原始风貌、自然生态,鼓励文化资源丰富的村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一批文化特点鲜明和主导产业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乡镇、特色文化街区、特色文化乡村,促进城镇居民、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民就业增收。

(5)健全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和引进特色文化骨干企业,发挥其在创意研发、品牌培育、渠道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的龙头作用,带动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打破地区、行业分割,主动开放市场,鼓励外地企业到本地投资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鼓励其他行业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多种形式进入特色文化产业,把引入外部资源和做强做优本地企业有机结合。鼓励各类合作社、协作体和产业联盟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扶持各类小微特色文化企业和创业个人,支持个体创作者、工作室等特色文化产业主体发展。

第7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服装图案;设计;风格;应用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108-1

了解服装设计的人们都知道,服装设计主要涉及了四个主要内容:服装的结构设计、服装的款式、服装的色调、材料以及服装的设计理念等。并且在当前时尚界发展过程中,服装设计独居首位。由此可见,服装之所以在现在的时尚界盛行无非是别具一格的设计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此外,少数民族的服装设计也是根据其民族特有的特色进行设计的,因此,其所代表的风格与其他服装也就不一样。

一、湖湘少数民族服装图案在时尚界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在湖湘少数民族服装设计方面,其服装独特的风格是吸引大众眼球的一个关键点,除此之外,其之所以在时尚界中占据主要地位还有一个原因――民族特色的融入。当然,服装的色彩调配在时尚界设计中也十分重要。另外,在当前国际时尚界的设计中,设计师们当前追求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在当前时尚界实际过程中,我国民族特色服装设计不仅融合了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文化,同时,还逐渐融入了部分西方服装文化,力争“中西”结合,促使我国民族服装在时尚界中立于不败之地。少数民族服装之所以取得不错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其服饰上独特的图案。服饰图案虽然很小但其在服装领域占据,具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整个服装的闪光点,从而在服装图案装饰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除此之外,服装的款式选择也是非常丰富的,且模型、时尚是美丽的,在使用时必须与民族特色及流行元素相协调。

二、湖湘少数民族服装图案的时尚设计

在当前发展中,时尚的设计其实就是一朵奇葩,例如,光可以起到“春色不作用有更积极的,万绿丛中一点红”。民族服装图案的设计就是致力于服装。一定程度上,民族服装的图案对服装质量的保存并没有直接影响,也就是说衣服不会因为图案存在而加快磨损,更不会影响到民族服装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和视觉上的美感。此外,民族服装图案装饰的设计表现的形式主要是外在物质的插入。挂;装饰织物图案,是人们的心理需要,为了实现视觉和心理平衡和审美能力。外部对象,身体悬挂装饰在现代服装中使用模式的变化,层出不穷,如各种带是近年来流行的,以及流苏,花边,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一些织物纹理的马赛克,装饰效果好,整体的视野可以拓展服装的。近年来,纺织业装饰织物图案蓬勃的发展。各种花卉图案(文字,文章,图片,动画,不规则的图案等)随处可见。给大众展现了服装的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

三、湖湘少数民族服装设计的特有的基本原则

(一)保持原有的“本土”特性

大家都知道,时尚界服装设计主要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少数民族的特性就是“本土”的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涵义。在进行服装设计过程中,其积极地将民族传统的文化和时尚个性相结合设计出所追求的风格。例如,在湖湘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其服装设计大都展现着其民族所特有的特色,像帽子上的装饰、衣服上的挂饰和图案等,无一不展现着民族所特有的特色,让人们一眼就能认出这些服装设计出的来源[1]。

(二)服装不可过于复杂

俗话说“简单即是美”,这句话不无道理。有些设计师为了能够使得服装“丰富多彩”,从而在上面添加各种各样的装饰品,结果很容易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仔细观察时尚界的服装设计,大都走的是“简约”风格路线,设计师通过简单的设计将民族特有的文化元素融入到现在的服装设计中去,并充分挖掘与之相关的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与创意设计。

(三)积极融合少数民族的特色元素

所谓民族特色就是通过对服装设计,将民族的特色文化表现出来,让人们一看到服装就想到该民族所特有的元素和民族文化知识等。因此,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掘新的设计,从民族艺术形式中提取元素,现代设计理念对其进行再次创造,设计出满意的服装。除此之外,服装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点是――市场需求。市场是衡量服装成败的一个重点,一旦市场对其服装不认可,那么其设计远远是没有意义的[2]。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服装的设计在时尚界发展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其通过独特的服装设计将名族特色展现给大家,不仅增强了服饰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人们视觉形象的审美价值。在未来时尚界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服装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强,其对“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强烈,因此,加强和创新民族服装设计的工作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鸣.服装图案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2]孙世圃.服饰图案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5.

第8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园林绿化;城市园林

1 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

我国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能够逐步达标很大程度来源于国家对于植被绿化的政策,从封山育林到工业园区,再到城市园林绿化,国家正是通过以法律的约束、政策的引导、资金的支持给予园林绿化保航。城市园林绿化的根本意义是以我国传统园林为基础,结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以城市为中心,满足现代人群的生活需求建造的一种城市型园林结构,其对空气质量、生活环境、污染缓解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城市园林绿化情况也是一个发达国家城市规划的象征。

2 城市园林再绿化

我国目前城市绿化状况良好,大部分城市均达到了城市园林绿化的要求,但是随着园林绿化的进行,其绿化重心也在发生偏移,这种偏移也是国家结合城市发展现状做出的调整。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扩大化,城市园林再绿化意义非凡。

2.1 发展特色文化氛围,再生民族特色景观

我国现有很多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自然园林,笔者认为发展特色文化氛围,再生民族特色景观是城市园林再绿化重要的工作之一。社会经济的增长伴随着人们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回归自然”是当下比较流行的生活目标,而对具有悠久历史的皇家园林规模绿化就显得顺其自然。近年来北京发展自然园林绿化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其对颐和园、圆明园、鹰山森林公园、世界公园等地区的园林绿化程度非常出色。我国很多地区都留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园林景观,所以在城市园林再绿化过程中,这些地点就要充分学习北京对于城市绿化的各项成功案例,进而着手于具有地方特色的绿化工作,这对促进特色文化氛围,再生民族特色景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2 结合现有城市绿化,开展新型绿化模式

城市园林绿化不是简单的植被绿化,还要应用到很多先进的绿化知识,所以培养园林绿化人才是当务之急。在部分发达国家,园林绿化基本自动化,不仅减少了人力投入、经济投入,还大幅度提高了绿化效果。我们要虚心学习国外高新绿化科技,结合我国城市现有规划情况,加以创新改进,在现有的绿化程度上,加以运用。各地方要紧密贯彻国家对于城市绿化方针,积极投入到园林绿化行业中来,创造新型的绿化产业,并策划出专业长久的绿化规划,将责任落实到各公园、街道、景点、地产商,以新模式带动城市园林再绿化。

2.3 以城市绿化为中心,开创绿化新城市

随着城市经济不断扩大,城市影响范围也逐渐扩大,郊区、县城、城乡这些地点将是城市影响扩大波及到的地点,所以在城市绿化工作稳步前进的形式下,扩大绿化范围将势在必行。以城市园林绿化为中心,根据不同郊区、城乡规模进行一定程度的园林绿化,重点对于人群密集地点,工业厂区周围,污染严重或者污染不严重的河流周边,急需的植被绿化地点,开放型旅游区周边进行规划型园林绿化。其要引进城市园林绿化的成功先例,然后结合当地基本情况设定详尽的绿化规划,进而实施园林绿化工作。

2.4 落实绿化工作责任,促进绿化形式发展

城市园林再绿化是一个持久、艰苦的战斗,相关部门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需要的是积极发动群众,宣传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性,积极促进人们投身于园林绿化行业中来,大力开展公众植树造林工作,倡导保护环境,绿化园林对于人们生存的意义,让人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园林绿化对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并且在园林绿化过程中,要严格以国家指标为核心,以国家相关绿化保护法律为约束,以促进人们群众生活质量为目的执行标准进行工作。将责任人人化,从而促进绿化形式地快速发展。

3 园林再绿化的平衡性发展

城市园林再绿化看似一个新型的课题,但是它的需求程度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着深远的意义。这项工作需要我们每个人切身实际的投身到绿化园林,保护环境的大潮中去,更需要每个基层班子人员、园林绿化人员的激情和热血,这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全民投入的战役。

参考文献

1 杨文悦.城市发展,规划在前,环保为先[M].园林,2001

第9篇

关键词:民族文化;特色资源;科技教育活动

本土特色文化并非传统文化,它是各种文化经过本民族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沉淀的结晶,重新阐释的文化,是本土独创的一种文化,它是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发展的一种文化形式,是指由本地各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文化。如何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教育是一直是学校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如何善用身教育资源 ,将本土文化与科技馆科学教育活动相渗透,使青少年终身受益,我馆做了如何尝试:

一、挖掘家乡文化民族元素,融入科技馆教育活动,寓教于乐,突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区域性

民族蜡染是我国西南地区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它图案精美,色调素雅,风格独特,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在布面呈现出特殊的“冰纹”尤为让人喜爱。它的制作工艺易于学习,制作效果极具特色,对青少年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为此,

我们将实现成功改良后再将民族蜡染放入个性印染工作室这一活动区域来开展,让青少年通过手工制作,亲身体验蜡染的制作过程,展开思路,制作出具有蜡染效果的作品,活动开展初期,青少年对把自己心里的美好愿望通过自己手工制作的方式把它展现出来这一形式非常喜欢,来预约制作蜡染的学生非常多,工作室已不能满足广大青少年制作蜡染的热情,随后广西科技馆改变模式,和中小学,广西电视台三方合作,推广“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技活动进校园”的一系列活动,到各个学校开设蜡染课,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制作蜡染的乐趣,并成功的将民族特色,文化底蕴,区域工艺与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完美结合。

2012年4月,我馆的《民族蜡染》与《再生纸》、《磁与电》、《浮与沉》等多套资源包被中国科技馆、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命名为“科普活动体验箱”,纳入 “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回展出的内容,向全国推广。

二、宣传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使青少年在了解家乡文化的同时,产生民族自豪感

众所周知,巴马是世界长寿之乡,近年来,到巴马旅游的游客逐年增长,但对于巴马这一地方特色资源,许多人包括广西本地人对于巴马的认识较粗浅,近年来还出现了不少人盲目到到巴马母亲河盘阳河水源头洗头沐浴等现象。为此,我馆结合巴马当地本土文化资源,开发专题讲解《巴马神话之谜》,揭开长寿之乡长寿的秘诀。

专题讲解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播科普知识,但没有对受众对象区分年龄段和接受程度等,对于专题讲解里提到的火麻油、小分子团六环水水、等概念,青少年不一定能深刻地理解其科学内涵。因此,在专题讲解的基础上,我馆积极调动各方人力资源,创作出适合青少年观看和参与的科普剧《 噢!巴马》,并由广西科技馆小小志愿者来担任剧目演员。剧本创作语言符合青少年的特点,充满童趣,诙谐幽默,在人物形象创作上用各具特点的猴哥小山羊等动物的独特动作体现各自性格特点,让参与表演的学生尽量理解角色内涵、人物心态,提升表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剧目排练管理上,引导参与表演的青少年既要体现自身扮演角色的个性,又要和同伴有表演默契,增强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服装设计上采用当地瑶族少女和壮族少女服饰,运用民族舞蹈,除了感受民族服饰文化,增强舞台效果,启发青少年科学思维的同时,还感受到艺术教育和独具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实体科技馆和数字科技馆的建设中都融入地方特色资源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广西科技馆除了展示基础学科的常规展品之外还设置有数字广西、虚拟游漓江、壮锦与绣球制作工艺以及广西资源等特色展品展项,让青少年在参与科普展厅体验的同时,了解本土文化和家乡的美景,对广西当代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的科学技术有一个初浅的认识。

民族文化具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独具魅力,科技馆不只是传播科技知识的地方,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场所,我们做的不只是科普,更是一种文化,我们不仅仅是一名科技辅导员,更是一名文化传播者,将本土民族文化、特色资源融入科技馆教育活动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我们更多的去思考、去实践,去继续探索。

第10篇

关键词: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特色

在大力弘扬民族特色教育的今天,将地方民族特色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成了每一位音乐教育者的必修课。要做到切实有效地将地方民族特色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听起来是件容易的事,实则难度系数非常大,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快速融入到民族风俗习惯中去,学习和掌握民族特色,并能熟练地将其融入课堂。那么,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融入地方民族特色呢?

一、教育者应将地方民族特色与音乐教材有机融合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教材编写中加大了民族音乐的比例。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更是无比丰富。在现行音乐教材中,选用的民歌数量有所增加,但限于篇幅,只能对少数作品进行介绍。民族音乐种类多样,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音乐色彩鲜明。

(一)充分了解和掌握地方民族特色

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熟悉自己的地方民族特色,但却不一定熟悉目标学校的地方民族特色。所以,音乐教师必须深入学生和村寨,全面了解和掌握该地区的民族特色。如果教师在贵州黔东南地区工作,需要熟悉苗族习俗,掌握苗族山歌和舞蹈;如果教师在贵州安顺地区工作,需要熟悉布依族习俗,掌握布依族的民间音乐和舞蹈。如果教师在云南地区工作,需要熟悉彝族习俗,掌握彝族的民族音乐和舞蹈。因此,根据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不同,音乐教育者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截然不同,这对了解和掌握地方民族特色增加了难度,但作为当代音乐教育者,必须具备将地方民族特色融入课堂的能力,用地方民族特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激情和兴趣。

(二)积极整合国标教材与地方教材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学习枯燥无味的“小蝌蚪”符号让学生头疼,但如果教师话锋一转,哼唱起大家都熟悉的地方民间小调,课堂顿时会一片哗然,或许学生还会跟着哼唱,挥着手,跳着舞,在快乐中贯穿国标教材教学内容,让学生轻松学习“小蝌蚪”。活跃了音乐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二、教育者应恰当地将地方民族特色融入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在教学时,不妨将地方民族特色融入到音乐课堂,扣动学生内心那根弦,激起一片学习热情。

(一)巧借民间音乐调子,即兴填词,编一首歌

教师在教学时,将民间音乐五线谱写在黑板上,学生填写自己喜欢的词,小声哼唱,感受歌曲内涵,体验自己的音乐成果。也可以将自己写好的歌曲交换试唱。最后,让学生展示成果,其他学生评价,教师点评。活跃、激动、振奋的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讲准备好的填词音乐演唱给学生,结束课堂。这样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轻松地落实音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二)巧借民间舞蹈,小组合作,织一支舞

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将民族舞蹈通过电视屏幕或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师生共同找出该舞蹈的几个基本动作,教师现场演示,学生练习,学会这几个基本动手。然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研究,编织自己的小组舞蹈,并给舞蹈具有艺术韵味的名字。最后,给每个小组展示的机会,现场表演舞蹈。教师做到轻松教学,学生轻松学习,达成设定目标,既学习了教学内容,也丰富了教学课堂,提高了教学效果,融入了地方民族特色。

三、教育者应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人,成为能体验生活,奉献人生,体现价值的社会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感受和展示,是为了做贡献和创造价值。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地位学生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一)巧借校园平台,举办音乐大赛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学成才的能力。音乐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学生的展示,学生成果的展示是给予学生最好的表扬,教师要进行阶段性的汇演,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多地去体现自己的价值,进行形式多样的音乐大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成功地将地方民族特色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达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建“快乐校园”行动计划的目的,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

(二)借助校园平台,举办舞蹈大赛

舞蹈是大型活动不可以缺少的环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失的部分,更是传承地方民族特色的有效措施。温故而知新的方式是表现,肯定的方式是表现,通过教学,教师要组织大型舞蹈大赛,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进而展现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地方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史的精髓,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音乐教育者的根本任务。如何将地方民族特色融入到音乐教学中?第一,教师要掌握和熟悉地方民族特色基本内容;第二,教师要具备将地方民族特色融入课堂的能力;第三,教师组织开发文化交流平台,展示和传承地方民族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刑丽萍.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J].教育与职业,2005,(23):67-68.

[2]梁佶中.民族声乐教育中渗透民族情感教育的意义[J].四川戏剧,2005,(4):37-38.

第11篇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会选择旅游这种方式来放松心情,旅游产业在这种形式下发展起来。民族地方特色旅游将少数民族的文化作为基础,为游客提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务,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如何有效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进一步发展民族地方特色旅游业,是旅游管理部门以及民族地方政府共同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民族地方特色旅游业发展研究的意义

民族地方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承载了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研究民族地方特色的旅游业发展,能够加强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进而激发旅游兴趣,这不仅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还会传递少数民族文化,扩大其影响力。从理论层面来说,这一研究能够贯彻党的民族发展政策,实现少数民族经济与文化的共同繁荣,促进民族间团结,实现社会稳定;从现实角度来说,研究这一课题能够带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化民族产业结构,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1]。

二、民族地方特色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

民族地方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优化了当地的产业结构,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首先,当地居民不再完全依赖以往的生产方式,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将自身的文化资源转变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条件,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其次,民族地方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人们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人们不再随意砍伐树木,不再盲目捕猎野生动物,提升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从业者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

(二) 对于民族产业的影响

少数民族具备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发展地方特色旅游业有利于将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少数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例如,少数民族服饰或者手工织锦等物品就会在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一种产业,当地居民可以将生产这些特色物品作为自己的职业,形成一种规模效益,民族特色产业的产生不仅为少数民族居民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会产生一种文化效应,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

(三) 对民族地区建设的影响

旅游产业的发展必定会带动民族地区的建设,首先,为了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需要建设基础交通设施,方便游客的出行,交通通畅会促进少数民族与外界的交流,进一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其次,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当地需要建设餐饮设施与住宿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就餐环境与居住环境,可以说旅游产业促进了当地餐饮业与房地产业的发展;最后为了使游客更好的体验地方文化,必须要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例如骑马场、摔跤场等,使游客在娱乐活动中体验异域风情。

三、推动民族地方特色旅游业发展的方法

(一)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政府要对民族特色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一方面,要根据当地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旅游项目规划,加大对一些基础设施(例如交通以及通信设施等)建设的扶持力度,考虑到当地的经济水平以及技术水平,给予其财力以及人力上的支持。政府可以在当地设置专职管理机构,对当地的旅游产业进行规范管理,保证交通的畅通与安全、保证社会治安的稳定。对于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可以从多种渠道筹集,除了政府的专项资金以外,可以鼓励民间企业投资和开发新的旅游项目,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了政府的支持,少数民族与当地企业才能够树立发展民族地方特色旅游业的信心[3]。

(二) 分析经济市场需求

一个产业之所以能够产生,正是因为市场上有这种需求,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虽然在发展民族地方特色旅游业的过程中一直强调发扬民族文化,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到经济市场的需求,只有准确掌握市场需求,了解人们的实际需要,才能根据这些需要制定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或者服务,才能够吸引游客的注意,实现开发民族地方特色旅游业的价值。如果在开发旅游项目以前没有分析经济市场的需求,就会增加该项目的风险性,如果吸引不到游客,即使项目再好也无法有效发挥其价值。

(三)建设民族旅游项目

建设民族特色旅游项目,就是将当地的民族文化作为依托,将当地的特色文化作为吸引游客的砝码,做到“唯我独有”,使游客在想到某个民族的文化习俗时首先想到这个旅游项目。民族旅游项目的建设不仅仅要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注重彰显文化内涵,人们在观看某个节目或者是看到某个工艺品时能够想到其中蕴含的价值。这就要求在建设旅游项目的过程中与当地居民积极沟通,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使每个项目既具特色,又不失内涵。

(四)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很多少数民族生活在山区,可以说依山傍水,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旅游产业的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这里以四川省盐源县为例,其海拔从1200米至4000米不等,山谷高深、河流纵横,山水交相辉映,该地区最明显的就是气候特征,受到海拔以及水流的影响,每个地段都有每个地段的特征,人们通常这样描述该地区自然环境特点: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在开发旅游项目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利用这些气候特点,以此吸引游客的兴趣[4]。

(五) 发扬少数民族文化

在发展民族地方特色旅游业的过程中,一定要谨记不仅要注重实现经济效益,还要注重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具体方式有很多,首先,可以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例如可以生产制作手工服饰,为游客讲解服饰中每件装饰品的意义;其次,可以为游客展示民族手工艺品,为其讲述这些工艺品中蕴含的文化;最后,可以为游客表演当地文艺节目,在节目中展示当地居民生活习惯以及这些习惯的由来。游客在旅行过程中就会无形中受到这些文化的熏陶,将这些文化记在心里,并转述给周围的人,这种方式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少数民族文化危机。

第12篇

摘要:翻译是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不同文化间进行交流的桥梁。但是,文化的个性所衍生出的大量文化局限词给文化间的顺畅交流和翻译造成了障碍。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反映中国独特文化的词汇,也就是中国民俗词汇日益增多,探讨这些词汇的翻译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翻译 文化 民俗词汇

一、前言:文化、语言和翻译。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后果。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的共存。如果我们要保持我们的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独特性,它有一个新的需求,那就是我们必须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文化交流。而翻译则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过去的翻译研究一直强调在语言分析和文本的对比研究,但缺少文化因素。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翻译人士开始走向跨文化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文化交流的意义。近年来,翻译研究的重心已经从语言的迁移转变为文化的交流,而翻译一直被看作是一个强大的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成为文化和文学交流的一种手段,翻译的深层活动是一种文化交流。因此研究文化问题,促进跨文化交际翻译是必须的、重要的。

二、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民俗词语翻译的重要性。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中国民俗文化来源于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探索和传承,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构成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精髓,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外延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纵观中国翻译史,无论是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还是至“五四”的西学翻译,都是以外译汉为主的。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引进”占据了绝对的强势,而输出明显处于弱势。这与中国这一文化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发展强盛的追求是不相称的,而关于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的翻译更是凤毛麟角。直到今天,尚无一部专门的汉英或英汉中国民俗文化辞典问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因此,在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应有意识地实现翻译工作重心的调整,在兼顾“输出”与“引进”平衡的同时,侧重向外国传播中华文化,特别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因为中华民族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在全球化时代保持其固有的文化身份和特征,使我们的民族特色不至于淹没在文化全球化的大海之中。

三、中国民俗词汇翻译的困难性。

我们知道,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转移。因此,如何克服文化障碍,把源语言的信息传递到目标语言已成为翻译的中心问题之一。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审美观,等等,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的沉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这些独特的文化特征是传达文化负载词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我们中国的文化也有我们独特的文化负载词或者我们可以说,中国民俗词汇。因此,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重视中国民间文化信息方面的研究。由于一些独特的目标语读者可能难以理解的,如何翻译好这些中国民俗词汇是翻译的一个重要目标,这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尤其如此。

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是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伴随着游牧、农耕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民俗传承主要是依靠口耳相传的人际传播。在经济、政治、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发生变迁,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丰富,使得传统意义上单纯依靠人际传播的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我们应更加关注民俗文化的传播过程,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为民俗传播服务,使民俗传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下面是有关中华民俗词汇的误译案例分析。前面是字面意义上的转换,后面是内涵意义上的转换。

年饭 the meal on the 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 family reunion meal on the 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红包 red bag,red packet,red paper / envelope with gift money

纸钱 paper money,paper coins / ghost money

唐装 dresses of the Tang Dynasty / traditional Chinese garments

王八 tortoise / turtle cuckold

龙凤帖 dragon and phoenix card / marriage certificate

黄道 yellow way / lucky days

黑道 black way/ unlucky days

拜天地 kowtow to Heaven and Earth / perform the marriage ceremony

从以上例句来看,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翻,目的语读者会不知所云,而根据内涵翻译,他们才会充分理解。奈达(1993:110)曾指出:要真正出色地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汇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

四、结语。

任何语言都是与本语言所根植的文化密不可分的。而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敏感、最重要、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负载着该语言的文化。中国民俗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民俗文化词汇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是中国文化个性的体现。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意识形态、工作和生活方式、价值观、,风俗习惯等,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生了大量的民俗文化负载词汇,给当今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跨文化交流带来障碍,如何在汉英翻译中保持其独特性,做到文化的“全真传真”,是语际翻译中的难中之难。

所以为了帮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增长其见识,我们应该多加练习,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恰当的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努力地译出忠实通顺、优雅的译文。这对弘扬中华文化,增进民族间的交流,具有深远意义。(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西安科技大学培育基金项目论文

项目名称:从Nida的功能对等看中国民俗词汇的翻译(以鲁迅小说选为例)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A.(1993),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